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教师心理健康现状及对策研究
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及对策研究
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及对策研究一、引言教师作为教育事业的主要参与者,对于学生的成长发展和社会的未来有着重要的影响。
随着教育工作的不断深入,教师的工作压力和心理健康问题也日益突出。
本文旨在探讨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及对策,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以促进教师心理健康和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二、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调查1.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近年来,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引起社会的关注。
调查显示,超过70%的教师表示自己的工作压力较大,甚至有近40%的教师感到工作压力巨大。
由于学生家长的过度关注和社会舆论的压力,教师们不断面临着各种挑战和困难,导致心理健康问题的不断积累和加重。
教师心理健康问题表现主要包括情绪波动大、焦虑情绪增加、压力过大、睡眠质量下降等。
与此一些教师还可能出现工作疲劳、情绪不稳定、人际关系紧张等问题,甚至出现心理健康疾病的症状。
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教育体制和教学环境的改革不断加大了教师的工作强度和工作压力,导致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增加。
社会舆论和家长的过度关注也给教师带来了很大的心理压力,使得教师无法得到充分的休息和放松。
教师自身的职业认同和职业压力也是导致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原因。
教师应当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及时发现并解决心理问题。
学校应当加强心理健康宣传教育工作,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意识和心理健康水平。
2.改善教师工作环境学校应当优化教师工作环境,减轻教师工作压力。
采取措施减少教师的非教学任务,规范考核评价标准,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满意度。
3.加强教师心理健康帮扶学校应当建立健全的心理健康帮扶制度,建立专门的心理健康咨询服务中心,为教师提供心理咨询和心理疏导服务,及时发现和解决教师心理健康问题。
4.建立教师心理健康评价机制学校应当建立教师心理健康评价机制,对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定期评估和监测,加强对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和干预。
四、结语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存在已经成为制约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
国内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研究述评
社会调查Social Survey国内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研究述评万美希/四川文理学院 教师教育学院摘 要:新中国成立初期至20世纪80年代,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历经了很多挫折。
但进入21世纪之后,国内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便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有系统和全面的定位,硕果累累,令人感叹。
本文试总结国内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现状、发展历程,并根据存在问题提出策略。
关键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发展历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在西方至今已有近百年历史。
新中国成立初期,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并未引起大家的重视,甚至是被忽视的。
直到20世纪80年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才受到重视,取得了十分不错的成绩,拥有了比较系统和全面的定位,但仍旧存在许多问题和困扰。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中明确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重要性,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本文尝试总结国内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历程,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规律,运用科学的心理学教育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的教育,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心理健康教育可以说是一项比较系统的工程,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心理健康教育的终极目标是更好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潜能的充分发挥[1]。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对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二是对学生的心理行为问题进行矫正。
通过这两方面,教学者可以更好地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和自尊,并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尽可能激发学生的潜能,进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历程(一)引入阶段(1980—1993年)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一些学者开始进行学生心理健康情况调查,并发表了一系列报告,在教育界产生了广泛影响[2]。
部分高校开设心理卫生课程,心理健康教育就此萌芽,在当地产生了一定影响。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问题及对策研究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问题及对策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也是构建和谐校园、促进社会稳定的关键因素。
当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如课程内容与实际需求脱节、师资力量不足、教学方法单一等。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亟待解决。
本文旨在深入分析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相应的对策。
本文将概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当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接着,本文将详细分析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包括课程内容、师资力量、教学方法等方面。
本文将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以期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改进提供参考。
本文将总结全文,强调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分析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逐渐受到重视。
在当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课程设置与实施不平衡:目前,许多中小学虽然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但课程设置与实施之间存在不平衡现象。
一些学校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作为选修课,课程时间不足,甚至有的学校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与其他课程合并,导致课程内容不系统、不深入。
师资队伍专业化程度不高: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领域,专业师资队伍的缺乏是一个普遍问题。
许多学校的心理健康教师并非心理学专业背景,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
这导致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质量参差不齐,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
教育内容与方法单一:当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较为单一,侧重于心理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心理素质的培养。
教学方法也较为单一,主要以讲授为主,缺乏互动和实践环节,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中小学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心理健康问题,如焦虑、抑郁、人际关系紧张等。
2021年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分析及对策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分析及对策欧阳光明(2021.03.07)教育科学学院07级小教专业陈慧梅学号:1011407018心理健康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上心理健康教育指一切有利于学生心理素质培养和人格健全的教育活动。
狭义上指在学校范围内,根据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用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手段,培养良好心理素质和健全人格的专门教育。
我们通常说的心理健康教育指的是狭义这个观点。
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是显而易见的。
第一,它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有利于推动教育科学化进程;第二,它有助于塑造健全人格,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第三,它对学校德育、智育、体育等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它的课程目标主要是受教育者通过教学活动,心理素质得到培养,心理机能得到提高,心理潜能得到充分发挥,个性得到较好的发展。
随着现代社会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日渐突出,心理健康教育概念被提出并得到了社会各界越来越高的关注。
许多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也在不断增强,中小学生群体由于处在人生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更是受到了高度关注。
我将对目前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究竟如何做简要分析,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对策。
一、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分析(一)、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近年来,我们都可以看到,我国广大中小学生虽有着热爱生命、积极进取、开朗活泼等等健康状态,但也普遍存在着嫉妒、自卑、任性、孤僻、逆反心理、社交困难、吸烟酗酒,乃至自杀、犯罪等心理问题。
据有关部门的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小学生有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占总数的10%左右,初中生占15%左右,高中生占19%左右。
可见,虽然我国中小学生当前心理不健康的所占比例不是很大,但由于我国中小学生的基数很大,所以中小学生——这些祖国未来的主人身上的各种心理问题绝对是不容忽视的。
(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分析我国的心理健康教育已经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活动,也进行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对拟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也进行了初步培训,同时也加强了地区间与地区内的合作与交流。
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研究
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研究
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调查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并分析其可能的影响因素。
通过了解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可以为改善教师工作环境和提供相应的支持措施提供依据。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数据。
通过设计合适的问卷,收集小学教师的基本信息以及与心理健康相关的数据。
问卷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工作压力、职业满意度、情绪状态等。
通过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整体情况。
研究结果
根据初步分析,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普遍较好,大部分教师对自己的工作感到满意,并且情绪状态较为稳定。
然而,也有部分教
师存在工作压力较大的情况,需要进一步关注和支持。
影响因素分析
通过对收集的数据进行进一步分析,可以探讨可能影响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因素。
例如,工作环境、工作压力、个人特质等因素可能对教师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
进一步研究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可以为提供相应的干预和支持措施提供依据。
结论
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通过深入了解和研究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可以为改善教师的工作环境、提高教师的工作满意度以及提供相应的心理支持措施提供依据。
进一步的研究可以探讨更多影响因素,并提出具体的改善建议,以促进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
而学校是人们长时间待在其中的场所,尤其是学生,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心理健康问题更加突出。
因此,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本文在分析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问题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研究。
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问题1. 心理健康问题的日益突出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和学校教育的压力,学生心理问题日益凸显。
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包括学习焦虑、情绪不稳定、自卑心理等。
此外,学生的家庭问题、人际关系问题等也会对学生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影响。
2. 心理课程体系未能逐步完善随着各类心理问题的不断出现,学校的心理课程体系也在不断完善。
但目前的教育系统中,心理课程的体系还存在一些问题,包括心理学的整体课程时长不足、心理课程学科设置不合理等问题。
3. 教师心理健康理解还不具备时代性在学校里,教师是直接面对学生的人,他们的心理状态对学生也有很大的影响。
但是,部分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缺乏相关的心理素质和知识,还存在着一些对学生心理问题的误解。
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对策研究1. 完善课程设置,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首先应当全面考虑学校心理教育课程的压力,增加心理教育课程的时长和课程的学科设置。
这样才能确保学校心理教育体系的合理性和可持续性。
在课堂上,应该加强思辨能力的培养,增加自主学习和团队合作的实践机会,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
2. 建立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加强教师的心理素质同时,学校应该建立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定期举办心理健康培训和心理健康讲座,丰富教师的心理素质和知识,增强其对学生心理问题的敏感度和处理能力。
加强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培训,让教师更好的承担起这项工作。
3. 加强家长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家校合作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不仅与学校教育有关,还与家庭教育密切相关。
因此,学校应该与家庭密切合作,加强家长心理健康教育,为家长提供科学的心理健康知识和应对方法,增加家长对学生心理健康重要性的认识和心理问题的有效解决。
教师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教师及原因
教师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教师及原因一、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形式1. 情绪不稳定。
由于种种主客观原因,一些教师常处于情绪低落、心境不佳的状态,不能调节和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甚至恣意发泄,借题发挥,造成人际环境恶化,这种恶化反过来又刺激不良情绪的滋生与蔓延,以致形成恶性循环,使他们长期处于紧张、焦虑、忧郁状态。
2.人际关系紧张。
一些教师不善于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不能与学生、同事、领导融洽相处,不是与同行发生纷争,就是与学生产生对立,甚至与领导发生冲突,久而久之形成孤独、无助、郁闷、焦虑、自卑等不良心态。
3. 心理失衡。
许多教师在工作、学习、生活中不能处理好理想和现实的矛盾,遇到挫折易产生强烈的心理失衡,并诱发不良情绪,甚至形成灰暗情结。
如嫉妒、自卑、妄想、愤懑、抑郁等情绪和攻击性行为等。
有的还出现思维不灵活、反应迟钝、记忆力衰退等心理机能的失调。
那么造成教师心理问题的原因有哪些呢?我想主要有以下一些因素:1.工作繁重,心理压力大。
这是教师心理问题产生的直接原因。
首先,教师扮演的是为人师表的角色,面对教育、教学双重任务,社会对教师的期望值越来越高,而教师作为普通人的情感和生理需求却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久而久之,使心理不堪重负。
一般教师都是早上6点出家门,晚上6点进家门,往往是管了别人的孩子,耽搁了自己的孩子,回到家里疲惫不堪,往往还要继续做与教育有关的事情。
与家人沟通缺少时间与耐心,造成家人的不理解,家庭矛盾时有发生。
第二是名目繁多的各级各类检查、考评、验收也使教师们穷于应付。
第三是知识的不断更新,教师的学习任务也十分繁重。
2. 教师交际范围狭窄,生活单调,人际关系紧张人际交往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良好的关系是心理健康和生活具有幸福感的重要条件之一。
教师职业特点是独立性强,工作中必须独当一面。
如果角色位置不摆正,容易造成人际沟通不畅。
从工作性质来说,工作相对封闭,其职业特点造成人际交往范围狭窄,平时与未成年孩子交往最多,学生的状况各不相同,给教师的人际交往提出了许多挑战。
浅谈农村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
浅谈农村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随着素质教育的逐步深入,农村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十分担忧。
心理健康是教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心理健康水平是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教师良好的心理品质不仅是推动教师积极工作和发挥创造才能的动力,同时对学生个性形成和发展的影响是任何其他教育手段无法替代的。
一、农村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现状教师的心理健康,具体地说包括以下六个方面:一是正确的认知角色,即能恰当地认识自我,并愉快地接受教师这个角色;二是健康的教育心理情境,即在教育教学中情绪稳定,心情愉快,反应适度,积极进取;三是工作的独立性,不人云亦云,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四是抗教育焦虑程度高,能忍受困难和挫折的考验;五是良好的人际关系,能正确地处理好与学生、家长、同事和领导的关系;六是能适应和改变教育环境,善于接受新生事物、新的理念,不断适应改革与发展的教育环境。
二、农村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教师心理健康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动态过程,包括许多相对独立的特质。
造成农村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是多样和复杂的,主要是由教师这个职业以及农村这一环境决定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主观方面⒈自我效能感不强笔者调查发现,不少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被动,常处于应付状态,经常为了应付检查做一些“无用功”,不能根据自己和学生的特点去进行工作,所以自己觉得工作很努力,可教育教学实效不大。
教师在工作中也无法满足自尊和被别人尊重的需要,自我效能感不强,常常产生自卑、无助、沮丧、不安全感。
⒉自我强度不够自我强度指个体对内外压力的承受能力。
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与承受各种压力的自我强度不够有直接关系。
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心理健康与内外压力和自我强度有关:心理健康程度和自我强度成正比,与内外压力成反比。
,但由于教师自身还缺乏身心健康意识,缺乏体育运动和体育锻炼,缺少心理健康知识,不注意自身的调解,使教师承受各种压力的“自我强度”不够,心理素质欠佳,造成一定的心理问题。
关于教师心理状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教师心理状况的调查报告标题:教师心理状况调查报告引言:教师是社会中重要的群体,他们肩负着培养学生、传递知识和塑造未来的重要使命。
然而,教师们经常面临的工作压力和工作环境的变化,可能会对他们的心理状况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
本报告旨在调查教师的心理状况,了解他们的工作压力水平和心理健康状况,以便为教育部门和学校提供相关的改善措施。
方法:本次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面向全国各地的教师群体。
我们共发放了500份问卷,并收回了429份有效问卷。
问卷包括了关于教师的基本信息、工作压力感受、心理健康评估等方面的内容。
结果:1. 工作压力水平:调查结果显示,70%的教师感受到了较大的工作压力,其中20%的教师认为他们的工作压力非常大。
教师们普遍认为学校教育改革和学生家庭背景的变化是导致工作压力增加的主要原因。
2. 心理健康评估:调查结果显示,56%的教师在过去一年中经历过心理健康问题,其中30%的教师表示自己曾经感到抑郁或焦虑。
此外,23%的教师表示他们在工作中感到疲劳和厌倦,10%的教师表示他们在工作中容易感到情绪波动。
3. 心理健康支持:调查显示,只有40%的教师表示知道可以获得心理健康支持的途径,并愿意接受相关帮助。
大部分教师更倾向于通过与同事和家人交流来缓解压力和改善心理状况。
讨论与建议:以上调查结果表明,教师群体普遍面临较大的工作压力,且心理健康问题也比较突出。
为了改善教师的心理状况,有以下几点建议:1. 学校应该加强教师的心理健康培训和支持,提供专业的咨询和辅导服务。
2. 政府和学校应该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合理分配教学任务和时间,并提供更好的工作环境。
3. 教育部门可以组织一些活动和培训,鼓励教师之间的交流与支持,建立起良好的心理健康网络。
结论:教师的心理状况对于他们的工作效果和学生的成长有重要影响。
通过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不仅可以改善教师的工作状态,也有助于提高教育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新形势下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应对措施
一
、
我 国高 校 教 师 心理 健 康 问题
研究 资料表 明 , 目前我 国高校 教师 的心理 健康
2 3 . 9% 的人 选 择 向朋友 或 家 人 倾 诉 ; 只有 5 . 6% 的人选 择 向领导或 心理 咨询机 构寻求 帮助 。 高校教 师 的心 理健 康 问题 主 要 表现 为 , 普 遍存 在焦 虑和 职业 倦 怠 。这 是 一 种 由心理 压 力形 成 的 具有 持久性 焦 虑 、 恐惧 、 紧 张 情 绪 和植 物 神 经 活 动
问题不容 乐 观 , 几 乎 近 一 半 的 教 师 有 或 轻 或 重 的 心
理健 康 问 题 。八 成 的 大 学 教 师 称 压 力 大 , 其 中有 5 4 . 4 4% 的大学教 师存 在 心 理 问题 , 问题 的严 重程 度 以轻 度 为 主 , 7 5 的人经常感到疲 劳, 4 6% 的
J o u r n a l o f N a n j i n g I n s t i t u t e o f T e c h n o l o g y (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E d i t i o n )
Vo I _ 1 3 , No . 2
系的 变化 , 使 我 国 高校 教 师 面 临 着 前 所 未 有 的 心 理 压 力 , 呈 现 出倦 怠 型 、 愤青型 、 焦虑 型 和 自闭 型 等 不 同 特 征 。 迫
切需要学校创新管理方式, 完善 学 校 对 教 师 的 支撑 和 服 务 体 系 , 构 建人 性化 的 高校 教 师心 理 健 康 教 育 和 咨 询 体 系。
关于我校教师心理调研报告
关于我校教师心理调研报告前言本文为我校教师心理调研报告,旨在了解教师们的心理状况,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改善教师们的工作环境和情绪状态,提高教学质量。
调研目的和方法为了全面了解我校教师的心理状况,我们开展了一项针对全体教师的心理调研。
在调研中,我们采用了匿名问卷的方式,共发放了100份问卷,得到了82份有效回收。
问卷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教师的工作压力,与同事和学生的关系,个人情绪状态以及工作满意度等。
调研结果经过对问卷回收的数据分析与统计,我们得出了以下几个主要结果:1. 教师工作压力较大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教师认为自己承受的工作压力较大。
他们普遍反映,教学任务繁重,备课压力大,加班加点成为常态。
此外,学生要求的提高和家长的期望也给教师带来了很大的心理压力。
2. 与同事和学生的关系较好调研结果显示,大多数教师与同事之间的关系较好,能够互相合作、帮助。
同时,教师们对学生的评价也较高,认为学生们具备良好的素质和学习态度。
3. 个人情绪状态亦有不足尽管与同事和学生的关系较好,但仍有一部分教师表示自己的个人情绪状态不佳。
该部分教师认为自己经常感到疲惫和焦虑,难以释放工作压力。
4. 教师工作满意度有待提高在工作满意度方面,调查结果显示教师们的整体满意度较低。
原因主要包括工作压力大、工作待遇不公等。
一些教师认为自己的努力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导致了工作动力的下降。
解决方案基于以上调研结果,我们提出了以下几项解决方案,以改善教师们的心理状况和工作环境:1. 关注教师的工作和生活平衡学校管理部门应设立相应的政策和制度,确保教师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备课和休息。
校方可以调整作息时间和教学负荷,避免教师过度劳累。
2. 支持教师间的合作和交流学校应鼓励教师间的合作和交流,营造良好的团队氛围。
可以设立教师互助平台,促进教师之间的相互帮助和资源共享。
3. 改善教师的工作待遇学校应加大对教师的关怀和激励力度,提高教师的工作待遇和福利,让教师感受到自己的努力得到了公正的回报。
高校教师压力、心理健康现状及对策研究
为 0 96 .5 。 .1 、070
境 、学校 内部及家庭等方面 。现有 的文献基本上关注高校教 师 的压力和心理健康 问题 ,而关于两者之间 的关系研究则较为少
个项 目的平均分 ,得分在 0至 4之 间 ,得分 越高压 力感越 高 。 本研究 中该量表 的 Cobe s 系数为 076 rnah’ a .5 。 ( )主观 幸福 感量表。采用 美 国学者 E i e 18 )编 2 dDe r(95 n 制的 《 生活满意感量表》 (WL )测量高校教 师总体生活满意 S S
、
研 究 背 景
知识经 济时代 ,高校所面临的竞争环境更富挑战性 。随着 各种考核标准 和人事 改革 制度 的出台 ,处在这一 环境 中的高校
教 师压力愈发增大 ,心理健康 问题也 日益 突出。有研究 发现 , 接受调查 的高 校 教 师 中有 8 %长 期 感 到 职业 压 力 太 大 ,有 o
杨玲认为高校 教师 的心 理压 力主 要来 源 于教师个 人 、社会 环
对 于主观幸福感 的计算 ,采 用 Cm e 出 的方法 ,将生 o pl提
活满意感 的得分乘 以权重 11 消极情 感 的得 分反 向,算 出 .,将 其与积极情感 得 分 的平均 分 ,作为 快 乐感 得分 ,再乘 以权重
感 。该量 表共包括 5 个项 目,分别是 :生活接 近理想 、生活状
7 %的教师长期处 在一 种慢 性疲 的教师出现明显的生理反应 。繁重 的压力 已对高校教师 的身
工读学校教师心理健康现状及对策研究
学找 毛 病 的做 法 。 ( ) 客 观 描 述 ,真 心 对 待 。对 于 学 生在 自我 评价 2 中 的 表 现 ,教 师要 善 于进 行 客 观 地 描述 ,是 什 么 现象 就 说 什 么 现 象 ,不 要 带 高 帽 子 ,也 不 要 贬 低 。 对 于 学 生 的 优 点 是 这 样 ,对 于 学 生 的 缺 点 更要 是 这样 。要 注 意 慎 用 一些 “ 别 ” “ 常 ” 等 过 激词 语 。 教 师 在评 特 非 价活 动 中要 真 心 对待 学 生 。
转化 、矫 治 问题 学 生的 关键 ,同 时也是 对教 师发展 负责任 的表 现 。正确认 识 工读 学校教 师 的心理 健康 现
状 , 并 对 其 进 行 正 确 的 维 护 是 很 有 必 要 的 。 本 文 从 职 业 认 同 、 职 业 规 划 、 生 活 结 构 、 高模 糊 容 忍 性 和 经
・ {: ; ・ z , j 场 l
●2 9 0 年第9 ( 0 期 下半月刊) ●
工读 学校教 师 心 理健 康 现 状及 对 策研 究
李 明辉 侯 秋丽
【 摘 要 】问题 学 生是 一 个 受 社会 负面影 响较 多的 未 成 年人 群 体 ,存 在 着 很 多心 理和 行 为方 面 的
验开放 性等 方面 对工读 学校 教 师心理 健 康现 状 进行 分 析 ,然后提 出了有针 对性 的 对策 和措 施 。
[ 关键 词]工读 学校 教 师 ;心 理 健康 ;职业 认 同;职 业规 3 ;生 活结 构 t , J
一
、
工 读 学 校 教 师 心 理 问 题 的 来 源 及 类 型
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现状以及对策探讨论文
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现状以及对策探讨论文《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指南》中里面这样说到:幼儿园的教育是孩子们接受教育的启蒙性阶段,所以要在这个特殊的时期关注幼儿的健康发展,针对幼儿的心理状况提出指导性的对策,给孩子们一个美好的童年。
幼儿园孩子的年龄处于3至6岁,在这个阶段,由于孩子们刚刚接触到老师和小朋友,心理的塑造性比较强,自我控制能力比较差,比较依赖父母,情绪往往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
所以在这个心理教育的关键性阶段,如果不对孩子们进行良好的教育和指导,会直接影响到孩子人格的塑造和个性的发展。
在本篇文章中,我将通过分析我国现阶段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针对这些现状提出指导性的策略,希望为幼儿的健康成长提供借鉴。
一、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现状(一)缺乏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体系在我国现阶段的幼儿教育中,由于大部分的幼儿园并没有给幼儿设置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师只是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给幼儿进行零散的教育,对幼儿心理健康的教育并没有提出明确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更缺乏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以致于某些幼儿出现心理问题时,教师无法给予正确的指导。
所以完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体系很有必要。
(二)缺乏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教师是幼儿学习的`引路人,同时也是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指导者。
而当前的幼儿园普遍缺乏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教师,无法给幼儿们及时进行正确的引导;另外,由于幼儿教师之间存在着教学和评职称等方面的竞争,教师的心理压力也比较大,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提升幼儿教师的心理素质和专业能力势在必行。
(三)家长的忽视和幼儿的不配合由于现在大部分的家庭只有一个孩子,父辈们在生活中往往不注重对孩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经常满足孩子们的所有要求,溺爱孩子,从而使孩子们养成不良的生活习惯,比如脾气大、爱哭、不尊重老师等;另外,即使家长们偶尔对幼儿进行思想教育,孩子们也不配合家长,往往造成不良的后果。
二、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对策分析(一)建立完整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要改善现阶段我国幼儿园的心理健康教育状况,需要国家和学校的不断努力,建设一个完整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铁岭市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铁岭市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竞争的加剧,小学生面临越来越多的心理压力,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愈发明显。
然而,铁岭市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教师专业水平不足、家长缺乏参与、学校缺乏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设置等等。
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将结合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对策,旨在帮助铁岭市小学改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使其更加符合时代发展的需求。
一、铁岭市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调查1. 教师专业水平不足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教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现阶段铁岭市小学教师普遍存在心理学知识不足的问题。
经过采访发现,大部分教师并没有接受过相关专业培训,导致他们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缺乏自信和能力。
2. 家长缺乏参与家庭是孩子们成长的重要环节,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影响因素之一。
然而,铁岭市小学家长普遍缺乏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对于孩子的心理成长较为被动,缺乏主动参与和引导。
3. 学校缺乏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设置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在铁岭市小学中,这方面的课程设置并不完善。
除了进行日常的心理健康教育外,大部分学校都没有设置专门的心理健康课程,也不会将心理健康教育与普通课程相融合,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心理成长。
二、对策研究1. 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培训为了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需要加强相关领域的培训。
比如说,可以邀请心理学专家进行专业讲座,提高教师的心理学素养,增强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中的能力和自信。
2. 家校合作家长的参与是非常重要的,他们需要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同时学校也需要积极引导和参与这个过程。
可以通过开展家校联合活动、发放相关心理健康读物等方式,让家长明白心理教育的重要性,同时也为孩子营造心理健康的家庭环境。
3.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置为了更好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学校不能仅仅依靠日常的陪伴和指导,而应该主动设置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从而为学生提供系统化更为全面的教育。
关于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现状分析
关于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现状分析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教师是塑造学生心灵的工程师,教师劳动的特点决定了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而幼儿教师作为教师队伍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其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影响着幼儿的身心发展。
因此,研究幼儿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及原因,据此采取相应的对策,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应该引起社会和教育界的高度重视。
一、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现状走进幼儿园,当你听到孩子的欢声笑语,看孩子们天真灿烂的笑脸时,自然会想到生活工作在其中的幼儿教师,也一定充满了快乐与自豪。
因为正是教师充满爱心的看护和教育,才有幼儿健康快乐的成长。
但是,当我们真正走进幼儿教师,走进她们的内心世界,才发现其实这是一个身心充满疲惫的群体。
幼儿园工作的复杂性、特殊性,要求教师必须全身心地付出,才能完成保教任务。
尤其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及对幼儿教师的要求的提高,幼儿教师感到压力越来越大。
不知从何时起,我们时常听到来自幼儿教师的抱怨声:“工作真没劲”、“这些孩子太调皮了”、“太吵了”、“家长素质太低”、“园长水平太差,无法调动我们的积极性”等等,“烦死了”“累死了”几乎成了口头语。
据了解,这种现象在不同的幼儿园里,程度不同地存在着。
这表明目前我国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有学者对在职幼儿教师进行心理健康评定,发现有20.8%的幼儿教师心理健康水平欠佳,在人际交往和情绪状况方面存在较多的问题。
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自卑心态严重;嫉妒情绪突出;虚荣心理明显;焦虑水平偏高;性格忧郁孤僻;逆反心理较强,人际交往障碍;心理压力大等等。
由此可见,要完成幼儿园的保教双重任务,维护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提高她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已势在必行。
二、影响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一)客观因素1、教师的需要得不到满足。
首先是物质需要。
教师的物质需要大致可分为生活物质需要和工作物质需要。
前者如工资待遇、住房条件、饮食条件等,后者如教具、教材等。
职业教育师生心理健康现状
职业教育师生心理健康现状
《职业教育师生心理健康现状》
近年来,随着社会对职业教育的重视,职业教育师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逐渐受到关注。
在职业教育领域,师生心理健康现状呈现出一些特点,需要引起重视和关注。
首先,职业教育师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压力大、焦虑情绪高、情绪波动大等方面。
作为教师,他们不仅要承担教学任务,还要处理学生的行为问题、家长的抱怨等,工作压力巨大。
而学生,在学业和就业方面也面临着很大的压力,导致了他们的焦虑情绪高涨,甚至出现抑郁等心理问题。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师生的工作和学习效率,也对整个职业教育的质量产生了负面影响。
其次,职业教育师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还表现在互动交流不足、心理素质薄弱等方面。
在职业教育中,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不足,导致了师生之间的沟通不畅、误解和矛盾增多。
同时,一些教师和学生的心理素质薄弱,面对挫折和困难容易产生消极情绪,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导致师生关系紧张,课堂氛围不和谐,教学质量无法得到提高。
最后,职业教育师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需要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重视。
针对这些问题,学校和社会应该加大心理健康教育的力度,增加教师和学生的心理疏导和心理辅导,提高师生的心理素质。
同时,学校还应该建立健全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完善相关政策和措施,为师生提供更好的心理健康保障。
总之,职业教育师生的心理健康现状存在一些问题,但只要学校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相信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校教师心理健康现状及对策研究1、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①核心概念的界定心理健康是指具有较好的自控能力,且能保持心理上的平衡,能自尊、自爱、自信而且有自知之明。
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幸福和健康有了更高的追求。
心理健康的衡量标准有哪些呢?英格里士认为:“心理健康是指一种持续的心理情况,当事者在那种情况下能作良好适应,具有生命的活力,而能充分发展其身心的潜能;这乃是一种积极的丰富情况。
不仅是免于心理疾病而已”。
麦灵格尔认为:“心理健康是指人们对于环境及相互间具有最高效率及快乐的适应情况。
不仅是要有效率,也不仅是要能有满足之感,或是能愉快地接受生活的规范,而是需要三者具备。
心理健康的人应能保持平静的情绪,敏锐的智能,适于社会环境的行为和愉快的气质”。
心理健康的标准。
心理学家认为,人的心理健康包括以下七个方面:智力正常、情绪健康、意志健全、行为协调、人际关系适应、反应适度、心理特点符合年龄。
②国内外同类课题的研究现状日本为了培养教师健全的人格,日本从文部省到学校都重视教师的心理教育,普遍设有心理咨询室。
在学校教育中,心理咨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日本应用心理学会于1953 年向国会提出了将“学校心理咨询人员”予以制度化的建议,自此心理咨询开始引起政府的关注。
根据美国心理学会的研究,每5 位教师需要配备一名心理学专家。
因此,美国各州的教育部门都有一批心理学专家具体负责各教师的心理辅导。
其任务主要包括心理诊断、问题干预和会诊。
自20 世纪80 年代以来,法国制定了专门的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训计划,包括专业学习和见习两步。
专业学习包括心理学基础和应用学习,内容涉及差异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临床心理学及研究方法等。
学习结束后,受训者进行两年的见习。
我国也十分重视教师的心理健康发展。
在党中央的密切关注下,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对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重视。
资金投入越来越多,工作力度不断加强,一切都朝着有利于教师心理健康的方向发展。
上海市教委于1998 年底率先制定了“上海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三年规划”;此后浙江、广东、辽宁、天津等地分别出台了相应的政策;大部分省、市、地区都成立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委员会,从而使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入迅猛发展阶段。
上世纪90 年代初,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进入全面发展时期。
大部分省、市、地区积极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各种宣传活动不断开展,各级培训日益增多。
天津、北京、南京、辽宁、吉林等地的发展也都具有了相当的规模。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正式颁布,并进一步明确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思想和主要内容,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实施提出了具体要求。
不断引导国内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朝着健康、科学的方向发展。
③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本人从事农村初级中学教育教学工作已有二十九年,担任农村初级中学副校长十多年。
在多年的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工作中,我一直关心着我们老师的心理健康问题。
然而,随着社会转型的纵深发展,社会文化和人们价值观的多元化趋向以及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也日趋突出。
尤其是近年来,我们通过媒体不断看到个别教师对学生的“伤害”乃至“残害”,教师心理问题或教育行为不当导致学生产生心理困扰的“师源性”心理障碍正悄然增加。
我们学校里,还有一些老师工作倦怠、对上级工作安排的抵触、对学校领导不满、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等现象时有发生。
对于这些问题,教育行政部门和社会舆论较多地从师德的角度来评判教师却很少审视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
事实上,所谓师德事件,有不少是由于教师缺乏良好的心理品质,存在诸多心理健康问题而引起的。
在一些人们的心目中,教师就像是智慧品德完美的化身,永远是夜以继日、不知疲倦的辛勤园丁。
然而,暴力管教学生,教学受挫自杀等问题的屡屡出现,本是“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现在自身心理素质却成了问题。
教师出现心理问题后,由于他们倾向于对学生的行为做出消极处理,这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是一种严重的伤害。
教师作为未成年人心理环境的“重要他人”,他们的言行直接、间接地对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和成长产生着重要影响。
研究者认为,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培养出身心健康的学生。
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首先必须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
大量“师源性”心理问题显示,只有解决好教师心理问题,控制好损害学生心理健康的源头,让每位教师都担当起学生心理保健医生的重任,才能加大心理健康教育的力度,真正培养学生健康心理。
另一方面,教师心理健康不仅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重要意义,而且会使他们自己意志消沉,不再追求工作上的成就和进步,延误自身的发展。
对学校来说,出现心理问题的教师士气低落,时常抱怨,工作效率下降,与同事、领导的关系恶化,甚至会发生缺勤和离职的情况,这些将严重影响学校的稳定和发展。
由此可见,教师心理问题不仅会影响教师的身心健康,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而且这种消极的情绪和不良的精神状态对青少年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也会产生消极的影响。
因此,研究和解决我校教师心理问题,进而推广到提高和改善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重要任务,它关系到我校教学工作能否顺利而有效地进行。
而相关的研究在我校乃至县区还是一个空白,因此本课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2、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和拟创新点;①研究目标: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过程中,把提高我校教师心理素质问题放在优先位置,通过有效途径,使教师具备坚定的自信心、坚强的意志、较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我心理调节能力。
通过实践探索研究教师心理健康维护策略,研究提升教师心理素质和促进教师自我成长的方法;帮助教师正确认识自我,正确对待和处理职业压力以及其它各种心理压力的能力,使之树立良好的师生观、教育观、人才观和生活观,以良好的心态面对学生、面对工作、面对社会。
帮助教师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缓解教师因工作压力过大造成情绪不稳定的无端困扰,塑造教师健全的人格,增强教师对本职工作的兴趣和热情以及严谨治学的态度,促进教师职业发展。
②研究的主要内容:我校教师心理健康现状及水平;了解教师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分析掌握其成因;我校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及措施,提高我校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的具体办法。
③研究假设:教师积极健康的心理对提高学校教育水平、创建和谐校园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
④拟创新点:具有本土特色的农村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将是本课题研究的一个创新点,同时,通过提高我校教师心理健康水平来推动周边学校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
3、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①研究思路:要重新审视农村初中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及成因,消除社会对他们心理健康问题认识的误区,将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理念纳入到学校心理教育常规管理中。
目前对农村初中教师心理健康干预的理论研究不够深入,实证性研究又不多,缺少教师健康心理形成的指导性理论。
因此急需把握教师尤其是农村初中教师心理健康现状及成因,并加强干预指导措施的研究。
同时,本课题中的研究数据和策略,对解决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及途径、推动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深入发展,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
提高教师心理健康素质水平,也是实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全方位发展、促进和谐校园建设的有效途径。
本课题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并结合新形势下的社会背景和教育新问题以《教育法》、《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准则,遵循教师的劳动特点和规律,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师德观、价值观、健康观,提高维护自身健康、防范侵害的能力,提升教师的生命价值,为教师的身心健康与终身幸福奠定基础。
②研究原则:坚持预防重于治疗的原则。
防重于治,是解决教师心理问题的一种方法,也是一种策略,即应首先着眼于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而不能将工作重点放在心理出了问题教师的矫正与治疗方面。
因为我们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要使教师整个身心都得到健康发展。
突出重点、尊重差异的原则。
在坚持面向全体教师的同时,关注教师的个性差异,对个别教师发生的心理危机问题进行科学的干预。
要从教师最关心、最突出的问题入手,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辅导活动。
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原则。
对生命的尊重是保障教师心理健康的基础。
教师必须确立生命关怀的情怀,将自己的生命与健康放在首位,热爱本职工作,关心学生,赏识学生,正确对待各种压力,努力营造一个平等、温馨、和谐、充满生命活力的工作环境。
整合资源、合作共赢的原则。
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充分整合和利用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资源,在发挥学校教育优势的同时,协调家庭、社区的力量,形成教育合力,缓解教师的工作压力,提高教师的待遇,提升教师的生命与健康质量。
③研究方法:文献研究。
要围绕教师师德教育和心理健康问题做好文献的搜集整理,了解国内外已有的教师心理问题发展研究成果,为本课题提供借鉴和参考。
调查研究。
通过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教师的心理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查找问题的根源及成因,并探索解决的有效措施。
行动研究。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结合我校实际,边探索,边实践,边完善,把研究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最终探索出改善我校教师不良心理状况的方法和策略,帮助教师解决在心理方面存在的困惑,调节不良情绪,寻找有效对策。
个案研究。
选取教师中存在的心理冲突和人格障碍问题的典型案例,跟踪、调查、走访、谈心,研究其形成原因,探究教师心理素质提高的问题,从中探索发现教师完美人格和高尚师德形成的某些规律。
④技术路线和研究步骤:准备阶段(2016年4月—2016年5月):成立课题研究小组,明确研究对象,组织课题组成员查阅学习相关研究理论,搜集文献资料,了解国内外教师心理健康研究情况,把握教师心理状况的研究动向,掌握一定的理论基础,明确目标,理清思路,制定研究方案,撰写课题申报书,完成课题申报。
实施阶段(2016年6月—2017年2月):全面规划和实施课题研究,总结撰写相关论文。
一是研究制作调查问卷并印发给全体老师,对我校教师的心理状况进行全面调查。
二是设立心理咨询信箱,充分利用学校心理咨询室,课题组成员对实验对象进行个别谈话和辅导。
三是统计、分析、研究调查数据,初步掌握我校教师心理现状,明确影响我校教师心理健康的各种因素。
四是在充分分析调查结果的基础上,对我校教师的心理问题进行进一步梳理分类,从中选定具有代表性的部分教师作为研究的主体,探索制定解决其心理健康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五是总结撰写调查报告,初步总结解决问题的策略。
六是召开集体理论辅导会、案例分析会、座谈讨论会,全方位开展辅导咨询活动,使全体教师正视自己的心理状况和存在的问题,并配合课题组成员采取恰当策略以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