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文化的大众化表达——《探索·发现》栏目新探

合集下载

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融合传播

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融合传播

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融合传播近年来,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融合传播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的融合与传播变得愈发重要。

在这一进程中,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相互影响、融合与传播不断深化,形成一种新的文化形态。

本文将从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定义、现状和融合传播方式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我们来了解一下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的定义。

精英文化通常是指一种知识、修养、技艺等方面具有较高水平的文化,它通常由精英阶层所创造和传承,在社会中具有一定的权威和影响力。

而大众文化则是指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创造的、广泛传播的文化,它通常表现为大众艺术、大众娱乐等形式,具有亲民性和大众性。

传统上,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常常被看作是两种互相对立的文化形态,它们之间存在着一定的隔阂和分野。

随着社会的变迁和全球化的发展,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之间的界限变得愈发模糊,二者开始相互渗透和融合。

在当今社会,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融合传播已经成为了一种不可阻挡的趋势。

一方面,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大众文化的传播方式日益多样化,内容也更加丰富和多样化,使得精英文化的传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精英文化的诸多元素也开始被积极地融入到大众文化中,形成了一种新的文化风格。

一些高雅艺术形式如古典音乐、艺术画廊等,开始采用更加亲民、大众化的传播方式,使得更多的人可以接触和享受到精英文化的魅力。

一些精英文化的内容也被引入到大众文化的表现形式中,打破了传统的文化壁垒,促进了文化的多元融合。

在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融合传播过程中,多种传播方式和渠道被广泛应用。

传统媒体如电视、广播、报纸等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它们可以通过定期的专题节目、专栏报道等形式,向大众传播和普及精英文化的知识和艺术。

新媒体如互联网、社交媒体等又为精英文化的传播和融合提供了更为广泛和立体的平台。

通过微博、微信、抖音等社交媒体平台,不少精英文化的内容得以被传播和普及,引起了大众的广泛关注。

浅谈精英文化的大众化

浅谈精英文化的大众化

浅谈精英文化的大众化摘要: 当前消费社会的背景下,大众文化喧嚣繁华,精英文化呈现出“水土不服”的状态,由此而来的整个社会文化环境的失衡状态和大众文化的价值取向向下的问题不断呈现。

为构建健康文明积极向上的社会文化环境,精英文化的大众化势在必行。

关键词: 精英文化大众化现实意义“我们的文艺应当为千千万万劳动人民服务。

”[1]一、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在当代社会文化环境下,可以将文化笼统地分为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

精英文化是与大众文化相对立而产生的文化现象,关于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定义也存在着许多不同意见。

例如,国内学者邹广文认为,精英文化是知识分子阶层中的人文科技知识分子创造、传播和分享的文化。

西方社会评论家列维斯认为,精英文化以受教育程度或文化素质较高的少数知识分子或文化人为受众,旨在表达他们的审美趣味、价值判断和社会责任的文化。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所谓精英文化就是指一定社会的知识分子所精心创造、传播和分享的文化。

”[2]“精英”一词在《辞海》(1989年版)有解释说:“指社会上具有卓越才能或身居上层并有影响作用的杰出人物。

与一般天才与优秀人才不同,在一定社会里得到高度的评价和合法化的地位,并与整个社会的发展方向有联系。

因其散布预各行各业,从而可窥测社会分层现象。

”我认为,精英文化应该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精英文化是指一定社会中的先进阶层(主要是知识分子阶层)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狭义的精英文化主要是指精神层面的,由知识分子所创造、传播并分享的文化。

狭义的精神文化更强调一种高层次精神追求,具有较高的教育价值和引导价值。

而大众文化则是指由普通民众所创造、传播并分享的文化。

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分别具有以下特征:精英文化具有精英性或学术性、严谨性、社会性、引导性以及传播范围的有限性,而大众文化更多的表现为平民性和通俗性、随意性、娱乐性、迎合性以及传播范围的广泛性。

自古以来,文化就有雅俗之分,但是“雅文化”并不是精英文化的专属名词,同样地“俗文化”也不是大众文化的专利名称。

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融合传播

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融合传播

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融合传播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是社会中两个重要的文化群体。

精英文化是指高雅文化,是少数人拥有并传承的文化,具有知识性和专业性。

大众文化是指广泛流行于社会大众之间的文化,具有普及性和娱乐性。

随着社会的变迁和传播技术的发展,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逐渐开始融合传播,互相影响,形成了新的文化形态。

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之间的融合传播,首先表现在内容上的互动和交流。

传统上,精英文化往往是通过精英阶层传统的方式来传播,如学院教育、艺术展览等,而大众文化则是通过大众媒体如电视、电影、音乐等来传播。

但是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大众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获取到精英文化的内容,如在线教育、文化论坛等。

同样,精英文化也可以通过大众媒体来传播,如精英的参与真人秀节目、网络直播等。

这种内容上的互动和交流,使得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的边界变得模糊,双方的文化也相互渗透。

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之间的融合传播还表现在受众的参与上。

在传统的传播方式中,精英文化的受众主要是精英阶层,因为只有他们具备相关知识和背景才能够理解和欣赏精英文化。

而大众文化的受众则是广泛的社会大众,无需特殊的知识和背景,即可参与。

在融合传播的过程中,这一区分变得模糊。

精英文化通过大众媒体的传播,吸引了更多的大众受众,而大众文化也开始受到了精英阶层的青睐。

这种受众参与的拓展,使得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的传播更加广泛和普及。

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的融合传播还表现在文化形态的转变上。

传统上,精英文化往往以严肃、正统的形式出现,如经典音乐、文学作品等。

而大众文化则更加注重娱乐性和流行性,如流行音乐、流行电影等。

但是随着融合传播的发展,这种区分已经变得模糊。

精英文化开始融入大众文化,出现了更加娱乐化的表达方式,如音乐会融入流行元素、文学作品改编成流行影视作品等。

而大众文化也开始注重品质和知识,出现了更加深入的思考和探索,如纪录片的兴起、社会新闻的深度报道等。

这种文化形态的转变,使得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互相借力,共同推动文化的发展。

中国纪录片“精英化”与“大众化”双向发展的思考

中国纪录片“精英化”与“大众化”双向发展的思考

中国纪录片“精英化”与“大众化”双向发展的思考近年来,随着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纪录片制作也日益繁荣。

从1999年《黄土高坡》到2018年的《纪念日》,中国纪录片的质量、拍摄技术、话题取材等方面都有了极大的发展。

然而,纪录片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精英化”与“大众化”之间的平衡问题。

本论文旨在分析中国纪录片发展的双向性,探讨如何在“精英化”和“大众化”两个方面均衡发展,促进中国纪录片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一、“精英化”与“大众化”的界定在本论文中,“精英化”指的是纪录片制作方面的精细化、高水平化,包括高水平拍摄技术、剪辑技术、配乐、配音等。

而“大众化”则着重于受众层面,即制作方向更加注重观众需求,策划更加注重话题性和市场性,更深入地挖掘和探讨普通人的故事和经历。

二、“精英化”与“大众化”之间的矛盾在纪录片制作过程中,如果将重点放在技术和艺术表现上,往往会让纪录片的观众群体受到限制,产生狭隘化的印象,这样的情况就是典型的“精英化”现象。

相反,如果过于注重宣传效果和市场需求,从市场的角度出发,可能会忽略了纪录片制作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带来“大众化”问题,这样的纪录片制作可能就会流于肤浅,缺乏深度和内涵。

三、纪录片发展的双向性如今,中国纪录片的制作质量和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同时,由于市场需求、观众需求的变化,一些新的制作模式和原创思路也迅速兴起。

因此,在纪录片的发展过程中,“精英化”与“大众化”之间不再是互相排斥的关系,而是应该保持双向发展的态势。

同时,也需要注意到,当纪录片制作者在追求纪录片质量和艺术表现的同时,也应该借鉴市场研究以及观众反馈的意见,及时做出调整。

我们需要不断探索新的制作思路,创作出更多质量高、市场性强、观点新颖的纪录片。

四、均衡发展的方法在保持双向发展态势的同时,如何寻求“精英化”和“大众化”平衡是一个关键问题。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可以尝试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行业标准,从纪录片制作各个环节入手,推动行业生态良性循环。

纪录片的大众化趋势----略论21世纪中国电视纪录片走向

纪录片的大众化趋势----略论21世纪中国电视纪录片走向

在当代大众文化领军的电视文化景观下,纪录片制作呈现出强劲的大众化发展趋势,这无疑是一件令人欣慰的事。

从上世纪80年代末的中国所谓新纪录片运动发轫至今,其文化取向经历了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对抗、消解与融合的演化历程,纪录片一直在启蒙与娱乐、教化与审美的顾此失彼中彷徨迷惘。

21世纪中国纪录片将何去何从成为今天业界、学界共同关注的话题。

一、“精英”纪录片与“大众”电视文化的“中国因缘”溯本求源,纪录片原本是西方中产阶级知识分子用来探讨文化与社会问题的影像文献,它不以观赏和消遣为主要目的,而以反映社会、探讨现实为己任。

这种看法毫不隐讳地彪炳着纪录片的精英文化品位。

尽管国内也不乏《布达拉宫》、《德拉姆——茶马古道》这样的院线制作,但今天的中国,纪录片最大的载体仍然是广播电视这一大众媒介。

电视媒体最浅表的作用就是传播资讯和休闲娱乐,深层次的作用才是审美与启蒙。

以“精英”的态势来创作纪录片,以“大众”的品位被摆上电视柜台,电视先天的“大众”属性,主宰着原本自诩为“精英”的纪录片品貌,“门不当户不对”自然是一个令人尴尬而无奈的宿命。

脱胎于特定时期政治宣传与“教化”的纪录片(专题片)转世之后,正逢以知识分子为代表的精英文化炽热鼎盛时期的20世纪80年代。

启蒙思想与纪录片原始精神的邂逅,使纪录片无疑成为了那些知识分子张扬“精英文化”的有力载体,启蒙与审美也成了纪录片责无旁贷的主要职责。

20世纪90年代初,纪录片曾经有过短暂的辉煌。

上海电视台1993年创办的《纪录片编辑室》曾经创下36%的收视率,甚至比电视剧还要火爆。

同年开播的纪录片栏目还有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生活空间》,那句“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的标识流传甚广。

随着这两个栏目的走红,纪录片栏目在全国各个省级电视台落地开花,一时间蔚为壮观。

到了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随着国内电视台逐步走向商业化,纪录片创作也逐渐走向衰落。

尽管至今仍有个别纪录片精品还不失时机地“灵光”乍现,但从中央到地方,纪录片节目的收视率还是一路狂跌,无可奈何花落去的败像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融合传播

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融合传播

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融合传播1. 引言1.1 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定义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是两种不同的文化现象,在社会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精英文化是指那些由社会上位者或优秀人士所创造或代表的文化形式,它通常被认为是高贵、优雅、深奥的。

而大众文化是指广泛传播、普遍接受的文化形式,它通常是平民化、通俗化的。

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但在现代社会中,随着信息传播的普及和社会交往的频繁,两者开始逐渐融合。

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相互交流与影响,不仅丰富了文化形式,也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融合不仅仅是文化传播过程中的现象,更是一个世界范围内的趋势。

在这种趋势下,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之间的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文化传播的途径也变得越来越多样化。

这种融合不仅丰富了文化形式,也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融合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考虑诸多因素。

不同的传播渠道、文化背景、社会环境等都会对融合过程产生影响。

针对这些影响因素的分析,对于理解融合传播的规律和特点至关重要。

只有深入分析这些因素,才能更好地评估融合传播的效果,探讨其在文化交流中的作用与意义。

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融合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它成为了现代文化传播的一个重要特点。

通过对这一现象的研究与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文化传播的规律性与特点,探讨文化传播的发展趋势,促进文化产业的繁荣与发展。

1.2 研究意义研究意义是指探讨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融合传播的重要性和价值所在。

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代表了两种不同的文化现象,二者之间存在着交织与冲突。

精英文化通常具有较高的文化品质和认同度,而大众文化则更易被广泛接受和传播。

研究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融合传播的意义在于促进两者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交流,推动文化的多元发展。

研究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融合传播可以促进文化的创新和更新。

精英文化往往代表着传统与精英阶层的审美和观念,而大众文化则更具现代性和大众化特点。

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融合传播

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融合传播

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融合传播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融合传播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虽然看似有着截然不同的特点和受众群体,但在当今社会,二者的融合传播已经成为一种不可忽视的趋势。

精英文化通常被视为高雅、深奥的文化,其传播对象主要是知识分子、学术界和文化界的精英群体;而大众文化则强调通俗、流行的文化形式,其受众群体是广大民众。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文化传播手段的多样化,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之间的融合已经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

本文将就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融合传播进行探讨,分析其特点和意义,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融合传播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

在传统媒体时代,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传播主要是通过报纸、杂志、电视等媒体进行。

这种传播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随着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之间的传播途径变得更加多样化和灵活。

知名文化学者可以通过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平台与大众进行互动,将高雅的文化知识以通俗易懂的方式传播出去;大众通过参与线上线下的文化活动,也能更加深入地了解精英文化,从而促进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之间的融合。

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融合传播具有创新性和包容性。

传统的精英文化往往被视为门户紧闭的象牙塔,其传播方式也更多局限于学术研究、文化展览等形式。

在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精英文化拥抱互联网和新媒体,积极利用新的传播手段与大众进行互动。

艺术家可以通过VR技术将艺术作品展现在互联网上,大众可以不出家门就能欣赏到高水平的艺术作品;知名学者也可以通过网络直播的方式进行学术讲座,让更多的人受益。

这种创新的传播方式不仅将高雅的精英文化呈现在大众面前,还可以让更多的人参与促进文化的包容性和多样性。

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融合传播具有促进文化自信和软实力的作用。

精英文化往往代表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文化底蕴和精神内涵,其传播可以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探索与发现分析

探索与发现分析

古墓系列的片头
• 存在的问题 • 1.每天都播出,这样栏目化使大批量生产纪录片成为可能,本应经受时间锤炼 和考验的纪录片在工业化的流水线中被烙上相同或相似的个性。缜密的选题策 划机制、严格的申报把关,让纪录片的拍摄按部就班,纪录片变得有章可循, 有法可依,纪录片的主题更在开拍前就准备好了有的放矢,纪录片的未知性和 探索性在栏目化的进程中被瓦解。纪录片放下了身段,接近了大众,但个性消 融,独特不再,如此,纪录片是不是有些“麦当劳”的味道。 • 2.过分强调娱乐性比如一些古墓探索,深山探秘,虽然算不上封建迷信和伪科 学,虽然能吸引受众,但作为科学纪录片电视节目,应该多做一些科学人文历 史类节目。
的人就是我们的主人 公,让我们观众不要 忘记历史,不要忘记 英雄,正如探索与发 现这个栏目的核心, 中国的历史发现,中
国的历史记忆。
HEY
• 与其他节目的对比 1.“《探索· 发现》之所以成为一个全新的纪录片栏目,不在于题材,也不在于外 在包装,而在于它的叙述方式。这种叙述方式是以前所没有过的。”沉稳、冷静、 朴素、深刻,同时不乏新鲜、生动、自然、细腻,是《探索· 发现》的叙述风格, 而在恰当地方提出恰当问题是把悬念的最大魅力展现出来的秘密。 2.提到栏目的风格,人们不能不想到《探索· 发现》倡导的创作理念“娱乐化纪录 片”。《探索· 发现》认为故事片有“纪录片化”的趋势,那么纪录片也可以向故 事片借鉴。他们用搬演的手法完成历史的重现,把相关人物的访谈,动画特技等 表现手法运用于节目中,甚至比故事片更加充分,不仅是在暂时迎合观众的收视 需求,也是在培养中国观众收看纪录片的习惯。
探索与发现
LOREM IPSUM DOLOR
重要意义
• 1.《探索· 发现》是中国电视史上第一个大型人文历史与自然地理类的纪录片栏 目,《探索· 发现》栏目以纪录片的手法,讲述以中国为主的历史、地理、文化 的故事,探寻自然界的神奇奥秘,挖掘历史事件背后鲜为人知的细节和人物命 运,展示中华文明的博大恢弘,是"中国的地理探索,中国的历史发现,中国的 文化大观"。

《探索·发现》的媒体影响力浅析

《探索·发现》的媒体影响力浅析

《探索·发现》的媒体影响力浅析作者:爱丽思来源:《决策与信息·下旬刊》2013年第07期摘要《探索·发现》栏目是中国目前为止第一个大型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历史纪录片栏目。

本文对该栏目的媒体影响力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探索·发现》媒体影响力中图分类号:G222.3 文献标识码:A一、栏目简介2001年7月随着中央电视台第10套节目的开通,中央电视台社教中心文化专题部推出了《探索·发现》这一栏目。

它以科学探索的态度,讲述以中国为主的历史、地理故事;发现和诠释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中所蕴含的自然规律和文化内涵;探索生命与自然相互依存、和谐统一的关系;介绍中国和世界博大精深的文化遗产。

《探索·发现》栏目的题材分为两大类,即自然地理类、人文历史类。

二、栏目分析《探索·发现》单从栏目的名字上来讲,就是要向广大的受众揭示一个又一个人们想要发现但是还尚未发现的“奇观”。

那么在这里,我们首先就要提到一个概念——“奇观社会”。

确切的来讲,“奇观社会”(the society of spetacle)这个概念是由法国伦理家、“国际境域主义运动”的创始人之一居伊·德波(Guy Debord)最早提出的。

他在1967年出版的《奇观社会》一书中指出:“在现代生产条件蔓延的社会中,其整个的生活都表现为一种巨大的奇观积聚。

曾经直接地存在着的所有的一切,现在都变成了纯粹的表征。

”“奇观”理论的提出是与20世纪60年代西方消费时代的到来有着直接的关系的。

消费时代不仅意味着物的空前积聚,而且也意味着一种前所未有的消费文化的形成。

从物的生产到物的呈现再到主体的购买与消费,这一系列的过程不再像以前那样只是单一地对物的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实现,而且也包括了对物的符号价值的生产和消费,是物在纯粹的“表征”中的一种抽象化。

其实所谓的“表征”实际上指的就是图像。

在今天,图像已经成为社会生活中的一种物质性力量,就如同经济和政治力量一样。

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融合传播

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融合传播

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融合传播在当今社会,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一直以来都存在着一种对立和融合的关系。

精英文化代表着高雅的艺术、学问和品味,通常由一小部分社会精英阶层所崇尚和传承;而大众文化则是广泛普及的、流行的文化现象,更多地受到大众群体的认可和追求。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这两种文化之间的融合和交流也越来越频繁,成为了当代文化传播的一个重要方面。

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之间的融合传播可以带来丰富多彩的社会效应,有益于文化推广和艺术传承。

融合传播可以丰富文化生活,满足不同群体的文化需求。

传统精英文化常常显得高大上和难以接触,而大众文化则更具亲和力和互动性,通过融合传播,可以使这些高雅的文化形式更加贴近人们的日常生活,提高了大众对文化艺术的接受度,同时也可以让精英文化更具有活力和时代感。

融合传播可以促进文化创新和跨界融合。

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可以激发出许多新的创意和想法,推动文化领域的创新和发展,同时也能够促进文化形式之间的跨界融合,创造出更加多元化和多样化的文化产品,满足了不同人群的审美需求,拓宽了文化的传播渠道和方式。

融合传播可以促进文化产业的繁荣和发展。

当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相互融合之后,往往会形成更加强大和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文化产品和服务,促进了文化产业链的全面发展,激发了文化创意产业的活力,为文化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融合传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是文化的价值导向问题。

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的融合传播往往会引发一些文化认同和价值取向的争议,尤其在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和对待现代文化的态度上存在不同的观点和看法。

如何在传播中既能够尊重和传承传统文化,又能够包容和推动现代文化的多元发展,是一个需要认真思考和处理的问题。

其次是文化产品的创新和质量问题。

在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的融合传播中,一些文化产品可能以迎合市场、迎合口味的方式进行创作和制作,使得文化产品的创新和品质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精英文化的大众化传播路径探析

精英文化的大众化传播路径探析

精英文化的大众化传播路径探析作者:万莹来源:《声屏世界》2014年第12期由央视综合频道与上海唯众影视传播有限公司联合制作的中国首档青年电视公开课《开讲啦》的前两季在央视综合频道深夜跨零点时段拿下了最高0.47%的收视率,创造了这一时段的最高收视纪录。

笔者认为成功的一大主因是一种的成功运作模式:精英文化大众化传播。

《开讲啦》运作模式分析:精英文化大众化在中国,精英文化一直是“经典”和“主流”的传承者,总是承担着社会教化、树立价值典范的社会责任。

但是,正是因为这种精神使得其传播的内容、方式和一般的社会大众有很大的距离。

进入现代社会,大众传媒技术不断推进及媒介符号大规模复制和生产直接促使的是大众文化繁荣发展。

大众文化具有世俗性、娱乐化和狂欢化等特征,对于象征着权威和经典的精英文化具有天然的解构欲望和消解功能,对于普通大众也有着天然的亲和力,极易被接受。

大众文化的喧哗繁荣与精英文化偏安一隅的强烈反差由此形成。

精英文化需要立足甚至产生一定影响就必须改变其俯视众生的姿态,寻找适合平民的表达方式,即精英文化大众化道路。

《开讲啦》是这一道路实践较为成功的代表。

具体来看,《开讲啦》以大众化的道路来传播精英文化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精英文化内容的保留。

《开讲啦》邀请“中国青年心中的榜样”作为嘉宾,分享他们对于生活的感悟,讲述自己成功或失败的经历,以给予中国青年现实的启迪和心灵的滋养。

《开讲啦》节目内容传达的是一种精英文化。

首先,演讲嘉宾选取精英化。

《开讲啦》邀请的演讲嘉宾有艺术家、企业家、政治家、科学家等,年龄段从60年代出生到80年代出生跨度较大,职业来自各行各业,但都有一个共同特征——翘楚,这些人是当下知识经济社会中“精英群体”的主要组成部分,一定程度上掌握着当下社会的“话语权”,对社会的发展方向产生一定的影响。

其次,节目内容精英化。

无论是王石、董明珠分享的企业发展智慧,还是郎朗、王力宏展现艺术的美丽与恢弘,又或是沙祖康、范徐泰丽传达的政治睿智与气节,节目所传达的都是这些精英阶层的思想观念、审美理想及人生追求。

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文化表征

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文化表征

内容提要进入新世纪以后,随着中国加入了WTO,全球文化信息时代的到来,文化传播在多元文化并存的张力作用下逐渐形成了新的意识形态: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

随即人文视野中的当代中国文化表现取向成为广受注目的焦点。

大众文化传播所关注的是日常生活中的世俗性事件,让人们关注当下的生活,在参与或接受大众文化传播时获得的是一种快乐的体验而非冷静的反思。

精英文化传播作为一种旨在进行教化、引导、规范社会大众道德伦理、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的文化类型,它始终执行着分析现实、探索未来的功能,引导人们走向更加人性化、合理化、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是精英文化传播的主导文化精神。

本文在分析这两种文化的关系定位后,从表达方式、内容取向及社会影响三方面进行在传媒的表现分析,最终得出精英文化“大众化”或者说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兼容乃至融合,将成为一种趋势的结论.关键词大众精英文化差别一、本文背景文化,在《辞海》(1989年版)中的解释为:“广义指人类社会历史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狭义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结构。

”文化定位与读者定位是紧密相联的。

文化层次越高,文化沟坎就越高,适应读者的面就越窄;文化层次越低,文化沟坎就越低,适应读者的面也越宽。

清代刘献廷的《广阳杂记》中将社会的文化分为两大类:诗、乐、书、春秋、易、礼,为上层社会的“雅”文化;而百姓的唱歌、看戏、看小说、听说书、信占卜、祀神鬼,为下层民间的“俗”文化。

由此,文化也很自然的有了“俗"、“雅"之分,也就是现在人们所说的“大众文化”和“精英文化"。

“大众"是因商品交换的迅速发展和城市的出现而形成的,泛指住在城市的本国公民.所谓大众文化,便是指城市的大众文化,是城市大众所接受的文化.而“精英"一词在《辞海》(1989年版)有解释说:“指社会上具有卓越才能或身居上层地位并有影响作用的杰出人物。

与一般天才和优秀人才不同,在一定社会里得到高度的评价和合法化的地位,并与整个社会的发展方向有联系.因其散布于各行各业,从而可窥测社会分层现象."宋代大文人苏轼在《乞校正奏议札子》中写到:“聚古今之精英,鉴治乱之龟鉴”,把“精英”释为“精华”。

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融合传播

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融合传播

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融合传播当今社会,大众文化和精英文化的区分已经变得模糊不清。

这是因为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消费观念和审美标准不断改变,而且精英文化的传统人群也逐渐转向大众文化,这种趋势导致了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的融合。

这篇文章将探讨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融合传播。

首先,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的融合传播是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文化需求的渴望也越来越加强烈。

在这种情况下,精英文化局限于小众群体,无法满足广大普通民众的需求,因此需要将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融合传播。

这种融合传播能够将精英文化中的高品质审美和文化内涵与大众文化中的普及性和易于接受性相结合,满足人们对文化多元化和个性化的需求。

其次,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的融合传播能够创造更多的文化价值。

当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融合传播时,会出现新的文化形式和风格,这种创新有助于发掘文化潜力,引领文化发展。

而且,融合传播能够让各种文化相互影响和交流,促进文化融合和相互理解,在传播中形成更为广泛和深刻的文化底蕴,这对于提升文化价值和文化软实力具有积极的意义。

再次,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的融合传播可以带来更广泛的文化影响。

精英文化传统上较为封闭,很难触达广大群众,而大众文化由于受众范围广泛,可以迅速传播,但是它在文化深度和内涵上有所欠缺。

通过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的融合传播,可以在文化传承和普及的前提下,追求文化内涵的深化和思想意义的传达。

这样,既可以提高文化的普及性和引领力,又能够兼顾文化质量和价值,实现文化影响的更广泛和深远。

最后,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的融合传播需要依靠多方参与和合作。

精英文化的传统精神和文化内涵是需要尊重和保留的,而大众文化所具有的易于接受和广泛传播的特点也是必须重视的。

因此,在融合传播的过程中,需要建立起多方合作的机制,以确保文化质量和价值的传递,同时也要注重大众文化对精英文化的理解和接受。

总之,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融合传播是一种新的文化趋势,它可以满足人们对文化多元化和个性化的需求,创造更多的文化价值,带来更广泛的文化影响,但是,实现这种融合还需要不断地探索和倡导,发挥各方的积极作用,以形成更加开放、多元和创新的文化格局。

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融合传播

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融合传播

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融合传播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在当今社会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精英文化通常被视为高雅、优越的文化,它代表了社会的上层阶级的审美和价值观念,包括文学、艺术、音乐等领域。

而大众文化则涵盖了更广泛的群体,它包括了流行音乐、电影、电视剧等受众广泛的文化产品。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这两种文化之间的界限开始变得模糊,两者之间的融合传播也越来越普遍。

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融合传播,既呈现出两者的碰撞与交流,也展现出了它们各自的魅力和特点。

精英文化以其高贵、深厚的内涵吸引着一部分受众,而大众文化则以其通俗易懂、亲民的特点受到了更广泛的欢迎。

通过融合传播,这两种文化得以相互借鉴,相互影响,不断地推动着文化的发展。

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融合传播在艺术领域表现尤为突出。

传统的精英文化作品往往以高雅的形式和深刻的主题让大众望而却步,而大众文化作品则以通俗易懂的形式和轻松的氛围吸引着更多的观众。

随着文化产业的不断壮大和全球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艺术作品开始将两者的特点融合在一起,呈现出新颖的艺术形式。

一些音乐剧和舞台剧融合了传统的古典音乐和通俗的流行音乐,既吸引了精英观众,也获得了大众的欢迎。

一些电影作品也将精英文学作品改编成通俗的电影形式,使得这些经典作品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

通过艺术形式的融合,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得以在更大的范围内传播,并且激发了更多人对文化艺术的兴趣。

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融合传播也在教育领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传统上,精英文化所代表的教育内容往往被视为高深、晦涩,对一般学生来说难以理解和接受。

而大众文化所代表的教育内容则通俗易懂,更容易被学生接受。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和教学方法创新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教育内容开始将两者的特点相融合,创造出能够吸引学生兴趣的新教育形式。

在语文教学中,老师们开始引入流行音乐歌词和电影对白等大众文化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在音乐教育中,老师们也开始将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相结合,使得音乐教育更具吸引力。

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融合传播

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融合传播

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融合传播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融合传播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是社会文化中两个重要的方面,二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和联系。

精英文化是指少数人所产生和享有的文化,它通常具有高雅、精细和精神内涵丰富的特点;而大众文化则是指广泛流行于社会大众之间的文化,它通常具有通俗、平易和娱乐性强的特点。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融合传播越发明显,两者之间的界限逐渐模糊,形成了新的文化格局。

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交流与融合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过去,精英文化往往只在少数有教养的人群中传播,而大众文化则主要通过大众传媒进行广泛传播。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互联网的普及,人们的传播渠道越来越多样化,精英文化也通过网络平台等途径进入到大众视野中。

人们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互联网获取到文化知识,这使得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融合更加便捷和广泛。

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在内容上进行了相互渗透和吸纳。

精英文化的高雅和精致特点往往被大众所认同和追求,而大众文化的通俗和娱乐性特点也能够吸引精英文化的关注和参与。

音乐是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交流融合的重要领域。

精英音乐作品经过流行化处理后成为大众的喜爱,一些大众音乐通过精心包装和提升,也获得了精英的认可。

这种互动和相互渗透使得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之间的界限逐渐模糊,形成了更加丰富多样的文化表达形式。

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融合传播还体现在创新和共享上。

在过去,精英文化往往被视为高门槛、高门槛的文化形式,只有一小部分人能够参与其中。

而现在,随着大众文化的普及,人们更加关注文化的创新和共享。

无论是艺术展览、音乐演出还是文学作品,都逐渐打破了传统的限制和约束,更加注重与大众的互动和参与。

大众不仅是文化的接受者,更成为了文化的创造者和传播者。

通过众筹、众创、众包等形式,人们可以共同参与到精英文化的创新和传播中,使得文化的融合更加广泛和深入。

精英文化的传播仍然存在一定的门槛和壁垒。

尽管互联网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发展使得精英文化更加便捷地进入大众视野,但由于其高雅和精细的特点,使得很多人对其仍然感到陌生和不适应。

谈话节目《十三邀》中精英文化的大众路线构建——从节目主持人许知远谈起

谈话节目《十三邀》中精英文化的大众路线构建——从节目主持人许知远谈起

2023/12上谈话节目《十三邀》中精英文化的大众路线构建———从节目主持人许知远谈起阴安纬摘要:访谈节目《十三邀》以许知远带着偏见看世界这样的视角切入,来与访谈对象进行对谈。

作为一名知识型主持人,许知远身上贴有精英的标签,访谈对象大多数也是各行各业的精英人士,谈论的内容大多都是关于历史关于时代的,如此阳春白雪式的节目却颇受大众喜爱,这得益于节目实现了精英文化的大众化表达。

关键词:谈话节目《十三邀》精英文化大众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当下,人们开始忽略人文思想的存在,走向娱乐化,许多带有“精英”标签的节目收视率低下,尤其谈话节目,如《艺术人生》《鲁豫有约》等老牌节目也逐渐式微。

随着网络的发展,许多网络谈话节目开始兴起,并取得不错的成绩。

截至目前,谈话节目《十三邀》自开播以来,从第一季做到第七季,七季节目评分平均达到8.7分,节目评分呈上升趋势,第五季、第七季达到9分以上。

除此之外,《十三邀》的全网总播放量超13亿,而节目也集结成书,并且《十三邀3:我们都在给大问题做注脚》一书被评为豆瓣2021年度高分图书第四名,官方微信公众号的多条推文阅读量达到10万+。

“确切地说,精英文化是知识分子阶层中的人文科技知识分子创造、传播和分享的文化,‘精英’是指社会为其设置专门职业或特殊身份的知识生产传播应用者。

”[1]《十三邀》由知识分子许知远为节目主持人,而节目访谈对象多数是各领域的成功人士,如顶流明星、著名诗人作家和音乐家等。

可见,《十三邀》这档谈话节目可以说是对精英文化的呈现。

这样的精英文化却出乎意料地得到高度评价,与节目中精英展现出的反差与节目的真实性等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节目《十三邀》以的真实性为落脚点,从主持人、访谈对象两类精英者呈现出真实的“笨拙”;用受众生活的日常环境构建心理认同;直面精英的个人焦虑、迷失和困惑三个方面打破精英人士与普通大众的隔阂,使精英成为众人,肯定众人,引发大众的思考并消解大众的焦虑,给予精英文化新的关注和思考。

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融合传播

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融合传播

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融合传播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人们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不同的社会阶层和群体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文化,其中包括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

精英文化是指由精英层次群体所创造、传承和发展的文化,它通常具有较高的品味、学识和审美水平;而大众文化则是广泛流行于社会各个阶层的文化,它倾向于满足大众的日常需求和娱乐欲望。

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各自有着独特的魅力和社会功能,而二者之间的融合传播,不仅可以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促进文化产业发展,还可以促进文化多元化和社会和谐。

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融合传播的机制不同,推动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向共享社会价值观念与审美追求方向靠拢。

精英文化往往是由少数人创造和享受的,其传播方式主要是通过高雅、非主流的文艺作品和文化活动。

比如文学作品、音乐会、绘画展览等,这些作品和活动通常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审美素养才能深入理解和欣赏。

而大众文化则更多地受到大众媒体的影响和传播,如电影、流行音乐、综艺节目等。

它以通俗、易懂的方式,满足了大众对娱乐、休闲和消费的需求。

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之间并非截然对立,而是可以相互渗透、互相影响的。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的审美观念和文化需求也在不断变化,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之间的融合传播机制也将更加灵活多样。

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融合传播有效地推动了文化产业和创意产业的发展,促进文化产业和传统产业的融合。

在当今社会,文化创意产业已成为促进经济增长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新兴产业。

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融合传播,丰富了文化创意产品和服务的供给,促进了文化创意产业和传统产业的融合发展。

传统文化艺术形式如京剧、昆曲等通过改革创新,融入现代舞台和电影作品中,使得这些古老的文化形式焕发出新的生机,受到了更广泛的青睐和喜爱。

在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的交融中,产生了许多新的文化创意产品和服务,如电影、音乐、设计、动漫、游戏等,这些都成为了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1 2 # - 时 间 ,但 至 今 仍 保 持 着较 高 的收 视 率和 良好 的社 会 效 益 。 任何 奇 异景 观 ,研究 自然地 理 ,探 寻 自然规 律 。展现 地 球 匕 的 生命现

档 节 目的 成功都 不是偶 然的 。在 商业化 泛滥的 时代语境 下 , 《 探 象 ,研 究各 种 生命 体与 自然 环境 的关系 ,说 明大 自然对 各种 动 植
索・ 发现 》坚持精 英文化立场 的同时 ,借鉴 国外纪录片制作理 念,采 物 的关 爱和 限制 ,万物 生 灵对 大 自然 的选择 与适 应 ,提 倡 尊重 自 用故事 、悬念等娱 乐化 包装手段 ,用平视 的眼光制作 出了电视 观众真 然 ,热 爱 生命 的现 代观 念 。如 《 红 柳 的故 事》 《 寻 找滇 金 丝猴 》 正 需要 的文化 产品。而这 一成功的深层因素则是制作方对 当下 中国电 等 。人 文历 史类 :侧重 研 究人类 历 史 ,对 重要 的历 史遗 存 、 历史 视 媒 介 生 态的 谙 熟与 主 动 适 应 。 现 象进 行 发掘探 秘 。对 我 国丰 富 的人 文遗 产和 考 占发现 进 行 分析 关键词 :精英 立场 ;娱 乐化理念 ;悬念 ;故事化 研 究 ,通 过介 绍 犬量 的历 史知 识和 科 学知 识 ,讲述 文 物背 后 的神 奇 故事 ,展示 中华 民族 光 辉灿 烂 的文 明 。同 时关注 在 特殊 地 域干 ¨
大 众 文 艺
・ 影视 传 媒 ・
精英文化的大众化表达 《 探 Nhomakorabea・ 发现 》栏 目新探
孪 亚 ( 洛 阳师 范 学院文 学与传 媒 学院 河南 洛 阳 4 7 1 0 2 2 )
摘要 :中央电视 台科教频道 《 探索・ 发现 》栏 目 自2 0 0 1 年推 出已 地 理类 :展 示地 质地 貌 、气 候水 文 、岩 石土 壤等 特 殊 自然现 象和
此 的 成功 最重 要 的不 在于 对精 英 立场 的坚 守 ,而 在于 成 功 的将 时 1 9 8 5 年美 国探索 频道 开 播 的 《 发现 》栏 目将 其 主 旨定 为 “ 寓 下最 流行 的娱 乐 化手 法 吲传 统纪 录片 创作 手 法完 荚 的结 合 。使 电
知 识 于娱 乐 ,引 发观 众 的好 奇心 并 予 以满足 ,同 时激发 观众 的 学 视纪 录 片 实现 了娱乐 化 。就 《 探索・ 发 现 》栏 目而 言 ,其 娱 乐 化 习兴趣 ” 。在知 识性 的外 面 套上 娱 乐化 的外 衣 使得 这 一栏 目大 获 手法 运用 主 要表 现在 新奇 性 的选 题 、故 事化 的叙 述 和 电影 语言 的 成 功 。在 该 节 目的启 发 下 ,中 央 电视 台科 学教 育频 道集 中人 力、 借鉴 。 物 力 、财 力 ,于 2 0 0 1 年7 月9 日隆重 推 出 了中 国 电视 史上 第 一 个 在 大 众文 化 的语 境 中 ,消 费 性 特 征 被 _ 尢限 彰 显 。 “ 消 费 文 大型 人 文 历 史和 自然地 理 类 栏 目 《 探索・ 发 现 》 。 “央视 2 0 0 2 年 化使 用 的是 影像 、记 号、和 符 号商 品 ,他 { 『 j 体 现 了梦 想 、欲望 与
上 世 纪9 O 年 代 ,中 国社 会经 济文 化 整体 转 型 ,商业 化浪 潮 ~ 历 史条件 下形 成 的特 殊人 群 ,力 求用 人类 学 的方 法来 研 究并 揭示 浪高过 一 浪 。原 属 国有 事业 单位 的 电视 台 也纷 纷开 始商 业化 。伴 他 们 独特 的 生活 、生 产方 式和 文 化 习俗 。如 “ 中原 大发现 系 列 ” 随着 商业 化 的是 以娱 乐 为主 要特 征 的大 众文 化 的来 临 。综 艺游 戏 之 《 宋都 地 宫探 秘》 《 黄 帝 大猜 想 》 , “ 战 争系 列 ”之 < < - I L 洋水 类 等 一批 批 带有 浓 厚商 业色 彩 的 电视大 戏竟 相 登场 。迅 速 占据 了 师》 等 。 电视 荧 屏 的半壁 江 山 。加上 新 闻类 节 目和 电视 剧 的强 势挤 压 ,纪 从栏 目的 宗 旨和 表 现 的题 材 和 内容 上 , 难看 出 《 探索 ・ 发 现 》 所选 取 的都 是 具 有 知 识 性 、较 大 认 识价 值 和 文 化 价 值 的 内 录片 栏 目的生 存空 间越 来越 小 。 这 固然 和外 在 的文 化环 境有 着 密切 的 关系 ,深 层 次 的原 因却 容 。观 众在 观看 该栏 目的过 程 中无 疑可 以开 阔视野 , 增长 知 识 。 还在 其 本身 。一直 以来 ,纪录 片都 是精 英 文化 的 代表 ,它 的 生产 更 为重 要 的是 ,在形 而 上 的层面 ,我们 可 以看 到栏 目深层 次 的创 凭借 的 创作 者 的个 人 兴趣和 文 化传 承 的社 会 责任 感 ,对于 受 众和 作 理 念 : 文化 层 面 上 对 中华 五 干 年 辉 煌 Hi 烂 的 文 明 的热 爱 与传 市场 却 鲜有 虑 及 。加 上制 作者 社会 教 化者 身 份 的 自我 定位 使 得在 承 ,对 世界 其他 悠 久文 明 的 认识与 思考 。现 实层而 上 对科 学 发展 纪录 题 材和 表 达主 题 的选 择上 相 对沉 重 。过 分沉 溺于 深沉 的思想 观 ,和 谐社会 思想 的 暗合 。 表达 却 在很 大 程度 上 冲淡 了纪录 片 的其他 属 性 。这种 一些精 英做 给另 一 些精 英 看 的 自说 白话 ,实 际上 疏离 了最广 大 的普 通观 众 。 到 上世 纪9 O 年代 末 ,纪录 片生 存 已经成 为一 个迫 在眉 睫 的问题 。 二 、娱 乐精神 的 张扬 《 探索・ 发 现 》能 在 精 英 文化 断 跌落 的现 实语 境 中 取 得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