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未成年人早婚早育现象的调查与研究(1)
关于农村未成年人早婚早育现象的调查与研究(1)
关于农村未成年人早婚早育现象的调查与研究曹颖法学院法0809 学号08040009008《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六条规定,“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二十二周岁,女不得早于二十周岁。
晚婚晚育应予鼓励。
”可在当下我市的某些乡村,早婚现象却普遍存在,结婚出现低龄化,且大有愈演愈烈之势。
早婚如同瘟疫,正在农村蔓延。
这不是危言耸听。
早婚的典型表现及特点这次暑假回家耳闻目睹了一些早婚案例。
在与村干部、村民的交谈中得知,近几年来结婚的青年多数达不到法定年龄。
据他们反映,这种现象不是某个村的特例,而是当下农村的普遍现象。
通过分析梳理,可以把早婚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已经成年但彼此都未达到法定结婚年龄,即男未满二十二周岁、女未满二十周岁。
另一类是未成年即未满十八周岁就结婚。
更有甚者,十五六岁便已完婚。
由此便出现了“少年夫妻”和“少父少母”这一奇怪的现象。
深入考察后你会发现,这些“少年夫妻”和“少父少母”现象的出现大都带有一些共性的特征:无视《婚姻法》的存在。
可在这儿,与其说是“无视”还不如说是“法盲”或许更为准确。
这是其一。
其二:结婚不但达不到法定年龄,且低龄化趋势愈演愈烈;三是具有普遍性,它不是发生在某个家庭的个案,也不是发生在某个地方的特例,而是很多农村地区存在的普遍现象,且早婚者大都文化素质偏低,尤其是贫困山区。
早婚的原因早婚的原因多种多样。
经了解,大致有以下几种:其一,“早成就早好。
”不少农村父母认为,先成家后立业是中华文化的传统,早点让孩子成家,就能早些让他们挑起生活的重担,让他们知道生活的不易,对他们是一种磨炼。
其二,卸担子的心理。
在农村,还有一种“头清脚清”的说法,即作为一个人,只有上送走了父母、下成就了子女(让子女完婚),才算完成人生的任务。
在他们看来,为孩子成了家,就完成了自己的一项任务,卸下了肩上的一副担子。
其三,避免出丑。
有的父母看到自己的子女在恋爱,生怕他们未婚先孕,在乡亲们面前出丑,就急忙为他们举行婚礼,以此来避免未婚先孕的发生。
农村早婚早孕现象探究
农村早婚早孕现象探究农村早婚早孕现象一直是中国农村社会面临的严峻问题,这一现象的背后涉及到的是影响家庭、社会以及国家发展的种种问题,因此需要深入了解其发生的原因及其对家庭、社会以及国家的影响,以制定相应的措施。
一、早婚早孕现象的主要原因首先,农村早婚早孕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农村家庭经济贫困。
许多农村家庭因为经济条件不好,而选择让子女很早就出嫁或早婚,以减轻家庭经济负担。
另外,在农村地区,由于农民文化程度较低,他们对性教育的认识也相对落后,导致了未成年人的早恋现象比城市更为严重,从而也加剧了农村早婚早孕现象的发生。
其次,对农村女性就业机会的缺乏也是农村早婚早孕现象的一个重要因素。
由于农村的经济基础较为薄弱,农村女性的就业机会比城市女性更为有限,而且在传统的文化背景下,女性的主要社会角色通常是家庭和婚姻,因此许多女孩子为了寻找经济上的安全感而不得不选择早婚或出嫁。
再者,传统观念对早婚早孕现象的影响也不可忽视。
在农村社会中,婚姻被看作是人生必经之路,而且往往被视为家庭的责任和必须承担的义务。
农村家庭普遍存在重男轻女的思想,而且男孩子一旦成年,便有很多的权利和自由,而女孩子则由于自身生理和生命安全原因,往往被认为是要早婚早孕的。
农村早婚早孕现象对家庭、社会和国家各方面的影响相当大。
1. 家庭层面:早婚早孕的女孩子通常缺乏独立思考和面对生活的能力,这对于准备组建一个婚姻家庭的女孩子来说是非常困难的。
而且,由于女孩子通常没有完成高中甚至是初中的学业,她们将很难找到一个好的工作和支持自己和自己的小家庭。
2. 社会层面:早婚早孕现象不仅影响个体和家庭的生活,也会对社会和经济发展带来严重的影响。
如果一个社会中有过多的早婚早孕现象,那么这个社会可能会缺乏优质的劳动力和教育者,这将对整个社会的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3. 国家层面:农村早婚早孕现象对国家的发展也有巨大的影响。
对于国家而言,过多的早婚早孕现象不仅会导致人力和资源浪费,而且还会加重国家的财政负担,从而对国家的发展计划和战略产生影响。
对农村地区未婚先孕现象的思考
对农村地区未婚先孕现象的思考作者:生龙曲珍王佳萱李显婷来源:《人生与伴侣·综合版》2022年第09期未婚先孕现象在农村地区只增不减,对妇女的身心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
我们基于农村未婚先孕的现象调查研究与相关研究假设,得出的研究结果部分证实了研究假设,进一步对不符合研究假设的部分进行了分析和反思,以深化对这一议题的探讨。
未婚先孕,是指未履行结婚登记手续的男女发生性行为而导致女方怀孕的现象。
这是非婚性行为的直接后果之一。
关于未婚先孕的特征,有研究者基于2012-2016年国家流动人口动态检测调查数据发现未婚先孕率在21世纪初出现大幅度增长,达到25%左右。
女性生育年龄越小,出生年代越晚,未婚先孕率越高,而教育可以降低未婚先孕发生的可能性。
对于未婚先孕带来的影响,有研究发现未婚怀孕的女性青少年会因此感到羞愧、害羞和害怕被歧视等,一般不会主动选择告,另外,绝大多数青年女性未婚先孕之后会后悔,同时绝大部分女性不采取避孕和防御措施。
未婚先孕会从心理上给育龄妇女带来沉重的压力,如忧郁、焦虑等不良情绪,也可能会给生理带来很大的影响。
未婚先孕的原因是国内外相关领域学者的研究重点之一。
研究普遍的显示未婚先孕的女性青少年缺乏性知研究普遍的显示未婚先孕的女性青少年缺乏性知识,特别是性病知识和避孕知识。
从生育观角度,有研究表明,在农村地区中国“早婚早育”“多子多福”的传统生育观念与现代社会越来越弱的贞操观叠加,使得农村地区居民增加了对于未婚先孕的默认甚至赞同。
从婚姻观角度来看,学者认为这是农村男性对待因性别失衡导致的婚姻竞争手段。
从社会層面上看,未婚先孕还是现代人观念转变、社会发展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基于现有的文献研究,本文最初对于农村地区的未婚先孕提出如下假设:1.农村未婚先孕现象频发是因为性教育的缺失,以及妇女性自主意识不强。
2.妇女因未婚先孕而中断教育与工作。
3.未婚先孕的妇女会因未婚先孕而感到羞耻和害怕。
关于农村早婚问题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早婚问题的调查报告学院:药学院专业:临床药学年级:08级姓名:刘文博时间地点:临清市烟店镇实践时间:2010年2月7日~2010年3月5日为了解本地早婚早育现象的情况以及其原因,我在寒假期间做了此项调查报告。
早婚,顾名思义就是没有到法定年龄就结婚,早育,顾名思义就是没有到法定年龄就生育。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二章第六条明确规定,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二十二周岁,女不得早于二十周岁。
但是在临清市的烟店、潘庄等乡镇,在现在经济发达、社会进步的今天,依然流行早婚早育。
在我们这有这么一句民谣:“十一十二不订婚,以后就要打光棍”,当然这并不是讹传。
据我调查,我们这里,90%十三和十四岁年龄阶段的孩子都已经订婚或结婚,在这些人中,60%的人会在订婚一年至两年内结婚,40%的人订婚就相当于结婚,订婚宴席结束后就入洞房。
剩下10%没有订婚的孩子不是身体或智力有问题就是有潜质考上大学的。
据镇中学老师讲,初一的学生大都已经订婚,并且订婚时全班同学就去喝喜酒,因此在学期间,学生集体请假喝喜酒而导致的集体旷课现象经常发生。
当然,结婚早生育就早,一般人十七八岁便能做人父母,三四十岁就能当爷爷奶奶,五世同堂比比皆是,四世同堂已经不计其数。
听长辈说,我们这最年轻的爷爷是二十九岁。
当然,早生并不是唯一的问题,超生现象也伴随其中,经济条件一般的家庭会要两个孩子,条件稍好一点的会要三个或更多,有甚者有六个孩子(一直生到有男婴为止)。
烟店早婚现象已经不是一年两年了;在旧社会有这种现象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在新社会的今天这种情况呈愈演愈烈之势,这就不得不引起人们的反思。
早婚早育,严重损害了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尤其是对女性的伤害更大,也给未来社会带了极为不安定的因素,因为他们的婚姻是不受法律保护的,属于无效婚姻。
当地因为女孩不生男孩被男方遗弃的已有多例,此引发的案件也不少。
据我调查,现在烟店家长给儿女订婚结婚大致有几种:一、人民方面 (1):攀比心作祟别人家的孩子十八结婚了,“我”的孩子就要十七结婚;别人家的孩子十七结婚,“我”的孩子就要十六结婚。
农村中学生早恋问题的研究
《农村中学生早恋问题的研究》成果报告泊头市文庙中学杜忠梅一、成果形成背景:中学生“恋爱”现象的发生既有当代青少年的生理、心理发育提前的原因,也有社会环境的各种刺激在起作用。
从某市对中学生恋爱态度和经历的一项调查中发现,承认谈过恋爱的学生中,三项主要动机为:(1)在感到心灵空虚时需要有人陪伴(2)优秀异性某方面的自然吸引力(3)为了更好地了解另一个人。
较次要的动机包括“对异性的好奇心”、“学会如何与异性相处”。
此外还有少数人有下列动机:“追求刺激”、“享受人生”、“表现自己能够吸引异性”、“希望摆脱父母的控制”。
从少男少女们自身来看,他们投入“恋爱”的情感因素多数较为纯真,较为单纯,这种单纯性与他们自身的经历、知识、生活经验和社会经验有着极大的关系。
他们不懂得什么是真正的爱情,多数只是把男女之间的异性吸引以及青春期特有的对异性的性冲动作为爱慕的因素,把这些当作爱情来对待。
此时,他们很容易冲动,往往当异性传递过一个“多情”的眼神,一个纸条,一次网上聊天,一次偶然的接触等等都会为之动情,并产生“爱”的冲动,开始谈情说爱。
不能否认,有少数比较早熟的青少年已经有了真正的恋爱意识。
许多人在日常生活中提到交异性朋友的目的是想寻找精神寄托,寻求温暖,避免孤独,为了有个人诉说心中的苦恼等等。
即使是这些真正有意识的人也极少考虑到结婚或寻找终身伴侣。
(二)、中学生早恋问题的类型1、感情寄托型。
(1)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大部分农村孩子的父母都外出打工,农村留守儿童群体逐渐壮大。
孩子在家中都是寄养或隔代抚养。
孩子在感情上长期感受不到家的温暖,父母的关爱。
就把中心转移到学校,在学校就急需找个“男朋友”或“女朋友”想从他们身上感受到别人的关爱。
(2)农村现在大多数中学是寄宿制学校,学生在小学时什么事情都有父母包办,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上升到中学后突然离开了父母住宿在学校,生活上感到无助。
就急需找一个比较“魁梧”或“细腻”的同学在生活上帮助他,关心他,给自己的感情找一个寄托。
农村早婚调研报告
农村早婚调研报告农村早婚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背景早婚是农村地区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特别是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农村早婚的原因、影响和解决办法,为相关政府部门提供科学依据,推动农村早婚问题的解决。
二、调研方法在本次调研中,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两种方法。
问卷调查:我们在多个农村地区随机抽样调查了300名农村居民,包括青少年、父母和村民代表。
问卷内容涵盖了婚龄、婚姻观念、经济状况等方面。
深度访谈:我们选择了10个早婚问题比较突出的地区,深入了解当地的婚姻观念、社会文化和经济因素对早婚的影响,并与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进行沟通。
三、调研结果1. 早婚现状:调查结果显示,农村地区的早婚率普遍较高,尤其是女性。
有高达60%的女性在18岁之前结婚,而男性的早婚率也接近30%。
2. 婚姻观念影响:调查发现,很多农村居民仍然存在着传统婚姻观念,如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这种观念使得家庭普遍希望孩子早日结婚生子,追求传宗接代的目标。
3. 经济因素:经济状况是农村早婚的重要原因之一。
由于农村地区经济相对较差,家庭经济负担重,很多家庭希望通过早日婚姻减轻经济压力。
此外,一些贫困家庭还希望借助婚姻改善家庭的经济状况。
4. 教育意识薄弱:调查显示,农村居民的教育意识偏低,很多家长并不重视子女的教育,同时缺乏对性教育的认识和了解。
这导致了青少年缺乏正确的婚姻观念和对早婚的认知。
5. 早婚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早婚对个人的身心健康和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如早育导致孕产妇健康问题的增加,以及子女教育程度的降低等。
此外,早婚也造成了人力资源的浪费,对农村社会和经济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
四、建议和措施1. 宣传教育:加强农村地区的性教育,提高农村居民的婚姻观念和生育观念,增强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避免因早婚而带来的负面影响。
2. 经济扶持:加大对农村地区经济的扶持力度,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减轻家庭的经济压力,降低早婚的诱因。
早婚早育风险情况调研报告
早婚早育风险情况调研报告早婚早育风险情况调研报告引言早婚早育是指在儿童与未成年人的发育尚未成熟的情况下,提前结婚和生育。
这种现象在一些农村地区和发展中国家尤为突出。
早婚早育会对个体和社会造成各种风险,包括健康风险、教育风险、心理风险等。
本调研报告旨在探究早婚早育的风险情况和相关因素,为相关部门和组织提供数据支持,以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
一、背景介绍早婚早育在一些农村地区和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
根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的统计数据,全球有超过1.5亿的女性在18岁前就结婚,早婚率最高的国家是尼日尔,其中76%的女性在18岁前结婚。
早婚早育不仅限于农村地区,一些城市也存在这一问题。
这种现象导致早婚早育妇女的健康、教育和就业机会受到限制。
二、早婚早育的健康风险1. 孕产妇健康:早婚早育的女性儿童生育过程中容易面临孕产并发症的风险。
由于身体尚未充分发育,孕产妇容易患有贫血、肥胖、产前死亡率增加等健康问题。
2. 婴儿健康:早产儿和低体重儿的风险较高,这会导致婴儿的生存和发展问题。
此外,早婚早育也容易导致新生儿和婴儿死亡率上升。
三、早婚早育的教育风险1. 教育资源缺乏:由于早婚早育妇女的教育机会受限,她们会面临辍学风险。
缺乏教育会影响其知识水平和技能,增加就业的困难。
2. 子女教育缺失:由于早婚早育,妇女可能无法提供良好的教育资源给子女,影响子女的教育发展。
四、早婚早育的心理风险1. 不成熟的心理状态:早婚早育的女性常常没有充分的情感和心理准备来面对婚姻和育儿。
这可能导致不稳定的婚姻关系、精神压力和心理健康问题。
2. 社会孤立感:早婚早育的女性常常与同龄人在教育、职业等方面产生差距,造成社会孤立感和心理不平衡。
五、早婚早育的相关因素1. 文化因素:在一些农村地区,早婚早育被视为传统文化和习俗的一部分,甚至被认为是一种荣誉和责任。
2. 经济因素:在一些贫困地区,早婚早育也与经济因素密切相关,一些家庭无法负担起儿童的养育和教育成本。
农村早婚早孕现象探究
农村早婚早孕现象探究近年来,农村地区早婚早孕现象依然普遍存在,这不仅严重影响着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也影响着整个家庭的稳定和发展。
早婚早孕问题是一个涉及到社会、文化、经济和教育等多方面的复杂问题,需要综合多方面的努力来解决。
本文将从农村早婚早孕的原因、影响和解决方法等方面进行探究。
一、农村早婚早孕的原因1. 传统观念影响在农村地区,长期以来存在着婚姻观念保守的传统观念,认为女孩子应该在年轻时就结婚生子,这种观念使得早婚早孕现象在农村地区得以延续。
2. 教育程度不高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许多家庭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无法给孩子提供良好的教育机会。
由于缺乏足够的知识和信息,许多未成年人对于性教育和婚姻观念了解不足,也容易陷入早婚早孕的陷阱。
3. 人口红利观念在农村地区,许多家庭仍然抱有人口红利观念,希望通过生育来增加家庭的劳动力和收入。
这种观念使得部分家庭更加倾向于让未成年的孩子早婚早孕。
1. 健康问题早婚早孕会给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带来极大的影响。
身体未发育完全的青少年未成年妇女因过早怀孕,容易出现孕期并发症,也容易带来儿童健康问题。
2. 教育问题早婚早孕会使关于孩子的教育问题更加复杂。
未成年的父母无法给予孩子良好的教育资源和环境,也容易影响到孩子的学习和成长。
3. 经济问题未成年的父母通常还缺乏稳定的经济来源,很难给孩子提供良好的物质生活条件,也容易导致家庭的贫困。
1. 完善性教育在农村地区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性教育,让他们充分了解性知识和婚姻观念,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婚姻观念。
2. 加强家庭教育家庭作为未成年人的第一所学校,需要家长重视对孩子的教育,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3. 提高女性地位加强对女性的教育和权益保护,让女性有更多的自主权和选择权,减少早婚早孕的现象的发生。
4.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于早婚早孕问题的法律法规宣传力度和力度,加强对早婚早孕的惩罚力度,从法律上保护未成年人的权益。
关于农村早婚现象的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关于农村青年早婚现象的调研报告调研主题:农村青年早婚现象调研时间:2012年2月1日至2012年2月15日调研地点:湖南省凤凰县千工坪乡调研方法:网络查找、实地采访、调研问卷、乡政府档案资料调研大纲:(1)调研动机: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发展速度日趋迅速,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也在不断的发展之中。
但不可否认的是,农村相对于城市,还是存在很多滞后的因素。
所以此次利用寒假的机会,特对农村青年早婚这一现象进行了一次较为全面的调研。
(2)调研过程:此次调研活动,是我自己发起并实施的。
在这次调研活动中,主要是采用了从网络查找相关的政策法规,参照乡政府提供的记载资料,亲身实地调查以及问卷调查的形式。
全过程经历了半个月的时间。
(3)调研目的:了解农村青年早婚的现状了解农村青年对早婚现象的认识探索农村青年早婚现象的发展趋势总结农村青年早婚的危害总结农村青年早婚的原因针对问题,提出自己的解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关于农村青年早婚现象的调研报告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发展速度日趋迅速,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也在不断的发展之中。
但不可否认的是,农村相对于城市,还是存在很多滞后的因素。
所以此次利用寒假的机会,特对农村青年早婚这一现象进行了一次较为全面的调研。
调研情况如下:一、农村早婚问题的现状:调查中根据乡政府提供的资料,共发现2009年1月初--2011年12月底农村早婚1490对,同期全乡合法结婚6900对,早婚比例占%。
根据调查情况分析,由于早婚问题难以认定,加之多数乡村对这样的调查存有思想顾虑,因此,调查所得数据是很保守的。
但是,仅对调查到的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就可以看出,早婚现象具有四个明显特点。
一是,早婚现象呈现上升趋势。
调查数据显示,我乡2010年共有早婚470对,2011年猛增至717对,如果按照这个速度发展,估计2012到年底会远远超出之前任何一年的总数。
二是,早婚现象已被多数群众认可。
我们在走访座谈中看到,不少群众对青年早婚并不感到惊异,在走访的以及参与填写调查问卷的200名群众中,有138人认可早婚,占被调查人数的69%,其中96名老年群众,更是片面的认为,让孩子早一点结婚并无大碍,虽然不符合《婚姻法》规定,但算不上什么大事。
农村少数民族地区初中生早婚早育形成原因探析
农村少数民族地区初中生早婚早育形成原因探析发布时间:2021-04-20T10:31:54.710Z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5月上作者:何福文农剑巾[导读] 随着《婚姻法》的完善,对男女相应的结婚年龄都做了相应的规定,可是仍有部分少数民族地区未成年的女性早婚早育的情况出现,尤其是农村偏远地区。
文章将以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广南县为例,进行的实地考察,并做出相应的调研结果,从当地的实际情况出发,调查当地的生活水平,文化教育和传统的民族习惯,对当地未成年人的早婚早育问题出现的原因进行分析和研究。
云南省广南县坝美镇八达初级中学校何福文农剑巾 663321摘要:随着《婚姻法》的完善,对男女相应的结婚年龄都做了相应的规定,可是仍有部分少数民族地区未成年的女性早婚早育的情况出现,尤其是农村偏远地区。
文章将以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广南县为例,进行的实地考察,并做出相应的调研结果,从当地的实际情况出发,调查当地的生活水平,文化教育和传统的民族习惯,对当地未成年人的早婚早育问题出现的原因进行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农村;少数民族;早婚早育;对策引言:在最近几年来,在国内少数民族地区未成年女性早婚早育的现象频繁出现,在偏远农村地区尤为严重。
未成人早婚早育的年龄不断减小,甚至出现了初中生早婚早育,并且慢慢传播开来。
一、农村少数民族地区初中生早婚早育问题形成的基本原因受封建传统思想意识和少数民族传统观念影响,在农村少数民族地区,早婚早育现象十分突出,出现早婚早育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主观原因难以避免,客观因素有很多。
(一)文化教育水平落后之所以在农村中大量出现初中生早婚早育的现象,究其根本还是受到教育的程度不高,综合素质能力低下,无法清楚的认知到早婚早育带来的影响。
在实地考察的过程中发现,多数农村各地的初中设备不完善,教学设备简陋,学生们的学习条件艰苦。
不仅学生的数量少,负责代课的老师也是有着年纪大和文化水平低等诸多问题,这就会导致整个学校的学习风气不高,学生们无法认识到学习所能带来的好处,学生很容易就会产生厌学心理。
农村早婚早育现象研究
农村早婚早育现象研究近年来,受传统落后的生育观念等的影响,在农村遏制多年的非法同居、早婚早育现象又呈上升和蔓延趋势,给计生工作和社会稳定带来了严峻挑战,与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大潮流背道而驰,成为急需解决的社会问题。
早婚早育的危害按我国法律规定,男方未满22周岁、女方未满20周岁结婚的属于早婚。
但在现实生活中,尚未达到结婚年龄的青少年男女未依法进行婚姻登记,便按照当地风俗习惯举行婚礼,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的行为,也被视为早婚。
据有关资料显示,在我国一些农村地区,早婚现象日趋严重,已占成婚总数的20%~50%,个别地区更是高达80%。
无论是对早婚早育当事人及其家庭,还是对社会来说,早婚的危害都是巨大的。
一方面,早婚使当事人失去求学和身体成长的机会,影响其自身的发展。
青少年时期是人一生中精力最旺盛、记忆力最强的时期,也是长知识、学技术的黄金时期,如果过早结婚、生育,就会将时间全部浪费在男欢女爱和养儿育女上,影响工作和学习,这不仅是对自己,也是对社会的不负责任。
在农村,经常看到有些十七八岁的女孩,本该在父母膝下享受天伦之乐,却因为早婚早育,使得青春早逝,还有因为意外怀孕进行人工流产,导致不能生育,悔恨终身的。
有些男孩本该青春勃发,却因为早婚早育,早早就承受着家庭和社会的双重压力,实在令人痛心。
另一方面,早婚早育会加快人口增长速度,缩短人口增长周期,增加人口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压力。
按照一般规律,每百年会出生四代人,而早婚每百年可能出生五代、六代,甚至七代人,这就给计生工作带来巨大的压力。
此外,早婚早育会影响人口素质的提高。
青少年时期是人体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特别是骨骼,要到23~25岁才能完全钙化。
如果在这之前怀孕,母体和胎儿势必会出现争夺营养的情况,使母婴双方都不能健康生长,容易引起早产、难产、软产道撕伤及母婴死亡。
据统计,年龄在20~29岁的产妇死亡率为0.35%,而年龄在20岁以下的产妇死亡率为0.76%。
早恋早婚早育问题调研报告
早恋早婚早育问题调研报告
早恋、早婚、早育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对于个体以及社会来说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早恋早婚早育问题的现状、原因以及对策,为青少年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提出建议。
调研结果显示,早恋与早婚早育现象在青少年群体中普遍存在。
调查中,超过70%的受访者表示曾经有早恋经历,其中有30%已经发展为恋爱关系。
早婚普遍集中在农村地区,许多青少年在未成年时便完成了结婚手续。
早育主要集中在相对经济落后的地区,许多女孩在青春期过早开始生育。
调研结果还发现,早恋、早婚、早育问题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青少年心理发展不成熟,对感情的判断容易受到外界影响;其次,社会价值观念的影响,包括以年龄为主要考量的封建观念、以及家庭经济困难导致个人发展动力不足等;最后,缺乏性教育和生活规划教育,依赖于传统婚姻观念。
为解决早恋早婚早育问题,应采取综合性的措施。
在个人层面,需要加强青少年的性教育,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学校应该引入科学、系统的性教育课程,帮助学生对性知识和性行为有正确的认识。
同时,家庭应该积极参与孩子的性教育,为他们提供正确的引导和平等的对话环境。
在社会层面,要加大对农村地区和经济困难地区的教育投入力度,包括增加学校和社区的资源,扩大对教育的普及程度和质量。
此外,还需要改变社会对早恋的观念,宣传婚龄、育龄的
科学观念,提倡个人自主选择婚恋方式和时间。
总之,早恋早婚早育问题对青少年个体和社会发展都造成了负面影响。
通过加强性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宣传,可以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推动社会稳定。
关于农村早婚现象的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关于农村早婚现象的社会实践调研报告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农村早婚现象越来越普遍。
早婚现象是指年龄在16岁以下的未成年人结婚,或者是年龄在18岁以下的青少年结婚。
农村早婚现象严重影响着农村青少年的健康和成长,因此,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进行了一次社会实践调研。
一、文献调研我们通过查阅有关文献,了解到农村早婚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因素和传统观念的束缚。
由于农村地区家庭比较贫困,一些家庭为了减轻经济压力就会让孩子早婚,通过婚嫁的方式,让孩子“嫁出去”或“娶进门”,这样就少了家庭的负担。
同时,传统观念的束缚也是导致早婚现象的原因之一。
在一些农村地区,父母们认为女儿过了嫁妆期就会被视作“过不去的”单身女子,而儿子没有结婚就没有建立家庭的基础,都是“大事成了小事,小事成了大事”,因此,早婚成为了他们的首选。
二、问卷调查我们采用问卷方式对农村青少年进行调查,我们的问卷主要涵盖了以下的问题:1、是否知道早婚的危害?2、是否支持早婚?3、早婚是哪些因素所导致的?4、有没有遭受过早婚带来的后果?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发现很多的农村青少年都不知道早婚对健康的危害,他们也不太支持早婚。
但是,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仍然有一部分人会支持早婚。
同时,我们也了解到,大部分的早婚都是由于家庭经济原因所导致的。
三、实地调研我们走访了一些农村地区,了解了一些农村的现状。
我们发现,在农村地区,父母一般会安排自己的孩子早婚,在一些偏远的地区这种现象更加普遍。
很多的女孩子在没有完成学业就被大人们强行嫁出去,这对他们的健康和成长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同时,在失去学习机会的同时,这些女孩子面临着婚姻衰退和家庭暴力等问题,这也成为了早婚现象的一部分原因。
四、对策建议为了解决农村早婚现象,我们提出如下建议:1、加强教育,推广性教育通过增加性健康教育的内容和推广性教育课程,可以让孩子们认识到早婚对生理健康和精神健康产生的负面影响。
2、改善家庭经济状况为了减轻家庭经济压力,政府应该实施扶贫政策,为农村地区提供就业和扶持政策,使得家庭的经济状况得到改善。
农村早婚早孕现象探究
农村早婚早孕现象探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农村的发展也越来越快,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
然而在农村地区,却仍然存在着早婚早孕现象。
早婚早孕不仅影响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也影响了整个社会的稳定。
所以,我们有必要深入探讨农村早婚早孕现象,找出其根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解决这一问题。
一、农村早婚早孕现象的表现农村早婚早孕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早婚现象:在农村地区,一些未成年的孩子就已经结婚,甚至是初中甚至小学就开始走上了婚姻的道路。
这种现象不仅违反了法律规定,也破坏了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
2. 早孕现象:随着早婚现象的存在,早孕现象也是不可避免的。
未成年少女在身体未发育完全的情况下怀孕,这对孩子的健康会造成严重影响,甚至会危及生命。
3. 对教育的影响:早婚早孕不仅仅是对少女的身体健康构成威胁,更重要的是对教育的影响。
早婚早孕将直接影响到少女未来的教育机会,导致少女辍学。
二、农村早婚早孕现象的原因农村早婚早孕现象的存在,不是单一因素所致,而是多方面的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1. 传统观念的束缚:农村地区的传统观念较为保守,很多家庭仍然坚持男尊女卑的思想,认为女孩子应该早日嫁出去,这就促成了早婚现象的存在。
2. 经济贫困:农村地区相对贫困,很多家庭生活水平较低,父母为了减轻家庭的负担,会选择让女孩早日成家,这就导致了早婚现象的存在。
3. 缺乏性教育:农村地区的教育水平普遍较低,很多未成年少女对性知识的了解并不充分,缺乏正确的性教育,导致了早孕现象的存在。
三、针对农村早婚早孕现象的解决措施针对农村早婚早孕现象,我们可以采取以下解决措施:1. 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各种途径,向农村地区的居民宣传晚婚晚育的理念,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观念,拒绝早婚早孕,提高居民的思想觉悟。
2. 完善性教育课程:在农村地区加强性教育课程的宣传和普及,让未成年少女了解性知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预防早孕现象的发生。
3. 加强对家庭的帮扶:对于经济贫困的家庭,可以采取政府的补助和帮扶政策,帮助家庭解决经济问题,减轻他们的负担,从而减少早婚现象的发生。
农村早婚早孕现象探究
农村早婚早孕现象探究近年来,农村地区普遍存在着早婚早孕的现象。
据统计,目前我国农村地区青少年早婚率已超过了10%,其中又以女性居多。
早婚早孕不仅影响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也给其未来带来了极大的不确定性。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如何才能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造成早婚早孕的主要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社会、文化、经济等多种因素。
首先,农村地区传统观念根深蒂固,家庭普遍存在着女孩子应该早婚早育的思想,很多年轻女孩也很难摆脱家庭观念的束缚,从而选择早婚早孕。
其次,农村青少年的知识水平较低,很多人对性知识和健康教育的认识不够充分,缺乏性意识和意外怀孕的预防意识。
此外,农村经济水平相对较低,很多农户生活困难,经济压力大,因此也会选择早婚早育来解除费用压力。
针对以上原因,我们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来缓解或解决农村早婚早孕的问题。
首先,应加强相关部门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青少年的卫生健康水平和性知识水平,同时也需要大力推广现代科学技术,提高农村生产力和生活水平,消除早婚早孕的经济基础。
其次,应该加强家庭教育和校园教育,对青少年进行正确的性教育和道德教育,培养良好的性意识和情感认知,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最后,还应该依法打击和惩治早婚、早孕行为,对违法行为采取严厉的法律手段,加强对行业监管和管理,切实保障青少年的合法权益。
综上所述,农村早婚早孕现象的形成原因是复杂的,既涉及到社会、文化、经济等多个因素,也与个人的素质、人生观、价值观等相关。
只有采取多种手段的综合治理,从根源上切实解决青少年面临的困境,才能有力地改变和消除这一问题,创造更加健康、和谐、美好的社会环境。
农村早婚早孕现象探究
农村早婚早孕现象探究随着中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社会文化也在不断演变。
农村早婚早孕现象依然存在,并且对农村妇女和儿童的健康和生活产生了影响。
本文将探讨农村早婚早孕现象的原因、影响和应对措施,以期引起更多人对这一问题的重视和关注。
一、农村早婚早孕现象的原因1. 传统观念的束缚在一些农村地区,传统的封建观念仍然根深蒂固,包括对于男女角色定位和家庭责任的认知。
一些父母会在孩子还未成年就开始着急为其安排婚姻,甚至直接导致早婚早孕的发生。
而在这些地区,家庭的社会地位和经济状况往往决定了孩子的未来,女孩子尤其容易成为这种传统观念的牺牲品。
2. 经济贫困农村地区的经济状况依然较为贫困,许多家庭无法负担起孩子的教育费用和生活费用。
为了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并希望通过早日婚嫁解决女儿的生活问题,一些家庭会主动或被动地促成孩子的早婚,使得早孕现象愈发普遍。
3. 缺乏教育在一些农村地区,教育资源匮乏,很多孩子无法接受良好的教育。
而良好的教育不仅能增强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也能提高他们对早婚早孕的自我保护意识。
1. 对儿童成长的影响早婚早孕不仅使得孩子缺乏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成长条件,也会让孩子缺乏双亲的关爱和照料。
这样的成长环境无疑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也会对儿童的教育和成长产生不利的影响。
2. 对妇女健康的影响早婚早孕会导致妇女身体未发育完全就开始生育,可能造成严重的身体伤害和妇女健康问题。
早期生育也会增加孕妇发生并发症的风险,对妇女的身体和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3. 对整个家庭的影响早婚早孕的发生,可能导致整个家庭的经济负担加重,尤其是在没有足够条件养育孩子的情况下。
这样的婚姻也可能导致夫妻关系出现问题,影响整个家庭的和睦与稳定。
1. 推广性别平等教育性别平等教育的推广对于改变农村早婚早孕现象至关重要。
只有当男女在认知和社会地位上获得平等,才能有效地减少早婚早孕现象的发生。
2. 提供全面的生殖健康知识农村地区应该加强生殖健康知识的宣传和普及,让农村妇女和青少年获得更多的相关知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农村早婚早孕现象探究
农村早婚早孕现象探究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村地区的早婚早孕现象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
早婚早孕不仅对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造成影响,还给农村社区和家庭带来了诸多问题。
本文将深入探讨农村早婚早孕现象产生的原因、对社会的影响以及应对策略。
我们需要了解农村早婚早孕现象的原因。
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文化教育水平普遍较低,而传统观念在这些地区仍然占据主导地位。
在这样的环境下,传统的婚姻观念和价值观念仍然影响着人们,导致了早婚早孕的现象。
农村地区多为农业生产,家庭生活相对比较困难,部分家庭由于经济负担过重将孩子提前送嫁或者订亲。
一些农村家庭还存在着重男轻女的思想,导致了女孩的早婚早孕问题。
一些家庭缺乏对孩子的正确引导和教育,导致孩子缺乏正确的人生观和婚姻观,从而提前步入婚姻生活。
早婚早孕现象对农村社会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早婚早孕现象破坏了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
未成年人身体尚未发育完全,怀孕对于身体和心理都有巨大的负担,甚至可能造成孕妇和新生儿的死亡率增加。
早婚早孕导致了辍学现象的增加。
未成年人提前进入婚姻生活,通常会中断学业,导致了农村地区的文化和教育水平的下降。
早婚早孕还可能导致家庭矛盾和经济负担加重。
早婚早孕的家庭往往经济条件不足,无法承担孩子的抚养和教育成本,导致了诸多家庭矛盾和经济负担。
针对农村早婚早孕现象,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应对策略。
要加强对农村地区的文化教育工作。
加强对农村地区的性教育,让未成年人了解性知识,树立正确的婚姻观和人生观。
要加强对农村地区的法律宣传和普及。
让未成年人和家长了解早婚早孕的法律风险和后果,让他们明白早婚早孕所带来的影响。
政府和社会组织也应该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救助力度,对早婚早孕的家庭进行帮扶,解决他们面临的实际问题。
农村早婚早孕现象是一个十分严重的社会问题,需要我们共同努力来解决。
政府、家庭、学校和社会组织都应该加强对农村地区的关注,帮助未成年人形成正确的婚姻观念,防止早婚早孕现象的发生。
农村早婚早孕现象探究
农村早婚早孕现象探究随着现代化步伐的加快,我国的农村地区在很多方面已有了较大的进步和改善,然而,农村地区“早婚早孕”现象仍屡见不鲜。
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少女身体和心理的负担,威胁到了少女的成长和发展,也严重削弱了农村地区的人口素质。
一、“早婚早孕”现象的原因尽管我国已经实施了全面的计划生育政策,但在农村地区,早婚早孕现象仍然存在。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早婚早孕的现象呢?首先,传统观念仍然占据了农村地区的主流,许多人认为女孩结婚是早日成家立业的重要步骤,而女孩的家庭也往往将结婚视为家族的重要事情。
在这种传统观念的影响下,很多农村女孩在还未成年之前便在家里被安排好了婚事。
其次,经济压力是许多农村家庭让女儿早日结婚的原因,尤其是在贫穷地区。
许多农村地区的居民生活水平仍然较低,贫困和缺乏机会是压迫人们的事实。
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家庭希望女儿早日结婚,跟着婆家一起生活,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
另外,许多农村女孩文化程度较低,难以找到好的工作和赚取足够的收入,这也成为了女孩早婚早孕的一个因素。
最后,缺乏教育和信息也是导致早婚早孕现象的原因之一。
很多农村地区缺少性教育,女孩不了解自己的身体和生理变化,也不知道如何保护自己。
此外,由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等原因,很多农村女孩难以获得与性有关的信息,这也增加了早婚早孕的发生几率。
二、早婚早孕的危害早婚早孕现象的危害是显著的。
其一,婚龄过早会影响到女孩的身心健康。
女孩还没有完全成熟,身体仍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过早地生育容易导致产生并发症。
而且,早婚早孕还会对女孩的心理造成伤害,包括失去学习和自我发展机会、无法掌控自己的生活和行动,以及压制固有的人生选择权等方面。
同时,年少做母亲令女孩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照顾孩子,将无法坚持自己的学业和生活。
其二,早婚早孕也会严重影响着个体的发展,让他们最终无法适应社会生活,缺乏相关技能,难以突破陈旧观念的束缚,不利于沉淀和发展本土文化。
这直接威胁到了农村地区的人口素质和发展。
农村早婚早孕现象探究
农村早婚早孕现象探究随着时代的发展,农村早婚早孕现象正逐渐引起社会的关注。
早婚早孕对个体、家庭和社会都会带来不良影响。
在当今社会,人们对农村早婚早孕现象的关注和研究也越来越多。
本文将对农村早婚早孕现象进行探究,分析其原因并提出解决办法。
一、农村早婚早孕现象的原因1. 传统观念的影响农村地区普遍存在着保守和封闭的传统观念,重男轻女、男尊女卑的思想根深蒂固,家长普遍认为女孩的出嫁是大事,越早出嫁越好。
对于早婚早孕,家庭环境、社会舆论对此持容忍的态度,给了一些早婚早孕现象可乘之机。
2. 教育水平的限制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学校条件差,师资不足。
这导致了儿童未能得到良好的教育,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性知识教育,容易受到不良影响,导致早婚早孕的发生。
3. 经济压力在农村地区,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一些家庭为了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希望通过早婚让女儿尽早脱离家庭。
一些家庭为了解决自身的经济问题,通过女儿的早婚来扩大家庭劳动力。
4. 社会风气的影响一些农村地区存在着早婚早孕现象的普遍程度高的社会风气,社会对早婚早孕的论调往往是宽容和包容的,这种思想会很容易影响到未成年人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
1. 个人发展受阻早婚早孕现象影响到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他们不能完整地接受教育,影响个人的发展,丧失了更多的自由选择权。
2. 家庭关系受损早婚早孕对家庭会带来不良影响,一些因为早婚早孕而导致的家庭破裂,给家庭带来了不幸和痛苦。
3. 社会稳定受到挑战早婚早孕现象导致了社会稳定受到挑战,早婚早孕的出现加剧了农村地区的人口负担和养老负担,也会增加社会救助支出。
1. 完善法律法规应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对早婚早孕现象进行规范。
完善相关法律,加大对早婚早孕的打击力度,加大处罚力度,从法律上约束早婚早孕的发生。
2. 增加教育投入政府要增加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提高农村学校的硬件设施和师资水平,推广性教育和健康知识教育,提高儿童的性教育水平。
3. 宣传倡导加强对早婚早孕现象的宣传倡导,营造正能量的社会风气和舆论氛围,普及正确的家庭观念和婚姻观念,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农村早婚早孕现象探究
农村早婚早孕现象探究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西方文化传入我国,社会风貌也在不断地变化,但是在农村地区,早婚早孕现象仍然存在,这种现象不仅影响到农村社会的健康发展,而且对乡村青年的身心健康也造成了不小的影响。
本文将对这一现象进行深入探究,并提出对策。
一、早婚早孕现象的根源1.传统观念影响农村地区一直保持着传统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重男轻女、儿子承传才是家业,女孩子成家嫁人是家庭不可或缺的一环。
因此,很多父母都希望尽早让女孩子成婚生子,以完成“传宗接代”的责任。
2.贫困和经济压力农村地区经济相对较落后,很多家庭生活水平比较贫困,缺乏足够的生活保障,或者缺乏意识提高,父母不想孩子在家里继续读书,而是想要尽早让孩子成婚生子,成为“家庭的支柱”。
3.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很多年轻夫妇都想要生二胎,家庭中的大龄女儿失去了“独生女”的优势,加上传统观念的影响,造成了早婚早孕现象的再度发生。
1.影响身体健康早婚早孕会影响青少年的身体健康,生育过程容易出现问题,如难产、流产、早产等,严重时甚至导致死亡。
2.影响家庭和社会稳定早婚早孕现象对家庭和社会稳定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很多过早成家的青少年在家务劳动和育儿上会出现疏忽,家庭责任和经济负担重,容易导致家庭冲突和矛盾,甚至导致家庭破裂、社会不稳定。
3.对青少年教育的影响早婚早孕现象也会对青少年的教育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
过早地成为父母会使这些年轻人失去了个人发展的最好时期,家庭重担使他们无法接受更高深的教育和技能的提升,甚至导致这些年轻人走向乡村生活的困境。
三、应对措施1.提高家庭守则应当倡导农村家庭立规矩、守纪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养成勤劳好学、谦虚、诚实、勇敢等优秀品德。
2.加强教育应该在学校里加强道德教育,开展性教育,宣传科学养育知识,通过各种途径,向青少年传达正确的性观念和生育养育的相关知识。
3.扶持产业发展政府应大力扶持农村产业的发展,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减轻农村青年的经济压力,以提高他们的教育和文化水平,为农村青年的个人发展创造条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农村未成年人早婚早育现象的调查与研究曹颖法学院法0809 学号08040009008《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六条规定,“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二十二周岁,女不得早于二十周岁。
晚婚晚育应予鼓励。
”可在当下我市的某些乡村,早婚现象却普遍存在,结婚出现低龄化,且大有愈演愈烈之势。
早婚如同瘟疫,正在农村蔓延。
这不是危言耸听。
早婚的典型表现及特点这次暑假回家耳闻目睹了一些早婚案例。
在与村干部、村民的交谈中得知,近几年来结婚的青年多数达不到法定年龄。
据他们反映,这种现象不是某个村的特例,而是当下农村的普遍现象。
通过分析梳理,可以把早婚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已经成年但彼此都未达到法定结婚年龄,即男未满二十二周岁、女未满二十周岁。
另一类是未成年即未满十八周岁就结婚。
更有甚者,十五六岁便已完婚。
由此便出现了“少年夫妻”和“少父少母”这一奇怪的现象。
深入考察后你会发现,这些“少年夫妻”和“少父少母”现象的出现大都带有一些共性的特征:无视《婚姻法》的存在。
可在这儿,与其说是“无视”还不如说是“法盲”或许更为准确。
这是其一。
其二:结婚不但达不到法定年龄,且低龄化趋势愈演愈烈;三是具有普遍性,它不是发生在某个家庭的个案,也不是发生在某个地方的特例,而是很多农村地区存在的普遍现象,且早婚者大都文化素质偏低,尤其是贫困山区。
早婚的原因早婚的原因多种多样。
经了解,大致有以下几种:其一,“早成就早好。
”不少农村父母认为,先成家后立业是中华文化的传统,早点让孩子成家,就能早些让他们挑起生活的重担,让他们知道生活的不易,对他们是一种磨炼。
其二,卸担子的心理。
在农村,还有一种“头清脚清”的说法,即作为一个人,只有上送走了父母、下成就了子女(让子女完婚),才算完成人生的任务。
在他们看来,为孩子成了家,就完成了自己的一项任务,卸下了肩上的一副担子。
其三,避免出丑。
有的父母看到自己的子女在恋爱,生怕他们未婚先孕,在乡亲们面前出丑,就急忙为他们举行婚礼,以此来避免未婚先孕的发生。
其四,找对象难。
有的父母认为,给孩子找到合适的对象不容易,只要有了满意的对象,挑个黄道吉日就为他们办理婚事。
其五,完成祖辈的心愿。
这样的情况可谓比比皆是:孩子的父母已不在人世,祖父母虽然在世但年事已高,且体弱多病,担心有生之年看不到孙子孙女成家。
为了了却老人的心愿,男女双方尽管尚未成年,却早早的就把结婚的日子定了下来。
早婚的原因五花八门,不一而足,以上列举的只是比较有代表性的几种。
事实上,某一起早婚的产生,通常不是某个单一原因所导致,而是几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其实这些所谓的原因都只是表象,导致早婚泛滥的真正原因可以从当事人、社会、政府三个方面来认识:当事人即早婚者素质低下、愚昧无知是内在的根本原因。
具体表现在:一是法律意识淡漠。
认为只要举行了婚礼,办了酒席,就得到了乡亲的认可,至于是否达到法定年龄且进行婚姻登记无所谓。
二是文化素质低。
早婚者多为小学初中学历,早婚现象也多发生在文化素质低的人群。
社会的愚昧是重要的外在原因。
有些不良乡土习俗根深蒂固,习俗取代法律的现象屡屡发生。
早婚现象的普遍存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得到了所处社会环境的容许。
如果外在环境对这种现象嗤之以鼻,早婚就不会象现在这样泛滥。
政府监管缺失使早婚的产生失去了防控机制。
法律体现的是国家意志,政府对法律的推行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婚姻法》也不例外。
但在现实生活中,民政部门的婚姻登记是依申请行为,即有申请才办理。
基于此,早婚者就采用先结婚,等年龄达到再行登记,有的干脆就不登记。
如此,《婚姻法》对于早婚者便形同虚设,《婚姻法》的推行效果也就大打折扣了。
早婚的危害:早婚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
无论从法律、社会、家庭、人口、个人等哪个方面来考量,早婚都存在毋庸置疑的消极作用,有百害而无一利。
从法律上看,由于早婚者未达到法定年龄、不办理婚姻登记就结婚,致使《婚姻法》得不到切实的遵守,使该法的严肃性和权威性遭遇挑战。
往小里说,是冲击了人们对《婚姻法》的敬畏感,增大了贯彻执行该法的阻力和难度;往大了说,会淡化人们的法制意识,阻碍社会的法治进程。
从社会的角度看,早婚现象当属低俗之风,有违文明社会之主流。
况且,“乡风文明”是时下正在轰轰烈烈开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五大要求之一,而早婚现象却与这种要求背道而驰,格格不入。
从家庭的角度看,由于早婚得不到法律保护,导致所形成的婚姻和家庭缺乏稳定性,因而一旦发生矛盾和冲突,往往造成婚姻破裂、家庭解体、妻离子散的困境。
这种状况有时甚至会成为某些犯罪的诱发因素。
从人口和计划生育的角度看,早婚意味着早育,早育即为非法生育。
这既对计划生育基本国策造成威胁,同时也带来社会抚养成本的提前支付。
如果早婚现象长期泛滥,甚至会导致区域性人口素质的退化。
从个人的角度看,早婚者尤其是未成年人,由于身心发育尚不完全,社会阅历肤浅,不谙世事,在缺乏足够心理准备的情况下早早成婚,可能对他们生理、心理造成损伤,甚至会过早吞咽生活的苦果。
早婚的治理首先,我们要引起思想上的重视。
农村女孩早婚(孕)现象违反了相关的法律规定;并且严重危害了农村女孩的身心健康和合法权益。
从长远来说,女孩是明天母亲,她们的健康和幸福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下一代的健康和幸福,是关系到民族和未来的大事。
而从“以人为本”角度,以保护女孩的合法权益态度出发,我们——全社会就更应该重视这个现象。
对于具体的安排,我有提出以下设想:一、加强政府经管,堵塞管理漏洞,消除管理盲点。
治理早婚现象,政府责无旁贷,且关键在政府。
一是选择年头岁尾的结婚高峰期,在广大农村地区特别是山区,广泛深入宣传《婚姻法》,重点强调婚姻登记的重要性、履行结婚年龄义务的必要性、坚决反对早婚。
让广大村民树立依法结婚光荣、违法结婚可耻的理念。
二是开展专项治理。
采用劝导与惩戒相结合的办法,在劝导无效的前提下,对当事者实施严惩,包括经济处罚和其他强制措施,让违法者付出高昂代价,以儆效尤。
当然,这样做的前提是必须有法可据。
三是定期进行执法检查,梳理排查违法苗头。
四是建立灵敏顺畅的信息通道,及时了解掌握相关信息,做到心中有数。
以上几项工作的开展,应以乡级政府为主体,以村民委员会为依托。
二、以村民委员会为主体,持之以恒地开展乡风文明建设。
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治组织,处在最基层,最了解广大村民的所思所想,治理早婚现象,应该突出它们的地位和作用。
一是依法制定科学、合理、可行的村规民约,把禁止早婚作为条款写入其中,经村民会议讨论通过后施行,并要求切实遵守,如有违约,就要承担相应责任。
二是充分发挥村委会的阵地作用,利用会议、广播、入户等形式,经常性地开展移风易俗宣传,倡导与时代要求合拍的文明新风,旗帜鲜明地反对早婚。
三是实行村委会负责制,把是否存在早婚问题纳入乡政府对村委会的年度考核指标体系,甚至实行一票否决制。
这些措施能否有效施行,关键取决于村干部能否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三、建议国家立法部门整合《婚姻法》、《人口和计划生育法》。
按照现行的行政司法体系,民政部门负责婚姻登记,计生部门负责贯彻落实计划生育政策,可谓铁路警察各管一段,分属两张皮,互不相干。
其实,婚姻通常就意味着生育,生育就会产生人口。
如果将“两法”合并,政府开展婚姻登记和计划生育工作可能会更高效,对治理结婚乱象、贯彻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可能会产生更加积极的影响。
四、切实发展乡村基础教育事业,大幅度提高农村人口文化思想素质。
国家应创造条件尽快普及十二年制免费义务教育,让广大农村孩子有机会接受比现在更长时间的教育。
人的素质提高了,早婚等愚昧现象自然就会减少,直至消亡。
这是治本之策,长效之策。
总之,早婚现象原因复杂、危害甚广,此风不可长,此情不可谅。
希望有关部门和全社会都来关注此事,形成合力,逐步进行治理,最终实现根治。
开设特别针对农村打工女孩的“情感热线”,让她们有管道可以表达自己的生活或者感情上的困惑,并在需要到时候获得相应的帮助。
这种社会支持更多是提供情感上的帮助,让身在异地农村女孩减少孤独和感情的空缺。
这一方面可能需要具有专业知识的志愿者参与。
需要发挥团组织或其它青年组织的作用,把在外地打工的农村女孩(包括青年)组织起来,运用集体力量,互相提供情感和生活上的支持。
同时,应该通过这些组织开展丰富有效的活动,丰富打工女孩的业余生活。
组织志愿者到农村女孩工作的工厂去对她们进行法律知识的宣传。
我们可以看出的是,农村女孩早婚其实也暴露出了农村女孩法律知识的缺乏或者说对法律的漠视。
她们大多不知道这种行为违反了法律,或是知道却不以为意。
同时,她们还需要一定的青春期性知识教育。
让她们可以正确的处理青年期的一些生理和情感问题。
再类似于避孕等方面的一些知识和措施也会让她们尽最大可能的保护自己,不受到更大的伤害。
针对农村女孩早婚(孕)后可能遇到的身心健康或其它合法权益受到侵害,需要社会提供相应的法律和医疗支持。
同时,应该在农村加强宣传,进一步普及我们婚姻法相关规定和计划生育政策。
由于农村人口的经常大量的流动,使得我们计划生育政策和婚姻法的执行面临了更大困难。
使得法律对农村女孩早婚(孕)现象的控制力进一步减弱。
因此,必须加强这些法律和政策的宣传。
同时,应该让父母与在外打工的子女(包括农村女孩)经常的沟通和交流,经常了解子女的行动和思想,并对其进行教导。
但考虑到大多数农村女孩父母的素质不是很高,而且存在沟通不方便的物质困难,这条建议估计在实践时会遇到一定困难。
参考数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1980年9月10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根据2001年4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的决定》修正)资料来源:2. 《社会学概论》,风笑天,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