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活着影评
电影《活着》影评
《活着》影评电影《活着》,根据余华同名原著小说改编,1994年由张艺谋执导,葛优、巩俐等主演。
影片以福贵一家的坎坷命运为主线,讲述了福贵和他家人风风雨雨几十年的遭遇,而不同年代的遭遇,透出一个时代的缩影,从解放战争、大跃进到文化大革命,最后,他们的生活已经变得麻木,失去的太多,面对生活,大概只剩下“活着”。
影片露出一股悲悯情怀和伤感的黑色幽默,它将历史浓缩为个人命运,涵盖着人在历史中的命运无法掌控的生命之痛。
大少爷徐福贵嗜赌成性,妻子家珍屡劝无效,带着女儿凤霞回娘家。
当夜福贵输光全部家产,父亲被他气死。
一年后,家珍带着女儿及手抱的男婴有庆回家,福贵痛改前非,走埠演皮影戏维生。
适逢国共内战,福贵先被国民党拉俘当兵,后被俘掳。
好不容易获释回乡,庆幸一家团圆。
后来,福贵因家产输光未被划入地主成分,但生活让他失去了儿女等亲人,最后剩下的惟有活着······活着这部电影非常的长。
整个看电影的过程我反反复复的咀嚼着两个字“活着”,活着真好,人只要活着,对家人,对朋友就是安慰,就是支柱。
第一次感觉到活着好是在福贵被抓丁,国民党大撤退。
福贵的战友都被打死了,没有吃的,什么都没有。
福贵只想跑回家,看看家珍和孩子。
当福贵举手向解放军投降的时候,使人心里喊出了“活着就好”。
不管怎样活着,都要回家看看。
第二次心里喊出活着,是在龙二被枪毙的时候,福贵吓得尿了裤子。
葛优演得棒极了。
真棒那一段听到枪声的时候。
如果不是福贵赌输了祖传的房子,那枪毙的就是地主福贵了。
能活着看到老婆孩子就是好。
第三次是有庆死了,被车撞死的,福贵看到血肉模糊的有庆,家珍哭得死去活来。
后来那个春生被打成反革命,要自杀,来找福贵道歉,福贵和家珍都原谅了春生。
家珍最后冲春生喊“你还欠我们家一条命”。
令人感动的质朴的感情。
心地善良的中国农民。
他们没有很好物质和精神生活,却有最纯朴和实在的心地。
第四次是凤霞死了。
活着 影评
活着影评
电影活着:人生的苦难与希望
《活着》是由中国导演张艺谋执导的一部改编自余华同名小说的电影。
这部电影以其深刻的主题和触动人心的情感描绘,给观众带来了强烈的感受和共鸣。
首先,这部电影通过讲述一个普通农民的一生,展现了人生的苦难和挣扎。
影片中的主人公福贵在中国历经了农村改革、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重大历史事件,他所经历的一切都是如此的真实而残酷。
观众能够感受到他在生活中的无助和绝望,同时也能够看到他对家庭和亲情的执着。
这种真实的描绘让人不禁反思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其次,电影《活着》通过对人性的深入探索,引发了观众内心深处的共鸣。
福贵在电影中经历了家庭的破碎、亲人的离世以及社会的变迁,但他从未放弃对生活的希望和对家庭的责任。
他的坚韧和乐观态度让人感动,也让人思考自己在逆境中的选择和态度。
这部电影让观众意识到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只是暂时的,而对于人生的态度和价值观才是真正重要的。
此外,电影《活着》在艺术上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导演张艺谋通过精心的镜头运用和独特的视觉效果,将故事中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尤其是在表现福贵与妻子的感情时,张艺谋运用了许多细腻的镜头,让观众能够感受到他们之间的深厚情感。
同时,电影的音乐也与故事情节相得益彰,增强了观影体验。
总的来说,电影《活着》通过其深刻的主题和触动人心的情感描绘,给观众带来了强烈的感受和共鸣。
它不仅让人反思人生的苦难和希望,也让人思考自己在逆境中的选择和态度。
这部电影以其真实的描绘、深入的人性探索和艺术上
的精彩表现,成为中国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
活着 影评
活着影评
《活着》是一部由张艺谋执导,根据余华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的电影。
这部电
影以其深刻的人性描写和震撼人心的故事情节而闻名于世。
影片讲述了一个普通农民的一生,他在乱世中经历了无数的苦难和磨难,最终却依然坚韧地活着。
首先,影片的镜头语言非常出色。
张艺谋导演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精湛的技艺,
将乡村的美景和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现得淋漓尽致。
每一个画面都充满了生活的气息,让观众仿佛置身于那个时代,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沧桑和艰辛。
其次,影片的情感表达非常深刻。
主人公在一生中经历了无数的挫折和磨难,
但他依然坚韧地活着,不放弃对生活的希望。
这种顽强的生命力和对生活的执着让人深受触动,引发了观众内心深处的共鸣。
影片通过主人公的命运,深刻地反映了人性的复杂和生命的可贵,让人不禁思考生活的意义和人生的价值。
最后,影片的表演也非常出色。
主演葛优和巩俐都将自己的角色演绎得淋漓尽致,让人印象深刻。
他们通过细腻的表演和真实的情感,将角色的内心世界展现得淋漓尽致,让观众为之动容。
总的来说,电影《活着》以其深刻的人性描写和震撼人心的故事情节,让观众
深受触动。
影片通过对生命的追问和对人性的探索,引发了观众内心深处的共鸣,成为一部经典之作。
活着 影评
活着影评
《活着》是一部改编自余华同名小说的电影,由张艺谋执导,讲述了一个家庭在中国大革命和文化大革命期间的生活遭遇。
这部电影深刻地展现了人性的悲欢离合,以及对生活的执着与坚韧。
首先,从情感上来说,《活着》让人感到深深的悲凉和无奈。
影片中主人公福贵一家在历经战乱和政治运动的摧残之后,生活遭遇了种种不幸。
父亲被杀,妻子疯狂,儿子残疾,家产被没收……这些悲惨的遭遇让观众们心如刀割,深深地感受到了生活的残酷和无情。
但与此同时,影片也展现了主人公对生活的执着与坚韧,他不断地努力生存下去,为了家人,为了生活,为了那份对生活的执着与热爱。
这种对生活的坚守和对家庭的责任感,让人感到无比的震撼和感动。
其次,从艺术表现上来说,《活着》的影片语言非常独特。
张艺谋导演以其独特的审美观念,将小说中的情感和情节完美地呈现在了银幕上。
影片中的画面美感极强,每一个画面都充满了诗意和深意。
尤其是在表现战乱和动荡年代的场景中,导演通过镜头语言,将那段历史的苦难和磨难表现得淋漓尽致,让观众们仿佛置身于那个年代,感同身受。
总的来说,《活着》是一部让人感动至深的电影。
它让人们看到了生活的无常和残酷,也让人们看到了对生活的执着与坚韧。
这部影片不仅仅是一部讲述历史的作品,更是一部充满人性光辉的作品。
它让人们思考生活的意义,思考对家庭和亲情的珍视,思考对生活的热爱和坚守。
这部影片将深深地触动每一个观众的心灵,让人们对生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电影《活着》-影评
电影《活着》-影评电影《活着》是根据余华的同名小说改编的一部电影,由张艺谋执导,李保田、葛优等人主演。
电影讲述了一个普通农民李大爷的人生经历,让观众深刻感受到了战争对人们生活的摧残,以及在生命面临重大挑战时的顽强生命力。
电影的故事情节围绕着李大爷这个普通农民展开,他从小生活在农村,经历了战争、文化大革命、家庭变故等一系列的人生波折。
成长的过程中,他深爱着妻子、儿女和家乡,努力地生产粮食,经营农田,他的生命并没有因为战争和灾难的侵袭而停止前行。
电影中展现了李大爷与妻子的感人爱情,他们的爱情经历了很多波折,却始终保持着真挚和坚定。
妻子曾经病倒多次,在困难的时候李大爷毫不犹豫地把存款拿出来给妻子治病,真切地表现出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结。
在战争和灾难的危机面前,李大爷并没有放弃,他总是朝着希望和光明的方向前进。
他对于生命的坚守和不屈不挠的精神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在生命面临巨大挑战的时候,他并没有妥协、放弃,而是用自己的力量和信念坚定地支撑着自己的生命,展现了生命的坚韧和力量。
电影《活着》的价值观念是具有启示意义的。
在人生道路上,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挑战,但生命是无法被轻易放弃的,只有保持着勇敢和顽强的信念才能坚定地走下去。
人与人之间的爱情和情感联结也是非常重要的,互相之间的支持和帮助可以让我们勇敢面对生活的重重难关。
电影《活着》除了呈现出人物深刻的心理刻画和感人至深的情节,更传达了人类的生命之道,每个角色情感非常饱满,让人思考人类命运的问题,同时也展示了中国近代历史中一个农民家庭的生活、磨难。
总之,《活着》这部影片,在导演的巧妙处理和演员的精湛演技下,不仅呈现出了人物动人的情感,还传递了生命的伟大意义,展现了中国农民智慧、人性、精神,让观众在感性层面上深刻思考鲜活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活着 影评
活着影评
《活着》是一部由张艺谋执导的电影,改编自余华的同名小说。
这部电影讲述
了一位农民在中国大革命、日本侵华战争和文化大革命期间的生活经历。
电影中充满了对生命的坚韧和对人性的深刻思考,让观众深受感动。
首先,电影中展现了人生的坚韧和顽强。
主人公福贵在经历了家庭的破裂、财
产的丧失以及亲人的离世后,仍然不放弃对生活的希望。
他以自己的双手劳动,艰难地度过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时期。
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让人深受感动,也让观众在看完电影后对自己的生活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其次,电影中对人性的思考也让观众深受触动。
在生活的压迫和磨难下,人们
往往会展现出最真实的一面。
电影中展现了人性的善良、残忍、贪婪等各种面貌。
这种对人性的深刻思考让观众在看完电影后对自己和周围的人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让人们更加珍惜眼前的一切。
最后,电影中的画面和音乐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张艺谋导演以其独特的
视角和对细节的把握,将余华小说中的场景和人物栩栩如生地呈现在观众面前。
配乐也极具中国传统音乐的韵味,让观众在观影过程中更加投入。
总的来说,电影《活着》通过对生命的坚韧、对人性的思考以及对细节的把握,让观众在观影过程中深受感动。
这部电影不仅是一部关于中国历史的影片,更是一部关于人性的思考和对生命的感悟。
观众在看完电影后,会对自己的生活有更深刻的认识,也会更加珍惜眼前的一切。
活着影评
活着影评活着影评(一)文/陈穗筠我们不能预知明天,不能预知生死,但我们可以笑着活下去。
活着,本是一种希望,上苍赐予我们生命,我们就得坚强地活下去。
至于活着的价值,就是你生命的意义。
福贵,本是一个有钱人,家庭条件非常好,但他却是生在福中不知福,整天浸在赌场里。
赌场,会让人丧失理智,在那里,人们是麻木的。
谁也抵御不了赌的诱惑,包括福贵。
他把自己的房子都赌没了,最后还想赌上自己的生命。
被迫使得他的妻子和孩子离他而去,更可气的是,他气死了自己的父亲,害得母亲重病。
好在他觉悟得早,当朋友提起“赌”字时,他非常敏感,并再三强调,再也不赌了。
直到福贵一贫如洗,整个家都已是七零八落。
春夏秋冬,那一幅幅在街头饱经风霜的画面,使人看了不禁为之同情。
也许有人说,像他这种人,不需要别人去同情他,这是他的报应。
而我是希望,福贵在接下来的生活中,关爱母子,脚踏实地地养家糊口。
但令人万万没想到的是,就在一切即将从新开始的时候,福贵被抓走了。
显然,上天一点都不眷顾他。
但福贵明白,自己必须得活着回去。
但接下来发生的一连串的事情,让人觉得越来越不幸——有庆被车撞死了。
而撞死他的人,是春生。
这对于大家来说,确实是个不小的打击,可是家珍却能不计前嫌,让春生好好活下去。
他们认为,一个人的生命是最可贵的吧。
在经历了这么多的波折,幸福还是没有光临福贵家,反而是一次又一次的死亡的噩耗。
但是,福贵他们能够不屈不挠,坚强乐观的活下去,这又让我们再次体会到了生命的意义。
他们,不能预知下一个死亡的会是谁,也许,就是自己,但他们还是抱着生的希望,活下去。
生死离别,事事难料,唯有活着,最好!活着影评(二)“有一种伟大是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正视淋漓的鲜血”。
但也有一种伟大叫作活着,受辱地活着,无论出现多少大哭大嚎、大悲大戚和歇斯底里,都忍受一切地活着,吃喝拉撒、生老病死,这样的无奈与孤独就是生活,并且世上没有比这更真的生活。
《活着》,这部安静朴实的影片,就是简单的叙述了这样一个长达四十年的故事,一个从四十年代到七十年代的发生在一个小人物身上的故事。
[观后感]活着影评(精选8篇)
[观后感]活着影评(精选8篇)活着影评活着影评(一):《活着》这部电影根据小说《活着》改编而来的。
《活着》是作家余华的代表作,小说中的主人翁福贵是民国时期的一个地主家的少爷,年轻时由于嗜赌放荡,输尽家财。
父亲被气死后,福贵一家成为佃农,并很快被国军抓壮丁卷入国共内战。
随着内战、三反五反,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社会变革,他的人生和家庭也不断经受着苦难,所有亲人都先后离他而去,仅剩下年老的他和一头老牛相依为命。
小说中很多情节都没有在电影中出现,所以看完电影后,我又看了遍小说。
电影和小说给我带来不一样的感受。
作为张艺谋导演的作品,《活着》能够说是他不同风格的代表作。
1994年,该片在第47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上获得了评委会大奖、最佳男演员奖等奖项。
虽然电影给人伤感,但远没有小说给人带来的震撼。
小说给人带来的震撼是福贵身边的亲人一个个的离他而去,那种死亡所产生的悲痛感是十分紧凑的,让读者感觉到生命的脆弱。
而电影在表现这点上有点散漫,也不够着重,反正是想死又死得不能感动人,要死又死得不彻底。
比如有庆的死,小说中本来是写有庆给县长的老婆去献血,结果他献死了。
不像电影里死得那么不值一提,荒诞却不如小说那种写法让人心痛。
如果这件事跟后面凤霞难产而死的事联系起来,两个小孩都死在同一家医院里,就更具有杯具色彩。
然而电影中却加入了政治因素,这也是为什么该电影呗禁止上映的原因之一。
整部电影给我一种灰色的伤感。
如儿子先被倒塌的墙压死,凤霞先天聋哑,然后难产超多出血而死等等。
小说中最后只剩下福贵和一头老牛,两者相依为命。
而亲人一个个的死去。
张导在电影中加了一些讽刺的东西。
如:救风霞的教授因为太饿被馒头噎着,而不能去动手术,眼睁睁地看着凤霞被红小兵们弄得大出血死亡,还有加了福贵靠皮影吃饭的情节。
电影还有一个情节,就是当年透过赌博赢取福贵祖屋的龙二在建国时期抗法和破坏国家财产而被判处死刑,福贵感慨着自己的“幸运”。
虽然龙二的死是因为其违法抗法,他被枪毙也是死有余辜的,而福贵如果当年继续保留着祖屋,那他难免也会成为一个冷酷自私的刻薄地主。
活着 影评
活着影评
电影活着影评:
《活着》这部电影是一部令人心碎又深思的作品。
导演张艺谋以其独特的视角
和精湛的技巧,将余华的小说搬上了大银幕。
这部电影不仅仅是一部关于生活
的电影,更是一幅关于人性的画卷。
首先,这部电影给我带来了强烈的情感共鸣。
影片讲述了一个普通农民的生活
经历,他在动荡的历史时期中经历了家庭的破裂、贫困的困扰以及亲人的离世。
这些情节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生活的残酷和无常。
通过主人公福贵的遭遇,我
不禁思考起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其次,电影中的表演非常出色。
主演葛优在饰演福贵这个角色时,将他的内心
痛苦和无奈表现得淋漓尽致。
他的表演让人忍不住为福贵的遭遇感到心痛,同
时也让我对他的坚韧和乐观感到敬佩。
葛优的演技真实而动人,使我完全沉浸
在角色的世界中。
此外,电影的镜头运用和美术设计也是非常出色的。
张艺谋以他独特的视觉语言,将乡村的景色和人物的表情都展现得淋漓尽致。
特别是在描绘战争和饥荒
的场景时,他用细腻而真实的画面让我感受到了那种无法言喻的恐惧和绝望。
这些画面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在观影过程中无法自拔。
总的来说,电影活着是一部令人难以忘怀的作品。
它通过真实而残酷的故事,
揭示了人性的光辉和黑暗。
它让我思考生活的意义和价值,以及在困境中如何
坚持乐观和希望。
这部电影不仅仅是一部娱乐作品,更是一部引人深思的艺术品。
张艺谋的电影《活着》的影评
《活着》影视欣赏电影《活着》是张艺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导演的非常具有影响力的一部影片。
它反映的是那个特殊的时代背景(文革)下,普通小人物(富贵)的曲折历程,很能引人思考。
对于《活着》这两个字,我觉得影片中要表达的是N 多个人的内心:家珍带着孩子离开赌棍是为了能让孩子更好的活着;富贵倾家荡产后流落街头是为了母亲能活着;家珍带着孩子归来是为了一家人能够共同活着;富贵以皮影戏谋生并从死人堆里爬出来是为了让家人更好的活着;政府大炼钢铁、吃大锅饭是为了让中国人都好好活着;有庆跟别的孩子闹别扭是为了他姐姐能够有尊严的活着;春生想在生活上给予富贵家帮助是为了家珍一家从阴影里走出来更好的活着;镇长努力给他家说媒是为了他所辖的人民能幸福活着;二喜利用职权请到了妇科专家是为了老婆孩子能平安的活着;家珍让走资派的春生欠着那条命是为了让春生继续活着……这种种的种种所展示给我们的,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是:人不是为了自己而活的,而是因为他人的存在才给予了我们活着的动力、给予了我们活下去的念头。
换句话说,我觉得活着的信念是建立在他人身上的。
但是中国人素有’天命’之说,这部影片以一个普通人家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到七十年代之间所遭遇的艰辛苦难和种种悲剧揭示了人活在世上和命运抗争却又无能为力的境况,向我们展现了中华上下五千年所未曾消退的那种宿命论的人生观。
这部电影是真正意义上的以小见大,展现的虽然是小人物命运、表现的却是苦难的题材,体现了人类那些共有的古老的情感、那无法与命运抗争的悲哀。
确实,人类在普天之下太过于渺小了,要面对很多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无奈场景。
就像影片中所描述的皮影戏一样,是被人操纵着的,充斥着被动,人又何尝不是呢:即便你如何努力、如何奋斗,你又何曾能掌控命运的齿轮?富贵由—个赌徒变成一个耍皮影戏的,这已经是非常了不起的进步了,至少不再是以前的那个〃二世祖〃,是一个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毛主席说过劳动者都是伟大的存在,这时富贵活着的信念的大部分是基于他的老婆和孩子,我个人觉得他已经做得挺好的了,然而就在他努力改善自家的生活的时候,他的儿子离他而去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滋味不言而喻,一家子进入了一个黑色的阶段,即使他们再怎么自责后悔,也是无法挽回的,这就是所谓的宿命吧~儿子的死给他们老两口带来了沉重的打击,但是他们却不得不继续活着,女儿就是他们活下去的信念。
《活着》影评
影评xx:《活着》影评以文革为背景的《活着》,被认为是张艺谋作品中最贴合时代和最丰满的电影,黑色幽默贯穿其间,笑中有泪,令影片具有温情和悲悯的胸怀。
作为一部被禁止在国内公映的作品,《活着》仍旧在国际上花香满园,荣获第47届法国戛纳国际电影节评委会大奖,最佳男演员奖,人道主义精神奖等,不愧为张导的巅峰之作。
这部影片以中国内战和新中国成立之后,两次政治为经,男主人公福贵一生的曲折命运为线,以时间为明线,一皮影戏为暗线,反映了一代中国人的命运,彰显了人性的光辉,生命的延续。
一、评主题《活着》是跨越年代较长的一部影片,历史浓缩为个人的命运,同时个人的命运也反映着社会的命运,让我们更加看清历史的面容。
主人公福贵的遭遇异常凄惨,他几乎经历了那个年代所有的风雨,仿佛在他的身上或多或少的看到了我们祖辈的影子。
影片透过一个人的一生遭遇,涵盖了人在历史中的命运无法掌控的生命之痛,衍生出了生死之间的苦笑。
命运的无情和生命给予我们的苦笑。
在福贵的一生中,最初当少爷时纸醉金迷,为赌钱舍妻弃子,气死父亲,十足的纨绔子弟,到五颗子弹的恐惧,打倒地主豪坤,龙二的子弹本应打在他身上,到儿子夭折之时的悲痛控诉,如此多的不幸却戏剧般的降临到他身上,像是命运的使然,无可奈何,只能承受!由此揭示出个人命运往往与时代命运相结合,由时代大河所袭卷。
二、评道具:独具匠心的一场皮影戏在《红高粱》中,观众是不会忘记青纱口那一望无际的高粱地;在《菊豆》中,观众的视觉中反复出现杨家染坊里自房梁上悬挂而下的红黄布条,在《大红灯笼高高挂》中,陈家大院里的大红灯笼以及灰色的高墙更是电影故事的主线。
无一例外的,皮影戏是是电影《活着》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不但增添了观众的视觉享受,更是把电影的主题,推到了一个更高的境地。
皮影戏在这部影片中是一种关于艺术与传统的象征,是人类生存中较高层次的需要。
最初的时候,当福贵是个二世祖时,皮影戏是一种纯粹的艺术追求,到后来输光家产后,这既是艺术,又是谋生的手段;到文革时,关系就更为微妙了,那既是他“干革命”的本钱,又是他需巧妙地保护以免于被扼杀、毁灭的“传统”。
活着 影评
活着影评
《活着》是一部由张艺谋执导的经典中国电影,它根据余华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
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普通农民的生活故事,从他的繁荣到衰落,再到最后的重生。
这部电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产生了很多共鸣。
首先,电影中的人物刻画非常生动。
主人公福贵在生活中经历了许多挫折和磨难,但他从未放弃对生活的希望。
他的坚韧和执着让我深受感动,也让我思考了很多关于生活和坚持的问题。
另外,电影中的其他人物也都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他们的命运交织在一起,展现出了生活的种种不易。
其次,电影的视觉呈现也非常出色。
张艺谋导演以其独特的视角和镜头语言,将农村生活的粗犷和细腻完美地呈现在观众面前。
尤其是一些农村风景和民俗风情的描绘,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同时,电影的配乐也非常动人,为整个故事增添了许多情感色彩。
最后,电影中对生活的思考和表达也让我深有感触。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面临各种挑战和困难,但是只要我们保持希望和坚持,就一定能够找到生活的出路。
《活着》通过主人公的命运,让我明白了生活的真谛,也让我更加珍惜眼前的一切。
总的来说,电影《活着》是一部感人至深的作品,它不仅展现了中国农村的生活,更是对生活的一次深刻思考和感悟。
这部电影让我在观影的过程中笑过、哭过,也让我对生活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我相信,这部电影也会给每个观众带来不同的感悟和共鸣。
活着 影评
活着影评电影活着影评《活着》是一部由张艺谋执导的中国电影,根据余华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
这部电影以其深刻的情感和令人难忘的故事,给观众带来了强烈的感受和共鸣。
首先,这部电影通过讲述一个普通农民的生活,展现了人性的脆弱和坚韧。
影片中的主人公福贵经历了家庭的起伏和社会的变迁,他的生活几乎被剥夺殆尽,但他依然坚持活下去。
这种对生命的顽强追求令人动容,使观众不禁思考自己对生活的态度。
其次,电影通过福贵与妻子的关系,揭示了家庭的重要性。
尽管生活条件艰苦,福贵和妻子的爱情和默契却从未改变。
他们相互扶持,共同面对生活的挑战,这种家庭的凝聚力令人感动。
观众们在这一情节中,不禁反思自己与家人之间的关系,以及对家庭的珍视。
此外,电影通过对历史背景的描绘,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变迁和人们的命运。
从农村到城市,从大跃进到文化大革命,福贵经历了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
这种历史背景的渲染,使观众更好地理解了主人公的遭遇,并引发了对社会进步和个人命运的思考。
最后,电影通过细腻的画面和出色的表演,给观众带来了震撼和感动。
张艺谋以其独特的导演风格,将故事情节和视觉效果完美结合。
演员们的精湛表演更是让人印象深刻,他们将角色的情感展现得淋漓尽致,使观众们仿佛身临其境。
总的来说,《活着》是一部令人难以忘怀的电影。
它通过真实而深刻的故事,引发了观众对生活、家庭和社会的思考。
无论观众是在情感上还是在思想上,都能从中得到共鸣。
这部电影不仅仅是一部娱乐作品,更是一部发人深省的艺术品。
活着 影评
活着影评
《活着》是一部由张艺谋执导的经典中国电影,它根据余华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
这部电影讲述了在中国大革命和文化大革命期间一个农民家庭的苦难生活。
影片通过展现主人公福贵和他的家人在政治风暴中的生存斗争,深刻地揭示了人性的弱点和坚韧不拔的生存意志。
首先,影片的表现手法非常出色。
张艺谋的导演功力在这部电影中得到了充分展现,他通过细腻的镜头语言和精准的叙事,将观众带入了那个动荡的年代。
影片的剧情紧凑,情节跌宕起伏,让人无法自拔地沉浸其中。
其次,影片的主题深刻而震撼人心。
在政治风暴的背景下,主人公一家经历了无尽的磨难,但他们从未放弃对生活的希望和追求。
这种坚韧不拔的生存意志令人动容,也让人深思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最后,影片的演员表现也非常出色。
主演葛优和巩俐在片中的精彩表演,让人对角色的命运产生了深刻的共鸣。
他们的演技让角色更加鲜活,也让观众更加投入到影片的情感世界中。
总的来说,《活着》是一部感人至深的电影,它展现了人性的脆弱和生存的顽强,让观众在观影过程中产生了深刻的共鸣。
这部电影不仅是中国电影的经典之作,也是一部深刻揭示人性的力作。
强烈推荐观众观看并品味。
活着观后感影评5篇
活着观后感影评5篇电影中一次又一次提到〝活着〞,影片中福贵和春生在国民党抓去的时候,在无数的尸体中说:要活着无论如何都要活着回去;人,活着不容易,小人物活着更不容易,这里给大家整理了一些有关活着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活着观后感1〝活着就是一切〞.这是我看完电影《活着》后所想说的第一句话.虽然对于作家余华的小说至今还未拜读,但是仅就看完电影我就深深的被故事的内涵所折服,由此而想小说肯定所包含的东西要远远大于电影,有机会一定要好好读一下小说,再次品味一下作家对于故事的叙述.现在我只能说一说我看完电影之后的一些想法,或者说是一种感悟吧.电影《活着》主要是围绕福贵的一生展开的,可以说福贵的一生包含了人生的大部分不幸,有的人或许会说这样的一生在正常的人类生活中是很少发生的,但是我们需要知道的是这正是艺术所需要的一种效果,不管是小说还是电影,它都是将故事所需要的矛盾集中在一点上尽情的表现它所需要的题.只要是这个世界上可能发生的事它都可以运用,只要恰到好处,符合故事情节的需要就可以了当然,《活着》正是恰到好处的将人生的不幸集中在了福贵的一生之中.一个地主阔少在开始拥有人生的财富是没有好好的运用或是创造一翻,而是将其应用于赌博之中,直至将其所有输的一干二净的时候,他才慢慢的懂的了活着的些许意义.用唯物主义的观点说,就是实践给予了我们认识的一切,正是这大起大落的开端给了福贵认识的基础.紧接着正当福贵准备开始好好的与妻儿寡母好好生活的时候,他不幸又被拉去当壮丁,当他与春生看见满山遍野的死尸时,他深深的感到了活着的美好.〝回去,我们可要好好的活啊!〞这是他当时给春生说的话,虽然朴实,但是正是这句话让我们又一次看到了一个人面对死亡时对于生的渴望.在他与春生约定回去好好生活之后,他们最终回到了久违的家,可是接下来还有什么在等待着他呢?回家之后,富贵的母亲已死,女儿凤霞也成了哑巴,虽然这不是怎么好的情形,可是经历了许多事之后富贵已经满足了.之后富贵有开始了他那清贫但却快乐的生活.然而生活并不会让他就这样快乐下去,因为编导所要讲的不是这样一个简单的故事.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在〝大跃进〞中当上区长的春生不慎开车撞死了有庆,福贵一家人伤痛欲绝,家珍更是不能原谅春生,她说:〝你记着,你欠我们家一条命〞__时,春生遭到迫害,妻子自杀,一天半夜他来到福贵家,把毕生积蓄交给福贵,说他也不想活了.这时家珍走出来对春生说〝外面凉,屋里坐吧.〞春生临走时,家珍嘱咐他,〝春生,你还欠我们家一条命哪,你可得好好活着!〞.在那样一中社会背景下,活着是多么艰难的意见事啊,可是无数黄面孔的.沉默的.坚韧的中国人还是那么无声无息地继续活着.初看完电影总觉的导演似乎过多的涉及那个时代的大背景,可是后来细细想来对于一部具有深刻主题的电影我们不能用静止的思维去思考,活着的意义是跨时代的,他是不以任何的年代为局限的,我想这才是导演所要告诉我们的.电影在继续,福贵的不幸也在继续着,可怜的凤霞——富贵的女儿,生命就葬送在几个卫校护士革命小将的幼稚的手里.遭批斗的.三天没有吃到饭的〝反动学术权威〞王教授因七个馒头加水变成四十九个的典故晕在一边,说不清什么感觉,你可以后来拿这夸张细节作笑话,看时,却无论如何笑不出来.家珍报着了无声息的凤霞哭喊〝我只有这一个女儿〞的时候,还是无法忍住自己的眼泪.想想自己是否有些滥情,却觉得,这些眼泪是因为你还有新鲜的触觉,你还没有完全被生活折磨得麻木愚钝.听同学说在余华的小说中富贵的妻子,外孙甚至女婿最终也难逃死亡的厄运.这不免让我对导演的改编表示赞同,因为导演在给我们讲述活着的深层含义时,在我们对于富贵的不幸深表悲痛时,导演给了我们些许安慰.影片结尾,福贵对馒头说:〝你是赶上好时候了,将来这日子就越来越好了.〞不管怎么说电影还是成功的,因为它已经将活着的意义表现出来了,它给予观众的除了震撼还有更多的思索.活着就是一切,只有活着我们才能真正领略到生的意义.活着观后感2用了三个晚上读完了这本书,当时真是感慨良多,现在坐在电脑前敲下这些字,略记一下我的思绪.对余华的关注也是因为别人,但是不可否认,这是一次正确的选择,余华的笔下的世界让我认识了另一种人生.对于这本书,早就想读了,只是当时没有找到,于是先读了《许三观卖血记》,不同的故事却又有着某种相似.余华,_60年4月3日生于浙江杭州,3岁时随父母迁至海盐,在海盐读完小学和中学.曾经从事过5年的牙医工作,_83年开始写作,已经完成长篇小说4部,中篇小说集6部,随笔集3部,其作品被翻译成二十种文字,在近三十个国家出版.曾获意大利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_88年),法国文学和艺术骑士勋章(_年),中国图书特殊贡献奖(_年)等.现为杭州市文联专业作家.这本书以一个故事的讲述作为脉络,我作为一个旁听者,和观众一起聆听着故事亲身体会者的讲述.主人公叫做福贵,典型的中国古老的名字.以前父母总是会给孩子取这样的名字,代表着自己和祖辈的寄托.福贵的家人当然也是想他能够大福大贵,可真的是这样,就不会有接下里的故事了.如果名字能够决定一切,那么中国会减少多少悲剧啊,可是寄托只是寄托,和现实还是有很多难以企及的差距.年轻的福贵生活放荡,纨绔子弟可以说,家境优越,地主父亲.可是越是这样的家庭就越难有优秀的儿女,福贵的眼中,生活就是享受和挥霍,不顾父亲的反对,不顾妻子的心伤…终于有一天,他把家业败光了,输在了赌博上,输给了龙二.为了还债,父亲卖了家业,搬出了祖宅.然后父亲去世了,或者说是被他气死的,接连的不幸还在继续…一个人只有有所经历才会有所成长,仿佛福贵也就一夜之间长大了.他向龙二租了五亩地,然后开始了未来的生活.所谓祸不单行,岳父带走了妻子家珍,只留下了自己,母亲和幼小的女儿.不久妻子带着刚出生的儿子回来了,一家人团圆.其实无论多么不幸,只要有爱就还是会有幸福的.又过了不久,母亲病了,妻子安排福贵到城里请医生,可是意外又发生了.阴差阳错间他进了军队,开始了几年的胆战心惊,后来解放军解放了全中国,也解放了福贵.回到家里的福贵,母亲去世了,可爱的女儿也因为一场病而又聋又哑…生活还在继续,此刻的福贵已经完全脱胎换骨了,他知道了自己的责任,明白了自己的生活.那段中国的历史,真的不是我们正常人可以承受的.生活如果没有了信仰和追求,就算是苟延残喘,无异于行尸走肉.虽然没有了物质财富,但还有天伦之乐,还有妻女相伴左右,又有什么可追求的呢?贫苦的生活困扰着每个普通中国人,包括福贵一家.儿子有庆,到了一定的上学年纪,他们为了有足够的钱,决定将女儿凤霞送给别人抚养,后来给了别人当佣人.但是与凤霞的爱,还是让他们决定留下凤霞,一家人一起,什么困难都可以战胜.很快到了大跃进时期,此刻的妻子因为常年劳累得了软骨病,妻子本是大家小姐,因为他却又过着如此艰辛的生活.有庆和凤霞都是懂事的孩子,这或许也算是不幸中的有幸吧!可事情很少有绝对的,因为善良,有庆为县长夫人输血结果因为医生的自私和想要邀功,让年轻的有庆因为失血过多而死亡.当然最早知道这个噩耗的是福贵,虽然他极度忍受不了,但为了妻子和女儿,他还是把有庆埋在了村西的地里,找个借口安慰还在病中的妻子.可夜夜的脚步还是暴露了事实,妻子还是知道了真相.一度,他以为妻子已经病入膏肓,无可救药了.可奇迹还是发生了,妻子竟然好了,能正常生活了.没有了儿子,女儿还是他们的牵挂.因为又聋又哑,到了出嫁年纪的凤霞只能在羡慕中和别人的闲话中度过自己的每一天.终于有一天,女儿迎来了她的春天.虽然这个女婿是个偏头,但是女儿与他两情相悦,这就足够了.而且这个女婿还真的是个好人.女婿名叫二喜,风风光光地娶走了凤霞,两个人生活还算不错.福贵和家珍都很满意,有一天女儿女婿告诉他们他们也有了爱的结晶,这无疑是一个天大的喜讯.可是凤霞的生产却带走了她的生命,还是在那家医院,那个夺走有庆生命的医院.家珍不久之后也去世了,因为病魔,因为伤心,因为无牵无挂.只剩下他,女婿,还有女儿的孩子,苦根.二喜带着苦根每天工作,怀念凤霞.可是,屋漏偏遭连夜雨,二喜被石板活活夹死了.当他赶到那家小小的医院,已经见不到二喜的最后一面了.带着苦根,生活还是要继续.苦难已经经历太多,就不会因为苦难的深入而有所难以承受了.苦根真的是个苦孩子,没见过母亲的芳颜,不久父亲又去世了.可是命运还是没放过他,因为贫穷,苦根竟然被一碗很难吃到的豆子撑死了.这种死法,也许有人会觉得很可笑,可是透过表面却有难以言尽的凄凉.于是,就只剩下他了,孤独的存在这个世上.最痛苦的不是死去,而是留下来承受所有的痛苦,可是他已经不再痛苦了,因为他所爱的人都已经远离痛苦了.后来,他的伴侣变成了一头牛,至少这样他就不会孤单了.人生的最后时光,和一头牛相伴,他也学会了自娱自乐.没有什么比活着更重要,即使没有一个人相伴,为了死去的亲人,爱人,还是要继续活着…一个人的生活,没有什么舍不得,该是你的谁也拿不走,不是你的,谁也留不住.活着,有意义就好,还是有很多不好表达…我们都要好好活着.活着观后感3不去品尝生活的苦就不会懂得幸福的真谛.从古至今,有谁没有遭遇过挫折,又有谁没有过不幸的时刻呢?但不论如何,坚强的人都会努力克服艰难而坚持活下去.有些人在曲折的生活道路上显得脆弱.但人只要有毅力和决心,就会发现活着就是幸福.张艺谋导演的电影《活着》就是要演绎这种坚忍的〝活着〞.《活着》讲述的是中国四十年代至六十年代一个富有家庭里发生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对夫妇,丈夫富贵,妻子家珍.由于吃喝享乐,沉迷于赌博,富贵最终把家里的财产输得一干二净.父亲因为他的堕落气得生病而死.从此,家破人亡,他们两口子不得不面对苦难的生活.俗话说:〝有果必有因〞.富贵家境衰落,他妻离子散的悲剧是他走上堕落的不归路,成日不思进取吃喝赌博的结果.在此之外,还有别的原因吗?是不是他的父亲和妻子不关心他呢?答案是否定的.从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得出富贵固执的本性.他漠视父亲和妻子的多次规劝,执迷不悟,最终致使家境衰败.贫穷潦倒,天天过着痛苦的生活.他曾被国民党抓住并差点丧命;他曾在被别人鄙视的环境中醒悟.也就是在那时候,他才反省以前的事,才真正懂得幸福的价值.影片中有一个关于他教训孩子的情节值得我们思考.〝小鸡长大会成鹅,鹅长大会成羊,羊长大会成牛.〞小鸡怎么能变成鹅呢?或许想告诉孩子,再贫困弱小的人也能成为生活的强者吧.是啊!生活虽然不是什么时候都尽如人意,但只要付出努力,拥有信心,明天将会更好.另外,影片中另一重要的角色家珍又是怎么样的人呢?现在我们来给她作个分析吧.影片中描绘她的部分没有富贵多,可是我们可以看出她是个既通情达理又温柔贤惠的妻子.人总是有喜怒哀乐的,家珍有时也生丈夫的气,所以她才在怀孕时带着个哑巴女儿回娘家.可是富贵那时候怎么知道家珍——一个已经把自己的生命交给他,一个夜夜哭泣劝告丈夫不要赌博的妻子正在家乡艰难地供养着孩子,并且期盼着他早点醒悟.要是没有毅力,没有信心,说不定这个柔弱的农村妇女早已经没有勇气生活在这世上了.这个女人的生命是很苦的,也是很坚韧的.怪只怪富贵这个男人不懂得珍惜她,所以他们俩才只能过着艰难困苦的生活.这个故事说到这算是告一段落,不过剧情仍未结束.也许导演还要通过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中国的环境不断在变,人也随着不断地变.但是不论如何,不论发生什么事,活着的人还得活着,在漫漫人生路中品尝酸甜苦辣与喜怒哀乐.富贵和家珍的故事伴着前进的历史走到中国建国初期.这期间,他们的孩子友庆被春生(他们的老朋友)骑车撞死了.其实春生不会开车,却自以为是,结果……这个可怜的孩子再也没有机会品尝妈妈给他做的_个饺子了.作为编剧,导演,为什么安排了这样一个情节呢?是否想通过加深富贵和家珍的痛苦,来表现他们生活的毅力?我想除此以外,他们还想提醒人们,做事时不要不懂了装懂,否则酿成悲剧再怨天尤人也无济于事了.有庆的死真是令人扼腕叹息啊!还有一个令人痛心的情节是富贵的女儿在生孩子时也不幸死去了.她的死并不像人们说的那样是由老天爷安排的,我觉得是由当时迂腐的社会观念造成的.我们都知道六十年代的革命让许多知识分子被批判为资产阶级.影片中的医生是个典型的例子.如果给富贵的女儿接生的接生员是个有经验的医生的话,这个悲剧就不会发生了.这种情节真令人悲哀愤怒.亲眼看着自己的孩子死去,身为父母该有多痛苦呀!我原以为富贵和家珍会承受不住孩子死去的打击而丧失理智和生活下去的勇气,可他们却能面对现实,承受苦难,顽强地活着.活着!我深深地被他们的坚强与勇气打动.《活着》是一部意味深长的电影.富贵和家珍夫妇的人生经历带给我们这样的启示:生活就像是一条路,不总是平坦而笔直的.人只有一勇气.毅力和信心去面对和克服种.种的挫折与不幸,体会幸福的不易与甜蜜,才会更加热爱生活,珍惜生命.活着是一种证明,是一种历练.活着观后感4这是一部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电影,演员们专注的演绎更是深深的触动了我.整部电影,无论是从艺术效果上来看,还是从历史角度,电影所蕴含的人生观来看,都极具感染力和欣赏性.这部电影,我已经看过好几遍了,印象最深刻的一次,那是一个寂静的深夜里,我一个人对着电脑看着细细的体会着其中的沧桑和欢喜.每次看完内心深处都会浮沉着一股股的感动与同情,那晚更是思绪飘飞,很晚才睡着,现在希望借此文以表达出自己对此电影的观后感.首先,对于电影的名字,叫做活着,我认为这达到了一个先声夺人的效果.为什么叫活着,这显然让人会不自禁的去思考?可以想到,影片中主人公势必经历着一种特殊的时代活着生活方式,以至于生活对于他来说是一件不容易的事,而活着也必将作为主人的信念支撑着他以及身边的人活下去.试想,_世纪的人们有多少人会为活着而艰苦的走下去会以活着为信念为动力呢.没错,这是一部以新中国成立前后几十年为背景,讲述着主人公福贵及其朋友,家庭乃至整个当时社会的人们为了活着都经历着各种各样的生活的考念,有痛苦,有欢喜,有离别,有团圆.从福贵来看,他的身份发生了一次大转变,从大少爷变成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流浪汉,因为生性好赌,也因为龙二的卑鄙厚颜,这与当时的社会风气和背景无不有关系.然后,为了活着,福贵像当时的中国一样,从无到有,从有变好,一步一步的生活开始有了好转,妻子也回来了,家总算暂时团圆了.的确,这只是暂时的团圆,四五十年代,中国发生了许多大的事件,__便是殃及全国上下的一次重大灾难.__是一个特别重要的时期,也是特别荒.唐特别残忍的年代,虽然我对历史了解的不多,但每次我看到听到,__时期,多少的有为青年,多少的革命先辈,多少的学术权威被打到的时候,我的心里好恨好痛,那时为什么会如此荒.唐,就像影片中的王斌教授一样,明明是医院中首屈一指的妇产科教授,却被指为走姿派,而取代这些资深专家的却都是一些世俗的初出茅庐的学生们,这也是直接导致福贵的女儿死亡的原因.她的女儿不是因为简单的难产而死,而是因为产后出血她们竟然不懂如何护理而至.这让我想到人活着到底是为什么,我想了很久,后来有一天半夜我忽然想到了,觉得这里的〝活着〞并不是指〝好死不如赖活〞,不是纯粹地为了活着而活着.而是因为有这些感情的联结,一个人的活着,不仅仅是他个人在活着,也是因为他是其他人赖以活着的精神动力,而他又因别人的活着而活着.有了为别人而活,别人也因我而活的信念,这〝活着〞就不是〝赖活〞.是呀,凤霞的死牵动了多少人的心啊,还有有庆,他们的死,让他们的父母也就是福贵和家珍,是否还记得,当福贵看着满身鲜血淋淋已经步入天堂的有庆自己的儿子的时候那悲痛欲绝的嘶喊声嘶力竭的痛苦,活着真的不是一个人的事,还有家珍,纵然那么多人拦着她,她也是想看看自己的儿子,那么的难过那么的伤心,那个时候她的生命多么脆弱,所以活着不是赖活而是因为和身边的亲人朋友有着感情的联系.在看片子的时候,我常想,电影的重点是要表现__时期的荒.唐残忍呢还是要表现对于生活的压迫,活着是唯一的选择,活着是关键呢.我想两者都有.〝活着〞的福贵在影片的开始和结束都说了关于小鸡的话,两者有很多的相似,只是在最后说变成什么的时候,结尾的时候福贵暗示着生活会越过越好.也总算给观众一个欢喜的结局.最后我想说说福贵的妻子家珍,家珍的扮演者是巩俐也是我很喜欢的演员,片里她是一个真正的好妻子好妈妈,她几次都说了,我不图什么,只图和你过个安稳日子,确实,福贵也确实有福气,有家珍这样的好老婆.生活判了很多人死刑活着走资派,但我相信对于家珍这样的好女子,生活最后都会给与她幸福和美满.行文至此,大致写出了自己观看电影《活着》后内心的一些真实的想法,但是承蒙老师教诲,如有不得当之处还望老师给与教导.活着观后感5今天,我看了一部电影,名字叫做《活着》,这部电影使我感受深刻,更加了解了生命的意义.这部电影主要讲了在民国时期,一个叫富贵的少爷,因为赌博,把自己的家产全都输光了,妻子家珍也离开了,父亲也去世了,过着贫穷的生活.一直到他妻子家珍回来,并得到一个皮影工作,日子才渐渐好起来.不幸的是,再一次表演中,富贵被国民党兵给抓走了,在国名党的兵团里,他感受到了死亡的气息.后来富贵又到了共产党的团队里,最后终于回到了家.在他家里,妻子家珍每天只能靠起早贪黑地送水来维持生活.以后,生活越来越好,但不幸却不断发生在他身上:唯一的儿子被兄弟撞死了,唯一的女儿因为生产时大出血也死了,不过最后他的妻子.外孙.女婿还一直陪伴着他……看完这部电影后,我深刻感受到活着是一件多么美好.幸福.快乐的事.在富贵那时候,一刹那间就是几条人命,但即使生活在艰难.困苦,他们从来没有放弃过生命,永远抱着一颗求生的心.而我们现在的人,每天都在浪费时间,浪费生命,没有看重生命,从来没认识到生命是多么美好的事物.世界上没有什么过不去的坎,只要你有求生的心,有热爱生命的心,有坚强的心,无论是生活还是心理上的困难总会过去,幸福的大门总会向你打开.我们应该像富贵那样,用坚强面对生活.让我们一起热爱生活吧!活着观后感优秀影评5篇。
电影《活着》影评
电影《活着》影评第一篇:电影《活着》影评《活着》影评电影《活着》,改编自余华的小说,是张艺谋导演1994年作品。
故事发生在中国二十世纪四十至八十年代。
40年代,主人公徐富贵赌博输掉了祖业,从地主家的阔少爷到一贫如洗,气死了父亲,随后被抓去当壮丁打仗;50年代,富贵一家经历了大跃进,生活艰苦,但是却在挤牙缝一般的日子中存活了下来,富贵的儿子有庆因意外事故夭折,白发人送黑发人;60年代,文化大革命悄然而至,在**中人们的生活生命毫无保障可言,富贵的战友春生被批斗致死,哑女儿凤霞在生孩子时因大出血惨死。
电影中故事到此便谢幕了,结尾是富贵夫妇和外孙一起活了下来,富贵重复着曾经对有庆说过的话“鸡长大了变羊,羊长大了变牛,牛长大了到共产主义了……”一、片中对中国时代与家庭的变迁进行了深刻反映,描写了一个普通家庭祖孙三代在社会风雨中飘荡的辛酸故事。
主题沉重的设置是影片出彩的关键。
这便使在那个最好的时代诞生的《活着》有着一种与生俱来的厚重,这种厚重被包装在个人和家庭的命运之下,《活着》几近真实地刻画了底层人民的生存状态和苦难,由四十年代始,经过提炼精简后,将三十余年浓缩到了一部两个小时的电影中,集中体现了福贵这个小人物悲欢离合的人生。
二、一部张艺谋的老电影,《活着》几乎具有那个时代好片的所有特征。
那个时间,或许是中国电影最好的年代,第五代导演的现实主义作品蔚然成风,具有深刻的反思与人道主义精神。
就是在今天来看,《活着》仍然具有震撼人心的强大力量。
三、有人说这是张艺谋拍的最成功的一部片子。
影片平实、朴素的记叙与情节保持了一致,场景永远是灰蒙蒙的,一如那个荒谬的时代和蒙昧的社会。
葛优饰演的福贵,表情和动作维持在一种混沌的状态,活灵活现地叙述出了在那个时代的小人物身上那种自然而又悲哀的耐性,在被迫面对各种失去后,继续平静地生活下去,仿佛领略过了生命的各种真谛,但最终兴许还是归于无物。
四、《活着》以其独特的视角,朴实鲜明地记述,生动地再现了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所经历的一系列可悲荒唐的事实。
《活着》电影评论
《活着》:生命的可贵和人性的脆弱中国影片《活着》是根据作家余华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来,由中国著名导演张艺谋执导,影片于1994年上映。
本片以中国社会的大变革为背景,通过一个富家子弟的经历,讲述了一个普通农民的生活经历,从中反映出人性的脆弱和生命的可贵。
本文将从剧情、角色、主题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剧情简介《活着》讲述了一个名叫福贵的农民,他在饥荒年代吃草根、吃树皮,为了不死,他不得不把自己的女儿卖掉,甚至不惜跑到城里去给别人搬煤,去当雇工,为了换取一口饭吃。
之后,福贵逃离了煤矿,回到老家。
他的妻子随之去世,儿子成为了军阀的保镖,福贵变得孤苦伶仃。
在新中国成立后,他重建家庭,儿子为了夺取土地,把他打成了半身不遂,福贵终身未娶,只能依靠儿媳妇的照顾。
最后,他的儿子也死去了,福贵在孙子的陪伴下,孤苦一生。
二、角色分析1.福贵:福贵是本片的主角,他从一个富家子弟到农民,经历了中国社会的大变革。
他的命运是中国农民的缩影,他的遭遇让人不禁感慨生命的脆弱和不可预测性。
福贵是一个顽强的生命,他从不放弃,即使遇到了人生中最艰难的时刻,他也从不向命运低头。
福贵的一生是不幸的,但他的坚韧和生命力是可贵的。
2.家人:福贵的家人是他生命中的重要支柱,他的妻子、儿子、女儿和儿媳妇都是他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但是,随着社会的变革,福贵的家人一个接一个地离开了他,最终只有孙子陪伴在他身边。
家人的离开也反映出了中国传统家庭观念和价值观的变迁,以及个体和集体的矛盾。
福贵的家人在离开他的过程中,也展现出了不同的性格和心态。
妻子连连生育却无一幸免,最终因此而离开他;儿子离开家庭寻找更好的出路,却酗酒赌博,最终与他的父亲失去联系;女儿嫁到了离家较远的地方,无法照顾福贵,也因此与他断了联系。
儿媳妇则是一个个性独立、意志坚定的人,她们在面对离开家庭的选择时,做出了自己的决定。
这些角色的塑造也反映了中国传统家庭观念的不同层面和多元性。
3.大兴:大兴是福贵的养子,他在片中代表了中国社会的贫困阶层,他的一生都在为温饱而奔波。
活着 影评
活着影评
电影活着影评
《活着》是一部由中国导演张艺谋执导的电影,它以真实而深刻的方式展现了一个普通农民的生活经历,引发了观众的共鸣。
这部电影给我带来了深深的感动和思考。
首先,电影通过细腻的镜头语言和真实的演技,展现了农民的艰辛生活。
从主人公福贵的父亲生前的富有和尊严,到他被夺去土地和家产后的贫困和无助,电影生动地描绘了一个普通农民的命运起伏。
这种真实感让我深刻地体会到了农民们的辛劳和不易,也让我反思了社会的不公和贫富差距。
其次,电影通过讲述福贵与妻子的爱情故事,展现了家庭的重要性。
妻子的坚强和无私让福贵在困境中找到了力量和支持。
他们一起经历了生活的艰辛和磨难,但他们的爱情却始终没有改变。
这种深情厚意让我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和亲情的可贵。
此外,电影还通过福贵与女儿的关系,探讨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生命的意义。
女儿的死亡让福贵陷入了深深的痛苦和悲伤,他开始怀疑生活的意义。
然而,他最终选择了活下去,为了女儿和家庭。
这种对生命的坚守和对亲情的珍视让我感动不已,也让我思考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总的来说,电影《活着》通过真实而深刻的故事和细腻的表演,给观众带来了强烈的感动和共鸣。
它让我意识到了农民的辛劳和社会的不公,也让我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和亲情的可贵。
同时,它还引发了我对生命的思考和对人性的思索。
这部电影不仅是一部艺术作品,更是一面镜子,让我们反思和思考自己的生活和价值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概论作业:
悟《活着》
——一个生与死的故事
高中的时候我曾经读过余华的小说《活着》。
那时候感受不是个特别深。
张艺谋导演将此小说改编拍成同名电影。
再加上葛优、巩俐、姜文等老演员担主角,虽然年代较久远,但也勾起了我浓厚的兴趣。
怀着欣赏的好奇心我一口气将电影看完了。
这一次电影《活着》带给我的感受非常深刻。
与小说类似,电影《活着》也是以主人公福贵的遭遇为主线而展开的。
福贵是一个阔绰的少爷,但喜欢赌博,可以说是嗜赌成性,他怎样也改不了赌博的习惯,赌债也越积越多,最后房子输光了,他父亲被气死了,母亲病了,妻子家珍带着女儿与肚子里的身孕回娘家离他而去。
福贵只有以摆地摊为生。
家珍发现福贵不再赌以后又回到他的身边,夫妻俩准备重新开始。
福贵皮影戏唱得好,从龙二那里得到了皮影戏的家当,又以唱皮影戏为生,哪知又被国民党军队抓走,后又当解放军的俘虏,给解放军唱皮影戏,后终于回家,却发现女儿凤霞成了哑巴。
龙二被定成了地主阶级,镇长邀请福贵去看龙二的死刑仪式,福贵很害怕,很幸运。
福贵的儿子上学时在墙边睡着了,却被区长的车将墙撞到,活活打死了。
区长来道歉时才发现区长是曾经的好朋友春生。
家珍责备春生,说春生欠他们家一条命。
后来凤霞长大成人,嫁给了工人阶级万二喜。
福贵又遇到春生,春生被定为走资派,妻子自杀,自己也绝望到了不想活的地步。
家珍对他说还欠他们一条人命,要他好好活下去。
后来凤霞生孩子的时候,护士年轻没经验,凤霞大出血而死。
但生下了一个儿子,也就是福贵的孙子馒头,电影在一家人吃饭中结束。
这部电影任人物并不算多,但它所讲述的年代跨度非常大,从三四十年代到新中国成立,再到大跃进,文化大革命年代,可以说是以历史的刻度深刻地剖析展现了福贵一家人的生活变化。
在那样特殊的年代,福贵一家人中,死去了好几个,活下来的并不多。
福贵,家珍,馒头,万二喜,活下来的都只有在那样的社会中继续活着,以活着为目标,以活着的名义而活着。
电影很长,剧情也很丰富、饱满。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电影中诸多意义深刻的镜头与细节刻画。
这些镜头或欢喜或悲恸,让我感触良多。
电影初始,奢侈阔绰的福贵在赌场赌钱,好一副少爷像。
电影中的一句好笑的台词深刻形象地展现出了富少爷、败家子的模样,福贵说:“账欠了不少,字也练得大有长进!”这句玩笑话突出了福贵输钱甚多,但似乎心中并不关心钱,甚至不知道自己即将把房子都输出去。
更令人捧腹的是赌完钱福贵由一个胖女人像轿子一样背回了家,这败家子败得可真彻底,不知道灾难正等着他。
人的生命说短可以只是一瞬间。
老全的生似乎是注定了的,但一声枪响,一瞬间,老全就死了。
在被国民党军队抓起来之后,福贵和春生认识了老全,三人成了好朋友,一天早上起来之后发现其他人都死了。
老全去看战友,却在一瞬间被枪打中。
福贵和春生眼睁睁地看着老全倒下,死去。
生与死的间隔如此之近。
不论时间与空间,事物都是处在客观的发展变化之中,我们无法预料到下一秒钟究竟会发生什么事,究竟谁会死去,谁会继续活着。
这让我想起了2008年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汶川大地震。
一瞬间地动山摇,一瞬间很多人失去了自己的至亲,那一刻,不只是正常的生活被打乱,而是鲜活的生命的终止。
而经过大地震洗礼
之后而活下来的我们,不能沉浸在失去同胞的痛苦中无法自拔,而应该坚强地活下去,上帝赋予我们的使命就是活着。
让我惊异的还有这样的片段:地主龙二被枪毙的时候,福贵去看,当龙二被押解从福贵身边走过时,四目相对,有的只是生与死的距离。
害的福贵都不敢看,跑进巷子里发抖,吓得他连裤子都尿湿了。
福贵说:“五枪,就五枪,就死了!”这个时候我想福贵真正能体会到什么是生与死,只在一念之间。
如果福贵不将房子输给龙二,也许枪毙的就是福贵了。
事物的发展瞬息万变,下一秒的偶然性很大,你无法知道现在的所作所为是否正确。
也许现在来说是正确的,但是换一个时代,换一个社会环境,你的所作所为也许就是错误的。
对错只有相对,没有绝对。
有一些事情看上去真觉得是巧合的。
比如福贵儿子有庆的死。
区长将墙撞到,有庆恰好在墙下睡觉,区长又恰好是春生,有庆那时候恰好困的打瞌睡……一切的一切都仿佛是恰好发生的,都仿佛是命中注定的。
缺少其中一个“恰好”,也许有庆就不会死了。
世界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但是很多时候在现实生活中发生的种种巧合,不禁让我们经过科学洗礼的大脑困惑与不解。
事情发生后,福贵有的只是深深的自责与后悔,但后悔是没有用的,事情已经发生,客观存在,只是结果不符合人的主观愿望罢了。
但是想到作为一个人,有些时候的却不容易接受。
但对于福贵来讲,痛苦之后,唯一能做的就是活下去,继续活着。
巧合还发生在凤霞的死上。
凤霞的死是由于大出血,恰好那时是文化大革命,有经验的老医生都被打倒,恰好只有一些护士学生在医院。
万二喜他们把老医生请来,但福贵给他们吃了馒头,吃多了,老医生也出问题了。
又是这么多事情集合在一起发生了凤霞的悲剧。
同样,福贵与家珍除了痛苦之外,只有活着。
作为那样一个时代的中国人,作为曾经经历过由富到一穷二白,经历过丧子之痛的福贵夫妇来讲,也只有活着,只有岁月时间才能冲淡一切。
关于春生,我想到两件事。
一件是他在军队里说:“能开汽车,死都愿意”,可见他对汽车是真心狂热地热爱,但是后来将有庆压死了之后,后悔自责的力量让他不再开车,远离汽车了。
这就是生命的生死对一个人的影响,它能让人放弃自己所热爱的东西,它能改变人很多东西。
我回想起今年寒假我的爷爷去世时,我的脑子一片空白,只在那里忙这忙那,经常坐在那里听着哀乐发着呆。
爷爷的去世给我的影响真的很大。
一个平时一起说话吃饭的就一下子消失了,平时的沙发,床上都不见了爷爷的踪影,让我体会到生与死之间的反差很大,对于我们还活着的人来说非常非常大。
还有一件是家珍在有庆死了之后对春生说:“你欠我们家一条命!”后来春生在妻子自杀以后绝望寻死,家珍也用这句话来劝他:“你还欠我们家一条命,你不能死!”同样的一句话前后照应,但不是相同的含义,不是相同的语气,虽出自同一人之口,但期望与目的截然相反。
这句话也许决定了春生的命运,生与死,在于春生的选择。
对于我来说电影当中福贵的一套台词让人过目不忘:“鸡长大了,就变成了鹅,鹅长大了,就变成了羊,羊长大了就变成了牛,牛长大了……我们的日子就会越过越好了。
”这句话反映了事物的变化与发展的连续性。
这是我们中国人自古以来的一种成长观,一种由少成多,由穷变富的积累观,这种积累观与中国长期的文化观念息息相关。
这句话在影片中一共出现了两次。
一次是在福贵送儿子有庆上学时给儿子说的。
只不过儿子出意外死了。
有庆的死给这句希望的话扇了
一个大耳光,有时候生命的旅程不一定是由弱变强,由少变多。
很难预料到什么时候会出现意外生命的一切积累都会变成灰烬。
第二次是在片尾福贵在把小鸡装进木箱里时对孙子馒头说的。
第二次这句话的确是充满希望的。
初生的小鸡、馒头代表着新生命的开始,都象征着人的生命的延续,这是对“活着”最好的延续。
影片最后福贵说出这句话,带着对人生的体悟,和对孙子的喜爱和对活着真谛的诠释。
另外,这部影片也引发了我对中国社会的思考。
我认为福贵一家的的命运与当时中国所处的社会环境与制度有着密切的关系。
或者说,凤霞的死,富贵的命运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当时的社会现实状况决定的。
福贵处在这样一个特定的,特殊的年代,只有服从社会的安排,随波逐流,只有在社会环境中挣扎,活着。
中国较底层的劳动人民对社会的影响是极其弱小的,是微乎其微的。
大家希望的是过平常普通的安生日子,只要不出事,不发生重大变故就行的。
这也是中国人民普遍心理与文化现象的反映。
这部电影是一个庞大的生与死的故事。
很多人死了,从历史长流中消失了,留下活着的人们,活着的人们只能继续生活下去,继续活着,延续着生命的长度。
活着,我想,也许就是生命存在的价值与意义吧。
我个人对这部影片被定为禁片是非常有意见的。
这部影片是根据小说改编而成的,本身也是一种创作出来的艺术作品。
不能因为它里面对中国历史上的事件的联系,会引起不好的影响而将它禁止。
事实上,它恰恰反映了当时社会上很多真实的情况,比如大跃进大练钢,比如文化大革命时期。
而这些社会背景的描绘对本片来说是很重要的,可以说很多剧情(比如凤霞的死,福贵的命运)都是由社会大环境造成的。
因此将《活着》列为禁片是非常不合理的。
我想福贵的命运虽是电影里的情节,但是现实生活中在那样一个年代,必定有很多人的命运与福贵相似。
电影中的故事不仅是福贵一个人的人生反映,更是那个时代的写照。
在经历人生中的沧海桑田之后,经历过生离死别,颠沛流离,剩下的只有一条命。
在那样一个社会,只有坚强地活下去,毕竟活着才有希望,才有未来,活着才能可能一天天变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