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话法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高中历史课堂中的几种教学方法
高中历史课堂中的几种教学方法(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稿、总结报告、合同协议、方案大全、工作计划、学习计划、条据书信、致辞讲话、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 draft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roject plans, work plans, study plans, letter letter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高中历史课堂中的几种教学方法高中历史课堂中的几种教学方法一直以来,课堂中该运用怎样的教学方法来促进学生学习,成为很多教师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技能和方法-精品文档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技能和方法我在历史课堂教学改革探索中,也经历了多次的曲折和反复。
从中总结出一些经验教训,认识到要让学生在教学中能真正发挥主体作用,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进行全面系统的培养。
一、讲授技能1、讲课艺术。
讲课是一门艺术,是与教育学、心理学、美学相结合的一门综合性的艺术。
这种艺术只能产生并形成于教师长期的课堂教学实践之中。
2、在课堂上。
讲课艺术主要表现为语言艺术(口头语言、文字语言、姿势语)和管理艺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组织良好的学习气氛、处理课堂偶发事件).3、提高讲课艺术的途径。
第一、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思想素养和广博的知识素养.第二、需要实践.讲课艺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艺术。
在教学实践中,对教师提出了要有教学机智的艺术要求。
所谓教学机智就是随机应变,当机立断的能力。
二、终课的技能终课是指教师完成教学任务时,通过小结、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把所学的新知识和技能及时地巩固下来,并纳入学生认知结构中的一种教学活动.终课的意义在于:巩固知识、升华认识、发展能力、及时反馈等。
终课的方法第一、知识整理法.是将先后学习的新知识依据它们的内在关系建立起知识链的一种终课方法。
第二、提炼结论法.是通过对史实的层层分析,以得出符合逻辑性结论的一种终课方法.第三、整合图示法。
是以图示来归纳全课知识的一种终课方法。
第四、比较对比法.第五、升华认识法.是分析归纳重要史实以获得规律性认识的一种终课方法。
这种方法的思维形式是由具体到一般,由现象到本质。
第六、巩固练习法。
这种方法的特点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进行当堂练习活动. 第七、新课铺垫法。
是依据教材前后课文之间的知识联系, 结合下一课内容设置问题,以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究欲望的一种终课方法。
第八、深化教材法。
是挖掘教材潜在内容的一种终课方法。
第九、讨论总结法。
是以总结学生讨论情况为小结的一种终课方法。
第十、学法示范法,是以实例示范方式作学习指导的一种终课方法.它的显著特点是示范性,即实例与说明相结合。
中学历史常用教学法归纳与运用
土 史 教学 中显 得 尤 为重 要 。例 如 在 上 “ 黄花岗起义” 这 一 目内 容 时 , 我 向学 生 介 绍 了 在 七 十 二 烈 士 中就 有 两 名 怀 远 籍 人 士— — 宋 玉琳 和程 良 。在 我 们 的家 乡 怀 远 荆 山北 麓 白乳 泉 的 左上方 , 有一座青砖小瓦 , 古朴无华的祠堂 , 周 围松 柏掩 映 , 庄 严肃穆 , 这就是“ 双烈祠 ” , 是 怀 远 人 民为 纪 念 两 位 烈 士 而 修 建 的。 课 后 , 我带领学生参观了双烈祠 , 同学 们 在 缅 怀 先 烈 的 同 时 受 到 了 良好 的爱 国主 义 情 感 教 育 ,这 种 情 感 上 的体 验 远 胜 于课堂说教。 三、 以探 究 活 动 为 主 的教 学 方 法 。 包括 发 现 教 学 法 等 。
参观 法等 。 1 .直 观 教 具 演 示 法是 教 师在 课 堂 上 展 示 实物 、模 型 、 图 片、 图表 等 , 让 学生 通 过 观 察 获 得 感 性 认 识 的 教 学方 法 。 因 为
、
1 . 讲 授 法是 教 师 通 过 口 头 语 言 向 学 生 描 绘 事 例 、 论 证 事 理、 传授知识 、 培 养能力、 进 行 思 想教 育 的方 法。 此 法 在 语 言 交 流 为 主 的 教 学方 法 中 应用 最 广 泛 ,且 与 其 他 教 学方 法 综 合 运
.
^ _ .
豳 国
中 学 历 史 常 用 教 学 法 归 纳 与 运 用
凌 其 旺
( 安 徽 省 怀 远第 一 中学 历 史 组 , 安徽 怀远 2 3 3 4 0 0 )
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的三种基本模式
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的三种基本模式教学模式的把握,不仅要知道其结构方式和运行程序,能够“照着做”;而且要掌握其蕴含的教学思想或意向,能充分实现其教学目标,并在此基础上能够根据各教学要素变换或创造出更合适的新教学模式。
本着这一指导思想,本文拟对我国当前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最常见的几种教学模式进行一定的总结和概括,并逐一展开教学示例,以此使人们对现行的历史教学模式有一全面的认识和评价,为建构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教学模式提供一定的素材。
当前,我国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最常见的教学模式,主要有三种:“讲谈——接受式”、“自觉——辅导式”和“参与——活动式”。
一、讲谈——接受式讲谈——接受式是在改革传统历史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形成的。
传统历史教学模式是50年代初我国历史教育工作者以苏联的教学模式为基础,融合我国的一些传统的教育思想的方式而成的,以“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授新课——巩固新课——布置家庭作业”五个环节为结构程序。
它的优点是方便了人们对历史教学活动过程的准确把握,有利于历史知识的系统传授,对历史教学实践的指导也更为明确具体。
其教学过程由教师直接控制,通过教师对历史教材内容的系统讲述,使学生对所学的历史知识由感知到理解,然后通过总结新课和家庭作业的完成,巩固所学的历史知识。
它能使学生比较有效地在单位时间内掌握较多的历史知识,比较突出地体现了历史教学活动作为一种简约的认识过程的特性,使系统性较强的历史知识得以有效地传授,历史教师的主导地位得到了较好的发挥。
然而,它的局限性和缺陷也是非常明显的,最主要的是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体现在教学实践中,就是过分强调书本知识,忽视能力培养,造成了“先生只管教,学生只管受教”;教师一讲到底,学生一听到底的被动学习的局面。
它所反映的师生之间的教学关系为授受关系,表现在教学内容上以知识为主,在教学方式上以传授、灌输为主。
70年代末、80年代初,人们对传统的历史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在巩固了教师系统地讲述历史知识、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的基础上,采用师生谈话的方式展开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自主积极地接受历史知识,教学双方形成了双向的反馈交流,这一改革后的模式,从其特征上看,可称为“讲谈——接受式”。
谈话法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谈话法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西安市户县第二中学聂广收谈话法又称问答法,是指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回答提出的问题,借以获得新知识,巩固旧知识。
这种方法易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应用广泛,收效显著。
那么,如何运用好这一教学方法,让历史课堂保持旺盛的生机和活力?(一)树立“问题”意识,让教学问题化,问题常态化。
新课程要求课堂教学实现三维目标,要求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因此,必须让学生有活动,在活动中学习知识,提升能力。
而历史课堂活动最主要的方式就是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所以,必须适应新课程的要求,使课堂教学问题化,问题常态化。
如岳麓版历史必修二第一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共需学生掌握四个大问题:1、农业的起源2、农具的革新3、水利设施的完善4、自耕农经济。
教学中可以把这四个问题分解成如下的系列小问题,让学生回答:1、农业的起源①原始农业是如何形成的?②中国古代农耕经济的区域特点怎样?③古代农耕经济产业结构的基本特点?2、农具的革新①农具发展的三个时代分别是什么?②铁器牛耕广泛使用的意义有哪些?③曲辕犁的进步性有哪些?3、水利设施的完善①古代水利设施建设的条件有哪些?②古代水利工程建设的成就有哪些?4、自耕农经济①自耕农经济产生的条件有哪些?②自耕农经济的特点有哪些?③试评价自耕农经济的积极作用和局限性。
通过探究、解决这一系列问题来组织教学,可使课堂教学条理清楚,重点突出。
也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 设置情景材料,使问题形象具体,易于学生理解掌握。
历史教材由于篇幅所限,不可能对每一个问题都有比较充足、翔实的材料。
这就给学生探究问题带来一定的障碍,需要教师补充适当的材料,为学生解决问题提供依据和途径。
如分析我国农村率先进行改革的原因,我补充了两段材料:一、农村人口占我国人口80﹪,农村不稳定,整个政治局势就不稳定,农民没有摆脱贫困,就是我国没有摆脱贫困。
浅谈初中历史的教学方法与技巧
17各 类历史教 学 方法如 何选用 .
教无定法 。 能够用生动活泼 的语言呈现出复杂深奥 的历史
知 识, 讲述 法可能会使这类 教师 取得 很好 的教学效果 ; 不擅长
表 达 同时喜欢研 究分析历史 问题 的老 师, 可以多设计 一些历史 的问题指导学生进行 自主探索 。
以下是几种重要 的历史教学教简介。
法 。 历 史 教 学 中运 用 哪 些 方 法 效 果 会 达 到 最 好 , 键 是 老 师 在 关
分地调 动起来 , 此方法 充分发 挥了学生 的主观能动 性。 例如讲
授《 百家争鸣》时, 以先 分组讨论并且 归纳 各学派 的观 点, 可 接
着 让学生进 行历史体 验 , 比如 : 请用 百家争 鸣时代某一 学派 的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⑤ 布置课后任务一 一 复习原有的的历史知识 , 记忆新获得
内容 ; 用原有知识解 决 问题 , 运 教学生们学会灵活 运用 已学 知 识分析历史问题。
12讲 解 法 . 当讲解历史上 的经济 结构、 治制度、 政 法令条 约与科 技文 2 初 中历史教 学 的各 类技 巧 . 化等 内容 时。 讲解 的具体 方法 有释义说 明、 分析 综合、 例论 21基本技巧 举 教学技巧的灵活运用在初 中历史教学方面是十分重 要的, 证、 比较 等。 13谈 话 法 .
・教 掌 探 讨
浅谈初中历史的教学 方法与技巧
何 君 ( 安徽师范大学 史与社 历 会学院 安 ,徽 芜 湖 21 3 40 ) 0
摘 要: 教师应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与多媒体技术, 在学生面前再现丰富的历史, 感染学生, 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 主题鲜明, 直接激发学
生 的兴 趣 , 学生 的主 观 能动性 充分发挥 , 而达到提 高课 堂教学效率 的效 果 。 使 从 关键 词 : 中 史教 育; 初 历 教学方 法; 学技巧 ; 教 多媒 体 技 术 ; 述 法; 讲 角色扮 演法 ,
浅谈中学历史课堂提问在教学中的运用
第20卷2006年4月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Shihezi University(Philos ophy and S ocial Science)Vol.20Apr.2006浅谈中学历史课堂提问在教学中的运用新疆焉耆回民中学 马红霞 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是教师授课过程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是谈话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有效实施的基础。
当前,历史教学改革提倡变灌输式为启发诱导式,注重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更体现了课堂提问的意义。
但是,在历史课教学中如何提高提问设计的艺术,充分发挥其功能,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本文就这个问题从以下几方面作初步探讨。
一、提问的功能(一)激趣乐学的功能。
众所周知,由于中学历史学科的特点及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中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不高,动力不足。
但是,我们通过对600余名中学生的问卷调查发现,有相当一部分中学生并不十分讨厌学习历史知识,甚至有34%的学生还十分喜欢历史。
然而,由于他们在学习中不能自由地参与教学活动,只是被动地接受、被动地学习,时间一长,学习的热情、兴趣日益降低。
历史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正是为学生学习历史提供了参与教学活动的有利条件,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它改变了过去一言堂式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从亲身参与教学活动过程中去体验成功与失败,唤起他们丰富的情感体验,这大大缩短了师生间的心理距离,有效地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究历史奥秘的兴趣,形成对历史学习内容知之、好之、乐之的心理变化过程,达到激趣乐学。
(二)启发思辩的功能。
中学历史课堂教学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的方式方法很多,提问不失为一个启发学生思辩的基本范式,它可以为学生创设思考的情境,疏通思考的渠道,提供思索的空间。
通过教师的设悬置疑、激发思考,启迪学生去认识矛盾,使其思维处于积极主动的探究之中。
如《鸦片战争》一节需要了解几方面的情况,英国走私鸦片、发动战争;清政府战和不定;林则徐禁烟、积极抵御;人民奋起抵抗等。
历史课堂教学的三种基本模式
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的三种基本模式教学模式的把握,不仅要知道其结构方式和运行程序,能够“照着做”;而且要掌握其蕴含的教学思想或意向,能充分实现其教学目标,并在此基础上能够根据各教学要素变换或创造出更合适的新教学模式。
本着这一指导思想,本文拟对我国当前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最常见的几种教学模式进行一定的总结和概括,并逐一展开教学示例,以此使人们对现行的历史教学模式有一全面的认识和评价,为建构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教学模式提供一定的素材。
当前,我国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最常见的教学模式,主要有三种:“讲谈——接受式”、“自觉——辅导式”和“参与——活动式”。
一、讲谈——接受式讲谈——接受式是在改革传统历史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形成的。
传统历史教学模式是50年代初我国历史教育工作者以苏联的教学模式为基础,融合我国的一些传统的教育思想的方式而成的,以“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授新课——巩固新课——布置家庭作业”五个环节为结构程序。
它的优点是方便了人们对历史教学活动过程的准确把握,有利于历史知识的系统传授,对历史教学实践的指导也更为明确具体。
其教学过程由教师直接控制,通过教师对历史教材内容的系统讲述,使学生对所学的历史知识由感知到理解,然后通过总结新课和家庭作业的完成,巩固所学的历史知识。
它能使学生比较有效地在单位时间内掌握较多的历史知识,比较突出地体现了历史教学活动作为一种简约的认识过程的特性,使系统性较强的历史知识得以有效地传授,历史教师的主导地位得到了较好的发挥。
然而,它的局限性和缺陷也是非常明显的,最主要的是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体现在教学实践中,就是过分强调书本知识,忽视能力培养,造成了“先生只管教,学生只管受教”;教师一讲到底,学生一听到底的被动学习的局面。
它所反映的师生之间的教学关系为授受关系,表现在教学内容上以知识为主,在教学方式上以传授、灌输为主。
70年代末、80年代初,人们对传统的历史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在巩固了教师系统地讲述历史知识、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的基础上,采用师生谈话的方式展开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自主积极地接受历史知识,教学双方形成了双向的反馈交流,这一改革后的模式,从其特征上看,可称为“讲谈——接受式”。
宁波滨海学校教育科研成果汇总
宁波滨海学校教育科研成果汇总1998――1999学年教师:1、方建成《对“数学建模”的再思考》(《数学教学》2000、5)2、徐大土《辨析一道似是而非的几何题》(《中学数学》2000、12)3、奚邦启《寓教于趣求“活”求“新”》(《中学语文》2000、9)4、奚邦启《成功在于把握今天》(《中学生题班会系列设计》200、12)5、李逸峰《应重视语文教学中的写字数学》(《中学语文报》2000、11)6、方建成《从1999年全国高考卷第22题看应用题》(《数学教学》99、5)7、方建成《加强学校德育工作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宁波市德育工作会仪德育论文集》)1、奚邦启《钱梦龙语文教学艺术管窥》(全国中语会读写训练第五届年会论文评比一等奖)2、孙正付《正视自我——心理健康的金钥匙》(《思想政治教学》教师论文评比二等奖)3、曲建森《重视地理学科特色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宁波市教学论文评比三等奖)4、曲建森《重视地理学科特色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师魂、新时期教育改革论文三等奖)5、方志高《在初中生物数学中注重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科学教学》论文评比三等奖)6、陈隆升《“滨海模式”:创新与超越》(宁波市民办教育研究成果二等奖)7、顾成《京剧脸谱欣赏》(浙江省中等学校美术教学论文一等奖)8、方建成《影响高一学生数学成绩因素的调查分析和对策》(宁波数学分会论文二等奖)9、史敏毅《抓住时代特征,在构建知识体系中提高历史思维能力》(宁波市教学论文评比二等奖)10、刘子超县青年教师优秀课评比二等奖11、蒋恋民、姚卓宁宁波市课件大赛二等奖学生1、县初三英语竞赛特等奖 3人:一等奖 1人:二等奖 1人:三等奖3人(指导老师:伊曙明)特等奖 1人:一等奖 2人:二等奖 3人:三等奖2人(指导老师:陈秉忠)2、市初三英语竞赛二等奖1人:三等奖1人(指导老师:伊曙明)3、“希望杯”全国数学竞赛三等奖(指导老师:何邦国付彩虹)4、王梅在青少年标枪比赛中以13.2m成绩获女子高中组第六名(指导老师:修勇)5、陈范意在青少年部100m比赛中以11"9成绩获男子高中组第三名(指导老师:余建华)6、徐俊在青少年部三级跳远比赛中以12.08m成绩获男子高中组第二名7、郑敏益在青少年部200米比赛中以25"9成绩获男子高中组第六名8、俞律科在青少年部铅球比赛中以9.44m,成绩获得男子高中组第三名9、俞律科在青少年部铁饼比赛中以23.82m,成绩获男子高中组第五名(指导老师:刘林娜王怀利)10、钱蒙蓄在青少年部铁饼比赛中以16.11m成绩获女子高中组第五名(指导老师:修勇)11、李定浩在青少年部跳高比赛中以1.71m成绩获男子高中组第一名12、李定浩在青少年部跳远比赛中以5.88m成绩获男子高中组第一名(指导老师:余建华应保华)13、在4×100m接力赛中以58"1的成绩获男子高中组第四名(指导老师:余建华应保华)14、象山县青少年乒乓球赛团体第五名15、舞蹈《红旗颂》获二等奖指导老师:陈雅菲张良16、合唱《七色童年》获三等奖指导老师:郭基文张良陈雅菲17、诗郎诵获优胜奖指导老师:周骊娜18、钢琴独奏获二等奖指导老师:陈雅菲郭基文19、武术(三等奖)指导老师:刘林娜陈雅菲20、美术组艺术节(县)二等奖2名21、美术组艺术节(县)三等奖 2名(指导老师:何文轩)22、美术组艺术节((县)一等奖 1名23、美术组艺术节(县)三等奖 2名(指导老师:顾成)24、美术组艺术节(县(县)三等奖 4名(指导老师:邢虎林)25、“世纪星杯”全国少儿书画大赛金、银、铜及优秀奖(指导老师:何文轩、邢虎林)26、县艺术节“优秀指导教师奖”(顾成)27、全国少儿书画大赛“优秀园丁奖”(何文轩)28、全国少儿书画大赛“优秀园丁奖”(邢虎林)二000学年教师1、王远友《借用古乐学文言》(《中学语文教学》2001、3)2、奚邦启《寓教于趣,求活求新》(《课堂教学创新首例》杭州出版社)3、石友才《设疑一析疑一释疑》(《课堂教学创新首例》杭州出版社)4、欧勤《诱导一联想一认知》(《课堂教学创新首例》杭州出版社)5、方建成《加强学校德育工作,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象山教科》)6、林增明《请把笑留给学生》(《象山教科》)7、孙正付《谈谈教师的课堂语言艺术》(《象山教科》)8、史敏毅《浅谈历史课堂教学的提问艺术》(《象山教科》)9、朱豫国《教师“沉”下去,学生“活”起来》(《象山教科》)10、林鹤武《生物数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第九届全国生物教师优秀论文集》)11、林鹤武《生物教学中思维能力培养》全国中等学校生物学教师优秀论文(《生物学通报》组织)三等奖12、陈永贵、赖国爱、陈隆升《民办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研究》省基础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教科所)13、陈永贵、赖国爱《民办学校教育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县课题二等奖)14、陈隆升《“滨海模式”:创新与超越》(县课题三等奖)15、陈隆升县教育信息工作优秀信息员16、奚邦启《钱梦龙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管窥》(县教学论文一等奖)17、石友才《抓住关键词,辨出真滋味》(县教学论文一等奖)18、顾成《小心!多媒体教学的操作误区》(县教学论文一等奖)19、曲建森《谈谈良好地理课堂气氛的形成和应用》(县教学论文二等奖)20、史敏毅《浅谈初中社会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县教学论文二等奖)21、陈隆升《中学文言文语感教学初探》(县教学论文二等奖)22、王兰芬《如何用交际进行语法教学》(县教学论文二等奖)23、林增明《实验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之我见》(县教学论文三等奖)24、丛培坤《浅谈化学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县教学论文三等奖)25、朱豫国《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思考与尝试》(县教学论文三等奖)26、林鹤武《复习课的设计与操作》(县教学论文三等奖)27、孙正付《语言艺术在政治教学中的作用》(县教学论文三等奖)28、李逸峰《课堂教学空白艺术》(县教学论文三等奖)29、何文轩《中国画教学点滴》(县教学论文三等奖)30、余建华《浅谈体育课对学生个性品质的培养》(县教学论文三等奖)31、石友才《语言艺术的品味》(宁波市教学论文二等奖)32、奚邦启《凡帆》中语会读写训练研究中心一等奖33、陈降升《滨海人》中语会读写训练研究中心二等奖34、奚邦启《风帆》中语会课堂教学研究中心一等奖35、县化学竞赛二等奖金昀指导教师:张明三等奖赵开伟指导教师:王月梅36、“希望杯”化学三等奖郭海懂指导教师:付彩虹37、县劳技比赛二等奖一名指导老师:张秀莲、陈文宏、骆琪艳、励杏芙38、县作文竞赛一等奖陈胤指导教师:石友才一等奖金碧娅指导老师:李逸峰二等奖沈璐指导教师:陈隆升二等奖陈云指导教师:石友才二等奖方书君指导教师:李逸峰三等奖郑伟指导教师:王荣文刘晓燕指导教师:夏朝荣王海霞指导教师;陈隆升吴蓓蓓指导教师:李逸峰吴蔚指导教师:李逸峰蒋挺指导教师:李逸峰二00一学年教师1、方建成《数学问题的背景•双基•创新》(《数学教学》2001、11)2、陈隆升《人文教育与语感培养的关系》(《宁波市青语会论文选》)3、石友才《读叶圣陶〈论文学鉴赏〉有感》(《宁波市中语会论文选》)4、万延龙《着眼素质,注重能力》(《宣城教育》2001、1)5、万延龙《构建民族复兴系统工程的精神支柱》(《宣城日报》2001、8)6、林鹤武《高中生物“引导探索法”教学模式初探》(《创新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研究》)7、高建彪《学校成绩管理系统》(《网络科技时代》2001、7)8、万延龙①在《安微教育文汇》发表论文②在《全国青少年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优秀论文集》发表论文③在《安徽教育论坛》发表论文9、石友才在《语文新圃》发表论文10、陈隆升①在《江西教育》发表论文②在《宁波市青语会优秀论文选》发表论文11、王远友在《教师之友》发表论文12、李逸峰①在《中学语文报》发表论文②在《象山教科》发表论文13、黄国爱在《中国教师优秀论文集》发表论文14、章雪莲在《象山教科》发表论文15、徐大土在《初中数学教与学》发表论文16、包鹤翔《Developing Literature-Based for EFL Students》(全国中小学外语教学年会优秀奖)17、石友才《面向未来,构成教育新模式》(宁波市民办教育研究会年会论文二等奖)18、石友才《读叶圣陶〈论文学鉴赏〉有感》(宁波市中语会年会论文二等奖)19、史敏毅《浅谈讨论法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应用》(全国当代历史教学优秀论文评选一等奖)20、孙正付《“谈话法”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全国中学历史教学论文二等奖)21、潘阿女县《课堂教学创新百例》论文比赛三等奖22、顾成宁波市艺术教育论文二等奖23、邢虎林宁波市艺术教育论文三等奖24、何文轩宁波市艺术教育论文三等奖25、刘余平宁波市历史论文评比优秀奖26、万延龙全国青少年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优秀论文奖27、黄国有全国中语会青年论文教师论文评比二等奖28、史敏毅宁波市中历史论文二等奖29、陈隆升浙江省基础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30、李逸峰①宁波市书法大赛三等奖1人②炎黄杯全国青少年作品大赛(书法)一等奖1人、二等奖1人③县艺术(书法)一等奖1人、二等奖1人、三等奖1人④县中学生现场创新作文竞赛一等奖1人二等奖1人31、陈雅菲①市才艺术赛二等奖1人②县艺术节(歌舞)二等奖3人、三等奖1人32、张良县艺术节(歌舞)二等奖1人、三等奖1人33、万延龙①炎黄杯全国青少年作品大赛(文学)一等奖1人、二等奖1人②县中学生现场创新作文竞赛二等奖1人34、顾成县艺术节(绘画)二等奖1人、三等奖1人35、何文轩县艺术节(绘画)三等奖1人36、石友才炎黄杯全国青少年作品大赛(文学)一等奖1人、二等奖137、潘忠恩象山港英语村杯”初三英语竞赛三等奖1人38、郑敏和县初三数学竞赛二等奖1人、三等奖2人39、张明县初三数学竞赛三等奖1人40、方乐梅市高二物理竞赛鼓励奖1人41、马敏生县中学生现场创新作文竞赛二等奖1人42、朱永宁炎黄杯全国青少年作品大赛二等奖1人、三等奖2人43、徐珊亚县优秀政治小论文勤二等奖1人、三等奖1人、鼓励奖6人44、陈雅菲等县艺术节团体三等奖、高中组二等奖45、闫书凡县教坛新秀二等奖46、刘子超县教坛新秀二等奖47、于广播县教坛新秀二等奖48、张良县教坛新秀二等奖49、周丽娜①县优质课一等奖②学习十六大精神教师知识竞赛三等奖50、潘阿女县优质课一等奖51、张丹红县优质课一等奖52、应保华市业余训练先进个人53、郭基文 2003奥运歌曲创作大赛优秀奖54、王远友象山县书法竞赛优秀奖55、初三英语竞赛三等奖2人,指导老师:陈秉忠56、华东六省一市中学生作文大赛一等奖1人,指导老师:石友才57、全国世纪杯中学生作文大赛二等奖1人指导老师:石友才58、县中学生阅读赛三等奖1人,指导老师:汪荷月59、宁波市排球赛冠军,指导老师:应保华60、县自然学科竞赛一等奖2人,指导老师:董诚伟、林增明61、县自然学科竞赛二等奖2人,指导老师:黄伦松、张万清62、县自然学科竞赛三等奖3人,指导老师:林增明、董诚伟、张万清、黄伦松63、蒋海县口语竞赛一等奖64、蒋海市口语竟赛三等奖65、史敏毅多媒体课件评比一等奖66、王远友①在《未来作家》发表作品2人②在《山海经》发表作品1人③在《作文周刊》发表作品2人④在《东南商报》发表文章67、陈隆升在《作文周刊》发表作品1人68、石友才①在《读写训练》发表作品2人②在《中学语文报》发表作品3人③在《作文周刊》发表文章2人④在《象山报》发表作品2人69、章雪莲在《未来作家》发表作品2人70、万延龙在《语文新圃》发表作品1人在《中学生》发表作品1人71、李逸峰在《象山报》发表作品2人72、杨永振在《未来作家》发表作品1人73、孙正付《“谈话法”在历史刘堂教学中的应用》(全国中学历史教学论文中评选二等奖)74、万延龙《在大爱的旗帜下,求真求实求美》(全国青少年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组委员会第二期论文征集优秀奖)75、石友才中央教科所等“世纪杯”中学生作文大赛优秀指导教师奖76、邢虎林《中学美术课应渗透各科知识》(宁波市艺术教育论文评比二等奖)77、顾成《小心!多媒体教学的操作误区》(宁波市艺术教育论文评比二等奖)78、史敏毅《三国鼎立》课件(宁波市高中历史多媒体课件评比一等奖)79、何文轩《中国画教学点滴》(宁波市艺术教育论文评比三等奖)80、石友才《抓住关键词,辨出真滋味》(宁波市教育学会中语分会等六届年会二等奖)81、石友才《面向未来,构建面办教育新模式》(宁波市民办教育研究成果三等奖)82、奚邦启《钱梦龙语文教学艺术管突窥》(县语文学科教学论文评比一等奖)83、石友才《抓住关键词,辨出真滋味》(县语文学科教学论文评比一等奖)84、顾成《小心!多媒体教学的操作误区》(县美术学科教学论文评比一等奖)85、曲建森《谈谈良好地理课堂气氛的形成和应用》(县社会学科教学论文评比二等奖)86、史敏毅《浅谈初中社会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县初中社会学科教学论文评比二等奖)87、陈隆升《中学文言文语感教学初探》(县语文学科教学论文评比二等奖)88、王兰芬《如何用交际法进行语法教学》(县英语学科论文评比二等奖)89、林增明《实验教学中学生创造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之我见》(县自然学科教学论文评比三等奖)90、丛培坤《浅谈化学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县化学学科教学论文评选三等奖)91、朱豫国《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思考与考试》(县化学学科学论文评比三等奖)92、林鹤武《减数分裂与有性生殖细胞的成熟》(县生物学科教学论文评比三等奖)93、孙正付《语言艺术在政治教学大中的作用》(县政治学科教学论文评比三等奖)94、李逸峰《课堂教学的空白艺术》(县语文学科教学论文评比三等奖)95、何文轩《中国画教学点滴》(县美术学科教学论文评比三等奖)96、余建华《浅谈体育课对学生个性品质的培养》(县体育学科教学论文评比三等奖)97、蒋海象山县英语学科青年教师英语口语竞赛一等奖98、蒋海宁波市英语学科青年教师英语口语竞赛二等奖99、潘阿女《学习林祖望〈西门豹〉有感》(县《课堂教学创新百例》学习心得论文竞赛三等奖)100、陈隆升《论听读型语感培养的三个重要环节》(《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34卷)102、王远友《借用古乐学文言》(《中学语文教学》第五期)103、李逸峰《钟繇“三表”话冲和》(《中国书画报》4月24日)104、李逸峰《丁敬印赏“月”》(《书法导报》11月7日)105、石友才《“也”字妙用例谈》(《未来作家》9月3日)学生1、陈胤《世纪标点》获第15届华东六省一市中学生作文大赛一等奖2、滨海学校校女子排球队获宁波市女子排球赛冠军3、刘斌琪《夜之赞》获“世纪杯”中学生作文大赛二等奖(中央教科所等举办)4、滨海学校宁波教育系统第五届艺术节高中学生艺术学科知识竞赛三等奖5、金昀全国高中化学奥林匹克竞赛县二等奖6、赵开伟全国高中化学奥林匹克竞赛县三等奖7、林梦楠宁波市初三英语竞赛三等奖8、林倍倍宁波市初三英语竞赛三等奖9、陈帅宁波市中学生阅读竞赛三等奖10、屈辉红宁波市中学生阅读竞赛三等奖11、朱挺宁波市第六届中学生劳技操作比赛三等奖12、张莹《民族大团结》“世纪之星”书画比赛金奖13、杨威《地球卫士》“世纪之星”书画比赛金奖14、陈微《悲惨世界》“世纪之星”书画比赛金奖15、周赛赛《小荷才露尖尖角》“世纪之星”书画比赛金奖16、周静菡《大自然的呼吁》“世纪之星”书画比赛金奖17、傅丹阳书法“世纪之星”书画比赛金奖18、陈昭君书法“世纪之星”书画比赛金奖19、黄先华象山县2001年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高中男子组跳高第四名20、穆成宇象山县2001年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高中男子组1500米第四名21、张玉林象山县2001年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高中男子组400米第六名22、李琼象山县2001年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高中女子组1500米第六名23、郑菲菲象山县2001年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高中女子组800米第六名24、张玉栋象山县2001年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高中男子组标枪第四名25、胡迪芝象山县2001年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高中女子组铅球第四名26、陈良挺象山县2001年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高中男子组铅球第三名27、赖林科象山县2001年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高中男子组三级跳远第二名28、穆成宇象山县2001年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高中男子组800米第三名二00二学年教师1、黄国爱《〈黄鹂〉质颖》(全国中语会青年语文研究中心第五届论文比赛二等奖)2、刘余平《浅谈历史教学的纵横联系法》(宁波市历史论文评比赛二等奖)3、史敏毅《以点带明,强化历史特点的教学——出道题看秋时间期的代特征》(宁波市历史论文评比三等奖)4、李逸峰象山县第六届学生艺术节优秀指导教师奖5、陈雅菲象山县第六届学生艺术节优秀指导教师奖6、万延龙《风景谈》撷美散谈(《学语文》第一期)7、万延龙《永远年轻的职业》(《教育文汇》第二期)8、李逸峰《绘声绘色话诗文》(《中学导报》9月18日)9、李逸峰《临贴要养成好习惯》(《书法导报》4月24日)10、李逸峰《真力弥满,自出心机》(《中国书画报》7月27日)11、李逸峰《赵之谦印章边款略识》(《中国书画报》11月25日)12、石友才《抓住关键词,辨出真滋味》(《语文新圃》第一期)13、石友才《一道高考题的三种解法》(《语文报》3月5日)14、石友才《谈〈伐檀〉中的重章复唱》(《语文天地》第15期)15、方林《初中生数学学习心理障碍初探》(全国优秀教师获奖学术论文选)16、盛再晔《表场与批评艺术》(《全国优秀教师获奖学术论文选》)17、严忠泽《浅谈教师的反思在生物学教学中的作用》(《中学生物学》2002年第6期)18、刘军《衰老形成的原因及抗衰老》(《中学生物教学》第12期)19、杨秋红《再度解旧题多方获新知》(《学生数学》第11期)20、杨天峰《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假设思维》(《物理教学探讨》第166期)21、林增明《创新教育是传授知识与培养教育能力的完美结合》(市二等奖)22、张明《浅谈数学课堂中的问题设计》(省一等奖)23、郑敏和《转化后进生初探》(省二等奖)24、潘忠恩《浅谈英语课的自主学习》(省二等奖)25、王文杰《构建生活化的语文课堂》(全国一等奖)26、汪荷月《课堂教学中师生情绪的调控》(全国二等奖)27、王文芬《试论对初中生的会话能力评价》(全国三等奖)28、何邦国《如何增进合作学习中的有效性》(全国三等奖)29、董诚卫《张杨个性,激发灵性》(全国三等奖)30、陈秉忠《集体备课的指导策略》(全国三等奖31、吴奎元宁波市生物学科青年教师学论坛二等奖学生:1、宁波滨海学校校辨论队获象山县第三届中学生辨论赛冠军2、宁波滨海学校语文组第十届“炎黄杯”全国青少年作品大赛优秀组织奖3、盛正挺《我喜欢》(“炎黄杯”全国青少年作品大赛一等奖)4、励康康《文化苦旅苦旅的文化》(“炎黄杯”全国青少年作品大赛一等奖)5、蔡振岳《寻手失落的心灵》(“炎黄杯”全国青少年作品大赛一等奖)6、宁波滨海学校高中组象山县第六届学生艺术节舞台艺术节目二等奖7、周淑文象山县第六届学生艺术节硬笔收书法三等奖8、沈森象山县第六届学生艺术节硬笔收书法二等奖9、黄新象山县第六届学生艺术节硬笔收书法三等奖10、李斌象山县第六届学生艺术节国画三等奖11、邬文栋象山县第六届学生艺术节素描二等奖12、杨艳萌象山县第六届学生艺术节独唱三等奖13、陈屿姝象山县第六届学生艺术节独舞二等奖14、俞钮亚象山县第六届学生艺术节独唱二等奖15、王早象山县第六届学生艺术节国画三等奖16、黄维象山县第六届学生艺术节独唱三等奖17、朱鹂程象山县第六届学生艺术节笔书法一等奖18、章尔文象山县第六届学生艺术节笔书法三等奖19、孙警东象山县第六届学生艺术节笔书法三等奖20、吴倍倍象山县初三数学竞赛二等奖21、丁莉莉象山县初三数学竞赛三等奖22、林苏益“象山港英语村林”宁波市初三英语竞赛三等奖23、白植树《做个诚实的人》(县中学生优秀政治不论文二等奖)24、陈达《关于挫折的小议》(县中学生优秀政治小论文三等奖)25、张金林、郑巧楠、叶志键、杨文杰、许林焕、孙佩佩(且中学生优秀政治小论文鼓励奖)26、张超巧宁波市中小学书法作品比赛优秀奖27、宁波滨海学校象山县第六届学生艺术节初上组镇片舞台艺术三等奖28、宁波滨海学校高中部象山县第六届学生艺术节团体三等奖29、陈科象山县2002年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高中男子组跳高第六名30、胡琳媛象山县2002年小学生田径运动会高中女子组铁饼第二名二00三学年教师1、万延龙《惠特曼〈草叶集〉与郭沫若〈女神〉比较刍议》(《芜湖师专学报》第一期)2、李逸峰《办书法小报,促进写字教学》(《中国书法教育》第五期)3、李逸峰《有感于“键盘VS笔”》(《教育艺术》第十期)4、李逸峰《品读黄易刻的两方官印》(《书法报》3月24日)5、李逸峰《八届“国展”与“培养补差”》(《书法报》5月12日)6、李逸峰《品读古人之“笑”》(《语文报》)7、李逸峰《〈瘗鹤铭〉临习札记》(《书法报》6月2日)8、李逸峰《略析楮遂良〈圣教序〉的线条美》(《书法报》12月8日)9、李逸峰《品读语言抓住关键领会诗情》(《中学语文报》4月8日)10、李逸峰《旁涉博采——“秀”“吃”三境界》(《书法报》7月28日)11、吴奎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生物实验设计命题类型探析》(《生物教学与实验》第三期)12、吴奎元《解读2002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成果》(《中学生物学》第一期)13、严忠泽《“生物的新陈代谢”教学国学生情感参与的实施策略》(《生物学教学》第七期)14、李金兰《谈解排合应用题的方法》(《数学之友》第四期)15、刘永丰《物理美学思维及其能力的培养》(《物理通报》第四期)16、刘军《强化思维训练,发展思维能力》(《生物学通报》第四期)17、吴奎元《学科教学中实施“问题课题化”的思考与实践》(《教育教学研究》第三期)18、石友才《〈琵琶行〉音乐描写部分解读》(《未来作家》8月17日)19、吴奎元宁波市生物学科青年教师教学论坛评选二等奖20、石友才作文周刊社2002——2003学年度作文优秀指导奖21、李逸峰、汪荷月《积累•鉴赏•熏陶•内化》(县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三等奖)22、潘阿女《田忌赛马》(县小学语文学科优质课)23、周骊骊《谦让》(县小学思品学科质课)24、张丹红《求未知数》(县小学数学科优质课)25、姚云兰《音乐在课堂上的作用》(县中小学幼儿园教学论文评比三等奖)26、朱夕映《社会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环境德育》(县中小学幼儿园教学论文评比二等奖)27、周骊骊《思想品德教学中应加强引导教育》(县中小学幼儿园教学论文评比二等奖)28、潘阿女《小班化教育——关注每一位学生》(县中小学幼儿园教学论文评比二等奖)学生1、余怡妮 2002——2003学年度作文周刊优秀作品一等奖2、励康康 2002——2003学年度作文周刊优秀作品一等奖3、柯莹 2002——2003学年度作文周刊优秀作品一等奖4、张海峰《情绪风景》(“炎黄杯”全国青少年作品大赛一等奖)5、张怡然《注重感觉,拒绝束缚》(“炎黄杯”全国青少年作作品大赛一等奖)6、孙警东书法(“炎黄杯”全国青少年作品大赛一等奖)7、俞瑞宁波市中小学生书法作品比赛三等奖8、沈森宁波市中小学生书法作品比赛优秀奖9、倪兴也宁波市中学生阅读竞赛二等奖10、朱黛黛“董玉娣中学杯”宁波市初三英语竞赛一等奖11、张晓梦“董玉娣中学杯”宁波市初三英语竞赛三等奖12、俞瑞“董玉娣中学杯”宁波市初三英语竞赛三等奖13、沈森“董玉娣中学杯”宁波市初三英语竞赛三等奖14、樊航“董玉娣中学杯”宁波市初三英语竞赛三等奖15、倪兴也“董玉娣中学杯”宁波市初三英语竞赛三等奖16、俞史文浙江省高中化学竞赛县一等奖17、谢方超浙江省高中化学竞赛县二等奖18、盛跃进浙江省高中化学竞赛县三等奖19、张沈俊浙江省高中化学竞赛县三等奖20、倪森杰浙江省第七届初中生自然科学竞赛县三等奖21、吴蓓蓓浙江省第七届初中生自然科学竞赛县三等奖22、蒋挺《饮料人生》(“炎黄杯”全国青少年作品大赛二等奖)23、郑巧楠《桔叶的心情》(“炎黄杯”全国青少年作品大赛二等奖)24、杨胡峰《叶子的另一种诠释》(“炎黄杯”全国青少年作品大赛二等奖)25、朱黛黛宁波市初三年级英语初赛一等奖26、王早宁波市初三年级英语初赛一等奖27、俞瑞宁波市初三年级英语初赛一等奖28、张晓梦宁波市初三年级英语初寒一等奖。
历史教师教育叙事
历史教师教育叙事导读:本文是关于历史教师教育叙事,希望能帮助到您!历史教师教育叙事篇1通过这几年的教学,我觉得新的课程改革,为历史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提供了注入了一股新的动力。
在这一转变过程中,理念无疑是最关键的。
只有先进的教学理念,才能催化出出色的教学行为,而新的课改,要求教师转变教学方式,树立以学生为主、不断探究的学习方式。
历史教师的观念、角色、教学行为、教学策略等都要发生转变,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的传递者,历史教学也不再是过去那种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简单相加,它开始向师生互教互学、共同发展的新型格局迈进。
只有形成这种师生关系,学生才能消除畏惧、释放个性、发展潜能,真正做到“我爱我师,但我更爱真理”。
同时营造出一个宽松的课堂气氛,以此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动力,使整堂课的教学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因此对于一个历史教师而言,有效的协调人际关系与沟通表达的能力是必不可少的。
而且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化,创新思维在历史教学中也开始崭露头角。
历史教学中,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就是要激活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这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教师的提问;二是学生的发问。
教师的提问,要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准确把握重点和难点,同时理清各部分知识的内在联系,精心设计,环环相扣,从而引导学生去思考、联想、探究,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进而发现历史的本质,明白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把握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目的。
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提问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带着这些问题,在课堂上师生共同探讨、不断深化对历史现象、历史事件本质的认识,通过环环相扣的设问,层层深入的剖析,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看法,甚至得出不同结论。
这样,学生从中得到的是思维的启迪,视野的开阔。
其次,鼓励、引导、启发学生发问也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手段。
回答问题是一种能力的表现,那么善于提出问题更是一种创新意识的体现。
因为发问是一个人探索未知领域的外在表现,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人才能产生创新的冲动。
历史教师教育叙事(四篇)
历史教师教育叙事通过这几年的教学,我觉得新的课程改革,为历史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提供了注入了一股新的动力。
在这一转变过程中,理念无疑是最关键的。
只有先进的教学理念,才能催化出出色的教学行为,而新的课改,要求教师转变教学方式,树立以学生为主、不断探究的学习方式。
历史教师的观念、角色、教学行为、教学策略等都要发生转变,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的传递者,历史教学也不再是过去那种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简单相加,它开始向师生互教互学、共同发展的新型格局迈进。
只有形成这种师生关系,学生才能消除畏惧、释放个性、发展潜能,真正做到“我爱我师,但我更爱真理”。
同时营造出一个宽松的课堂气氛,以此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动力,使整堂课的教学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因此对于一个历史教师而言,有效的协调人际关系与沟通表达的能力是必不可少的。
而且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化,创新思维在历史教学中也开始崭露头角。
历史教学中,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就是要激活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这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教师的提问;二是学生的发问。
教师的提问,要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准确把握重点和难点,同时理清各部分知识的内在联系,精心设计,环环相扣,从而引导学生去思考、联想、探究,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进而发现历史的本质,明白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把握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目的。
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提问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带着这些问题,在课堂上师生共同探讨、不断深化对历史现象、历史事件本质的认识,通过环环相扣的设问,层层深入的剖析,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看法,甚至得出不同结论。
这样,学生从中得到的是思维的启迪,视野的开阔。
其次,鼓励、引导、启发学生发问也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手段。
回答问题是一种能力的表现,那么善于提出问题更是一种创新意识的体现。
因为发问是一个人探索未知领域的外在表现,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人才能产生创新的冲动。
教学中,应非常注重激励学生突破传统思维定势,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
多媒体技术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运用
浅谈多媒体技术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有目的、恰当地利用多媒体技术,能够把过去抽象的历史事实形象化,微观事物宏观化,复杂事物简约化。
能够多角度、多渠道地向学生传递历史信息,从而达到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师生互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一、多媒体技术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运用的功效1、运用多媒体技术能够激发和强化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
多媒体教学将历史课件通过计算机、投影映射出来,能使本已过去的抽象、苍白的历史事实以多种形式动态地呈现在学生面前。
这种新颖独特的教学手段,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已过去的历史事实生动、具体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仿佛身临其境,缩短了空间感和距离感。
2、运用多媒体技术能够充分体现教学的直观性,提高课堂效率。
多媒体教学,注重调动学生的视觉感官,视听并用,拓宽信息传输渠道,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多感官参与学习。
教育心理学知识说明:视听结合可获得几乎是最佳知识保持率。
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的课件界面美观,色彩丰富,纲要信号齐备;版面保留完整,能够充分体现教学的直观性,是任何传统的教学手段无法替代的。
它通过多媒体技术的交替演示,可以多渠道向学生传递教学信息,调动学生各种人体器官对新知识进行多角度交叉吸收,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对开发学生智力,加强对历史知识的记忆和提高历史教学效率具有重要的作用。
3、运用多媒体技术能够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
历史是人类过去的实践活动,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重演。
这个特点使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巩固增加了难度,也给教师教学带来困难。
特别是一些不易说明,头绪较多的历史知识点,传统教学方法很难具体形象地加以描述,给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带来困难。
而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技术,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视觉感官,做到视听并用,充分调动学生多感官的参与学习,从而达到突破教学重点、难点的目的。
如:世界近现代史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和胜利》这一节,由于事件头绪多,容量大,地图多,时空跨度大、变化大,学生较难掌握。
历史:导言课(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初一历史导言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让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历史、如何学习历史、学习历史的意义。
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重点:拉近历史与学生的距离,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难点: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营造和谐、开放、积极的课堂氛围。
教学方法:谈话法教具:多媒体课件课时:一课时【导入:】(教师)今年是2008年,2008年对于中国来说是骄傲的、自豪的。
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北京圆满落幕了。
关于这届奥运会我想同学们一定印象深刻。
那么关于这届奥运会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有同学说到了盛大的开幕式,是的,开幕式让世界惊艳、让人赞叹中国文化深厚底蕴。
下面我就请同学们再来回顾开幕式的精彩片段。
(教师)开幕式中展现了中国古老的四大发明,展示了中国辉煌灿烂的文化,正因为我们有五千年的历史底蕴才会创作出这样气势宏大、波澜壮阔的艺术作品。
而我们历史课就是要带领同学们了解历史的课程。
让同学们在对人类漫长历史的发展、演变过程的探究中,懂得许多道理,学会怎样做人,学会思考,进而变得聪明。
下面,我们就来了解我们的历史和历史课。
【讲授:】一、什么是历史?——对历史学科的认识。
(教师)什么是历史,同学们是怎么理解这个词的?(学生) 自由发言(教师)历史英语:history释义:(一)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也指某种事物的发展过程或个人的经历。
(二)过去的事实,过时的事物。
例:这件事早已成为历史。
(三)对过去事件的记载, 沿革, 来历; 大事记。
(四)记载和解释作为一系列人类活动进程的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
(五)书名。
即《希腊波斯战争史》。
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著。
全书共九卷,前四卷主要追述埃及、巴比伦、波斯、吕底亚、西徐亚及希腊本土的历史,后五卷叙述希腊与波斯战争的起因和经过,止于公元前479年。
书上杂有许多神话传说,不尽可信。
但此书为欧洲第一部重要的历史著作。
(六)个人的履历;经历(七)对形成未来的进程有影响的事件。
“谈话法”的应用
“谈话法”的应用一、运用“谈话法”进行教学,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己势在必行,在地理课教学中,恰当的运用谈话法进行教学,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以充分的发挥,从而改变那种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老师写、学生抄的教学方法。
如我在讲《寒潮、台风和水旱灾害》一节时,设计了这样的谈话题目:同学们经常收看电视台的天气预报节目吗?同学们收看过寒潮警报吗?请同学们阅读课文摘录的某年某月某日中央电视播放的寒潮警报,读报,回答以下问题: ①我国受这次寒潮影响的地区有哪些?②这次寒潮影响的陆地地区和海上风力将加大到多少级?长江以北地区的气温有什么变化?③寒潮造成哪些危害?用谈话的方式启发引导学生回答问题,得出以下总结:国西北地区东部、华北、工北大部、黄淮、江淮地区将出现5〜7级大风, 海上将出现7〜9级大风;长江以北,气温将下降8〜15摄氏度,这次寒潮引起的降雪、大风、降温天气,将对交通、电讯等造成不利影响,然后结合课文《侵入我国的寒潮路径图》再进一步让学生回答:为什么西藏、云贵等地区受寒潮影响较小?四川盆地、广东、海南、台湾一带寒潮不易侵入?寒潮与冬季风有什么关系?造成什么灾害?这样运用谈话的方式,使同学们不觉得这些知识枯燥无味,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学生们在课堂上回答,踊跃发言,顺利地完成了本节的教学任务。
二、运用谈话法进行教学,可以使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之间衔接紧密、过渡自然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复习提问一导入新课一讲授新课一课堂练习一课后小结一布置作业,使用谈话法,在每个环节之间运用恰当的过渡语言,承上启下,从而使整个教学过程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如我教《黄河》一节时,在导入新课时是这样利用谈话方式来衔接的。
复习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长江》,为什么说长江是中国的第一大河?然后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要学习中国的第二长河一黄河,“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我们的母亲河;同时,黄河又给中华民族带来过沉重的灾难,是一条多灾害,难治理的河流,那么我们怎样来认识黄河的功过呢?"接着要求学生阅读课文,板书课题,进行新课。
历史教学基本方法的运用
历史教学基本方法的运用中学历史课堂基本教学方法1.讲述法:是教师运用口语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它包含叙述、描述、概述三种具体的类型。
通过教师的讲述,可以使学生掌握比较系统的历史发展过程知识,从而为培.养想象力、创造力、分析综合能力奠定基础2.讲解法: 是对历史名词、概念、观点和规律等内容进行解析论证的一种教学方法。
它包含解释法、比喻法、分析综合法、比较法等具体的形式。
3.叙述法: 历史教学中,教师按照历史事件发展或历史人物活动的时间顺序,对历史事实进行全面系统地讲授的教学方法称为叙述法。
其最突出的特点,是完整清楚地交代整个历史事件的全过程。
4.概述法: 教师使用简练、概括性的语言,对历史知识中非重点内容进行大概介绍的教学方法。
适用于历史教学中虽属次要,但又必须交代清楚的历史事实教学。
5.谈话法: 历史教学中,师生之间通过口语交流,进行教学与学习活动的一种教学方法。
包括师——生、生——生、师——生——生之间对话等多种形式。
几种历史教学方法的运用一、历史课的语文教学法自古文史相通,历史与文学的关系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任何文学作品都产生于一定的历史背景并反映某一个方面的社会现实,同样,任何历史内容都是依靠文学形式(有少量是实物形式)记录下来的。
因此,我在历史教学中运用语文教学法,取得了良好效果。
例如:指导学生围绕历史教材的章、节、标题来抓中心,划段落,分层次,归纳大意,写出提纲和要点,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讲述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运用记叙文和小说的表现手法,按照时间、地点、场景和情节等要素,或叙述,或议论,或描绘,或抒情,再现历史的过去,生动活泼,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述历史原因、结果,分析历史观点,介绍历史场景及历史文物,则采用议论文、说明文的方法,摆事实、讲道理,做到观点鲜明,论据充分,论证严密,逻辑性强。
实践证明,历史教学参考语文的教学方法是很有益处的。
二、历史课的辩论式教学法长期以来,怎样组织和开展课堂讨论一直是历史教学的难点。
初中历史对话教学教案
初中历史对话教学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古代文明与中世纪文明的特点和发展历程。
2. 掌握古代文明与中世纪文明的区别与联系。
3. 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增强他们的历史知识和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1. 古代文明的代表国家和特点。
2. 中世纪文明的代表国家和特点。
3. 古代文明与中世纪文明的联系和影响。
教学难点:1. 区分古代文明与中世纪文明的特点。
2. 理解古代文明与中世纪文明的联系和关联。
教学过程:一、导入 (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古代文明与中世纪文明的比较。
二、讲解 (1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古代文明与中世纪文明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2. 教师讲解古代文明的代表国家和特点,以及中世纪文明的代表国家和特点。
3. 教师强调古代文明与中世纪文明之间的联系和影响。
三、对话互动 (20分钟)1. 分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古代文明与中世纪文明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展开讨论,并汇报给全班。
2. 对话交流: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对话交流,讨论古代文明与中世纪文明之间的关系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四、练习与应用 (10分钟)1. 针对所学内容设计练习题,让学生进行答题练习,检查他们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2. 以古代文明和中世纪文明为素材,让学生写一篇短文,比较古代文明与中世纪文明之间的差异和联系。
五、总结与提高 (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强调古代文明与中世纪文明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多了解历史知识,增强历史思维能力。
六、作业布置布置作业: 要求学生回顾今天所学内容,思考古代文明与中世纪文明的联系和影响,并撰写一份作业报告。
七种常用历史教学的课堂模型设计
七种常用历史教学的课堂模型设计黄晋瀛这七种课堂模型设计是我在网上阅读收集的,但忘记是在哪里的了。
给大家分享一下吧。
1、三段式教学法所谓三段式教学法。
即“读、理、练”三个阶段的历史课堂的组织教学。
“读”为第一阶段,约用10分钟左右时间。
教师先提出拟好的思考题,让学生认真阅读本节课要讲的教材内容,发现问题时,同学之间可以进行简短的议论,加深对历史知识的感知。
“理”为第二阶段,约用25分钟时间。
教师对教材中的有关的内容,进行启发、点拨、归纳。
并与学生共同活动。
对历史知识进行串线结网式的整理,着重弄清重点、难点,指导学生对历史知识加深理解和记忆。
“练”为第三阶段、约用10分钟时间。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练习。
争取当堂强化概念和巩固记忆。
三段式教学法能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主动性和独立性,教师在教学中能充分运用启发和示范,贯彻了教学中的巩固性与应用性原则,是符合学生认识规律的。
2、四段式教学法第一段,从上课开始,大约5—7分钟。
教师先提出让学生阅读内容,同时提出几个问题,写在小黑板上,要求学生带着问题读书思考。
这时教师可深入学生,了解上一节课的情况。
第二段,约需25—28分钟,是教师进行新课教学的时间。
重点要突出,边讲边板书。
要把重要的时间、地点、人物及历史基本线索、基本概念等知识传授给学生,并通过问答启发方式使学生动脑动手、掌握本课的重点难点。
第三段,约用5—7分钟。
主要围绕进行的新课想问题、提问题,鼓励学生发言、回答;然后教师再作出正确结论。
这是谈话法与讲解法相结合的巩固性教学阶段。
第四段,终用5分钟。
主要是处理课堂作业,习题要少而精,形式要多样化,要有利于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对知识的加深巩固。
3、五段式教学法第一段,复习提问,承上启下,约5分钟。
复习与本节课有关的知识。
教师提问时,要注意起到既能复习旧课,又有引入新课的作用。
第二段,教师提出精心设计的自学提纲,启发学生自学。
这一步约需10—15分钟,然后进入启发问答和课堂讨论,这是一堂课的高潮。
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新课导入方法介绍
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新课导入方法介绍一、复习法由复习旧课入新课,这是最常用的方法。
一般由教师设计几个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复习提问应该和新课内容密切相关,过渡到新课也应十分自然。
以旧引新,承上启下,这也是传统历史课经常采用的教学方法,通过复习旧知识,引出新知识,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如讲“秦灭六国”,先提问:“商鞅变法起了什么作用?”然后教师指出:秦国自商鞅变法100多年来,封建经济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成为战国七雄中最强大的国家,为兼并六国作好了准备。
由此导入新课。
复习法作为导言,有利于知识衔接和使学生理解历史概念的因果关系。
但它往往缺少趣味性,尚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设问法由学生熟悉的或感兴趣的事物入手,提出问题、探究它的由来。
设问一般有二种情况:一是复习旧课引入新课所提问的问题要注意寓有深意和新意,并且要和新课内容紧密相关。
二是结合教材重点,把新课中最能引起同学兴趣的内容,用设问句形式,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
如讲“我国境内的原始人群”时,可以这样设问:“你们知道人是怎么来的吗?我国古代有女娲捏土造人的传说,古代埃及人认为是创造力之神哈奴姆用水和泥土造出来的,基督教认为人是上帝造出来的,也有人认为是人由猴子变成的,这些都是不科学的。
那么人到底是怎样产生的呢?”又如,讲“古罗马”一章,可以这样设问:“你们在小学学过《狼和小羊》、《农夫和蛇》的寓言,但你是否知道它出于哪一个国家,谁之手?你们都知道奥运会,但是否知道它的发源地在哪里?我国亚运会开幕式的场馆可坐十万人,但你是否知道在1900多年前的古罗马剧场可以容纳多少观众呢?”设问法的最大优点是通过寥寥数语,就能迅速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并且造成悬念,使学生产生一种渴求答案的强烈愿望,从而产生自觉的主动的学习要求。
三、谈话法谈话引导,娓娓动听。
这种方法比较自由,教师通过对一个历史片段的描绘,诱导学生进入特定的历史环境,使他对新知识产生亲切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话法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西安市户县第二中学聂广收
谈话法又称问答法,是指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回答提出的问题,借以获得新知识,巩固旧知识。
这种方法易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应用广泛,收效显著。
那么,如何运用好这一教学方法,让历史课堂保持旺盛的生机和活力?
(一)树立“问题”意识,让教学问题化,问题常态化。
新课程要求课堂教学实现三维目标,要求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因此,必须让学生有活动,在活动中学习知识,提升能力。
而历史课堂活动最主要的方式就是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所以,必须适应新课程的要求,使课堂教学问题化,问题常态化。
如岳麓版历史必修二第一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共需学生掌握四个大问题:1、农业的起源2、农具的革新3、水利设施的完善4、自耕农经济。
教学中可以把这四个问题分解成如下的系列小问题,让学生回答:1、农业的起源①原始农业是如何形成的?②中国古代农耕经济的区域特点怎样?③古代农耕经济产业结构的基本特点?2、农具的革新①农具发展的三个时代分别是什么?②铁器牛耕广泛使用的意义有哪些?
③曲辕犁的进步性有哪些?3、水利设施的完善①古代水利设施建设的条件有哪些?②古代水利工程建设的成就有哪些?4、自耕农经济①自耕农经济产生的条件有哪些?②自耕农经济的特点有哪些?③试评价自耕农经济的积极作用和局限性。
通过探究、解决这一系列问题来组织教学,可使课堂教学条理清楚,重点突出。
也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 设置情景材料,使问题形象具体,易于学生理解掌握。
历史教材由于篇幅所限,不可能对每一个问题都有比较充足、翔实的材料。
这就给学生探究问题带来一定的障碍,需要教师补充适当的材料,为学生解决问题提供依据和途径。
如分析我国农村率先进行改革的原因,我补充了两段材料:一、农村人口占我国人口80﹪,农村不稳定,整个政治局势就不稳定,农民没有摆脱贫困,就是我国没有摆脱贫困。
二、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的高速发展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条件。
然后学生归纳、概括,从我国是农业大国的基本国情、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以及人民公社的弊端三个方面来作结论。
学生探究问题有所依据,有好的途径方法,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学到了知识,提高了学科能力。
高中历史教材理论性强,淡化历史事实的叙述。
使得教学内容抽象、枯燥,很难吸引学生注意力,这就要求教师能够选择一些生动、有趣的材料,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历史必修二第17课《苏联的经济改革》是本单元的重点难点。
但是课文形式单一,叙述三次改革都是背景、内容、影响三大段,单调抽象,很难吸引学生。
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问题时,一定要补充适当的材料,化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生动有趣。
在设计赫鲁晓夫改革背景这一问题时,我补充了如下两段材料:一、苏联农业、轻工业的发展速度和重工业相比较,差距十分悬殊。
从工业化开始的1926年到战前的1940年,重工业年平均增长速度为21.9%,轻工业只有14.1%,农业则为1.5%。
二、尽管排队买物品是那样辛苦受罪。
但是,一个俄国妇女一看到有人在那里站队,她的本能的反应就是立
即排了进去,甚至她还不知道到底在卖什么。
然后提问,材料反应斯大林体制的弊端有哪些?赫鲁晓夫改革的背景怎样?这样,课堂教学才会有吸引力,才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三)设计问题要有层次性,要逐层深入。
由史实到理论,由现象到本质,由知识点到知识体系。
如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我设计了如下几个层次的问题:史实①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有哪些?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如何初步建立起来?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历史意义有哪些?知识体系:西方模式、斯大林模式、中国特色模式三种现代化模式有哪些不同点?(包括所有制、工业化道路、农业政策、经济体制、政体等几个方面)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思想认识不断深化。
特别最后一题,画龙点睛,温故知新,构建结构,是知识、能力,方法、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集中体现。
(四)设问的形式要多样化,避免千篇一律。
高中历史教学,偏重于理论分析,要求学生掌握历史事件发生的前提条件,分析其作用影响,进而认识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
基于此,历史课堂教学问题的设计易陷入模式化,即原因加意义加评价。
这样,会影响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疲劳和厌倦心理。
因此,要精心设计问题,使设问的方式多样化,富于吸引力和生命力。
如苏联改革,三次改革的措施可设计这三个问题:①斯大林体制的弊端日益显露,赫鲁晓夫改革如何冲击这一体制?②勃列日涅夫如何把苏联建成和美国相匹敌的军事大国?③面对经济大滑坡,戈尔巴乔夫如何扭转经济颓势?同样的问题,以不同的面目出现,而且突出三次改革不同的特点,能增强吸引力,给学生探究问题以启发和引导。
(五)重视对学生的评价和鼓励,点燃学生探究、回答问题的的热情。
对学生回答问题的评价,不仅仅是判断正误,补充学生答案的不足。
更重要的,要让评价成为一种手段,成为为一个工具,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源和指挥棒。
因此,教师一定要“管好自己的口”,在评价学生时,善于激励和赏识,善用鼓励。
对于回答问题比较准确全面,有创意的学生,可让全班同学给以热烈的掌声。
对于回答问题积极踊跃,但答案不完善的同学,可先正面肯定其积极主动的态度,然后,再巧妙地、让学生不易觉察地把遗漏的要点补充进去,形成完整答案。
而对于差生,更要学会赏识和鼓励。
哪怕是一点微小的进步、一个简单的知识点,都要敏锐地抓住,及时进行表扬和鼓励。
历史属于文科科目,思辨性强。
利用谈话法进行课堂教学,动静结合,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相结合,可以充分参与课堂活动。
体现新课程的理念和精神,有利于实现三维目标,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因此,要充分利用和挖掘这一教学方法的优势,让我们的课堂教学更上一层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