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文言文复习(一)
课外文言文阅读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文言文阅读1》(一)(12分)王子敬①自会稽经吴,闻顾辟疆②有名园,先不识主人,径往其家。
值顾方集宾友酣燕③,而王游历既毕指麾④好恶傍若无人。
顾勃然不堪曰:“傲主人,非礼也;以贵骄人,非道也。
失此二者,不足齿之伧⑤耳。
”便驱其左右出门。
王独在舆上,回转顾望,左右移时⑥不至,然后令送著门外,怡然不屑。
(选自《世说新语》,中华书局) 【注释】①王子敬:即王献之,官中书令(相当于丞相)。
②顾辟疆:吴郡(今属江苏)人,官郡功曹、平北参军。
③酣燕:尽情地宴会。
④指麾:指点评论。
⑤伧:粗俗、鄙陋的人。
⑥移时:长时间。
1.用“/”给下面句子断句。
(限断两处)(2分)而王游历既毕指麾好恶傍若无人。
2.根据《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提供的部分义项,给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3分)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3分)傲主人,非礼也;以贵骄人,非道也。
4.选文选自《世说新语》“简傲”篇。
“简傲”指简慢高傲。
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文中王献之简慢高傲的表现,并给他提点建议,使其行为得体有礼。
(4分)(二)(12分)种梨【清】蒲松龄①有乡人货梨于市,颇甘芳,价腾贵。
有道士破巾絮衣,丐于车前。
乡人咄之,亦不去;乡人怒,加以叱骂。
道士曰:“一车数百颗,老衲止丐其一,于居士亦无大损,何怒为?”观者劝置劣者一枚令去,乡人执不肯。
②肆中佣保者,见喋聒不堪,遂出钱市一枚,付道士。
道士拜谢,谓众曰:“出家人不解吝惜。
我有佳梨,请出供客。
”或曰:“既有之,何不自食?”曰:“我特需此核作种。
”于是,掬梨啖,且尽,把核于手,解肩上镵①,坎地深数寸,纳之而覆以土。
向市人索汤沃灌,好事者于临路店索得沸瀋②,道士接浸坎上。
万目攒视,见有勾萌出,渐大;俄成树,枝叶扶苏;倏而花倏而实硕大芳馥累累满树。
道士乃即树头摘赐观者,顷刻向尽。
已,乃以镵伐树,丁丁良久,乃断。
带叶荷肩头,从容徐步而去。
③初,道士作法时,乡人亦杂立众中,引领注目,竟忘其业。
课外文言文【最新7篇】
课外文言文【最新7篇】课外文言文篇一课外文言文(一)徐孺子的故事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徐曰“不然。
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
”(《世说新语•言语》)1、对本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徐孺子九岁时在月下玩耍的时候,别人指责了他。
B、有人告诉徐孺子,月亮里什么也没有。
C、徐孺子告诉别人,人的眼睛里如果没有瞳仁会更明亮。
D、徐孺子没有直接回答提问者的问题,而是将月亮与人的眼睛比较,让提问者更容易明白这个问题的道理,从而通过比较来回答了提问者的问题。
2、请用“∕”给文中画线句断句:(限两处)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二)司马光好学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乃止。
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
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节选自《三朝名臣言行录》)1.本文中概括主旨的句子是:()A .用力多者收功远。
B .其所精通乃终身不忘。
C .书不可不成诵。
D .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2.请用两个“/” 给文中划线句断句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三)王冕僧寺夜读王冕者,诸暨人。
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
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
已而复如初。
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
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
冕小儿,恬若不知。
(《宋学士文集》)1.从本文中可以看出,王冕后来之所以成为著名的画家、诗人,其根本原因是:()A.王冕每天晚上读书直到天亮。
B.王冕幼时读书专心致志,好学不倦,并且达到入迷的程度。
这种坚定的志向,顽强的学习精神,是他后来成功的基石。
C.主要是王冕的父亲打了他一顿,让他明白了读书的重要。
D.在狰狞凶恶的佛像前读书时,王冕不敢不读,因为这些佛像会惩罚他。
2.请用三个/给文中划线句断句: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四)太祖视察东阁太祖视事东阁①,天热甚,汗湿衣,左右更衣以进,皆经浣濯②者。
中考课外文言文专题(附答案)1
课外文言文专题训练(附答案)(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9-13题。
(10分)戴胄犯颜①执法上②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擢③为大理少卿。
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④,赦令自首,不肯者死。
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
胄奏:“据法应流⑤。
”上怒曰:“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对曰:“敕者出于一时之喜怒,法者国家所以布⑥大信于天下也。
陛下忿.选人之多诈,故欲杀之,而既知其不可,复断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
”上曰:“卿能执法,朕复何忧!”胄前后犯颜执法,言如涌泉,上皆从之,天下无冤狱.。
【注释】①犯颜:冒犯君主的威严。
②上:指唐太宗。
③擢:提升。
④资荫:资即资格;荫指封建时代子孙因祖先的官爵而受到封赏。
⑤流:把犯人放逐到边远的地方服劳役。
⑥布:昭示。
9.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2分)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A.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B.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C.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D.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10.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2分)忿()狱()11.翻译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2分)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12.对弄虚作假者的处理,戴胄的意见与唐太宗的意见有何不同?戴胄的理由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2分)13.结合文意简要分析戴胄的品质。
(2分)9.A;10.愤恨、案件。
11.你是想只管遵守法律,而让我失信于天下吗?12.唐太宗认为之前已经宣布过:弄虚作假不自首者死。
坚持要兑现守信用。
戴胄认为应该流放。
其理由是真正的守信用应该维护国法,而不是凭君王一时的喜怒来决断事情。
13.戴胄向太宗进谏,提出不同意见,可见他是一个忠诚耿直的人,正直无畏,秉公守法,不畏权贵,据理力争。
他严格依照法律处理犯事的官员,可见他是一个忠于职守、严于执法的人。
(二)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
……知天长县,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
拯曰:“第①归,杀而鬻②之。
”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拯曰:“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盗惊服。
初三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集锦
◆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集锦◆(一)文侯与虞人期猎文侯与虞人①期猎。
是日,饮酒乐,天雨。
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②之。
魏于是乎始强。
【注释】①掌管山泽苑囿打猎的官。
②罢:通“疲”。
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4分)天又雨,公将焉之?天又下着雨,您准备到哪里去呢;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虽然现在很快乐,怎么可以不坚守约定的(打猎)时间呢?2、请简要说说你从这则故事中得到的主要启示。
做人要诚信、守时等。
(二)齐宣王使人吹竽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
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
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1、解释加点的词:①处士请为.王吹竽:为:给。
②宣王说.之:通“悦”,喜欢。
2、译下边句子①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
齐宣王命令艺人吹奏竽,一定要让三百人一起吹奏。
②湣王立,好一一听之。
齐湣王继位为王,喜欢一个一个地听艺人吹竽。
3、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个故事:滥竽充数。
(三)邹孟轲母(节选)邹孟轲母,号孟母。
其舍近墓。
孟子之少时,嬉游为墓间之事,踊跃筑埋。
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
”乃去,舍市傍。
其嬉游为贾人⑴炫卖⑵之事。
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
”复徙舍学宫之旁。
其嬉游乃设俎豆⑶,揖让进退。
孟母曰:“真可以居吾子矣。
”遂居。
及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
君子谓孟母善以渐化⑷。
注:(1)贾人,商人。
(2)炫卖,叫卖。
(3)俎豆,古代祭祀用的礼器。
(4)渐化,逐渐濡染。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1)乃去.,舍市傍。
去:离开。
(2)及.孟子长。
及:等到。
现代汉语翻译句子:复徙舍学宫之旁。
译文:再一次把家迁到一所学堂旁边。
3、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则故事的主要内容,然后谈谈这个故事给你的启示。
内容:叙述了孟母三迁的故事。
启示: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
(四)郑人逃暑郑人有逃暑①于孤林②之下者,日流影移,而徙衽③以从阴。
专题01 课外文言文(一)-2021年中考高分秘籍之真题分类精解(文言文阅读)(解析版)
专题01 课外文言文(一)一、(2020·广东)二、阅读(二)(9分)(孔)祯,高宗时为苏州长史。
曹王明为刺史,不循.法度,祯每进谏。
明曰:“寡人天子之弟,岂失于为王哉!” 祯曰:“恩龙不可恃.,大王不奉行国命恐今之荣位非大王所保独不见淮南之事乎?”明不悦,明左右有侵暴下人者,祯捕而杖.杀之。
明后果坐法,迁于黔中,谓人曰:“吾愧不用孔长史言,以及.于此!”(选自《旧唐书·文苑传》)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不循.法度(遵照)B.恩宠不可恃.(倚仗)C.被捕而杖.杀之(用杖刑)D.以及.于此(比得上)【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理解文言实词语境含义的能力。
D项,“及”是“达到”的意思,不是“比得上”。
10.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3分)大王不奉行国命恐今之荣位非大王所保独不见淮南之事乎【答案】大王不奉行国命/恐今之荣位非大王所保/独不见淮南之事乎【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文言文断句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
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
此句大意:大王如果不奉行国家法令,恐怕今天的荣位,不是大王所能保住的,难道没看到汉代淮南王的事吗?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大王不奉行国命/恐今之荣位非大王所保/独不见淮南之事乎。
11.结合选文,简要分析孔祯是个怎样的人。
(3分)【答案】例:①敢于直谏:敢于多次向曹王直言进谏;②执法严明:对曹王身边欺凌百姓的人严惩不贷;③具有远见:预见曹王恃宠而骄的结局。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中人物形象的能力。
首先要理解文章内容,然后掌握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如人物描写方法,作者对人(事)物的评价,文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等;最后结合文中重点段落和句子答题即可。
从“曹王明为刺史,不循法度,祯每进谏。
七年级课外文言文(1)
陈恪勤市米陈恪勤之被逮入.都也,除夕,市米潞河①,主人问:“客何来?”曰:“陈太守。
”“是湘潭陈公邪?”曰:“然。
”曰:“是廉吏,安用钱为?”还.其值,问寓何所。
次日,门外车槛槛②,馈米十石,书一函,称:“天子必再用公,公宜以一节终始,毋失天下望。
”【注释】①潞河:地名,今河北通县东。
②槛槛:车子行走的声音。
1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1)陈恪勤之被逮入.都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还.其值: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对文中画线句翻译得最准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位)廉洁的官吏,怎么能安心的用钱呢?B、这是(一位)廉洁的官吏,怎么需要付钱呢?C、是(一位)廉洁的官吏,怎么能安心的用钱呢?D、是(一位)廉洁的官吏,怎么需要付钱呢?14.文中主人用“还其值”、“____________ ”的行为来表达他对陈恪勤的敬重。
15.信函中“公宜一节始终,毋失天下望。
”体现了主人期望陈恪勤要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自己的话)各言尔志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颜渊曰:“愿无伐①善,无施②劳。
”子路曰:“愿闻子之志。
”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注】①伐:夸耀。
②施:散步、摆放。
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谈谈你对文中三个人的“志”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子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颜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孔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长生猪胡御史牧亭言:其里有人畜.一猪,见邻叟辄.瞋目狂吼,奔突欲噬,见他人则否。
中考课外文言文复习题(一)
(一)吴郡陈遗【原文】吴郡陈遗,家至孝。
母好食铛①底焦饭。
遗作郡主簿②,恒装一囊,每煮食,辄贮录焦饭,归以遗母。
后值孙恩贼出吴郡,袁府君即日便征。
遗已聚敛得数斗焦饭,未展归家,遂带以从军。
战于沪渎,败。
军人溃散,逃走山泽,皆多饥死,遗独以焦饭得活。
时人以为纯孝之报也。
(选自《世说新语·德行》)【注释】①铛:锅。
②主簿:郡守的属官,负责文书等书。
【译文】吴郡人陈遗,在家里非常孝顺。
他母亲喜欢吃锅巴,陈遗在郡里做主簿的时候,总是收拾好一个口袋,每逢煮饭,就把锅巴储存起来,等到回家,就带给母亲。
后来遇上孙恩贼兵侵入吴郡,内史袁山松马上要出兵征讨。
这时陈遗已经积攒到几斗锅巴,来不及回家,便带着随军出征。
双方在沪渎开战,袁山松打败了,军队溃散,都逃跑到山林沼泽地带,(没有吃的,)多数人饿死了,唯独陈遗凭借着锅巴得以活下来了。
当时人们认为这是对他纯厚的孝心的报答。
【启发与借鉴】子女孝顺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优良美德古语有"养儿防老,积谷防饥"。
父母含辛茹苦地养育子女,希望老来有子女赡养。
如今虽然老人有养老金,但作为子女时常关心父母也是应该的。
陈遗把焦饭(锅巴)留给母亲虽然是微不足道的事,然而他的心意应称赞。
【阅读训练】1.解释句中加点词语(1)至(2)恒(3)囊(4)贮(5)遗(6)值2.翻译逃走山泽,皆多饥死,遗独以焦饭得活。
3.从陈遗的事例中,你懂得了什么?【参考答案】1.(1)极,非常(2)常常(3)口袋(4)收藏(5)送给(6)正值、遇到3.要孝敬父母,善待老人。
(二)刘备纳贤【原文】初,涿郡刘备,中山靖王之后也。
少孤贫,与母以贩履为业,长七尺五寸,垂手下膝,顾自见其耳;有大志、少语言,喜怒不形于色。
尝与公孙瓒同师事卢植,由是往依瓒。
瓒使备与田楷徇青州有功,因以为平原相。
备少与河东关羽、涿郡张飞相友善,备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广坐,侍立终日,随备周旋,不避艰险。
常山赵云为本郡将吏兵诣公孙瓒,刘备见而奇之,深加接纳,云遂从备至平原,为备主骑兵。
2024年九年级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题汇集(一)附答案解析
2024年九年级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题汇集(一)一、(2024·山东·中考真题)王公政教[明]沈德符王锐,永平府迁安县人,进士。
景泰间,为彰德知府,锐长身修髯顾眄生威有权术尚严政。
治察郡中吏民,自听其政,吏亡得为奸。
深究事情,吏民畏之如神。
令民临道屋俱作修廊,檐外浚深沟,雨潦得泄,中道隆,立令水赴沟中。
巷口树栅门,有钥,甲夜即阖门钉板,柝竟夜鸣,奸人莫敢入郡地也。
尤留心学校,凡朔望①谒先师庙已,坐明伦堂②,听诸生说经。
诸生皆居学宫,筹识姓名。
政少暇,令隶持数筹,造明伦堂。
诸生持筹来,自临试,或背诵书,或作义。
其他出及不衣冠居者,受笞。
当是时,黉序③间读书声洋洋盈耳。
丁祭④,陈钟鼓,鸣弦管,升降揖逊甚都。
参政姚龙行部至府,往见之,出而叹曰:“此虽国学⑤,亦无以加也。
”(选自《万历野获编》,有删节)[注]①朔望:农历每月的初一日和十五日。
②明伦堂:古代讲学、弘道、研究之所。
③黉(hóng)序:古代学校。
④丁祭:旧时每年于仲春及仲秋上旬丁日祭祀先师孔子。
⑤国学:国子监。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和句子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景泰”与“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中的“康乐”都是皇帝年号。
B.“吏民畏之如神”与“无丝竹之乱耳”两个句子中,“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
C.“令民临道屋俱作修廊”与“乃重修岳阳楼”的“修”,都是“修建”的意思。
D.“筹”的本义指小竹片,“筹识姓名”这句话意思是用小竹片标识学生的姓名。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概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锐防涝有法,要求百姓深挖排水沟渠,这样下大雨时可以及时泄洪。
B.王锐重视安全,在巷口处设置栅门,入夜便关门上锁,彻夜有人打更。
C.结尾使用对比,用正面描写的手法,借参政姚龙的话肯定王锐的政绩。
D.文章以叙为主,从防涝、治安、教育等方面记录王锐施政有为的事迹。
3.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需断句处相应的字母依次填写到答题卡上。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初一语文期末复习专题《课外文言文》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初一语文期末复习专题《课外文言文》(一)三人成虎庞恭与太子质①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
‛‚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
‛‚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
‛庞恭曰:‚夫②市之无虎也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
今邯郸③之去大梁④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
愿王察⑤之。
‛王曰:‚寡人自为知。
‛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
后太子罢⑥质,果不得⑦见。
(选自《战国策·魏策二》)【注释】①质:人质,这里用作动词,指做人质。
将人作为抵押品,这是战国时代国与国之间的外交惯例。
②夫:语气词,用于句首,表示下文要发表议论。
③邯郸:赵国的都城,在今河北省邯郸市西南十里。
④大梁:魏国国都,在今河南省开封市。
⑤察:明察。
⑥罢:停止。
⑦得:能够(得到)。
【阅读指津】这故事讲的是一位大臣举例提醒魏王,应明察秋毫,勿听信流言,冤枉自己,但最终魏王还是听信谗言,远离了忠臣。
这则寓言告诉人们,对人对事不能轻信多数人说的,而要多方面进行考察,并以事实为依据做出正确的判断。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庞恭与太子质于.邯郸( ) (2) 王信之.乎( )(3)夫市之无虎也明.矣( ) (4)今邯郸之去.大梁也远于市(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夫市之无虎也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
(2)今邯郸之去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
3.庞恭临行前对魏王讲这一番话的目的是什么?他的目的达到了吗?从哪儿可以看出来?4.解释“二人成虎”这个成语的意思,并说出它的比喻义。
(二)风声鹤唳秦兵逼淝水而陈①,晋兵不得渡。
谢玄②遣使谓阳平公融③曰:‚君悬军深入,而置陈逼水,此乃持久之计,非欲速战者也。
若移陈少却,使晋兵得渡,以决胜负,不亦善乎?‛秦诸将皆曰:‚我众彼寡,不如遏之,使不得上,可以万全。
‛坚④曰:‚但引兵少却,使之半渡,我以铁骑蹙⑤而杀之,篾⑥不胜矣!‛融亦以为然,遂麾⑦兵使却。
课外文言文复习训练(一)答案
课外文言文复习训练(一)答案班别:姓名:成绩: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
程氏爱鸟吾昔少年时,所居书室前,有竹柏杂花,丛生满庭,众鸟巢其上。
武阳君①恶杀生,儿童婢仆,皆不得捕取鸟雀。
数年间,皆巢于低枝,其彀②可俯而窥也。
又有桐花凤四五百,翔集其间,此鸟羽毛至为珍异难见,而能驯扰,殊不畏人,闾里间见之,以为异事。
此无他,不忮③之诚,信于异类也。
有野老言:鸟雀巢去人太远,则其子有蛇、鼠、狐狸、鸱、鸢之扰。
人既不杀,则自近人者,欲免此患也。
由是观之,异时鸟雀巢不敢近人者,以人甚于蛇、鼠之类也。
(选自苏轼《东坡杂记》)【注释】①武阳君:苏轼的母亲。
②彀kòu:初生的小鸟。
③忮:zhì:凶狠。
译文:我在少年的时候,所居住的书房前,种有翠竹松柏以及一些花草,郁郁葱葱地长满在庭院里,许多鸟在上面筑巢。
我的母亲对杀生的行为很痛恨,嘱咐家里的小孩、奴婢及仆人,都不能捕捉鸟雀。
几年的时间下来,鸟雀们都将巢建在花木的低枝上,鸟巢里孵的小鸟低下头去都可以偷偷地看得到。
还有一种叫桐花凤的鸟也有四五百只,飞翔在院子里,这种鸟的羽毛是最为珍贵很难得见得到的,但(这种鸟)却能很驯服不受干扰(地待在那儿),而且也不怕人。
乡村里的人见到这种现象,都认为是很奇怪的事情。
(其实)这也没有什么其他的原因,不外乎是(主人)对待这些鸟雀的诚心,对待这些不同于人类的动物一直守信用的原因。
有乡间老人说:“鸟雀的巢离人很远,就一定会有蛇、鼠、狐狸、鸱、鸢的忧患,人若不杀鸟雀,(他们)自然就亲近人,以免去这样的忧患。
由此来看,那时鸟雀的巢不敢靠近人,真是因为人比蛇鼠之类的更凶恶。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2分)(1)信.于异类也(使……信任) (2)去.人太远(距离)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3分)此鸟羽毛至为珍异难见,而能驯扰,殊不畏人。
译文:这种鸟羽毛非常珍贵罕见,而且能够驯养,一点都不畏惧人。
3.联系上下文,众鸟“皆巢于低枝”的原因是什么?(2分)答:①“武阳君恶杀生,儿童婢仆,皆不得捕取鸟雀。
12-课外文言文(一)整体把握 考点梳理+专项练习——上海市六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五四学制)
课外文言文阅读(一)整体把握(一)课外文言文阅读的方法1.快速浏览题目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有个特点: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有的题目则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可使我们快速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2.结合注释速读全文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对于一些难懂的文言字词一般都会给出注释。
遇到个别疑难词句像“绊脚石”一样横在途中,我们就要联系上下文认真推敲,可用猜想的方法来解决。
实在解决不了的,千万别停下来苦苦思索,而应继续阅读。
总之,速度全文,不求完全读懂,能明白文章的大致意思就可以了。
阅读时注意圈划人物、主要情节、故事结局。
(二)答题技巧课外文言文阅读问题设计有三种类型,即词语解释题、句子翻译题和内容理解题。
对于不同的题目则采用不同的解题方法。
1.词语解释题。
这类题目多数是考查文言实词中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现象,而这些文言实词基本上都是同学们在课内文言文中学习过的。
解题时,应先套用我们学习过的文言实词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检验,经检验意思通顺,则为正确答案。
有时也可以借助语法结构,通过组词来解释词义。
或者通过字形推知字义。
2.句子翻译题。
两种题型出现:选择题与直接翻译选择题相对简单,可以把握住关键词,用排除法来筛选出正确答案;直接翻译题:翻译句子要解释出关键的字词的意思,尤其重视动词。
应该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
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年号、人名、地名、官名、书名、国名等专有名词保留原样,不用翻译。
例:蜀中(地名)有杜处士(人名)。
(2)句子中没有实际意义的词语应删去。
例:此画斗牛也!这个句子可译为:这画的是斗牛呀。
“……也”表判断,无义,应删去。
(3)所翻译的句子若是省略句,则要把省略了的成分增补出来。
例: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这个句子可以译为:(伯牙)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方法总结:第一步:通读语句、整体理解;第二步:找得分点、发现“生词”;第三步:理清句式、调整语序;第四步:草拟底稿、连词成句;第五步:调整至答卷。
部编语文:八年级(上册)专项复习之课外文言文阅读
部编语文:八年级(上册)专项复习之课外文言文阅读课外文言文阅读(一)入蜀记二十三日,过巫山①凝真观②,谒妙用真人③祠。
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
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④,山脚直插江中。
议者谓泰、华、衡、庐,皆无此奇。
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是日,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⑤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异也。
祠旧有乌数百,送迎客舟。
①巫山:在今重庆市巫山县。
②凝真观:即神女祠,在巫山飞凤峰下。
据《元一统志》说:“唐仪凤(高宗的年号)初置神女祠,宋宣和(徽宗的年号)改曰凝真观。
”③妙用真人:后世为巫山神女所加的封号。
④霄汉:云霄和天河,指天空。
⑤无纤翳:没有丝毫云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谒妙用真人祠谒:拜见(2)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悉:全,都(3)是日是:这(4)如鸾鹤翔舞徘徊如:像2.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标两处)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议者谓泰、华、衡、庐,皆无此奇。
议论的人说泰山、华山、衡山、庐山,都没有巫山奇特。
(2)久之不散,亦可异也。
很久也不散去,也是一个很奇异的现象。
4.选文所写的山有怎样的特点?高、奇、秀。
5.选文与郦道元的《三峡》所抒发的感情基本相同,这是一种怎样的感情?对祖国山川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参考译文:二十三日,过巫山的凝真观,拜谒了妙用真人的祠堂。
真人,就是大家所说的巫山神女。
祠堂正对着巫山,峰峦很高,冲入天空,而山脚则直插入江水中。
议论的人说泰山、华山、衡山、庐山,都没有巫山奇特。
可是十二峰并不能全都看见,能看到的八九个山峰,只有神女峰最纤巧修长,陡起而变幻多姿……这一天,天空晴朗,四周没有丝毫云烟,只有神女峰上有几片白云,就像凤凰、白鹤在那里跳舞、散步,很久也不散去,也是一个很奇异的现象。
真人祠以前有数百只乌鸦,迎送来往的客船。
(二)滇游日记忽见层崖之上,有洞东向,余竟仰攀而上。
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 苏科版
《课外文言文阅读1》一田父得玉魏田父有耕于野者,得宝玉径尺①,弗知其玉也,以告邻人。
部人阴欲图之,诈之曰:“此怪石也。
畜②之弗利其家,弗如复之③。
”田父虽疑,犹录以归,置于庑④下。
其夜玉明,光照一室。
田父称家大怖,复以告邻人。
邻人曰:“此怪之征,遄弃⑤,殃⑥可销。
”于是遽而弃于远野。
邻人无何⑦盗之,以献魏王。
魏王召玉工相之。
玉工望之,再拜却立,曰:“敢⑧贺大王得此天下之宝,臣未尝见。
”王问其价。
玉工曰:“此玉无价以当之。
五城之都,仅可一观。
”魏王立赐献玉者千金,长食上大夫禄⑨。
(选自《尹文子·大道上》) 【注释】①径尺:直径一尺。
②畜:收藏,保留。
③复之:把宝玉放回原处。
④庑(wǔ):廊。
⑤遄(chuán)弃:赶快丢弃。
⑥殃:灾祸。
⑦无何:没过多久。
⑧敢:谦辞,有“冒昧”的意思。
⑨长食上大夫禄:永远享用上大夫的俸禄。
【阅读提示】选文与“卞和献玉”的故事颇为相近。
尹文子认为是非、真伪从长远看,并不会被混淆,但有时候,真正的好东西却因不被了解而无法体现其价值,如文中的宝玉被诬为怪石而遭丢弃。
作者把深奥抽象的问题引入日常生活,与具体的社会问题密切结合,更具通俗性和实际意义。
【自主训练】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置.于庞下( )(2)光照一.室( )(3)复.以告邻人( ) (4)仅可一观.(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以.告邻人(连词,就)B.邻人阴欲图之.(代词,指宝玉)C.犹录以.归(介词,把)D.敢贺大王得此天下之.宝(代词,这)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田父虽疑,犹录以归,置于庑下。
(2)敢贺大王得此天下之宝,臣未尝见。
4. 魏田父得到宝玉又失去宝玉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各是什么?二去奢克俭齐桓公谓管仲曰:“吾国甚小,而财用甚少,而群臣衣服舆驾甚汰①,吾欲禁之,可乎?”管仲曰:“臣闻之,君尝之,臣食之;君好之,臣服之。
今君之食也必桂之浆②,衣练紫之衣,狐白之裘。
课外文言文练习(1)
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复习学案治国犹栽树(唐)太宗谓侍臣①曰:“往昔初平京师②,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
炀帝③意犹不足,征求无已,兼东西征讨,穷兵黩武④,百姓不堪,遂致亡灭。
此皆朕所目见。
故夙夜孜孜⑤,惟欲清净⑥,使天下无事。
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⑦,百姓安乐。
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⑧不摇,则枝叶茂荣。
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节选自《贞观政要》)【注释】①侍臣:身边的大臣。
②京师:京城。
此指隋朝京城大兴(今陕西西安市)。
③炀帝:指隋朝末代皇帝杨广。
④穷兵黩武:随意使用武力,不断发动侵略战争。
⑤孜孜:勤恳的样子。
⑥清净:清正英明。
⑦稔(rěn):丰收。
⑧本根:本,树干;根,树根。
比喻国家的基础和根本。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征求无已.2.往昔初平.京师3.百姓不堪..二、翻译下列句子。
1.此皆朕所目见。
2.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3.故夙夜孜孜,惟欲清净。
三、请简要概括唐太宗的品质特点。
四、唐太宗认为隋炀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用文中语句回答)五、唐太宗从中悟出的治国之道是什么?六、结合语段谈谈阅读体验。
曹州①于令仪者,市井人②也,长厚③不忤④物,晚年家颇丰富。
一夕,盗入其家,诸子擒之,乃邻舍子也。
令仪曰:“汝素寡悔⑤,何苦而为盗耶?”曰:“迫于贫耳!”问其所欲,曰:“得十千⑥足以衣食。
”如其欲与.之。
既去,复呼之,盗大.恐。
谓曰:“尔贫甚,夜负.十千以归,恐为.人所诘。
留之,至明使去。
”盗大感惭,卒为良民。
(摘自《渑水燕谈录》【注释】①曹州:古地名,今山东曹县。
②市井人:做生意的人。
③长厚:为人忠厚。
④忤:触犯。
⑤寡悔:很少做对不起自己良心的事。
⑥十千:即一万铜钱。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如其欲与.之2.盗大.恐3.夜负.十千以归二、翻译下列语句。
乃邻舍子也三、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于令仪的品质。
中考课外文言文专项练习(一)曹公①南征表②,会表卒,子琮代立,遣使请降。
先主③屯樊,不知曹公卒至,至宛乃闻之,遂将其众去。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一)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一)一、课外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割席分坐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①而掷去之。
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②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
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选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注】①捉:拿起。
②轩冕:大夫以上贵族坐的车和戴的礼帽。
这里指达官贵人。
(1)解释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语。
①又尝同席读书尝:②有乘轩冕过门者者:(2)把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3)阅读本文之后,你得到什么启示?2.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楚有祠①者,赐其舍人卮②酒。
舍人③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
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一人蛇先成,引④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
”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
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注】①祠:祭祀。
②卮:古代盛酒的器具。
③舍人:古代王公贵族手下的办事人员。
④引:引起。
(1)解释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语。
①数人饮之不足足:②乃左手持卮持:(2)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3)请用一个成语概括这则故事,并说说你从这则故事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3.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守株待兔宋人有耕田者。
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①而守株②,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选自《韩非子·五蠹》)【注】①耒(lěi):古代耕地用的一种农具,形状像木叉。
②株:露出地面的树根,这里指树桩。
(1)解释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语。
①兔走触株走:②因释其耒而守株而:(2)把文中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3)“守株待兔”是我们熟知的一个成语,请根据文段内容说说这个成语蕴含了什么深刻的道理。
4.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课外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语文期末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1》一王安石待客王安石在相位,子妇之亲①萧氏子至京师②,因谒公,公约之饭。
翌日,萧氏子盛服而往,意为公必盛馔③。
日过午,觉饥甚而不敢去。
又久之,方命坐,果蔬④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
酒三行⑤,初供胡饼两枚,次供猪脔⑥数四,顷即供饭,旁置菜羹而已。
萧氏子颇骄纵,不复下箸,惟啖⑦胡饼中间少许,留其四旁。
公取自食之,其人愧甚而退。
【注释】①子妇之亲:儿媳妇家的亲戚。
②京师:京城。
③馔(zhuàn):准备食物。
④果蔬:泛指菜肴。
⑤酒三行:指喝了几杯酒。
⑥脔(luán):切成小块的肉。
⑦啖:吃。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又久之,方.命坐②觉饥甚而不敢去.③旁置.菜羹而已④公取自食.之2.下列句中“之”与“其人心已怪之”中“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家人发箧视之B.亦荆吴行胜之最也C.事列《神仙》之传D.至之市3.翻译下列句子。
(1)果蔬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
(2)公取自食之,其人愧甚而退。
4.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说说王安石具有什么品质?二朝三暮四宋有狙公①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
损其家口②,充狙之欲。
俄而匮焉,将限其食。
恐众狙之不驯于己也。
先诳③之曰:“与若芧④,朝三而暮四,足乎?”众狙皆起而怒。
俄而曰:“与若芧,朝四而暮三,足乎?”众狙皆伏而喜。
(选自《列子·黄帝篇》)【注释】①狙(jū)公:养猴子的人。
狙,猕猴。
②家口:家中的人,这里指家里人的口粮。
③诳(kuáng):欺骗。
④芧(xù):橡实。
【阅读提示】这个故事揭露了狙公愚弄猴子的骗术。
其实橡实的总数没有变,只是分配方式有所变化,猴子们却转怒为喜。
现实生活中有些追求名利的人,总是试图区分事物的不同性质、形式,却不知道事物的本质只有一种。
最后不免像猴子一样,被“朝三暮四”和“朝四暮三”所蒙蔽。
【自主训练】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语文重点突破导学稿文言文复习编写人:吴海峰审核人:许艳燕复习目标:1、夯实基础知识,掌握答题方法,提高解题能力。
2、分析课外文言文的出题规律;3、掌握课外文言文的解题技巧。
复习重点:1、夯实基础知识,掌握答题方法,提高解题能力。
2、掌握课外文言文的解题技巧。
课时安排:2课时一课时(一)导入:以对话交流导入大家认为文言文难学吗?难,难在哪?有些语句不会翻译,以至于读不懂文章。
那么,今天我们借《李生论善学者》这篇文章来一起探讨一些文言文翻译的方法,帮助大家解决这一难题。
(二)读顺文章(多媒体投影材料)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将文章读通读顺。
1.放声,自由读文,要求读准字音。
(没把握的读音和同学交流或请教老师)2.请一生读文,其他学生注意听是否读准了字音。
读后ppt出示较难拼音3.学生再自由读文,不仅读准字音,还要读清句读。
如:盖∕学贵善思(盖:承接上文的连词,表示原因和理由,相当于“就因为”)4.全班齐读(三)读通文意1.小声读文,边读边译。
要求:(1)这篇文章所出现的词句,使你联想到课内我们所学的哪些句子,请批注在空白处。
(2)将翻译有困难的词句作上相应的记号。
2.学生独立完成后,小组进行交流。
交流一:相互补充所联想到的课内语句交流二:不理解的地方相互探讨,将共性问题作上记号,提交全班交流交流三:关注词和句子的特殊现象3.全班交流老师示例:“王生不说”①读句子②这个句子中的“说”使我联想到《论语八则》里“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中的“说”通假字,高兴的意思③翻译整个句子④提出不会译的地方预设:1.联想到课内的语句⑴“或谓君不善学”联想“今或闻无罪”《陈涉世家》。
⑵“王生不说”联想“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中的“说”通假字,高兴的意思《论语八则》⑶“吾悉能志之”联想“悉如外人”全,都《桃花源记》⑷“吾悉能志之”联想 a,“处处志之”作标记 b,“寻向所志”记号《桃》c,““默而识之”记住《论》⑸“君但志之而不思之”联想“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只,仅《河中石兽》⑹“王生益愠”联想“人不知而不愠”恼恨《论》⑺“莫逾自厌”联想“学而不厌”满足《论语》⑻“虽欲改励”联想“虽我之死”即使《愚公移山》⑼“王生惊觉”联想“渔人甚异之”感到…惊讶《桃》⑽“余不敏”聪敏联想“敏而好学”勤奋,努力《论》⑾“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联想“始一反焉”才《愚公移山》2.通假字:A.王生不说B. 吾悉能志之,盍不改之乎C. 不应而还走。
3.活用现象:不耻下问:耻意动用法以…为羞耻请铭之坐右:铭名词活用成动词刻4.一词多义善:①有人说你不善于学习善长②今日始知君言之善好5.再次齐读文章,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四)师生共同探讨文言文阅读规律⑴文言字词的翻译学生归纳字词翻译的方法:1.联想法:遇到一些实词,刚才同学们能够联想到课文中有关此词的用法和意义,将二者比较,再确定其含义。
2.组词法:在单音节词的前或后加词,组成双音节词来推测词义。
例如:“王生惊觉”中的“觉”组词,觉悟,觉醒3.语境法:结合整段选文、整个句子上下文的意思及词语在句子中位置,推断其词性和意义来确定某个实词的意思⑵文言句子的翻译学生谈翻译句子的原则直译、字字落实、微调顺意(五)读懂内容提问:李生认为怎样才是“善学者”?。
①学贵善思;②不耻不问;③择善而从之。
(六)根据所学方法,练一练李氏之鸠李氏有一鸠,能为人言,过于鹦鹉,甚慧,养之数年矣。
日则飞翔于廊楹②帘幕间,不远去,夕宿于笼,以避狸鼠。
见僮婢有私持物及摘花者,必告其主人。
晋人贾③于吴者,见之,愿以十金④易焉。
鸠觉其意,告主人曰:“我居此久,不忍去。
公必欲市我他所,我且不食。
”主人绐⑤之曰:“我友有欲观汝者,即携汝归耳。
”至贾家,则舍之去。
鸠竟不食,哀号告归。
贾人怜其志,且恐鸠死而金无取偿也,遂捐金十之二,而以鸠还李氏。
鸩乃食。
【注释】:①陈子龙:明末的一位忠臣义士。
明亡以后,他被清兵逮捕,自杀殉国。
②楹:堂屋前的柱子。
③贾(g ):做买卖,经商。
④十金:十两银子。
⑤绐(d i):欺哄。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⑴愿以十金易.焉()⑵公必欲市.我他所()⑶鸠竟.不食,哀号告归()⑷且恐.鸠死而金无取偿也()2.翻译下列句子⑴见僮婢有私持物及摘花者,必告其主人。
⑵主人绐之曰:“我友有欲观汝者,即携汝归耳。
”第二课时(一)导入:以对话交流导入(二)训练(多媒体投影资料)第一步:快速浏览题目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有个特点: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有的题目则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浏览题目,有助于同学们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
所以,接到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首先应该快速浏览文段后的题目。
第二步:仔细分析标题一般而言,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都会给出标题。
教师要指导学生留意并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
因为大部分标题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例如,在一次测试中,考了一个"楚人学舟"的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
这个主谓结构的标题概括了文段的主要内容,我们看了标题就知道文段的主要内容了。
总之,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可使我们快速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第三步:结合注释速读全文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对于一些难懂的文言字词一般都会给出注释。
这些注释有助于同学们准确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所以,教师应提醒学生千万别忽略这些注释,而应结合注释速读全文。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提醒学生,在阅读全文的过程中,碰到"拦路虎",千万别停下来苦苦思索,而应继续阅读。
总之,速读全文,不求完全读懂,能明白文章的大致意思就可以了。
第四步:"对症下药"解答问题。
课外文言文阅读问题设计有三种类型,即词语解释题、句子翻译题和内容理解题。
对于不同的题目则采用不同的解题方法:(1)词语解释题:这类题目多数是考查文言实词中一词多义的现象,而这些文言实词基本上都是同学们在课内文言文中学习过的。
解题时,应先套用我们学习过的文言实词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检验,经检验意思通顺,则为正确答案。
(2)句子翻译题:翻译句子应该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
首先,在草稿上把关键的字词的意思解释出来(直译);然后,将句子的大致意思写出来(意译)。
在翻译句子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①年号、人名、地名、官名、物名、书名、国名等专有名词保留原样,不用翻译。
例如:"庆历(年号)四年春,滕子京(人名)谪守巴陵郡(地名)"。
可把这个句子译为: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了官,做了巴陵郡的太守②句子中没有实际意义的词语应删去。
例如:"陈胜者,阳城人也"。
"者……也"表判断,无义,应删去。
可把这个句子译为:陈胜是阳城人。
文言文中有些特殊句式(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等倒装句)和现代汉语的语序不一样,翻译时要作适当的调整。
例如:"甚矣,汝之不惠(主谓倒装)!"可把这个句子译为:你的不聪明也太严重了。
④所翻译的句子若是省略句,则要把省略了的成份增补出来。
例如:"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省略主语)。
"可把这个句子译为:他们(主语)就用朱砂在绸子上写上'陈胜王'三个字。
(3)内容理解题。
解决这种类型的题目有三种方法:第一,引用原文句子回答;第二,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第三,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准确率较高。
例题:一.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
其母曰:"女(同"汝")还,顾反,为女杀彘(猪)。
"妻适市反,曾子欲捕彘杀之。
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
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曾子妻之市之:往B.顾反,为女杀彘反:.同"返"C.妻适市反适:往D.特与婴儿戏耳特:特别2.请把"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这个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试概括这则寓言的寓意或简要说说它给你的启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先公(指欧阳修)四岁而孤,家贫无资。
太夫人以荻(与芦苇相似的草本植物)画地,教以书字。
多诵古人篇章。
使学为诗。
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街坊)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
抄录未毕,已能诵其书,以至昼夜忘寝食,唯读书是务。
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1、选出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A、以荻画地以:用B、教以书字书:写C、使学为诗为:作为D、及其稍长把及:等到2、欧阳公"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的最根本原因是:A、欧阳修聪明过人B、太夫人教子有方C、闾里士人家慷慨借书D、欧阳修刻苦攻读3、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多诵古人篇章。
(2)唯读书是务。
文言文复习训练题班级:姓名:得分:(一)(2015年江苏苏州市中考)阅读下面一则文言短文,完成11~12题。
癸卯岁,西原贼入道州,焚烧杀掠,几尽而去。
明年,贼又攻永①破邵②,不犯道州边鄙而退。
岂力能制敌与?盖蒙其伤怜而已。
诸使③何为忍苦征敛,故作诗一篇以示官吏。
(作者:元结④)【注】①②永、邵:地名,指永州和邵州。
③诸使:指主持国家税政的人。
④元结:唐朝诗人,曾任道州刺史。
11.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①几尽而去。
②岂力能制敌与?12.从本文看,作者“作诗一篇以示官吏”的目的是什么?这与你学过的哪一篇文言文用意是相同的?(3分)(二)(2015年江苏南通市中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题.(17分)云阳洞北小刚记赵垣①自云阳洞口北.行四十步,得小港。
港之上芳树丛生,凉樾低荫。
沿港而西,竹篱映水,古屋参差。
时疏雨乍过,新笋解箨①,蔷薇盛开,人语不传。
惟闻山鸟唤晴,草蛙鸣动而已。
②村之侧有山,山有石峰如覆钟。
垒石其上,若棋居然,俗名棋盘山。
其峰盖庆忌塔②,之址也。
③峰之阳不散步,下视悬崖百尺,石壁绕池,壁如玦,池如镜,如奁③初启然。
遂徇崖而下,临.水坐。
坐甫定,忽有声自壁内出,各肖其人之声。
同游人相顾错愕。
始知陆士云所记小语小隐,疾语疾应,哗然呼啸,答响满野,惊疑景况,语极真也。
随山东折,即港之阳.。
土阜隆然起者为金祝④墓。
其庙在港南小流水桥上。
④呜呼,昔年血战之地,今日徒见山高水深,惟留此丛祠,报赛⑤奔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