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秋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3-3 汽化和液化
3 3 汽化和液化 教学设计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一、引入课题:【实验1】:老师用酒精在黑板上写下“同学们好”四个字,过一会儿有什么现象发生?【实验2】:在白色透明塑料袋中滴入几滴酒精,排尽空气后封口,并将其放入热水中。
再将塑料袋从热水中取出,观察塑料袋的变化,并解释原因。
学生:塑料袋先变大,后变小,袋内的酒精先变为气体,又变化为液体。
整总结:把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
(板书)二、新授:分一:【问题1】:水烧开忘记熄火,会怎样?减少的水变成了什么?这是哪种物态变化?【问题2】:一碗水放几天后会怎么样?水变成了什么?属于哪种物态变化?【问题3】:以上这两种变化有区别吗?学生讨论交流,回答以上三个问题。
(可能回答不全面,慢慢引导)(板书: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 分二:(一)、探究水的沸腾 : 1. 提出问题:【问题4】:你仔细观察过水沸腾的现象吗? 【问题5】:水沸腾时有什么特征?【问题6】:继续加热,水温会不会继续升高? 2.学生猜想:(水沸腾时有气泡产生,继续加热水温会升高。
) 3.学生设计实验与进行实验:实验成功的关键是要缩短水沸腾的时间,既节约能源,又减少污染,你有什么好点子吗?学生讨论:①烧杯小一些,加的热水少一些; ②尽量用温度高一些的水来实验;③烧杯上加一带孔的纸盖,减少热量散失等。
学生分工(每组四人,分别担任计时员,记录员,绘图员,观察员)合作,进行实验。
现象:温度变化:时间/min0 0.5 1 1.5 2 2.5 3 3.5 4 4.5 5 ...温度/℃ ... 画出图像:学生总结出什么是沸腾以及沸腾的特点(吸热温度不变)。
分三: 老师重新用酒精在黑板上涂鸦,过一会酒精痕迹不见了。
(二)这是不同于沸腾的另一种汽化现象---蒸发、 探究液体的蒸发 : 观察阶段 有无气泡 气泡数量 发生部位 大小变化沸腾前沸腾时进行下面的新课教学,例如:①做饭时,经常在锅盖上附着一些小水珠。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3.3《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
6.课后反思,持续改进:教师课后进行反思,了解课堂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7.融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使他们形成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二)讲授新知
1.教师简要介绍汽化和液化的概念,强调它们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讲解蒸发和沸腾两种汽化方式的区别与联系,结合实验现象进行说明。
3.分析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如温度、湿度、表面积等,并通过实验进行验证。
4.讲解沸腾的条件和沸腾过程中的现象,如气泡产生、温度变化等。
5.介绍液化的概念、方法及液化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2.实验探究,深入理解: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探究,让他们在观察和操作过程中,深入理解汽化和液化的原理。
3.分组讨论,互动交流: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实验结果和现象进行讨论,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表达和沟通能力。
4.归纳总结,巩固知识: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进行总结,明确本节课的重点知识点,帮助学生巩固所学。
(2)设计实验,让学生观察并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培养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3)通过讲解和实验,让学生理解沸腾的条件和沸腾过程中的现象,以及液化的概念和能量变化。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以生活中的实例导入新课,让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3.3《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汽化的概念,掌握蒸发和沸腾两种汽化方式的区别与联系。
2.了解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如温度、湿度、表面积等,并学会运用这些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完整版)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第三节汽化和液化教案
第三节汽化和液化主备人:孔祥超副备人:王东平【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2.了解液体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3. 了解使气体液化的两种方式4.理解液体沸腾的规律,确认液体沸腾是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液体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知道什么是沸点;5.能根据实验数据做出液体沸腾的图象,能根据液体沸腾的图象叙述液体沸腾的特点。
6.知道汽化吸热,液化放热,并会运用该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过程与方法养成使用基本工具和仪器进行测量的实验技能、科学探究的初步能力以及应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乐于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2.通过实验操作和科学实验的教育,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作风,并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教学重难点】重点:1.掌握汽化和液化的概念。
2.探究沸腾现象产生的条件及沸腾现象的特征。
难点:探究沸腾现象产生的条件及沸腾现象的特征。
【教学准备】或【实验准备】教师用:铁架台、铁夹、石棉网、水、烧瓶、玻璃片、胶头滴管、棉花、火柴、冰镇可乐一瓶、常温可乐一瓶、小镜子、注射器、乙醚、多媒体课件。
学生用:酒精、胶头滴管、塑料袋、水槽、热水、烧杯、水、酒精灯、棉签、铁架台、铁夹、石棉网、温度计、硬纸板(中间有让温度计插入的小孔)、火柴、小镜子。
【教学过程】主要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想想做做】1.在透明塑料袋中滴入几滴酒精,将袋挤瘪,排尽空气后用绳把口扎紧,然后放入热水中。
你会看到什么变化?2. 从热水中取出塑料袋再放入盛冷水的水槽中, 你又看到什么变化?同学们,你能解释这些变化吗?今天我们就来探究液态和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汽化和液化。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探究欲望。
)动手做一做认真观察实验现象,思考教师出示的问题。
分组实验并观察酒精状态的变化:酒精不见了,变成了气态的酒精蒸气。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3章第3节汽化和液化教案
第3节.汽化和液化(共2课时)第一课时.汽.化【知识与技能】1.理解液体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2.理解液体沸腾的规律,知道液体沸腾是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液体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知道什么是沸点.3.能根据实验数据作出液体沸腾的图象,能根据液体沸腾的图象叙述液体沸腾的特点.4.知道汽化吸热,并会运用该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过程与方法】养成使用基本工具和仪器进行测量的实验技能、科学探究的初步能力以及应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乐于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2.通过实验操作和科学实验的教育,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作风,并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重点】掌握汽化的概念.【难点】探究沸腾现象产生的条件及沸腾现象的特征.知识点一.汽化【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58,完成以下问题: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合作探究】演示一.“神奇”的塑料袋甲乙1.如图甲所示,在透明塑料袋中滴入几滴酒精,将袋挤瘪,排尽空气后用绳把口扎紧,然后放入热水中.你会看到什么变化?答:将会看到塑料袋膨胀变大.酒精从液态变为了气态,使塑料袋膨胀变大.2.如图乙所示,从热水中取出塑料袋再放入盛冷水的水槽中,你又看到什么变化?答:会看到塑料袋又变瘪了.酒精从气态变为了液态,使塑料袋变瘪了.3.该实验现象说明了什么?答:说明在不同的温度下,物体可以在液态和气态间相互转化.知识点二.沸腾【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58-60,完成以下问题:1.沸腾是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2.在沸腾的过程中,虽然液体继续吸热,但它的温度却不变(选填“升高”或“不变”).3.各种液体沸腾时都有确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做沸点.【合作探究】演示二.观察水的沸腾取温度计、酒精灯、烧杯、石棉网、铁架台、水,按如图所示组装好实验器材.实验时自水温90℃开始每隔1 min记录一次温度,直到水沸腾后2分钟为止,并观察水中气泡的变化情况.1.水在沸腾前和沸腾时发出的声音有何不同?答:水在沸腾前发出的声音较响,沸腾时声音变小.2.水在沸腾前和沸腾时,气泡产生的部位、运动方向、大小变化、最终结果各有何相同或不同?答:相同点:水在沸腾前和沸腾时,气泡都产生在容器的底部,向液体表面运动,到水面破裂开.不同点:水在沸腾前气泡上升变小;沸腾时气泡上升变大.3.你认为沸腾过程是吸热还是放热?观察停止加热后,水是否还能沸腾?答:沸腾吸热,如果不能继续吸热,液体将停止沸腾.演示三.水的沸点与气压的关系..1.如图所示,使烧瓶中的水沸腾,移去酒精灯,水停止沸腾,待水温稍降低一些后,将一大注射器接到密闭的烧瓶口上,向外拉注射器的活塞,可以看到什么现象?答:会看到水重新沸腾起来.该实验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答:说明水的沸点随水面气压的减小而降低.演示四.认识一些液体的沸点一些液体的沸点/℃(在标准大气压下)1.答:78℃.2.能否用酒精温度计测量开水的温度?答:不能.3.常温下的氢是什么状态?答:液态氢的沸点是-253 ℃,故常温下的氢是气态的.【教师点拨】1.为了缩短水加热至沸腾的时间,实验中通常可以采取如下措施:(1)提高水的初温.(2)减小水量.(3)加大酒精灯的火焰.(4)加盖纸盖.2.绝大多数情况下,实验中测得的液体沸点偏离100℃,这主要是由于实验时的大气压不等于标准大气压;此外水质不纯对沸点也有影响.3.液体的沸点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大气压影响液体的沸点,气压越大,液体的沸点越高.高压锅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工作的.4.沸腾的两个必要条件:(1)液体温度达到沸点.(2)液体能持续吸热.【跟进训练】1.妈妈在蒸馒头时,开锅后改用“小火”.针对这种做法,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C.) A.水沸腾后,改用“小火”能更快地让馒头变熟B.改用“小火”可以提高水的沸点C.无论使用“大火”还是“小火”,水达到沸点后温度都保持不变D.用“大火”可以提高水的沸点,不应该改用“小火”2.(山东烟台中考)生活中常把碗放在锅里的水中蒸食物,如图所示.当锅里的水沸腾以后,碗中的水 (.C.)A.同时沸腾B.稍后也沸腾了C.温度达到沸点,不会沸腾D.温度低于沸点,不会沸腾知识点三.蒸发【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60-61,完成以下问题:1.在任何温度下、且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叫做蒸发.2.液体在蒸发过程中需要吸热.3.蒸发和沸腾是汽化的两种形式.【合作探究】演示五1.把蘸有酒精的棉球包在温度计的玻璃泡周围,观察温度计的示数怎样变化?答:温度计示数先下降后上升.2.实验现象说明什么问题?答:说明液体蒸发需要吸热.演示六.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1.如图甲所示,将等量的酒精分别滴在两块玻璃片上,只将一块玻璃片上的酒精涂抹开,会发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问题?答:涂抹开的酒精先消失,说明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表面积有关.2.如图乙所示,将等量的酒精分别滴在两块玻璃片上,只对一块玻璃片上的酒精加热,会发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问题?答:被加热的酒精先消失,说明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温度有关.3.如图丙所示,将等量的酒精分别滴在两块玻璃片上,只对一块玻璃片上的酒精扇风,会发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问题?答:被扇风的酒精先消失,说明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液体上方的空气流动速度有关.4.你还能举出生活中的一些关于蒸发的现象吗?答:刚从泳池里出来感觉到冷,给发烧的病人额头上擦拭酒精来降低温度,夏天洒水车给地面洒水降温,小狗伸出舌头散热,晒粮食时把粮食摊开晒,夏天吹电风扇时感觉凉快.【教师点拨】1.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1)液体的温度.(2)液体的表面积.(3)液体表面上方空气流动速度.2.在探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时,注意控制变量法的使用.3.沸腾和蒸发都属于汽化,可以通过比较的方法掌握这两种汽化方式(如下表所示).【跟进训练】某年春季,西南地区遭遇罕见的世纪大旱.为了节约用水,果农们利用了滴灌的方法给果树浇水,如图所示.他们把细水管放入果树下的土里,使水分直接渗透到果树根部,减慢了水分的蒸发,原因是(.A.)A.减少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B.增大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C.加快了地面上方空气的流动D.提高了地面上水的温度1.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2.沸腾(1)剧烈的汽化现象.(2)在液体的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3)沸腾过程要吸热,温度保持不变.(4)沸腾必须具备两个条件:①温度达到沸点.②继续吸热.3.蒸发(1)在液体的表面进行的汽化现象.(2)特点:①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②只在液体表面发生.③缓慢的汽化现象.④要从周围吸收热量,致冷性.(3)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①液体的温度.②液体的表面积.③液面表面空气流动速度.完成本课对应训练.第二课时.液.化【知识与技能】1. 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2.了解使气体液化的两种方式.3.知道液化放热,并会运用该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过程与方法】养成使用基本工具和仪器进行测量的实验技能、科学探究的初步能力以及应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乐于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原理.2.通过实验操作和科学实验的教导,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作风,并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重点】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的能力及分析概括和表达能力【难点】指导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分析、概括和表述,总结出气体液化的特点.知识点一.液化【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61,完成以下问题:1.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2.所有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3.压缩体积也可以使气体液化.4.液化过程向外放(选填“吸”或“放”)热.【合作探究】演示一.生活中的“白气”甲.乙1.图甲中的“白气”是怎样形成的?答:图甲中的“白气”是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空气液化形成的.2.图乙中的“白气”是怎样形成的?答:图乙中的“白气”是人呼出的热气遇到冷的空气液化形成的.演示二.“消失”的乙醚1.用注射器从乙醚容器中抽取少量乙醚,取下针头,迅速用橡皮帽堵住小孔.慢慢向外拉活塞,到一定程度时会发现什么现象?答:液态乙醚消失.2.再向里推活塞,又发现什么现象?答:液态乙醚出现.3.实验现象说明什么问题?答:说明压缩气体体积可以使气体液化.演示三.罐装液化石油气1.石油气液化后可以存放在比较小的罐子里,这说明了什么?答:说明了使用压缩气体的方法可以使气体液化,这种使气体液化的方法称为加压法.2.这样做有什么好处?答:这种方法使气体的贮存和运输变得更方便.生活、生产中常用此方法使气体液化(如石油液化气、打火机中的液化气、液态氢等).演示四.液化放热1.被100 ℃的水蒸气烫伤,比被100 ℃的水烫伤严重得多,为什么?答:这是因为水蒸气和开水的温度虽然差不多,但是水蒸气液化的时候还要放出大量的热.2.冬天天冷时向手哈气,为什么手会感到暖和?答:哈出的气本身就是热的,而且哈出的水蒸气液化的时候还要放出热量.3.蒸馒头时是最上层的笼屉中的馒头先熟还是最下层笼屉中的馒头先熟,为什么?答:蒸笼内的温度是相同的,但当笼内的水蒸气缓慢上升时,遇到温度较低的蒸笼盖会液化,液化时会放出大量的热,便会使得最上层的笼屉中的馒头先熟.【教师点拨】1.所有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但有的气体仅靠压缩体积不能使它液化,必须使它的温度降到一定程度,才能用压缩体积的方法使其液化.2.生活中谈及的“白气”为液态,不是气态.因为无色的气体是看不见的.“白气”一般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3.生活中的液化现象:雨、露、“白气”、镜子或玻璃上的水珠.4.气体液化时要放热.【跟进训练】1.如图所示,当飞机在高空飞行时,发动机排出的湿热气流与高空冷空气相遇后,形成白色雾气,这就是飞机“拉烟”现象.此过程所对应的物态变化是(.C.)A.蒸发. B.熔化.C.液化..D.汽化2.下列关于“白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C.)A.夏天,我们看到的冰糕冒“白气”是一种汽化现象B.夏天打开冰箱门时,门的附近会出现“白气”,这是冰箱内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C.夏天常见到火锅店里的空调器喷出“白气”,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空气液化形成的D.水烧开时,看到从壶嘴喷出的“白气”就是水蒸气3.(山东烟台中考)无论是盛夏还是寒冬,在装有空调的汽车玻璃窗上常附有小水珠,小水珠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夏天,水珠常常出现在车窗的外侧.冬天,水珠常常出现在车窗的内侧.拓展延伸电冰箱与臭氧层烈日炎炎的夏天,电冰箱冷冻室内却可以保持零下十几摄氏度,甚至更低的温度,使存放的食品、药品保持新鲜,电冰箱怎样得到这样的低温呢?原来电冰箱利用了一种叫做氟利昂的物质(CCl2F2)作为热的“搬运工”,把冰箱的“热”搬到外面,因为氟利昂是一种既容易汽化又容易液化的物质.汽化时吸热,液化时放热.电动压缩机使CCl2F2蒸汽压缩并把它压入冰箱外面冷凝管中,在这儿蒸气变成液体并放热,放出的热被周围的空气带走.冷凝器里的液态氟利昂,经过毛细管进入冷冻室,并迅速汽化吸热,使冷冻室降温,生成的蒸气被抽走带到冷凝器把带出的热放掉.这样氟利昂循环流动保持冰箱低温.所以氟利昂功不可没.氟利昂是一种具有良好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的物质,对人体没有坏处.由于它极易汽化和液化,所以被长期广泛的用作制冷剂、喷雾剂、发泡剂、清洗剂等.但几十年后的今天,人们发现氟利昂对人类赖以抵御紫外线的臭氧层,有着极大的破坏力.臭氧化学式为O3,是一种有特殊臭味的蓝色气体.它具有氧化性极强这一性质,同时,它还不大稳定.平流层中的这些臭氧,对250 mm~350 mm的紫外线有强烈吸收,而这种波长的光,对人类以及地球表面的动植物有损伤作用.这薄薄的臭氧层,是生物在地球上得以生存繁衍的保护伞.但是,1985年,英国的某一探测局公布自1980年以来在南极春季观察到臭氧层有一空洞这一消息.这一空洞面积非常大,基本上与美国领土面积相当.于每年9月上旬出现,然后迅速减少一半左右,并形成一个“臭氧层空洞”,持续到11月又逐渐恢复.造成这一现象的杀手之一就是氟利昂.氟利昂在大气中发生光离解而产生氯离子,消耗臭氧,加速臭氧的分解.人们使用冰箱、空调时,释放出氟氯烃化合物.上升到平流层后,通过光化学反应大量消耗臭氧.据研究表明,大气中臭氧减少10%,紫外线照射量会增加2%,危害人类和地球上一切生物健康.现在我国和世界其他主要国家都在研制代用品,逐步淘汰这种破坏环境的物质.1.液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汽化的逆过程.2.气体液化的两种方式:(1)降低温度.(2)压缩体积.3.气体液化时放出热量.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三节汽化与液化 教案
《汽化与液化》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汽化现象及汽化的两种方式。
认识蒸发现象,理解蒸发快慢的条件。
知道蒸发吸热及利用蒸发降温。
认识液华现象,了解液体的方法,知道液体放热。
2、过程与方法观察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时的温度特点。
通过做液体沸腾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及实验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乐于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教学重点】知道沸腾现象,理解沸点的物理意义蒸发现象,理解蒸发快慢的条件【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通过探究理解沸点的概念,知道沸腾过程中吸热和沸腾的特征理解蒸发快慢的条件【教学方法】演示法探究交流【教学用具】铁架台,石棉网,酒精灯,火柴,小烧杯,塑料盖,温度计【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由水可以变为水蒸气,水蒸气也可以变为水,引入新课二、探究新知(一)汽化与液化1.定义: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称为汽化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称为液化热风干手器使湿手变干(汽化)露水的形成(液化)2.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二)探究水的沸腾特点提出问题水在沸腾时有什么特征?水沸腾后如果继续加热,是不是温度会越来越高?猜想假设各人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做出猜想。
实验器材:铁架台、酒精灯、火柴、石棉网、烧杯、中心有孔的玻璃板、温度计、水、秒表设计实验:按实验装置图安装实验仪器,组装顺序由下至上。
讨论:实验中怎样就能够“既节约能源又节省时间?加盖子,可以防止热量散失。
选择初温适当高一些的水来加热。
水量适中播放水沸腾视频实验数据的记录与处理分析与评估水上升到一定温度时沸腾且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说明水沸腾在一定温度下发生。
水沸腾时产生气泡,上升、变大,到达水面破裂开来说明水沸腾是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撤掉酒精灯水不沸腾,说明液体在沸腾过程中需要吸热。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3.3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
3.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认识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4.培养学生珍惜水资源、节能减排的意识,使他们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
教学设计:
1.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汽化和液化现象,如水烧开、冰块融化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将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围绕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1)生活中还有哪些汽化和液化的现象?
(2)汽化吸热和液化放热在生活中的应用例子有哪些?
(3)如何区分蒸发和沸腾两种汽化形式?
2.汇报交流:各小组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各自的学习心得。其他小组认真聆听,可以补充或提问。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掌握汽化和液化的基本概念及其特点。
3.通过小组讨论、汇报交流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4.引导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培养学生的学以致用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五)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将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回顾和总结,巩固他们的学习成果。
1.知识梳理: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汽化和液化基本概念、特点以及汽化吸热和液化放热现象。
2.归纳总结: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
3.学习反馈:了解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3.3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第3节 汽化和液化教案设计
第3节汽化和液化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
2.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以及沸腾的条件。
3.知道蒸发可以制冷。
二、过程与方法1.观察沸腾现象知道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汽化现象。
2.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的温度特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乐于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沸腾、蒸发的特点及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指导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认真观察现象并及时总结,研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时,可以采用讨论使湿衣服尽快变干的方法进行分析总结。
教学难点:利用蒸发、沸腾的特点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生活情景,根据蒸发、沸腾的特点进行解释,明确这些现象的产生原因。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老师用棉纱蘸些酒精或水在黑板上写几个字,不一会儿,字迹不见了,引起同学们的思考。
二、进行新课活动1:让学生阅读教材里的“想想做做”,教师先演示:用塑料袋装一些酒精,把塑料袋放入热水中,塑料袋鼓了起来。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让学生动手实验,学生清楚看到塑料袋里的酒精不见了,而塑料袋却马上鼓起,从热水中拿出塑料袋,过一会儿,塑料袋瘪了,袋里又有酒精了。
这时学生自然产生“酒精到哪里去了?”“为什么塑料袋会鼓起来?”“酒精为什么会失而复得?”等一系列的疑问,从而引出汽化和液化的概念。
活动2:“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这个探究活动是本节的重点,采用探究物理问题所经常采用的方法:[提出问题]我们把水烧开称为沸腾,请同学们来说说你所见到的、感受到的沸腾现象?(由于烧开水是我们生活中常做的事,因此同学们可以说出较多的沸腾时的现象)[猜想和假设]沸腾是日常生活中大家都非常熟悉的现象,让同学们相互讨论、思考和猜想,教师将学生提出的问题和猜想列在黑板上,并进行归类。
如:水沸腾时温度会上升,停止加热水不会沸腾……[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通过教师给出的器材,同学们讨论、思考,学会正确选择所需要的器材,并能知道其作用:酒精灯(加热)、加盖烧杯(盛水、防止热散失)、铁架台(支撑烧杯)、温度计(测水温)、石棉网(烧杯受热均匀)。
【核心素养】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3节《汽化和液化》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3.3《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
过纸板的孔,防止玻璃泡破损)
用酒精灯给水加热至沸腾。
当水温接近90℃时每隔0.5min记录一次温度。
将实验数据填入设计表格。
分析论证
水在沸腾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分析论证
仿照绘制晶体熔化图像的做法,在图上绘制水沸腾时温度与时间关系的图像。
从实验中可以看到,水沸腾是一种剧烈的汽化现象。
这时形成的大量气泡不断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开来,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
在沸腾的过程中,虽然水的温度保持不变,但要用酒精灯持续加热,所以说水在沸腾的过程中不断吸热。
各种液体沸腾时都有确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做沸点(boiling point)。
不同的液体的沸点不同。
液体在沸腾时的过程中不断吸热。
液体在沸腾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想想做做纸锅烧水
着火点是物质可以燃烧的最低温度。
纸的着火点大约是183℃,就是说,当纸的温度达到183℃时,它会自动燃烧起来。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3.3汽化和液化教案
汽化和液化【教学过程设计】一.课程引入和一些概念方法1、教师可以用实际生活中的实例,引出本节的主题:、快慢的决定因素、吸热.利用前面学到的知识,很容易总结出汽化、液化的概念,用实例列举了生活中的现象,并根据这个现象总结出了的定义,还可以根据定义分析的特点.方法2、由于内容比较简单,可以考虑用自学的方法学习三个概念,并组织学生讨论哪些现象属于,根据定义总结的特点.二.影响快慢的因素方法1、列举实例,分别说明影响快慢的因素,举例过程中应当注意由学生分析实例总结出影响快慢的因素,可以由学生评判,总结出了三个因素后,应当由学生列举实际生活的实例,及时巩固物理知识,可以学生再举例说明这些因素是如何影响快慢的,及其意义.参考实例有:冰箱是如何减慢的;晾衣服如何能干得快等.关于水是宝贵的资源教学,联系社会说明喷灌取代漫灌的优点,并分析是如何减少节省水资源的.方法2、用实验探究的方法,探究课题可以有:快慢的因素;如何利用影响快慢的因素来加快和减慢;喷灌的应用.对于快慢的因素可以设计实验,用数据证明,这需要利用控制变量法,保证一些量不变,只有一个量变化,用数据说明,学生在设计实验的进行实验时可以学到研究物理的方法,即控制变量的方法.对于如何利用这些因素加快和减慢,也可以学生自行设计实验,说明所进行的实验的完备性,并列举实例分析.对喷灌的应用,可以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自行总结出科学技术在社会中的应用.三.吸热可以实际实验,学生用感觉体会要吸热,解释教室夏天比较热,用什么方法可以降温等身边的实例.使得学生在学习中注重应用知识.教材还列举了狗降温的方法,还可以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自己查阅资料看看还有哪些方面的资料.【板书设计】第三节一.一些概念1.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做汽化.2.液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做液化.3.: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叫做.二.影响快慢的因素1.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能影响的快慢.2.加快和减慢的方法.3.的应用三.吸热要吸收热量.。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3.3《汽化和液化》教案6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3.3《汽化和液化》教案6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关于汽化和液化的现象。
汽化是指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而液化是指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
这两个过程是物理学中的重要概念,也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教材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图示,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汽化和液化的特点和原理。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知识基础,对于一些基本的物质状态变化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汽化和液化的概念和原理可能还不够清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和理解汽化和液化的过程。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汽化和液化的概念,知道它们是物质状态变化的重要过程。
2.让学生掌握汽化和液化的特点和原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汽化和液化的概念和原理。
2.汽化和液化的特点和条件。
3.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发现汽化和液化的现象和规律。
2.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模型,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汽化和液化的过程。
3.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实验,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实验能力。
4.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现象,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模型。
2.实验器材:热水、冷水、酒精灯、玻璃片等。
3.练习题和拓展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物质状态变化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汽化和液化的定义和示意图,让学生初步了解汽化和液化的概念。
3.操练(15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不同条件下汽化和液化的现象,引导学生发现汽化和液化的特点和条件。
4.巩固(10分钟)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3.3: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3.3: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物质的三态变化过程中的汽化和液化现象。
2.掌握气体和液体状态之间的转化条件。
3.理解汽化和液化的实质是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的增强或减弱。
4.拓展思维,培养观察、实验和判断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掌握物质的三态变化中的汽化和液化现象。
2.理解汽化和液化的过程和条件。
3.分析和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培养拓展思维能力。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实验用具、实验材料。
2.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与学生简要交流,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比如:你们曾看到过哪些液体蒸发成气体的现象?液化是如何发生的?有什么条件?2. 学习新知(10分钟)通过课件或黑板上的相关图片和文字,让学生认识汽化和液化的概念和过程。
引导学生思考:“物质的三态变化中,气体是如何转化为液体的?”“液体又是如何转化为气体的?”解释汽化和液化的实质是分子之间相互作用力的增强或减弱。
3. 实验探究(30分钟)划分小组,每个小组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观察液体蒸发成气体和气体冷凝成液体的现象,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实验结束后,小组之间进行实验结果交流和讨论,总结液体蒸发和气体冷凝的条件和规律。
4. 概念解析(15分钟)根据学生实验的结果和讨论,教师通过课件或黑板,对液体蒸发和气体冷凝的条件进行系统的概念解析,并进行简单的数学计算。
引导学生理解液体蒸发需要克服液体表面的吸附力,气体冷凝需要克服液体内部分子间的引力。
5. 拓展应用(2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实际生活中与汽化和液化现象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回答。
如:“为什么热水比冷水更容易蒸发?”“天气湿度高时,我们观察到了什么现象?”学生通过分析问题,应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并能够给出科学的理论依据。
6. 小结归纳(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小结和归纳,梳理汽化和液化的过程和条件,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总结和复习。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第三章第三节《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
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
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思考的科学精神,树立正确的科学态度。
3.通过对汽化和液化现象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物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4.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
1.汽化与液化的基本概念及其实验现象。
教学策略:布置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拓展任务,鼓励学生进行调查研究,提高学生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的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时,我将利用学生生活中常见的实例来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我会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在夏天游泳后,从水中出来为什么会感到冷?为什么湿衣服在阳光下会干得更快?”这些问题能够引导学生思考与汽化和液化相关的现象,从而自然地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4.分层教学,关注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难易程度不同的教学任务,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教学策略:实施差异化教学,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拓展性任务,对学习困难的学生给予个别辅导。
5.合作学习,提高沟通能力:组织课堂讨论,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分享学习心得,培养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接着,我会简要回顾之前学过的物质状态变化的知识,如熔化和凝固,强调汽化和液化也是物质状态变化的一种,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通过这种联系旧知识的方式,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新知识。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会首先明确汽化和液化的定义,解释它们是物质由液态转变为气态和由气态转变为液态的过程。我会用生动的比喻和图示来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这两个概念。
4.关注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差异化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3.3汽化和液化 教案
《汽化和液化》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
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
2.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
3.知道蒸发可以致冷。
知道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过程与方法1.观察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2.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时的温度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乐于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教学重点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理解液体沸腾的特点。
教学难点利用用“温度—时间”图象来处理实验数据。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演示法等。
【设计意图】为学生提供较多的实验机会,提高学生对实验探究是物理学常用的研究方法之一的认识。
引导学生认真细致的观察实验,从中发现问题,启发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研究,找出其中的规律,并用以解决问题。
让学生通过实验认识汽化及其两种方式,归纳总结出蒸发的几个特点。
观察水的沸腾是本课的重点。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此有了一些初步认识,请学生描述沸腾现象。
教师在引导学生对教材中给出的基本观察内容进行研究的基础上,由学生归纳出实验的目的,明明白白地进行实验和观察。
【教学资源】1.实验器材:酒精、棉花、酒精灯、铁架台、烧杯、两支相同的温度计、烧杯、滴管、打火机、计时器。
2.多媒体系统: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演示动画(微课);课件;方格坐标;蒸发与沸腾对照表及其空白表。
【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板书:二、探究水的沸腾现象教师引导学生对教材中给出的基本观察内容进行研究,结合课前老师提供的微课内容,明确实验的目的是什么?所需器材及各自作用?●实验探究根据实验要求设计实验。
(投影:实验装配示意图)开始做实验。
●实验数据的分析与处理注意沸腾前和沸腾时的区别。
填写实验数据记录表。
简介水的沸腾图像的画法,并根据实验数据画出水的沸腾图像。
投影方格坐标。
引导学生对水的沸腾图像进行分析,同时完成课本课后练习题。
●归纳小结:1、沸腾前气泡由大变小,沸腾后由小变大;2沸腾确实验步骤及观察的内容。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3.3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3.3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汽化和液化的基本概念及其特点;2.掌握汽化和液化的过程和条件;3.熟悉汽化和液化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内容1.汽化的概念和特点;2.汽化的过程和条件;3.液化的概念和特点;4.液化的过程和条件;5.汽化和液化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1.了解汽化和液化的过程和条件;2.掌握汽化和液化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5分钟)导入前,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起学生的思考,如:“当水烧开后会有什么变化?” “为什么铁路轨道上有水泡会影响铁轨的使用?”等。
引入课程主题。
步骤二:知识讲解(20分钟)1.汽化的概念和特点:–汽化是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汽化是一种吸热过程,需要热量来提供能量。
2.汽化的过程和条件:–汽化过程:分子间距离增大,分子热运动速度增快,液体变为气体;–汽化条件:温度达到物质的沸点,外界给予足够的热量。
3.液化的概念和特点:–液化是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液化是一种放热过程,释放出热量。
4.液化的过程和条件:–液化过程:分子间距离减小,分子热运动速度减慢,气体变为液体;–液化条件:温度低于物质的沸点,气体获得足够的冷量。
步骤三:实验展示(20分钟)教师可以通过实验展示汽化和液化的过程和条件,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1.实验一:汽化实验–实验材料:水、烧杯、热源(酒精灯或炉子);–实验步骤:将适量的水倒入烧杯中,加热水直至水沸腾,观察水的汽化过程。
2.实验二:液化实验–实验材料:液态气体(如液化气)、饮水机等;–实验步骤:将液态气体放置在饮水机中冷却,观察气体的液化过程。
步骤四:合作探究(20分钟)学生分成小组,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下列任务:1.小组讨论:讨论在日常生活中汽化和液化的应用,并列举出至少三个例子。
2.小组分享: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向全班分享自己所列举的汽化和液化的应用例子,并进行讨论。
3-3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三、汽化和液化第一课时汽化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
2.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沸腾的条件。
3.知道蒸发可以致冷。
·过程与方法1.观察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汽化现象。
2.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的温度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乐于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重点难点在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蒸发现象。
观察水的沸腾现象,探究沸腾特点,为重点。
探究水的沸腾规律,为难点。
学习者特征分析沸腾和蒸发是学生生活中经常见到的现象之一,学生已经产生了比较丰富的感性认识,了解沸腾的特点和蒸发的影响因素,对于学生来说都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
但是控制变量的研究方法学生还是比较不熟练,教学中要不断强化。
在注重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中,更要注重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教学方法探究法、实验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计算机、投影仪、视频展台、教学课件;实验器材:烧杯、温度计、火柴、酒精灯、铁架台、石棉网、棉线、热水、手表、酒精、玻璃板、电吹风、乙醚。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演示:乙醚蒸发制冷,激发学生兴趣。
通过乙醚蒸发能使烧杯底的水结冰,让学生在意外的发现中提出了自己的问题。
这种真实的物理情境,创生了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激发了学生解决问题的动机。
汽化与液化第一课时汽化1、汽化: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叫做汽化。
出示装有半杯水的烧杯,问:放置一段时间后会如何?放置很久呢?还有别的方法能让杯中的水变干吗?从而引出汽化的两种方式。
汽化有两种方式:沸腾和蒸发。
二、探究水沸腾“探究水的沸腾”这个探究活动是本节的重点,采用探究物理问题所经常采用的方法:提出问题:“水开了吗?”这是在每个家庭几乎天天都会听到的一句话。
如何判断水是否开了呢?你认真观察过水的沸腾吗?水在沸腾时有什么特征?猜想和假设:既然沸腾是日常生活中大家都非常熟悉的现象,让同学们相互讨论、思考和猜想,教师将学生提出的问题和猜想列在黑板上,并进行归类。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3.3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
7.定期进行课堂小结,巩固所学知识。通过布置课后作业、组织小组讨论等方式,促使学生主动复习,提高教学效果。
8.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将环保、节能等理念融入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查找资料,了解汽化与液化在科技、环保等领域的应用,撰写一篇拓展阅读报告;
-推荐阅读一篇与汽化与液化相关的科普文章,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作业要求:
1.学生需按时完成作业,保持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2.实践应用题和小组成果展示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充分发挥团队协作能力;
3.分析思考题要注重逻辑性和创新性,鼓励学生提出独特见解;
3.分析思考题:
-分析生活中的一个汽化与液化现象,探讨其背后的物理原理;
-思考如何利用汽化与液化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节能、减排等。
4.小组合作任务: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并总结汽化与液化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实例,制作成PPT或手抄报,课堂上进行分享和展示。
5.拓展阅读:
9.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实施差异化教学,给予每个学生个性化的指导,帮助他们克服学习难点,提高学习效果。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设计:以生活中的实例导入新课,如烧水时水壶嘴冒出的“白气”,引导学生思考这是如何产生的。
2.提出问题:通过展示图片和视频,提出问题:“什么是汽化?什么是液化?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选择题:考查学生对汽化与液化基本概念的理解;
-计算题: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3汽化和液化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
2.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
3.知道蒸发可以致冷。
过程与方法:
4.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时的温度特点,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5.通过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概括,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
力。
6.通过做液体沸腾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及实验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7.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
现象,乐于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8.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意志品质。
9.在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渗透事物的量变发展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这一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教学重点
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能力、分析概括和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分析概括和表述,总结出沸腾的特点,并对生活中蒸发现象的观察、分析得出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教学方法
观察法、实验法、分析法、讨论法、探究法。
教学用具
塑料袋、酒精、铁架台、温度计、烧杯、石棉网、酒精灯、硬纸板、一张光滑的厚纸、扇子、投影仪、毛玻璃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晒在太阳下的衣服一会儿就干了,衣服上的水到哪去了?
2.视频实验:在白色透明塑料袋中,滴入几滴酒精,排尽空气后封口,并将其放入热水中,观察塑料袋的变化。
实验:塑料袋从热水中取出,观察塑料袋的变化。
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汽化和液化现象。
二、授新
1.汽化和液化
(1)演示实验:水的汽化和液化。
(2)汽化和液化: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称为汽化,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称为液化。
(3)提问:列举一些生活和自然现象中汽化现象的实例。
如湿衣服晾干、水壶里水烧开、打火机打火、使用液化石油气、洒在地上的水消失、洗过的头发用吹风机吹干等等。
汽化现象可分为两类:蒸发和沸腾。
2.沸腾
(1)探究:水的沸腾
提出问题:水在沸腾时有什么特征呢?水在沸腾后继续加热,温度会不会越来越高?
实验成功的关键是要缩短水沸腾前的加热时间,既能节约能源,又能减少污染。
提问:用什么方法可以做到这一点呢?
学生讨论并提出各种方案:
①烧杯小一些,加热的水少一些"
②烧杯上加一带孔的纸盖;
③将普通酒精灯改为三芯酒精灯。
学生分组实验。
教师指导学生重点观察
①点燃酒精灯后,温度计的示数变化"
②当温度升高时,水中是否出现气泡?这些气泡是怎样变化的?
③水沸腾过程中继续对它加热,温度计的示数是否变化?
④沸腾的水停止加热,水还会继续沸腾吗?
⑤水沸腾时,烧杯里水面以上的部分是否透明?分析论证: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和
对实验数据及图表的分析,总结归纳出水沸腾的条件及规律。
①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②液体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
③沸腾过程是吸热过程。
由实验现象和图中曲线可知:随着对水加热,水的温度___,达到某一温度时,水开始____,此后,虽然继续对水加热,但水的温度_____。
(2)沸点:液体沸腾要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我们把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做沸点。
阅读课本沸点表,讨论:
①不同的液体的沸点是不同的。
提问:能不能用酒精温度计测量沸水的温度?
②1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水的沸点是1OO。
我们实验时水沸腾时的温度为什么不是1OO
而是96?各组水沸腾时的温度为什么不同?
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纯水沸腾时的温度是1OO,水不太纯,气压的高低,都可以影响水沸腾时的温度。
③同一种液体的沸点与气压的筒低有关。
解决刚才登山队员的疑惑:高山上,气压低,沸点
也低。
所以继续加热也解决不了问题。
需要用高压锅。
(3)想想议议:
①水煮鸡蛋时,只要水不干鸡蛋就不会焦,而油炸鸡蛋时,油没干鸡蛋也会焦,这是为什么?
②能否用酒精温度计测沸水的温度?为什么?
③液体要沸腾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④纸锅为什么能烧开水?
3.蒸发
(1)蒸发: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且只发生在液体表面的汽化现象。
(2)想想做做:
①把酒精擦在手背上,手背是什么感觉?
②把酒精反复涂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用扇子扇,温度计读数有什么变化?
③如果温度计上不涂酒精,用扇子扇,温度计读数会变化吗?
(3)蒸发致冷:液体在蒸发过程中吸热,致使液体和它依附的物体温度下降。
(4)想想议议:
①夏天,用电风扇对人吹风为什么会有凉爽的感觉?
②在炎热的夏天,狗常常会伸出舌头,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5)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提问:请同学说一说是怎样晒衣服的?由此你想到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可能有哪些?
动画展示晾晒衣服的画面,讨论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小结: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液体的温度、表面积、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速度。
在液体表面积和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速度一定时,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__________;
在液体的温度和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速度一定时,液体表面积越大,蒸发;
在液体的表面积和液体的温度一定时,液体表面附近的空气流动越快,蒸发 ;
想想议议:说说生活中加快或减慢蒸发的事例,试着说明理由。
(6)蒸发和沸腾比较:
相同点:它们是汽化现象的两种方式。
不同点:发生位置、发生温度、发生程度。
4.液化:
(1)演示实验:水蒸气液化和压缩乙醚蒸气液化。
(2)液化有两种方式: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3)所有的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的时候,都可以液化。
(4)在一定温度下,压缩气体的体积也可以使气体液化。
(5)气体液化时要放热。
(6)想想议议:
①你能说出下图所示的现象中“水”和“白气”是从哪里来的吗?
②冬天手冷时,用嘴向手上“哈气”(即缓慢地吹气),手会感到暧和。
若用劲儿向手上吹气,手不但不会暧和,反会觉得更冷。
都是从
嘴中出来的气,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感觉呢?
三、课堂小结
1.汽化吸热,有两种方式:沸腾和蒸发。
2.液化放热,有两种方法:降温和加压。
四、拓展练习
1.火箭发射时,为了保护发射台的铁架不被火箭向下喷射的高温火焰所熔化,工作人员在台底建造了一个大水池。
当高温火焰喷到水中时,产生了迅速扩展的庞大的白色“气团”,在这一过程中包含的物态变化是____和_____。
(填写物态变化名称)
2.水壶中的水沸腾后,仍放在火炉上加热,水的温度将()
A.升高
B.不变
C.忽高忽低
D.降低
3.在18°C的房间里,放有一杯酒精,将温度计放人酒精中,示数稳定后取出,观察它
的示数,会发现( )
A.高于18°C
B.低于18°C
C.先下降,后上升
D. —直等于18°C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雾是漂浮在空气中的水蒸气
C.所有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能液化B.露是大量水冰晶吸热熔化成的大量小水珠
D.用压缩体积的办法可以使所有气体液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