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东红教案 (2) 2

合集下载

第2课 生活中的暖色(教案)人美版(2012)美术四年级上册

第2课 生活中的暖色(教案)人美版(2012)美术四年级上册

教案标题:第2课生活中的暖色(教案)人美版(2012)美术四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暖色的概念,知道红、橙、黄三种颜色被称为暖色。

2. 培养学生对暖色的审美能力,能够从生活中发现并欣赏暖色的美。

3. 学会运用暖色进行绘画创作,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4.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美术的情感,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暖色的概念及特点2. 暖色在生活中的运用3. 暖色绘画作品的创作方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暖色的概念及特点,暖色绘画作品的创作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并欣赏暖色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暖色的概念、特点及生活中的运用。

2. 示范法:示范暖色绘画作品的创作方法。

3. 情境教学法: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发现并欣赏暖色的美。

4. 小组合作法:分组进行绘画创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暖色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图片中的颜色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些颜色给人一种温暖、舒适的感觉,它们被称为暖色。

2. 讲授暖色的概念及特点(10分钟)(1)讲解暖色的概念:红、橙、黄三种颜色被称为暖色,因为它们给人一种温暖、热烈的感觉。

(2)讲解暖色的特点:暖色具有前进感、扩张感,能吸引人的注意力。

3. 暖色在生活中的运用(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暖色运用实例,如广告、服装、家居等,引导学生欣赏并思考:为什么这些场合会选择使用暖色?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暖色能给人带来温暖、舒适的感觉,吸引人的注意力,因此在广告、服装、家居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4. 暖色绘画作品的创作方法(10分钟)(1)教师示范暖色绘画作品的创作方法,如构图、配色等。

(2)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进行绘画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5. 小组合作创作(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绘画创作,要求运用暖色,主题自定。

夏小红培训教案准备&题库建立 2

夏小红培训教案准备&题库建立 2

教案模块教案素材的搜集First:注册百度文库账号,完成里面的每天任务和成长任务刷文库币,完成后就可以在里面下教案题目了,里面的资料繁多,注意搜索关键字,比如三维设计--书名或者第一轮复习--这样搜索出来的教案会有一定的质量,需要注意的是网上教案经常会有印刷错误,老师在调用之前应该浏览一次。

(PS:这是本人常用的方法,当然还有青优网,人民教育网或者一些论坛可以用,欢迎补充)题库的建立同样如此,建议打xxx专题去搜索,下载后按照选择填空解答去把一个专题分类别来建立好题库,当然有些是选择专练,有些是填空专练,有些是解答专练这些是综合性的可以不按照上面的每个专题来分。

教案的排版Second:严格按照优仕德教案模板去完成,1.授课的主题2授课主题的分模块3授课内容的重难点4授课的格式4里面按照知识点--例题---匹配练习去分布,针对学生情况调整授课策略,例如学生理解能力差的老师主要以讲解为主,用70%去讲,给30%时间他练。

理解能力好的,一点就明的让学生自己多练。

授课模块授课能力的强弱是判断一个老师是否有天赋的根本依据,依赖于教案的老师不足以作为一个优秀的老师。

授课老师应该具备的能力:表达能力,亲和力,洞察力教师工作态度:耐心,细心,认真,负责表达能力::老师应该把复杂的教学用语用自己能说出,学生能听懂的话说出来表达能力的培养是综合能力的体现,要从思维角度---逻辑性三段论,概括能力,发音,气场多角度去培养逻辑培养:简单地拿学生甲要提分这件事做思维逻辑性分析------1,甲失分在哪里2,为什么失分3怎么提高分数(这里用三段论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作事件分析,前面是分析问题成因,最后是跟据问题的具体成因去制定方案,分析问题时还需要分为整体分析(大方面考虑---例如性格上的专注力不集中导致成绩差),局部分析(例如为什么这道选择题会做错),针对整体与局部问题做好授课的治标方案,治本方案。

概括能力:多开口,多去体会(其实这是一种语感)发音:声音带着情绪,学过声乐的人会知道怎么出发音表达自己的情绪,整堂课都用同种语调学生难免觉得沉闷,把握一种节奏感(多唱歌),声音时刻带着自信(你的情绪会传染给学生,哪怕动怒了也要笑着说----)偶尔插点诙谐的用语,授课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带着自信愉快的心情去授课,教学从来不是一件苦差事气场:注意观察周围的人,一些有明显气场的人你会感受到的,尝试把他的言行举止记在脑中,教师的气场应该是自信,和蔼的。

《春夏秋冬》教案(精选17篇)

《春夏秋冬》教案(精选17篇)

《春夏秋冬》教案(精选17篇)《春夏秋冬》篇1活动目标:1、通过竞赛的方式,帮助幼儿进一步地了解四季的特征给予人们生活的关系。

2、激发幼儿的竞争意识和能力。

3、继续培养幼儿的小组合作能力和集体荣誉感,积极的参与活动。

活动准备:(一)、活动前准备:1、根据幼儿意愿自由分成四组:春、夏、秋、冬组,并在每组中推选一位组长;2、各组幼儿分头寻找相关的季节特征:资料或实物;3、教师深入每组了解幼儿的情况,提出建设性的建议。

(二)、活动中准备:1、与幼儿共同制作五角星、金牌、银牌、铜牌,并在背面贴上双面胶;2、在黑板上张贴春、夏、秋、冬四个字,分别代表四组;3、幼儿分成四组而坐,带好收集的资料;4、进行曲的音乐。

活动过程:(一)、每组幼儿自由邀请来听课的教师作为嘉宾后援团(二)、引出活动内容,提出擂台赛的要求:如:介绍四季的特征及与人们的关系,回答正确以鼓掌通过,同时回答的幼儿自己上前在相应的四季下贴上五角星;每组按顺序轮流回答;随便插嘴或影响别人将被扣除礼貌分等。

(三)、幼儿进行擂台赛:各组轮流介绍自己季节的特征及与人们的关系,并出示自带的资料(四)、数五角星:幼儿介绍数的方法(五)、发奖仪式,放进行曲:请冠军发言(六)、评价活动:表扬肯定幼儿积极动脑,鼓励幼儿继续努力,的冠军的幼儿不骄傲。

《春夏秋冬》教案篇2【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的8个生字,和“雨字头”“双耳旁”两个偏旁;会写“春、风”等7个生字和横折钩1个笔画。

2、会读本课的词语和短语,了解意思,知道四季的景物特点。

3、通过看图、熟字比较、借助拼音等方法识记本课的生字,并结合生活运用生字,在运用中巩固字形的识记。

4、借助图片、想象画面等方法,了解词语和短语的意思,并联系画面和生活了解四季的不同特点。

5、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感受语言的音韵美,并试着积累语言。

6、感受四季的美好,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1、认识本课的生字,会写6个生字。

2、借助图片、想象画面等方法,了解词语和短语的意思,并联系画面和生活了解四季的不同特点。

2024年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春夏秋冬教案与反思(精推3篇)

2024年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春夏秋冬教案与反思(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春夏秋冬教案与反思(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春夏秋冬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会认“霜、吹、落”等生字,能正确、规范地书写“春、风、冬”等生字,认识“雨、阝”等部首。

2.正确拼读“春风、夏雨、秋霜、冬雪”等词语,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

3.能主动收集与四季相关的词语。

4.认识四季,留心观察四季中的自然现象,丰富自己的见闻和感受。

教学重点:认识本课生字,正确读写会写字。

教学难点:了解四季特征及现象,积累相关词语。

第2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认读课本第三页词语。

二、看图识词,感知四季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春天,以及春天的特点。

现在让我们来认识其他季节吧。

哪位同学来说一说你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喜欢这个季节这个季节里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呢(学生自由回答)2.观察“春风”“夏雨”“秋霜”“冬雪”,让孩子们结合再说一说“春夏秋冬”四季的特点。

结合学生所说,出示词语:春风夏雨秋霜冬雪春风吹夏雨落秋霜降冬雪飘3.教师讲解词语及四季特点,出示四季不同景色、现象的,让学生具体感知每个季节的不同特点。

4.教师让学生试读所出示的词语,并找出难读音节。

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着重引导学生读准“霜、吹、降”三个字,记忆“春、风、冬、雪”四个生字。

霜:shuāng,翘舌音,后鼻音,注音时不要漏掉介母“u”。

吹:chuī,翘舌音,韵母为“uī”。

降:jiàng,后鼻音,多音字,另一个读音为“xiáng”。

春:chūn,翘舌音,上部有三横,不能遗漏;部首为“日”。

5.学生齐读词语,开火车读词语。

6.让学生找出词语中的动词“吹、落、降、飘”,并让学生也照样子说一说。

三、复习生字词,学习新知1.出示全部生字,引导学生复习会认字,读准字音。

2.学习新部首“雨、阝、风”,并说一说还认识哪些带有该部首的字3.引导学生复习会写字,能用生字组词语。

四、回顾总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春夏秋冬四季的词语和各种现象,只要同学们留心观察,就能感受到每个季节独特的美。

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1课《春夏秋冬》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1课《春夏秋冬》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1课《春夏秋冬》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本课为《春夏秋冬》的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围绕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特点,通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四季的变化,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魅力。

课程内容将深入探讨季节与生活的关系,以及季节变换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春夏秋冬的基本特点,理解季节变化对生活的影响。

2. 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观察力和感受力,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3. 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进行简单的写作练习。

教学难点1. 四季特点的理解和记忆。

2. 季节变化对生活影响的深入理解。

3. 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的正确运用。

教具学具准备1. 课文《春夏秋冬》。

2. 四季变化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 写作练习纸。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四季变化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时所学内容,激发学生对本课的兴趣。

2. 新课内容讲解:详细讲解春夏秋冬的特点,以及季节变化对生活的影响,通过实例让学生深入理解。

3. 课堂互动: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四季的感受和体验,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4. 写作练习: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进行写作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总结:对本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四季变化对生活的影响,以及如何观察和感受自然界的美丽。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围绕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特点,以及季节变化对生活的影响进行展开。

每个季节的特点和影响将以简洁明了的方式呈现,以便学生理解和记忆。

作业设计1. 写一篇关于自己最喜欢的季节的小作文,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

2. 收集四季变化的图片或物品,进行观察和记录,下节课分享。

课后反思本课通过深入讲解春夏秋冬的特点和季节变化对生活的影响,让学生对自然界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感受。

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激发了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观察和感受自然界的美丽,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感受力。

同时,加强对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的讲解和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辽海版美术四年级上册 教案-第2课 冷色与暖色(2)

辽海版美术四年级上册 教案-第2课 冷色与暖色(2)

教案标题:辽海版美术四年级上册教案-第2课冷色与暖色(2)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色彩的基本知识,掌握冷暖色的概念。

2. 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感知能力和审美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冷暖色进行创作,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二、教学内容:1. 色彩的基本知识:色彩的来源、三原色、间色等。

2. 冷暖色的概念:冷色、暖色的定义,冷暖色的特点。

3. 色彩的情感表达:冷暖色对人的心理和情感的影响。

4. 创作实践:运用冷暖色进行创作,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冷暖色的概念,运用冷暖色进行创作。

2. 教学难点:理解冷暖色对人的心理和情感的影响,运用冷暖色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色彩的基本知识和冷暖色的概念。

2. 演示法:通过示范,展示冷暖色的运用和创作过程。

3. 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冷暖色对人的心理和情感的影响。

4. 实践法:让学生动手实践,运用冷暖色进行创作。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冷暖色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感受冷暖色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授:讲解色彩的基本知识,包括色彩的来源、三原色、间色等,然后讲解冷暖色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冷暖色的定义和特点。

3. 演示:通过示范,展示冷暖色的运用和创作过程。

可以示范一些简单的冷暖色搭配,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冷暖色的效果。

4. 讨论与分享:引导学生讨论冷暖色对人的心理和情感的影响。

可以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冷暖色的感受和体验,以及冷暖色在自己生活中的应用。

5. 实践:让学生动手实践,运用冷暖色进行创作。

可以给出一些创作主题,如“快乐的一天”、“温暖的夜晚”等,让学生运用冷暖色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6. 展示与评价: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进行评价。

可以从色彩的运用、创意表达等方面进行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7.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冷暖色的重要性和运用技巧。

《春夏秋冬》第2课时示范公开课教案【部编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春夏秋冬》第2课时示范公开课教案【部编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春夏秋冬》教学设计第2课时【教学目标】1.多种方式认读“游、池、入”3个生字;会写“风、花、飞、入”4个字和“横斜钩”1个笔画。

2.认读词语、短语,借助插图理解词义并熟读积累。

3.在多种形式的诵读中积累语言,感受语言的音韵美。

【教学重点】认读词语、短语,借助插图理解词义并熟读积累。

【教学难点】认读词语、短语,借助插图理解词义并熟读积累。

【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上一节课,我们跟着大自然这位神奇的画家,不仅欣赏了四季的美,还和几个生字宝宝交了朋友。

瞧,他们来了!你还认识他们吗?快跟他们打个招呼吧!齐读:春春风春风吹夏夏雨夏雨落秋秋霜秋霜降冬冬雪冬雪飘设计意图:以顺口溜的形式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巩固生字识字。

二、问题探究(一)合作探究1.探究任务学习“青草、红花、游鱼、飞鸟”,朗读并积累词语。

2.探究过程(1)自读词语,圈画出生字,交流识记方法。

(2)仔细观察图片,说说看到了什么。

(3)小组代表汇报成果,教师引导、总结。

3.探究活动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学习词语。

教师提问:小朋友们,春天到了,外面的风景可美啦!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张图片,仔细观察,说说你看到了什么?预设:鱼、花、草、树林、鸟……点拨:(1)引导学生按照“从远到近”的顺序来说一说。

教师引导:瞧,远处有一座座高山,半山腰隐隐约约开着许多红红的小花,我们可以说“红花”(圈)。

走近一点,我们可以看到清澈的小池,池子里有几条鱼儿在游,有一条鱼儿还跃出了水面呢!在水里游动的鱼儿我们叫它“游鱼”(圈)。

近处的草地上,有青色的小草,“青”是绿的意思,也可以说有许多“青草”(圈)。

右边有一片茂密的树林,两只小鸟在空中自由地飞翔,这是“飞鸟”(圈)。

①朗读词语:青草、红花、游鱼、飞鸟。

(板书:青草红花游鱼飞鸟)②识记“游”:“游”的左边是三点水,因为游泳需要水。

在外边游泳太危险,在方方的泳池里游泳就安全多了,所以“游”的中间是一个“方”。

游泳时要戴上泳帽,这一撇一横就是泳帽,下面的“子”就是我们小朋友。

第2课生活中的暖色(教案)-2021-2022学年美术四年级上册-人美版

第2课生活中的暖色(教案)-2021-2022学年美术四年级上册-人美版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暖色情感的传达和色彩调配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暖色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在绘画中运用暖色表达情感?”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调色实验。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学习如何将红、橙、黄三种颜色搭配出暖色调。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尝试了多种方法来帮助学生理解生活中的暖色。从课堂导入开始,我通过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回忆起日常生活中的暖色元素,这个环节的效果还不错,学生们积极参与,分享了他们的观察和感受。
在新课讲授部分,我重点介绍了暖色的基本概念和情感表达,并通过梵高的《向日葵》等经典案例进行分析。我发现,当学生能够将抽象的色彩理论与他们熟悉的实际案例相结合时,他们对暖色的理解会更加深刻。
2.教学难点
-色彩调配:学生往往难以掌握如何通过红、橙、黄三种颜色的搭配,调出理想的暖色调。
-情感表达:如何引导学生将内心的情感体验转化为绘画作品中的色彩和形象,是教学的难点。
-实践操作:在实际绘画过程中,如何运用所学知识,形成有创意的作品,对学生来说存在一定难度。
-文化理解:暖色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象征意义,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和把握。
举例:在色彩调配方面,教师可以提供具体的配色案例,如将红色与黄色混合得到橙色,强调比例对最终色调的影响。在情感表达上,教师可通过讨论和分享,帮助学生将自己的情感故事与色彩选择联系起来,如用明亮的橙色表达快乐的场景。在实践操作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同时提供必要的技巧指导。对于文化理解,可通过展示不同文化中的暖色使用,如中国春节的红灯笼、西方圣诞节的装饰等,帮助学生拓宽视野。

2024年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春夏秋冬教案与反思3篇

2024年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春夏秋冬教案与反思3篇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春夏秋冬教案与反思3篇〖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春夏秋冬教案与反思第【1】篇〗一、文本解读《春夏秋冬》是带有传统蒙学性质的看图识字。

第一部分扇形图搭配对应季节的景物名称,第二部分由一幅美丽的春景图与词串组成。

图文对照,便于学生诵读,感受一年四季的气象特点与汉语言之美。

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通过图文对照、动作演示等方法,认识“霜”“吹”等8个生字;借助熟识的部件,会写“春”“风”等7个生字。

能正确朗读课文。

通过吟诵式的对读,发现词语所蕴含的节奏美、对韵美。

感受画面,背诵课文。

感受四季的不同,享受春天的美丽与其带来的快乐。

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认读四季,书写“春”“冬”。

1.诗歌引入:小朋友们,还记得我们学过的这首小诗吗?(出示《四季》)让我们一起拍起小手读一读。

2.认读四季:春、夏、秋、冬。

3.“春”和“冬”还是要求我们会写的字呢!(1)师范写并讲解注意要点。

(2)学生练写。

二、借助插图,读词识字。

1.创设情境:四季选了各自的代表来到了课堂上。

你们能喊对它们的名字吗?2.认识秋霜。

(1)秋霜,在生活中你们见过吗?它是怎样的呢?(2)呈现各种“秋霜”,教师介绍:秋霜这幅扇形图里画的树叶周围有一层晶莹透亮的东西,这就是“霜”,天气变冷时,它就会常常出现在地面、窗户、树叶上。

(3)对比“霜”“雪”“雨”。

引导学生找出“雨”字作偏旁后的变化:变扁了,第一竖变成了左点,横折钩变成了横钩。

(学写:“雪”字,补充:带有雨字头的字一般与天气有关,出示雷、雾等)(4)帮词语朋友找家:课件出示四幅和词语,引导学生进行连线。

三、结合动作,理解词串。

1.四季的风霜雨雪是怎样来到人间的呢?请你读一读这四个词语,把答案用横线画出来。

春风吹夏雨落秋霜降冬雪飘(1)借助拼音读一读生字,做一做动作,记一记字形。

★“飘”字可结合手势,表示动作很轻盈,是因为有“风”在吹的结果,所以是“风”字边。

★“降”字结合手势,发现与“落”的意思相近,可组词“降落”。

2024年小班语言公开课红红的东西教案

2024年小班语言公开课红红的东西教案

2024年小班语言公开课红红的东西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语言启蒙》教材第三单元“美丽的色彩”,具体内容为“红红的东西”。

通过本章的学习,幼儿能够认识红色,学会用红色描述事物,并培养对颜色的感知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红色的基本概念,知道红色是一种颜色,能够识别日常生活中红色的物品。

2. 培养幼儿运用红色词汇描述事物的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幼儿对色彩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激发对美术创作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运用红色词汇描述事物,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重点:认识红色,学会用红色描述事物。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红色物品(如红色积木、红色衣服等)、红色颜料、画纸、画笔、PPT课件等。

2. 学具:红色物品、画纸、画笔、调色盘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红色物品,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都是红色的。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PPT课件展示红色的事物,如红苹果、红衣服等,引导幼儿用红色描述这些事物。

3.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成小组,每组挑选一个红色物品,用红色词汇进行描述。

4. 美术创作(10分钟)教师指导幼儿用红色颜料进行美术创作,画出红色的东西。

5. 展示与评价(10分钟)教师组织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进行评价和鼓励。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红红的东西2. 板书内容:红色事物:红苹果、红衣服、红积木等红色词汇:红彤彤、鲜红、艳丽等红色作品展示:幼儿的美术作品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寻找生活中的红色事物请幼儿和家长一起寻找生活中的红色事物,并用红色词汇进行描述。

2. 答案示例:红灯笼:红彤彤的灯笼挂在门前,非常喜庆。

红玫瑰:鲜艳的红色玫瑰,代表着爱情和热情。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引导幼儿关注其他颜色,开展类似的活动,培养幼儿对色彩的全面认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选取与组织2. 教学目标的设定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识别4.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6. 板书设计7. 作业设计8.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内容的选取与组织教学内容应紧密结合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兴趣点。

春夏秋冬二课时教学实践(3篇)

春夏秋冬二课时教学实践(3篇)

第1篇一、教学背景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教学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自然景物描写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四季的变化,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本节课以《春夏秋冬》为主题,通过两课时的教学实践,旨在让学生在欣赏四季美景的同时,学会用语言描绘四季的特色。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认识并正确书写“春、夏、秋、冬”等生字。

-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图片或实物,用简洁的语言描述春夏秋冬的特点。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讨论、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 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生能够欣赏四季的美,树立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 学生能够学会珍惜时间,把握每一个季节的美好。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四季变化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四季的特点。

- 提问:你们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2. 字词教学- 教师板书“春、夏、秋、冬”等生字,引导学生认读和书写。

- 通过组词、造句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生字。

3. 预习课文-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春夏秋冬》,思考:课文是如何描写春夏秋冬的?4. 课堂讨论- 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最喜欢的季节以及原因。

- 每组派代表发言,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5. 总结与作业-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描绘一个季节。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 教师带领学生复习上节课学过的生字,并提问:你们还记得哪些季节的特点吗?2. 课文讲解- 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春夏秋冬》,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表达技巧。

3. 绘画活动- 教师分发绘画材料,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画出自己心中的春夏秋冬。

- 学生展示作品,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核心素养目标】2.6《春夏秋冬》教案

【核心素养目标】2.6《春夏秋冬》教案

人教鄂教版二年级下2.6《春夏秋冬》教学设计3、秋天有哪些自然现象?4、冬天有哪些自然现象?三、季节的影响1、人类生活是怎样随着季节变化而变化?观察下图,人们在不同的季节里做什么?展示图片。

2、观察图片,季节的变化对植物有怎样影响?补充:银杏树:春季是叶片刚长出来的时候,叶片是嫩绿色或淡绿色的;夏季时,叶片会生长的枝繁叶青蛙鸣叫、雨后彩虹、电闪雷鸣……大雁南飞、枫叶变红、硕果累累、树叶飘落、收割庄稼、草木结霜……结冰、下雪、冻雨、树叶落尽、动物冬眠、不同的季节穿的衣服不同不同季节带的帽子不同:冬季戴棉帽,夏季戴凉帽不同季节吃的食物不同:夏季多吃清淡食物,冬季多吃荤食不同季节农事不同:春耕、秋收春天栽树、夏天沙塑、秋天摘果、冬天堆雪人山桃:春天开花,夏天枝繁叶茂,秋天落叶,冬天光秃秃。

现象能描述秋天自然现象能描述冬天自然现象举例说明季节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举例说明季节变化对植物的影响茂,颜色一般为深绿色;秋季时叶片会开始变黄,从浅黄色慢慢过渡为深黄色;冬季时叶片颜色不会有变化,但会从树枝上掉落,只剩下光秃的树干和树枝。

3、观察图片,季节的变化对动物有怎样影响?补充:有些动物换毛:冬季换长毛,夏季换短毛。

四、作业布置在不同的季节里,还能观察和感受到哪些变化? 雷鸟:春季头、颈、胸均点缀栗棕色横斑,夏天披上具棕黄斑纹的黑褐羽翎,秋季换成黄栗色的羽衣,冬季全身雪白举例说明季节变化对动物的影响启发学生的观察范围再广一些课堂练习 1.下列描述的是春季景象的是?()A.骄阳似火B.鸟语花香C.冰天雪地2.关于四季和动植物的变化,下面描述中正确的是()A.春天,所有的花儿都开放了B.夏天,狗会时常吐出舌头散热C.冬天,蛇、猫、青蛙都会冬眠3.四季特征各有不同,我们在()堆雪人。

A.冬季B.秋季C.春季完成课堂练习并检测自己对于本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通过课堂练习检测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并进一步巩固本堂课内容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能识别和描述一年中季节变化的现象,能通过实例用语言描述季节变化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产生的影响,同时对有关四季变化的自然现象有探究兴趣。

小学语文教材第四册第四章教学案例分析

小学语文教材第四册第四章教学案例分析

小学语文教材第四册第四章教学案例分析第四章教学案例分析教学案例:《夏天的颜色》1. 案例背景介绍《夏天的颜色》是《小学语文教材第四册》中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夏天的景色以及人们在夏天的活动。

本篇文章主要适合小学三年级的学生,通过对夏天生活场景的描写,培养学生对季节变化的感知能力,并提高学生对季节描述的语言表达能力。

2. 教学目标a) 知识目标:学习和理解夏天的特点和景色,并能通过描述夏天的颜色展示自己对夏天景色的感受。

b)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和感知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 教学重点a) 理解和记忆夏天的特点和景色。

b) 运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述夏天的颜色。

4. 教学准备a) 教材:《小学语文教材第四册》第四章《夏天的颜色》。

b) 教具:多媒体设备、展示图片。

5. 教学过程a) 导入:通过放映展示夏天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夏天的回忆和感受,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b) 阅读:带领学生一起朗读课文,注重音调、停顿和节奏的引导,让学生感受到夏天的气息和节奏。

c) 表达: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并引导他们描述夏天的颜色和场景。

可以通过提问和交流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d) 分组合作: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合作完成一副夏天景色的画作,并在画作上描述夏天的颜色。

鼓励学生用形象生动的词语来描绘夏天的景色。

e) 展示和讨论: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作品,并对其他小组的作品进行评价和讨论,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和借鉴。

f) 总结归纳:引导学生总结夏天的特点和景色,复述自己对夏天的理解和感受。

6. 教学评价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合作完成的画作和描述能力,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评价。

重点评价学生对夏天的感知和描述能力的提高。

7. 拓展延伸a) 鼓励学生在家中或周边环境中观察和感受夏天的颜色,亲身体验夏天的美好,并用写的方式记录下来。

b) 提供更多夏天相关的课文和材料,让学生进一步拓展对夏天的理解和描述能力。

通过对《夏天的颜色》这个教学案例的分析与实施,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增强他们对夏天的感知和理解。

夏东红教案

夏东红教案

早第五课时:方法实践课一、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按照访问三味书屋的顺序理清课文条理,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3.找出文中写梅花的句子,感悟腊梅精神,体会作者写梅花的用意。

4.通过品味语言文字,感受鲁迅“时时早、事事早、奋斗一生”的伟大精神,树立珍惜时间的观念。

5.认识方位词的作用,学习作者用方位转换的方法写一熟悉处所。

二、教学重难点:1.通过品味语言文字,感受鲁迅“时时早、事事早、奋斗一生”的伟大精神,树立珍惜时间的观念。

2.学习作者用方位转换的方法写一个自己熟悉的处所。

三、前置性学习学生:1.阅读《朝花夕拾》。

2.收集鲁迅的资料,了解鲁迅文学作品的特点。

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时间:1课时五、教学流程:环节一、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1.课前播放《三味书屋》的视频资料。

师:同学们知道老师刚才播放的是哪各地方吗?预设:生:三味书屋。

师:对。

三味书屋是,鲁迅早年求学的地方,今天作家吴伯萧就带领同学们去浙江绍兴访问——三味书屋。

三味书屋里的东北角上有一张鲁迅先生当年在这里求学时用过的书桌,在书桌上鲁迅曾刻了一个字“早”,你们想知道这个“早”字的来历吗?(板书课题:早)3.介绍作者:吴伯萧。

(课件出示吴伯萧的资料。

)2.从题目当中你想到了哪些问题?(二)初读感知,按照作者访问三味书屋的顺序理清课文条理,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1.引导学生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具体写了那些内容?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三味书屋腊梅“早”字的来历2.引导学生根据板书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环节二、实践——重点突破,语意兼得。

(一)学习3--5自然段,访问三味书屋,学习作者描述三味书屋的方位转换的写作方法。

1.学生默读3到5自然段,思考:作者访问三味书屋时看到了那些?想到了什么?2.课件出示三味书屋的图片。

3.学生细读课文,图文结合,品味语言文字,看看作者是用怎样的词句描述画面的。

春夏秋冬 第2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含反思)

春夏秋冬 第2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含反思)

春夏秋冬第2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含反思)人教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核心素养教学设计识字1. 春夏秋冬(第2课时)【教材分析】《春夏秋冬》作为全册教材的第一课,在整册教材中起着引领作用,主要体现在:1.识字、赏词的学习是基础,识字的意义在于学以致用,是在为后面的学习做准备。

2.本课的内容韵律和谐,易于朗读,且蕴含着浓郁的文化韵味,使学生在诵读中受到情感熏陶,对后面的学习起着一定的导向作用。

3.执教此内容时正逢冬去春来,是一年的开春之际,从教材结构编排和时间安排上来说顺应了时节特点。

4.《春夏秋冬》这一课是一年级下册的开篇又是识字课,刚开学,学生的学习从识字开始,这样的编排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

【学情分析】作为一年级的学生,他们掌握了一定的识字方法,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但由于学生的起点水平不同,识字量和识字方法的掌握程度存在一定的差异。

春夏秋冬四季的特点在学生头脑中是有印象的,同时也反映出学生愿意认识更多的字。

那如何运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识字,在欣赏中陶冶情操,感受词语学习的魅力成为了我本课思考的重点。

【素养分析】文化自信:通过观察图画了解四季的特征。

学会本课的八个生字,会认读生字。

语言应用: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通过主动的积累、梳理和整合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联想想象、分析比较、归纳判断等认知表现,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思想情感。

审美创造:初步的感受到学习的成就感,激发学生对美丽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大意,正确读词语,理解短语的意思。

【教学难点】了解四季景物的特点,体会四季的美好。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第一板块【巩固旧知新课导入】1.书空复习:复习巩固第一课时学写的生字:春、风、冬、雪、花、飞、入。

注意书写要点,组词并造句。

2.复习回顾:读一读,复习上一节课的词语。

第二板块【精读课文深层理解】1.读一读:教师指导学生整体读一读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夏东红 第七单元预习课 2

夏东红 第七单元预习课 2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一课时“预习过关”课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认读并规范书写本单元的生字新词。

能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课文中生字新词的意思。

积累重点词语和感受较深的语句。

能正确、美观地书写“陋”“翘”“蹲”“眷”、“偎”、“鹰”几个字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围绕课题“拜师”,感知文章中的人物、事件,理清三次拜师的过程,读懂课文的主要内容,能简要、条理地概括出来。

3.通过抓“赏春”“论水”“言志”三个典型场景,能给课文《孔子游春》划分段落,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层次,感知文章结构。

4.初步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能够对存有疑问的地方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或与学习伙伴商议。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重点:掌握本单元的生字新词,能够正确认读并规范书写。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通过抓“赏春”“论水”“言志”三个典型场景,能给课文《孔子游春》划分段落,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层次,感知文章结构。

三、前置学习活动学生:1.学生课前搜集有关孔子的名言,孔子的资料。

2.收集有关莫泊桑的资料。

3.提前收集整理与老师一起学习、活动的材料,包括日记、照片等。

老师:1.根据教学需要准备精美、实用的课件。

2.制作多媒体课件;整理师生课前收集的六年的学习和生活照片。

四、教学时间1课时五、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师:“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同学们知道这是写谁的吗?(老师)对,今天我们要了解和认识的就是几位会让大家深有感触的几位老师。

2.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收集的孔子、莫泊桑的资料。

3.全班交流。

(指3-4名同学进行全班交流)(二)单元导读,明确主题1.同学们,同学们,我们课前已经阅读了第七单元的几篇课文,你发现这几篇课文有什么特点吗?编者为什么要把这几篇课文放在一个单元里学习呢?请同学们大胆表达自己的意见。

学情预设:(1)这一单元都是写老师的课文。

(2)这几篇课文是一些古今中外的名师。

南京某学校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春夏秋冬》第2课时教案

南京某学校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春夏秋冬》第2课时教案

南京某学校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春夏秋冬》第2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春夏秋冬》这首诗的内容和意义。

2.增进学生对四季变化的理解,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

3.让学生感受到诗歌的美和情感。

二、教学重点1.掌握《春夏秋冬》这首诗的内容和意义。

2.熟练朗读这首诗。

3.理解诗中描述的四季变化。

三、教学准备1.教材:《春夏秋冬》课文、教师课件、图片或实物展示四季的变化。

2.教学工具:黑板、彩色粉笔、音响。

四、教学过程1. 热身(10分钟)•让学生看四个图片,分别是春夏秋冬的场景,讨论不同季节的特点。

•引出诗歌《春夏秋冬》主题,激发学生对四季的好奇心。

2. 导入(5分钟)•让学生展示自己对四季的认识,可以说或画出不同季节的特点。

3. 学习(20分钟)•逐句解读《春夏秋冬》这首诗,让学生理解每一个季节的描述。

•教师适时解释一些生词和生僻词。

4. 学唱(10分钟)•教师示范朗读《春夏秋冬》,学生跟读并模仿语调、语速。

5. 情感体验(15分钟)•分小组,让学生自由表达对四季的感受,用诗歌、绘画或其他形式展示。

6. 总结(5分钟)•回顾今天学习的内容,强调四季的美和变化。

•鼓励学生课后继续观察四季的变化,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五、课后作业•背诵诗歌《春夏秋冬》。

•观察身边的环境,描述当前所处的季节。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活动形式多样化,引入了诗歌,帮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四季的变化。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引入更多有关四季的活动,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并提高语文素养。

以上就是南京某学校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春夏秋冬》第2课时教案,希望能够为您的教学提供一些参考。

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春夏秋冬 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春夏秋冬 教学设计

第1课春夏秋冬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这是一篇记叙文,记叙了革命领袖毛主席在江西领导革命时,带领战士和乡亲们挖井,解决了名叫沙洲坝的村子的吃水困难问题。

乡亲们感激毛主席,解放以后在井边立碑纪念,饮水思源。

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使学生懂得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学会感恩,懂得珍惜。

本文共有三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交代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

第2自然段写为了解决村民的吃水问题,毛主席带领战士和乡亲们挖了一口井。

第3自然段写乡亲们饮水思源,立碑纪念。

课文有一幅插图,是拍自沙洲坝实地的照片,图文互补,让故事内容更加真实、感人。

二、教学目标1.认识“吃、忘”等13个生字和心字底、广字头两个偏旁;会写“吃、叫、主、江、住、没、以”7个字和“横折弯”1个笔画。

2.正确朗读课文,读通顺句子;积累词语。

3.能找出文中明显的信息,体会乡亲们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识字写字,积累词语;找出文中明显的信息。

四、教学难点本文是革命传统故事,离学生的生活有一定距离,学生理解有一定难度,教师可以适当提供图片和视频资料,帮助学生了解相关历史背景。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同学们从今天开始我们进入第二单元的学习,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愿,本单元就是围绕心愿这一主题,编排了3篇课文,《吃水不忘挖井人》讲述的是革命岁月中的故事,《我多想去看看》、《四个太阳》表达了一些小朋友天真美好的愿望。

在学习这个单元的时我们会随着课文走进不同年代不同人物,了解他们的心愿,也许还会跟他们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呢。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回到那个遥远的革命岁月。

1.播放歌曲《东方红》,引导交流: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首歌曲是献给谁的吗?学生回答。

2.教师导入:毛主席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他为中国的革命奉献了一生。

他就像那红红的太阳,让人感到温暖,让人感到亲切。

今天,我们一起去瑞金城外的沙洲坝,看看那里的乡亲们是怎样怀念毛主席的。

教师出示并板书课题:吃水不忘挖井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课时:课外阅读汇报课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按照访问三味书屋的顺序理清课文条理,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2.找出文中写梅花的句子,感悟腊梅精神,体会作者写梅花的用意。

3.通过品味语言文字,感受鲁迅“时时早、事事早、奋斗一生”的伟大精神,树立珍惜时间的观念。

4.认识方位词的作用,学习作者用方位转换的方法写一熟悉处所。

二、教学重难点:
1.通过品味语言文字,感受鲁迅“时时早、事事早、奋斗一生”的伟大精神,树立珍惜时间的观念。

2.学习作者用方位转换的方法写一个自己熟悉的处所。

三、前置性学习
学生:1.阅读《从百草原到三味书屋》。

2.收集鲁迅的资料,了解鲁迅文学作品的特点。

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时间:1课时
五、教学流程:
环节一、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1.课前播放《三味书屋》的视频资料。

师:同学们知道老师刚才播放的是哪各地方吗?
预设:
生:三味书屋。

师:对。

三味书屋是,鲁迅早年求学的地方,今天作家吴伯萧就带领同学们去浙江绍兴访问——三味书屋。

三味书屋里的东北角上有一张鲁迅先生当年在这里求学时用过的书桌,在书桌上鲁迅曾刻了一个字“早”,你们想知道这个“早”字的来历吗?作家吴伯萧会告诉大家答案的。

(板书课题:早)
2.介绍作者:吴伯萧。

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作者资料。

教师准备:(课件出示吴伯萧的资料。


吴伯萧(1906—1982)原名熙成,笔名山屋、山荪,是我国当代著名文学家和教育家。

1906年3月13日出生于山东省莱芜市吴花园村。

逝于北京。

是抗战时期伟大的文学家。

他的作品主要收集在《羽书》、《黑红点》、《北极星》、《忘年》、《吴伯萧散文集》中。

散文《南泥湾》、《一坛血》、《记一辆纺车》、《菜园小记》、《我没见过长城》等,作为范文收入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早》被编入小学语文教材,其数量之多在同代作家中首屈一指。

这些作品以其真挚深厚的情感,朴实动人的描绘,严谨缜密的结构,清丽洗炼的语言,赢得了广大师生的喜爱。

3.从题目当中你想到了哪些问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题目中质疑,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初读感知,按照作者访问三味书屋的顺序理清课文条理,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1.引导学生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具体写了那些内容?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三味书屋腊梅“早”字的来历
2.引导学生根据板书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环节二、实践——重点突破,语意兼得。

(一)学习3--5自然段,访问三味书屋,学习作者描述三味书屋的方位转换的写作方法。

1.学生默读3到5自然段,思考:作者访问三味书屋时看到了那些?想到了什么?
2.课件出示
三味书屋的图片
3.学生细读课文,图文结合,品味语言文字,看看作者是用怎样的词句描述画面的。

4.引导学生找到文中的方位词,找到鲁迅当年使用的桌子。

5.图文对照,学生自己练习介绍三味书屋的方位和陈设。

6.指名介绍,结合课件出示的方位词叙述。

教师准备,课件出示:
南墙上------东面正中--------画面前-------东北角上
(二)学习6—8自然段,探究“早”的来历,感悟鲁迅精神。

1.师:哪一个自然段重点写了“早”的来历?
2.学生认真朗读第七自然段,画出最让自己感动的词句,并谈谈自己感受。

预设:
(1)“鲁迅一面上书塾,一面要帮家务,天天奔走于当铺和药铺之间。

”(体会鲁迅的孝顺、懂事、生活的艰辛,领会迟到是迫不得已的)
(2)“没有说什么,默默回答座位上”“轻轻地刻”“从那以后”。

(体会鲁迅从小就严格要求自己的品格。


3.全班交流。

4.师小结:鲁迅在书桌上刻了一个“早”字,小小的一个早字,代表的是一个信念,一种精神,一生的奋斗目标,实际上他把一个坚定的信念深深地埋藏在心里。

从那时起他一生都是这样做的:时时早,事事早。

作为一个小学生我们是不是应该学习鲁迅先生的这种精神呢?(三)品读4-5自然段,感悟腊梅精神,体会作者写梅花的用意。

1.学生默读课文,用横线画出文中描写腊梅的句子,思考:文中写了腊梅的哪些特点?表现了梅花具有什么样的精神?
2.学生读文画句,思考,讨论交流。

3.全班交流。

课件出示学生画出的句子:
迈进后园,蜡梅开得正盛,几乎满树都是花。

那花白里透黄,黄里透绿,花瓣润泽透明,像琥珀或玉石雕成的,很有点冰清玉洁的韵致。

梅飘香而送暖,梅花开的时候,正预示着春天的到来。

二十四番花信风,一候是梅花,开得最早。

根据学生的回答,师板书:梅花开得早,冰清玉洁
4.学生读这几句话,读出赞美喜爱之情。

5.作者赞美了鲁迅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为什么要写梅花呢?用意是什么呢?
(1)引导学生找出他们之间有什么相似之处。

预设:
学生:梅花开得最早,而鲁迅时时早,事事早。

学生:不怕困难。

学生:……
教师总结,板书:迅时时早,事事早
(2)作者用意:以花喻人,(板书:以花喻人)用蜡梅花开得早、冰清玉洁来比喻鲁迅一生的
品格就像蜡梅花一样。

(3)教师准备,课件出示:
要珍惜清晨,要珍惜春天,要学梅花,做“东风第一枝”。

①看到这句话,你想到了哪些谚语?
预设: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②这里的“清晨”“春天”指的是什么?(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光。


③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预设:
学生:要学梅花,学鲁迅。

学生:珍惜时间,时时早,事事早。

学生:……
环节三、总结——积累拓展,读写训练
指导学生学习作者用方位转换的方法写一个熟悉处所。

教师准备,出示课件:
可以写写自己的教室、校园、卧室、客厅等。

1.按方位顺序写----有条理。

2.什么位置有什么,它是怎样的(或有什么用)------写清楚。

3.有开头、结尾和自己的感受。

1.同学们先自己想一想,先写什么,再写什么,然后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2.学生动笔写作文,可以写一段,也可以写几段。

3.指名读作文,学生评价。

4.教师评价。

推荐作业:
1.推荐阅读《鲁迅文学作品选》。

2.继续修改自己写的一个处所。

板书设计:

梅花开得早,冰清玉洁
以花喻人
鲁迅时时早,事事早
荆河街道中心小学夏东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