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找次品》的教学谈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浅谈《找次品》教学中的心得体会
浅谈《找次品》教学中的心得体会《找次品》是小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中的内容。
内容的教学要求学生借助天平在所有待测物品中找出外观与合格品完全相同,只是质量差异的不合格品(次品),并且事先知道不合格品比合格品轻或重。
以操作活动为载体,使学生观察、猜测、试验等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基础上,用归纳、推理的方法体会运用优化策略解决问题,感受数学的魅力。
教学中,我以实物天平及多媒体课件来辅助教学。
让学生在观察、动手操作的基础上,分组、合作学习,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学生的主体作用。
分散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并逐个击破减轻学生的学习。
适时渗透数学的思想,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一、抓准时机,自然渗透数学思想。
数学思想是人们对数学理论与内容的本质认识,从数学认识过程中提炼出的观点,它揭示了数学发展中的规律,是学生认知结构的纽带,是由知识转化为技能的桥梁。
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及解决问题的方法有重要的意义。
而学生数学思想的又是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过程。
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抓准时机,适时渗透,使学生一点一滴的感悟数学思想。
如在教学《找次品》这课中,当我问题“三瓶外观一模一样的口香糖,有一瓶是轻一点的,用天平称量,怎样找到它?”时,学生想到了方法:同学想到的是用砝码逐个称量,需3次能够找到这瓶次品;同学想到的是把一瓶视为砝码,剩下两瓶与其,需2次能够找到次品;还同学是在三瓶中,任意拿两瓶天平的两端,天平平衡了,次品是剩下的一瓶,天平不平次品就在天平高的一边上,天平平与不平只需1次就能够找到次品。
显然对比学生很容易说出种方法是最简单的。
“可是哪种方法最简单呢?”我接着又问,学生思考,感悟方法的妙处。
在师生的交流中,学生明白了以上方法是把3瓶口香糖分成了3份,天平两端各放一份,还剩下一份,天平不平次品在天平高的一份里,天平平衡次品就在剩下的一份里。
方法妙就妙在能够知道天平不平次品在天平上的一份里,更可贵的是还能够知道天平平衡推理出剩下的一份是次品。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数学广角──找次品》教案精选范文三篇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数学广角──找次品》教案精选范文三篇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是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数学广角──找次品》教案精选范文,供大家阅读参考。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数学广角──找次品》教案精选范文一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猜测、操作、画图、推理与合作交流验证等学习方法,探究找次品的策略,归纳出解决这类问题的最优策略。
2、通过讨论、探究、逻辑推理等活动,寻找次品的优化方法,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经历数学方法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提炼过程,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经历观察、猜测、判断、推理的思维过程,归纳出解决问题的最优策略。
教学难点:体会解决问题有多种策略,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初步学会运用最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具准备:瓶装口香糖、课件教学设计:一、情境导入,感受新知1、课件出示影音资料:1986年1月28日,美国第二架航天飞机“挑战者”号在进行飞行时发生爆炸,价值12亿美元的航天飞机化作碎片坠入大西洋,造成世界航天史上最大的悲剧。
据调查,这次灾难的主要原因是一个不合格的零件(橡皮圈)引起的。
可见,不合格零件的危害有多大。
2、你从播放的影片中看到了什么 ?3、飞机失事有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如何找出不合格产品,也就是找次品。
板书:找次品。
二、学用天平,了解原理1、老师这里有5瓶口香糖,其中一盒少了几颗,但是我不知道是哪一瓶?请同学们帮帮老师好吗?你有什么办法把它找出来?2、你们都很聪明,老师听了你们的建议决定用天平来找次品。
那你们会用天平吗?3、怎样用天平来找次品?谁能边演示边把找次品的过程说给大家听?(师板书)小结我们用天平找次品时,不管我们把零件分成几份,天平一次能称几份?三、归纳策略,体会最优如果老师这里不是5瓶,而是有9瓶口香糖中有一瓶我多放了几颗(比其它几瓶重一些),你至少需要几次就能保证找出这瓶?1、现在我们不用天平了,用画图一步一步地分析、推理,请同桌的合作学习。
《找次品》数学教学反思(2篇)
《找次品》数学教学反思《找次品》这个内容的主要目的向学生渗透一种优化思想,同时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第一次接触到这样的内容让我不知所措,脑中一片空白,学生该如何学?我该怎样教?于是我认真的阅读了教材及教学参考书,在认真思考以后,确定了自己的教学方案。
在教学过程中,我首先让孩子们明白三点:第一、当物体放在天平的两端时会出现平衡和不平衡两种情况;第二、要想通过天平的平衡与不平衡找到次品,那么天平两端的物体个数必须相同。
第三:次品就是大小、形状、颜色完全相同,但质量稍重或稍轻的物品。
理解了这三点以后,首先和孩子们一起体会3个物品中找1个次品至少称几次能保证找到次品?接着学习4、5、6…个,让学生想象着用天平找出次品,比较不同的方法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找出哪种方法称的次数最少。
得出要使称的次数最少,应该把物体分成3份;能平均分的要平均分,不能平均分的,多的一份与少的一份要相差1。
在这节课中,存在着许多的不足:1、理解和把握教材不够,没有用好教材。
教材设计的是让学生从8包糖果中找出质量不足的,目的是让学生经历找次品的过程,体验“要使称的次数最少,应该把物体分成3份;能平均分的要平均分,不能平均分的,多的一份与少的一份要相差1”这个规律,它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
而我觉得不管是8、9、10…个次品,都离不开3、4、5…个次品的学习,只要学生弄会了如何从3、4、5…个物品中找出次品,其他数字大的物品找次品都会迎刃而解。
因而我没有按教材的编排教学,而是首先和孩子们一起体会3个物品中找1个次品至少称几次能保证找到次品?接着学习4、5、6…个,这个想法挺好,可实际教学中效果并不好。
因为找次品的规律只有在数字达到8以上,优越性才能体现出来,我和学生一起从3个物品找次品,太占用时间了,大量的时间浪费在讨论从4、5、6个物品中找次品,直到快下课才讨论到8个物品,学生已经注意力不集中了,对教学内容也失去了兴趣。
2、在关键处点拨不到位。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找次品 》人教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找次品》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找次品》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中的一章节,主要讲述了如何通过比较和排序的方法找出一定数量的物品中的次品。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比较和排序方法,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
但是,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部分学生可能会对如何运用比较和排序方法产生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次品的概念,学会使用比较和排序方法找出次品。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团队合作,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习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掌握找次品的方法。
2.难点:学生能够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比较和排序方法找出次品。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教师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2.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3.启发式教学: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准备一定数量的物品,用于找次品的实践操作。
2.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找次品的过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引入找次品的话题。
例如,讲述一个关于找出次品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一组物品,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找出次品。
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的思路。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使用比较和排序方法找出次品。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出不同难度的问题,学生独立或团队合作解决,巩固找次品的方法。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在现实生活中,还有哪些场景可以运用找次品的方法?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拓展思维。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找次品的方法及应用。
《找次品》数学教学反思
《找次品》数学教学反思
《找次品》数学教学反思
1. 清晰的目标和学习目标是非常重要的,在向学生传授数学知识和技能时,教师需要明确告诉学生他们将学到什么,以及为什么这对他们是重要的。
这有助于学生理解学习的目的和动机,提高学习效果。
2.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是非常关键的。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能力水平和学习风格来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动力,使学生更具自主性和积极性地学习数学。
3. 在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不仅是一门知识学科,还是一种思维方式。
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引导讨论、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法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4. 差异化教学是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获得有效学习的关键。
教师应该注意到每个学生的不同需求和能力,为他们提供适当的学习资源和支持。
这可以通过分组合作、个别指导、不同难度的任务和活动等方式来实现。
5. 反馈和评估是教学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教师应该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进步和不足,并提供指导和建议。
评估应该是多样化的,既包括作业和考试,也包括口头和书面的反馈。
这样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教学调整和改进提供依据。
总而言之,《找次品》数学教学反思中强调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差异化教学、及时反馈和评估等关键要素。
这些要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促进他们对数学的深入理解和应用。
五年级下册数学广角找次品教案引导学生思辨与创新能力
五年级下册数学广角找次品教案在数学教学中,有许多注重思辨和创新能力的教学方法,其中广角找次品这一方法就是一个很好的教学例子。
广角找次品是通过不断寻找“次品”,从而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的方法。
这种方法能够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分析性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一、教学目标1、掌握广角找次品的方法,能够较为全面的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提升思考水平;3、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造意识,逐步成为自主学习者。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广角找次品的教学方法,并且能够熟练运用此方法。
2、教学难点学生运用广角找次品方法进行学习时需要较大的思维量和耐心。
尤其是对于数学概念较抽象、难度较大的知识点。
三、教学方法1、导入通过明确本节课的课题和相应的教学目标,并且引入广角找次品的教学方法,并且给学生一个例子展示如果进行广角找次品可以获得比一般学习更多的东西,从而让学生认识到广角找次品教学方法的重要性。
2、教学内容(1) 讲授和演示广角找次品的方法广角找次品方法是通过剖析数学概念、逐项深究,捕获其中不妥之处及用语不恰之处,从而提高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在进行广角找次品的方法时,首先需要对数学问题进行分析,发挥自己的思维想象力,尤其是发现其中的关联之处,才能把广角学习有机地融入教学中。
(2) 通过练习掌握广角找次品的技巧学生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来掌握广角找次品的方法,当进行广角找次品时,我们要将学习中的一些点问题拿出来,进行思考、分析,逐渐建立起来一个关于该数学概念的正确理解。
在实际广角找次品方法时,需要持之以恒,将每一次的“次品”认真的分析和总结,不断提高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水平。
(3) 演示广角找次品的应用通过举具体例题辅助练习,让学生掌握广角找次品的应用。
让学生通过解题分析发现和确定题目中的难点,进行广角找次品方法分析与改正,找到正确的数学方法及问题的解答方案。
《找次品》教学反思
《找次品》教学反思《找次品》教学反思「篇一」“找次品”是五年级下学期数学广角里的教学内容,属于一节思维训练课,主要培养学生的优化意识和逻辑推理能力,同时掌握找次品的最优方法。
这节课我在认真分析教材的基础上,并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和思维方式进行了设计,反思整节课。
接到期末考试的时间,确实有点紧,在请教有经验的老师怎样讲的前提下,直接让学生讨论找次品的最优方法。
学生说:“分组法最省时间。
”我直接说:“好!下面讨论怎样分组最优方案。
”“我总结出来了,分成三份。
”“当待测物品的数量是3的倍数时,把待测物品平均分成三份,能保证用最少的次数找出次品。
要平均分成三份哦!”“说的很到位,谁还有补充。
”“当待测物品的数量不是3的倍数时,也把待测物品分成3份,每份个数尽可能接近,使多的一份与少的1份只相差1。
”“补充的很全面,把樊静祎与刘懿贤的加起来就是找次品的规律。
”“好,下面咱们来实战一下!”让学生把小状元拿出来,开始做!由于刚才讲的快,所以让学生说答案的时候必须说思路。
没有想到,孩子们掌握的这么好!心里窃喜。
“找次品”是五年级下学期数学广角里的教学内容,属于一节思维训练课,主要培养学生的优化意识和逻辑推理能力,同时掌握找次品的最优方法。
这节课我在认真分析教材的基础上,并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和思维方式进行了设计,反思整节课。
接到期末考试的时间,确实有点紧,在请教有经验的老师怎样讲的前提下,直接让学生讨论找次品的最优方法。
学生说:“分组法最省时间。
”我直接说:“好!下面讨论怎样分组最优方案。
”“我总结出来了,分成三份。
”“当待测物品的数量是3的倍数时,把待测物品平均分成三份,能保证用最少的次数找出次品。
要平均分成三份哦!”“说的很到位,谁还有补充。
”“当待测物品的数量不是3的倍数时,也把待测物品分成3份,每份个数尽可能接近,使多的一份与少的1份只相差1。
”“补充的很全面,把樊静祎与刘懿贤的加起来就是找次品的规律。
”“好,下面咱们来实战一下!”让学生把小状元拿出来,开始做!由于刚才讲的快,所以让学生说答案的时候必须说思路。
学生数学思考方法培养的几点尝试——以《找次品》教学为例
衄
~
_
口f
口
次 品又 在 天 平 的 哪 一 边 ?
由于 学 生 有 了天 平 的形 象 记 忆 ,为 后 续 引 导 学 生研 究 更 多 的待 测 物 品提 供 了抽 象 思 维 和 形 象 思 维 交叉 使用 的基 础 。 析 、 分 思 考 问题 时 大 脑 就 会 浮 现 天 平 的 平 衡 与 不平 衡 的 两 种 形 象 。学
魅 力 。为 此 , 们 做Fra bibliotek了 以下 一 些 尝试 : 我
一
当学 生 面 临 从 79个 或 2 8 2 17个 乃 至 更 多 零 件 中 找 出 其 中 1 个 稍 轻 ( 稍 重 ) 次 品 至 少 需 要 在 天 平 上 称 几 次 的 问题 时 , 或 的 这 其 中 的奥 秘 显 然 无 法 一 眼 就 窥 测 出来 。 因此 我 们 在 创 设这 样 一 个 问题 情 境 的基 础 上 适 时 引 导 学 生 认 识 : 了研 究 的方 便 , 以 为 可 从 一 个 较 小 的数 开 始 探 索 从 较 小 的 数 开 始探 索 , 我 们 称之 为试 ( 小 数 ) 例如 从 9开 始 , 。 以后 再 逐 步 扩展 到更 大 的数 。 样 就 可 以 这 化 抽 象 为 形 象 , 复 杂 为 简单 。数 学 中这 叫 做“ 例 法 ”在 不完 化 特 , 全 归 纳 法 中经 常 会 用 到 , 也 蕴含 了化 归 ( 化 ) 这 转 的思 想 。
2“ 首 次 ” .探
、
形 象 支 撑理 解 原 理
起 始试教 , 取 以学生用学具试验“ 平平衡 与不平衡 ” 采 天 的
《找次品》数学教案设计
《找次品》數學教案設計标题:《找次品》数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什么是"找次品"问题,并能熟练运用不同的策略来解决这类问题。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和掌握"找次品"问题的解决方法。
难点:如何运用最优策略快速找出次品。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可以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或者情境导入新课。
例如,讲述一个关于产品质量检验员的故事,引出"找次品"的问题。
2. 新授:(1) 让学生理解什么是"找次品"问题。
教师可以举例说明,如在一个箱子里有10个球,其中有一个是轻一些的次品,最少需要称几次才能找到这个次品?(2)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可能的解决策略,然后讲解最优策略。
(3) 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用天平模拟"找次品"的过程。
3. 巩固练习:出示一些不同难度的"找次品"题目,让学生独立或合作完成,然后集体讨论答案和解题思路。
4. 小结: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找次品"问题的解决方法和策略。
四、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找次品"的习题,要求学生回家独立完成,以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进度,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理解和掌握"找次品"问题的解决方法。
六、教学资源:准备一些小物品(如豆子、硬币等)和一个天平,以便于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以上就是《找次品》的数学教案设计,希望对您的教学有所帮助。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找次品的教学反思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找次品的教学反思【引言】随着教学活动的深入开展,作为一名教师,我对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找次品的教学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在这个过程中,我认识到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了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我将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总结和改进。
【教学内容回顾】1.教学目标:通过找次品的过程,使学生掌握数学逻辑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重难点:让学生理解找次品的原理,运用逻辑思维分析问题。
3.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讨论、实践操作等方式进行教学。
【教学反思】1.成功之处: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找次品的过程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2.不足之处: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找次品的原理理解不够深入,导致在实际操作中出现了一些错误。
此外,课堂时间安排不够合理,导致课堂练习环节时间较紧张。
3.改进措施:针对上述问题,我将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帮助他们深入理解找次品的原理。
同时,优化课堂时间安排,确保课堂练习环节能够顺利进行。
【学生表现分析】1.学生掌握情况: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找次品的原理和方法,并在实践中得到应用。
2.学生参与程度:学生参与度较高,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们对找次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3.学生能力提升:通过本次教学,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升。
【总结与展望】找次品这一数学广角的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总结经验,改进教学方法,注重个别辅导,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提升能力。
在“次品”中找真金--以“找次品”教学为例浅谈小学生数学思想的培养
数 学 教学 一方 面是 由浅 入深 、由易到难 循 序 渐进 的过 程, 另一 方面 又 是化生 为熟 、 化难 为易 、 以退 求进 的过 程 , 这
两 个 相 辅 相 成 、双 向 互 动 的 过 程 是 学 生 学 好 数 学 的 基 本 数 学 思 想 之 一— — 化 归 思 想 。
2借助 问题 寻找 方法 的优 缺点 。 .
赖 登塔 尔所 说 :真正 的数 学家 常 常凭 借数 学 的直 觉思 维 做 “
出各种 猜想 , 然后 加 以证实 。” 因此 , 小学 数学 教 学 中 , 在 教
师 :分 成 2份 3次 才 能找 出次 品 ,分成 3份 只 需称 2
次 , 种方 法好 在哪 里呢 ?为 什 么这种 分法 次数 就 少呢 ? 这 师 ( 问 ) 那是 不是 分 的份 数越 多 越好 呢 ? ( 示 问题 追 : 揭 的本质 ) 成 3份正 好利 用 了天平 的哪 儿啊 ? 分 ( 明确 了将待 分 物 品分成 3份 是 最好 的 分法 后 , 一 在 进
吗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要 求学 生 小组 合作 尝试 分小 圆片 , 并把 方 案记 录 下 来 。
学 生 从 4瓶 开 始 依 次 尝 试 , 于 限 制 次 数 是 2次 , 生 想 出 由 学 各种 方案 。
情景 下 , 学 生经 历 了逻辑 推理 的 过程 , 引导 了学 生的 既让 又
思 维方 法 , 力争 从最 少 的次数 去 思考 , 养 学生 有序 思 考的 培
时分 成 3份 ,每份 3瓶 称一 次 ,学生 自然地 运 用化 归 的思 想。 这样 让学 生 一开 始就 接触 规律 , 立在 分析 寻找 规律 的 建
多 样化 是优 化的 基础 , 有多 样化 也就 无所 谓优 化 。 没 那 么 , 何 才能 使学生 生成 多种 问题 解 决的 方法和 策 略呢 ? 如 在 教 学 时 ,教 师提 出 只找 2次 ,能 从更 多 的瓶 数 中找 出次 品
《找次品》教学中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略谈
《找次品》教学中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略谈概要:新课程标准指出:推理能力的发展应贯穿于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
推理是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也是人们学习和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思维方式。
推理一般包括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
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推理能力的培养无处不在,并乐在其中。
本课在“具体—抽象—具体”的教学内容中,让学生经历了“探究—猜想—论证—推理—归纳”的过程,使学生获得了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的活动经验,从而积累了学生的数学素养。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数学素养属于认识论和方法论的综合性思维形式,它具有概念化、抽象化、模式化的认识特征。
南开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教授,首届“国家级教学名师”,教育部数学与统计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顾沛先生说:通俗地讲,数学素养是把所学的数学知识都排出或忘掉后剩下的东西。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借助“找次品”这一操作活动为载体,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试验等方式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归纳、推理的方法体会运用“优化策略”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
从而实现新课程理念下所倡导的合作和自主探究的教学观,发展学生数学思想的同时,培养学生数学素养。
最终实现“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基本理念。
一、数学思想的培养朱学志在《数学的历史、思想和方法》一书中指出:“数学思想是人们对数学研究对象统一的、本质的认识。
”它包括对数学本质的理解;对数学基本特性、数学对象、数学与其他学科、数学与客观世界的关系的认识以及数学中的创立的新概念、新理论和新方法的认识。
是人们对数学知识和方法所形成的规律性认识或基本看法。
(一)“化繁为简”的数学思想教学内容是借助5个和9个待测物品找出其中的一个次品,对于较低起点的学生来说,我们将待测物品减少到3个,降低学生思维的难度,以达到过渡的目的。
小学数学_数学广角——找次品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找次品》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数学广角——找次品教学目标:1.通过比较、猜测、验证等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渗透优化思想,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
2.学习用图形、符号等直观方式清晰、简明地表示数学思维的过程,培养逻辑思维的能力。
3.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画图推理理解并解决简单的“找次品”问题,经历由多样化到优化的思维过程。
教学难点:归纳“找次品”这类问题的最优分组策略。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老师先跟大家分享两个成语,第一个(出示:大海捞针),读!第二个(出示:瓮中捉鳖),读!这两个成语带给你最直接的感受是什么?哪位同学想来说一下生:我感觉大海捞针很难,瓮中捉鳖很简单。
师:难在哪儿?简单在哪儿?生:大海的范围太大了,想要找到针几乎不可能,而坛子很小,捉到乌龟很容易。
师:看来,范围越大,找东西越困难,范围越小,找东西越容易。
二、新课教学师:今天,我们既不捞针,也不捉鳖,看,这是什么?生:益达口香糖。
师:这里有3瓶口香糖,其中有一瓶被老师拿出来两粒,你能设法把它找出来吗?生1:倒出来数一数,看哪瓶少。
生2:用手掂一掂,看哪瓶轻。
生3:用天平称一称,看哪瓶轻。
师:大家提出来的这几种方法,哪种最好?生:用天平称的方法最好,因为数一数既麻烦又不卫生,当重量差距不大时,用手是掂不出来的,用天平称既快速又准确。
师:在生活中,人们经常发现,有的产品质量不符合标准,是次品。
这些次品有的轻一点,有的重一点,混在一些看似完全相同的物品中,需要我们把它找出来,在数学中我们把这类问题称为“找次品”。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如何利用天平找次品。
师:怎样利用天平找出这个次品呢?生:天平两端各放一瓶,如果重量相等,天平平衡,天平外面那瓶是次品;如果重量不相等,天平不平衡,轻的那瓶是次品。
找次品教学反思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我这节课的设计着力让学生通过参与有效的实际操作、观察比拟来概括出“找次品”的最正确方案。
把学生的学习定位在自主建构知识的根底上,建立了“猜测――验证――反思――运用”的教学模式。
让学生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能力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本课的教学中有这样几点做得比拟好:一、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索。
二、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
在数学广角的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思想方法一直是我们数学教学学科的特色。
我在教学时渗透了一定的数学思考方法。
本课的开始我就渗透了化繁为简的数学思想方法,然后在学生众多的策略中提炼出一般方法和优化策略;最后,再利用归纳出的方法去解决待测物品数更多时的问题。
这过程中,就渗透了不完全归纳法,优化策略、分析,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
让学生经历探索数学知识的过程。
围绕问题的解决,让学生经历探索数学的过程,进而使学生得到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通过在解决问题中展开观察、操作、猜测、实验、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感受数学思想方法,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重视操作活动,发挥主体作用。
本节课的活动性和操作性比拟强,沈佳老师让学生借助圆片,以动手操作为手段,以思维训练为目的,把5个零件和8个零件作为学生研究的起点,放手让学生操作探索,让学生通过操作、思考、讨论、交流去获得数学知识,使学生得到主动开展。
虽然本课从整体上来看还是比拟成功的,达成了预设的教学目标,但是有些细节问题还是应该注意的。
如:对于孩子们发言的点评还应该再有一些针对性;时间的控制再合理些,如在5个中找次品的时间再压缩一些为8和9再节省出一些时间会更好。
让课堂时间分配更加合理。
“找次品”是五年级下学期数学广角里的教学内容,属于一节思维训练课,主要培养学生的优化意识和逻辑推理能力,同时掌握找次品的最优方法。
《找次品》教学反思_5
《找次品》教学反思《找次品》教学反思1找次品”的教学内容本来是在“奥数”活动中有时出现的,现在青岛版教材五年级下册数学与生活中选入,对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都是比较好的课。
课本主要以“找次品”这一学习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具体的学习活动中渗透“优化”的教学思想方法。
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掌握用天平找“5个零件的次品”的方法后,我让学生猜想,如果9个物品中也有一个次品,几次一定能找到?学生设想了好几种方案,我采用分组检验,看谁的速度快。
通过评价巧妙地把寻找最优方案蕴涵在竞赛活动中,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在引导下,学生通过观察、对比、讨论,发现了把待测物品平均分成三份的最优方案。
随后我又提出8个物品中找次品由学生独立设计法案,在多种方案的比较中发现,如果待测物品不能平均分成三份,则要分得尽量平均。
《找次品》教学反思2一、尽量体现教材意图。
《找次品》是新课标人教版教材五年级下册数学广角中的内容,优化时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可有效地分析和解决问题。
本单元主要以“找次品”这一操作活动为载体,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来体会解决问题的多样性,在此基础上,通过推理的方法运用优化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二、尽量体现“数学味”。
数学味或者说数学化是现在数学课堂提倡的理念,是我们所追求的。
那么,怎样体现出数学味呢?怎样运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与认识生活中常见的数学问题呢?教师在本节课作了一些努力,例如:出示5件物品,找出其中的一件次品。
让学生经历多次观察、比较、分析,在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中,加强横向与纵向数学化的过程,使学生能从找次品的具体实例中初步了解蕴含其中的一些简单信息。
三、尽量体现方法渗透。
本节课中教者还力图渗透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观察、比较、分析、猜测等方法贯穿整节课。
我觉得,如果单单让学生获得一些有关找次品的知识似乎意义不大,而日常生活中的很多问题也不可能在一节课中一一认识,只有具备了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和一颗乐于探索的心,才能更多更好的学会找次。
在过程中感受在反思中提炼----《找次品》教学中数学思想的渗透
在过程中感受在反思中提炼----《找次品》教学中数学思想的渗透在过程中感受在反思中提炼----《找次品》教学中数学思想的渗透柯红梅“找次品问题”是数学中一类经典的智力问题,对于这一问题,一般性的解决方法是把这n个零件尽可能平均分成3份,该问题过程虽然叙述起来比较繁琐,但如果把结论和方法直接告诉学生,并把零件总数变换不同的数据让学生举一反三,强化训练,掌握起来也非难事。
如果是这样的话,仅仅是让学生被动地接受一种被前人证明是最便捷的解法,学生学会解答这类题目,只是掌握了的“死” 的数学知识;而学生的数学素养没有得到很好地提高。
其实,解决任何一个数学问题的过程应该是一次极富挑战、极具魅力的数学探究之旅。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数学知识、数学技能、数学思想、数学活动···都在潜移默化地改变。
“找次品”这一教学内容就为落实“基本的数学知识、基本的数学技能、基本的数学思想、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这一多维目标提供了很好的载体。
在教学中,我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试验等方式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学生在此基础上,通过归纳、推理等方法的体会优化了策略,这样教学,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化归意识,全方位地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下面就以这节课中的几个片段为例,在教学中“化归思想”的渗透。
【片段描述】课前交流师:同学们,想玩游戏吗?生:想!师:我们一起来玩猜数的游戏吧。
请看:大屏幕上有1、2、3、4、5、6、7、这七个数。
现在,老师心中想了一个数,让你来猜。
你猜一次,我会告诉你:你猜的数比我想的数是大还是小,然后让你接着猜。
比一比,看谁猜的次数最少。
生1:我猜:4。
师:大了。
生1:2。
师:小了。
生(众):那就是3。
师:第一次为什么猜4,而不猜2呢?生2:因为4是正中间的数,不管是大还是小,都能断定要猜的数在1-3或5-7的三个数里。
如果猜2,万一比2大,就要在3-7这5个数中,不如三个数好猜。
寻根建模 优化选择——《找次品》一课案例与反思
寻根建模优化选择——《找次品》教学实践与思考【问题背景】人教版教材专门增设“数学广角”内容,系统而有步骤地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广角”的灵魂和核心,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找次品》是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的内容。
属于一节思维训练课,主要培养学生的优化意识和逻辑推理能力,同时掌握找次品的最优方法。
但是这节课由于它操作过程复杂,理解过程抽象,答题过程繁琐等原因,一直是小学阶段学生难懂、老师难教的一堂课。
能否有效地从“找次品”问题的本质出发,联系生产生活中的原型,把趣味性和思考性融合在一起,从而让学生在愉快的游戏和操作等学习活动中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既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又推动了数学基本思想的形成呢?笔者借参加西湖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比活动的机会,对这一想法进行实践与反思。
在磨课思考的过程中,深刻体会到唯有不断分析原因、寻根建模,才会有突破。
【教学实践】一、游戏引入,渗透主旨(课前安排了终极密码和猜成语两个小游戏,初步确立用逐渐缩小包围圈的方法去思考去解决“找次品”问题。
)师:各位同学,大家下午好!今天初次见面,新朋友见面,送份见面礼,带来两个小游戏,想玩一下吗?答对有奖哦。
生(齐):想。
(面面相觑,趣味盎然)师:第一个游戏名称叫做“终极密码”,规则请看大屏幕。
谁先来试试。
(跃跃欲试,争先恐后):我猜50。
生1师:50以下。
谁继续猜。
:10。
生2师:10以上。
谁知道现在这个数在哪个范围里吗?生:10到50之间。
3师:你真聪明,那接着猜吧。
生:30。
4师:10到30。
:20。
生5师:20到30。
:23。
生6师:23到30。
(学生举手越来越踊跃、情绪越来越激动)你们为什么越来越激动了啊?:越来越好猜了,快猜出来了呗。
生7师:那便宜你了,你再猜一个吧。
:我猜25。
生7师:25到30。
:27。
(屏气凝神,等待回答)生8师:25到27。
(几乎所有的学生都举手了,并且嘴里“嗯嗯”急切地期待老师请他)你们怎么又激动起来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找次品”的教学谈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找次品”这一节课的教学,是以学生操作活动为载体,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试验等方式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在此基础上通过归纳、推理的方法体会运用优化策略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在教学中要立足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出发,创设问题情境,注重体现数学知识的逻辑顺序,强调数学思想的一般过程,着力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力求达到教学过程与学生学会学习的过程的统一。
一、重视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在小组合作的操作过程中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我在教学中把学生分成四人小组,在每一组中分别放2个乒乓球到3个,5个,9个,10个、27个不同的实验组,给出命题:在每一个实验组中都有一个次品,这个次品的重量比一般乒乓球的重量轻,如何通过用天平,找出至少能保证找出次品的最小次数,然后让学生小组讨论,研究操作方法,在讨论、研究的基础上再动手操作,并从不同的操作过程中寻找最佳的解决问题方法。
在这次操作活动中,学生个个都在参与,因为有四个人,通过不同的操作,会让学生发现不同的方法,体现出学生不同的思维特点。
活动完成后,让学生分组汇报结果,并在黑板上一一展示,让学生感受到同一问题却有多种的结论,从而为最后寻找最优的解决策略打基础,而且学生的操作从小到多,让学生一步一步向数目变大靠近,从而掌握其中的原理和规律。
接着又出现了另外一类数目。
即不是3的倍数的,这时不能把物品平均分成三份,要如何分呢?这时分的方法比较多,要让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把不同的分组方法所需要的操作次数进行对比,找出最佳的分组方法——需要做到尽量平均分的,让学生能够发现其中的奥秘。
二、注重思想方法的培养。
教师教学目标的定位是要让学生探讨在利用天平称物的过程中,通过不同称法的比较,初步感知只有把物品平均分成三份来称,这样才能保证找到次品所需要称的次数最少的现象;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初步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其实学生在课堂上不仅可以发现这个规律,而且还可以探究其算理,即为什么只有把物品平均分成三份来称,才能保证找到次品所需要称的次数最少的道理,并且在探究算理的过程中还能体验一些数学的思考方法,从而切实体会到运用优化策略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在教学中可以知道,学生对于从2个、3个中找次品的方法比较容易理解,在让学生对5个的探索活动中,先让学生通过反思让学生发现,把5个转化为从2个、3个中找,要比直接从5个中找要来的简单,即把面临的问题转化为简单的问题这就是化繁为简。
另外在9个的探索中,在学生汇报的多个方案中,有学生把9个物品分成3 份(4、4、1),当第一次在天平两端各放4个时,天平恰好平衡,这时只需一次就能找出次品。
碰到这种情况,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这样的结果是不是必然的,如果不平衡,怎么办。
让学生明白当我们选择一种方法时要把所有可能的结果都要考虑全面。
并通过对比、观察发现,在平均分成3份时则是次数最少,在这一过程中旨在通过“找次品”的过程中渗透优化思想,感受数学的魅力。
三、结论注重猜测与验证,拓展学生思维
猜测与验证是学生开展数学活动的一种重要方式。
在本节课的教学
中,我常常从自由猜测入手(在得出从9个物品中找次品的方法得出结论:把9平均分成3份后,所称的次数是最少的。
然后我引导学生大胆猜测,是不是所有的3的倍数的数都把它平均分成3份后,所称得的次数是最少的呢?然后学生就会想到拿一个是3的倍数的数去验证。
在得出待测物品是3的倍数后,我适当将知识进行了拓展,(当待测物品是27个、81个、243个,你们能不能很快说出至少称几次,就一定能找到次品。
)学生经过观察后,很快地分别说出了所要称的次数。
这一拓展,有效地开启了学生的思维从而得出了结论。
在课结尾时,我也让学生大胆猜测不是3的倍数的数你认为应该怎样分呢?这样学生有了刚才是3的倍数的操作过程,大胆地说出了自己的猜想。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激活思维。
继而利用合情推理或逻辑推理验证猜测,从而理解概念,把握规律,知晓原理。
当然本节是思维训练课,但不是所有同学的思维能力是一样的,有许多问题有些学生马上就想出结果,而有些同学在课堂上一直很“安静”,那就是他们的思维根本跟不上教学,没有调动起来,不能充分调动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要今后的教学中努力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