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机器人产业规范条件(上报稿V2)-1

合集下载

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告2016年第65号——附件工业机器人行业规范条件

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告2016年第65号——附件工业机器人行业规范条件

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告2016年第65号——附件工业机器人行业规范条件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日期】2016.12.09•【文号】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告2016年第65号•【施行日期】2017.02.0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装备工业正文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告2016年第65号为推进工业机器人行业健康发展,按照《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部署,我们组织制订了《工业机器人行业规范条件》,现予以公告。

附件:附件工业机器人行业规范条件工业和信息化部2016年12月9日附件工业机器人行业规范条件一、总则(一)为贯彻落实《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加强工业机器人产品质量管理,规范行业市场秩序,维护用户合法权益,保护工业机器人本体生产企业和工业机器人集成应用企业科技投入的积极性,按照鼓励技术进步、规范竞争行为、促进安全生产的原则,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制定《工业机器人行业规范条件》(以下简称规范条件)。

(二)鼓励工业机器人本体生产企业和工业机器人集成应用企业按照本规范条件自愿申请规范条件公告,对符合规范条件的企业以公告的形式向社会发布,引导各类鼓励政策向公告企业集聚。

(三)本规范条件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工业机器人本体生产企业和工业机器人集成应用企业。

二、综合条件(四)具有独立企业法人资格,并取得营业执照。

(五)符合国家相关产业政策要求。

(六)具有独立研发、生产、专业技术服务能力。

(七)有良好的资信和公众形象,有良好的履约能力,依法纳税,近三年无触犯国家法律法规的行为、无不正当竞争行为。

(八)具备信息化、智能化管理手段。

(九)工业机器人本体生产企业应具备与所开展的工业机器人研发、生产等活动相适应的研发、生产、起重、运输等设施设备。

(十)工业机器人集成应用企业应具备与所开展的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专业技术服务等活动相适应的研发、设计、生产、装配、起重、运输等设施设备。

工业应用移动机器人通用技术条件

工业应用移动机器人通用技术条件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工业应用移动机器人(以下简称移动机器人)的分类、系统组成、技术要求、检验规则及标志、 包装、运输、贮存。本标准适用于工业、物流等领域应用移动机器人的设计、制造、检验。
技术内容
本标准制定的原则是保持标准的科学性和适用性,各项技术指标均能达到国内先进标准水平。 《工业应用移动机器人通用技术条件》规范适用于工业环境,主要内容包括设备实施环境、功能要求、性能 要求、可靠性要求、检验规则以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等内容。 技术要求包括外观与结构要求、接口要求、功能要求、性能要求、电源适应性要求、环境适应性要求、安全 性要求、可靠性要求。 1)规定外观、结构、外壳防护能力要求; 2)规定电源接口、网络接口、其他接口; 3)规定控制系统、电源系统、导航定位系统、驱动系统、执行机构系统、安全防范系统、通信系统、人机交 互系统及其他系统等功能要求; 4)规定额定负载、额定速度、定位精度、续航时间、噪声等性能要求。 b)规定对工业应用移动机器人电源适应性、环境适应性、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 c)检验规则的确定:规定型式检验、出厂检验的检验项目。
工业应用移动机器人通用技术条件
2020年实施的行业标准
01 起草人
03 适用范围
目录
02 起草单位 04 技术内容
《工业应用移动机器人通用技术条件》是2020年08月01日实施的一项行业标准。
起草人
白寒、赵景巍、赵立、王堃、朱广岗、朱宝昌、邵以东、何高飞、艾长胜、刘胜明、张驰。
起草单位
杭州海康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云南昆船智能装备有限公司、北京极 智嘉科技有限公司、山东蓬翔汽车有限公司、上海诺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广西智拓科技有限公司、浙江国自机 器人技术有限公司、济南大学、苏州艾吉威机器人有限公司、山西东杰智能物流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杭州迦智科 技有限公司、深圳优艾智合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旷视科技有限公司、欧米瑞(广东)智能制造有限公司、 芜湖哈特机器人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三一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知运(江苏)机器人有限公司,浙江大学。

工业机器人技术及应用(教案)1-绪论

工业机器人技术及应用(教案)1-绪论

第一章绪论1.1 什么是工业机器人1.2 为何发展工业机器人1.3 工业机器人发展概况1.3.1 工业机器人的诞生1.3.2 工业机器人的发展1.4 工业机器人的分类及应用1.4.1 工业机器人的分类1.4.2 工业机器人的应用学习目标*掌握工业机器人的定义*了解工业机器人的发展事由和历程*熟悉工业机器人的常见分类及其行业应用导入案例富士康“百万机器人”上岗折射中国制造业升级2011 年,富士康 CEO 郭台铭表示,希望到 2012 年底装配 30 万台机器人,到2014 年装配 100 万台,要在 5 到 10 年数年内通过自动化消除简单重复性的工序。

机器人的投产使用,可将目前的人力资源转移到具备更高附加值的岗位上,这也符合将我国“人口红利”转为“人才红利”的大目标。

这一工业机器人的井喷潮涌,何时会蔓延到“中国制造”的每一个工厂、每一条生产线、每一个工序、每一个工位上,将为“中国制造”的转型提“智”做出何等贡献?我们对此充满期待。

课堂认知1.1 什么是工业机器人机器人涉及到人的概念,成为一个难以回答的哲学问题。

美国:一种用于移动各种材料、零件、工具或专用装置的,通过程序动作来执行种种任务的,并具有编程能力的多功能操作机。

日本: 一种带有存储器件和末端操作器的通用机械,它能够通过自动化的动作替代人类劳动。

中国: 一种自动化的机器,所不同的是这种机器具备一些与人或者生物相似的智能能力,如感知能力、规划能力、动作能力和协同能力,是一种具有高度灵活性的自动化机器。

ISO一种能自动控制,可重复编程,多功能、多自由度的操作机,能搬运材料、工件或操持工具来完成各种作业。

广义地说:工业机器人是一种在计算机控制下的可编程的自动机器。

它具有四个基本特征:①特定的机械机构②通用性③不同程度的智能④独立性1.2 为何发展机器人让机器人替人类干那些人不愿干、干不了、干不好的工作。

ABB 给出十大投资机器人的理由:第一,降低运营成本;第二,提升产品质量与一致性;第三,改善员工的工作环境;第四,扩大产能;第五,增强生产的柔性;第六,减少原料浪费,提高成品率;第七,满足安全法规,改善生产安全条件;第八,减少人员流动,缓解招聘技术工人的压力;第九,降低投资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最后一点,节约宝贵的生产空间。

工业机器人 性能试验应用规范-最新国标

工业机器人 性能试验应用规范-最新国标

工业机器人 性能试验应用规范1 范围本文件提供了制造商和用户等使用GB/T 12642-2013时,对工业机器人进行性能试验时的实施细则和操作步骤。

本文件供工业机器人制造厂商、试验部门、机器人用户使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2642-2013 工业机器人性能规范及其试验方法3GB/T 12643GB/T 12643-2013 机器人与机器人装备词汇术语和定义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静态柔顺性static compliance作用于机械机接口的每单位负载下机械接口的最大位移量。

最小定位时间 minimum posing time机械接口或移动平台从静止状态开始,运行一预定距离,到达静止状态所经历的最少时间(包括稳定时间)。

4 一般要求制造商、用户和独立的试验部门均可按本文件所述的试验项目对某个机器人或样机进行研究和检验,但定型试验和验收试验应在经过批准的有认证资质的实验室或制造商、用户以外的具有符合标准要求的试验设备的实验室进行。

应用规范对GB/T 12642的规定做了进一步陈述和解释,以便于操作。

5 试验前的准备工作为保证试验的顺利进行,制造商和试验部门在试验前应做好以下准备。

制造商的准备工作制造商在试验前应做好以下准备:a)制造商进行全部功能检查,并检查机器人控制器中的所有可设置参数。

在试验过程中,如果不得不重新调整机器人或设置参数,需重新开始试验。

b)制造商应通过压板或紧固件稳固地安装于试验环境,避免试验过程中机器人高速运动时因基础不稳造成的振动对性能指标的影响。

c)选定需要测量的性能指标。

针对被试机器人的应用场合,可按GB/T 12642-2013附录B选择所要测量的性能指标。

d)按GB/T 12642 -2013的6.3的要求,规定试验的环境条件和正常操作条件。

工业机器人安全操作规范

工业机器人安全操作规范

工业机器人安全操作规范一、前言工业机器人是现代工业生产的重要设备,其高效、精确和快速的自动化特性使得生产过程更加高效、稳定和安全。

然而,如果不正确操作和使用工业机器人,可能会对工作人员造成伤害或引发事故。

因此,建立和遵守工业机器人的安全操作规范对保障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和生产设备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

二、操作人员的要求1.操作人员必须接受过专业培训,并获得有关机器人操作证书。

2.操作人员必须熟悉工业机器人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

3.操作人员必须熟悉机器人的安全防护装置和紧急停机装置的使用方法。

4.操作人员必须穿戴符合安全规定的个人防护装备,如防护眼镜、耳塞、安全鞋等。

1.机器人应设置在专属的操作区域内,不得侵入其他工作区域。

2.操作人员在操作机器人前,应检查机器人的防护装置是否完好,如发现问题应立即报告维修。

3.操作人员操作机器人时,应保持冷静和集中注意力,切勿分心或疲劳操作。

4.操作人员应遵守机器人生产厂商提供的操作手册和安全指南,按照规定的操作步骤进行操作。

5.操作人员操作机器人时,应使用机器人专用操作控制器,禁止通过手动操作机器人。

6.操作人员不得私自更改机器人的工作程序和参数,如有需要应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请并得到批准后再进行更改。

7.操作人员在操作机器人时,不得随意停止机器人的工作,如需停机应按照停机程序进行操作。

8.操作人员离开机器人操作区时,应及时关闭机器人电源,并进行机器人的安全上锁。

四、机器人维护保养规范1.定期检查机器人的运行状态和安全防护装置是否完好,如有问题应立即维修或更换。

2.保持机器人的清洁和润滑,定期清理机器人表面的灰尘和杂物,并根据要求添加润滑油。

3.定期检查机器人相关的传感器和控制器的连接是否牢固,如有松动或老化应及时更换。

4.定期进行机器人的校准和调整,确保机器人的工作精度和稳定性。

5.机器人的维护保养工作应由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不得擅自进行维修和更换部件。

五、意外事故处理规范1.如发生机器人意外事故,操作人员应立即停止机器人的运行,并及时报告有关部门,并按照应急处理程序进行处理。

工业机器人安全规范(国家标准)

工业机器人安全规范(国家标准)
按顺序确定机器人系统不能完成规定任务或功能失效原因的行动。
4 总则
4 基本要求 门 机器人的运行特性与其他设备不同 机器人以高能运动掠过比其机座大的空间, 机器人手臂的运动 形式和启动很难预料, 且可能随生产和环境条件而改变。 在机器人驱动器通电情况下, 维修及编程人员有时需要进入其限定空间。 且机器人限定空间之间或
3 定义
本标准除采用G / 163 97 B T 4-19 中已定义的术语外, 2 还采用下列定义。
31 使 置 e bn d i . 能装 n lg c ai e e v
一 , 种手动操作装置 仅当其保持在预定位置时才允许机器人运动。 32 防护装置 gad , ur 通过物理遮挡方式专用于提供防护的机械部件, 按其结构可称为防护罩、 防护屏、 壳、 栅栏、 封闭 门、 式防护装置、 隔栏等。
组织、 政府和民间团体可与 I S O联系, 也可参加该项工作。有关电气标准化的各项工作, O与国际电 I S 工委员会( C 紧密合作。 I ) E 技术委员会采纳的国际标准草案由 全体成员体投票表决, 要求至少 7%的成员体表决赞成方能作 5 为国际标准发布。 国际标准I 01 由I T 1 ( S 128 S /C 4工业自 O O 8 动化系统和集成) 的分委会S 2制造环境用的机器 C(
一 对于考虑到的( 包括估计需要出、 入或接近危险区) 应用, 确定所要求的任务; - 识别( 包括与每项任务有关的故障和失效方式等) 一 危险源( .. 见421; )
一评价风险( 22; ..) 见4 - 考虑把风险降低到可接受程度的安全对策( ..) 一 见423; 一 选择与所要求的任务及可接受的危险程度相一致的安全防护措施( . 4 75; 见737 和 .) , . -一 达到的整体安全水平, 评价已 并保证可接受( .. 见423 )

2023-工业机器人专业实训室建设方案V1-1

2023-工业机器人专业实训室建设方案V1-1

工业机器人专业实训室建设方案V1在现代工业制造业中,工业机器人已经成为了一个不可或缺的存在。

因此对于职业教育来说,加强工业机器人专业的实训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建设一套高质量的工业机器人专业实训室,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也可以培养学生的技能和经验。

下面,本文将从“工业机器人专业实训室建设方案V1”这个主题入手,详细分享构建工业机器人教学实训平台的方法。

一、建设目的1、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2、满足学生学习、实践、创新的需求,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实践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3、培养和造就具有工程实践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二、建设内容1、硬件条件:空调、温湿度计,机器人系统(移动型与固定型),计算机(伺服系统、视觉系统、控制器、建模软件、仿真软件等)。

2、操作规程:清晰易读的操作规程书,引导学生按照安全操作规范执行实验,确保实训场内无安全隐患。

3、网络环境:校园网与实训室联网,在实训室内学生可以在线链接至相应资料数据。

4、教师培训。

优秀的实训室需要指导优秀的实验操作技能,同时操作技能并非教师的先天意识,需要通过夯实技能、广泛去学习才能提升,对教师来说也是不可缺少的部分。

为此,应该对教师进行一些专业培训,让他们获得全面的工业机器人知识和实践经验,提高实训质量。

三、建设步骤1、明确需求:先明确学生的学习需求,学校需要开设哪些课程,并确定所需机器人种类和数量,再计划购买设备的预算,并考虑设备的更新换代维护等。

2、选址与设计:选取空旷明亮的地方作为实训室,光照充足,通风通畅,便于维护。

实训室需要充分利用这些特点,合理规划机器人放置、安装、操作区。

3、购买设备:根据学校的预算,购买适合学校课程和学生学习的机器人设备和软件等配套设施。

4、开发教材:将机器人实验操作、机器人应用+的原理、仿真、线控等相关知识进行整理,形成配合实践操作的教材体系。

5、培训教师:教师的专业水平直接决定了实际教学效果的高低,为了保证学生能够获得优质的教育资源,需要向教师进行培训,从而提高教学水平。

工业机器人、机械手国家标准

工业机器人、机械手国家标准

标准号标准名称标准分类GB 11291.2-2013机器人与机器人装备工业机器人的安全要求第2部分:机器人系统与集成强制性国家标准GB 11291.1-2011工业环境用机器人安全要求第1部分:机器人强制性国家标准GB/T 33262-2016工业机器人模块化设计规范推荐性国家标准GB/T 33265-2016教育机器人安全要求推荐性国家标准GB/T 33264-2016面向多核处理器的机器人实时操作系统应用框架推荐性国家标准GB/T 33266-2016模块化机器人高速通用通信总线性能推荐性国家标准GB/T 33267-2016机器人仿真开发环境接口推荐性国家标准GB/T 32197-2015机器人控制器开放式通信接口规范推荐性国家标准GB/T 29824-2013工业机器人用户编程指令推荐性国家标准GB/T 29825-2013机器人通信总线协议推荐性国家标准GB/T 20867-2007工业机器人安全实施规范推荐性国家标准GB/T 20868-2007工业机器人性能试验实施规范推荐性国家标准GB/T 12642-2013工业机器人性能规范及其试验方法推荐性国家标准GB/T 12643-2013机器人与机器人装备词汇推荐性国家标准GB/T 12644-2001工业机器人特性表示推荐性国家标准GB/T 14468.1-2006工业机器人机械接口第1部分:板类推荐性国家标准GB/T 14468.2-2006工业机器人机械接口第2部分:轴类推荐性国家标准GB/T 16977-2005工业机器人坐标系和运动命名原则推荐性国家标准GB/T 17887-1999工业机器人末端执行器自动更换系统词汇和特性表示推荐性国家标准GB/T 19400-2003工业机器人抓握型夹持器物体搬运词汇和特性表示推荐性国家标准GB/T 19659.1-2005工业自动化系统与集成开放系统应用集成框架第1部分:通用的参考描述推荐性国家标准GB/T 19659.2-2006工业自动化系统与集成开放系统应用集成框架第2部分:基于ISO 11898的控制系统的参考描述推荐性国家标准GB/T 19659.3-2006工业自动化系统与集成开放系统应用集成框架第3部分:基于IEC 61158控制系统的参考描述推荐性国家标准GB/T 19659.4-2006工业自动化系统与集成开放系统应用集成框架第4部分:基于以太网控制系统的参考描述推荐性国家标准GB/T 33263-2016机器人软件功能组件设计规范推荐性国家标准GB/T 34667-2017电动平衡车通用技术条件推荐性国家标准GB/T 34668-2017电动平衡车安全要求及测试方法推荐性国家标准GB/T 26153.3-2015离线编程式机器人柔性加工系统第3部分:喷涂系统推荐性国家标准GB/T 18220-2012信息技术手持式信息处理设备通用规范推荐性国家标准GB/T 26799-2011点胶机通用技术条件推荐性国家标准GB/T 26153.1-2010离线编程式机器人柔性加工系统第1部分:通用要求推荐性国家标准GB/T 26153.2-2010离线编程式机器人柔性加工系统第2部分:砂带磨削加工系统推荐性国家标准GB/T 26154-2010装配机器人通用技术条件推荐性国家标准GB/T 14283-2008点焊机器人通用技术条件推荐性国家标准GB/T 35144-2017机器人机构的模块化功能构件规范推荐性国家标准GB/T 36008-2018机器人与机器人装备协作机器人推荐性国家标准GB/T 36007-2018锄草机器人通用技术条件推荐性国家标准GB/T 36013-2018锄草机器人安全要求推荐性国家标准GB/T 36012-2018锄草机器人性能规范及其试验方法推荐性国家标准GB/T 36530-2018机器人与机器人装备个人助理机器人的安全要求推荐性国家标准(注: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供参考。

工业机器人操作安全规范与伦理规范制定

工业机器人操作安全规范与伦理规范制定

工业机器人操作安全规范与伦理规范制定工业机器人的广泛应用为生产制造带来了高效和便利,然而,机器人在操作过程中也存在一些潜在的危险和伦理问题。

为了保障工业机器人的操作安全和遵循伦理规范,制定适当的规范非常重要。

本文将从操作安全和伦理规范两个方面分别讨论工业机器人的相关制定。

一、工业机器人操作安全规范制定1. 采用标准化操作程序为确保机器人操作的安全性,制定标准化的操作程序至关重要。

操作程序应包含机器人操作前的准备工作、精确的操作步骤以及必要的安全预防措施。

操作程序还应明确不同型号或类型机器人的特殊要求,以适应不同工作场景。

2. 安全保护措施工业机器人在操作过程中应装备相应的安全保护措施。

例如,机器人周围应设置安全围栏,限制非操作人员进入机器人工作空间。

另外,机器人应配置紧急停止按钮,以应对紧急情况。

此外,针对机器人的特殊工作环境,如高温、高压等,也应制定相应的安全保护规范。

3. 操作人员培训操作人员是确保机器人操作安全的重要环节。

因此,制定操作人员的培训规范十分必要。

培训内容应包括机器人的基本知识、操作技能、安全意识以及事故处理等方面。

定期的操作人员考核和复训也应是规范的一部分。

4. 安全风险评估与应对在制定工业机器人操作规范时,必须充分考虑安全风险评估和应对措施。

通过对机器人操作和周围环境进行风险评估,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安全隐患。

在规范中应明确应对不同风险的具体措施,以及事故的报告和记录要求。

二、工业机器人伦理规范制定1. 遵循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在机器人操作过程中,必须遵守国家和地区的相关法律法规,以及道德规范。

规范中应明确禁止机器人用于非法或有害的活动,例如侵犯他人隐私、支持恶意破坏等。

同时,还应规定机器人在遇到道德困境时应如何处理。

2. 保护个人隐私和数据安全工业机器人在操作过程中往往需要获取和处理大量的个人数据和机密信息,因此,制定伦理规范应确保个人隐私和数据安全。

规范中应包括数据存储和处理的安全要求,以及是否需要征得被监控或被操纵对象的同意。

工业机器人技术课程标准

工业机器人技术课程标准

《工业机器人技术》课程标准一. 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码:33151课程名称:工业机器人技术课程类型:B类课程属类:职业拓展课课程学分:3参考课时:48课程性质:限选课开课部门:电子电气工程学院适用专业(层次):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专业(普专)先修课程:《电工电子技术》、《PLC》等课程后续课程:《顶岗实习》、《毕业设计》等职业资格:维修电工(高级)制订:《工业机器人技术》课程开发团队批准人:课程负责人:二. 课程详细信息(一)课程简介工业机器人是面向工业领域的多关节机械手或多自由度的机器装置,它能自动执行工作,是靠自身动力和控制能力来实现各种功能的一种机器。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主要了解机器人的分类与应用、机器人运动与动力学基本概念、机器人本体基本结构、机器人轨迹规划、机器人控制系统的构成及编程语言、典型工业机器人自动线的基本组成及特点等内容,对机器人及其控制系统有一个完整的理解。

培养学生在机器人技术方面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在机器人技术方面具有一定的动手能力,为毕业后从事“工业机器人”及“服务机器人”系统的模拟、编程、调试、操作、销售及自动化生产系统维护维修与管理、生产管理等专业工作打下必要的机器人技术基础。

(二)课程性质与定位本课程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选修的一门专业技能课程。

工业机器人课程应定位于为企业培养能够完成工业机器人编程、操作、维保的应用型人才。

其前修课程有《电工基础》、《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机控制技术》、《可编程序控制器》等,后续课程有《顶岗实习》、《毕业设计》等课程。

(三)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按照职业能力发展的阶段确定相应的典型工作任务按照从初级工到专家的发展顺序,来设置相应的课程内容,从单一机器人的操作,到机器人工作站的整体把握。

全部课程都安排在机器人实训室上课,每一个项目都有实践环节,每一次的学习过程就是工作的过程,并且在实践操作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安全生产、规范操作意识、团队合作意识,每一次的考核评价都有相关内容,这种职业素质是在任何企业工作都应具备的。

工业机器人的技术要求

工业机器人的技术要求

工业机器人的技术要求工业机器人是以计算机控制系统为核心,具备感知、决策、执行等能力的自动化装置。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推广,工业机器人在生产制造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了确保工业机器人在生产过程中能够提高效率、减少成本、提高品质和安全性,对其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

以下是关于工业机器人的技术要求的一些重要方面:1. 精度和重复性:工业机器人需要具备高精度和重复性,以保证生产过程中的稳定性和一致性,以及产品的质量。

机器人执行动作的精度应在正负几个微米范围内,并且能够持续保持这样的精度。

2. 动作速度和灵活性:工业机器人需要具备较高的运动速度和灵活性,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各种复杂的动作。

机器人的速度应适应不同的生产节奏,并且能够实现复杂路径的规划和跟踪。

3. 感知和控制:工业机器人需要具备感知环境和控制自身动作的能力,以应对复杂的生产环境和任务需求。

机器人需要具备传感器来感知外部环境,并且能够通过计算机控制系统对动作进行实时调整和优化。

4. 安全性:工业机器人在操作过程中需要保证人员的安全。

机器人需要具备防碰撞系统和安全控制系统,以避免与人员或其他物体发生碰撞,并保障操作人员的安全。

5. 编程和控制界面:工业机器人需要具备简洁易用的编程和控制界面,以方便操作人员进行编程和控制。

同时,机器人的编程和控制系统应具备较高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以确保机器人能够稳定运行。

6. 成本效益:工业机器人的成本也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机器人的制造成本和维护成本应适中,不仅能够满足生产需求,还能够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

7. 人机协作能力:工业机器人也需要具备与人员协作的能力。

机器人需要能够与操作人员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调,以实现更高效的生产。

总之,工业机器人的技术要求需要包括精度、重复性、动作速度、灵活性、感知和控制、安全性、编程和控制界面、成本效益和人机协作能力等方面。

这些要求能够提高工业机器人的工作效率、安全性和经济效益,使其成为生产制造领域的重要装备。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器人产业推进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器人产业推进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器人产业推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机器人产业推进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推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提高机器人技术水平和产业竞争力,加快机器人自主创新和应用,制定本法。

第二条本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机器人技术研究、开发、生产、销售、服务、使用和管理活动。

第三条机器人产业包括机器人技术研究、机器人核心零部件制造、机器人整机制造、机器人应用与服务。

第四条国家鼓励机器人企业进行技术创新与升级,提高机器人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和附加值,推动机器人产业从规模型向质量型转变。

第五条国家支持机器人产业中的创新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小微企业发展,提供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支持政策。

第六条机器人技术研究、开发、生产领域的知识产权保护和技术标准创制应受到国家的特殊关注和保护。

第七条国家将加强机器人人才培养和引进,建立机器人人才数据库,建设机器人教育和培训基地,提供人才培养和引进的政策支持。

第二章技术创新与应用第八条机器人技术研究与开发者应当进行自主创新,积极推动机器人领域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和新产品等研发。

第九条机器人产品在研发、生产、销售和应用过程中,应符合国家相关的技术标准、产品质量标准和安全标准。

第十条机器人技术研究与开发者应当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依法注册和申请专利,并积极进行技术交流与合作。

第十一条机器人企业应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等机构的合作,建立产学研一体化创新平台,推进机器人技术的转化和应用。

第十二条机器人应用与服务应广泛涉及制造业、医疗保健、交通运输、农业农村、环境保护、服务业等各个领域,推动机器人向智能、精准、高效方向发展。

第三章产业支持与推进第十三条国家将建立机器人产业的推进机制,加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形成政府引导、市场驱动、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机器人产业发展格局。

第十四条国家将制定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和政策,鼓励投资机器人研发生产和应用推广,加强对机器人产业的财税和金融支持。

工业机器人标准

工业机器人标准

工业机器人标准工业机器人是一种自动化生产设备,它可以在工厂中执行各种任务,如装配、焊接、搬运等。

为了确保工业机器人的安全性、可靠性和互操作性,制定了一系列的工业机器人标准,这些标准对于工业机器人的设计、制造、安装和使用都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首先,工业机器人的设计和制造需要符合一系列的国际标准,如ISO 10218系列标准。

这些标准规定了工业机器人的安全要求、性能要求、操作要求等,确保了工业机器人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同时,这些标准也规定了工业机器人的外观尺寸、工作空间、负载能力等参数,保证了工业机器人在不同工厂环境中的适用性和通用性。

其次,工业机器人的安装和调试需要按照相应的标准进行。

在安装过程中,需要考虑工业机器人的基础支撑、电气连接、安全防护等方面,以确保工业机器人在正常运行过程中不会出现意外情况。

同时,对于工业机器人的调试和运行,也需要按照标准进行,确保工业机器人的动作精度、重复性和稳定性。

另外,工业机器人的使用和维护也需要遵守相应的标准要求。

在工业机器人的使用过程中,需要对其进行定期的维护和保养,以确保其长期稳定运行。

同时,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工业机器人的安全操作规程,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此外,对于工业机器人的故障排除和维修,也需要按照相应的标准进行,以确保工业机器人的维修质量和安全性。

总的来说,工业机器人标准是确保工业机器人安全、稳定、高效运行的重要保障。

只有严格遵守这些标准要求,才能保证工业机器人在工厂生产中发挥出最大的作用,为生产效率的提升和产品质量的保障做出贡献。

因此,对于工业机器人的设计、制造、安装、使用和维护,都需要严格遵守相应的标准要求,以确保工业机器人在工厂生产中的安全和稳定运行。

工业机器人全球标准

工业机器人全球标准

工业机器人全球标准工业机器人是面向工业领域的多关节机械手或多自由度的机器装置,它能自动执行工作,是靠自身动力和控制能力来实现各种功能的一种机器。

它可以接受人类指挥,也可以按照预先编排的程序运行,现代的工业机器人还可以根据人工智能技术制定的原则纲领行动。

随着机器智能化的技术不断发展,在大型工厂的生产线上许多工作慢慢被机器人所代替,生产效率得到了大大的提高。

同样的工业机器人对应的各国标准也在不断的完善,下面为大家介绍目前实行的工业机器人全球标准有哪些。

一、国际通用标准ISO 10218-1:机器人和机器人装置,工业机器人安全要求ISO 10218-2:机器人和机器人装置,机器人系统与集成ISO 12100:机械安全-设计通则,风险评估和风险降低IEC 60204-1:机械安全-机器的电气安全IEC 61508系列:电气/电子/可编程电子安全系统的功能安全ISO 13849-1:机械安全-控制系统有关安全部件,设计通则IEC 62061:机械安全-与安全有关的电气、电子和可编程电子安全系统的功能安全IEC 61000-6-2:电磁兼容(EMC)工业环境的抗扰度IEC 61000-6-4:电池兼容(EMC)工业环境要求的放射标准二、北美标准ANSI/UL 1740:机器人和自动化设备的安全标准ANSI/RIA R15.06:工业用机器人和机器系统-安全性要求CAN/CSA Z434:工业机器人和自动控制系统-一般安全要求三、欧洲标准EN ISO 10218-1:机器人和机器人装置-工业机器人的安全要求EN ISO 10218-2:机器人和机器人装置-工业机器人系统与集成EN ISO 12100:机械安全-设计通则-风险评估和风险降低EN ISO 13849-1:机械安全-控制系统有关安全部件-设计通则EN 60204-1:机械安全-机器的电气设备-通用要求EN 61000-6-2:电磁兼容EMC-工业环境的抗扰度IEC 61000-6-4:电池兼容(EMC)工业环境要求的放射标准四、中国相关机器人现行标准汇总(这只是大部分)1、GBT 38244-2019《机器人安全总则》2、GB 5226.1-2019机械电气安全、机机械电气设备第一部分:通用技术条件3、GB 11291.2-2013《机器人与机器人装备工业机器人的安全安全要求第2部分:机器人系统与集成》4、GBT 15706-2012机械安全,设计通则风险评估与风险减少5、GB1129.1-2011工业环境用机器人安全要求第一部分机器人6、GBT 20867-2007《工业机器人安全实施规范》7、GB/T 5226.7-2020《机械电气安全机械电气设备第7部分:工业机器人技术条件》8、GB/Z 19397-2003《工业机器人电磁兼容性试验方法和性能评估准则指南》9、GB 12668.3-2012 调速电气传动系统第3部分电磁兼容性要求及其特定的试验方法10、GB/T 17799.2-2003 电磁兼容通用标准工业环境中的抗扰度试验11、GB 17799.4-2012《电磁兼容通用标准工业环境中的发射》12、GB 17799.3-2012《电磁兼容通用标准居住、商业和轻工业环境中的发射13、GB/T 30819-2014 机器人用谐波齿轮减速器14、GB/T 37414.1-2019《工业机器人电气设备及系统第1部分:控制装置技术条件》15、GB/T 16977-2019《机器人与机器人装备坐标系和运动命名》16、GB/T 34897-2017《滚动轴承工业机器人RV减速器用精密轴》17、GB/T 34884-2017《滚动轴承工业机器人谐波齿轮减速器用柔性轴承》18、GB/T 33267-2016《机器人仿真开发环境接口》19、GB/T 33262-2016《工业机器人模块化设计规范》20、GB/T 29824-2013《工业机器人用户编程指令》21、GB/T 12643-2013《机器人与机器人装备词汇》22、GB/T 14468.2-2006《工业机器人机械接口第2部分:轴类》23、GB/T 14468. 1-2006《工业机器人机械接口第1部分:板类》24、GB/T 19400-2003《工业机器人抓握型夹持器物体搬运词汇和特性表示》25、GB/T 12644-2001《工业机器人特性表示》26、GB/T 17887-1999《工业机器人末端执行器自动更换系统词汇和特性表示》27、GB/T 38839-2020《工业机器人柔性控制通用技术要求》28、GB/T 38560-2020《工业机器人的通用驱动模块接口》29、GB/T 38559-2020《工业机器人力控制技术规范》30、GB/T 37414.3-2020《工业机器人电气设备及系统第3部分:交流伺服电动机技术条件》31、GB/T 37414.2-2020《工业机器人电气设备及系统第2部分:交流伺服驱动装置技术条件》32、GB/T 12645-1990工业机器人性能测试33、GB/T 12644-2001 工业机器人特性表示GBT 20868-2007工业机器人性能试验实施规范34、GB/T 12642-2013工业机器人性能规范及其试验方法35、GB/T 38835-2020《工业机器人生命周期对环境影响评价方法》36、GB/T 38642-2020《工业机器人生命周期风险评价方法》38、GB/T 37394-2019《锻迼机器人通用技木条件》39、GB/T 37392-2019《冲压机器人通用技术条件》40、GB/T 34038-2017《码跺机器人通用技木条件》41、GB/T 26154-2010《装配机器人通用技术条件》42、GB/T 14283-1993《点焊机器人通用技木条件》43、GB/T 20723-2006《弧焊机器人通用技术条件》44、GB/T 20722-2006《激光加工机器人通用技术条件》45、GB/T 4208-2017 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46、GB 3836.1-2010 爆炸性环境第1部分设备通用要求47、GB 3836.4-2010 爆炸性环境第4部分由本质安全型“i”保护的设备48、GB 3836.5-2017 爆炸性环境第5部分由正压外壳“P”保护的设备49、JBT 10825-2008工业机器人产品验收实施规范50、JBT 5063-2014搬运机器人通用技术条件51、JBT 9182-2014 喷漆机器人通用技术条件。

工业机器人标准

工业机器人标准

工业机器人标准工业机器人是一种自动化生产设备,它可以代替人工完成重复性、繁琐性、危险性的工作,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强度,保障生产安全。

然而,由于工业机器人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为了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安全生产,各国都制定了相应的工业机器人标准,以规范和管理工业机器人的设计、制造、安装、使用和维护。

首先,工业机器人标准对机器人的设计和制造提出了具体要求。

这些要求涉及机器人的结构设计、动力系统、控制系统、安全防护等方面。

例如,ISO 10218系列标准规定了工业机器人的安全要求和评估方法,包括对机器人的安全防护装置、急停装置、安全控制系统等方面的要求,以确保机器人在工作过程中不会对人员造成伤害。

其次,工业机器人标准对机器人的安装和调试提出了规范。

机器人的安装和调试是确保其正常运行的关键环节。

标准规定了机器人安装的基本要求,包括机器人的基础、固定方式、安全间距等方面的规定,同时也对机器人的调试和试运行提出了具体要求,以确保机器人在投入生产前能够正常运行。

此外,工业机器人标准还对机器人的使用和维护提出了相应要求。

在机器人的使用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相关的操作规程和安全操作规范,以确保机器人在生产过程中不会发生意外事故。

同时,对于机器人的维护保养,标准也规定了相应的要求,包括定期检查、保养和维修等方面的规定,以确保机器人能够长期稳定地运行。

总的来说,工业机器人标准对机器人的设计、制造、安装、使用和维护提出了全面而严格的要求,其目的在于保障工业机器人的安全、稳定和高效运行。

遵守工业机器人标准,不仅可以保障生产安全,提高生产效率,同时也有利于促进工业机器人行业的健康发展。

因此,作为工业机器人的设计制造商、使用单位和维护人员,都应当严格遵守相关的标准要求,确保工业机器人在生产过程中能够发挥最大的作用,为工业生产带来更大的效益。

《工业机器人 安全实施规范》GB

《工业机器人 安全实施规范》GB

工业机器人安全实施规范GB/T20867—2007工业机器人安全实施规范Industrial robot-Safety implementation specification目次前言引言1 范围2 规范性引用文件3 安全分析4 基本设计要求5 机器人设计和制造6 机器人系统的安全防护和设计7 使用和维护8 安装、试运行和功能测试9 文件10 培训参考文献前言本标准为推荐性国家标准。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本标准由全国工业自动化系统与集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胡景谬、郝淑芬、聂尔来、许莹本标准是首次发布。

引言1 工业机器人安全标准制修订概况1。

1 国际工业机器人安全标准的制修订概况ISO 10218是《工业机器人安全》国际标准的编号,此标准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TC 184/SC 2/WG 3制定的,并于1992年1月正式发布实施,1997年9月经全体成员体投票复审,确认继续有效实施.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工业机器人的品种不断增加,功能扩展,性能提高,应用领域亦更加广泛,不仅从制造业扩展到非制造业,甚至扩展到医疗、服务和康复领域,因此机器人使用的安全及防护问题日益突出。

2000年,美国提出为了加强机器人和机器人系统的安全,使标准的制定者和使用者更便于交流和执行,并且标准还应考虑用于工业自动化的系统中除机器人系统以外的安全问题,因此需要对ISO10218:1992年的版本进行修订,同时提供了美国在1999年制定的标准版本。

2000年ISO/TC 184/SC 2在美国举行的年会上形成决议,决定成立工作组,对安全标准进行修订。

2001年在日本举行的年会上工作组提出了新工作项目建议草案,把安全标准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设计、构形和安装时的安全,第二部分为机器人重新组装、重新布置及使用时的安全规范。

此两部分的内容比1992年版细化和增加了不少具体内容,特别是对安全防护电路的设计及对各类人员的安全防护措施更加明确。

工业机器人国家标准

工业机器人国家标准

工业机器人国家标准
工业机器人是一种自动操作设备,广泛应用于制造业中,它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为了规范工业机器人的设计、制造、安装、调试和使用,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的国家标准,以确保工业机器人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可靠性。

首先,工业机器人国家标准对机器人的设计和制造提出了具体要求。

这些要求涉及到机器人的结构设计、材料选用、动力系统、控制系统等方面。

标准要求机器人的结构应该稳固耐用,能够承受长时间的工作负荷,同时要求机器人的控制系统应具备高精度、高灵活性和高可靠性,以满足不同工业领域的生产需求。

其次,工业机器人国家标准对机器人的安装、调试和维护提出了详细规定。

标准要求机器人的安装必须符合相关安全规范,保证机器人在工作过程中不会对人员造成伤害。

同时,对机器人的调试和维护也提出了具体要求,以确保机器人长时间稳定运行。

此外,工业机器人国家标准还对机器人的使用和管理提出了规范。

标准要求机器人在使用过程中必须符合相关的操作规程和安全标准,以确保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同时,标准还规定了机器人的管理要求,包括机器人的档案管理、定期检测和维护等,以确保机器人在整个使用周期内都能够保持良好的状态。

总的来说,工业机器人国家标准的制定对于推动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这些标准的实施不仅能够提高工业机器人的质量和性能,还能够保障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和稳定。

因此,各相关企业和单位都应该严格遵守这些标准,确保工业机器人在生产过程中发挥最大的作用,为我国制造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工业机器人行业规范企业变更申请报告

工业机器人行业规范企业变更申请报告

工业机器人行业规范企业变更申请报告
企业名称:(盖章)
联系人:
联系方式:
申报日期:
工业和信息化部制
一、企业变更情况
二、企业变更影响自评
评估发生变更后,企业各项能力是否符合《规范条件》要求。

三、证明材料
企业发生变更时需提供相应的证明材料,所有证明材料复印件需加盖本单位公章。

注:规范企业发生变更时,应于变更发生之日起三个月内向注册地省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或所属央企集团提交变更申请报告。

如果企业发生变更后,仍符合《规范条件》要求,则需要向注册地省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或所属央企集团提交证明材料,初审合格后,报工业和信息化部;如果不再符合《规范条件》要求,企业说明情况,经注册地省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或所属央企集团上报工业和信息化部,予以撤销公告。

附表1
推荐单位审核意见表。

智能工业机器人标准

智能工业机器人标准

智能工业机器人标准一、引言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智能工业机器人广泛应用于制造业,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和降低了生产成本。

为了规范智能工业机器人的研发、应用和维护,本文提出了以下标准。

二、机器人硬件标准1. 机器人本体:应符合结构紧凑、刚度大、承载能力强、运动精度高等要求,根据实际应用场景选择合适的类型和尺寸。

2. 传感器:包括视觉、触觉、力觉、距离等传感器,应具备高精度、高可靠性、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

3. 驱动器:应选用性能稳定、易于控制的驱动器,确保机器人的运动性能和定位精度。

4. 控制器:应具备强大的运算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能够实现复杂的运动控制和数据处理。

三、机器人软件标准1. 操作系统:应选用成熟的操作系统,如ROS(Robot Operating System)等,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 编程语言:推荐使用Python或C++等编程语言,实现机器人的运动控制和数据处理。

3. 软件架构:应采用模块化、层次化的软件架构,方便维护和升级。

4. 软件开发工具:应提供易用的软件开发工具,如IDE等,方便开发人员进行开发和调试。

四、机器人安全标准1. 防电击:机器人应具备防电击功能,确保操作人员安全。

2. 防碰撞:机器人应具备防碰撞功能,避免机器人与其他设备或人员发生碰撞。

3. 紧急停止:机器人应配备紧急停止按钮,能够在紧急情况下迅速停止机器人的运动。

4. 防护措施:机器人周围应设置防护栏、安全门等防护措施,确保操作人员和机器人安全。

五、机器人应用标准1. 应用领域:智能工业机器人应适用于汽车制造、电子设备制造、塑料制品制造等制造业领域。

2. 应用流程:应明确机器人的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确保操作人员能够正确使用机器人。

3. 应用案例:应有典型的应用案例,以便其他企业或机构借鉴和参考。

六、机器人可靠性标准1. 环境适应性:智能工业机器人应能够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稳定运行,包括温度、湿度、气压等。

2. 耐久性:机器人应具备较长的使用寿命,确保长期稳定运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业机器人产业规范条件一、总则(一) 为进一步加强工业机器人产业管理,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工业机器人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产业政策和行业规划,依据优化布局、规范秩序、保障质量、安全管理、推动创新、分类指导的原则,制定本规范条件。

(二) 国家鼓励企业做优做强,加强技术和管理创新,全面建立现代制造模式,提高工业机器人设计制造水平、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提升我国制造行业的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和职业健康管理水平。

(三) 国家对符合本规范条件的企业所生产的工业机器人整机、工业机器人集成系统及关键零部件实行市场准入制度,即企业在申请工业机器人整机、工业机器人集成系统及关键零部件的产品质量认证后,其生产的工业机器人整机、工业机器人集成系统及关键零部件才符合本规范条件。

二、基本要求(四)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注册的独立法人,取得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发的且在有效期内的营业执照。

(五) 具有独立设计、生产、销售和/或服务能力。

(六)应具有固定的生产场所,并与企业的生产规模相适应。

(七)主营业务是工业机器人整机、工业机器人集成系统及关键零部件的设计、生产、销售和/或服务能力。

(八)企业有良好的资信和公众形象,有良好的履约能力、近三年无触犯国家法律法规的行为。

三、生产设施、设备、检测和校准要求(九) 应具备与所生产工业机器人整机、工业机器人集成系统及关键零部件相适应的生产线装配设施、起重设施、厂内运输设施、厂房和仓库等生产设施,并应具有良好的供电、供水、供气能力。

(十) 应具备与生产规模相适应的加工设备、机加工设备、喷涂设备等主要生产设备,其性能和精度应能满足工业机器人整机、工业机器人集成系统及关键零部件相适应的生产的要求。

(十一) 应具备满足工业机器人整机、工业机器人集成系统及关键零部件相适应的过程和出厂检测设备等,所有检测设备都需要有CNAS/CMA认可的有效校准报告。

各过程的检测项目满足国家/行业标准要求。

四、生产管理能力要求(十二) 企业生产管理体制和生产组织形式应与生产流程、质量控制等相适应。

(十三) 应按照精细化管理和生产的要求建立工程计划管理体系,能够进行生产能力测算、生产资源与生产任务的量化平衡分析,具有企业标准作业周期和作业指导书。

(十四) 企业应建立与工业机器人及其相关产品或系统研发相适应的产品设计开发流程和技术管理体系,建立产品设计规范,建立产品开发信息数据库。

(十五) 应具有与生产技术相适应的信息化管理和信息集成能力,建立工业机器人及其相关产品或系统生产基础数据管理体系和分析系统。

(十六) 五、技术创新和产品要求(十七) 主要产品具有技术知识产权。

(十八) 企业应具有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年度研发经费投入不低于主营业务收入的3%。

(十九) 企业所生产的工业机器人整机、工业机器人集成系统或关键零部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要求,以及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安全、环保、节能等方面的要求。

(二十) 企业研发生产的工业机器人、所采用的关键零部件(例如传感器、伺服电机、减速器、控制器等)或工业机器人集成系统(例如焊接系统、喷涂系统、打磨系统等)应获得国家机器人检测与评定中心和/或机器人检测认证联盟认可。

(二十一) 企业研发生产的工业机器人、集成系统或关键零部件产品需提供保质期指标。

(二十二) 企业研发生产的产品应符合知识产权方面的法律规定。

(二十三) 平均无故障时间和平均修复时间不低于国家相关的技术指标和要求。

六、人员要求(二十四) 应建立企业发展规划、经济分析、风险控制、市场营销等方面的专业化管理队伍。

(二十五) 企业应配备相应的技术人员,技术人员应占企业员工总数不少于30%.(二十六) 研究开发人员的配备应(有生命周期内的技术人员)至少涵盖企业产品开发的六个方面:新产品技术研发、产品试制、产品分析、测试分析、国内外同类产品技术发展跟踪、企业标准制修订等。

(二十七) 企业的关键技术岗位、生产岗位、管理岗位,应经过国家或机器人行业认可的专业机构的培训,并获得培训证书或资格证书,根据要求定期复训。

七、质量保证体系(二十八) 已建立完备的质量管理体系,通过国家认可的第三方认证机构认证。

(二十九) 应制定企业质量方针及质量目标,并建立采购质量控制制度、过程质量控制制度、库房及原材料管理制度、质量信息管理制度、技术管理制度、外包(外协)管理制度等。

(三十) 应设立与所生产工业机器人、关键零部件或集成系统产品相适应的质量检验部门并配备专职质检人员,质检人员应具备相关岗位任职资格。

归档保存相应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全部检验资料和全套完工图样。

(三十一) 工业机器人、关键零部件交付时应有国家机器人检测与评定中心颁发的检验合格证书;工业机器人集成系统交付时应有国家机器人检测与评定中心的评估报告,并建立质量追溯和责任追究体系。

(三十二) 企业任何自我符合性声明的数据及报告所涉及的场地、设备、人员应获得国评中心和机器人检测认证联盟认证机构的认可。

八、安全生产、节能环保、职业健康和社会责任(三十三) 企业应按《安全生产法》和《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规定的要求,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并通过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评审。

近两年内未发生重大安全责任事故。

(三十四) 企业应按《职业病防治法》、OHSAS 18000系列标准或GB/T 28000系列标准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确保工作场所各种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强度)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并做好职业健康监护及档案管理工作。

(三十五) 企业应合法、诚信经营,依法纳税,用工制度应符合《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并按国家有关规定交纳各项社会保险费。

(三十六) 企业的生产过程应符合工业机器人及关键零部件认证过程中认证机构对工厂检查及获证后监督的要求,以保证型式试验产品与生产产品之间的一致性。

(三十七) 工业机器人及关键零部件应符合认证机构(通过国评中心和机器人检测认证联盟认可的认证机构)对获证后的产品进行监督抽样的要求,以保证产品的一致性。

九、售后管理要求(三十八) 应具有完整的售后服务管理体系和保修(包修)制度,为用户提供相应的操作培训和维修服务。

十、附则(三十九) 本规范条件由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解释,并根据行业发展情况适时进行修订。

(四十) 本规范条件自2016年xx月xx日起实施附录一:机器人整机企业规范条件的附加要求二、基本要求(四)营业执照的经营范围须包涵相对应机器人整机的设计、生产、销售和/或服务。

(五)依据设计、生产、销售和/或服务能力,按以下四个等级进行评估:一级企业:具有独立设计、生产、销售和服务能力;总人数大于等于100人;二级企业:具有独立设计、生产、销售和服务能力;总人数大于等于70人;三级企业:具有独立设计、生产、销售或服务能力中的两项以上;总人数大于等于30人;四级企业:具有独立设计、生产、销售或服务能力;总人数小于30人。

(七)依据主营业务的营业额占企业总营业额的比例,进行以下四个等级的评估:一级企业:主营业务的营业额占企业总营业额的80%及以上;二级企业:主营业务的营业额占企业总营业额的50%及以上;三级企业:主营业务的营业额占企业总营业额的30%及以上;四级企业:主营业务的营业额占企业总营业额的30%以下。

三、生产设施、设备、检测和校准要求(十一) 应至少包括下表所列的检测设备。

出厂检测设备校准周期最低为半年一次,过程检测设备校准周期最低为每年一次。

四、生产管理能力要求(十五) 依据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普及率及数字化设计工具普及率,进行以下四个等级的评估:一级企业: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普及率应达到90%及以上,数字化设计工具普及率应达到95%及以上;二级企业: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普及率应达到70%及以上,数字化设计工具普及率应达到75%及以上;三级企业: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普及率应达到40%及以上,数字化设计工具普及率应达到45%及以上;四级企业: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普及率应达到40%以下,数字化设计工具普及率应达到45%以下。

五、技术创新和产品要求(十六) 依据机器人相关的发明专利、使用新型专利及软件著作权的数量,进行以下四个等级的评估:一级企业:近三年至少有10个发明专利,或者16个使用新型专利,或者16项软件著作权。

二级企业:近三年至少有8个发明专利,或者12个使用新型专利,或者12项软件著作权。

三级企业:近三年至少有4个发明专利,或者8个使用新型专利,或者8项软件著作权。

四级企业:近三年至少有1个发明专利,或者6个使用新型专利,或者6项软件著作权。

(十七) 依据年度研发经费投入的比例,进行以下四个等级的评估:一级企业:年度研发经费投入不低于主营业务收入的5%。

二级企业:年度研发经费投入不低于主营业务收入的4%。

三级企业:年度研发经费投入不低于主营业务收入的3%。

四级企业:年度研发经费投入低于主营业务收入的3%。

(十八) 整机产品应符合工业机器人通用标准及产品标准,通用标准至少包括:GB 11291.1 工业环境用机器人安全要求第1部分:机器人;GB 5226.1 机械安全机械电气设备第1部分:通用技术条件;JBT 8896 工业机器人验收规则;JBT 10825 工业机器人产品验收实施规范;GB-T 12642 工业机器人性能规范及其试验方法;GBT 20868 工业机器人性能试验实施规范;GB/T 14284-1993 工业机器人通用技术条件。

(十九) 应获得国家机器人检测与评定中心和/或机器人检测认证联盟的产品认证。

(二十) 依据产品的保质期,对企业进行以下四个等级的评估:一级企业:产品保质期不低于10年;二级企业:产品保质期不低于5年;三级企业:产品保质期不低于2年;四级企业:产品保质期低于2年。

(二十二) 依据平均无故障时间和平均维修时间,对企业进行以下四个等级的评估:一级企业:平均无故障时间:不低于80000小时;平均维修时间:不高于0.5小时;二级企业:平均无故障时间:不低于40000小时;平均维修时间:不高于0. 5小时;三级企业:平均无故障时间:不低于16000小时;平均维修时间:高于0. 5小时;四级企业:平均无故障时间:低于16000小时;平均维修时间:高于0. 5小时;六、人员要求(二十四)依据企业技术人员占企业员工总数的比例,进行以下四个等级的评估:一级企业:技术人员应占企业员工总数不少于50%;二级企业:技术人员应占企业员工总数不少于40%;三级企业:技术人员应占企业员工总数不少于35%;四级企业:技术人员应占企业员工总数少于35%,至少3人。

七、质量保证体系(二十九) 依据企业质检人员占总人数的比例,对企业进行以下四个等级的评估:一级企业:质检人员占总人数的10%及以上;二级企业:质检人员占总人数的8%及以上;三级企业:质检人员占总人数的5%及以上;四级企业:质检人员占总人数的5%以下,至少1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