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的热胀冷缩-公开课教案
液体的热胀冷缩公开课教案

液体的热胀冷缩公开课教案第一章:课程引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初步了解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激发学生对液体热胀冷缩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
1.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的液体热胀冷缩现象。
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感受到液体热胀冷缩的变化。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引导法,让学生思考为什么液体会有热胀冷缩的现象。
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液体的热胀冷缩。
1.4 教学资源:准备一些日常生活中的液体,如水、酒精等。
准备一些实验器材,如温度计、烧杯等。
1.5 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的液体热胀冷缩现象,如热水膨胀、冷饮收缩等。
2. 提出问题:为什么液体会有热胀冷缩的现象呢?3.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4.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总结液体热胀冷缩的特点。
第二章:理论讲解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现象的能力。
2.2 教学内容:讲解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如分子运动、体积变化等。
引导学生理解液体热胀冷缩与温度的关系。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让学生了解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
通过举例和动画演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液体热胀冷缩的过程。
2.4 教学资源:准备相关的PPT、动画演示等教学材料。
2.5 教学步骤:1. 讲解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如分子运动、体积变化等。
2. 引导学生理解液体热胀冷缩与温度的关系。
3. 通过举例和动画演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液体热胀冷缩的过程。
第三章:实验探究3.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液体热胀冷缩的现象。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2 教学内容:设计实验,让学生观察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总结液体热胀冷缩的特点。
3.3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探究法,让学生通过实验操作和观察来探究液体热胀冷缩的现象。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3.4 教学资源:准备实验器材,如烧杯、温度计、热水等。
与科学亲密接触!液体热胀冷缩实验教案

【液体热胀冷缩实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液体热胀冷缩的基本原理;2、掌握实验操作方法,学会记录实验数据;3、培养观察能力,发展科学思维,提高实验能力。
二、教学要点: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实验操作方法和实验记录方法。
三、实验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是指液因温度变化而发生的体积变化。
当温度升高时,液体分子动能增强,分子间的引力减小,导致液体体积扩大;当温度下降时,液体分子动能减小,分子间引力加强,导致液体体积减少。
实验中,我们使用烧杯作为容器,加入水和红色染料,用灯泡加热容器,在不断升温的情况下记录液体的高度变化,观察液体的体积变化情况,验证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
四、实验材料:1、烧杯2、灯泡3、电线4、电源5、水6、红色染料7、温度计8、计时器五、实验步骤:1、将准备好的烧杯放在实验台上。
2、向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加入红色染料调制成红色水溶液。
3、在烧杯底部放置一个灯泡,用电线连接电源。
4、调节温度计的位置,将其插入烧杯中,确保与液体接触的部分处于液体表面。
5、启动灯泡,让烧杯中的水开始加热。
6、在液体开始变化前,用计时器记录实验时间。
7、随着温度的升高,观察液体的变化情况,记录液体高度、实验时间和温度的变化情况。
8、当液体温度达到一定值时,关闭灯泡,观察液体的变化情况。
9、在实验结束后,记录实验数据,清洗实验器材。
六、实验记录:时间(min)温度(℃)高度(cm)0 20 10.55 25 10.610 28 10.815 30 11.020 32 11.225 35 11.330 38 11.435 40 11.540 38 11.445 36 11.350 33 11.255 30 11.060 26 10.8七、实验分析:1、从实验数据中可以看出,随着温度的升高,液体高度也逐渐增加,液体体积增大,验证了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
2、实验数据的处理需要注意单位的标准化,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3、实验过程中需要仔细观察,确保实验结果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小学科学《液体的热胀冷缩》教案

小学科学《液体的热胀冷缩》教案小学科学《液体的热胀冷缩》教案范文三篇篇一: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教案第二单元热3液体的热胀冷缩【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2、许多液体受热以后体积会变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过程与方法:1、改进实验以达到更好的实验效果。
2、制作一个简易的观察水的体积变化的装置。
3、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比如瓶装水为什么不装满)。
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学习科学知识,要运用到日常的生产和生活。
【教学重点】经历对液体热胀冷缩性质的探究过程。
【教学难点】能设计改进实验装置,使之能提供明显可见的实验现象。
通过实验探究,知道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教学准备】为每组准备:平底烧瓶,玻璃管,橡皮塞;冷水,热水,温度计、红墨水、滴管。
为全班准备:多种瓶装和盒装的液体。
【教学过程】活动一:水的体积变化的观察观察:冷水变成热水后水面的变化教师演示:把气球皮包口的装满水的大试管放进热水中,会看到什么现象(学生看现象进行描述)再出示同样的两套实验装置,把它们放进温度不同的两个大烧杯中应该可以看到什么现象呢?(学生根据自己的猜测进行描述)请两位同学上来看一下,你们看到了什么?(学生根据现象描述)师:换过来看一下,你们能不能从看到的现象判断出哪个烧杯的水热呢?(预设:通过实验学生不能清楚进行表述,从而引出如何清楚地观察到水在受热和遇冷后的体积变化)研究:清楚地观察水在受热和遇冷后的体积变化1、师:通过气球皮的鼓起程度,我们无法判断这两杯水的冷热了,老师给大家提供了以下的材料(一一出示):杯子、试管、瓶塞、细管、红墨水、滴管。
你们能用这些材料来设计一个实验,看看水受热会发生变化吗?等会请小组讨论一下,并思考这两个问题:老师给大家提供的红墨水有什么作用?用一根细管子有什么好处?2、小组讨论、完善实验方案。
师:那在做实验时,我们该注意些什么呢?(①小组要分工合作。
小学科学23《液体的热胀冷缩》教案

小学科学23《液体的热胀冷缩》教案液体的热胀冷缩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道液体会随着温度变化而发生热胀冷缩的现象;2. 了解液体的热胀冷缩与固体的扩张收缩的区别;3. 掌握液体的热胀冷缩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1. 理解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2. 探究液体的热胀冷缩与固体的扩张收缩的区别。
三、教学难点:1. 如何通过实验展示液体的热胀冷缩;2. 探究液体的热胀冷缩与固体的扩张收缩的区别。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案、黑板、粉笔、实验器材、实验材料;2. 学生准备:笔、纸、作业本。
五、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教师向学生提问:“大家知道什么是热胀冷缩吗?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涉及到热胀冷缩的现象?”引导学生回忆并思考。
Step 2:知识讲解(15分钟)1. 教师通过板书的方式向学生介绍热胀冷缩的概念,并解释液体的热胀冷缩与固体的扩张收缩的区别。
2. 教师让学生观察一个实验现象:将装有水的玻璃烧杯置于温水中,然后观察水位的变化。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变化。
3. 教师解释实验现象:热水加热烧杯时,玻璃和里面的水都受热,热胀就会使水体膨胀,水位升高;当冷却时,水体减小,水位下降。
Step 3:实验探究(30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准备一个玻璃烧杯和一些冷水,将烧杯放入热水中加热一段时间后取出,然后将冷水倒入烧杯中观察变化。
2. 学生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包括观察到的变化和自己的思考。
3.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实验现象的原因,并总结液体的热胀冷缩的特点。
Step 4:小组合作学习(15分钟)学生分为小组,自由探究液体的热胀冷缩与固体扩张收缩的区别,并将结论写在纸上。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Step 5:知识总结(10分钟)教师邀请学生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并对液体的热胀冷缩与固体扩张收缩的区别进行总结。
Step 6:课堂练习(10分钟)教师布置相关习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回答。
液体的热胀冷缩-公开课教案

液体的热胀冷缩-公开课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液体热胀冷缩的概念。
引发学生对液体热胀冷缩现象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1.2 教学内容介绍液体热胀冷缩的定义。
通过日常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液体热胀冷缩的现象。
1.3 教学活动向学生提问:“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观察到过液体体积发生变化的现象?”让学生举例说明,并引导学生思考这种现象背后的原因。
第二章:理论讲解2.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
掌握液体的热胀冷缩系数。
2.2 教学内容讲解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
介绍液体的热胀冷缩系数及其影响因素。
2.3 教学活动通过动画或图片,向学生展示液体热胀冷缩的微观过程。
让学生通过实验或观察,了解液体的热胀冷缩系数。
第三章:实验探究让学生通过实验,验证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2 教学内容设计实验方案,让学生观察液体热胀冷缩的现象。
分析实验结果,验证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
3.3 教学活动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观察液体在不同温度下的体积变化。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得出液体热胀冷缩的结论。
第四章:应用拓展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液体热胀冷缩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4.2 教学内容介绍液体热胀冷缩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让学生思考如何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4.3 教学活动向学生介绍液体热胀冷缩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汽车油箱的膨胀问题。
让学生分组讨论,思考如何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解决实际问题,并展示讨论成果。
5.1 教学目标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5.3 教学活动让学生反思自己在实验和讨论过程中的表现,并提出改进措施。
第六章:互动提问与答疑6.1 教学目标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
通过答疑,帮助学生巩固液体热胀冷缩的知识。
6.2 教学内容学生提出关于液体热胀冷缩的问题。
教师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答疑。
一探奥妙!液体热胀冷缩原理教案

液体热胀冷缩原理教案一、教材分析液体热胀冷缩原理是我们初中物理课程中必须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
液体热胀由于分子的热运动加强而引起的体积增大,而液体冷缩则是由于分子热运动减弱而引起的体积减小。
在教材中,我们可以通过理论知识和实验演示的形式来介绍热胀冷缩原理,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这一重要概念。
二、教学目标1.了解液体热胀和冷缩的基本概念。
2.理解液体热胀和冷缩原理。
3.掌握通过实验演示表现液体热胀冷缩现象的方法。
4.培养学生了解科学实验的必要性与正确操作方法的好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1.热胀冷缩的定义及其原理。
2.实验演示技巧,例如如何选择液体材料和容器。
四、教学方法综合运用讲授、实验演示、讨论等教学方法。
通过讲授理论知识,学生可以对液体热胀和冷缩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接着通过实验演示来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认识。
最后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自觉地发表意见和提出问题。
五、教学内容与过程1.热胀冷缩定义及原理(5分钟)通过讲授理论知识,墙上的画一些图解或罗列出热胀冷缩概念的字眼2.实验演示 (30分钟)材料:一只较粗的玻璃杯,一只较细的玻璃杯,两只相同高度的粗口瓶,一只一次性塑料瓶,喜马拉雅岩盐,金属针。
步骤:1)在较粗的玻璃杯中倒入一定量的喜马拉雅岩盐,并加水搅拌溶解。
2)将较细的玻璃杯放入溶液中,使其与溶液表面齐平。
3)在粗口瓶中加入适量水,然后倒入一定量的喜马拉雅岩盐搅拌溶解。
4)取出较细的玻璃杯并用金属针扎一个小孔。
5)将较细的玻璃杯反过来,放在口径较大的粗口瓶中。
6)将较细的玻璃杯孔用手指遮住,倒入刚才溶解好的溶液,将手指放开。
7)在另一只同样高的粗口瓶中不加岩盐,将一次性塑料瓶放入其中。
8)将两只粗口瓶用橡皮筋绑在一起。
9)利用热水或冷水来观察实验现象。
通过实验演示,学生可以更直观地了解液体热胀和冷缩原理,并了解不同物质的热胀冷缩性质。
3.讨论 (10分钟)小组讨论,让学生围绕实验的结果和液体热胀冷缩原理展开探讨,如:1)为什么较细的玻璃杯逐渐被挤出来?2)为什么塑料瓶没有变形,而玻璃杯逐渐变形?通过讨论加深学生对热胀冷缩的理解,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液体的热胀冷缩》 教学设计

《液体的热胀冷缩》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1)知道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水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2)了解许多液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过程与方法(1)设计实验,观察水受热和受冷时的体积变化。
(2)能通过对其他液体的观察,归纳出液体热胀冷缩的一般规律。
3、情感态度价值观(1)养成善于观察、乐于思考的科学态度。
(2)意识到科学原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对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实验观察水的热胀冷缩现象,理解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
2、教学难点设计实验,改进实验装置,观察水的体积变化。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四、教学准备1、分组材料:平底烧瓶、细玻璃管、红墨水、冷水、热水、水槽、温度计、记录表。
2、演示材料:多种液体(酒精、食用油、酱油等)、透明容器、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创设情境:夏天,我们给自行车轮胎打气时,如果打得太足,在太阳下暴晒,可能会发生什么?冬天,装满水的水缸为什么会破裂?2、提出问题:这些现象与什么有关?3、引导学生思考:可能是温度的变化导致物体的体积发生了改变。
(二)探究水的热胀冷缩1、设计实验(1)讨论:如何设计实验来观察水受热和受冷时的体积变化?(2)引导学生思考实验需要的材料和方法。
(3)介绍实验装置:平底烧瓶中装满滴有红墨水的水,细玻璃管插入瓶塞,玻璃管中的液面清晰可见。
2、实验操作(1)把装置放入热水中,观察玻璃管中液面的变化,做好记录。
(2)再把装置放入冷水中,观察液面的变化,做好记录。
3、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4、汇报交流(1)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描述玻璃管中液面的变化情况。
(2)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
(三)探究其他液体的热胀冷缩1、提出问题:除了水,其他液体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吗?2、实验探究(1)选择酒精、食用油、酱油等液体,分别装入透明容器中。
(2)插入温度计,先测量液体在常温下的温度和液面高度,做好记录。
教科版科学五下2.3《液体的热胀冷缩》教案

教科版科学五下2.3《液体的热胀冷缩》教案一. 教材分析《液体的热胀冷缩》是教科版科学五下2.3的内容,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探究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教材通过实验和观察,使学生了解液体在受热和受冷时的体积变化,引导学生理解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物质的性质和变化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得出一些基本的结论。
但是,对于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的原理,可能还需要进一步的解释和引导。
此外,学生可能对于一些专业术语还不够熟悉,需要在教学中进行解释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知道液体在受热和受冷时的体积变化。
2.引导学生理解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实验、观察、分析和总结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的原理。
2.实验操作和观察的准确性。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讲解法等,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发现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理解其原理。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液体、温度计、容器等。
2.教学工具:PPT、黑板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物质性质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黑板,呈现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的图片和文字,引导学生理解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操练(1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实验,观察液体在受热和受冷时的体积变化,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操作,发现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和巩固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的原理。
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汽车的水箱、热胀冷缩的胶带等。
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家庭作业(5分钟)教师布置相关的家庭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5分钟)教师在黑板上板书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结论,方便学生复习和记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液体的热胀冷缩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2.许多液体受热以后体积会变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过程与方法:
1.改进实验以达到更好的实验效果。
2.制作一个简易的观察水的体积变化的装置。
3.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比如瓶装水为什么不装满)。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学习科学知识,要运用到日常的生产和生活。
【教学重点】经历对液体热胀冷缩性质的探究过程。
【教学难点】能设计改进实验装置,使之能提供明显可见的实验现象。
通过实验探究,知道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教学准备】学生材料:每组准备冷水杯一个,热水杯一个,平底烧瓶一个,玻璃管一根,橡胶塞一个,抹布、记录表一张。
老师材料:装有红水的实验装置若干。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同学们,喜欢喝牛奶吗?(喜欢)
2、老师也喜欢喝牛奶,但是老师有点粗心,今天早上老师把
吸管插进盒子里了才发现牛奶还没有加热呢!怎么办?只
好马上把这已开封的牛奶拿去加热,结果发生了奇怪的事
情。
请看大屏幕!(示课件一牛奶加热的视频)
3、哪位同学来解释一下这奇怪的现象呢?(根据学生的回答,
教师在黑板上写出牛奶受热后体积膨胀)
4、既然同学们各有各的看法,我们该用什么来验证?(实验)
5、做实验必须要先确定研究对象,也用牛奶吗?你舍得吗?
(引出用水作为研究对象,为了实验的公平性,我们的研
究条件也要受热)
二、改进“水的体积变化的观察”的实验
1、老师这里的材料有烧杯、带塞的烧瓶、吸管、红墨水、水等。
请同学们选出有用的材料,设计出既简便又效果明显的实验装置。
(示课件二)
2、小组讨论一下。
(师下去了解学生讨论情况)
3、学生汇报方案,师根据学生汇报适时补充改进方案:
改进方案一:水是透明的,看不太清楚,可以加点红墨水。
改进方案二:开口太大了,上升不明显,可以用塞子和细管。
这样水的体积只要增加一点点,在细管上就会上升一大截。
(师边引导边出示
细口瓶,套上塞子和管子。
灌满水,滴上红墨水。
)
改进方案三:用什么方法能看出水的体积发生了变化呢?(用记号笔标出加热前后水在吸管中的位置。
)
三、水的热胀冷缩实验
1、这个实验装置老师已经给大家准备好了,现在还缺少什么?(热水)热水老师给大家倒。
2、师述实验步骤(示课件三)
(1)小组内要分工合作,注意交流一定要轻声。
(2)拿到热水后,先把装置慢慢放在热水中加热,观察前后要用记号笔标出水在吸管中的高度,仔细观察水在受热时的体积变化。
(3)然后再把它放回冷水中冷却,观察水在受冷时的体积变化。
(4)注意重复实验、观察,并记录现象。
(记录纸在抽屉里)3、清楚了吗?准备好了吗?请材料员依次上来领取这个实验装置。
(师同时开始倒热水)
4、小组实验,师巡视指导。
5、交流:在刚才的实验中,你有什么发现?结合学生交流结果师板书。
(表扬深入观察、思考、纪律好、合作好的小组)
6、小结:水受热时体积膨胀,水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同时板书课题。
(示课件四)
7、师出示两杯冷、热水,把两个装置放入,问:你能从这个装置上判断出哪杯水更热吗?为什么?
四、其他液体也有热胀冷缩吗?
1、通过实验,我们知道了水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那么其他的液体有没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呢?
2、逐一出示:醋、酱油、油、酒、橙汁、牛奶。
(示课件五)追问:它们会热胀冷缩吗?怎么研究?在学生发表意见后。
师强调用刚才验证水的方法来。
3、下面请材料员用红墨水装置来交换另一种液体装置。
生在换装置时,师添加热水。
4、小组实验并观察记录。
5、交流反馈,师小结板书。
(示课件六,完整表格)
6、小结:这些液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师板书课题中的液体及各液体名称,注意判断:所有的液体都具有热胀冷缩性质。
这句话是错的)
五、拓展应用:
1、出示课件七——温度计,这是什么?点击Flash,根据什么原理制成的?(热胀冷缩性质)
2、出示课件八,老师去超市买饮料,想拿一瓶满的,却怎么也找不到,这是为什么呢?(容器装液体,不装满是为了防止液体受热后体积胀大)
六、延伸探究
1、出示课件九喷泉实验视频
2、留下疑问:为什么这个装置热胀的现象会这么明显呢?它的红水怎么会喷的这么高呢?(因为里面有很多空气,空气也会热胀冷缩,而且更厉害,就把红水挤出来了!验证方法就留待下一节课来研究。
)
液体的热胀冷缩
牛奶
水受热体积膨胀热胀
醋
酱油受冷体积缩小冷缩
酒
橙汁
油
……
液体热胀冷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