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设误方式及训练对策
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 解题技巧(附练习题及答案)
8.关系混乱(1)必要(条件)充分(条件)混淆:必要条件一般用关联词“只有……才……”来表示,充分条件一般用关联词“只要……就……”来表示。
两者语意不同,如果混用,就会出现错误。
(2)因果关系混乱:一是强加因果,即把没有因果关系的内容说成有因果关系;二是因果倒置,即将原因说成结果,或将结果说成原因。
当选项的表述出现因果关系时,要注意其是否恰当。
(3)条件结果混乱:一是条件结果不对应,即本来是甲条件造成甲结果,乙条件造成乙结果,却错误地说成甲条件造成乙结果或乙条件造成甲结果;二是条件结果颠倒。
当选项的表述出现条件关系时,要注意其是否恰当。
(二)第2题必备知识:3大要素掌握牢1. 论点论点,又叫论断,是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提出的见解、主张。
它是整个论证过程的中心,担负着回答“论证什么”的任务。
2.论点位置:(1)在文章的标题。
(2)在文章的开头。
(3)在文章的中间。
(4)在文章的结尾。
2.论据:用来证明论点的材料,有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两种。
(1)事实论据。
包括代表性的事例、确凿的数据、可靠的史实等,具有典型性。
它在论述过程中的作用是通过典型的事实,凸显道理、突出论点。
(2)理论论据。
可以是大家比较熟悉的名言、警句、俗话、谚语、定理、公式等,也可以是为社会普遍认可的道理。
运用时要做到精确,不篡改歪曲,能和论点建立必然联系,能恰当证明论点。
3.论证(1)论证方法附:专题训练题专题一论述类文本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1-3小题。
(每小题3分,共9分)(信息监测卷)劳动教育的本质在于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学生获得身心二元的全面解放。
劳动教育在现代社会实现自觉转型是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前提的,这在劳动教育上就体现为现代性的转换。
劳动教育的现代性转换首先使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人和自然的关系,站在人类生存发展的高度思考实现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现代工业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得现代儿童的童年远离大自然,他们的生活大多偏离了自然本性的轨道。
论述类文本常见错误类型以及答题思路
(2)对比时间词 比对关注点 比对选项和原文 中的一些表示时 间、结果的关键 词,如:已经、 将要、完成、成 功…… 命题设误点 设误 类型
这一现象涉及故意把 原文中尚未确定或还 混淆 未实现的设想(或推 时态 测)说成既成事 实……
原文:科学美还包括审美直觉和审美灵感,
不少科学家在科学创造过程中最初的选择, 往往是依靠审美直觉来完成。比如狄拉克的 “单磁核”假说,就是从磁与电共有的对称 美中获得启示,后来被实验证实。 [2014· 重庆卷第6题D项]狄拉克的“单磁核” 假说经实验证实出磁与电共有的对称之美。
选项在概念的外延上做文章,或是外延 过小,以偏概全;或是外延太大,判断 (1)有意模糊 过宽,以“面”代“点”。阅读时要特 范围大小 别留心原文和选项中的“凡”“一切 ”“全”“都”等修饰词语。
原文表述很有分寸,并没有绝对肯定, 而选项表述则态度过于明确,过于武断 (2)有意混淆 绝对;原文判断已经很明确肯定,但选 程度深浅 项却有意模糊其词,貌似留有余地,实 则改变原意。
在比较伦理公理和科学公理时,原文认为这两者的建 立和考验“并无很大区别”,而选项却说“全文意在 明确伦理公理同科学公理在构建和验证过程中是有本 质差别的”。 结论:对同一问题的看法,选项将 原文“并无很大区别”中的否定词“并无”篡改为肯 定词“有本质”,表达的观点与原文明显不一致。
原文:利用磁共振进行的研究似乎可以证实 以下的假设:对于正常人来说,当看到数字 和字母时,大脑中与形状处理相关的皮层区 域就会被激活。但如果是一位拥有联觉能力 的人,除了上述区域外,与颜色认知相关的 V4区域也同时被激活。
[来源:Z#xx#]
原文:一部优秀的艺术品,哪怕是写平平
常常的事物,也总能上升到“终极关怀”的 高度加以理解。 [2014· 广东卷第12题B项]艺术品总能上升 到“终极关怀”的高度来加以理解。
2020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解题技巧及专题训练(含答案)
2020高考备考论述类文本阅读解题技巧及专题训练(含答案)一、定义“论述类文章”是指研究各种自然科学现象和社会科学现象的文章,前者往往被叫社科文,后者常被称为科技说明文。
二、从考纲出发,知道考什么1.理解(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指对文章的思想、观点、情感等起重要作用的概念。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
(指对文章思想、观点、情感、结构等起重要作用的句子。
)2.分析综合(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把握文章的基本概念和重要信息,提取并组合最能表达作者写作意图或文章主旨的语句,阐释或归纳文中主要内容。
(2)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指理清行文的思路,理解观点与材料之间的关系,分析段落层次之间的关系。
(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对语段或全篇作归纳和概括,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有的是直接表达出来的,有的则是间接表达出来的3.选材范围(1)社会科学类所谓自然科学类文章,是指研究自然科学及技术方面的文章包括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基础学科以及天文学、地质学、医学、生命科学、信息科学等学科的文章。
(2)自然科学类所谓社会科学类文章,是指研究各种社会现象的科学的文章,它包括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教育学、语言学、文化学、文艺学、历史学、美学等学科的文章。
4.抓住命题规律,找到突破口从所考查的文本上看,选材范围上有所拓宽。
近两年,高考论述类文本涉及史学、美学、考古学、文艺学等,所选文本具有较强的学术性和典范性,结构和语言具有严谨的特点。
经过改造加工的文本,具备了论述类文本所应有的“论证阐述(或立论陈述)”的特征,篇幅虽小,“五脏俱全”,我们甚至可以把它看做一篇完整论述文的缩影。
所选文本的论点很鲜明,一般是在文本的首段就旗帜鲜明地点明文章的论点;每段还有分论点,论述层次很清晰。
作为论据,既有事实性的材料,也有理论性的论据。
论证方法也很灵活,有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演绎推理)、对比论证等。
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常见设误类型
例7.以下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D.目前只让田菁枯萎而不损害大豆生长 的“绿色”农药已经研制出来。
设误方法
8、混淆条件
克塞曼说:“设想一下,如果你是一个应急小组的领 从必要和充分条件上看,有或然说成必然和必然说 导,正在处理一起重大有毒化学物泄漏事故,你可能想要 成或然两种错误。“或然”是指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 了解事故的有关情况,如泄漏物中含有哪些化学物,预报 生的事情;“必然”是指一定发生的事情。 的天气状况如何,它们对事故处理有什么影响,现在的交 通状况怎样,它对疏散线路有什么影响……要在今天的因 特网上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是一件十分麻烦的事,因为 登录步骤的繁琐和软件的不兼容随时可以使你陷入困境, 而如果采用网格计算,问题的解决将变得易如反掌。网格 协议不但为人们发现、访问和调用几乎所有的在线资源提 供了标准的平台,而且也为安全和认证等要求提供了相应 的解决方案。”
例4.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D.内地对藏区皮革、黄金以及药材的需求大 幅增加,使马匹的交易量减少。
原因分析
内地对藏区皮革、黄金以及药材的需求大幅 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因果颠倒,就是把“因” 增加,使马匹的交易量减少。用“使”将两个片 错断为“果”,“果”错断为“因”,颠倒了两 段之间确定为因果联系,而原文的表述是:“藏族 者的关系;二是强加因果,就是把没有因果关系 对茶叶的需求有增无减,对其他产品如丝绸、布 的说成是因果关系。 料、铁器等的需求也开始增加;而内地对藏区马 匹的需求虽然减少,却对藏区皮革、黄金,以及 虫草、贝母等珍贵药材的需求大幅增加。”介绍 的是对马匹等需要量减少,对皮革、黄金,以及 药材的需求大幅增加,是“需要”决定的,两者 是时间先后的推移联系。这样,用 “使”连接, 属于强加因果。
2020年高考语文高频考点专项突破专题06论述类文本阅读常见错误及应对方法(含解析)
论述类文本阅读常见错误及应对方法选择题主要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筛选”就是要按照题目要求准确地锁定信息段,获取所要求的信息;“整合”就是在不改变原意的基础上,将筛选所得的信息做出正确认知,把握个材料之间的关系,进行归纳综合或重组。
做选择题题时可分“索检原文→比对选项→作出判断”三步走。
根据选项内容回到原文中找出信息来源区域(即索检原文)一般不难,关键在于与选项进行比对作出判断上,这一步说白了就是能不能判断出选项中改变了说法与原文表意是否一致。
常见错误以及应对方法1.以偏概全有时命题者故意增删、改动文中表示范围限制或是程度的轻重的词语干扰考生。
主要指空间错位,即以部分代整体(或相反),以个别代一般(或相反),以特殊代普遍。
从而使考生作出错误的判断。
解题对策:在阅读文章时,一定要特别注意重要词语前边的修饰与限制词。
重点关注:a表数量多少的词语(少数,部分,几个,大多数);b表范围大小的词语(凡,全,都,所有;部分等);c表程度轻重的词语(特别,十分,稍微等);d表频率高低的词语(通常,总是;有时,偶尔等)2.混淆时态:(已然与未然)就是指故意把原文中尚未确定或还未实现的设想或推测说成既成事实。
解题对策:已经,曾经,过去;现在,目前;将要,尚未;之前,之后等3.因果混乱:因果混乱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因果颠倒,就是把“因”错断为“果”,“果”错断为“因”,颠倒了两者的关系;二是强加因果,就是把没有因果关系的说成是因果关系。
解题对策:在遇到涉及有因果关系的选项时,一定要在原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比较一下,仔细分析有无因果关系,或者因果关系是否倒置。
4.混淆模态:(可能与必然)命题者在设置根据原文内容进行合理的推断和想象题的选项时,从逻辑推理角度设置陷阱。
把可能出现的情况说成必然出现的情况。
解题对策:判断这类选项错误,只需找出一个反例即可。
重点关注,一定,必将;可能,估计,如果,未必等词。
5.主次颠倒事物的变化发展就矛盾而言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就原因而言有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就表现而言有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论述类文本阅读题十大设误方式
论述类文本阅读题十大设误方式从信息范围的大小上看,有范围不清和以偏概全两种错误。
1.范围不清——选项对原文论述内容的范围加以随意的扩大或缩小。
2.以偏概全——即扩大范围,选项对原文论述内容的范围加以随意的扩大。
从信息的有无上看,有无中生有和有意缺失两种错误。
3.无中生有——选项中信息在原文中找不到,也不能从原文中推断出来。
4.有意缺失——原文中某些信息在选项中被命题者故意略去。
从因果逻辑关系上看,有强加因果和因果颠倒两种错误。
5.强加因果——选项把原文没有因果关系的信息都说成是有因果关系的。
6.因果颠倒——选项把原文的“因”错断为“果”,“果”错断为“因”,颠倒了两者之间的关系。
从信息指代内容上看,有偷换概念和指代不明两种错误。
7.偷换概念——选项将原文中相关信息换成一种与之不符的说法,或对个别字词进行改动、变换等。
8.指代不明——指选项中代词的指代内容不明确而发生错误。
从信息的时态上看,有未然说成已然和已然说成未然两种错误。
9.未然变已然——忽视原文中“将来如此”等修饰语,把原文中尚未确定或还未实现的事情说成既成事实。
10.已然变未然——忽视原文中“已经如此”等修饰语,把原文中既成事实说成尚未确定或还未实现的事情。
论述类文本三步阅读法做论述类文本阅读题,采用三步阅读法,可在短时间内迅速判定选项的正误。
1.第一步,速读全文,把握大意。
先总体浏览文章,边读边画出关键词语和句子,快速地理清文章的思路,基本抓住主要内容。
2.第二步,审读题干,圈划语段。
对应每个选项,圈划出文本中相对应的语句或段落,紧抓勿松,读得精确;不该读的不读,置之不理,弃得坚决;和解题无多大关系的,读过后就不再读。
审读题干时,需注意两点:(1)从题干用语上明确考查重点和阅读区间。
①题干中出现“‘对××’的理解正确(或不正确)的一项”用语,表明是对重要概念、句子的考查,暗示了筛选信息可能集中在某一段中。
②题干中出现“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或不正确)的一项”用语,表明是在考查信息的筛选和整合,筛选区间不是固定的,一般分布在几段甚至全文。
论述类文本阅读解题技巧与设误类型
论述类文本阅读解题技巧与设误类型论述类文本阅读以选择题为主要考查方式,一般采用还原、比较、分析的基本方法加以推断排除,就可选出准确答案。
划读原文找“关键”,关注首尾句、过渡句、中心句、重要概念等;审读题干找方向,明确题目要求选正确项还是错误项;理解提示语,分清是“解释”“理解”“推测”“分析”,还是“原因”“证据”。
在此基础上,锁定寻找答案的区间,将选项还原到原文中,仔细比较分析。
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枝末节,还要充分利用原文提供的各种信息,加深对文章内容及主旨的理解。
分析时要透彻,不以偏概全,不丢三落四,不夸大缩小,不犯绝对化错误。
最后还要回到原文核查,将选项中的叙述文字与原文所对应的文字进行比照判断。
这是基本的解题方法。
下文将借助一些选择题的常见设错点,来阐述如何运用以上所说的方法。
一、张冠李戴命题者故意在时间、对象、事件、特征等方面设置障碍,把属于甲的特征说成是乙的,把属于乙的特征说成是甲的。
只有回到原文中寻找原始依据,才可做出判定。
如2012年湖南卷第14题:根据原文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参考答案选C。
其中选项D为:通风隔声窗容易导致通风效率的降低和声衰减两大弊端,所以在技术方面还亟需改良。
根据文章最后一句话“如何增加通风效率,提高计权隔声量是通风隔声窗设计和改良的要点”可知,“如何增加通风效率”属于改良范围,但选项中“声衰减”取代了“提高计权隔声量”。
这是典型的张冠李戴,应该排除。
二、无中生有原文中根本无此信息,命题者故意脱离原文意思植入其他相近信息。
遇到此类障碍,我们就要回到原文中去分析比较到底有没有此意。
如2012年浙江卷第8题:下列对“读书必先识字”理由的说明,最恰当的一项是()。
参考答案选C。
其中的选项D为:汉、晋唐、宋明注疏有不妥之处,汉宋儒在研究经学史的过程中也存在不少错误。
“汉、晋唐、宋明注疏有不妥之处”,原文中没有这方面的信息,属无中生有。
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常见错误及应对方法
论述类文本阅读常见错误及应对方法选择题主要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筛选”就是要按照题目要求准确地锁定信息段,获取所要求的信息;“整合”就是在不改变原意的基础上,将筛选所得的信息做出正确认知,把握个材料之间的关系,进行归纳综合或重组。
做选择题题时可分“索检原文→比对选项→作出判断”三步走。
根据选项内容回到原文中找出信息来源区域(即索检原文)一般不难,关键在于与选项进行比对作出判断上,这一步说白了就是能不能判断出选项中改变了说法与原文表意是否一致。
常见错误以及应对方法1.以偏概全有时命题者故意增删、改动文中表示范围限制或是程度的轻重的词语干扰考生。
主要指空间错位,即以部分代整体(或相反),以个别代一般(或相反),以特殊代普遍。
从而使考生作出错误的判断。
解题对策:在阅读文章时,一定要特别注意重要词语前边的修饰与限制词。
重点关注:a表数量多少的词语(少数,部分,几个,大多数);b表范围大小的词语(凡,全,都,所有;部分等);c表程度轻重的词语(特别,十分,稍微等);d表频率高低的词语(通常,总是;有时,偶尔等)2.混淆时态:(已然与未然)就是指故意把原文中尚未确定或还未实现的设想或推测说成既成事实。
解题对策:已经,曾经,过去;现在,目前;将要,尚未;之前,之后等3.因果混乱:因果混乱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因果颠倒,就是把“因”错断为“果”,“果”错断为“因”,颠倒了两者的关系;二是强加因果,就是把没有因果关系的说成是因果关系。
解题对策:在遇到涉及有因果关系的选项时,一定要在原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比较一下,仔细分析有无因果关系,或者因果关系是否倒置。
4.混淆模态:(可能与必然)命题者在设置根据原文内容进行合理的推断和想象题的选项时,从逻辑推理角度设置陷阱。
把可能出现的情况说成必然出现的情况。
解题对策:判断这类选项错误,只需找出一个反例即可。
重点关注,一定,必将;可能,估计,如果,未必等词。
5.主次颠倒事物的变化发展就矛盾而言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就原因而言有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就表现而言有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高考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选择题选项陷阱设置方法(2)
高考论述文阅读选择题陷阱设置方法及答题技巧一、选择题考查内容及命题特征选择题主要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筛选”就是要按照题目要求准确地锁定信息段,获取所要求的信息;“整合”就是在不改变原意的基础上,将筛选所得的信息做出正确认知,把握个材料之间的关系,进行归纳综合或重组。
二、设误的常用六种方法:1.删:删减。
删除句子而改变句意。
最常见的是删减定语、状语,修饰成分的删减就意味着语义的改变,有可能是内容的扩大,也有可能是对内容的曲解。
2.添:添加定语或状语,造成对内容的曲解。
3.调:调换。
调换词语或句子顺序,从而改变句意。
4.改:改变说法,或换用别的的词语代替,造成似是而非。
比如因果颠倒、主客体颠倒、部分涵盖全体、整体替代局部、现实代替猜测……5.漏:遗漏。
看似是保留原文词句,但结合题干来看只是强调了问题的某一方面,而有意漏掉了另一方面。
这种选项有很大迷惑性,须多加留意。
6.凑:拼凑。
将意义有关或无关的几个词语(句子)杂糅凑合而造成错误,或者将望文生义的几个义项强加进去,干扰判断。
三、选择题的设错陷阱的规律选择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因此在考题设置选项时,往往具有迷惑性,仅仅是理清了文章思路还不够,只有掌握了命题的设错规律,才能更准确地识破选项陷阱,排除错项。
因此了解错误选项的设置方法,是提高答题准确率的关键。
1.以偏概全有时命题者故意增删、改动文中表示范围限制或是程度的轻重的词语干扰考生,即以部分代整体(或相反),以个别代一般(或相反),以特殊代普遍。
从而使考生作出错误的判断。
例:原文:所以在氏族社会,尤其是母系氏族社会,普遍实行图腾制度。
选项:B氏族形成后,继续沿用图腾制度,所以在氏族社会全都施行图腾制度。
原文:他们对从这种艰苦危难之中得来的思想,自然更觉得亲切而可以负责。
西洋学者发表一篇学术报告或论文,都要自己签字,这正是负责的表现。
选项:从艰苦困难之中得来的思想总是让人觉得亲切,因此是负责的思想。
【备战高考】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设误方式及训练对策
高考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设误方式及训练对策一、考纲解读《考试说明》对“论述类文章阅读”的考查内容及相应的能力层级作了如下规定:1.理解 B(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2.分析综合 C(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2)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理解”,指领会并能做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
对“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而言,“理解”层级的两个考点可作如下解读——“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侧重于根据具体语境把握重要概念的含义。
“重要概念”,指对文章的思想、观点、情感等起重要作用的概念,这些概念一般都有较丰富的内涵,有的还有特定的意义。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侧重于根据具体语境领会或解释重要句子的含意。
“重要句子”指对文章思想、观点、情感、结构等起重要作用的句子,这些句子,或意蕴比较丰富,或表达比较独特,或结构比较复杂,或作用比较突出。
“分析综合”,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理,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
对“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而言,“分析综合”层级的四个考点可作如下解读——“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侧重于把握文章的基本内容,这里的“筛选”和“整合”绝非简单的对原文作文摘抄或拼接,而是对“文中的信息”作提炼处理的过程。
“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侧重于理清行文的思路,理解观点与材料之间的关系,分析段落层次之间的联系。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侧重于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对文章内容作进一步归纳概括。
所涉及的内容,可以是某一段落,也可以是某几个段落甚至全篇。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侧重手对文章中作者的观点态度进行分析概括。
因为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有时并不是直接表达的。
二、命题特点一般论述类文章异彩纷呈,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教育、历史、文学、艺术、美学、建筑以及科技等诸多领域。
2020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解题技巧
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解题技巧1.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论述类类文章中的重要词语,往往不是一般的词语,而是重要的社科概念,在文章里含有特定的属性。
还有代词的指代对象或内容的认定,多义词的判断,隐含信息比较丰富的词语的推断,都必须准确把握。
2.理解并解释文中重要的句子文中重要的句子,是就它们在文中的作用而言的,通常指传递重要信息的关键语句,对理解文意起重要作用的名言、引文,能帮助我们准确理解全文主题思想或脉络层次的语句(即文眼),结构比较复杂的语句等。
从多年论述类文章阅读测试题来看,有时要理解的句子往往运用了比喻等修辞手法,这样我们就要通过理解喻体的意思来理解本体的意思,进而理解全句的意思。
3.筛选并提取文中重要的信息论述类文章为了证明某一个观点,往往要摆出一系列证据,不少证据往往是新发现、新情况、新知识,即新信息。
我们阅读它就是获取信息。
这个获取的过程,就是筛选的过程。
要对文中的信息进行分类,区分重要、次要的信息;要对这些信息归类,还要证明哪些信息是同一关系,哪些信息是包容关系,哪些信息是从属关系,哪些信息是并列关系等等。
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作者在文中所表现出来的观点,是文章内容的核心,是文章的灵魂。
论述类类文章的阅读一直把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作为考查的一个重点。
不过,题型是多种多样的,有直接要求考生用自己的语言做分析概括的;有列出文中的一些语句要求做是非判断的;也有另列材料要求依据作者的观点作判断的;还有另列材料要求依据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推断的。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一要注意着眼于全文,不能只盯住局部。
作者直接表述的观点,可从字面上看出来,分散在文中各个部分的观点,就需要综合与概括;二要注意把握关键句子,如各段的起始句、结束句,文章的结论性句子等,把握这些句子,都有助于正确的分析概括。
总的来说,对论述类文本阅读的方法技巧有以下几点:1、通读原文。
先仔细阅读所给的文章,标记重要信息,做到句清段结。
高考语文论述类阅读十大设错方式及解题技巧
高考语文论述类阅读十大设错方式及解题技巧论述类阅读的文本具有理论性强、逻辑性强、针对性强的特点;涉及学科门类齐全,包括经济学、历史学、教育学、语言学、哲学等,可谓包罗万象;它与时代紧密相连,往往反映某一社会领域的最新指向,有时甚至是百姓最关心的问题,可谓与时俱进。
尽管论述类文本在某些术语和专业知识的阅读理解上会有些障碍,但高考对论述类文章阅读考查侧重于逻辑思维能力,主要让考生借助语文学习的方法和规律,捕捉语言信息,主动获取知识,考查的是筛选并整合文中重要的信息的能力,而不会从专业知识理解的角度来设置难点。
那么今天,小编就帮大家梳理论述类阅读最常见的十种设错方式,再也不用担心你的论述类阅读啦!~设错方式一:范围不清。
主要指空间错位,即以部分代替整体,以局部代替全局;或者以全局代替局部,以一般代替个别,从而使考生作出错误的判断。
[高考例题]原文:生态道德教育作为一种新型的道德教育活动,其实质就是要求广大受教育者以伦理道德理念去自觉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和不再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010年天津卷)选项:生态道德教育是用人类特有的道德自觉精神,教育人们认识和领悟人类道德伦理观念的天然合理性,从而成为具有更高人类品性的新人。
(试题第5题C 项)解析:选项将“生态道德”范畴扩大为“道德”。
解题技巧提示:阅读文章时,要特别注意关键名词、动词前边的修饰限制词,例如“一些”“几乎”“除……之外”“到……为止”“绝大多数”“全都”等,见到这些词,就用横线画出来或者做特殊标志。
设错方式二:混淆时间。
就是指命题者故意把原文中尚未确定或还未实现的事情说成既成事实。
[高考例题]原文:情绪异常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现象,长期以来,各个领域的学者从自己的学科出发,对此现象纷纷做出各自的解释,但是始终未获解决。
(2010年全国I卷)选项:与其他领域学者的研究不同,现在生物学家们另辟途径,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研究,从而解决了情绪异常的防治问题。
2020高考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设误方式及训练对策
高考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设误方式及训练对策一、考纲解读《考试说明》对“论述类文章阅读”的考查内容及相应的能力层级作了如下规定:1.理解 B(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2.分析综合 C(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2)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理解”,指领会并能做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
对“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而言,“理解”层级的两个考点可作如下解读——“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侧重于根据具体语境把握重要概念的含义。
“重要概念”,指对文章的思想、观点、情感等起重要作用的概念,这些概念一般都有较丰富的内涵,有的还有特定的意义。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侧重于根据具体语境领会或解释重要句子的含意。
“重要句子”指对文章思想、观点、情感、结构等起重要作用的句子,这些句子,或意蕴比较丰富,或表达比较独特,或结构比较复杂,或作用比较突出。
“分析综合”,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理,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
对“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而言,“分析综合”层级的四个考点可作如下解读——“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侧重于把握文章的基本内容,这里的“筛选”和“整合”绝非简单的对原文作文摘抄或拼接,而是对“文中的信息”作提炼处理的过程。
“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侧重于理清行文的思路,理解观点与材料之间的关系,分析段落层次之间的联系。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侧重于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对文章内容作进一步归纳概括。
所涉及的内容,可以是某一段落,也可以是某几个段落甚至全篇。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侧重手对文章中作者的观点态度进行分析概括。
因为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有时并不是直接表达的。
二、命题特点一般论述类文章异彩纷呈,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教育、历史、文学、艺术、美学、建筑以及科技等诸多领域。
2020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八种设误方式
微点7 无中生有
设误方式
判定技巧
干扰项的内容在原 要判断“无中生有”干扰
文中根本找不到依据, 项,在做题时要仔细检查所给选
或原文中并无此意,而 项的内容是否能在原文中找到依
凭空捏造出某种意思, 据,或者是否能根据原文合理地
纯属命题者故意提出来 推断出来。
上并不是一回事。
是否一致。
1.(2019·四川雅安中学考试)瓦的制作并非轮制,而是用圆型模具做胎,用熟 泥片贴在外围,等距离划开,晾干后自动从模具上脱落,成为瓦坯。宋应星 《天工开物》记载的很详细。古人的确很聪明。
【错项分析】 D.瓦的制作并非轮制,而是用圆型模具做胎后,将其晾干 脱落制作成瓦。
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要判断“混淆时
然”(既成事实),或者把“或然”(可 态”干扰项,在阅读文
能发生的情况)转述为“必然”(必定 章或选项句时,要特别 发生的情况)。也可能反之,将“已 注意表推测和表时间的 然”说成“未然”,把“必然”说成 词语。
“或然”。
1.(2019·四川雅安中学考试)其实瓦的出现,比汉代要早得多。战国时著作 《世本》记载:“桀作瓦屋。”这可能是传说。桀是夏代有名的暴君,子承父 位,未经创业艰难,不可能像神农尝百草,后稷教人稼稿一样去“作瓦屋”。 但陶器的出现,到桀的时代已有三千余年历史。夏桀为了自己的享乐,让匠人 把茅屋改作瓦顶,倒也是合情合理的事情。但至少,今天所说的瓦的形态的出 现,不会晚于春秋。《左传·昭公二十六年》记载了一次战斗。齐国的子渊捷追 赶洩声子,“射之,中盾瓦”。“盾瓦”,就是盾牌的瓦形凸面。可见瓦已是 当时人们熟知熟见的东西了。
看完再也不丢分!论述类阅读十大设错方式2020高考
看完再也不丢分!论述类阅读十大设错方式2020高考论述类阅读的文本具有理论性强、逻辑性强、针对性强的特点;涉及学科门类齐全,包括经济学、历史学、教育学、语言学、哲学等,可谓包罗万象;它与时代紧密相连,往往反映某一社会领域的最新指向,有时甚至是百姓最关心的问题,可谓与时俱进。
尽管论述类文本在某些术语和专业知识的阅读理解上会有些障碍,但高考对论述类文章阅读考查侧重于逻辑思维能力,主要让考生借助语文学习的方法和规律,捕捉语言信息,主动获取知识,考查的是筛选并整合文中重要的信息的能力,而不会从专业知识理解的角度来设置难点。
那么今天,小编就帮大家梳理论述类阅读最常见的十种设错方式,妈妈再也不用担心你的论述类阅读啦!~设错方式一:范围不清。
主要指空间错位,即以部分代替整体,以局部代替全局;或者以全局代替局部,以一般代替个别,从而使考生作出错误的判断。
[高考例题]原文:生态道德教育作为一种新型的道德教育活动,其实质就是要求广大受教育者以伦理道德理念去自觉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和不再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010年天津卷)选项:生态道德教育是用人类特有的道德自觉精神,教育人们认识和领悟人类道德伦理观念的天然合理性,从而成为具有更高人类品性的新人。
(试题第5题C项)解析:选项将“生态道德”范畴扩大为“道德”。
解题技巧提示:阅读文章时,要特别注意关键名词、动词前边的修饰限制词,例如“一些”“几乎”“除……之外”“到……为止”“绝大多数”“全都”等,见到这些词,就用横线画出来或者做特殊标志。
设错方式二:混淆时间。
就是指命题者故意把原文中尚未确定或还未实现的事情说成既成事实。
[高考例题]原文:情绪异常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现象,长期以来,各个领域的学者从自己的学科出发,对此现象纷纷做出各自的解释,但是始终未获解决。
(2010年全国I卷)选项:与其他领域学者的研究不同,现在生物学家们另辟途径,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研究,从而解决了情绪异常的防治问题。
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常见设误类型和答题思路复习共29页
46、我们若已接受最坏的,就再没有什么损失。——卡耐基 47、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48、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49、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50、谁和我一样用功,谁就会和我一样成功。——莫扎特
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常见设误类型和答 题思路复习
1、合而稳定的权力在使用得当时很 少遇到 抵抗。 ——塞 ·约翰 逊 2、权力会使人渐渐失去温厚善良的美 德。— —伯克
3、最大限度地行使权力总是令人反感 ;权力 不易确 定之处 始终存 在着危 险。— —塞·约翰逊 4、权力会奴化一切。——塔西佗
5、虽然权力是一头固执的熊,可是金 子可以 拉着它 的鼻子 走。— —莎士 比
2020-2021高考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设误方式及训练对策
高考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设误方式及训练对策一、考纲解读《考试说明》对“论述类文章阅读”的考查内容及相应的能力层级作了如下规定:1.理解 B(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2.分析综合 C(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2)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理解”,指领会并能做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
对“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而言,“理解”层级的两个考点可作如下解读——“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侧重于根据具体语境把握重要概念的含义。
“重要概念”,指对文章的思想、观点、情感等起重要作用的概念,这些概念一般都有较丰富的内涵,有的还有特定的意义。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侧重于根据具体语境领会或解释重要句子的含意。
“重要句子”指对文章思想、观点、情感、结构等起重要作用的句子,这些句子,或意蕴比较丰富,或表达比较独特,或结构比较复杂,或作用比较突出。
“分析综合”,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理,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
对“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而言,“分析综合”层级的四个考点可作如下解读——“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侧重于把握文章的基本内容,这里的“筛选”和“整合”绝非简单的对原文作文摘抄或拼接,而是对“文中的信息”作提炼处理的过程。
“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侧重于理清行文的思路,理解观点与材料之间的关系,分析段落层次之间的联系。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侧重于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对文章内容作进一步归纳概括。
所涉及的内容,可以是某一段落,也可以是某几个段落甚至全篇。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侧重手对文章中作者的观点态度进行分析概括。
因为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有时并不是直接表达的。
二、命题特点一般论述类文章异彩纷呈,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教育、历史、文学、艺术、美学、建筑以及科技等诸多领域。
2020论述类文本阅读指导与技巧解读 把握命题规律
论述类文本阅读指导与技巧解读把握命题规律了解论述类文本阅读题设置错误选项的方法,有助于提高解题准确性,命题者设计错误选项的方法主要有如下十种:1、从信息范围的大小上看,有范围不清和以偏概全两种错误范围不清——选项对原文论述内容的范围加以随意的扩大或缩小。
以偏概全——即扩大范围,选项对原文论述内容的范围加以随意的扩大。
2、从信息的有无上看,有无中生有和有意缺失两种错误。
无中生有——选项中信息在原文中找不到,也不能由原文中推断出来。
有意缺失——原文中某些信息在选项中被命题者故意略去。
3、从因果逻辑关系上看,有强加因果和因果颠倒两种错误。
强加因果——选项把原文没有因果关系的信息都说成是有因果关系的。
因果颠倒——选项把原文的因错断为果,果错断为因,颠倒了两者之前关系。
4、从信息指代内容上看,有偷换概念和指代不明两种错误。
偷换概念——选项将原文中相关信息换成一种与之不符的说法,或对个别字词进行改动、变换等。
指代不明——指选项中代词的指代内容发生错误。
5、从信息的时态上看,有未然说成已然和已然说成未然两种错误。
未然说成已然——忽视原文中“将来如此”等修饰语,把原文中尚未确定或还未实现的事情说成既成事实。
已然说成未然——忽视原文中“已经如此”等修饰语,把原文中既成事实说成尚未确定或还未实现的事情。
如果你对照着答案找这十种类型,你很快就能摸到套路。
常见错误类型1、以部分替代整体,以局部替代全局,以个别替代一般,从而使考生作出错误的判断。
特别注意重要词语前边的修饰与限制词,例如“一些”“有些”“几乎”“除……之外”“到……为止”“绝大多数”“有时”“全都”“全部”。
2、命题人在解释概念,或转述文意时,故意弄错对象,迷惑考生,使考生误入歧途。
3、所给选项中所说的内容在原材料中未涉及,也不能从有效信息句中推断出来。
4、事物的变化发展就矛盾而言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就原因而言有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就表现而言有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2020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题”容易出现的12个陷阱
”
分析语段可以看出, 钱穆的意思是如果有关老子的问题不弄明白, 那么先秦诸子中各学 派的学术思想的联系、 传承就不能弄明白, 就没有办法谈论诸子百家了。 对比选项可以发现, 选项故意把 “先秦诸子百家 ”与 “《老子》和道家 ”混淆。
突破秘籍 判断不符合文意的选项时, 要注意分析文中不同概念之间的区别以及某概念的内涵和外 延等。
语段的意思是: 《论语 ·宪问》有有关 “以德报怨 ”的问题,朱熹说有人说这个问题在《老
子》书中有,以此可以证明《论语》引用了《老子》的内容,即《老子》出
书早于《论语》 。
1
1
2020年最新
文章的意思是 “或曰: ‘以德报怨,何如? ’子曰: ‘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话中的 “问 ”和“答 ”都是出自《老子》 ,而选项只说了 “答 ”的内容。
二、以偏概全 选项在转述文意时故意把文中多个方面 如发生的原因、形成的结果、发展的过程等
(角度 )漏掉一部分, 而把其余的内容作为整体 (比 )。
典型例题: (新课标全国卷Ⅰ ) 2.D.《老子》有 “以德报怨 ”之说,所以 “子曰: ‘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一” 句应该是《论语》引用《老子》的铁证,并且是对《老子》的批评。
的美, 这与中国人的文化追求有关。 世界永远充满着龌龊与清洁的角逐,而清清世界、
朗朗
乾坤不仅是中国人的社会理想,也是一种审美追求。
语段的意思是中国艺术追求静寒的境界, 虽然世界永远充满龌龊与清洁的角逐, 但中国 人把清清世界、 朗朗乾坤当作一种理想、 一种审美追求。 设误项故意混淆时态, 把文中的 “未 然”,即 “世界永远充满着龌龊与清洁的角逐 ”转述为 “已然 ”,即 “化解了龌龊与清洁的冲突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设误方式及训练对策一、考纲解读《考试说明》对“论述类文章阅读”的考查内容及相应的能力层级作了如下规定:1.理解 B(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2.分析综合 C(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2)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理解”,指领会并能做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
对“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而言,“理解”层级的两个考点可作如下解读——“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侧重于根据具体语境把握重要概念的含义。
“重要概念”,指对文章的思想、观点、情感等起重要作用的概念,这些概念一般都有较丰富的内涵,有的还有特定的意义。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侧重于根据具体语境领会或解释重要句子的含意。
“重要句子”指对文章思想、观点、情感、结构等起重要作用的句子,这些句子,或意蕴比较丰富,或表达比较独特,或结构比较复杂,或作用比较突出。
“分析综合”,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理,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
对“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而言,“分析综合”层级的四个考点可作如下解读——“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侧重于把握文章的基本内容,这里的“筛选”和“整合”绝非简单的对原文作文摘抄或拼接,而是对“文中的信息”作提炼处理的过程。
“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侧重于理清行文的思路,理解观点与材料之间的关系,分析段落层次之间的联系。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侧重于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对文章内容作进一步归纳概括。
所涉及的内容,可以是某一段落,也可以是某几个段落甚至全篇。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侧重手对文章中作者的观点态度进行分析概括。
因为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有时并不是直接表达的。
二、命题特点一般论述类文章异彩纷呈,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教育、历史、文学、艺术、美学、建筑以及科技等诸多领域。
高考命题所选用的一般论述类文章大都具有思想性、教育性、知识性、人文性。
文化内涵深厚,文化气息浓郁,紧扣时代脉搏,兼顾考生的知识面和对新信息接受的可能性。
高考对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考查侧重于逻辑思维能力,主要是分析、判断和推理能力。
主要让考生借助语文学习的方法和规律,捕捉语言信息,主要获取知识,而不是要求考生全面、系统、透彻地弄懂相关科技知识,更不会从专业知识的角度来考查。
从能力要求看,都能严格遵循《考试大纲》的要求,只在“理解”和“分析综合”两个能力层级命题。
从命题形式看,都是设置三个小题,以单项选择题为主,有时也会采用简答题。
(一)设误常用的六种方法1.删:删减。
删除句子而改变句意。
最常见的是删减定语、状语。
修饰成分的删减就意味着语义的改变,有可能是内容的扩大,也有可能是对内容的曲解。
2.添:添加定语或状语,造成对内容的曲解。
3.调:调换。
调换词语或句子顺序,从而改变句意。
4.改:改变说法,或换用别的词语代替,造成似“是”而“非”或似“非”而“是”。
比如因果颠倒、主客体颠倒、部分涵盖全体、整体替代局部、现实代替猜测……5.漏:遗漏。
看似是保留原文词句,但结合题干来看只是强调了问题的某一方面,而有意漏掉了另一方面。
这种选项有很大迷惑性,须多加留意。
6.凑:拼凑。
将意义有关或无关的几个词语(句子)杂糅凑合而造成错误,或者将望文生义的意思内容强加进去,干扰判断。
(二)命题陷阱选择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因此在考题设置选项时,往往具有迷惑性,仅仅是理清了文章思路还不够,只有掌握了命题的设错规律,才能更准确地识破选项陷阱,排除错项。
因此了解错误选项的设置方法,是提高答题准确率的关键。
仔细辨别干扰项逻辑错误,特别关注选项中处于定语或状语位置的类似词语是否等值转换,一般而言,选项“陷阱”设置的主要类型有:1.以偏概全命题者设计选项时在事物的数量范围上设置干扰,故意将阅读材料中对部分事物情况的判断表述为对与其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所有事物情况的判断。
有时命题者故意增删、改动文中表示范围限制或是程度的轻重的词语干扰考生。
主要指空间错位,即以部分代整体(或相反),以个别代一般(或相反),以特殊代普遍。
从而使考生作出错误的判断。
解题对策:在阅读文章时,一定要特别注意重要词语前边的修饰与限制词。
重点关注:①表数量多少的词语(少数、部分、几个、大多数)②表范围大小的词语(凡、全、都、所有、部分等)③表程度轻重的词语(特别、十分、稍微等)④表频率高低的词语(通常、总是、有时、偶尔等)2、改变性质①混淆时态(已然与未然)“已然”是事物已经产生的情况,“未然”是事物即将出现的情况。
命题者设计干扰项时,有时会故意将“即将出现的情况”表述或推断为“已经产生的情况”,要有意识地关注“已经、曾经、过去、现在、目前、将要、尚未、之前、之后”等词语。
②混淆模态(或然与必然)命题者在设置根据原文内容进行合理的推断和想象题的选项时,从逻辑推理角度设置陷阱。
把可能出现的情况说成必然出现的情况。
从必要和充分条件上看,有或然说成必然和必然说成或然两种错误。
“或然”是指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情;“必然”是指一定发生的事情。
须关注“可能、大概、也许、差不多、估计、如果、一定、必将、未必”等词语。
③混淆是非(肯定与否定)命题者设计选项时在事物的性质上设置干扰。
有意将阅读材料中肯定了的事物加以否定,或者将否定的事物加以肯定。
3、关系错误①主要和次要(主次颠倒)事物的变化发展就矛盾而言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就原因而言有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就表现而言有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命题人设计陷阱时,有时会将这些“主要”的一面和“次要”的一面倒置。
解题对策:做此类题,要仔细审读原文,清楚哪些是主要一面的,哪些是次要一面的②原因与结果(因果混乱)因果混乱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因果颠倒,二是强加因果,就是把没有因果关系的说成是因果关系。
解题对策:在遇到涉及有因果关系的选项时,一定要在原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比较一下,仔细分析有无因果关系,或者因果关系是否倒置。
4、断章取义是指概括内容信息不全面,就妄下结论,使选项表述不全面。
5、说法绝对即把选择性、可能性等说法冠以“一定”“必然”“就是”等词语作限定。
6、张冠李戴是指将原文“张”的观点态度(行为状态)说成是“李”的观点态度(行为状态)。
7.无中生有指所给选项中所说的内容在原材料中未涉及,也不能从原文中推断出来。
命题者故意在干扰项里设置原文没有的信息。
8.答非所问命题者设计选项时在表述对象上设置干扰,有时题干要求从“此”对象入手作分析,而错项却从“彼”对象入手分析;有时题干要求从事物“此”方面入手作分析,而错项却从“彼”方面入手分析。
或者选项与题干毫无关联。
9、曲解文意命题者设计选项时,故意将原文的意思进行错误理解,常常表现为,不尊重阅读材料中事物的客观性,故意夸大事物实有的能力、功能和效用。
10、偷换概念指选项中概念的内涵、外延不等同于文中的概念。
命题人在解释概念,或转述文意时,故意弄错对象,迷惑考生,使考生误入歧途。
解题对策:在阅读原文时,一定要关注事物的对象,并用圈、点、划、批的方法标出,在做题时,应注意看选项中是否存在信息错误对接的现象,尤其看命题的主语、谓语与原文是否一致。
此外还要留心文中代词的指代对象。
如“这些”“那些”“这个”“那个”“其”等词语,必须联系上下文,弄清指代性词语所指代的具体内容,从而作出判断。
三、论述类文章阅读解题方法探究论述类文章阅读的解题方法很多,一般来说我们常用读(圈点勾画)、审(题干、选项)、找(筛选信息、干扰项)、排、选五步法来进行解题。
(一)读 (圈点勾画)——读原文并勾画读是重要的一步,只有读懂了文章才有可能准确地筛选信息,找出正确答案,第一遍阅读要求平心静气,全神贯注,采用逐句快读的方法,迅速抓住文中提供的重要信息,力争基本把握整体文意。
阅读时要边读边划出关键词句。
(二)审(题干、选项)这一步是审题,要求划读题干找方向(题目要求、提示):①题目要求是什么:正确还是不正确的项。
找正确项,须用排除法;找错误项,运用重点突破法;②提示方面:题干中有些词语经常出现,分为三类:a“解释”“理解”——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错因应注意“内容方面”和“程度差异”;b“推测”“分析”——考查对文章延伸意义的理解,错因常在“程度差异”与“逻辑错误”;c“原因”“证据”——考查对文章逻辑关系的理解,错因与b类同。
(三)找(筛选信息)这一步要求对读题目,找区位,找差别,找错因,找答案。
1、审题干,找区位。
即阅读每一选项,并从原文中找到相对应的区位。
2、找差别,包括内查语意与外查关系。
内查语意。
对照原文,精读相应文字,查找区位的相关叙述与选项有没有意思上的差别,尤其是一些细微的差别,如程度、范围、角度、先后顺序等。
外查关系。
查找时,要注意上下文之间的关系,主要包括:话题关系——与前后文是否属于同一话题;逻辑关系——在逻辑上与前后文是否一致。
(四)排(比较异同辨析是非,排除不合题意的选项)将各选项所作分析逐一与原文对应的信息作比对,体味鉴别。
排错:与原文比较,内容错误的。
排异:与题干不符合的。
排无:原文中找不到依据的。
(五)选根据前几步的分析选出正确答案。
注:另外,别让以下几点成为答题盲区:(1)不能只看选项本身的错对,注意选项是否答非所问;(2)题干中有“根据”、“证据”、“原因”等字样,选项与题干之间要能构成因果关系;(3)有的选项要选最佳答案,而非正误选择;(4)题干涉及几层意思,选项中则要答全几层意思。
小结:客观题解题口诀审清题意和要求,看清文中有没有;弄清概念莫生发,修饰词语勿遗漏;“可能”“将来”不要丢,“原因”“结果”不调头;夸大作用是吹牛,外延改变也是错;意思相反最不该,推测结论有缘由。
四、强化训练,评讲总结(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病毒不同于其他所有生物,它不是由细胞构成的。
一个细胞中的结构要进行生命活动:进食、产生能量、生长、对环境的改变作出反应。
但这一切病毒都没有。
当它呆在细胞外时,它实际上是很小的、无生命的、懒惰的颗粒。
它进入细胞后,灾难就来了。
所有的病毒都由两部分组成:核酸构成的核和包住核的一层蛋白质,在有些情况下是脂肪或类脂的包膜。
蛋白质外表或类脂包膜(如果有的话)使病毒依附上细胞膜——然后病毒进入细胞。
实际上这并不容易。
病毒外衣的表面必须刚好依附在细胞膜的“接收器”的位置。
即使在理想的条件下,病毒与合适的细胞的几千次撞击中,也只有一次能使它们正确地连接。
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通常的病毒只对特定的细胞起作用。
狂犬病和感冒则是最明显的例外,它们能感染的范畴级广。
一旦病毒依附上细胞,它有几种方法穿过细胞膜进入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