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调功能评定
协调功能评定
一侧下肢,足跟先后放在对侧下肢的膝部和趾上。
11.旋转试验 嘱患者上肢在身体一侧屈肘90°,
前臂快速反复地作旋前、旋后动作。
跟-膝一胫试验
·下肢协调评定
12.拍地试验 足跟触地,抬起足尖,做拍地动作,可以双足同时或分 别进行。
13.拍手试验 嘱患者屈肘,前臂旋前,用手拍膝。可以双手同时或 分别进行。
协调功能评定
一、理论基础
(一) 概述
· 定义 协调是指人体多组肌群共同参与并相互配合,进行平
稳、准确、良好控制的运动能力。协调运动的特征为适 当的速度、距离、方向、节奏、力量及达到正确的目标。 协调是完成精细运动技能动作的必要条件。
·协调障碍的机制
协调运动需要健全的中枢神经系统、感觉系统和运 动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参与协调控制的为小脑、基 底节和脊髓后索等。感觉系统中前庭神经、视神经、 深感觉等在运动的协调中发挥重要作用。当上述结 构发生病变时,协调动作即会出现障碍。
2.指一指试验 嘱患者伸直示指,屈肘,然后伸直前臂以示指触碰对面检查者的
示指。分别在睁眼和闭眼时进行试验。若总是偏向一侧,则提示该侧小脑或迷路 有病损。
3.肢体放置 嘱患者将双上肢前屈90°并保持,或让患者将膝伸直并保持。
·上肢协调评定
4.轮替试验 嘱患者屈肘90°双手张开,一手向上,一手向下,交替转动(也可以
·共济失调
5.辨距不良:对运动的距离、速度、力量和范围判断失误,达不到目标或 超过目标。
6.肌张力低下:肢体被动抬起后,突然撤除支持时,肢体发生坠落。 7.书写障碍:患者在书写中不能适度停止,往往出现过线,画线试验(+)。 8.运动转换障碍:模仿画线异常。 9.协同运动障碍:包括起身试验、立位后仰试验(+)。 10.其他:包括眼球震颤、构音障碍。
协调功能评定方法
协调功能评定方法
协调功能评定方法是一种用于评估个体或团体的协调能力的方法。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协调功能评定方法:
1. 医学体能测试法:通过对个体的身体各项素质进行测试,评估其协调能力水平。
如踢球测试、利落运球测试等。
2. 静态平衡测试法:通过对个体在平衡器材上进行测试,评估其体态平衡与肌肉协调能力。
如单脚站立测试、平衡板测试等。
3. 动态平衡测试法:通过对个体在运动状态下进行测试,评估其运动平衡能力和肌肉协调能力。
如俯卧撑测试、侧向跳测试等。
4. 运动能力测试法:通过对个体在运动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评估,评估其运动能力和肌肉协调能力。
如游泳评定、篮球评定等。
以上方法都需要专业人员进行实施和评估,并且需要严格的测试标准和评分体系。
同时,测试结果也需要结合个体的实际情况和其他因素进行综合评估。
协调功能评定技术(康复评定技术课件)
2.跟膝胫试验 端滑动。
患者取仰卧位,用一侧的足跟沿对侧胫骨近端向远
协调功能评定技术
目录/contents
01 协调功能评定概述 02 协调功能评定方法
协调功能评定概述
(一)定义—协调运动
协调运动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下,与特定运 动或动作相关的肌群以一定的时空关系共同作用,从而 产生平稳、准确、有控制的运动。 其特点是:以适当的速度、距离、方向、节奏和力量进 行运动。
协调功能评定方法
(一)上肢协调功能评定检查方法
1.指鼻试验 肩外展90°同时肘关节伸展位置时,用食指指尖 指向鼻尖。检查时以不同的方向、速度、睁眼、闭眼重复进行, 并双侧比较。
协调功能评定方法 (一)上肢协调功能评定检查方法
2.对指试验
用拇指指
尖连续逐一触及该手的其
他指尖,可逐渐加快速度。
协调功能评定方法
设计协调运动评定试验时应选择安静、光线充足、有一定活动空 间的房间,先计时测速确定基线水平,然后对患者的协调功能进行 检测
协调功能评定概述
(三)协调功能评定注意事项
2.注意观察运动完成情况 进行协调运动检查时注意观察患者完成运动是否直接、精确,有
无震颤、晃动或不稳定,完成运动的时间是否正常;加快运动速度 时,运动质量有无变化;注意睁眼、闭眼、静止、运动时情况的差 异;不协调运动以及受累肢体的情况,是否有身体的近侧、远侧肢 体参与活动;病人是否很快感到疲劳。
协调功能评定概述
(三)协调功能评定注意事项
3.检查其他相关功能情况 应检查肌力、关节活动度和感觉的缺损,因为这些方面的功能异
常可能影响运动的协调。然而,即使在肌力、关节活动度和感觉都 正常时,也可能出现不协调的情况。
协调功能评定常用的方法
协调功能评定常用的方法一、引言协调功能评定是研究人类协调能力的一种方法。
协调能力是指个体或团队在各种环境下,依据任务的要求,合理调整和利用各种资源,以达到目标的能力。
通过评定协调功能,可以了解个体或团队在多任务环境中的适应能力和应对策略,从而为提高个体或团队的协调能力提供科学依据。
二、常用的评定方法2.1 行为观察法行为观察法是通过观察个体或团队在协调任务中的行为表现,来评定其协调能力。
观察的对象可以是个体的行为,也可以是团队成员之间的互动。
行为观察法的优点是直观易懂,能够全面了解个体或团队的行为表现。
但也存在主观性强、观察结果受观察者个人因素影响等问题。
2.2 测验法测验法是通过设计一系列的协调任务,并通过个体或团队的表现来评定其协调能力。
测验可以分为纸笔测试和实际操作测试两种形式。
测验法的优点是客观性强,结果可量化,能够提供具体的评定数据。
但也存在评定内容局限性大、不够真实、存在测试效应等问题。
2.3 调查问卷法调查问卷法是通过设计一份关于协调能力的调查问卷,由被试者进行自评或他评,来评定个体或团队的协调能力。
问卷内容可以包括个体特征、协调行为、协调策略等方面。
调查问卷法的优点是操作简便,样本量大,可以了解被试者对自身协调能力的主观评价。
但也存在虚假回答、评价结果可靠性等问题。
三、评定方法的选择评定方法的选择需要综合考虑研究目的、评定内容、评定对象和实际可行性等因素。
根据需要,可以选择单一的评定方法,也可以结合多种评定方法进行综合评定。
如果关注个体协调能力的自评,可以选择调查问卷法。
如果需要客观评定团队协调能力,可以选择行为观察法或测验法。
根据具体情况,还可以进行不同评定方法之间的验证,以提高评定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四、评定结果的解释评定结果是对个体或团队协调能力的一种评价,需要将结果与参考标准进行对比解释。
参考标准可以是同龄人或同类群体的平均水平,也可以是已有研究的结果。
解释评定结果时,需要考虑参考标准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同时还要注意结果的局限性和可解释性。
协调功能评定
协调功能评定协调功能评协调功能评定:评定受检者协调地运⽤多组肌群共同参与并相互配合、准确完成运动的过程。
⼀、上肢1、定义评定⼿部完成指定动作的准确性和协调能⼒。
2、适应证与禁忌证(1)适应证:1)脑与脊髓疾患:⼩脑或前庭疾患、帕⾦森⽒病、⽼年动脉硬化、脑瘫、脑基底节变性(脑炎或中毒)、脊髓疾病等;2)其它疾患引起的协调障碍:酒精中毒、巴⽐妥中毒、慢性肝病、甲状腺功能亢进、低钙⾎症、碱中毒和进⾏性肌营养不良症等。
(2)禁忌证:意识障碍、认知障碍或不能主动合作者。
3、设备与⽤具不需要设备。
4、操作⽅法与步骤(1)轮替试验:受检者双⼿张开,⼀⼿向上,⼀⼿向下,交替转动;也可以⼀侧⼿在对侧⼿背上交替转动。
(2)指⿐试验:受检者⽤⾃⼰的⾷指,先接触⾃⼰的⿐尖,再去接触检查者的⾷指。
检查者通过改变⾃⼰⾷指的位置,来评定受检者在不同平⾯内完成该试验的能⼒。
(3)指-指试验:检查者与受检者相对⽽坐,将⾷指放在受检者⾯前,让其⽤⾷指去接触检查者的⾷指。
检查者通过改变⾷指的位置,来评定受检者对⽅向、距离改变的应变能⼒。
(4)拇指对指试验:受检者拇指依次与其它四指相对,速度可以由慢渐快。
(5)⾷指对指试验:受检者双肩外展90°,伸肘,再向中线运动,双⼿⾷指相对。
(6)握拳试验:受检者双⼿握拳、伸开。
可以同时进⾏或交替进⾏(⼀⼿握拳,⼀⼿伸开),速度可以逐渐增加。
(7)拍膝试验:受检者⼀侧⽤⼿掌,对侧握拳拍膝;或⼀侧⼿掌在同侧膝盖上作前后移动,对侧握拳在膝盖上作上下运动。
(8)旋转试验:受检者双侧上肢屈肘90°,前臂同时或交替旋前、旋后。
5、注意事项(1)检查前向受检者详细说明检查⽬的和⽅法,取得其合作。
(2)检查时注意观察受检者在完成指定动作中是否直接、精确,时间是否正常;在动作完成过程中有⽆辨距不良、震颤或僵硬;增加速度或闭眼时有⽆异常。
(3)注意双侧对⽐。
⼆、下肢1、定义评定下肢完成指定动作的准确性和协调能⼒。
协调功能评定标准分级量表
协调功能评定标准分级量表
协调功能评定标准分级量表是一种用于评估个体协调能力的工具,通常使用从低到高的分级量表来对个体的协调功能进行评定。
以下是一个可能的协调功能评定标准分级量表示例:
1. 无法完成基本协调动作
2. 需要他人的帮助才能完成基本协调动作
3. 能够完成基本协调动作,但缺乏流畅性和稳定性
4. 能够完成基本协调动作,并具备一定的流畅性和稳定性
5. 能够完成高级协调动作,具备较高的流畅性和稳定性
6. 能够在各种复杂情况下完成高级协调动作
这只是一个示例,实际的协调功能评定标准分级量表可能会有所不同,具体的分级和描述会根据评定工具和评估者的要求而有所调整。
此外,在实际评估中,评定者可能会根据个体在不同协调动作上的表现进行打分,并综合考虑各项指标来确定最终的评级。
协调功能评定
三、共济失调的症状
小脑共济失调---症状以四肢与躯干失调为主,受 试者对运动的速度、距离、力量不能准确估计而发 生辨距不良、动作不稳,行走时两脚分开较宽、步 态不规则、稳定性差,即醉酒步态。
基底节共济失调---此类病变的受试者主要是肌张 力发生改变和随意运动功能障碍,表现为震颤、肌 张力过高或低下、随意运动减少或不自主运动增多。
②姿势性:做某种姿势时出现震颤:如伸双 手时,手不停震颤;坐位时头颈不停摇晃
③静止性:静止时有震颤,活动后减轻。
4.轮替动作障碍:快速重复动作不良。即完 成快速交替动作有困难,表现出笨拙、缓慢
5.辩距不良:对运动的距离、速度、力量和 范围判断失误,结果达不到目标或超过目标 如用患侧手拿杯子,手在杯子上方摆动就是 拿不到。
(二)不随意运动---清醒状态下出现的不 能自行控制的骨骼肌不正常运动
1.震颤:见于帕金森病患者;当肢体处于固 定姿势时明显,随意运动时减轻,精神紧张 时加重,睡眠时消失
出现在上肢者呈拇指与其他二指交替屈伸, 拇指内收外展样的搓丸样或点钞样动作。
2.舞蹈病:为一种无目的,无节律,无规则 的动作。表现为面、舌、唇、全身或一侧肢 体的远端出现无次序不连续的突然运动。
功能障碍的原因; 为康复计划的制订与实施提供依据;对训练
疗效进行评估; 协助研制协调评定与训练的新设备。
六、协调评定的内容
在协调功能评定时,应依次检测以下内容 ①完成动作的时间是否正常; ②运动是否精确、直接、容易反向做; ③加快速度是否影响运动质量; ④进行活动时有无身体无关的运动; ⑤睁闭眼时有无差别; ⑥受试者是否很快感到疲劳。
控制细小物品的能力
二、分类
协调运动的产生需要有功能完整的深感觉、前庭、 小脑和锥体外系的参与,其中小脑对协调运动起着 重要的作用。
第6章 协调评定
第一节 协调功能的评定
(三)协调评定的内容 在协调功能评定时,应依次检测以下内容: 1.完成动作的时间是否正常。 2.运动是否精确、直接、容易反向做。 3.加快速度是否影响运动质量。 4.进行活动时有无身体无关的运动。 5.不看自己运动时是否影响运动的质量。 6.受试者是否很快感到疲劳。
第一节 协调功能的评定
协调试验的选择
评定方法
在静止时观察受试者 在活动时观察受试者,活动时缺陷减轻或消失 观察正常的站立姿势 走路中观察手的摆动 变换速度和方向行走 突然停止后再走 观察受试者功能活动 上、下肢固定或保持在某一位置 在坐或站位上出其不意地使之脱离平衡 改变站姿(双足正常站位变换为一足在另一足前方) 单足站 直线走 侧方走、倒退走 Ⅸ.步态紊乱
(三)协调试验的选择 可根据运动缺陷,选择相应的协调试验方法。 (四)东京大学康复部的平衡试验 适用于上肢协调功能障碍者。 (五)上下肢协调性试验 (六)上田氏协调试验 适用于躯干下肢协调功能障碍者。
不同运动缺陷时的协调试验方法
运动缺陷 指鼻试验 交替指鼻和指指试验 Ⅰ.轮替运动障碍 前臂旋转试验 膝关节屈伸试验 变速走 指示准确 绘圆或横8字试验 Ⅱ.辨距不良 跟膝胫试验 走标记物 指鼻试验 指-他人指试验 Ⅲ.动作分解 交替地跟-膝、跟-趾试验 趾-他人指试验 Ⅷ.姿势紊乱 Ⅶ.运动徐缓 V.静止震颤 评定方法 运动缺陷
非平衡性协调试验
评定方法 1)指鼻试验: 2)指-他人指试验: 3)指指试验: 4)指鼻和指-他人指试验: 5)对指试验: 6)抓握试验: 7)前臂旋转试验: 8)反跳试验: 9)轻叩手: 10)轻叩足: 11)指示准确: 12)交替地跟-膝、跟-趾试验: 13)趾-他人指试验: 14)跟-胫试验: 15)绘圆或横“8”字试验: 16)肢体保持试验: 评分标准:5分:正常;4分:轻度障碍:能完成指定的活动,但速度和熟练程度比正常稍 差;3分:中度障碍:能完成指定的活动,但协调缺陷极明显,动作慢、笨拙和不稳定; 2分:重度障碍:只能发起运动而不能完成;1分:不能活动。
康复医学概论11-平衡功能评定和协调功能评定
协调功能评定的定义和重要性
协调功能评定是衡量个体在运动过程中控制身体协调的能力。协调功能对于 日常活动和运动表现至关重要。
协调功能评定的方法和工具
协调功能评定可以通过测试协调性、灵敏性和多任务执行来进行。工具包括 平衡板、传感器和运动分析系统。
康复医学概论11-平衡功 能评定和协调功能评定
平衡和协调功能是康复医学中的重要部分。本节介绍了平衡功能评定和协调 功能评定的定义、重要性以及相应的方法和工具。
平衡功能评定的定义和重要性
平衡功能评定是衡量个体在保持身体平衡方面的能力。它在康复医学中很重 要,因为平衡失调可能导致摔倒和受伤。
平衡功能评定的方法和工具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平衡功能评定与协调功能评定的关系
平衡功能评定和协调功能评定是相互关联的。良好的平衡功能有助于提高协调性,而强大的协调功能可 以增强平衡能力。
应用举例:康复医学中的平衡功能评定 和协调功能评定
平衡功能评定和协调功能评定可用于评估运动损伤、老年人的跌倒风险和康复计划的进展。
结论和要点
平衡功能评定和协调功能评定是康复医学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可以帮助诊断、 制定康复计划和监测进展。它们对个体的运动能力和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协调功能评定常用的方法
协调功能评定常用的方法
协调功能评定常用的方法包括:
1. 问卷调查:通过设计并发放问卷,收集参与者对协调功能的评价和意见。
问卷可以包括评分、选择、填空等形式,用于评估协调功能的满意度和效果。
2. 实地观察:观察参与者在协调过程中的行为、沟通方式以及协作效果。
可以通过直接观察、记录或录像等方式进行,以便了解协调活动中涉及的各种要素。
3. 个案研究:选择一些实际的协调案例,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评估,探究其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通过深入了解个案,可以发现协调功能的优点和不足之处,以及改进的方向。
4. 分析工具和技术:利用专业的分析工具和技术,如网络分析、时间管理工具、数据可视化等,对协调功能进行量化和可视化分析。
这些工具可以帮助识别出协调活动中的关键节点、瓶颈和改进机会。
5. 指标评估:基于已有的评估指标和标准,对协调功能进行评估。
这些指标可以是定量的,如工作效率、任务完成时间等;也可以是定性的,如协作能力、沟通效果等。
6. 经验总结和反馈:通过参与者的经验总结和反馈,了解协调功能的实际效果
和改进方向。
可以通过访谈、焦点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并将反馈意见作为改进措施的参考。
这些方法可以结合使用,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全面评估协调功能的有效性和质量。
根据具体的评估目的和需求,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评估和改进。
协调功能评定标准评分4分
协调功能评定标准评分4分
摘要:
1.协调功能评定标准的重要性
2.评分4 分的含义
3.协调功能评定标准的具体内容
4.如何提高协调功能评定标准的评分
正文:
协调功能评定标准评分4 分,意味着在某个特定的领域或者行业中,该标准的协调功能表现较为优秀。
协调功能通常是指一个系统、组织或个体在面对内外部环境变化时,通过调整自身结构和功能,以达到预期目标的能力。
在评定标准中,评分4 分代表着该系统、组织或个体在协调功能方面具有较高的水平。
协调功能评定标准的具体内容包括:组织结构、沟通机制、资源配置、适应能力等方面。
这些方面在评定标准中都有详细的指标和要求,通过对这些指标的评分,可以综合评价一个系统、组织或个体在协调功能方面的表现。
如何提高协调功能评定标准的评分呢?首先,需要优化组织结构,确保各个部门之间的协作顺畅,信息流通无阻。
其次,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提高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效率,减少误解和冲突。
再次,合理配置资源,确保各个部门和员工能够获得所需的支持,发挥最大的工作效率。
最后,提高适应能力,鼓励创新和变革,使系统、组织或个体能够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保持竞争力。
总的来说,协调功能评定标准的评分4 分,是对一个系统、组织或个体在
协调功能方面表现的高度认可。
协调功能评定全解
• ★协调功能障碍又称为共济失调 (dystaxia)
协调障碍的概述(二)
• 协调性运动障碍的原因:是由于中枢神经 系统不同部位(小脑、基底 节、脊髓后索)的 病变所致。
• ★分类:小脑共济失调、基底节共济失调、 脊髓后索共济失调。
协调评定的内容
★协调评定的内容 1.完成动作的时间是否正常。 2.运动是否精确、直接、容易反向做。 3.加快速度是否影响运动质量。 4.进行活动时有无身体无关的运动。 5. 闭目运动时是否影响运动的质量。 6.受试者是否很快感到疲劳。
协调功能分级
协调功能分级 根据协调活动的完成情况,可将协调功能分为5级。 I级:正常完成。 II级:轻度残损,能完成活动,但较正常速度和 技巧稍有差异。 III级:中度残损,能完成活动,但动作慢、笨拙、 明显不稳定。 IV级:重度残损:仅能启动动作,不能完成。 V级:不能完成活动。
动作。手和手指的精细动作受累,在随意运动中当接近靶时颤动更明显。
5.失平衡:小脑、前庭、迷路损害均可引起。平衡反应延迟、加剧或不恰
当,影响坐、站和走路。
协调评定的目的
★协调评定的目的:
• • • • • • 1明确有无协调功能障碍 2评估肌肉或肌群共同完成一种作业或功能活动的能力; 3帮助了解协调障碍的程度、类型及引起协调障碍的原因; 4为康复计划的制定与实施提供依据; 5对训练疗效进行评估; 6协助研制协调评定与训练的新设备。
评分标准:
5分:正常;
4分:轻度障碍:能完成指定的活动, 但速度和熟练程度比正常稍差; 3分:中度障碍:能完成指定的活动, 但协调缺陷极明显,动作慢、笨拙和 不稳定;
2分:重度障碍:只能发起运动而不能 完成;
平衡与协调功能评定
平衡与协调功能评定
平衡与协调功能评定是一种评估个体的平衡和协调能力的方法。
它通常由专业的康复治疗师或训练师进行,以判断个体在站立、行走和进行其他动作时的能力和稳定性。
评定平衡功能的常见方法包括:1.静态平衡评定:通过要求个体保持站立姿势,如双脚并拢或单脚站立,来评估其平衡稳定性。
例如,通过让个体尽量保持站立姿势的时间来评估他们的静态平衡能力。
2.动态平衡评定:通过要求个体进行一系列动作,如行走、跳跃或进行各种动作,来评估其动态平衡能力。
例如,通过观察个体在行走时是否能够保持平衡和稳定来评估他们的动态平衡能力。
3.协调功能评定:协调功能是指个体在进行复杂的动作时,各个身体部位之间的协调性。
评定方法可以包括要求个体进行各种协调性动作,如反复做手脚交替动作、进行平衡性的动作等。
通过这些评定方法,专业人员可以了解个体的平衡和协调能力,并制定相应的康复计划或训练方案,以提高个体的平衡和协调能力。
评定的结果还可以用于监测个体的康复进展和指导治疗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验评分为:5分-正常 4分—轻度障碍:能完成指定的活动,但速度和熟练程度比正常稍差,3分—中度障碍:能完成指定的活动,但 缺陷明显,动作慢,笨唑和不稳定,2分—重度障碍:只能发起运动而不能完成, 1分—不能活动,以上试验均分别评分记录 所有试 验应先在睁眼后闭眼下分别测试
谢 谢
试验评分为:5分-正常 4分—轻度障碍:能完成指定的活动,但速度和熟练程度比正常稍差,3分—中度障碍:能完成指定的活动,但缺陷 明显,动作慢,笨唑和不稳定,2分—重度障碍:只能发起运动而不能完成, 1分—不能活动,以上试验均分别评分记录
(二)非平衡性协调试验 非平衡性协调试验是评估 身体不在直立位时静止和运动成分。
共济失调
小脑共济失调 症状以四肢与躯干失调为主,受试 者对运动的速度、距离、力量不能准确估计而发生 辨距不良、动作不稳,行走时两脚分开较宽、步态 不规则、稳定性差,即蹒跚步态。 基底节共济失调 此类病变的受试者主要是肌张力 发生改变和随意运动功能障碍,表现为震颤、肌张 力过高或低下、随意运动减少或不自主运动增多。 脊髓后索共济失调 此类受试者不能辩别肢体的位 置和运动方向,行走时动作粗大,迈步不知远近, 落地不知深浅,抬足过高,跨步宽大,踏地加重, 而且需要视觉补偿,总看着地走路,闭目或在暗处 步行时易跌倒。
协调功能评定
协调与共济失调
协调与协调运动
协调(coordination)是完成平稳运动,准确和控 制良好运动的能力。 协调运动的产生需要有功能完整的深感觉、前庭、 小脑和锥体外系的参与,其中小脑对协调运动起着 重要的作用,每当大脑皮层发出随意运动的命令时, 小脑便产生了制动作用。当大脑和小脑发生病变时, 四肢协调动作和行走时的身体平衡发生障碍,此种 协调功能障碍又称为共济失调。
常见表现
协同不良 是在运动中主动肌、协同肌、拮抗肌的协同不佳而 导致失去了对躯干、四肢和言语肌的正常控制。 辨距不良 是由于小脑丧失将来自周围的运动信息和来自大脑 的运动命令相比较并发出修正信号的能力引起,由于难于判断 运动的距离、速度、力量和范围,结果不是越过靶就是达不到 它。 眼震 多属小脑病变继发脑干损害,影响到前庭神经核所致。 意向震颤 中脑结合臂病变使主动肌和拮抗肌不能协调地完成 有目的的动作。手和手指的精细动作受累,在随意运动中当接 近靶时颤动更明显。 失平衡 小脑、前庭、迷路损害均可引起。平衡反应延迟、加 剧或不恰当,影响坐、站和走路。
协调试验
协调试验分平衡性与非平衡性协调试验两类 (一)平衡性协调试验 平衡性协调试验是评估身体在直立位时的姿势、平衡 以及静和动的成分。 参见平衡功能评定目测平衡评定法
分级 1. Ⅱ Ⅲ. Ⅳ. Ⅴ. Ⅵ Ⅶ. Ⅷ. Ⅸ. Ⅹ. Ⅺ. Ⅻ. 内容 在正常舒适的位置上维持站立位 两组并拢维持站立位 一足在另一足前方(足尖靠足跟)维持站立位 单足站 站着,上肢交替地放在身旁、头上方、腰部等 外力突然将患者轻轻推离平衡点(注意保护患者 维持站立位并交替躯干前屈和返回原位,维持站立位并交替两侧侧屈躯干 沿直线走,一足跟直接在另一足足尖之前 沿地上标记出的圆圈或8字形走 向侧方迈步和交叉前行 跳跃行走,退步向后走货变换速度行走(可加重协调障碍) 维持两足并拢站立,双手向前平伸,闭眼时若患者不能保持直立位为Romberg征阳性
协调评定的目的
协调评定的目的是明确有无协调功能障碍, 评估肌肉或肌群共同完成一种作业或功能活 动的能力;帮助了解协调障碍的程度、类型 及引起协调功能障碍的原因;为康复计划的 制订与实施提供依据;对训练疗效进行评估; 协助研制协调评定与训练的新设备。
协调功能分级
I级:正常完成。 II级:轻度残损,能完成活动,但较正常速 度和技巧稍有差异。 III级:中度残损,能完成活动,但动作慢、 笨拙、明显不稳定。 IV级:重度残损:仅能启动动作,不能完成。 V级:不能完成活动。
协调评定的内容
在协调功能评定时,应依次检测以下内容: ①完成动作的时间是否正常;②运动是否精 确、直接、容易反向做;③加快速度是否影 响运动质量;④进行活动时有无身体无关的 运动;⑤不看自己运动时是否影响运动的质 量;⑥受试者是否很快感到疲劳。
协调评定方法
一、观察法 二、协调试验
观察法
协调功能正常的依据 正常协调功能的人群应具有 以下特征:运动方式的多样性;具有良好的平衡反 应能力;当固定身体的某一部位时,具有能使身体 的其它部位完成平滑、顺畅运动的能力;观察受试 者在各种体位和姿势下的启动和停止动作是否准确、 运动是否平滑、顺畅。有无震颤。如让受试者从俯 卧位翻身至仰卧位,或从俯卧位起身至侧坐位,然 后进展至四点跪位、双膝跪位、单膝跪否存在协调功能障碍。
试验名称 1.指鼻试验 Ⅱ.指向他人手指的试验 具体方法 让患者肩外展90°伸直肘,食指指鼻尖,可以改变开始的体位来评定不同运动切面的动作 面对面。评定者将食指举在患者面前,让患者用她的食指尖触评定者食指尖,评定者科变化食指位置,以评 定距离、方向改变时患者的上述能力 Ⅲ.指对指试验 Ⅳ.交替指鼻和指指试验 Ⅴ.对指 Ⅵ.团抓试验 Ⅶ.旋前、旋后 Ⅷ.轻叩手 Ⅸ.轻叩足 Ⅹ.交替跟膝径试验 Ⅺ.上、下肢绘一圆或8字形 Ⅻ.固定或位置保持 让患者两肩外展90°,两肘伸展,然后双手向中线靠近,将两食指在中线相触 让患者交替地触鼻尖和评定者的食指尖,后者可改变方向和距离 让患者将拇指尖一次和其他的指尖相触碰,速度可逐渐增加 交替地用力握拳和充分伸张各指,速度可逐步增加 臂紧靠躯干,肘曲90°,掌心交替地向上和向下,速度可逐步增加 屈肘,前臂旋前,在膝上轻叩手 患者坐着,足及地,让他用足跖球轻扣地板,膝不能抬起,足跟不能离地 患者仰卧,让他用对侧下肢的足跟交替地触本侧的膝、胫骨和踇跖 患者用上或下肢在空气中绘一圆形或横8字形,下肢进行时可采仰卧位 患者将手保持在向前水平伸直位,或者 将膝保持在伸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