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新教材高中化学 第1章 原子结构 元素周期律 第3节 元素周期表的应用 第2课时 研究同主族元素的性质课时
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化学第1章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本章核心素养聚集课件鲁科版必修第二册
一、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化学研究的重点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认识物质的结构、组成、性质和变化 规律,并据此改造或创造物质。本章是从原子结构的角度认识元素及其物质 的性质与变化规律,建立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元素性质与物质性质的关系, 会用原子结构的知识解释元素性质及其变化规律,能从元素周期表的构成、 元素周期律的递变认知上,形成“结构决定性质”的观念,从宏观和微观相 结合的视角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2)Z在周期表中的位置__第__5_周__期__Ⅶ__A_族__。 (3)判断非金属性:X__<___Y。 (4)判断非金属性:Y__>___Z,试从原子结构上分析其原因:_二__者__最__外__层__电__子__ _数__相__同__,__但__I_的__电__子__层__数__多__,__原__子__半__径__大__,__得__电__子__能__力__弱___。
离子方程式 甲_2_B__r-__+__C_l_2=_=_=__B_r_2+__2_C__l-_ 乙_2_I_-_+__C_l_2_=_=_=_I_2+__2_C__l-____ 结论:卤素单质的氧化性由强到 弱的顺序为Cl2>Br2>I2
解析 氯气氧化性大于溴和碘,所以氯气能置换出溴和碘;
②[评价]甲同学设计的实验方案的合理性是__B___(填字母)。 A.非常合理 B.部分合理 C.完全不合理
二、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在本章的具体体现:利用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 位置和原子结构分析、预测、比较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能用原子结构 解释元素性质及其变化规律,并能结合实验及事实进行说明。在此基础上, 建立相关知识应用的思维方法模型,如10电子、18电子微粒识别与判断, 微粒半径大小比较,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比较,元素“位—构—性” 关系的应用、化学键类型的判断等。
高中化学必修2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化学必修2知识点归纳总结高中化学必修2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篇:《高中化学必修2知识点归纳总结》高中化学必修2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一、原子结构质子(Z个)原子核注意:中子(N个)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1.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核外电子(Z个)★熟背前20号元素,熟悉1~20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H He Li Be B C N O F Ne Na Mg Al Si P S Cl Ar K Ca2.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①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②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是2n2;③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K层为最外层不超过2个),次外层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不超过32个。
电子层:一(能量最低)二三四五六七对应表示符号: K L M N O P Q 3.元素、核素、同位素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
(对于原子来说) 二、元素周期表 1.编排原则: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②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各元素从左到右排成一横行。
(周期序数=原子的电子层数)........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一纵行。
..........主族序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 2.结构特点:核外电子层数元素种类第一周期 1 2种元素短周期第二周期 2 8种元素周期第三周期 3 8种元素元 7第四周期 4 18种元素素 7第五周期 5 18种元素周长周期第六周期 6 32种元素期第七周期 7 未填满(已有26种元素)表主族:ⅠA~ⅦA共7个主族族副族:ⅢB~ⅦB、ⅠB~ⅡB,共7个副族(18个纵行)第Ⅷ族:三个纵行,位于ⅦB和ⅠB之间(16个族)零族:稀有气体三、元素周期律1.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金属性、非金属性)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二 元素周期表的应用 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第2课时)
三、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微思考】
你能说明同主族元素性质相似性和递变性的原因吗? 提示:同主族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所以同主族 元素性质具有相似性。同主族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逐渐 增多,原子半径增大,所以元素原子失电子能力增强,得电 子能力减弱,元素的金属性增强,非金属性减弱。
知识点一 碱金属元素单质化学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 性 【重点释疑】 1.相似性(R表示碱金属元素)
二、卤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探究 1.卤族元素原子结构和性质的相似性
元素 (名称与符号)
最外层电子数
最高正价 最低负价
自然界中 存在形态
氟(F) 无
氯(Cl) 溴(Br)
碘(I)
都为_7_ _+_7_价
都为_-_1_价
全部以_化__合__态__形式存在
元素 (名称与符号)
最高价 含氧酸
气态氢化物
2.元素周期表中卤族元素的单质、化合物的性质从上 到下呈现一定的递变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单质的氧化性增强 ②单质的颜色加深 ③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增强 ④单质的沸点升高 ⑤阴离子的还原性增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⑤ D.④⑤
(2)碱金属的阳离子没有还原性,所以有强氧化性,这句
话对吗?为什么? 提示:不对。碱金属的阳离子很稳定,不具有强氧化性 。
【案例示范】 【典例】下列对碱金属性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碱金属元素的单质具有强还原性,可置换出硫酸铜溶 液中的铜单质 B.碱金属单质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都是过氧化物 C.碱金属单质都能与水反应生成碱和氢气 D.碱金属单质的熔、沸点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升高
3.(2019·四方区高一检测)如图表示碱金属的某些性 质与核电荷数的变化关系,则下列各性质中不符合图示 关系的是 ( )
第3节 元素周期表的应用1
镁与盐酸反 应迅速,并 放出气泡
反应缓慢
最高价氧化物对 应水化物碱性的 强弱
强碱
中强碱
两性氢氧 化物
结论
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
14Si
15P
16S
17Cl
对应最高价氧化物 SiO P2O5 2 最高价氧化物的水 H4SiO4 H3PO4 化物
最高价含氧酸酸性 强弱 单质与H2反应条件 气态氢化物及稳定 性 弱酸 高温
元素原子得电子能力的强弱,可以采用下列方 法间接判断: 3、元素单质间的相互置换反应,一般说来, 反应物(氧化剂)比产物(氧化产物)对应的元素原 子得电子的能力越强。 4、利用元素周期表来比较。同周期元素的原子 自左至右得电子的能力越来越强.同主话元素的原 子自上至下得电子的能力越来越弱. 5、在电解池中阳极的放电顺序,一般说来,越先 在阳极失电子的离子所对应的元素原子得电子的 能力越弱。 如何比较元素原子的失电子能力的强弱呢?
一、认识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
1.第三周期元素的原子结构是如何递变的? 从左到右,核电荷数逐渐增大,最外 层电子数逐渐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减小。
Na 钠与水剧烈反 单质与水反应情 应,有大量气 况 泡产生
Mg
Al
镁与冷水不反 铝与水加 应,加热后反 热几乎不 反应 应
比与水反 单质与酸反应情 应剧烈
对其它的主族而言适应吗?
实验现象
• 钠跟水剧烈反应,钠浮在水的表面,并迅速 的熔成一个闪亮的小球,在水面四处游动, 发出“嘶嘶”声,但未见爆炸现象,加入酚 酞后,溶液显红色。 钾跟水反应更剧烈,钾浮在水的表 面, 在水面四处游动,熔成一个闪 亮的火球,发出紫色的火焰,并伴 有轻微的爆炸现象,加入酚酞后, 溶液显红色。 2 Na+2H2O=2NaOH+H2↑ 2K+2H2O=2KOH+H2↑
高中化学第1章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第3节第1课时认识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教案第二册
第1课时认识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发展目标体系构建1。
通过分析第三周期元素性质的变化规律,认识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及其与原子结构的关系,学会利用“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思维解决实际问题。
2.能通过Na、Mg、Al有关实验探究同周期元素性质的变化,培养科学探究精神与创新意识。
一、第3周期元素原子得失电子能力的比较1.钠、镁、铝三种元素失电子能力的比较实验方案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镁和铝与酸的反应两支试管内都有无色气泡冒出,但放Mg的试管中生成气体速镁、铝都能置换出酸中的氢,但镁更容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2HCl===MgCl2+H2↑,2Al+率较快6HCl===2AlCl3+3H2↑比较NaOH、Mg(OH)2的碱性强弱加入NaOH溶液后产生白色沉淀,把沉淀分成两份,其中一份加入稀盐酸,沉淀溶解,另一份加入NaOH溶液,沉淀不溶解碱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NaOH〉Mg(OH)2比较NaOH、Al (OH)3的碱性强弱加入NaOH溶液后产生白色沉淀,把沉淀分成两份,其中一份加入稀盐酸,沉淀溶解,另一份加入NaOH反应的离子方程式:Al(OH)3+3H+===Al3++3H2O;Al(OH)3+OH-===[Al(OH)4]-。
Al(OH)3表现两性,碱性比NaOH和Mg(OH)2弱2。
硅、磷、硫、氯四种元素原子得电子能力的比较氧化物对应由弱到强的水化物结论硅、磷、硫、氯元素原子得电子能力:Si〈P<S〈Cl二、同周期元素原子的得失电子能力的变化规律及原因1.变化规律同周期的主族元素从左到右,元素原子的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2.同周期主族元素的性质递变的原因同周期主族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相同,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熔点、硬度:Al〉Na,故金属性:Na>Al。
()(2)金属原子失电子越多,还原性越强。
2020届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2讲义:第一章 第二节 第三课时 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含答案
第三课时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课标要求]1.了解元素周期表中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的分区。
2.体会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在科学研究和工农业生产中的指导意义。
1.对于主族元素(1)周期序数=电子层数(2)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最高正价=8-|最低负价|(其中,F无正价,O无最高正价)。
2.金属与非金属分界线处的元素(1)Al Ge Sb Po; B Si As Te At(2)在金属和非金属分界线附近的元素既有金属性,又有非金属性。
3.金属与非金属分界处半导体材料过渡元素催化剂、合金材料周期表右上角制取农药的元素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1.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的分区及性质递变规律位于周期表中金属和非金属元素分界线两侧的元素(如Al、Si等)既能表现金属性,又能表现非金属性。
2.元素化合价与其在周期表中位置的关系3.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1)科学预测:为新元素的发现和预测它们的原子结构和性质提供线索。
(2)指导其他与化学相关的科学技术研究①在金属与非金属分界线附近的元素中寻找半导体材料。
②在周期表中的非金属区域探索研制农药的材料。
③在过渡元素中寻找催化剂和耐高温、耐腐蚀的合金材料。
[特别提醒]元素既具有金属性,又具有非金属性,不能称为元素具有两性,两性指的是酸、碱两性,而不是指金属性和非金属性。
1.结合元素周期律分析,在现有元素中金属性和非金属性最强的分别是什么元素?提示:由元素周期律可知,同一周期从左到右,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同一主族自上而下,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所以金属性最强的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左下角,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右上角,即金属性最强的应该为钫元素,但由于钫是放射性元素,在自然界中不能稳定存在,所以一般认为铯的金属性最强,氟的非金属性最强。
2.从第ⅢA族的硼到第ⅦA族的砹连成一条斜线,即为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分界线,分界线附近元素的性质有何特点?这些元素可制取什么材料?提示:分界线附近的元素既有一定的金属性,又有一定的非金属性,这些元素可以制取半导体材料。
高中化学_认识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必修2》第一章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第三节元素周期表的应用第一课时认识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学习目标】以第三周期元素为例,使学生掌握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并能运用原子结构的理论初步解释这些递变规律了解元素“位、构、性”三者间的关系,并初步学会运用元素周期表。
3、通过“钠、镁、铝原子失电子能力的递变”等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以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处理、总结的能力;通过对“硅、磷、硫、氯原子得电子能力的递变”探究,培养学生获取信息能力;通过利用原子结构的理论解释这些规律,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4、了解元素周期表在指导生产实践等方面的作用【学习重难点】1、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2、“位、构、性”之间的关系。
【学习建议】建议边探究边实验方法,让学生根据设计方案开放性的交流探索【课前预习区】1、写出第3周期元素的元素名称、元素符号,并画出其原子结构示意图:2、第3周期元素原子的结构是如何递变的?3、复习Na、Al、S、Cl2的化学性质;并写出相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4、第三周期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为。
根据这种电子排布规律预测第三周期元素原子得失电子能力相对强弱为;其中主要体现为得电子;主要体现为失电子,性质稳定。
【课堂互动区】【问题组一】1、请回忆所学知识,从氧化还原反应的角度看Na、Mg、Al在化学反应中表现还原性还是氧化性?其实质是什么?2、根据元素周期律预测Na、Mg、Al失电子能力的大小?【实验探究】请根据【方法导引】并以下所给实验用品设计实验比较Na、Mg、Al三种元素原子失电子能力的强弱.【方法导引】元素原子失电子能力的强弱,可以采用下列方法间接判断:1、比较元素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置换出氢的难易程度。
置换反应越容易发生,元素原子的失电子能力越强。
2、比较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碱)的碱性强弱。
一般说来,碱性越强,元素原子失电子的能力越强。
试剂:表面积相同的镁条和铝条,金属钠(切成小块),蒸馏水,盐酸(1mol/L),酚酞溶液。
2020化学新苏教必修:元素周期表及其应用含解析
第3课时元素周期表及其应用学习目标核心素养建构1.知道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以及周期、族的概念,能画出元素周期表的框架。
2.会比较同周期、同主族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变化规律,知道元素周期表金属元素区和非金属元素区的划分。
3.了解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在科研和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知识梳理]一、元素周期表的结构1.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1)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成横行。
每个横行称为一个周期。
(2)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由上而下排成纵行。
每个纵行称为一个族(8、9、10纵行除外)。
2.元素周期表的结构(1)周期元素周期表有7个横行,每一横行称为一个周期,元素周期表共有7个周期。
类别周期序数起止元素包括元素种数核外电子层数稀有气体原子序数短周期1 H~He2 1 22 Li~Ne 8 2 103 Na~Ar 8 3 18长周期4 K~Kr 18 4 365 Rb~Xe 18 5 546 Cs~Rn 32 6 867 Fr~118号32 7 118元素的周期序数与原子结构之间的关系是:周期序数=电子层数(2)同一主族元素2.元素周期表的金属区和非金属区(1)分界线的划分:沿着周期表中B、Si、As、Te、At跟Al、Ge、Sb、Po之间画一条斜线,斜线的左面是金属元素,右面是非金属元素。
(2)分界线附近的元素,既能表现出一定的金属性,又能表现出一定的非金属性,故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之间没有严格的界线。
【自主思考】4.根据元素周期表推断第1~6周期中最活泼的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分别是什么?判断的依据是什么?提示铯、氟。
按照周期表的位置及元素周期律,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应该在元素周期表右上方的主族;金属性最强的元素应该在元素周期表的左下方。
5.你能说明同主族元素性质相似性和递变性的原因吗?提示同主族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所以同主族元素性质具有相似性。
1.3 元素周期表的应用 课时3 预测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课件【新教材】鲁科版()高一化学必修二
应
具有 酸性 氧化物的性质,能与
碱、碱性氧化物
反应
Si与C同主族,且 CO2 具 有酸性氧化物的性质
具有 氧化性
Si元素为 +4 价
具有酸的性质,能与 碱 反应,但酸性 Si与C同主族,且非金属性
较弱,弱于 碳酸、磷酸 等
: Si<C
3.化学性质验证 (1)硅 a.硅的位置和存在
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 物理性质 用途
H2O。
典题精练 1.光导纤维是一种比头发丝还细的玻璃纤维丝,其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下列 有关二氧化硅表述正确的是 ( A )
A.二氧化硅不是制造太阳能电池的材料 B.二氧化硅是酸性氧化物,不与任何酸发生反应 C.二氧化硅可以与水反应生成硅酸 D.二氧化硅既能与氢氟酸反应,又能与NaOH溶液反应,故二氧化硅是两性氧化物
4.能证明碳酸比硅酸酸性强的实验事实是 ( D ) A.CO2是气体,SiO2是固体 B.高温下能发生反应:Na2CO3+SiO2 Na2SiO3+CO2↑ C.CO2溶于水,而SiO2却不溶于水 D.CO2通入Na2SiO3溶液中有胶状沉淀生成 解析 酸性强弱与这种酸的酸酐所处的状态无关,所以A项不正确;B项 反应在高温下发生,利用了CO2的沸点低的性质,B项不正确;C项是它们的物 理性质,C项不正确;D项“强酸制弱酸”能够证明两者的酸性强弱,D项正确。
Na2CO3+H2SiO3↓,说明硅酸
(2)不能。“强酸制弱酸”一般用于水溶液中的复分解反应。题中反应由
SiO2生成CO2是在高温下进行的,不是在水溶液中进行的。
4.石英的主要成分是SiO2,试回答下列问题。 (1)用适量NaOH溶液溶解石英,则溶解过程中石英主要发生了什么反应? (2)过滤,向滤液中加入盐酸,至沉淀不再产生,此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反应? (3)微热,浓缩硅酸溶液,加热蒸干溶液,并使固体完全分解,中间发生了什么变 化?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化学第1章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本章核心素养聚焦教案鲁科版必修第二册
引导学生思考周期表对化学学习和科学研究的影响,以及如何运用周期表解决实际问题。
4. 学生小组讨论(15分钟)
目标: 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元素周期表相关的主题进行深入讨论。
小组内讨论该主题的现状、挑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5. 教学工具:准备投影仪、计算机、音响等教学工具,以便进行多媒体演示和播放教学资源。同时,还需要准备黑板和粉笔,以便进行板书和重点知识的强调。
6. 网络资源:提前准备好可能需要的网络资源,如在线学术文献、教育网站视频教程等,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参考和引导学生的进一步学习。
7. 教学指导材料:准备教学指导材料,如教学PPT、讲义、练习题等,以便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并提供及时的反馈和评估。
- 教师在批改作业时,注意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 教师可以组织一些小组讨论或辩论赛,让学生在交流中深入学习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 鼓励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同时也要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合作。
3. 实验器材:如果涉及实验,需要提前准备好实验所需的器材和试剂,并确保其完整性和安全性。例如,可以准备一些常见元素的原子模型或元素样本,供学生观察和实验操作。同时,还需要准备一些实验仪器,如显微镜、电子天平、烧杯、试管等,以及安全器材,如防护眼镜、手套等,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
4. 教室布置:根据教学需要,对教室进行适当的布置。可以设置分组讨论区,供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设置实验操作台,供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和观察。此外,还可以在教室内悬挂一些与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相关的海报或宣传画,以增加学习氛围。
高中化学_元素周期表的应用(第2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鲁科版高一化学必修2第一章第三节元素周期表的应用第2课时预测同主族元素的性质§1-3 元素周期表的应用(第2课时)预测同主族元素的性质一、【教材分析】(一)知识脉络在学过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之后,结合《化学1(必修)》中学习的大量元素化合物知识,通过对第3周期元素原子得失电子能力强弱的探究,整合ⅧA族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以及对金属钾性质的预测等一系列活动,归纳得出同周期、同主族元素的性质递变规律,体会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元素的原子结构、元素性质(以下简称“位、构、性”)三者间的关系,学会运用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指导化学学习、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
(二)知识框架本节教学知识内容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即三个课时完成。
一是认识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外规律;二是预测同主族元素的性质递变规律分两个课时完成学习任务;三是“位、构、性”关系规律及应用。
本课时的是第二课时。
(三)与其它版本教材区别人教版教材是在元素周期表基础上,根据第ⅠA族和第ⅦA族元素性质的递变通过归纳得出元素周期律;而鲁科版教材则是在学过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之后,让学生根据原子结构理论预测第3周期、第ⅠA族和第ⅦA族元素原子得失电子能力的递变规律和金属钾性质,再通过自己设计实验去验证。
教材这样处理旨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来指导化学学习和科学研究。
我认为这一点更符合学生认知规律。
(四)本课时地位和作用第二课时更是利用第一课时掌握的研究问题的方式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同主族的规律,从而进一步完善元素周期表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规律。
为第三课时研究“位、构、性”打下坚实基础。
二、【学情分析】本节是鲁科版《化学2(必修)》第一章《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第三节,元素周期表的应用。
本章第一节和第二节的内容主要介绍了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知识,学生已经掌握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和元素周期律的知识,认识了元素周期律是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元素周期表是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初步了解了元素周期表的意义和重要用途,知道了元素周期表是今后学习化学和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工具。
鲁科版高一化学必修第二册(2020版)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第1章 原子结构 元素周期律
鲁科版高一化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必修第二册(2020 版)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第1节 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
鲁科版高一化学必修第二册(2020 版)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第2节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 表
鲁科版高一化学必修第二册(2020 版)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第3节 元素周期表的应用
鲁科版高一化学必修第二册(2020 版)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第2章 化学键 化学反应规律
鲁科版高一化学必修第二册(2020 版)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第1节 化学键与物质构成
鲁科版高一化学必修第二册(2020 版)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鲁科版高一化学必修第二册(2020 版)电子课本课件【全册】目录
0002页 0059页 0117页 0145页 0212页 0256页 0278页 0300页
第1章 原子结构 元素周期律 第2节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第2章 化学键 化学反应规律 第2节 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 第3节 化学反应的快慢和限度 第3章 简单的有机化合物 第2节 从化石燃料中获取有机化合物 微项目 自制米酒——领略我国传统酿造工艺的魅力
高中化学第1章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第3节第2课时研究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12/8/2021
第九页,共四十四页。
知识(zhī shi) 新知(xīn zhī)预 自主(zìzhǔ)测
铺垫
习
试
课前篇自主预习
二、预测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硅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 硅、二氧化硅(SiO2)、硅酸(H2SiO3)、硅酸钠(Na2SiO3)等。 2.硅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硅及其化合 物的化学式 Si
垫
新知(xīn zhī)预
习
自主(zìzhǔ)测试
3.下列关于第ⅠA族和第ⅦA族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第ⅠA族元素都是金属元素
②第ⅠA族元素都能形成+1价的离子
③第ⅦA族元素的最高正价都为+7
④第ⅦA族元素从上到下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逐渐减弱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解析:第ⅠA族元素还包括氢,氢为非金属元素,①错误;第ⅠA族元素最外层
同主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问题探究
请从原子结构的角度分析造成碱金属元素、卤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 递变性的原因。你能从中体会出元素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内在联系和内部 规律性?
提示:碱金属元素、卤族元素性质相似的原因是各自的最外层电子数 目相同,递变性是由于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大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原子半径 逐渐增大,原子核对外层电子的作用力逐渐减弱所致。根据上述分析可得, 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的原子,性质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且随着电子层数 的增多又具有一定的递变性。
颜色 硬度 导电、导热性 密度 熔、沸点
银白色(除 Cs 外) 柔软 很强 逐渐增大(但 ρK<ρNa) 逐渐降低
12/8/2021
第五页,共四十四页。
第3节+第1课时+认识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课件+高一下学期化学鲁科版(2019)必修第二册
【深化拓展】
同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到右性质的变化规律
比较的内容 电子层数
原子结构 最外层电子数 原子半径
主要化合价
失电子能力 元素性质 得电子能力
金属性 非金属性
变化规律 相同 依次增大 逐渐减小 最高化合价由+1→+7(氧、氟除外) 最低化合价由-4→-1 逐渐减弱 逐渐增强 逐渐减弱 逐渐增强
比较的内容
判断依据
结论
单质与氢气化合的难易程度及生成气 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
非金属单质的氧化性
与氢气化合越容易,生成的气态氢 化物越稳定,非金属性越强 酸性越强,对应元素非金属性越强 非金属单质的氧化性越强,对应元 素非金属性越强
元素的原子对应阴离子的还原性
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强,对应非金属 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弱
【知识铺垫】 1.同周期元素自左向右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核电荷数逐渐增大,原子 核对外层电子的吸引力逐渐增强,原子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失电子能力逐 渐减弱。 2.可以通过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的剧烈程度判断元素原子失电子的能力。 3.元素原子得失电子的能力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核电荷数和 电子层数都有关系。
选项 A B C D
事实 与冷水反应,Na比Mg剧烈 Ca(OH)2的碱性强于Mg(OH)2
氧化性:HClO>H2CO3 热稳定性强弱:HBr>HI
推论 金属性:Na>Mg 金属性:Ca&g(双选)(2021山东德州高一期末改编)已知短周期元素W、X、Y、Z,原子 序数依次增大,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5。X、Y、Z为同周期相邻主族元素, 且均不与W同族。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BC ) A.原子半径大小为W>X>Y>Z B.元素W、X的简单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 C.元素Y的主族序数与周期数相同 D.元素Z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强于磷酸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二 元素周期表的应用 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第1课时)
知识点二 元素原子得失电子能力的判断依据 【重点释疑】 1.金属性强弱的判断 (1)据元素周期表判断。 ①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 ②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
(2)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判断。
(3)据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判断。 ①金属单质与水或酸反应越剧烈,元素的金属性越强。 ②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元素的金属性越 强。
S SO3 H2SO4 强酸
Cl Cl2O7 HClO4 最强无机酸
结论
从Si到Cl,元素得电子能力逐渐____增_ 强
【情境·思考】 铁在氯气中燃烧生成FeCl3,铁粉与硫粉反应生成FeS, 请从原子结构角度解释原因。
提示:由于S和Cl位于同一周期,电子层数相同,原子半 径r(Cl)<r(S),因此Cl的得电子能力强于S,因此Cl2的 氧化性强于S。
误。
【素养提升】1868年,门捷列夫经过多年的艰苦探索发 现了自然界中一个极其重要的规律——元素周期律。 这个规律的发现是继原子—分子论之后,近代化学史上 的又一座光彩夺目的里程碑。根据提供的条件推断元 素,并按要求填空:
(1)已知某元素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其最外层电子数 为7,最高价氧化物的化学式是什么?最高价氧化物对应 水化物的化学式是什么?写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 化物与Na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 )
③镁、铝氢氧化物性质的比较(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a.MgCl2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 _bM_.g_AC_ll_C2_l+_32溶_N_a液_O_H中=_=_逐_==_滴M_g_加(_O_入H_)_N_2a↓_O_H+_溶2_N_液a_C_:l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A_l_C_l_3_+_3_N_a_O_H=_=__==_A_l_(_O_H_)__3↓__+_3_N_a_Cl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全部教材目录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全部教材目录必修第一册绪言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物质的分类及其转化第二节离子反应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整理与提升第二章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钠和氯第一节钠及其化合物第二节氯及其化合物第三节物质的量整理与提升实验活动1 配置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第三章铁金属材料第一节铁及其化合物第二节金属材料整理与提升实验活动2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第四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一节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第二节元素周期律第三节化学键整理与提升实验活动3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附录Ⅰ实验室突发事件的应对措施和常见废弃物的处理方法附录Ⅱ一些化学品安全使用标识附录Ⅲ名词索引附录Ⅳ部分酸、碱和盐的溶解性表(室温)附录V一些常见元素中英文名称对照表附录V相对原子质量表必修第二册第五章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第一节硫及其化合物第二节氮及其化合物第三节无机非金属材料整理与提升实验活动4 用化学沉淀法去除粗盐中的杂质离子实验活动5 不同价态含硫物质的转化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第二节化学反应的速率与限度整理与提升实验活动6 化学能转化成电能实验活动7 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第七章有机化合物第一节认识有机化合物第二节乙烯与有机高分子材料第三节乙醇与乙酸第四节基本营养物质整理与提升实验活动8 搭建球棍模型认识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的特点实验活动9 乙醇、乙酸的主要性质第八章化学与可持续发展第一节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第二节化学品的合理使用第三节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整理与提升附录Ⅰ名词索引附录Ⅱ部分酸、碱和盐的溶解性表(室温)附录Ⅲ一些常见元素中英文名称对照表附录Ⅳ相对原子质量表元素周期表选择性必修1引言第一章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第一节反应热第二节反应热的计算整理与提升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第一节化学反应速率第二节化学平衡第三节化学反应的方向第四节化学反应的调控整理与提升实验活动1 探究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第一节电离平衡第二节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第三节盐类的水解第四节沉淀溶解平衡整理与提升实验活动2 强酸与强碱的中和滴定实验活动3 盐类水解的应用第四章化学反应与电能第一节原电池第二节电解池第三节金属的腐蚀与防护整理与提升实验活动4 简单的电镀实验实验活动5 制作简单的燃料电池附录I 某些物质的燃烧热(25℃,101kPa)附录Ⅱ某些弱电解质的电离常数(25℃)附录Ⅲ常见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常数(25℃) 附录Ⅳ名词索引元素周期表选择性必修2物质结构与性质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知识点1 能层与能级知识点2 基态与激发态原子光谱知识点3 构造原理与电子排布式知识点4 电子云与原子轨道知识点5 泡利原理、洪特规则、能量最低原理知识点6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知识点7 原子半径知识点8 电离能知识点9 电负性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知识点1 共价键知识点2 键参数--键能、键长和键角知识点3 分子结构的测定知识点4 多样的分子空间结构知识点5 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知识点6 杂化轨道理论简介知识点7 共价键的极性知识点8 分子间的作用力知识点9 溶解性(相似相溶原理)知识点10 分子的手性第三章晶体结构与性质知识点1 物质的聚集状态知识点2 晶体与非晶体知识点3 晶胞知识点4 晶体结构的测定知识点5 分子晶体知识点6 共价晶体知识点7 金属键与金属晶体知识点8 离子晶体知识点9 过渡晶体与混合型晶体知识点10 配合物与超分子实验探究.【实验3-2】配合物的生成(1)【实验3-3】配合物的生成和析出【实验3-4】配合物的颜色【实验3-5】配合物的生成(2)规律方法方法比较物质熔点、沸点高低的方法选择性必修3 有机化学基础第一章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与研究方法知识点1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知识点2 有机化合物中的共价键知识点3 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现象知识点4 有机物的表示方法知识点5 有机化合物的分离、提纯知识点6 确定实验式--元素分析知识点7 确定分子式--质谱法知识点8 确定分子结构--波谱分析规律方法方法1 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方法方法2 同分异构体数目的判断方法方法3 同分异构体书写方法第二章烃知识点1 烷烃的结构和性质知识点2 烷烃的系统命名法知识点3 烯烃知识点4 炔烃知识点5 乙炔的实验室制法知识点6 苯知识点7 苯的同系物知识点8 稠环芳香烃实验探究【实验2-1】苯的分子结构【实验2-2】苯的同系物的性质规律方法方法1 解有机物共线、共面问题的通用模板方法2 烃的比较第三章烃的衍生物知识点1 溴乙烷知识点2 卤代烃知识点3 醇知识点4 酚知识点5 乙醛知识点6 醛类知识点7 酮知识点8 羧酸知识点9 酯知识点10 油脂知识点11 酰胺知识点12 有机合成实验探究【实验3-1】溴乙烷的取代反应【探究】1-溴丁烷的化学性质【实验3-2】乙醇的消去反应【实验3-3】乙醇的氧化反应【实验3-4】苯酚的酸性【实验3-5】苯酚的取代反应【实验3-6】苯酚的显色反应【实验3-7】乙醛的氧化反应(银镜反应)悬浊液的反应【实验3-8】乙醛与新制Cu(OH)2【探究】羧酸的酸性第四章生物大分子知识点1 糖类的组成和分类知识点2 单糖知识点3 二糖知识点4 多糖(淀粉、纤维素)知识点5 氨基酸知识点6 蛋白质知识点7 酶知识点8 核酸实验探究【实验4-1】葡萄糖的性质【实验4-2】纤维素的水解【实验4-3】蛋白质的盐析【实验4-4】蛋白质的变性【实验4-5】蛋白质的显色反应第五章合成高分子基础知识知识点1 加成聚合反应知识点2 缩合聚合反应知识点3 通用高分子材料知识点4 功能高分子材料规律方法方法高聚物单体判断的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研究同主族元素的性质学习·理解1.卤族元素是最活泼的一族非金属元素,下列关于卤族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卤素单质的最外层电子数都是7B .从上到下,卤素原子的电子层数依次增多,原子半径依次减小C .从F 到I ,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吸引能力依次减弱,原子得电子能力依次减弱D .卤素单质与H 2化合的容易程度为F 2<Cl 2<Br 2<I 2答案 C解析 卤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都是7,A 错误;从上到下,卤素原子的电子层数依次增多,原子半径依次增大,B 错误;从F 到I ,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吸引能力依次减弱,原子得电子能力依次减弱,C 正确;卤素单质与H 2化合的容易程度为F 2>Cl 2>Br 2>I 2,D 错误。
2.锂(Li)是世界上最轻的金属,它属于碱金属的一种。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碱金属单质在氧气中燃烧,都生成过氧化物B .Li 是碱金属原子中半径最小的原子C .Li 、Na 、K 、Rb +的最外层都只有一个电子D .Na +比Li 多一个电子层答案 B解析 碱金属单质在氧气中燃烧,并非都能生成过氧化物,如锂在氧气中燃烧只生成氧化锂,A 错误;Li 是碱金属元素原子中半径最小的原子,B 正确;Li 、Na 、K 的最外层都只有一个电子,Rb +的最外层是8个电子,C 错误;Na +和Li 的电子层数相同,都有2个电子层,D 错误。
3.具有下列结构的原子一定属于碱金属元素的是( )A .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B .最外层电子数为次外层电子数的一半C .M 层电子数为K 层电子数的12D .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的3倍答案 C解析 原子的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的元素,除碱金属元素以外,还可能是H 元素,也可能是Cr 、Cu 等少数过渡元素,A 错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次外层电子数的一半,可以是Li 、Si 元素,B 错误;原子的M 层电子数为K 层电子数的12,只能是Na 元素,C 正确;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的3倍,只能是O 元素,D 错误。
4.下列关于卤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随核电荷数递增,卤素单质的熔、沸点升高B .随核电荷数递增,卤化氢的稳定性增强C .随核电荷数递增,卤素离子的还原性增强D .随核电荷数递增,卤素原子半径增大答案 B解析卤族元素从上到下,单质熔、沸点逐渐升高,A正确;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对应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减弱,B错误;卤族元素从上到下,单质氧化性逐渐减弱,对应X-的还原性逐渐增强,C正确;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D正确。
5.下列关于卤素(元素符号用X表示)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从F2→I2,卤素单质的颜色随相对分子质量增大而逐渐加深B.HX都极易溶于水,HX的热稳定性随X的核电荷数增加而增强C.卤素单质与水反应均可用X2+H2O HXO+HX表示D.X-的还原性依次为F-<Cl-< Br-<I-,因此相对分子质量小的卤素单质均可将相对分子质量大的卤素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答案 A解析氟气是淡黄绿色、氯气是黄绿色、溴是红棕色、碘是紫黑色,故从F2→I2,卤素单质的颜色随相对分子质量增大而逐渐加深,A正确;HX都极易溶于水,HX的热稳定性随X的核电荷数增加而减弱,B错误;卤素单质与水反应不能都用X2+H2O HXO+HX表示,如2F2+2H2O===4HF+O2,C错误;卤族元素从上到下,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对应阴离子的还原性逐渐增强,除氟气外,相对分子质量小的卤素单质均可将相对分子质量大的卤素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D错误。
6.镭(Ra)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7周期ⅡA族,下列关于镭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推测错误的是( )A.镭的原子半径比钙的大B.氯化镭的化学式为RaCl2C.单质镭不能与水反应产生氢气D.氢氧化镭的碱性比氢氧化钙的强答案 C解析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的原子半径逐渐增大,A正确;镭位于ⅡA族,所以镭的最高正化合价为+2,则氯化镭的化学式为RaCl2,B正确;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也逐渐增强,镁、钙都能与水反应产生氢气,所以单质镭也能与水反应产生氢气,C错误,D正确。
7.下列对碱金属的叙述,其中完全不正确的组合是( )①钾通常保存在煤油中,以隔绝与空气的接触②碱金属常温下呈固态,取用时可直接用手拿③碱金属中还原性最强的是钾④碱金属阳离子,氧化性最强的是Li+⑤碱金属的原子半径和离子半径都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增大⑥从Li到Cs,碱金属的密度越来越大,熔、沸点越来越高A.②③⑥ B.②③④ C.④⑤⑥ D.①③⑤答案 A解析②中碱金属不可直接用手拿,否则会和手上的汗水反应生成强碱而腐蚀皮肤;③碱金属中还原性最强的不是钾;⑥从Li到Cs,密度呈增大趋势,但K的密度小于Na;碱金属的熔、沸点越来越低。
所以②③⑥错误,故选A。
应用·实践8.关于F、Cl、Br、I性质的比较,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酸性:HIO4<HBrO4<HClO4B.还原性:HF>HCl>HBr>HIC.单质的颜色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加深D.与氢气反应的剧烈程度:I2<Br2<Cl2<F2答案 B解析因非金属性:Cl>Br>I,则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HClO4>HBrO4>HIO4,A 正确;从F→I,卤族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对应氢化物的还原性逐渐增强,B错误;卤族元素由上到下,单质的颜色逐渐加深,依次是浅黄绿色、黄绿色、红棕色、紫黑色,C正确;卤族元素的非金属性随着原子序数增大而减弱,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单质与氢气反应越剧烈,则与氢气反应的剧烈程度:I2<Br2<Cl2<F2,D正确。
9.已知常温下氯酸钾与浓盐酸反应放出氯气,现进行氯气的性质实验(如图)。
玻璃管内装有分别滴有不同溶液的白色棉球,反应一段时间后,对图中指定部位颜色描述正确的是( )答案 C解析常温下氯酸钾与浓盐酸反应放出Cl2,Cl2的颜色是黄绿色,①处充满黄绿色的Cl2;Cl2进入玻璃管后与②处NaBr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生成Br2,溴的水溶液颜色为橙色,所以②处的白色棉球变为橙色;Cl2和③处KI溶液反应置换出I2,淀粉溶液遇I2变蓝,③处棉球变为蓝色;④处Cl2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NaCl、NaClO,棉球本身是白色的,所以④处的颜色为白色。
10.下列各组比较不正确的是( )A.锂与水反应不如钠与水反应剧烈B.还原性:K>Na>Li,故K可以从NaCl溶液中置换出金属钠C.熔、沸点:Li>Na>KD.碱性:LiOH<NaOH<KOH答案 B解析锂的金属性比钠弱,与水反应不如钠剧烈,故A正确;虽然单质的还原性强弱顺序为K>Na>Li,但K不能置换出NaCl溶液中的钠,而是先和水反应,故B错误;碱金属元素从Li到Cs,熔、沸点逐渐降低,即熔、沸点:Li>Na>K,故C正确;从Li到Cs,碱金属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逐渐增强,即碱性:LiOH<NaOH<KOH,故D正确。
11.下列物质的性质比较,正确的是( )A.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F>HCl>H2SB.碱性:NaOH>KOH>RbOHC.还原性:F->Cl->Br->I-D.酸性:H2SO4>HClO4>HBrO4答案 A解析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故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F>HCl>H2S,A正确;元素的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越强,则碱性:RbOH>KOH>NaOH,B错误;非金属单质的氧化性越强,对应简单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弱,则还原性:F-<Cl-<Br-<I-,C错误;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故酸性:HClO4>H2SO4,D错误。
12.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的比较正确的是( )①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熔点逐渐降低②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越弱③单质与水反应的剧烈程度:F2>Cl2>Br2>I2④元素非金属性越强,对应气态氢化物水溶液的酸性越强⑤还原性:S2->Se2-⑥碱性:NaOH>Mg(OH)2 A.①③ B.②④ C.③⑥ D.⑤⑥答案 C解析同主族非金属元素从上到下,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熔点逐渐升高,①错误;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越强,②错误;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单质与水反应越剧烈,③正确;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气态氢化物水溶液的酸性不一定越强,例如非金属性:F>Cl,而酸性:HF<HCl,④错误;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非金属性逐渐减弱,阴离子的还原性逐渐增强,⑤错误;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金属性逐渐减弱,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逐渐减弱,⑥正确。
③⑥正确,故选C。
13.下列有关碱金属、卤素原子结构和性质的描述,正确的个数为( )①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碱金属单质、卤素单质的熔、沸点依次升高;密度依次增大②F、Cl、Br、I的最外层电子数都是7,次外层电子数都是8 ③碱金属单质的金属性很强,均易与氧气发生反应,加热时生成的氧化物形式为R2O ④根据同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推测,At2与H2化合较难,砹化银也难溶于水⑤根据Cl、Br、I的非金属性依次减弱,可推出HCl、HBr、HI的酸性依次减弱⑥碱金属都应保存在煤油中⑦卤素按F、Cl、Br、I的顺序非金属性逐渐减弱的原因是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⑧碳酸铯不易发生分解反应生成氧化铯和二氧化碳A.2 B.3 C.4 D.5答案 B解析碱金属单质的熔、沸点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降低,碱金属单质的密度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呈增大趋势(K反常);卤素单质的熔、沸点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升高,密度随着原子序数递增而增大,①错误;F是9号元素,原子次外层电子数为2,最外层电子数为7,Cl、Br、I的最外层电子数都是7,次外层电子数分别是8、18、18,②错误;碱金属单质的金属性很强,均易与氧气发生反应,加热时,锂生成氧化锂,钠生成过氧化钠,③错误;砹的原子序数大于碘,根据同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可以推测,At2与氢气化合较难,砹化银也难溶于水,④正确;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与其对应氢化物溶液的酸性强弱无关,因此由Cl、Br、I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无法推出HCl、HBr、HI的酸性强弱,⑤错误;Li的密度比煤油小,不能保存在煤油中,应该保存在石蜡中,⑥错误;F、Cl、Br、I位于同一主族,原子序数逐渐增大,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吸引力减小,得电子的能力逐渐降低,故非金属性逐渐减弱,⑦正确;氧化铯是活泼金属氧化物,易和二氧化碳发生反应,所以碳酸铯不易发生分解反应生成氧化铯和二氧化碳,⑧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