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13 2.13(A)专题13实验与探究专题能力提升练

合集下载

2019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13 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的保护学案

2019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13 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的保护学案

13 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的保护考向预测1.近五年课标卷对生态系统的考查难度较小,侧重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特点以及稳定性的类型、高低的判断等。

2.在题型方面,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均有考查到。

在命题形式方面,常借助简洁的文字材料或者结合具体的食物链、食物网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及三大功能,非选择题的填充内容注重教材中的相关科学名词及结论性语句的考查。

3.新考纲无变化。

备考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分析、理解各种组成成分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

(2)借助图解分析能量流动的过程及特点。

(3)识记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类型、大小、破坏及对稳定性的保护措施等。

(4)运用实例识记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和保护措施。

考点1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1.生态系统四种成分关系图的判断技巧先根据双向箭头确定“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和“生产者”,再根据两者中有“3”个指出箭头的D为“生产者”,有“3”个指入箭头的C为“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最后根据D→A→B,确定A为消费者,B 为分解者。

2.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图解(1)分析图示需注意:①消费者摄入能量=消费者同化能量+粪便中能量,即动物粪便中的能量不属于该营养级同化能量,应为上一营养级固定或同化能量;②消费者同化能量=呼吸消耗的能量+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③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分解者分解利用的能量+下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未被利用的能量。

(2)能量传递效率与能量利用效率不同:能量传递效率是指“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即(某一营养级全部生物同化量/上一营养级全部生物同化量)×100%,而不是相邻营养级中个体间的传递效率,如“一只狼”捕获“一只狐”时,应获得了狐的“大部分能量”而不是只获得了“10%~20%”的能量,“所有狼”捕获“所有狐”时,获得的能量才是10%~20%。

例1.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高等植物约202种,以矮小的草本和垫状植物为主,木本植物极少;另外,还生活着藏羚羊、岩羊、野驴、白唇鹿、狼、雪豹、棕熊、秃鹫、猎隼、细菌、真菌等。

2019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演练 实验与探究试题

2019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演练 实验与探究试题

2019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演练实验与探究试题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60分)1.(xx·江苏卷)下列叙述与生物学史实相符的是()A.孟德尔用山柳菊为实验材料,验证了基因的分离及自由组合规律B.范·海尔蒙特基于柳枝扦插实验,认为植物生长的养料来自土壤、水和空气C.富兰克林和威尔金斯对DNA螺旋结构模型的建立也作出了巨大的贡献D.赫尔希和蔡斯用35S和32P分别标记T2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证明了DNA的半保留复制解析A项,孟德尔以豌豆作实验材料,用测交方法验证了基因的分离及自由组合规律。

B项,范·海尔蒙特基于柳枝扦插实验,认为植物生长的养料来自水。

C项,富兰克林和威尔金斯提供了DNA 的X射线衍射图谱,对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建立作出了巨大贡献。

D项,赫尔希和蔡斯用35S和32P分别标记T2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并未证明DNA的半保留复制。

答案C2.(xx·河北唐山二模)下列关于实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对于无法知道名称的小动物,可忽略,不必记录下它们的特征B.丰富度的统计方法有两种:一是取样器取样法;二是目测估计法C.为了调查不同时间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可分别在白天和晚上取同一地块的土样进行调查D.许多土壤小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可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解析丰富度是指一个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对于无法知道名称的小动物,切忌不可忽略,需要记录下它们的特征,A错误;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两种,一是计名计算法;二是目测估计法,B错误;标志重捕法适用于活动范围较大的动物,土壤小动物身体微小,宜采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调查。

D错误。

答案C3.(xx·衡阳联考一)下面是一些学生在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其中的错误操作或想法是()A.维生素D和胆固醇属于脂质,可以被苏丹Ⅳ染液染成红色B.取新鲜的菠菜叶,加少许SiO2、CaCO3和无水乙醇,研磨液呈浅绿色,可能是菠菜叶用量太少C.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与斐林试剂使用方法类似,均为混合后使用且现用现配D.测定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时需在暗处进行,可避免光合作用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解析本题考查高中生物教材中实验的有关知识,难度较小。

新教材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突破练13实验与探究含解析

新教材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突破练13实验与探究含解析

专题突破练13 实验与探究一、单项选择题1.(2021山东济南一模)下列有关实验原理、试剂和实验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A.选用豆浆、淀粉酶、蛋白酶探究酶的专一性,可用双缩脲试剂进行检验B.观察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时,将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放入质量浓度为0.3 g/mL的蔗糖溶液中不会发生质壁分离C.在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中,开始时溴麝香草酚蓝溶液基本不变色,是因为酵母菌此时只进行无氧呼吸D.在低温诱导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中,卡诺氏液具有固定细胞形态的作用2.(2021山东枣庄模拟)生物学是一门基于实验的自然科学。

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抓取两种彩球进行组合的次数要足够多B.在“观察根尖分生区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使用的碱性染料的pH为酸性C.在“探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将酶溶液和淀粉溶液分别保温后再混合D.在“低温诱导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实验中,用蒸馏水冲洗以去除卡诺氏液3.(2021山东联考)下列有关实验的描述,错误的是( )A.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常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B.进行酵母菌计数时应先盖盖玻片,然后滴加培养液C.为保证严谨性,在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时需要重复实验D.生态缸稳定后,生态缸内的生物种类和数量将保持不变4.(2021山东滨州一模)下列有关同位素标记法应用的内容,匹配错误的是( )5.(2021山东日照一模)微水景生态缸改变了传统鱼缸与盆景的单一观赏效果,吸纳园林山水特点于微景,能在鱼缸中形成一个稳定的微型生态系统,保证了鱼类、植物等生物的存活,实现“零换水”。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放入该生态缸中的不同营养级生物之间的比例要适当B.微水景生态缸要定期通气,以保证各种生物的正常呼吸C.生态缸的营养结构比较简单,一般很难长时间维持相对稳定D.当微水景生态缸达到稳定状态后,各种生物的种群数量均达到K值6.(2021山东日照一模)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用苹果制作果醋时,先通入空气再密封发酵可提高果醋中醋酸的含量B.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的不同部位观察到的质壁分离程度可能不同C.用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装片时,需保持细胞活性以观察有丝分裂过程D.新制斐林试剂是含有Cu2+的碱性溶液,可将葡萄糖还原生成砖红色沉淀7.(2021山东菏泽一模)下列与实验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T2噬菌体侵染肺炎链球菌的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B.在过氧化氢溶液充足的情况下,若提高过氧化氢酶的浓度,则酶的活性更高,反应更快C.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进行质壁分离实验时,液泡体积逐渐变小,紫色逐渐加深,细胞吸水能力逐渐增强D.在观察植物根尖分生区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可观察到姐妹染色单体彼此分离8.(2021山东临沂一模)下列关于生物学实验中研究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A.运用同位素标记技术和差速离心法证明DNA的半保留复制B.运用类比推理和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C.运用模型构建的方法研究酵母菌种群的数量变化D.运用分子杂交和荧光标记法确定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9.(2021山东德州一模)酒精是生物学实验中常用的试剂,不同浓度的酒精有不同用途。

2016-2020高考生物真题 专题13 实验与探究

2016-2020高考生物真题   专题13 实验与探究

专题13 实验与探究2020年高考真题1.(2020·课标Ⅰ)为达到实验目的,需要选用合适的实验材料进行实验。

下列实验目的与实验材料的对应,不合理的是()【答案】A【解析】根尖分生区无成熟的大液泡,不能用于观察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A符合题意;蝗虫的精巢细胞可以发生减数分裂,可以用于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B不符合题意;哺乳动物的红细胞吸水会膨胀,失水会皱缩,故可以用于观察细胞的吸水和失水,C不符合题意;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无色,且含有DNA和RNA,可以用于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2020·课标Ⅱ)下列关于生物学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 观察活细胞中的线粒体时,可以用健那绿染液进行染色B. 探究人体红细胞因失水而发生的形态变化时,可用肉眼直接观察C. 观察细胞中RNA和DNA的分布时,可用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染色D. 用细胞融合的方法探究细胞膜流动性时,可用荧光染料标记膜蛋白【答案】B【解析】健那绿染液是将活细胞中线粒体染色的专一性染料,可以使活细胞中的线粒体呈现蓝绿色,而细胞质接近无色,A正确;红细胞体积微小,观察其因失水而发生的形态变化需要利用显微镜,B错误;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甲基绿使DNA呈现绿色,吡罗红使RNA呈现红色,利用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将细胞染色,可以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C正确;细胞膜主要由磷脂和蛋白质组成,用两种荧光染料分别标记两种细胞的膜蛋白分子,经过细胞融合后,两种颜色的荧光均匀分布,可以证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D正确。

故选B。

3.(2020·山东卷)黑藻是一种叶片薄且叶绿体较大的水生植物,分布广泛、易于取材,可用作生物学实验材料。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在高倍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到黑藻叶绿体的双层膜结构B.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不宜选用黑藻成熟叶片C.质壁分离过程中,黑藻细胞绿色加深、吸水能力减小D.探究黑藻叶片中光合色素的种类时,可用无水乙醇作提取液【答案】C【解析】黑藻叶绿体的双层膜结构属于亚显微结构,需要用电子显微镜来观察,A正确;黑藻成熟叶片为高度分化的细胞,不具有分裂能力,故不能用来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B正确;质壁分离过程中,植物细胞失水,原生质层体积变小,绿色会加深,而随着不断失水,细胞液的浓度增大,吸水能力增强,C错误;叶绿体中的色素易溶于乙醇、丙酮等有机溶剂,提取黑藻叶片中光合色素时,可用无水乙醇作提取液,D正确。

专题13 机械能守恒中的杆连接模型、绳连接模型和非质点类模型(解析版)

专题13 机械能守恒中的杆连接模型、绳连接模型和非质点类模型(解析版)

2023年高三物理二轮常见模型与方法强化专训专练专题13 机械能守恒中的杆连接模型、绳连接模型和非质点类模型【特训典例】一、高考真题1.如图所示,鼓形轮的半径为R ,可绕固定的光滑水平轴O 转动。

在轮上沿相互垂直的直径方向固定四根直杆,杆上分别固定有质量为m 的小球,球与O 的距离均为2R 。

在轮上绕有长绳,绳上悬挂着质量为M 的重物。

重物由静止下落,带动鼓形轮转动。

重物落地后鼓形轮匀速转动,转动的角速度为ω。

绳与轮之间无相对滑动,忽略鼓形轮、直杆和长绳的质量,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为g 。

求: (1)重物落地后,小球线速度的大小v ;(2)重物落地后一小球转到水平位置A ,此时该球受到杆的作用力的大小F ; (3)重物下落的高度h 。

【答案】(1)2vR ω;(2)2424Fm R g ω;(3)22162Mm R HMgω【详解】(1)由题意可知当重物落地后鼓形轮转动的角速度为ω,则根据线速度与角速度的关系可知小球的线速度为2vR ω(2)小球匀速转动,当在水平位置时设杆对球的作用力为F 2222v mgm R结合(1)可解得杆对球的作用力大小为2424Fm R g ω(3)设重物下落高度为H ,重物下落过程中对重物、鼓形轮和小球组成的系统,根据系统机械能守恒可知 22111422MgHMv mv 而重物的速度等于鼓形轮的线速度,有1v R ω=联立各式解得22162Mm R H Mgω2.打桩机是基建常用工具。

某种简易打桩机模型如图所示,重物A 、B 和C 通过不可伸长的轻质长绳跨过两个光滑的等高小定滑轮连接,C 与滑轮等高(图中实线位置)时,C 到两定滑轮的距离均为L 。

重物A 和B 的质量均为m ,系统可以在如图虚线位置保持静止,此时连接C 的绳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60°。

某次打桩时,用外力将C 拉到图中实线位置,然后由静止释放。

设C 时,与正下方质量为2m 的静止桩D 正碰,碰撞时间极短,碰撞后C 的速度为零,D 竖直向下运动10L距离后静止(不考虑C 、D 再次相碰)。

2013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练 专题13 实验与实验探究 新人教版

2013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练 专题13 实验与实验探究 新人教版

训练13 实验与实验探究(时间:40分钟)1.下列实验中,需保持细胞生理活性的有 ( )。

①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②观察口腔上皮细胞中DNA和RNA的分布③探究植物细胞的失水与吸水④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2.下列是有关生物实验的四幅图。

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 )。

A.图①由甲转换为乙时,视野中所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增多B.图②两个胚芽鞘在单侧光照射下将弯向同一方向C.图③发生质壁分离的条件是细胞液浓度要大于外界溶液浓度D.图④所示为新鲜菠菜叶片叶绿体中色素的层析结果3.将在黑暗中放置一段时间的叶片均分4块,置于不同的试管中,按下表进行实验,着色最浅叶片所在的试管是 ( )。

注:“+”表示具有该条件。

A.①B.②C.③D.④4.(2012·郑州三模,6)在生物学实验中,由于操作中的一些失误,可能会造成实验效果不明显或者实验结果与实际不符的情况,对下列现象产生的原因分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

A.用花生子叶制切片做脂肪的鉴定实验时,观察到有的细胞清晰,有的模糊,这是因为标本切的厚薄不均B.用榨取的甘蔗汁液做还原糖的鉴定实验,没有出现砖红色沉淀的原因是没用沸水浴加热C.用蔗糖溶液作为外界溶液做质壁分离的实验时,细胞发生质壁分离,但滴加清水后却不复原,可能是因为细胞已经死亡D.用洋葱做有丝分裂实验,观察到染色体着色较浅,可能是因为解离后没有漂洗5.科学家发现口服Boc5能降低小鼠血糖。

为研究Boc5口服和注射的疗效是否存在差异,拟进行以下实验,一定时间后测量血糖和尿糖。

以下实验设置正确的是( )。

6. (2012·北京四中月考)下列对有关实验的变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在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温度和pH是自变量B.各种实验中都必须设置空白对照组,确保单一变量C.探究光照强度对植物光合作用速率影响的实验中,CO2浓度、温度、植物种类等是无关变量D.在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中,酒精是否产生是无关变量7.(2012·茂名模拟)(双选)实验材料的选择是科学探究中的一个关键环节。

专题13 种群和群落(精讲课件)- 2023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全国通用)

专题13 种群和群落(精讲课件)- 2023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全国通用)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全球性环境问题


层次


保护生物多样性
价值

措施

_自__生__
生态工程 原理
循环 协调
整体
一 、 种群数量的变化及应用 1.种群的数量特征: 种群: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数量特征
概念
意义
种群密度
种群在单位面积或 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
种群密度是种群 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 解题技巧 1.运用数学模型分析“J”形曲线
种群“J”形增长的数学方程式模型:Nt=Ntλt,λ代表当年种群数量和与前一年种群数 量的比值,不是增长率。 (1)λ>1时,种群密度增大,如图中AB段(不包括B点) (2)λ=1时,种群密度保持稳定,如图中B、D点 (3)λ<1时,种群密度减小,如图中BD段(不包括B、D点)
C 【解析】野生动物保护的最佳效果是提高种群数量的K值,即实现种群数 量发生图1中③到②的变化,A错误;图2中①曲线的种群数量呈“J”形增 长,环境最优越,而③曲线的数量最少,故图2中三条曲线对应环境的优越 程度的大小关系是①>②>③,B错误;渔业捕捞时要确保捕捞后种群数量 不小于K/2,即图中P点对应的种群数量,因为此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C 正确;有害动物防治的最终目的是使种群K值降低,而不是降为0,这样不 利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D错误。故选C。
年龄组成
群落的物种组成 优势种群
性别比例
种间关系
出生率、死亡率
群落的空间结构
迁入率、迁出率
群落的演替
种群密度
各种群占据的位置
种群的结构
群落的范围和边界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能力训练14 实验与探究(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生物试题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能力训练14 实验与探究(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生物试题

专题能力训练十四实验与探究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用显微镜观察细胞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转换物镜时应该手握物镜小心缓慢转动B.以洋葱鳞片叶内表皮为材料不能观察到质壁分离C.用苏丹Ⅲ染液染色后的花生子叶细胞中可观察到橘黄色颗粒D.在新鲜黑藻小叶装片中可进行叶绿体形态观察和计数答案:C解析:转换物镜时应手握转换器缓慢转动,A项错误。

洋葱鳞片叶的内表皮细胞也可用于观察质壁分离,但不如细胞液有颜色的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效果明显,B项错误。

花生子叶细胞中的脂肪可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C项正确。

新鲜黑藻小叶装片中细胞质处于流动状态,只能进行叶绿体形态观察,无法准确地对叶绿体数量进行计数,D项错误。

2.(2017理综)洋葱根尖和小鼠骨髓细胞都能用于观察细胞有丝分裂,比较实验操作和结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都需要用盐酸溶液使细胞相互分离B.都需要用低倍镜找到分裂细胞再换高倍镜观察C.在有丝分裂中期都能观察到染色体数目加倍D.在有丝分裂末期都能观察到细胞板答案:B解析:盐酸能使洋葱根尖细胞相互分离开来,使小鼠骨髓细胞相互分离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A项错误。

观察装片时都需要先在低倍镜下找到处于分裂期的细胞,再在高倍镜下观察,B 项正确。

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数目没有加倍,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C项错误。

只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才会出现细胞板,D项错误。

3.下列操作得到的数据比实际数值偏小的是( )A.样方法:在个体密集区取样B.标志重捕法:标记物易脱落C.统计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不认识的动物不计数D.调查遗传病的发病率:在患者家系中进行调查答案:C解析:在个体密集区取样,估测的种群密度值会偏大;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若标记物脱落,会使结果偏大;调查遗传病的发病率时,在患者家系中进行调查,会使得到的数据比实际数值偏大。

4.(2019某某十二重点中学二模)下列关于生物科学研究方法及对应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同位素标记法: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B.对比实验法: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和探究酶的最适温度C.模型构建法: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和研究种群数量变化的规律D.假说—演绎法:基因分离定律的发现和果蝇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的发现答案:A解析: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利用了同位素标记法,而格里菲思和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没有用到该方法,A项错误。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实验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实验

专题十二教材实验(1)以上实验除了“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使用低倍镜即可外,其余均需使用高倍镜。

(2)鉴定类实验中的“脂肪的切片法鉴定”、探究性实验中的“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都需用显微镜观察。

3.注意取材问题。

如观察有丝分裂应选取根尖分生区细胞;观察质壁分离与复原应选取成熟的植物细胞等。

4.注意问题:(1)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或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时,应注意观察呈正方形的根尖分生区细胞(长方形的细胞可能是根尖的伸长区或成熟区的细胞,没有分裂能力);(2)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所选的材料可以是动物的精巢和植物的雄蕊,而不宜选用动物的卵巢和植物的雌蕊(雄配子的产生数量远远多于雌配子,更容易观察到减数分裂的细胞);(3)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应选取成熟的植物细胞(含有大的液泡)。

例1高中生物很多实验需要用到普通光学显微镜,下列现象用高倍显微镜能观察到的是() A.人口腔上皮细胞中的线粒体被甲基绿染成绿色B.小麦种子细胞中的脂肪被苏丹Ⅳ染液染成橘黄色C.紫色洋葱表皮细胞的液泡在质壁分离过程中颜色越来越深D.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的染色体在有丝分裂后期缓慢移向细胞两极例2 下列与实验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经处理后被甲基绿染色,其细胞核呈绿色B.剪取大蒜根尖分生区,经染色在光镜下可见有丝分裂各时期C.叶绿体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越高,在滤纸上扩散就越慢D.在光镜的高倍镜下观察新鲜菠菜叶装片,可见叶绿体的结构例3生物实验中常用盐酸处理实验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盐酸解离根尖的同时也为龙胆紫染色创造酸性环境B.盐酸处理染色质能促进DNA与派洛宁(吡罗红)结合C.盐酸浓度过高会破坏过氧化氢酶的空间结构导致其失活D.盐酸处理细胞有利于健那绿(詹纳斯绿)对线粒体染色A.有丝分裂观察:解离根尖→漂洗→染色→制片→观察B.脂肪鉴定:切取花生子叶薄片→染色→去浮色→制片→观察C.蛋白质鉴定:将双缩脲试剂A液和B液混合→滴加到豆浆样液中→观察D.细胞失水实验:撕取洋葱鳞片叶外表皮→制片→观察→滴加蔗糖溶液→观察例5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描述,正确的是()A.鉴定待测样液中的蛋白质时,先加NaOH溶液,振荡后再加CuSO4溶液B.制作细胞的有丝分裂装片时,洋葱根尖解离后直接用龙胆紫溶液染色C.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中,将大蒜根尖制成装片后再进行低温处理D.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将酶与底物溶液在室温下混合后于不同温度下保温例7(2014•南京模拟)下列科学实验研究中的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统计的种群密度比实际低B.对培养液中酵母菌进行计数可采用抽样检测法C.某同学决定以校园内池塘为对象进行物种丰富度调查,应在同一水层中取样D.对土壤小动物的物种丰富度进行调查时,可采用标志重捕法例8下列有关调查活动或实验的表述,正确的是()①用甲基绿对线粒体进行染色,可观察到蓝绿色颗粒状的线粒体②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中色素实验中,橙黄色带在滤纸条最上边,判断胡萝卜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最大③“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和“观察花生子叶细胞中的脂肪颗粒”两个实验都需要显微镜④调查人类色盲遗传病的发病率时,常在患者家系调查并计算发病率⑤CO2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黄变绿再变蓝,而酒精可使酸性条件下的重铬酸钾变成灰绿色⑥标志重捕法调查野兔种群密度时,若个别标志物脱落,则计算的种群密度偏高⑦探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不能用斐林试剂代替碘液⑧用于观察质壁分离与复原的紫色洋葱表皮细胞同样可用来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A.①⑤⑥⑧B.②③⑥⑦C.②④⑤⑥D.①②⑦⑧注意问题:(1)探究温度(pH)对酶活性的影响时,必须在达到预设的温度(pH)的条件下,再让反应底物与酶接触,避免在未达到预设的温度(pH)时反应底物已与酶接触发生反应,影响实验结果。

2019版高中生物二轮复习练习:专题十三 生物技术实践 专题复习自查案 专题13 含答案

2019版高中生物二轮复习练习:专题十三 生物技术实践 专题复习自查案 专题13 含答案

专题复习自查案专题13 生物技术实践一、微生物的培养与分离1.培养基制备:计算→称量→溶化→灭菌→倒平板。

2.两种纯化培养方法:(1)平板划线法:通过接种环在琼脂固体培养基表面连续划线将聚集的菌种分散开。

(2)稀释涂布平板法:将菌液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然后将不同稀释度的菌液分别涂布在琼脂固体培养基表面,从而能在培养基表面形成单个菌落。

3.微生物的筛选与鉴定:(1)两种选择培养基。

①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选择培养尿素分解菌。

②富含纤维素的培养基:选择培养纤维素分解菌。

(2)两种鉴别培养基。

①添加酚红指示剂的培养基:尿素分解菌可使该培养基变红。

②加刚果红的培养基:纤维素分解菌的菌落周围产生透明圈。

4.两种微生物计数的方法:(1)直接计数法:用血细胞计数板借助显微镜观察计数,不能区分菌种死活,实验结果偏大。

(2)间接计数法:稀释涂布平板法,实验结果偏小。

二、传统发酵技术1.四种传统发酵食品技术的比较:2.发酵过程中消毒、灭菌的措施:(1)果酒和果醋的制作。

①榨汁前葡萄应该先冲洗再去枝梗。

②用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消毒。

(2)腐乳的制作。

①制作腐乳的玻璃瓶要洗刷干净后用沸水消毒。

②酒、盐、香辛料都有杀菌作用。

③接种、封瓶时都要进行无菌操作。

3.影响酒精发酵的两大因素:(1)发酵前期供氧不足。

①结果:酵母菌数量少,产生酒精少。

②原因:前期,酵母菌大量增殖,耗能多,需要通入空气或在发酵瓶中留有一定空间。

(2)发酵后期密封不严。

①结果:酵母菌数量充足,但是产生的酒精较少或不能产生酒精。

②原因:后期要通过密封严格控制无氧环境,以利于酵母菌通过无氧呼吸产生酒精。

三、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1.植物有效成分的三种提取方法:(1)蒸馏法:适合提取化学性质稳定、易挥发且不与水混溶的物质。

(2)压榨法:适合提取高温易分解或原料易焦糊且含量较高的物质。

(3)萃取法:适合提取易溶于有机溶剂的物质。

2.物质分离的五种方法:(1)分液法:分离油水混合物。

专题14 实验与探究(教学案)-2019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精品资料

专题14 实验与探究(教学案)-2019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精品资料

2019届全国高考生物复习建议(1)、立足课本,巩固双基纵观高考各种题型,不管是选择题或简答题,实验题还是综合题,无论是基础题还是创新题,虽然试题对能力考查的要求各有不同,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试题必须以课本知识为载体。

高考命题“万变不离其宗”,“宗”即课本。

(2)、构建知识结构,形成知识网络将构建知识结构形成知识网络的教学工作落实到课堂复习中。

知识结构就是将包含多个知识点的内容罗列起来并明确每个知识点的具体内容。

知识结构的内容可以是一节一章,也可以几节几章。

知识结构的形式可以是框框、大括号形、表格或图解,也可以把每一章的知识点运用以点连线,以线带面的形式,建立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使主干知识形成网络,使动态的生命活动的连续变化过程鲜活起来。

(3)、突出主干,贴近新课程新课程高考试题大量使用文字信息、图象、表格和数据,能够从这些文字信息、图象、表格和数据中提取有关信息,把握事物的特征和内在联系,是综合能力测试的重要内容。

如生物体的生命活动规律和变化的研究,往往可以用曲线图的形式表示出来。

以曲线、图表为载体的新课程试题,能够考查学生的识图、分析、理解、判断和表达等能力,以及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4)、强化训练,提高解题能力在回归教材的同时,进行难题、经典题的演练,再配以变式题加以巩固和深化。

把不同章节,不同知识点,不同模块的知识组合,进行多种能力的综合训练。

把传统的好题与新题结合,把兄弟学校的信息题改造或摘录,精选适合学生的练习题,进行强化训练。

思维能力是各种能力的核心,解题能力是各种能力的落点。

教师要适时传授各种题型的规范答题方法,寻找解题的关键点和突破口,重视解题的思路和技巧,让学生模仿教师的思维过程,学习一定的解题思路和模式,有效地提高解题能力。

1.纵观近五年的全国卷高考试题,侧重考查教材基础实验的材料、原理、规律、方法、步骤及相关操作要领等。

对一些生物学问题的初步探究能力也有所考查。

专题13探究弹簧弹力与形变量的关系-2024届高三物理一轮复习重难点逐个突破(解析版)

专题13探究弹簧弹力与形变量的关系-2024届高三物理一轮复习重难点逐个突破(解析版)

专题13 探究弹簧弹力与形变量的关系1.实验原理(1)弹簧在下端悬挂钩码时会伸长,平衡时弹簧产生的弹力与所挂钩码的重力大小相等.(2)弹簧的伸长量越大,弹力也就越大.2.实验器材铁架台、弹簧、钩码、刻度尺、坐标纸.3.实验步骤(1)按如图所示安装实验器材,使弹簧的一端挂在铁架台上自然下垂,刻度尺的零刻度与弹簧上端对齐。

(2)在弹簧下端悬挂钩码,测量弹簧的伸长量(或总长)及所受的拉力(或所挂钩码的质量),列表作出记录,要尽可能多测几组数据。

(3)以力为纵坐标,以弹簧的伸长量(或弹簧的总长)为横坐标,根据所测数据在坐标纸上描点,并用平滑的曲线(包括直线)连接,使不在曲线上的点均匀分布在图线两侧。

(4)以弹簧的伸长量为自变量,写出曲线所代表的函数,首先尝试一次函数,如果不行再考虑二次函数,从而探究弹簧弹力与形变量的关系。

4.数据处理(1)列表法将测得的F、x填入设计好的表格中,可以发现弹力F与弹簧伸长量x的比值在误差允许范围内是相等的.(2)图象法以弹簧伸长量x为横坐标,弹力F为纵坐标,描出F、x各组数据相应的点,作出的拟合曲线是一条过坐标原点的直线.(3)函数法弹力F与弹簧伸长量x满足F=kx的关系.5.注意事项(1)安装实验装置时要保持刻度尺竖直并靠近弹簧.(2)实验中弹簧下端挂的钩码不要太多,以免弹簧被过度拉伸,超过弹簧的弹性限度.(3)要使用轻质弹簧,且要尽量多测几组数据.(4)观察所描点的走向,不要画折线.(5)记录数据时要注意统一单位.6.误差分析系统误差:钩码标值不准确和弹簧自身重力的影响造成系统误差.偶然误差:(1)弹簧长度测量不准(固定刻度尺,多测几次).(2)描点、作图不准(坐标轴的标度尽量大一些,描线时让尽可能多的点落在线上或均匀分布于线的两侧).考点一基本实验1.(2022·新疆·模拟预测)某实验小组采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测得弹簧弹力F随弹簧伸长量x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专题13 2.13(A)专题13实验与探究专题能力提升练一、单项选择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60分)1.(2016·江苏高考)下列用鲜菠菜进行色素提取、分离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应该在研磨叶片后立即加入CaCO3,防止酸破坏叶绿素B.即使菜叶剪碎不够充分,也可以提取出4种光合作用色素C.为获得10 mL提取液,研磨时一次性加入10 mL乙醇研磨效果最好D.层析完毕后应迅速记录结果,否则叶绿素条带会很快随溶剂挥发消失【解析】选B。

本题主要考查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

CaCO3可防止研磨过程中叶绿素被酸破坏,应该在研磨时加入CaCO3,A项错误。

菜叶剪碎是否充分,不影响菜叶中色素的总含量,即使菜叶剪碎不够充分,也可以提取出4种光合作用色素,B项正确;由于研磨时乙醇挥发,为了获得10 mL提取液,研磨时加入多于10 mL的乙醇,C项错误;层析完毕后应迅速记录结果,否则叶绿素条带会随色素分解消失,而不会随溶剂的挥发消失,D项错误。

2.(2016·海南高考)下列实验中,加入试剂后不能产生特定颜色的是( )A.取成熟香蕉匀浆,用斐林试剂检测还原糖B.黑暗中生长24 h的天竺葵叶片,用碘液检测淀粉C.玉米根尖经甲基绿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核D.花生子叶经苏丹Ⅲ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脂肪颗粒【解析】选B。

本题主要考查糖类、脂肪与DNA的检测实验。

A项,成熟香蕉匀浆中含有大量的可溶性还原糖,用斐林试剂检测可产生砖红色沉淀,故A不符合题意。

B项,黑暗中生长24 h 的天竺葵叶片,淀粉已消耗尽,用碘液检测,不会出现蓝色,故B符合题意。

C项,玉米根尖经甲基绿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核被染成绿色,故C不符合题意。

D项,花生子叶含有脂肪,经苏丹Ⅲ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到脂肪颗粒被染成橘黄色,故D不符合题意。

3.(2016·天津高考)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失水和吸水实验中,显微镜下可依次观察到甲、乙、丙三种细胞状态。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由观察甲到观察乙需将5倍目镜更换为10倍目镜B.甲、乙、丙可在同一个细胞内依次发生C.与甲相比,乙所示细胞的细胞液浓度较低D.由乙转变为丙的过程中,没有水分子从胞内扩散到胞外【解题指导】解答本题的关键有两点:(1)明确高倍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2)理解渗透作用及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原理。

【解析】选B。

本题主要考查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A项,根据题图由甲到乙细胞体积没有变化,可判断显微镜放大倍数不变,没有更换目镜,故错误。

B项,图示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由甲→乙为失水过程,发生了质壁分离现象;乙→丙为吸水过程,发生了质壁分离后的复原现象,甲、乙、丙可以在同一个细胞内依次发生,故正确。

C项,图中乙所示细胞质壁分离程度大于甲,说明乙所示细胞的细胞液失水较多,其细胞液浓度较高,故错误。

D项,由乙转变为丙的过程中,细胞吸水,单位时间内水分子从胞内扩散到胞外的数目少于从胞外扩散到胞内的数目,故错误。

【易错提醒】(1)需要用高倍镜观察时,一般不换目镜,而是转动转换器直接换用高倍物镜。

(2)在发生渗透作用时,水分子通过半透膜进行双向扩散。

4.(2017·全国卷Ⅲ)若给人静脉注射一定量的0.9%NaCl溶液,则一段时间内会发生的生理现象是( )A.机体血浆渗透压降低,排出相应量的水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B.机体血浆量增加,排出相应量的水后渗透压恢复到注射前水平C.机体血浆量增加,排出相应量的NaCl和水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D.机体血浆渗透压上升,排出相应量的NaCl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解析】选C。

0.9%NaCl溶液是血浆的等渗溶液,静脉注射一定量的0.9%NaCl溶液,不会导致血浆渗透压的变化,A项、D项错误;静脉注射一定量的0.9%NaCl溶液直接增加了血浆量,机体通过水盐平衡调节,排出相应量的NaCl和水后,可以恢复到注射前水平,C项正确;若仅排出相应量的水,会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而不能恢复到注射前水平,B项错误。

【加固训练】(2017·青岛二模)下列有关实验的操作,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A.设置酶的种类不同或者底物不同作为自变量,探究酶的专一性实验B.以过氧化氢为底物,设置肝脏研磨液和清水的对照实验,可验证酶的高效性C.将四倍体西瓜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得到单倍体植株D.在高度近视患者的家系中进行调查研究,可知高度近视的遗传方式【解析】选B。

酶的专一性是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的进行,设计探究酶的专一性实验时,自变量可设置酶的种类不同或者底物不同,A正确;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的催化具有高效性,以过氧化氢为底物,设置肝脏研磨液和Fe3+的对照实验,可验证酶的高效性,肝脏研磨液和清水的对照实验,能验证酶具有催化作用,B错误;配子不经受精作用,直接发育而来的个体,无论含有多少个染色体组都称为单倍体,四倍体西瓜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得到单倍体植株,C正确;调查某种遗传病的遗传方式需要在患者的家系中进行,D正确。

5.(2017·洛阳二模)下列有关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A.探究pH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可选择的材料与试剂是蛋白液、蛋白酶液与双缩脲试剂B.通过杂交实验验证分离定律时,可以选择玉米做实验材料C.观察动物细胞的失水和吸水时,可以选择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做实验材料D.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实验中,可以选择黑藻的叶肉细胞做实验材料【解析】选A。

双缩脲试剂用于鉴定蛋白质,由于蛋白酶本身也是蛋白质,所以用双缩脲试剂无法判断蛋白液是否被完全分解,而且溶液的pH也会影响双缩脲试剂的作用效果,所以不能用于探究pH对酶活性影响,A错误;玉米是二倍体植物,染色体数目少而大,方便观察,同时性状较多并且很明显,所以可以选用玉米作为验证分离定律的实验材料,B正确;因为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不含有细胞核以及大部分细胞器,同时也没有细胞壁,细胞中部向内凹陷,因此在细胞吸水和失水时,实验现象明显,C正确;黑藻的叶肉细胞属于真核细胞,有细胞壁和大液泡而且富含叶绿体,使得原生质层呈绿色,所以可以观察到明显的实验现象,D正确。

6.(2017·广州二模)下列关于酶的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A.利用唾液淀粉酶可以除去植物细胞壁B.用丙酮能从刀豆种子中提取到纯度较高的脲酶C.H2O2分解实验中,Fe3+、加热与过氧化氢酶降低活化能的效果依次增强D.利用pH分别为7、8、9和10的缓冲液探究pH对胃蛋白酶活性的影响【解析】选B。

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为纤维素和果胶,根据酶的专一性,唾液淀粉酶不能除去植物细胞壁,A错误;脲酶可溶于丙酮,用丙酮能从刀豆种子中提取到纯度较高的脲酶,B正确;H2O2分解实验中,加热不能降低活化能,而是提供化学反应的活化能,C错误;胃蛋白酶的最适pH为2.0左右,用pH分别为8、9和10的缓冲液处理时胃蛋白酶均失活,D错误。

7.(新题预测)下列有关生物学研究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分离各种细胞器和分离叶绿体中色素——差速离心法B.格里菲思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同位素示踪法C.探究草履虫种群数量变化规律——物理模型建构法D.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对比实验法【解析】选D。

细胞器分离根据其比重不同可用差速离心法,色素的分离根据其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导致在滤纸上的分离速度不同,用的是纸层析法,A错误;格里菲思与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都没有采用同位素示踪法,B错误;探究草履虫种群数量变化规律运用了数学模型建构法,C错误;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设置有氧和无氧两个实验组进行相互对比,D正确。

8.(2017·江苏高考)下列关于探索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叙述正确的是世纪金榜导学号73414164( )A.格里菲思实验证明DNA可以改变生物体的遗传性状B.艾弗里实验证明从S型肺炎双球菌中提取的DNA可以使小鼠死亡C.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离心后细菌主要存在于沉淀中D.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细菌裂解后得到的噬菌体都带有32P标记【解析】选C。

格里菲思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但没有证明“转化因子”是什么,即没有证明DNA可以改变生物体的遗传性状,A项错误;艾弗里实验证明DNA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该实验属于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并没有涉及肺炎双球菌对小鼠的作用,B项错误;在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细菌质量较大,离心后细菌主要存在于沉淀中,C项正确;32P标记噬菌体的DNA,由于DNA 的半保留复制,只有含亲代噬菌体DNA链的子代噬菌体才带有32P标记,D项错误。

【方法规律】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放射性分析的“两看”法【加固训练】(2017·黄冈二模)赫尔希和蔡斯完成了著名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选择T2噬菌体作为实验材料的优势是其结构简单,繁殖速度快B.用32P和35S分别标记噬菌体可追踪其DNA和蛋白质分子的合成过程C.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实验中,若搅拌时间短,上清液中的放射性会降低D.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实验中,保温时间过长或过短都会降低上清液的放射性【解析】选C。

选择T2噬菌体作为实验材料的优势是其结构简单(由蛋白质和DNA组成),侵染细菌时只有DNA进入细菌,能将DNA和蛋白质彻底分开,与繁殖速度无关,A错误;用32P和35S分别标记噬菌体可追踪其DNA和蛋白质分子的行踪,而不是它们的合成过程,B错误;35S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其在侵染细菌时,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细菌,搅拌的目的是让吸附在细菌表面的蛋白质外壳与细菌分开,若搅拌不充分,有少量35S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吸附在细菌表面,随细菌离心到沉淀物中,使上清液中放射性降低,沉淀物中放射性增强,C正确;由以上分析可知,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实验中,保温时间过长或过短都会增强上清液的放射性,D错误。

9.(新题预测)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世纪金榜导学号73414165A.在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变化实验中需要使用酒精B.用于质壁分离和复原以及观察线粒体实验的细胞应均处于生活状态C.用血细胞计数板进行酵母菌计数时,先滴加酵母菌培养液,后放盖玻片D.DNA半保留复制的证明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均用到同位素标记法【解析】选C。

在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中,95%的酒精溶液的作用是洗去附着在根尖的卡诺氏液,A正确;质壁分离及复原的前提条件是活细胞;健那绿是专一性染线粒体的活细胞染料,所以用健那绿染液观察生活状态线粒体的形态和分布实验需要保持细胞形态,B正确;用血细胞计数板统计酵母菌数量时,应先盖上盖玻片后再滴加培养液到盖玻片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C错误;DNA半保留复制的证明实验用15N标记的氨基酸研究子代DNA,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用35S和32P分别标记蛋白质和DNA研究蛋白质和DNA在亲子代之间的连续性,因此二者均用到同位素标记法,D正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