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犹如“烹小鲜”解析
治大国如烹小鲜的正确解释
治大国如烹小鲜的正确解释
治大国如烹小鲜的正确解释
治大国如烹小鲜,是一句出自《道德经》的名言,意味着治理一个大国和烹饪小鲜的原理是相似的。
这句话可以被理解为,治理一个大国需要像烹饪小鲜一样,注重细节、灵活变通和合理运用资源,以获得最佳结果。
首先,治理一个大国需要注重细节。
就像烹饪一道美味的小鲜菜一样,每一个步骤都需要精心照料。
在治理国家的过程中,领导者需要细致入微地管理各个领域,像是经济、教育、环境等。
只有关注每个细节,才能确保整个国家的健康发展。
其次,治理一个大国需要灵活变通。
烹饪小鲜时,厨师可能会根据食材的质量和口感调整配料和烹饪方法,以使最终菜品更加美味。
同样,领导者在治理国家时也需要灵活应对各种挑战和变化。
他们需要根据国家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政策和战略,以确保国家的稳定和繁荣。
最后,治理一个大国需要合理运用资源。
烹饪一道小鲜菜需要选取合适的食材,并合理利用烹饪工具和调料。
同样,治理国家也需要合理利用各种资源,如财政、人力和自然资源等。
领导者需要制定
明智的政策,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以实现国家发展的可持续性。
总的来说,治大国如烹小鲜的正确解释是指治理一个大国需要注重细节、灵活变通和合理运用资源。
领导者需要像烹饪一道美味的小鲜菜一样,经过精心的照料和调整,才能使国家健康、稳定地发展。
这句名言提醒我们,在治理国家时要注重细节,灵活应对和合理利用资源,以实现国家的繁荣和发展。
管理就是做一道菜
盐。炒 菜不放油 不香 ,不放盐没 味 儿 ,时 间长 了不 吃 盐没 劲 儿。
但 是 多放 行 不行? 油 多 了会 腻 , 盐 多 了会咸 。
而 以 商 鞅 和 韩 非 子 为 代 表 的
边。其 实厨 师的工作 更是 一 门科
学 , 需 要 更 高 的 智 慧 。 而 过 多 关 注 各 种 材 料 和 工 具 ,很 少 关 注 烹 饪 技 术 ,一 直 没 有 形 成 系 统 的 管
掐 去 , 炒 得 热 气 腾 腾 , 而 真 正 的 主 导— — 厨 师 反 而 பைடு நூலகம் 冷 落 到 了 一
吃 ,但 它却 不能最终代 替主料 起
到 充 饥 的 作 用 ,更 不 能越 俎 代 庖 。 因此 ,以 为 只 要 有 孔 子 就 能 治 理 好 国 家 管 理 好 企 业 ,那 就 大 错 特
水 ,上 善 若 水 。 水 ,无形 、无 色 、
顿 顿 生 吃 黄 瓜 ,绿 色 环 保 但 营 养
不够 : 果单 纯 运 用法 家 思想 , 如
没 有 水 没 有 油 盐 ,就 相 当于 顿 顿 吃 烧 焦 的玉 米 ,不 但 上 火 还 可 能 致癌 。
历 史 上 各 种 流 派 之 间 掐 来
法制 的国家是 不成熟 的国家 : 一
于 低 迷状 态 的原 因 之一 。 低 迷 ,在 西 方人 眼 里 就 成 了 东 方 睡 狮 。 而 现 在 ,睡 狮 醒 了 , 为 了让 这 头 狮 子 吃 得 更 有 胃 口更 有 营 养 , 我 们 实 在 有 必 要 把 烹 饪 技 术 最 好 的 管 仲 推 到 前 台 ,让 他 晒 一 晒炒 菜 的绝 招 。 Q
了。 水 干 了 ,道 就 不 在 了 。 秦 始
治大国若烹小鲜体现的哲学道理
"治大国若烹小鲜"是一句出自《道德经》的名言,体现了一种哲学道理。它的意思是治理大 国的方法与烹饪小鱼小虾一样,需要细致、谨慎、周到。这句话传达了以下几个哲学道理: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 小事重于大事:烹饪小鱼小虾需要细致入微,同样,治理大国也需要注重处理每个小细 节。小事情的处理对于整体的影响可能并不显著,但它们累积起来会对大局产生重大影响。
这句话提醒我们,在面对复杂的问题和挑战时,我们应该以谨慎、周到和平衡的态度去处 理,注重细节,从小处着手,才能更好地治理大国。
2. 谨慎与周到:烹饪需要掌握火候、调味、时间等多个因素,治理大国也需要在各个方面 考虑周全。谨慎和周到的思考和决策是成功治理大国的关键。
治大国若烹小鲜体现的哲学道理
3. 平衡与适度:烹饪需要掌握食材的适度,治理大国也需要在政策制定和执行中保持平衡 和适度。过度的干预和过分的控制都可能带来负面影响,因此需要在各个方面保持适度。
治大国如烹小鲜
治大国如烹小鲜导语:老子创作的《道德经》不止研究了个人修行的相关道理,也阐述了一些治国的方法,如“治大国若烹小鲜”,一起来了解一下吧!治大国若烹小鲜,出自老子《道德经》第六十章:“治大国,若烹小鲜”。
小鲜,指的是小鱼,烹小鲜就是烹饪小鱼,鱼肉是很松软的,如果在烹调小鱼的时候,老是翻来翻去的,鱼就碎了,所以烹调小鱼的`时候,不要频繁地翻动。
再引申一点,我们烹调小鱼要掌握火候。
小鲜是各种烹饪材料中最为娇嫩的,要细心烹调。
治国的最高境界,就是小心翼翼地掌握火候,油盐酱醋各种调料要恰到好处,不能过头,也不能不到位。
《诗经·桧·匪风》毛传也说:“烹鱼烦则碎,治民烦则散,知烹鱼则知治民”。
《老子·第六十章》有云:“治大国,若烹小鲜,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
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
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
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
”韩非子曾作《解老》、《喻老》,他在《解老》篇中对这句话的解释是:“事大众而数摇之,则少成功;藏大器而数徙之,则多败伤;烹小鲜而数挠之,则贼其泽;治大国而数变法,则民苦之。
是以有道之君贵静,不重变法。
故曰:‘治大国者若烹小鲜。
’”意思是治理国家,法令政策不能朝令夕改,那样民众就会无所适从。
这也是道家无为而治思想地表现,作为国家的最高统治者,不要过多干预国民的正常活动。
《淮南子·齐俗训》说:“老子曰:‘治大国若烹小鲜,为宽裕者,曰勿数挠,为刻削者,曰致其咸酸而已。
’”魏晋时期的玄学家王弼在他的《老子注》中说:“治大国若烹小鲜,不挠也,躁而多害,静则全真。
故其国弥大,而其主弥静,然后乃能广的众心矣”。
唐玄宗注:“烹小鲜者,不可挠,治大国者不可烦,烦则伤人,挠则鱼烂矣……此喻说也。
小鲜,小鱼也,言烹小鲜不可挠,挠则鱼溃,喻理大国者,不可烦,烦则人乱,皆须用道,所以成功尔”。
宋徽宗注说:“事大众而数摇之,则少成功;藏大器而数徙之,则多败伤;烹小鲜而数挠之,则溃,治大国而数变法,则惑……”。
治大国若烹小鲜 小中见大的管理智慧
治大国若烹小鲜小中见大的管理智慧
中国历史上的政治家和思想家一直在探索管理大国之道。
在他们的著作中,发现了一个古老的谚语:“治大国若烹小鲜”,即“从小出发去面对大的问题”。
这句谚语提示我们政治家和管理者们要以小中
见大、以小去解决大的问题。
治大国若烹小鲜就是说,在治理一个大国时,只有先把小事办好了,然后才能轻松地解决大问题。
实际上,小中见大也可以指在宏观上控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的总体发展,以便在实现“大国之道”的基础上,更好地解决整体的问题。
“治大国若烹小鲜”的智慧不仅层面上的,更是深刻的。
其真正的含义,是提倡管理者们应该把普通百姓的利益放在首位,把统治者的权利放在第二位。
任何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都应该立足于人民的利益,而不是任何一个统治者的利益。
“治大国若烹小鲜”这一智慧,也能实际反映在当今新时期的科学管理活动中。
首先,要在政治权力和物质权力之间建立敏锐的平衡,只有当物质权力的发展达到一定的水平,紧密地与政治权力协调一致,才能够实现政治文化的发展以及社会的稳定。
其次,要加强对民众的培育和引导,使民众能够正确理解国家利益,协助统治者正确处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问题。
同时,还要注重科学管理的责任,落实一切政策和规定,实施一切发展计划,并确保其可持续实施。
在此基础上,我们还要了解大国的核心和特征,重视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弘扬,从而使大国的持久性
更加可靠。
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政治家和思想家已经明白,治大国若烹小鲜既是一种认知又是一种智慧,是实现政治的幸福的基础。
只有用这种智慧去管理大国,今后中华民族才能快乐无病,安定稳固。
管理犹如“烹小鲜”解析
管理如同“烹小鲜〞近来,笔者的一位公司界朋友碰到了一件烦心事,他是一家民营公司的中层经理他的老板是一个有着很强事业心人。
但是,近来老板显示了一个弊端,就是急于求成。
每当业内有什么新工程或动向,必定会跟风试一把,甚至还试试多元化展开。
于是,紧随着公司的新战略,政策出台也快,可是履行不下去时,取消也很快。
这类朝令夕改的作风,让几位中层经理产生了牢骚,不知道公司的战略方向究竟在那边,下边的职工也是叫苦不迭,甚至一有新政策出台,公司上下就开始谈论“又一次百日维新开始了。
进行改革与创新是公司展开的需要。
但是,改革过于频繁,常常会产生好多负面影响,比方职工的不安全感,公司业绩的颠簸,长久战略的摇动。
正如老子说:“治大国者曰烹小鲜“小鲜〞指的是小鱼、小虾。
而烹小鲜就是指在盘子里放一点点油,而后把小鱼、小虾放进去,用小火慢慢烤,烤焦了此后翻个面再连续烤,直至烤到骨头都能吃就好了。
可是,假如把小鱼、小虾放在铁锅里,不断的用铲子翻炒,最后就会变为渣子。
因此老子以为治理一个国家,也要象烹小鱼、小虾同样,不要屡次的折腾,需要安寂静静的慢慢的往前展开。
其实,关于公司管理来说,又何尝不是这样呢?不论是公司使命仍是公司文化,不论是对内政策仍是对外政策,不论是公司战略仍是产品定位,都要有必定的可持续展开的、稳固的战略。
否那么,盲目跟风的结果必定造成决策风险和变数加大,而朝令夕改更是公司管理的大忌,不单会让公司的效率变的更底,甚至还会使公司的展开失掉方向。
前几年,关于领导者有三个客观标准,此中一个标准是“执着〞。
而上边提到的那家公司,固然经常在进行“英勇的〞改革,却唯一短缺的是选准一个目标,执着的实行下去的精神,而执着与英勇的根本差别就在于:执着是理性的坚持,而英勇那么是感性的激动。
而大凡成功的公司,无一不是一直执着与公司的使命和价值观,执着与公司的可连续展开战略,这才是根本。
治班之道 若烹小鲜
治班之道若烹小鲜许波无锡市滨湖中心小学“治大国,若烹小鲜,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
”——摘自老子《道德经》第六十章在老子的《道德经》中提到,治国就如同做菜,不能操之过急,需要慢火微烹,这样才能够恰到好处,游刃有余。
细细品味老子的治国之道,发现班级管理亦与之相通,治班也需要智慧,做为“兵”头“将”尾的班主任,把这治国之道用于治班,必也能有着不同的收获。
一、慢——“天人合一”的思想理念烹饪最考验厨师水平的就是火候的掌握。
治国和治班的最高境界,就是小心翼翼地掌握火候,不操之过急,用耐心慢慢守候。
教育是慢的艺术。
然而当今社会,急于求成,各类速成班犹如雨后春笋。
但没有什么教育是一蹴而就的,人们常说:“慢火见味道”,唯有不焦不躁,一步一脚印,慢火细熬出的教育,才是让孩子铭刻于心的成为一种习惯。
1 慢中求真陶行知在其理念中,就非常注重一个“真”字,教育学生学会做人是教育的第一选择。
这是教育的真谛,这是需要每一个教育者慢火烹制出来的。
教育不是一个月、两个月就能立竿见影,甚至带了一年,也不能成果显然,需要潜移默化,慢慢感化。
比如,教会孩子“尊重”二字,不是挂在嘴边教条化的教育就行。
把“尊重”教育落到实处,需要体现于细节,在家孝敬父母,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等。
在公共场所,要讲究礼仪,面带微笑、礼貌文明、诚实包容,礼貌用语常挂嘴边,爱护环境,尊重生命等等,而且一定要强调持之以恒,养成习惯。
这是一个非常慢的过程,但一旦养成习惯,就会内化为学生的一种风度气质,使他们终生受益。
教育是慢的艺术。
它不像做工程,赶时间、抢进度,抓产品,注重量产和节时,而要正确调整教学节奏,给学生思考、理解、品悟的空间和时间,真正让孩子在体验中慢慢理解,潜移默化收到教育。
2 慢中等候教育,30%是启发,70%是等待。
每个学生都有着巨大的潜力,我们的任务就是发现并挖掘他们的潜力,慢慢等候,你会发现孩子的成长如春起之苗,日有所增,我们作为教师就应该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而不是着眼于进度的快慢。
老子治大国若烹小鲜故事
老子治大国若烹小鲜故事“治大国若烹小鲜”是老子的一句名言,意思是治理一个大的国家就像烹饪一道美味的菜肴,需要细心、耐心和技巧。
在古代的中国,烹饪被视为一种艺术,一道美味的菜肴需要经过精细的烹调才能呈现出它的最佳味道。
老子作为一个有名的哲学家,非常喜欢用烹饪来比喻治理国家的过程。
他认为,治理一个国家就像烹饪一道菜肴,需要细心、耐心和技巧。
如果一个厨师想要烹饪出一道美味的菜肴,他需要了解食材的特点,掌握火候、烹调时间等技巧,并且要不断地调整味道,才能让菜肴达到最佳的口感。
同样,治理一个国家也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和方法,并且要不断地调整政策,以适应国家的发展和变化。
在治理国家的过程中,老子认为领导者应该注重道德修养,以德治国。
他认为,一个有道德的领导者能够赢得人民的信任和尊重,从而让人民更加愿意听从他的领导。
同时,老子也强调要尊重自然规律,不要过分干预国家的自然发展过程。
他认为,过度的干预只会让国家的发展变得更加混乱和不稳定。
除了注重道德修养和尊重自然规律外,老子还强调要实行无为而治的政策。
他认为,过多的干预只会让事情变得更加复杂和混乱,而让事情自然发展则能够达到更好的效果。
因此,他主张领导者应该尽量减少对国家事务的干预,让人民自由地发展自己的事业。
总之,老子的“治大国若烹小鲜”名言表达了他对于治理国家的看法和理念。
他认为,治理一个国家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和方法,并且要注重道德修养、尊重自然规律和实行无为而治的政策。
这些理念对于中国古代的政治思想和治国方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且对于现代社会也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首先,老子的治国理念强调了领导者的道德修养和人民的重要性。
他认为,一个有道德的领导者能够赢得人民的信任和尊重,从而让人民更加愿意听从他的领导。
这种思想与中国古代的“民为邦本”理念相呼应,强调了人民的重要性。
在现代社会中,这种思想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一个好的领导者应该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领导能力,同时也应该关注人民的需求和利益,以实现社会的公正和平稳发展。
道德经《把复杂的管理简单化:治大国若烹小鲜》原文及鉴赏
道德经《把复杂的管理简单化:治大国若烹小鲜》原文及鉴赏(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道德经《把复杂的管理简单化:治大国若烹小鲜》原文及鉴赏【导语】:把复杂的管理简单化:治大国若烹小鲜原典治大国,若烹小鲜。
治理大国如烹小鲜的含义
治理大国如烹小鲜的含义治理大国如烹小鲜的含义导言: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治理大国一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议题。
治理大国如同烹调小鲜,其含义寓意着在治理的过程中,需要保持谨慎和耐心,精益求精地处理各种事务,以确保国家的繁荣和稳定。
本文将深入探讨治理大国如烹小鲜的含义,以及分析该观点的理解和观点。
一、从简到繁,由浅入深的治理方式治理大国如烹小鲜的含义之一是指治理问题时需从简到繁,由浅入深。
就像烹调小鲜需要将食材进行初步的清洗和准备,慢慢地添加调料与佐料,以便充分发挥食材的味道。
治理大国也需要从简单的问题入手,逐渐深入解决更复杂的社会问题。
政府可以通过启动小规模的试点项目来验证并完善政策。
从小处着手,一步步改善和完善,最终达到治理整个国家的目标。
例如,新能源发展是当前全球性的关注点。
在治理大国的过程中,政府可以通过推动小规模的新能源项目,发展和完善技术,逐步扩大规模,最终实现整个国家的可持续发展。
这种逐步推进的方式可以确保治理的有效性,并避免因过于仓促而出现的问题。
二、总结与回顾性内容的重要性治理大国如烹小鲜的另一个含义是,重视总结和回顾性内容。
在烹调的过程中,厨师通常会进行烹饪结果的总结与回顾,以便提高烹饪技巧,做出更为美味的菜品。
同样,在治理大国中,政府也需要关注总结与回顾性的内容,以不断改进治理方式和政策。
政府可以通过建立评估机制和研究机构,对已经实施的政策进行评估和研究。
通过分析政策的效果和问题,政府可以及时调整政策,改善治理效果。
总结与回顾性内容的重要性在于它可以帮助政府深入了解问题,并通过不断改进政策来解决问题,从而更好地治理大国。
三、观点和理解在笔者看来,治理大国如烹小鲜的含义体现了在治理的过程中需要注重细节和全局的能力。
治理一个大国不仅需要关注宏观层面的规划和政策,也需要注重处理微观层面的实际问题。
就像烹调小鲜需要关注每一个细节和调料的使用,治理大国也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以制定出符合国情和人民需求的政策。
治教育”若烹小鲜
治教育”若烹小鲜李迪“治大国若烹小鲜”是老子的名言。
老子的意思是:管理一个国家,就如同煎炸小鱼,不能乱炒乱翻、过于干涉,否则小鱼身上的刺被搅乱,你不仅仅吃不到鱼肉,还有可能被鱼刺扎得满嘴流血……其实,不仅仅“治大国若烹小鲜”,治班级、治学校、治教育、甚至主持一个班主任高峰论坛……岂不都若烹小鲜?2014年11月21日,我在参加《班主任之友》创刊三十周年活动之际,接到了这样一个求助的手机短信,估计是以前听过我上课的老师发来的。
她说:李老师,我的班级出大事了!学生把我从讲台上撵下来了。
这是我从教20年从来没有遇到过的。
原因是学生上课手机响,我停了这个学生的课,当时班长竟然说没有听见声响。
我为了扭转班风,写了一封辞班主任的信给学生,结果全班一致同意了……现在学生和我较劲,说没班主任比有班主任还好。
我给学生道了歉,但是旷课人数还是很多……我想死的心都有了……这次调查清楚是有学生组织的,分四拨。
有看热闹的,有捣乱的,有坚持的,现在支持我的人不到半数。
学生主要是觉得我的方法太强硬,不想让我管……我以前教的都是成绩好的学生。
现在这个班是分过班筛下来的,还有没有考上我们学校交钱来借读的……我刚刚调到这个学校,遇到这样的事,真是丢死人了……求助老师的焦虑、烦恼跃然手机屏幕上,我唏嘘之余不禁感叹:她是不是没有做到“治班级,若烹小鲜”?!首先,学生手机响了,但他自己不承认,班长也包庇他。
审时度势,老师追究不出来什么,那就不必再追究了。
给学生一个台阶,也是给自己一个台阶,何必要生那么大的气呢?很多时候,我们赢了争论,却伤了感情,这是何苦。
班级管理讲究“难得糊涂”,班主任切不可过于较真、也不必过于明察秋毫。
我们都知道学生身上有刺,但学生不让别人碰那根刺,我们又何必非要去碰?其次,她说自己为了扭转班风,写了辞职信。
但她没有分析当时班级的情况。
倘若师生没有一定的感情基础,甚至学生正在反感班主任,最好的做法是冷处理,静等教育契机。
治班级,若烹小鲜
治班级,若烹小鲜作者:陈潇雨来源:《教育周报·教研版》2020年第28期老子《道德经》说:治大国,若烹小鲜。
讲的是商朝伊尹向商汤提出的治国之道,建议他把握火候,油盐酱醋都运用恰当,慢慢地治理自己的国家如同烹饪自己锅里的小鱼一样。
同样,在班级管理上也需要扎实细致,就像一所学校,需要一种文化底蕴,如同商汤和伊尹治国一样,也需要有一种耐得住时间考验的态度。
(1)营造班级环境的必要性。
班级环境的营造就是班级文化管理中的火候,太严肃了会让学生产生排斥心理,不能融入班级的氛围,对于班级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将会大打折扣;太俏皮了又有可能使孩子们分散注意力,不能专心于学业。
班级文化环境的布置是班级文化的显性表现,是班级管理中不容忽视的一部分。
(2)营造班级环境的举措。
首先班级命名:学思班。
这启思于孔子的名言“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其次是合理布置教室外的宣传栏。
宣传栏是班级整体风貌的展现,它承载着我们的班训、班风、学风以及我给孩子们的寄语。
再次是班级“墙文化”建设。
从班级四面墙的布置,到植物角、卫生角、图书角的设计,我都做了精心的安排,目的是让学生注重细节,在细节处见班级精神,展个人风采。
二、鱼儿娇且嫩,不可乱搅拌——建立班级体制(1)建立合理的班级体制的必要性:“烹小鱼,不去肠,不去鳞,不敢挠,恐其糜也。
”我们的教育不是去除孩子们身上的天然本质,而是引导他们的良好天性得以更鲜明的展现,并能衍生出更美的滋味,而严格可行的班级制度就是保证。
(2)如何建立合理的班级体制。
①建立考核细则。
我们班就在广泛征集孩子们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班级量化考核细则,细则人手一份,每位同学都要将其熟记于心。
②实施班务日志制度。
45位值日班长,每天做好登记工作,小小的班务日志,让我们随时了解自己的不足,展示自己的优点. 每周,我们会将考核结果公布在这里,并及时进行奖励和惩罚。
③职责分工。
小刘因考试作弊而被抓并受到了班规的处分,他要在班级里做书面检讨。
管理犹如烹小鲜
管理犹如“烹小鲜”
老子说过这么一句话:“治大国如烹小鲜”,其意思是
治理国家就像烹小鱼一样,不能老去翻动,否则就会破坏他的汁水,这就要求执政者无为而治,不去扰民,让人民能够很好的休养生息。
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企业,都是应该遵循这个道理。
要让企业稳定发展就不能做一个能折腾和善折腾的管理者,否则,能使员工疲于奔命,失去了与企业的和谐相处,最终导致企业受损失。
细细品味这句话,感觉对管理应该有以下几点借鉴
1、管理的及时性。
小鲜不及时烹调要变质的。
在我们实际
的管理活动中,一些事情不能及时的处理往往会导致连锁反映,比如对员工的奖惩不及时就会导致公司制度执行落地难。
2、管理的计划性。
加多少水、盐、其他调料要有计划,一
次性放入。
企业管理需求计划性,并且在确定计划后不要随意更改,不能朝三暮四,最后导致员工失去信心。
3、管理不急于求成。
小鲜要文火慢烤。
任何事物发展总是
需要时间的,没有天时地利人和,事物发展总是要收到限制的。
如果过分要求急于求成,反倒事倍功半。
4、不折腾。
企业需要稳定发展,就如小鲜多翻要胡的。
企
业过分的折腾了,也要黄。
普通百姓理解的《道德经》——治大国若烹小鲜,小火慢煮出佳肴
普通百姓理解的《道德经》——治大国若烹小鲜,小火慢煮出佳肴作者:杨本枢普通百姓理解的《道德经》系列文章之七十七“治大国若烹小鲜。
”大意是,大国的治理犹如烹调小鱼一样。
“鲜”古代指鱼,后来才演化成鲜美、新鲜等含义。
“烹”的古义是煮。
这句话是本章的论点,也是《道德经》里比较有名的治国思想。
老子为什么用烹调小鱼来比喻大国的治理?老子对于国家的治理一向主张“无为而无不为”。
老子说,“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
”烹小鱼的核心就在于小火慢煮而非大火急炒。
小火慢煮的关键一是不要翻动小鱼,避免小鱼翻烂,要慢慢炖煮,不能急躁;二是火候要掌握好。
使用小火长时间的熬煮,使食材充分地吸收酸甜苦辣咸等味道,使食材本身具有浓厚的味道。
有家名为“西贝”的饭庄有道镇店菜“功夫鱼”,据说通常要小火蒸4个小时以上才算大功告成,整条鱼入口即化,包括鱼骨、鱼刺。
这就是烹小鲜。
老子提出许多治国理政思想,如“道常无名、朴。
虽小,天下莫能臣。
王侯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
”“治人事天,莫若啬。
”“以正治国”“致虚极,守静笃”等等,这些格言体现的核心思想就在于返璞归真,以静制动,遵循自然之道。
“烹小鲜”恰恰迎合了老子治理国家的“无为”思想。
王弼认为,“烹小鲜”就是不干扰,躁多害、静全真,所以,国家越大,统治者越应该以静制动,这样才能够广得民心。
多数人认为,道家主张出世,因此,老子称不上政治家。
我认为,老子是杰出的政治家。
政治是什么?政治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现在要强调世界一体化的政治主张?如何才能够做到世界一体化?不是靠打打杀杀就能够实现世界一体化,也不是依靠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就能够实现世界一体化,世界一体化的实现归根结底还是民心归一,是为了人类长久生存必须要考虑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必然结果。
“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
”大意是,用“道”治理天下,鬼神不会猖獗。
“莅”本义是走到近处察看,这里引申为“治理”。
“其鬼不神”表达的是阴阳平衡、国泰民安的状态。
“治大国如烹小鲜”的解读
“治大国如烹小鲜”的解读
“治大国如烹小鲜”的解读
心若静风奈何
2022/2/20
某次,余居家烹饪时,忽然脑子里冒出“治大国如烹小鲜”这句话,此语出自老子《道德经》第六十章。
原文如下: “治大国,若烹小鲜。
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
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
”
余对此语理解如下:
一者,“治大国”和“烹小鲜”是一个理。
作为家庭主妇为家人洗衣做饭,一日三餐,点兵点将,锅碗瓢盘,听我号令,一齐上阵,各司其职,柴米油盐酱醋茶统一调配,珠联璧合,发挥其最佳功效,共同完成了一顿美味可口的饭菜,以飨家人。
同理,作为治国者为百姓治理国家,日理万机,运筹帷幄,各路英豪,服从安排,各就各位,各司其职,天时地利及人和统一调配,珠联璧合,发挥其最佳功效,共同完成了一道国泰民安的大餐,以飨国人。
二者,“大”与“小”是等同的。
治大国者(指代王侯将相、国家元首及大人物)与烹小鲜者(指代家庭主妇,贩夫走卒等社会小人物)虽然其对社会贡献的覆盖面有大小之分,但只要其发心是大公无私的,一心在为别人付出的,丝毫没有自我,“我将无我,不负人民”。
那么,无论是伟人还是普通人其功德是等同的。
因而说“治大国如烹小鲜。
”
“每个人都是了不起的。
”于是人人都互相尊重,人人都谦虚礼让,平等相待,各行其道,各安其职,那么自然做到“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
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
”。
治大国若烹小鲜意思
治大国若烹小鲜意思面向普通大众《治大国若烹小鲜意思》朋友们,咱来聊聊“治大国若烹小鲜”这句话。
啥意思呢?其实就是说治理一个大国,就跟做一道小菜似的。
你想啊,做菜的时候,不能瞎折腾,一会儿加盐,一会儿加水的,不然这菜就毁了。
治国也是一样,政策不能今天一个样,明天又一个样,得保持稳定。
就像咱们国家这些年发展,政策都是有规划,有方向的,不是乱搞一气。
比如说扶贫政策,一直坚持,让好多贫困地区的老百姓都过上了好日子。
所以啊,“治大国若烹小鲜”告诉咱们,治国要稳稳当当,一步一个脚印,才能让国家越来越好。
《治大国若烹小鲜意思》咱今天说一说“治大国若烹小鲜”。
这话说起来简单,可里头的道理深着呢!好比你在家做饭,煎个鱼,火大了不行,火小了也不行,得掌握好火候。
治国也是这个理儿。
不能管得太严,让老百姓没了自由和活力;也不能管得太松,乱了套。
就像疫情期间,国家的防控措施,该严格的时候严格,该灵活调整的时候调整,恰到好处,咱们才能这么快控制住疫情。
再比如说,发展经济,不能只追求速度,不顾质量,得平衡好各种因素,就像做菜要色香味俱全一样。
这就是治大国若烹小鲜的意思,明白了不?《治大国若烹小鲜意思》大家都听过“治大国若烹小鲜”这句话吧?那它到底啥意思呢?想象一下,你在厨房里炖鸡汤。
你得小火慢慢炖,不能心急,时不时地看看,加点调料,可不能乱搅和。
治国也是这样。
要细心,要有耐心。
不能今天出台一个政策,明天又给改了,让大家都摸不着头脑。
比如说环保,不能为了发展经济就不管环境,得慢慢来,找到一个平衡点,既能保护环境,又能让经济发展。
这就像做菜要掌握好各种调料的比例一样,多了少了都不行。
所以说,治大国就像烹小鲜,得用心,得有方法。
《治大国若烹小鲜意思》“治大国若烹小鲜”,这句话听起来挺有意思。
比如说炒个青菜,你得挑好菜,洗干净,掌握好油盐的量,翻炒的力度也得注意。
治国也是一样的道理。
而且,不能朝令夕改,要让大家心里有底。
就像你做饭,总不能做到一半又换个做法,那这菜能好吃吗?治国不容易,但要是能像烹小鲜一样用心,国家就能越来越好。
治班如烹小鲜
治班如烹小鲜----关于班级管理的几点想法和做法平阴县实验小学杨丽从1999年参加工作到现在,已经14年了,我也当了13年的班主任。
老子说“治大国如烹小鲜”,意思是说治理大国的最高境界,就是小心翼翼地掌握火候。
多年的班主任经历让我感觉到“治班也同样如烹小鲜”。
要考虑到学生,考虑到教育的本质。
我一直在思考,学生要通过学校教育在哪些方面有所提高,班主任对孩子的期待是什么?当教学质量被提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你是否依然坚持自己的理念。
我的回答当然是确定无疑的。
作为一名班主任,首先要清楚的知道自己对学生有什么样的期待,才能施加影响,让学生发展成自己所期待的那样。
我说一下我对于我班学生的期待:首先,我希望我班的学生是自信的。
我不是崇洋媚外的人,但是看到美国的小孩,不管学习好坏、长的丑俊,个个都是趾高气扬、活灵活现的,谁都觉得自己很特别,是个人物,我认为这些孩子表现出来的就是自信。
我看过这样一篇文章《为什么美国孩子个个自信》,就论述了他们身上“我能行”精神的体现”。
这让我想到了我们的学校精神——我能行。
我曾在2011年写了一篇博文叫《自信是孩子头顶上的阳光》,详细的谈了自己的想法。
我认为:自信是孩子头顶上的阳光,有了它,孩子的日子每天都是晴天;有了它,孩子的心情每天都会灿烂。
歌德说:你若失去了勇敢,你就失去了一切。
我想对孩子们说:你若拥有了自信,你就拥有了一切。
基于这种认识,我希望我们班的孩子拥有的第一位的素质就是“自信”。
其次,我希望我班的学生是负责任的。
简单的说就是遇到事情,懂得承担。
第三,我希望我班的学生是懂得爱的。
第四,我希望我班的学生是拥有好习惯的。
在学生年龄小,自己不能制定班级目标的时候,其实班主任对于学生的期待也就成了“班级目标”。
所以我班的班级目标就是:1、我很自信。
2、我很负责任。
3、我有爱的能力。
4、我有好习惯。
大家可以看到我没有把好成绩作为目标之一,这是因为,如果以上几个方面做的很好了,好成绩当然是自然而然就能取得的。
治大国如烹小鲜对现代管理者的启示是什么
治大国如烹小鲜对现代管理者的启示是什么治大国如烹小鲜心得意思与理解道理“治大国若烹小鲜”语出老子《道德经》。
《道德经》第六十章开宗明义:治大国,若烹小鲜。
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
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
小鲜者,小鱼也,意思是说:治理大国,似乎煎烹小鱼一样。
用“道”来治理天下,那么鬼也就不灵(不作祟兴灾)了;不是鬼不灵了,而是它起的作用不伤人了;不是它起的作用伤不了人,而是圣人也根本不想伤人。
鬼神和圣人都不伤害人,所以自然的德性都回复到人民身上了。
这是老子“无为"思想的一个详细的阐述。
产生于尧舜时代的《击攘歌》唱道:“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帝力于我何有哉!"可见,国人本性不喜欢接受他人的管治,却能够通过自我修养而达到自我管治的目的。
“无为”其实是借助于自由文化的潜在力气,充分敬重个体的自由和尊严,从而自然地达到“无不治”的圣世。
统治者们也很是明白这个道理,所以汉初陆贾为汉高祖陈说治道云:“君子之治也,块然若无事,寂然若无声,官府若无吏,亭落若无民。
”此“四无”即为清形无为的治道。
在汉之后,魏晋玄学、自北宋而起的宋元理学,都可以看到它的印迹。
许多人不大观赏“无为"思想,以为过于消极,内敛,与现代的扩张型社会,外向型经济不符。
其实,作此言者只见其表,不见其里。
事实上,在许多政治情势里,无为而治都发生过积极的作用。
汉初,曹参为宰相三年,清静无为与民休息,不给百姓增加负担,使汉朝人口数量、经济水平都得到很好的恢复,曹参的无为正是针对秦政治的机械性、刻板化而故意为之的。
所以他死以后,百姓唱道:“萧何为法,若划一;曹参代之,守而勿失。
载其清净,民以宁一。
东晋王导,历东晋元帝、明帝、成帝三朝宰相。
他采取的施政纲领同样是无为而治。
当时东晋过江而立,极需江南士族的支持,王导为政宽厚包涵,使得北方侨姓与江南大姓的紧急关系得以有效缓解,从而使东晋王朝于风雨飘摇中得以维系。
《道德经》说“治大国,若烹小鲜”,这句话应该怎么理解?
《道德经》说“治大国,若烹小鲜”,这句话应该怎么理解?《道德经》是一部谈天道之书,结合天道而谈人事,大至国家治理,小至个人修养,无不一针见血。
今天要解读的,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一句话:“治大国,若烹小鲜”,结合秦亡汉兴的历史,谈谈本人对这句话的理解。
“治大国,若烹小鲜”出自《道德经》第六十章,字面意思很简单,是说治理大的国家,要像烹制小鱼一样。
这句话谈的是一种高超的治国理念,对此,自古以来就有各种理解,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种:第一种认为,烹制小鱼需要加倍精心,均匀搅腾,才能保证入味。
引申到治国,意思是大国情况复杂,治理人民要有更细致的政策,保证照顾到不同的阶层。
第二种流传更广泛,说的是烹制小鱼,不要开膛破肚,也不要来回搅腾,否则食材很容易碎,这道菜就给做废掉了。
引申到治国,就是说治理大国手段要尽量简洁,不宜动辄扰民。
从《道德经》一书的主旨来看,第二种可能更符合老子原意。
河上公注:“烹小鱼不去肠,不去鳞,不敢挠,恐其糜也。
”有烹调经验的朋友,应该理解这种说法,做小鱼一般用煎法、炸法,就是为了减少翻动的次数,保证小鱼的完整。
所谓“无为而无不为”,用于治国,也就是要少折腾百姓,任其自化。
“治大国,若烹小鲜”,在历史上有个非常典型的反例——秦朝。
秦朝有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喜欢折腾,修长城、修陵墓、修宫殿、开发岭南……哪一件不是大工程,不得投入几十万、上百万人力,以及无数的金钱?再加上秦始皇喜欢求仙、巡游,到哪里地方上不都得忙个人仰马翻?一句话,秦始皇把他的帝国“翻动”得太厉害了!难道他没听过“治大国,若烹小鲜”?肯定听过!但看来他是当第一种理解的。
从湖北出土的睡虎地秦简来看,秦法堪称世界上最完备的法律,对老百姓的生活规定得细致入微,几乎照顾到了国家的每一个人,真正做到了“国无弃人”。
但结果呢,人民很快抛弃了这个强大的帝国。
从刘邦入关宣布“约法三章”开始,他和他的智囊张良、萧何就充分吸取了秦朝的教训,汉初以道家思想治国,休养生息,出现“文景之治”的盛世局面。
浅谈《道德经》第六十章:治大国若烹小鲜
浅谈《道德经》第六十章:治大国若烹小鲜第六十章治大国若烹小鲜,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
非其鬼不神也,其神不伤人也。
非其神不伤人也,圣人亦弗伤也。
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
——《道德经》上一篇解读了:浅谈《道德经》第五十九章:治人事天,莫若啬。
它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道法自然,万法归宗。
回归本然,一切都是自然而然。
老子以一个“啬”字为例,以最基本的农耕为例,来列举治国、做人和做事的道理。
做人做事,回归根本,不以结果反推应该采取什么行为,自然而然的遵守自然法则,自然与道合体,这就是天人合一。
接上一篇,本篇解读第六十章。
治大国若烹小鲜,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
大国难治吗?治人事天,莫若啬。
回归根本,以道为国之母,道法自然,管理国家,只要顺应自然法则,无为而治,就能民安。
这和烹小鲜是一个道理,越简单越好,不去肠,不去鳞,烹饪出来的小鱼依然非常鲜美自然。
治大国如烹小鲜,那就是无为而治,不能过多人为干涉。
如果大小事都要过问,那就是:“其政察察,其邦缺缺。
”而是应该:“以正治邦,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
”圣人以道治天下,顺其自然、清静无为,天下一片和谐美好。
神也是道,鬼也是道。
这就叫“其鬼不神”。
非其鬼不神也,其神不伤人也。
非其神不伤人也,圣人亦弗伤也。
天地间一切事物由道生之、德蓄之。
鬼神看作是阴阳,鬼是阴,则神是阳。
阴阳各安其分,各守其道,阴阳自然平衡,则可利天下万物,不因其失衡而为害天下。
天地自然平衡,各归其道,守阴存阳,则阴(鬼)不伤人,阳(神)亦不伤人,圣人更不伤人。
圣人尊守自然法则,行无为之事,自然会国泰民安,民自安居乐业。
鬼也罢,神也罢,圣人也罢。
只要是以道治天下,都会各行其道,鬼也是神,神就是圣人,圣人也是鬼。
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
阴阳自然平衡,和平相处,各行其道,互为一体两面。
阴也是阳,鬼也是神。
只要自然平衡不被打破,就会和平相处,一旦被打破,则会鬼神当道,伤痕累累。
因此要以道为母,重积德。
治大国若烹小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理犹如“烹小鲜”
近来,笔者的一位企业界朋友遇到了一件烦心事,他是一家民营企业的中层经理他的老板是一个有着很强事业心人。
然而,近来老板显示了一个缺点,就是急于求成。
每当业内有什么新项目或动向,一定会跟风试一把,甚至还尝试多元化发展。
于是,紧跟着企业的新战略,政策出台也快,但是执行不下去时,撤消也很快。
这种朝令夕改的作风,让几位中层经理产生了怨言,不知道企业的战略方向到底在那里,下面的员工也是叫苦不迭,甚至一有新政策出台,公司上下就开始议论“又一次百日维新开始了。
进行改革与创新是企业发展的需要。
然而,改革过于频繁,往往会产生很多负面影响,比如员工的不安全感,企业业绩的波动,长期战略的动摇。
正如老子说:“治大国者曰烹小鲜“小鲜”指的是小鱼、小虾。
而烹小鲜就是指在盘子里放一点点油,然后把小鱼、小虾放进去,用小火慢慢烤,烤焦了以后翻个面再继续烤,直至烤到骨头都能吃就好了。
但是,如果把小鱼、小虾放在铁锅里,不停的用铲子翻炒,最后就会变成渣子。
所以老子认为治理一个国家,也要象烹小鱼、小虾一样,不要频繁的折腾,需要安安静静的慢慢的往前发展。
其实,对于企业管理来说,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无论是企业使命还是企业文化,无论是对内政策还是对外政策,无论是企业战略还是产品定位,都要有一定的可持续发展的、稳定的战略。
否则,盲目跟风的结果必然造成决策风险和变数加大,而朝令夕改更是企业管理的大忌,不仅会让企业的效率变的更底,甚至还会使企业的发展失去方向。
前几年,对于领导者有三个客观标准,其中一个标准是“执着”。
而上面提到的那家企业,虽然常常在进行“勇敢的”变革,却惟独欠缺的是选准一个目标,执着的推行下去的精神,而执着与勇敢的根本区别就在于:执着是理性的坚持,而勇敢则是感性的冲动。
而大凡成功的企业,无一不是始终执着与企业的使命和价值观,执着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这才是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