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政策概论期末
社会政策概论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
社会政策概论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
基于河南师范大学08社工改编
浙江工商大学社会工作1001
第一、二、三章
1、政策的概念及基本特征
政策的定义:政策是指政府、政党或其他组织为实现其目标而制定的各种规则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和。
基本特征:(1)政策是有组织的活动;(2)政策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方向性;(3)政策具有明确的行动内容;(4)政策是规则体系与行动体系的结合。
2、公共政策
公共政策的基本概念:政府或社会公共权威机构为有效的管理社会,处理公共事务和解决社会问题而制定的行动方案和行为准则。
公共政策的基本特点:公共性:体现在政策的主体(一般是由政府和组织实施)、对象(面向公众,而非特定政府官员)、目标(不为了政府利益,为社会利益)和过程(制定、实施、资源调动等方面都需要公众的广泛参与);权威性及其表现(涉及政府本身的合法性问题):在制定中的权威性:政府权威来自民众授权、具有在国家机器下的强制性的社会管理权、具有超越地方社区以上的大范围行政控制权、政府可以使用国家主权原则来避免来自国外的质疑从而维护权威,价值选择(涉及不同利益集团的博弈):一方面,社会需要政府解决的问题很多,可行动的领域广泛,另一方面,能获得的资源有限,优先解决重点问题。阶级性和社会性的统一。
3、公共政策的目标和意义
目标概念下的两种不同模式:功能主义的观点和冲突主义的观点
公共政策的意义:公共性原则下符合社会绝大多数集团和个人的利益:利益的综合原则,利益的分配原则,合理的利益选择原则,兼顾个人、地方和社会整体的利益原则,最重要要注重全人类的共同利益。
《社会政策》期末复习题
单项选择题
1.社会政策的实质是( D)。
A.社会政策具有社会性
B.社会政策是政府包揽社会福利事务
C.社会政策是一种社会行动
D.社会政策是政府在社会福利事务领域中的干预行动
2.保险会因为(C )原因,导致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
A. 个人私心
B. 保险公司的粗心
C. 信息不对称
D. 政府管制
3.在中国大陆社会政策发展过程中,1958年至1966年属于我国社会政策的( B )。
A.建立阶段
B.发展阶段
C.遭受破坏阶段
D.恢复阶段
4. 社会团结概念最早是由社会学家( D )提出来的。A.马克思
B. 韦伯
C. 提特穆斯
D. 涂尔干
5.为一项社会政策的实施设立具体的行动计划,这是( A )。
A.社会政策规划
B.社会政策行动的程序化
C.对社会政策条文的解释
D.社会政策的附加规定
6. 建国后的社会救助方针始终强调( A )为主,政府救济为辅助。
A.依靠集体、群众互助、生产自救B. 个人和家庭自救
C. 社区救助
D. 民政救助
7.社会保险型医疗模
式是主要通过立法形
式强制规定雇主和雇
员按照一定比例缴纳
保险费,形成保险基
金用于雇员及其家属
看病就医,患者在就
医时需要自付一定的
医疗费用。( C )采
取这一医疗政策模
式。
A.美国
B.英国
C.德国
D.新加坡
8.( A )是教育政
策的核心问题,教育
政策应该将其作为重
要的价值取向。
A.教育公平
B.教育机会和利益
C.教育资源
D.政府对教育领域的
干预
9.根据我国加强保障
性住房监管的政策规
定,下列关于廉租住
房说法正确的是
(C )
A.廉租房可以出售、
出租
B.廉租房可以擅自改
社会政策课程期末复习题
社会政策课程期末复习题
一、客观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社会政策的实质是()。
A.社会政策具有社会性
B.社会政策是政府包揽社会福利事务
C.社会政策是一种社会行动
D.社会政策是政府在社会福利事务领域中的干预行动
2.工业化社会以后,社会保险政策首先在()建立。
A.意大利
B.德国
C.法国
D.瑞典
3.在中国大陆社会政策发展过程中,1958年至1966年属于我国社会政策的()。
A.建立阶段
B.发展阶段
C.遭受破坏阶段
D.恢复阶段
4.公民权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A韦伯
B.蒂特马斯
C.贝弗里奇
D.马歇尔
5.为一项社会政策的实施设立具体的行动计划,这是()。
A.社会政策规划
B.社会政策行动的程序化
C.对社会政策条文的解释
D.社会政策的附加规定
6.在政策方案的选择中,要充分考虑投入与产出,估量其得失大小,根据()比较一些现成的可供选择的政策。
A.价值标准
B.成本-效益标准
C.可行性标准
D.风险标准
7.社会保险型医疗模式是主要通过立法形式强制规定雇主和雇员按照一定比例缴纳保险费,形成保险基金用于雇员及其家属看病就医,患者在就医时需要自付一定的医疗费用。()采取这一医疗政策模式。
A.美国
B.英国
C.德国
D.新加坡
8.()是教育政策的核心问题,教育政策应该将其作为重要的价值取向。
A.教育公平
B.教育机会和利益
C.教育资源
D.政府对教育领域的干预
9.根据我国加强保障性住房监管的政策规定,下列关于廉租住房说法正确的是()
A.廉租房可以出售、出租
B.廉租房可以擅自改变住房用途
C.廉租住房只能自住
D.廉租房可以闲置、出借
社会政策概论期末总结题
社会政策概论期末总结题
社会政策是指政府为实现社会公正和社会福利而采取的一系列行动和政策措施。在社会政策领域中,政府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负责制定、执行和监督各种社会政策,并为社会成员提供必要的社会福利。社会政策涉及的范围广泛,包括但不限于教育、医疗、养老、劳动就业、环境保护等领域。社会政策的核心目标是通过提供公平的机会和平等的福利来实现社会公正,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在社会政策领域中,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来思考问题并采取相应的行动。首先,社会政策要以公平为原则。公平是社会政策的核心价值观,政府应确保每个人都有平等的机会参与社会生活,并享受到公正的福利分配。其次,社会政策要以平等为目标。政府应当采取措施来消除社会不平等问题,包括贫富差距、性别不平等、种族歧视等。此外,社会政策还应关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即要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基础上,保护环境和资源,以便让未来的世代也能享受到良好的环境和福利。
教育是社会政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是人力资源开发的基础,也是社会进步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此,政府在教育领域应该制定相关政策,确保每个人都有平等的接受教育的机会。这意味着政府应该提供财政资助,保障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并致力于提高教育质量。此外,政府还应关注教育的多元性和可持续性,为不同需求的学生提供适当的教育服务。
医疗是社会政策的另一个重要领域。健康是人们生活质量的核心因素,也是实现社会公正的重要基础。政府在医疗领域应该采取措施,确保每个人都能获得合理的医疗保健服务。这包括建立健全的医疗保险制度,提供财政资助,加强基层医疗服务,改善医疗资源的分配,推动医疗技术的发展等。此外,政府还应关注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公正性,确保所有人都能享受到平等的医疗待遇。
社会政策概论——期末试题
社会政策概论——期末试题
一、填空题(20分)
1、给社会政策下定义有直接界定、(间接界定)与(理论界定)等3种基本方式;
2、社会政策的范围包括(价值)、(对象)、内容、过程等方面;
3、《伊丽莎白济贫法》于(1601)年在(英)国实施;
4、社会政策的主体包括(弱势群体)与(政府服务机构);
5、环境分析包括政府与社会、(国内)与(国际)、场景与背景等维度。
6、社会政策的主要研究方法有人性假设、(调查研究)与(政策分析)等3种基本方式;
7、教育有主体性、学习性、社会性、(传承性)与(生产性)等特征;
8、福利国家一词最早见于(1941)年(公民与教徒)一书;
9、社会政策包括(公平)与效率、(人权)与主权等价值维度;
10、当代世界的特征包括经济(市场化)与生活(网络化)、管理全球化及发展不平衡等。
11、全球性社会政策面临权力的边界模糊化、资源的(配置不平等)与问题的(普世化压力)。
12、马克思认为人性包括生存、(发展)与(享乐)等需要。
13、马斯洛认为人性依次有(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等五种需要。
14、社会保障的基本方式有社会保险、(社会救济)与(社会福利);
15、医疗卫生政策包括医生与(患者)的矛盾、经验与(科学)的矛盾。
16、医疗卫生政策包括精英与(民主)的矛盾、心理与(生理)的矛盾。
17、教育在历史上呈现科学与(人文)的交融、(自主)与开放
的结合;
18、教育发展的历史趋势包括(公共)与私人的统一、投入与(产出)的关联。
19、社会政策分析应突破传统政府、市场二元论,走向政府与(市场)、(社会)三元互动视角。
《社会政策概论》期末考试复习题1105
《社会政策概论》期末考试复习题(2011.5)
考试题型:名词解释4,20分;简答题4,32分;问答题2,28分,实践分析题1,20分。
名词解释:
1、社会政策社会政策是公共政策的重要领域,是公共政策中有关公民福利、社会公平的政策,旨在满足人们难以通过市场机制实现的个人需要和社会需要,是国民经济的二次分配,其外延包括社会保障政策、劳动就业政策、教育政策、社区社会政策、公共住房政策、个人性社会服务政策等。
2、剩余模式社会福利的需求主要是通过个人的努力来满足的,只有当基本社会安全网络无法提供有效保障时,公共部门才有必要进行介入并提供帮助
3、制度模式社会福利体系被看做是与其他社会制度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仅是为处在生产劳动中的工人提供保障,而且为那些处于劳动力市场之外的福利需求者提供普遍的保障。
4、职业福利也称为附带福利,指与就业或缴费记录有关的由企业提供的各种内部福利,可以现金或实物形式支付,常常由政府依法强制实施,如企业补充医疗和补充养老保险、子女教育和住房补助、有薪假期等等。
5、财政福利指具有明确社会目标的特别减税和退税措施,如在许多发达国家,凡市民参加慈善捐款、社会保险或抚养子女等都能获得
所得税减免,从而增加净可支配收入。蒂特姆斯把它看成是一种转移支付。
6、贫困烙印指因接受福利救助而被定为“穷人”,并因此而感到自卑或受到其他人歧视的现象。
7、福利依赖接受福利的人不仅在收入上依赖福利津贴和服务,在心理上也处于一种依赖状态,他们丧失了积极性、技能、独立性,甚至是自我生存的能力。
问答题:
社会政策期末复习资料
1政策:指国家或政党为了实现一定历史时期的路线而制定的行动准则,即政策主要是指政府或政党有关行动的规则体系。
2政策与制度的关系:制度指一种规范体系而政策是一个组织为达到其目的而制定和实施各种规则和方案而采取的行动。政策中包含规则的要素;政策在制度的基础上制定和实施;政策行动的结果可以转化为一定的制度。
3公共政策:政府或社会公共权威机构为有效管理社会,处理公共事务和解决社会问题而制定的行动方案和行为准则。
4公共政策的特点包括:①公共性:面向社会公众与社会中的公共事务有关、②权威性:制定过程中的权威性和实施过程中的权威性、③价值性:公共政策反映了政府的价值目标、④群体性与社会性的统一:制定的公共政策有时能够符合全社会的共同利益,但公共政策的走向往往会与某些群体的利益密切相关。
5社会政策:政府在某种社会性价值的指导下为达到某种社会性的目标而采取的社会性行动的总和。这里的社会性价值指的是在社会中具有广泛代表性价值体系。
6个人需要的基本类型:①规范性需要(文件的)、②感觉的需要(个人想要)、③表达的需要(行动)、④比较的需要(别人有的我也要有)7社会政策的作用:积极作用:①通过政府干预,可以扭转市场失灵带来的各种社会问题;②在解决问题方面具有很强的有效性;③能够比较准确的诊断社会问题合理的配置社会资源;④能够动员广泛的社会参与,帮助解决社会问题。局限性:①政府行动也有可能失灵,从而降低解决社会问题的有效性;②有的时候会忽略其他一些社会问题;
③由于利益群体影响等人为因素,会使决策的实施偏离原来的目标和途径;④还有可能带来其他问题。
社会政策概论课程期末复习资料
《社会政策概论》期末复习资料
一、客观部分:(单项选择、多项选择、判断)
(一)单项选择
1.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最低缴费年限是( B )
A 10年
B 15年
C 20年
D 25年
★考核知识点:养老保险,参见讲稿第10章第1节。
2.根据现行医疗保险制度规定,起付线的标准是当地职工年平均工资的( B )
A 5%
B 10%
C 15%
D 20%
★考核知识点:医疗保险,参见讲稿第10章第2节
3. 张某在一家单位工作了3年,合同到期后没有续签,失业了。按照现行失业保险制度的规定,他可以领取多长时间的失业保险金( B )?
A 6个月
B 12个月
C 18个月
D 24个月
★考核知识点:失业保险,参见讲稿第10章第3节
4. 下列各项中,哪项不属于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条件?( C )
A 缴费满1年B被动失业 C 生活困难 D 已登记失业,仍有就业意愿
★考核知识点:失业保险,参见讲稿第10章第3节
5.下列哪种情况不算工伤?( C )
A 见义勇为受伤
B 抢险救灾受伤C陪客户喝酒导致酒精中毒D 出差洽谈业务时受伤
★考核知识点工伤保险,参见讲稿第10章第4节。
6. 因工死亡职工的配偶领取的供养亲属抚恤金,按照职工本人工资的(B )发放。
A 30%
B 40%
C 50%
D 60%
★考核知识点:工伤保险,参见讲稿第10章第4节
7. 因工死亡职工的母亲领取的供养亲属抚恤金,按照职工本人工资的(A )发放。
A 30%
B 40%
C 50%
D 60%
★考核知识点:工伤保险,参见讲稿第10章第4节
8. 因工死亡职工的子女领取的供养亲属抚恤金,按照职工本人工资的(A )发放。
国开社会政策期末复习资料
一、单项选择题
1.世界上第一个宣布建成福利国家的是( C )。
A.美国B.德国 C.英国D.法国
2.在社会政策决策时只追求选择的方案是较佳的或较优的,不一味地追求效益的绝对最大化,只希望求得效益的相对最大化。这种决策模式被称为( B )。
A.完全理性决策模式
B.有限理性决策模式
C.渐进决策模式
D.集中型决策模式
3.教育政策的核心问题是( A ),它也是教育政策重要的价值取向。
A.教育公平
B.教育机会和利益
C.教育资源
D.政府对教育领域的干预
4.( B )提出了发展型社会政策概念。
A.蒂特马斯B.梅志里 C.涂尔干D.马克斯•韦伯
5.下列不属于突发事件的选项是( D )。
A.某山体滑坡
B.恐怖分子袭击
C.流感突发
D.超市打折
6.中国传统的养老方式以( C )为基础的。
A 社区养老
B 机构养老
C 家庭养老
D 互助养老
7.第三条道路是一条试图超越左与右的中间道路,在福利意识形态中,可以认为它试图调和国家干预与市场自由发展之间的矛盾,平衡国家责任和个人责任之间的关系,从而解决福利国家在改革中的理论与现实困境。第三条道路的核心价值观是( D )。
A.效率优先
B.市场主导
C.平均主义
D.社会平等
8.下列不属于针对各类群体的专门社会保障是( D )。
A.女性生活保障
B.优抚保障
C.残疾人保障
D.反贫困保障
9.对在岗工人的工作能力进行训练是( A )。
A.技能提升培训
B.再就业培训
C.劳动预备制培训
D.创业政策培训
10.针对一个具体的政策客体,根据其自身的逻辑框架,来分析其投入、活动、产出,看是否都根据计划,达到预定目标,这是( B )。
《社会政策概论》期末考点整理
社会政策概论知识点
一、不定项选择题(少选、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10X2=20分)
第二章
1、进入工业化社会以后,为了解决各种社会问题,德国率先建立了社会保险制度,标志着现代社会政策实践的开始。(单选?)P22
2、1601年《伊丽莎白济贫法》,三类P22/23
该法在施行救济的过程中建议应对不同类型的贫民采用不同的救济方法来满足他们的基本需要,体力健全的贫民需要送入劳动工场,对不能工作的贫民送入救济院或者施以院外救济,为失依儿童安排学徒训练机会。
3、19世纪80年代,德国,社会保险制度建立P24
内容(?):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事故保险、护理保险、养老保险
意义(?):——建立德国统一的社会保障法律体系;——建立起各负其责的社会保险管理体制;——社会保险社会化管理程度较高;——社会保险资金运作模式的改革;——完善社会保障的基础性工作。
4、福利国家概念P25
福利国家是一种工业国家的国家形态,它不只是社会保险或公费医疗,也不只是家庭福利或社会救助计划,甚至也不能完全等同于社会保障或社会政策,而是它们的总和。
福利国家是一种工业国家的国家形态;是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创办并资助社会公共事业,实行和完善一套社会福利政策和制度,对社会经济生活进行干预,以调节和缓和阶级矛盾,保证社会次序和经济生活正常运行,维护垄断资本的利益和统治的一种方法。
5、1942,《贝弗里奇报告》,二战后P26
新的社会保险体制的主要特点有:以均等给付和均等供款为基础,充分满足最低限度的生计需求,由保险者、雇主和政府三方共同负责其经费来源。
社会政策概论期末复习考试资料大全
第一章
1、社会政策的概念:社会政策是政府在某种社会性价值的指导下,为了达到某个社会性目标,采取的的社会性行动总和。
2、社会政策的实质:是政府在社会福利事务领域中的干预行动。
3、社会政策的历史:
4、社会政策的主要领域:1社会保障政策 2公共医疗卫生政策 3公共住房政策4公共教育政策 5劳动就业政策 6社会福利服务政策 7针对专门人群的社会政策体系 8社会政策的其他内容
1.1601年《伊丽莎白济贫法》(1)内容:a. 教区负责供养教区内无依无靠的贫民;b.根据贫民的类型,分类施助(有劳动能力的送入工场劳动- 没有劳动能力的,送入救济院或提供院外救济; - 无依无靠的儿童,提供学徒训练机会。(2)影响:a.政府开始承担保障公民基本需要的责任;b.奠定了英国社会福利政策的基础c. 各国社会救助政策的模版。
2.工业化对社会政策的促进作用:(1)工业化带来的风险;(2)传统的生活保障制度的丧失(3)流动加快与传统社区家庭功能的淡化(4)工人运动的发展(5)对贫困新的认识
3.德国社会保险制度的建立(1)俾斯麦的政策:胡萝卜加大棒(2) 社会保险法:- 1883 工人医疗保险法 - 1884 工伤事故保险法 - 1889 伤残和养老金保险法(70岁以上)(3)俾斯麦模式
汉堡制:1788年是对济贫事务进行管理的一种制度,因起源于德国的汉堡市得名。
战后西方“福利国家”社会政策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1欧洲“福利国家”体制形成的历史背景:①英国政府在德国之后也在1911年通过了“国民保险”法案,试图用社会保险的方法来解决失业等社会问题;②同时,20世纪30年代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从经济学的角度论证了国家干预经济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人们认识到政府可以并且应当通过财政、货币政策和再分配政策来刺激需求和促进就业,从而为“福利国家”体制的建立提供了关键性的经济学理论支持。.
社会政策期末复习题答案
社会政策期末复习题答案
一、选择题
1. 社会政策的主要目标是什么?
A. 促进经济增长
B. 保障社会公平
C. 维护国家安全
D. 提高个人收入
答案:B
2. 以下哪项不是社会政策的基本原则?
A. 公平性
B. 效率性
C. 可持续性
D. 随意性
答案:D
3. 社会政策的实施主体通常包括哪些?
A. 政府
B. 企业
C. 非政府组织
D. 所有以上
答案:D
4. 社会政策评估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A. 确定政策是否达到预期效果
B. 降低政策成本
C. 增加政策的知名度
D. 吸引更多的政策参与者
答案:A
二、简答题
1. 简述社会政策在解决贫困问题中的作用。
社会政策在解决贫困问题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通过提供
基本的社会保障,如失业保险、养老金和最低生活保障,确保贫困人
口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其次,通过教育和职业培训政策,提高
贫困人口的就业能力和收入水平。最后,通过税收和转移支付等手段,实现收入再分配,减少贫富差距。
2. 阐述社会政策在促进社会包容性方面的重要性。
社会政策在促进社会包容性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它通过提供平等的
社会服务和机会,确保不同群体,包括少数族裔、残疾人士和弱势群体,能够参与社会生活并享有平等的权利。此外,社会政策还有助于
消除歧视,促进社会和谐与团结。
三、论述题
1. 论述社会政策在应对老龄化社会中的策略和挑战。
在应对老龄化社会中,社会政策需要采取多方面的策略。首先,通
过完善养老保险制度,确保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保障。其次,
通过发展老年教育和文化活动,丰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再次,通过
医疗保健政策,提高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然而,社会政策
《社会政策概论》期末考点整理
《社会政策概论》期末考点整理D
1、社会政策体系有哪些领域(目录)
社会保障政策、公共卫生及医疗服务政策、住房政策、教育政策、就业社会政策、社会福利服务政策、老年人社会服务政策、残疾人社会政策、保护妇女基本权益的社会政策、未成年人保护和儿童福利政策、反贫困社会政策
2、各个政策内容、形式
看书、看笔记
二、名词解释(5X5=25分)
1、政策
政策是指政府、政党或其他组织为实现其目标而制定的各种规则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和。有三层含义:
(1)政策的主体主要是政府和政党。几乎社会中所有的正式组织都参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但政府和政党的政策体系在社会中的影响最大;
(2)政策的目标是为了实现组织的目标,以及围绕组织的目标而有序地处理各项日常事务;
(3)政策包含了规则体系和各种具体的行动。
具体特征:
(1)政策是有组织的活动;
(2)政策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方向性;任何政策都具有具体的目标,它们或是为了实现长远的组织目标,或是为了有计划地处理眼前的各种事务,或二者兼有,否则就不能看成是一种政策;
(3)政策具有明确的行为内容
(4)政策是规则体系与行为体系的结合。
2、公共政策
政府或社会公共权威机构(立法机构、司法机构和行政机构,有些还包括执政党)为有效管理社会、处理公共事务和解决社会问题而制定的行动方案和行为准则。
基本特点:
(1)公共性(主体、对象、目标、过程)
(2)权威性
(3)价值选择
(4)阶级性与社会性的统一
3、社会政策
社会政策是政府或其他组织在一定价值的指导下,为了达到其社会目标而采取的各种社会性行动的总和。
实质:政府在社会福利事务领域中的干预行动。
社会政策期末复习资料
第一章社会政策的基本范畴
1.政策
定义:政策是指政府、政党或其他组织为实现其目标而制定的各种规则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和。
定义的三层含义:
第一,政策的主体可以是社会中的各种组织,但政府和政党的政策体系在社会中的影响最大;第二,政策的目标是为了实现组织的目标,以及围绕组织的目标而有序地处理各项日常事务;第三,政策包含了规则体系和各种具体的行动。
政策的基本特征:
(1)政策是规则体系与行动体系的结合
(2)政策是制度化的行动体系
(3)政策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方向性
(4)政策具有明确的行动内容
2.制度
定义:“制度”(或“社会制度”)主要指一种规范体系,以及与其相对应的结构(组织或群体等)和必要的物质条件。——辨析:而政策则是一个组织为达其目标而制定和实施各种规则和方案而采取的行动。
制度与政策不同之处(理解):
一,从基本视角上看,制度主要是指一套既定的规则、结构和行为规范,而政策则主要是指一个组织在一个领域中的行动体系;(制度概念是从静态的视角,而政策概念则主要是从动态视角去反映一个领域的状况)
二,就规范的要素而言,尽管政策和制度都包含了规范的要素,但制度概念所反映的规范要素主要是一种客观的、既定的规范体系。而政策概念中的规范要素主要是指一个组织制定和实施规范的行动;
三,从产生的方式上看,制度即可以是自上而下规定的,也可以是以约定俗成的方式自然形成的;而政策则是一个组织有目的地制定和实施的。或者说,制度可以是自发和自然形成的,但政策却是人为的。
3.公共政策
定义:政府或社会公共权威机构为有效管理社会、处理公共事务和解决社会问题而制定的行动方案和行为准则。
社会政策概论期末考试试题
社会政策概论期末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 社会政策的最终目标是:
A. 提高个人收入
B. 促进社会公平
C. 增加政府税收
D. 降低失业率
2. 以下哪项不是社会政策的基本原则?
A. 公平性
B. 效率性
C. 可持续性
D. 随意性
3. 社会政策的实施主体通常是:
A. 个人
B. 企业
C. 政府
D. 非政府组织
4. 社会政策的制定过程中,以下哪项不是必须的?
A. 需求评估
B. 政策设计
C. 政策执行
D. 政策宣传
5. 社会政策评估的主要目的是:
A. 确定政策是否达到预期效果
B. 增加政策的知名度
C. 降低政策执行成本
D. 提高政策的复杂性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 简述社会政策在促进社会公平方面的作用。
2. 阐述社会政策制定过程中应考虑的伦理问题。
3. 描述社会政策在解决老龄化问题中可能采取的措施。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
1. 论述社会政策在应对全球化挑战中的角色和挑战。
2. 分析社会政策在促进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以及如何平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四、案例分析题(共30分)
请阅读以下案例,并回答以下问题:
案例:某国政府为了减少贫困,实施了一系列社会政策,包括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提供就业培训、以及增加对低收入家庭的补贴。然而,政策实施后,虽然一部分低收入家庭的收入有所增加,但整体贫困率并未显著下降。请分析可能的原因,并提出改进建议。
1. 根据案例,分析社会政策在减少贫困方面可能遇到的挑战。
2. 提出你认为有效的社会政策改进建议。
注意:请在答题时,注意条理清晰,论点明确,并尽可能地提供具体的政策实例或数据支持你的观点。
社会政策概论期末考试复习
社会政策概论期末考试复习
一、名词解释题
1、社会政策
是指以公正为理念依据,以解决社会问题,保证社会安全、改进社会环境、增进社会整体福利为主要目的,政府或其它组织为了达到其社会目标而采取的各种福利性社会服务行动的总和。其核心是解决市场经济下公民的社会风险。
2、社会保护
是指由政府或其他社会组织建立各种保护性的制度和措施,以避免或减弱某些社会群体在社会经济变迁(包括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制度和结构变化)过程中所受到的利益损害。
3、社会民主主义
主张通过争取普选权、直接立法、社会福利政策逐渐实现社会主义的主张,从实现社会主义的手段上说,又被称为改良主义。
4、普遍性福利供给
以不使接受者丧失地位、尊严、自尊的方式,把物品和服务更有效地、更方便地提供给有关的全部人口。
5、社会排斥
个人、团体和地方由于国家、企业(市场)和利益团体等施动者的作用而全部或部分排斥出经济活动、政治活动、家庭和社会关系系统、文化权利以及国家福利制度的过程。
6、公共政策
是指政府或社会公共权威机构为有效管理社会、处理公共事务和解决社会问题而制定的行动方案和行为准则。
7、社会自由主义
关注个体的权利, 包括性的自由, 信仰宗教、免于经济强制的自由,保护私人生活免受政府侵犯。
8、民主社会主义
在大多数的情况下,社会民主主义的立场处在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中间;而民主社会主义则拥护完全的社会主义,并且希望借民主手段废止资本主义。
9、选择性福利供给
通过对个人或家庭的财产和收入状况的调查,界定出哪些人确实属于穷人,而后才给予减免费用的服务或现金补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政策概论期末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社会政策概论
一、名词解释
1、公共政策:政府或社会公共权威机构为有效管理社会、处理公共事务和解决社会问题而制定的行动方案和行为准则。包含了政府为管理社会、处理公共事务和解决各种问题而采取的行动,是在特定目标指引下,对社会公共利益的选择和分配。
2、社会政策:是政府或其他组织在一定的社会性价值的指导下,为达到其社会性目标而采取的各种福利性社会性服务行动的总和。一般来说,社会政策具有三方面含义,包括社会性价值、社会性目标和社会性行动。福利性是其最重要的特征。
3、社会福利:社会福利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说,就是在公共资金的支持下向社会成员无偿或低偿提供物质产品或服务的制度和过程。狭义上认为对生活能力较弱的儿童、老人、母子家庭、残疾人、慢性精神病人等的社会照顾和社会服务。社会福利是在社会保障的基础上保护和延续有机体生命力的一种社会功能。
4、社会问题:是一种对社会成员和社会整体造成负面影响、社会主流价值不能接受因而需要采集集体行动进行干预的社会现象。它具有普遍性、变异性、复合型和周期性等特征。
5、民间组织:政府组织体系之外的各种民间非性组织的总称。包括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和基金会等,它们以其民间和非营利两个方面的特点而与政府组织和企业组织区分开来,并在当前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6、非营利组织:是指不以营利为目标的民间社会服务组织,包括志愿团体、社会组织或民间协会等,是介于政府和营利性企业之间的“第三部门”。它具有非营利组织最大的特点是它的非营利性。其次,非营利组织所提供的服务具有福利性特征。最后是其非营利组织的公共性特点。
7、普惠性福利模式:是指社会政策行动倾向于不加区分地给全社会或某些群体中的所有社会成员都提供相同的福利待遇,而不论他们每个人是否有满足的需要。
二、简答题
1.简述新加坡公积金制度
新加坡中央公积金制度是一种独具特色的社会保障制度。作为一种社会福利制度,即所谓“退休基金社会主义”制度,实际上是一种强制性的长期储蓄。政府通过这一制度有效地调控消费基金,解决职工购买住房和退休后的养老问题。新加坡的公积金制度实行会员制,所有新加坡公民和永久居民,无论是雇员,都必须按雇员月薪的一定比例缴交强制性的公积金,并按月存入雇员户下。公积金制度在新加坡实行40多年来,对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主要表现为以下5点:(1)为国民提供了多样化的社会保障。(2)新加坡的中央积金局将归集的公积金购买国债,因此它为国家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
大量资金。(3)有利于政府搞好宏观经济调控。(4)提高国民素质培养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精神。(5)增强国家的凝聚力。
2、简述非营利组织及其特点
非营利组织是指不以营利为目标的民间社会服务组织。从提供的服务内容上来看,非营利组织与企业等商业性服务组织比较接近,都是向社会组织提供各种服务产品。非营利组织最大的特点是它的非营利性,即它不以营利为目标。其次,非营利组织所提供的服务具有福利性特征。再次,非营利组织具有公共性的特点。非营利组织具有以下三方面作用:(1)政府合法性的资源提供者,合法性就是人们对享有权威的人们的地位的承诺和其命令的服从。(2)政府权力的监督者。非营利组织为人们的自由结社提供了自我组织的空间,这些组织以公共利益为目标,以保护人类整体利益为宗旨,通过有组织的活动,唤起公众的公共意识,影响政府的公共决策。(3)民主价值观的培育者,有利于培养公众的正确参政观。
3、简述社会政策决策的基本内容
社会政策的决策内容一般分为五个方面,分别是
(1)是否采取政策行动:面临一定的需要和社会问题时,政府是否采取相应的行动,也即决定是否制定、修改或取消一项或多项社会政策。
(2)社会政策行动的受益者范围:在社会政策的制定过程中,决策者要根据社会需求情况和可以利用的资源情况来决定某项社会政策行动的覆盖面,即受益者的范围。
(3)福利水平的高低:福利水平是指在社会政策项目中由政府财政或其他公共资金给付的平均水平,也即福利性项目受益者的平均受益程度。
(4)资源的调动方式:在制定社会政策过程中,一般应该将实施该项政策行动需要的资源及其调动方式,即经费总量和经费来源也做出规划。
(5)社会政策项目的运作方式:在项目设计时应该考虑到受益者资格、资金分配比例、资金给付方式或服务传递法师,社会服务的组织设计和社会福利项目的管理模式、与该项社会政策行动有关的配套政策体系等等。
4、简述当代“新左派”的社会福利思想
20世纪70年代之后,在社会主义形式仪态阵营中出现了所谓的“新左派”福利思想。这个学派关注的议题是资本主义如何在赤裸裸的剥削关系中仍然能够维持有效性及资本主义如何在各种矛盾中发展。奥康纳认为资本主义必须满足两个基本条件:资本积累和合法性。高夫认为,社会政策不仅中和阶级矛盾并增加民众对资本主义的认可程度,同时也起到了劳动力再生产的作用。奥菲认为资本主义的社会政策是回应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结构危机,为例平衡资本积累与合法性这两个具有相反作用的趋势,国家要做到以下四点:尽量减少市场干预、鼓励投资、保护资本积累和制造保护全民利益的形象。资本主义不可以同福利国家同时存在,也不可以没有福利国家而存在。
5、简述社会政策过程中公民参与的方式与意义
公民参与的方式:
(1)通过参与政治选举等各种有关的政治活动而从根本上影响社会政策的进程。
(2)公民可以直接向政府机关提出对社会政策的批评或者建议,或通过各种媒体发表自己的见解,从而影响政府的社会政策行动,有时甚至是以集体行动的方式表达某种观点和意愿。
(3)公民可以通过积极参与各种调研和咨询活动,帮助政府做出合理的决策,其中民意调查、政策调研、听证会以及各种公开的政府咨询活动在当代的社会政策的决策过程中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4)在社区等领域里,居民也可以通过自办一些福利项目而参与政府的政策行动体系之中。
(5)公民还应该依法承担与社会政策有关的各种义务,通过捐助和参加志愿者服务而积极参与社会政策行动。
公民参与对我国的政治民主发展进程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具体表现在:对公民来说,参与体现公民的主题地位以及公民在当代社会中所具有的基本政治和社会权利;对政府来说,公民的广泛参与也是其社会政策能够合理制定并有效实施的基本条件。
三、论述题
1、请结合我国的就业政策分析我国社会政策制定过程中各个环节有哪些主要任务?(P141)
就业社会政策,是指政府或其他组织为劳动者提供就业机会、合理分配就业机会、解决失业问题和保护劳动者权利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和,它是社会政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目标是为了满足劳动者的就业需要,维护与就业相关的各种合法权益。政府实行的就业政策实质上是政府通过公共行动对劳动力市场进行干预。
当前,我国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压力,近几年也被看做是“最难就业年”就业形势不容乐观,是当前较为突出的社会问题。就目前我国实行的各项就业政策来看,从政策制定的角度看,就业社会政策的制定理应遵循科学合理的路径和方法。结合社会政策的制度环节,我们一般认为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着手:(1)确立社会政策议程(2)社会政策的方案设计(3)社会政策的可行性研究(4)社会政策的试点(5)社会政策方案的征求意见与修改(6)社会政策的审批与文本发布
2、请论述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类型以及我国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历程?
保障性住房是指政府为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所提供的限定标准、限定价格或租金的住房,一般包括廉租房建设、经济适用房建设、公共租赁房建设和限价房建设。实行保障性住房建设是我国民生工程的重要建设内容,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1、安居保障作用。能够改善城市低收入居民的居住条件,是重要的民生问题,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对于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2、加快产业带动。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对相关产业具有很强的带动效应。3、刺激消费。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还未今后扩大消费创造了有利条件。加快建设保障性住房,大力推进廉租房建设、棚户区改造、农村危房改造和实施游牧民定居工程,都是改善城乡居民消费环境和条件的有效举措,都将有利于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居民扩大消费。
我国城镇住房政策改革历经两个时期,分别是改革开放前后。改革开放前,我国的住房制度基本上是以低租金、福利制和实物分配为特征的,虽然在这一时期这种住房制度发挥了一定的贡献,但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所以,在20世纪70年代末,针对旧的住房政策弊端,我国住房政策开始进行改革,改革分为五大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