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行测资料分析:易落陷阱题大盘点
2020国考行测资料分析:如何巧妙避开那些陷阱
2020国考行测资料分析:如何巧妙避开那些陷阱资料分析在国考行测试卷中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
所以如何快速高效的找到答案就尤其的重要,今天云南中公教育就给大家分享2020国考行测资料分析:如何巧妙避开那些陷阱。
陷阱一:时间时间是大家极易犯错的点,比如材料给的时间是2015年,而题目所求的指标是2014年,其实就是求基期值。
例1:2015年1-10月,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4359元,同比增长10.6%。
10月当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279亿元,同比11.0%。
问题:2014年10月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多少亿元?A.244359B.28279C.220939D.25477【中公解析】答案:D 。
2015年10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279亿元,所求为2014年10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即基期值,用28279除以(1+11%)得到25477。
其他的情况是材料中的图表是全年的数据,但问题中只求部分时间点的数据,同学不注意时间会将全年数据都带入列式中。
所以时间的小陷阱大家只要多留意题目本身就不会出错。
陷阱二:细节一、不能准确地判断所求指标1.增长量与增长率。
如:高收入户人均纯收入与上年相比增长对快的年份是?所求为增长最快年份,那么就是增长率最大的年份。
口诀就是快慢描述的是速度也就是增长率,多少表述的是增长量。
2.百分数与百分点百分点是百分数相减作差得到,实际上也是百分数,但在资料分析中要读作百分点。
例:201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568845亿元,比上年实际增长7.7%。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6957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249684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262204亿元。
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0.0%。
第二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3.9%。
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6.1%。
问题:2013年,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比第二产业:A.高2.2个百分点B.高2.2%C.高3.2个百分点D.高3.2%【中公解析】答案:A。
行测资料分析技巧 你掉进易错陷阱里了
行测资料分析技巧你掉进易错陷阱里了公务员行测考试主要是考量大家的数学推理能力和逻辑分析能力,下面由为你精心准备了“行测资料分析技巧:你掉进易错陷阱里了吗”,持续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资料分析这种题型复习过的同学都知道不难,但还是总是出错,正确率提升不上去,大局部原因都是因为掉入了资料分析的易错陷阱了,所以每次做完题后对错误的总结是非常重要的,而且你发现了这些易错陷阱后,反而能利用它快速把题目正确答案选出来,这里通过例题给大家做一下介绍。
【例1】20XX年,全国房总投资额为120264亿元,同比增长9.5%。
其中,东部地区投资额占比53.5%,西部地区投资额占比21.6%,中部地区投资额占比20.9%,东北地区投资额占比4.0%。
问题:20XX年,东部地区房投资额比中部地区多多少倍?A.2.56B.2.33C.1.56D.1.42【答案】C。
根据“东部地区投资额占比53.5%,中部地区投资额占比20.9%”,可得东部地区比中部地区多所以正确答案为C项。
但很多同学会看错问题“多几倍”,而求成了“是几倍”,导致误选A项。
这就提醒大家在做倍数的题目时看清“多几倍”或“是几倍”再去求解。
如果有细心的同学也能发现出题人正是想在这里设置陷阱,所以设置了A项,如果看出“A项-1=C项”的情况下,又知道所求为“多几倍”的前提下,可直接大胆选C项。
区分:多几倍=是几倍-1【例2】问题:XX年上半年,河南省规模以上工业生产主要产品中同比增长最快的产品,其6月份的产量比增长最慢的产品:A.多20.83万吨B.少20.83万吨C.多881.54万吨D.少881.54万吨【答案】B。
由图2可知,XX年上半年同比增长率最低的产品为十种有色金属(-1.4%),增长率最高的产品为化学纤维(13.5%)。
由图1可知,XX年6月份,十种有色金属的产量为36.64万吨,化学纤维的产量为15.81万吨。
那么所求为15.81-36.64=-20.83万吨。
行测数量关系题型常见陷阱
行测数量关系题型常见陷阱在公务员考试的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简称“行测”)中,数量关系一直是让众多考生头疼的模块。
不仅题目难度较大,而且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陷阱,稍不留意就会导致错误。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探讨一下行测数量关系题型中常见的陷阱。
一、单位陷阱单位不一致是数量关系中常见的陷阱之一。
有些题目在题干中给出的数据单位与所求问题的单位不同,如果考生没有注意到这一点,就很容易出错。
例如,题目中给出的速度是千米/小时,而时间是分钟,在计算路程时就需要先将时间单位统一换算成小时,否则计算结果必然错误。
再比如,在涉及到面积、体积的计算时,单位的换算更是至关重要。
二、时间陷阱时间问题也是容易设陷阱的地方。
比如,一件工作甲单独完成需要3 天,乙单独完成需要 4 天,问两人合作需要几天完成。
这里的“3 天”和“4 天”并不是指准确的 72 小时和 96 小时,而是指甲、乙的工作效率分别是 1/3 和 1/4,计算两人合作的时间应该是 1÷(1/3 + 1/4)。
还有一些题目会故意模糊时间概念,比如“从上午 8 点到第二天上午 8 点”,这期间的时间不是 24 小时,而是 32 小时。
三、百分比陷阱在涉及百分比的题目中,要特别注意基数的变化。
例如,某商品先降价 20%,然后又涨价 20%,此时商品的价格与原价相比是降低了。
因为降价是在原价的基础上,而涨价是在降价后的价格基础上,两次的基数不同。
另外,对于“增长率”和“减少率”的理解也容易出错。
比如,说增长率为 20%,那实际增长的数量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 20%;而说减少率为 20%,则实际减少的数量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减少 20%。
四、行程问题陷阱行程问题中,常见的陷阱包括“相向而行”与“同向而行”的混淆、“平均速度”的计算错误等。
例如,甲、乙两人相向而行,经过一段时间相遇,求相遇时间。
如果把相向而行看成同向而行,那么计算出的结果就会完全错误。
关于平均速度,很多人会误以为平均速度就是速度的平均值,其实平均速度应该是总路程除以总时间。
国考资料分析易出错题型
资料分析易出错题型一、求比重值针对比重问题,大家要牢记三个公式:比重=部分量÷总体量,部分量=总体量×比重,总体量=部分量÷比重。
“2008年,全国民政事业基本建设完成投资总额为66.6亿元,施工项目为3906个,完成投资总额比上年增长39.6%。
其中国家投资26.6亿元,比上年增长83.4%。
”2008年民政事业基本建设投资总额中,国家投资所占比重约为:A.30% B.35% C.40% D.45%国家投资26.6亿,全国民政事业投资总额66.6亿,国家投资所占比重约为26.6÷66.6≈40%。
故选C项。
二、增长率大小比较题2009—2012年全国国道日平均交通量同比增速最快的一年是()。
A. 2010年B. 2009年C. 2012年D. 2011年此题为比较四年的增长率,增长量与基期量的比值即为增长率,即增长率是分子为增长量、分母为基期量的比值的百分数。
常规思维即是将所有比较年份(或选项中有的)的增长率求出,然后进行选择。
2009年为10765÷10317-1≈4.3%,2010年为11918÷10765-1≈10.7%,2011年为12632÷11918-1≈6%,2012年为14515÷12632-1≈14.9%。
此题四个选项的基期量为10317、10765、11918、12632差别不大,可以直接比较增长量大小判断增长率大小。
2009年和2008年国道日平均交通量的增长量差别不大,增长率为四年中最小。
2012年和2011年国道日平均交通量的增长量为四年中最大,增长率为四年中最大。
故选C。
,故选C。
三、综合判断题综合判断题是指根据材料内容,选择正确或者错误的一项。
需要通览整个材料之后抽取数据进行分析,才能得到正确答案。
例如:截止2007年12月,网民数已达到2.1亿人,比2007年6月增加4800万人,2007年一年增加了7300万,年增长率为53.3%。
行测资料分析中单位陷阱
行测资料分析中单位陷阱公务员行测考试主要是考量大家的数学推理能力和逻辑分析能力,下面由出guo为你精心准备了“行测资料分析中的单位陷阱”,持续关注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不管是国考还是省考亦或是一些事业单位的考试,资料分析的考察一直是重中之重,而在资料分析的题目出题过程中,出题老师有时会在数据的单位方面设置一些陷阱,而我们如果没有辨识出来的话,就很有可能会使得我们的计算出现错误。
今天就带大家来学习一下。
首先,我们先来看一道例题。
例1.20XX年中国棉花生产继续较快增长,全国棉花种植面积为3352.3千公顷,增长4.9%;棉花单位面积产量为1818.3千克/公顷。
问题:20XX年全国棉花总产量约为多少万吨?总结:通过这道题目我们能够发现在资料分析的计算中如果不关注单位的变化,很有可能会使得最终的结果有误。
接下来我们再把刚刚这道题目的条件变化一下进行方法的稳固练习。
例2.20XX年中国棉花生产继续较快增长,全国棉花种植面积为3352.3千公顷,增长4.9%;棉花单位面积产量为121.3千克/亩。
问题:20XX年全国棉花总产量约为多少万吨?通过上面的两道例题,相信各位同学对于我们资料分析题目中的陷阱有了一些了解。
除此以外,我们还要在平时多一些积累,比方公顷和亩的换算,亿和万的换算,吨和千克的换算等等。
所以在后期大家练习题目的时候一定要关注我们的单位变化,只有注意到了这一点,我们才能够完美的避开陷阱,拿到分数。
祝各位同学都能够拥有一双“火眼金睛”,能够识破出题老师的陷阱,最终拿到一个自己满意的分数。
行测资料分析中如何能够尽快选出正确答案,除了大量做题提升计算能力之外,也需要采用一定的求解方法。
今天就为大家介绍尾数法的常见应用。
尾数法,就是利用多位数字中的末一位或者末几位来确定答案的方法,多用于加减法精算。
方法看似简单,但是也有些细节需要注意:1.小数位对齐。
2.加减混合运算时,先算加法后算减法。
例1. 324.3+434.16+558.72+221.78=( ) A.1627.06B.1538.96C.1641.56D.1552.76【答案】B。
2019年国考行测技巧:资料分析的四大“陷阱”题型
2019年国考行测技巧:资料分析的四大“陷阱”题型店铺为您整理《2019年国考行测技巧:资料分析的四大“陷阱”题型》,希望给您带来帮助!更多相关资讯请继续关注本网站的更新!祝您顺利通过考试!2019年国考行测技巧:资料分析的四大“陷阱”题型1、时间陷阱这是命题人最喜欢设置陷阱的一个地方,当题目有问到比重,或者平均数的时候,就需要我们特别小心,到底求的是现期比重(平均数)还是基期的。
建议:在做每一道小题的时候,先将题干的时间划起来,以提醒自己,不要在时间问题上出错,有效避开陷阱。
2、单位陷阱这是仅次于时间陷阱外出现频率最高的陷阱。
在我们以往的考试中,出现过的几个关于单位的陷阱,一个出现在关于人口增长的材料中,让大家容易混淆的两个单位:%和%。
(严格意义上百分号和千分号不算单位而是符号),千分号的“。
”经常会被大家忽略,因而造成计算后总是算不出准备答案的情况或者在排错题当中直接默认为是正确的选项。
建议:当材料和人口增长有关的时候,在此单位上一定要留心眼。
另外一个关于单位的常见陷阱,则是关于亿以及其他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例如某篇讲述货运量的材料,其中提到的关于空运货运量和公路货运量,虽然表格中的数字空运更大,但他的单位却比公路少了整整一个数量级。
这也需要我们去注建议。
建议:做这一类题目的时候,计算之余也可以结合我们的常识去进行判断,例如空运的吨数是一定不可能大于公路或铁路运输的吨数等生活常识。
3、增长量和增长率这一类陷阱出现的次数不算太多,但也有不少的考生会在这里栽跟头。
这类陷阱往往出现在比较类的题目当中。
比较的数据不一样,列式上首先就会有很大的差别,结果也就很有可能出现比较大的区别。
建议:在比较类的题目中,大家一定要注意究竟比的是增长率还是增长率。
4、数据、材料陷阱这类陷阱经常出现在表格或图形类材料当中。
当考生没有仔细去看表格或者图形的标题时,容易对表格或图形的内容有一个错误的下意识判断:如表格标题是2017年某行业排行前10的成本消耗。
公考行测推理题常见陷阱
公考行测推理题常见陷阱在公务员考试的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简称“行测”)中,推理题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这类题目不仅考查考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对细心和耐心有较高要求。
然而,在推理题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陷阱,如果考生稍不留意,就可能掉入其中,导致丢分。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公考行测推理题中常见的陷阱。
一、偷换概念偷换概念是推理题中常见的陷阱之一。
出题者会巧妙地在题干中使用相似但含义不同的概念,使考生在解题过程中产生混淆。
例如,题干中说的是“某种水果的产量增加”,而选项中说的却是“这种水果的销量增加”,产量和销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如果考生没有敏锐地察觉到这种变化,就容易选错答案。
二、以偏概全以偏概全也是经常出现的陷阱。
可能题干中只是列举了某个现象的部分情况或者个别例子,而选项中却将其推广为普遍的、全面的结论。
比如,题干中提到“部分地区的房价有所下降”,选项却得出“全国的房价都在下降”的结论,这种从局部到整体的不合理推广,很容易误导考生。
三、强加因果有些推理题会故意将两个原本没有因果关系的事件强行联系起来,造成强加因果的陷阱。
比如,“今天下雨了,所以路上的行人变少了”,但实际上,行人变少可能是因为其他原因,如当天不是工作日等,而并非仅仅因为下雨。
四、自相矛盾在一些推理题中,选项本身会存在自相矛盾的情况。
例如,一个选项先说“这种方法能够提高效率”,接着又说“这种方法会导致效率降低”,这样前后矛盾的表述,显然是不正确的。
五、过度推断过度推断是指从题干给出的信息中得出超出合理范围的结论。
比如,题干只是说“某公司的业绩有所增长”,选项却得出“该公司即将成为行业龙头”,这种过度的推断是没有依据的。
六、否定不当否定不当的陷阱常常出现在否定词的使用上。
比如“不是所有的人都喜欢运动”,意思是“有的人不喜欢运动”,而如果理解成“所有人都不喜欢运动”,就陷入了否定不当的陷阱。
七、范围不清范围不清的陷阱表现为对事物所涉及的范围界定模糊或错误。
公务员行测判断推理题的常见陷阱有哪些
公务员行测判断推理题的常见陷阱有哪些在公务员行测考试中,判断推理题是一个重要的板块,它考查考生的逻辑思维、分析判断和推理能力。
然而,在这些题目中,常常隐藏着各种陷阱,如果考生不小心,就容易掉入其中,导致丢分。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探讨一下公务员行测判断推理题中常见的陷阱。
一、偷换概念偷换概念是判断推理题中常见的陷阱之一。
出题者会在题干中巧妙地将某个关键概念进行替换或曲解,使得选项与题干的逻辑关系发生偏差。
例如,题干中说的是“智能手机”,而选项中却变成了“手机”;或者题干说的是“某种疾病的发病率”,选项却变成了“某种疾病的患病率”。
这种细微的概念变化,如果考生不仔细辨别,很容易就会选错。
二、以偏概全以偏概全也是一个容易让人中招的陷阱。
题干可能只是列举了部分情况或者个别的例子,而选项却据此得出了普遍的、绝对的结论。
比如,题干中提到在某个城市的部分地区进行了调查,发现某种现象较为普遍,而选项却直接说整个城市都存在这种现象,这就是典型的以偏概全。
三、过度推断过度推断是指在题干所提供的信息基础上,选项进行了超出合理范围的推理和猜测。
考生往往会因为自己的主观想象或者思维惯性,而选择了这种过度推断的选项。
比如,题干只是说某件事情有可能发生,选项却直接断言一定会发生;或者题干只是提到了两个事物之间的简单关联,选项却强行得出了复杂而深刻的因果关系。
四、自相矛盾有些判断推理题的选项会存在自相矛盾的情况。
这就要求考生在做题时,要仔细对比各个选项,看其是否在逻辑上相互冲突。
比如,一个选项说某个政策会导致经济增长,而另一个选项却说这个政策会使经济衰退,这显然是自相矛盾的。
五、混淆条件在一些逻辑推理题中,会存在混淆条件的陷阱。
例如,将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混淆,或者将某个条件的肯定形式和否定形式弄混。
这就会导致考生在推理过程中出现错误,从而选错答案。
六、强加因果强加因果是指题干中两个事物之间并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但选项却硬要将它们联系起来,说成是因果关系。
公考行测推理题常见陷阱
公考行测推理题常见陷阱在公务员考试的行测科目中,推理题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然而,这类题目常常布满了各种陷阱,让考生在不经意间犯错,从而影响最终的成绩。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探讨一下公考行测推理题中常见的陷阱。
一、偷换概念偷换概念是推理题中常见的陷阱之一。
出题者会巧妙地在题干中变换关键概念的内涵或外延,让考生在没有察觉的情况下做出错误的判断。
例如,题干中说的是“某种水果的产量增加”,而选项中却说成是“某种水果的销量增加”,产量和销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如果考生没有敏锐地察觉到这种变化,就很容易选错。
再比如,题干讨论的是“大城市的交通拥堵问题”,选项却变成了“中小城市的交通拥堵问题”,城市规模发生了变化,这就是典型的偷换概念。
二、以偏概全以偏概全也是一个容易让人掉坑的陷阱。
出题者会给出一些个别的、局部的例子或情况,然后诱导考生得出普遍的、全局的结论。
比如,仅仅根据某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良好,就得出整个国家的经济都处于良好状态,忽略了其他地区可能存在的问题和差异。
或者是根据对一小部分人群的调查结果,就推广到整个人群,而没有考虑到样本的局限性和不代表性。
三、强加因果在推理题中,强加因果的陷阱也不少见。
出题者会把原本没有因果关系的两个事物或现象,强行建立起因果联系,让考生误以为存在必然的逻辑关系。
例如,“今天下雨了,所以路上的交通事故增多了”,但实际上,下雨并不一定直接导致交通事故增多,可能还有其他诸如驾驶员违规驾驶、道路状况不佳等因素。
还有,“他穿了红色的衣服,所以他今天运气好”,衣服的颜色和运气之间并没有直接的因果关联,这种说法纯粹是无稽之谈。
四、过度推断过度推断是指考生根据题干中的有限信息,进行了超出合理范围的推测和判断。
比如,题干只是说“某公司今年的销售额有所增长”,选项却得出“该公司明年一定会成为行业龙头”,这种从当前的增长就过度推断未来的绝对成功是不合理的。
或者是题干提到“某个政策在某些地区取得了一定的效果”,选项就说“这个政策在全国范围内都能取得显著成效”,没有充分考虑到不同地区的差异和复杂性,属于过度推断。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暑期炫酷备考分析易落陷阱题大盘点
来源:中公教育专家经长期研究发现,资料分析题以计算见长,包括增长量、增长率等容易混淆的概念,考生们要在备考中预知一下这些陷阱是什么样的,以下是各种陷阱:一、概念理解陷阱1.增长率、增长量混淆应对策略: 1.增长率表示的是本期比上期(前期)增长了百分之多少,强调的是增长的快慢问题;常见表述有:(1)“XX快速(较快)增长”、“XX增速加快(减慢)”(2)“XX增幅(降幅)较大”、“XX大幅度增长(降低)”(3)“XX增长率最高(最低)的是”2.增长量表示的是本期比上期增长了多少,强调的是增长的多少问题。
常见表述有:“增长量(增长值)为多少/多多少”【例题1】今年前两个月,该市对外出口超亿美元的国家有六个国家和地区,分别是美国、日本、韩国、德国、新加坡和香港。
六个国家和地区出口总额为亿美元,占全市出口总额的%。
其中对美国出口亿美元,增长%,扭转了一月份下降的局面。
对日本出口亿美元,增长%;对韩国出口亿美元,增长32%;对德国出口亿美元,增长倍;对新加坡出口亿美元,增长倍;对香港出口亿美元,增长%。
今年前两个月该市对外出口超亿美元的国家有六个国家和地区中,与去年同期相比,出口额增长最多的是( )。
A.美国B.日本C.新加坡D.德国中公解析:此题答案为C。
对美国出口额增长了亿美元,同理,对日本出口额增长了亿美元,对德国出口额增长了亿美元,对新加坡出口额增长了亿美元,综上,D项正确。
陷阱分析:增长率和增长量陷阱。
此题极易误选C项,由材料可知“对美国出口,增长%”、“日本出口,增长%”、“对德国出口,增长倍”和“对新加坡出口,增长倍”,那么我们通过比较可知:对新加坡出口增长最快。
而题干所求的是出口额增长最多的,也就是求增长量最多的。
所以C项就是错误选项。
2.同比增长、环比增长和年均增长的混淆应对策略:1.同比表示的是相同时间特性下两个数据大小的比较;环比表示的是时间顺延特性下两个数据大小的比较。
2.同比增长指的是相较于上年同期增长的量或增长的百分比;年均增长指的是某变量一段时期内平均每年增长的量或百分比。
资料分析:你容易掉进的资料分析陷阱
资料分析:你容易掉进的资料分析陷阱在行测考试中,对于资料分析题目各位考生都比较重视,广大考生都认为资料分析的难度相对来讲简单一些,得分也容易一些。
但是在实际做题的时候,好多考生因为不细心,经常会中了出题人的“埋伏”,掉进“坑”中,从而使正确率大幅度降低。
接下来,我们一起盘点一下资料分析中容易掉进的那些陷阱。
一、时间易错点若题干中时间点与材料所给的时间点相关但不相同,此时应仔细观察所考内容是现期问题、基期问题、隔年基期问题等,避免因为时间疏忽导致做错题目。
【例】2003年上半年,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为 2424元/平方米,同比增长 5.4%,而上年同期是下降 0.1%。
问题:2001年上半年,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是( )元/平方米。
A.2424B.2229.8C.2302.1D.2403【答案】C。
【解析】此题文章材料所给时间为2013年,但是问题却是2011年,故需要注意时间,此题考查为隔年基期问题。
列式为2424/((1+5.4%)*(1-0.1%))≈23XX,故本题选C。
二、单位易错点若材料单位与题干单位、选项单位不一致,此时我们需要考虑是否进行单位换算。
当选项数量级不同且有效数字相同时,此时我们大多需要进行单位换算。
若当选项数量级相同且有效数字不同时,此时大多不需进行单位换算。
【例】数据显示:2006年前三季度,江苏省商品房销售面积为3638.42万平方米,居全国首位,占全国总量的10.1%,同比增长9.9%。
前三季度全省期房销售面积为2651.20万平方米,所占比重为72.9%,比全国平均水平高了5.2个百分点,同比增速高达17.5%;现房销售面积为27.1%。
问题: 2006 年前三季度,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为多少亿平方米?A.3.6B.0.36C.36024.0D.36538.1【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江苏省商品房销售面积为3638.42万平方米,占全国总量的10.1%,全国为3638.42万平方米÷10.1%≈36024.0万平方米≈3.6亿平方米。
国家公务员考试史上行测数量关系五大陷阱题目
/ 国家公务员考试史上行测数量关系五大陷阱题目在国家公务员考试中,有一些题目看似简单,但是存在陷阱的,这样考生稍不留神就会做错。
在这里中公教育专家为大家整理出最易出错的五大陷阱题目,同时也给出避免做错的方法,帮助大家学好数量,掌握技巧,在考试中拿高分。
一、文字陷阱在已考的4次考试中,张明的平均成绩90分(每次考试满分是100分),为了使平均成绩尽快达到95分以上,他要至少还要连考几次满分?A、4B、5C、6D、7答案:B中公解析:运用十字交叉法三、数字陷阱/ 一个人拿50元去买东西,此商品进价18元,售价21元,老板找不开钱,去邻居家换了50元零钱找给他,不久邻居发现钱是假的,来找老板,老板又还给邻居50元,问老板共赔了多少钱?A、97B、47C、79D、82答案:B中公解析:要求老板赔的钱,就是看老板往外拿了多少东西。
给了顾客一件衣服成本18元,找了零钱29元,所以一共赔了47元,答案为B。
而很多同学都认为老板还给邻居50元,应该选择A,实际是错误了。
确实老板给邻居50元,但是邻居也给了老板50元,所以一去一回就平衡了,与这50元没有关系了。
很多同学则掉进了这个数字陷阱,从而选错了答案。
四、细节陷阱某原料供应商对其顾客实行如下优惠:(1)一次购买金额不超过1万元,不予优惠(2)一次购买金额超过1.1万元,但不超过3万,给九折优惠(3)一次购买金额超过3万元,其中3万元部分九折优惠,超过3万元的部分八折优惠。
某厂因库容原因,第一次在供应商处购买原料付款8800元,第二次购买原料25200元。
如果该厂一次性购买同样数量的原料,可以少付()?A、1560B、1920C、3800D、4360答案:A中公解析:第一次购买的材料为8800元,没有达到优惠的条件,所以原价也是8800元,第二次花了25200,根据题干优惠条件则是打了九折后的价钱,则原价是25200÷0.9=28000元。
两次总原价8800+28000=36800元,即一次性购买不大折扣则需要原价36800元。
国考行测资料分析:简单计算请绕过那些时间陷阱
国考行测资料分析:简单计算请绕过那些时间陷阱国家公务员考试的《行测职业能力测验》包括五大部分内容: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常识判断和资料分析,主要考察考生是否具有从事公务员职业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和潜在能力。
资料分析一些题目,虽然属于简单的加法计算,但是命题人很容易在时间上设置陷阱,例如“十一五”、“十二五”这两个常考的时间段,大家一定要牢记:十一五:2006年~2010年;十二五:2011年~2015年。
【例1】(2017年国家)问题:“十二五”期间,该市粮食总产量在以下哪个范围?( )A.20~21万吨之间B.21~22万吨之间C.22~23万吨之间D.23~24万吨之间【答案】B【图图点拨】“十二五”期间为2011~2015年,粮食产量分别为4.34+4.43+4.14+4.21+4.16≈4.3+4.4+4.1+4.2+4.2=21.2,在21~22万吨之间。
因此,选择B选项。
【例2】(2017年国家)材料: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各类技术专利申请情况表单位:件问题:“十二五”期间整车制造专利申请总数约是“十五”期间总数的多少倍?( )A.2B.4C.6D.8【答案】C【图图点拨】“十二五”期间为2011~2015年,“十五”期间为2001~2005年,(2597+2603+2487+2035+769)÷(225+215+345+424+554)=10491÷1763≈6。
因此,选择C选项。
【易错陷阱】有些考生误将“十二五”记成2010~2014年,将“十五”期间记成2000~2004年,易误选D。
这次,大家明白出题人最初时间给的是2000年的目的了吧,大家还是太年轻!我们应该从别人掉过的陷阱里增长经验,未雨绸缪,将资料分析20道题的分数牢牢抓在手中,希望大家一路披荆斩棘,刷遍题海心未老,这边风景独好!。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可能性推理题常见陷阱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可能性推理题常见陷阱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可能性推理题常见陷阱(一):选项设错陷阱之主体不一致可能性推理题干在进行论证的时候,往往是通过一定的论据得出论点,而这些论据或论点所针对的话题大多是针对某一个或某一类主体而言的,所以当某一选项没有涉及这一主体的时候,往往要提高警惕性,这个选项非常可能对题干不能进行削弱或加强。
例1:据史料记载,唐贞观十九年,玄奘从印度取经归来后,亲自设计建造了大雁塔,用以供奉带回的佛经、金银佛像、舍利等宝物。
但直到现在,玄奘所带回的珍宝到底藏在哪里,却无人知晓。
考古专家认为,就像法门寺古塔下面存在千年地宫一样,大雁塔地下肯定也藏有地宫,只是尚未发掘而已,并由此推测,大雁塔下的地宫里极有可能藏有玄奘当初带回的珍宝。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不能质疑上述推测?A. 玄奘所画的大雁塔图纸上没有地宫B. 已发掘的其他几座古塔下的地宫里并没有发现宝物C. 考古学家已经在其他地点发现了玄奘带回的佛经D. 根据史籍记载,玄奘带回的宝物已全部进献到皇宫【解析】这道题目我们重点关注一下B项。
题干是通过法门寺来推测大雁塔霞有地宫且有珍宝,并未涉及其他古塔,而B项却顾左右而言他,在讲其他几座古塔下的地宫里没有发现宝物,这和题干讨论的主体不一致,对题干不能进行削弱,根据题干要求,应该选择B项。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可能性推理题常见陷阱(二):选项设错陷阱之话题不一致话题不一致是可能性推理在选项设错是非常常用的一种设错方式。
根据可能性题目的出题特点(题干一定会有论点),题目在设置错误选项的时候也往往会从论点入手,通过转移讨论角度来进行论点便宜,比如:题干说的是经常抽烟对身体不好,所有要禁烟。
选项却希望通过说“中国从来没有举行过大型的禁烟运动”来对题干论点进行削弱,把题干的是否禁烟转换为了禁烟运动,以偷换概念的方式来偷换话题,这种选项显然是对题干没有削弱或加强力度的,是典型的选项陷阱。
例2:生理学家发现,人类掌管记忆和思维等高级认知功能的大脑皮质在正常情况下有6层,如果胎儿缺乏一种名为“Cdk5”的酶,大脑皮质的发育就会变得极为缓慢,无法最终形成正常大脑皮质的6层结构,从而严重影响儿童认知发展。
2022公务员行测备考言语理解七大陷阱归纳
2022公务员行测备考言语理解七大陷阱归纳细节理解型题目是片段阅读中的一种常考题型。
细节就是指文段中那些常常容易被人忽略、易混淆的部分。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公务员行测备考言语理解七大陷阱,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公务员行测备考言语理解题七大陷阱一、提问方式细节理解型题目的提问方式为:“对这段文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下列说法与原文(不)相符的是”、“根据这段文字,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等。
二、常设陷阱细节理解型题目中有些选项是对原文表述的同义或近义替换;有些选项是对文段细节、概念的理解或引申;有些选项则是根据文段的表述进行推断。
做细节理解型题目,关键是要细心。
除了细心外,还需知道命题人喜欢从哪些方面,或哪些词语来设置错误选项。
接下来就为大家介绍下细节理解型题目的七大常设陷阱。
(一)无中生有“无中生有”指的是命题人依据材料中的某一信息,凭空捏造出相似的信息作为选项以迷惑考生。
原材料:①网络媒体是一个新兴的传播工具,发展势头非常迅猛。
通过网络,可以反映各个方面在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需求和看法。
设错示例:②作为一个新兴的传播工具,网络媒体有着独特的优势,其发展速度远远超过了其他媒体的发展速度。
点拨:①句中并没有将网络媒体与其他媒体的发展速度进行对比,②句中的“其发展速度远远超过了其他媒体的发展速度”属于无中生有。
(二)颠倒黑白“颠倒黑白”是将正确的说成错误的,错误的说成正确的一种设错陷阱。
原材料:①古希腊古罗马是西方文明的摇篮,西方哲学、美学及各种艺术形式始于此,西方的音乐文化也由此开始。
设错示例:②西方的音乐文化与西方哲学的发源地不相同。
点拨:②句颠倒黑白,明显与①句意思相悖。
(三)偷换概念“偷换概念”是指命题人将题干中的词语偷换成一些相似的词语,改变了概念的修饰语、适用范围、所指对象等具体内涵的一种设错方式。
原材料:①天文学家日常所分析的照片多数都是黑白的,我们在杂志和其他彩色印刷品上看到的五彩缤纷的天文照片,其实是通过把多张望远镜拍摄的不同波段的黑白照片加工合成而来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务员考试行测资料分析:易落陷阱题大盘点
中公教育专家经长期研究发现,资料分析题以计算见长,包括增长量、增长率等容易混淆的概念,考生们要在备考中预知一下这些陷阱是什么样的,以下是各种陷阱:一、概念理解陷阱
1.增长率、增长量混淆
应对策略: 1.增长率表示的是本期比上期(前期)增长了百分之多少,强调的是增长的快慢问题;常见表述有:
(1)“XX快速(较快)增长”、“XX增速加快(减慢)”
(2)“XX增幅(降幅)较大”、“XX大幅度增长(降低)”(3)“XX增长率最高(最低)的是”
2.增长量表示的是本期比上期增长了多少,强调的是增长的多少问题。
常见表述有:“增长量(增长值)为多少/多多少”
【例题1】今年前两个月,该市对外出口超亿美元的国家有六个国家和地区,分别是美国、日本、韩国、德国、新加坡和香港。
六个国家和地区出口总额为18.38亿美元,占全市出口总额的69.7%。
其中对美国出口7.3亿美元,增长12.2%,扭转了一月份下降的局面。
对日本出口2.99亿美元,增长16.2%;对韩国出口2.66亿美元,增长32%;对德国出口2.46亿美元,增长1.2倍;对新加坡出口1.62亿美元,增长1.8倍;对香港出口1.35亿美元,增长25.4%。
今年前两个月该市对外出口超亿美元的国家有六个国家和地区中,与去年同期相比,出口额增长最多的是()。
A.美国
B.日本
C.新加坡
D.德国
中公解析:此题答案为C。
对美国出口额增长了7.3-7.3÷(1+12.2%)=0.8亿美元,同理,对日本出口额增长了0.42亿美
元,对德国出口额增长了1.34亿美元,对新加坡出口额增长了1.04亿美元,综上,D项正确。
陷阱分析:增长率和增长量陷阱。
此题极易误选C项,由材料可知“对美国出口,增长12.2%”、“日本出口,增长16.2%”、“对德国出口,增长1.2倍”和“对新加坡出口,增长1.8倍”,那么我们通过比较可知:对新加坡出口增长最快。
而题干所求的是出口额增长最多的,也就是求增长量最多的。
所以C项就是错误选项。
2.同比增长、环比增长和年均增长的混淆
应对策略:1.同比表示的是相同时间特性下两个数据大小的比较;环比表示的是时间顺延特性下两个数据大小的比较。
2.同比增长指的是相较于上年同期增长的量或增长的百分比;年均增长指的是某变量一段时期内平均每年增长的量或百分比。
年均增长量并不等同于同比增长量,年均增长率也不等同于同比增长率。
【例题2】国基本型乘用车产销21.19万辆和22.13万辆,比去年同期分别增长1.86%和26.03%;运动型多用途乘用车产销1.43万辆和1.52万辆,降幅不大;交叉型乘用车本月产销6.60万辆和6.85万辆,分别比上月下降14.23%和2.83%;多功能乘用车产销降幅最大,本月产销1.23万辆和1.24万辆。
1至5月,基本型乘用车累计产销99.10万辆和96.93万辆,产量同比下降2.73%,销量同比增长1.07%;多功能乘用车累计产销6.11万辆和5.71万辆,同比增长31.26%和31.54%;运动型多用途乘用车累计产销6.46万辆和6.54万辆,同比下降16.00%和10.25%;交叉型乘用车累计产销36.77万辆和37.41万辆,同比
增长6.02%和10.29%。
根据上述材料,以下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与去年相比,全国今年1至5月基本型乘用车产、销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
B.今年1至5月份全国运动型多用途乘用车产、销量都低于去年同期
C.去年5月全国交叉型乘用车产、销量都低于今年5月
D.今年4月全国基本型乘用车产、销量都略高于5月
中公解析:此题答案为B。
A项,从资料中可以看出,今年1-5月份基本型乘用车产量同比下降了2.73%,A项错误;
B项,今年1至5月份全国运动型多用途乘用车产、销量同比下降16.00%和10.25%,B项正确;
C项,今年5月份全国交叉型乘用车产、销量分别比上月下降14.23%和2.83%,这是一个环比下降,不是同比下降,而C项的叙述却是关于同比的,则C项无法从材料中得到;
D项,今年5月份全国基本型乘用车产、销量比去年同期分别增长1.86%和26.03%,这是一个同比增长,而D项的叙述却是关于环比的,则D项也无法从材料中得到。
综上,正确答案为B。
陷阱分析:材料中出现的“比去年同期”、“同比”属于同比增长(下降),是把今年5月的数据和去年5月的数据相比;“比上月”属于环比增长(下降),是把今年5月的数据和今年4月的数据相比。
C项中出现的交叉型乘用车产、销量在今年5月份均比4月份下降,是环比而不是同比。
D项中出现的基本型乘用车产、销量在今年5月份均比去年同期增长,是同比而不是环比。
3.相对数、绝对数混淆
应对策略:1.绝对数通常反映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规模、水平,可以比较大小,带有单位。
资料分析当中经常涉及的总产量、
增长量、销售额、进出口总额、顺差额等;
2.相对数反映的是现象之间数量上的联系程度和对比关系的综合指标。
资料分析中相对数主要以增长率、指数、倍数、人口密度、就业率、人口自然增长率等形式出现;
3.资料分析中求绝对数的问题时,大多会和相对数关联,我们在解题时要注意与相对数相关的具体的绝对数值;
4.在求相对数时,要注意相对数的具体计算公式,不要因为计算公式的错用而导致解题错误。
【例题3】
2002-2006年我国进出口总额及其增长速度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2003-2006年,我国出口额与上年相比的增长量都超过1000亿美元
B.2003-2006年,我国的进出口总额呈逐年上涨状态
C.2004年至2006年,我国进出口总额呈逐年上升趋势
D.2001年,我国的出口额约为2673亿美元
中公解析:此题答案为D。
由图中所给出的信息,只能计算出2001年的进出口总额,不能算出2001年的出口额,而其他选项都是正确的,应选择D。
陷阱分析:干扰选项是C。
图中曲线上的点表示的含义是进出口总额与比上年相比的增长率,考生在考试时由于时间紧,很容易将该曲线直接当成是进出口总额与上年相比的增长量变化曲线,
错选C项。
二、材料、题目解读陷阱
1.材料解读陷阱
应对策略:1.针对各种材料,一定要在材料解读的时候注意材料中的所有相关内容,任何内容都不能忽视;示例:我们在解读图形材料时,对标题、单位、图注、注释(某些材料会有)等这些特别细节的内容都要仔细阅读。
2.平时复习时,注意对一些比较常考的,但是不常用的一些专业术语、生僻词汇的熟悉和积累。
【例题4】
2006年全国农村外出从业劳动力流向及从业情况统计表(单位:%)
2006年,全国农村外出从业劳动力中,男性劳动力8434万人,占64%。
从年龄构成上看,20岁以下占16.1%;21-30岁占36.5%;31-40岁占29.5%;41-50岁占12.8%;51岁以上占5.1%。
从文化程度看,文盲占1.2%;小学文化程度占18.7%;初中文化程度占70.1%;高中文化程度占8.7%;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占1.3%。
表中“?”处的数值应为()。
A.41.6 B.42.5 C.51.5 D.52.4
中公解析:此题答案为C。
东北地区第三产业比重为1-4.2%-44.3%=51.5%。
陷阱分析:干扰选项为A。
本题属于表格解读陷阱。
考生在解题时,容易把全国第三产业百分比误认为是后面四个地区第三产业百分数的平均值,直接列式为
40.5%×4-41.7%-40.7%-38%=41.6%,错选A项。
2.题目要求解读陷阱
在前十大客源国中,上海市入境游客增幅最大的是()。
A.新加坡 B.印尼C.法国 D.马来西亚
中公解析:此题答案为A。
根据条形可知:前十大客源国有日本、韩国、美国、德国、法国、英国、新加坡、菲律宾、马来西亚、澳大利亚,由折线可知这十大客源国中,入境游客增幅最大的是新加坡。
陷阱分析:题干要求解读陷阱,干扰项是B项。
注意题干条件“在前十大客源国中”,虽然上海市入境游客增幅最大的是印尼,但是印尼不属于前十大客源国,因此不要误选B项。
中公教育专家建议考生们认清以上陷阱,在考场上绕开之后便可大路坦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