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主导型案例教学法应用实践精品文档7页

合集下载

浅谈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精品文档

浅谈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精品文档

浅谈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一、教学模式转变中的课堂教学方法定位

中国政法大学于2006 年开始将案例课和研讨课教学扩展到了法学以外的14 个专业,在全校范围内大力推广并支持“两类课”的开设,并将其列入到本科教学计划之中,积极推进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相对于以教师为主体、单向式信息传输为主、以理论知识讲授为根本的传统知识讲授型教学方式而言,案例课和研讨课的教学模式则是一种以发挥学生主体性、构建双向信息互动与沟通、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基本定位的能力培养型教学方式。“两类课”教学的引入与开展直接体现了本科培养目标的理念转化,也是对当代社会人才需求的直接回应。课堂教学作为本科教学中最为重要和主要的内容之一,课堂教学质量直接影响着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

但是,传统知识讲授型教学模式导向下的课堂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引发了一些问题,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以及学生的能力培养。传统知识讲授型的教学模式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体系,强调学生的基本理论素养,培养学生的专业理论能力。长久以来的课堂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体的单向讲授方法为主,在这种课堂教学方法中,学生属于被动接受知识灌输,牢记相关考试知识点成为很多学生的课程学习动力,因此出现了学生以记笔记,考试背教材和教学大纲知识点为主的高中生式的学习方式。同时,知识讲授过程中以教材为主的“照本宣科”式教学方法也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

课堂气氛较为沉闷呆板,因此也很难加深、加宽理论认知的深度与广度,使理论知识的讲授流于形式,较为肤浅。此外,这种单纯以理论讲授为主而脱离实践、疏于运用的教学方式,也会影响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实践问题的能力。虽然目前PPT以及网络资源等方式已广泛运用于课堂教学方法之中,但是如果不能改变传统课程讲授过程中的教师与学生定位,以及学生培养目标的定位,那么PPT或者网络资源的运用也只是板书与教材的一种形式变化而已,对教学质量以及人才培养方面不会产生实质性作用。

体育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案例分析

体育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案例分析

体育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案例分析

【摘要】在体育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能调动学生的兴趣,充分挖掘智慧,让学生充分体验成功的快乐,提高学生动手、动脚、动脑的能力。同时对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身体素质是很重要的。

【关键词】体育教学主体性

在体育教育领域,人们越来越关注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体性教学是随当今教育改革发展而产生与素质教育思想相符合的一种新的教学思想,也充分体现了新课改的精神。

教学是实施教育的基本途径,而教育的实施与接受最终要落实在人的身上。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活动——教,与学生的活动——学,构成了教学赖以生存进行的两个并且统一的活动体系。因此,在教学中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显而易见,然而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往往被忽视。

如何在具体的体育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也就是如何认识和处理教师、学生和教育内容三方面的关系。传统教育学派恪守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鸿沟,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而现代派则十分重视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把教育看作教师和学生这两个主体相互合作和共同活动的过程,体育教学也应该如此。因此,在体育教学中进行主体性教学,充分发挥学--------------------------精品文档,可以编辑修改,等待你的下载,管理,教育文档----------------------

------------------------------------------------------------------------------------------------------------------------------------------

几种模式的教学案例

几种模式的教学案例

系统教学模式

案例1 设计中的人机关系(第2课时)

天津市第三十二中学刘宏丽

一、教材分析

设计中的人机关系是江苏教育出版社《技术与设计1》第二章第二节内容。本节内容分两课时,第1课时主要让学生理解人机关系的定义,熟悉人机关系在设计中要实现的目标。本节课是第2课时,在第一节课的基础上研究如何实现合理的人机关系问题,要注意处理好哪些方面的关系。“如何实现合理的人机关系”是设计中必须考虑的重要内容。通过学习最终使学生形成“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并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进行设计,为后面构思、评价、优化方案打下基础。

二、学情分析

高一的学生具备一定的问题分析能力,虽然平时对人机关系缺乏注意,但有一些生活经验,教师可引导其通过体验、感受进而总结,将学生的经验转变为课程资源。同时教师所用的实例既要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还要注意引起大家的兴趣,尽量选择那些他们身边的、能够调动他们学习积极性的实例。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熟悉实现合理的人机关系应注意处理好普通与特殊人群、静态与动态尺寸、心理与生理需求及信息交互几方面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学习、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主动发现总结身边的人机关系实例,树立起正确的产品设计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自主探究技术知识的兴趣,使学生形成“以人为本”的核心设计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四、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1.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熟悉在设计合理的人机关系中应注意处理好的几个关系,使其形成“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难点:人机关系在设计中的应用

以案例为导向的教学法

以案例为导向的教学法

以案例为导向的教学法

以案例为导向的教学法是一种以实际案例作为教学内容和学习资源的教学方法。它通过引入真实的案例,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通过学生对案例的分析、讨论和解决,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知识,并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

这种教学方法的特点包括:

1. 学生主导。学生在分析和解决案例的过程中扮演着主导角色,他们需要主动思考、提出问题、寻找解决方案,并进行讨论和合作。

2. 基于真实情境。案例教学法通过引入真实的案例,能够更好地贴近实际问题,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增强学习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3. 鼓励主动学习。学生在案例教学中需要主动获取信息、积极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了他们的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多学科综合。案例教学通常会涉及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学生需要综合运用所学的不同学科知识来分析和解决案例,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以案例为导向的教学法可以广泛应用于各个学科和教育阶段。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促进知识与实际应用的结合。

教法研究_精品文档

教法研究_精品文档

05
教法研究的挑战与前景
当前面临的主要挑战
教育理论与实践脱节
当前教育理论研究与教育实践之间存在较大差距,理论成 果难以有效指导实践。
教育资源分配不均
教育资源在地区、学校、班级等层面分配不均,制约了教 法研究的深入开展。
教师专业素养参差不齐
教师专业素养的差异导致对教法研究的理解和实践能力不 同,影响了教法研究的效果。
针对特殊需求学生的教学策略
针对学习困难、残疾等特殊需求学生,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和方法,提供必要的教学支 持和辅导。
个性化学习资源建设wenku.baidu.com
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和学习风格,建设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和学习路径,满足学生的个性 化学习需求。
家校合作与心理支持
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共同关注特殊需求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 辅导。
THANKS
感谢观看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倡导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课堂教学模式,注重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
多样化教学方法
运用讲授、讨论、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多种教 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
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如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 ,丰富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高等教育教学方法创新
教学反思的内容
对教学过程进行回顾和总结,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措 施。

在法学课堂教学中实施案例教学法应遵循的原则

在法学课堂教学中实施案例教学法应遵循的原则

在法学课堂教学中实施案例教学法应遵循的原则

在法学课堂教学中实施案例教学法应遵循的原则

刘远熙

(商丘师范学院政法系,河南商丘476000)

摘要:法学是一门实践性、技能性很强的学科,但是传统学院式法学课堂教学却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重教师讲授而轻学生主动学习等问题。在法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入案例教学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上述问题。只有把握案例前置性、创新性、互动性、系统性和实践性等教学基本原则,才能避免法学课堂教学中错误地应用案例教学法。

关键词:法学;案例教学法;原则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10)12-0043-02

法学是一门实践性、技能性很强的学科。法学教学必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中心,应当把培养学生法律职业的思维能力、分析推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等法律职业技能放在法学课堂教学的第一位。但是长期以来,我国法学课程的教学一般都采用学院式教学法。这种教学法其实就是一种“填鸭式”或“灌输式”的教学法,它特别强调教师的作用,而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

个性的培养,使学生成为被动的接受者,导致理论与实际相脱节。在法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恰当地运用案例教学法,则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克服上述问题。这就需要在法学课堂运用案例法教学过程中,认真遵循如下五项基本教育教学原则。

一、案例前置性原则

所谓案例前置性原则是指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开始之前就要接触和了解案例以及所要学习的内容,通过课前对案例的事实、证据和法律的初步接触,在学生心目中已形成了对所授知识的大致轮廓。案例前置性原则,要求学生在课前阅读真实案例,对案件的事实、证据和法律等有一个大致的认识和了解后,教师再运用苏格拉底教学法,先提出一系列有关案例的问题,学生进行热烈的讨论和辩论、然后再改变问题的假设条件,启发学生带着问题再思考,再讨论。因此,遵循案例前置性原则实际上是坚持从实践到理论的思维规律,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而传统的判例或理论教学法虽然也运用案例,但是由于采用的是“后置式”即先讲理论、然后以案例来证实理论,不仅无法克服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的矛盾,而且也违背了学生的认知规律,不利于学生自主性学习,更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案例教学法并不是理论的实践化,而是强调在实践中获取理论。案例教学法注重对思维过程的研究和学生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通过学习一个典型案例,积极地思考,大胆地设问,并从中寻找法律理论和理念。

从供给主导型政策到需求主导型政策——我国公共政策形态的嬗变及其关系调适

从供给主导型政策到需求主导型政策——我国公共政策形态的嬗变及其关系调适

从供给主导型政策到需求主导型政策——我国公共政策形态

的嬗变及其关系调适

向良云

【期刊名称】《天水行政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9(000)005

【摘要】随着我国民主化和市场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政策形态随之逐步实现从供给主导型向需求主导型的转变.但两种政策形态的单独作用都不足以解决所有的政策问题,在政府与社会共存合作的关系模式下,构建公共政策供需双方互动博弈的制度平台和政策网络,在平等协商基础上形成解决问题的共识显然是调适两者关系并实现政策目标的必然要求.

【总页数】4页(P47-50)

【作者】向良云

【作者单位】南京工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江苏,南京,2118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601

【相关文献】

1.公共政策过程的基本模式研究——基于权力主导型和联盟型政策的视角 [J], 唐晓英

2.学生主导型案例教学法应用实践--以“公共政策分析”课程教学为例 [J], 李世祥;高雅;马海燕

3.地方政府主导型产业集群的公共政策分析 [J], 丁一文

4.科学主导型公共政策的公众参与:逻辑、表征与机制 [J], 何志武;吕永峰

5.双循环格局下的链长制:地方主导型产业政策的新形态和功能探索 [J], 刘志彪;孔令池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学生主导型案例教学法应用实践(全文)

学生主导型案例教学法应用实践(全文)

学生主导型案例教学法应用实践

0 引言

公共政策分析是一个综合性、跨学科的研究领域,也是一门以行动为取向的学科,体现着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公共政策分析是对政策制定、筛选、实施和评价的全过程的研究,其核心问题是运用多种分析方法对备选政策的本质、产生原因及其实施效果进行分析,以达到改良政策系统,提高政策质量,猎取解决途径的目的。教学方法是教师为实现教学目的所采纳的各种方式、手段的总和,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选择并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才能促进学生的进展,提升教学效果。传统教学中明显存在着“重知识、轻能力,重理论、轻实践”的弊端,因此,在公共政策分析课程教学中,要摒弃传统单一的“主体到客体”的灌输式教学理念和模式,树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导向”的教学理念,强调“以问题为中心”来开展教学活动。

①与传统教学法只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不同,案例教学关注复杂的社会现实,注重学生的制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仅仅是对原理和规则的掌握。在公共政策分析课程中引入以学生为主导的案例教学法,可以引导学生对案例所提供的材料和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见解,做出推断和决策,目的是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制造性,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 运用学生主导型案例教学法的必要性

作为公共治理学科的基础课程,公共政策分析课程的主要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初步掌握政策研究和政策分析的相关理论与方法,从而增进学生对公共政策问题和现象的理解。基于公共政策的特征,该课程天然具有实践性导向,因此课程的教学必须结合社会现实,根据教学内容适当引入实际生活中的政策案例进行教学。由于学生对政策过程缺乏了解,很多知识尤其是一些技能难以通过单纯的课堂教学来形成,例如怎样发现与分析政策问题、如何提出政策建议、如何执行具体政策等。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理论教学和案例教学以及实践结合起来,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通过案例分析和社会实践,对人们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政策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合理的政策建议。公共政策分析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相当于在政策理论和实践之间架设一道桥梁,寻求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点,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增长学生分析政策问题的能力。②

案例教学法在管理学的应用探析.txt

案例教学法在管理学的应用探析.txt

一、引言 管理学是管理类专业一门重要的基础理论课程,由于它涉及的基本概念极多,因此长期以来,管理学的教学方式都是以传统讲授为主。教师教授具体知识点,学生被动吸收。枯燥抽象的理论,既让学生难以理解,也降低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学习效果自然不佳。若能适当采取案例教学法,让抽象的原理变得具体生动,让被动地接受变为积极主动地参与思考,培养学生的管理思维方式和综合分析能力,最终必定能极大提升管理学课程的教学效果。 二、案例教学法在管理学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 1.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管理思维。管理学是一门经世致用之学,因此对学生能否很好地将理论转化为实践能力是有较高要求的。学习管理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升管理素养,培养管理思维,从而能正确掌握分析解决现实管理问题的能力。传统的管理学教学方法,基本上是由老师一味单向灌输,学生只需机械地记忆大量知识点来应付考试,而无需自己主动思考问题。这种方式无疑僵化了学生的思维。当遇到需要运用管理理论来处理实际问题时,学生往往会无从下手。而如果能适当运用案例教学法,将学生置身于真正的管理情境之中,让他们主动思考探索,自己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这不仅能加深学生对管理理论的掌握,更有助于训练他们分析问题的能力,最终培养起学生的管理思维方式。2.有助于提升管理学教学效果。管理学课程通常在低年级开设。在此阶段,学生的理论基础还非常薄弱,尤其是对理论的理解能力还比较差。因此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下,一方面学生对理论只能被动接受、机械记忆,难以达到深入理解的程度;另一方面,由于教学方式单一,教学内容枯燥繁杂,学生容易产生厌学情绪,最终的教学效果就可想而知了。而案例教学法则是一种双向的沟通过程,它将案例讨论的参与者置身于亟待解决的现实管理问题之中。在此环境中,学生转化为教学的主体,他们可以充分进行自主探索,而教师则化身为教学的引路者,起到辅助与引导的作用。二者之间充分沟通,让晦涩的理论变得生动,让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吸收,以此真正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达到提升管理学教学效果的目的。3.有助于体现管理学课程实践性的特点。管理学虽是一门基础理论课,但它却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学习管理学的目的是希望学生最终能将管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能切实解决现实的管理问题。因此,作为教师在教授学生基本管理理论的前提下,进一步培养他们的管理实践技能,方是教学的主要目标。而案例教学法,则能充分

带教_精品文档

带教_精品文档

带教

带教:培育人才的有效途径

引言:

在现代社会中,教育无疑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而在教育的过程中,带教作为一种重要的形式,不仅可以提供学生们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还能更好地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本文将深入探讨带教的概念、作用以及一些有效的带教方法,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带教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进行有效的带教。

一、带教的概念和作用

带教,顾名思义就是指导、指引学生学习和工作的过程。在带教过程中,导师以其丰富的知识和经验,提供指导和支持,帮助学生们建立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模式,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带教不仅是一种传授知识和技能的方式,更是一种灌输价值观和道德观念的过程,对于培育人才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带教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提供实践机会:带教为学生提供了实践的机会,让他们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际工作中,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2. 培养创新思维:带教过程中,导师通过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考方式和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团队合作能力:带教过程中,学生常常需要与其他成员进行合作完成任务。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也锻炼了他们的沟通和协调能力。

4. 促进个人成长:带教不仅关注学生的专业能力的提升,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带教,学生能够提升自己的自信心和自主意识,为个人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有效的带教方法

1. 学生导向的教学:带教过程中,导师应该以学生为中心,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特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的指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小学数学教学论第四章 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精品文档

小学数学教学论第四章 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精品文档

(一)理论基础
尝试教学法是在现代教学论、心理学的基础上 设计的。
教师的使命不应只是教给学生知识,更应交给 学生掌握知识的方法,形成主动去获取知识的 能力。
尝试教学法改变了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听” 的注入式的方法,把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 统一起来,把主导作用和主体作用统一起来。
演示法常配合讲授法、谈话法一起使用,它 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观察能力和抽 象思维能力,减少学习中的困难有重要作用 。
案例:平移、旋转;
使用演示法要注意:
第一,课前,教师应对演示材料作充分的准备和 检查,以保证演示顺利进行。
第二,演示材料的形象与演示方法及演示过程中 使用的语言要和学生认识实际相符合,尽量避免 产生错觉和错误的理解。
②边演示边讲解;
③先讲解后演示。
六、动手操作法
动手操作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一定 的学习任务,学生利用一些设备或学具独 立操作,从中获得直接经验的一种教学方 法。
(一)动手操作法的特点
1.学生亲自动手操作 三角形面积(视频)
2.多种感官参与操作 3.操作过程外化知识
例题:红光小学买白粉笔80盒,买红粉笔比白粉笔 少35盒,一共买粉笔多少盒?
提问:1. 这道题给了我们哪些已知条件?要求是什么 问题?

2. 要求一共买粉笔多少盒,必须先知道什么?

职业教育精品课程建设PPT课件

职业教育精品课程建设PPT课件

2021/6/7
38
【互动交流】
互动交流是一个与精品课程相关的学习、 教学、交流的专业教学互动的平台。
在线课堂 本栏目提供精品课程学习的环境,给学生
提供了课内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 进行实践体验,学知识与技能。
在线答疑 本栏目提供精品课程学习的在线答疑解惑。
内容包括:在线留言、名师指点、在线答疑等内 容。
• 精品课程建设要以课程资源建设为核心,通过
系统、完整、丰富的课程资源的开发,促进任 务引领型课程在教学层面的落实。
3.以质量提高为目标
精品课程建设既要以教学质量提高为目标,更要 致力于优化实际教学过程。
2021/6/7
9
精品课程建设的基本原则
1.科学性原则
要本着务实的精神,以对学习论、教学论、课程论等
2021/6/7
10
4.一致性原则
要以工作任务、教学项目为载体,有序地规划各 项目实施教学时所需要的课程资源。各类教学资 源要保持内在结构的一致性,能够相互联系,相 互支持,形成完整的课程资源体系。
5.创新性原则
要努力突破传统的资源模式,创造性地进行课程 资源建设,开发出有理念、有新意、高质量的课 程资源。尤其要充分应用现代教学技术,开发出 具有先进水平的课程资源。
2021/6/7
17
五、教学方法和手段建设
• 要突出“做中学、做中教”职业教育教 学特色,以工作任务为中心实施理论与 实践一体化教学。

学科竞赛促进教学改革与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探讨精品文档7页

学科竞赛促进教学改革与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探讨精品文档7页

学科竞赛促进教学改革与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探讨

学科竞赛是培养创新型高素质人才的有效途径之一。[1-2]学科竞赛是对知识深入理解、系统整理和实践运用的过程,具有示范性和导向效应,可有效地推进课程建设和专业教学的改革。学科竞赛的开展有助于教改成果的转化,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项目驱动、案列式、启发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成果的体现倡导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通过学科竞赛的开展可以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以及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对营造良好的校园科技创新氛围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学科竞赛能够促进教学改革

传统教学过程中学生们往往存在“学而不习、知而不识”的现象与风气。“学而不习”就是在学习过程中不注重课前课后的预习与复习等环节,缺乏对学习的消化、理解和巩固的过程;“知而不识”是指对信息接收或获取后没有及时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判断、分析等处理。“识”是体现创新性,我国大学课堂更多的是注重知识的传授,以传承性教学为主,重“知”轻“识”,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开展形式多样的学科竞赛有助于授课教师以学科竞赛为引导,有意识地改革课堂教学方式方法,由知识的积累向注重综合能力培养转变、由灌输式向启发式转变,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欲望,提高学习效果。通过学科竞赛的辐射效应,以带领少数、培训多数到激励提高全体的金字塔式的培养模式使教学效果从点到面辐射到全体。

学科竞赛活动的开展可以促进相关课程的教学改革[3],从而对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培养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学科竞赛是对知识的深入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生主导型案例教学法应用实践

0 引言

公共政策分析是一个综合性、跨学科的研究领域,也是一门以行动为取向的学科,体现着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公共政策分析是对政策制定、筛选、实施和评价的全过程的研究,其核心问题是运用多种分析方法对备选政策的本质、产生原因及其实施效果进行分析,以达到改良政策系统,提高政策质量,获取解决途径的目的。教学方法是教师为实现教学目的所采用的各种方式、手段的总和,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选择并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提升教学效果。传统教学中明显存在着“重知识、轻能力,重理论、轻实践”的弊端,因此,在公共政策分析课程教学中,要摒弃传统单一的“主体到客体”的灌输式教学理念和模式,树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导向”的教学理念,强调“以问题为中心”来开展教学活动。①与传统教学法只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不同,案例教学关注复杂的社会现实,注重学生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仅仅是对原理和规则的掌握。在公共政策分析课程中引入以学生为主导的案例教学法,可以引导学生对案例所提供的材料和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见解,做出判断和决策,目的是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 运用学生主导型案例教学法的必要性

作为公共管理学科的基础课程,公共政策分析课程的主要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初步掌握政策研究和政策分析的相关理论与方法,从而增进学生对

公共政策问题和现象的理解。基于公共政策的特征,该课程天然具有实践性导向,因此课程的教学必须结合社会现实,根据教学内容适当引入实际生活中的政策案例进行教学。由于学生对政策过程缺乏了解,很多知识尤其是一些技能难以通过单纯的课堂教学来形成,例如怎样发现与分析政策问题、如何提出政策建议、如何执行具体政策等。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理论教学和案例教学以及实践结合起来,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通过案例分析和社会实践,对人们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政策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合理的政策建议。公共政策分析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相当于在政策理论和实践之间架设一道桥梁,寻求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点,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增长学生分析政策问题的能力。②

公共政策分析案例教学法优势明显,它有利于通过理论结合实践的方式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有利于结合公共政策分析学科特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有利于通过针对性探讨政策分析过程来培养学生的政策素养。但是目前我国高校公共政策分析课程的案例教学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缺陷,一方面教学案例多从国外直接移植过来,本土化程度低,学生难以融入案例情景,不利于学生将公共政策理论与我国复杂的社会现实联系。另一方面,“灌输―接受”式案例教学法使学生缺乏课堂置疑和辩论的热情,课堂氛围和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够浓厚,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被动接受地位,无法培养学生运用公共政策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要改变传统的案例教学法,强调学生的主导作用,由灌输式教学向启发式教学转变,教学的目的不再是让教师向学生提供正确答案,而是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形成一套完整并适合自己的分析问题的

思路。

学生主导型案例教学法是指由学生根据案例自主选取和查阅相关学

习资料、由学生分析案例和讲解案例,并由学生对案例进行总结和汇报,学生在案例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的一种教学方法。以往的案例教学法多为教师主导型,即教师搜集资料,在课堂上讲解,与学生讨论,再总结得出结论。而在学生主导型案例教学法中,教师只负责布置任务,提供参考案例,组织讨论与点评,将大量的资料筛选,案例分析与讲解,分析报告的撰写,分组课堂汇报等工作交给学生完成。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锻炼学生搜集资料、整合信息、团队合作、归纳总结以及当众发表演讲等能力。

2 学生主导型案例教学法的实施方案

学生主导型案例教学的组织安排是否恰当,设计程序是否合理,既是案例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也是教学成败的关键。因此,在公共政策分析课堂活动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依照教学大纲以及学生主导型案例教学的一般流程,科学组织和实施案例教学。

2.1 前期准备阶段

2.1.1 分组和评分方式

学生主导型案例教学法的学习过程多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更加强化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因而分组是教学是否成功的首要环节。考虑到讨论效果,分组方式最好由学生自由组合,但人数不宜过多或者过少,每组大约4至6人比较合适。组长由学生自荐然后共同推选出来,组长在小组中的作用较大,不仅要完成自身任务还要整体协调、安排其他组员的任务。教师除

了要对小组共同完成的案例分析报告进行评分(满分40分),还要按照个人对小组的贡献给每名成员打分(满分10分),这两部分的分数总和就是学生的课程总结报告分数,占本课程最终成绩的50%。这样的评分方式让每一名学生都肩负着提高小组成绩的共同目标,在分析案例和撰写报告的过程中,小组就会进行明确的分工,积极地讨论和解决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同时,按照每个成员所承担的角色和对小组的贡献评分,不仅能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有效避免小组合作中最易出现的“搭便车”现象。

2.1.2 公共政策案例选取教学中选择的案例是否恰当,是学生主导型案例教学法成败的关键,好的案例在教学中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选的案例既要与教学目标相吻合,又要是教师自己能把握的、学生易于接受和认同的。③这里要强调的是,教师在学生主导型案例教学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需要从案例与特定政策分析基本知识点的关联性、案例与社会实际生活的关系以及案例的总体难易程度来考察所选案例的适当性。一个好的教学案例通常是对课程教学有用处、与教师所要传授的理论知识具有相关性、能引发争论和探讨、反映社会现实问题的。因此,考虑到教学目标和课堂效果,综合以上因素,此次教学实践选择将怒江水电站开发建设问题作为一个案例方向,向学生提供了四篇阅读材料,并要求学生以此方向为切入点,自主查阅相关案例,进行小组案例讨论,撰写分析总结报告。

2.2 教学实施阶段

2.2.1 理论知识的学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