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 动物迁徙与外来物种—备战2020高考地理核心素养52项提升练(解析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3 动物迁徙与外来物种

一、选择题(共44分)

互花米草起源于北美,繁殖力超强,能促进泥沙的快速沉降和淤积,于上世纪80年代引入我国。下表为部分年份福建泉州湾河口湿地主要景观类型面积(单位:公顷)变化表。据此完成1~2题。

1.1988~2002年,泉州湾的河口湿地

A.有生物入侵B.面积一直增加C.海岸线前进D.生态显著改善

2.泉州湾河口湿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的可行性措施是

A.退田还海,禁止向海洋拓展B.建湿地公园,发展旅游业

C.开挖池塘,大力发展养殖业D.建经济特区,发展重工业

【答案与解析】1.A 1988~2002年,泉州湾的河口湿地中,其他湿地植被减少甚至消失,而互花米草湿地一直增加,说明该地发生了生物入侵现象。

2.B 建湿地公园,发展旅游业既可以保护湿地,还可以发展经济,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

雨燕是北京的夏候鸟。科研人员为北京雨燕装上光敏定位仪,根据定位仪所获取的数据,绘制了2014~2015 北京雨燕迁徙线路图(如下图)。据此完成3~5题。

3.甲、乙、丙、丁四地光敏定位仪得到的数据误差最大的可能在

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

4.雨燕从北京迁徙到丁地用时三个多月,而从丁地返回北京只有两个多月,最可能的影响因素是A.食物B.盛行风C.水源D.天气

5.雨燕迁徙途中,易遇到的灾害是

A.热带气旋B.暴风雪C.寒潮D.沙尘暴

【答案与解析】3.C 甲是温带大陆性气候,乙是热带沙漠气候、丙是热带雨林气候、丁为地中海气候,四地相比,热带雨林气候区降水最多,气象条件最不稳定,光敏定位仪得到的数据误差最大。

4.B 北半球冬季我国亚欧大陆盛行西北风,索马里半岛附近海域盛行西南风,与雨燕飞行方向相反;从丁地返回北京时为北半球的夏季,索马里半岛附近海域盛行东北风,亚欧大陆盛行偏南风,此时雨燕顺风飞行。

5.D 北京雨燕飞回北京时为春季,华北地区在冷锋控制下易形成沙尘天气。

生物入侵危害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发生。据此完成6~8题。

6.近年来,美洲的“一枝黄花”(一种植物)在浙江迅速蔓延,夺取了本地生物的生存空间,这一现象的最大危害是

A.破坏了生物多样性B.污染了土壤

C.危害农作物,使农业成本提高D.排放了有毒物质

7.下列与这一现象相类似的事件是

A.明朝中后期从美洲引进了玉米B.刀耕火种使得植被破坏

C.丽水水田中的福寿螺疯狂繁殖D.杀虫剂使水域中的生物减少

8.入侵生物能迅速蔓延的主要原因是

A.繁殖能力强B.适应自然能力强C.缺少天敌D.自然条件好

【答案与解析】6.A 美洲的“一枝黄花”(一种植物)在浙江迅速蔓延,夺取了本地生物的生存空间,使本地物种减少,破坏了生物的多样性。

7.C 丽水水田中的福寿螺疯狂繁殖,属于生物多样的减少现象。

8.C 入侵生物能迅速蔓延的主要原因是缺少天敌。

北极燕鸥是目前世界上已知迁徙距离最长的动物,一生致力于往返南北极之间追逐夏天。下图示意北极燕鸥往返迁徙路线。据此完成9~11题。

9.北极燕鸥从越冬地开始迁往繁殖地的时间是

A.3月B.6月C.9月D.12月

10.北极燕鸥从越冬地迁往繁殖地不是沿来路(实线)返回,而是选择图中的“S”形(虚线)线路,合理的解释是

A.大致沿大圆飞行,距离较短B.大致顺风飞行,节省体能

C.大致顺地球自转方向,飞行速度较快D.大致顺地转偏向力,飞行速度较快

11.关于北极燕鸥及其迁徙的叙述,可信的是

A.北极燕鸥每年的飞行距离不超过3万千米

B.北极燕鸥靠近陆地迁徙是为了利用沿岸洋流

C.运用遥感技术可以全程追踪北极燕鸥的迁徙位置

D.北极燕鸥是地球上一年中经历白昼时间最长的动物之一

【答案与解析】9.A 北极燕鸥从越冬地开始迁往繁殖地的时间是3月,此时太阳直射点移向北半球,北极出现极昼,夏季即将来临。

10.B 北极燕鸥从越冬地迁往繁殖地,主要是为了借风飞行,顺势而动,节省体能。

11.D 北极燕鸥活动在两极的极昼期,是地球上一年中经历白昼时间最长的动物之一。

二、综合题(共46分)

1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

朱鹮是一种生活在温带山地森林和丘陵地带的鸟类,属于世界濒危珍稀物种。主要栖息于海拔450~1200米的疏林地带的高大的树上,常在邻近的河滩、溪流、稻田等地觅食,主要以河中小鱼、蛙、田螺、蜗牛等小型动物为主食,兼食昆虫和稻米、谷类。陕西省汉中市洋县是我国最大的野生朱鹮自然保护区,

主要分布在汉水谷地和北部的秦岭南坡低山区。朱鹮一般在450~640米低海拔的汉江及其支流两岸丘陵农业区游荡觅食和夜宿;在700~1100米较高海拔人口密度较小的秦岭南坡低山区进行春季筑巢繁殖。下图为陕西省汉中市朱鹮自然保护区分布示意图。

(1)说明汉水流域降水分布特点,并分析其成因。(6分)

(2)分析汉水流域适合朱鹮栖息觅食繁殖的气候条件。(6分)

(3)说明朱鹮选择在汉水北岸及支流两岸较高海拔繁殖的主要原因。(6分)

(4)为减少铁路交通对朱鹮生活和繁衍的影响,推测西成高铁建设和运营采取的保护措施。(6分)12.【答案】(1)特点:以汉水为界,降水北多南少。(2分)

原因:汉水以北为北部山地夏季风的迎风坡,山体高大,降水丰沛;(2分)以南为南部山地夏季风的背风坡,气流下沉,降水较少。(2分)

(2)纬度较低,气候温暖;(2分)地处秦岭南坡,(汉水北岸,)降水丰富,饮水水源充足;(2分)北部有高大的秦岭山地,阻挡北方冷空气侵袭,年平均气温较高。(2分)

(3)气候温暖湿润,森林覆盖率高,栖息环境条件优越;(2分)地势较高,(交通闭塞,)人口密度小,无污染,人类活动干扰少或环境幽静;(2分)距离觅食区较近,食物丰富,觅食便利,利于哺育幼鸟等。(2分)

(4)修建穿山铁路隧道,减少铁路运营对朱鹮的干扰;(2分)搭建沿线和桥梁防护网,减少高速列车对朱鹮觅食飞越铁路线造成伤亡;(2分)组建保护区内铁路沿线护鸟队伍,列车在到达前及时驱离朱鹮群等。(2分)

13.阅读文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材料一美国于20世纪初从中国引进大豆,其种植面积从6000多万亩增加到目前的4亿多亩,目前,美国已成为大豆的最大生产国、出口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