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5
教育心理学 第5章 智力与创造力的培养考研笔记-精品
教心第5章智力与创造力的培养第5章智力,创造力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第一节智力的发展与培养学者们都认为:一,对智力的Q)智力是一种〃能力〃,它区别于兴趣,爱好等其他^认知领域的心理特性;认识(2)智力是认知活动中最一般、最基本的能力;(3)它与个体的抽象思维能力密切相关。
该理论由英国心理学家斯皮尔曼提出。
他认为智力由两种因素组成:一个一般因素(g因素)和一组特殊因素(s因素)。
完成任何一项任务都必须依靠这两种因素。
G因素是智力的首要因素,基本上是一种推理因素,在相当程度上是遗传的。
一般因素虽然只有一个,它被应用于许多不同的任务中,会影响个体在所有智力活动中的表现。
二.智力理论Q)二因素论智力测验所要测量的就是这个一般的g因素。
因此,g因素是智力结构的关键和基础。
但特殊因素却可以有很多,比如在语文、数学、音乐等的学习中都各自相应有某一特殊因素si、s2、S3 ........... 这些s因素只会影响个体在某种特殊智力活动中的表现。
美国心理学家瑟斯顿认为,基本能力不是一个,而是一组。
(一)传统智力理论(2)组因素论他采用因素分析法,对实际智力测验分数进行因素分析,提出了基本能力学说。
他认为智力可以分为若干个基本能力因素,这些基本能力因素的不同组合,就构成了人的独特的智力面貌。
于是,在批评二因素论的基础上,他于1938年提出了智力的组因素理论。
(3)卡特尔关于智力的观点人类智力由七种主要因素组合而成,这七种因素包括:语词理解能力、一般推理能能力、语言流畅性、计算能力、记忆能力、空间关系、知觉速度。
美国心理测验学家卡特尔根据对智力检测结果的分析,将智力分为两类:其一为流体智力,是指受先天遗传因素影响较大的智力,流体智力多半经由对空间关系的认知、机械式记忆、对事物判断反应的速度等方面表现出来。
其二为晶体智力,是指受后天学习因素影响较大的智力。
晶体智力表现为对语文词汇及数理知识的记忆。
吉尔福特对智力结构的分析应该从智力活动的内容、操作和产品三个维度来考虑。
教育心理学第五章
2021/2/21
1
第五章 作为程序性知识的 智慧技能与认知策略的学习
本章目标:
1. 能陈述技能的分类及其依据; 2. 能举例说明知识怎样向技能转化; 3. 能举例说明智慧技能中的具体概念、定义性
概念、规则和高级规则学习的过程和条件;
4. 能举例说明认知策略学习的一般过程和条件; 5. 能陈述同属于程序性知识的智慧技能和认知
3、提供变式练习的机会。
变式练习不是简单的重复练习。重复练 习只适合动作技能学习,不适合智慧技 能学习,更不适合认知策略学习。
(3)引导他们运用他们从实践中习得的 策略效益的知识进行未来的策略选择。
只有经过这样的引导,二年级小学生才有 90%的时间选择运用较为有效的策略。
2021/2/21
35
(二) 外部条件
从现有认知策略的教学研究来看,认知 策略学习的外部条件涉及教师处理好如 下问题:
1、若干例子同时呈现。 2、指导规则的发现及其运用条件。
(2)从规则到例子的学习。这是下位学 习的一种形式,也称接受学习。其教学方 法简称规—例法。
2021/2/21
26
第三节 认知策略的习得过程和条件
一、 认知策略的性质与分类
(一) 认知策略的性质
1、从过程来看,认知策略是指对人的心 理加工过程起控制和调节作用的执行控制
过程。
2、从结果来看,认知策略的知识在本质
2021/2/21
5
(三)技能的新定义
本书把技能定义为:在练习基础上形成 的、按某些规则或操作程序顺利完成某 种智慧任务或身体协调任务的能力。这 个定义强调技能是一种习得的能力,其 实质是一套办事规则支配了人的行为。 这一定义使技能变得可以捉摸和便于操 作。
教育心理学-第5章 智慧技能的学习
• 运用正例时,要充分认识到例证形式或来源的多样性。
• 学生对不同变化形式的正例有不同程度的理解。因此, 从简单到复杂的呈现顺序有利于学生对例证和概念规则 的理解
2.设计和寻找合适的反例
• 在智慧技能的教学中,效果最好的反例是匹配的反例, 这些反例在概念的无关特征方面与正例非常相似,但不 具有概念的关键特征或本质特征。
(二)概念 • 概念是指个体运用一类事物的关键特征将某一事
物识别为该类事物一员的性能。
• 加涅将概念分为具体概念和定义性概念。
• 具体概念指学习者根据事物的物理属性(如形状、 颜色、轻重、气味等)来识别概念例证。
– 如红色、千克
• 定义性概念指学习者根据定义来识别概念例证。
– 如密度、舅舅
(三)规则 • 指学习者在多种情景中一致地应用若干概念之间的关系
•
如通过一个个具体分数的相加例子总结出分数相加的规 则。
(二)从规则到例子的学习 • 从规则到例子的学习又叫规例法,在这种学习中,学习
者首先运用其原有的知识经验学习规则的言语表述,然 后再学习说明该规则的例证,从而实现对规则的理解。
• 最后学习者在不同情景中尝试练习和应用这一规则。
• 学习者这种方式相当于接受学习。
五、智慧技能的类型
(一)辨别 • 辨别是指对刺激物的不同物理特征作出不同反应的能力。
• 正常儿童都具有进行辨别学习的神经生理基础;人有惊 人的知觉辨别学习的能力。
• 信息加工心理学把知觉辨别能力的形成过程看成模式识 别能力的习得过程。模式识别是人们把输入的刺激(模 式)的信息与长时记忆中的有关信息进行匹配,从而辨 别出该刺激物属于什么范畴的过程。
四、程序的学习过程
(一)样例中学习
教育心理学第5章学习迁移
五、认知结构迁移理论
代表人物:奥苏伯尔 1、一切有意义学习都包含有迁移; 2、所谓先前的学习不是一组S-R联结,而是按层次组织起来的、与当前任务有关的知识体系; 3、先前学习对新学习影响是通过影响原有认知结构的有关特征(可利用性、可辨别性、稳定性
与清晰性)来实现的。
原来的知识经验1 原来的知识经验2
新知识
原来的知识
新知识
原来的知识经验3
原来的知识经验4
…..
六、产生式迁移理论(J.R.Anderson) ❖ 用来解释基本技能的迁移,基本思想是,先后两项技能学习产生迁移的原因是这两项技能之
间产生式(production)的重叠,重叠越多,迁移量越大。 ❖ 什么是产生式(产生式系统)?
▪ 动作技能的内化表征形式,是一系列IF/THEN的规则。 ❖ 安德森和辛格利的文本编辑实验研究
型的迁移应该是教育过程的核心——用基本的和普遍的观念来不断扩大和加深知识。
特殊迁移与一般迁移(续)
“面积计算原理:面积=底×高 面积可加性”
4、侧向迁移与纵向迁移(加涅)
▪ 侧向迁移(水平迁移):已习得的概念、规则或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新的情境中的运用。 不需要产生新的概念或原理。
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
并运用到特殊情境中去。
❖ 奥弗林:概括不是一个自动化的过程,它与教学方法有着密切的关系。
四、关系理论
❖ 代表人物 ▪ 苛勒(Kohler)
❖ 强调“顿悟”是迁移的重要因素。迁移不是由于两个学习情境具有共同成分、原理或规则自 动产生的,而是由于学习者突然发现两个学习经验之间存在关系的结果。人迁移的是顿悟, 即两个情境突然被联系起来的意识。
❖ 认为领悟情境中的一切关系,是获得迁移的根本条件。 ❖ 关系理论可看作是对概括理论的一种补充。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心理学(高校组)-5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心理学(高校组)-5一、选择题(总题数:22,分数:22.00)1.依活动过程的特点,可以将动机分为______。
A.交往动机和威信动机√B.社会动机和局部动机C.外部动机和内部动机D.近景动机和远景动机解析:动机的分类有以下几种:①从活动过程的特点可以划分为交往动机与威信性动机;②从动机的内容和性质可以划分为广义的社会性动机与狭义的局部性动机;③从动机来源的远近和起作用的时间可以划分为间接的远景性动机和直接的近景性动机;④从学习的自觉性的来源可以划分为外在动机与内在动机。
2.大学生最迫切的需要是______。
A.精神需要B.物质需要C.学习和增长知识的需要√D.友谊和爱情的需要解析:大学生需要发展的特点包括:①大学生最迫切的需要是学习和增长知识;②大学生非常重视精神需要;③物质需要有不同的内容。
3.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属于______。
A.内部动机B.外部动机√C.直接动机D.间接动机解析:自我提高的内驱力是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威望的需要;附属内驱力是指个体为了获得长者的赞许和同伴的接纳而表现出来的把学习、工作做好的一种需要。
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是一种间接的学习需要,属于外部动机。
4.个体的成就动机中含有两种成分:追求成功的倾向和______。
A.追求利益的倾向B.避免失败的倾向√C.回避困难的倾向D.追求刺激的倾向解析: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阿特金森。
他认为,个体的成就动机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力求成功的动机,另一类是避免失败的动机。
5.个体执行任务时追求成功的内在驱动力称为______。
A.认识动机B.赞许动机C.成就动机√D.交往动机解析:成就动机是个体努力克服障碍、施展才能、力求又快又好地解决某一问题的愿望或趋势。
它在人的成就需要的基础上产生,是激励个体乐于从事自己认为重要的或有价值的工作并力求获得成功的一种内在驱动力。
6.最重要和最良性的学习动机是______。
教育心理学 第五部分:学习的迁移 题库
教师招聘考试必考点、题库高频试题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教育心理学第五部分:学习的迁移题库1、单选题是指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发生的影响;是指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发生的影响。
A: 负迁移、正迁移B: 正迁移、负迁移C: 逆向迁移、顺向迁移D: 顺向迁移、逆向迁移参考答案: D本题解释:【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对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概念的的理解。
2、单选题“触类旁通”“闻一知十”指的是学习中的A: 定势现象B: 迁移现象本题解释:【答案】B。
解析:种学习阻碍了另一种学习的顺利进行、知识的掌握等,学习效率低下。
这是负迁移4、单选题“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通常指的是什么心理现象?A: 学习的迁移B: 高原期C: 元认知D: 记忆参考答案: A本题解释:【答案】A。
解析: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迁移是学习的一种普遍现象,广泛存在于各种知识、技能、行为规范与态度的学习中,平时所说的“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等即是典型的迁移形式【答案】C。
解析: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闻一知十”是典型的迁移现象。
7、单选题安德森的产生式迁移理论是的现代翻版。
A: 关系转换说B: 经验内化说C:共同要素说D: 形式训练说。
参考答案: C本题解释:【答案】C。
解析:产生式迁移理论是针对认知技能的迁移提出的,其基本思想是:前后两项学习任务产生迁移的原因是两项任务之间产生式的重叠。
重叠越多,迁移量越大。
两项任务之间的迁移是随其共有的产生式的多少而变化的。
它与共同要素说有相似之处。
8、单选题安德森的产生式迁移理论是C: 记忆现象5、单选题“举一反三”和“触类旁通”的现代翻版。
D: 创造现象参考答案: B本题解释:【答案】B。
解析: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迁移是学习的一种普遍现象,广泛存在于各种知识、技能、行为规范与态度的学习中,平时所说的“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等即是典型的迁移形式3、单选题“汉语拼音的学习干扰英语音标的学习”体现的迁移种类是A: 逆向迁移B: 负迁移C:垂直迁移D:一般迁移参考答案: B 所说的是A: 创造性B: 学习迁移C:发现教学法D:学会学习参考答案: B本题解释:【答案】B。
教育心理学第五章
2.必要而适当的练习
练习是指以掌握一定的技能为目标而进行 反复操作的过程,或是刺激与反应的重复操作。 练习结果用练习曲线来表示。 练习曲线是描述操作技能随时间或次数的 变化而变化的图形。
3.充分而有效的反馈 反馈是指学习者了解自己练习的结果
内部反馈就是自身的感觉系统提供的感觉反馈, 是个体通过自身的视觉、听觉、触觉、动觉等获 取的反馈信息,尤其是动觉反馈信息最有代表性。
(四)态度的形成过程
态度的形成实质上是学生社会化的过程,主要 通过社会学习来完成。 班杜拉认为,人的学习是人的内在特征、行为 和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观察学习和亲历学习是导 致人的思想和行为变化的两类学习。
1.观察学习 (1)注意阶段 个体必须注意榜样所表现出来的行为特征 (2)保持阶段 将观察所见转化为表征性的心象(把榜样 行动的样子记下来)或表征性的语言符号 (能用语言描述榜样的行为),保留在记忆中。 (3)再生阶段 将榜样的行为以自己的行动表现出来 (4)动机阶段 愿意在适当的时机将学得的行为表现出来
四、心智技能的培养途径
(一)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二)注意原型的完备性、 独立性与概括性
完备性,指对活动结构(动作的构成要素、执 行顺序和执行要求)要有清楚的了解,不能模糊或 缺漏。
独立性,指应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让学生 独立地来确定或理解活动的结构及其操作方式,而 不是教师给予学生现成的模式。
皮亚杰提出了两个问题:
1、这两个孩子的过失是否相同? 2、这两个孩子中,哪一个更坏一些?
为什么?
皮亚杰概括出一条儿童道德认知
发展的总规律:
儿童的道德发展大致分为两个时期: 在10岁之前,儿童对道德、行为的 思维判断主要是依据他人设定的外在标
教师招聘,特岗复习—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点(第五章社会态度与行为)
教师事业单位招聘,特岗复习—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点第五章社会态度与行为1.社会态度的功能手段性功能;知识功能;适应功能;自我防御功能;价值表现功能。
2.社会态度的形成▲中国有句古语叫“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讲的就是一个人的态度形成是由于周围环境影响的结果。
但是要形成一个人的态度需要相当长的时间,而一旦形成某种态度之后,就比较持久、稳固,因为态度的三种成分中,情感成分是最强有力的,改变一个人的情感远比改变认知成分难得多。
凯尔曼提出了态度变化过程的三个阶段——服从、同化、内化。
3.社会刻板印象人们认识外界事物往往根据他们的共同特征加以分门别类,这是人们适应环境的一种智慧的表现。
但是这种思想方法如果固定下来,以人为对象时,就会导致刻板印象,形成不正确的认识。
人们对某个社会群体形成的一种概括而固定的看法,并以此作为判断评价其人格的依据,而忽视群体中成员的个体差异,称为社会刻板印象。
例如,当我们把某个人归入某一类别时,会不自觉地认为这个人也具有这一类别的特征。
4.晕轮效应晕轮效应也叫光环效应。
是一种影响个人偏见的心理因素。
是指个体对他人的认知判断主要是根据个人好恶得出的,然后再从这个判断推论出认知对象其他的品质。
例如,如果认知对象被个体标明是“好”的,就会被一种“好”的光圈笼罩着,并被赋予一切好的品质;反之亦然。
晕轮效应是一种“以点概全”的现象。
影响认知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外表的的吸引力有明显的晕轮效应。
5.首因效应在总体印象的形成上,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称为首因效应,也叫最初效应。
通常情况下,印象形成过程中首因效应的发生更常见。
这是因为,第一印象一旦建立起来,对后来的信息理解和组织有强烈的定向作用。
由于保持认知平衡和情感平衡的心理需要,人们对后来获得信息的理解,常常是根据第一印象来完成的。
但是,先入为主留下的印象是深刻的,往往也是片面的和表面的。
6.近因效应近因效应是指在总体印象形成上,新近获得的信息比原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也叫最近效应。
教育心理学 第5章 特殊学生 PPT课件
非智力方面的异常学生-情绪与行为障碍-自闭症
非智力方面的异常学生-情绪与行为障碍-自闭症
非智力方面的异常学生-情绪与行为障碍-自闭症
非智力方面的异常学生-情绪与行为障碍-自闭症
非智力方面的异常学生-情绪与行为障碍-自闭症
与 大 脑 关 系
智力方面的异常学生-情绪与行为障碍-自闭症其他
艾斯伯格综合症(Asperger syndrome )
智力方面的异常学生-天才-解释理论-三环模型
任务投入度Task commitment ➢ 对行动的动力 (如坚韧力、持久力、勤奋工作,自信,对特定事物敏
感与入迷)。
Gifts
Good Work
Great Work
智力方面的异常学生-天才-解释理论-三环模型
➢ 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原创性;思想开放、明察秋毫、不畏困难。
教育
2) 具体化的教学方法
3) 适当的教学技巧
一、非智力方面的异常学生
非智力方面的异常学生-学习困难-概念
学习困难 (Learning disability)
➢
是指学习者的某种学习方式存在问题;原因不明。
还没有达到“学习障碍 (learning disorder)”,还不足以影 响某个学科的学习。
➢ 社会交往技能困难 ➢ 社会交流困难
智力方面的异常学生-情绪与行为障碍-自闭症其他
童年瓦解性障碍(Childhood disintegrative disorder)
➢ 儿童展现退行性行为,但是两 岁之前发展正常。
➢ 症状类似自闭症
智力方面的异常学生-情绪与行为障碍-自闭症其他
蕾特氏综合症(Rett syndrome)
➢ 一种神经发展障碍,发病少; 只见女性
教育心理学第五章知识要点
第五章学习的迁移1、学习迁移的概念2、学习迁移的各种不同类型3、学习迁移早期的四种理论及现代新近的理论4、影响学习迁移的主要因素5、联系实际怎样在教学中促进学习的迁移第一节学习迁移概述一、学习迁移的含义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
学习迁移具有普遍性,我们常说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闻一知十是典型的学习迁移形式。
各种经验内部及其不同经验之间相互影响,通过迁移,各种经验得以沟通,经验结构得以整合。
二、迁移的种类(一)正迁移与负迁移根据迁移的性质不同,即迁移的影响效果不同而划分。
学习迁移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
正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负迁移指两种学习之间的相互干扰、阻碍。
介于正、负迁移两者之间的一种迁移状态可称为零迁移。
(二)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根据迁移发生的方向,可将迁移分为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
顺向迁移指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
逆向迁移指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影响。
(三)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根据迁移内容的不同抽象与概括水平而划分。
学习迁移分为水平迁移和垂直迁移。
水平迁移也称横向迁移,是指处于同一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
垂直迁移又称纵向迁移,指处于不同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
具体讲,是具有较高的概括水平的上位经验与具有较低的概括水平的下位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
垂直迁移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自下而上的迁移,二是自上而下的迁移。
(四)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根据迁移内容的不同而划分。
学习迁移分为普遍迁移和具体迁移。
一般迁移也称普遍迁移、非特殊迁移,是将一种学习中习得的一般原理、方法、策略和态度等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中去。
具体迁移也称为特殊迁移,指一种学习中习得的具体的、特殊的经验直接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中去,或经过某种要素的重新组合,以迁移到新情境中去。
石,磊(五)同化性迁移、顺应迁移与重组性迁移根据迁移过程中所需的内在心理机制的不同而划分。
教育心理学史 第五章 学习的迁移
教学中,怎样促进学生的学习迁移?
为什么两情景有相似性不一定产生迁移
1.在语法和标点符号测验中成绩好的学生不一定能将 这些技能运用在自己的作文中
2.在数学测验中能进行小数和百分数的乘法运算,却 不一定会计算收入的所得税
分歧
1.决定迁移产生的关键性因素
共同的主观成分还是客观成分? 抽象的表征还是活动?
2.关键性因素何时形成的?
在最初的学习情境中还是在迁移情境中? 或两种情境共同决定?
3.迁移是一般的还是特殊的?
决定迁移的主要成分是一般的基本能力、基本原则或结构, 还是一些具体的成分或活动要素?
第三节 影响迁移的因素
实验
在被试面前呈现两个物体,一立方体,一立体三角形。在 其中的立方体下藏有食物,并用它作强化物。几次尝试后, 被试知道食物藏在立方体下。
接着,给他呈现另一问题,即都是立方体,但颜色不同, 被试须解决新的辨别问题;解决了又呈现新的辨别问题,如 此多次后,被试解决问题的速度越来越快,尝试的次数越来 越少。
结果:
小鸡对新纸片的反应为70%,儿童对新纸片的反应为100%
实验
第一次
食物
第二次
食物
主要观点
学习者突然发现两情境中的关系(即顿 悟)是迁移发生的原因
特征
迁移不是自动的(需要学习者认识到它们的关系) 对概括化理论的补充(即认识到关系才能概括)
5.学习定势说
代表人物
哈罗(Harlow,H.F.)等
2. 学习迁移的判断 因噎废食 上行下效
4.情境性理论(situated theory)
格林诺等人(J.G.Greeno,J.L.Moore&D.R.Smith,1993)
教育心理学第五章认知学习理论
• 1957年10月4日,苏联先于美国发射了人造地球卫星, 使美国朝野震惊,担心自己在科学技术方面落后于苏 联。他们认为,美国之所以在发射卫星上落后于苏联, 主要是美国的教育存在问题,未能培养出大批高水平 的科学技术人才。为了与苏联抗衡,他们决心改革教 育,特别是中小学数学与自然科学教育。 1958年美国 颁布了《国防教育法》,推行新的教育政策,注重智 力开发和天才的培养,以多出快出具有高度科研能力 和掌握尖端技术的人才1959年,美国全国科学院了包 括35位科学家、教育家、心理学家参加的教育改革工 作会议,讨论中小学数理学科教育改革问题。布鲁纳 担任会议主席。会议结束时,他就所讨论的问题作了 总结。会后,该总结以“教育过程”为书名出版。 该著提出教育改革的重点应该是集中在提高教育质量 和发展智力上,这次的教育改革会议主要是要解决教 些什么?什么时候教?怎么教?——这样一些问题。 会议得出的结论是:。
• 超越所给信息-在感知外界时,人不只要把 所感受到的信息归入某一类别进行推理还 要根据有关的类别进行推理,形成相应的 预期。 • 学习者掌握信息很重要,但是 掌握信息本 身并不是学习的目的,还应该通过归类、 推理超越所给信息,形成更丰富的理解。
• 例如,看到一种有羽毛并长翅膀的动物,会判断是鸟, 并推理会飞、孪生、鸣唱 • 当我们看到前面站着一位留着长发、穿着花衣服的人 时,我们是否仅看到了这些呢? 从字面上说,我们看到的就是这些。但是我们所得到的, 可能远远超越了所给予的这些简单的信息。 • 我们可以推断,这人是个女子--她有两只手、两条 腿……。然而,我们不可能直接知觉到这些。所以, 我们必须超越所给的信息。 • 首先,我们要做出决策:这是个女子;然后,我们根 据已知的有关女子的知识做出推断。布鲁纳由此认为, 只有通过使类别(在这个例子中,女子是个类别),才 有可能做出推理。
教育心理学第五章练习题
教育心理学第五章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 一种学习中习得的一般原理,方法,策略和态度等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中去的是A.一般迁移B.具体迁移C.垂直迁移D.水平迁移2. 我们平时所讲的举一反三,闻一知十等属于以下哪种迁移?A.顺应迁移B.同化性迁移C.重组性迁移D.具体迁移3. 注重训练的形式而不注重内容的学习迁移理论是 A.关系转换理论B.经验类化理论C.共同要素说D.形式训练说4. 根据迁移的性质不同和影响效果的不同,可分为 A.正迁移与负迁移B.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C.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D.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5. 根据迁移的不同抽象概括水平可分为A.正迁移与负迁移B.同化性迁移与顺应性迁移C.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D.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6. 根据迁移内容的不同,可将迁移分为A.正迁移与负迁移B.顺应性迁移与重组性迁移C.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D.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7. 下述所列的迁移说中被认为是缺乏科学根据的 A.形成训练迁移说B.同化学习迁移说C.经验类化迁移说D.认知结构迁移说8. 以下不是影响迁移的客观因素的是A.教师指导B.认知结构C.媒体D.学习材料特性9. 根据迁移过程中所需内在心理机制的不同,可分为 A.正迁移与负迁移B.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C.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D.同化性迁移,顺应性迁移与重组性迁移10. 各种不同的武术动作的迁移属于A.同化性迁移B.顺应性迁移C.重组性迁移D.特殊性迁移11. 两种学习间发生互相干扰,阻碍的迁移称为A.正迁移B.负迁移C.横向迁移D.纵向迁移12. 将原有认知经验用于新情景中时,需调整原有的经验,形成一种能包容新旧经验的更高一级的认知结构,这种方式称为A.顺应性迁移B.同化性迁移C.重组性迁移D.一般性迁移13. 从迁移的观点来看,“温故而知新”属于A.顺向负迁移B.逆向负迁移C.逆向正迁移D.顺向正迁移14. 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尔反对形式训练说,提出了迁移的A.共同要素说B.概括化理论C.关系转换说D.学习定势说15. 认为迁移的具体的,有条件的迁移理论是A.形式训练说B.共同要素说C.经验类化说D.关系转换说16. 强调概括化经验在迁移中的作用的理论是A.形式训练说B.共同要素说C.经验类化说D.关系转换说17. 重视对情境关系的理解的迁移理论是A.形式训练说B.共同要素说C.概括原理说D.关系转换说18. “举一反三”“闻一知十”体现的是A.创适性B.学会学习C.学习迁移D.学习动机19. 教育心理学家提出了认知结构迁移理论。
2021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第五章学习的迁移章节试题及答案
2021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第五章学习的迁移章节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学习原有知识对新学习的影响属于( C )。
A.逆向迁移 B.负迁移 c.顺向迁移 D.正迁移2.闻一知十、触类旁通是指学习中的( B )。
A.定势现象 B.迁移现象 C.记忆现象 D.创造性3.( C )的经验类化理论强调概括化的经验或原理在迁移中的作用。
A.奥苏伯尔 B.桑代克 C.贾德 D.格式塔心理学4.学过高等数学后有利于初等数学的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这属于( B )。
A.顺向正迁移 B.逆向正迁移 c.顺向负迁移 D.逆向负迁移5.两种学习间发生的相互干扰、阻碍的迁移称为( B )。
A.正迁移 B.负迁移 C.横向迁移 D.纵向迁移6.认知结构迁移理论的提出者是( C )。
A.桑代克 B.贾德 C.奥苏伯尔 D.布鲁纳7.根据迁移性质的不同和影响效果的不同,可分为( A )。
A.正迁移和负迁移 B.逆向迁移与顺向迁移c.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 D.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8.缺乏实验支持的迁移理论是( A )。
A.形式训练说 B.共同要素说 C.经验类化说 D.关系转换说9.不认为迁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迁移理论是( A )。
A.形式训练说 B.共同要素说 C.经验类化说 D.关系转换说10.强调概括化经验在迁移中的作用的理论是( C )。
A.形式训练说 B.共同要素说 C.经验类化说 D.关系转化说12.桑代克提出的学习迁移理论是( C )。
A.形式训练说 B.经验泛化说 c.相同要素说 D.关系转化说13.最早的有关学习迁移的一种代表性理论是( A )。
A.形式训练说 B.共同要素说 C.概括原理说 D.关系转化说14.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 A )。
A.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B.对活动的影响C.对记忆的促进 D.对智力的影响15.由具有较高的概括水平的上位学习向具有较低概括水平的下位学习之间发生的迁移称为( D )。
教育心理学第五章 知识的学习
二、多项选择题
1.以下属于理性知识的是( )。 A.表象 B.概念 C.规则 D.原理 E.原则 2.下列直观方式中,属于模象直观的是( )。 A.图片 B.演示实验 C.图表 D.模型 E.教学电影 3.陈述性知识主要回答( )问题。 A.做什么 B.是什么 C.为什么 D.怎么做 E.怎么样
4.知识学习的过程包括( )三个阶段。 A.知识的认知 B.知识的获得 C.知识的复习 D.知识的保持 E.知识的提取
“圆有圆心与封闭曲线” ,而忽略了“从圆心到周长各 点距离相等”这一本质特征,从而扩大了圆的概念。
3.科学地进行比较,包括同类比较和异类比较
通过同类比较,便于区分对象的一般与特殊、本质与非本质, 从而找出一类事物所共有的本质特征。 通过异类比较,有利于确切了解彼此间的联系与区别,防止 知识间的混淆与割裂,有助于知识的系统化。
5.被称为工作记忆,在信息加工系统中居于核心地 位的是( )。 A.长时记忆 B.有意记忆 C.感觉记忆 D.短 时记忆 6.瞬时记忆的贮存时间大约为( )。 A.0.25~2秒 B.0.2~0.5秒 C.2秒到l分钟 D.5秒到2分钟 7.存储时间大概在0.5秒以内的记忆为( )。 A.长时记忆 B.短时记忆 C.感觉记忆 D.工作记忆 8.存储时间至少在一分钟以上的记忆为( )。 A.长时记忆 B.短时记忆 C.感觉记忆 D.工 作记忆
一、单项选择题
1.前面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面学习材料的干扰叫做 ( )。 A.前摄抑制 B.倒摄抑制 C.内部抑制 D.外部抑制 2. 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属性,以便突出本质属性的教学 方法是( ) A、变化 B、改变 C、变式 D、突出 3、学生刚学英语时,对26个字母的记忆两头容易,中间难, 这种现象的解释是( ) A、痕迹消退说 B、动机说 C、同化说 D、前摄抑制与倒摄抑制
教育心理学莫雷版 第五章智力与创造力培养
2.智力的团体差异
• 研究最多的是性别差异。
– 研究表明,男性和女性的智力在总体上没有明显差异,但存在分布差异。
• 阶段差异和局部差异。
五、影响智力发展的因素
二、创造力的发展及影响因素
(一)创造力的发展特点 (二)影响创造力发展的因素 (三)创造力与知识的关系 (四)创造力与智力的关系 (五)创造力与个性的关系 (六)创造力与环境的关系
非文字的图形测验 测验对象不受语言、种族、文化等条件的限制 适用年龄范围展与差异
(一)智力发展的特征 智力水平随着个体年龄的增长而发生变化。一般来说,智力的发 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增长阶段、稳定阶段和衰退阶段。 (二)智力发展的差异 1.智力的个体差异
环境决定论 环境
(1)家庭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儿童的智 力发展 [英]高尔顿 [美]华生 :“给我一打健 ( 2 )学校教育能促进多种智力技能的发展 [美]霍尔:“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 康的婴儿--------” (3)社会经济发展促进智力发展 教育” 弗林效应:弗林发现智商测试的结果逐年增加,智
(二)斯坦福-比纳量表
斯坦福大学教授推孟在进行修订时,1916年第一次引入 “智商(IQ)”这一概念,用心理年龄与实际年龄的比 率来计算智商,所以被称为“比率智商”。
1914年,由德国心 理学家斯腾提出
比率智商的计算方法只适用于儿童。 不足之处:当人发展到一定的年龄后,智力并不随着年 龄增长,老年时甚至有下降的现象,使用心理年龄做计 算将不符合实际情况,而且测验内容受到言语水平的制 约。
两学考试 教育心理学第五章重点习题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平时练习题(中小学适用) 2009、11整理第五章学习的迁移一、选择题:1、一种学习中习得的具体的、特殊的经验直接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中叫………【 D 】 P73 A.正迁移 13.负迁移 C.一般迁移 D.具体迁移2将一种学习中习得的一般原理、方法、策略、和态度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中去是【C】 P73 A.同化性迁移 13.正迁移 C.一般迁移 D.具体迁移3、我们平时所讲的“举一反三”、“闻一知十”属于【 A 】 P73A.顺应迁移 B.同化性迁移 C.重组迁移 D.一般迁移4、迁移是学习的一种普遍现象,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闻一知十等属于哪种迁移【 A 】 A.同化迁移 B.顺应迁移 C.重组迁移 D.逆向迁移5、会打乒乓球的人,有助于掌握羽毛球的技术,属于【 A 】A.正迁移 B.负迁移 C.零迁移 D.复习6、学会了写“石”这个字后,有助于学习写“磊”,属于【 B 】A.一般迁移 B.具体迁移 C.复习 D.无迁移7、两种学习之间相互干扰、阻僻,我们称之为【 C 】p72A.迁移 B.正迁移 C.负迁移 D.具体迁移8、学生在学习数运算的法则m(a+b)=ma+mb后,错误地认为1g(a+b)=lga+lgb,这是【 B 】A.正迁移 B.负迁移 C.一般迁移 D.具体迁移9、后面学习经验对前面学习经验的影响,称为【 C 】P73A.正迂移 B.负迁移 C.顺向迁移 D.逆向迁移10、掌握了乘法口决,可以广泛迁移于多种情境,属于【 A 】A.一般迁移 B.具体迁移 c.复习 D.无迁移11、同一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
我们称为【 C 】 P72 ‘A.迁移 B.正迁移 C.水平迁移 D.具体迁移12、需要调整原有的经验或对新旧经验加以概括,在形成更高一级的认知结构后才发生迁移。
这是【 C 】P73A.一般迁移 B.同化迁移 C.顺应迁移 D.重组迁移13、先于一定的活动而又指向该活动的一种动力准备状态是【 B 】P80A.变式 B.定势 C.迁移 D.类化14、经验类化说强调以下哪种因素在学习中的作用【 B 】P76A.任务的相同要素 B.概括化的经验或原理C.原有的认识结构 D.对事物关系的理解15、迁移的经验类化说强调了【 D 】A.对情境火系的理解 B.学习材料的相试性C.发展的心理官能 D.已有经验的概括化16、现代迁移理论认为迁移的发生与以下哪一项有关【 A 】P77A.认知结构 B.经验内化c.两种活动的相似性 D.对事物关系的认识17、原认知结构对迁移有着重大影响,其中,对迁移起到至关晕要作用的因素是【B】P79 A.学习者的背景知识 B.认知结构的概括水平C.学习者的认知技能 D.学习者的心向与定势18、一提到当公安局长的家长,人们马上想到的是他的父亲,而不大会想到的是他的母亲,这种现象属于【 C 】A.原型, B.功能固着 c.定势 D.原型启发19、认为迁移就足心理感官通过训练而发展的结果。
教育心理学-第五章
班杜拉(1965)的经典研究:
在一项观察学习实验的第 一阶段:
让4岁儿童单独观看一 部有攻击行为的电影;
影片有三种结尾,将孩 子分为三组,分别看结 尾不同的影片:
(1)奖励攻击组; (2)惩罚攻击组; (3)控制组。
观察学习实验结果:
惩罚组的孩子,表现出的攻击行为明显少于另外两组, 而另外两组(奖励攻击组和控制组)则没有差别。
班杜拉还认为,人类的学习大多发生于社会情境之中,只有站在社会学 习的角度,才能真正理解发展。这一理论称为社会认知学习理论。
1、交互决定观
社会认知学习理论涉及三个主题: (1)观察学习; (2)自我调控; (3)自我效能。
社会认知学习理论
(1)观察学习
班杜拉认为,在社会情境下,人们仅通过观察别人的行 为,就可迅速地进行学习。当通过观察获得新行为时, 学习就带有认知的性质。
(4)生理和情绪状态。正面情绪增强自我效能,负面 情绪会降低自我效能信念。
如果一个操作出现后,有强化刺激尾随,则该操作 的概率就增加;
已经通过条件作用强化了的操作,如果出现后不再 有强化刺激尾随,则该操作的概率就减弱,甚至消失。
操作性条件作用的一般性原则
①任何反应如果随之紧跟强化(奖励)刺激,这个反 应都有重复出现的趋向。
②任何能提高操作反应率的刺激都是强化刺激。
社会认知学习理论
(2)自我调控 随着社会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人们对外部奖励与惩罚的依 赖越来越少,更多的是依靠自己的内在标准,对自己的行 为进行奖励和惩罚,亦即对行为进行自我调控。 自我调控包括:自我观察、自我评价和自我强化三种成分。
(2)自我调控
人们进行自我评价的标准是怎样获得的呢? 班杜拉认为,既是奖励与惩罚的产物,同时也是榜样 影响的结果。
教育心理学5第五章 知识的获得
实验研究:
❖ 1871年,心理学家耶文斯(W.S.Jevons)最早用实验研究 了视觉的注意广度。他抓一把黑豆粒撒在一个黑色背景上的白 盘子中,只有一部分豆粒落到盘子中,其余豆粒滚到黑色背景 上面去,待白盘子中的豆粒刚一稳定下来,便立即要求被试报 告所看的盘子中的豆粒数量。这样实验重复了一千多次。心理 学家又用速视器研究注意的广度,共同的结论是:在十分之一 秒钟内,成人一般能把握到8至9个黑色圆点,把握4到6个不 相联系的外文字母。刺激物数量越多,判断的错误越多,而且 越趋向于对刺激物数量的低估。下面我们可以简单做个实验, 在十分之一秒内,你能默写下几个字母?为什么?图3-4中, 图1、图2哪个更容易记忆?为什么?找出单词中哪个字母有错 误。
30导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v二具备观察事物或现象的必要知识二具备观察事物或现象的必要知识v三掌握一定观察的方法三掌握一定观察的方法v四做好观察后的整理归纳与总结四做好观察后的整理归纳与总结第四节第四节记忆与知识的巩固记忆与知识的巩固v记忆的概述记忆的概述v记忆过程分析记忆过程分析v中学生记忆能力的培养中学生记忆能力的培养一记忆的概述一记忆的概述v一什么是记忆一什么是记忆记忆是过去的经验在头脑中的反映也可记忆是过去的经验在头脑中的反映也可以说是人脑对经验的识记保持再现或回忆以说是人脑对经验的识记保持再现或回忆的过程
上位学习也称总括学习,是指在原有观念的 基础上学习一个概括和抽象水平更高的观念, 原有的观念是从属观念,新学习的观念是总括 观念。同化模式可表示为 :
新学习的观念
原有观念 → (总括学习)
❖(三)并列结合学习
新旧知识之间处于同一个层次,这时产生 的联合意义的学习就是并列结合学习。在这种 学习中,新观念与认识结构中的原有观念既不 是类属性关系,也不是总括性关系。其心理过 程如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B
C D
、“举一反三”和“触类旁通”所说的是(
A B
C D
、贾德所做的著名的水下击靶实验证明的是(
A B
C D
、学习迁移的共同要素说是由(
A B
C D
、研究发现,策略应用的有效性自我评价是策略训练成败的关键,这一结果的教学含义是(
A B
C D
2、当代迁移理论有:()。
A、学习定势说
B、认知结构迁移理论
C、产生式迁移理论
D、认知策略迁移理论
3、传统迁移理论之争集中在()。
A、横向迁移与纵向迁移之争
B、一般迁移与特殊迁移之争
C、知识迁移与技能迁移之争
D、机械学习迁移与意义学习迁移之争
4、传统迁移理论对立的主要原因是()。
A、传统学习论缺乏学习分类思想
B、把机械学习与有意义学习相混淆
C、把知识学习与技能学习相混淆
D、在技能学习领域,把智慧技能与动作技能相混淆
5、以下是影响迁移的客观因素的是()。
A、教师指导
B、认知结构
C、学习情境
D、学习材料特性
第三题、判断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迁移都是自动产生的。
()
正确错误
2、学习迁移不仅产生于认知学习中,在情感学习和动作技能学习中也是普遍存在的。
()
正确错误
正确错误
、实验研究表明,练习一类课题有助于类似课题的学习。
所以采取“题海战术”以提高考试成绩是有一定心理学依据的。
(正确错误
、学习任务中具有共同成分是迁移产生的充分条件。
(
正确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