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制度的建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信用工具的发展
17世纪之前,除意大利外,支票在欧洲其 他国家还不常见。银行存款人要想将自己 账户上的存款转到别人账户上,必须亲自 到银行口述一份转账授权书才具有法律效 力。
17世纪60年代,英国出现了最初的支票。
三、信用工具的发展
但由于商业银行信誉得不到保障,所 以欧洲很多国家限制商业票据的转让。
所得罚资用于赔偿;其次清算南海公司所有债
权债务,议会偿还其余债务,之后英格兰银行 同间再接收价值420万英镑的南海股票,5%股 息由政府支付。同时,南海公司新董事将剩余 股票出售给英格兰银行以换取现金,恢复公司
正常经营。
一是接受外界的有息存款;二是原先合伙
人追加资本。追加资本以提供款项的多少
取得固定利息收入。相当于债券的雏形。
而原始资本由根据公司盈利与亏损情况
取得报酬。相当于股票雏形。
一、股票市场
股票交易的发展
1600年后股票可以转让,逐渐开始了
股票的交易,17世纪中叶,正式的股票交
易市场出现。
在股票交易中不仅有买方和卖方间的
二、商业银行的借贷业务
早期的“商业银行家”出现(银行)

• •
充当放债人与借款人的中介。
最早在中世纪的意大利出现,1630年后, 这种性质的银行数目剧增。 这种角色最早由金匠扮演,后发展为专业 的商业银行。
二、商业银行的借贷业务
存贷业务发展并不顺利


社会上对放债人及其行业长期存有敌意。
银行家经营无方。
四、清算制度的建立
16世纪以后。国际集市场逐渐丧失了 它的商业重要性,越来越多的商人在 一些主要商业中心建立了常驻办事处 与货栈,一年四季都不间断的贸易活 动需要大型的,管理得当的银行,于 是由政府创办的公共银行应运而生。
四、清算制度的建立
公共银行主要执行存取款、账户转账、将
应付汇票汇入客户的贷方等业务。
直接转让,而且有通过越来越多的证券经
纪人进行的间接转让。
二、债券市场
债券市场上有公司债券和国家债券之分。
英国和荷兰的公司大都选择发行公司债券
作为筹资手段。
债券期限灵活、收益稳定、风险较小,受
到人们普遍欢迎,一些大公司的债券有很
好的流通性。可在1小时内兑换成现金。
二、债券市场
政府向公众举债是通过“年金”方式实现 的。年金是投资者将一笔款项一次性借给
商业银行的发展促进了信用工具的发 展。 • 随着商业交易量的增加和交易范围的 扩大,现金交易显得落后而可笑。 • 产生于中世纪时期的商业票据得到发 展和完善。(汇票和支票)
三、信用工具的发展
汇票在14世纪开始广泛使用。为异地 异国间的贸易提供了便捷的结算方式。 汇票意味着一笔短期的贷款。 16世纪70年代起汇票背书后可以转让。
五、中央银行制度
初创时期的中央银行,具有典型代表意 义的是瑞典国家银行和英格兰银行。英 格兰银行被认为是近代中央银笔的鼻祖。
从19世纪初到一战前,很多西方国家都
成立了中央银行。
五、中央银行制度
法兰西银行(1800)、普鲁士银行
(1875)、荷兰国家银行(1814)、奥地
利国家银行(1817)、哥本哈根银行
输出50万达克,1700年为125万达克。
一、银行和信用工具发展的原因
随着商业的开展,人们的日常生活被 卷入商品经济的洪流,购买面包、服装、 纳税、支付年金都需要货币。
一、银行和信用工具发展的原因
货币需求增加,但货币的供给量缺乏弹性
3. 17世纪20年代后,贵金属输入减少。
一、银行和信用工具发展的原因
(1856)、俄罗斯银行(1860)、日本银
行(1882)、比利时国民银行(1850)、 西班牙银行(1856)、丹麦国家银行 (1818)、美国联邦储备体系(1913)
第二节 证券市场的形成
一、股票市场 二、债券市场 三、南海泡沫事件
一、股票市场
股票与债券的雏形
家族合伙企业增加资本的途径有两条:
四、清算制度的建立
清算制度是在私人银行和信用工具发 展的基础上由一般的票据交换发展而 来的。
四、清算制度的建立
最早的票据交换在定期举行的集市上进行。 在集市场上有一些不地参加集市的银行家 为商人提供服务,商人将其所有的承付款 项都记在银行的账簿上,集市结束后,银 行家将各个客户的借款与贷款汇总起来结 算 ,其收付着额用现金支付。 这其实就是早期清算制的产生过程。
涨,法国公债减少。
三、南海泡沫事件
与中国面临同样债务危机的英国也采用了 同样的办法,允许用年金换南海公司的股
票,南海公司股价上涨,引起整个股票行 情看涨,新的股份公司纷纷成立,但并未 有业绩。1720年欧洲各国股市相继崩溃, 硬币从流通中消失,在爱尔兰甚至回到物
物交换的阶段。
三、南海泡沫事件
此后英法两国采取了不同的应对危机的办法。 在法国,专门成立了一个机构——财政调查委
第二章 金融制度的建立
第二章 金融制度的建立
第一节 银行和信用工具的发展 第二节 证券市场的发展
第一节 银行和信用工具的发展
一、银行和信用工具发展的原因 二、商业银行的借贷业务 三、信用工具的发展 四、清算制度的建立 五、中央银行制度
一、银行和信用工具发展的原因
货币需求增加,但货币的供给量缺乏弹性
银行不向客户提供处人贷款,客户存款由阿姆
斯特丹公司担保,直到1683年,该银行都为票 据交换提供免费服务。
四、清算制度的建立
18世纪英格兰银行取代了阿姆斯特丹银行
在国际结算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的地位。
1694年英格兰银行以股份公司的开展在伦敦
成立,起初,该行只向政府贷款和发行银行券,
但不久它便承担了多项业务:接受存款、金银 贸易、发行货币、处理税收、为政府转移海外
17世纪20年代之后,欧洲采银业全面 萧条,同时来自美洲的白银输入量急剧下 降,此时欧洲贵金属存时也减少了。1700 年后,巴西发现黄金,欧洲的货币重又增 多。这种周期性的货币短缺总会使资金周 转不灵的商人陷入困增,甚至破产。为此 人们想方设法改进对黄金和白银的依赖。
二、商业银行的借贷业务
商业银行的借贷业务内容
二、商业银行的借贷业务
“利率革命”及其意义:
• •

政府取消对贷款利率的限制,从而增加了 贷款的供给。 行业竞争的加剧,最终使利率全面下调。
意义:不仅在于利率的降低,更在于形成 了以资金供求决定利率高低的机制。
二、商业银行的借贷业务
宗教革命后使借贷情况发生变化。 1545-1551英国议会允许最高借贷利率达 10%,1571年解除了对高利贷的禁忌。荷 兰国会1685年下令取消对银行家及其雇员、 家属参加圣餐礼的限制,人们借贷的看法 发生了根本转变。
1. 16世纪西欧货币存量大幅度增长
一、银行和信用工具发展的原因
1526--1535年,欧洲本土的蒂罗尔银矿与萨
克森银矿的产量达到顶峰,每年大约生产70吨白
银;148--1520年每年从西非运往里斯本的黄金在 半吨以上;1500—1650年,从美洲合法运入西班 牙的黄金达181吨,通过走私、海盗和直接贸易形 式流入的黄金数量甚至更多,此外这10年间从美
公共银行很快成了重要的信用交易中心,
它们都企业垄断所在地区的票据交换业务。
真正成为世界贸易结算中心的是荷兰的阿
姆斯特丹汇兑银行。
四、清算制度的建立
阿姆斯特丹汇兑银行于1606年经市场议会
批准,1609年正式营来。接受存款、转账、开
发汇票的业务,还有权兑换货币、买进金银和 外国货币,铸造法定货币等。当时规定所有价 值在600弗罗林以上的票据只有通过银行才能办 理,所以几乎每个商人都在银行开立账户。但
一、银行和信用工具发展的原因
据史料记载,欧洲与东印度、中东地区的贸
易始终处于逆差状态。16世纪西班牙大量贵金属
运往东方;17世纪英国和荷兰成立东印度公司, 每年需要大量现金到东方采购。1601-1642年英国 东印度公司向远东输出银币超过75万英镑。17001701高达到703497英镑。荷兰东印度公司1618年
政府,然后在规定时间内按照双方商定的 利息从政府取得年金。 年金分为三种类型:永久性年金、偿债性 年金、数人寿期年金。
但年金利息常因政府的财政状况恶化而被 拒付。
三、南海泡沫事件
1719-1721年的南海泡沫事件是近代首次金 融危机。
法国面对严峻的财政状况,允许用国债票 面值购买印度公司的股票,由于国债交易 价格低于其票面值,因此债券持有都迫切 将手中的国债换成股票。于是股票价格疯
洲合法运抵西班牙的白银达16886吨。
一、银行和信用工具发展的原因
货币需求增加,但货币的供给量缺乏弹性
2. 货币增长推动贸易发展,但并未解决硬币 缺乏困难。
一、银行和信用工具发展的原因
硬币缺乏困难:
• 磨损或贮藏会损失一部分货币。
• 与东方贸易的逆差使欧洲流失更多货币。 • 人口迅速增加、新兴工业发展等一系列新 出现的的或扩大了的经济活动都需要货币。
二、商业银行的借贷业务
尼德兰和安特卫普的公共贷款利率从 1500年的25%降至1550年的9%;荷兰在17 世纪60年代可以借到利率低于4%的贷款; 英国的利率也由1500年的10%降至1624年 的8%,1714年之后降至5%,16世纪20年代 后的热纳亚共和国可以获得利率为1.5%的 贷款。
三、信用工具的发展

• •
国家与私人的借贷
私人与私人的借贷 早期“商业银行家”的出现
二、商业银行的借贷业务
国家与私人间的借贷


是近代初期最为显著的借贷现象
通常的做法是以税收做为抵押,向民间金 融家借贷。如“包税制”和“派税制”。
二、商业银行的借贷业务
私人与私人间的借贷
• •
私人间的借贷也很普遍,在农村和城市中 都有。 通常是由当铺老板或放债人提供,借款人 以财产作为抵押,或立下字据。
员会,在一定期间内强行兑换所有的信用债券
和银行券,它们将这些债券兑换成政府公债券, 年息减至2%-2.5%,法国政府借助这一措施来 减少公债和减轻年息负担,但在以后几十年中, 政府信用降到最低,一切度图建立全国发行银
行的计划都无法付诸实施。
三、南海泡沫事件
英国政府首先采取严厉措施,对1720年南海公 司的董事们分别外以罚款和没收钱财的处罚,
财富等。此外,还为国内外客户贴现支票,贴
现率为5%或6%。
五、中央银行制度
中央银行是由200多年前的普通商业银行演
变而来。在银行发展早期,银行不但数目众 多,而且独自发行银行券,银行经营和银行 券的兑现在地区间割裂开来。随着市场范围 的扩大,迫切需要统一银行券的发行。经过 银行业竞争和重组,实力雄厚、信用程度高 的大银行逐渐发展成中央银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