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2018秋九年级化学下册第7章应用广泛的酸碱盐基础实验8酸与碱的化学性质习题课件含答案
沪教新课标九年级下册初中化学《第七章 应用广泛的酸、碱、盐 基础实验8 酸与碱的化学性质》_1
第十单元酸和碱复习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对所学知识的回顾,加深对酸碱概念的理解,并能灵活使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巩固酸碱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加深对某些反应的理解。
(3)、将酸与碱的通性对比,能更好的记忆与识别其特点,并加深对此内容的掌握。
通过创设情境引入课题,然后提出问题、学生解决问题,回顾已有知识,总结构
建出知识网络,学会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加工信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酸与碱的复习,提升学生分析问题以及通过实验探究解决问题的水平。
培养学生的总结和归纳水平,并掌握学习的一些规律。
教学重点:酸与碱的性质的对比与掌握。
教学难点:构建酸碱性质的知识网络,使知识形成系统化。
教学方法:对比与讲练相结合实验与探究相结合
教学设计意图:
酸和碱的知识,无论是从它们的物理性质还是从化学性质上来讲都比较易混淆,更主要的是化学反应以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不知遵循哪些规律。
所掌握的都是零散的、不成系统的。
通过这节教学,将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系统化、网络化。
通过本节的学习,完善并提升学生对酸和碱的性质及反应规律的进一步掌握。
从而对盐的学习打好基础。
酸和碱的知识,从学习程序来说对学生并不陌生。
教学中应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利用其熟悉的知识激发学习兴趣、提升学习信心,挖掘学生的主动性实行学习。
此节教学的重点是酸碱化学性质的教学。
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化学实验对学生形成知识的重要作用。
实验探究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学习水平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教学过程:。
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7章 应用广泛的酸、碱、盐 基础实验8 酸与碱的化学性质教学课件 (新版)沪教版
第十六页,共30页。
[问题(wèntí) 探究] 酸碱之间会发生什么(shén me)反应?反应后溶液的酸碱
性有什么(shén me)变化?
[思考(sīkǎo) 交流]
(3)若X是稀盐酸、C是单质,则C的名称为______。铁 (4)若X是稀盐酸、D是碱,则X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_C_l_+__C_u_(_O_H_)_2_=_==_C_u_C_l_2_+__2_H2_O__。
第八页,共30页。
[方法点拨] 酸有以下的化学性质:①能与指示剂作用 ;②能与较活泼金属反应产生(chǎnshēng)氢气;③能与 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④能与碱发生中和反应; ⑤能与某些盐发生反应。
第二十页,共30页。
丙:取pH试纸直接浸入待测液中,测得pH<7。 (1)以上三位同学操作规范的是____________,污 水显____性。 Ⅱ.利用(lìyòng)中和反应原理测定污水中污染物(设 为盐酸)的质量-J-2所示。
(2)甲同学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几滴无 色酚酞试液,酚酞试液变红,于是得出(dé chū)“两种物 质已恰好中和”的结论。你认为他的结论是否正确? ______________(填“正确”或“不正确”),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十二页,共30页。
(3)乙同学当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时即恰 好(qiàhǎo)完全反应。若此时消耗NaOH溶液2 g,则污水中HCl 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
2018届九年级化学下册应用广泛的酸、碱、盐基础实验8酸与碱的化学性质课件沪教版
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C组实验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OH)2+Na2CO3 (2)其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B (填字母)。 (3)D组实验中变浑浊的原溶液是 澄清石灰水 。 【继续探究】 实验结束后,小琪同学将A、B、C、D四组试管中的物质全部倒入同一个干 净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得到无色澄清透明的溶液,对该溶液的成分又进行了探究。 【提出问题】 该溶液中除水、酚酞外还含有哪些物质? 【查阅资料】 氯化钙溶液呈中性。 【猜想与假设】 Ⅰ. NaCl、CaCl2 Ⅱ.NaCl Ⅲ.NaCl CaCl2 CaCl2 HCl NaOH
10.对比学习有利于发现事物的共性与个性。为探究酸的性质,同学们进行了如下
实验。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醋酸晶体试管内 无现象 , 醋酸溶液试管中镁带表面冒 气泡 分析与结论 酸的很多反应通常在 水溶液中才能完成
用玻璃棒蘸硫酸在白纸 上写字
浓 (填“浓”或“稀”)硫 酸使白纸炭化
即使是同种酸,由于 浓度 不同,它们 的性质不完全相同
基础实验8 酸与碱的化学性质
【实验目的】 1.加深对酸和碱的主要化学性质的认识。 2.通过探究认识酸碱中和反应。 【实验用品】 试管、玻璃棒、烧杯、胶头滴管、温度计、稀盐酸、稀硫酸、石灰 水、稀氢氧化钠溶液、镁条、锌粒、铜片、生锈的铁钉、酚酞、硫酸铜、碳酸钠粉
末、蒸2NaCl+H2O+CO2↑
。
(2)废液缸里最终产生的白色沉淀中一定有硫酸钡,可能有 BaCO3 (填化学式)。
CaCO3↓+2NaOH 。
【反思与拓展】①上述猜想与假设中只有一个不成立,它是 Ⅲ (填序号),理由是 NaOH溶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不能得到无色溶液(合理答案即可) ; ②根据所学化学知识,验证烧杯内溶液中可能有的物质是否存在,下列哪些物质单独 使用不能完成该实验 B D (填字母)。 A.pH试纸 B.硝酸银溶液 C.紫色石蕊试液 D.铜 E.足量氢氧化钠溶液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7章应用广泛的酸、碱、盐基础实验8酸与碱的化学性质教案设计(pdf)沪教版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科学探究、证据意识、科学思维和实验技能四个方面。
(1)实验操作的优化:在实验教学中,我们将采用更直观、易操作的实验设计,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更容易理解酸碱的化学性质。
(2)小组合作的深化:通过小组合作,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激发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提高他们对酸碱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3)课后自主学习的引导:通过提供丰富的课后学习资源,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7章应用广泛的酸、碱、盐基础实验8酸与碱的化学性质教案设计(pdf)沪教版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7章“应用广泛的酸、碱、盐”中的基础实验8“酸与碱的化学性质”。实验内容涉及盐酸与氢氧化钠的反应、硫酸与碳酸钠的反应等,旨在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酸碱的化学性质,加深对酸碱概念的理解。
(2)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解释: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可能对实验结果的观察和分析不够准确,难以将实验现象与酸碱的化学性质联系起来。因此,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教授学生如何记录和分析实验数据,从而提高学生对实验结果的解释能力。
(3)实验操作的安全性:学生在实验操作中可能存在安全隐患,如不正确的使用实验仪器、不注意实验安全等。因此,教师需要强调实验操作的安全性,教导学生正确的实验操作方法和实验安全知识,确保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安全。
沪教新课标九年级下册初中化学《第七章 应用广泛的酸、碱、盐 基础实验8 酸与碱的化学性质》_0
《重识酸与碱》教学设计一.指导思想本课以培养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理念为指导思想,通过物质分类、教师引导、学生实验、现象分析及结论、师生共同交流评价的教学模式,尽可能有效的将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点与守恒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相结合,提升学生的五大核心素养,为终身化学的学习与发展奠定基础。
二.教材分析酸与碱是九年义务教育化学沪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二节的内容,是历年来中考化学中的重点考点之一。
作为身边的化学物质里的四个二级主题中的最后一个,一方面要在侧重社会问题的同时,也兼顾化学学科体系;另一方面因为本章的活动与探究具有浅显、与生活联系紧密、情境性强、易引起学生兴趣、易操作、探究形式多样的特点,也对科学探究这个一级主题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是学生在基本实验技能、对探究的理解和水平方面又上了一个台阶。
本章教学过程中,教师观点要有两大转变:1、应注重淡化定义。
2、注意社会中心与学科中心的整合。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注重培养学生不骄不躁、创新的科学实验探究精神。
三.学情分析本课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初学的基础上实行的复习教学,重在从已掌握的知识层面上多角度发觉新知识、新技能,避免单一的知识重现。
对于初三学生来说,绝大部分学生对此教学内容都有不同水准的了解和掌握,但在对物质本质的探究上还没有形成分类、系统的知识分析与归纳,对知识的整合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增强;所以,本节课会重在从分类到系统、宏观到微观、证据推理等方面对学生实行引导教学,旨在让学生通过复习,在对物质、知识的理解上更上一个台阶,达到“以点促面”的教学效果。
四.学习目标1、在对酸、碱已有的认知基础上从结构、类别、性质等方面再理解。
2、掌握证据推理,能从宏观与微观、变化观点等角度对酸与碱再理解。
3、理解实验与化学、化学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科学创新精神,强调化学实验的安全意识及相关法律知识。
五.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从结构、类别、性质等方面再理解难点:掌握证据推理,能从宏观与微观、变化观点等多角度对酸与碱再理解六.教学策略1、教法学法上采用启发引导、自主合作、交流评价等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满足学生求知、求乐、求成功的欲望,达到发展水平的目的。
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七章《应用广泛的酸、碱、盐》基础实验8 酸与碱的化学性质
夯实基础·逐点练
(4)用熟石灰粉与草木灰(主要成分是K2CO3)按一定比例 混合可制得高效环保农药“黑白粉”。使用时,选择 在有露水的早晨,把“黑白粉”撒在植物茎叶上,可 消除忌碱虫体。“黑白粉”比熟石灰更高效,是由于 生成了碱性更强的K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C_a_(_O_H__)2_+__K__2C__O_3_=_=_=_2_K__O__H_+__C__a_C_O__3 _______。
夯实基础·逐点练
8.【中考•广州】氢氧化钙俗称熟石灰,在生产和生活中 有广泛的用途。
(1)熟石灰可由生石灰溶于水制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C_a_O__+__H__2O__=_=_=_C__a_(O__H_)_2__。测量其溶液的pH时,可以 __用__玻__璃__棒__蘸__取__少__量__的__样__品__滴__到__p_H__试__纸__上___,再用标准 比色卡与试纸显示的颜色比较,读取该溶液的pH。
夯实基础·逐点练
6.Ba(OH)2是一种可溶性碱,其化学性质与NaOH相 似,下列关于Ba(OH)2的描述中不属于可溶性碱的 共同性质的是( C ) A.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蓝色 B.能与盐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C.能与Na2SO4反应生成BaSO4沉淀 D.能与CO2反应生成盐和水
夯实基础·逐点练
夯实基础·逐点练
(2)能证明“C试管中发生了化学反应”的现象是 ___溶__液__由__红__色__变__为__无__色_____。
夯实基础·逐点练
(3)有一支试管中的物质不与稀盐酸反应,原因是 __在__金__属__活__动__性__顺__序__中__,__铜__位__于__氢__后__,__不__能__与_____ __稀__盐__酸__反__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七章 应用广泛的酸、碱、盐 基础实验8 酸与碱的化学性质》教案_31
基于微课和实验探究的《常见酸碱的性质复习》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思路分析本节内容选自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七章,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隶属于一级主题”身边的化学物质”中的二级主题“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是学生继前面学习的氧气、二氧化碳、水、金属等身边常见的物质后又一类重要的物质—酸和碱。
本节课在教材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对酸和碱性质的系统认识和深入探究,也为后面学习盐等内容奠定基础,同时也为学生高中学习电解质等知识奠定基础。
本节课类型是复习课,学生需要在复习课上提升思维品质,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分组实验、自主学习等多样化的方式对酸和碱的知识进行整理归纳,使所学的知识结构化、系统化。
虽然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常见的酸和碱,但这部分内容仍然是学生难以掌握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者设计了三个探究环节包括(1)废液成分的探究和处理;(2)产生气体的探究;(3)产物的检验探究。
通过联系学生日常生活实际,提供丰富多彩的物质,设计有趣的探究实验,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节课中采用微课教学方式,先让学生自己探究总结归纳酸和碱的化学性质,再通过微课巩固,帮助学生建立酸和碱的知识体系,体现知识的螺旋式上升。
二.学情分析在知识上,学生在之前已经初步认识了常见的酸和碱的性质和用途;在能力上,学生也具备了探究酸和碱的化学性质的能力,知道认识物质从物理性质到化学性质的过程,但是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认识是较浅层次的,他们还没有形成知识体系,缺乏知识的整合能力及将知识运用于实践的能力。
因此在本节复习课中,教者设计了具体的问题情境,使学生的知识在回顾、类推、比较、归纳中得到升华,需要培养学生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探究,掌握酸和碱的化学性质。
(2)通过分组实验,探究产物的检验方案。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体会分组合作、讨论分析、归纳总结等学习方式。
新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七章 应用广泛的酸、碱、盐 基础实验8 酸与碱的化学性质》教案_23
酸碱盐复习课------神奇的鸡蛋【教学内容】沪教版九年级下册《应用广泛的酸碱盐》的复习课。
【教材分析】沪教版九年级下册《应用广泛的酸碱盐》一章,知识点多而零碎,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紧密,所涉及的物质和化学方程式很多,是初中化学教学中的一个重难点。
而与酸碱盐知识有关的考题却在中考中占了很重要的地位,有不少题型是利用酸碱盐的特殊化学性质及相互转化来解答的。
如推断题、实验探究题、除杂题以及有关物质变质的计算等,占分比例较大。
解这类题目的关键是要熟练掌握酸碱盐的有关化学性质,才能利用性质规律分析题目、解决问题。
【学情分析】学习完第七章的内容,学生会因为知识点多而感觉复杂,没有头绪,从而失去学习的信心,甚至放弃学习。
因此,如何帮助学生梳理好这部分知识点,建立好酸碱盐化学性质知识网络,加强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让学生获得一个清晰的思路去感受物质变化的魅力,从而化“复杂”为“神奇”,树立起学习信心是这一阶段教学的一个重难点。
学生只有理清了物质的性质,才能把性质应用在解题中,学会将所学知识和具体问题结合在一起,建立清晰的思维过程,从而提高思维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和解题能力。
【设计理念】贯彻“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注重过程”的原则,在教学中采用问题和探究实验为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酸碱盐的性质与检验为知识载体,在探究合作的互动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在学生的主体参与的活动中,拓宽学生思维,让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
通过提问、思考、讨论、讲解、练习、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动口、动脑来进行分析、讨论、解释疑,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建立简易、明了的酸碱盐化学性质知识网,使学生熟练掌握有关化学性质,学会运用酸碱盐的有关化学性质解决有关问题过程与方法:通过酸碱盐知识的讨论、归纳小结,培养学生总结知识,使知识系统化、网络化的学习能力;通过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应用酸碱盐知识全面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建立学科内多知识点之间的网络联系,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沪教版9下化学 7.5基础实验8 酸与碱的化学性质 教案设计
基础实验8 酸与碱的化学性质家用清洁剂酸碱性探究【教材分析】“基础实验8—酸与碱的化学性质”是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七章《应用广泛的酸碱盐》的中的一个基础实验,其中包含了酸和碱的性质以及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
本节课为学生实验课,是在学生系统的学习完酸碱盐的性质等理论知识之后进行的综合实验,不仅是对第七章所学知识的复习,更是为了使学生的能力有所提升。
【学情分析】学生已学过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和复分解反应及其实质,这为本课打下了知识基础;但是对于生活中常见清洁剂的酸碱性并不是很了解,对于清洁剂的清洁原理也不明确,无法将所学化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
【设计思路】本节课是将酸与碱的化学性质实验,融合到家用清洁剂酸碱性探究中。
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在熟练实验技能的基础上,运用酸碱的化学性质设计实验完成家用清洁剂酸碱性的探究,增进学生对科学探究的体验,进一步巩固酸碱盐的化学性质。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根据酸和碱的化学性质设计相应的实验方案来检验洁厕灵和厨房重油污净的酸碱性;能根据酸碱中和反应原理处理管道通碱性生活废水。
2. 掌握常见仪器的使用方法,能进行药品的使用,仪器的洗涤等基本实验操作。
3.归纳整理酸与碱的化学性质,理解中和反应的实质。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家用清洁剂酸碱性巩固酸与碱的化学性质,比较归纳概括酸与碱之间的联系。
2.亲历科学探究实验的过程,进行观察、记录和表达,并初步分析实验现象,获取证据继而得出结论,掌握对比实验的科学方法,同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的学习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探究生活中常见家用清洁剂,体会化学对生活的重要意义,增强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化学学习兴趣。
2.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实践、严谨认真地科学精神。
【教学重难点】重点:1.巩固酸、碱的化学性质。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操作能力和探究能力。
难点:酸碱中和反应的探究实验。
【实验用品】洁厕灵溶液、厨房重油污净溶液、管道通碱性废液、镁条、锌粒、铜片、碳酸钠粉末、石灰石、生锈铁钉、硫酸铜溶液、蒸馏水、酚酞试液、井穴板两块、表面皿、pH试纸、镊子(1只)、药匙(1个)、试管(2只)、试管刷、烧杯(50mL ×1)、胶头滴管(1根)、玻璃棒(1根)、温度计(1支)今天借助家用清洁剂的探究,我们一起巩固了酸与碱的化学性质,更重要的是发现生活中有许多值得关注的化学问题,只要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一种化学视角的意识,就能体会到化学学科的价值,体会到化学学科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