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的经济信心与职业决策自我效_省略_关系_归因和主动性人格的调节作用_邝磊

合集下载

大学生完美主义、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与职业未决的相关关系研究共3篇

大学生完美主义、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与职业未决的相关关系研究共3篇

大学生完美主义、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与职业未决的相关关系研究共3篇大学生完美主义、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与职业未决的相关关系研究1大学生的完美主义与职业未决有关系吗?伴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紧张,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因为职业未决而感到压力。

虽然有很多因素会影响个人做出职业决策的能力,但是,大学生的完美主义和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可能也是两个重要的决定因素。

完美主义者往往更容易感到失望和沮丧完美主义者通常有一个完美的标准,他们认为不达到这个标准就是失败或者不够好。

这种心态可能会阻碍他们做出艰难的决策,因为他们总是想要做到最好。

这种完美主义的趋势似乎是大学生中较为明显的一种心理现象。

从研究发现中可以知道,大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倾向于完美主义思维。

当在职业未决的情况下,完美主义者往往会变得更加焦虑,感到更多的自我否定和悲观。

此外,由于他们将自我价值和表现相联系,他们可能会将职业未决视为自己的失败,导致更多的压力和困惑。

自己掌握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增强与完美主义相对立的是职业决策的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是一个人相信自己有能力在未来实现目标的信念。

当人们拥有自我效能感时,他们倾向于拥有更高的动机,更好的表现,更多的决策力量。

自我效能感通常可以被培养和提高,因为它与经验、反馈、模型(学车时喜欢模仿好司机)、调节过程密切相关。

大学生在学习、实习、参加校内外活动等方面积累的经验,可以增强他们对自我的信心和能力,并因此增加他们作出决策的意愿和力量。

完美主义和自我效能感对职业决策的影响那么,究竟大学生的完美主义和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会如何影响职业未决呢?在一些研究中发现,完美主义者可能会倾向于更加谨慎地考虑自己的职业生涯,因为他们希望避免任何失败。

但是因为他们倾向于将自我价值与他们的表现联系起来,因此,如果他们在当前的职业未决时遇到挫折,他们可能会更容易体验到负面情绪。

相反,那些拥有较高自我效能感的大学生通常能够更快地做出决策,因为他们相信自己具备完成任务和完成更高的目标的能力。

大学生职业价值观与就业能力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

大学生职业价值观与就业能力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

大学生职业价值观与就业能力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一、本文概述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高等教育的普及,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凸显,其职业价值观、就业能力以及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等因素对于他们的职业选择和未来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旨在探讨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就业能力以及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之间的关系,并着重分析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在其中的中介作用。

通过深入研究这些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本文旨在为大学生就业指导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帮助大学生更好地进行职业规划和决策,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需求的有机结合。

具体而言,本文将首先对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内涵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探讨不同职业价值观对大学生就业能力和职业决策的影响。

接着,本文将重点研究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包括其构成要素、培养途径以及与职业选择的关系。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引入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概念,探讨其在大学生职业决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如何通过提升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来增强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本文将构建理论模型,通过实证研究方法,探究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在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和就业能力之间的中介作用。

通过数据分析,本文将揭示各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影响机制,为大学生就业指导提供科学依据和实践指导。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为大学生职业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建议,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自己、了解职业世界,做出更加明智和符合个人价值观的职业选择,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共同发展。

二、文献综述职业价值观是个体在职业选择和发展过程中,对于不同职业特性和结果的偏好和重视程度。

对于大学生而言,职业价值观不仅影响其职业决策,更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其未来的职业满意度和生涯发展。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竞争的日益激烈,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日益多元化,对职业的选择和追求也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

就业能力则是指个体在劳动力市场上获得并保持工作的能力,它包括了专业技能、人际交往、团队协作、问题解决等多方面的能力。

大学生自尊水平、归因方式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相关研究的开题报告

大学生自尊水平、归因方式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相关研究的开题报告

大学生自尊水平、归因方式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相关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及意义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我国大学生越来越多,他们在职业选择上具有广阔的前景和机会,但是也会面临一系列的挑战和压力。

在职业决策时,大学生的自我效能和自尊水平可能会起到重要作用。

自尊水平是指个体对自己的价值和能力的评价程度,自我效能是指个体对自己能够完成某项任务的信念和感觉。

而归因方式是指个体对成功或失败的解释方式,也会对职业决策产生影响。

因此,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大学生的自尊水平、归因方式以及职业决策自我效能之间的关系,为大学生职业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借鉴。

二、研究内容及方法1.研究内容(1)探讨大学生的自尊水平情况,通过问卷调查或其他相关测量工具收集数据,分析不同性别、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大学生的自尊水平存在差异的原因。

(2)分析大学生的归因方式,包括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探究不同的归因方式对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影响。

(3)通过问卷调查或其他相关测量工具,探讨大学生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并分析自尊水平和归因方式对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影响。

2.研究方法(1)问卷调查法:采用自尊水平量表、归因方式量表、职业决策自我效能量表进行问卷调查,收集数据。

(2)统计分析法:运用SPSS等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探究各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和差异,得出相关结论。

三、研究预期结果本研究预计能够深入探讨大学生自尊水平、归因方式和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关系,得出以下预期结果:(1)不同性别、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大学生自尊水平存在差异,且会对职业决策产生影响。

(2)大学生的内部归因比外部归因更有利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提升。

(3)自尊水平和归因方式对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有一定的影响,自尊水平越高、内部归因越多的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越高。

四、研究意义本研究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1)对于提高大学生自尊水平和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有助于大学生更好地面对职业选择和发展方向,提高职业满意度。

大学生归因风格、心理韧性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关系研究

大学生归因风格、心理韧性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关系研究

大学生归因风格、心理韧性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关系研究Introduction归因风格、心理韧性和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是大学生职业决策过程中的关键心理变量。

这些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研究主题。

归因风格是指个体在解释人际关系、工作和生活中事件的原因方面所表现出的倾向性。

而心理韧性是指个体在经历压力、痛苦或挑战时的抵抗能力。

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在做出职业决策时信任自我能力的程度。

这篇文章将深入探讨归因风格、心理韧性和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之间的关系,并举出五个例子证明。

Main Body1. 归因风格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关系归因风格的习惯会反映出个体做出决策时所考虑的原因。

因此,个体的归因风格与其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之间存在关系。

以内部归因为主的人在面临挑战时更有可能经历成功,从而提高自我效能感。

另一方面,偏向外部归因的人更有可能将自己的失败归因于自身缺点,因此会降低自我效能感。

此外,内部归因习惯的人也更有可能对自己未来职业的决策感到自信和乐观。

2. 心理韧性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关系心理韧性被定义为个体面对压力和困难时的积极心态。

一个拥有高水平心理韧性的人更有可能在决策过程中表现出信心和自尊。

然而,一个心理脆弱的人可能会崩溃,并在做出重要决策时表现出自我怀疑。

因此,一个拥有高水平心理韧性的人在职业决策过程中,更有可能感到自我效能感,因为他们有信心面对不确定的未来和挑战。

3. 归因风格和心理韧性之间的关系归因风格和心理韧性在某种程度上是相互联系的。

内部归因风格与低水平的心理脆弱性相关,这意味着个体更容易在面临挑战、压力和失败时表现出抗御力较强的行为。

相反,外部归因风格与高水平的心理脆弱性相关,这意味着个体更容易在面临困境时放弃或感到无助。

4. 教育领域中归因风格、心理韧性和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之间的关系在教育界中,归因风格和心理韧性被广泛用于预测学生的学术成就。

研究表明,拥有高水平内部归因风格和强大心理韧性的学生表现出更好的学术成就和内在动机。

大学生心理资本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关系

大学生心理资本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关系

大学生心理资本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关系摘要心理资本和职业决策自我效能作为个体成功的重要因素,已经成为心理学和职业发展领域的研究热点。

本文旨在探讨大学生心理资本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之间的关系。

利用文献分析的方法,对相关研究文献进行整理和梳理,发现心理资本在对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影响中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

其中,希望、韧性、乐观情绪和自我效能是影响最明显的因素。

接下来,本文将从心理资本和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定义、影响因素和机制三个方面来分析和探讨这一关系。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资本;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影响因素;机制介绍在当今的社会中,职业选择和发展问题越来越被重视。

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已经引起了各界的关注。

职业选择和发展不仅涉及到个人职业生涯的规划和实现,也对社会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了解大学生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和心理资本对职业决策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是指个体对自己能否成功地从事某个职业活动的信念。

它是职业决策过程中的重要因素。

心理资本是心理学中的新概念,它包括了希望、韧性、乐观情绪和自我效能等四个方面。

它在心理健康、职业发展、个体幸福感等方面均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职业决策领域,大学生的心理资本可以促进其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提高,进而对其职业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由此可见,大学生的心理资本和职业决策自我效能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本文将从心理资本和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定义、影响因素和机制三个方面来探讨这一关系。

1. 心理资本的定义和影响因素1.1 心理资本的定义心理资本是由美国心理学家Luthans等人提出的概念,它包括了希望、韧性、乐观情绪和自我效能等四个方面。

希望是指个体对实现未来目标的意愿和动力;韧性是指个体在面对难以克服的困境时表现出的坚韧不拔的品质;乐观情绪是指个体对事物持积极乐观的态度;自我效能是指个体对自己完成任务所需的能力的信仰。

心理资本是一个正向、发展性、动态的心理资产,它可以通过培养和提高个体的能力,进而提高个体的自我效能和抗挫折能力。

心理学毕业论文 大学生心理资本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关系

心理学毕业论文 大学生心理资本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关系

心理学毕业论文大学生心理资本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关系大学生心理资本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关系心理资本是指个体拥有的积极心理特质,包括自我效能、乐观主义、希望和心理弹性。

在职业决策过程中,心理资本对大学生的职业选择和自我决定起到重要的影响。

本文旨在探讨大学生心理资本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之间的关系,以及这种关系对大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影响。

一、心理资本对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影响心理资本是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重要预测因素。

研究表明,拥有较高的心理资本的大学生更倾向于拥有较强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

这是因为心理资本使大学生对自己的能力和潜力有更积极、乐观的看法,增强了他们对职业决策的信心和决心。

此外,心理资本还能提高大学生处理职业困难和压力的能力,使他们更具备应对职业决策过程中的挑战的能力。

二、心理资本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关系心理资本和职业决策自我效能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的关系。

一方面,心理资本是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重要源泉。

大学生如果能够认识到自身的心理资本特质,并且利用这些优势来增强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将有助于他们做出更明智、更有信心的职业选择。

心理资本的积极影响将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职业决策能力和满意度。

另一方面,职业决策自我效能也能够促进心理资本的发展。

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是指个体对自己在职业决策中能够成功表现的信心。

当大学生在职业决策中取得一定的成功,并且通过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提高增强了对自身能力的认同感,会进一步激发和培养自身的心理资本特质。

三、心理资本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影响机制心理资本和职业决策自我效能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机制来解释:1. 自我认知机制:心理资本的积极特质,如自我效能、乐观主义和希望,能够促使大学生对自身潜力和能力有更准确的认知,从而提高职业决策自我效能。

2. 自我影响机制:心理资本的积极特质能够增强个体对自身决策的信心和自我评价,从而提高职业决策自我效能。

3. 应对能力机制:心理资本的积极特质能够增强大学生应对职业决策过程中的困难和挫折的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控自己的职业决策方向,进而提高职业决策自我效能。

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影响因素

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影响因素

1引言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日益扩大,大学生面临的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就业问题也随之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并且关注的目光已从单纯的就业率扩展到学生的整个职业生涯发展;而了解“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如何,怎样提高职业决策能力”等问题则是有的放矢地开展这项工作的关键;本文通过调研分析发现,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高低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个体的职业选择范围和对职业的态度,它能影响人们在职业选择行为的主动性,影响人们达到职业目标时的努力程度和坚持性,影响人们的思维和情感反应模式;研究还发现,具有高水平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个体,拥有较高的职业抱负和更多的职业探索行为,在求职中更加积极主动,较少职业犹豫性;2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概念2.1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是社会认知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最先由Bandura于1977年提出,是指个体以自身为对象的一种思维方式,是个体在执行某一任务之前对自己能够在何种水平上完成该任务所具有的信念、判断或自我感受;2.2职业决策乔普森Jepson,D.认为职业决策是一个复杂的认知过程,它是个人以有意识的态度、行动、思考来选择学校或职业以符合社会期望的一种反应,通过这个过程,决策者组织有关自我和职业环境的信息,仔细考虑各种可供选择职业的前景,做出有效的合适的职业决策,这个过程中又与个人的心理特征密切相关,并且个人的决策会受到父母、朋友以及职业咨询人员的影响;142.3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正式提出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概念的是Taylor和Betz,这一概念是职业自我效能理论具体在职业决策阶段的运用;Taylor和Betz从社会学习和认知行为理论出发,依据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结构提出了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概念;他们认为个体在知觉成功执行任务能力即自我效能感上的差异可以用来解释为有的人在职业决策时比其他人有更多的困难,了解不同个体在职业决策时对自我效能的期待,即个体需要成功作出职业决策时的信念程度,可以帮助人们有效理解和解决职业决策的困难;他们对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研究和作出的定义也是目前该领域研究者广泛接受的,即“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是决策者在进行职业决策过程中对自己完成各项任务所必需的能力的自我评估或信心”;13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结构与测量3.1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结构2001年,厦门大学的彭永新老师和华中师范大学龙立荣老师参照Betz和Taylor编制的“职业生涯决策自我效能感量表”,依据对学生进行的访谈资料和学生开放式问卷调查结果,编制出“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量表”;该研究抽取了武汉地区14所大学30个专业1000名毕业年级的大学生作为研究样本,进行施测;该研究主要是对Taylor和Betz等人编制的CDMSE进行翻译和修订,但该测验的修订范围还不够大,还需要再扩大样本,以获得常模数职据;15在此基础上,彭永新和龙立荣两位老师又于2003年进行了高中生专业决策自我效能量表的初步编制,为高中生在选定大学专业出现困难时提供诊断工具;方法依然是参照Betz 和Taylor的“职业生涯决策自我效能量表”,依据对高中生的访谈资料和开放式问卷调查结果,抽取了湖北省8所中学高三年级的750名同学作为研究样本,进行正式施测;结果显示:1该量表的项目特性良好;2全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α系数为0.9135,重测信度为0.834;3该量表均具有较强的辨别效度;得到的结论支持该量表可以作为高中生选定大学专业出现困难时的诊断工具试用;但该测验存在的局限是,修订范围还不够大,还需要扩大样本;162003年,浙江大学心理与行为研究所的李莉、马剑虹进行了毕业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及其归因研究,主要是用CDMSE对当前毕业生包括本科生和研究生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情况进行测评,并进一步考察了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与自我评估之间的关系;该研究通过对420名本科毕业生和研究生毕业生的问卷调查,考察了当前毕业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性别和学历差异,并进一步探讨了职业决策自我效能与毕业生自我评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整体上看毕业生职业决策中问题解决部分的自我效能比较低;多因素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自我评估4个维度对职业决策困难中的五个部分分别也有不同的影响;该论文的作者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建议:我们的职业指导工作应该从大学生入校就开始,树立大学生学好知识、技能,积极参与各种实践活动的意识,从而提高他们毕业时职业决策的自我效能感,走好大学生生命中的重要一步———职业决策7此外,华中师范大学的郭敏也进行了女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及其相关研究;她借鉴以往国内外相关研究,编制了大学生社会支持问卷,对女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社会支持及其相关进行了实证研究;3.2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测量编制一份适合我国国情、具有良好信度和效度的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量表是测量的重点之一;整个编制过程完全遵循量表编制的原则,具体思路和步骤如下:1首先明确量表编制的一些基本问题,其次根据相关理论、研究和实证调查数据初步拟定量表的基本结构并给出操作性定义;2根据自我效能感量表测题的编制要求、大学生开放式问卷调查和部分师生的访谈结果来拟定测题,同时参考已有的相关量表组成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量表的第一稿;3通过征求专家、各年级大学生意见,对量表测题进行修改和完善形成量表的第二稿;4对量表第二稿进行较大规模施测,运用项目鉴别力和因素分析等方法进一步调整测题,形成量表的第三稿;5对量表第三稿进行较大规模的测试和分析,使量表结构基本保持稳定,形成量表最终稿;6对最终形成的量表进行各种测量学指标分析,包括测题的平均数、标准差、鉴别力、通俗性水平以及量表的信度和效度等,分析结果表明量表的各项指标均符合测量学的要求;4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4.1个体因素4.1.1个人的归因方式以及对自我的监控偏好为了探求毕业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与其对自己及周围状况的关系,浙江大学的李莉与马剑虹老师对毕业生的自我评估各维度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各部分进行了多元回归的分析;以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5个部分即自我评价、收集信息、设定目标、制订规划和问题解决分别作为因变量,采用逐步回归法,逐步引入自变量,即学业表现、社会关系、个性特征以及环境评估;统计结果表明自我评估的4个维度对职业决策自我效能中的各个部分分别有不同的影响;其中社会关系对自我评价、收集信息、设定目标这三个部分都有较高的贡献率,而制订规划、问题解决部分则是个性特征起主导作用;其他维度对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各部分的作用也各有差异;7归因与自我效能感之间是互为因果的关系;那些具有高自我效能的大学生常将失败归因于自己的努力不足等内部可控因素,因而不会损害自我效能感;而低效能水平的则倾向于将低绩效归因于个人内部不可控的因素,这样又常会进一步损害其职业自我效能感;有些大学生倾向于关注自己在活动中表现消极的一面,因而大大降低了自我效能感,有些则习惯于注意自己活动的成功方面而忽视其失败方面,结果使效能自我判断朝向夸大的方向发展;显然这两种自我监控偏好都是不可取的;4.1.2个人所持的能力观那些持能力增长取向的大学生,相信能力是一种可变的特质,可以通过学习、实践等来提高,他们将活动视为学习和提高技能的手段,失败只是意味着努力不够或策略不当,不会动摇其自我效能感;而那些持能力固定取向的则认为能力是固定的,他们将活动看做是对能力的一种检验和测量,一旦失败则会损伤他们的自我效能感;Winter的研究也证实前者往往有较高的职业自我效能感,后者则相反;4.1.3目标设置状况目标设置是自我效能和工作绩效之间重要的一个中介变量,它是衡量绩效和个人能力水平的标准;设置一个合理的目标并且通过努力达到了预期目标会使个人产生能驾驭任务的能力感,有助于高效能感的形成;而设置具有挑战性的目标对于发展职业自我效能感也有利,所谓挑战性的目标,指既非高不可及也非唾手可得,须经过一定的努力方可达到的目标;设置过高的目标则容易导致挫败感,从而会降低职业自我效能感;相反,过低的目标就是自我效能低的表现,因此对于自我效能的提高没有帮助;4.1.4性别因素的影响许多关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实证研究证明没有显着的性别差异,但是当控制变量发生变化时,性别差异就会随之出现;Hacker&Betz,1981依据传统的职业分工观念对男女进行分工,大学生被试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水平出现显着的性别差异;Nevill&Schlecker,1988男女学生各自在其传统职业领域中表现出较高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水平;郑日昌、张杉杉2002经过研究发现中国当代理工科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水平不存在显着的性别差异,但表现出男生高于女生的倾向;陕西师范大学的胡艳红2003编制了“大学生择业效能感问卷”,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择业效能感存在性别差异,男生的择业效能感高于女生;择业时男生比女生的自我评价水平高,收集和使用职业信息多于女生;17 Stickel和Bonett1991以大学生为研究被试,将传统职业和非传统职业与家庭责任结合起来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发现,在传统职业领域,女大学生把职业与家庭责任结合起来的自我效能比男生要高,但在非传统职业领域,则男女没有性别差异;为了更清楚地表达个体因素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我们用下图表生的学习体验、自我效能感、对自己的期望产生直接的、显着的影响Ferry,Fouad,&Smith,2000;Holland的社会认知职业理论socialcognitivecareertheorySCCT认为,父母的支持和学生通过参加职业发展辅导所获得的信心能够通过交互作用,对学生的职业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这种交互作用主要是通过学生的学习体验会对其与职业相关的自我效能感、结果预期产生影响,进而对学生兴趣的形成、职业目标的形成产生调节作用;4.2.2依恋关系已有研究发现,大学生对父母所形成的依恋类型,会直接影响到他们在校的一些适应性行为;安全型依恋的个体往往会更主动地对周围环境加以探索,而职业决策过程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是否愿意对职业世界加以探索,而自我效能有助于这种职业探索行为的进行;因此,安全依恋型的大学生在进行职业决策时往往有着更高的职业自我效能;Blustein,Freidlander,和Palladino1991的研究认为,对于男性来说,对父亲的依恋要比对母亲的依恋更为重要,对父亲形成的依恋越强,以后越有可能尽早作出成熟的职业决策,Betz以大学生为被试进行的一项调查结果也发现,对于女性而言,职业决策自我效能与对父母的依恋、对同伴的依恋、以及同安全型依恋都存在正相关;对男性而言,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同不安全型依恋存在显着的负相关;5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提高策略5.1增加正面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信息在职业自我效能感的各种信息来源上,增加正面的自我效能信息,可以提高个人的职业自我效能感;具体地说,主要的途径有:1使个体获得更多的成功经验,增加个体成功经验的直接方式是提高其工作绩效,通过提高个体的实际工作能力来达到这一目的;2树立成功的榜样,让个体了解某种职业上成功人物从平凡到成功的经历,能激发其信心和斗志;根据Rosenthal&Bandara1978的研究,特征相似性一般都会增强榜样的影响力量;因此应让个体认识到自己与特定职业上有着杰出表现的人物具有某些特征相似性,有助于其职业自我效能感的形成和发展;3正面的言语劝导,给予个体正面的言语劝导尤其是在事实基础上的言语劝导,比如上级对下属、同事之间的言语鼓舞,以及自我激励都有助于激励其自信心,促进职业自我效能感的形成和发展;4良好的生理、情绪状态,主要可以通过提供给员工适宜的工作环境以及通过各种措施来降低员工工作紧张度,促进其形成积极的情绪;5.2培养积极的归因方式根据weiner的理论,通常对行为结果的归因可从内部/外部,可控/不可控,稳定/不稳定三个维度来衡量,归结为能力、努力、运气和任务的难度四个有代表性的原因;有意识地通过一定的训练程序使人们掌握某种归因技能,使个人消除在归因过程中的自我轻视的偏见,将自己成功的经验归因于自己的能力或努力,避免将失败经验归结为自己能力的缺陷,有助于提高其职业自我效能感;要达到这一目的,主要训练方法有:a.说服和讨论:由培训人员向学员讲解关于归因的知识及其意义,组织学员以小团体为单位,集体讨论造成成功与失败的各种因素,促进其做出合理的归因;b.观察学习法:通过榜样的归因方式演示,使学员学会积极的归因方式;c.强化矫正:让学员对其成败体验进行归因,当其做出正确的归因后,给予强化,使之稳定;5.3关注女大学生的职业辅导在目前的就业市场中,性别限制挡住了许多优秀女大学生的职业前途,使得许多女生对未来的求职失去信心,有一种“学得好不如生得好”的悲壮和无奈;当然这一客观事实的背后有其复杂的社会、心理和生理等因素,但本研究的事实证明它已经非常明显地影响到了女大学生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需要加以辅导,引导其扬长避短,增强竞争力;5.4设置合理的目标目标具有激励作用,它具有两个最基本的属性即明确度和难度;大量研究表明,清晰、具体且具挑战性的目标有助于提高工作绩效,,从而会进一步提高职业自我效能感;因此设置一个具体、明确、合理的目标至关重要;此外,中、短期的目标比长期目标更加有效,因为前者更有利于为个体当前的行为提供有效的刺激和向导,所以在设置目标时可以考虑将长期目标分解成若干个中、短期的分目标;评述与展望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职业决策的自我评价、收集信息、选择目标、制订规划四个部分自我效能还是较高的,但问题是解决部分的自我效能感则较低;通过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自我评估的4个维度对职业决策自我效能中的各个部分分别有不同的影响;其中社会关系对自我评价、收集信息、设定目标这三个部分都有较高的贡献率,而制订规划、问题解决部分则是对个性特征起着主导作用;其他维度对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各部分的作用也各有差异;因此我们的职业指导工作应该从大学生入校就开始,树立大学生学好知识、技能,积极参与各类实践活动的意识,从而提高他们毕业时职业决策的自我效能,走好大学生生命中的重要一步———职业决策;目前关于影响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因素的研究已取得了许多成果,如今的研究更趋向于各种影响因素的交叉作用的研究;由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因素的研究发生了变化,研究方式也应该随之改变;如研究方法,应当由原先以调查法、自我报告法为主的传统研究方法向更趋于实证研究方向转变,更多的采用实验设计的方法;总之,国内外对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因素的研究越来越多,研究者们开始关注该领域,从而推动了这个领域更好的发展,为人们的职业抉择提供更科学合理的指导;参考文献1蔡红霞,马越,孙秀颖.J.,期:1802王金良.J.,:28–313朱华珍,樊文有,周上玖,方雅静.J.,2009年07期:84-874吴超,方孟宇.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影响因素的研究综述.大众商务,2009年18期2125林志红,朱锋.J.辽宁教育研究,2007年02期:103-1066刘婷婷,吴琛,褚卉.J.,2008年08期:88-907李莉,马剑虹.J.,2003年04期:3-68胡艳军.父母支持与职业归因风格对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影响D.天津师范大学20099施兰来.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研究进展及其对高等护理教育的启示J20082410王建峰,张巧明.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与成就动机的关系研究.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3-15期刊11郭本禹,姜飞月.职业自我效能理论及其应用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53,5130-13712姜飞月.职业自我效能理论及其在大四学生职业选择中的应用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213BandureASelfefficacy:Theexercise14俞文钊.职业心理与职业指导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15彭永新,龙立荣.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测评的研究.应用心理学J,2001,7:38-4316彭永新,龙立荣.高中生专业决策自我效能量表的初步编制.中国心理卫生杂志J,2003:175-17717张杉杉,郑日昌.507名理工科大学生择业效能感现状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2,11:776-778。

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研究

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研究

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研究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转型,职业教育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

当今大学生面对着越来越多的职业选择,而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则成为他们制定职业规划的重要指标之一。

因此,本文将就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研究进行探讨。

一、概念阐述1.1 职业决策职业决策是指个体进行职业目标选择、职业路线规划以及实现职业目标的一系列过程。

这个过程中,个体合理利用自身的资源和能力,根据自己的职业兴趣、职业倾向和职业需求,制定出适合自己的职业规划。

职业决策关系到个体事业发展的全过程,是个体人生发展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1.2 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是个体对于自己控制和完成某种任务的信心和信念。

在职业决策方面,自我效能感则是个体对于自己制定职业规划和完成职业目标的信心和信念。

个体的自我效能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个体在职业决策方面的行为和任务完成情况。

二、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研究2.1 研究背景现代职业教育倡导的是“个体导向”,即以个体为核心,关注个体职业规划和发展。

而大学生则是职业教育的重要受众之一。

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研究,就是基于这一背景,通过对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探讨,为大学生的职业规划和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推动职业教育的深入发展。

2.2 研究意义2.2.1 为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研究,可以帮助大学生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和职业偏好,并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出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

2.2.2 推动职业教育的深入发展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是职业教育中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对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研究,可以推动职业教育理论的深入研究和实践。

2.2.3 帮助培养更优秀的职业人才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是决定个体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通过对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研究,可以培养更加优秀的职业人才,为国家和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2.3 影响因素2.3.1 社会支持社会支持是指在职业决策中,社会环境对于个体职业规划和发展的支持和帮助。

金融危机中大学生经济信心与就业信心的关系——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

金融危机中大学生经济信心与就业信心的关系——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

调 查样本 为在 读 大 学 生 共 5 3人 , 为 来 自北 1 均
主体对 未来就 业形 势发 展 的乐观 程 度_ 。职业 决 策 京 和武 汉五 所 高 校 的本 科 三 年 级 学 生 。其 中 , 生 3 ] 男
自我 效 能 是 人 们 对 自 己 能 实 现 职 业 决 策 相 关 行 为 目 2 7人 (0 1 ) 女 生 2 4人 ( 9 5 ) 2人 性 别 资 5 5 . , 5 4 . ,
标所需 能力 的信念 或判 断 。 ]
料 缺失 ( . ) 04 。
*[ 金 项 目] 研 究 受 教 育部 “ 际 金 融 危机 应 对 研 究 ” 急 课 题 重 点 项 目 (0 9Y R 0 ) 助 。 基 本 国 应 20J J 05资
( 稿 日期] 0 0 0 8 收 2 1 60 ( 者 简 介] 萌 ( 9 8 ) 女 , 作 杨 1 9 一 , 江西 萍 乡人 , 京 师 范 大 学 , 学 院硕 士 , 究 方 向社 会 , 学 。刘 力 ( 9 2 ) 男 , 北 i f理 研 l f理 16 一 ,
当前金 融危机 背景 下大 学生 的经济信 心对其 就业信 心 的影响 。结果表 明 : 1在 当前 经济 环境 () 下, 大学生 经济信心 对其就 业信 心有 正向的预 测 作 用 ; 2 职 业决 策 自我 效 能感 对 经济 信 心与 ()
就 业 信 心 之 间 的 关 系起 部 分 中介 作 用 。
在 金 融 危 机 的 冲 击 下 , 国 大 学 生 的 就 业 形 势 两 方面 的共 同影响 。作 为反 映宏 观经 济 环境 的大 我 ]
变得非 常严 峻 。大 学生在 面 临就业 时受 到 了外 部经 学 生经 济信 心 , 对 其 就业 信 心 产 生 重要 影 响 。经 会 济环 境和个体 就业恐 慌 的“ 双重 困扰 ” 。如 何 引导 大 济 环境 越 好 , 经 济信 心 越 高 , 则 同时就 业 信 心越 高 ,

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测评的研究

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测评的研究

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测评的研究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研究和探讨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测评问题。

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即个体在进行职业选择、规划及决策过程中,对自己所具备的能力、信心和信念的自我评价。

对于大学生而言,这一能力的形成与发展,不仅关系到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更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他们的人生轨迹。

因此,研究并构建一个科学、有效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测评体系,对于提升大学生的职业决策能力,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文首先对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概念进行界定,明确其内涵和外延。

通过文献综述,梳理现有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测评理论和方法,分析其优缺点,为后续的测评体系构建提供理论支撑。

在此基础上,结合大学生的实际情况,构建一个包括个人特质、社会支持、职业知识与技能等多个维度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测评模型。

接着,通过实证研究方法,验证该测评模型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并探讨不同因素对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影响机制。

根据研究结果,提出提升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建议和措施,为高校职业指导和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有益的参考。

本文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化对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认识和理解,也有助于推动相关测评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对于促进大学生职业发展,实现人生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文献综述在心理学和职业发展领域,自我效能(Self-Efficacy)是一个核心概念,它指的是个体对自己完成特定任务或达到某种目标的能力的信念。

自Bandura在1977年提出自我效能理论以来,这一概念在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

特别是在职业发展领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Career Decision-Making Self-Efficacy, CDMSE)被认为是影响个体职业选择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近年来,随着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日益突出,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研究也逐渐受到关注。

国内外学者对此进行了大量研究,涉及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内涵、影响因素、测评方法等方面。

“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文件文集

“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文件文集

“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文件文集目录一、大五人格、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与职业决策困难的关系研究二、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及其与情绪智力之间的关系三、大学生成就目标定向、职业决策自我效能与职业成熟度的关系四、大学生的经济信心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关系归因和主动性人格的调节作用五、家庭亲密度对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心理资本的中介作用六、研究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及其与成就动机、社会支持、人格特质的关系研究大五人格、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与职业决策困难的关系研究在职业心理学领域,大五人格、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和职业决策困难是三个重要的概念。

大五人格理论认为,个体的人格特质可以归纳为五个维度,即开放性、责任心、外向性、宜人性、神经质。

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在进行职业决策时对自己能力的信心程度。

职业决策困难则指个体在职业决策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本文旨在探讨这三个概念之间的关系,以期为职业指导和咨询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以全国范围内的大学毕业生为研究对象,共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有效问卷850份。

采用大五人格量表、职业决策自我效能量表和职业决策困难量表进行测量,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大五人格中的责任心和宜人性维度对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具体来说,个体的责任心越强,对自己做出有效职业决策的信心越高;宜人性越高,对自身能力的评估越积极。

而开放性、外向性和神经质对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影响不显著。

研究结果表明,大五人格中的开放性、责任心和神经质维度对职业决策困难有显著的影响。

具体来说,开放性越高,个体在职业决策过程中面临的困难越少;责任心越强,个体在职业决策过程中面临的困难越少;神经质越高,个体在职业决策过程中面临的困难越多。

而外向性和宜人性对职业决策困难的影响不显著。

进一步的分析表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在大五人格与职业决策困难之间起中介作用。

也就是说,大五人格通过影响个体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进而影响其职业决策困难的程度。

大学生职业价值观、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与择业焦虑的关系研究

大学生职业价值观、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与择业焦虑的关系研究

独创性声吩鼬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本人为获得内蒙古师范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

本人保证所呈交的论文不侵犯国家机密、商业秘密及其他合法权益。

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感谢。

签名: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内蒙古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内蒙古师范大学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并且本人电子文档的内容和纸质论文的内容相一致。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也遵守此规定。


I√.
自期_=夕哆年J/月岁?日。

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浅析

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浅析

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浅析引言1.1 性格特质性格特质对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有着重要的影响。

研究表明,性格外向、乐观、自信的大学生更容易形成较高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他们更乐于尝试新事物,勇于面对挑战,更有可能取得成功,从而增强了自我效能感。

而性格内向、消极、缺乏自信的大学生则更容易对自己的能力和潜力产生怀疑,影响了自我效能感的形成。

1.2 学习成绩大学生的学习成绩也是影响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重要因素之一。

通常情况下,成绩优秀的学生会对自己的能力和潜力产生更大的信心,形成较高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

而成绩不佳的学生往往会对自己的职业发展前景产生怀疑,从而降低了自我效能感。

1.3 自我认知能力自我认知能力是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形成的关键因素之一。

对自己的能力、兴趣、价值观有清晰的认知有助于建立较高的自我效能感。

而缺乏自我认知能力的学生往往无法清晰地认识自己,无法准确地评价自己的能力和潜力,导致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形成受到影响。

2.1 家庭教育方式家庭教育方式对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对孩子的态度、方式、方法会对孩子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产生深远的影响。

如果父母在教育子女时采取了支持、鼓励、尊重孩子的选择的教育方式,那么孩子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会更加积极向上。

相反,如果父母采取了过分干涉、指导、强迫孩子从事自己不喜欢的职业的教育方式,那么孩子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会受到负面影响。

2.2 家庭经济状况家庭经济状况也是影响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般来说,家庭经济较为富裕的学生更容易形成较高的自我效能感,因为他们在接受教育、进行职业选择等方面会更加从容。

而家庭经济贫困的学生在职业决策时会增加诸多不确定因素,使得其自我效能感受到负面影响。

3.1 就业环境社会就业环境对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有着重要的影响。

如果社会就业环境较好,大学生会更有信心和勇气在职业选择中追求自己的理想和价值。

大学生主动性人格、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与职业生涯探索的关系

大学生主动性人格、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与职业生涯探索的关系

大学生主动性人格、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与职业生涯探索的关系一、概述在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日益受到关注。

大学生作为未来的职场主力军,其职业生涯探索的积极性和效果直接影响着其未来的职业发展和生活质量。

研究大学生的职业生涯探索及其影响因素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主动性人格是指个体在面对环境挑战时,表现出的积极、主动的行为倾向。

具有主动性人格的个体,更倾向于主动寻求机会、克服困难,以实现自我目标。

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则是指个体在职业决策过程中,对自己所具备的能力、资源及对未来职业发展的信心。

这种自我效能感对个体的职业选择、职业满意度和职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本研究旨在探讨大学生主动性人格、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与职业生涯探索之间的关系。

通过文献回顾和实证分析,我们将深入了解主动性人格和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如何影响大学生的职业生涯探索行为,以及这些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

我们还将关注不同性别、专业背景的大学生在职业生涯探索方面的差异,以期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指导。

本研究的意义在于:理论层面,通过探讨大学生主动性人格、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与职业生涯探索的关系,可以丰富和发展职业生涯理论,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

实践层面,了解这些因素对职业生涯探索的影响,有助于大学生更好地认识自我、规划未来,提高职业生涯探索的积极性和效果,从而为其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 研究背景:阐述职业生涯探索对大学生的重要性,以及主动性人格和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在其中的作用。

在快速变化的社会环境中,职业生涯探索对大学生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大学生作为即将步入职场的新一代,他们的职业决策和未来发展不仅关乎个人前途,也影响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如何引导大学生有效地进行职业生涯探索,成为高等教育和社会关注的焦点。

在这一过程中,主动性人格和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作用不可忽视。

主动性人格指的是个体在面对环境挑战时所表现出的积极、自主的行为倾向。

大学生经济信心和心理健康的关系:生涯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

大学生经济信心和心理健康的关系:生涯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

大学生经济信心和心理健康的关系:生涯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曾盼盼;林崇德;刘力;李远红【期刊名称】《心理与行为研究》【年(卷),期】2011(009)002【摘要】采用经济信心问卷、生涯自我效能感量表、总体主观幸福感量表、贝克焦虑和抑郁量表,对237名大学生进行调查,考察大学生经济信心对其心理健康的影响,以及生涯自我效能感在两者之间可能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经济信心与生涯自我效能感和主观幸福感呈显著的正相关,与抑郁显著负相关,生涯自我效能感与主观幸福感显著正相关,与焦虑、抑郁显著负相关.大学生经济信心对其主观幸福感和抑郁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大学生生涯自我效能感在经济信心与主观幸福感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其在经济信心和抑郁之间起到完全中介作用.此外,大学生生涯自我效能感传递了经济信心对焦虑的间接影响.【总页数】6页(P93-97,139)【作者】曾盼盼;林崇德;刘力;李远红【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研究所,北京100875;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发展心理研究所,北京 100875;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北京100875;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发展心理研究所,北京 10087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B848.4【相关文献】1.贫困大学生社会支持与职业生涯规划的关系: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 [J], 蔡静;程竹鑫2.金融危机中大学生经济信心与就业信心的关系——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 [J], 杨萌;刘力;林崇德;张笑笑;赵显3.留守经历农村大学生人际关系敏感对心理健康的影响:自我效能感和情绪的多重中介作用 [J], 张俊杰;刘婷;陈艳玲;汪海彬4.留守经历农村大学生人际关系敏感对心理健康的影响自我效能感和情绪的多重中介作用 [J], 张俊杰;刘婷;陈艳玲;汪海彬5.大学生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和学习适应的关系研究——学业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 [J], 查淑奕;王国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高职生成就目标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之间的关系:社会支持的调节作用

高职生成就目标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之间的关系:社会支持的调节作用

高职生成就目标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之间的关系:社会支持的调节作用仲懿摘要:高职生的顺利就业对我国的产业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在求职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成就动机和社会支持是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两个重要影响因素。

然而,高职生群体中这3者之间的关系尚不明确。

本研究使用问卷调查法,结合调节效应分析等统计分析方法对高职生成就目标、社会支持以及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

结果发现,城市高职生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显著高于农村高职生。

高职生的成就目标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社会支持与成就目标以及职业决策自我效能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

调节效应分析表明社会支持对高职生成就目标和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之间的关系具有调节作用。

这些结果提示在对高职生进行职业辅导的过程中应当同时重视成就目标和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作用。

一、引言高职生是接受高等职业教育的高校生。

他们的培养目标是成为熟练的技术型工人、高素质技工及技师。

目前,我国正在面临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急需大量的知识型工人和应用技术人才。

高职生能否顺利地进入职业市场,与企业成功对接,对于我国正在进行的产业升级过程至关重要。

然而,近年来针对高职生求职状况的调查表明,高职生在求职过程中面临着巨大的困难,不少人产生了诸多心理问题。

因此,探究可能影响高职生求职行为的心理因素,尝试找出帮助高职生顺利完成就业的方法非常必要。

职业决策是个体对自己将要从事的职业所做的选择,是求职过程中的重要步骤。

而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则是指个体在进行职业决策的过程中,对自己有能力成功地完成择业任务的信念。

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越强的个体越能够顺利地完成职业决策,求职过程也更加成功。

然而,现有研究表明,由于种种因素,高职生群体中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普遍较低。

成就目标是指在成就情境中,个体追求的与能力有关的目标。

既往研究表明,个体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与成就目标中的合成目标以及追求成功目标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提示成就目标可能是影响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重要因素。

关于高校学生就业压力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关系的浅析

关于高校学生就业压力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关系的浅析

关于高校学生就业压力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关系的浅析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经济的不断壮大,高校学生就业压力也在逐渐增大。

如何应对就业压力,如何做出正确的职业决策,这是每个高校学生都面临的问题。

而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则是在面对就业压力和职业选择时,对自己能力的认知和信心的体现。

本文将从高校学生就业压力和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两个方面进行浅析,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

就业压力是高校学生面临的一大挑战。

随着国内高校毕业生人数的增加,以及经济形势的不稳定,就业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这使得高校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他们需要在毕业前就开始着手准备,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以应对激烈的就业竞争。

而就业压力的存在,往往会对学生的职业决策产生影响。

在面临就业压力时,一些学生可能会做出盲目的决策,选择与自己能力和兴趣不符的岗位,导致职业发展的困难和挫折。

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则是在面对就业压力和职业选择时,对自我能力的认知和信心的体现。

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在特定领域能够完成任务的信心和能力感觉,它是一个人对自己能力的评价和信心的表现。

对于高校学生而言,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即是指他们在做出职业选择时对自己能力和发展潜力的认知和信心。

良好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认知自己,在职业选择上更加明确目标,有助于提高就业成功的可能性。

而面对就业压力时,拥有良好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学生更容易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脱颖而出,因为他们更加清楚自己的优势和发展方向。

高校学生就业压力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之间存在密切关系。

就业压力会直接影响学生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高强度的就业压力可能会造成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不足,导致在职业选择上的迷茫和困惑。

而良好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则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就业压力,更加明确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从而更有可能在激烈的就业市场中取得成功。

为了提高学生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学校和家庭都需要共同努力。

学校可以通过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认知自己,明确职业目标;家庭则可以通过鼓励和支持,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信和动力。

大学生心理资本对创新创业能力的影响_职业决策风格的调节作用

大学生心理资本对创新创业能力的影响_职业决策风格的调节作用

大学生心理资本对创新创业能力的影响_职业决策风格的调节作用大学生心理资本对创新创业能力的影响:职业决策风格的调节作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创新创业已成为求职市场的热点和大学生职业发展的一种新趋势。

然而,大学生在创新创业过程中面临着众多挑战,如缺乏经验、缺乏资源、缺乏自信等。

在这种情况下,心理资本被逐渐认为是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心理资本是由希望、自信、坚韧和乐观情绪构成的,它可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应对挑战和困难,从而提高创新创业能力。

首先,心理资本中的希望可以激发大学生对创新创业的兴趣和动力,使其更加积极主动地追求创新创业的机会。

其次,心理资本中的自信可以增强大学生对自身能力和创新创业的信心,使其更加坚定地投入到创新创业的实践中。

再次,心理资本中的坚韧可以帮助大学生在创新创业过程中克服困难和阻碍,增强其持久性和耐力。

最后,心理资本中的乐观情绪可以帮助大学生更加积极地应对失败和挫折,从而促进其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然而,职业决策风格作为心理资本对创新创业能力的调节因素,也对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产生着重要影响。

职业决策风格是指个体在面对职业选择和发展问题时所采取的决策方式和倾向。

不同的职业决策风格可能会对个体的创新创业能力产生不同的调节作用。

首先,理性职业决策风格可能会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产生积极影响。

理性职业决策风格的个体在做出决策时,往往会更加客观和理性地分析和评估各种选择的利弊,并选择最符合自己特长和条件的创新创业机会。

这种决策风格可以帮助大学生更加准确地把握创新创业机会,降低创新创业风险,提高创新创业能力。

其次,直觉职业决策风格可能会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产生积极影响。

直觉职业决策风格的个体在做出决策时,主要依靠直觉和个人感受,往往能迅速捕捉、识别和把握创新创业机会。

这种决策风格可以帮助大学生更加敏锐地洞察市场需求和趋势,快速响应并创新出符合市场要求的产品和服务,从而提高创新创业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学报 2011, Vol. 43, No.9, 1063−1074Acta Psychologica Sinica DOI: 10.3724/SP.J.1041.2011.01063收稿日期: 2010-04-28* 教育部“国际金融危机应对研究”应急课题重点项目(2009JYJR005)、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2009JJDXLX001)和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

通讯作者: 林崇德, E-mail: Linchongde@大学生的经济信心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关系—— 归因和主动性人格的调节作用*邝 磊1 郑雯雯1 林崇德2 杨 萌1 刘 力1(1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人格与社会心理学研究所, 北京市应用实验心理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875)(2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 北京 100875)摘 要 通过对513名大学三年级学生的问卷调查, 本研究探讨了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大学生经济信心对其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影响, 以及内外控制点和主动性人格对此关系的调节作用。

结果表明:大学生对经济发展的信心能预测其职业决策自我效能; 内外控制点和主动性人格在此关系中, 分别都起到了调节的作用; 当两者进入同一个调节模型时, 主动性人格的调节作用掩盖了内外控制点的作用。

这一调节模型丰富了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研究理论, 对高校职业生涯辅导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 经济信心; 职业决策自我效能; 内外控制点; 主动性人格 分类号 B844; B849:C911 引言由美国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公司2008年9月15日宣布破产引发的金融危机, 使全球经济经历了20世纪30年代以来最为严重的衰退, 中国经济也不可避免地受到波及。

中国大学毕业生因而面临更为严峻的就业形势。

一方面, 各种招聘企业或单位纷纷推迟、缩减招聘计划, 甚至不再吸纳大学毕业生; 另一方面, 大学扩招使得大学毕业生的数量逐年增加, 就业竞争更显激烈。

在经济如此低迷的情况下大学生就业压力不言而喻, 他们的心理冲突, 如焦虑、不安、缺乏信心等也随之增多。

面临就业大学生的职业决策, 不可避免地受到他们对经济复苏的预期及其归因方式和人格特征的影响。

本研究的目是, 在国际金融危机这一复杂的环境背景下, 探讨大学生经济信心及其职业决策自我效能之间的关系, 以及影响两者关系的两个重要因素:归因方式和主动性人格倾向。

1.1 经济信心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关系经济信心(economic confidence)是指民众对于经济前景的乐观程度。

类似的概念, 如消费者信心(consumer confidence)和投资者信心(investor confidence), 是预测经济走势的重要先行指标(Bram & Ludvigson, 1997; Ludvigson, 2004; Srivastave, 2006)。

经济信心在其国家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例如, Joseph (2002)提出, 投资信心对于一个健康与活跃的资本市场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Lee (2000)也强调重建投资者信心对于东南亚国家繁荣的重要性。

面临着全球性的经济衰退泥潭, 信心被视为一种有助于经济复苏的宝贵资源。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09)在达沃斯论坛的演讲就明确指出:国际金融危机是一场全球性的挑战, 战胜这场危机要靠信心、合作和责任; 坚定信心是战胜危机的力量源泉; 信念的力量, 远比想象的更为强大。

目前关于经济信心的研究多集中在其对投资者、消费者的心理及其经济行为的影响上。

与这些研究的视角不同, 本研究拟探讨大学生的经济信心对其职业决策过程中自我效能的影响。

自我效能(self-efficacy)是个体对自己在特定情1064 心理学报 43卷景中有能力从事某种行为并取得预期结果的信念(Bandura, 1994)。

在本质上, 这种信念并不是能力, 而是个体对自己运用能力解决问题的信心, 它决定着人们在行动过程中的努力和坚持程度(Bandura, 1986)。

自我效能是一个领域特定(domain-specific)概念。

在职业选择领域, Betz和Hackett (1981)率先开始了有关职业自我效能的研究。

Taylor和Betz (1983)把自我效能理论和职业成熟理论(Crites, 1978)结合起来, 提出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概念。

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是个体对自己有能力成功地完成择业相关任务的信念(Taylor & Betz, 1983), 它体现为个体对自己从事制定职业规划、恰当评价自我、收集职业信息、掌握问题解决技能和筛选职业目标等一系列活动的信心(Taylor & Betz, 1983; Nam, Yang, Lee, S. M., Lee, S. H., & Seol, 2011)。

在本研究中, 经济信心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这两个核心概念的共同逻辑线索是信心。

信心是个体对人或对事件的确定性的判断或预期, 它既可以指向外界, 也可以指向自我(Barbalet, 1993)。

具体地说, 经济信心指向外部, 是个体对经济运行前景的预期与信心; 而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则指向内部, 是个体对自己能够成功地完成择业相关任务的信心。

可见, 两者同为信心, 但又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

然而, 不少研究表明, 对经济运行状况是否具有信心, 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个体的情绪及其对工作、择业等方面的信念。

例如, 研究表明, 金融危机是一个巨大的心理压力源, 对失业的忧虑是其最突出的心理表征之一(Ünal-Karagüven, 2009; Lucia, Eraldo, Rino, & Roberto, 2001; Katona, 1959)。

也有研究表明, 在金融危机背景下, 个体对未来经济前景的担忧能导致对就业问题的关注与焦虑, 进而极大地影响个体对自己成功择业的信心(Stein et al., 2011)。

还有研究发现, 个体所持的消极预期及其引发的焦虑, 将降低其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水平(Holdsworth, 1982; Hardin, Varghese, Tran & Carlson, 2006; Gloria & Hird, 1999)。

可以推断, 个体对经济状况的预期与信心将影响其职业决策自我效能。

由此, 我们提出本研究的第一个假设。

假设1:大学生的经济信心能预测其职业决策自我效能。

对经济前景不乐观的被试, 其职业决策自我效能较低; 而随着被试经济信心的增高, 其职业决策自我效能也在升高。

1.2归因方式的影响归因方式是个体对事件发生的原因的习惯性解释倾向, 可以分为内归因和外归因两种倾向(Heider, 1958)。

在此基础上, Rotter (1966)提出了心理控制点(locus of control)理论。

该理论认为, 内控型(internal control)的人相信自己是其行为结果的最终原因, 无论成败与否, 最终取决于个人原因, 如能力、努力等; 而外控型(external control)的人相信其行为结果是由自我以外的因素造成的, 自身难以控制, 如社会环境、机遇等。

许多研究表明, 自我效能与个体归因方式具有密切的关系(Dixon & Schertzer, 2005; Bond, Biddle, & Ntoumanis, 2001; 罗良, 沃建中, 陈尚宝, 王福兴, 2005; 张学民, 申继亮, 2002)。

本研究将引入心理控制点来进一步考察经济信心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关系。

自我效能理论认为, 人是一种信息加工的系统, 自我效能的形成实际上是人们对效能信息进行加工的过程(Bandura, 1986)。

也就是说, 个体的归因方式会影响人们对经济环境、职业决策信息的识别与选择, 进而影响着其职业决策自我效能。

就本研究主题来说, 由于内控者倾向于进行内归因, 所以他们不认为经济环境不景气是影响自身就业的主要原因, 决定性的因素应是个人的能力与努力; 外控者则倾向于进行外归因, 所以他们认为比起自身条件, 经济好坏才是影响个人就业的更重要因素。

鉴于此, 我们提出本研究的第二个假设。

假设2:内外控制点可以调节经济信心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之间的关系。

内控型被试相信凡事操之于己, 其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受到经济信心的影响将较小; 而外控型被试相信外因决定成败, 其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将受到经济信心的强烈影响。

1.3主动性人格倾向的影响如果说内外控制点是从认知层面上影响经济信心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之间的关系, 那么主动性人格则可能更多地从行为决策层面上产生影响。

主动性人格(proactive personality)是指个体主动采取行动影响其周围环境的一种稳定的倾向(商佳音, 甘怡群, 2009)。

这一概念最先由Bateman和Crant (1993)在研究组织行为时提出, 是近来人力资源研究领域的一个新方向。

许多研究表明, 主动性人格具有个体差异, 并进一步导致这些个体在环境中的行为表现出现较大差异(Seibert, Crant, & Kraimer, 1999; Parker & Spring, 1999)。

主动性人格倾向强的人, 不受环境外力的约束, 而是主动采取行动促进改变, 能提前瞄准时机主动表现, 坚持行为直到期望实现; 而主动性弱的人则较为被动, 很少主动表9期邝磊等: 大学生的经济信心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关系—— 归因和主动性人格的调节作用1065现, 总是在外力的驱使下被动地适应或改变, 有时甚至是消极地忍受所处的环境(商佳音, 甘怡群, 2009)。

Claes和De Witte (2002)发现, 主动性人格可以预测大学生的求职行为。

Seibert, Kraimer和Crant (2001)发现, 主动性人格对职业成功有明显的预测作用。

此外, 商佳音和甘怡群(2009)的研究表明, 主动性人格能够单独预测职业决策自我效能15.3%的变异。

无疑, 主动性人格对于大学生能否成功就业具有一定的影响。

但是, 商佳音和甘怡群在研究中指出, 主动性人格对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影响, 可能并不是简单的直线关系, 而是与个体对环境的觉知有关。

而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 经济信心作为大学生对经济大环境的一种感知, 也极有可能对不同主动性个体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产生不同的影响。

由此, 我们提出本研究的第三个假设。

假设3:主动性人格对大学生经济信心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之间的关系起调节作用。

由于能主动适应环境、采取行动, 所以无论处于什么经济环境下, 主动性强的被试都对自己能成功就业具有自信; 而由于被动消极适应环境, 所以主动性弱的被试在职业决策中的效能会受到经济信心的极大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