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合集下载

当代世界政治的格局与发展趋

当代世界政治的格局与发展趋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在凡尔赛体系中战胜国的要求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满 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凡尔赛条约第231条规定德国和其盟国应当承 担战争责任,这实际上就使战胜国对战败国索取赔 款合法化,于是条约规定德国和其他战败国要向战 胜国赔款。
(2)对德国领土的安排和军事力量的严格限制, 以及对德国殖民地的瓜分,对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利 权全部移交日本等,满足了法、英、日的一些要求。
(一)当前国际形势总体上趋向和平、缓 和、稳定
1、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2、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地区合作不断加强。 3、地区性军事冲突和战争趋向缓和。 4、大国之间在国际安全上积极合作。
(二)局部战乱、紧张、动荡
1、冷战思维依然存在。 2、局部冲突时起时伏,世界仍不安
当代世界政治的格局与 发展趋势
近现代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变及特点
从19世纪初至当代,国际关系格局先后经 历了四个局面,即维也纳体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雅尔塔体系和世界格局多 极化。
维也纳体系
1814~1815年间,战胜拿破仑帝国的欧洲各国,召开了 维也纳会议。这次会议由俄、普、奥、英四国操纵, 会议通过了恢复封建秩序、限制法国再起、分割法属 殖民地、重划欧洲版图、维护德意分裂等决议。从而 形成了维也纳体系。
1815年的欧洲
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欧洲共同体
★为什么说多极化格局的形成 是一个曲折的过程?
第一,美国建立单极世界的图谋严重迟 滞了多极化的发展。
第二、主要战略力量之间的平衡需要一 个较长的过程。
第三、和平条件下新旧格局的转换会有 一个较长的过渡期。
二、国际形势总体和平、缓和、 稳定,局部战乱、紧张、动荡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2.欧洲一体化进程
1951年欧洲煤 钢共同体
1967年 欧 洲 1958年欧洲经 合一 共 发展 济共同体 同 1958年欧洲原 体 子能共同体 发
展 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1973年“用一个声音说话” 1975年“欧洲议会”成立
80年代后防务合作加快步伐
1993年欧盟成立
欧洲一体化进程有什么特点? ⑴成员国不断增加(627国) ⑵单一经济领域发展到多种经济领域 ⑶经济一体化经济、政治、军事一体化
(一)欧洲人的欧洲(欧共体)
1.原因:
2.欧洲一体化进程
3.影响:
材料一 二战使欧洲丧失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面 对经济凋谢、政治危机、社会动乱等诸多困难,西欧各国纷纷 实行社会改革,发展经济。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西欧国家间的 联系日益密切,开始了一体化的过程。
根本原因:经济发展的需要;
现实原因:二战使西欧丧失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 材料二 如果我们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上走下坡 路的话……欧洲的联合是绝对必要的。没有政治上的一致,欧 洲各国人民将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 ——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 政治因素:两极格局下受到美国的控制和苏联的威胁;
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的 变化及其影响 20世纪70年代,随着西欧和日本的崛 起,美国经济霸主地位严重动摇。资本主 义世界经济领域呈现出美、日、欧三足鼎 立的局面。 这种经济格局的多极化是对美国霸权 的挑战,也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
(三)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1、背景: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亚非拉赢得民族独 立的国家希望在两极格局中保持和平中立。
总趋势是走向缓和,但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 当今世界两大主题:和平与发展

当代世界政治的发展变化与基本趋势

当代世界政治的发展变化与基本趋势

第二讲当代世界政治的发展变化与趋势第一节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一、当代世界政治的构成和运行机制1、世界政治。

世界政治是由主权国家为主的世界政治行为主体,为实现一定的政治目的而进行的各种活动,以及相互间形成的各种政治关系的总和。

(见第34页第1自然段)2、国家行为主体的构成要素。

★国家作为世界政治主要的行为主体,它必须具备①定居的居民。

②一定界限的领土。

③健全的政府机构。

④独立的国家主权四个基本要素。

3、世界政治的三种基本态势──国际竞争、国际合作、国际冲突。

★4、世界政治中应共同遵循的原则。

主权平等原则、互不侵犯原则、互不干涉内政原则、平等互利原则、和平共处原则、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原则、反对霸权主义原则。

二、当代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1、世界政治格局的含义世界政治格局,是指在国际舞台上充当主角的国家和国际组织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结构和状态。

2、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主要分为两个大的阶段:第一个大的阶段,从二战结束到1991年12月25日苏联解体⑴二战,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表现在六个方面)第一,意、德、日三个法西斯国家相继投降,这样,曾经嚣张一时,横行欧亚的这三个法西斯国家终于走向了自己的反面,一度从国际舞台上消失了。

第二,英国和法国这两个多年的世界强国极大的削弱了。

第三,美国不仅没有受到战争的破坏,而且还发了战争的财,从而一跃成为“全球性”的强国。

到二战结束时,①美国的经济实力──无论是工业产值,还是钢铁生产、石油开采、机械制造和农业生产,都是世界第一;②美国的军事实力──无论是海军、空军的数量,还是在世界各地的驻军数目和军事基地的数目也是世界第一;③美国的黄金儲备占资本主义世界的76%以上,世界第一;④美国当时还独家垄断了原子弹的生产技术。

第四,苏联经受住了战争的考验,也成为世界性强国。

苏联既是欧洲国家中遭受战争损失最为严重的国家,也是为二战的最终胜利作出最大贡献、起了决定性作用的国家。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1)两强相争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加紧了国际局 势的动荡紧张
3、影响: (2)双方势均力敌,避免了新世界大战的爆发
(3)推动了各国进行改革和世界的整体发展
(4)亚非拉不结盟与动的发展壮大和第三世界崛起 (5)客观上促进了科技的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
课程标准
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
直接原因:促使法德和解。
推动“欧共体”成立的根本原因是:( ) A.欧洲国家间的联系在经济发展过程日益密切 B.面对美苏争霸维护自身安全的需要 C.在资本主义世界想与美、日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D.想摆脱美国的控制
A
1967年欧共体成立时,不包括: • A.欧洲煤钢共同体 B.欧洲联盟 • C.欧洲经济共同体 D.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C
1、(10年广东卷)22. 1959年,美国国家展览会在莫 斯科举办。对于榨汁机和洗碗机等展品,赫鲁晓夫表示 工人阶级决不会购买这些无用的小器具,当场引起了美 国副总统尼克松的反对。这反映了当时 A. 美苏冷战的重点从军事领域转向经济领域 B. 美国霸主地位动摇.急需打开苏联市场 C. 苏联轻工业发达,不需要进口这些器具 D. 经济文化交流没有改变两国意识形态的对立
欧洲煤钢共同体(1951年)
欧共体的成立: (1967年) 欧洲经济共同体 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1958年)
1973年英国、丹麦和爱尔兰加入欧共体。 1981年1月1日,希腊成为欧共体第10个成员国。 1986年1月1日,葡萄牙和西班牙加入欧共体,使欧共体成员 国增至12个。
发展:
经济一体化
(1)戴高乐提出
1、雅尔塔体系的本质含义是 A 资本主义体制
B 社会主义体制
C 确立美国世界霸主地位体制 D 美苏主导下的国际关系体制

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1、一战后,建立的世界政治格局(1)、名称:“凡尔赛------华盛顿”体系(2)、形成:a、相关会议: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b、相关条约:《凡尔赛和约》、协约国与德国的盟国签定的条约、《九国公约》、《四国条约》、《五国海军条约》。

C、经过:1、1919年,协约国与德国签定了《凡尔赛和约》,它与随后同德国的盟国签定的一系列和约,形成了所谓“凡尔赛体”体系,建立起一战后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北非的新秩序。

2、1921----1922年战胜国列强为协调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矛盾,在美国的倡导下召开了华盛顿会议,签定了《九国公约》等条约,建立了帝国主义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新秩序”(即:华盛顿体系)。

3、通过这两次会议最终形成了帝国主义战后国际关系的新格局,即所谓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实质:是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和奴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体系。

2、二战后,建立的世界政治格局(1)、名称: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2)、形成:a、对峙组织:北约和华约b、对峙的主要国家:美国和苏联c、形成时间:1955年d、形成标志:北约和华约的建立e、形成经过:1、1945年召开的雅尔塔会议实际上划分了战后世界的势力范围。

2、1949年美国和西欧建立了北约,1955年苏联和东欧人民民主国家建立了华约。

这两大组织的建立标志着两极格局的形成。

F、影响:对战后世界经济政治和国际关系产生巨大的影响。

(3)、崩溃:1、时间:1991、122、标志:东欧巨变和苏联解体。

3、20世纪90年代世界政治格局(1)、趋势:出现多极化趋势(2)、出现:时间:20世纪90年代初原因: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东欧巨变和苏联解体,美苏对峙和争霸的两极格局崩溃,国际力量的对比发生了深刻变化。

(3)、“一超多强”:一超:美国;多强:欧盟、日本、中国、俄罗斯。

(4)、“一超多强”之间的关系:相互借重、利用和合作,又相互竞争、制约和防范,协商和谈判成为处理国际事务的重要主张和手段。

当今世界格局

当今世界格局

当今世界格局一、引言自从人类诞生以来,世界格局一直在不断变化。

从最初的部落联盟到现在的国家体系,人类社会经历了漫长而复杂的演变过程。

而当今世界格局则呈现出了一种全球化的特征。

本文将从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探讨当今世界格局的特点和趋势。

二、政治格局1. 国际秩序的多极化随着冷战结束,国际社会逐渐走向多极化的趋势。

美国、中国、俄罗斯等大国崛起,成为全球政治格局的中坚力量。

各国之间的相互合作与竞争日益增加,国际关系进一步复杂化。

2. 区域一体化的发展欧盟、非洲联盟、东盟等地区性组织的崛起,使得区域一体化成为世界政治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地区一体化不仅促进了成员国之间的经济合作,还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地区安全和冲突解决的能力。

三、经济格局1. 全球化的经济体系当前,全球化进程不可逆转。

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跨国公司的崛起和全球供应链的构建进一步加强了全球经济的一体化。

2. 发展中国家的崛起20世纪后期以来,许多发展中国家实现了快速的经济增长,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中国、印度和巴西等国的崛起不仅改变了世界经济格局,也对全球治理提出了新的挑战。

3. 新兴技术的推动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等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不仅促进了全球经济的创新和升级,也对世界经济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

科技创新正在成为经济竞争力的重要标志。

四、文化格局1. 文化交流的加强全球化使得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变得更加频繁和多样化。

民族主义与多样化的文化表达同时存在,各国的文化影响力也在不断扩大。

2. 文化的同质化和多元化尽管全球化促进了跨国文化的扩散,但也加剧了不同文化的同化趋势。

一方面,西方文化的影响力在世界上普遍较大;另一方面,一些文化受到边缘化的威胁,为多元文化的发展带来了挑战。

五、未来趋势展望1. 多边主义与单边主义的博弈当前,国际社会对于多边主义与单边主义之间的抉择存在分歧。

未来,这种博弈将会进一步加剧,国际合作与竞争的平衡将对全球格局产生重要影响。

当代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

当代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

当代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世界政治和经济格局始终处于不断变化的动态之中。

从古代的帝国兴衰到现代的民族国家崛起,从农业社会的自给自足到工业革命后的全球贸易,每一个时代都留下了独特的印记。

而在当代,政治和经济格局的演变更是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复杂和多元。

二战结束后,世界政治格局经历了重大的调整。

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对峙,形成了冷战的局面。

美国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在西方世界占据主导地位;苏联则在社会主义阵营中发挥着重要的引领作用。

这一时期,双方在政治、经济、军事等领域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和对抗。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苏联内部的问题逐渐暴露。

经济结构的失衡、政治体制的僵化以及民族矛盾的加剧,最终导致了苏联的解体。

这一重大事件标志着冷战的结束,也使世界政治格局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美国成为了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其在全球的影响力进一步增强。

但与此同时,多极化的趋势也在逐渐显现。

欧洲通过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强自身的实力和影响力。

欧盟的成立使得欧洲国家在经济、政治等领域的合作更加紧密,成为了世界政治格局中的重要一极。

日本在战后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崛起,成为了世界经济强国,其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也在不断提升。

中国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高速发展,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俄罗斯在经历了初期的动荡后,逐渐恢复元气,凭借其丰富的资源和强大的军事实力,依然是国际政治舞台上不可忽视的力量。

此外,印度、巴西等新兴经济体的崛起,也为世界多极化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在经济格局方面,全球化成为了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交通、通信手段的不断革新,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

国际贸易迅速增长,资本流动更加频繁,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

发达国家在全球经济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它们拥有先进的技术、丰富的资金和成熟的市场体系。

发展中国家则通过承接产业转移、出口资源和劳动力等方式,逐渐融入全球经济体系。

2020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14:当今世界政治和经济格局发展的趋势(附解析)

2020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14:当今世界政治和经济格局发展的趋势(附解析)

2020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14:当今世界政治和经济格局发展的趋势(附解析)考纲指导: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1)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2)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3)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1)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2)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3)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的加入。

知识梳理本专题分为三条主线:主线一从两极格局到多极化格局是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演变的总趋势(1)二战后初期,美苏两极格局取代了传统的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关系格局。

(2)20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欧共体、中国和日本经济的发展,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3)苏联解体后,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世界形势出现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

主线二区域集团化趋势:从“欧共体”到“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扩大的东盟、非洲联盟的成立等都是当今世界区域集团化趋势的主要表现。

主线三经济全球化趋势:布雷顿森林体系、关贸总协定、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建立,一方面确立起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另一方面,也进一步推动了经济的全球化,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全球性资本市场的形成、生产的国际化程度提高、跨国公司成为国际经济活动的主体、越来越多的国家采用市场经济体制等,都是当前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同时也推动经济全球化向更深更广的层面发展。

常规考点一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1.原因(1)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破裂,国家利益和社会制度冲突。

(2)西欧普遍衰落,美苏实力增强,争夺世界霸权。

2.表现3.影响:一方面加剧世界紧张局势,另一方面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发生。

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1.欧洲走向联合(1)过程:法德和解,1967年欧洲共同体成立。

(2)影响:促进欧洲经济发展和实力增强;促进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2.日本崛起: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经济大国;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宗 旨
77国集团 :第三世界经济联合的标志
加强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经济 领域的团结与合作;确定发展中 国家在贸易与发展问题上的共同 目标,制定行动纲领,推动建立 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斗争。
发展中国家在1964年召开的首届联合国贸
易和发展会议上,发表《七十七国联合宣言》,
“七十七国集团”因此得名。
当代世界政治经济
沙、柏林、布拉格、维也纳、布达佩斯、贝尔格莱德、 布加勒斯特和索菲亚——所有这些名城及其居民无一 不处于苏联的势力范围之内, 不仅以这种或那种形式屈服
于苏联的势力影响,而且还
受到莫斯科日益增强的高压 控制。
当代世界政治经济 冷战的理论—— 凯南的“遏制”理论
美国驻苏代办乔治凯南给美国务 院发回长达八千字的电报认为苏联是 “在一切认为适时和有希望的地方,努力 扩大苏联的势力范围。目前,这种努力限 于某些邻近地区,如伊朗北部、土耳其” 等地。凯南认为,苏联“对武力的逻辑十 分敏感”,如果美国拥有足够的武力,并 清楚地表明它准备使用武力,这 就几乎用不着真的动武,就可 以迫使苏联退却。
当代世界政治经济
战后形成的两极格局的主要特点
实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
新东方政策
——与西方合作,与东方谅解
承认民主德国是第二个德意志国家, 要求建立“一 个民族的两个国家”的 特殊关系
承认欧洲边界现状和德波之间的奥德
——尼斯河边界 改善与苏联和东方国家的关系,与苏 签定互不使用武力《莫斯科条约》
一个彻底反省、忏 悔的民族赢得了受 害者的宽容和接纳
四国分区占领德国 边界问题 巴尔干百分比
寇 松 线
丘吉尔、哈里曼与斯大林来自划 分 在 远 东 的 势 力 范 围
中国
日本 朝鲜半岛38线

1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1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15世纪中期到17世纪中期,被称为“扩张的时代”。

15世纪以前,东方的香料、珠宝、丝绸等先由波斯人、阿拉伯人、东罗马人运到地中海东岸,再转运到欧洲其他地方。

15世纪以后,西欧各国的商品经济发展起来,对铸造货币的黄金的需求量日益增大。

15世纪晚期,葡萄牙和西班牙完成中央集权;热衷于传播天主教。

15世纪后期到16世纪前半期,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达到鼎盛,出现了“美术三杰”。

文艺复兴逐渐扩展到西欧其他国家。

15世纪末到16世纪中期,除巴西外的中南美洲都被列入西班牙的版图。

14~17世纪,欧洲文艺复兴运动。

是欧洲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1453年,土耳其灭掉拜占廷帝国,大批熟悉拉丁文的学者到达意大利,带去大量的古希腊、罗马的古籍,为文艺复兴创造了条件。

1488年,葡萄牙的迪亚士率船队抵达非洲西南端的好望角。

1492年,意大利的哥伦布在西班牙支持下开辟通往美洲的新航路。

1497~1498年,葡萄牙的达·伽马在王室支持下,开辟了欧洲人海上直通印度的新航路。

1500年,葡萄牙到了巴西,宣布巴西是其殖民地。

1519~1522年,葡萄牙的麦哲伦等在西班牙支持下开辟了穿越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1521年,麦哲伦到达菲律宾被杀,第二年回到西班牙。

17~18世纪,欧洲的启蒙运动。

是欧洲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

17世纪初,荷兰人到达澳大利亚,称澳大利亚大陆为新荷兰。

英国科学家波义耳把严密的实验方法引入化学,被称为近代化学的创始人。

1600年,英国的吉尔伯特发表了《论磁学》,研究了天然磁石的性质。

1607年,英国在北美建立第一个殖民地弗吉尼亚。

16世纪中期,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史称:奥斯曼帝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土耳其帝国。

16世纪六七十年代,亚洲菲律宾沦为西班牙的殖民地。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1.雅尔塔体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确立了以美苏为主导的国际关系新体制,即雅尔塔体制,它勾画出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基本轮廓。

专题复习:当今世界格局的发展趋势(1945年至今)[学案]

专题复习:当今世界格局的发展趋势(1945年至今)[学案]

当今世界格局的发展趋势(1945年至今)二战后,世界现代化进入稳定发展时期。

两种制度从冷战相持到和平竞争、相互借签。

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和发展,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加速,政治上两极格局解体、多极化趋势加强,都推动着整体世界迅速发展。

一、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发展趋势1.美苏“冷战”(1947—1991)背景:(1)二战后,美国和苏联失去了联盟的基础,双方关系逐渐恶化。

(2)美国凭借强大的经济与军事实力,确立了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把苏联看做其主要障碍。

(3)苏联把确保东西部边界安全作为国家的首要利益,努力扩大其在世界上的影响。

(4)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方面根本对立,夸大对方对本国的威胁,加剧冲突与对抗。

标志:1947年3月,“杜鲁门主义”出台。

表现:影响:有利于缓解世界紧张局势,在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美苏两强展开长期的军备竞赛和地区争夺,导致世界局势长期紧张动荡。

2.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20世纪70年代)欧洲共同体成立影响:①欧洲共同体成立后,西欧国家不断加强经济合作,经济实力大大增强。

②增强与美苏抗衡的实力,冲击了两极格局,促进世界多极化趋势。

日本崛起影响:使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领域出现了多极化趋势,冲击了两极格局,促进政治领域的多极化发展。

欧共体开始推行相对独立的外交政策;日本谋求在国际舞台发挥独特作用。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60年代不结盟运动兴起,第三世界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3.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20世纪90年代)背景: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根源于世界经济力量的多极化。

标志:20世纪90年代初,由于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多极化已成为世界格局的发展趋势。

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发展中国家等多种政治力量不断发展壮大,政治力量分化组合,多极化趋势加强。

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及影响1.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背景:经济大危机及二战的惨痛教训;二战使世界经济格局发生变化;美国企图确立世界经济霸主地位。

当今国际格局(政治结构)变迁

当今国际格局(政治结构)变迁

当今国际格局(政治结构)变迁1. 引言1.1 背景介绍当今国际格局的变迁是一个复杂而严峻的议题,影响着全球政治、经济和安全格局的走向。

背景介绍一方面是历史的积淀和沿革,随着时代的变迁,国际关系格局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自古以来,各国之间的关系一直在发展演变,由军事冲突到经济合作,再到现在的全球化时代,国际关系的面貌愈加复杂多变。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各国之间的相互联系日益紧密,国际关系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也愈发凸显。

传统大国之间的竞争与合作、新兴实力的崛起与发展、地缘政治格局的调整等都在影响着当今国际政治结构的变迁。

了解当今国际格局变迁的背景意义重大,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把握全球政治的走向,还可以为各国政策制定和国际事务处理提供重要参考。

深入研究国际政治结构变迁的历史和现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国际关系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为构建一个和平、稳定、繁荣的世界秩序贡献力量。

1.2 研究意义当今国际格局的变迁是全球政治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了解世界政治的现状和未来走向具有重大意义。

在国际关系领域,随着全球化和多极化的发展,各国政治实力的变迁和地缘政治格局的调整已经成为了一个热门的研究课题。

通过深入分析和研究当今国际政治结构的变化,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世界政治的脉搏,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

研究当今国际政治结构的变迁,不仅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国际关系中的各种复杂情况和矛盾冲突,还可以启示我们如何有效地应对国际挑战和风险。

通过对国际政治格局的深入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国际关系的规律,有效地谋划我国外交政策,实现国家利益的最大化。

研究当今国际政治结构的变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对于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 正文2.1 国际格局的演变历史国际格局的演变历史可以追溯到人类社会的起源。

在古代,各个国家之间往往是以战争和征服来维持统治和扩张势力范围。

古代世界的国际秩序是以帝国和王国为主导,比如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等。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八单元总结: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八单元总结: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本课结束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极格局形成的主要原因
两极格局崩溃,多 “冷战”结束;美国 (2)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根源在于世界
20世纪80年 极化趋势加强,世 成为唯一超级大国; 经济力量结构的多极化发展趋势
代末90年代 界格局暂时呈现 欧盟国际地位提高; (3)新的国际格局的形成需要一个长
初至今 出“一超多强” 日本发展壮大;俄罗 期复杂的过程,但多极化趋势不可
选项
A项
B项 C项 D项
具体分析
结论
题目时间是1949年,与罗斯福新政时间不符,且与漫画中欧洲自立没 有关系
错误
“铁幕”演说是丘吉尔在1946年提出的,与题目中的美国和欧洲无关 错误
1947年,美国提出马歇尔计划,有利于欧洲经济的恢复
正确
欧洲煤钢联营成立于1951年,与题目时间不符
错误
解题技巧
图片、漫画型选择题 解答此类型选择题的关键是要对题目所提供的图片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判读,一般应 做到“四审、三判、二补、一理解”: (1)对图片要“四审”:一审图片所反映的时间和空间,准确界定答题范围;二审 图片反映历史事物的实质和特征,明确定位答题方向;三审图片的关键信息,明确 其内涵和外延;四审多幅图片间是否有明确的联系与变化,确定各图片与题干的关 系类别。 (2)对备选项要“三判”:一是判定每一个备选项是否符合图片所反映的史实,排 除与之相悖的选项;二是判定各备选项是否符合题干要求,排除与题干要求不符的 选项;三是判定各备选项是否与题干有必然的逻辑联系,排除与题干无关的选项。
真题感悟
例题 (2017·北京高考,22)下图取材于1949年美国报纸的一幅漫画,题为“他终于上 道了”。图中①处应填写 A.罗斯福新政 B.“铁幕”演说

世界三次政治格局演变

世界三次政治格局演变

世界政治格局出现了三次大的演变,它们演变顺序是【现代世界政治格局的三次演变】世界政治格局是指世界上主要政治力量通过一系列抗衡分化组合而形成的一种结构。

这种结构在一定时期内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但又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

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20世纪20年代到二战前)①形成背景:一战后列强各国实力对比变化,战胜国要求重新瓜分世界,调整其在欧洲、亚洲、非洲的秩序②形成标志: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的召开③主要内容:凡尔赛和约等一系列和约、四国条约、五国条约、九国公约等④维护工具:国际联盟⑤评价:a、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客观上维护了世界形势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

b、是战胜国分赃妥协的产物。

它导致了许多新的矛盾出现,使得这一国际新秩序潜伏着深刻的危机,不会长久,必将崩溃。

二、两极格局(1945—1991年)美国的“冷战”政策以及两极格局的形成:1、美国实施冷战政策的原因:二战后,美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居于世界第一位,它称霸世界的野心日益膨胀,但又不得不正视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

为了“遏制”共产主义,美国提出了“冷战”政策。

2、美苏冷战开始的时间和标志:1947年3月,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美苏之间的冷战开始。

3、美国冷战政策的具体表现:①政治上:出台了杜鲁门主义;(杜鲁门主义实质:遏制共产主义,干涉别国内战。

杜鲁门主义影响: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美苏之间的冷战开始。

))②经济:制定了马歇尔计划;③军事: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4、冷战政策对世界格局的影响:随着美国冷战政策的提出,苏联也采取了一系列针锋相对的措施与之对抗,导致了世界美苏对抗的两极格局的形成。

5、美苏争霸以及霸权主义政策给世界的影响:20世纪50年代,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上台后,开始争取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使美苏开始了长达三十多年的争霸。

美苏的霸权主义政策,给两国带来了沉重的军费负担,阻碍了经济的发展,也给世界的和平和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危害。

现代世界政治格局的三次演变

现代世界政治格局的三次演变

现代世界政治格局的三次演变世界政治格局是指世界上主要政治力量通过一系列抗衡分化组合而形成的一种结构。

这种结构在一定时期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但又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

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20世纪20年代到二战前)①形成背景:一战后列强各国实力对比变化,战胜国要求重新瓜分世界,调整其在欧洲、亚洲、非洲的秩序②形成标志: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的召开③主要容:凡尔赛和约等一系列和约、四国条约、五国条约、九国公约等④维护工具:国际联盟⑤评价:a、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客观上维护了世界形势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

b、是战胜国分赃妥协的产物。

它导致了许多新的矛盾出现,使得这一国际新秩序潜伏着深刻的危机,不会长久,必将崩溃。

二、两极格局(1945—1991年)美国的“冷战”政策以及两极格局的形成:1、美国实施冷战政策的原因:二战后,美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居于世界第一位,它称霸世界的野心日益膨胀,但又不得不正视联等社会主义国家。

为了“遏制”共产主义,美国提出了“冷战”政策。

2、美冷战开始的时间和标志:1947年3月,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美之间的冷战开始。

3、美国冷战政策的具体表现:①政治上:出台了杜鲁门主义;(杜鲁门主义实质:遏制共产主义,干涉别国战。

杜鲁门主义影响:标志着美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美之间的冷战开始。

))②经济:制定了马歇尔计划;③军事: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4、冷战政策对世界格局的影响:随着美国冷战政策的提出,联也采取了一系列针锋相对的措施与之对抗,导致了世界美对抗的两极格局的形成。

5、美争霸以及霸权主义政策给世界的影响:20世纪50年代,联领导人赫鲁晓夫上台后,开始争取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使美开始了长达三十多年的争霸。

美的霸权主义政策,给两国带来了沉重的军费负担,阻碍了经济的发展,也给世界的和平和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危害。

背了历史潮流,严重威胁世界和平发展。

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化与影响

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化与影响

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化与影响随着时代的演变和全球化的加速,国际政治格局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这种变化不仅对国际社会各国产生影响,也对全球经济、安全和协作等领域带来深远影响。

一、多极化格局的崛起随着新兴国家的快速崛起和经济实力的增强,国际政治格局正在由过去的单极争霸向多极化发展。

中国的崛起、俄罗斯的复苏以及新兴市场国家的崛起,都在极大地改变着全球的力量平衡。

多极化的格局使得国际社会的权力分布更加均衡,各个国家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经济全球化与国际合作全球经济的高速发展使得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国际合作成为应对全球性问题的重要途径。

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和其他国际经济组织的兴起,为各国之间的经济交流提供了有力的平台。

国际合作的加强不仅促进了贸易与投资的自由化,也有助于各国在全球治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地缘政治的调整和重构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化也导致了地缘政治的调整和重构。

一方面,一些地区的紧张局势和地缘冲突进一步加剧,许多国家在争夺资源、领土和影响力方面呈现出更加强硬的态势。

另一方面,地缘政治的调整也提供了解决冲突和促进地区稳定的机会,例如一带一路倡议为亚洲和欧洲之间的合作提供了新的契机。

四、全球治理体系的变革随着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化,全球治理体系也在经历着调整和变革。

国际组织如联合国、世界银行等正在寻求改革以更好地适应新的格局。

一些新兴国家也在争取在全球治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争夺对国际规则制定的话语权。

这种变革不仅挑战着全球治理体系的稳定性,也为国际社会的合作提供了新的动力。

总之,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化不仅仅是单一领域的调整,而是影响着各个方面的国际关系。

多极化格局的崛起、经济全球化与国际合作、地缘政治的调整和重构,以及全球治理体系的变革,都在不同程度上塑造着当今世界。

面对这些变化,各国需要加强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实现共赢和可持续发展。

只有通过加强对话和协作,才能更好地应对国际政治格局变化所带来的影响和挑战。

一战后至今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一战后至今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 美苏冷战
加 剧
两极格局
结束:苏联解体3.1Βιβλιοθήκη 91年至今“群雄竞起”(影响)
• •
当今世界局势:缓和与紧张并存,和平 暂时形成“一超多强”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地区冲突,霸权 主义,恐怖主义威胁世界和平 多极化趋势 认清美国的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实质
华盛顿会议《九国公 约》
评价
2.二战后:两极格局
信号:“铁幕演说” 开始:杜鲁门主义的出台(1947年) 政治:杜鲁门主义 表现 经济:马歇尔计划 军事:“北约”成立(1949年) 实质:国家利益之争,意识形态之争 结束:1991年苏联解体 形成标志:华约组织成立(1955年) 德国,朝鲜的分裂 美苏争霸 柏林墙的修建 古巴导弹危机 苏军入侵阿富汗
缓和与紧张并存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地区冲突霸权主义恐怖主义威胁世界和平认清美国的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实质
一战后至今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3课,14课,15课)
1.一战后
巴黎和会《凡尔赛对 德和约》 主宰国 ( 法英美,美英日 ) 实质:宰割,重新瓜分世界的会 议 涉及中国的内容
凡 尔 赛 — 华 盛 顿 体 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究】3:有人认为,“冷战”是国际关系进步的一种表现;也 有人认为,“冷战”是国际关系落后与反动的表现。请阐述你的看 法和理由。 同意第一种观点:①“冷战”是处理国际关系走上理智的表现,明 显进步于动辄使用武力;②国际关系中,由于诸多原因,矛盾与对 抗不可避免,战争作为处理国际关系、解决国际争端的重要手段, 是一种残酷的方式,能够避免战争就有利于各国人民;③美苏“冷 战”时期,许多地区冲突和众多国际争端是由某些国家和地区的矛 盾引起的,并非都是美苏对峙争夺引起的;④从某种程度上讲, “冷战”对峙有利于世界和平和第三世界人民的斗争。 同意第二种观点:①“冷战”主要是美苏两国为争夺世界霸权而进 行的,是霸权主义的表现;②美苏大搞军备竞赛,严重威胁世界和 平与安全;③美苏争夺控制第三世界国家与地区,造成这些地区的 冲突与争端不断,甚至发生局部战争;④“冷战”有利于和平,那 只是客观的、次要的。
4. 二战时,罗斯福表示:“我不想让美国在战后承担重建法国、 意大利和巴尔干各国的重组。……这应该是英国的责任,因为英 国在其中的利益远比我们要大。”他的意思是 A.美国将放弃在欧洲的利益 B.法意等国应自主完成重建 C.欧洲各国应共同维护和平 D.国家利益应与责任相联系
5.(2011· 福建卷)美国前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在《在华五十年》中 写道:“美国的强大及其在自由与安全事业中的领导地位,使它 成了自由国家抵抗共产主义威胁的领袖”。20世纪50年代,体现 美国充当这一“领袖”的史实是 A.提出杜鲁门主义 B.抛出马歇尔计划 C.北约与华约的对峙 D.在越南发动“特种战争” 6.二战后,德国和朝鲜形成分裂局面的相同原因是 A.国内民族矛盾的激化 B.美国和苏联的相互对抗 C.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演变 D.美国马歇尔计划的推行
国家的努力推动)
(2)共同之处:①经济发展是基础;②民族凝聚力强。 (3)启示:要大力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血浓于水,要大力密 切两岸经济文化交流,消灭“距离感”。
【探究】9:怎样认识正确认识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从苏东剧变中应该吸取哪些 教训? (1)认识:①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并不能说明社会主义制度的失败,只是表明 苏联模式失败,社会主义遭受重大挫折。②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社会主义 理论和实践还不够成熟,大部分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基础薄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缺乏经验;加之西方资本主义实力敌视、遏制乃至颠覆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 的发展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③实践证明,社会主义需要通过不断的改革来逐步 改善。社会主义各国应走符合本国实际的道路,不能拘泥于一种模式。 (2)教训:①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从本国国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 理同本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探索出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②建设社会主义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努力把经济建设 搞上去,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③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理 论和实践的发展还很不成熟,必须不断深化改革,以解放生产力。同时,在改革 中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④必 须重视国内民族问题,正确处理民族关系。⑤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不搞霸权主义,反对强权政治。⑥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以保障经 济建设;要搞好执政党的自身建设,坚持党的群众路线。⑦必须不断提高我们的 综合国力,要防止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
考点一、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探究】4:西欧各国走向联合的可能性有哪些?从欧共体发展 过程看,欧洲一体化有何特点? (1)可能性:①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没有太大差异,经济联系比 较密切;②各国都实行资产阶级的议会民主制;③具有相同或 相近的历史传统、文化、宗教和意识形态;④都强烈要求恢复 它们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地位;⑤法德两国逐渐实现和解。 (2)特点:①成员国不断增加;②从单一的经济领域发展到多种 经济领域;③从经济领域发展到政治外交军事领域。
考点一、美苏“冷战” 【探究】1:马歇尔计划和杜鲁门主义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区别:杜鲁门主义表现为公开赤裸裸的反共反苏,是美国“冷战” 的宣言书,是美国争夺世界霸权的宣言书,标志着美国的政策由 局部扩张转向全球扩张。马歇尔计划则采用隐蔽的经济手段稳定 资本主义制度,控制欧洲,联合西欧各国共同反苏反共。 联系:两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为了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力 量,稳定资本主义秩序,确立美国的霸权地位。“马歇尔计划” 是更隐蔽的“杜鲁门主义”,是杜鲁门主义的一次大规模运用。 【探究】2:德国的分裂同当时的国际形势有什么关系?导致这种 局面出现的根源是什么? 德国的分裂与当时的国际形势是密切相关的,是美苏对抗、 “冷战”的结果,是冷战的第一次高潮。分裂的根源是美国的霸权 政策。两个德国的出现,对于战后欧洲和整个国际局势都产生了深 刻的影响。从此德国成为两强冷战的前哨阵地,危机不断。直到冷 战结束,1990年10月3日德国重新统一。
11.(2011· 江苏卷)右图“阳台对话” 向世界传递的信息是 A.古巴导弹危机结束 B.美苏关系趋于缓和 C.冷战格局全面终结 D.多极化世界的来临 12.某一条约有如下文字:“考虑到……一个有正在重新军国主义 化的西德参加的西欧联盟这样一个新军事集团,……这样就加深战 争的危险……决定缔结本友好合作互助条约”。该条约的签订 A.促使社会主义阵营初步形成 B.勾画出两极格局的基本轮廓 C.标志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D.标志着美苏冷战正式开始
13.右图是某专题纪念馆的标识,下列文献最适合入选该馆的是 A.雅尔塔会议决议 B.“9·11”事件的录像 C.勃列日涅夫手稿 D.《欧洲联盟条约》原件
14. 英国约翰· W· 梅森在《冷战》一书中提出,如果把冷战时期重 新定义为“长时期的和平”,倒是颇为令人耳目一新的。文中作 者对冷战重新定义的主要出发点是 A.美国马歇尔计划推动了欧洲重建 B.冷战期间各国并无直接武装冲突 C.不诉诸武力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 D.美苏两国在国家利益上没有矛盾
【思维拓展】雅尔塔体制、两极格局、冷战之间的关系: 所谓“雅尔塔体制”(体系),简言之就是美、英、苏三国首 脑通过雅尔塔等一系列会议所确定的战后世界秩序和政治格局的基 本蓝图,其实质是在实力均势基础上划分美苏势力范围;而两极格 局是以美苏为中心,以两大军事政治集团、两大阵营全面对抗为特 点的格局;而冷战是美苏对抗的主要形式。 三者的关系为:雅尔塔体制的建立是战后两极格局形成的基础, 即奠定了战后两极格局的框架;两极格局是雅尔塔体制的一个组成 部分和集中体现,从属于雅尔塔体制;在雅尔塔体制下两极格局对 抗的主要形式是冷战,冷战的加剧又促进了两极格局的形成。一般 说来,两极格局的瓦解,也就意味着冷战局面的结束,雅尔塔体制 的瓦解。
【思维拓展】:两极格局解体的原因有哪些? 两极格局的解体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具体表现为: ①美苏军备竞赛,削弱了美国,拖垮了苏联,这是两极格局崩溃的 直接原因。 ②二战后,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经济多极化,这是两极格 局崩溃根本原因。 ③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以中国为代表的第三世界的崛起, 也严重冲击了两极格局,是两极格局解体的重要因素。
【知识链接】美国的霸权主义: (1)新干涉主义:一种以人道主义和捍卫资本主义价值观为借口, 以武力干涉别国内政,来推行美国主导全球的战略,巩固美国在 全球的霸权。 (2)单边主义:小布什上台以来,凭借其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推 行“我怎么合适就怎么来”的政策,表现有:部署建立国家导弹 防御系统;拒绝执行国际社会为防止全球变暖而达成的《京都议 定书》,违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的协议,批准向台湾出售先进的 武器;绕开联合国发动对伊拉克战争等行径。 (3)对伊拉克的战争:2003年1月28日,美国总统布什在发表国 情咨文讲话中指责伊拉克隐瞒大规模杀伤性武器。2003年3月20 日,美国宣布对伊作战。
1.美国历史学家杰里•本特利指出:当1945年同盟国击败轴心国, 摧毁德意志帝国和日本帝国时,随着另一场战争的开始,世界不得 不重建。“重建世界”的主要原因是 A.战后欧洲力图重建其中心地位 B亚非拉民族解放斗争掀起高潮 C.战后新的经济体系形成刺激了贸易竞争 D.美苏在国家利益和社会制度上的矛盾加剧 2.1946年,美国驻苏代办乔治•凯南指出: 苏联“狂热地坚信, 它同美国之间不可能有永久的妥协。它坚信,如果苏联政权要得到 巩固,那么搞乱我国社会的内部和谐,破坏我国传统的生活方式, 以及损害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权威,这种做法是可取和必要的”。 其本质意图是 A.苏联是个很狂热的国家 B.苏联与美国有很大的矛盾 C.苏联必然会危害美国的利益 D美国应该对苏联采取遏制的政策 3.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初期,美国先后推出了援助希腊、土耳其 计划(后称“杜鲁门主义”)和欧洲复兴计划(即马歇尔计划)。 这两个计划的相同之处是 A.具有军事援助的性质 B.具有意识形态的色彩 C.促进欧洲经济的恢复 D.缓和受援国社会矛盾

【探究】5:简述二战后美国与西欧关系的演变。 ⑴战后初期,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帮助西欧各国复兴经济,西 欧成为美国的势力范围。 ⑵随着冷战的加剧,美苏采取分裂德国的政策,美国在德国的西 部扶植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 ⑶1949年,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为对抗以苏联为首的社会 主义国家,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⑷20世纪70年代以来,欧共体不愿意受美国的控制,开始致力于 提高自身国际政治经济地位,有力地冲击了美国的霸主地位,逐 渐形成了资本主义世界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
考点二、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探究】8:为什么德国能够统一?历史上德国有过两次统一,其 原因有何共同之处?给我们的统一大业有何启示? (1)原因:①德意志民族的向心力。东西德人民之间千丝万缕的 联系和强烈的民族感情,是促成德国统一的根本原因;②经济发展 的需要是促使两德统一的重要动力;③国际局势的变化,是促成两 德统一的重要的外部条件。(东西方冷战的结束、东欧剧变、其他
【探究】6:日本经济的崛起给我们什么启示? (1)要与时俱进对生产关系作适时的改革和调整;(2)大力发展科技、教育, 确立科教兴国战略;(3)制定合乎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4)以经济建设为 中心,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