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苏教版第四单元16关于北京城墙的存废问题的讨论预习、教案,习题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关于北京城墙的存废问题的讨论导学案 苏教版必修4

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关于北京城墙的存废问题的讨论导学案 苏教版必修4

关于北京城墙的存废问题的讨论1.了解关于北京城墙历史争论的相关背景,提高文物保护意识,培养爱护祖国文化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历史使命感。

2.学习并掌握辩论的基本知识和技巧,培养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3.学习本文善抓对方漏洞,层层批驳的艺术技巧,并能运用这种技巧进行片段习作。

1.连线作者梁思成(1901—1972),著名的建筑教育家,古建筑文物保护与研究专家,建筑史学家。

著有《中国建筑史》《中国雕塑史》《梁思成文集四卷》等。

2.探寻背景20世纪50年代,成为新中国首都的北京开始规划城市建设方案,当时的意见主要分为两派:一派是以苏联专家为代表,提出以旧城为基础进行扩建,以天安门为中心、沿长安街建设政府机构;另一派是以梁思成与陈占祥先生为代表,提出完整保存北京古城,另在古城之外建设行政中心区的方案。

拆除派的声音越来越大,梁思成不得不为之一搏。

他抱病写下了《关于北京城墙的存废问题的讨论》,发表在1950年5月7日出版的《新建设》杂志上。

1.识字注音(1)重点字狭隘.(ài) 蔷薇..(qiánɡ wēi) 远眺.(tiào) 嵯峨..(cuó é) 什刹.海(chà) 甃.(zhòu) 颐.和园(yí) 鸟瞰.(kàn) (2)多音字蔓⎩⎪⎨⎪⎧ 蔓延 màn 藤蔓 wàn 拓⎩⎪⎨⎪⎧ 拓展 tuò 拓片 tà 颈⎩⎪⎨⎪⎧ 瓶颈 jǐnɡ 脖颈 ɡěnɡ2.字形辨认⎩⎪⎨⎪⎧ 鳖 鱼鳖 蹩 蹩脚 憋 憋闷 弊 弊病⎩⎪⎨⎪⎧ 滋 滋长 兹 今兹 嗞 嗞嗞响 ⎩⎪⎨⎪⎧ 梗 梗概 埂 田埂 哽 哽咽⎩⎪⎨⎪⎧ 滥 泛滥 槛 门槛 ⎩⎪⎨⎪⎧ 慎 慎重 嗔 嗔笑 缜 缜密 3.词语释义(1)知其一不知其二:只知道事物的一方面不知道另一方面。

(2)一举两得:做一件事情,得到两种收获。

高一语文苏教版必修4:第4单元 关于北京城墙的存废问题的讨论 含答案

高一语文苏教版必修4:第4单元 关于北京城墙的存废问题的讨论 含答案

关于北京城墙的存废问题的讨论本课话题——保护文化遗产朗读——课文中的名段它不只是一堆平凡叠积的砖堆,它是举世无匹的大胆的建筑纪念物,磊拓嵯峨,意味深厚的艺术创造。

无论是它壮硕的品质,或是它轩昂的外像,或是那样年年历尽风雨甘辛,同北京人民共甘苦的象征意味,总都要引起后人复杂的情感的。

这一幅城墙之上的画卷,时时提醒我们要善待老祖宗留下的家业,让历史文物成为人类共同的财富。

跨入21世纪的北京城,正朝着国际化大都市的目标前进。

在为北京城所取得的巨大变化赞叹的同时,人们也不得不为那失去的老北京城垣风采而抱憾。

链接——生活中的素材2015年7月4日,在德国波恩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9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我国由湖南永顺老司城遗址、湖北唐崖土司城遗址和贵州海龙屯遗址三部分组成的“土司遗址”通过审议,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至此,我国世界遗产总数已达到48项,继续稳居世界第二位,中国政府在文化多样性保护方面的努力在全世界得到了肯定。

“土司”是13~20世纪中国国家职官体系中,由中央政权委任西南多族群聚居地区族群首领世袭管理其辖区的职官制度。

土司遗址是这种制度的珍贵物证。

既真实保存了土司制度废毁后的遗存信息;而且翔实地记载了各土司家族在13~20世纪的世系和发展历程,为土司制度在当地的兴衰和土司城的营建提供了珍贵的历史信息。

背诵——相关名言警句1.我们必须继承一切优秀的文学艺术遗产。

——毛泽东2.书是世界宝贵财富,是国家和历史的优秀遗产。

——梭罗3.我们的历史是一份无比珍贵的遗产,是值得我们自豪的。

——吴晗4.人类的创新之举是极其困难的,因此便把已有的形式视为神圣的遗产。

——蒙森5.从城市保护的角度看,文物与文化不是一个概念。

——冯骥才第1步读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一、单音字防御.( ) 弊.害( ) 狭隘.( )嘈.杂( ) 胸襟.( ) 气魄.( )壮硕.( ) 轩.昂( ) 嵯.峨( )砖窑.( ) 焚.毁( ) 颐.和园( )【答案】yùbìài cáo jīn pòshuòxuān cuóyáo fén yí二、多音字1.组词辨析法(1)蔓⎩⎪⎨⎪⎧蔓.延( )瓜蔓.( ) (2)拓⎩⎪⎨⎪⎧拓.展( )拓.片( ) (3)刹⎩⎪⎨⎪⎧什刹.海( )刹.车( ) (4)铺⎩⎪⎨⎪⎧茶店铺.( )铺.平( ) 2.语境辨析法(5)邻居家养的狗突然发狂,一口咬住主人的脖颈.( ),伤口逼近颈.( )部动静脉,差点要了主人的命。

苏教版语文高一《关于北京城墙的存废问题的讨论》教学设计

苏教版语文高一《关于北京城墙的存废问题的讨论》教学设计

关于北京城墙的存废问题的讨论设计指导思想《关于北京城墙的存废问题的讨论》处于“走进语言现场”这一专题之中,本专题的学习方式为活动体验,在设计上强调实践性,指导学生“走进语言现场”,在交流表达的实践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培养人际交往的文明态度。

因此,学习本文时将课堂交给学生,采用辩论的形式展开活动。

因此,课前的准备工作尤其重要,我提前印发材料,让学生了解辩论的基本规范等材料和“学生听众参与情况记录表”;明确正反方的代表人员,布置学生充分预习,提炼观点,准备好资料卡片;强调其他学生的参与,培养学生听众的倾听能力;此外,由于开展本次活动旨在让学生能够在辩论中积极主动地发言,恰当而敏捷地应对和辩驳,让学生学会倾听,能够准确把握口语交流传递的信息,加上主客观条件的限制,本次的辩论没有专门设规则评委及点评嘉宾,只是在辩论结束后,教师作适当点评和总结,让学生体会、感受梁思成先生的远见卓识、儒雅风范。

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通过活动体验,不断提高人际交往的文明态度和语言修养,在口语交际中树立自信,尊重他人,说话文明,仪态大方。

2.学生能够在辩论中积极主动地发言,恰当而敏捷地应对和辩驳。

3.学生善于倾听,能够准确把握口语交流传递的信息。

教学重点和难点1.学生能够在讨论或辩论中积极主动地发言,恰当而敏捷地应对和辩驳。

2.学生善于倾听,能够准确把握口语交流传递的信息。

3.学生能够感受梁思成先生的远见卓识和儒雅风范。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1.印发有关辩论的基本规范等材料和“学生听众参与情况记录表”。

2.每个小组推荐2人,明确正方“保存派”和反方“拆除派”的代表,小组的其他成员一起帮助自己组的代表准备好相关论据和材料(以文本为基础)。

3.通过查阅课外书籍或网络,搜集证明己方观点的相关论据和材料,要求学生认真填写“学生听众参与情况记录表”。

二、背景导入20世纪50年代,成为新中国首都的北京开始规划城市建设方案,对于北京城墙的处理意见,当时主要分为两派:一是坚决主张拆除城墙的“拆除派”;一是以梁思成为代表,坚决主张保存城墙的“保存派”。

高中语文第四单元走进语言现场关于北京城墙的存废问题的讨论教案苏教版必修

高中语文第四单元走进语言现场关于北京城墙的存废问题的讨论教案苏教版必修

交锋时刻关于北京城墙的存废问题的讨论总体设计教材概述本专题主要是实用性交流交际文章单元。

《关于北京城墙的存废问题的讨论》应该说是一篇具有一定学术性质的论述作品,但是,同时它又是一篇很明显的辩论文。

本文是讨论综述,必须将不同观点意见及理由进行综述。

文章先简要总提针对北京城墙有“拆除”和“保存”两种不同看法,接着从五方面介绍了正反不同观点、理由。

1.拆派认为“留之无用,且有弊害,拆之不但不可惜,且有薄利可图”;存派从不妨碍城市发展且有利现代作用反对。

2.拆派从存派观点引出阻隔交通、不利园林提出疑问;存派用可以利用墙与河之间空地建造公园及利用城墙防御来回答。

3.拆派提出妨碍交通;存派用可以设计、控制车流来解决。

4.拆派提出城墙是封建产物;存派从保护传统文化角度反驳,这一部分是文章重点,比较全面阐述了保护传统文化遗产的方针和理由。

5.拆派又提出拆除后可以利用旧砖的理由;存派从技术性角度和保护文化遗产的价值进行反驳。

最后作者简要综述。

文章作为综述性的文体,对各种观点都进行了简要的记录和适当评价,因此,了解文章大意,提炼辩论要点是本文教学的一个重点。

教学难点在于教会学生学会如何辩驳。

揣摩《关于北京城墙存废问题的讨论》,懂得辩论中观点明确、陈述明晰、谈吐文雅的重要性,并能够指导自己的实践。

思路方法《关于北京城墙的存废问题的讨论》属于“走进语言现场”专题的“交锋时刻”板块。

由于本专题的学习方式为活动体验,教材在设计上强调实践性。

目的是在交流表达的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培养人际交往的文明态度。

本课的教学适宜采用活动形式展开。

教学的第一步应该是让学生梳理文章中的观点,要注意让学生明确地提炼正方反方的观点,做好资料卡片;同时,要有意识地培养能够准确把握口语交流传递信息的能力。

继续培养学生倾听的能力。

另外,本文在写作上有鲜明的特色,问题讨论综述,需要对不同观点的双方意见及理由充分了解,并简要记述,不能遗留和曲解任何一方的观点。

关于北京城墙的存废问题的讨论-苏教版必修四教案

关于北京城墙的存废问题的讨论-苏教版必修四教案

关于北京城墙的存废问题的讨论概述北京城墙是北京市的重要标志性建筑之一,是明清两代的古代城垣,全长约18公里,高约10米。

目前,北京城墙的存废问题备受关注,不少人对其是否应该保留提出了质疑。

本文将围绕北京城墙的存废问题展开讨论。

保留还是拆除保留的理由1.历史地位:北京城墙是中国古代城垣的杰出代表,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遗产价值。

保留城墙可以让人们更好地了解北京的历史和文化。

2.城市形象:北京城墙是北京的重要标志性建筑,保留城墙可以维护城市风貌,为北京增添独特的城市魅力。

3.旅游资源:北京城墙是北京市的重要旅游资源之一,保留城墙可以为旅游业带来经济效益。

拆除的理由1.城市规划: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北京城墙已经不再适应现代城市的规划需要。

拆除城墙可以为城市的规划和发展铺平道路。

2.维护成本:北京城墙的维护成本很高,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进行维修。

拆除城墙可以节省维修成本,将这些资源用于其他需要改善的地方。

3.安全隐患:北京城墙维修困难,维修资金有限,城墙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拆除城墙可以消除这些安全隐患,为市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保障。

解决方案在北京城墙的存废问题上,各方都有不同的意见和看法。

我们认为,对于这个问题,可以采取以下的解决方案:1.修缮保留:在维护历史文化价值、保护城市形象和旅游资源的前提下,对城墙进行修缮,以保持其安全性,同时开展城墙周边的规划建设,促进城市的发展和改善市民的生活。

2.拆除重建:鉴于城墙已经不适应现代城市规划的需要,可以考虑对其进行拆除和重建,以适应城市的发展需求,同时也可以在新的城墙中融入当今的先进技术和文化元素。

综上所述,北京城墙的存废问题需要根据多方面的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和权衡取舍,既要维护历史文化价值,又要顾及城市规划和市民生活。

我们希望政府在做出决策时,能够听取各方的意见和建议,并在充分调研和分析的基础上,做出科学全面的决策。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关于北京城墙的存废问题的讨论》教学设计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关于北京城墙的存废问题的讨论》教学设计

《关于北京城墙的存废问题的讨论》教案及练习※学习导航【学习目标】1、学习作者有理、有据、有节、有情的辩驳艺术。

2、体会作者在辩驳过程中所体现出的见识、智慧和气度风范。

【学法建议】设计活动方案,指导学生主动发言,恰当地应对辩驳。

【课前预习】1、作者简介:梁思成,中国近现代著名建筑历史学家,建筑教育家和建筑师。

广东省新会人,1901年4月20日生于日本东京,1923年毕业于清华学校。

1924—1927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学习,1927年2月获学士学位,当年6月获硕士学位。

1927年7月~1928年2月在美国哈佛大学研究院研究世界建筑史。

1928年归国创办东北大学建筑系,后参加中国营造学社研究中国建筑史。

1946年创办清华大学建筑系。

1972年1月9日在北京逝世。

梁思成热爱中国传统文化,认为可以将中国的传统建筑形式,用类似语言翻译的方法转化到西方建筑的结构体系上,形成带有中国特色的新建筑。

他和夫人林徽因一起实地测绘调研中国古代建筑,并对宋《营造法式》和清《工部工程做法》进行了深入研究,为中国建筑史学奠定了基础。

建国后,梁思成在建筑创作理论上提倡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强调新建筑要对传统形式有所继承。

20世纪50年代,梁思成因提倡新建筑运作大屋顶等传统形式和保护北京古城而多次遭到批判。

梁思成的这些理论观点,实际上代表了当时多数建筑师的思想和政府的希望,直到今天依然对中国建筑界有很大影响。

梁思成主要作品有吉林大学礼堂和教学楼、仁立公司门面、北京大学女生宿舍、人民英雄纪念碑、鉴真和尚纪念堂等。

[w [www2、背景知识:20世纪50年代,成为新中国首都的北京开始规划城市建设方案,当时的意见主要分为两派:一是以苏联专家为代表,提出以旧城为基础进行扩建,以天安门为中心、沿长安街建设政府机构;另一派,以梁思成与陈占祥先生为代表,提出完整保存北京古城,另在古城之外建设行政中心区的方案。

历史选择了前者,历史也让今天的北京为当初的选择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 第4专题 《关于北京城墙的存废问题的讨论》要点指导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 第4专题 《关于北京城墙的存废问题的讨论》要点指导

《关于北京城墙的存废问题的讨论》要点指导学习目标1.掌握课文中的基础字词。

2.了解关于北京城墙历史争论的相关背景,提高文物保护意识,培养爱护祖国文化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历史使命感。

3.学习并掌握辩论的基本知识和技巧,培养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一、字词梳理 1.识字注音 (1)重点字狭隘.(ài) 蔷薇..(qiánɡ wēi) 远眺.(tiào) 嵯峨..(cuó é) 什刹.海(chà) 甃.(zhòu) 颐.和园(yí) 鸟瞰.(kàn) (2)多音字 蔓⎩⎨⎧蔓延藤蔓 拓⎩⎨⎧拓展拓片颈⎩⎨⎧瓶颈ɡ脖颈ɡěnɡ2.字形辨认⎩⎨⎧鳖鱼鳖蹩蹩脚憋憋闷弊弊病⎩⎨⎧滋滋长兹今兹嗞嗞嗞响⎩⎨⎧梗梗概埂田埂哽哽咽⎩⎨⎧滥泛滥槛门槛⎩⎨⎧慎慎重嗔嗔笑缜缜密3.词语释义知其一不知其二:只知道事物的一方面不知道另一方面。

一举两得:做一件事情,得到两种收获。

庸人自扰:泛指本来没有问题而自己瞎着急或自找麻烦。

见树不见林:比喻只见部分不见整体或目光短浅。

俯视:表示从高处往下看,用于书面语。

对象可以是“山河、草原、城市、某一处所的全鸟瞰:是从高处往下看,用于书面语,有像空中飞鸟那样往下看的形象色彩,对象往往是大范围4.抚养受业坚忍化妆权力权力:政治上的强制力量,职责范围内的支配和指挥权。

权利:专指公民依法所享有的权宏伟两个词都指“雄壮而伟大”。

“宏伟”侧重于“规模巨大”,一般修饰理想、目标、远景、计划等较抽象的事物。

“雄伟”侧重于“有气魄”,一般修饰建筑或山川等具体事物,也指身慎重都指态度严肃谨慎、不轻举妄动。

“慎重”着重指谨慎认真,小心仔细,跟“轻率”“冒失”相对,着重形容言行的态度,常与“处理、决定、选择、准备、态度”等词语搭配。

“庄重”着重指庄严、端正、持重,跟“轻飘”“随便”相对,着重形容言语、举止等不随便、不。

2016苏教版语文必修四第4专题《关于北京城墙存废问题的讨论》word教学设计

2016苏教版语文必修四第4专题《关于北京城墙存废问题的讨论》word教学设计

《关于北京城墙的存废问题的讨论》教案一、导入(以丽江古镇、乌镇、南浔古镇的图片导入)大家看,这是张丽江古镇的图片,从图片上看,丽江的老房子参差不齐,石板路高低不平,可是为什么每年还是有成千上万的人去丽江呢?大家去看什么?(古老文明,传统文化的积淀)几年前复古旅游悄然兴起,人们千里迢迢地奔赴乌镇、南浔等古镇,冲着什么去的呢?对,就冲着那个“古”字去,去那儿感受我们在现代化的城市中感受不到的我们老祖宗的生存空间、生存方式和它所孕育的传统文化。

可是在几十年前就有人说这样的老房子破破烂烂,留着何用,拆了可以干好多事情。

这样的论调在20世纪50年代的北京非常得流行。

新中国成立了,北京该以怎样的面貌面对全国人民,老北京的城墙拆还是不拆,这是个问题。

为此梁思成先生特地写了这篇《关于北京城墙的存废问题的讨论》的文章来表明自己的立场。

从题目来看,这是一场“存”与“废”的辩论,所以我们今天借梁思成的这篇的观点和材料来开展一场辩论课。

二、出示标题和教学目标教学目标l.能够在辩论中积极主动地发言,恰当而敏捷地辩驳。

2.善于倾听,能够准确把握口语交流传递的信息。

3.感受粱思成先生的远见卓识和儒雅风范。

辩论程序:(一)、陈词阶段(共4分钟)(1)正方一辩发言(2分钟)(2)反方一辩发言(2分钟)(二)、自由辩论阶段(每次发言限时1分钟,共20分钟)首先由正方发言、盘问,然后由反方回答、发言。

全体同学积极参与。

(三)、总结陈词阶段。

(共4分钟)(1)反方四辩总结陈词(2分钟)(2)正方四辩总结陈词(2分钟)辩论注意事项1、注意倾听,及时做笔记,针对对方提问和辩驳的内容回答或反驳,内容不能偏离辩题或各自为论。

2、辩手答辩时要面向对方辩手,要求用普通话表达,吐词清楚,声音响亮。

3、观点明确,陈述要做到有理有据。

4、互相尊重,只能针对对方的观点和理由进行攻击,而不能人身攻击,不能带有轻视、贬低污辱对方的语言。

5、观众请保持安静,做文明观众。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 第4专题 《关于北京城墙的存废问题的讨论》阅读练习1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 第4专题 《关于北京城墙的存废问题的讨论》阅读练习1

《关于北京城墙的存废问题的讨论》阅读练习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但是,从不主张拆除城墙的人的论点上说,这种看法是有偏见的,片面的,狭隘的,也是缺乏实际的计算的:由全面城市计划的观点看来,都是知其一不知其二的,见树不见林的。

他说:城墙并不阻碍城市的发展,而且把它保留着与发展北京为现代城市不但没有抵触,而且有利。

如果发展它的现代作用,它的存在会丰富北京城人民大众的生活,将久远地成为我先说它的有利的现代作用。

自从18、19世纪以来,欧美的大都市因为工商业无计划、无秩序、无限制地发展,城市本身也跟着演变成了野草蔓延式的滋长状态。

工业、商业、住宅起先便都混杂在市中心,到市中心逐渐地密集起来时,住宅区便向四郊展开。

因此,工商业随着又向外移。

到了四郊又渐形密集时,居民则又向外展移,工商业又追踪而去。

结果,市区被密集的建筑物重重包围。

在伦敦、纽约等市中心区居住的人,要坐三刻钟乃至一小时以上的地道车才能到达郊野。

市内之枯燥嘈杂,既不适于居住,也渐不适于工作,游息的空地都被密集的建筑物和街市所侵占,人民无处游息,各种行动都忍受交通的拥挤和困难。

所以现代的都市计划,为市民身心两方面的健康,为解除无限制蔓延的密集,便设法采取了将城市划分为若干较小的区域的办法。

小区域之间要用一个园林地带来隔离。

这种分区法的目的在使居民能在本区内有工作的方便,每日经常和必要的行动距离合理化,交通方便及安全化;同时使居民很容易接触附近郊野田园之乐,在大自然里休息;而对于行政管理方面,也易于掌握。

北京在20年后,人口可能增加到400万人以上,分区方法是必须采用的。

靠近城墙内外的区域,这城墙正可负起它新的任务。

利用它为这种现代化的区间的隔离物是很方便的。

这里主张拆除的人会说:隔离固然是隔离了,但是你们所要的园林地带在哪里?而且隔离主张保存的人说:城墙外面有一道护城河,河与墙之间有一带相当宽的地,现在城东、南、北三面,这地带上都筑了环城铁路。

高中语文 关于北京城墙的存废问题的讨论演练 苏教教必修4

高中语文 关于北京城墙的存废问题的讨论演练 苏教教必修4

【优化方案】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关于北京城墙的存废问题的讨论演练苏教教必修4一、文本阅读阅读文本,完成1~4题。

那么,主张拆除者又问了:在那有利的方面呢?我们计算利用城墙上那些砖,拆下来协助其他建设的看法,难道就不该加以考虑吗?这里反对者方面更有强有力的辩驳了。

他说:城砖固然可能完整地拆下很多,以整个北京城来计算,那数目也的确不小。

但北京的城墙,除去内外各有厚约1米的砖皮外,内心全是“灰土”,就是石灰黄土的混凝土。

这些三四百年乃至五六百年的灰土坚硬如同岩石,据约略估计,约有1 100万吨。

假使能把它清除,用由20节18吨的车皮组成的列车每日运送一次,要83年才能运完!请问这一列车在83年之中可以运输多少有用的东西!而且这些坚硬的灰土,既不能用以种植,又不能用作建筑材料,用来筑路,却又不够坚实,不适使用,完全是毫无用处的废料。

不但如此,因为这混凝土的坚硬性质,拆除时没有工具可以挖动它,还必须使用炸药,因此北京的市民还要听若干年每天不断的爆炸声!还不止如此,即使能把灰土炸开,挖松,运走,这1 100万吨的废料的体积约等于十一二个景山,又在何处安放呢?主张拆除者在这些问题上面没有费过脑汁,也许是由于根本没有想到,乃至不知道墙心内有混凝土的问题吧。

就说绕过这样一个问题而不讨论,假设北京城墙同其他县城的城墙一样是比较简单的工程,计算把城砖拆下做成暗沟,用灰土将护城河填平,铺好公路,到底是不是一举两得的一种便宜的建设呢?由主张保存者的立场来回答是:苦心的朋友们,北京城外并不缺少土地呀,四面都是广阔的平原,我们又为什么要费这样大的人力,一两个野战军的人数,来取得这一带之地呢?拆除城墙所需的庞大的劳动力是可以积极生产许多有利于人民的果实的。

将来我们有力量建设,砖窑业是必要发展的,用不着这样费事去取得。

如此浪费人力,同时还要毁掉环绕着北京的一件国宝文物——一圈对于北京形体的壮丽有莫大关系的古代工程,对于北京卫生有莫大功用的环城护城河——这不但是庸人自扰,简直是罪过的行动了。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关于北京城墙的存废问题的讨论》名师教案1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关于北京城墙的存废问题的讨论》名师教案1

关于北京城墙的存废问题的讨论1教学目标2学情分析3重点难点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活动】关于北京城墙的存废问题的讨论(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简单介绍(配图文资料)。

50多年前,有个人预言了今天的北京。

2015年7月14日,北京市规划委表示,将推动行政事业单位向行政副中心转移。

这个“北京市副中心”就是:通州。

而早在1949年,就有一个人提出类似观点,他叫:梁思成。

梁思成是梁启超之子,中国古建筑学家。

1944年,美军对日本本土实施大规模轰炸时,他曾说:“建筑绝不是某一民族,而是全人类文明的结晶。

”一句话救下日本两座古城——奈良和京都。

1948年,在平津战役前,他绘制了《全国文物古建筑目录》,交给解放军,使北平古迹免受炮击,保护了北平的文物和古城墙。

他深爱着北京,痴迷着北京城的古建筑。

在他的著作中,这样描述当时的北京城:为世界现存中古时代都市之最伟大者!1950年,梁思成与陈占祥联名上书中央,建议完整保存北京古城,在公主坟以东,月坛以西,建立一个新的北京行政中心。

这就是著名的:《梁陈方案》。

毛主席的回应是:有那么一个教授,要把我们从北京城里赶出去。

苏联专家团来了,他们执意要建一个莫斯科红场的翻版。

以天安门为中心,依次扩建的思路就这么确定了。

专家团建议:首都不仅为文化的、科学的、艺术的城市,同时也应该是一个大工业城市。

毛主席指示:把消费城市变成生产城市。

北京城迈开了经济建设的步伐,拱卫北京五百多年的明城墙面临着存与毁的抉择,拆墙派的声音越来越大,梁思成抱病为之一搏,写了《关于北京城墙的存废问题的讨论》一文,发表于1950年5月7日出版的《新建设》。

病愈后他还画了一幅城墙公园的想象图以表达他的理想。

但这些努力终究未能止住拆除者的脚步,长安左门、长安右门、地安门,西直门、东直门,宣武门,安定门,永定门,一路拆过去,47座城门城楼、箭楼、角楼,如今仅剩3座。

当年,建言古都保护计划最终失败的梁思成先生,曾痛心疾首地对北京市长彭真说:“在这些问题上,我是先进的,你是落后的”,“50年后,历史将证明你是错误的,我是对的”。

关于北京城墙的存废问题的讨论教案

关于北京城墙的存废问题的讨论教案

关于北京城墙的存废问题的讨论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北京城墙的历史背景和建筑特点。

2. 培养学生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

3. 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提高辩证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北京城墙的历史背景:明朝、清朝以及民国时期。

2. 北京城墙的建筑特点:城墙结构、城门建筑、城墙文化等。

3. 北京城墙的存废之争:保护与开发的矛盾。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北京城墙的照片,引发学生对北京城墙的兴趣。

2. 讲解:详细介绍北京城墙的历史背景和建筑特点,引导学生了解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3. 讨论:分组讨论北京城墙的存废问题,让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4. 总结:教师总结讨论结果,强调保护文化遗产的意义。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北京城墙的历史背景和建筑特点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对文化遗产保护意识的提高程度。

3. 学生在讨论中的辩证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资源:1. 北京城墙的历史图片和建筑图纸。

2. 与北京城墙相关的文献资料。

3. 网络资源,如关于北京城墙的新闻报道和专家访谈。

六、教学活动:1. 小组研究: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与北京城墙存废相关的历史事件,进行深入研究。

2. 汇报展示:每组向全班汇报他们的研究结果,展示他们的发现和见解。

3. 辩论赛:组织一场关于北京城墙存废问题的辩论赛,让学生在辩论中锻炼思维和表达能力。

七、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北京城墙存废案例,让学生了解不同利益相关者的观点和立场。

2. 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如政府官员、建筑师、居民等,从不同角度发表对北京城墙存废的意见。

3. 问题引导:教师提出引导性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北京城墙的价值和保护的意义。

八、教学实践:1.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北京城墙的遗迹,亲身体验和感受城墙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2. 项目研究:让学生参与到有关北京城墙保护或再利用的实际项目中,如设计保护方案、提出开发建议等。

关于北京城墙的存废问题的讨论教案

关于北京城墙的存废问题的讨论教案

关于北京城墙的存废问题的讨论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北京城墙的历史背景和建筑特点。

2. 培养学生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

3. 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提高辩证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北京城墙的历史背景:明朝时期建造,经历多次战争和自然灾害,仍保留至今。

2. 北京城墙的建筑特点:规模宏大,结构严谨,融合了中西方建筑风格。

3. 北京城墙的存废之争:一方认为应保护,另一方认为应拆除。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北京城墙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一文化遗产。

2. 自主学习:让学生查找资料,了解北京城墙的历史背景和建筑特点。

3. 课堂讨论:分组进行辩论,正方主张保护,反方主张拆除。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北京城墙历史背景和建筑特点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对文化遗产保护意识的树立。

3. 学生在辩论中的表现,包括辩证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五、教学资源:1. 北京城墙的相关图片和视频。

2. 有关北京城墙的历史文献和专家观点。

3. 辩论技巧的指导资料。

六、教学活动:1.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研究,每组选择一个关于北京城墙存废问题的立场。

2. 研究任务:小组需搜集支持其立场的证据和论据,包括历史、文化、社会和经济方面的资料。

3. 报告准备:每个小组准备一个报告,概述他们的研究结果和论点。

七、课堂展示:1. 每个小组有机会在课堂上展示他们的研究和论点。

2. 学生需要在展示中清晰表达他们的观点,并提供充分的证据和论据支持。

3. 教师和其他学生可以提出问题或质疑,小组需做出回应。

八、批判性思维训练: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不同立场的优缺点,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

2. 学生通过分析不同观点的局限性和偏见,提高辨识能力。

3. 开展思维导图活动,帮助学生系统地组织和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

九、综合讨论与结论:1. 教师组织全班讨论,引导学生综合考虑不同观点,寻找共识。

2. 学生通过讨论,学会尊重不同意见,并尝试形成一个综合性的结论。

高中语文 第四专题 关于北京城墙的存废问题的讨论典型例题诠释 苏教版必修4

高中语文 第四专题 关于北京城墙的存废问题的讨论典型例题诠释 苏教版必修4

关于北京城墙的存废问题的讨论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在《关于北京城墙的存废问题的讨论》中,有许多句子的含意比较深刻,如“古老的城墙正在等候着负起新的任务,它很方便地在城的四面,等候着为人民服务,休息他们的疲劳筋骨,培养他们的优美情绪,以民族文物及自然景色来丰富他们的生活。

”这句话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说明古老的城墙给人民生活带来无比的愉悦,也体现出学者以民为本的理念。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作为现代文阅读的一个能力点,是一个常考点,更重要的是,筛选文中的信息,概括内容要点和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甚至分析文章的结构,把握文章的思路,全都离不开对文中重要句子的把握。

1.理解重要句子的方法。

(1)从句子中的重要词语入手。

(2)从分析句子的结构入手。

分析其句子结构,如果是单句,先找准主、谓、宾;如果是复句,先找准其第一层,就可以把握句子的基本意思。

(3)从句子在文中的位置入手。

句子在文中的位置,对理解句子的含意至关重要。

具体地说,如果要求理解的句子是总领句,就要结合其领起的范围作答;如果是总结句,就要结合总结的范围作分析;如果是重要的过渡句,就要联系其承上启下的文字作分析。

这种方法的本质,就是分析相关的语境。

(4)从分析句子的表达意图入手。

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理解那些在表达上有特色的句子。

用这种方法分析,带有鉴赏的性质。

2.理解句子应注意的问题。

(1)不要人为地“拔高”。

这是指把句子本身没有的意思强加给作者。

这种“强加”于人,通常表现为不从句子实际出发,而把一些不着边际的思想性强的优美词句往上加。

(2)要学会多角度理解。

有些句子,它的组合因素复杂,甚至是多侧面的综合体,所以理解的角度就不能是单一的。

以下面一道题为例: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天人合一”的医学模式王庆其中国古代先人们无论探讨宇宙的生成或寻找生命的奥秘,都是围绕着“天人关系”这个核心展开的。

《关于北京城墙的存废问题的讨论》教案1(苏教版高二必修)

《关于北京城墙的存废问题的讨论》教案1(苏教版高二必修)

《关于北京城墙的存废问题的讨论》教案1(苏教版高二必修)【设计思想】1、指导思想:语言技能的获得应从语言现场的实践中得来,而语言实践得按一定的规范、有目的地进行,且受一定的语言榜样引导。

2、理论依据:认识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3、设计特色:环环相扣,由浅入深,逐步推进。

【教材分析】苏教版中这篇课文是“走进语言现场”模块中“交锋板块”的重要内容。

编者旨在让教师用这个语言材料引导学生感受这种语言形式,明确口语较高层面(辩论)的要求。

编者为教师提供了两种活动方案,希望教师创建一定的语文活动,让学生在语文活动中明确要求,增强体验,提高能力。

关于辩论,初中语文中语教学中也有涉及,只是初中的要求跟高中不一样:初中侧重言语规范,高中更侧重言语风度和风格,更侧重于言语的素养。

【学情分析】高一的学生,阅读或表达时,注重表层的认识体验,忽视或轻视深层的理性思考。

因此他们在读这篇文章时往往会因为难以捕捉阅读的情趣而感受不到作者言语背后那一份对城墙的独特情感,更体验不出作者温和言辞背后学养、智慧和情怀。

于是,很可能出现:读了大半天,文章的结构还弄不明白。

因此,设计几个问题,恰到好处地突出四次言语交锋的场景,让学生短时间内感受这种言语氛围,就成为深入学习的前提。

【教学目标】1、梳理文章结构,回顾辩论过程。

2、感受作者在辩驳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优秀素养。

3、培育听、说、辩的意识,训练听、辩、说的能力。

【教学设想】(1)、大致梳理文章结构,回顾辩论的斗争过程,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在辩驳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优秀素养,让学生明白辩论的基本要求。

(2)、通过课堂模拟情境的创设,调动学生就学习生活联系紧密的命题进行初步的辩论,再将学生不成熟的辩论与大学生训练有成的辩论进行对比,让学生找到差距,从而增强辩论的意识,明确奋斗的方向。

【重点难点】重点:感受优秀的言语素养、培育言语意识、训练言语能力难点:梳理文章结构,再现辩论过程。

【策略与手段】通过文本研习,引导学生回顾交锋过程;设计活动方案,指导学生主动发言,恰当地应对辩驳。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练习:16 关于北京城墙的存废问题的讨论 落实应用案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练习:16 关于北京城墙的存废问题的讨论 落实应用案

(时间:45分钟分值:40分)一、语言运用(2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戈壁滩以其简单的灰褐色顽固地撞击着我的视线,举目所见处,是一片苍茫辽阔的灰暗。

单调的色彩,使人________,昏昏欲睡。

而路上偶尔一个坑洼会让车子突然一个高抛,把座位上的人高高弹起,又重重摔在座位上。

颠簸把我从迷蒙中震醒,()。

车窗外,偶尔有漠风夹杂着沙尘疾驰而来,________,卷起几片梭梭草的残枝在空中翻着跟头从眼前飘过。

正当一双眼睛把灰蒙蒙的色调折磨得疲惫不堪时,我的面前就这样不经意间突兀地出现在的一汪绿色的泉水,如戴着黄色面具的少女,只露出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

我这双疲惫无神的眼睛,遇到这碧绿清澈的眼睛时,瞬间明亮了起来。

眼睛锁定目标,________,大步流星地走近,只想亲近戈壁大漠中那奇特的泉,那让无数游人顶礼膜拜的泉,那引无数摄影家________的泉,那令无数文人雅士咏之记之的泉。

离泉不远处有一石竖立,上书“第一泉”三个红色大字,字是行书,十分醒目。

大家喊:“快来合影!快来合影!”便向那石头处奔去……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百无聊赖溜之大吉好高骛远魂不守舍B.心灰意懒溜之大吉好高骛远魂牵梦萦C.百无聊赖绝尘而去心无旁骛魂牵梦萦D.心灰意懒绝尘而去心无旁骛魂不守舍解析:选C。

百无聊赖:指思想情感没有依托,精神极度空虚无聊。

心灰意懒:灰心丧气,意志消沉。

根据后面的“昏昏欲睡”,填的词语应该是感觉很无聊的意思,应该选用“百无聊赖”。

绝尘而去:形容飞快地离开。

溜之大吉:偷偷地溜掉为妙,一走了事。

根据后句“卷起几片梭梭草的残枝在空中翻着跟头从眼前飘过”,填的词语应该是很快离开的意思,没有偷偷溜掉的意思,所以应该选“绝尘而去”。

心无旁骛:形容人的一种精神状态,心中没有另外的杂念。

形容心思集中,专心致志。

好高骛远:脱离实际地追求过高的目标。

根据横线前的“眼睛锁定目标”,后面应该选“心无旁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 关于北京城墙的存废问题的讨论一、认读字音 (一)单音字嘈.杂(cáo) 嵯峨..(cuó)(é) 狭隘.(ài) 颐.和园(yí) 阻梗.(gěng) 轩.昂(xuān) 庸人自扰.(rǎo) 昭.告(zhāo) (二)多音字 1.组词认读法(1)颈⎩⎪⎨⎪⎧颈.环(jǐng )脖颈.(gěng ) (2)否⎩⎪⎨⎪⎧否.定(fǒu )臧否.人物(pǐ)(3)拓⎩⎪⎨⎪⎧展拓.(tuò)拓.本(tà)(4)蔓⎩⎪⎨⎪⎧蔓.延(màn )瓜蔓.(wàn )蔓.菁(mán ) 2.语境认读法(5)如此数.(shǔ)说娱乐圈的事,也是数.(shuò)见不鲜的招式而已。

(6)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时时揣度.(duó)社会心理,深情感触社会温度.(dù),仔细倾听百姓呼声,正确捕捉民众思想是当政者必须面对和担当的第一要务。

二、辨识字形 (1)⎩⎪⎨⎪⎧防yù(御)yá(衙)门xián (衔)接 (2)⎩⎪⎨⎪⎧qiáng (蔷)薇吝sè(啬)帆qiáng (樯) (3)⎩⎪⎨⎪⎧gěng (梗)概田gěng (埂)gěng (哽)咽 三、积累词语 (一)明确词义1.独一无二:没有相同的;没有可以相比的。

2.一举两得:做一件事,得到两种收获。

3.庸人自扰:泛指本来没有问题而自己瞎着急或自找麻烦。

[辨析正误]4.优秀知名的企业往往会提升当地的影响力。

所以,宜宾用五粮液命名机场的做法,本独一无二....,但能不能实现一举两得....的目标,这要在操作层面上用智慧来应付。

辨析: 答案:“独一无二”运用不当,可改为“无可厚非”(指不可过分指摘,表示虽有缺点,但是可以原谅)。

“一举两得”运用正确。

(二)近义辨析 1.防御VS 防备2.控制VS 节制◎作者档案◎人物颂歌中国古建筑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梁思成梁思成作为中国传统建筑历史研究的开拓者和保护建筑文化遗产的一代学术大师,其学术思想已永远定格在世人心中:在烽火连天的抗战中国,他遵从先师朱启钤之命为考察、测绘古建筑跋山涉水;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风云多变的新中国,他一方面为保护和抢救北京旧城,不让“古都坍塌”而奔走呼号,另一方面他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撰写赞美那些“老当益壮”的中国古建筑光彩的文章。

晚年他还以特别心态在《人民日报》上开辟《拙匠随笔》专栏,用建筑科普文章充分展示他对建筑艺术、传统与现代、美观实用经济诸问题的“话语”。

对于梁思成的执着,他的学生郑孝燮曾撰文称“他的足迹是一条建筑文脉”,并指出:“梁公文脉”包含着丰富的理论学说、经验积累,这都是他呕心沥血、鞠躬尽瘁,对史书、对凝固的建筑探索、发掘、研究、整理、参与全身心投入之结果。

20世纪50年代,成为新中国首都的北京开始规划城市建设方案,当时的意见主要分为两派:一是以苏联专家为代表,提出以旧城为基础进行扩建,以天安门为中心,沿长安街建设政府机构;另一派,以梁思成与陈占祥先生为代表,提出完整保存北京古城,另在古城之外建设行政中心区的方案。

历史选择了前者,历史也让今天的北京为当初的选择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辩论辩论,是指一种有明确目的和充分准备的不同观点之间的争论,有时也指因某种分歧引发的随意性的争执。

不管哪种情况,辩论的双方都希望在观点上压倒对方,战胜对方。

那么,怎样才能达到目的呢?一般说来,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在辩论过程中要有鲜明的观点,并能用确凿的事实和严密的推理加以阐述。

发言时要做到中心突出,条理分明,语音清楚、响亮。

2.辩论中要认真倾听对方的发言,把握对方所持的观点和所持的依据,弄清对方论述的内容和方法,找出其中的问题,如观点错误、依据不足、偷换论题、不合逻辑等,从而进行批驳。

3.注意批驳的方法。

可以直接批驳对方的观点,即用事实或理论直接证明对方观点的错误;可以批驳其论据,即指明对方论据的虚假和不可靠;可以批驳其论证,即指出其论点和论据之间不存在必然的联系等。

4.讲究文明礼貌,不搞人身攻击,坚持以理服人。

5.遵守辩论规则,按顺序轮流发言,不随意打断别人的发言。

◎语林撷英关于“坚持真理”的名言1.事莫明于有效,论莫定于有证。

(王充) 2.是真金不怕火炼,是真理不怕邪恶。

(蒙古谚语) 3.坚持真理的人是伟大的。

([法]雨果) 4.人的天职在勇于探索真理。

([波兰]哥白尼)5.对真理的追求比对真理的占有更为可贵。

([德]莱辛) 6.要坚持真理——不论在哪里也不要动摇。

([俄]赫尔岑) 7.错误经不起失败,但是真理却不怕失败。

([印度]泰戈尔) 8.真理就是具备这样的力量,你越是想要攻击它,你的攻击就愈加充实了和证明了它。

([意]伽利略) 9.真理的发现,或道德责任的完成,都引起我们的欢欣,使我们整个生命震颤。

([意大利]克罗齐) 10.真理的旅行,是不用入境证的。

([法]约里奥·居里) 11.在真理和认识方面,任何以权威者自居的人,必将在上帝的戏笑中垮台!([德]爱因斯坦) 12.真理之所以为真理,只是因为它是和谬误以及虚伪对立的。

([俄]车尔尼雪夫斯基) ◎诗海拾贝八阵图[注]杜甫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注】这是作者初到夔州时写的一首咏怀诸葛亮的诗,写于大历元年(766)。

八阵图:指由天、地、风、云、龙、虎、鸟、蛇等八种阵势所组成的军事操练和作战的阵图。

【参考译文】三国鼎立你建立了盖世功绩,创八阵图你成就了永久声名。

江水东流推不转你布阵的石头,千古遗恨你灭吴失策功未就。

【赏析】首二句赞颂诸葛亮的丰功伟绩。

第一句总写他在确立魏、蜀、吴三分天下、鼎足而立的过程中,功绩盖世。

第二句具体写他的军事业绩:诸葛亮创制“八阵图”使他的名声更加卓著。

后二句是就“八阵图”的遗址所抒发的感慨。

“八阵图”遗址在夔州西南永安宫前平沙上。

这里的八阵图聚细石成堆,高五尺,六十围,纵横棋布,排列为六十四堆,始终保持原来的样子不变。

最后一句,说刘备吞吴失策,破坏了诸葛亮联吴抗曹的根本策略,以致统一大业中途夭折,而成了千古遗恨。

1.感受梁思成先生的远见卓识和儒雅风范。

2.准确提炼文中各方的观点。

1.主张拆除北京城墙的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

答:[明确]留之无用,且有弊害;拆之不但不可惜,且有薄利可图。

2.在北京城墙的存废的问题上作者的观点是什么?答:[明确]城墙并不阻碍城市的发展,而且把它保留着与发展北京为现代城市不但没有抵触,而且有利。

1.本文开头第一段交代的内容有何特点?答:[明确]第一段开门见山,提出古老的城墙应该如何处理的问题。

介绍背景,言简意赅;交代矛盾焦点,简明扼要。

2.对应目标1本文第五段中,作者为什么要介绍欧美工业化发展这一内容?答:[明确]介绍欧美工业化发展,城市居住人群越来越密集,且市区的嘈杂、拥挤、路程遥远等不适于居住和工作,为下面的论证提供了依据。

以外国的失误为论据,表现出思想观点的先进性。

3.对应目标1本文第七段对城墙用途的描写有什么作用?答:[明确]不但表达了城墙不阻碍城市发展的观点,还用诗意的语言描绘出一幅放松、游息、愉悦身心的美丽图景。

朴实的文字里饱含着作者对古城的热爱之情。

4.“无论是它壮硕的品质,或是它轩昂的外像,或是那样年年历尽风雨甘辛,同北京人民共甘苦的象征意味,总都要引起后人复杂的情感的。

”这句话有何表达效果?答:[明确]这是作者对北京城墙发出的由衷的赞美,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内容紧密相关、结构基本相同或相似、语气基本相同,用来表达相近或相关的语意。

把内容表达得更集中、更透彻,把强烈的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5.本文第十七段中,为什么要用苏联的例子?答:[明确]类比巧妙,作者将北京的城墙与苏联的斯摩棱斯克的城墙相类比,把它誉为“中国的颈环”,赋予它世界人类历史遗迹的意义。

再次点明,作为人类的历史遗产,切不可将其毁掉。

6.对应目标2文中“主张拆除者”与“主张保存者”是怎样交锋的?[明确]提炼议论性语段的观点以议论方式为主的语段,其主要信息是:(1)议论的话题、中心论点;(2)证明中心论点的论据;(3)结论是什么。

答题步骤:第一步,指出关键语句——也就是能表明中心或主要论点的句子。

第二步,理清文段的论证思路,注意文中的关联词和必要的过渡句。

第三步,分析论点与论据的关系,往往可以舍弃论据。

如果需要由论据概括中心论点,要分析每一论据的主要内容,理清各论据间的联系,概括其主要内容。

第四步,将中心句、总结句、过渡句等关键语句综合起来,从中找出关键词语连缀成句。

[应用] 请同学们尝试用本方法解答[落实应用案]中的第8、10题。

7.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看,梁思成在论述自己的观点时的特点是什么?有什么好处? [明确]北京城墙历史悠久,结合本文,谈谈你对文化遗产的存废问题的看法。

[名师指津] 可结合文化遗产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分析。

[我的理解] (示例1)人类的文化遗产不能破坏!历史在演变过程中并非一切都是从头开始的,古老的建筑是我们与古老文明之间的一个纽带。

时光流逝着,建筑并没有消失,它以人的智慧记录着时间。

建筑是蚌中的珍珠,是人类对古老文化的吟咏以及人类永恒的视觉盛宴。

在岁月中渐渐古旧的建筑会在人类的思考中被唤起超越时空的新的生命。

如果说历史是整个人类的遗产,那么破坏历史遗迹就是破坏整个人类的遗产。

(示例2)改造、改善是好事!当前历史文化名城中涉及的一个问题是旧城改造更新的模式。

实施旧城改造,改善城市基础设施,改善居住环境,这都是好事,是经济发展的必然。

破立结合,论证全面◎课内挖掘在本文中,作者在论述“古城墙不该废”这一观点时,始终将“废”和“留”两种对立的说法并列进行,在否定前者的基础上再进一步阐述自己的理由。

这种“破立结合”的方法,使论述更为全面,无懈可击。

◎技巧指导在议论中运用破立结合的手法运用“破立结合”的方法写议论文,要注意以下几点:1.“破”要抓住错误观点的要害只有抓住要害,才能击中要害。

为此,必须在反驳之前对错误观点做认真分析。

2.要处理好“破”与“立”的关系破立结合,在反驳错误观点的同时,要注意确立正确的观点。

这就是“边破边立,先破后立”,不能只满足于“破”而忘了“立”。

3.要以理服人反驳不是“吵架”,不能以“骂”代驳,不能搞压服,而是要以事实为武器,以正确的道理为准绳,言而有据,言之成理。

这样才能驳得有理,令人信服。

◎即时运用据《新京报》报道,曾引起各方争议的圆明园复建工程将陆续启动。

圆明园新闻发言人宗天亮表示,圆明园将开展复建长春园宫门项目。

也许,用不了多久,一个崭新的仿古建筑圆明园长春园宫门将出现在公众面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