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扶贫资金效益审计及评价方法(一)
关于扶贫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研究
关于扶贫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研究扶贫专项资金是指为了扶持贫困地区或贫困家庭而从中央或地方财政拨付的专项资金。
近年来,国家大力加强扶贫工作,加大对扶贫专项资金的投入,但同时也面临着资金管理、使用和监督等问题。
为解决这些问题,以及确保扶贫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和社会效益,政府开展了扶贫专项资金绩效审计。
扶贫专项资金绩效审计,是对扶贫专项资金使用成果与投入成本之间的关系进行评估,以发现和纠正扶贫策略、资金流程、管理机制等方面的问题,并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推进扶贫工作发展。
1. 突出绩效导向。
扶贫专项资金绩效审计要突出绩效导向,评估扶贫专项资金的使用效果和社会效益,使扶贫专项资金在发挥扶贫作用和促进贫困地区发展方面更具实效。
2. 注重问题发现。
扶贫专项资金绩效审计要注重发现问题。
这些问题包括扶贫专项资金管理和使用的规范性、有效性、合理性等方面,以及政策执行和落实中存在的问题,如政策依据不够明确,工作流程不合理,监管不到位等问题。
3. 支持决策辅助。
扶贫专项资金绩效审计不仅要评估扶贫专项资金的绩效和效益,还要为政府决策提供有力的支撑和辅助。
这样可以及时发现扶贫工作中的问题,成为制定扶贫政策和方案的参考。
4. 推动行政改革。
扶贫专项资金绩效审计还可以推动政府机构的行政改革,促进政府机构的转型发展。
通过审计发现问题,制定出科学的管理措施,对于政府机构的改进和总体效益的提高都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综上所述,扶贫专项资金绩效审计是促进扶贫工作规范、高效、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政府应该高度重视,加强扶贫资金管理,加大审计资源的投入,确保审计成果能够得到充分落实,为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扶贫资金专项审计的方法及经验分享
扶贫资金专项审计的方法及经验分享
一、审计前准备:
1、明确审计实施的业务类型及具体内容,主要分为送审报告的业务
类型、评价审计业务类型、特殊审计业务类型和抽样审计业务类型;
2、根据审计实施内容,明确需要审计的资料范围,例如:财务资料、合同资料、收入资料和支出资料等;
3、明确审计实施的对象,例如:政府、主管部门和合作伙伴等;
5、明确审计方法,例如:调查法、回顾法、资料追查等6.明确审计
对象需要把握的要点,例如:财务制度、资金管理制度、财政统计制度等。
二、审计实施:
1、调查法:通过实地调查,了解现实情况,找出扶贫资金是否被合
理使用;
2、评价法:对扶贫资金的执行情况进行全面的总结和评价,以便对
扶贫资金的合理性进行检验;
3、抽样审计法:对与扶贫资金有关的重要事项进行抽样审计,检测
合法性、合理性和准确性;
4、再审计法:可以对之前审计过的账务点查,检查是否存在偏差或
变更;
5、实地调查法:可以实地调查资金使用情况,了解扶贫资金的实际
运用;。
扶贫资金审计方法
扶贫资金审计方法
一、财政资金的审计
1、审计报告的准备和审核
财政资金审计的基本内容包括审计报告、审计报告准备和审核。
审计
报告应包括审计对象情况、审计目的、审计内容、审计结果及审计建议等。
审计报告准备的形式可分为函、简、内部报告等,审核应当按照财政资金
审计原则、规定和问责制的要求,从严制定标准,对审核结果进行准确评估,做出合理、富有科学性的审计报告。
2、资金预算审计
财政资金审计中,资金预算审计是重点之一、审计应当从财政拨款及
资金使用等方面全面、细致地审计,严格把握拨款标准和使用规定,坚持
依法合规管理和使用拨款,审计人员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对用款情况及资金
使用效果进行审计,检查资金是否用于指定用途,是否审批拨款是否合规,是否实施了及时、有效的资金管理,以审查拨款的整体质量,审核共建项
目的实施情况及其财务运行状况。
3、收入和支出审计
收入和支出审计是扶贫资金审计的重要内容,应当充分把握审计对象
的情况,详细审计各项收入和支出情况,实施财务资金的监督,检查财务
核算是否准确,收入和支出是否合法、合规、合理。
扶贫资金专项审计的方法及经验分享
扶贫资金专项审计的方法及经验分享
下面将分享一些扶贫资金专项审计的方法及经验,供参考:
一、审计方法:
1.合规性审计:审查扶贫资金使用过程中是否符合相关政策法规和管
理制度,包括资金申请、拨付、使用、监管等环节,以确保程序合法、合规。
2.效益性审计:审查扶贫资金使用的效果、成果及其可持续性,分析
扶贫项目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以评估扶贫措施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3.风险性审计:审查扶贫项目存在的风险和隐患,评估风险程度和影
响范围,提出相应的风险防范和控制措施,以规避扶贫工作中的各种风险。
二、经验分享:
1.充分了解扶贫政策和相关法规:审计机构在进行扶贫资金专项审计时,需要充分了解国家和地方的扶贫政策和相关法规,以及扶贫项目的指
导文件和管理制度,确保审计工作能够按照规定进行。
2.合理确定审计范围和目标:审计机构需要根据扶贫项目的实际情况,合理确定审计的范围和目标,明确审计所关注的重点,以便针对性地进行
审计工作。
3.采用多种手段获取审计证据:审计机构需要采用多种手段获取审计
证据,如查阅文书资料、访谈相关人员、实地考察扶贫项目等,确保审计
结论的客观准确。
4.注重数据分析和比对核实:审计机构应注重对扶贫资金和项目数据的分析,发现其中的潜在问题和矛盾,进行比对核实,确保审计结论的可靠性和说服力。
5.及时反馈审计结果和问题:审计机构在完成审计工作后,要及时向相关管理部门和扶贫单位反馈审计结果和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促进问题的解决和扶贫工作的改进。
综上所述,扶贫资金专项审计是一项重要的工作,通过合理使用审计方法和经验分享,可以确保扶贫资金的有效管理和使用,为贫困地区的脱贫攻坚工作提供坚实的保障。
浅谈扶贫资金审计的重点和方法探析
浅谈扶贫资金审计的重点和方法探析作者:陈燕来源:《商情》2016年第02期【摘要】扶贫资金对帮助贫困人民改善生活具有重大意义,对其审计将更加保障资金有效性,本文将对扶贫资金审计的重点和方法进行研究,希望可以对具体工作有所帮助。
【关键词】扶贫资金审计重点方法扶贫资金是国家从财政中固定拨款用来帮助贫困山区或者经济落后地区的人民群众的一种资金,主要用来帮助人们改变困难的生活情况,发展生产和生活。
现实生活中扶贫资金的使用存在很严重问题,例如挤占挪用扶贫资金,套取扶贫资金用于私处,以建设“农贸市场”为名多次申请扶贫资金等,这些导致真正需要扶贫的人没有得到应有的帮助,基于这种现状,对扶贫资金进行审计显得格外必要。
一、扶贫资金审计的重点对扶贫资金的审计非常重要,在审计过程中,我们要知道重点部位,这样才可以高效的对其进行审计,将扶贫资金使用的更加合理科学。
(一)重点抓住扶贫项目立项、审批过程的审计扶贫资金一定要运用到真正的扶贫对象或者项目中,只有将这些资金运用到正确的人身上才可以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审计人员应该严格遵守《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办法》和《审计法》对扶贫立项环节进行审计和监督。
审计人员要将这些扶贫项目和国家所规定的扶贫要求进行认真核查,对立项和审批过程进行详细检查,这一环节是扶贫资金合理科学使用的起点和关键。
(二)重点抓住资金流转过程中的审计监督扶贫资金是在乡镇扶贫项目立项之后由国家从财政中专门拨出的一笔资金,它从中央达到乡镇,由乡镇地方官员按照国家确定的扶贫计划流转到具体人或者具体活动中,扶贫资金由上级流转到乡镇这一过程中存在很多贪污和私吞等情况,例如某省主任段某某将村里扶贫资金贪污入狱10年,某村原党支部书记等6名村干部虚报、挪用库区移民后期扶持专项补助项目工程款10万元,因此审计人员应该将重点放在扶贫资金的流转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审计人员应该对每一笔资金支出去向进行核查,应该对资金支出的金额进行记录和备份等,对这个资金流转过程进行审计监督是减少腐败的重要一步。
扶贫资金审计方案
扶贫资金审计方案一、前言随着国家扶贫政策的不断推进,扶贫资金的规模和使用范围也逐渐扩大。
为确保扶贫资金的有效使用和防止滥用,需要进行严格的审计工作。
本文就扶贫资金审计方案进行探讨,旨在提出一套科学、合理的审计方法和控制措施。
二、审计目标1. 确保扶贫资金的合法合规使用,避免以各种方式挪用、浪费和滥用扶贫资金。
2. 评估扶贫项目的执行情况和效果,为改进扶贫政策和措施提供依据。
3. 提高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率,确保资金发挥最大的扶贫效果。
4. 提供公正、透明的审计结果,增强社会对扶贫工作的信任度。
三、审计范围1. 扶贫资金的来源,包括中央财政、地方财政、社会捐赠等。
2. 扶贫资金的使用方向,如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扶持、教育培训、医疗保障等。
3. 扶贫资金的使用渠道,包括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农民合作社等。
四、审计对象1. 扶贫资金的接收单位,如贫困县政府、农村合作社、扶贫基金会等。
2. 扶贫项目的实施单位,如建设公司、农民合作社等。
3. 受益群体,如贫困户、学生、农民工等。
五、审计方法1. 文件审计:对扶贫资金的相关文件进行审查,包括资金申请、发放、使用等相关记录。
2. 实地调查:选择一定数量的扶贫项目进行实地考察,了解项目的执行情况和资金使用情况。
3. 数据分析:对扶贫资金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如资金流动情况、使用效果等。
4. 随机抽样:通过随机抽样的方式,对扶贫项目以及相关单位进行抽验,以确保审计的客观性和全面性。
5. 专业评估:会同相关专家,对扶贫项目的效果进行评估,为改进扶贫工作提供参考。
六、审计内容1. 扶贫资金的使用合法性,包括资金归属、用途是否符合政策规定等。
2. 扶贫项目的执行情况,包括项目进展、资金使用情况等。
3. 扶贫项目的效果评估,包括对受益群体的生活改善情况、就业状况等进行评估。
4. 扶贫资金的管理和监督情况,包括资金使用的流程和制度、内部控制等。
七、审计报告1. 报告格式:采用统一的报告格式,包括审计目的、范围、方法、结果等。
扶贫资金专项审计的方法及经验分享
扶贫资金得专项审计得方法及经验分享(精准扶贫)一、确定工作目标对扶贫领域专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审计,重点审计扶贫领域得虚报冒领,截留私分、贪污挪用、挥霍浪费,吃拿卡要等问题,加大对重大违法违规问题、体制机制性问题得审计力度。
二、确定审计目标(一)摸清扶贫领域专项资金得底数及构成与资金得分配使用情况。
(二)重点审计扶贫领域专项资金管理与使用中存在得截留、滞留、挤占、挪用、虚报冒领、挥霍浪费、吃拿卡要及侵占贪污等严重损害群众利益得违法违纪问题。
(三)对部门与单位在扶贫领域专项资金管理与使用中存在得问题进行审计。
(四)对扶贫领域专项资金安排得工程项目,严格按照项目资金管理办法进行审计,确保资金使用效率。
三、专注审计内容与重点以资金流向为主线,以项目为载体,以政策落实为重点,抓住关键环节,重点审计扶贫专项资金得补助对象、补助项目、申请程序、资金拨付、管理就是否符合政策要求,扶贫专项资金使用就是否合规,建设内容就是否真实,就是否存在虚报冒领,截留私分、贪污挪用、挥霍浪费、吃拿卡要及侵占贪污等严重损害群众利益得违法违纪行为。
(一)审计建档立卡贫困户得“精准识别”情况。
对贫困户得“精准识别”重点需要审计核实“不该纳入得纳入与该纳入得未纳入”得情况,即:进入建档立卡户中得贫困人口就是否符合国家贫困人口标准,就是否存在贫困人口应纳入而未纳入得情况。
1、审计国家扶贫开发信息系统中得建档立卡贫困户就是否真实。
通过对公安、交警、房管、工商等部门得数据筛选比对,瞧有无将非农村户籍人员、财政供养人员、农村运输大户、家庭成员中有注册公司或经营商铺、在县区购买商品房、购买消费性小轿车等纳入贫困户。
对经审计核实得非贫困人口享受了建挡立卡贫困人口优惠政策,如享受优惠利率贷款或贴息、享受雨露计划扶持等要予以追回财政资金并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
2、审计就是否存在贫困人口应纳入而未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
重点审计就是否存在应纳入贫困人口得农村低保人员、五保户(尤其就是农村低保对象中得生活常年困难家庭特困人口或因病因残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得人口)未纳入建档立卡户得情况。
浅谈财政扶贫专项资金绩效审计
浅谈财政扶贫专项资金绩效审计作者:李鹏杰来源:《商业会计》2016年第14期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812(2016)14-0053-02摘要:随着政府绩效审计在我国的不断发展和深入,财政扶贫专项资金作为政府财政公共支出的一个重要部分,已经越来越受到国家和审计机关的重视,加之财政扶贫专项资金在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方面的重大作用,对财政扶贫专项资金开展绩效审计,也成为一种必然。
本文以财政扶贫专项资金为切入点,结合政府的绩效审计,分析对财政扶贫专项资金开展绩效审计的必要性,并给出了相应建议。
关键词:财政扶贫专项资金绩效审计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经济基础较薄弱,贫困人口较多,消除贫困一直是国家和人民关心的重要问题。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逐步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
财政扶贫专项资金管理和使用的好坏,不仅关系到扶贫工作的成败,更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一、财政扶贫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的目标及内容许多国家把绩效审计的目标定位在评价并改善政府项目的运作,为政府和议会提供相关信息,包括审计发现、审计结论、审计评价以及与被审计单位及其管理和政策有关的审计建议。
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一直是国际上普遍接受的绩效审计三个要素,政府绩效审计是指公共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通过审计,对公共资源管理和使用的3E指标情况进行分析评价,并得出绩效审计结论和作出审计建议。
其中经济性是指,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项目要以最低的投入或成本达到既定或最优目标,这是从支出或成本的节约方面来进行评价;效率性是指成本和产出的关系,是达到最佳的投入和产出比例,这是从产出或项目目标达到的对比消耗上来进行评价;效果性是指产出或者项目目标的实现程度,实际效果是否和预期的效果一致,这是从完成情况的质量上评价。
三者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但同时三者也绝不仅仅是简单的算术比。
经济性主要侧重于成本和投入,注重节约支出;效率性关注成本和产出的关系;效果性是对项目实际结果与预期结果进行比较,关注的是实现程度大小。
扶贫资金使用效果如何评价
扶贫资金使用效果如何评价扶贫资金是为了帮助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改善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促进经济发展而设立的专项资金。
其使用效果的评价至关重要,不仅能够反映扶贫工作的成效,还能为后续的扶贫政策制定和资金分配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那么,如何评价扶贫资金的使用效果呢?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扶贫资金的使用目标。
扶贫资金的主要目标通常包括减少贫困人口数量、提高贫困人口收入水平、改善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促进贫困地区的产业发展等。
因此,评价扶贫资金的使用效果,就要看这些目标是否得到了实现。
在减少贫困人口数量方面,可以通过对比扶贫资金投入前后贫困人口的数量变化来进行评价。
如果在一定时期内,贫困人口数量显著减少,那么可以初步认为扶贫资金在这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但需要注意的是,不能仅仅看数量的减少,还要关注脱贫的质量和稳定性。
对于提高贫困人口收入水平的评价,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
一是观察贫困人口的人均收入增长情况,包括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等。
二是分析贫困人口收入结构的变化,如果贫困人口的收入来源更加多元化,且稳定性增强,那么扶贫资金的使用效果就较为理想。
三是关注贫困人口与非贫困人口收入差距的缩小程度,如果差距逐渐缩小,说明扶贫资金在促进收入公平方面发挥了作用。
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改善也是扶贫资金使用效果的重要体现。
比如,考察道路、水电、通信等基础设施是否得到了完善,学校、医院、文化活动场所等公共服务设施是否能够满足当地居民的需求。
可以通过实地走访、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当地居民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改善的满意度。
产业发展是实现贫困地区可持续脱贫的关键。
评价扶贫资金在促进产业发展方面的效果,可以看是否培育了具有竞争力的特色产业,产业规模是否不断扩大,产业链是否得到了延伸,以及产业对贫困人口的带动作用如何。
比如,产业是否为贫困人口提供了就业机会,是否增加了贫困人口的土地流转收入和入股分红收入等。
扶贫资金使用绩效如何评估
扶贫资金使用绩效如何评估扶贫资金是为了帮助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改善生活条件、促进经济发展、摆脱贫困状态而投入的重要资源。
然而,如何确保这些资金被合理、有效地使用,达到预期的扶贫效果,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对扶贫资金使用绩效进行科学、全面的评估,能够为决策提供依据,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提高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效益。
扶贫资金使用绩效评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首先,它有助于保障资金的合理分配。
通过评估,可以了解不同地区、不同项目对资金的需求和使用效果,从而将有限的资金投向最需要、最能产生效益的地方。
其次,能够促进扶贫项目的有效实施。
评估可以及时发现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和不足,为改进和完善项目提供指导,确保项目按照预定目标顺利推进。
再者,增强扶贫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公开、公正的绩效评估结果,让社会各界了解扶贫资金的使用情况和效果,增加公众对扶贫工作的信任和支持。
那么,扶贫资金使用绩效该如何评估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明确评估指标评估指标的确定是评估工作的基础。
这些指标应涵盖扶贫资金的投入、过程管理和产出效果等方面。
在投入方面,包括资金的到位率、及时性和合理性等。
资金是否按时足额拨付到指定的项目和地区,资金分配是否符合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实际需求,这些都是需要考量的因素。
过程管理指标主要涉及资金的使用合规性、管理制度的健全性以及监督机制的有效性等。
比如,资金是否专款专用,有无挪用、截留等违规现象;相关的财务管理制度是否完善,能否对资金的使用进行有效的监控和管理;监督机制是否健全,能否及时发现和纠正资金使用中的问题。
产出效果指标则是评估的重点,包括贫困人口的脱贫数量和质量、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公共服务改善程度等。
例如,贫困人口的收入是否增加,生活质量是否提高,贫困地区的产业是否得到发展,道路交通、水电通信等基础设施是否得到改善,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是否能够满足群众的需求。
关于扶贫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研究
关于扶贫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研究随着我国扶贫工作的不断深入和资金投入的不断增加,如何保证扶贫专项资金的有效使用,提高扶贫工作的绩效成为了当前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扶贫专项资金绩效审计是指对扶贫专项资金使用后所达到的扶贫成效进行系统、科学的审计,着重通过评价扶贫政策落实和实施机构履职情况,检查扶贫资金使用情况和效益发挥情况,明确资金使用的问题,并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从而提高扶贫工作的绩效。
当前我国贫困发生率逐年下降,扶贫工作已进入到深度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集中攻坚阶段。
在这个阶段,如何进行扶贫专项资金绩效审计,对于提高扶贫工作的质效,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扶贫专项资金绩效审计可以对扶贫政策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价,推动政策的落实。
扶贫工作涉及到很多政策措施,如就业扶贫、教育扶贫和医疗扶贫等。
扶贫专项资金绩效审计可以针对政策的具体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分析政策的影响因素,判断政策的有效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通过审计,发现异常情况,并提出改进建议,推动政策在实施过程中更加科学、精细、有效。
最后,扶贫专项资金绩效审计可以形成持续完善的扶贫监管机制。
扶贫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涉及的领域广泛,需综合运用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的理论和实践进行分析处理。
扶贫专项资金绩效审计可以激励扶贫工作机构和学者对扶贫工作进行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将扶贫工作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促进扶贫工作实现更好的发展。
同时,扶贫专项资金绩效审计可以形成融入社会和市场的动态监管机制,加强扶贫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优化社会资源配置。
总之,扶贫专项资金绩效审计是实施高质量扶贫、推动扶贫工作长久发展的必要手段。
要进一步做好扶贫专项资金绩效审计,就需要加强扶贫工作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以更好地解决扶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难点,提高扶贫工作的质效,推进扶贫攻坚事业向纵深发展。
关于扶贫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研究
关于扶贫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研究一、扶贫专项资金的现状分析1. 扶贫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过去十年来,中国政府对扶贫工作的投入逐年增加,扶贫专项资金也不断加大。
一些报道表明,部分扶贫专项资金的使用并不尽如人意,存在着滥用、浪费等问题。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扶贫专项资金的绩效,也削弱了扶贫工作的效果。
2. 扶贫专项资金的绩效评估对于扶贫专项资金的绩效评估,目前的手段还比较简单,主要以完成投入额度和项目进展情况为依据。
这些指标虽然可以反映扶贫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但对于其真正的绩效和影响力却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二、绩效审计的理论基础1. 绩效审计的概念绩效审计是指审计机关依据法律和职权,对政府及其部门、行业、单位的活动中的利用公共资金和资源活动进行审计,重点是审计行为所产生的效果。
绩效审计旨在评价所审计对象在其经营管理中实现的目标和所取得的结果,督促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 绩效审计的特点绩效审计相对于传统的财务审计,其具有更为广泛的范围和更为深刻的意义。
它既强调结果和效果,也强调目标和过程,包括了对所审计对象的全面评价,强调了效益和效力,客观评价了所审计对象的有关政策实施、计划实施和各项具体活动的成果。
三、扶贫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的必要性1. 促进扶贫工作的精准化绩效审计可以通过对扶贫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和绩效进行全面评估,发现问题和短板,从而为扶贫工作提供理性的建议和改进建议。
通过绩效审计,能够发现扶贫专项资金在使用过程中的滥用、浪费等问题,有针对性地改进扶贫政策和措施,提高扶贫工作的针对性和精准度。
2. 增强对扶贫专项资金的监督绩效审计可以弥补传统监管方式的不足,通过对扶贫专项资金的绩效进行评估,让社会对扶贫工作的进展有更为清晰的认识,从而加强社会的监督和参与,提高扶贫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四、扶贫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的方法1. 确定审计对象和范围确定扶贫专项资金的审计范围,主要包括扶贫专项资金的投入情况、使用情况、效果情况等。
关于扶贫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研究
关于扶贫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研究扶贫专项资金绩效审计是指对国家扶贫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和扶贫项目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和审计的一种行为。
扶贫专项资金是指国家政府为了消除贫困、改善贫困地区人民生活状况而设立的一种特殊资金,用于扶贫项目的投资和支出。
1. 资金使用情况审计:审计人员通过对扶贫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检查,评估资金使用是否符合相关政策规定和扶贫项目的实际需求。
审计人员会检查资金的使用范围、使用时限、使用对象等方面,确保资金的合法、规范和高效使用。
2. 扶贫项目实施效果审计:审计人员会对扶贫专项资金投资的项目进行评估,评估项目的实施效果和成效。
审计人员会检查项目的目标是否实现、成果是否显著、效益是否良好等方面,从而评估项目的整体绩效。
3. 扶贫项目风险评估:审计人员会对扶贫项目的风险进行评估,评估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风险,并提出相应的防范和改进措施。
审计人员会对项目的可行性、可持续性等方面进行评估,为扶贫工作提供可行性和可持续性建议。
4. 绩效改进建议:绩效审计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出改进建议,促进扶贫工作的进一步改进和提高。
审计人员会根据审计结果,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和管理措施,为相关部门提供依据和参考,推动扶贫工作的改进和发展。
扶贫专项资金绩效审计具有以下几个重要意义:1. 增强资金使用透明度。
绩效审计可以对扶贫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估,促进扶贫工作的透明度和公开性。
通过审计结果的公开,可以让社会各界了解资金使用情况和扶贫项目的进展,提高公众对扶贫工作的关注和参与度。
2. 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绩效审计可以评估扶贫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发现问题和不足,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通过审计结果的反馈,可以引导相关部门和扶贫项目实施单位改进工作方式和方法,提高资金使用的效率和质量,增强扶贫项目的实施效果。
3. 遏制资金滥用和浪费。
绩效审计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扶贫专项资金的滥用和浪费问题,防止资金被挪用、侵占或滥用。
关于扶贫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研究
关于扶贫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扶贫工作是我国长期以来的重要任务之一,扶贫专项资金作为支持扶贫工作的重要保障,其管理与分配情况直接关系到扶贫工作的效果和成效。
在扶贫专项资金使用过程中,存在着一些管理方面的问题,如资金使用效率不高、监管不到位等。
对扶贫专项资金的绩效进行审计研究,有助于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提高扶贫工作的效率和效果。
当前,我国扶贫工作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扶贫工作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压力。
如何更好地利用扶贫专项资金,促进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通过对扶贫专项资金绩效进行审计研究,可以为相关部门提供更加科学的政策建议和决策依据,推动扶贫工作取得更好的成效。
开展扶贫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1.2 研究意义扶贫是国家发展的重要任务,在实施过程中,扶贫政策的有效执行和专项资金的合理使用是至关重要的。
而扶贫专项资金的绩效审计则是评估扶贫政策实施情况和资金使用效果的重要手段。
通过对扶贫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的研究,可以全面了解扶贫政策的执行情况,发现问题和不足之处,为政府改进政策、提高扶贫效果提供依据和参考。
扶贫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的研究还具有重要的政策意义和实践意义。
它有助于提高财政资金利用效率,确保扶贫专项资金的合理分配和有效使用。
它能够促进扶贫政策的科学制定和实施,推动扶贫工作的深入开展。
它可以帮助建立健全的扶贫监督和评估机制,提高政府扶贫政策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在当前扶贫工作面临新形势和挑战的背景下,开展扶贫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通过深入分析扶贫专项资金的绩效情况,加强绩效审计工作,有助于更好地推动扶贫工作的深入开展,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提供有力支持。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探讨扶贫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的重要性,分析扶贫项目的执行情况和效果,揭示绩效评估方法在扶贫工作中的作用,为提升扶贫专项资金绩效审计提供科学依据。
浅谈如何有效提升精准扶贫资金绩效审计
现代经济信息274浅谈如何有效提升精准扶贫资金绩效审计高琼琼 子洲县审计局摘要:“精准扶贫”最早是在2013年由国家主席习近平首次作出了 “ 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 ” 的重要指示,精准扶贫是国家针对粗放扶贫出现的种种问题,制定攻克脱贫难题的创新方案。
同时,在经济新常态发展趋势下,必须要加强财政层面的精准扶贫资金的审计工作。
本文立足目前我国的精准扶贫现状,简要地分析了我国的财政精准扶贫资金绩效审计的不足之处,并且据此从贯彻落实国家机制、完善机制制度等方面对这些不足之处提出一些策略,以期提升我国精准扶贫资金绩效审计。
关键词:精准扶贫;扶贫资金;绩效审计中图分类号:F239.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7-0274-01引言对于贫困群众来说,扶贫资金就是脱贫的“催化剂”和“救命钱”。
由于扶贫资金的重要性,政府要保证扶贫资金落实在扶贫工作和贫困群众上,扶贫资金的运转要保证透明化、真实化管理。
因此必须要对扶贫资金开展绩效审计监督工作,建立相关机制对于扶贫资金的落实过程进行跟踪、调查、审计和监督。
但就现阶段的调查来看,我国在财政精准扶贫资金绩效审计这方面,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
一、我国财政精准扶贫资金绩效审计的不足之处(一)国家扶贫政策问题从国家扶贫政策方面来看主要存在三个问题:第一,现阶段,国家扶贫政策下的我国的财政精准扶贫资金绩效审计工作,其工作重心主要是评价扶贫项目和扶贫资金是否具有有效性方面上,对于精准扶贫的绩效评级还鲜有涉及;第二,财政精准扶贫资金绩效审计,缺乏主动性,仍是传统的就事论事型的;第三,国家扶贫政策作为财政精准扶贫资金绩效审计工作的指导方针,主要对确定扶贫对象、分配扶贫资金和审批扶贫项目……一系列工作作出指示,但是目前的国家扶贫政策含糊不清,可执行性比较低,扶贫工作的对象、资金、方向以及目标难以确认和实现。
(二)扶贫项目的管理模式缺乏科学性现阶段的精准扶贫项目的管理模式严重缺乏科学性。
浅析财政扶贫资金绩效审计
审计浅析财政扶贫资金绩效审计◇ 王发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也指出,脱贫攻坚依然是我们现阶段的一项重要任务。
我国审计作为国家治理的重要工具之一,在脱贫攻坚中发挥着重要意义。
为此,笔者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就财政扶贫资金绩效审计展开讨论,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一、财政扶贫资金绩效审计研究的重要意义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近年来,党和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扶贫政策、惠民措施,投入了大量的扶贫资金,各类扶贫项目稳步推进,帮助一定贫困人口实现了脱贫,贫困地区的经济得到有效发展,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重大成效,但同时也存在扶贫政策执行效果偏离预期和财政扶贫资金使用效率低的问题。
例如,地方扶贫政策脱离当地具体实际,造成政策效果不明显或背离政策目标;财政扶贫资金管理使用不到位,存在资金挪用、冒领或者闲置等现象。
因此,通过审计,加强对财政扶贫资金的监督与管理,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当前财政扶贫资金绩效审计存在的问题(一)对扶贫资金绩效审计不够重视扶贫审计的目的就是促进财政扶贫资金链管理,使扶贫资金从筹集、分配到使用的每一个环节都合规高效运转,从而促使扶贫资金发挥最大效益,确保贫困人口脱真贫、真脱贫。
但是目前由于部分审计部门缺乏深入认识和政治站位,致使绩效审计对扶贫工作的推动作用大打折扣。
同时,部分审计人员也存在理解不够,认识不到位的现象,特别是财政扶贫资金管理部门多,专项分类多,分配环节多,管理链条长,实际使用中“小、散、乱”情况严重,造成绩效审计取证困难,因此部分审计人员存在抵触情绪。
近几年,虽然精准扶贫工作不断深入开展,财政扶贫资金绩效审计不断深入,扶贫资金管理逐渐规范,但仍需要高度重视。
(二)对扶贫资金绩效审计仍采用传统审计方法目前,针对扶贫资金绩效审计并没有统一的评价指标,大多审计人员仍沿用传统审计方法进行绩效审计,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侧重于事后审计、结果审计,而忽视事前审计、事中监控。
浅议精准扶贫审计
浅议精准扶贫审计马家平唐刚扶贫审计面临的困难(一)项目分布点多面广,广度深度难以兼顾。
审计要发现扶贫资金分配管理和使用环节问题,就要紧紧围绕扶贫资金流向追查,但扶贫资金使用时,多为农牧、农办等项目主管部门或乡镇级财政多头管理,互不对接,将专项资金直接打入施工企业、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或农户一折通账户,涉及项目、合作社组织及企业众多。
在审计人员少和项目时间紧的情况下,难以兼顾审计深度和广度。
(二)项目管理水平低,审计风险难以防范。
一方面,现代扶贫资金项目数量多,种类杂且分布零散,审计人员考虑到时间和人力等因素,通常依据资金量大小开展抽样式审计,无法对每个项目、每笔资金进行详细审计监督,部分环节、部分领域、部分审计对象难以审查到位,更难审深审透。
另一方面,由于审计对象大多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场大户或农民个体,很少建账核算,导致审计人员难以收集到充分可靠的诸如账簿、会计凭证、银行凭证等审计证据,只能通过询问笔录手段,采集的证据充分性和可靠性都相对较低,审计风险较高。
(三)计算机审计利用率不高,审计效率难以提高。
使用农业专项资金的大场大户或农民个体往往没有保存相关资料的习惯和意识,不能提供可供分析的电子数据,且补助发放不通过乡镇政府,这样仅有项目主管单位单方的业务数据,无法运用计算机数据进行关联比对,只能依靠查帐、调查核实、掌握情况、分析项目资料等传统手段,审计效率难以提高。
(四)审计人员专业性和经验不足,审计质量不高。
扶贫资金审计,内容涉及项目实施、财务核算,经济管理等,而审计人员中既懂财务,又熟悉计算机、统计学、经济学的复合型人才不足。
现有的审计力量难以对农业专项资金的合规性、经济性、效率性合理准确评价,造成审计项目质量不高等问题。
扶贫审计中发现的问题(一)资金拨付不及时,影响扶贫资金效益。
由于项目立项申报原因或工程实施进度缓慢,资金无法及时拨付,造成扶贫资金闲置滞留,影响了扶贫资金发挥效益。
一是部分项目前期申报论证不充分、方案不科学,造成项目难以实施;二是项目立项存在“撒胡椒面”现象,扶贫资金难以发挥应有的效益;三是部分项目实施进度缓慢造成资金暂时闲置;四是极少数项目实施完毕后的结余资金未作安排。
扶贫资金效益审计初探
扶贫资金效益审计初探扶贫资金包括无偿扶贫资金和信用扶贫资金两个部分,其投向大致可分农田基本建设、乡村公路建设、一建三改、人畜饮水脱困、教育文化卫生旅游等五大类社会发展项目。
由于扶贫资金来源渠道多、用途广,同一类型项目由多个部门管理,客观上形成了资金投入分散,管理难度大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项目的投资效果。
同时也给审计监督带来了困难。
本文从扶贫资金的立项效益、管理效益、投资效益等三方面阐述了扶贫资金效益审计的内容,结合实际浅析了扶贫资金效益评价的方法。
扶贫资金包括无偿扶贫资金和信用扶贫资金两个部分,其投向大致可分为五大类,一是农田基本建设,包括坡改梯工程及与之配套的农田水利建设;二是乡村公路建设;三是以消“茅”(茅草房)工程和“一建三改” (建沼气、改水、改厕、改圈)为主要内容的生态家园建设项目;四是人畜饮水脱困工程;五是教育文化卫生旅游等社会发展项目。
与此相对应,扶贫项目实施地域分散,项目管理单位多、职能重叠。
目前,管理扶贫项目的部门有扶贫开发办公室、计划发展局、民族宗教事务局、水利水电局、文化局、老区建设促进委员会等等。
由于扶贫资金来源渠道多,资金用途广,因而同一类型项目由多个部门管理,客观上形成了资金投入分散,管理难度大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项目的投资效果。
同时也给审计监督带来了困难。
本文就扶贫资金效益审计内容及评价方法,谈点粗浅的看法。
一、扶贫资金效益审计内容扶贫资金效益是对扶贫资金在使用管理过程中的安全性、完整性、经济性,以及项目实施后所产生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综合性描述。
扶贫资金效益考核应从三个方面进行。
一是立项效益。
扶贫项目的立项效益,是指扶贫项目管理单位在扶贫项目确立、评估、申报过程中,结合当地实际,采用一定的论证方法,从而使扶贫项目的设立达到既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目标。
从现行情况看,扶贫项目的实施,首先由贫困乡(镇)、村两级制订脱贫规划,确定投资项目,由县级相关部门综合评估,设立项目库,然后由县级主管部门根据年度扶贫资金规模,从项目库中择优选项上报。
扶贫资金审计的重点与方法探析(一)
扶贫资金审计的重点与方法探析(一)摘要:按照审计署、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下发的《落实〈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做好扶贫资金审计工作的意见》。
审计机关必须进一步提高对扶贫资金审计监督重要性的认识,突出重点,改进方法,切实做好扶贫资金的审计工作。
关键词:扶贫;资金;审计;重点党的十六大提出,到2020年要建设一个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在贫困地区。
国务院颁布的《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全面部署了本世纪前十年我国农村扶贫开发工作。
审计署、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下发了《落实〈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做好扶贫资金审计工作的意见》,对加强扶贫资金审计提出了明确要求。
因此,审计机关必须进一步提高对扶贫资金审计监督重要性的认识,抓住重点,改进方法,切实做好扶贫资金的审计工作。
1围绕扶贫开发中心,结合扶贫工作实际,突出审计重点11突出对重点贫困旗县的审计。
在包头市的五个农牧业旗县中,列入国家贫困旗县有固阳县、达茂旗两个,占全市农牧业旗县的40%,国家、自治区十分重视扶贫工作,特别是对少数民族地区,一直以来投入较大,就2002年的5000多万元投入,以后每年以1000多万元递增投入,且在扶贫资金投入中,80%以上投入到两个国家贫困旗县。
为此,扶贫资金审计,一定要把列入国家贫困旗县作为审计的重点,切实加强监督,通过检查扶贫专项资金的管理使用以及有关优惠政策的贯彻执行情况,督促各项资金合理有效地使用和各项优惠政策落到实处,以促进贫困旗县尽快脱贫致富。
12突出对整村推进实施情况的审计。
按照国家“千村扶贫开发工程”计划,我市也积极推行整村推进的扶贫开发模式。
财政扶贫资金、以工代赈资金以及扶贫贴息贷款等都要向重点贫困村倾斜。
审计机关要把这项政策及相关措施的落实情况作为监督重点,从计划执行、资金投入和使用效益等方面,检查在整村推进计划中是否将特别困难的村纳入优先扶持的范围,是否存在扶富不扶贫和不分重点平均扶持的现象,资金投入是否做到了向重点贫困村倾斜和重点扶持基本农田建设和产业发展项目,以确保贫困地区的粮食安全和贫困户增收,确保实现扶持一个村,脱贫一个村,长远致富一个村的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扶贫资金效益审计及评价方法(一)
扶贫资金包括无偿扶贫资金和信用扶贫资金两个部分,其投向大致可分为五大类,一是农田基本建设,包括坡改梯工程及与之配套的农田水利建设;二是乡村公路建设;三是以消“茅”(茅草房)工程和“一建三改”(建沼气、改水、改厕、改圈)为主要内容的生态家园建设项目;四是人畜饮水脱困工程;五是教育文化卫生旅游等社会发展项目。
与此相对应,扶贫项目实施地域分散,项目管理单位多、职能重叠。
目前,管理扶贫项目的部门有扶贫开发办公室、计划发展局、民族宗教事务局、水利水电局、文化局、老区建设促进委员会等等。
由于扶贫资金来源渠道多,资金用途广,因而同一类型项目由多个部门管理,客观上形成了资金投入分散,管理难度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项目的投资效果。
同时也给审计监督带来了困难。
本文就扶贫资金效益审计内容及评价方法,谈点粗浅的看法。
一、扶贫资金效益审计内容
扶贫资金效益是对扶贫资金在使用管理过程中的安全性、完整性、经济性,以及项目实施后所产生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综合性描述。
扶贫资金效益考核应从三个方面进行。
一是立项效益。
扶贫项目的立项效益,是指扶贫项目管理单位在扶贫项目确立、评估、申报过程中,结合当地实际,采用一定的论证方法,从而使扶贫项目的设立达到既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目标。
从现行情况看,扶贫项目的实施,首先由贫困乡(镇)、村两级制订脱贫规划,确定投资项目,由县级相关部门综合评估,设立项目库,然后由县级主管部门根据年度扶贫资金规模,从项目库中择优选项上报。
因此,对扶贫资金的效益考核,应重点关注立项是否科学,是否具有前瞻性,项目是否有明确的社会经济效益目标,是否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宏观经济政策取向,计划项目是否与基层实际相符,是否进行了可行性研究,是否存在先立项,后评估的现象;项目决策过程是否客观公正,是否进行了风险预测;项目库的设计、筛选是否合理,是否正确处理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短期效益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是否坚持了先急后缓、弃劣择优的原则。
二是管理效益。
扶贫资金的管理效益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这里所说的管理效益是指狭义的管理效益。
狭义的扶贫资金管理效益是指扶贫资金在取得、拨付和使用的过程中,资金的流量、流向及安全完整与有关计划、标准的相符程度。
扶贫资金管理效益的考核内容应重点关注国家扶贫政策是否落实,资金的分配是否符合扶贫开发规划,资金是否按项目、按进度拨付,是否专款专用,有无虚报冒领、挤占挪用、滞留、抵扣扶贫专项资金的情况,是否存在受部门利益驱使,将扶贫资金投向非扶贫项目甚至用于机关经费。
重点考核扶贫资金管理系统是否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和责任机制是否存在并有效实施,财务信息是否真实可靠。
扶贫贷款和扶贫周转金的投放是否符合扶贫开发总体要求,是否存在金融部门和信用资金管理部门为了自身经济利益和片面规避信贷风险擅自改变放款用途、导致放款明显偏离扶贫目标,扶富不扶贫以及弄虚作假骗取贷款和贴息等问题。
在审计中要考核评价资金是否实行专户管理,封闭运行;专款收支是否实行授权审批,账、钱、物的管理是否分离;是否严格划分生产性支出和优抚性支出;扶贫资金的具体项目是否实施了预算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