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鸿铎《传媒经济学教程》复习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二章 传媒经济学研究)【圣才出品】

合集下载

喻国明《传媒经济学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受众——消费者选择【圣才出品】

喻国明《传媒经济学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受众——消费者选择【圣才出品】

第二章影响力经济——关于传媒产业本质的经济学解读2.1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现代西方经济学分析框架在传媒经济研究中的作用1.现代经济学提供了相对规范的审视问题的视角、参照系、分析工具现代经济学作为理论分析框架,由三个主要部分组成:视角、参照系或基准点、分析工具。

(1)现代经济学提供了从实际出发的看问题的角度或曰“视角”。

这些视角可以指导人们避开细枝末节,把注意力引向关键的、核心的问题。

(2)现代经济学提供了多个“参照系”或“基准点”。

这些参照系本身的重要性在于建立了一些让人们更好地理解现实的标尺。

(3)现代经济学提供了一系列强有力的“分析工具”,它们多是各种图像模型和数学模型。

这种工具的力量在于用较为简明的图像和数学结构帮助人们深入分析纷繁错综的经济行为和现象。

2.在面对传媒产业进行经济学视角的分析时,不能忽略传媒行业的特殊性(1)传媒经济研究在给定假设上的特殊性“社会偏好结构”和“个人偏好”处在由媒介产品不断重塑的过程之中,由此带来媒介产品价值生产和价值实现上的特殊性。

①经济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归纳为:给定假设,简化关系;放松假设,逼近现实。

②媒介传播本身就蕴涵了社会偏好结构形成和改变的机制a.从物质技术层面而言,由于不同媒介载体有着不同的可获得性、参与条件和内容偏向,形成一种过滤机制,最终对一个时代的社会集体偏好产生影响。

b.不同媒体组织基于不同的媒体文化理念,通过其对于资讯的选择、处理、解读及整合分析等等在传播资讯时所打上的各自的社会能动性的烙印,并由此对人们的认知、社会判断和社会行为产生影响。

③社会偏好结构和个人偏好对媒介产品价值衍生和价值界定的影响社会偏好结构和个人偏好的不断嬗变,使媒介产品的价值衍生和价值界定呈现出属于自己的鲜明特征。

a.从个体层面而言,在一个较长的时间轴线上,消费某类媒介产品越多,对它的偏好和依赖就越强,单位产品为消费者带来的效用可能就越大。

b.从社会层面而言,一个媒介产品的价值并非内在于自身,其在空间维度上传播范围越广,引发的社会共鸣越强,其价值就越大;同时,其在时间维度上不断融入新的形式元素并循环出现,由于传播心理效应的累积性,其价值也会实现动态成长;另外,消费者经由媒介消费所形成或更新的社会心理偏好转换成为现实生活中的相关消费行为时,媒介的价值进一步得到复合延伸。

传媒经济学教程 第二章 影响力经济—关于传媒产业本质的经济学解读

传媒经济学教程 第二章 影响力经济—关于传媒产业本质的经济学解读

2.5 提升注意力资源价值的两种途径
2.5.1 通过受众媒介接触行为与日常生活的彼 此渗透提高有效可支配注意力的时间长度 2.5.2 提升内容与广告之间的内在关联性及其 与传播环境在培育
2.6 在注意力资源争夺中不同媒介载体的优势 对比与替代性分析 我们生活在一个媒介共存的时代,不同 性质的媒介之间的竞争关系如何?这取决于我 们对于媒介市场的定义和对于市场分类的不 同口径。如按照地理区域来划分,还是按照 人口统计学特征进行人群划分?在特定市场中, 它们的可替代程度如何?在整合传播中又有哪 些互补优势?
2.1.2 在面对传媒产业进行经济学视角的分析 时,我们不能忽略传媒行业的特殊性 1.传媒经济研究在给定假设上的特殊性 2.传媒经济领域“稀缺资源”的界定和分析侧 重点的不同
2.2 媒介注意力资源的配置
2.2.1 媒介消费者个体的注意力资源配置 2.2.2 社会层面注意力资源的配置 2.2.3 注意力资源配置对于社会资源配置的乘 数效应
2.3 从注意力到影响力的转化机制
以上从个体和社会层面对注意力资源的 配置做出了剖析。在一个信息超载的时代, 人们能够用来接收信息的注意力资源和处理 信息的心智资源显示出了其稀缺性。现代社 会信息资源和注意力资源的不对称性越加剧, 争夺注意力资源的竞争就越激烈。
2.4 受众有效可支配注意力——媒介影响力建 构的核心与前提 从受众注意力的凝聚到媒介影响力的发 挥,都是以受众有效可支配注意力的投入为 前提的。从个体层面而言,受众的有效可支 配注意力是其进行媒介消费时的预算约束; 从社会层面说,它在空间上的规模性凝聚和 在时间上的延展积累又是传媒建构和实现影 响力的基础。
2.1.1 现代经济学为我们提供了相对规范的审 视问题的视角、参照系和个主要部分组 成:视角(perspective)、参照系 (reference)或基准点(benchmark)、 分析工具(analytical tools)。接受现代经 济学理论的训练,是从这三方面入手的。

喻国明《传媒经济学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喻国明《传媒经济学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第一部分 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一章 初识传媒经济学1.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 传媒经济的定义传媒经济与传媒经济学 国外学者关于传媒经济学的定义 国内学者关于传媒经济学的定义西方传媒经济学的演进历程 传媒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中国传媒经济学的演进历程传媒经济学的三种研究视角传媒经济学的研究视角和研究内容传媒经济学的研究范式 传媒经济学要解决的基本问题传媒产品——信息内容与物质载体的统一体传媒产品的性质 传媒产品的性质及其影响因素 传媒产品性质动态模型 “二元产品市场”概念的提出 传媒产业的重要经济特征“二元产品市场”在传媒产业中的表现广告支撑型 传媒产业两大商业模式 内容支撑型传媒商业模式的动态性传媒的影响力传媒产业的经济本质——影响力经济 传媒产业价值链 传媒生命周期与影响力【重点难点归纳】一、传媒经济与传媒经济学1.传媒经济的定义传媒经济,是指由媒介的信息传播活动引发的相关经济活动和经济现象。

当代的传媒经济特指在市场经济环境中的媒介生产、分配和消费实践。

2.国外学者关于传媒经济学的定义(1)传媒经济学关注和研究的是形形色色的媒介运营者,如何在各种资源非常有限的前提下,满足受众、广告业者与社会在资讯和娱乐等方面的各种欲求与需要。

(2)传媒经济学研究传媒产业如何使用稀缺资源来生产一定的内容以满足社会公众各种不同的欲求与需要。

总之,上述两种表述在内涵上是十分接近的,都肯定了传媒经济学是运用关键的经济概念来分析传媒产业。

3.国内学者关于传媒经济学的定义(1)传媒经济学是研究传媒的社会功能及其生产消费过程的规律和经济关系的科学。

它研究人和社会如何进行选择,如何使用可以有其他用途的稀缺的资源来生产各种信息和娱乐内容,并在现在或将来把商品分配给社会的各个成员或集团,以满足他们的各种需要和需求。

(2)传媒经济学主要从事对信息传播活动所消耗的物质资源的分配和补偿方式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各类传播媒介的经济运作规律,以及传媒经济活动对国民经济的影响进行研究。

传媒经济学第二章影响力经济:关于传媒产业本质的经济学解读

传媒经济学第二章影响力经济:关于传媒产业本质的经济学解读
重点的不同
1、传媒经济研究在给定假设上的特殊性
经济学研究的方法一般可概括为:给定假设,简 化关系;放松假设,逼近现实; “社会偏好结构”和“个人偏好”处在由媒介产 品不断重塑的过程之中,由此带来媒介产品价值生 产和价值实现上的特殊性。
首先,从物质技术层面讲,由于不同媒介载体有着不同的
可获得性、参与条件和内容偏向,形成一种过滤机制,最终 对一个时代的社会集体偏好产生影响。
从社会层面讲,一个媒介产品的价值并非内在于本身,
其在空间维度上传播范围越广,引发的社会共鸣越强, 其价值就越大;同时,在时间维度上不断融入新的形式 元素并循环出现,由于传播心理效应的累积性,其价值 也会实现动态增长。 另外,消费者经由媒介消费所形成或更新的社会心理 偏好转换成为现实生活中的相关消费行为时,媒介的价 值进一步得到复合延伸。(社会价值)
道,形成信息干扰,反而可能降低总体回报。所以,明智的方法是特 定时刻将注意力资源排他性地投注在某一信号或某一些彼此兼容的信 号上去。)
媒介如何赢得主体的注意力资源?
1、尽可能扑捉机会进入主体的信道组合中:主要表 现在形式要素层面,调动各种表现元素形成自身特 色。 2、降低主体接触自身的各种成本,提高现时和预期 回报。 3、通过自身内容帮助目标受众优化其注意力资源配 置,进而优化目标受众其他经济社会资源的配置。
议程设置
1922,利普曼提出‚新闻媒介影响‘我们头脑中的图像 ’‛,这成为议程设置理论的雏形; 1963年,伯纳德-科恩提出了对‚议程设置‛最有影响力 的表述:‚在大多数时间,报界在告诉它的读者怎样想时 可能并不成功;但它在告诉它的读者该想些什么时,却是 惊人地成功‛。
Company
LOGO
传媒经济学
信息技术与传媒学院 李文学

喻国明《传媒经济学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喻国明《传媒经济学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03
第十二章传 媒投融资
04
第十三章传 媒并购
06
第十五章中 国传媒业三 十年:发展 逻辑与现实 走势
05
第十四章传 媒无形资本 运营
1.1复习笔记 1.2课后习题详解
2.1复习笔记 2.2课后习题详解
3.1复习笔记 3.2课后习题详解
4.1复习笔记 4.2课后习题详解
5.1复习笔记 5.2课后习题详解
14.1复习笔记 14.2课后习题及详解
15.1复习笔记 15.2课后习题及详解
中国传媒大学2013 年传媒经济管理综合
试题
中国传媒大学2013 年传媒经济管理综合
试题及详解
中国传媒大学2010 年传媒经济管理综合 试题
中国传媒大学2010 年传媒经济管理综合 试题及详解
作者介绍
这是《喻国明《传媒经济学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的读书笔记模板,暂无该书作者的 介绍。
喻国明《传媒经济学教程》笔 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
详录分析 05 读书笔记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作者介绍 06 精彩摘录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教程
教材
中国传媒
知识
经济
名校
详解
笔记
经济学
传媒 习题
产业
经济学
笔记
经济学
复习
大学年
传媒
名校
内容摘要
目录分析
第二章影响力经 济——关于传媒产 业本质的经济学解

第一章初识传媒经 济学
第三章受众——消 费者选择
01
第四章生产 与成本
02
第五章需求 与供给
03
第六章广告

周鸿铎《传媒经济学教程》复习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二十一章 传播媒介制度)【圣才出品】

周鸿铎《传媒经济学教程》复习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二十一章 传播媒介制度)【圣才出品】

第二十一章 传播媒介制度21.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传媒产业制度结构1.现行传媒产业制度的弊端现行的传媒产业制度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起来的,所以在管理体制上—直坚持“人治”,以主管人员的权威性实施对传媒产业的管理;在所有制结构上实行单一的国有传媒产业制度。

这种传媒产业制度的主要弊端是:(1)高度垄断现行传媒产业制度下所形成的垄断并不是凭借经济实力而形成的垄断,而是运用“人治” 现行传媒产业制度的弊端 传媒产业制度结构 未来传媒产业制度模式 建立传媒产业制度应坚持的原则计划经济时代报纸之间的关系“文革”期间报纸之间的关系报业传媒的“三分开”制度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级阶段报纸之间的关系 实现转制后报纸之间的关系报业产业倒螺旋式发展道路 报业传媒的“三分开”制度 “制播分营”制的含义 实施“直播分营”制的原因 电视媒介的“制播分营”制度 实施“制播分营”制的原则 实施“制播分营”制的要求 民营电视产业机构出现的条件民营电视产业制度 我国民营电视产业公司的类型 民营电视产业的基本走势 中国电视制片人制的现状 电视剧制作的制片人制 改变我国电视制片人的现状应解决的问题传播媒介制度的手段,传媒产业实体本身的实力软弱,很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一旦国家政策有所调整或者人事有所变动,对传媒产业的发展都会造成难以预测的影响或后果。

(2)资源浪费现行的传媒产业制度要求传媒实体的“自给性”,即“小生产性”,分散经营人为地造成传媒产业生产水平低下、资源浪费的状况。

(3)人浮于事由于传媒产业缺乏科学的管理以及“人治”所造成的个人权力过大的原因,引发人力资源配置上的混乱,使某些经济效益比较好的传媒产业部门人浮于事,某些经济效益欠佳的部门缺岗严重。

(4)无成本意识在传媒产业实体内部,特别是电视传媒产业部门,由于受现代传媒产业制度的影响和制约,经营者关心的是自己的“地位”和“乌纱”,很少关注成本。

周鸿铎《传媒经济学教程》复习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十章 其他传媒)【圣才出品】

周鸿铎《传媒经济学教程》复习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十章 其他传媒)【圣才出品】

第十章 其他传媒10.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语言传媒1.语言传媒的含义(1)语言传媒的含义语言是人类进行交际的重要工具,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本质特征之一。

语言是以语音为物质外壳,以词汇为建筑材料,以语法为结构规律而构成的体系。

(2)语言传媒的使用形式语言这种人类特有的交际工具,在其使用过程中有三种形式:①单纯的口语交际方式a .一般情况下,这种口语交际方式多表现在两人之间的直接面谈,或者是少数人之间的座谈。

这种面对面的直接交际方式,既适用于社会生产力水平比较低下、无其他交际工具 语言传媒的含义 语言传媒 语言传媒的作用 语言传媒的发展物体传媒及其特点物体传媒 物体传媒使用的条件 人物传媒及其特点 人物传媒 正确使用人物传媒 事件传媒及其特点 事件传媒加强对事件传媒的研究和利用组织传媒及其特点 组织传媒深化对组织传媒的研究其他传媒可借用的社会环境,又适用于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交际工具多而现代化的社会环境。

b.口语交际方式并非只适用于狭小的范围,有时需要更多受众和更大范围知晓的信息也可以采用这种口语交际方式。

但这种交际方式已不是原来意义上的面对面的直接交谈,而是借助电子传媒实现交际的目的。

②书面语言的交际方式这是一种借助于文字进行人际交往的工具,是语言交际工具和文字相结合的产物。

这种人际交往工具在印刷术没有产生以前,多采用书写的形式。

由于这种语言传媒用书写文字的形式表现出来,因此人们把它称之为书写传媒。

当印刷术发明以后,这种语言传媒往往用印刷文字的形式表现出来,因此人们又把它称之为印刷传媒。

③图画语言的交际方式这是一种借助图画来交流思想、沟通情感的人际交往工具,是语言交际工具和图画相结合的产物。

据考证,文字是从图画演变而来的,文字来自于图画。

从这个意义上讲,图画语言传媒同文字语言传媒是相通的,只是表现形式的差异。

(3)语言传媒之于人类的意义语言传媒是人类传播活动中继非语言传媒之后的一种最古老的传媒,在现代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条件下语言传媒还在起作用,是人类传播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种传媒。

传媒经济学读书笔记

传媒经济学读书笔记

传媒经济学读书笔记【篇一: 《了解传媒经济学》学习笔记】《了解传媒经济学》笔记《了解媒介经济学》(以下简称《了解》)这本书在图书馆是被放在新闻传输学书架上, 英文原题是《understanding media economics》。

本书介绍了现代传媒因为其零边际成本和特殊市场失灵, 而含有与众不一样经济现象和对应经济规律, 以及传媒各产业基础情况, 是一本普及型教材类读物。

因为自己本科学习经济学, 感觉《了解》深入浅出, 比起大部头经济学著作要浅显, 又充足表现着经济学逻辑与理性。

即使只有百来页,不过《了解》用相当清楚思绪从报业、广电和网络四大媒介上做了深入探讨,该书前段关键结合报纸、杂志、电视广播媒体和经济学相关“两种商品”、成本、价值实现和外部性等特征进行分析, 并实化至产业链分析等? 后半部分关键内容集中在: 电影业, 着重分析美国在全球电影市场主导地位和欧洲堡垒制度; 新媒体, 包含新媒体经济学价值、对传统媒体冲击和所存在迷惑(如p2p问题等); 各国对于传媒资源集中化应对方法(促进资源整合or维持公平)。

该书知识系统, 叙述条理, 几乎每一个章节都需要另外参考很多资料以达成触类旁通效果, 比较于中国号称唯一一本媒介经济学专著, 《了解》更为切实, 更让人轻易了解。

《了解》清楚而具体地介绍了与传媒相关关键经济学概念, 并以非经济专业人士需求为基点, 深入浅出地解释了与传媒经济学研究相关基础概念; 探讨了当今传媒产业所面临关键问题; 联络经济理论与商业实践, 叙述了多种传媒行业——广告、电视、电影、印刷媒体和新媒体; 审阅了经济学对公共政策影响。

第一章中对传媒经济学基础内容进行了分析。

对传媒内容分析能够作为了解我们身处社会以及我们价值体系一个手段传媒经济学是把经济学研究与传媒学研究有机结合起来一门学问, 它所研究是在传媒业中不停改变经济原因, 这些原因是可知道或约束着从业人士如经理人、决议人进行抉择。

周鸿铎《传媒经济学教程》复习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六章 传媒经济社会)【圣才出品】

周鸿铎《传媒经济学教程》复习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六章 传媒经济社会)【圣才出品】

第六章 传媒经济社会6.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传媒社会1.传媒与信息(1)传媒的含义传媒是信息传播所经过的“桥”、“渠道”、“通道”,凡是能通过信息传输使双方发生关系的工具、语言、文字、事件、物体、组织等都可以称为传媒。

(2)信息的含义信息是信息源所“发生的各种信号和消息经过传递被人们所感知、接收、认识和理解的内容的统称,其根本特质是包含着的新内容和新知识,能消除人们对某种事物的不确定性,使人们对该事物获得一定的认识”,而这种认识对人们的思想或行动产生一定影响。

(3)信息的分类信息是一种客观现象,它存在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过程。

①存在于自然界的信息称为自然信息;②存在于人类社会活动中的信息称为社会信息;传媒与信息传媒社会 传媒社会传媒社会的依据人际关系概述 传媒社会的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的特点 传媒社会中处理人际关系应注意的问题 经济和经济社会 传媒经济社会 信息经济 传媒经济社会传媒经济社会③人的思维活动也会产生信息。

(4)传媒与信息的关系①传媒是信息生命的“动脉”信息是客观存在的,信息量的多少,只是人们对它的认知程度的一种表现。

如果传媒比较先进,说明人们对信息获取的渠道比较宽,手段比较先进,因而信息的流转速度也加快。

反之,信息只能被限制在一个狭小范围内。

从这个意义上讲,传媒是信息生命的“动脉”,它有助于信息的再生。

②传媒是信息量增长的“助长器”根据信息的共事性的特点,同一传媒传输的同一信息对人们所带来的效果不同,这就意味着同一信息可以再生出不同信息,进而增加信息总量。

为更准确地把握传媒对信息量的作用,应该把传媒的作用同信息的特点(客观性、依附性、传递性、共享性、时效性、动态性、扩散性、可转换性、可压缩性等)结合起来研究。

2.传媒社会(1)社会的含义社会是以共同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而相互联系的人类生活共同体,“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

物质资料生产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也是社会同动物群体的根本区别;社会是一种历史的现象,是按客观规律向前发展的。

传媒经济学教程笔记

传媒经济学教程笔记

第一章初识传媒经济学关键词:二元产品市场公共物品经济人机会成本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传媒经济学主要有三种视角:微观经济学视角、管理经济学视角和政治经济学视角。

集中基础性的视角是微观经济学的视角。

微观经济学研究单个经济体怎样在无限的竞争性的需要之间,将稀缺资源在各种替代性用途中进行分配。

技术、规制(主要是版权保护)与商业模式之选择动态变化,合力将媒介内容的“公共物品”性质约束在一个能使媒介产品赢利的状态,从而使媒介产品的性质随三种力量的相对关系而变化。

商业模式是比策略更基本的东西。

广告支撑性与内容支撑型是媒介产业两大基本商业模式。

在一个较长的时间维度上,某一媒体的商业模式会表现出动态性。

广告支撑型商业模式的两个关键点在于:第一,媒介带着一根看不见的倒钩刺;第二,受众和消费者两种身份的重合。

执照费支撑型模式是内容支撑型模式的一种变形。

传媒产业的经济本质是影响力经济。

传媒影响力源自媒介在生产环节、传布环节、消费环节附加到产品与服务中的价值。

在产业价值链的各个环节都可以采取措施构建产业的影响力。

传媒产业的影响力与其生命周期相关,一般而言,某一类别传媒的影响力在引入期、成长期表现出上升趋向,至成熟期达到顶点,随衰退期的到来而下降。

“经济人”总是追求效益的最大化,会根据对于任何经济活动的成本与收益的估量,而选择相对于成本而言最大化的收益。

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是指稍微多做一点或少做一点某种活动的成本和收益。

机会成本,即一种商品的生产和消费中的其他方面的牺牲。

机会成本通常指其他各种牺牲中最大的牺牲。

满足了收益时的非排他性和消费时的非竞争性两个特点的物品和服务就是公共物品。

传媒产品或服务为媒介组织所生产的、受众所接受到的媒介内容与物质载体的统一体,即载有内容信息的纸张、电磁波、胶片、磁带、网络服务等最终劳动产品。

首先,所有媒介的内容部分都是信息,皆为公共物品;其次,传媒产品的内容与物质载体缺一则不构成可供受众消费的完整产品。

传媒经济学教程完整版

传媒经济学教程完整版

传媒经济学教程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传媒经济学教程》考点第一章P9微观经济学视角包括哪些方面的理论?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

还包括:均衡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包括生产理论、成本理论和市场均衡理论)、要素分配理论、一般均衡理论、与福利经济学、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等等。

P19公共物品、准公共物品、私人物品的内涵、特征是什么?满足了收益时的非排他性和消费时的非竞争性两个特点的物品和服务就是公共物品。

完全符合上述两个特点的叫作纯公共物品;部分符合上述两个特点的叫准公共物品;完全不符合上述两个特点的叫作私人物品。

纯公共物品需由政府提供,准公共物品应由政府和私人联合提供,私人物品则完全通过市场机制来提供。

P24传媒的“二元产品市场”谁提出的内涵是什么(问答题)“二元产品市场”由传媒经济学者罗伯特·皮卡德1989年提出。

内涵:“二元产品市场”指媒介只创造一种产品,却活跃于两个性质迥异的市场。

媒介的二元市场存在两个产品市场(内容产品市场及广告服务市场)、两类消费者(家庭和企业)和两个收入来源(发行收入与广告收入)。

“二元产品市场”是传媒产业的一个重要经济特征。

第二章P45什么是“共鸣效果”“溢散效果”“共鸣效果”:扮演意见领袖的媒介通常是传统的建制媒介,跟进的媒介是另类媒介,这种议题流动方式,被称为“共鸣效果”。

“溢散效果”:“反对议题”有可能由另类媒介引入建制媒介的视野,这种由另类媒介流向建制媒介的方式,被称为溢散效果。

P48什么是媒介的“序参数效应”(问答题)除了生活必需品之外,实物商品的需求是不连贯的,缺乏内在的必然联系。

然而,媒介的序参数作用是人类社会的一种自觉要求。

提供特定信息和情绪体验的媒介内容产品,本质是塑造人类社会的集体记忆和共同意志,这是社会个体的一致性需求,不仅有连贯性,而且始终存在着将所有内容商品的需求联合成统一体的内在趋势。

周鸿铎《传媒经济学教程》复习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十五章 传媒经营论)【圣才出品】

周鸿铎《传媒经济学教程》复习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十五章 传媒经营论)【圣才出品】

第十五章 传媒经营论15.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传媒经营概述1.经营(1)经营的含义经营即筹划、运筹。

根据运筹学原理,经营是指对各类经济实体的生产经营活动和市场(流通)经营活动进行科学地定量分析和选择适当的运营方案的方法。

(2)开展经营活动应注意的问题任何一种类型的经营实体开展经营活动时,必须注意弄清楚以下几方面的问题:①弄清楚设备及其性能。

②弄清楚原材料、劳动力、资金等资源条件。

经营 传媒经营概述传媒经营生产社会化程度传媒经营条件 市场经济发达程度 传媒产业制度模式 传媒的两重属性和功能 传媒经营模式 产业与事业相结合的经营模式 效益原则制度原则 传媒经营的原则 创新原则因地制宜原则联合原则传媒经营论③弄清楚所生产产品的生命周期,特别是产品的市场生命周期。

④弄清楚消费者的需求量及其现实的购买力和潜在的购买力。

⑤弄清楚产品生产的技术条件。

⑤弄清楚产品经营的环境条件。

在此基础上,确定产品产量、质量、成本、价格等经营目标,并采用线性规划的数学模型和方法,求出最优解和次优解,然后综合其他因素进行平衡,从中选择最佳实施方案。

(3)保证经营活动决策科学性的要求①进行科学的经营活动分析,必须认真研究在线性约束条件下如何实现线性目标函数最优化。

线性规划的数学模型包括两个部分,即约束条件和目标函数。

②提高经营活动效益的重要问题是要科学地处理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中所有变量之间的关系,保证经营活动决策方案的科学性。

(4)经营活动的范围①生产领域的经营活动经营活动在生产领域一般表现为合理的组织和调配生产过程的诸要素,实现尽可能多的劳动产品,不断提高产品质量。

必须十分重视产品的成本经营管理,努力从投资方案的选择、产品的设计、工艺流程、技术条件、材料价格、资金运用、生产力组织等方面研究成本,真正实现少投入、多产出,取得最佳经济效益。

②流通领域的经营活动经营活动在流通领域一般表现为对市场的调查和预测、资金的筹措、原材料(包括信息资源)和动力的供应、产品方向的选择、投资方向的确定以及产品的销售和售后服务等活动。

传媒经济学教程(第二版)影响力经济—关于传媒产业本质的经济学解读

传媒经济学教程(第二版)影响力经济—关于传媒产业本质的经济学解读
所谓成本,包括为获得该外部信号所支付的金钱成本、时间精力成本和机会成本的综合;所 谓收益,包括接收该信号的现时回报与预期回报的贴现。
除了支付金钱外,每一位主体的知识结构、兴趣结构与需要结构不同,其对特定信号进行解 读所要花费的时间精力也不同,从特定信号获取中所获效用也自然不同。
一、媒介消费者个体的注意力资源配置
就特定媒介的议程设置而言,要注意对海量信息的遴选把关与信息资源的合理配置。 与此同时,一个人在某一时间内接收的信息并不是越多越好,适当的信息量有助于提高信息 传播的有效传通量。传播学的研究表明,信息的有效传通量并不是与信息的条数成正比的。
二、社会层面注意力资源的配置
“新闻洞”的存在,决定了能通过“新闻洞”的信息应该是最有价值的信息。 媒介产品在空间上表现为各类内容的集合,在时间上表现为一个连续发展的过程。 这种空间上的集合和时间上的发展并不是随意的、简单的堆积,而是一种定向的形态,即按照 一定的意图来选择、组织这种集合和发展的可能性,使其尽量指向一定的目标,把社会注意力资源往 对社会和受众最有价值的方向牵引。
沃尔特·李普曼( Walter Lippmann, 1889年9月23日~1974年12月14 日) ,美国新闻评论家和作家。传 播学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学者之一, 在宣传分析和舆论研究方面享有很 高的声誉。这位世界上最有名的政 治专栏作家在其1922年的著作《公 众舆论》中,开创了被称为议程设 置的早期思想。此书被公认为是传 播学领域的奠基之作。
社会偏好结构和个人偏好的不断嬗变,使媒介产品的价值衍生和价值界定呈现出属于 自己的鲜明特征。
李普曼的《公众舆论》全书共有八部 分,共28章。
该书第一次对公众舆论做了全景式的 描述,详细描述了舆论现象的种种内外联系。 它对舆论研究中无法避免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 系统的梳理:

周鸿铎《传媒经济学教程》复习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十八章 传媒市场经营与管理)【圣才出品】

周鸿铎《传媒经济学教程》复习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十八章 传媒市场经营与管理)【圣才出品】

第十八章 传媒市场经营与管理18.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传媒市场的兴起和发展1.传媒市场及其特点(1)市场和传媒市场①市场市场是一种物品的买主和卖主的互相作用,以决定其价格和数量的过程。

它既是一个经济范畴,又是一个历史范畴。

a .作为一个经济范畴,市场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并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发展。

b .作为一个历史范畴,市场的概念在“买主和卖主的互相作用”下不断变化:由于物品或资源相对于买主欲望的稀缺,市场的形式、内容等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市场结构中的各要素也相应发生变化。

②传媒市场 传媒市场及其特点传媒市场的兴起和发展 传媒市场兴起和发展的条件 传媒产品(或服务)市场 传媒市场结构 传媒生产者市场 传媒消费者市场 传媒市场调查 传媒市场预测与决策 传媒市场预测 传媒市场决策传媒市场经营与管理a.含义传媒市场是指传媒产品交换的场所和领域,它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是传媒产品的商品性逐步被人们认知的产物。

b.改革第一,传媒市场结构中的各要素将在价值规律的作用下重新定位,作为市场主体的传媒将逐渐理顺各种关系,产权明晰,责权分明,建立真正的现代企业制度;第二,政府也将根据市场经济的规律,在保证社会效益的前提下,制定相关政策进一步开放传媒市场,建立更有效的市场机制,提供更宽松的经营环境,保障传媒市场的有序发展。

(2)传媒市场的特点①传媒市场具有独特的二元结构与其他市场相比较,传媒市场具有独特的二元结构,即传媒只创造一种商品,却可以存两个市场进行销售(见图l8-1)。

a.内容产品市场生产的产品经过包装后,成为报纸、杂志、书籍、广播、电视、网络等传媒市场上流通的产品。

这些内容产品以有偿或者无偿的形式销售给消费者,引起他们的关注,并以此换取他们的时间资源、注意力资源。

b.传媒市场的另一个市场是广告市场。

广告商通过购买传媒的空间资源或者时间资源,得到消费者的注意力,如果广告对受众的消费行为产生影响,就会形成影响力经济。

传媒经济学课堂笔记

传媒经济学课堂笔记

第一章传媒经济学概论第一节概念、研究视角和研究内容一、概念1、含义:传媒经济指的是由媒介的信息传播活动引发的相关经济活动和经济现象。

2、研究对象:传媒经济学关注和研究的是形形色色的媒介运营者,如何在各种资源非常有限的前提下,满足受众、广告业者与社会在资讯和娱乐等方面的各种欲求与需要。

3、学科:传媒经济学是把经济学的研究与传媒产业的研究有机结合的一门学问,从理论意义上讲,传媒经济学是产业经济学研究的一个领域。

用应用经济学的核心概念和理论来分析传媒产业中的包括资源配置问题在内的各种议题,即是传媒经济学。

二、传媒经济学的研究视角(1)研究传媒的视野,如,传播学、新闻学的,社会学的,符号学的,经济学的(2)从经济的角度去切入,有四种研究视角1.微观经济学视角2.产业经济学3.管理经济学视角4.政治经济学视角(3)现代经济学作为理论分析框架,由三个主要部分组成:视角(perspective)、参照系(reference)或基准点(benchmark)、分析工具(analytical tools)。

接受现代经济学理论的训练,是从这三方面入手的在面对传媒产业进行经济学视角的分析时,我们不能忽略传媒行业的特殊性:1.传媒经济研究在给定假设上的特殊性2.传媒经济领域“稀缺资源”的界定和分析侧重点。

传媒经济学的研究范式(4)综合皮卡德、洪浚浩和杭敏的研究,我们将媒介经济学的研究范式分为三种:市场范式、企业范式、社会范式,分别对应着微观经济学、管理经济学、政治经济学三种研究视角,并有着不(5)我们认为,当前传媒经济学的研究重点在:企业行为、企业间关系和产业间、各经济部门间的关系问题,所以从产业经济学视角入手最为恰切。

同的分析重点、核心概念和主要议题。

(6)按照产业经济学研究的基本框架,传媒经济学的研究内容包括三个主要方面:市场结构(Structure)企业行为(Conduct)市场绩效(Performance)(7)传媒业(事业+产业)隶属从三次产业分类法角度,属第三产业;从提供产品角度,属信息产业、文化产业;按生产要素的集约程度,属知识集约型、技术集约型产业;从经济总量角度,属支柱产业(在产业系统总产出中占较大份额)从发展趋势看,是主导产业(很大程度上决定所属产业系统发展方向;三个特征:能引入创新并创造新的市场需求;持续的高增长率;对其它产业增长具有直接和间接的诱发作用)。

《媒介经济学》第二章

《媒介经济学》第二章
第二节西方经济学分析需求与供给决定价格明星演唱会均衡价格供给200均衡100均衡数量第二节西方经济学分析需求与供给决定价格市场均衡市场均衡是指市场中某种商品的供给和需求达到一致商品的价格和产量达到相对静止不在变化的状态也被称为市场出清的状态
第二章 媒介产品价格的决定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分析——价值决定价格
第二节 西方经济学分析——需求与供给决定价格
一、需求

1、什么是需求
商品的需求是以消费者的货币购买力为前提,是有支付能力的需 要,如果消费者对于商品只有购买的欲望而没有购买能力,就不能构 成需求。需求涉及商品价格与购买数量两个变量。需求实际上反映的 是消费者的购买数量和商品价格之间的关系。 需求可以分为个人需求和市场需求。个别消费者或家庭对商品的 需求量形成个人需求。个人的需求量汇集成市场的需求量,厂商根据 市场的需求量进行生产,而个人不切实际的愿望和欲望厂商通常是不 会考虑的。个人需求是构成市场需求的基础,而市场需求是所有个人 需求的总和。
一、新闻的价值与使用价值


1、新闻的概念
2、价值和使用价值的概念 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一般劳动。价值 只有在交换中才能得到实现。价值体现了物品的社会属性。 使用价值指商品的效用或物品对人的有用性。任何物 品要想成为商品都必须具有可供人类使用的价值;反之, 毫无使用价值的物品是不会成为商品的。使用价值是物品 的自然属性。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基础,和价值一起,构成了商 品的二重性。

第二章 媒介产品价格的决定
3、新闻的价值和使用价值

新闻的价值就是凝结在报道活动中的劳动的总和。 新闻的使用价值是指新闻的用途。新闻的使用价值至少包括: 一方面,新闻具有消除不确定性的使用价值。 另一方面,新闻还有隐含的捕捉受众注意力的使用价值。 新闻的使用价值具有共享性和时效性等特征。 关于新闻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必须注意的是: (1)一条新闻的价值很小,但使用价值很大。 (2)通常所说的新闻价值很大,实际上是在说它的使用价值,或 者说是商业价值。 广告本身作为信息具有外部性(公共物品),但广告服务作为商 品而言,是排他的,是私人物品。

周鸿铎《传媒经济学教程》复习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三章 传媒经济模式)【圣才出品】

周鸿铎《传媒经济学教程》复习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三章 传媒经济模式)【圣才出品】

第三章 传媒经济模式3.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传媒经济模式1.经济模式论经济模式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形态中,人们的经济活动应该遵循的规范和准则,是进行社会价值判断的依据和理论概括。

2.传媒经济模式传媒经济模式属于微观经济模式或行业经济模式,受制于我国宏观经济模式。

(1)从理论的角度分析,对传媒经济模式的研究大概是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的,党的十六大提出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基本战略以后,我国的传媒经济模式已基本确定。

(2)从实践的角度分析。

在我国传媒系统内部,其实践活动基本上是缺乏理论指导的 经济模式论 传媒经济模式 传媒经济模式 传媒经济结构模式市场和传媒市场传媒经济市场模式 传媒市场的运行 传媒产品用户 传媒市场管理 传媒产业管理体制 传媒经济管理模式 传媒产业财务管理模式 传媒产业人事管理模式传媒产业投资分析传媒经济投资模式 传媒产业投资战略模式 实施传媒产业投资战略的对策传媒经济模式实践活动,造成了传媒活动的盲目性或失去持久性。

3.传媒经济结构模式(1)理解传媒经济结构①从生产关系的角度分析经济结构,从生产关系的角度解释经济结构是理论经济学的任务,就是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所说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

”②从社会经济部门内部构成的角度分析经济结构,包括的范围是比较广泛的,比如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地区结构、城乡结构、生产要素结构(如技术结构、劳动力结构)等。

(2)理解传媒产业结构①从宏观的角度分析,传媒产业是信息产业的分支产业,其结构形式应按照信息产业结构的原则来确定传媒产业内部各要素之间的比例关系;②从微观的角度分析,由于各种传媒的差异性,其结构也各有不同,比如电视媒介产业结构与报纸媒介产业结构是有差异的,但是在总体上,它们都是信息产业。

(3)行政区划限制了传媒经济的发展①从城乡结构的角度分析,广播电视媒介、网络媒介以及报纸、期刊等媒介都已实现了“城乡化”,但是就其内容来讲,比较侧重于城市,对乡村的重视度还有待提高,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协调城乡关系,对于传媒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喻国明《传媒经济学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初识传媒经济学【圣才出品】

喻国明《传媒经济学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初识传媒经济学【圣才出品】

第一章初识传媒经济学1.1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传媒经济与传媒经济学1.传媒经济的定义传媒经济,是指由媒介的信息传播活动引发的相关经济活动和经济现象。

当代的传媒经济特指在市场经济环境中的媒介生产、分配和消费实践。

2.国外学者关于传媒经济学的定义(1)传媒经济学关注和研究的是形形色色的媒介运营者,如何在各种资源非常有限的前提下,满足受众、广告业者与社会在资讯和娱乐等方面的各种欲求与需要。

(2)传媒经济学研究传媒产业如何使用稀缺资源来生产一定的内容以满足社会公众各种不同的欲求与需要。

总之,上述两种表述在内涵上是十分接近的,都肯定了传媒经济学是运用关键的经济概念来分析传媒产业。

3.国内学者关于传媒经济学的定义(1)传媒经济学是研究传媒的社会功能及其生产消费过程的规律和经济关系的科学。

它研究人和社会如何进行选择,如何使用可以有其他用途的稀缺的资源来生产各种信息和娱乐内容,并在现在或将来把商品分配给社会的各个成员或集团,以满足他们的各种需要和需求。

(2)传媒经济学主要从事对信息传播活动所消耗的物质资源的分配和补偿方式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各类传播媒介的经济运作规律,以及传媒经济活动对国民经济的影响进行研究。

(3)传媒经济学“研究的是媒介经济的基本经济关系和经济规律,其核心是要研究媒介稀缺资源的有效配置问题”。

总之,应用经济学的核心概念和理论来分析传媒产业中的包括资源配置问题在内的各种议题,即是传媒经济学。

二、传媒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1.西方传媒经济学的演进历程(1)西方传媒经济学研究的四个阶段①第一阶段,20世纪20至30年代传媒活动与传媒产业初步进入经济学、管理学视野,传媒经济学科开始孕育。

这一时期涉足无线电广播、广告、电信等传媒领域的主要是美国的一些学者,如杰米、维尔等。

20世纪20年代,是美国新闻史上“喧嚣的20年代”。

当时的无线电广播业突飞猛进,NBC、CBS等主要的广播公司先后成立,频率频谱的管理相当混乱,广播业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 传媒经济学研究
2.1 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重点难点归纳】
一、传媒经济学
1.一传媒经济学是一种边缘学科
(1)边缘学科的定义
边缘学科是在两种或两种以上学科之间的交叉地带形成的一种新兴学科。

(2)传媒经济学是边缘学科
传媒经济学是在与经济学、新闻学、传播学、信息科学等众多学科的交叉地带产生的一
种应用性新学科。

传媒经济理论的产生,不仅拓宽了经济理论的研究范围,而且为经济学、新闻学、传播学、信息科学等学科的研究开辟了新领域。

传媒经济学是一种边缘学科 传媒经济学
传媒经济理论体系
传媒经济学的对象
传媒经济学的意义
传媒经济学的对象 我国传播学的研究的两种倾向 传媒经济理论是不是我国传播学发挥作用的支点 从实践的角度分析,其意义主要表现在 “报业经济”、“广播电视经济”概念的提出 “广播电视也是生产力”的命题 传媒经济学的探索过程 广播电视媒介经济属性探讨 应用传播学体系
传媒经济新理论的推广
传媒经济效果 传播效果的定量分析
传媒经济学效果 传播效果的定性分析 定性分析的方法
传媒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传媒经济学研究
①传媒经济学是传播学与经济学之间相交叉的产物。

②传媒经济是经济学与新闻学相交叉的产物。

③传媒经济是经济学与信息科学相结合的产物。

(3)边缘学科的属性对传媒经济研究的要求
传媒经济作为多学科交叉而形成的边缘学科,要求传媒经济的研究者和传媒经济活动的组织者必须具有交叉型的知识结构,否则,是难以准确地把握传媒经济运行规律的。

当前的首要任务是加强对交叉型知识结构人才的培养。

2.传媒经济理论体系
(1)传媒产业的形成及其作用的发挥,既是产业发展规律的要求,也是信息社会发展的要求。

(2)传媒市场是传媒经济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传媒市场的形成及其重要作用的体现是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必然结果。

(3)传媒的功能由传媒性质决定。

传媒具有两种功能,即产业功能和宣传功能,决定了传媒效益也有两种,即经济效益和
社会效益,并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4)传媒与受众的关系既是传媒经济理论体系中的重要内容,也是传媒机构或传媒经营者能否生存下去的关键。

二、传媒经济学的对象
1.传媒经济学的对象
(1)应明白人们相互交换信息的目的,明白改革和使用先进的传播工具的目的;
(2)应明白人们交换信息的活动如何实现,所需传播工具如何获取;
(3)应明白人们传播活动的规律以及它对社会经济生活所产生的影响;
(4)应明白采用什么样的对策才能保证传播信息任务的实现。

2.传媒经济学的理论意义
(1)为人们科学认识和把握传媒的性质、功能提供理论依据。

(2)为建立科学的传媒经济理论体系做好理论准备。

(3)为传媒产业与信息产业的融合提供了理论基础。

(4)为传媒产业经营和组建传媒产业集团做好了理论上的准备。

(5)填补了我国传媒理论的一项空白,丰富了我国传媒理论的内容。

(6)找到了应用传播学研究的核心理论。

3.我国传播学的研究的两种倾向
(1)把所有的学科都同传播学“挂钩”,好像传播学可以包罗万象;
(2)把传播学当作“西方”资产阶级的理论,怕传播学的发展会影响新闻学。

4.对传媒经济学理论的认识产生分歧的根本原因
(1)在思想认识上受传统思想的影响较深,用政治代替一切。

(2)在管理体制上受高度集中的管理制度的制约,人治占据主导地位。

(3)在理论上没有弄清楚传媒经济的特点,担心经济冲击政治。

(4)在实践上我国传媒机构还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仍然把市场视为“可怕之物”,惟恐发展传媒经济会影响媒介宣传功能的发挥。

(5)在管理上还没有真正符合要求的管理人才,一旦进行操作,难免会出现各种问题。

这些问题本来是由管理上的原因造成的,但是往往怪罪于发展传媒经济。

5.传媒经济学的实践意义
(1)传媒经济理论的确立为我国传媒产品走向市场提供了理论依据。

(2)传媒经济理论的确立为我国传媒产业走向国际市场,同国际接轨提供了理论依据。

(3)传媒经济理论的确立为我国传媒开展产业经营,组建传媒产业集团提供了理论依据。

三、传媒经济学的探索过程
1.“报业经济”、“广播电视经济”概念的提出
(1)1978年和1979年,我国经济正处在恢复期。

为解决中国报业生存和发展问题,提出了“报业经济”的概念。

(2)1984年初提出了“广播电视经济”这个概念。

2.“广播电视也是生产力”的命题
为了搞好经济宣传,1987年底,由四川省广播电台、电视台联合发起在四川省成都市召开了经济宣传研讨会,提出了“广播电视也是生产力”的命题。

3.广播电视媒介经济属性探讨
(1)自1983年第十一次全国广播电视工作会议以来,“四级办”方针贯彻执行。

(2)1989年我国理论界首次提出了广播电视媒介具有经济属性,使传媒单一的政治属性变成了两种属性,即政治属性和经济属性。

(3)1992年底1993年初,我国理论界由单一的经济学研究转向应用传播学研究,研究重点完全转向传播业务,并提出如制片人和制片人制、广播电视产业化、产业化集团、电视节目走向市场、制播分营(离)、政产分开的问题等。

4.应用传播学体系
中国传媒大学传媒经济研究所的研究人员经过13年的努力,于2005年成功创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应用传播学体系,其标志就是由中国纺织出版社出版的“应用传播学”丛书,即《应用传播学引论》、《应用传播学史纲》、《经济传播学总论》、《政治传播学概论》、《区域传播学导论》、《文化传播学通论》。

5.传媒经济新理论的推广
(1)传媒经济新理论推广面临的困难
①传统理论和观念的影响并不能在短时间内改变,还会在一个较长时间内发挥着作用。

②新理论从确立到转变成实际行动需要时间,况且理论有许多方面需要在实践中检验。

③现在实施这种理论的办法(措施)还没有总结出来,常常自觉或不自觉地用老办法去实现新理论的要求,很可能会产生否定新理论的结果,甚至造成不自觉地走回头路的现象。

④现行的体制,甚至组织机构都还不适应新理论的要求,这样出现“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也是可能的。

⑤缺乏运用应用传播学的理论去指导实践的人才,特别是传媒经营人才奇缺,这样不得不使用由传统理论武装起来的人才。

(2)科学运用传播学理论需要解决的问题
①要真正地弄明白传媒经济为什么不是经济学科;
②从理论的角度要加快中国化的应用传播学理论体系的建设;
③从人才的角度要采取有力措施,加快人才的培养。

四、传媒经济学效果
1.传媒经济效果
传媒经济效果是人类传播效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应用传播学研究的重点,又是人类传播活动的目的。

(1)传播效果的六种观点
①是检测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媒介对受众的功能和状况的一种量化标准或表现程度。

②是指传播者在改变受众固有观点、立场方面的威力程度的表现。

③是传播者的行为对社会文化所造成的影响。

④是指传媒功能的发挥程度。

⑤重点是检测受众对传播内容的接受程度和不接受、反感的程度。

⑥指传播者借用传播媒介将传播内容传递给受众的全过程对受众、对社会以及对传播者自身所产生的影响以及由其所带来的根本性的变化。

(2)传播效果的三个基本特点
①不是强调传播过程诸要素的个体作用,而是由各个传播要素所构成的传播过程的整体作用,而这个作用的发挥充分体现了传播效果的动态性。

②传播过程作用的对象不单指接收传播信息的受众,而且对社会,特别是对传播者发挥着重要作用。

③强调检测传播效果的标准不是停留在传播内容对传播效果的影响上,而是进一步强调传播对象接收传播内容后同接收传播内容前所发生的根本性变化,这种根本性变化取决于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