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经济学教程

合集下载

传媒经济学书单

传媒经济学书单

传媒经济学书单一、新闻学类:1. 《新闻理论十讲》BY陈力丹老师(适合先看,深入浅出,内容简单却包含了作者深厚的学术功底,不愧为大家之作)2. 《新闻理论教程》BY杨保军老师(体系完整,思维严谨,有着浓厚的哲学思辨色彩,建议后看)3. 《新闻理论新编》BY郑保卫老师(又红又专,可以简略些看,但一定要将其中的精神把握好,毕竟人民的喉舌不能有立场的问题)4. 《中国新闻传播史》BY方汉奇老师5. 《世界新闻传播史》BY陈力丹老师二、传播学类:1. 《传播学纲要》BY陈力丹老师(突破了我国传播学以往被窄化的视野,包含了文艺传播、跨文化传播等众多方面,言简意赅,字字珠玑)2. 《传播学教程》BY郭庆光老师(虽然郭庆光老师现在转到了清华,但这本书体系完整,内容详实)3. 《传播理论-起源、方法、应用》BY塞弗林(这本书可以略读,但其中有些内容正好可以弥补本国著作的缺陷,例如什么叫信度,什么叫效度)4. 《大众传播:范式与流派》BY刘海龙老师(大众传播永远的传播学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这本书针对大众传播展开了细致的分析)5. 《传播学史-一直传记式的方法》BY罗杰斯(可以略读,但一定要搞清楚各传播学派的关系与观点,千万不要搞凌乱了)三、传媒经济:1. 《传媒经济学教程》BY喻国明老师(一定要学通而不是记住,这本书是基础)2. 《传媒变革力》BY喻国明老师3. 《传媒新视野》BY喻国明老师4. 《传媒竞争力》BY喻国明老师(以上三本书包含了我国最前沿的传媒经济学的理论,是经济学教程的补充,二者结合,也就基本学通了传媒经济学)四、前沿理论:1. 《网络传播概论》BY彭兰老师(主要针对网络传播,网络传播一直是新媒体研究的基础,所以要认真读)2. 《微博:一种新传播形态的考察影响力模型和社会性应用》BY喻国明老师(可以略读,但微博一直是人大老师研究的热点,所以也要掌握)五、前沿资料:1. 《国际新闻界》(近一年的都要读,人人都说13年专硕的题目难,但如果你读过这上面的文章,你就会发现这不过小菜一碟了,当然,看导师论文不要太早开始,根基不稳,读了无法理解)2. 《解析中国新闻传播学》BY陈力丹老师(读近两年的就好,注重理解)实务书籍:《新闻采访学(第二版)》蓝鸿文《新闻写作教程》刘明华、徐泓、张征《新闻写作精要》高钢《新闻编辑学》蔡雯《新闻评论教程》胡文龙《新闻评论教程》马少华。

传媒经济学教程(第二版)人工智能时代传媒业的赋权逻辑与未来发展

传媒经济学教程(第二版)人工智能时代传媒业的赋权逻辑与未来发展
(二)话语及其传播作为一种权力的合法性是建立在 “群体合意”的认同基础上的
传播作为一种权力的行使涉及传播学意义上的两个基本要素:一是话语,二是话语的 传播。 在社交媒体与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的21世纪,这种权力以更为隐蔽、更加广泛的方式呈 现出来。斯科 特·拉什将其概括为 “四个转变”:权力运行方式从认识论向本体论转变,从高 高在上的外部特征向生活 话语的内在机制转变,从规范性逻辑向事实性逻辑转变,从表达向交 流转变。
(二)传统机构的权力优势与合法性日渐式微,个体的潜能与资源得到前所未有的激发 (三)互联网重新塑造了公众的权利意识,他们不甘于做被动的 “接受者”“聆听者”, 而希望在公共事务中自由表达和参与行动 (四)在风险社会的语境下,互联网的复杂性使得信任与怀疑、安全与风险的关系愈 加紧 张,也为社会领域一些复杂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思路
当互联网将个人激活并置于社会发展的崭新地位的时候,我们的社会运作模式便也相应地发生了 深刻的改变。面对这种改变,无论是社会的经济运营还是社会的权力治理,其实都是非常不适应的。
今天人们讨论的所谓“破坏式创新”,如果从传统的技术逻辑、产品逻辑去看今天的市场和社会发 展的逻辑,的确有所谓的“断裂”和跨越之感,但如果以人的逻辑作为一种对标最根本的价值参照的话, 你就会觉得一切都是顺乎逻辑和情理的,哪里有什么中断或断裂呢?这就是这个问题的症结所在。
在多元价值、多元利益、多元诉求交织融合的今天,社会治理的另一个基本法则是包容并 蓄、 求同存异。
韩国学者2016年的一项基于全国性 在线调查的研究,关注人们在社交 网 站上进行新闻消费的动机和目的。 研 究通过聚焦于三个社交网络上常见的新 闻消费行 为——新闻阅读 (news reading)、新闻发布 (ne wsposting)、新闻支持 (newsendorsing)—— 来揭示不同消费行为的内在动力。 研究结果表明,每种类型的新闻活动都 可能源于不同的动机、媒体习惯和技术 集群。

周鸿铎《传媒经济学教程》复习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二章 传媒经济学研究)【圣才出品】

周鸿铎《传媒经济学教程》复习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二章 传媒经济学研究)【圣才出品】

第二章 传媒经济学研究2.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传媒经济学1.一传媒经济学是一种边缘学科(1)边缘学科的定义边缘学科是在两种或两种以上学科之间的交叉地带形成的一种新兴学科。

(2)传媒经济学是边缘学科传媒经济学是在与经济学、新闻学、传播学、信息科学等众多学科的交叉地带产生的一种应用性新学科。

传媒经济理论的产生,不仅拓宽了经济理论的研究范围,而且为经济学、新闻学、传播学、信息科学等学科的研究开辟了新领域。

传媒经济学是一种边缘学科 传媒经济学传媒经济理论体系传媒经济学的对象传媒经济学的意义传媒经济学的对象 我国传播学的研究的两种倾向 传媒经济理论是不是我国传播学发挥作用的支点 从实践的角度分析,其意义主要表现在 “报业经济”、“广播电视经济”概念的提出 “广播电视也是生产力”的命题 传媒经济学的探索过程 广播电视媒介经济属性探讨 应用传播学体系传媒经济新理论的推广传媒经济效果 传播效果的定量分析传媒经济学效果 传播效果的定性分析 定性分析的方法传媒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传媒经济学研究①传媒经济学是传播学与经济学之间相交叉的产物。

②传媒经济是经济学与新闻学相交叉的产物。

③传媒经济是经济学与信息科学相结合的产物。

(3)边缘学科的属性对传媒经济研究的要求传媒经济作为多学科交叉而形成的边缘学科,要求传媒经济的研究者和传媒经济活动的组织者必须具有交叉型的知识结构,否则,是难以准确地把握传媒经济运行规律的。

当前的首要任务是加强对交叉型知识结构人才的培养。

2.传媒经济理论体系(1)传媒产业的形成及其作用的发挥,既是产业发展规律的要求,也是信息社会发展的要求。

(2)传媒市场是传媒经济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传媒市场的形成及其重要作用的体现是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必然结果。

(3)传媒的功能由传媒性质决定。

传媒具有两种功能,即产业功能和宣传功能,决定了传媒效益也有两种,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理解传媒经济学

理解传媒经济学

理解传媒经济学第一章传媒经济学介绍一、什么是传媒经济学1、传媒经济学:是把经济学的研究与传媒学的研究有机结合起来的一门学问,研究的是在传媒业中不断变化的经济因素。

传媒业如何利用稀缺资源制作内容……满足各种各样的欲望和需求。

二、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1、国内生产总值(GDP):代表着一个国家在一个特定的时期内,通常为一年,该国国境内所创造的所有产品和服务价值的总和。

2、商业周期:经济并不是以稳定或是始终如一的速度增长,而是以一系列上下波动的商业周期运行,可分为四阶段:低潮期、恢复期、高潮期、衰退期。

3、边际效用:指消费更多或更少某一特定产品所带来的满足感的变化。

(03名解)4、边际效用递减:一个消费者消费某一特定产品越多,他或她逐次从每个单位的产品中获得的满足感就越少.三、经济理论中的公司1、生产:是一种资源的转化,即把劳动力、土地和资金转化为商品和服务。

2、传统公司理论的核心:所有公司追求利润最大化。

3、对传统公司理论的有关传媒的两种批判:一是商业活动纯粹受利润驱动的假设过于粗糙和简单,传媒常常还追求政治利益等。

二是这一理论没有考虑公司的规模和组织结构。

由公司所有人经营:追求利润最大化;由经理人经营:追求销售收入最大化/公司发展目标;4、机会成本:以特殊用途使用某物的成本就是不以最佳用途使用该物所被忽略的利益.比如把资源从电脑游戏部调配到光盘生产部所产生的机会成本,可以被计算成为生产更多的光盘而必须放弃的电脑游戏的产量。

5、生产函数:描述了成本投入和不同规模产量之间的关系。

6、边际产量:在其他条件要素不变的情况下,随着一种要素的增加或减少,公司总产品(总产量)产生的变化。

7、收益递减规律:如果在一定量的固定要素(如车间和设备)不变的情况下,随着可变要素(如技术人员)的增加,这个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和平均产量随之降低。

(在传媒公司中,常常是递增,因为复制成本基本为0或很少)四、竞争市场结构1、竞争市场结构主要分为:完全竞争市场、不完全竞争市场、垄断。

传媒经济学教程 第二章 影响力经济—关于传媒产业本质的经济学解读

传媒经济学教程 第二章 影响力经济—关于传媒产业本质的经济学解读

2.5 提升注意力资源价值的两种途径
2.5.1 通过受众媒介接触行为与日常生活的彼 此渗透提高有效可支配注意力的时间长度 2.5.2 提升内容与广告之间的内在关联性及其 与传播环境在培育
2.6 在注意力资源争夺中不同媒介载体的优势 对比与替代性分析 我们生活在一个媒介共存的时代,不同 性质的媒介之间的竞争关系如何?这取决于我 们对于媒介市场的定义和对于市场分类的不 同口径。如按照地理区域来划分,还是按照 人口统计学特征进行人群划分?在特定市场中, 它们的可替代程度如何?在整合传播中又有哪 些互补优势?
2.1.2 在面对传媒产业进行经济学视角的分析 时,我们不能忽略传媒行业的特殊性 1.传媒经济研究在给定假设上的特殊性 2.传媒经济领域“稀缺资源”的界定和分析侧 重点的不同
2.2 媒介注意力资源的配置
2.2.1 媒介消费者个体的注意力资源配置 2.2.2 社会层面注意力资源的配置 2.2.3 注意力资源配置对于社会资源配置的乘 数效应
2.3 从注意力到影响力的转化机制
以上从个体和社会层面对注意力资源的 配置做出了剖析。在一个信息超载的时代, 人们能够用来接收信息的注意力资源和处理 信息的心智资源显示出了其稀缺性。现代社 会信息资源和注意力资源的不对称性越加剧, 争夺注意力资源的竞争就越激烈。
2.4 受众有效可支配注意力——媒介影响力建 构的核心与前提 从受众注意力的凝聚到媒介影响力的发 挥,都是以受众有效可支配注意力的投入为 前提的。从个体层面而言,受众的有效可支 配注意力是其进行媒介消费时的预算约束; 从社会层面说,它在空间上的规模性凝聚和 在时间上的延展积累又是传媒建构和实现影 响力的基础。
2.1.1 现代经济学为我们提供了相对规范的审 视问题的视角、参照系和个主要部分组 成:视角(perspective)、参照系 (reference)或基准点(benchmark)、 分析工具(analytical tools)。接受现代经 济学理论的训练,是从这三方面入手的。

喻国明《传媒经济学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喻国明《传媒经济学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03
第十二章传 媒投融资
04
第十三章传 媒并购
06
第十五章中 国传媒业三 十年:发展 逻辑与现实 走势
05
第十四章传 媒无形资本 运营
1.1复习笔记 1.2课后习题详解
2.1复习笔记 2.2课后习题详解
3.1复习笔记 3.2课后习题详解
4.1复习笔记 4.2课后习题详解
5.1复习笔记 5.2课后习题详解
14.1复习笔记 14.2课后习题及详解
15.1复习笔记 15.2课后习题及详解
中国传媒大学2013 年传媒经济管理综合
试题
中国传媒大学2013 年传媒经济管理综合
试题及详解
中国传媒大学2010 年传媒经济管理综合 试题
中国传媒大学2010 年传媒经济管理综合 试题及详解
作者介绍
这是《喻国明《传媒经济学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的读书笔记模板,暂无该书作者的 介绍。
喻国明《传媒经济学教程》笔 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
详录分析 05 读书笔记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作者介绍 06 精彩摘录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教程
教材
中国传媒
知识
经济
名校
详解
笔记
经济学
传媒 习题
产业
经济学
笔记
经济学
复习
大学年
传媒
名校
内容摘要
目录分析
第二章影响力经 济——关于传媒产 业本质的经济学解

第一章初识传媒经 济学
第三章受众——消 费者选择
01
第四章生产 与成本
02
第五章需求 与供给
03
第六章广告

传媒经济学-教学大纲

传媒经济学-教学大纲

传媒经济学-教学大纲《传媒经济学》教学大纲课程代码:061642B课程类型:必修学时:32学分:2适用专业:传播学先修课程:经济学原理、媒介经营与管理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传媒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主要理论,了解当前传媒经济领域的研究热点。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注意将理论学习与宏观层面的产业数据和微观层面的企业案例紧密结合,提高自己运用经济学思维解释传媒业现象、解决传媒业问题的综合能力。

二、教学基本目标1、系统、完整地学习传媒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主要理论,深入理解传媒经济学的核心观点,掌握基本的研究方法和分析工具。

2、通过理论学习、数据展示、案例分析、专题研究等教学手段,全面地掌握和了解传媒经济学的规律和特点,使学生能够做到正确运用经济学原理分析传媒产业特定现象的内外动因和发展趋势。

三、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四、教学内容导论:传媒经济学的基本问题1、以影片《阿凡达》和韩剧《来自星星的你》引出传媒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梳理国内外学者对于传媒经济学的定义,总结其共性,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传媒经济学的学科属性。

2、小组讨论:(1)对于一个电视节目来说,能够做到经久不衰吗?(2)10年的电视节目可以有,20年的电视节目也可能有,那么30年甚至更长时间的电视节目会不会有?为什么?从传媒经济学的“边际效用递减”原理解释上述问题。

重点:传媒经济学的定义难点:理解传媒经济学的学科属性课程的考核要求:分组讨论、小组代表发言第一章传媒业的内涵及特性第一节传媒业的内涵第二节传媒业的类别和运作模式案例分析《中国好声音》的运作模式第三节传媒业的特性课堂讨论国内明星片酬高涨的现象重点:传媒业的运作模式和特性难点:传媒业的运作模式课程的考核要求:课堂自由发言案例研究:《女神的新衣》赢利模式的特点1、观看电视节目《女神的新衣》2、小组讨论并汇报:(1) 《女神的新衣》的赢利模式是怎样的?(2) 它在赢利模式上有哪些创新之处?(3) 在这一赢利模式中,有哪些受益者?课程的考核要求:分组讨论、小组代表PPT展示汇报第二章传媒业的产品及赢利模式第一节传媒业的产品是什么第二节传媒业产品的特性第三节传媒业的赢利模式1、赢利模式的概念2、传媒业的三种赢利模式3、传媒业中各类媒体的具体赢利模式重点:传媒业产品的特性、传媒业的赢利模式难点:传媒业产品的特性、传媒业的赢利模式专题讨论:微信的赢利模式及其应用1、微信的赢利模式(现有模式+未来可能的模式)2、微信的应用:微信摇电视3、小组讨论:(1)央视春晚在不断转型,继羊年央视与微信跨屏互动融合的“微信春晚”之后,猴年央视又与支付宝进行了“咻红包”的跨屏互动融合。

传媒经济学教程(第二版)传媒生产

传媒经济学教程(第二版)传媒生产
来谈。
三、结构性控制:新闻生产流程
(一)传统生产流程
传统的传媒生产流程遵循亚当·斯密劳动分工的观点,倾向于把工作分解成若干极其简单的
任务,然后交由专门人员去完成。
传媒传统生产流程的重要价值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劳动分工带来效率提升。
第二,传统生产流程将复杂的生产活动细分为一系列标准化劳动并明确规定每一细分工种的
略,又通过深度访谈方式,汇总了国内新闻工作者一系列
的 “隐藏文本”,如 “时空转换策略”“责任转移策略”“报道事
实策略”“合纵连横策略” “反客为主策略”及 “钻研漏洞策略”

二、群体层面的新闻生产研究
(二)内化视角:新闻常规
进入21世纪以来,新闻生产社会学发生转向,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新闻生产社会学内部的转向。
中重复出现的习惯性社会实践。
“对于传媒组织,常规是一套控制机制,以促使媒介工作 者达到组织的预期目标;对于
传媒内容生产者,常规是他们工作时所依循的脉络。”
不少新闻常规虽然出现在新闻教科书中,成为在校学生可以学习的 “显性知识”,但其
最初 的存在形态却是新闻实践过程中隐含的 “默会知识”。新闻专业学生在校学习的这些
的,编辑是重要的 “把关人”,他们的个人偏好等主观因素在新闻选择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同 时
“无形”环境亦会影响编辑的把关行为。
二、群体层面的新闻生产研究
群体层面的非正式约束研究将目光转向特定结构中人与人之间的功能互动。20世纪50年代和70
年代,新闻编辑部里的生产机制曾引起研究者较大的热情,研究者特别关心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在
第二,新闻生产社会学拓展为媒介生产社会学。
(1)研究的行业类别由新闻业扩展到流行音乐、图书出版、新媒体等非新闻类行业。(2)研究的生产场域由线下

喻国明《传媒经济学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传媒并购【圣才出品】

喻国明《传媒经济学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传媒并购【圣才出品】

第十三章传媒并购13.1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传媒并购的概念与方式1.传媒并购的概念传媒并购,是指传媒企业间的兼并与收购。

公司并购是一种通过转移公司所有权或控制权的方式实现资本扩张和业务发展的手段。

2.传媒并购的动因由于传媒产品天然具有高原创成本、低边际传播成本的特点,并存在网络外部性效应,尤其在媒介融合背景下,做大方能做强几乎成为一种共识。

通过并购带来资源共享,最大化发挥协同效应,是传媒并购最重要的动因。

3.传媒并购的方式(1)按付费标准分,可分为现金收购和股票收购。

①现金收购现金收购是指一家传媒企业通过支付一定数量的现金以购买另一家传媒企业的全部或主要资产,从而在事实上取得该传媒企业控制权的行为。

②股票收购股票收购是指一家传媒企业通过一定方式收购另一家传媒公司的股票,当其获取的股票数量达到一定比例后,取得该公司控制权的一种交易行为。

收购对象一般是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的上市公司。

(2)按是否利用目标企业自身资产情况作为并购资金来划分,可以分为杠杆收购和非杠杆收购。

①杠杆收购杠杆收购是指通过增加传媒并购方企业的财务杠杆去完成并购交易的一种并购方式。

这种并购方式的实质是传媒并购企业主要以借债方式购买被收购企业的产权,继而以被收购企业的资产或现金流来偿还债务的并购方式。

②非杠杆收购非杠杆收购是指收购公司不使用目标公司的自有资金、资产及营运所得来支付或担保支付并购金的收购行为。

但这并不意味着收购企业有足够的自有资金而无需融资、借贷就可以达到并购目的。

(3)按收购方与被收购方的行业特征划分,可以分为横向并购、纵向并购及混合并购。

①横向并购横向并购是指媒体通过兼并、收购生产同类产品的公司而获得市场份额上的扩张。

其目的在于消除竞争、扩大市场份额、增加买方公司的垄断实力或形成规模效应。

②纵向并购纵向并购是指公司通过兼并、收购,将经营领域向传媒价值链上游和下游延伸。

但纵向并购中存在的风险不可小觑。

传媒经济学教程完整版

传媒经济学教程完整版

传媒经济学教程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传媒经济学教程》考点第一章P9微观经济学视角包括哪些方面的理论?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

还包括:均衡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包括生产理论、成本理论和市场均衡理论)、要素分配理论、一般均衡理论、与福利经济学、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等等。

P19公共物品、准公共物品、私人物品的内涵、特征是什么?满足了收益时的非排他性和消费时的非竞争性两个特点的物品和服务就是公共物品。

完全符合上述两个特点的叫作纯公共物品;部分符合上述两个特点的叫准公共物品;完全不符合上述两个特点的叫作私人物品。

纯公共物品需由政府提供,准公共物品应由政府和私人联合提供,私人物品则完全通过市场机制来提供。

P24传媒的“二元产品市场”谁提出的内涵是什么(问答题)“二元产品市场”由传媒经济学者罗伯特·皮卡德1989年提出。

内涵:“二元产品市场”指媒介只创造一种产品,却活跃于两个性质迥异的市场。

媒介的二元市场存在两个产品市场(内容产品市场及广告服务市场)、两类消费者(家庭和企业)和两个收入来源(发行收入与广告收入)。

“二元产品市场”是传媒产业的一个重要经济特征。

第二章P45什么是“共鸣效果”“溢散效果”“共鸣效果”:扮演意见领袖的媒介通常是传统的建制媒介,跟进的媒介是另类媒介,这种议题流动方式,被称为“共鸣效果”。

“溢散效果”:“反对议题”有可能由另类媒介引入建制媒介的视野,这种由另类媒介流向建制媒介的方式,被称为溢散效果。

P48什么是媒介的“序参数效应”(问答题)除了生活必需品之外,实物商品的需求是不连贯的,缺乏内在的必然联系。

然而,媒介的序参数作用是人类社会的一种自觉要求。

提供特定信息和情绪体验的媒介内容产品,本质是塑造人类社会的集体记忆和共同意志,这是社会个体的一致性需求,不仅有连贯性,而且始终存在着将所有内容商品的需求联合成统一体的内在趋势。

传媒经济学教程(第二版)传媒生产要素

传媒经济学教程(第二版)传媒生产要素

三、劳动力的价格——工资
(四)明星高收入
一些剧院演员的工资收入不如影视明星高,并不一定是因为前者不如后者优秀,而是因 为影视媒体技术可以让影视明星的表演能相对便宜地卖给消费者,从而更容易获得被消费者 品评、追捧的机会。
另外,传媒业降低投资风险的需求亦助长了明星的产生及明星的高收入。消费者口味千 变万化,传媒产品的市场风险难以预料。面对如此高的风险,投资者降低风险的一种选择是根 据员工以往表现和声望来决定投资。当众多投资者都追捧以往业绩记录优秀的少数人时,明 星的受关注度和收入自然也就抬高了。
第三节
传媒资本运营—— 产业与资本要素的协同
传媒资本运营—— 产业与资本要素的协同
➢ 一、传媒资本运营的关键点 ➢ 二、传媒无形资本运营
一、传媒资本运营的关键点
传媒资本并不是简单指传媒企业财务报表上的金融资产,它提供了审视传媒企业所拥有整 体资产的一个视角。
从构成上看,传媒资本涵盖了传媒实业资本运营、金融资本运营、产权资本运营以及无形 资本运营等几大类别,它既具备资本的共性特征,同时基于传媒业精神文化产业的特质又呈现 出一些特殊规律,其中一个鲜明特点就是传媒无形资本在传媒资本构成中占有很大比重。
二、劳动供给
(一)个体劳动供给曲线——有可能向后弯曲的供给曲线
劳动供给曲线与其他产品或服务的供给曲线虽然都反映供给量与价格之间的关系,但劳 动供给曲线可能“向后”弯曲。假使你是一名制片人,你的劳动供给曲线可能如下图所示,你 的劳动与闲暇的分配可能如下表所示。
二、劳动供给
(二)劳动供给曲线的移动
以上我们谈的是个体劳动的供给。正如某种职业劳动市场的需求曲线是无数单个需求 曲线 的加总一样,某种职业劳动市场的供给曲线也是从事该职业的无数个体劳动供给曲 线的加总。

传媒经济学教程(第二版)传媒消费者

传媒经济学教程(第二版)传媒消费者
按照西蒙的有限理性的行为模式,人们在选择时,没有必要在时间上无限追溯、在价值观上涵盖 全部,也没有必要把选择中的每一个问题都与世间所有其他问题扯在一起。
同超凡模式相比,行为模式舍弃了不少形式化的优雅,但这种舍弃却赢得了更多的回报,尤其是 提供了看待理性的新方式大量的人类思维产生以及人们得以正确决策的原因,主要在于拥有良好的 直觉或判断力。
这是一种社会化自我的需要,个人通过评论、转发的内容的 价值来更新个人门户。这不仅 是维护社会交际的需要,也是个人 “前台”名片的升级。这种 集体社会化的需要支持社交网 络的信息流。从这个意义上说,每个人都有一个消费者平台和 一个信息流动的平台。
因此,热门话题和文章,用 “刷屏”来展现内容,其实是通过 “转 发”这种行为,占据 了大部分人的个人门户,同时也是个人门户信息的一部分,是一个关系 链中的即时消息,接续 传递着信息流。
三、个体性 (一)产销者
而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 (AlvinToffler)在 1980年撰写的 《第三 次浪潮》中,将生产者和消费者两个词铸成一个新词 “prosumer”,并沿 用至今, 意思是指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角色界限模糊,两者将最终融合。
三、个体性 (二)自门户
从个人费每日新 闻、 专业知识、娱乐、信息等。
“互释人”的角色有一点是非常值得肯定的,就是观点表态的多元化,以及对用户自身 而 言强烈的赋权感。用户对自己的传播影响力有了更为直观、数字化、可统计的感受。 传媒消费 领域的赋权,也是传媒消费结构化变迁的开始。
第三节
传媒消费心理与动机
一、传媒消费者的“非理性”
(一)选择的三种模式
组织管理大师赫伯特·西蒙(Herbert A. Simon)曾经提出“选择”的三种不同模式:超凡模式 (the olympian model)、直觉模式(the intuitive model)和行为模式(the behavioral model)。

传媒经济学教程(第二版)影响力经济—关于传媒产业本质的经济学解读

传媒经济学教程(第二版)影响力经济—关于传媒产业本质的经济学解读
所谓成本,包括为获得该外部信号所支付的金钱成本、时间精力成本和机会成本的综合;所 谓收益,包括接收该信号的现时回报与预期回报的贴现。
除了支付金钱外,每一位主体的知识结构、兴趣结构与需要结构不同,其对特定信号进行解 读所要花费的时间精力也不同,从特定信号获取中所获效用也自然不同。
一、媒介消费者个体的注意力资源配置
就特定媒介的议程设置而言,要注意对海量信息的遴选把关与信息资源的合理配置。 与此同时,一个人在某一时间内接收的信息并不是越多越好,适当的信息量有助于提高信息 传播的有效传通量。传播学的研究表明,信息的有效传通量并不是与信息的条数成正比的。
二、社会层面注意力资源的配置
“新闻洞”的存在,决定了能通过“新闻洞”的信息应该是最有价值的信息。 媒介产品在空间上表现为各类内容的集合,在时间上表现为一个连续发展的过程。 这种空间上的集合和时间上的发展并不是随意的、简单的堆积,而是一种定向的形态,即按照 一定的意图来选择、组织这种集合和发展的可能性,使其尽量指向一定的目标,把社会注意力资源往 对社会和受众最有价值的方向牵引。
沃尔特·李普曼( Walter Lippmann, 1889年9月23日~1974年12月14 日) ,美国新闻评论家和作家。传 播学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学者之一, 在宣传分析和舆论研究方面享有很 高的声誉。这位世界上最有名的政 治专栏作家在其1922年的著作《公 众舆论》中,开创了被称为议程设 置的早期思想。此书被公认为是传 播学领域的奠基之作。
社会偏好结构和个人偏好的不断嬗变,使媒介产品的价值衍生和价值界定呈现出属于 自己的鲜明特征。
李普曼的《公众舆论》全书共有八部 分,共28章。
该书第一次对公众舆论做了全景式的 描述,详细描述了舆论现象的种种内外联系。 它对舆论研究中无法避免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 系统的梳理:

周鸿铎《传媒经济学教程》复习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十八章 传媒市场经营与管理)【圣才出品】

周鸿铎《传媒经济学教程》复习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十八章 传媒市场经营与管理)【圣才出品】

第十八章 传媒市场经营与管理18.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传媒市场的兴起和发展1.传媒市场及其特点(1)市场和传媒市场①市场市场是一种物品的买主和卖主的互相作用,以决定其价格和数量的过程。

它既是一个经济范畴,又是一个历史范畴。

a .作为一个经济范畴,市场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并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发展。

b .作为一个历史范畴,市场的概念在“买主和卖主的互相作用”下不断变化:由于物品或资源相对于买主欲望的稀缺,市场的形式、内容等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市场结构中的各要素也相应发生变化。

②传媒市场 传媒市场及其特点传媒市场的兴起和发展 传媒市场兴起和发展的条件 传媒产品(或服务)市场 传媒市场结构 传媒生产者市场 传媒消费者市场 传媒市场调查 传媒市场预测与决策 传媒市场预测 传媒市场决策传媒市场经营与管理a.含义传媒市场是指传媒产品交换的场所和领域,它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是传媒产品的商品性逐步被人们认知的产物。

b.改革第一,传媒市场结构中的各要素将在价值规律的作用下重新定位,作为市场主体的传媒将逐渐理顺各种关系,产权明晰,责权分明,建立真正的现代企业制度;第二,政府也将根据市场经济的规律,在保证社会效益的前提下,制定相关政策进一步开放传媒市场,建立更有效的市场机制,提供更宽松的经营环境,保障传媒市场的有序发展。

(2)传媒市场的特点①传媒市场具有独特的二元结构与其他市场相比较,传媒市场具有独特的二元结构,即传媒只创造一种商品,却可以存两个市场进行销售(见图l8-1)。

a.内容产品市场生产的产品经过包装后,成为报纸、杂志、书籍、广播、电视、网络等传媒市场上流通的产品。

这些内容产品以有偿或者无偿的形式销售给消费者,引起他们的关注,并以此换取他们的时间资源、注意力资源。

b.传媒市场的另一个市场是广告市场。

广告商通过购买传媒的空间资源或者时间资源,得到消费者的注意力,如果广告对受众的消费行为产生影响,就会形成影响力经济。

传媒经济学教程-第一章--初识传媒经济学

传媒经济学教程-第一章--初识传媒经济学
传媒经济学教程
·
第一章 初识传媒经济学
1.1 传媒经济与传媒经济学 1.2 传媒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1.3 传媒经济学的研究视角和研究内容 1.4 公共物品、准公共物品、私人物品——传媒产品的性质 1.5 “二元产品市场”——传媒产业的重要经济特征 1.6 广告支撑与内容支撑——传媒产业两大商业模式 1.7 传媒产业的经济本质——影响力经济
2.传媒经济学有哪些一般问题?有哪些特殊问题? 3.传媒经济学依托哪些学术平台和视角?存在哪
些研究路径?它们之间有什么差别?
思考与练习
4.尝试使用博弈论方法来分析一个传媒市场的 竞争行为。
5.请谈谈你对传媒产品性质的理解。 6.什么是“二元产品市场”? 7.传统传媒产业主要有哪些商业模式?门户网站
传媒产品性质变化的动态机制可表述为: 技术、规制(主要是版权保护)与商业模式 之选择动态变化,合力将传媒内容的“公共 物品”性质约束在一个能使传媒产品盈利的 状态,从而使传媒产品的性质随三种力量的 相对关系而变化。
1.5 “二元产品市场” ——传媒产业的重要经济特 征
早在1989年,传媒经济学者罗伯特·皮 卡德就在其《媒介经济学——概念与问题》 一书中写道:“从经济角度看,媒介产业不 同于一般产业,原因为其在所谓的二元产品 市场(dual product market)中运作。
的商业模式与此有何不同? 8.如何理解传媒产业的经济本质?
1.1 传媒经济与传媒经济学
传媒经济指的是由媒介的信息传播活动 引发的相关经济活动和经济现象。传媒经济 学关注和研究的是形形色色的媒介运营者, 如何在各种资源非常有限的前提下,满足受 众、广告业者与社会在资讯和娱乐等方面的 各种欲求与需要。
1.2 传媒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1.2.1 西方传媒经济学的演进历程 1.2.2 中国传媒经济学的演进历程

喻国明《传媒经济学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喻国明《传媒经济学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第一部分 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一章 初识传媒经济学1.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 传媒经济的定义传媒经济与传媒经济学 国外学者关于传媒经济学的定义 国内学者关于传媒经济学的定义西方传媒经济学的演进历程 传媒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中国传媒经济学的演进历程传媒经济学的三种研究视角传媒经济学的研究视角和研究内容传媒经济学的研究范式 传媒经济学要解决的基本问题传媒产品——信息内容与物质载体的统一体传媒产品的性质 传媒产品的性质及其影响因素 传媒产品性质动态模型 “二元产品市场”概念的提出 传媒产业的重要经济特征“二元产品市场”在传媒产业中的表现广告支撑型 传媒产业两大商业模式 内容支撑型传媒商业模式的动态性传媒的影响力传媒产业的经济本质——影响力经济 传媒产业价值链 传媒生命周期与影响力【重点难点归纳】一、传媒经济与传媒经济学1.传媒经济的定义传媒经济,是指由媒介的信息传播活动引发的相关经济活动和经济现象。

当代的传媒经济特指在市场经济环境中的媒介生产、分配和消费实践。

2.国外学者关于传媒经济学的定义(1)传媒经济学关注和研究的是形形色色的媒介运营者,如何在各种资源非常有限的前提下,满足受众、广告业者与社会在资讯和娱乐等方面的各种欲求与需要。

(2)传媒经济学研究传媒产业如何使用稀缺资源来生产一定的内容以满足社会公众各种不同的欲求与需要。

总之,上述两种表述在内涵上是十分接近的,都肯定了传媒经济学是运用关键的经济概念来分析传媒产业。

3.国内学者关于传媒经济学的定义(1)传媒经济学是研究传媒的社会功能及其生产消费过程的规律和经济关系的科学。

它研究人和社会如何进行选择,如何使用可以有其他用途的稀缺的资源来生产各种信息和娱乐内容,并在现在或将来把商品分配给社会的各个成员或集团,以满足他们的各种需要和需求。

(2)传媒经济学主要从事对信息传播活动所消耗的物质资源的分配和补偿方式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各类传播媒介的经济运作规律,以及传媒经济活动对国民经济的影响进行研究。

喻国明《传媒经济学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初识传媒经济学【圣才出品】

喻国明《传媒经济学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初识传媒经济学【圣才出品】

第一章初识传媒经济学1.1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传媒经济与传媒经济学1.传媒经济的定义传媒经济,是指由媒介的信息传播活动引发的相关经济活动和经济现象。

当代的传媒经济特指在市场经济环境中的媒介生产、分配和消费实践。

2.国外学者关于传媒经济学的定义(1)传媒经济学关注和研究的是形形色色的媒介运营者,如何在各种资源非常有限的前提下,满足受众、广告业者与社会在资讯和娱乐等方面的各种欲求与需要。

(2)传媒经济学研究传媒产业如何使用稀缺资源来生产一定的内容以满足社会公众各种不同的欲求与需要。

总之,上述两种表述在内涵上是十分接近的,都肯定了传媒经济学是运用关键的经济概念来分析传媒产业。

3.国内学者关于传媒经济学的定义(1)传媒经济学是研究传媒的社会功能及其生产消费过程的规律和经济关系的科学。

它研究人和社会如何进行选择,如何使用可以有其他用途的稀缺的资源来生产各种信息和娱乐内容,并在现在或将来把商品分配给社会的各个成员或集团,以满足他们的各种需要和需求。

(2)传媒经济学主要从事对信息传播活动所消耗的物质资源的分配和补偿方式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各类传播媒介的经济运作规律,以及传媒经济活动对国民经济的影响进行研究。

(3)传媒经济学“研究的是媒介经济的基本经济关系和经济规律,其核心是要研究媒介稀缺资源的有效配置问题”。

总之,应用经济学的核心概念和理论来分析传媒产业中的包括资源配置问题在内的各种议题,即是传媒经济学。

二、传媒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1.西方传媒经济学的演进历程(1)西方传媒经济学研究的四个阶段①第一阶段,20世纪20至30年代传媒活动与传媒产业初步进入经济学、管理学视野,传媒经济学科开始孕育。

这一时期涉足无线电广播、广告、电信等传媒领域的主要是美国的一些学者,如杰米、维尔等。

20世纪20年代,是美国新闻史上“喧嚣的20年代”。

当时的无线电广播业突飞猛进,NBC、CBS等主要的广播公司先后成立,频率频谱的管理相当混乱,广播业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

传媒经济学教程(第二版)传媒经济学科图景概貌

传媒经济学教程(第二版)传媒经济学科图景概貌
传媒经济学主要从事对信息传播活动所消耗的物质资源的分配和补偿方式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各类 传播媒介的经济运作规律,以及传媒经济活动对国民经济的影响进行研究。
传媒经济学科图景概貌
媒介即信息。 ——马歇尔·麦克卢汉
第一节
传媒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传媒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 一、西方传媒经济学的演进历程 ➢ 二、中国传媒经济学的演进历程
一、传媒经济学的三种研究视角 (一)微观经济学视角
微观经济学取向的传媒经济研究将传媒经济学视为微观经济学和产业经济学在传媒领 域的延伸。
在抽象掉传媒的一些特殊性之后,传媒机构与传媒受众的经济行为可以用微观经济学 的视角加以解剖,传媒产业内部的组织问题也可以从产业经济学的角度加以研究,这一点是没 有什么疑义的。
从高频和高中心度关键词来看,传媒产业和市场、报业、媒介融合、新媒体和广告是受到 研究者们较多关注的研究对象和问题。
从传媒经济研究者与合作网络来看,与一般学科的平均水平相比,传媒经济学核心研究 者的群体规模较小,有80%以上的研究者在12年间仅发表了1篇被引频次达到6次及以上的论文。
从研究的无形场域即论文发表的期刊来看,发表于《新闻记者》《当代传播》和《新闻 界》上的传媒经济类论文数量最多,这三本期刊较为集中地呈现了传媒经济的研究成果。
基于产业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传媒经济学可以研究传媒市场的结构、变化和趋势, 传媒产业的环境,产业价值链,技术进步导致的产业变革等问题,也可以细化到各种类型的传 统媒介和新媒介产业。
一、传媒经济学的三种研究视角 (二)管理经济学视角
传媒经济的本质特性集中反映在以下方面:它具有独特的商业路径和经济模式;它具有 较为明显的公共性特征;它对于生产者和消费者来说,意义和价值(符号价值)功能十分突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媒经济学教程》考点P9微观经济学视角包括哪些方面的理论?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

还包括:均衡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包括生产理论、成本理论和市场均衡理论)、要素分配理论、一般均衡理论、与福利经济学、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等等。

P19公共物品、准公共物品、私人物品的内涵、特征是什么?满足了收益时的非排他性和消费时的非竞争性两个特点的物品和服务就是公共物品。

完全符合上述两个特点的叫作纯公共物品;部分符合上述两个特点的叫准公共物品;完全不符合上述两个特点的叫作私人物品。

纯公共物品需由政府提供,准公共物品应由政府和私人联合提供,私人物品则完全通过市场机制来提供。

P24传媒的“二元产品市场”谁提出的?内涵是什么?(问答题)“二元产品市场”由传媒经济学者罗伯特·皮卡德1989年提出。

内涵:“二元产品市场”指媒介只创造一种产品,却活跃于两个性质迥异的市场。

媒介的二元市场存在两个产品市场(内容产品市场及广告服务市场)、两类消费者(家庭和企业)和两个收入来源(发行收入与广告收入)。

“二元产品市场”是传媒产业的一个重要经济特征。

P45什么是“共鸣效果”?“溢散效果”?“共鸣效果”:扮演意见领袖的媒介通常是传统的建制媒介,跟进的媒介是另类媒介,这种议题流动方式,被称为“共鸣效果”。

“溢散效果”:“反对议题”有可能由另类媒介引入建制媒介的视野,这种由另类媒介流向建制媒介的方式,被称为溢散效果。

P48什么是媒介的“序参数效应”?(问答题)除了生活必需品之外,实物商品的需求是不连贯的,缺乏内在的必然联系。

然而,媒介的序参数作用是人类社会的一种自觉要求。

提供特定信息和情绪体验的媒介内容产品,本质是塑造人类社会的集体记忆和共同意志,这是社会个体的一致性需求,不仅有连贯性,而且始终存在着将所有内容商品的需求联合成统一体的内在趋势。

媒介的序参数效应将偶发事件、个体行为或单次商品消费纳入社会符号意义系统,同新闻资讯意义变成人们文化心理地图上的“地点”。

媒介在产业化运作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产业亲和力和资源涵化力,很大程度上也是基于这种“序参数效应”。

P58预估受众、实测受众、实际受众?预估受众:指媒介从业者凭经验与直觉及粗疏的评估而预期的受众。

实测受众:指媒介经营者自己或委托专业调查机构遵照科学的调查研究程序测量出来的受众。

实际受众:指真正消费媒介产品或服务的受众。

P62受众碎化?原因?受众碎化指使原来集中于少数阅听选项上的受众分散到越来越多的选项中的过程。

原因:受众碎化受三个因素影响,第一是受众差异性;第二是技术先进性;第三是政策许可。

受众差异性与消费消费需求的丰富性呈正相关关系,技术先进性则决定着满足受众不同需求的内容找到传布渠道的可能,这两者构成受众碎化的潜在现实,潜在现实变为现实则要视政策许可而定。

(在政策许可范围内,承载着信息的渠道将有着各种各样特殊需求的受众分割成一个个专门市场,受众呈现出碎化图景。

)P69受众极化?原因?受众极化指受众分化为忠诚者和不接触着两个极端部分的倾向。

原因:媒介新环境表现出的两个特征——内容与频道的相关性和家庭收视频道的不同组合——有助于受众极化现象的出现。

受众碎化促使媒体怎样变革?①受众碎化是降低媒介受众与广告主目标消费者之间的重合度的重要力量。

?????②受众碎化使消费需求变得丰富,从而有利于促进节目产量的增加。

?????③受众碎化是大势所趋,这将使数据库营销广受青睐,同时也使广告媒体策划变得更为重要。

?④在政策的允许下,承载信息的渠道将需求各异的受众分割成一个个专门市场。

P74用模型分析消费者在消费文化传媒产品时的心理。

高AB效用CD低高代价(效用与代价组合)(效用是对消费者从消费商品(或服务)中得到的满足程度的抽象衡量。

)A:高效用,低代价:B:高效用,高代价;C:低效用,低代价;D:低效用,高代价。

D是最不理想的组合情况,在D情况下,消费者会毫不犹豫地选择不消费。

A是最理想的组合情况,在A情况下,消费者会毫不犹豫地选择消费。

比较难抉择的是B与C的情况。

在B与C情况下,消费者需要比较效用与代价之间的相对关系。

如果文化传媒产品的效用大于代价,常倾向于选择消费;反之,则倾向于选择不消费。

P76什么是边际效用?什么情况下递减?什么情况下递增?边际效用指的是某种商品或服务的消费量增加一单位所增加的额外满足程度。

在一定时期内某消费者对某物品或服务的消费每增加一个单位,总效用的增加总是依次减少的,这也是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反之,边际效用递增。

P78什么是消费者均衡?消费者选择消费品组合式遵循的基本原则是效用最大化--即消费者从消费者组物品与劳务中得到的总满足程度最大化。

在预算与商品或服务的价格既定时,如果消费者购买的商品或服务实现了效用最大化,就实现了消费者均衡。

P85什么是生产可能性边界?在生产要素(投入)与生产技术(将投入变为产出的方法)既定时,企业能生产的产量可以有多种组合,所有这些组合用图形表现出来,则为生产可能性边界。

P89什么是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规模经济是长期平均总成本随产量增加而减少的特性。

规模不经济是指长期平均总成本随着产量的增加而增加的特性。

P93如何用有效规模的临界点去衡量企业经济总收益的重要性?(举例)(在企业规模扩大过程中,引起规模经济的因素与规模不经济的因素同时存在,只不过在有效规模这一临界点之前,引起规模经济的因素处于主导地位,因此规模经济作为显性特征表现出来。

而在超过有效规模这一临界点后,引起规模不经济的因素处于主导地位,因此规模不经济作为显性特征表现出来。

因此,对于媒体产业来讲,把握“有效规模”这一临界点就显得特别重要。

)假使某电视台规模扩大了8%(即各种投入增加了8%),其产量亦增加了8%,此时电视台为有效规模,规模收益不变;若电视台规模扩大了5%,其产量因此增加了10%,此时电视台实现了规模经济,规模收益递增;当若电视台规模扩大了10%,而产量只增加了7%,此时电视台表现为规模不经济,规模收益递减。

因而,把握“有效规模”这一临界点有助于企业衡量总收益,取得收益递增,实现规模经济,同时规避规模不经济。

P93“彼得原理”?“彼得原理”认为,在各种组织中,由于习惯于对在某个等级上称职的人员进行晋升提拔,因此致使在一个等级制度中,每个职工趋向于上升到他所不能胜任的地位。

(规模扩大了的媒介组织常需提拔一批人到更高一级的岗位任职,由于该原理的存在,他们实际并不能胜任新的岗位和管理一个更大的媒介。

)P94文化折扣与文化相关性。

文化折扣,又称文化贴现,即在国际文化贸易中,会因为其内蕴的文化因素不被其他民族观众认同或理解而带来产品价值的减损。

语言是文化折扣的重要组成部分。

吸纳不同文化背景的表演者;国际联合生产;格式销售有助于扩大媒介内容的普适性,降低文化折扣的影响。

P97什么是范围经济?范围经济是通过媒介向其他相关行业或不相关行业扩张,生产两种或两种以上商品或服务实现的。

如果在同一媒介公司内生产两种(或两种以上)产品的总成本低于在两种(或两种以上)不相关厂商分别进行生产时的总成本,就存在范围经济。

P123什么是均衡价格?公式?交易达成时,卖方的供给量也就是买方的需求量,卖方的价格也等于买方的价格,此时对应的价格就被称为均衡价格或市场出清价格。

当市场中商品价格高于均衡价格时,市场将出现过剩;反之,当市场中商品价格低于均衡价格时,市场将出现短缺。

P119决定供给量的因素有哪些?供给量取决于卖方对收益与成本的权衡。

影响供给量的主要因素有:价格、投入价格、技术、预期以及卖方数量。

P121什么是供给价格弹性?供给价格弹性衡量的是一种商品或服务的供给量对其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其计算公式为:供给价格弹性=供给量变动百分比/价格变动百分比供给价格弹性亦可分为富有弹性(供给价格弹性大于1)、单位弹性(供给价格弹性等于1)和缺乏弹性(供给价格弹性小于1)三种情况。

P124引起价格变动的因素是什么?因其价格变动的因素是供求关系。

当商品或服务供不应求时,价格上升;当品或服务供过于求时,价格下跌。

P139广告价格是由什么决定的?广告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相交时的价格为均衡价格。

在此价格水平上,所有广告主都可以买到他想买的广告资源,所有媒体都能卖出他们想卖的所有广告资源。

因而,广告价格由广告的供给和需求决定,同时还受政策的影响。

P163什么是补偿性工资?用现实生活中的例子说明。

(案例题)补偿性工资差别是指:"为抵消不同工作的非货币特性而产生的工资差别。

生活中,我们会观察到人们会特别偏爱某项工作,这种偏爱并不是因为工资高,而是因为该工作可以给劳动者带来不是用货币度量的满足。

虽然到中央电视台打工的某些电视从业者工资收入比以前低,但仍愿意到央视实习,其中的原因便是补偿性工资。

因为中央电视台在中国的独特地位让从地方(媒体)单位跳至中央电视台工作的媒体从业者可以在工作中获得比在地方台更多的便利,更大的成就感和满足感,谋得更好的发展机会。

这些可以补偿相对低的工资,所以,即使他们从中央电视台拿到的工资并不比原先所在单位多,也仍“阻”不住一波又一波地方媒体工作人员对央视的“偏好”。

一大批在南方各媒体打工的“流浪记者”之所以在待遇(包括工资、医疗、社保、住房及其他福利)不高的情况下仍愿意加入媒体劳动者大军,除可用职业精神解释外,还可用补偿工资解释。

也就是说:“流浪记者”所得的包括工资在内的待遇不足以等价于其所付出的劳动,但他们可以从从事的这项工作所得的社会声望等收益中获得满足。

P165明星为什么可以取得高收入?因为相对其他普遍工作而言,超级明星这一职业对人先天天见的要求如此苛刻(譬如漂亮),以至于有可能成为超级明星的人并不多。

所以超级明星总是供不应求,甚至在某一点事,超级明星的供给达到极限,工资收入自然也就高了。

明星们拿到的工资很大一部分是经济租金。

经济租金是从事某份工作所获得的收入超过除此工作之外最好工作所得收入的部分。

然而供求关系只是解释了超级明星收入高的一般原因。

除此之外,超级明星现象(极受关注、高收入等)还与传媒市场的两个特点密切相关:第一,传媒市场上每位消费者都希望消费最优秀(或最受欢迎)的生产者所提供的物品;第二,传媒市场中最优秀(或最受欢迎)的生产者所提供的物品可以相对便宜的卖给消费者。

此外,传媒业降低投资风险的需求亦助长了明星的产生及明星的高收入。

P177市场结构分为哪几类?每类市场结构各具什么样的特点?市场结构按照竞争减弱的次序,可以划分为完全竞争、垄断竞争、寡头和垄断四种市场结构。

完全竞争:完全竞争性厂商生产同质化产品。

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存在一个由市场供求力量确定的行业价格,这一价格是个体所难以左右的。

此外,完全竞争不存在任何外力的控制,所有的资源具有完全的流动性,没有进入障碍,从长期来看经济利润为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