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科版小学科学新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 第3课 茎的奇妙 教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课茎的奇妙

—、教材分析

承接第一节课“植物的这些器官有什么作用”这个问题的讨论,继续展开本节课的学习一茎。本节课的研究方式、方法与“根的奥秘”这课很接近,教材都是按“观察外形结构-探究功能作用”的认知逻辑,编排了两个相应的进阶活动。引领学生观察比较茎的形态特征,尝试归纳茎的概念,猜想茎的作用,基于实验探究茎的运输水的功能。

活动1:观察比较植物的茎。教材依据概念建构的认知发展流程:“典例聚焦(直立茎、缠绕茎、匍匐茎)-比较异同-类比举证(观察比较更多植物的茎)

T归纳提炼(茎分节,节上着生有叶和芽)”,引领学生初步建构茎的概念。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尝试对植物的茎进行分类。(这点学生认识到不同即可,在后续中学生物课中会有更深入的学习。)然后归纳这些植物茎的相同。教学活动不能仅仅停留在操作层面上,将“思与做”结合在一起,“茎对植物生长有什么作用呢?”引发学生暴露自己原有的认识。

活动2:探究茎是否运输水分。教材围绕活动主题,引领学生再一次经历一个完整的实验探究过程一“提出假设-制订研究计划-完成研究计划,搜集证据T科学论证、得出结果”。

指南车信箱:变态茎一马铃薯

旨在引导学生从两个方面展开思考:一是马铃薯有什么特殊的特征?是什么原因导致的?二是植物的茎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用途?让学生意识到我们的学习与生活紧密关联,积累一些对于变态茎的了解。

在此基础上引发学生思考:植物的茎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学生能描述植物茎的外部形态,以及具有帮助植物维持自身生存的相应功能一撑开枝叶、运输水分。

2科学探究

或图片资料等 (1) 学生有序观察、比较发现植物茎的形态特点,可用语言、

绘画等方式进 行表达。

(2) 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实验探究过程,获取证据、了解对比实验方法。

3 科学态度

学生认识到实验对于科学研究的重要意义,感受到植物与我们的生活息息 相关。

三、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1) 演示材料:自制PPT 、实物投影、解剖刀

(2) 分组材料:各种带植物茎的图片、标本或实物若干;一株不带根的月季花、平底烧瓶、红墨水

2. 学生准备

自愿带来植物的茎(比较完整的植物)

四、 教学建议

课时安排建议:1课时

教学导入

本课的导入可以参照上节课的方式进行。教师可以按照教材,采用问题导入 方式,直接入题:“植物的茎是什么样子?茎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有什么作用?” 也可以用案例质疑的方式,如给葡萄树和桃树浇水、施肥,是浇葡萄、桃子上, 还是浇在根上?葡萄、桃子的水分和营养来自哪里?怎么输进去的?这说明了什 么?问题导向,激发学生好奇心,导入课题。

教师如想将第四、五单元整合在一起交错教学,建议本课安排在“植物的一 生”单元“小苗快长”课后进行,当这课研究完后,植物到开花结果还需要一段 时间(温度低会需要更长的时间),在这个期间带领学生一起来研究“茎的奇妙” 和“叶的神奇”,同时植物生长到这个时期,学生正好可以观察到植物的茎与叶。

活动1 观察比较植物的茎

1. 观察比较描述“茎”。首先,教师为学生提供典型植物茎的实物、图片、 标本若干,在科学教室的一个区域里创设一个类似小型植物博物馆的氛围。然后,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描

述不同植物茎的外部形态。最后,尝试根据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归纳,初步总结出茎的共同特征。

2.基于观察进行合理推测。在观察比较的基础上,针对“茎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有什么作用”进行合理推测。学生会依据已有经验和从资料中查询到的信息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形成较为合理的推测。

在这个活动中,植物茎具有撑开植物枝叶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事实,学生很容易发现并达成共识。但对于“茎是否能运输水分”这一作用学生因无法直接看到,所以他们会提出不同的观点。教师应抓住引发学生认知冲突的矛盾,这是我们展开下一个活动的切入点。

活动2探究茎是否运输水分

在上一个活动基础上,引导学生带着自己的观点展开对于“茎是否运输水分”这一问题的实验研究。研究的方法与模式与研究“根是否吸收水分”类似。

1-分析推测:通过引导学生对前一活动的实验结果进行进一步的分析推理导入本活动。如果水减少,那一定是被根吸收了,根吸收了水如果都留在根内,根肯定会变胖,但根的形状并没有什么变化,那么根吸收的水到底跑到哪里去了呢?

2.教师带领学生运用“研究计划模板”再次完成研究计划,帮助学生搭建学习支架,“根的奥秘”一课使用的是“教”的方法,本课可以采用“扶”的方法, 这次给出的模板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层次,适当地简约。

3.“扶”着学生设计实验,证实茎有运输水的作用,有利于他们提高以实验设计为主的综合能力,接受科学方法的训练。首先要在时间上予以保证,让每一个学生有时间做思考,让每一个小组有时间用来相互讨论,用来修改完善设计; 其次,是要把握好“扶”的度,教师要依具体情形而定,教师适时、适当地介入不但不会影响学生主体性,还有助于保护学生进一步探究的兴趣,体验成功的喜悦。

4.教师可以提前做个实验。首先,学生观察浸泡过几天的月季花,他们会发现原来白色的花变红了。然后,推测花是怎样变红的。接着,教师演示解剖实验后的植物的茎,帮助学生对自己的推测进行检验。下节课再观察学生做的实验,做二次求证。

5,实验观察。选用茴蒿或向日葵插入红水瓶,指导学生用刀片进行横切和纵切,嘱咐小心别伤着手。将茎横切,在横切面可以看到一圈红(这是导管的断面);将茎纵切,在纵切面可以看到一条条的红线(这些部位就是导管)。让学生解剖茎,观察茎截面上的水珠。为了让学生觉得浅显易懂,教师可以用自来水管形象作比,如果水管断了,水就会流出来,植物的茎被切断了,自然就能看到小水珠。再让学生对上一活动的实验植物的茎进行细致观察,发现植物的茎也变红了,以此来证实茎能运输水。教师在组织学生观察后,请大家说说自己的发现,思考回答这些实验现象说明了什么?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除了肯定植物的茎有运输水分的作用,往往会推想到与这种作用相适应的内部构造,教师要注意引导, 从而引发新的问题、学生会有兴趣在课外进行新一轮的探究。

指南车信箱:变态茎一马铃薯

阅读“指南车信箱”,展开一个新的讨论:一是马铃薯有什么特殊的特征?二是植物的根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用途?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气泡图”对阅读材料进行加工梳理提炼,训练学生的抽象概括思维能力,让学生意识到我们的学习与生活紧密关联。

五、课程资源

“茎的奇妙”教学设计与意图

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植物的茎可以帮助植物将根吸收的水分运输到叶。

2.科学探究:使用“设计公告牌”制订研究计划,通过实验获取证据,理性分析,探究茎对植物生长的作用。

3.科学态度、STSE:尊重事实,认识到实验对于科学研究的重要意义,培养实证意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提问:上节课我们一起研究了植物的根,探寻了根的秘密,那么根对植物的生长有什么作用呢?

学生:根可以吸收水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