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思想品德》中考必须解决的几个问题

合集下载

思品中考复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思品中考复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思品中考复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中考思想品德复习阶段,是查漏补缺的阶段,知识成网的阶段,能力强化的阶段,总结反思的阶段,综合提升的阶段,这一阶段的复习质量直接决定着中考的成败。

然而对于初中思想品德课,很多学生都有这样的看法:既折服于它深刻的道理,又无奈它的晦涩难懂,加上长期被冠以“副课”之名,所以,很多学生出现了对思想品德课学习信心不足,没有兴趣,成绩差等现象。

一、存在的问题1.在答材料题的时候,审题不清楚,答非所问。

其实,中考很多题并非考智商而是看哪些同学仔细、认真。

一般情况下审题一定要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材料主要交待了什么信息,二是材料中的关键词和核心句是什么,三是材料与课文的结合点是什么。

但绝大多数同学拿过来一道题提笔就做,不分三七二十一,根本就不看题或者随便一看,没有仔细斟酌这道题的关键字问的是什么,导致失分现象严重。

2.归纳概括的能力差,盲目抄书。

很多同学认为开卷考试就是翻书和找资料,随便打开书找到一自然段与题意相近的提笔就写,其实这是错误的,开卷更注重在理解的基础上对知识的灵活运用。

对于民考汉的同学这种现象相对少些,但是在民考民当中尽管老师多次强调总是不可避免地出现。

看过题后在书上或资料上觉得与题意差不多的,长篇大论一顿抄,最后批卷子时候发现一个要点都没有,白白浪费了宝贵的时间。

3.在答题卡上作答时,私自对调答题卡序号或涂改方式不正确。

因为审题不清,没有仔细推敲再下笔,过后检查时意识到写到答题卡上的答案是错误的,不知道怎么修改了,在原题上划好多条横线,或把答案写纸上在粘贴到卷子上,导致卷面不整洁。

再就是顺序颠倒,私自用箭头或对调题序号,这样的情况也不在少数。

4.答题卡的涂法不正确。

选择题应2B铅笔涂满,但是很多同学没有涂满画圈圈,也应避免。

5.阅读理解能力太差,不清楚题意,无从下笔。

6.时间安排不合理,政史考试出现答不完卷现象。

二、解决问题的措施1.熟悉《考纲》,明确考试范围与要求复习思想品德课,必须紧扣《考纲》,明白有多少考点,近几年各个考点是否有删减,考点的问法是否发生变化,对每一个考点,还要弄清楚怎么考,从什么角度考,要达到什么目标。

初中思想品德重难点整理

初中思想品德重难点整理

中考政治考试重点解读一、“核心”“中心”类1、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

2、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3、我国现代化建设各项工作的中心:经济建设。

一个中心指的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4、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

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

5、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是: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中国共产党。

二、“关键”类1、控制人口增长的关键是:少生。

2、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是发展,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者。

3、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具有关键性作用的是:国有经济。

三、“目的”“目标”类1、基本路线确定的奋斗目标: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要在各方面形成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相适应的比较成熟、比较定型的制度,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生机与活力。

3、在实际工作中,要牢牢把握大局的目的是:发展。

4、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的根本目的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5、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教材P114“六个更加”。

6、实现共同理想的必然趋势和最终目的:实现最高理想(共产主义)。

犯罪最本质的特征:犯罪是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3、国家的本质:在阶级社会,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4、奴隶制国家的本质:奴隶主阶级统治奴隶阶级的工具5、封建制国家的本质:地主阶级统治农民阶级的工具6、资本主义法律的本质:是资产阶级利益和意志的体现,是维护资产阶级经济利益和政治统治的工具7、资本主义国家的本质:维护资产阶级利益和统治的工具8、资本主义民主的实质:资产阶级享有的民主9、社会主义的本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10、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本质特征:生产资料公有制初中政治中的“目的”及“制度”1、人民法院适用刑罚的目的:预防犯罪和减少犯罪2、原始社会末期出现的商品生产的目的:交换3、资产阶级革命的目的:推翻封建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政权4、资本主义生产的直接目的和根本动机:千方百计追逐剩余价值5、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6、改革的目的: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7、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生产目的:满足全体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8、我国的根本制度:社会主义制度9、实现资本主义民主的重要政治制度:议会制度、选举制度、政治制度10、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1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12、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3、我国的政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思想品德》中考应对的策略

《思想品德》中考应对的策略

新课标下思想品德中考复习之我见教师进修学校陈小丹思想品德学科面对繁杂的知识点,要想通过总复习阶段进一步提高成绩,并在考场上稳定发挥,是每个将要参加中考的学生普遍关注的问题。

我们认为复习的导向性作用是非常重要的,让学生紧跟老师的“步伐”主动复习,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取得最佳效果。

因此,在复习过程中,我们务必抓住以下几个方面:一、梳理知识,构建科学合理的知识体系中考思想品德实行开卷考试丝毫没有削弱对基础知识的要求,特别是开放性试题的一个显著特点是“题在书外,理在书内”,必须以牢固掌握基础知识为前提。

这需要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对基础知识进行系统梳理,并在梳理时把握好二点:一是对知识点不同的目标要求,采取不同的方式处理。

《新课标》中的课程目标分为三类: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能力目标、知识目标。

如目标要求中写道:孝敬父母,尊重他人,诚实守信,乐于助人;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能够自我调适、自我控制;了解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特征和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途径,认识个体成长与社会环境的关系……要特别注意目标要求中的一些动词(知道、了解、懂得、认识、理解、掌握),这些动词指向学生学习的不同要求,并且内在地包含了知识的内容难度。

如:理解孝敬父母的原因,要求学生懂得为什么要孝敬父母、学会怎样孝敬父母……知道、了解、懂得、认识、理解、掌握、感受、体会、体验、关心、尊重、养成等动词,这些动词是分层次的,不同层次的动词对学生的要求也不同。

知道:对事情或道理有初步的了解、认识(浅层次,是什么的问题)了解、懂得:清楚地知道。

(为什么的问题)认识、理解:通过实践,了解和掌握人或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規律,不仅知道知识的各个方面,而且知道它们之间的联系。

掌握:熟悉并能自如运用。

(怎么办的问题)二是对所学知识采取分块处理,这是为了加速学生检索知识的速度和能力。

分块的处理方式,利于迅速区分知识点是在哪一册的教材。

《新课标》把内容要求分为三个模块(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和集体、我与国家和社会),《考试说明与指导》按三个模块又分为三个年级(七、八、九年级),而每一年级又分为册、课。

思想品德中考总复习刍议

思想品德中考总复习刍议
实 生 活 相 联 的 时 政 材 料 ,指 导 学 生 联 系 教 材 ,向教 材 寻 找 观点 。
思 品中考范围为七年 级 《 思想 品德 》上下册 、八年级 《思想 品德 》上下册 、九年级 《思想 品德 》全一册 的 内容 以及一年来 国 内外重 大时事政治 和宜 昌市发生 的重大事件 为命题素 材。要在 约 3 o 1 、 课 时 内完成 好 复 习工 作 ,必须 牢 牢抓 住 “ 有效 性 ”这 个 主
三 、 探 索 科 学 方 法 ,提 高 思 品 复 习的 有 效 性 。
课 堂教学 中,要 重视将二者有 机结合起来 ,做到理论 联系实 际。这就 要求 :首先 要准确 地理解 时政 热点 ,把 握其 中心 思想 ; 其 次要找 准时政热点 与教材 知识的结合点 ,要点要 全 ,不局 限于 某 一节或某一课 ;再 次要紧 扣教材 ,对时 政热点作全 方位 、多角 度 、多层次 的思 考 。为此 ,在 进行 新课 时要结合 时政热点 学习教
点。
提前布置 复习 内容 ,同时布置 配套的基础题 。 目的在于让 学 生 在 做基 础题 的 同时 ,回顾 大体 内 容 ,了解教 师所 要 复 习的 内 容 ,做好 复习的 准备 。了解 学生实 际情况 ,明确具 体 的复习教学 目标 ,加 强针 对性 ,避免 随意性 ,节省 时间 ,提 高效率 。根据 以 往 的考试 情况 ,学生失分 的原因 ,往往是 基本概念 不清 、基础知 识 不扎实 、基 本技 能不熟练 造成的 。因此 ,在政 治总复 习中必须 全 面复习 ,系统掌握 ,夯实基 础。就这要 求学生在 教师 的引导下 全 面掌握教材 中 的基本 概念 、基 本观点 和基本事实 。通过全 面复 习 ,使 学生系统 掌握双 基内容 ,夯 实基础 。由于政治 课教材 内容 繁 多 ,各知识 点之 间又相互联 系 ,要达到 全面 、系 统掌握并 非易 事 。 因此 ,教 师必 须在 深钻 细 研教 材的基 础上 对双基 知 识和 重 点 、难点 作全 面 、详细 的梳理 、排 查 ,辅导学 生基本 掌握教材 的 知识结构 及各知 识点之 间的 内在联 系 ,并能列 出各章节 的知识结 构 提纲 ,形成知识网络 ,而后进行巩 固训练 。 ( 3)重视教材知识与时政热点的结合 。 通 过 时政热 点与教材知 识的结合 ,考 查学生对 教材 知识 的理 解 和 运用 知识 分 析社 会生 活 的能力 ,已成 为 中考命题 的一个 特

浅谈初三后期思想品德复习应注意的问题

浅谈初三后期思想品德复习应注意的问题
的 开 卷资 料 就 显 得 尤 为 重 要 。但 实 际 生 活 中 , 种 资料 每 各 有 利 弊 , 面 涉 及 的 内 容 鱼 龙 混 杂 , 了解 决 学 生 对 里 为 于所 学 知 识 有 什 么 用 途 及 解 题 思 考 方 式 上 的杂 乱 无 章 , 所 以 , 师应 指 导 学生 化繁 为简 , 结 出一 般 性 、 律 性 教 总 规 的东 西 , 实 做 到 为学 生 “ 负 ” 切 减 。这 些 规 律 性 的 答 题 方 式 都 是 学 生 在 教 师 的 引 导 下 , 过 自主合 作 探 究 的 方 式 通 去 体 验 并 建 构 属 于 自己 的 知识 经 验 , 养 了学 生合 作 学 培 习 、 新 思 维 及 综 合 运 用 知 识 的 能 力 , 思 想 品 德 复 习 创 使
四 、 堂 一 定 要 创 新 课
对 较 大 , 他 们 每 个 人 都 有 着 独 特 的 个 性 , 满 着 智 慧 但 充
和 火 力 , 们 也 喜欢 表 现 自 己 , 望 成 功 。在一 次 又 一 次 他 渴 走 上讲 台 拿 起 粉 笔进 行 板 演 的 过 程 中 , 堂 成 了他 们 展 课 示 自己 的舞 台 , 他 们 体 验 到 了成 功 , 让 体验 到 了喜 悦 。
六 、 注《 程标 准》 《 关 课 、 考试 纲 要 》
复 习课 的 教 学 中仍 然 要 把 学 生 视 为 学 习 的 主 人 和 导 。培 养 学 生 独 立 思 考 的 习惯 , 高 学 生 的创 新 意 识 和 提 创 新 能 力 。 对 于 知识 的归 纳 、 目的 训 练 、 案 的 组 织 , 题 答
《 试 纲 要 》 各 地 中考 命 题 的 主 要 依 据 , 明确 规 考 是 它

应对《思想品德》中考的启示与对策

应对《思想品德》中考的启示与对策

应对《思想品德》中考的启示与对策内容摘要:我们在中考备考中应注重考点复习,知识积累;把握联结点,注重知识的内在联系;关注热点,注重与教材内容的结合与渗透;关注本地实际,注重联系自身生活实际;重视语句的组织和综合,注重多种能力的训练。

关键词:中考启示对策根据我对各市近几年《思想品德》中考试卷分析,我们发现:试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试题难度不大,也没有偏题、怪题出现。

试题坚持思想性、导向性、综合性、灵活性、开放性的原则,着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把握和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凸现新基础教学的理念。

因此,我们在复习中应注重如下几点:1.依据《课标》和《考纲》,注重考点复习《课标》和《考纲》是中考命题的依据和标准。

《课标》分为三大部分,即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的关系,我与集体、国家、社会之间的关系。

中考考点是指《课标》和《考纲》中要求我们必须掌握的有关知识,但《课标》是平时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目标和方向,而《考纲》是考试用的,有时间的限制和内容的限制。

因此,我们在复习中要根据《考纲》的要求,认真地对了解、理解、运用三个层次考点进行研究,结合教材系统复习主要内容,掌握基本概念、基本观点,最好能复述各单元的基本内容。

2.夯实基础知识,注重知识积累近年来,我省各市中考试题都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突出能力的考核,但并不意味着降低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考查的要求。

基础知识是我们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理论依据,没有一定的学科知识很难对一些问题作出理性的判断和分析。

知识是能力的载体,能力是对知识的运用,二者密不可分。

虽然有一些题目很新颖,不是拘泥于教材,而是根据题意相关内容解答,但答案更多的是通过教材相关的原理与专业术语体现出来。

在复习中要做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做到主次分明,有的放矢。

既要把整体知识分解为一条条易于接受的知识目录,又要注重各部分之间知识之间的联系;既要搞清一单元、一课、一目的内在结构,又要挖掘不同单元、课、目之间的联系,使知识与网络化的形式呈现;经过这样的剖析、挖掘、创新,最终一定会达到纲举目张的效果。

浅谈初中思想政治中考复习的几点建议

浅谈初中思想政治中考复习的几点建议

浅谈初中思想政治中考复习的几点建议作者:王琦来源:《读写算》2014年第23期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思想品德中考试卷的命题形式、考查题型和侧重点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原来的闭卷考试走向开卷考试。

开卷考试是新课程改革对学生的一种评价方式,它考查学生的多种能力。

试题从“知识立意”转向“能力立意”;更加注重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考查。

这些能力对于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相对于闭卷考试,知识面也比较广,试题也较灵活,从能力上来说,比闭卷考试的要求更高。

而对于开卷考的形式,很多学生都错误地认为:开卷考试可以带书本进考场,到时只要翻翻就行了,平时上课的时候也不一定过于认真,课后也没有必要花太多的时间。

这种想法是非常致命的,只有让学生改变错误观念,正确认识开卷考试,才能改变思想品德课堂的课堂现状,从而提高学生思想品德的成绩。

如何实现中考成绩“质”的飞跃?凭着十多年带毕业班的经验,我觉得思想品德教师要学会优化复习,才能提高有效性,进而提升成绩。

方法如下:一、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积累《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简称课标)和《福建省初中学业考试思想品德考试大纲》(简称考纲)是九年级思想品德课复习和初中毕业暨中等学校招生考试命题的依据,我要求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必须加强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巩固,关注知识点之间内在的联系。

课本中的基础知识是最基本的内容,因此,我要求学生在复习的时候一定要清楚了解思想品德的课标和考纲,因为考纲里明确列出了课本中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思想品德这一科的考试有着自身的特点,就是和时事相结合。

这些题目主要也是考查学生在掌握课本中的基本概念和内容的基础上,结合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加深对这些知识的理解。

考试往往是“题在课外、理在书内”,因此一定要加深对基础知识的巩固。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很好地在考试中运用这些基础知识,才能在考试中取得高分。

在第一轮复习的过程中,一定要夯实基础知识,让学生把课本中的基础知识认真地复习1~2遍。

人教版初三思想品德教育的关键问题与解决方法

人教版初三思想品德教育的关键问题与解决方法

人教版初三思想品德教育的关键问题与解决方法思想品德教育是教育的重要方面,对于青少年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人教版初三教材的核心内容之一,它旨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良好的品德和道德素养。

然而,在实施过程中,人教版初三思想品德教育也面临着一些关键问题。

本文将从班级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探讨这些关键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一、班级教育:班级教育是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环节,但目前存在以下关键问题:(一)班级管理混乱。

有些班级存在纪律不严明、学生守则不健全的问题,导致学生心态浮躁,行为规范松散,影响了思想品德教育的开展。

(二)班级教育资源匮乏。

一些学校缺乏有效的班级教育手段和资源,无法为学生提供多样化、质量好的思想品德教育内容。

针对以上问题,解决方法如下:(一)加强班级管理,建立健全的学生守则和纪律制度,明确班级规范,加强班级纪律的执行力度。

(二)加大对班级教育的支持力度,提供必要的教育资源和设施,比如建立班级图书角、心理咨询室等,增加班级教育的覆盖面和深度。

二、师资队伍建设:优秀的教师是思想品德教育的关键,但目前存在以下关键问题:(一)师资水平参差不齐。

一些学校的思想品德教育教师队伍中,有的师资水平较高,但也有一些师资水平不够高,缺乏思想品德教育的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

(二)缺乏师德激励机制。

思想品德教育的教师付出了较多的心血,但缺乏相应的师德激励机制,导致一些教师对于教育工作的热情逐渐消退。

针对以上问题,解决方法如下:(一)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思想品德教育的教学能力。

(二)建立健全师德激励机制,对于思想品德教育出色的教师进行表彰,为他们提供发展和晋升的机会,给予他们应有的回报和尊重。

三、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思想品德教育的基石,但目前存在以下关键问题:(一)家庭环境不利于思想品德教育。

一些家庭缺乏正确教育观念,忽视了对孩子的思想品德教育,甚至存在道德底线模糊、家风败坏的情况。

人教版初三思想品德教育的关键问题与解决策略

人教版初三思想品德教育的关键问题与解决策略

人教版初三思想品德教育的关键问题与解决策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进步,初中思想品德教育在教育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

然而,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的问题。

本文将讨论人教版初三思想品德教育的关键问题,并提供相应的解决策略,以期帮助教育工作者更好地开展思想品德教育。

一、教材内容的单一性人教版初三思想品德教育教材内容较为单一,不够丰富多样化。

这种单一的内容设置容易使学生对思想品德教育失去兴趣,影响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解决策略:1. 引入多样化的教材应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和社会的发展,引入更多种类的教材,如名人传记、社会案例等,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和思考角度。

2. 引入跨学科的教学资源可以从语文、历史、地理、科学等多个学科中选取相关的素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性和内容。

二、教学方式的机械化在人教版初三思想品德教育的教学中,教师往往过于注重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

解决策略:1. 采用互动式教学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使其在参与中产生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2. 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教师应引导学生善于提问,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评价体系的单一性人教版初三思想品德教育的评价体系较为单一,主要以成绩评价为主,缺乏对学生综合素养的综合评价。

解决策略:1. 引入多元化的评价方式除了成绩评价外,可以引入口头表述、小组合作、实践活动等形式,综合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品德表现。

2. 重视自我评价和互评教师应引导学生自我评价,培养他们对自身行为的反思和评价能力;同时,还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和互评等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和成长。

四、师资力量的不足人教版初三思想品德教育需要富有素质和经验的教师进行教学,然而实际情况是,目前教师队伍中专职思想品德教育的教师数量相对较少。

解决策略:1. 提供专业培训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应加强对思想品德教育教师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教学能力和思想品德素养。

思想品德中考经验总结

思想品德中考经验总结

思想品德中考经验总结思想品德是中考中的一门考试科目,对于考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学习思想品德,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塑造他们健康的人格,有利于他们的全面发展。

以下是我对中考思想品德的经验总结。

首先,重视平时的学习和积累。

思想品德的考试并不是一夜成才的,需要平时的长期积累。

所以,我们要认真对待每一堂思想品德课,认真听课,做好笔记,积累学习资料。

此外,我们还要注重自己的思考和总结,思考一些道德伦理问题的解答思路,并总结出一些应对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其次,关注社会热点和时事政治。

以往的思想品德考试中,常常会有与社会热点和时事政治相关的题目。

所以,我们需要关注社会热点新闻,了解时事政治,培养自己对于社会问题的敏感度和判断能力。

在复习中,可以结合社会热点和时事政治进行拓展,加深对于思想品德的理解和应用。

再次,注重实践和体验。

思想品德的学习不仅仅是纸上得来的,更需要在实践中体验和领悟。

我们要积极参加班级和学校组织的思想品德活动,如社会实践活动、法制教育活动等,通过实际经历来感受和学习道德规范和法律意识。

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读书、观察生活等方式来拓宽自己的视野,增加对于人生道德的思考和认识。

最后,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和记忆。

思想品德考试中经常涉及到一些基础知识点,如道德规范、法律法规等。

所以,我们要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和记忆。

可以通过背诵、默写等方式来巩固知识点,同时还要注重梳理知识的逻辑结构,掌握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衔接。

总结起来,思想品德的学习是一个长期而综合的过程,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不断积累和总结,关注社会热点和时事政治,注重实践和体验,以及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和记忆。

只有通过综合运用这些方法和经验,我们才能在中考思想品德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

希望我的经验总结对于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初三政治试题精选】浅析中考思想品德复习思路

【初三政治试题精选】浅析中考思想品德复习思路

浅析中考思想品德复习思路根据近几年的中考特点和2007年的中考走向,就搞好考前总复习,特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认识到位早准备。

中考思想品德实行“开卷”考试是为了克服死记硬背的机械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能力,它要求学生不但要掌握必要的学科知识,更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灵活运用知识认识、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会所学知识的现实意义。

这不是对学习要求的降低,而是学习要求侧重点的改变。

没有对基础知识的整体把握,没有对教材内容的全面理解,没有能力的切实提高,只靠翻书、抄书是不能取得好成绩的。

因此忽视对政治本的学习不但是错误的,而且是有害的。

所以,学生必须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地搞好基础知识的复习,一步一个脚印、从点滴做起夯实基本功。

在复习过程中尤其要发挥主动性,克服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主动参与到教学中去,乐于探究、勤于思考、善于质疑,就会达到理想的复习效果。

2.注重基础找联系。

中考思想品德虽然是考查学科的重点知识和主干内容,但具体到某个试题,其考查的范围不会停留在某个具体知识点的考查上,而是突出知识的生活意义和现实价值,强调知识间的相关、相通、相连性,强调对基础知识、基本理论融会贯通,最后落实到知识的综合运用上。

这就要求学生在复习过程中不能机械的记忆知识点,而要注意对知识的整理,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找联系,找线索,从整体上把握知识。

具体地讲就是要对基础知识进行必要的梳理、归纳,使之系统化、化,从而达到宏观上把握教材,微观上融会贯通。

3.学以致用重实践。

在复习过程中我们要在夯实基础知识、把握知识之间联系的基础上,体会知识的现实意义,要结合时政和自身的生活实际多层次、多角度的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近年中考增加的活动探究类试题,就说明更加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查。

所以在复习过程中,一定要树立将教材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的意识,关心国内外大事,关心生活,关心自我成长,让本的知识和理论。

浅谈思想品德中考复习及对策

浅谈思想品德中考复习及对策

浅谈思想品德中考复习及对策近年来,随着开卷考试的普及和推广,中考的试题在设计上,由传统的知识立意为主,已经过渡到以能力立意为主,强调学生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答案设计上,体现问题答案的多元化、弹性化,要求学生充分挖掘自身对问题的理解和运用,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思维,这就增加了中考备考的难度,下面我针对中考复习谈谈我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研读《考试说明》,把握考试动向。

《考试说明》是中考命题的主要依据,它明确规定了考试范围、内容、形式、试题结构、难易程度等,并辅以样题和综合训练题,所以,在复习备考中,我们要认真研读教研室编写的《考试说明》做到有的放矢。

二、制定计划系统复习。

进入复习阶段之后,要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我一般做三轮复习计划供大家参考。

第一轮:主要抓基础(四月初----五月中旬)。

做到心中有书。

具体方法是:(1)翻阅目录。

复习的时候多翻阅目录,并通过目录回顾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对掌握不牢的知识点认真予以弥补,去强化,去总结。

这样做有利于构建知识体系,也有利于学生解题时迅速找到所需知识的相应位置。

(2)组建知识板块。

打破教材原有的结构,将同类相通知识板块集中处理,为解决问题提供更多的思考角度。

开卷考试中的开放性试题一般以某个实际问题为切入点,在答题要求和问题设计上增加了多样性和灵活性。

作为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走出固定思维,善于把不同的知识点重新组合用来解决实际问题;善于从不同角度来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第二轮:抓专题 (五月中旬---六月上旬) 做到眼中有题。

中考试题一般以社会热点和重点问题作为考查问题的载体,充分反映年度间重点事件政策具有时代气息,因此在复习时用时政热点辐射知识点,将教材相关的知识点围绕时政热点进行集中处理,重新整合,并结合时政热点尝试设问,进行分析研究。

教师在带领学生复习的过程中要注意把教材知识与时事热点有机地联系起来,教学生学会用教材知识对时事热点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解读,用热点问题来印证、充实教材知识。

中考思想品德复习中学生存在的问题及策略

中考思想品德复习中学生存在的问题及策略

中考思想品德复习中学生存在的问题及策略近年来,随着新课程理念的逐步深入和中考命题的全方位改革,安徽省思想品德中考试题更加注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运用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笔者现就自己在复习中学生存在的问题及复习策略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了解学生在复习中普遍存在的问题⒈不良的学习心态有许多学生认为,开卷考试就是在考试的时候拿着书本、资料抄答案就行了;还有的则认为开卷考试主要靠语文功底和临场发挥,平时根本不用花时间,有些学生干脆在上思想品德课时就在下面做数理化题目。

2.不良的考试习惯考试时不思考,答题时不认真审题,甚至扫一眼题目就开始忙于翻书和资料;有的学生组织答案条理不清晰,注重自我表述,缺乏政治术语的运用,不能体现教材中的观点。

二、复习策略1.钻研考纲,夯实基础中考复习阶段,教师要仔细、认真地钻研考纲,根据考纲上的要求按照七、八、九年级书本知识或者“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的关系”、“我与集体、国家、社会的关系”三个专题进行分门别类的梳理,但也要注意各部分知识之间的联系。

这样,学生若在后期复习牢固地掌握了书本的基础知识,就能在中考中节省很多不必要的翻书时间,提高答题的实效。

2.关注时政热点,掌握相关热点专题中考思想品德课非常注重时事政治内容。

一般情况下是第一年四月份左右到第二年五月份左右之间的时事政治热点。

关注家事、国事、天下事,特别是安徽本省地方时政热点,注意它们与课本知识、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解答相应的题目。

例如,2013年最美孝心少年评选活动就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紧密,教师复习时切不可轻视。

3.掌握相关题型特别是非选择题的解题技巧众所周知,安徽中考思想品德试题有单项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个大的题型,其中非选择题包括简答题、漫画题、情境设置类试题、分析说明题和探究实践题等类型。

单项选择题一般难度不大,可以采用排除法、直选法,但要注意材料与选项之间的逻辑关系。

非选择题分值比较大,要注意审题全面准确,弄清题意,用思想品德专业术语从多角度答题,答题一定要规范,并注意书写工整。

分析初中思想品德的考试重点

分析初中思想品德的考试重点

分析初中思想品德的考试重点随着教育的改革,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已成为中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

思想品德课程从认知、道德、情感、行为等方面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和社会责任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自我素质,也塑造了社会健康的人才培养环境。

然而,初中思想品德考试却是学生考试中的一道坎,提高学生思想品德素质的同时,也应关注思想品德考试的重点,以便更好地应对考试,发挥自己的潜力。

下面,让我们分析一下初中思想品德考试的重点。

一、道德思想道德思想是初中思想品德考试中的重点之一,主要包括个人道德、社会道德、职业道德等多个方面。

首先,个人道德方面,学生需要了解如何做一个有品德的人,例如遵守交通规则、诚实守信、友善待人等道德品质。

其次,社会道德方面,学生需要了解如何在社会中遵守法律、尊重他人的权利等。

最后,职业道德方面,学生则需要了解职场中的职业道德的重要性,并掌握其中的经验和技巧。

二、人际关系人际关系是初中思想品德考试中的又一个重点,包括亲情关系、友情关系、爱情关系等。

学生需要了解如何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如何获得朋友信任、如何与父母沟通等。

同时,学生需要了解如何避免冲突,如何协调、妥协等技能。

三、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是初中思想品德考试的又一个重点方面,包括自我认识、情绪管理、适应能力等。

学生需要了解自我心理的健康状况,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如何正确面对挫折和压力等方面的技能。

四、公民意识公民意识是初中思想品德考试的重点方面之一,主要包括公民基本义务、公民基本权利和公共责任。

学生需要了解公民的权利和义务,遵守社会规则,维护公共利益等方面的技能。

总之,初中思想品德考试是相当有挑战性的,需要学生对自己的思想品德进行全方位的提升。

通过深入的了解考试的重点,学生可以更充分地准备考试,提高综合素质,并培养对生活的重视、对人生的理解和个人发展的追求。

更为重要的是,初中思想品德考试的重点,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面对社会现实,促进他们更积极、健康地生活,并成为服务社会、回报社会的有用之才。

初中思想品德初三复习研讨会材料对中考思想品德复习的几点思考

初中思想品德初三复习研讨会材料对中考思想品德复习的几点思考

初中思想品德初三复习研讨会材料:对中考思想品德复习的几点思考到目前为止,初三思想品德学科都已完成新授课的教学,进入中考总复习冲刺阶段。

有人把新授课的教学比作“栽活一棵树”,复习课喻为“育好一片林”。

确实,复习课我个人认为比新授课的难度要大,相信,我们许多同仁也感受到:“栽活一棵树”容易,而“育好一片林”则需要花大功夫。

在此,我简单谈谈我们的探索和做法,与同仁作一交流。

一、重视备考,抓好后段总复习。

我们在总复习阶段中,主要实施“三轮复习法”。

第一轮复习: 地毯式复习法。

即将全部知识点进行总体的全面的复习,使学生能够扎实地掌握所学知识,以便做到理论知识掌握于心,在考场上才能灵活运用解决问题。

这一阶段的复习目标侧重于对基础知识的领会、记忆,并使其系统化。

如八年级教材上册的复习我们概括为“爱家爱国、学会交往、合作发展、依法维权”四个板块,抓重点、析难点,建联系。

八年级下册教材以“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为主线,主要帮助学生认识成长的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提高生活适应能力,增强法律意识,维护法律权威。

九年级教材可以概括为“责任、国情、国策和理想”四个板块等。

我们对学生提出的要求是:“以纲为纲,以本为本,抱着课本打滚”。

坚持一课一练,讲练结合,特别是对重点、难点,帮助学生指出容易产生混淆和错误的地方,扎扎实实打好基本功。

这一阶段的复习是保证复习质量的关键环节,也是减少低分率的关键。

第二轮复习:梳理体系,专题复习。

在专题复习中,我们将社会热点与所学知识相结合,主要是教会学生方法,包括分析材料的方法,思考问题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指导学生学以致用。

在复习专题的时候,我们认真梳理体系,打破几册课本之间、课与课之间、框题与框题之间的界线,划分板块,形成知识体系。

例如:初三社会主义部分的复习,我们不按课本顺序复习,而是按课与课之间的内在联系,划分几大板块来复习。

初二的法律复习也是这样。

我们把上册的第四单元和下册的第八单元合起来进行复习,使学生对知识更易理解,融会贯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改革——打开《思想品德》课程改革之门的钥匙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树立正确的学生观、知识观、学习观,重建新的课程观、教材观、评价观。

怎样打开新课程改革之门?笔者认为真正的钥匙在于中考改革。

一、中考改革对于《思想品德》课程改革意义重大
1、中考改革是推动课程改革的“催化剂”
在新一轮课改潮流中,考试评价无疑是课改能否成功的“瓶颈”。

实践证明,考试是最好的指挥棒,考试的导向远远胜过领导的指示,考试怎么考,老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

考试制度不作改革,其他一切改革诸如教材、课程、学制等方面的改革都是隔靴搔痒,离开考试背景奢谈素质教育、课程改革,无异于空中建阁。

考试评价对课程改革的影响丝毫不逊色于催化剂对化学反应的影响。

既然考试对课程改革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力,我们为何不能让中考改革成为课程改革的一个突破口呢?为何不可以用中考改革来推动课程改革呢?抓住了中考改革,就真正抓住了课程改革的牛鼻子,中考改革无疑可以成为也必须成为推动课程改革的最有利的“抓手”和“催化剂”。

教育部门应当考虑的课题是在应试背景下学生如何提高素质,教师如何发展教学。

2、中考改革是推进思想品德健康发展的“动力剂”
《思想品德》新课程是为初中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程。

它重视学生参与公共生活方面的养成教育,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重视学生身心健康、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的培养。

它帮助学生在实际体验中学会诚实、尊重、负责、同情、自律、坚韧和奉献,树立进取、乐观和开放的意识。

它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强调科学精神、人文素养和环境意识的培育,提出适应终身学习的知识、技能和方法。

中考改革无疑又成为推进思想品德健康发展的“动力剂”。

3、中考改革是摆脱《思想品德》学科尴尬现状的“强心剂”
有一位老师一语道破了当前《思想品德》中考的尴尬境地:“现在的政治中考,宛如‘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由于受到教材内容、教育理念等因素影响,《思想品德》中考考试形式单一死气,考试内容繁多冗长,试题机械呆板,“死记硬背”、“照搬照抄”、“学生负担过重,制约学生思维”等弊病百
出,不仅学生抵触、老师摇头,而且社会反响较大。

只有紧紧围绕新课程在“怎么考”的问题上破旧立新,大胆改新,注入一支“强心剂”,使学生乐考,老师乐教,教育效果凸现,才能摆脱目前这种尴尬的“鸡肋”现状。

二、中考命题创新是现行《思想品德》中考改革的关键
在当前社会诚信度还很差、升学竞争压力还很大的现实情况下,统一试题、统一考试、统一阅卷是最公正公平的办法之一。

开卷考试已经成为《思想品德》中考广泛接受的考试形式,怎样进行科学地命题创新成了中考改革的关键所在。

1、命题立意要彰显能力性和德育性
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和教育价值立意”转变是中考命题的方向。

所谓“能力立意”,是指考试要“靠能力说话”,着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分析能力,运用知识提出独立见解、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思辨创新能力。

命题首先要“轻负担”,大量减少死记硬背、照搬照抄的单一记忆性内容和“原汁原味”的纯知识考查,减轻学生不必要的记忆负担。

命题要注重创新性,以考查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达成度。

命题的内容要体现综合性,考查学生的整体素质。

命题要增强试题的探究性,探究的问题具有开放性,问题的最终答案具有不固定性,可以有自己不同的见解,让学生用知识来观察、剖析、反思和解决社会现实问题。

命题不仅要关注学生所得出的答案,更要关注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充分表现出收集资料、推理、判断并作出结论的过程。

命题要讲究“三新”特点,即新情景、新材料、新问题,问题设问的提出要具有挑战性,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

所谓“教育价值立意”,是指考试要突出《思想品德》课程德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要有意识地把中考作为初中阶段对学生进行最后一次思想教育的机会,努力发挥思想品德课程应有的德育功能。

命题要着重考查学生作为社会公民在社会上生存和发展必须具备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政治法律素养,考查学生是否将课程培养的各个素质“内化整合”形成自己的综合素质。

命题要贴近学生的心理、思想现状和生活实际,最后一次教会学生做负责任的公民和对社会有用的人,教会学生过积极健康有意义的生活和坚持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让学生从感性上感受到思想品德课有趣、易懂、可信、有用,觉得考有所得,学有所用,真正体会到新课程的价值。

2、命题切入要体现生活性和时代性
德国曾有一位学者作了这么一个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面前,无论如何你
难以下咽,但当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就会在享受佳肴的同时,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

生活之于教育,犹如汤之于盐。

盐需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教育需融入生活之中,才能具有生命的活力。

《思想品德》试卷如果离开了生活,那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必然会变成空洞知识的死板再现。

有关心理学表明:人总是对最近发生的事,对发生在身边的事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关注。

因此,命题要努力树立“从生活走向政治,从政治走向社会”的理念,做到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当今时代。

命题材料必须鲜活及时,体现试卷的时代性和生活气息。

改变命题直接由知识切入的做法,做到“从生活切入,往高处立意,在低处立足”,即命题关注社会热点和社会生活,关注学生的知识储备和经验积累;试题立意和学科精神吻合;试题的落脚点适合初中学生的成长、发展需要,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

考试内容要与时俱进,紧扣时代主旋律和地方特色,中考试卷就是一幅生活的画卷,是一年社会热点的浓缩。

3、命题形式要追求人文性和多彩性
过去的试卷犹如一个面无表情、刻板古怪的考官,没有交流,没有对话,十五六岁的考生只能战战兢兢、唯唯诺诺地答题,毫无喜悦之情、成功之感。

因此,制订人文化试卷,体现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和人文素养的关注,是当前中考命题的重要任务之一。

命题要努力给试题注入人文基因,命题语言要富有人情味,命题设问要自然、巧妙、灵活、新颖,卷面要设置提示语、问候语、鼓励语、商量语等,注重考生与试卷的对话交流。

要努力尝试着以学生的眼光出题,改变原来呆板的试题形式,将选择、判断、简答、分析说明等题型变脸,改为“相信自己”、“沙里淘金”、“青春档案”、“心灵传真”、“我思我悟”、“学知明理”、“快乐学习”等充满情趣的脸庞。

试卷要清新扑面,思想灵动,耐人回味,图文并茂,文字简约,材料精焊。

试卷可以挖掘格言警句、诗词歌赋、故事对联的深厚底蕴,利用漫画幽默、写实照片、多彩图表的具体生动,采用小论文、建议书、倡议书、演讲稿、方案设计、问题与对策、实践活动与探究、正反方专题辩论、书信、表扬批评稿等(重在观点和内容而不是文体形式)形式,设置令人耳目一新的“眼球题型”。

要探索同一考试内容的多样化呈现方式和考试方式,给予学生自主选择、自由发挥的空间,让学生用自己擅长的方式把自己的发展成果呈现出来,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激发学生主体精神,培养学生个性。

这些题型贴近学生心灵,符合学生兴趣,充满智慧和人性,心与心
开始交流,情与情开始互动,意与意开始交融,能够充分给予学生鼓励,启迪学生智慧,发挥学生潜能。

4、阅卷评分要做到公正性和采意性
公正阅卷是搞好中考命题创新改革的保障。

开放性试题,允许并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作出回答,因而学生的答案呈现出多元化特征,如何公正阅卷就显得更为重要。

阅卷评分必须改变试题“活”而答案“死”,“对号入座”、踩点评分的做法,采取“采意不来点”、“意到即赋分”的原则。

评分的采意性原则要求对答题的评价应着眼于考生政治立场、观点是否正确,运用知识是否恰当,阐述是否合乎逻辑,文字表达是否准确,切忌死扣要点、死抠字眼。

如文字表述与参考答案有异,但只要符合题意,均应酌情给分;如见解独到,且层次清楚,可酌情加分;只要围绕材料主题设问,言之有理,言之有据,自圆其说,符合题意也可酌情给分。

答案制定不要求面面俱到,要求条理清晰、答案精简,不必拘泥于教材叙述语言,允许考生用自己语言作答。

同时阅卷评分必须加强组织领导,认真对阅卷教师进行岗位培训,进一步统一认识、统一评分标准、统一操作方法,由专家组随时对阅卷质量进行监测,实行各阅卷组组长负责制;由各阅卷组组长做好阅卷记录,详细记录答题的基本情况,特别是开放题,一方面要对出现的优秀答案予以记载和总结,另一方面对于阅卷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要认真分析。

这种评卷方式能够改变学生“撒大网捕小鱼进行地毯式轰炸”忽视对知识深层次理解的学习方法,符合开放性题目的新要求,有助于命题改革的顺利进行。

我们只有在中考命题改革这个关键问题上进行研究,体现学生的参与度、试题的亲和度、答题的自由度、题型的创新度和知识的整合度、延展度,才能更好地将水平考试和选拔考试的双重性有机地统一起来,才能真正打开新课程改革之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