液体的热胀冷缩-公开课教案
液体的热胀冷缩公开课教案
液体的热胀冷缩公开课教案第一章:课程引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初步了解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激发学生对液体热胀冷缩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
1.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的液体热胀冷缩现象。
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感受到液体热胀冷缩的变化。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引导法,让学生思考为什么液体会有热胀冷缩的现象。
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液体的热胀冷缩。
1.4 教学资源:准备一些日常生活中的液体,如水、酒精等。
准备一些实验器材,如温度计、烧杯等。
1.5 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的液体热胀冷缩现象,如热水膨胀、冷饮收缩等。
2. 提出问题:为什么液体会有热胀冷缩的现象呢?3.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4.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总结液体热胀冷缩的特点。
第二章:理论讲解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现象的能力。
2.2 教学内容:讲解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如分子运动、体积变化等。
引导学生理解液体热胀冷缩与温度的关系。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让学生了解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
通过举例和动画演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液体热胀冷缩的过程。
2.4 教学资源:准备相关的PPT、动画演示等教学材料。
2.5 教学步骤:1. 讲解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如分子运动、体积变化等。
2. 引导学生理解液体热胀冷缩与温度的关系。
3. 通过举例和动画演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液体热胀冷缩的过程。
第三章:实验探究3.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液体热胀冷缩的现象。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2 教学内容:设计实验,让学生观察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总结液体热胀冷缩的特点。
3.3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探究法,让学生通过实验操作和观察来探究液体热胀冷缩的现象。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3.4 教学资源:准备实验器材,如烧杯、温度计、热水等。
与科学亲密接触!液体热胀冷缩实验教案
【液体热胀冷缩实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液体热胀冷缩的基本原理;2、掌握实验操作方法,学会记录实验数据;3、培养观察能力,发展科学思维,提高实验能力。
二、教学要点: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实验操作方法和实验记录方法。
三、实验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是指液因温度变化而发生的体积变化。
当温度升高时,液体分子动能增强,分子间的引力减小,导致液体体积扩大;当温度下降时,液体分子动能减小,分子间引力加强,导致液体体积减少。
实验中,我们使用烧杯作为容器,加入水和红色染料,用灯泡加热容器,在不断升温的情况下记录液体的高度变化,观察液体的体积变化情况,验证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
四、实验材料:1、烧杯2、灯泡3、电线4、电源5、水6、红色染料7、温度计8、计时器五、实验步骤:1、将准备好的烧杯放在实验台上。
2、向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加入红色染料调制成红色水溶液。
3、在烧杯底部放置一个灯泡,用电线连接电源。
4、调节温度计的位置,将其插入烧杯中,确保与液体接触的部分处于液体表面。
5、启动灯泡,让烧杯中的水开始加热。
6、在液体开始变化前,用计时器记录实验时间。
7、随着温度的升高,观察液体的变化情况,记录液体高度、实验时间和温度的变化情况。
8、当液体温度达到一定值时,关闭灯泡,观察液体的变化情况。
9、在实验结束后,记录实验数据,清洗实验器材。
六、实验记录:时间(min)温度(℃)高度(cm)0 20 10.55 25 10.610 28 10.815 30 11.020 32 11.225 35 11.330 38 11.435 40 11.540 38 11.445 36 11.350 33 11.255 30 11.060 26 10.8七、实验分析:1、从实验数据中可以看出,随着温度的升高,液体高度也逐渐增加,液体体积增大,验证了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
2、实验数据的处理需要注意单位的标准化,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3、实验过程中需要仔细观察,确保实验结果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小学科学《液体的热胀冷缩》教案
小学科学《液体的热胀冷缩》教案小学科学《液体的热胀冷缩》教案范文三篇篇一: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教案第二单元热3液体的热胀冷缩【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2、许多液体受热以后体积会变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过程与方法:1、改进实验以达到更好的实验效果。
2、制作一个简易的观察水的体积变化的装置。
3、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比如瓶装水为什么不装满)。
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学习科学知识,要运用到日常的生产和生活。
【教学重点】经历对液体热胀冷缩性质的探究过程。
【教学难点】能设计改进实验装置,使之能提供明显可见的实验现象。
通过实验探究,知道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教学准备】为每组准备:平底烧瓶,玻璃管,橡皮塞;冷水,热水,温度计、红墨水、滴管。
为全班准备:多种瓶装和盒装的液体。
【教学过程】活动一:水的体积变化的观察观察:冷水变成热水后水面的变化教师演示:把气球皮包口的装满水的大试管放进热水中,会看到什么现象(学生看现象进行描述)再出示同样的两套实验装置,把它们放进温度不同的两个大烧杯中应该可以看到什么现象呢?(学生根据自己的猜测进行描述)请两位同学上来看一下,你们看到了什么?(学生根据现象描述)师:换过来看一下,你们能不能从看到的现象判断出哪个烧杯的水热呢?(预设:通过实验学生不能清楚进行表述,从而引出如何清楚地观察到水在受热和遇冷后的体积变化)研究:清楚地观察水在受热和遇冷后的体积变化1、师:通过气球皮的鼓起程度,我们无法判断这两杯水的冷热了,老师给大家提供了以下的材料(一一出示):杯子、试管、瓶塞、细管、红墨水、滴管。
你们能用这些材料来设计一个实验,看看水受热会发生变化吗?等会请小组讨论一下,并思考这两个问题:老师给大家提供的红墨水有什么作用?用一根细管子有什么好处?2、小组讨论、完善实验方案。
师:那在做实验时,我们该注意些什么呢?(①小组要分工合作。
小学科学23《液体的热胀冷缩》教案
小学科学23《液体的热胀冷缩》教案液体的热胀冷缩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道液体会随着温度变化而发生热胀冷缩的现象;2. 了解液体的热胀冷缩与固体的扩张收缩的区别;3. 掌握液体的热胀冷缩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1. 理解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2. 探究液体的热胀冷缩与固体的扩张收缩的区别。
三、教学难点:1. 如何通过实验展示液体的热胀冷缩;2. 探究液体的热胀冷缩与固体的扩张收缩的区别。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案、黑板、粉笔、实验器材、实验材料;2. 学生准备:笔、纸、作业本。
五、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教师向学生提问:“大家知道什么是热胀冷缩吗?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涉及到热胀冷缩的现象?”引导学生回忆并思考。
Step 2:知识讲解(15分钟)1. 教师通过板书的方式向学生介绍热胀冷缩的概念,并解释液体的热胀冷缩与固体的扩张收缩的区别。
2. 教师让学生观察一个实验现象:将装有水的玻璃烧杯置于温水中,然后观察水位的变化。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变化。
3. 教师解释实验现象:热水加热烧杯时,玻璃和里面的水都受热,热胀就会使水体膨胀,水位升高;当冷却时,水体减小,水位下降。
Step 3:实验探究(30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准备一个玻璃烧杯和一些冷水,将烧杯放入热水中加热一段时间后取出,然后将冷水倒入烧杯中观察变化。
2. 学生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包括观察到的变化和自己的思考。
3.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实验现象的原因,并总结液体的热胀冷缩的特点。
Step 4:小组合作学习(15分钟)学生分为小组,自由探究液体的热胀冷缩与固体扩张收缩的区别,并将结论写在纸上。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Step 5:知识总结(10分钟)教师邀请学生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并对液体的热胀冷缩与固体扩张收缩的区别进行总结。
Step 6:课堂练习(10分钟)教师布置相关习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回答。
液体的热胀冷缩-公开课教案
液体的热胀冷缩-公开课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液体热胀冷缩的概念。
引发学生对液体热胀冷缩现象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1.2 教学内容介绍液体热胀冷缩的定义。
通过日常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液体热胀冷缩的现象。
1.3 教学活动向学生提问:“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观察到过液体体积发生变化的现象?”让学生举例说明,并引导学生思考这种现象背后的原因。
第二章:理论讲解2.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
掌握液体的热胀冷缩系数。
2.2 教学内容讲解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
介绍液体的热胀冷缩系数及其影响因素。
2.3 教学活动通过动画或图片,向学生展示液体热胀冷缩的微观过程。
让学生通过实验或观察,了解液体的热胀冷缩系数。
第三章:实验探究让学生通过实验,验证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2 教学内容设计实验方案,让学生观察液体热胀冷缩的现象。
分析实验结果,验证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
3.3 教学活动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观察液体在不同温度下的体积变化。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得出液体热胀冷缩的结论。
第四章:应用拓展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液体热胀冷缩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4.2 教学内容介绍液体热胀冷缩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让学生思考如何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4.3 教学活动向学生介绍液体热胀冷缩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汽车油箱的膨胀问题。
让学生分组讨论,思考如何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解决实际问题,并展示讨论成果。
5.1 教学目标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5.3 教学活动让学生反思自己在实验和讨论过程中的表现,并提出改进措施。
第六章:互动提问与答疑6.1 教学目标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
通过答疑,帮助学生巩固液体热胀冷缩的知识。
6.2 教学内容学生提出关于液体热胀冷缩的问题。
教师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答疑。
一探奥妙!液体热胀冷缩原理教案
液体热胀冷缩原理教案一、教材分析液体热胀冷缩原理是我们初中物理课程中必须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
液体热胀由于分子的热运动加强而引起的体积增大,而液体冷缩则是由于分子热运动减弱而引起的体积减小。
在教材中,我们可以通过理论知识和实验演示的形式来介绍热胀冷缩原理,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这一重要概念。
二、教学目标1.了解液体热胀和冷缩的基本概念。
2.理解液体热胀和冷缩原理。
3.掌握通过实验演示表现液体热胀冷缩现象的方法。
4.培养学生了解科学实验的必要性与正确操作方法的好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1.热胀冷缩的定义及其原理。
2.实验演示技巧,例如如何选择液体材料和容器。
四、教学方法综合运用讲授、实验演示、讨论等教学方法。
通过讲授理论知识,学生可以对液体热胀和冷缩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接着通过实验演示来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认识。
最后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自觉地发表意见和提出问题。
五、教学内容与过程1.热胀冷缩定义及原理(5分钟)通过讲授理论知识,墙上的画一些图解或罗列出热胀冷缩概念的字眼2.实验演示 (30分钟)材料:一只较粗的玻璃杯,一只较细的玻璃杯,两只相同高度的粗口瓶,一只一次性塑料瓶,喜马拉雅岩盐,金属针。
步骤:1)在较粗的玻璃杯中倒入一定量的喜马拉雅岩盐,并加水搅拌溶解。
2)将较细的玻璃杯放入溶液中,使其与溶液表面齐平。
3)在粗口瓶中加入适量水,然后倒入一定量的喜马拉雅岩盐搅拌溶解。
4)取出较细的玻璃杯并用金属针扎一个小孔。
5)将较细的玻璃杯反过来,放在口径较大的粗口瓶中。
6)将较细的玻璃杯孔用手指遮住,倒入刚才溶解好的溶液,将手指放开。
7)在另一只同样高的粗口瓶中不加岩盐,将一次性塑料瓶放入其中。
8)将两只粗口瓶用橡皮筋绑在一起。
9)利用热水或冷水来观察实验现象。
通过实验演示,学生可以更直观地了解液体热胀和冷缩原理,并了解不同物质的热胀冷缩性质。
3.讨论 (10分钟)小组讨论,让学生围绕实验的结果和液体热胀冷缩原理展开探讨,如:1)为什么较细的玻璃杯逐渐被挤出来?2)为什么塑料瓶没有变形,而玻璃杯逐渐变形?通过讨论加深学生对热胀冷缩的理解,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液体的热胀冷缩》 教学设计
《液体的热胀冷缩》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1)知道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水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2)了解许多液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过程与方法(1)设计实验,观察水受热和受冷时的体积变化。
(2)能通过对其他液体的观察,归纳出液体热胀冷缩的一般规律。
3、情感态度价值观(1)养成善于观察、乐于思考的科学态度。
(2)意识到科学原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对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实验观察水的热胀冷缩现象,理解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
2、教学难点设计实验,改进实验装置,观察水的体积变化。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四、教学准备1、分组材料:平底烧瓶、细玻璃管、红墨水、冷水、热水、水槽、温度计、记录表。
2、演示材料:多种液体(酒精、食用油、酱油等)、透明容器、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创设情境:夏天,我们给自行车轮胎打气时,如果打得太足,在太阳下暴晒,可能会发生什么?冬天,装满水的水缸为什么会破裂?2、提出问题:这些现象与什么有关?3、引导学生思考:可能是温度的变化导致物体的体积发生了改变。
(二)探究水的热胀冷缩1、设计实验(1)讨论:如何设计实验来观察水受热和受冷时的体积变化?(2)引导学生思考实验需要的材料和方法。
(3)介绍实验装置:平底烧瓶中装满滴有红墨水的水,细玻璃管插入瓶塞,玻璃管中的液面清晰可见。
2、实验操作(1)把装置放入热水中,观察玻璃管中液面的变化,做好记录。
(2)再把装置放入冷水中,观察液面的变化,做好记录。
3、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4、汇报交流(1)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描述玻璃管中液面的变化情况。
(2)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
(三)探究其他液体的热胀冷缩1、提出问题:除了水,其他液体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吗?2、实验探究(1)选择酒精、食用油、酱油等液体,分别装入透明容器中。
(2)插入温度计,先测量液体在常温下的温度和液面高度,做好记录。
教科版科学五下2.3《液体的热胀冷缩》教案
教科版科学五下2.3《液体的热胀冷缩》教案一. 教材分析《液体的热胀冷缩》是教科版科学五下2.3的内容,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探究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教材通过实验和观察,使学生了解液体在受热和受冷时的体积变化,引导学生理解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物质的性质和变化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得出一些基本的结论。
但是,对于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的原理,可能还需要进一步的解释和引导。
此外,学生可能对于一些专业术语还不够熟悉,需要在教学中进行解释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知道液体在受热和受冷时的体积变化。
2.引导学生理解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实验、观察、分析和总结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的原理。
2.实验操作和观察的准确性。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讲解法等,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发现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理解其原理。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液体、温度计、容器等。
2.教学工具:PPT、黑板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物质性质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黑板,呈现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的图片和文字,引导学生理解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操练(1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实验,观察液体在受热和受冷时的体积变化,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操作,发现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和巩固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的原理。
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汽车的水箱、热胀冷缩的胶带等。
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家庭作业(5分钟)教师布置相关的家庭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5分钟)教师在黑板上板书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结论,方便学生复习和记忆。
周三液体的热胀冷缩教案l
液体的热胀冷缩陈止静一.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①水受热時体积膨胀,受冷時体积缩小。
——热胀冷缩②许多液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用实验验证热胀冷缩现象,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获取液体的热胀冷缩这一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感受科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养成小组分工合作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知道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
2.难点:用实验探究液体热胀冷缩现象。
三.教学准备26个锥形瓶,一壶热水,26个烧杯,2个试管,一个气球,橡皮筋若干,盐,酱油,牛奶。
将学生进行分组。
四.课堂教学设计(一).情境创设,导入新课1.准备两杯温度不同的热水,放入准备好的试管,一段时间后让学生观察气球皮鼓起的现象,猜想“哪一杯水更热?”2.由观察的难易程度及现象的不明显明显引导学生改进实验,并引导学生重新设计实验。
由不易观察→易观察(二)师生互动,新课传授1.记录改进后的实验现象,并思考这样改进的好处:红墨水:有颜色,易于观察。
玻璃细管:体积增大一点点,水在细管里就上升一大截。
2.引导学生对新装置进行讨论,用前检验是否漏水,画记号。
3.让学生猜测:水受热之后可能观察到什么现象。
(三)动手操作,深入探究1.将实验装置检查后放入热水,冷水中,分别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现象和变化的规律。
(此时完整演示一遍实验过程)2.学生思考其他液体也有热胀冷缩的现象吗?用食用盐水,牛奶,酱油分发给学生(同时将漏水装置随机分发给学生),思考其他液体是否也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填写记录表猜测项。
3.小组分工合作开始实验。
4.试验后请学生上台汇报实验现象以及实验结论,同时请失败组分析实验失败原因(漏水),此时引导学生总结出其他液体也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并且借失败组强调试验前检查装置的重要性。
(四)课堂总结,拓展延伸1.组织学生对本节内容总结,并针对学生问题进行补充讲解。
2.组织学生思考液体的热胀冷缩在我们生活中的运用。
小学科学教案: 教学设计-教科版《科学》 五年级下册《液体的热胀冷缩》
《液体的热胀冷缩》教学设计教科版《科学》教材五年级下册《热》单元里第3课【教材分析】《液体的热胀冷缩》是教科版《科学》教材五年级下册《热》单元里的第三课。
在学习液体的热胀冷缩这一节课前,已经学习了“热起来了”、“给冷水加热”。
本节课由“观察水的体积变化”和“其他液体也热胀冷缩吗”两部分组成,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做出猜想、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去初步认识液体的热胀冷缩,了解有关液体热胀冷缩的知识,让同学们知道水和很多液体都具有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这一热胀冷缩的物理性质。
学会用实验去验证问题,从而获得科学知识。
【学情分析】本课教学的对象是五年级学生,从学生的知识和能力体系上看,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已经理解了体积的概念(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已具备了一定的自主探究的能力;从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来看,他们对一切事物都具有好奇心,有较强的求知欲,他们心里有想表现的欲望,但是可能不好意思,但同时又希望能被肯定等这些都需要在教师的合理引导下能主动开展探究活动。
另外,“热胀冷缩”虽然学生非常熟悉,但是不一定会去研究,更不会明白其中的科学道理。
【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知道水和很多液体都具有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这一热胀冷缩的物理性质。
2、过程与方法①改进实验装置以达到更好的实验效果。
②会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比如瓶装水为什么不装满)。
3、情感态度价值观乐于将学习科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的生产和生活中。
【教学重点】经历对液体热胀冷缩性质的探究过程。
【教学难点】能设计改进实验装置,使之能提供明显可见的实验现象。
【教学准备】锥形瓶、红墨水、橡皮塞、玻璃管、平底烧杯、热水、冷水、记录表、两瓶没打开的饮料。
【教学过程】一、设疑---创设情境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领大家一起走进奇妙的科学世界,有兴趣吗?那在此之前,老师想问问大家,我们同学们有没有在家里烧过开水呢?(课件显示烧水的水壶)烧过的你想一想,你烧开水的时候,有没有发现什么现象?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水为什么会从水壶里溢出来呢?今天老师就要和大家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那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一起去寻找答案吧。
《热胀冷缩》教学设计(通用14篇)
《热胀冷缩》教学设计(通用14篇)《热胀冷缩》教学设计1 一、教材分析教材共4页,由4个活动组成。
活动一:水的体积变化的观察这个活动是引导学生探索水的热胀冷缩性质。
这部分内容分为3层。
第一层是冷水变成热水后,水面会是怎样的?问题的提出是对上节课实验观察的回顾,教材上方的插图和对话提示了在观察水的体积变化中观察到的现象。
第二层是研究怎样能够清楚地观察到水在受热后的体积变化?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向热胀冷缩实验装置的细玻璃管。
内容的第三层是,教材下方以文字和插图对学生的想法施加了影响。
提示学生在做水的体积变化的实验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观察活动之一是观察水在受热时的体积变化,之二是观察水在受冷时的体积变化,之三则换了一个角度,从水的体积变化推测水的冷热。
这部分内容需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并对观察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玻璃管内水面的升降,说明烧瓶内水的体积有了变化,而不是水的多少有了变化。
因为烧瓶是密封的,外面的水进不去,里面的水也出不来。
由于以上变化是在冷热不同的条件下发生的,由此推测水的体积变化与冷热条件有关系,受热体积膨胀,受冷体积收缩。
对“膨胀”“收缩”两个词要加以解释。
教材64页热胀冷缩的概念表述不是简单的结论,而是对学生探究活动结果的一种提炼。
活动二:其他液体也热胀冷缩吗这个活动的目的是把学生的探究活动向着更广阔的方向拓展,同时是对严谨的科学态度的培养。
要充分让学生用已掌握的方法去实践。
教材64页以3个问题对学生们的研究施加影响。
教师可多准备一些液体供他们研究,如酒精、醋、食油、豆奶和饮料等。
活动三:空气是否热胀冷缩教材用学生提出的问题作为探究的内容,以两点建议给学生的探究提供帮助:1、想办法把空气装起来;2、想办法看到空气的体积变化。
这些帮助本身不是教学重点。
这个活动的重点在于尽可能地启发、指导学生动脑筋想出自己的观察办法来。
例如:①用什么容器装空气。
可以用烧瓶、试管、玻璃瓶、软塑料瓶、软包装饮料盒、易拉罐……无论什么容器都要设法密封。
科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液体的热胀冷缩》教案与教学反思
科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液体的热胀冷缩》教案与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与目标:1.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液体的热胀冷缩》。
2.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知道液体在低温下会缩小,高温下会膨胀的基本情况;2.了解柿子油温度变化下的状况变化;3.了解液体的热胀冷缩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场景。
(2)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柿子油在不同温度下的变化,学习通过观察来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实验观察能力,提高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对科学有一定的认识,培养学生的探究欲与实验精神。
二、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引导学生回顾上次的学习,复习透镜。
2.授课:引导学生观察柿子油在不同温度下的性质变化,让学生通过实验,体验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
3.讲解:讲解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以及在实际生活中,液体的热胀冷缩起到的作用。
4.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深入地理解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并了解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反思:这节课的教学内容属于实验类内容,在该内容之前,我们首先通过复习上一次的学习内容来进行引入,让学生更好地记住透镜的知识。
在实验中,我们通过引导学生来观察柿子油的性质变化,让学生通过实验来深入了解液体的热胀冷缩。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拓展了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并提升了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在最后的总结中,我们使学生能够更清晰地掌握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
通过本堂课的教学,学生不仅掌握了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还了解了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这对于学生的科学认识和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有一定的帮助。
五年级下册《液体的热胀冷缩》教案
五年级下册《液体的热胀冷缩》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2.掌握如何控制液体的体积变化;3.提高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实验操作技能。
三、教学难点如何进行实验控制,观察液体随温度的变化而发生的体积变化现象。
四、教学内容及方法1. 内容1.回顾气体的膨胀和收缩;2.探究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3.学习掌握液位管的使用方法。
2. 方法1.教师讲述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并进行示范实验;2.在实验中引导学生发现反常现象并思考原因;3.让学生自己操作实验、观察实验现象、考虑实验现象背后的原理;4.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教学步骤1. 课前准备1.整理实验用具;2.制作教学PPT。
2. 上课环节1.回顾气体的膨胀和收缩,将气体和液体的不同特性进行对比;2.讲解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例如:当液体温度升高时,液体分子的热运动加剧,分子间距离变大,液体体积扩大,反之,液体温度降低时,液体体积缩小;3.向学生展示液位管的使用方法,让学生了解如何通过观察液位管的液面高度变化来判断液体体积变化是否发生;4.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让他们通过操作实验探究液体随温度的变化而发生的体积变化现象;5.让学生探究如何控制液体体积的变化,例如:通过加热或冷却液体来控制其体积的变化,或在液体表面加上一层隔热材料来防止热流入或流出。
3. 课后作业1.完成实验报告,本次实验的过程、结果及原理;2.阅读相关科普文章,了解液体的热胀冷缩在生活中的应用。
六、教学评估通过实验报告及课堂提问等方式评估学生的学习状况,包括:是否了解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是否掌握液体体积变化的控制方法,是否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液体随温度变化而发生的体积变化现象等。
七、教学反思本课程采用了通过实验和观察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液体的特性和变化规律,提高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小学科学23《液体的热胀冷缩》(教案)
小学科学23《液体的热胀冷缩》(教案)液体的热胀冷缩教案1. 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并掌握相关的实验方法和操作技巧。
1.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探究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1.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
2.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观察,学习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并能正确运用相关知识。
3.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并能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验和观察。
4. 教学准备实验所需器材:烧杯、水银温度计、塑料瓶子、水、冷热水槽等。
5.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通过给学生展示一只玻璃杯,询问学生是否了解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引导学生思考液体是否会因温度变化而发生变化。
步骤二:概念讲解1. 给学生简要介绍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并解释其原理。
液体分子在受热时会加大振动频率,分子间的间距增大,因而体积增大,这就是液体热胀冷缩现象的原理。
2. 引导学生思考:热胀冷缩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应用?例如:铁路铺轨、铝盖瓶开盖、汽车轮胎等。
步骤三:实验操作1. 讲解实验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2. 分组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 实验一:烧杯中注入温水,并用水银温度计记录温度变化。
- 实验二:将一塑料瓶子放入冷热水槽中观察变化。
步骤四:实验观察与总结1. 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回答以下问题:- 实验一中温度变化对于烧杯内的液体有何影响?- 实验二中,瓶子在加热和冷却过程中有何变化?2. 引导学生总结:温度对液体的影响是什么?步骤五:拓展应用1.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在温度变化大的地方,例如沙漠和高寒地区,建筑物的构造要特殊设计?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进行集体分享。
6.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总结,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7. 作业布置请学生回家观察一些日常生活用品(如瓶子、金属容器等)在热胀冷缩现象下的变化,并写下观察结果。
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教案
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教案教案标题:液体的热胀冷缩教学目标:1. 理解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及其原理。
2. 能够解释不同温度下液体的体积变化。
3. 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记录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4. 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与液体热胀冷缩相关的问题。
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烧杯、温度计、水、酒精。
2. 实验材料:不同温度的水和酒精。
3. 课件或黑板、粉笔。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利用课件或黑板上展示一张图片,展示不同温度下液体的体积变化现象。
2.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并提问:“你们有没有注意到液体在不同温度下的体积变化?”3.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液体在不同温度下会发生体积变化?”4. 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猜想和想法。
知识讲解:1. 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解释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及其原理。
2. 引导学生理解液体分子在温度升高时的运动加剧,分子间的间距变大,导致液体体积增大;在温度降低时,分子的运动减缓,分子间的间距变小,导致液体体积缩小。
3. 引导学生理解不同液体在相同温度变化下的体积变化可能不同的原因。
实验操作:1. 分组进行实验,每组提供烧杯、温度计和水、酒精两种液体。
2. 学生依次测量不同温度下水和酒精的体积,记录实验数据。
3. 学生观察实验结果,总结不同温度下液体的体积变化情况。
讨论与总结:1.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讨论不同液体在不同温度下的体积变化规律。
2. 引导学生总结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及其应用领域。
3. 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何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与液体热胀冷缩相关的问题。
拓展活动:1. 提供更多液体样品,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观察不同液体在不同温度下的体积变化。
2. 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热胀冷缩对建筑物的影响等。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是否正确,是否能够准确记录实验数据。
2. 通过讨论和提问,评估学生对液体热胀冷缩现象的理解程度。
3. 评估学生在解决与液体热胀冷缩相关问题时的应用能力。
20《液体的热胀冷缩》(教案)三年级上册科学粤教版
20《液体的热胀冷缩》(教案)三年级上册科学粤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内容选自粤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十章《液体的性质与变化》。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了解液体在加热和冷却过程中的体积变化。
2. 液体的温度与体积关系:通过实验数据,引导学生分析液体温度与体积之间的关系,得出液体的热胀冷缩规律。
3. 液体的热胀冷缩应用:介绍液体热胀冷缩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温度计、饮料瓶等。
4. 实验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实验,亲身体验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5. 思考与讨论:引导学生思考液体热胀冷缩的原因,以及如何在生活中利用这一现象。
二、核心素养目标分析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科学探究:通过观察实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记录、分析总结的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科学的魅力。
2. 科学思维:引导学生分析液体热胀冷缩现象背后的原因,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3. 科学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介绍液体热胀冷缩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4. 创新意识:鼓励学生思考如何在生活中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现象,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科学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了解温度与体积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 跨学科素养:将液体热胀冷缩现象与数学、物理等其他学科相结合,培养学生跨学科学习的意识。
三、学习者分析1. 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在三年级上册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液体的基本性质,如液体的颜色、透明度、流动性等。
此外,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接触到了液体热胀冷缩的现象,如热水变凉后体积缩小,冰融化后体积增大等。
2. 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三年级学生对实验操作和观察现象充满兴趣,喜欢通过动手实践来学习。
他们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初步的分析能力,但还需要教师引导和指导。
在学习风格上,三年级学生喜欢直观、形象的教学方式,如观看实验视频、亲自动手操作等。
液体的热胀冷缩公开课教案
液体的热胀冷缩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液体热胀冷缩的概念和原理。
2.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二、教学内容:1. 液体热胀冷缩的概念。
2. 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
3. 实验观察液体热胀冷缩现象。
4. 日常生活中液体热胀冷缩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液体热胀冷缩的概念、原理和实验观察。
2. 教学难点:液体热胀冷缩的应用和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探究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
2. 利用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五、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热水、冷水、各种液体(如水、酒精、盐水等)、试管、量筒等。
2. 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等。
3. 教学资源:相关案例资料、参考文献等。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previous knowledge关于液体性质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课堂讲解:a) 讲解液体热胀冷缩的概念和原理。
b) 讲解液体热胀冷缩的实验方法和注意事项。
c) 分析日常生活中液体热胀冷缩的应用实例。
3. 实验环节: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液体热胀冷缩现象。
4. 案例分析:让学生举例说明日常生活中液体热胀冷缩的应用,并进行讨论。
七、作业布置:1. 完成实验报告:记录实验过程、观察结果和分析。
2. 课后思考题:思考液体热胀冷缩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工程、环保等。
八、教学评价:1. 学生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2. 学生对液体热胀冷缩概念和原理的理解程度。
3. 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的能力。
九、教学拓展:1. 液体热胀冷缩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2. 对比研究不同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
3. 探讨液体热胀冷缩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
十、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下一节课的教学提供改进方向。
五年级科学下《二 热 液体的热胀冷缩》公开课教案_9
教材分析:
《液体的热胀冷缩》是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三课的内容,这节课承接了前一节课《给冷水加热》的内容,对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实行研究,同时本课结论的得出又为后面《空气的热胀冷缩》做好铺垫,所以本课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课使学生不但获得了液体的热胀冷缩这样的理解,而且使他们通过观察水的热胀冷缩现象,体验到持续改进实验方法和观察方法的重要性,体会到科学与实际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
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的对象是五年级学生,通过两年多的科学学习,绝绝大部分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科学本质有了一定的了解,科学素养得到相当的培养,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水平,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
对于实验现象的观察和根据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总结还很欠缺,本节课能够使学生们这两方面的水平得到锻炼。
设计理念:
本节课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小学生的观察水平为宗旨。
教师要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自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因为有趣的实验活动是科学教师引领学生探究的最有效的武器,使他们通过自己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发现科学的本质,逐步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充分体现了“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这个理念,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分工合作,观察实验现象,填写实验记录表(一)。
液体的热胀冷缩(液体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液体的热胀冷缩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2.许多液体受热以后体积会变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过程与方法:
1.改进实验以达到更好的实验效果。
2.制作一个简易的观察水的体积变化的装置。
3.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比如瓶装水为什么不装满)。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学习科学知识,要运用到日常的生产和生活。
【教学重点】经历对液体热胀冷缩性质的探究过程。
【教学难点】能设计改进实验装置,使之能提供明显可见的实验现象。
通过实验探究,知道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教学准备】学生材料:每组准备冷水杯一个,热水杯一个,平底烧瓶一个,玻璃管一根,橡胶塞一个,抹布、记录表一张。
老师材料:装有红水的实验装置若干。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同学们,喜欢喝牛奶吗?(喜欢)
2、老师也喜欢喝牛奶,但是老师有点粗心,今天早上老师把
吸管插进盒子里了才发现牛奶还没有加热呢!怎么办?只
好马上把这已开封的牛奶拿去加热,结果发生了奇怪的事
情。
请看大屏幕!(示课件一牛奶加热的视频)
3、哪位同学来解释一下这奇怪的现象呢?(根据学生的回答,
教师在黑板上写出牛奶受热后体积膨胀)
4、既然同学们各有各的看法,我们该用什么来验证?(实验)
5、做实验必须要先确定研究对象,也用牛奶吗?你舍得吗?
(引出用水作为研究对象,为了实验的公平性,我们的研
究条件也要受热)
二、改进“水的体积变化的观察”的实验
1、老师这里的材料有烧杯、带塞的烧瓶、吸管、红墨水、水等。
请同学们选出有用的材料,设计出既简便又效果明显的实验装置。
(示课件二)
2、小组讨论一下。
(师下去了解学生讨论情况)
3、学生汇报方案,师根据学生汇报适时补充改进方案:
改进方案一:水是透明的,看不太清楚,可以加点红墨水。
改进方案二:开口太大了,上升不明显,可以用塞子和细管。
这样水的体积只要增加一点点,在细管上就会上升一大截。
(师边引导边出示
细口瓶,套上塞子和管子。
灌满水,滴上红墨水。
)
改进方案三:用什么方法能看出水的体积发生了变化呢?(用记号笔标出加热前后水在吸管中的位置。
)
三、水的热胀冷缩实验
1、这个实验装置老师已经给大家准备好了,现在还缺少什么?(热水)热水老师给大家倒。
2、师述实验步骤(示课件三)
(1)小组内要分工合作,注意交流一定要轻声。
(2)拿到热水后,先把装置慢慢放在热水中加热,观察前后要用记号笔标出水在吸管中的高度,仔细观察水在受热时的体积变化。
(3)然后再把它放回冷水中冷却,观察水在受冷时的体积变化。
(4)注意重复实验、观察,并记录现象。
(记录纸在抽屉里)3、清楚了吗?准备好了吗?请材料员依次上来领取这个实验装置。
(师同时开始倒热水)
4、小组实验,师巡视指导。
5、交流:在刚才的实验中,你有什么发现?结合学生交流结果师板书。
(表扬深入观察、思考、纪律好、合作好的小组)
6、小结:水受热时体积膨胀,水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同时板书课题。
(示课件四)
7、师出示两杯冷、热水,把两个装置放入,问:你能从这个装置上判断出哪杯水更热吗?为什么?
四、其他液体也有热胀冷缩吗?
1、通过实验,我们知道了水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那么其他的液体有没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呢?
2、逐一出示:醋、酱油、油、酒、橙汁、牛奶。
(示课件五)追问:它们会热胀冷缩吗?怎么研究?在学生发表意见后。
师强调用刚才验证水的方法来。
3、下面请材料员用红墨水装置来交换另一种液体装置。
生在换装置时,师添加热水。
4、小组实验并观察记录。
5、交流反馈,师小结板书。
(示课件六,完整表格)
6、小结:这些液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师板书课题中的液体及各液体名称,注意判断:所有的液体都具有热胀冷缩性质。
这句话是错的)
五、拓展应用:
1、出示课件七——温度计,这是什么?点击Flash,根据什么原理制成的?(热胀冷缩性质)
2、出示课件八,老师去超市买饮料,想拿一瓶满的,却怎么也找不到,这是为什么呢?(容器装液体,不装满是为了防止液体受热后体积胀大)
六、延伸探究
1、出示课件九喷泉实验视频
2、留下疑问:为什么这个装置热胀的现象会这么明显呢?它的红水怎么会喷的这么高呢?(因为里面有很多空气,空气也会热胀冷缩,而且更厉害,就把红水挤出来了!验证方法就留待下一节课来研究。
)
液体的热胀冷缩
牛奶
水受热体积膨胀热胀
醋
酱油受冷体积缩小冷缩
酒
橙汁
油
……
液体热胀冷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