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心理承受能力的差异研究
初中生逆反心理调查报告
初中生逆反心理调查报告
近年来,初中生逆反心理问题日益突出,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为了更深入
了解初中生逆反心理的原因和表现,我们进行了一次调查。
以下是调查报告的内容。
调查对象,我校100名初中生。
调查时间,2022年5月。
调查方式,问卷调查。
调查结果如下:
1. 初中生逆反心理的原因:
家庭因素,家庭纷争、家长过分严厉等。
学业压力,学习成绩不理想、升学压力等。
社交问题,与同学关系紧张、被排斥等。
心理问题,情绪波动大、自尊心脆弱等。
2. 初中生逆反心理的表现:
情绪化,容易发脾气、情绪波动大。
拒绝合作,不愿意配合老师和家长的要求。
反社会行为,违反校纪、逃课等。
自闭,不愿意与人交流、沉默寡言。
3. 对初中生逆反心理的看法:
60%的被调查者认为逆反心理是一种自我保护机制,是对外界压力的一种表现。
30%的被调查者认为逆反心理是一种不良行为,需要及时纠正。
10%的被调查者认为逆反心理是一种病态心理,需要专业心理医生进行干预。
调查报告总结,初中生逆反心理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其原因多种多样,表现也各不相同。
我们应该从多方面入手,包括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关注和解决这一问题,为初中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同时,也需要加强对初中生心理健康的关注和教育,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培养他们积极的心态,以更好地面对各种挑战。
高三学生心理问题调查报告
高三学生心理问题调查报告伴随着高考压力的增加,高三学生的心理压力也越来越大。
作为老师应该充当疏导的作用,为学生及时疏导心理上的压力。
下面是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高三学生心理问题调查报告,希望对你有帮助!高三学生心理问题调查报告篇1一、学生学习压力状况:(一)中学生学习压力的基本状况1、调查问卷统计显示有34.4%学生认为学生压力过大;58.8%觉得“还可以”;对于目前的学习任务,有87.5%的学生感到力不从心,因此在对于进入高中后,面对紧张的学习生活是否感到不太适应这个问题上,有71.5%学生选择的是“有时”;18.4%选择的是“总是如此”;这表明学生学习压力已经超负荷。
2、学生学习压力主要来自各方面的期望、生活和学习环境方面的改变。
(1)在调查中发现,学生对自己的成绩关注达到83.3%,对于为短时间内成绩没有提高而苦恼不己选择“总是”和“有时”的选项分别达到17.4%和64.5%。
成绩是学习效果的反映,学生对于成绩的关心和获得高分的愿望自然十分强烈,但在与学生进行个案调查的时候,学生无不表示畏惧成绩的排名,特别是在尖子班,这种抗拒感十分的强大。
成绩排名于成绩优秀的学生固然是激励与肯定,同时这也会造成巨大的心理负担,他们必须始终保持领先地位,否则,被师长视为不正常;而成绩排名于基础差的学生更多的是一次又一次的被击败,受老师冷落同学歧视家长责备,背上沉重心理负担,甚至自暴自弃。
可见,成绩排名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是一种压力,这种压力不仅仅是在学习上的,它最大的影响是在心理上的。
(2)是否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也是造成学习压力的重要因素。
在开放性问题的回答上,有60.5%的学生对学习上提出自己的疑惑,没有适合自己的有效的学习方法,学生感到苦恼。
(3)学习的压力也有来自自身的要求。
调查数据表明,有65%的形式认为目前的学习压力来自于“自己的期望”,32%来自家庭的压力,来自于“老师的期待”则仅仅为2%。
对于学生对高中生活的适应性的调查有71.5%学生选择的是“有时”;18.4%选择的是“总是如此”的结果,主要是上述原因发展积聚的一个必然。
中学生学习压力的研究性学习报告
中学生学习压力的研究性学习报告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关于中学生学习压力的研究性学习报告在繁忙的学习生活中,作为学生的我们明显感受到了压力的存在。
我们的压力源主要来自于学习、父母、老师和同伴、环境、自我发展和时间六方面,其中学习压力是中学生的主要压力源。
为此我们做了此调查对中学生的学习压力做了适当调查.课题背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这也导致了学生的学业负担越来越重,但是,一个真正的人才其自身素质不仅仅是具有渊博的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就高中生而言,普遍存在心理素质偏低的问题,而心理素质偏低的最大原因是来自于过重的学业负担和精神压力,能否正确地对待这种压力,将会对我们的学习成绩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所以为了进一步了解学习压力给学生带来的影响,我们小组决定进行一些关于这方面的调查与研究。
研究目的了解一些关于如何减轻学习压力的方绝大多数同学对于考前的心理压力的调节都做的很好,可能是因为我们已经是高一学生了,经历了许多次的考试有关。
善。
一、学会自我调节的各种方法:1、不要把学习目标定得高于自己能力所及。
2、有效地分配时间。
讲究科学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3、课余时应做适量运动。
4、遇到困扰或情绪低落时,可与家人或朋友倾诉。
5、即使再忙,也要有必要而充分的睡眠。
6、学会转移注意力。
7、养成持之以恒,平衡有序的生活习惯。
8、培养广泛正当的生活兴趣。
9、偏科的同学,抓紧补课。
二、寻求专业帮助途径:学校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的专业机构;青春热线;青少年法律求助热线、三、阅读相关报刊网站如:中国心理网、中青在线网、阅读《中国青年报》的青春热线、特别报道、《读者》《青年文摘》等栏目的心理小短文。
到读书馆借阅相关的心理书籍,阅读帮助自己认识提高,方法改善。
四、心理研究性学习心得:在这次心理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我们小组的成员,克服种种困难,在同学们的协作努力下,学到了许多心理知识和技能,包括如何建立团队合作精神,还有在这个的研究结果中我们懂得了如何对正确的缓解学习压力。
《中学生心理承受能力》研究性学习报告
我们发现,大部分同学普遍心理承受能力较强,一些同学因为学习和生活中的历练而十分坚强,从而心理承受能力极佳,有着良好的身心健康。一小部分同学因为家庭和自我的种种原因,心理承受能力较低,对一些食物还有明显的逃避和抵触心理,这对他们的身心健康极为不利。
针对以上调查结果,我们根据心理学知识和自己的归纳总结,为同学们制定了一些心理放松疗法和小窍门,今后尝试并推广。
我们还查找了相关的资料,并且分类进行了分析研究。根据专业的资料我们分析发现,他们虽然都存在种种不同的问题,态度也不一样,但是并没有较为严重的心理障碍,只是承受能力较弱,较容易受到生活中的打击而因此在短时间内无法振作起来。对于心灵上的打击,仅是理解较为片面,没有严重的问题出现。我们发现同学们普遍比较乐观,而部分问题也没有太大的弱点,所以相对来说,在这次调查之中,情况良好。
二、小组评价:
总体来说,这次调查研究比较成功,不但了解到了同学们的现实情况,而且分析研究了各种实际问题,为我们的身心健康提高了层次。我们在这次活动中通力合作,分工明确,每一个人都进到了自己的最大努力进行调查研究,为每个人的交流能力和表达能力提升了一定层次,同时也发现自身的种种不足,并找到了解决的方案和对策。
研究性学习课题报告
初三年级九班
课题名称:中学生心理承受能力研究
课题组长:
成员:
指导教师:
课题类型调查研究
简要背景说明:
现代中学生普遍存在大大小小的心理问题,每个人其实都有烦恼,都要疑虑。而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困难,现在的中学生们有足够的心理承受能力吗?虽然我们距离独立在社会生存的时间还很久,但是我们必须从小培养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这是我们所必须要面对的,也是永远无法逃避的。我们应该了解到,心理承受能力的重要性。
中学生心理承受能力研究
中学生心理承受能力研究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学生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心理承受能力成为一个重要的话题。
中学生心理承受能力是指在面对困难、挫折、压力、挑战等不良刺激时,中学生能够自我调节情绪、正视问题、化解矛盾的能力,进而适应新环境、迎接新挑战。
本文就中学生心理承受能力进行深入的研究。
1.心理承受能力较差。
现代社会竞争压力大,中学生需要承受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很多中学生遇到问题无法冷静分析和解决,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反应。
2.存在心理问题。
部分中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下,容易出现心理问题,比如自闭、恐惧、压抑等。
3.只注重表面修饰。
一些中学生为了掩饰自己的心理问题,可能会在行为上做出一些表面性的修饰,但实际上并没有真正解决问题。
1.家庭因素。
家庭氛围对中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如果父母过于保护、溺爱孩子,孩子可能缺乏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家庭亲密、温暖的氛围则有利于孩子培养心理承受能力。
2.学校因素。
学校是中学生学习和成长的重要环境,学校环境是否适应、友好,是否有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否能够提供有效的心理教育都会影响中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
3.自身因素。
中学生自身的心理素质、个性、性格、习惯等都会影响心理承受能力。
比如,性格内向的中学生可能对社交场合的压力较难承受,而外向的中学生可能对学业竞争的压力较难承受。
1.家庭教育。
家长应该给予孩子必要的支持和鼓励,但不要过度保护和溺爱孩子,让孩子学会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校教育。
学校应该为中学生提供心理健康教育,让中学生了解自己的心理状况,并提供有效的心理干预和治疗。
3.锻炼身体。
适当进行体育运动可以帮助中学生释放压力,提高身体素质和心理适应能力。
4.积极参与社交活动。
参加社交活动有利于中学生提高社交技能和自信心,减少社交场合的压力。
5.培养兴趣爱好。
中学生可以通过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来放松身心,调节情绪,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心理调查报告范文(汇总3篇)
心理调查报告范文(汇总3篇)1.心理调查报告范文第1篇摘要:健康的一半是心理上的健康,不久前有人预言,心理疾病将是21世纪之患。
中学生作为21世纪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心理健康将直接影响着国家的昌盛、民族的振兴,让孩子们掌握文化知识的同时让他们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是教育工作者们的神圣职责。
关键词:中学生一、调查概况我于20xx年9月份,对一所重点中学的学生的学习心理状况进行了调查。
通过调查研究,对中学生的学习心理有了初步的了解,为准确地把握当前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动向,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观依据。
二、调查的具体目标和方法(一)具体目标1、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现状2、当前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3、当前中学生的学习心理成因及对策(二)调查方法学生问卷,内容涵盖教育价值观、学习态度、学习需求和学习目的四个方面。
问卷调查在第四中学进行,共发问卷80份,回收有效问卷70份,接近理想的高效样本数。
三、调查结果对学生问卷调查分析,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一)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现状分析1、教育价值观调查显示,大部分中学生具有较为明确的教育价值观。
74%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提高自身素质,10%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为了考大学,16%的中学生没有考虑。
调查还显示,中学生的教育价值观带有显著的经济社会特征。
他们认为,青年人的经济收入与受教育程度成正比,其中65%的学生认为大学生挣钱多,25%的学生认为高中毕业生挣钱多,8%的学生认为初中毕业生挣钱多。
2、学习态度调查结果表明,67%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较高,24%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中等,9%的学生害怕学习。
这与他们“考大学”意识淡化是相一致的。
值得注意的是,害怕学习的学生数占相当份额。
而且,我们在调查中还发现,90%的学生都有自己“最讨厌的课程”。
学生害怕学习或讨厌某些课程的根本原因,一是与教师的教学方法紧密相关;二是与该课程的实用价值紧密相关。
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研究论文(2)
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研究论文(2)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研究论文篇二《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研究》摘要: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的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学生的能力得到了提高,但是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成为促进学生全面进步的一个障碍,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关键词: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研究1. 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令人忧有资料显示,我国初中学生中有32%的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较差,存在心理问题。
有关专家曾对两万多名中学生跟踪调查,结果发现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令人担忧,需要引起高度重视,为了尽快改变这种状况,必须要重视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愈来愈多的专家学者、有识之士把重点课题日益引向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及其研究上。
但在传统的教育观念、教育管理模式的影响下,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及其研究仍显得被动,过去的心理教育研究,重视教师对学生心理辅导方法的比较多,偏重于教师的“导”,但是我们知道,要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还更要注重学生这一头的“悟”,否则就是“一头热”。
2. 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根源需深剖医生看病注重对诊下药,心理教育亦是如此。
针对引发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不同根源,我们理应采取不同的解决手段与方法,以便更好的做到有的放矢的引导与帮助。
因此首先要认清引起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
从调查和典型事例分析来看,引起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2.1 社会原因:由于受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受不良社会舆论的误导,一些中学生在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等方面产生了偏差,中学生缺少必要的精神支柱和理想信念。
另外,由于现代信息技术和电脑网络的普及,给相对纯洁的学生心灵造成了很大冲击。
很多学生沉缅于此,若缺乏及时而有效的引导,就会造成学生心理的迷惘,极易损害学生的心理健康。
2.2 自身原因:中学生正处在人生的“青春期”阶段,在生理和心理上都在发生急剧变化,在现实和理想之间,内心充满了矛盾与冲突;而且现在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普遍偏低,如果不加以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就极易出现心理问题。
中学生心里调查报告
中学生心里调查报告引言本文旨在调查中学生的心理状况,了解他们的主要心理问题和需求。
通过问卷调查和专访方式,我们针对一个中学生群体进行了深入调查,并总结了他们的主要心理问题及解决方案。
希望通过本次调查报告,能够引起社会的关注,让中学生们能够在健康的心理环境中成长和发展。
研究方法我们采用了两种研究方法来调查中学生的心理状况。
首先,我们设计了一份问卷,通过非随机抽样的方式,全国各地共有800名中学生参与了问卷调查。
其次,我们对部分参与问卷调查的学生进行了深入的面谈和专访,以进一步了解他们的心理问题。
调查结果问题一:学业压力学业压力是中学生普遍面临的心理问题之一。
调查显示,80%的中学生表示他们感受到了来自学习的压力。
其中,70%的学生认为压力来自于大量的作业和考试,而另外30%的学生则认为来自于对高考的压力。
解决方案:- 学校和老师应该合理安排学生的作业量和考试安排,减少学生的压力。
- 提供学习辅导和心理咨询服务,帮助学生应对学业压力。
- 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时间管理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问题二:人际关系问题中学生在人际关系方面也存在一些心理问题。
调查显示,60%的中学生表示他们曾经或正在面临着人际关系的困扰。
与同学之间的关系问题是其中最为突出的,占比70%。
解决方案:- 学校应该加强对中学生人际交往的指导和培训,提升他们的交往能力。
- 学校或者社会组织可以开展一些团队活动,帮助学生建立互信与合作的关系。
- 增加心理咨询师和辅导员的数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心理支持和帮助。
问题三:自我认同问题调查显示,40%的中学生曾经或正在面临自我认同问题。
他们对自己的身份、价值和形象感到困惑和迷茫,不确定自己到底是谁以及要如何定位自己。
解决方案:- 学校应在教育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个人特长和兴趣,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定位。
- 家长和老师应多与学生进行沟通,关注他们的需求和兴趣,给予他们鼓励和支持。
- 学校可以开设一些关于人生价值观、职业规划等方面的课程,引导学生对自身进行思考。
中学生心理承受能力研究课题实施方案进程怎么写
课题名称:关于中学生心理承受能力的研究班级:负责人:课题组成员:指导老师:课题研究涉及的主导学科:心理学课题研究涉及的相关学科:思想政治中文摘要:⑴据有关研究报道:“我国青少年有10%~30%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个别学生还相当严重,这种问题行为随着年龄的增长还有上升趋势。
”面对这样一个急需认真对待并加以重视和研究的课题,人们莫衷一是,众说纷纭。
于是我们小组特别选择了这个做为这次研究的课题。
⑵通过查找资料、访问老师专家,我们了解到一些情况,也了解到造成中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差的原因:①心理不成熟,认知水平低;②强烈持久的应激,难以承担重负;③纷至沓来的各种压力,使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达到极限;④心理能量无法释放,心理开关打不开;⑤陷入心理危机,不能直面现实。
⑶针对种种情况,我们也讨论出一些提高中学生心理承受能力的方法:①培养科学思维,提高认知水平;②培养自控能力,形成良好的品德;③善于寻找机会,释放自己的心理的消极情绪;④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⑷在这个需要人才的社会,我们不仅要有优秀的成绩和能力,更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作为中学生,祖国未来的栋梁,培养和提高自身的心理承受能力已刻不容缓。
希望我们小组这次的研究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关键词:中学生心理承受能力研究解决的问题:①目前中学生存在哪些心理问题;②造成中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差的原因有哪些;③提高中学生心理承受有哪些有效的方法。
研究问题的假设:目前中学生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心理障碍,心理能力普遍较差,且不知道如何能有效地提高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
研究采用的基本方法:①问卷调查;②统计法;③访谈法;④资料查阅法。
研究的基本过程:⑴2~3周,主要通过查阅资料完成开题报告;⑵4~5周,项雪通过采访指导老师和专家,基本了解了中学生心理承受能力的情况;⑶6~7周,小组成员通过上网和上图书馆查找资料,进一步了解中学生心理承受能力的情况,同时也发现其中的主要问题,思考解决方法。
初中生学习心理的调查报告
初中生学习心理的调查报告学习心理是指个体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变化。
为了了解初中生学习心理的情况,我进行了一次调查,并整理出以下报告:调查对象:初中生(男女比例大致相等)调查内容:1. 学习态度:初中生的学习态度一般较为积极。
大多数学生认为学习是为了将来的发展和进步,因此他们会努力学习。
约80%的学生表示他们对学习有一定的兴趣,但也有约20%的学生对学习兴趣不大,可能缺乏动力。
2. 学习动机:初中生的学习动机多种多样。
大部分学生的主要学习动机是为了取得好成绩,得到父母和老师的赞扬。
此外,还有一部分学生学习动机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和兴趣,追求知识的探索和发现。
3. 学习焦虑:在学习过程中,约50%的初中生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学习焦虑。
有些学生会因为考试成绩压力大而产生焦虑情绪,有些学生则因为对自己的要求太高而感到焦虑。
学习焦虑会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兴趣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4. 学习氛围:初中生的学习氛围多以竞争为主。
很多学生在追求好成绩的同时,也有一定的竞争意识,互相比较成绩。
这种竞争氛围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学习压力,但也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5. 学习策略:初中生在学习上常常会运用一些学习策略。
大部分学生会制定学习计划,合理安排学习时间;一些学生会使用记忆技巧和复习方法来提高学习效果;还有一些学生会寻求老师和同学的帮助,在学习上与他人合作。
结论:初中生的学习心理表现出积极的一面,大部分学生对学习有一定的兴趣和动力。
然而,也有一部分学生存在学习焦虑问题,需要得到及时的关注和帮助。
教育者应该在教育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学习心理问题,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学习策略,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初中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对策分析
初中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对策分析初中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对策分析初中阶段是一个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重要的不仅仅是打好学习的基础,还应当注重培养良好的品质。
从这个意义而言,心理健康对广大初中生而言,就显得十分重要。
然而根据调查研究发现,目前我国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容乐观,对XX市2432名学生的调查发现,学生具有明显的行为问题的有13.16%,XX市34所中学的4698名中学生中,在性格方面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占总数的15.7%,其中有严重问题的占0.9%,主要表现为怯弱、思想狭隘、自卑、抑郁、破坏行为、孤僻、情绪对立等;上海精神卫生中心对XX市中小学生的调查发现,有27%的学生具有精神偏异;XX市对学生的调查发现,学生中间的心理健康问题,具有随年龄增长而上升的趋势,其中中学生为13.76%。
而且女学生比男学生问题明显。
了解自己的孩子、自己的学生有哪些心理问题,是家长和老师教育培养孩子的前提。
类型一:焦虑、紧张状态焦虑状态常表现为持久地出现强烈的担心、烦躁不安的情绪体验,这是一类初中生较常见的情绪问题。
这些学生总是诉说内心的烦躁不安,他们经常为小事抱怨父母、抱怨周围环境,总是不高兴、不满意,感到精神紧张和无法放松。
无故地担心亲人遇到伤害或一去不复返。
担心学业失败、人际关系不良或被老师批评、被同学嘲笑等等。
小处方:对于焦虑状态,家长和老师应给以更多的关怀,使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批评以委婉为宜,特别是对于他们的微小进步及时给以鼓励。
心理治疗(对学生及家属)、松弛疗法、生物反馈治疗都是一些可以选择的应对方法。
严重焦虑症的学生可适当地使用一些药物。
类型二:人际关系紧张在人际关系方面,调查提示,有22.45%的中学生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与同学、老师、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相处不融洽,不善与人交往,与别人合作有困难。
这些学生给人的感觉缺乏热情、缺乏耐心,有的甚至喜欢强词夺理,不合群、孤僻,或者爱发脾气、骂人等等。
2023年秋季中学生心理状况调研报告
2023年秋季中学生心理状况调研报告
一、研究背景与目的
近年来,中学生的心理状况引起了社会广泛的关注。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揭示2023年秋季中学生的心理状况,我们进行了这项调研,旨在为学校、家长和社会提供一份详实的参考报告。
二、调研对象与方法
本次调研对象为全国范围内的初中和高中在校学生。
我们采用线上问卷的形式,收集了大约份有效问卷。
三、调研结果
1.学业压力
据调查显示,大约80%的中学生表示感到学业压力较大,其中高中生的比例更高。
这主要源于过多的作业和考试压力。
2.人际关系
约60%的学生表示他们在人际交往中感到困扰,尤其是在与同学的关系建立和维护方面。
3.家庭压力
家庭压力也是不容忽视的一个方面,大约50%的学生称他们的家长对他们的研究成绩有过高的期望,造成了压力。
4.自我认知
大约70%的学生表示他们对自己的未来感到迷茫,不确定自己的人生方向和职业规划。
四、建议
1. 学校应该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研究压力,合理安排研究时间,营造良好的研究环境。
2. 家长应保持适当的期望,鼓励孩子发展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而不是仅仅关注研究成绩。
3. 学校和家长应当关注学生的人际交往问题,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
4. 提供职业规划和生涯指导,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未来方向,增强自我认知。
五、结论
中学生的心理状况复杂多元,需要家庭、学校以及社会的共同关注和努力。
对于学生的学业压力、人际关系、家庭压力和自我认知等问题,我们应该关注并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帮助,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中学生心理承受能力研究
当前,中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差的现象普遍比较严重,探讨其原因并研究其对策很有必要,这关系到我们的教育如何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这一问题的解决,要靠学校、家庭、社会等多个方面的共同努力。
一、心理封闭学生进入青春期,开始有了个人的秘密,本属正常。
但部分学生受多种因素影响,由此发展到自我封闭,不愿与人交往,更不愿向人敞开心扉。
因而遇到烦恼时,心理承受能力很差。
相应对策:1、新生入校一周内,召开集体谈心会,班主任先自我介绍有关经历(包括走过的弯路)、性格特点等,再让学生逐一自我介绍,增进师生、同学之间的了解。
2、平时引导学生既要与全班同学友好相处,也应该有几位关系密切的好朋友。
教师尤其班主任则应该争取成为学生信赖的良师益友。
3、有计划地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在活动中特别关注那些心理封闭的学生,促使其敞开心扉。
二、压力过大父母望子成龙,教师期望过高,有的学生感到学习困难、升学无望,便忧虑重重,丧失信心。
如果缺乏指导,易走极端。
相应对策:1、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成才观,懂得学习是为了发展提高自己,只要刻苦努力就有收获和进步,考大学并非唯—出路,任何行业都可以成才等道理。
2、学校从严控制考试次数,淡化名次观念。
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学习成绩,先肯定进步,再找出差距。
3、和家长配合,减轻学生压力。
对学生学习目标的确定要本着量力而行的原则。
学生一旦感受到自己的进步,便能逐步增强心理承受能力。
三、未经挫折有的学生从小学到中学,一路顺风,未经挫折。
偶遇挫折—蹶不振。
相应对策:1、平时注意向学生介绍成功者成功之前的艰辛历程,教师和家长如能以亲身体会教育学生,效果更好。
2、可假设某些经受挫折的情境,如:假如我高考落榜、假如我竞争失败等,组织学生展开讨论。
3、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在活动中放手让学生去尝试、探索,鼓励学生失败了再干,亲身体会经历困难挫折终于取得成功的忧与乐。
四、被动地位学生在长期的传统方式管理下,绝大多数一直处于被动地位,逐渐丧失了主体意识,依赖父母、依赖老师,一旦失去依赖,便无所适从。
中学生心理承受能力研究报告
中学生心理承受能力研究课题名称:中学生心理承受能力的研究班级:高一(10)班课题组成员:许国璐董泽鑫李月满焦雪琪李明辉指导老师:王春梅时间:2012年5月20日社会在向着高速高效全能的方向发展,压力越来越大。
作为祖国的未来同样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作为年轻一代,青少年需要面对升学、就业的压力,还有人际交往的烦恼等各种问题。
应对烦恼,抵抗逆境的能力就是心理承受能力,它已成为现在社会要想成功的一种不可或缺的能力。
心理承受能力是个体对逆境引起的心理压力和负性情绪的承受与调节的能力,主要是对逆境的适应力、容忍力、耐力、战胜力的强弱。
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是个体良好的心理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学生属于心理发育尚不完全的青少年时期,心理健康尤为重要。
青少年心理承受能力不仅可以给他们带来各种心理障碍与心理疾病,造成适应社会的困难,而且可以给他们成年后人格的健全发展及适应日趋激烈的竞争与挑战的社会生活留下隐患。
培养心理承受能力,要从小时抓起,从根源注意。
因此,青少年心理承受的培养不仅是学校而且是家庭与社会必须给予长期重视并有效解决的问题。
作为青少年自身,也应学会自我排解,自己培养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
挫折在人的一生中各个阶段都存在,只是表现不同而已,处在身心发育时期的中学生表现尤为明显。
据调查中学生的心理挫折主要存在于四个方面:1)学习方面。
学习成绩达不到自己的目标;没能考取理想学校;留级;无机会显示自己的才能和兴趣;求知欲得不到满足等。
(2)人际关系方面。
不受老师喜爱,经常受到批评;经常受到同学的排斥、讽刺;交不到可以讲心里话的朋友;父母的教育方式不当;亲子关系不良等。
(3)兴趣、愿望方面。
自己的兴趣得不到成人的支持,而受到过多的限制和责备;或由于生理条件的限制,不能达到自己的愿望等。
(4)自我尊重方面。
得不到老师和同学的信任,常受轻视和委屈;自感多方面表现都很好而没评上“三好生”、没选上班干部;个性、学习成绩都不如别人等。
高中生心理承受能力研究
中学生心理承受能力研究报告1.课题背景及意义:随着时代的进步、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竞争加剧和就业压力大,人们在心理方面也随之出现问题。
青少年也不例外,作为年轻一代,青少年需要面对升学、就业的压力,还有人际交往的烦恼等各种问题。
这些正影响着青少年的学习和生活中学生心理素质、心理承受能力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他们的成功和发展。
所以分析影响中学生心理承受能力的各种原因,寻找解决的办法已迫在眉睫。
研究中学生心理承受能力有利于我们了解自身对于各种问题的处理方式,更好地判断出正确的处理方式。
同时,教师和家长也能及时地指导学生,帮助学生处理问题。
对于中学生健康心理的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使用价值在查看近几年关于中学生心理问题的调查研究资料中,大都表示青少年的心理问题日趋严重。
中学生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缺乏社会阅历和生活经验,心理上比较稚嫩,对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往往难以应对。
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对学生的心理压力、承受能力进行研究,不仅能够通过这次的调查了解自己,还可以从中认识到处理问题的方式的好坏,能够正确地处理问题;如何利用老师、同学和家长等这些资源帮助自己解决心理问题。
能否懂得如何去处理各种问题,宣泄压力,对中学生的学习、生活将会有很大的帮助。
另外,通过不记名问卷调查的方式,同学们会显得不那么拘束,能够说出真实的想法。
老师和家长可以从中了解到学生的想法,从而适当的改变一些教育方式,增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
让学生在快乐的环境中学习和生活。
3.理论知识心理承受能力是个体对逆境引起的心理压力和负性情绪的承受与调节的能力,主要是对逆境的适应力、容忍力、耐力、战胜力的强弱。
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是个体良好的心理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心理承受能力强的人。
一般都有正常的人格。
正确的自我意识。
与集体、社会协调一致。
一个人成功与否取决于能力(智力和非智力因素)与机会。
心理承受能力,对人们尤其处于人生发展重要阶段的中学生来说,是一种很重要的个性心理品质。
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报告
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报告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报告随着社会的发展,关注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及注意的热点。
关注少年儿童,尤其是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重大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据我国有关部门调查统计表明,目前,一些中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
因此,了解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其形成原因、制定实施有效的策略已迫在眉睫。
一、学生心理健康现状:1、厌学。
有30%的中学生对研究缺乏热情,表现为研究“不主动”或“有时主动”。
54%的学生在坐到书桌前准备研究时,会马上或有时感到厌烦。
20%的学生会在对研究厌烦时找“头痛”或“肚子痛”等借口。
36%的学生对学校的环境不适应,主要是由于不喜欢某位老师而讨厌其执教学科。
此外,还有约10%的学生感到老师讨厌自己。
中学生厌学情绪随年级的升高呈上升趋势。
2、焦虑。
中学生的心理焦虑主要表现在考试上。
面对考试,有20%的中学生情绪紧张,高年级学生面临的压力更大,拿高分是直接的心理动机,已能体验或预计到考试结果对自身潜在威胁,因此担忧更加明显。
47%的学生出现轻微焦虑,24%属于过度焦虑。
考试焦虑同时又辐射产生了中学生对人的焦虑,通常表现为过度关注自我,在众人面前感到不安。
3、冷漠。
在看电视遇到伤心、感人的情节时,有34%的中学生不会流泪,或认为那是假的而无动于衷。
在“受到重大刺激不激动、不流泪”一栏中,38%的家长认为孩子对平时能鲜明感情反应的刺激表现平淡,缺乏与之相对应的情感体验和表情,表现出冷漠。
4、孤僻。
通过走访班主任及随机调查,发现有30%的学生与同龄人在一起时未感到快乐,其中12%的学生感到不合群、孤独。
测量中教师、家长对“交新朋友困难”、“在集体场合适应困难”、“不能融洽地与同学相处”的评定分别为8%、16%、11%。
孤僻是心理上的屏障,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部分中学生情感的封闭性,导致了其交往的自卑、怯弱、排斥等。
检验表明,中学生的孤独心理障碍无年龄的显著差异。
中学生心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教育方法
第二节中学生心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教育方法一、中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1、对学习、升学竞争的过度焦虑。
这方面的问题,越是年级高情况越严重,但现在也出现了向低年龄、低年级发展的趋势。
一些孩子刚刚入学,其家长就把注意力放在孩子是不是能考“双百”上。
中学生中的厌学情绪,考试焦虑和逃学、出走等现象,以及自我意识中的自卑情绪,都与此有密切关系。
造成这类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升学和就业的压力,当然也与父母的过高期待和教养方式密切相关。
2,人际交往中的心理矛盾与冲突。
现在的中学生绝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许多人从小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不关心他人,依赖性强,不能容人等不良倾向。
这使得他们在处理人际关系方面面临很大的问题。
一方面,他们缺乏人际交往的最起码的知识和修养;另一方面,他们又特别渴望和依赖同龄人的友谊和交往,他们需要从友谊中去获取心理上的支持与归属,来填补青春期之后,与父母、长辈疏离而造成的情感真空。
这就形成了巨大的心理矛盾与冲突。
3、与父母、师长缺乏理解沟通,导致的心理矛盾与冲突。
中学生与父母、师长难以沟通,相互间缺乏必要的理解,也是造成他们心理问题的一个重要因素。
这种冲突进入青春期之后,更加突出,使他们普遍感到压抑、苦闷、无助和烦躁。
一方面,他们特别希望父母、老师理解他们的想法和做法;而另一方面,他们感到自己虽然在生活上受到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但在精神生活上却如同乞儿。
4、青春期生理与心理变化引起的困惑与不安。
学生的青春发育期,带来了一系列心理的困惑与不安,使一些学生陷入苦恼与迷惘之中。
比如男生的“遗精”和女生的“月经初潮”,他们往往因缺乏思想准备而表现出紧张、慌乱,不知所措的情绪,心理冲突比较明显。
5、个性发展不完善导致的心理问题。
目前,我国中学生的个性发展普遍存在问题,比如依赖性强,意志力薄弱,心理承受能力差,情绪不稳定,情感淡薄等。
这些问题使他们二、培养中学生健康心理品质的途径与方法1、更新观念,提高认识,为培养学生健康心理奠定良好基础。
有关中学生心理障碍的3000字论文
有关中学生心理障碍的3000字论文当前中学生心理承受力偏低,心理压力过大,已经严重影响他们正常的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所以,加强当代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尤显得刻不容缓,势在必行。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有关中学生心理障碍的3000字论文,希望大家喜欢!有关中学生心理障碍的3000字论文篇一《中学生心理障碍浅议》论文关健词:人格;道德;庆学;兴趣;逆反;早恋论文摘要:探讨了中学生心理障碍的表现形式、产生原因及其克服对策,以切实帮助中学生正确认识自己,走出心理误区,培养健全个性,不断完善自我。
中学素质教育就是要充分发挥教育的多方面功能,实现人的全面和谐的发展。
它不仅要求教师重视知识的系统科学传授、智能的发展,也要求教师重视心理健康教育。
当前中学生心理承受力偏低,心理压力过大,人格偏异、厌学,逆反心理、早恋等已经严重影响他们正常的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所以,加强当代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尤显得刻不容缓,势在必行。
一、人格偏异所谓人格就是做人的资格。
它是人在社会中形成的赖以调节自我的思想与行为来适应周围环境的心理素质,是人的整个精神面貌的表现,是一个人的各种人格倾向性和人格特征的有机结合。
当前,不少学校忽视了中学生人格培养。
致使有些青少年人格不够健全,发生人格偏异。
不少中学生不能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的所作所为是否符合客观需要。
是否符合社会道德标准,不能及时调整个体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出现人格适应不良。
从人生价值观上说,他们认为生活并没有什么崇高的意义,感到没有值得做的事。
在情绪方面,学习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这也没劲,那也没意思,心灰意懒,消极被动,产生无聊、冷漠、空虚的倦怠心态。
行为方面则表现为不愿参与、不愿投人的惰性,只在家长、老师的推动下才勉强行动,对待社会生活持观望态度。
在自我惫识方面,或过高估计自己,或过于自卑。
在人际交往方面,有的封闭、敌对、嫉妒,有的恐俱、焦虑、孤独。
最新研究课题:高中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研究课题:高中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指导老师:符丽芬小组成员:组长沈方宇高一20班组员孙晶晶高一16班王茵婷高一15班李婕高一27班小组分工:调查人员:海口市第一中学高一(26)班沈方宇孙晶晶统计人员:海口市第一中学高一(26)班李婕王茵婷论文写作:海口市第一中学高一(26)班李婕沈方宇孙晶晶王茵婷研究目的:有位学者曾说“缺少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的确如此,对中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必不可少,势在必行的。
在这个发展飞速的社会中,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存在着各种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
他们除了应付紧张的学习压力之外,还不可避免地遭遇着各种应激源的刺激,如同学关系紧张,严重的升学压力等影响,如果缺乏及时正确的引导,可能会导致出现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等。
例如校园冷暴力引起的青少年心理疾病人数猛增了30%。
而有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小学生约为13%,初中生约为15%,高中生约为19%,大学生约为25%,随年级升高递增趋势。
总体来说,青少年患心理疾病年增30%,而这一数字近年来渐渐增大而烦恼也似乎越来越多。
枯燥的数字反映出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令人担忧,同时对青少年也有个启示:那就是我们每个人都要关心自己的心理健康。
在心理健康欠佳的青少年中,有相当多的人表现出来的只是轻微心理失调而非心理疾病。
我小组为青少年的心理问题感到担忧,所以我小组对不同人士对青少年的心理问题看法以及解决方法做出了调查。
、调查时间:2009年7月18日至8月10日调查过程:一、调查准备:1.就课题上网搜集资料2.翻阅有关书籍查找相关资料3.明确调查对象(高中生、家长、教师)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法、访谈法进行。
1.在网络上对高中生进行问卷调查2.对家长进行现场访问3.对在校教师进行访谈4.咨询心理教师三、问卷及采访内容:1.您认为现在高中生中普遍存在什么样的心理问题2.您认为这些问题主要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3.您觉得那些人或机构应当为这些问题的产生负起责任4.您觉得应当怎样解决这些存在的心理问题调查结果:一、您认为现在高中生中普遍存在什么样的心理问题?经过我们对调查结果的整理,初步认为青少年现阶段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1.厌学心理;2.早恋现象;3.虚荣心强;4.暴力倾向;5.抽烟喝酒;6.叛逆心理严重;7.不善处理人际关系;8.抗挫折能力弱。
关于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调查报告
关于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调查报告十六七岁的我们正为了理想的大学和美好的未来在不断的努力奋斗,在这个特殊阶段我们会经历一些特别的事,这些事不仅会引起我们情绪的波动,造成我们的困扰,也会引起我们的心理健康问题。
根据有关部门调查研究,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情绪不稳,心理承受力低,意志薄弱,缺乏自信,学习困难,考试焦虑,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贫乏,学习成绩不稳,难于应付挫折,青春期闭锁心理,并在行为上出现打架、,说谎,考试舞弊、厌学等现象。
由于高中生正处于青春期,思想比较活跃,又面临着升学等压力,这些问题表现得尤其突出。
现时青少年存在的心理问题可大致分为四类。
分别为,学习类问题、青春期心理问题、挫折承受力问题、人际交往问题。
于自己,于家长,于老师,这些问题都是不容忽视的。
一、学习类问题1.初中到高中的跳跃,明显感觉到学习压力越来越大,造成精神上的萎靡不振,从而导致食欲不振、失眠、神经衰弱记、忆力下降,反应迟缓等。
2. 厌学是目前比较突出的问题,而导致问题出现的原因主要是学习目的不明确。
二青春期心理问题1. 青春期闭锁心理。
心理学研究表明,封闭心理是青春期心理的一个普遍存在而又特殊的标志。
在此情况下,中学生会封闭与外界的任何心理交流。
2. 情绪情感激荡、表露而又内隐。
青春发育期的生理变化,必然引起中学生情感上的激荡。
他们有话有秘密想与别人倾吐,却又不知和谁诉说。
这种情况如果得不到理解,便会出现压抑心理,出现焦虑与抑郁。
3. 早恋。
中学生正值青春发育期,这一时期最突出的矛盾之一是性发育迅速成熟与性心理相对幼稚的矛盾。
尽管这种恋爱带有好奇和模仿成份,但却是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
三、挫折承受力问题高中生在成长过程中产生的挫折是多方面的。
面对挫折造成的困难与痛苦,中学生们的反应方式有两类:消极反应与积极反应。
消极的挫折适应方式一旦习惯化、稳固化,也就转化为较严重的、需要长期耐心教育的心理健康问题了。
四、人际交往问题1. 与父母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原因
中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差的现象普遍 比较严重,教育要培养全面发展的 人,提高中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很有 必要。而这一问题的出现主要是由 于学校、家庭、社会等方面因素的 影响。因此这一问题的解决,要靠 学校、家庭、社会等多个方面的共 同努力:家校结合,充分发挥班集 体的作用,帮助中学生树立自尊心 、自信心。
(3)未经挫折 ①平时注意向学生介绍成功者成功之前的艰辛 历程, 使学生懂得人生之路不可能是笔直平坦的 。 ②可假设某些经受挫折的情境,组织学生展开 讨论, 各抒己见, 并肯定那些积极向上的意见,从 而增强学生的承受能力。 ③组织学生参加科技小发明、进行社会调查及 各种社会实践活动, 在活动中放手让学生去尝试 、探索,与外界接触, 鼓励学生失败了再干, 亲身 体会经历困难挫折终于取得成功的忧与乐, 为这 类学生在人生道路上遭遇挫折时具有相当承受 能力奠定基础。
[6] 计朝阳. 如何提高自己的心理承受能 力[J]. 心理世界, 2006, (09) . [7] 王波. 培养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初探 [J]. 思想政治课教学, 1997, (04) . [8] 任怀飞. 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差的原因 及对策浅谈[J]. 辽宁教育, 2007, (12) . [10] 王少梅. 谈影响青少年心理承受能 力的因素[J]. 继续教育研究, 2005, (03) . [11] 王筱夫,关于《中学生心理承受能 力》方面的调查研究,2009.
谢谢大家!
(2)压力过大 解决对策:①全面加强理想前途教育, 教育 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成才观, 懂得学习 是为了发展提高自己, 只要刻苦努力就有收 获和进步, 考大学并非唯一出路, 任何行业都 可以成才等道理。 ②学校从严控制考试次数, 必要的考试也要 淡化名次观念, 不能搞公开的成绩排队。同 时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学习成绩, 既要横比, 也要纵比, 先肯定进步, 再找出差距。 ③和家长配合, 减轻学生压力。
2.1.5 贺兰亭(2007)提出了中学生心理 承受能力的矫治: (1)培养自控能力,形成良好品 德。 (2)寻找机会,引导学生释放消 2 极情绪。 (3)实施耐挫教育,培养坚强意 志。 (4)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提高心 理承受能力。
2.1.6 李璐琳、裘卫荣(2006)总结出了 中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偏低的原因:传 统的应试教育仍然深深影响着中学生 的健康发展;信息网络社会的影响; 不可忽略的家庭教育的因素;缺乏对 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
2.2现状 现代中学生的心理问题日益 严重,他们大多数心理承受 的人,这些心理问 题已严重困扰着他们的学习 和生活。
3.结论 综上所述,以往的学者都是对中学生心 理承受能力的影响因素和根据自己的研 究成果给出了自己合理化的建议,并且 给的建议是根据研究重点不同而各异。 我将在学习和研究前人研究成果和经验 的基础上,采用问卷调查法和统计分析 法等方法,在中学生心理承受能力的性 别差异方面进行研究,并且根据自己的 研究成果在男女性别差异方面提出自己 关于提高中学生心理承受能力的具体建 议,正确在男女互助方面给出建议,且 提出减小差异的具体办法。
(4)被动地位 ①教学中应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使其成为 学习的主人, 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 ②班级管理实施全员参与, 使学生真正成为 班级的主人。 ③组织班级活动要力求普遍参加, 并使每一 个学生都有担任主角的机会。 (5)知识贫乏 5 ①举办专题讲座,让学生了解有关方面的 一些知识, 弥补课堂教学之不足, 使学生有 可能较为全面地认识自己、认识他人、认 识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关系。 ②开展心理咨询。 ③介绍、推荐有关书籍、文章供学生阅读 。
中学生心理承受能力的性别差 异研究
教育学院 09心理 马艳新
内容简介
引言 正文 结论 附录
• • • •
1.1相关概念解释 1.1.1中学生 中学生是指接受中等教育 的学生,年龄一般为11-19 岁左右。在中国大陆中学 教育由初级中学(初中) 和高级中学(高中)组成 。
1.1.2 心理承受能力 所谓心理承受能力是个 体对逆境引起的心理压 力和负性情绪的承受与 调节的能力, 主要是对逆 境的适应力、容忍力、 耐力、战胜力的强弱。
2.1.7 贾文军(2006)主要分析了中学生心 理承受能力的不良表现: 经受不住挫 折的脆弱性; 心理封闭逆反言行偏激; 压力失衡。并结合作者的一线经历, 提出了三条提高中学生心理承受能力 具体对策: 面对挫折树立正确人生观; 正确面对现实培养广阔胸怀; 面对压 力调节心态, 机敏应变。
2.1.8 任怀飞分析研究了心理承受能力差的原因以及 对策: 心理封闭 解决对策:①新生入校一周内, 召开集体谈心 会, 班主任先自我介绍有关经历( 包括走过的 弯路) 、性格特点( 甚至包括做过的某些蠢事 ) 等, 再让学生逐自我介绍, 达到使师生、同 学之间在互相认识姓名、外貌的基础上增进 了解的目的。 ②向学生讲清楚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人的健康发 展和事业成功的重要作用。 ③有计划地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3)社会原因随着社会的日益发展 ,中学生的心理不可避免地产生了 变异,中学生正处在从学校步入社 会的过渡时期,面对着社会上的种 种奇言异事,心理不再那么单纯。 当他们接触到社会上种种不良现象 时,因畏惧而变的内向起来,有时 甚至不敢与人接触。因人而异,因 时而异,因地而异,社会关系的确 复杂,中学生随之也产生了复杂的 心理。
2.1.3 赵坚从家庭、学校、社会和自身等方面考虑 提出了建议:学生面对现状应做适当的变通. ;让父母放心让孩子做自己的事情, 处理自己 能力范围内可以解决的事, 从而提高处事能力 当遇到挫折心理无法调节时, 让大家为你出谋 划策, 或向最要好的朋友倾诉, 宣泄出来之后, 心理自然轻松许多. 另外, 还可通过以下方法 进行调节: 音乐调节法、心理暗示法、情感宣 泄法、注意转移法;交几个知心朋友;物理 调理法: 呼吸调节法、语言调节法、行为调节 法、理智调节法、宣泄法、转移法等.
2.正文
2.1 已有的相关研究
• 2.1.1 • 现代中学生的心理问题日益严重,他 们大多数心理承受力一般或较强,处 世能力也比较差,出现了许多内向、 孤僻性格的人,这些心理问题已严重 困扰着他们的学习和生活(王筱夫, 2009)。
他们通过对在校初中生心理问题的抽样调查,经过讨论和研究 ,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1)家庭因素由于家庭环境直接影响中学生的心理,所以家 庭因素尤为重要。现代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父母对独生子女 娇生惯养,给他们在物质上很大的满足,却忽略了其处事能量 的培养,从而使子女形成了依赖思想,心理承受弱的不良后果 。具体表现: ①性格封闭:因现在学生缺乏精神支柱与户外锻炼,学而久之 形成羞怯建立内向的性格。家长常以学习为重,使子缺乏交完 重。遇事畏首畏尾,更没有与人交往的勇气与习性。 ②过于外向:少数学生缺乏家庭温暖,故意表现自己而出现行 为反常,以期在家庭之外寻找代替品,获得心理补偿。 ③由于父母娇养,劳动少,锻炼少,身体素质差,导致心理承 受能力差。父母不让孩子自己面对挑战及失败,子女在潜移默 化形成不可犯错的固定印象,一旦无法获得满堂彩的时候,注 定要经历全盘皆输的体验,出现不敢直面挫折的心理反应。
附录
[1] 李璐琳,裘卫荣. 试论中学生的心理承 受能力[J]. 科教文汇(下半月), 2006, (08) . [2] 贺兰亭. 浅谈中学生心理承受能力的 矫治[J]. 成功(教育), 2007, (01) . [3] 贾文军. 提高中学生心理承受能力的 几点思考[J].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6, (01) . [4] 赵坚. 论中学生心理承受能力[J]. 中学 教学参考, 2009, (05) . [5] 刘守旗. 学生心理承受能力低之成因 与解决[J]. 现代中小学教育, 1992, (05) .
2.1.4 王波(1997)也从家庭、学校、社会和自身等方面考虑提 出了建议: (1)情感与暗示方法 情感是构成人的活动的动机之一, 也是组织和协调教育教学 活动、改善人际关系、保持群体和谐稳定的纽带。它可以促 使个体相容, 增强学生的集体归属感和荣誉感, 为其成长提供 良好的心理环境。因此, 应重视情感联系, 理解学生的想法、 兴趣和习惯, 并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从而引起感情的共鸣 。 暗示既是矫正心理疾患的重要手段, 又可使学生产生积极向 上主动学习的心理趋向。 (2)适度的方法 所谓适度, 一是指为受教育者设定的目标要适度。运用短期 效应和长期效应相合的方式教育、引导心理不健康的学生。 (3)学校、家庭、社会同步教育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 需要目标一致, 协调统一的教育环 境。
2.1.2 李文砚老师的研究不但揭露了影响中学生心 理承受能力的因素:传统的应试教育仍然深 深地影响着中学生的健康;发展信息网络社 会的影响;不可忽略的家庭教育的因素;缺 乏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而且还提出了 提高中学生心理承受能力的建议,比如说家 校结合,双方努力合作找病因;充分利用班 集体教育的力量来做好中学生的心理疏导工 作;帮助中学生树立自尊心和自信心等等。
(2)学校原因学校是青少年锻炼才干 、吸取知识的重要场所,学校教育的好 差直接影响着一个人的品质与才能的高 低。目前,大多数学校十分重视智育教育 ,但往往忽视了对学生的德育和社会实 践能力的培养。就是开展了一些课外活 动,也不鼓励学生参加,引不起学生的 兴趣,从而使学生只是一味地对自己学 习方面进行严格的要求,而认为其他方 面的教育并不重要;使学生养成”两耳 不闻天下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习惯 ,心理自然脆弱而没有韧性,从而产生 一系列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