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培训制度
教研员自身培训制度范本
教研员自身培训制度范本一、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教研员队伍建设,提高教研员的教育教学水平和业务能力,适应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教研员自身培训制度坚持以下原则:(一)统筹规划,分级负责;(二)注重实效,突出重点;(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四)全员参与,共同提高。
二、培训内容第三条教研员自身培训内容包括:(一)教育政策法规和教育教学理念;(二)课程与教材研究;(三)教育教学方法和技术;(四)教育教学评价;(五)教育教学管理;(六)教育科研方法;(七)其他相关知识。
第四条培训方式:(一)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培训;(二)参加各级教研活动;(三)参加学术研讨会、报告会;(四)参加教育教学实践;(五)自学;(六)其他形式的培训。
三、培训时间与任务第五条教研员每年参加培训的时间不得少于规定学时,具体学时由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第六条教研员培训任务:(一)了解国内外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动态,掌握教育政策法规;(二)研究课程与教材,提出改进意见;(三)探索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四)参与教育科研,推广科研成果;(五)指导教师开展教研活动;(六)其他相关工作。
四、培训管理第七条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教研员培训的统筹规划和管理工作,建立健全教研员培训制度。
第八条各级教研机构负责教研员培训的具体实施工作,建立健全教研员培训档案,对教研员培训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
第九条教研员应按时完成培训任务,参加培训期间享受规定的工作待遇,培训成绩纳入个人业务档案。
五、附则第十条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原有相关规定与本制度不一致的,以本制度为准。
第十一条本制度的解释权归各级教育行政部门。
通过以上教研员自身培训制度范本,可以有效地提高教研员的教育教学水平和业务能力,推动教育改革与发展。
校内教研及校内培训制度
校内教研及校内培训制度简介本文档旨在说明校内教研及校内培训制度的内容和目标。
校内教研和校内培训是为了提高教职员工的专业水平,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而设立的制度。
通过持续的教研和培训活动,教职员工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能力,以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和学校的发展。
校内教研制度目的校内教研旨在促进教职员工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探讨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和挑战,寻求解决方案,并分享成功经验和教育理念。
活动形式校内教研活动可以采取多种形式,例如学术报告、研讨会、讲座、观摩课等。
这些活动应该由教职员工自愿参加,并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和兴趣选择参与的教研项目。
安排和组织校内教研活动的安排和组织应该由学校教务部门或相关负责人负责。
他们需要协调参与教研的教职员工的时间和资源,并确保教研活动的顺利进行。
教研结果和反馈应该被记录和总结,以供后续的教学改进和分享。
校内培训制度目的校内培训旨在提供对教职员工的专业发展和成长的支持和指导。
通过培训,教职员工能够研究新的教学方法、教育理论和教育技术,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能力。
培训内容校内培训的内容应该根据教育部门和学校的要求和需求进行制定。
培训可以包括课程设计、教学评估、教学技术、专业知识更新等方面的内容。
培训内容应该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能够帮助教职员工解决实际教学中的问题和挑战。
培训方式校内培训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包括专题讲座、研讨会、集体备课、学科交流等。
培训可以由学校内部的专业人员或外部的专家学者来进行。
培训的时间和地点应该根据教职员工的需求和方便进行合理安排。
总结校内教研及校内培训制度对于提升教职员工的专业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学校应该积极推行这些制度,为教职员工提供持续的教研和培训机会,以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这将有助于促进学校的发展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校本教研及校本培训制度
校本教研及校本培训制度1. 概述校本教研与校本培训制度是指学校依据自身的发展需求和特色,组织教师开展与学校实际紧密结合的教育教学研究和培训活动的一种机制。
通过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教师能够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校发展方向,并能够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促进学校的整体发展。
2. 校本教研2.1 校本教研的意义校本教研是指学校根据自身的教育教学发展需求,组织教师进行相关主题或问题的探究、研究和实践的学习和讨论活动。
校本教研不仅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成长,更能提高教学质量,推动学校的发展。
其意义如下:1.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需求,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
2.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优化教育教学内容和方法。
3.能够促进学校教学改革和发展,推动学校整体提升。
2.2 校本教研的实施为了有效推进校本教研工作,需要学校制定相应的配套措施和具体实施方案。
具体的实施步骤如下:1.校本教研的主题选择。
学校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符合学校特色和发展需求的教研主题。
2.教研小组的组织和建设。
学校应组建一支教研小组,由一名学科组长担任教研组组长,组成教研小组,制定小组工作计划,明确小组成员的职责和任务。
3.研讨活动的组织和安排。
学校应制定具体的研讨方案,安排教研活动的时间和地点,邀请相应的专家、教学骨干参加研讨活动。
4.研讨活动的执行和总结。
学校应根据研讨活动的实际情况,及时记录、整理研究成果,积极总结教研成果和经验,进一步完善校本教研制度。
3. 校本培训3.1 校本培训的意义校本培训是指以学校发展需求为导向,对教师进行相关知识和技能的系统性、实践性培训活动。
校本培训的意义如下:1.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管理和领导能力,为学校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2.能够加强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协作和合作,推动教育改革和发展。
3.能够促进教育行政部门的政策落地,帮助教师更好地把握教育政策和改革方向。
3.2 校本培训的实施为了有效推进校本培训工作,需要学校因地制宜地制定相应的实施计划和方案。
小学教科研培训学习制度范文
小学教科研培训学习制度范文一、背景介绍为了促进小学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提升学校的整体办学质量,我校决定推行小学教科研培训学习制度。
通过培养教师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提升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进一步推动学校的发展。
二、培训内容1.教学理论培训:包括教学心理学、教育学理论、教育法规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学习这些理论知识,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有效地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
2.学科知识培训:通过针对各科目的教学内容进行深入学习,教师可以更好地掌握学科知识,提高自己的学科教学水平。
3.教学方法培训:包括教学设计、教学评价、教学反思等方面的培训。
通过学习教学方法,教师可以更好地设计出适合学生特点和学科要求的教学方案,提高教学效果。
4.教育教学研究培训:通过培训教育教学研究方法和论文写作技巧,教师可以更好地开展教育教学研究,为学校的教学改革和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三、培训形式1.集中培训:学校定期组织集中培训,邀请相关专家进行培训讲座,为教师提供知识和经验分享。
培训内容涵盖教育教学理论、学科知识和教学方法等方面。
2.实践研究:教师在培训结束后,需要将所学的内容运用到实际教学中,进行实践研究。
教师可以选择一个具体的教学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改进措施。
学校会安排专门的辅导老师进行指导。
3.组内交流:学校成立教研组,教师可以在组内进行经验交流和互助学习。
组内会定期组织教学观摩和讨论会,教师可以分享自己的教学心得和经验。
四、培训评估1.学习笔记:学校要求教师在每次培训结束后撰写学习笔记,记录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收获。
2.教学设计:教师需要根据培训内容设计一堂教学课,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
学校会组织专门的评估组对教学设计进行评估。
3.教学观摩:学校定期组织教学观摩活动,教师可以参与观摩其他教师的课堂教学。
观摩后,教师需写下观摩心得和建议,学校会对观摩记录进行评估。
4.实践研究报告:教师需要将自己的实践研究成果整理成报告,并进行汇报。
小学教科研培训学习制度(5篇)
小学教科研培训学习制度为提高教科研人员水平,促进教科研工作的发展,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特制定本制度,望认真学习、执行。
1.每学年组织1—____次集中培训学习。
2.各学校、课题组坚持每两周集体学习一次。
由学校教科室(教导处)具体组织。
3.按要求参加县级以上培训及各种教科研会议,回校后及时总结,传达至有关人员。
4.学校每年拨专款用于培训学习,提升科研人员水平。
5.充分利用《当代教育科学》、《沂蒙教育》、《现代教育导报》等刊物组织学习,学习后写出体会或反思。
____组织编写学校教育科研,宣传教科研成果,搭建教科研交流平台。
小学教科研培训学习制度(2)是指为了提高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学校或教育机构制定的一套科学合理的培训学习规定。
制度的目的是帮助教师提升专业技能,增强教学能力,促进教师的个人发展和教育教学改革。
下面是一个小学教科研培训学习制度的简要内容:1. 培训计划:制定每个学年的培训计划,包括培训主题、时间安排、培训方式等。
2. 培训内容:根据教师的需求和学校的发展需要确定培训内容,如教育教学理论知识、课程改革与发展、班级管理、教育技术应用等。
3. 培训形式: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如集中培训、研讨会、课题研究、师徒结对等,满足教师个体的学习需求。
4. 培训资源:配备专业的培训师资团队,包括学校内部的专家和外部的教育专家,提供高质量的教研培训资源。
5. 培训评估:建立培训评估机制,对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进行评估,调查教师的培训需求和反馈,不断改进培训工作。
6. 培训支持:提供培训资金和时间支持,确保教师能有足够的时间参与培训,鼓励教师参加学术会议、研讨会等学习交流活动。
7. 建立教研机构:设立学科教研组或教研团队,组织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之间的合作共享和互相学习。
小学教科研培训学习制度的实施可以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促进小学教育的发展。
同时,学校或教育机构也应密切关注教师的培训需求,不断完善培训计划和内容,提高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校本教研及校本培训制度
校本教研及校本培训制度在当今教育领域,教师们的专业发展已经成为学校管理者、政策制定者和教育工作者们共同关注和重视的议题之一。
在这种情况下,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制度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们可以为教师们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让他们不断提高自己的技能和知识水平,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本文将阐述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制度的定义及其重要性,以及如何建立这些教育体系。
校本教研的定义及重要性校本教研,顾名思义,就是学校自主开展的教育研究活动。
它可以帮助教师们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教育理念和教育技能,使教师们在教学中更加专业化,更加有效率。
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教师们的教学水平可以得到提高,也可以促进学校教育更加科学、缜密、开放、合作和创新。
那么,校本教研的重要性在哪里呢?1.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校本教研通过学习和交流不同的教育理念、教育模式和教育实践,拓展和提高教师们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素养,使得教师们在教学实践中更加自信和有效。
2.提高教学水平校本教研的实践可以帮助教师不断自我审视和反思,发掘并解决各种教学难题,提升教学质量和效率,进一步促进学生学业的进步。
3.促进教育创新校本教研可以促进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和理念的更新,鼓励教师们开展教育研究、教学实验、课堂改革等创新性探索,将新的理念呈现于教学实践之中,积极推进教育改革。
校本培训的定义及重要性校本培训是指针对学校教师、教育管理者等进行的专业化培训活动。
通过校本培训,可以帮助参与者加强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提高专业素养,增强工作能力,进一步实现自我完善及促进个人和学校的发展。
那么,校本培训的重要性在哪里呢?1.加强教师专业理论与知识储备校本培训有助于教师了解更多专业知识和理论,以加强对教学领域的认识。
同时,可以通过课钟演示、案例分析、实践研讨等方式,帮助教师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教学技能和教育管理理念。
2.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与提高校本培训可以提升教师的教学技能,提升教学水平,同时也有助于教师在工作中更具创新意识,发挥创造性,积累经验,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提升教学效果,从而实现教育目标。
学校校本教研及培训制度
一、指导思想为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政策,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校特制定校本教研及培训制度。
以教师专业成长为核心,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通过开展校本教研和培训活动,促进教师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的全面提升。
二、制度目标1. 建立健全校本教研和培训体系,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校本教研和培训模式。
2. 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培养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
3. 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使我校成为区域内教育教学的示范学校。
4. 激发教师创新精神,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
三、组织架构1. 成立校本教研及培训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校本教研和培训工作的整体规划、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
2. 设立教研组和培训部,负责具体教研和培训活动的开展。
3. 各教研组和培训部设立组长和负责人,负责本组教研和培训工作的组织实施。
四、校本教研制度1. 研究教学现状,分析教育教学问题,制定针对性的教研计划。
2. 定期开展教研活动,包括集体备课、观摩课、教学研讨等。
3. 组织教师参加教育教学改革研讨会,分享教学经验,促进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
4. 鼓励教师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撰写论文、课题申报等。
5. 定期组织教师参加教育教学成果展示,推广优秀教学经验。
五、培训制度1. 制定校本培训计划,明确培训目标、内容、方式和时间。
2. 开展新教师入职培训、青年教师培训、骨干教师培训等,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3. 邀请专家、学者来校进行专题讲座,拓宽教师视野,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4. 组织教师参加各类教育教学培训,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
5. 鼓励教师参加各类教育学术活动,提升教育教学研究能力。
六、保障措施1. 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校本教研和培训工作落到实处。
2. 加大经费投入,为教研和培训工作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
3. 建立激励机制,对在教研和培训工作中表现突出的教师给予表彰和奖励。
4. 加强监督管理,确保校本教研和培训工作取得实效。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学校将根据实际情况对制度进行修订和完善。
学校本研训制度(五篇)
学校本研训制度为进一步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国家教育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和《长沙市中小学校本培训指导意见》方案的精神,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更好地发挥教学研究工作的作用,促进课程改革目标的全面落实,根据我校具体情况,特制订本校本研训制度。
一、指导思想1、坚持研训一体,即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一体化,在实施以校为本的行动研究中解决新课程实施中的难点和重点问题并且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任务。
2、坚持“以校为本”、“行动为本”和“合作为本”。
“以校为本”就是研究课题基于学校,研究目的为了学校,研究实践在学校中,以研究教学中的问题为出发点,以课例为载体,以改进教学实践,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为目标;“行动为本”,就是采取行动研究的方式,坚持理论学习紧密结合实践,教师在行动实践中学习,在研究解决实际问题中发展;“合作为本”就是坚持研究中的合作和互助,在研究中不论是专门教研人员、骨干教师还是一般教师,大家都是伙伴关系,和谐相处,平等对话,交流合作,资源共享,共同发展。
3、坚持“专家”引领。
“专家”引领和“合作为本”是相辅相成的,“合作为本”能充分发挥每一个参与者的聪明才智,但是如果没有“专家”引领,研究的水平很难提高到一个全新的层面。
因此在一个研究团体中必须有骨干教师或专门研究人员参加。
二、校本研训目标1、培养一批教学观念新、教改科研能力强、教学水平高、教学管理能力强的科研型教师,切实提高全体教师的文化专业素养。
2、探索形成新课程教学的新策略及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实现教学目标和教学方式的重大转变。
创建与新课程和教师发展需要相适应的工作方式。
3、形成一批课改、教研、科研新成果。
改变以往不适应课程改革需要的教学研究制度。
4、建立本校的校本研训机制,使校本研训工作科学化、规范化、系列化。
三、校本研训实施的思路1、走培训、教研、科研工作一体化的校本教研之路。
培训、教研、科研工作是校本教研的主要内容。
其中教研工作是基础,是学校整体教学质量提高的必由之路;科研工作能提高学校学术地位,为教研工作提供智力和理论的支持,二者相辅相成,互为促进;培训是通过学习交流等活动提高教研、科研能力和素养的有效途径。
校本教研及校本培训制度(共15篇)
校本教研及校本培训制度(共15篇)篇1:校本教研及校本培训制度一、教研及培训目标1、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变教学方法,能设计符合学生能力及特点的有层次的导学案,能够胜任年级组内及教研组内的集体备课需要,更新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使之具有综合教育的能力和锐意创新的能力。
2、进一步发展自己的个性特长,使之具有鲜明的教育、教学个性,并创出自己的教育、教学风格和特色。
3、进一步拓宽科学文化视野,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进一步提高理论功底和科研能力,使之成为学科骨干,为教师的成长和成功铺设方便之路。
培训以抓师德、抓教改、抓科研为主要途径,引导青年教师拔尖,促进青年教师成名。
同时逐步构建校本培训模式,形成校本培训体系,建立校本培训机制,使校本培训逐步科学化、规范化、系列化。
二、成立校本培训工作领导小组目的是加强对校本培训工作的组织和领导,做好培训相关的组织、考勤、考核工作。
三、校本教研及培训的主要内容1、内部挖潜,择本校之能人,训本校之教师。
结合开学初的课改实际,较系统地进行“导学案写法”和“教师在导学案课堂模式下的角色及其职责” 的培训。
2、年级组内集体备课培训(各备课组长)3、教研组内学科教研:《新课标的学习》、《考试大纲》4、建立教师成长档案相关事宜的培训5、学校微机教师继续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教育培训,继续对教师进行简单的幻灯片的制作、课件的制作、网页的制作及有效课堂模式教学等培训,创新教师的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6、利用政治学习时间进行师德培训。
通过各种形式加强教师的师德培训,培养一支受学生喜欢、家长放心、品德高尚的师资队伍。
四、培训方式1、单人讲授学校领导或学科骨干对某项内容的细致解析。
2、以学代培大力倡导和鼓励全校教师以自主学习为主,通过自学不断更新观念,强化内在,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自觉学习掌握现代教育教学技术。
学校要广泛地通过教师自学、学历达标培训学习以及其他有专业特长培训学习等促进教师素质的不断提高。
培训教研制度
培训教研制度
1.教培中心应指定教研活动计划,定期组织教研活动和研讨交流,不断提高教研质量。
2.教研活动的主要形式有:集体备课、听课评教、教法学术交流、现场调研、教案评比、论文评比、教材评比等。
3.教培中心举办新工种、新专业培训时,应组织教师进行集体备课,根据培训要求和培训对象编制切实可行的教案。
4.教培中心每半年组织一次听课评教活动,评选优质课程,学习推广先进教学方法。
5.教培中心应组织培训教师进行经常性的教学方法研究,针对不同的培训对象和课程采取适宜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
6.教培中心应组织教师参加上级有关部门组织的学术交流活动,学习培训新理念,拓展培训新领域,更新培训新方法。
7.教培中心每季度组织一次现场调研活动,了解现场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的引进和使用,了解现场对培训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8.教培中心每年组织一次教案评比活动,评选优质教案,推广优质教案的示范作用,规范教案编制。
9.教培中心鼓励教师撰写教学论文和专业技术论文,每
年每人不少于1篇。
做到教研相长,以研促教。
10.教培中心鼓励教师钻研业务,著书立说,集团公司结合培训工作的实际,组织办学单位编写教材。
医院科教研培训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医院科教研培训工作,提高医务人员综合素质,推动医院学科建设和发展,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全体医务人员,包括医师、护士、医技人员等。
第三条本制度遵循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原则,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科研能力。
第二章培训目标第四条提高医务人员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确保医疗服务质量。
第五条培养医务人员的科研创新意识,提高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
第六条促进医院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提升医院整体实力。
第三章培训内容第七条基础理论培训:包括医学基础理论、临床医学知识、医学伦理等。
第八条临床技能培训:包括临床操作技能、急救技能、康复技能等。
第九条科研能力培训:包括科研设计、实验技术、数据分析、论文撰写等。
第十条继续教育培训: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要求,开展各类继续教育项目。
第四章培训方式第十一条集中培训:组织专题讲座、学术会议、研讨会等,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授课。
第十二条在线培训:利用网络平台,开展远程教育,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第十三条专项培训:针对特定学科或技能,开展专项培训,提高医务人员专业水平。
第十四条实地培训:组织医务人员到国内外知名医院、医学院校参观学习,交流经验。
第五章培训管理第十五条成立医院科教研培训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培训计划、组织实施、监督考核等工作。
第十六条设立科教研培训办公室,负责具体培训工作的组织实施、协调管理。
第十七条建立健全培训档案,记录医务人员的培训情况,作为评优评先、职称晋升的重要依据。
第十八条制定培训考核制度,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确保培训质量。
第六章奖励与惩罚第十九条对在培训中表现优异、成绩突出的医务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十条对未按规定参加培训或培训考核不合格的医务人员,进行批评教育,并视情况予以处罚。
第七章附则第二十一条本制度由医院科教研培训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第二十二条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注:本制度为示例性质,具体内容可根据医院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教育专家教研及教育专家培训制度
教育专家教研及教育专家培训制度概述本文档旨在介绍教育专家教研和教育专家培训制度。
通过建立这样的制度,教育机构可以提高教育专家的教学水平并促进教育研究的发展。
教育专家教研教育专家教研是指教育专家通过研究和讨论来提升教学质量和教育理论的发展。
教育机构应创建一个平台,让教育专家能够定期进行教研活动。
以下是一些建议的教研活动形式:1. 教研讨论会:定期组织教研讨论会,让教育专家分享他们的教学经验和研究成果。
这将促进教育领域内的知识交流和合作。
2. 教研项目:教育机构可以提供教研项目,让教育专家在特定的教育领域展开深入研究。
这些项目可以是短期的,也可以是长期的,以满足教育专家的需求。
3. 教研成果分享:鼓励教育专家将他们的教研成果进行分享,例如发表论文、举办研讨会等。
这将有助于推动教育理论的发展,并提高教育机构的学术声誉。
教育专家培训教育机构应提供教育专家培训,以提高他们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知识。
以下是一些建议的培训形式:1. 培训课程:组织培训课程,让教育专家研究最新的教学方法和技巧。
这些课程可以由内部培训师或外部专家来授课。
2. 教学观摩:安排教育专家观摩其他教育专家的教学过程,以互相研究和提供反馈。
这将促进教学经验的共享和相互研究。
3. 学术会议:鼓励教育专家参加学术会议,提供一个与其他教育专家交流和研究的机会。
教育机构可以资助教育专家的学术会议费用。
总结通过建立教育专家教研和教育专家培训制度,教育机构可以提升教学水平,促进教育研究的发展,并增强教育专家的专业能力和知识水平。
这将为学生提供更高质量的教育服务,以及提高教育机构的整体竞争力。
以上是关于教育专家教研及教育专家培训制度的简要介绍。
培训机构教研工作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培训机构教研工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培训机构所有教研活动及教师个人教研工作。
第三条教研工作应以国家教育政策为指导,遵循教育规律,以学生为中心,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
第二章教研组织与管理第四条教研组织1. 成立教研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规划、组织实施和监督评估教研工作。
2. 教研工作领导小组下设教研组,负责具体实施教研活动。
3. 教研组由各学科教师组成,组长由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组织协调能力的教师担任。
第五条教研管理1. 制定年度教研工作计划,明确教研目标、内容、时间安排和预期成果。
2. 教研活动应围绕教学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开展,注重实践性和实效性。
3. 教研活动形式多样,包括集体备课、教学观摩、教学研讨、课题研究等。
4. 教研成果应进行总结、推广和应用,以提高教学质量。
第三章教师个人教研工作第六条教师个人教研工作要求1. 教师应积极参加教研活动,认真完成教研任务。
2. 教师应关注教育教学改革动态,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
3. 教师应定期开展自我反思,总结教学经验,提高教学水平。
第七条教师个人教研内容1. 教学设计:优化教学方案,提高教学效果。
2. 教学实施: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 教学评价: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4. 教学反思:总结教学经验,不断改进教学。
5. 教学研究:开展课题研究,提升教育教学能力。
第四章教研考核与评价第八条教研考核1. 教研工作领导小组对教研活动进行定期考核,考核内容包括教研计划、教研活动、教研成果等。
2. 教师个人教研工作纳入教师年度考核,考核内容包括教研参与度、教研成果、教学水平提升等。
第九条教研评价1. 教研工作领导小组对教研活动进行评价,评价内容包括教研活动的质量、效果、创新性等。
2. 教师个人教研工作评价由教研工作领导小组和同行教师共同进行。
第五章附则第十条本制度由培训机构教研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培训机构教研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了提高培训机构的教研水平,保证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特制定本教研管理制度。
二、组织架构1. 成立教研领导小组,负责教研工作的全面规划、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
2. 设立教研部,负责具体教研工作的开展,包括课程设置、教学研究、教学评估等。
三、教研工作内容1. 课程设置与开发(1)根据市场需求和学员需求,制定符合培训目标的课程体系。
(2)定期对课程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对课程进行调整和优化。
(3)鼓励教师参与课程开发,提高课程质量。
2. 教学研究(1)组织教师开展教学研究活动,提高教学水平。
(2)定期开展教学研讨,分享教学经验,解决教学难题。
(3)跟踪教学成果,总结教学经验,形成教学案例。
3. 教学评估(1)建立科学、规范的教学评估体系,对教师教学质量进行评估。
(2)对学员学习成果进行评估,了解教学效果。
(3)根据评估结果,对教学过程进行改进。
四、教研制度与流程1. 教研制度(1)制定教研计划,明确教研目标和任务。
(2)定期召开教研会议,讨论教学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3)建立教师学习制度,鼓励教师参加各类培训、研讨会。
2. 教研流程(1)教师提出教学问题,教研部组织讨论。
(2)根据讨论结果,制定改进措施。
(3)教师实施改进措施,教研部进行跟踪评估。
五、教研保障措施1. 资金保障(1)设立教研基金,用于支持教研活动的开展。
(2)为教师提供参加教研活动的经费支持。
2. 人员保障(1)选拔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教研能力的教师担任教研组长。
(2)鼓励教师参与教研活动,提高自身教学水平。
3. 时间保障(1)合理安排教研时间,确保教研活动顺利开展。
(2)为教师提供必要的教研时间,保证教研成果的产出。
六、奖惩措施1. 奖励(1)对在教研工作中表现突出的教师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
(2)对在教研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的教师给予表彰。
2. 惩罚(1)对违反教研制度、影响教学质量的教师进行批评教育。
(2)对严重违反教研制度、影响教学质量的教师进行处罚。
学校教研室培训制度范本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提高我校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相关规定,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旨在规范教研室培训工作,明确培训目标、内容、方式和考核办法,确保培训工作科学、有序、高效地开展。
第三条本制度适用于我校全体教师。
第二章培训目标第四条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使教师掌握现代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
第五条提升教师科研水平,培养教师具备独立开展教育教学研究的能力。
第六条增强教师团队协作意识,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第七条培养教师终身学习理念,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第三章培训内容第八条教学理念与方法:新课程改革理念、教学设计、教学评价、教学方法等。
第九条教育教学研究: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课程与教材研究、教育信息技术应用等。
第十条教师职业道德与素养: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心理健康教育、职业发展规划等。
第十一条教学实践技能:课堂教学技能、实验技能、课外活动组织与指导等。
第四章培训方式第十二条集中培训:定期组织教师参加校内外的学术讲座、研讨会、培训班等。
第十三条在线培训:利用网络平台,开展在线课程、视频讲座、在线研讨等活动。
第十四条校本培训:结合我校实际,开展校本教研、集体备课、教学观摩等活动。
第十五条实践锻炼:组织教师参与课题研究、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等。
第五章培训考核第十六条考核内容:培训出勤、学习笔记、作业完成情况、培训成果等。
第十七条考核方式:培训结束后,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教师评优、晋升的重要依据。
第十八条对考核不合格的教师,教研室应进行跟踪辅导,帮助其提高。
第六章奖励与惩罚第十九条对积极参加培训、取得优异成绩的教师,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十条对不积极参加培训、考核不合格的教师,给予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按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第七章附则第二十一条本制度由学校教研室负责解释。
第二十二条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注:本范本仅供参考,具体内容可根据学校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教研人员培训制度
教研人员培训制度教研人员培训制度是为了提高教研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确保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而制定的一系列培训措施和规定。
1. 培训需求分析:学校或教育机构根据教研人员的实际需求,结合学校的教学目标和发展方向,进行培训需求分析。
该分析可以通过教研人员的个人发展计划、学校的教研计划、学校领导的意见等途径进行收集和整理。
2. 培训计划制定:根据培训需求分析的结果,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
培训计划应包括培训内容、培训形式、培训时间、培训地点等信息。
同时,还应确定培训的负责人和培训的参与者。
3. 培训内容设置:根据教研人员的不同层次和专业需求,制定相应的培训内容。
培训内容可以包括教学理论知识、教学方法与技巧、课程设计与评价、教育科研方法等方面的内容。
同时,还可以根据学校的特色和需求设置一些特色培训内容。
4. 培训方式与形式:培训可以采取集中培训和分散培训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集中培训可以组织专题讲座、研讨会、工作坊等形式,由专家学者或内部教育专家进行培训。
分散培训可以通过个别指导、实地考察、交流研讨等方式进行。
5. 培训资源保障:学校或教育机构应为教研人员提供必要的培训资源,包括培训场所、培训设备、培训资料等。
同时,还可以鼓励教研人员参加学术会议、学术交流活动,拓宽他们的视野和学术圈子。
6. 培训效果评估:对于每次培训,应进行培训效果的评估。
评估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学员反馈、观察记录等方式进行,以了解培训的实际效果,并对后续培训进行改进。
7. 持续培训机制:教研人员培训不应只是一次性的活动,而是一个持续的过程。
学校或教育机构应建立健全的持续培训机制,定期进行教研人员培训,并鼓励教研人员参加相关的学习和提升活动,保持专业素养的更新与提高。
总之,教研人员培训制度是保障教研人员专业能力和教学水平的重要保障措施。
通过科学合理地制定培训计划,提供优质的培训内容和资源,建立持续培训机制,能够有效提升教研人员的教学水平,促进学校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教研培训工作制度及流程
教研培训工作制度及流程一、教研培训工作制度(一)教研培训目标1. 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2. 加强教学研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 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方法。
(二)教研培训内容1. 教育教学理论培训:教育教学理念、教育政策、教育法规、教育教学方法等。
2. 学科专业知识培训:学科理论、学科知识点、学科教学策略等。
3. 教育教学技能培训:课堂教学技能、教育教学技术、教育信息化等。
4. 教育教学研究培训:课题研究、论文撰写、教育科研方法等。
(三)教研培训对象1. 全体教师:包括一线教师、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等。
2. 新教师:入职一年的教师。
(四)教研培训形式1. 定期培训:按照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定期组织教师参加教研培训活动。
2. 专题培训:针对教育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组织专题培训。
3. 校本培训:结合学校实际,开展校本教研培训活动。
4. 在线培训:利用网络平台,组织教师参加在线教研培训。
(五)教研培训组织与管理1. 成立教研培训领导小组,负责教研培训工作的组织与管理。
2. 设立教研培训办公室,负责教研培训的具体事务。
3. 制定教研培训计划,明确培训内容、对象、时间、地点等。
4. 建立健全教研培训制度,确保教研培训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教研培训工作流程(一)教研培训需求调研1. 发放教研培训调查问卷,了解教师的需求。
2. 组织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座谈会,了解教研培训工作的实际情况。
(二)制定教研培训计划1. 根据教师需求,制定教研培训计划。
2. 提交教研培训计划,报教研培训领导小组审批。
(三)组织实施教研培训1. 发布教研培训通知,明确培训时间、地点、内容等。
2. 组织教师参加教研培训活动。
3. 邀请专家进行专题讲座或指导。
(四)教研培训成果展示与交流1. 开展教研成果展示活动,展示教研培训成果。
2. 组织教师进行经验交流,分享教研培训心得。
(五)教研培训效果评估1. 发放教研培训评估问卷,了解教师对教研培训的评价。
培训教研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提高我单位教育教学质量,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规范培训教研工作,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单位全体教师、教研人员和行政管理人员。
第三条本制度遵循以下原则:1. 教育性原则:以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为核心,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2. 规范性原则:建立健全培训教研管理制度,确保工作有序开展。
3. 创新性原则:鼓励教师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4. 实效性原则:注重培训教研的实际效果,提高工作效率。
第二章组织机构第四条成立培训教研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规划、组织协调和监督实施培训教研工作。
第五条培训教研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包括:1. 制定培训计划;2. 组织开展教研活动;3. 汇总、分析培训教研成果;4. 考核评价培训教研效果。
第三章培训内容第六条培训内容主要包括:1. 教育政策法规和师德师风教育;2. 教育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3. 教育技术与应用;4. 学科专业知识与教学技能;5. 教师心理健康与职业发展。
第七条培训方式包括:1. 集中培训:组织专题讲座、研讨会等;2. 网络培训:利用在线教育平台开展远程培训;3. 工作坊:组织教师开展实践性研讨;4. 观摩学习:组织教师到其他学校观摩学习;5. 个性化辅导:针对教师个性化需求提供辅导。
第四章教研活动第八条教研活动主要包括:1. 学科教研:开展学科教学研究,提高学科教学质量;2. 教学方法研究:探索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效果;3. 课程资源开发:开发优质课程资源,丰富教学内容;4. 教学评价研究:研究教学评价方法,提高教学评价的科学性;5. 教师成长与发展:关注教师个人成长,提供发展平台。
第九条教研活动形式包括:1. 教研组活动:定期开展教研组活动,交流教学经验;2. 教学观摩:组织教师观摩优秀教学案例,学习先进经验;3. 教学研讨:针对教学中的问题进行研讨,提出改进措施;4. 教学竞赛:举办教学竞赛,激发教师教学热情;5. 教学成果展示:展示教师教学成果,促进教学经验交流。
培训中心教研工作制度
培训中心教研工作制度一、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培训中心教研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有效性,提高培训质量,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结合培训中心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教研工作是培训中心的核心工作之一,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落实培训中心的培养目标,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第三条教研工作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研活动,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第四条培训中心应建立健全教研工作制度,明确教研工作的组织机构、职责、任务、流程等,确保教研工作的有序进行。
二、组织机构与职责第五条培训中心应设立教研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协调、监督教研工作。
教研管理部门的主要职责如下:1. 制定教研工作计划和教研项目,组织教研活动;2. 指导、协调、监督各教研组的工作,对教研工作进行评估和总结;3.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组织教研成果的推广和应用;4. 组织教师培训和业务学习,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5. 处理教研工作中的其他事务。
第六条培训中心应设立教研组,负责具体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教研组的主要职责如下:1. 制定并执行教研组工作计划,组织开展教研活动;2. 研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提高教学质量;3. 开展教学改革和科研项目,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4. 组织教师参加教研活动,提高教师的教研能力;5. 处理教研组工作中的其他事务。
三、教研活动与成果第七条教研活动是教研工作的主要形式,包括教学研究、教学改革、科研项目等。
培训中心应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研活动,对教研活动给予必要的支持和保障。
第八条教研活动应按照一定的流程进行,包括:确定研究主题、制定研究计划、开展研究、撰写研究报告或论文、成果推广等。
第九条培训中心应建立健全教研成果的奖励和激励机制,对取得教研成果的教师给予表彰和奖励。
培训机构学习教研制度
培训机构学习教研制度1.概述本文档旨在制定培训机构研究教研制度,以确保教师和学生能够高效地进行研究教育活动。
2.培训教师要求- 教师应具有相关学历和资质,并通过面试和评估过程来确保其专业能力。
- 教师应持续研究和更育知识,参加相关培训课程和研讨会。
- 教师应遵守课程要求和教学大纲,提供高质量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 教师应积极参与教研活动,与其他教师分享经验和教学资源。
3.教研活动安排- 培训机构应定期组织教研活动,包括教学经验分享会、教材研究讨论、课程设计评估等。
- 教师应积极参与教研活动,分享教学心得、探讨教学方法,并通过教学案例展示和评估来提高教学质量。
- 教研活动应注重实践操作和反思总结,鼓励教师尝试创学方式和方法。
4.研究环境建设- 培训机构应提供良好的研究环境,包括教室设施、教学设备和教学材料等。
- 研究环境应符合教学需求,保障学生的研究积极性和研究效果。
- 培训机构应加强研究环境的管理和维护,确保设施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教材资料的及时更新。
5.研究评估和反馈- 培训机构应制定科学有效的研究评估制度,包括考试、作业、测验等评估方式。
- 研究评估应依据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全面评估学生的研究进展和能力提升。
- 教师应及时给予学生研究反馈,鼓励学生根据反馈结果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提升。
6.违纪处理- 培训机构应建立健全的违纪处理机制,明确违纪行为和相应的处理措施。
- 学生违纪行为应及时查处,并根据情况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
- 教师应积极参与违纪处理工作,对学生违纪行为进行及时发现和报告。
7.持续改进- 培训机构应定期评估研究教研制度的有效性,根据评估结果对制度进行调整和改进。
- 教师和学生应积极反馈研究教研制度的问题和建议,以促进制度的不断完善和提升。
以上就是培训机构学习教研制度的主要内容,希望能够为培训机构的学习教育活动提供指导和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桐梓县容光中学教导处二〇一四年春季学期教研培训制度为加强和改进学校教研工作,提高全体教师课改实验的能力,发挥教科研工作在推进课程改革中的作用,促进学校基础教育改革目标的全面落实,进一步搞好课改实验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桐梓县教育和科学技术局提出的《桐梓县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的精神,以新课程理论为导向,改进和加强教科研工作。
立足学校,建立以解决学校在课程实施中所面临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总结和提升教学经验,形成民主、有效的教研机制,把学校建成学习型组织,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基本理念以新课程为导向,以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为宗旨,以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面对的各种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教研的主体,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
研究和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总结和提升教学经验,形成民主、开放、高效的教研机制,促进学生健康、主动的发展和教师专业化成长,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学习型组织,推动课程改革目标的全面落实。
三、总体要求校本教研的目的是推进新课程实验的开展及教师素质的提高。
因此,校本教研的重点必须放在教学和课程改革实验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上;着眼点必须放在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切入点必须放在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上;生长点必须放在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自我提升上,努力实现“三个转移”,推进新课程实验的顺利开展。
切实加强对新课程实验教学研究工作的领导,校长总体负责,教导处全面管理,建立层层负责、逐级落实、全员参与的教学研究管理与活动机制,确保校本教研工作落到实处。
四、主要形式建立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为核心要素,以理论学习、案例分析、校本论坛、教学反思、结对帮扶、经验交流、调查研究、问题解决、协作解决、教学咨询、教学指导、说课、听课、评课、课改沙龙、论坛、骨干教师与教师对话、专业人员与优秀教师合作等为基本形式的校本教研制度,并通过教学观摩、教学开放日、为教师参与校本教研创设平台。
灵活运用开放式教研活动、促进式教研活动、针对式教研活动、学科整合式教研活动等多种教研形式,以“问题——计划——行动——反思”操作方式,努力提高校本教研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自我反思。
教师的自我对话,对自己行为进行思考、审视、分析。
结合教师专业发展需要,自定专业提高学习、个人教研学习计划,并根据学校校本培训计划内容,自行学习和对自己教学行为进行分析,提出问题,制定对策。
2.同伴互助。
以教研组或课题组为互助载体,促进教师与同伴的对话。
注重“以老带新,以强带弱”;提倡在校本教研中有不同呼声,在一个群体中有不同思想,鼓励教师大胆评点,各抒己见。
以教师或学生成的问题为研究内容,将问题入组,以组为单位制定计划开展研究。
3.专业引领。
提倡教师从专业的著名刊物或互联网上学习和引进名家教研思想。
将教研专家的新理念和教育思想引进学校,促进我校教师素质提高,形成我校“优势专家群体”。
五、教研制度(一)校长、主任校本教研工作制度1.在校长领导下,全面制定学校校本教研制度与计划,发动全体教师参与校本教研,督促和评价校本教研。
2.带头学习教研理论并参与教学研究,举办专题讲座,指导各部门开展校本教研,校长每月坚持深入课堂,中层领导每学期听课不少于25节,并坚持参加学科组的教研活动,成为教师的真诚的同伴和专业引领的力量之一。
3.支持优秀教师参加高层次进修,做好骨干教师的选送和培训工作。
组织全体教师分期分批参加上级组织的业务培训。
同时制定学校的培训方案,努力做好校本培训工作及教师的自我学习培训。
5.根据新课程要求及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形成学校的教科研课题,并逐级落实。
6.指导全体教师从本校、本职工作出发学习教育理论,作好实践成果的经验总结工作。
按时编辑学校的教科研论文集,在《盘龙风》上发表。
7.按时检查各项教研工作的落实情况,督促各本部门对教研工作及时总结。
8.充分挖掘校内教育资源,整合各部门教研力量,形成教学、科研、培训为一体的校本教研机制。
(二)教研组教研工作制度教研组是学校落实教学工作,开展教学研究和提高教师业务水平的重要组织之一。
教研组长应在教导处领导下负责组织领导本学科有关教学研究的全部工作。
主要工作:1.组织教师学习本学科课程标准,明确本学科的目的、任务,讨论并确定各年级教学要求,制定学期教研组计划。
组织领导各备课组制定学期教科研计划和第二课堂活动计划,并严格执行。
2.组织开展教学常规活动,实现备课、上课、作业布置和批改、课外辅导、科技活动等基本教学环节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
3.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活动,根据教学实际,围绕学校教科研课题确定教研组、备课组和个人每学期的研究课题,有计划地开展理论学习、组织教学研讨课活动,及时总结教学成果,提倡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反思及案例分析等。
4.组织管理本学科教师的教学工作,协助备课组长组织本学科教师学习课程标准、钻研教材、探索教法和学法,按备课制度要求认真备课。
5.做好以老带新工作,充分发挥老教师传帮带作用,落实师徒结对工作,加速新教师和青年教师的培养,要求有计划、有总结,定期听课指导。
6.协助主管部门做好本学科教辅资料的选定工作,提高练习、测试的质量。
7.教研组长要保证上述各项工作的贯彻落实,开学时订好教研组工作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
期中要协助教导处检查落实情况,期末做好工作总结,并定期向学校行政领导和教师汇报工作,创建严谨活泼、刻苦钻研、文明和谐的教研组。
(三)备课组长教研工作制度桐梓县教科局提出课堂教学改革中,我校在实施“两案一体”的教学方式,2012年秋季学期主要在七年级语文,数学,英语学科中实施。
同级同科的老师集体备课,语文组长梁昌乾老师,数学组长黄文会老师,英语组长王昌老师。
备课组长在教研组长领导下,负责年级备课和教学研究工作 , 努力提高本年级学科的教学质量。
主要工作:1.组织教师认真学习课程标准、钻研教材、研究教和学的方法,贯彻执行教研组计划。
2.按照学校工作计划和教研组教学工作计划,拟定本年级学期教学计划,并组织实施。
3.组织备课组教师在个人独立备课的基础上进行集体备课。
每周三集体备课一次。
4.组织指导本年级教师参加听课、评课等各项教科研活动。
(四)教师教研工作制度教师是校本教研工作的承受者和受益者,是开展教研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教师必须积极参加教研活动,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1.积极参加校本培训活动,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2.认真学习课程标准、钻研教学资料,积极参加本年级备课活动。
3.认真参加听课、说课、评课等教科研活动,每学期听课不少于 16节。
4.在教学实践的同时,每学期要坚持完成“四个一”工作:确定一个教学研究专题;上一堂教学研讨课;拟一份优秀课案、写一篇教育教学反思(案例、论文)。
六、实施计划以教师专业水平不断提高为中心,实现教师教育观念与教学行为的转变,使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教科研能力得到不断提高。
(一)依托校本培训,开展理论学习,促进教师的自我反思教学反思是教师由经验型转变为研究型、专家型的必由之路,这种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具有研究的性质。
自我反思是开展校本研究的基础和前提,分为三个阶段:即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
教学前的反思具有前瞻性,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教学中反思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调控和应变能力;教学后反思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总结能力和评价能力。
过去教师处在被研究者地位,现在成为研究者、成为反思性的实践者,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教学行为及教学效果,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水平,使教师真正成为教学和教学研究的主人。
(二)转变观念,抓好教研组同伴互助合作工作,引导教师从经验型向研究型转变教研组的互助合作是教学研究的标志和灵魂,同组教师之间共同总结经验,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教师之间的合作不是简单以继承为特征的“传、帮、带”,而是以“反思”为基础的组织创新,基本形式有:1.交流:各教研组利用集体备课时间,围绕教学中存在具体问题畅所欲言,提出各自的意见和看法,在有效探讨中,收获教师个人单独学习所得不到的知识。
教师、组长必须做好记录。
教导处定期检查评价。
2.协作:教师共同承担责任,完成任务。
协作强调团队精神,群策群力,为此各组可以开展组内合作研讨课活动,即由一个备课组共同承担一节课,大家共同研究、探讨,发挥集体的智慧齐心协力,推出一堂高水平、高质量的研讨课。
课后,主讲教师要有教案、反思,参与者评出这节课的优点和不足并且在今后的工作中注意如何克服不足之处。
3.帮助: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通过同伴互助防止和克服教师各自为战和孤立无助的现象。
通过他们对新教师的帮助指导,使新教师尽快适应角色和环境的要求。
在指导的基础上,每学期推选出一节新教师优质课,进行观摩研讨,全面推进课堂教学的改革工作。
(三)尝试案例分析、自学研讨,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
1.开展学习新课标,实践新理念的自学研讨活动。
每学期每人开展一次研讨交流活动。
2.强化教师的业务培训,拓宽知识面,重新构建教师的知识结构。
每学期教研组组织教师进行两次专业知识及相关学科知识学习;备课组进行每月开展一次教学反思活动;充分发挥校园网优势采集前沿性信息,切实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和业务能力。
3.继续加大教师信息技术培训,鼓励年轻教师使用多媒体上课。
(四)加强备课管理,改革教学设计方案,减轻教师负担,促进教师教研能力的提高。
1.备课备课要本着“实用、有效”的原则,要根据我校实际的情况、所教班级学生的情况和教师本人的特点,在学科组共同研究的前提下进行备课。
不搞形式主义,不要为了应付检查把时间、精力浪费在“抄录”、“摘编”上。
教案应该是教师经过高度浓缩的一篇非常实用的“课堂活动计划”。
2.教案设计基本步骤:1)教材分析:教学内容、三维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等。
2)学生分析:分析学生现状,指出有利和不利因素。
3)设计理念:根据具体情况所采用的教学策略。
4)教学目标:知识、实践、能力、情感5)教学资源:教学设备、网络资源、社会自然资源等。
6)教学流程:导入——点拨——实践——评价7)研究性、体验性作业8)教学反思教学设计要共同探究、合作完成,每学期末开展一次教学案例设计评比活动。
总之,新一轮的基础教学课程改革,对学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变压力为动力,认真完成各项计划,提高校本教研质量,使我校校本教研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七、成立教研培训管理领导小组为确保我校教研培训得以顺利实施,经研究决定,特成立容光中学教研培训管理领导小组,其成员组成如下:组长:李大江副组长:宋明亮成员:张珊宝梁昌乾刘再平付首娟邓勇桐梓县容光中学教导处2014年3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