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耐药菌感染急诊科

合集下载

医院多重耐药菌感染暴发应急处置演练

医院多重耐药菌感染暴发应急处置演练

医院多重耐药菌感染暴发应急处置演练近日,XXX进行了一次多重耐药菌感染暴发应急处置演练。

以下是演练成员和演练脚本的具体内容。

一、演练成员一)领导小组:主管领导担任总指挥。

二)参加演练部门: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微生物实验室、ICU等。

三)参加人员:包括ICU工作人员、医院重点科室主任及护士长、部分重点科室监控网成员等。

四)录像负责人:负责对病区演练过程及微生物实验室演练过程拍摄。

二、演练脚本总指挥宣布演练开始,模拟急诊ICU病房发生3例下呼吸道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疑似多重耐药菌感染暴发病例。

具体场景如下:第一场景痰培养采样(ICU病房)1.科室护士根据医嘱对某床病人进行痰培养采样,包括接医嘱、准备物品并注意采样规范,最后将样本送至微生物实验室。

第二场景微生物室检出多重耐药菌(微生物实验室)2.微生物实验室进行培养药敏过程,发现多重耐药菌后立即与科室及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通话,并记录接电话人员姓名、职务。

同时,对废弃标本进行妥善处置,并注意手卫生。

第三场景护士站接到微生物实验室多重耐药菌电话(ICU病房)3.护士站接听电话后,填写多重耐药菌登记本,并接收院感办多重耐药菌防控处置单。

根据处置单内容,护理组进行第一时间的防控措施,包括实施区域隔离、调换床位位置、专人护理、告知保洁人员注意房间擦拭消毒顺序等。

同时,向陪人进行宣教,主管医生根据药敏情况调整抗菌药物使用方案,进行空气消毒及对患者周围环境进行消毒、终末消毒,并对病人痰液等废物进行感染性医疗废物处理。

三、结论通过本次演练,各参与部门和人员加深了应急处置的意识和技能,提高了应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暴发事件的能力和水平。

第四场景中,主管医生向科主任汇报了连续发现3例下呼吸道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情况,并提供了相似的抗菌药物耐药谱。

科主任随即向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上报了这一情况。

第五场景中,院感办接到了报告后立即前往现场进行调查,并向院领导汇报了情况。

他们还召集了专家组,并启动了医院感染暴发应急处置预案。

医院应对多重耐药菌感染突发事件演练

医院应对多重耐药菌感染突发事件演练

医院应对多重耐药菌感染突发事件演练概述本文档旨在为医院提供一份应对多重耐药菌感染突发事件的演练计划。

在面对此类事件时,医院应采取有效措施来应对并控制感染的蔓延,保护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

目标- 提供一套系统的应急响应流程和演练计划,以确保在多重耐药菌感染突发事件中的高效应对。

- 确保医务人员能够熟悉和掌握应对感染事件的应急处置程序。

- 提供有效的培训和教育,以增强医务人员对多重耐药菌感染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演练计划1. 制定演练目标和参与人员:- 确定演练的目标和重点,例如应对感染的迅速识别和隔离、有效的传染控制措施等。

- 确定参与演练的医务人员和其他相关部门的人员,例如感染控制团队、急诊科、护理部等。

2. 设计演练场景:- 设计一个真实且具有挑战性的多重耐药菌感染突发事件场景,可以考虑使用演练模拟器或虚拟现实技术。

- 确定演练场景的时间、地点和参与人员的角色。

3. 进行演练:- 在演练开始前,向参与人员提供必要的背景信息和演练目标。

- 演练过程中,模拟真实情况,测试医务人员的应急响应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 演练结束后,进行评估和总结,记录演练中发现的问题和改进的建议。

4. 培训和教育:- 根据演练中的评估结果,制定相关的培训和教育计划。

- 提供培训课程和材料,包括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感染识别和报告流程等。

- 定期组织培训和演练,以确保医务人员的知识和技能得到更新和强化。

演练的重要性- 提高应急响应能力:演练可以帮助医务人员熟悉应对多重耐药菌感染突发事件的流程和步骤,提高应急响应的能力。

- 发现问题和弱点:通过演练过程中的评估,可以发现医院在应对感染事件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弱点,及时进行改进和优化。

- 加强团队协作:演练可以促进医务人员之间的团队协作和沟通,提高应对感染事件的整体效能。

结论医院应对多重耐药菌感染突发事件演练是一项重要的工作,能够提高医务人员的应急响应能力并加强感染控制措施。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及防控措施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及防控措施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及防控措施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及防控措施多重耐药菌(MDRO)已经逐渐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

为加强多重耐药菌的医院感染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在医院内的传播,保障患者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加强多重耐药菌的医院感染管理当发现有多重耐药菌株流⾏可能时,医院感染管理科应及时组织调查,临床科室、微⽣物实验室必须密切协作,并在全院公布感染发⽣情况,报告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抗菌药物使⽤指导⼩组,减少使⽤可促使这些特殊病原体选择性⽣长的药物,同时组织⼈员进⾏流⾏病学调查。

如出现耐亚胺培南等泛耐药菌株,建议所发⽣的病区应检查所有的其他病⼈所⽤的抗菌药物⽅案,必要时停⽤所有可促进这些特殊病原体选择性⽣长的药物⽽改⽤替代药物。

⼆、多重耐药菌的监测(⼀)开展多重耐药菌的⽬标性监测耐甲氧西林⾦黄⾊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产超⼴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耐碳青霉烯铜绿假单胞菌等。

(⼆)早期检出带菌者、严密监测⾼危⼈群加强微⽣物室对多重耐药菌的检测,早期检出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

根据监测结果指导临床对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控制⼯作。

加强对从其他医院转⼊者及易感者的检查,尤其是对年⽼体弱、有严重基础疾病的免疫⼒低下患者、接受侵⼊性检查治疗如⽓切患者、住院时间长及近期使⽤⼴谱、⾼档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等⾼危⼈群要严密监测。

三、诊断与报告诊断主要依赖于病原微⽣物的诊断。

临床科室应及时送检标本,及时发现、早期诊断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

同时做好控制措施,以防扩散、流⾏。

(⼀)临床微⽣物实验室发现时及时电话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

(⼆)医院感染管理科专职⼈员⽬标性监测的及时发现与诊断。

(三)确诊为医院感染的必须在24 ⼩时内填卡上报医院感染管理科。

四、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的传播措施(⼀)遵守⽆菌技术操作规程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菌技术操作规程,特别是实施中⼼静脉置管、⽓管切开、⽓管插管、留置尿管、放置引流管等操作时,应当避免污染,减少感染的危险因素。

ICU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攻略2024

ICU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攻略2024

ICU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攻略2024重症监护病房(ICU)是专门用于治疗危重患者的特殊医疗部门,同时也是医院感染控制的重要焦点。

ICU环境内存在大量的多重耐药菌,这是导致ICU内医院感染的一个主要来源。

根据我国细菌耐药监测网2020年的数据JCU中耐药细菌的检出率最高的有鲍曼不动杆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

ICU患者通常具备多种特征,如基础疾病、免疫功能低下、体内各类管路的存在、病情严重且复杂、需要大量有创,然作等。

这使得他们成为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

一旦患者在ICU内感染了多重耐药菌,将使临床治疗变得更加困难,给患者带来巨大的心理和经济压力,甚至会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

因此,预防和控制ICU 内多重耐药菌感染显得尤为关键,所有ICU工作人员都应高度重视这一问题。

下面小编围绕人、机、环、料、法、测六大方面与大家一起梳理一份详细的防控攻略。

在医院的重症监护病房(ICU),组成一个庞大的工作团队,其中不仅包括本科室的员工,还有来自不同领域的医生,如内科医生进行会诊,外科医生进行查房和更换伤口的敷料,康复技师负责康复治疗和功能锻炼,超声诊断医师进行床边超声检查以及前来探视的家属等外部人员。

这使得ICU的人员构成相对复杂,这对于日常管理带来了额外的挑战,特别是在多重耐药菌的防控方面。

因此,有必要加强对ICU内各类人员的有效管理。

1.工作人员管理1.1应严格落实手卫生和标准预防,根据操作可能的暴露风险选择合适的防护用品如隔离衣、手套、防护面屏。

1.2为使用呼吸机、大便失禁、排泄物或伤口分泌物难以控制等情形的碳青霉烯耐药革兰阴性杆菌(CRO)感染患者/定植者实施诊疗照护时,应规范佩戴手套、穿隔离衣。

13如进行可能发生患者血液、体液等喷溅的有创操作时,还应佩戴护目镜或防护面罩。

大家时刻牢记〃戴手套。

洗手〃,因此,无论何时何地,摘除手套后一定记得进行手卫生。

1.4实施序贯诊疗护理操作,除紧急操作外,把多重耐药菌患者的查房、治疗和护理相对安排在其他患者之后进行,以降低多重耐药菌在ICU内传播的风险。

应对医院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应急演练

应对医院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应急演练

应对医院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应急演练概述多重耐药菌感染对医院和患者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为了有效应对这种紧急情况,医院应进行应急演练,以确保医务人员熟悉应对程序并能够快速有效地采取措施。

目标- 提高医务人员对多重耐药菌感染的认识和了解。

- 确保医务人员能熟练运用个人防护装备。

- 能够快速识别和隔离感染患者。

- 建立高效的沟通和协作机制。

- 确保应急预案的完善和有效性。

应急演练内容1. 熟悉个人防护装备的正确佩戴和脱戴方法医务人员应通过实际操作研究正确佩戴和脱戴个人防护装备的方法,包括手套、口罩、护目镜等。

演练中应重点强调手卫生的重要性,并确保医务人员能够正确使用洗手液和消毒剂。

2. 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识别和隔离医务人员在演练中要学会识别可能存在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患者,并熟悉隔离措施和流程。

演练中可以模拟不同场景,包括急诊科、病房和手术室等,以确保医务人员能够在各种情况下正确判断和隔离患者。

3. 沟通和协作机制的建立在应急演练中,医务人员需要学会有效的沟通和协作,包括与其他科室、护理人员和管理层的沟通。

演练中可以模拟协同工作和信息共享的场景,以让医务人员熟悉并掌握协作技巧。

4. 应急预案的讨论和改进演练结束后,医院应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讨论,总结演练中发现的问题和不足,并针对性地改进应急预案。

可以通过模拟演练、角色扮演和案例研究等方式,提高应急预案的完善性和有效性。

结论通过定期进行应急演练,医院能够提高医务人员应对多重耐药菌感染的能力和效率,确保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

应急演练应成为医院常态化的工作,以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多重耐药菌感染紧急情况。

ICU内引发多重耐药菌感染的致病因素及护理对策

ICU内引发多重耐药菌感染的致病因素及护理对策

2、护理对策 2.1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在治疗和护理过程中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特别是在护理中心静脉置管、气管切开、气管插 管、留置尿管、吸痰等操作时,极力避免污染,减少感染的危险因素。感染主要来源于以上各种导管,待 患者病情稳定后应尽早拔除不必要的导管。深静脉置管护理方法,在ICU内指定责任组长专人每天换药, 穿刺处皮肤用洗必泰消毒液(葡萄糖酸氯已定皮肤消毒荆)消毒,连接管末端用酒精棉球包裹,以螺旋式 反复旋转10一15次时间约10秒钟,消毒后更换新的肝素帽。这种方法可降低深静脉导管的感染率。
道、湿化器每周更换1次、湿化液244,时更换1次,防止频繁更换而增加污染机会。呼吸机管道中的冷凝水 是污染物,集水罐应在管路最低位,及时倾倒冷凝水,防止体位变化时冷凝水流入管道,必要时可在翻身 前将管路上提,使冷凝水流入集液瓶,勿使冷凝水倒流而引起患者误吸。处理冷凝水原液前应戴手套,之 后应换手套并消毒手。 2.4.3防止生物膜形成生物膜可以明显降低真菌对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甚至产生耐药,从而为微生物提供 了一个逃脱免疫系统和抗菌疗法的适当环境。一些细菌如假单胞菌属更容易形成生物膜,如气管插管表面形 成的生物膜就可作为一个细菌库不断向下气道播散细菌。全身应用的抗菌药因为难以渗透进生物膜,使得其 疗效有限,渗透进生物膜的少量抗菌药物则可能导致出现耐药细菌的产生并随之定植在患者的气道。抑制生 物膜的形成可使用管道表面粘附抗菌剂阻止细菌的粘附和使用雾化抗菌药物等。Adair等【I 9】尝试应用庆大霉 素喷雾疗法清除细菌生物膜,发现导管腔内的庆大霉素浓度越高,对细菌生物膜的形成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医院感染【7】。
1.1.2各种侵入性操作项数多ICU患者常常进行介入性治疗,如静脉输液管、中心静脉测压管,留置导管、 胃肠减压管、导尿管、气管插管等,病原菌可粘附在这些导管表面,当导管插入人体后,病原菌也进入体 内,引起导管相关性感染例如导管相关性肺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导管相关泌尿道感染,有的患者使 用呼1吸机辅助呼吸后还可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感染。

加强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

加强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

时脱去手套或隔离衣。
3 切实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范 医务人员应 当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 特别是实施 中
出现 , 治疗 工作 变得更加棘手 。 使 及时发现 、 早期诊断多重耐药
菌感染 患者和定植 患者 , 采取 行之有效 的措施 , 防和控制 多 预 重耐药菌 的传播 , 是医院感染管理工作 的一部分 。作为服务 临 床 的医务工作者 , 应强化思想 , 重视多 重耐药菌 感染管理 , 免 避
增强 了护理质量监控过程管理力度 , 解决 了非行政班时段时护
理质量管理的薄弱环节 , 障了急诊科各环节 、 保 各时间段 , 特别
是 中午 、 夜间及节假 日时间段管理盲 区的医疗护 理安 全 , 护患 纠纷 明显减少 , 使护理 质量得 到持 续改进 。
参考文献 【 胡影萍. 理管 理人才培 养的流程管理m. l 】 护 中华护理杂志 ,0 7 4 2 0 ,2
当事人与患者或家属发生正面冲突 。
提前做 出相应的处理。当发现护患纠纷时 , 时处理 , 及 必要 时及 时上报正护士长讨论解决 方法 。1 年多来 急诊科无严重的医疗 纠纷和患者投诉 。
3 效 果
我院急诊科实施副护士长带班负责制与层级管理模式 1 年
多来 , 急诊科 的护理人力资源得到 了合理调配及充分 利用 , 使
医务人员对患者实施诊疗 护理活动中 , 当严格遵循 手卫 应 生规范 。 在直 接接 触患者前后 , 患者 实施 诊疗 护理操作前后 , 对 接触患者 的体液 、 血液或者分泌物后 , 掉手套 后 , 摘 接触 患者 使
置 , 专消毒 。 专用 生活垃圾应用黄色防渗漏的塑料袋盛放 , 中 集
进行无 害化处理。 5 加强对医务人员的教育

院内感染与耐药菌防治

院内感染与耐药菌防治
引起尿路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还可引起危及生命的腹腔感染、败血症、 心内膜炎和脑膜炎等;
毒力不高,很少引起呼吸道感染;亦很少引起原发性峰窝织炎。
特性:天然耐药、诱导耐药;普通抗生素治疗无效。
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
菌株对青霉素、氨基糖甙类有一定敏感性,对替考拉宁交叉耐药。
可选择氨苄青霉素+舒巴坦联合氨基糖甙类治疗; 其次可选择:斯沃、大托、替加。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
主要细菌: 大肠埃希、肺炎克雷伯、铜绿假单孢菌、伤寒沙门 产ESBLs的原因:
大量使用第三代头孢类抗生素(他啶、曲松、噻肟); 机体免疫功能低下:
中性粒减少;肿瘤(放、化疗);慢性疾病;长期住院;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抗生素的选择:
• β-内酰胺类抗生素+酶抑制剂(特治星、舒普深)


院内感染发生后治疗与费用对比
医院 研究时间 增加费用(元) 增加住院天数(天)
湘雅医院
90.4~91.3
3224.00
18.1
福建省人民医院
93.1~93.12
2489.89
15.68
中国医大一附院
93.8~93.12
2413.95
18.28
美国
92.1~92.12
45.32亿美元
4
院内感染发生的三个条件


我院近三年耐药菌统计情况
2013年多重耐药菌监测结果
60 50 40
送检标本:例 检 出 细菌 :例
送 检 率:%
多重耐药菌:96例 社 区 感 染:51例 院内获得感染:45例
M RS A E SB L s 大肠 埃希 E SB L s 肺克 M DR AB 铜绿 假单 孢菌 其它

多重耐药菌的应急预案演练

多重耐药菌的应急预案演练

一、前言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多重耐药菌(MDR)已成为全球医院感染防控的重要挑战。

为提高我院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暴发的应急处置能力,保障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特制定本应急预案演练。

二、演练目的1. 提高医务人员对多重耐药菌感染的认识和防控意识。

2. 熟悉多重耐药菌感染暴发的应急处置流程。

3. 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作能力,提高应急处置效率。

4. 检验应急预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为实际应急工作提供参考。

三、演练时间2023年X月X日四、演练地点我院感染性疾病科、重症监护室、急诊科等科室五、演练人员1. 演练总指挥:院长2. 演练副总指挥:副院长3. 演练专家组:感控办、医务科、护理部、检验科、公共卫生科等科室负责人4. 演练参演人员:感染性疾病科、重症监护室、急诊科等科室医务人员及后勤保障人员5. 观摩人员:其他科室医务人员及管理人员六、演练情景1. 情景一:感染性疾病科发现一例疑似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

2. 情景二:重症监护室发现一例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病情迅速恶化。

3. 情景三:急诊科接诊一例疑似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病情危急。

七、演练流程1. 疫情报告(1)科室发现疑似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后,立即报告感控办。

(2)感控办接到报告后,立即报告演练副总指挥。

(3)演练副总指挥启动应急预案,组织专家组进行分析研判。

2. 应急响应(1)专家组根据疫情情况,制定应急处置方案。

(2)感控办组织相关人员对疑似患者进行隔离治疗。

(3)医务科、护理部、检验科等科室密切配合,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标本采集、药物敏感试验等工作。

(4)后勤保障部门对感染区域进行消毒处理。

3. 现场处置(1)感控办对疑似患者进行隔离治疗,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2)专家组根据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3)检验科对疑似患者进行多重耐药菌检测,确认病原体。

(4)医务科、护理部等科室密切配合,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救治。

4. 后续处理(1)专家组对疫情进行调查分析,找出感染源和传播途径。

医院感染在急诊科医院中的风险与防控

医院感染在急诊科医院中的风险与防控
对医务人员进行医院 感染防控知识的培训 ,提高他们的防控意 识和技能。
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 健康检查,及时发现 并隔离传染病源。
强化医务人员的无菌 操作和手卫生规范, 避免交理政策与法规
国家政策与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规定了传染病预防、控制和救治等措施,保障人民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
质量评估
对医院感染防控工作进行质量评 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整改, 确保防控工作得到持续改进。
PART 05
案例分析
成功防控案例
案例一
某大型综合性医院通过严格手卫生、加强环境清洁消毒、实施标准预防措施等手段,有效降低了急诊科医院感染 率。
案例二
某儿童专科医院针对急诊儿科患者特点,采取个性化防护措施,如使用儿童适宜的洗手设施、提供卡通口罩等, 提高了患儿家长手卫生依从性,减少了交叉感染。
鼓励患者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 ,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
对于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采 取预防性措施,如接种疫苗, 以降低感染风险。
改善医疗环境
加强医院环境清洁和消毒工作,定期对病房、医疗器械等进行彻底清洁和消毒。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开窗通风,减少病菌滋生。
规范医疗废物的处理,防止交叉感染。
加强医务人员培训
对未来工作的展望与建议
01
02
03
04
持续改进防控措施
针对现有防控措施的不足,进 一步优化和完善相关措施,提
高防控效果。
加强培训与教育
定期开展医院感染防控培训与 教育,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素
养和防控意识。
强化多部门协作
加强与其他相关部门的协作配 合,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医院
感染防控工作。
加大科研支持力度

多重耐药菌病人处置流程

多重耐药菌病人处置流程

多重耐药菌病人处置流程多重耐药菌(Multi Drug-Resistant Organisms, MDRO)是指对多种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的微生物,如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 MRSA)、耐碳青霉烯肠道杆菌(Carbapenem-resistant Enterobacteriaceae, CRE)等。

多重耐药菌的传播会导致医院内多重耐药感染的流行,给病人的生命健康带来严重威胁。

下面将介绍多重耐药菌病人的处置流程。

1.病人筛查:对于住院患者进行多重耐药菌的筛查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常可以采用鼻腔、咽喉、肛门或伤口标本进行培养,检测耐药菌的存在。

此外,还可以通过快速筛查方法,如PCR等技术进行快速检测。

对于高危患者,如ICU患者、长期抗生素使用者、曾经密切接触MDRO患者等,应该进行主动筛查。

2.感染控制:对于MDRO患者应进行感染控制措施。

包括:a.隔离措施:将MDRO患者单间隔离,或者与其他MDRO患者隔离。

隔离房间应具备良好的通风条件,并在门上标明隔离标志。

护理人员应佩戴适当的防护用品(如手套、口罩、护目镜等)。

b.手卫生:所有护理人员进出MDRO患者隔离房间前后都要进行手卫生,使用洗手液或含有酒精的消毒剂进行手消毒。

c.消毒措施:严格执行医疗设备和工具的消毒措施,包括定期消毒、单人单次使用和丢弃等。

d.防护衣物:护理人员需要穿戴适当的防护衣物,确保不接触到患者的体液和分泌物。

3.使用有效抗菌药物:对于MDRO患者的治疗,需要选择对该菌株敏感的抗菌药物。

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实验结果,制定个体化的抗菌治疗方案。

在给予抗菌药物治疗的同时,要监测病情和耐药性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4.定期复查:对MDRO患者进行定期复查,及时评估患者的感染情况和耐药性变化。

通过复查结果,可以调整治疗措施,包括抗菌药物的选择和使用时间等。

急诊科抗菌药物管理规范

急诊科抗菌药物管理规范

急诊科抗菌药物管理规范一、引言急诊科作为医院的重要部门,面对各类急性疾病和感染病例。

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对于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提高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规范急诊科抗菌药物的使用,减少抗菌药物滥用和耐药菌的产生,制定本管理规范。

二、抗菌药物管理机构急诊科抗菌药物管理机构应由院内感染管理委员会设立,负责制定、执行和监督急诊科抗菌药物管理规范。

三、急诊科抗菌药物使用原则1. 合理使用:医生应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病原学检测结果和抗菌药物敏感性等因素,合理选择抗菌药物,遵循抗菌药物使用的指南和规范。

2. 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等因素,个体化制定抗菌药物治疗方案,避免过度使用或者不足使用抗菌药物。

3. 优先使用窄谱抗菌药物:在没有明确病原学证据的情况下,优先使用窄谱抗菌药物,以减少耐药菌的产生。

4. 限制使用广谱抗菌药物:广谱抗菌药物应严格控制使用,避免滥用和过度使用。

5. 联合治疗:对于严重感染或者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患者,可考虑联合使用抗菌药物,但需谨慎选择,并遵循相关指南和规范。

6. 定期评估疗效:医生应定期评估抗菌药物治疗的疗效,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四、急诊科抗菌药物管理流程1. 患者评估:医生应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临床表现、体征、实验室检查等,以确定是否需要使用抗菌药物。

2. 病原学检测:对于需要使用抗菌药物的患者,应尽可能进行病原学检测,明确病原菌的种类和药物敏感性。

3. 抗菌药物选择:根据患者的评估结果和病原学检测结果,医生应合理选择抗菌药物,考虑药物的疗效、安全性和费用等因素。

4. 抗菌药物使用监测:急诊科应建立抗菌药物使用监测系统,定期对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改进。

5. 抗菌药物使用反馈:急诊科应定期向医生反馈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和效果,提供合理使用的指导和建议。

6. 抗菌药物库存管理:急诊科应建立抗菌药物库存管理制度,确保抗菌药物的存储、配送和使用符合规范,避免药物过期和浪费。

院内感染应急处置预案演练

院内感染应急处置预案演练

一、演练背景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医院规模的扩大,院内感染的风险也在不断增加。

为提高我院医务人员对院内感染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确保医疗安全,降低患者感染风险,特制定本预案。

二、演练目的1. 提高医务人员对院内感染突发事件的识别、报告、处置能力。

2. 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作配合,形成应急处置合力。

3. 完善院内感染应急预案,确保应急预案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三、演练组织1. 演练领导小组:由医院院长担任组长,分管副院长担任副组长,医务科、院感科、护理部、后勤科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

2. 演练实施小组:由院感科牵头,医务科、护理部、后勤科等相关部门人员组成。

3. 演练监督小组:由医院质量管理科、医患关系办公室等相关部门人员组成。

四、演练场景1. 演练场景一:呼吸内科发现3例疑似院内感染病例。

2. 演练场景二:急诊科发现1例疑似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例。

3. 演练场景三:新生儿科发现1例疑似新生儿败血症病例。

五、演练流程1. 病例报告:医务人员发现疑似院内感染病例后,立即向院感科报告。

2. 应急响应:院感科接到报告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通知相关部门。

3. 现场处置:各部门人员迅速到达现场,进行病情调查、采样、隔离等处置措施。

4. 信息上报:院感科将病例信息上报至上级卫生行政部门。

5. 隔离与治疗:对疑似感染病例进行隔离治疗,防止交叉感染。

6. 流行病学调查: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找出感染源、传播途径等。

7. 预防与控制:根据调查结果,采取针对性措施,控制感染源,切断传播途径。

8. 总结与改进:对演练过程进行总结,查找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六、演练内容1. 演练培训:对参演人员进行院内感染相关知识培训,包括感染识别、报告、处置等。

2. 演练模拟:模拟疑似院内感染病例,参演人员按照预案进行应急处置。

3. 演练总结:对演练过程进行总结,查找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七、演练要求1. 参演人员应熟悉预案内容,明确各自职责。

急诊科护理人员手部细菌培养监测分析

急诊科护理人员手部细菌培养监测分析

急诊科护理人员手部细菌培养监测分析摘要】目的:调查急诊科护理人员手部细菌携带情况及细菌种类,监测其洗手效果,评估其执行手卫生的意义。

方法:对急诊科共20名医护人员进行手部细菌培养检测,分别在洗手前及洗手后进行采样。

细菌鉴定及药敏主要由VITEK仪器完成。

结果:洗手前手部中位菌落数为2 CFU/cm2,四分位距(interquartile range,IQR)为1-3.75 CFU/cm2。

洗手后中位菌落数为0 CFU/cm2,IQR为0-0CFU/cm2。

同洗手前比较,洗手后菌落计数减少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细菌鉴定及药敏结果显示菌种分布较为广泛,以葡萄球菌属及肠杆菌科等条件致病菌为主检出多重耐药菌3株。

结论:急诊科医护人员操作中手部存在一定程度细菌污染,而正确洗手及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可有效清除细菌,有利于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

关键词:护理;手卫生;医院感染;细菌医务人员手卫生关系到医院感染预防及控制已成为共识。

而急诊科涉及面广,医护人员手部可能更易受到外源性污染,由此有必要加强其手卫生情况的监测。

本文就我院急诊科医护人员手卫生情况及细菌种类进行了调查,并同时监测其洗手效果,评估其执行手卫生的意义。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19年3月,对我院急诊科共计20名医护人员(随机编号为A-T)进行医疗操作过程中洗手前及洗手后手部细菌的采样。

采样方法按照2009年卫生部颁布的《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执行,具体步骤为被检人员五指并拢,用浸有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浸湿的棉拭子在双手指曲面从指跟到指端往返涂擦2次,一只手涂擦面积约30cm2,涂擦过程中同时转动棉拭子将棉拭子接触操作者部分剪去,放人10ml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试管内,立即送检。

1.2 细菌学检查菌落计数方法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

细菌培养鉴定及药敏试验操作由我院检验科微生物实验室完成,主要以VITEK仪器法结合手工分析,操作参照2011CLSI标准。

三甲医院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预案

三甲医院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预案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预案根据国家卫生部[2010]71号、省卫生厅[2010]114号、市卫生局[2010]94号文件精神,关于做好“超级细菌”应对工作的通知,为加强(NDM-1)“泛耐药肠杆菌细菌”及多重耐药菌(MDRO)的医院感染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泛耐药肠杆菌细菌及多重耐药菌在医院内的传播,保障患者安全,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一、各级管理组织职责(一)、医院感控办、医务科、护理部、采取随机与定期相结合方式负责全院各相关科室部门的多重耐药菌预防控制工作的检查督导,并负责全体医务人员开展有关多重耐药菌感染及预防、控制措施等方面知识的培训,强化医务人员对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重视,掌握并实施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传播的策略和措施,保障患者的医疗安全。

(二)、各临床医技科室医院感染监控小组负责本科室日常的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控制工作的自查、督导。

(三)、检验科医院感染领导小组负责日常对本科微生物室安全工作及多重耐药菌检测、报告、统计及自查督导工作。

(四)、微生物室负责对泛耐药肠杆菌细菌(NDM-1)、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细菌、非结核分枝杆菌和多重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等实施目标性监测,及时发现、早期诊断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加强微生物实验室对多重耐药菌的检测及其以抗菌药物敏感性、耐药模式的监测,根据监测结果指导临床对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控制工作。

二、多重耐药菌预防控制流程及措施(一)、加强全院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减少和避免交叉性感染。

医护人员在直接接触患者前后、接触患者体液或者分泌物后、摘掉手套后、接触患者使用过的物品后以及从患者的污染部位转到清洁部位实施操作时,都应当实施手卫生。

手上有明显污染时,应当洗手;无明显污染时,可以使用速干手消毒剂进行手部消毒。

(二)、切实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减少和避免医源性感染。

感染管理规范

感染管理规范

门诊、急诊的医院感染管理1.急诊科、儿科门诊应与普通门诊分开。

2.建立预检分诊制度,发现传染病人或疑似传染病人,应指定隔离诊室诊治,并及时消毒。

3.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定时开窗通风;地面湿式清扫,每天2次;诊桌、诊椅、诊查床、平车、轮椅等应每日湿抹一次,被血液、体液污染后及时清洗消毒。

4.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凡侵入性诊疗用品(器械、敷料等),均做到一人一用一灭菌;与病人皮肤直接接触的物品(体温表、耳镜、鼻镜、诊疗垫等)应一人一用一消毒,干燥保存。

5.使用中消毒液保持有效浓度,根据其性能定期监测并有记录;定期对消毒灭菌效果进行监测。

6.无菌物品与有菌物品分开存放,灭菌物品包外贴指示胶带,并标明灭菌、失效日期、操作人员姓名及无菌包名称等,高度危险物品包内中心放化学指示卡。

7.诊室、观察室、厕所等使用的清洁工具(抹布、拖把等)标志明显,定点放置,分别清洗消毒,不得交叉使用。

8.各种急诊监护仪器的表面应每日一次清洁或消毒,遇污染后及时清洁和消毒。

9.严格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各诊室应有流动水洗手设备和速干手消毒剂,医务人员每次操作前后均应认真洗手或手消毒;重点科室应配备干手设施。

10.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在消毒灭菌有效期内使用,不得重复使用,使用后应分类放置。

11.严格执行《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认真做好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密闭转运、无害化处理和交接登记工作。

普通病房的医院感染管理1.成立医院感染管理领导小组,根据本科室医院感染特点和医院感染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病区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2.在医院感染管理科的指导下开展预防医院感染的各项监测,按要求对住院病人实施监控,监控率达100%,医院感染漏报率≤20%,清洁手术感染率≤1.5%,医院感染现患率≤10%。

3.发现医院感染病例及时填写“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卡”,并于24小时内送感染管理科,遇有“医院感染流行暴发”立即报告感染管理科,对监测发现的各种感染因素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急诊重症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急诊重症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急诊重症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发布时间:2021-06-16T12:08:57.680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12期作者:路琳[导读] 急诊科是医院的重要科室之一,存在通风条件差、人流量大等不良环境问题路琳邓州市人民医院河南 474150摘要:急诊科是医院的重要科室之一,存在通风条件差、人流量大等不良环境问题。

由于病人流量大,诊所难以彻底清洁和消毒,病原菌分布集中。

急诊科的重症监护室是危重病人治疗的重要环节,病人常常伴有严重的基础疾病,机械性身体状况不佳,需要进行侵入性外科治疗,使病人感染病原菌的比例大大增加。

临床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加剧了抗菌药物耐药性的疾病传播,也增加了临床治疗的难度。

因此,试用药物是中国各大医院的一个严重问题,药物的直接后果是导致耐药菌的出现,同时耐药菌的产生使用各种抗菌药物无效,如果病人感染,使用抗菌药物很难达到有效治疗的目的。

关键词:急诊重症;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引言:目的:分析急诊重症(EICU)患者医院感染(院感)的危险因素。

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月-2019年10月收治的EICU患者456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统计EICU患者院感发生及病原菌分布情况。

分析EICU患者医感的影响因素。

结果:456例患者中60例出现院感,院感发生率为13.16%,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占38.33%,所有患者中共测出病原菌78株,其中以铜绿假单胞菌为主,占23.08%。

不同年龄、不同住院时间、是否深静脉置管(DVC)置入、是否尿管置入、是否进行有创呼吸、是否反复应用抗菌药及是否存在多个病变部位的EICU患者院感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年龄>60岁、住院时间>7d、DVC置入、尿管置入、有创呼吸、反复应用抗菌药及存在多个病变部位是EICU患者院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

结论:高龄、住院时间长、置入DVC及尿管、有创呼吸、反复应用抗菌药及存在多个病变部位是EICU患者发生院感的危险因素,医院应对高危人群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以降低EICU患者院感的发生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做好接触隔离”;登记多重耐药 菌 判断感染或定植。 2、医院感染上报,暴发预警及处置。 3、调整抗菌药物的使用。 4、严格执行手卫生。 5、遵守无菌技术操作。 6、保洁和环境消毒工作。 7、自查或被查,及整改。
急诊科
多重耐药菌报告程序
一、 临床医师发现多重耐药菌感染应进行 登记并判 断定植还是感染,若诊断为医院感 染,24小时内网络直报医院感染管理科,并 同时向科室院感监控小组报告。
二、发现本病区有3例及3例以上同种耐药谱 相同的病原菌,疑似医院感染暴发应立菌报告你该做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