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地取舍 诗意地教学_教育文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心地取舍诗意地教学
精心地取舍诗意地教学
一、精心取舍,留有余地
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在有限的课时内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那么,留给学生所谓的“充分时间”从何而来呢?我想,对教材大胆取舍,不求满载而归,但求课课有得不失为一良策。
寻找教学的“抓手”,抓住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句段,把文章的内容重新有机整合。这样,教学既有较大的涵盖性,又更加精炼简洁,节约大量时间,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如教学《月光启蒙》,我打破了作者叙述的顺序,紧紧抓住第二自然段,引导学生体会母亲的歌声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
“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为我吟唱,轻轻的,像三月的和风,像小溪的流水。小院立即飘满了她那芳香的音韵。”
一读感受母亲的歌声“像三月的和风,像小溪的流水”――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呢?原来母亲是为“我”在“吟唱”,理解“吟唱”(轻轻地唱)更显月夜的宁静清幽。在母亲的歌谣声中,我们能享受着月夜的宁静与清幽,感受着母亲的圣洁与美丽。
再读感受那份浓浓的母爱――“母亲忙完了一天的活计”,还不忘“搂着我”“深情地”为我吟唱。“那时,我们日子清苦,但精神生活是丰富的”,因为“黄河的故道不长五谷,却长歌谣”。这里需要教师帮助学生理解这两个含义深刻的句子,使学生体会到家乡的土地“不长五谷”,收成很少,但“我”的家乡却有很多的歌谣。母亲通过歌谣传
递的不仅仅是对“我”的爱,同时也把她对故乡的爱,对生活的爱传递给了“我”。原来母亲的歌声中还浸润着浓浓的爱意,暖暖的柔情。三读理解“芳香的音韵”――这是一种通感的手法,听到妈妈甜甜的歌声,就仿佛闻到了芬芳的花香。
这些问题的设计,全围绕“母亲的歌声”展开,既能涉及人物的分析、主题理解,同时也大大省去了教师的串讲,使学生有充分时间诵读领悟。通过这次教学,我深深明白:教师必须要深入钻研教材,才能找准新的突破口,对课文进行再创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诗情浓郁,和谐共振
语文是一首流动的诗,语文教学需要浪漫主义情怀。我们的语文课,教师的情感投人是至关重要的,需要我们全身心地投入,准确地抓住教材的情感点和学生的情感点,使学生在激荡的情感中受到感染、熏陶和激励,使他们在高昂的情绪中想象、顿悟,从而产生和谐共振的“增力效应”,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孙友田是一位知名的当代诗人,他的诗歌充满了诗情画意,充满了奇特的想象,朴素、自然、真诚。《月光启蒙》用诗一般的语言讲述了他自己童年的故事,我们徜徉在字里行间,能感受到其散发着的浓浓诗情。于是,我在这课的教学设计中力图营造一种诗意的课堂。如在教学中,我和学生们抓住重点段落――文章的第2小节细细品味过后,为了加深印象,我安排学生有感情朗读这一段。我是这样出示的:
她用甜甜的嗓音
深情地为我吟唱,
轻轻的,
像三月的和风,像小溪的流水,
小院立即飘满了她那芳香的音韵。
我对学生们说:“诗一般的语言,诗一般的感受,让我们像朗诵诗歌一样读读这段话。”悠扬的读书声和着缓缓的音乐,学生们被诗一般的语言深深地打动了。
为浓烈的感情浸泡透了的、形象化的韵律和谐而又优美动听的语言,能够使教学中经常出现循循善诱、娓娓动听、声情并茂、回味无穷的美学效应。倘若教师教学时能够做到叙述娓娓动听,丝丝人扣;描写绘声绘色,声情并茂;说明事实明了,简洁清晰;议论深刻有力,逻辑性强;抒情如出肺腑,亲切感人……那么,这样的教学语言自然就成为教师馈赠给学生的一种艺术美的享受,使学生在美学氛围中志得神怡,情怀激荡,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