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同步测试卷一(论述类、实用类文本阅读)
2020版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第1部分专题1论述类文本阅读课件
C.文章以中西思想交融互动为前提,论证“新子学”“接着讲”的必要 和可能。
D.文章论证“照着讲”“接着讲”无法分离,是按从逻辑到现实的顺序
推进的。
关闭
A项,“以突出‘新子学’与历史上诸子之学的差异”错误,由第四段可知文章 关闭
-14-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为了应对气候变化,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提出 了气候正义。 B.与气候变化有关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实际上就是限制排关闭 放的问题。 CA项.气,扩候大正范义围中。的“非义政务府问组题织,是承袭指环我境们正对义后运代动负的有精义神务,提,出而了且气要候为正后义代” 设 说法定错义误务,原。文是“一些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开始对气候 D变.化已的有影的响科进学行认伦识理和审对视利,气益候分正配义便的应认运识而都生会”。影B响项我,以们偏对概气全候,“与正气义候 内 变化涵有的关理的解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涉及多个层面,排放问题仅是第二
-13-
总之,气候正义既有空间的维度,也有时间的维度,既涉及国际公 平和国内公平,也涉及代际公平和代内公平。因此,气候正义的内 涵是:所有国家、地区和个人都有平等地使用、享受气候容量的权 利,也应公平地分担稳定气候系统的义务和成本。
(摘编自曹明德《中国参与国际气候治理的 法律立场和策略:以气候正义为视角》)
段的举例。C项,“要为后代设定义务”说法错误,原文是“而非为其设定义 关闭 务D ”。
解析 答答案案
-15-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从两个维度审视气候正义,并较为深入地阐述了后一维度的 两个方面。 B.文章以气候容量有限为立论前提,并由此指向了气候方面的社会 正义问题。 C.文章在论证中以大量篇幅阐述代际公平,彰显了立足未来的气候 正义立场。 D.对于气候正义,文章先交代背景,接着逐层分析,最后梳理出了它 关闭 的 C项内,“彰涵显。了立足未来的气候正义立场”理解错误,从全文内容看,作者的观
新高考语文专题01 论述类文本阅读 2020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语文分类训练(教师版含解析)
专题01:论述类文本阅读【2020年高考】一、【2020年高考新课标Ⅰ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社会是由众多家庭组成的,家庭和谐关乎社会和谐。
要在家庭中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就需要有家庭伦理。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维护家庭关系的种种伦理规范,它们往往体现在各种“礼”之中。
从《礼记》中可以看到各种礼制的记载,如婚丧嫁娶,这些都包含着各种家庭伦理规范,而要使这些规范成为一种社会遵守的伦理,就要使“礼”制度化。
在中国古代,“孝”无疑是家庭伦理中最重要的观念。
《孝经》中有孔子的一段话:“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这是说“孝”是“天道”常规,是“地道”通则,是人们遵之而行的规矩。
为什么“孝”有这样大的意义?这与中国古代宗法制有关。
中国古代社会基本上是宗法性的农耕社会,家庭不仅是生活单位,而且是生产单位。
要较好地维护家庭中长幼尊卑的秩序,使家族得以顺利延续,必须有一套维护当时社会稳定的家庭伦理规范。
这种伦理规范又必须是一套自天子至庶人都遵守的伦理规范,这样社会才得以稳定。
“孝”成为一种家庭伦理规范,并进而成为社会的伦理制度,必有其哲理上的根据。
《郭店楚简·成之闻之》中说:“天登大常,以理人伦,制为君臣之义,作为父子之亲,分为夫妇之辩。
”理顺君臣、父子、夫妇的关系是“天道”的要求。
君子以“天道”常规处理君臣、父子、夫妇伦理关系,社会才能治理好。
所以,“人道”与“天道”是息息相关的。
“孝”作为一种家庭伦理的哲理根据就是孔子的“仁学”。
以“亲亲”(爱自己的亲人)为基点,扩大到“仁民”,以及于“爱物”。
基于孔子的“仁学”,把“孝”看成是“天之经”“地之义”“人之行”是可以理解的。
一方面,它体现了孔子“爱人”(“泛爱众”)的精义;另一方面,在孔子儒家思想中,“孝”在社会生活实践中有一个不断扩大的过程。
因此,“孝”不是凝固教条,而是基于“仁学”的“爱”不断释放的过程,只有在家庭实践和社会实践中,以“仁学”为基础的“孝”的意义才能真正显现出来。
2020年高三第一次联合模拟考试语文试卷试题附带答案
2020年高三第一次联合模拟考试语文试卷试题附带答案高三了,大考在即,高三励志正当时,为了自己,为了父母,加油。
无忧考网分享一些高三励志的短句子,为你的高三加油,也期待高三励志的你,能闯出一片天地,高考金榜题名,考上自己理想的大学。
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2020年高三第一次联合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19—2020年度高三第一次联合质量测评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家国情怀是一种人类的共通意识,但中国人的家国情怀有它的特殊性。
第一,家与国的统一性。
中国社会以家为本位。
西安半坡所发掘的距今六千年前的仰韶文化遗址有着大量的适合于一夫一妻居住的小屋子,显然,家是这个部落的基本单位。
由家到家族再到胞族,由胞族到胞族联盟,在此基础上,扩大到非血缘关系的社会联盟,由此出现了中国最早的准国家性质的社会。
尽管此后在国家层面上,血缘关系的实际意义有所淡化,但它一直是中国社会结构的精神纽带。
家庭伦理用于治国就成为政治原则。
治家与治国具有内通性,所以《大学》说“治国必先齐其家”,“一家仁,一国兴仁”。
第二,国与族的统一性。
国是政权概念,族是种群概念。
中国这块大地上,存在过许多民族。
这许多民族,不管是共时态存在还是历时态存在,均可以寻到某种内在的关系。
族与族之间的关系有两种:一为血缘性;另为社会性。
民族之间不只是存在着血缘性的关系,也还存在社会性的关系,其中最主要是文化关系。
文化关系当它内化为民族精神,就具有类血缘的意义,这就是说,民族不只是具有自然的血缘性,还具有文化的血缘性。
值得我们注意的是,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诸多民族是有共祖的。
共祖不是一位,而是多位,其中最为重要的是炎帝和黄帝。
炎帝和黄帝不独是华族的共祖,也是诸多少数民族的共祖。
《山海经》云:“黄帝生苗龙,苗龙生融吾,融吾生弄明,弄明生白犬,白犬有牝牡,是为犬戎。
”“颛顼(黄帝孙)生驩头,驩头生苗民。
2020年全国统一高考语文试卷(新课标ⅲ)(原卷版)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古文观止》是一个文章选本,“观止”本于《左传》记载季札在鲁国看乐舞时赞美的话:“观止矣!”这个选本是清朝吴楚材、吴调侯在康熙三十三年(1694)选定的,它备受读者喜欢是有原因的。
第一,一般说来,它体现了比较进步的文学主张。
古代的选本,梁朝萧统的《文选》也很著名。
那时的文学主张,认为哲理散文和历史散文都不能入选。
《文选》除诗歌外,选的主要是骈文,是一种讲究辞藻、对偶、声律的文章。
唐朝韩愈起来提倡古代的散文,称为古文,用来反对骈文。
这种主张是进步的。
《古文观止》正是贯彻了韩愈以来的古文家的主张。
第二,一般说来,入选这个选本的文章丰富多彩,思想性和艺术性是比较高的。
自从韩愈提倡古文以后,古文的选本在《古文观止》前早已有了,像宋朝真德秀的《文章正宗》选录《左传》《国语》到唐朝末年的作品,《古文观止》的选文从左传》开始,就是本于《文章正宗》。
不过真德秀是道学家,他用封建伦理的眼光来选文章,忽略了文章的艺术性,所以他的选本不受欢迎;《古文观止》所选,像先秦的历史散文《曹刿论战》《鲁仲连义不帝秦》,表现当时人的智慧和品德;两汉文《治安策》和《出师表》,反映出当时政治上的重大矛盾,表现出作家的远见和忠诚;唐文《捕蛇者说》,深刻暴露封建统治者“苛政猛于虎”的罪恶;宋文《岳阳楼记》,通过不同景物的描写来表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精神……这些名篇,都是古今传诵。
这个选本所选文章的丰富多彩,也表现在文章的体制上。
选本也选了几篇韵文、骈文。
严格讲起来,古文跟骈文是对立的。
但就中国文学史的发展讲,古文由散体趋向骈体,再由骈体回复到散体,完全不选骈体,就看不出这种变化来。
第三,这个选本的编选体例也有它的好处。
萧统的《文选》分很多门类,烦琐不堪;真德秀的《文章正宗》古文部分分辞令、议论、叙事三类。
2020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与答案解析(4月)
2020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与答案解析(4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化的价值之大小,归根到底取决于它能够满足时代需要的程度。
马克思说:“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
”文化也是如此。
今天,我们只能立足于当代中国去甄别并择取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成分,摒弃那些不能与时俱进的消极成分。
这应该成为衡量一切文化遗产的基本坐标。
偏离了它,我们就有可能陷入相对主义的泥淖,要么“食古不化”,要么“喝祖骂宗”。
对传统文化采取原教旨主义态度,也是不符合历史辩证法的。
这种复古读经的做法,抹杀了当代人类生存方式的新特点,难以适应新的文化需要。
同时,对于历史上的中国,我们更不能采取虚无主义态度。
但也应看到,今天的中国毕竟是经历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洗礼,经历了社会主义历史实践的重构,经历了近四十年改革开放的激荡,经历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因此,中国传统文化不可能在本来意义上被复制和再现。
中国传统文化只有通过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才能适应时代发展,从而显示出它的当代价值。
传统文化如何才能“活”起来,活在当代人的观念和生活实践中,而不是仅仅存在于典籍、文物古董和博物馆中?传统文化只有在不断回应时代的挑战、质询和诉求中才能真正得以弘扬光大。
所以,它只能“活”在不断的损益中,这恰恰是一种文化的常态。
不然的话,传统文化就有可能沦为现代新儒家所焦虑的“木乃伊”或死古董。
传统文化只有通过创造和创新,才能实现有活力的传承。
对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我们应采取“神似”而非“形似”的态度。
譬如中国传统社会提倡的“二十四孝”,今天的人们既不可能也不应该拘泥于模仿它所描述的具体情形,而是借鉴和继承“二十四孝”所体现出来的孝道精神。
不然的话,就难免走向“愚忠愚孝”之类的愚昧。
冯友兰当年所提出的“抽象继承法”,在一定意义上也是包含着这层用心的。
道德的具体表征会随着不同民族、不同时代而呈现出多种多样的具体形态;但道德之为道德的那个“理”,却能纵贯古今中外、超越时空限囿。
2020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人教版)论述类文本阅读作业Word版含答案(1)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论述类文本阅读作业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数千年来,中国画历经发端、童稚、成熟、升华的漫长路程,由实用而艺术化,形成了独特的话语体系和呈现方式。
一幅优秀的中国画,常能以“若坐、若行、若飞、若动”的点线皴擦、风姿绰约的笔情墨象、“似”与“不似”的意态呈现、冲淡玄远或冲突涌动的静谊视觉,形成强大的情感张力;足令观賞者衣带渐宽终不悔地展玩不巴的,正是画作中种种对抗而平衡的巨大张力所予人的艺术审美愉悦。
欣赏中国画,其要在意象、在技法、在韵致、在境界,其法在观物、在游心、在体道、在畅神。
须紧扣意象和技法这两大介质,从物我、情景、形神体道等意象归纳和线条、形态、色彩、构图等技法剖析两途,层层倒遇,以迫近画作的风神和特质;透过画作的物化形态,体悟主导其意象创构和技法表现的思维方式和审美内核,即生命、节律、体势、气韵等主体价值,品味出画作的境界酒养之美。
然而,就艺术而论,画作赏鉴或品评优劣,首在是否能令观者产生共鸣、打动其心,是否能使其从中捕捉并直通画家所欲传达的观念、思想、情绪,是否能令观者从中获得启迪与教益,而非“似”与“不似”。
故赏画之先,观赏者必须知晓浸润、孕育中国画的中国文化的特质。
这是欣赏中国画的出发点、落脚点和重大关窍。
若以人物、山水、花鸟画类,分而论之,则人物画所重之“传神”,即借由临摹直观可视的人物表情、眼神、形体语言、肢体动作、背景布局等,表现人物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求取以形写神之功:山水画所推崇的“诗情画意”,即借由,描摹山式、云雾的雄壮或秀美、粗犷或冷峻、俊逸或萧散之多元样态,力求景中寓情、情随景生、情景交融、物我合一的意境独造,亦即以高、平、深“三远”的画面结构之法,与“计白当黑”的虚实处理之法,将大自然的美与文人逸趣紧密糅合;花鸟画所言之“石分三面”,实指阴阳两面与别开生面等的“道”和“理”,其中深蕴着“三生万物”的生命哲理。
中国人历来善于以已度物、将心比心,并以为万物都是生生不息的生灵。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全国卷1,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2020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新课标1)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
气候正义是环境正义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具体发展和体现。
2000 年前后,一些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
开始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行伦理审视,气候正义便应运而生。
气候正义关注的核心主要是在气候容量有限的前提下,如何界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主要表现为一种社会正义或法律正义。
从空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也涉及一国内部不同区域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气候变化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公平原则应以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作为首要目标,每个人都有义务将自己的“碳足迹”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
比如说,鉴于全球排放空间有限,而发达国家已实现工业化,在分配排放空间时,就应首先满足发展中国家在衣食住行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基本发展需求,同时遏制在满足基本需求之上的奢侈排放。
从时间维度上来看,气候正义涉及当代人与后代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代际权利义务关系问题。
这一权利义务关系,从消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如何约束自己的行为来保护地球气候系统,以将同等质量的气候系统交给后代;从积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为自己及后代设定义务,就代际公平而言,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在代际分配问题上应实现代际共享,避免“生态赤字”。
因为,地球这个行星上的自然资源包括气候资源,是人类所有成员,包括上一代、这一代和下一代,共同享有和掌管的。
我们这一代既是受益人,有权使用并受益于地球,又是受托人,为下一代掌管地球。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语文卷(附参考答案)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语文卷(附参考答案)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所谓整体思维,是以普遍联系、相互制约的观点看待世界的思维方式。
整体思维方式将整个世界视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认为构成整个世界的一切事物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并且每一个事物又是一个小的整体,除了它与其他事物之间具有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之外,其内部也呈现出多种因素、多种部件的普遍联系。
西人所说的“关联思维”、“关联宇宙论”、“有机宇宙哲学”或“有机主义宇宙观”,今人所说的“系统思维”,实际上就是“整体思维”。
注重整体统一的整体思维,是中国传统思维方式最显著的特征之一。
整体思维从整体原则出发,强调事物的相互联系和整体功能,探讨天与人、自然与人为、主体与客体、人与人、人与自我的相互关系,以求得天、地、人、我(心)的和谐统一,即注重“天人合一”“天人和谐”。
这种整体思维方式,在道家、儒家以及中华传统医学中表现得十分突出。
早在西周时期,“天人合一”思想就已经萌生。
《周易》“推天道以明人事”,“天人合一”思想是《周易》整体思维观念立论的基本依据之一,其目的在于揭示人与天地、自然的相互关系,从而合理指导人之所作所为。
在《周易》看来,人与天地“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因此,人应当随顺天地之道而为。
如此,方可“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
东周以降,道家的列子、庄子以及儒家的孔子、孟子、荀子、董仲舒、张载等不但合理继承了“天人合一”思想,而且有所发展和创新。
道家认为,天、人同类而合一,“天地万物与我并生,类也”,“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董仲舒对天、人问题作了详细的论证和明确的表述,明确指出“以类合之,天人一也”,即天人本来合一,故“天人之际,合而为一”。
至宋代之时,张载正式将“天人合一”作为一个专有名词明确提了出来,“儒者则因明致诚,因诚致明,故天人合一,致学而可以成圣。
【一轮复习】高考语文测试卷含答案
语文高考冲刺测试卷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汉字美学骆冬青汉字美学要关注汉字独特的美学创造的智慧,即汉字构造的原则.汉字的造字原理,以许慎《说文解字》所论影响最为深远.甲骨文的发现,固然令汉字造字在人们的视野中变得更加复杂,来自远古的蛮荒之气、野性的思维,渗透到原初的汉字形态中,值得我们从美学思维的层面进一步探索;许慎揭示的”六书”说,在思维层面对汉字的造字原理,做出了堪称经典的阐说,或许可以进行进一步的归纳和补正,但其无疑已为探讨汉字美学提供了一种深刻的致思方向.汉字构造以象形为根基,图象先于声音的原理,就是造字层面上的美学阐论.汉字美学真正的起点,正在汉字创造的美学原点之中.这种关于造字的美学探索,也就与汉字从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草书以及楷书的不同书体的变易有关,更与汉字最终的”方块字”形态相关.其中奥妙,虽与书写的物质变迁、技术要求等相关,却更应当在一种美学的思维下予以理解.但最根本的,却在于汉字造字的美学原则的探索.这些原则的发现,当与汉字创生的原初情境息息相关.由此原理、原则的探索,自然引入关于汉字美学、汉字文化精神的探讨.汉字之中的文化积淀,是与汉字的构成相关的.例如,一个”中”字,一个”道”字,所包含的中国文化内核,需要多少部论著才能阐释清楚?西方文字也有类似情形,汉字之不同则在于字形、字音的分析中已经包含着深刻的文化史的内容,这种对中国文化史内容的积淀,成为汉字美学又一深刻的方面.若深究”文”①之含义,则”文化”本身即为”审美化”的重要体现.所以,在汉字中积淀的文化史,包含着许多美学的内容,需要进行深入研究.每个汉字都是一首诗、一个故事、一段历史,还是一种哲学.而这些内容,与其他文字不同,是深刻地蕴涵于汉字的训释之中的.训诂学或传统的小学②之所以重要,显然并非”识字”那么简单.或者说,广义的”识字”,正包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而审美的感悟乃是其中的重要内容.汉字”偏旁”的构成,形成了一个稳定而持久的谱系.这当然与汉字创造时的物质条件相关,但是,汉字之所以能够长久地应对物质世界的变迁,灵动自如地承担复杂的表达任务,自是与汉字的特点相关.汉字本身内在的美学谱系与汉字观照世界的方式之间,存在着深刻的关联.许慎说:”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视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于是始作《易》八卦,以垂宪象.”这里的”俯仰”、”观象”、”观法”,”近取诸身”等,昭示了文字与世界建立关系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却在文字本身中如同活化石般被凝定.汉字美学的蕴涵,不妨说是无尽的.中国文化的蕴涵,在汉字美学中具有相当充分的体现.从汉字到汉语,当是一个更广远、更深邃的美学境域.可是,”汉字美学”的独特性,却可以自成一体,与”汉语美学”并非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我们瞩目于”汉语美学”,但更注重”汉字美学”的奠基性.(选自《文史知识》《汉字蕴涵的美学》) 【注】①文:许慎《说文解字序》:”文者,物象之本.”②小学:汉代称文字学为小学.隋唐以后为文字学、训诂学、音韵学之总称.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许慎“六书”说对汉字的造字原理作出了经典阐释,不需要进行进一步归纳和补正.B. 汉字在对字音字形的分析中就包含了深刻的文化史内容,类似情形也出现在西方文字中.C. 汉字内在的美学谱系与其观照世界的方式间的关联,是其能长久灵活地承担表达任务的原因.D. 汉字美学具有独特性,可自成一体,它虽然只是”汉语美学”的一部分,却是其基础所在.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第一段列举”甲骨文”和”六书”两个事例,对比鲜明地论证了研究汉字构造原则是探索汉字美学的开端.B. 作者以许慎包羲氏治理天下的话为论据,论述了汉字与世界建立深刻关联的过程.C. 文章在论证中以大量篇幅阐述汉字中的文化精神,彰显了作者关注民族传统文化的立场.D. 全文围绕对汉字构造美学原则的探索,逐层深入地论述了其在汉字美学研究中的重要性.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我们只有对汉字造字的美学原则进行深入探索,才能找到汉字美学真正的起点.B. 只要深入了解汉字造字原理及蕴含的中华文化,就抓住了汉字美学的核心内容.C. 传统的小学并不只是简单地教人识字,也包含审美感悟等深刻的文化内涵,因而很重要.D. 具有无穷无尽蕴涵的汉字美学,能够相当充分地体现中国文化的蕴涵.(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命若琴弦史铁生①老少二人都赤着上身,各自拎了一条木棍探路.这正是说书的旺季.老瞎子领着小瞎子一个村子一个村子紧走.老瞎子心里算定:弹断一千根琴弦的日子就在这个夏天了,说不定就在前面的野羊坳.②老瞎子说书开头常是这么几句:”自从盘古分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有道君王安天下,无道君王害黎民.轻轻弹响三弦琴,慢慢稍停把歌论,歌有三千七百本,不知哪本动人心.”于是听书的众人喊起,老的要听董永卖身葬父,小的要听武二郎夜走蜈蚣岭,女人们想听秦香莲.这是老瞎子最知足的一刻,他不慌不忙地喝几口水,待众人的吵嚷声鼎沸,便把琴弦一阵紧拨,唱道:”今日不把别人唱,单表公子小罗成.”或者:”茶也喝烟也吸,唱一回哭倒长城的孟姜女.”满场立刻鸦雀无声.③这天晚上,在野羊坳说书.书正说到紧要处——”罗成回马再交战,大胆苏烈又兴兵.苏烈大刀如流水,罗成长枪似腾云,好似海中龙吊宝,犹如深山虎争林.又战七日并七夜,罗成清茶无点唇”.老瞎子把琴弹得如雨骤风疾,字字句句唱得铿锵.小瞎子听见那小妮子兰秀站在离他不远处尖声细气地说笑,却心猿意马,手底下早乱了套数.④野羊岭上有一座小庙,离野羊坳村二里地,师徒二人就在这里住下.小瞎子撅着屁股烧火.老瞎子坐在一旁淘米,凭着听觉他能把米中的砂子捡出.老瞎子终于开了腔:”听我一句话,保准对你没坏处.以后离那妮子远点儿.”⑤一早起,小瞎子病了.一连好几天,老瞎子无论是烧火、淘米,还是给小瞎子挖药、煎药,总想那张药方和琴弦.弹断最后一根就可以去抓药了,然后就能看见这个世界:他无数次爬过的山,无数次走过的路,无数次感到过温暖和炽热的太阳,梦想着的蓝天、月亮和星星.心里总在说:”我非要最后看一眼不可.”晚上仍一个人到野羊坳去说书.终于弹断了最后一根琴弦.他几乎是连跑带爬地上了野羊岭,回到小庙里.⑥”明天我就去抓药.你就先留在这儿,我用不了十天就回.”⑦老瞎子早忘了兰秀儿的事.”吃的、喝的、烧的全有.你要是病好利索了,也该学着自个儿出去说回书.行吗?”⑧”行.”小瞎子觉得有点对不住师父.⑨蛇皮剥开了,老瞎子从琴槽中取出一张叠得方方正正的纸条.小瞎子把那药方放在手里摸了一会儿,也有了几分肃穆.”你师爷一辈子才冤呢.他本能弹够一千根,可他记成了八百.要不然他能弹断一千根.”天不亮老瞎子就上路了.⑩回到野羊坳时已经是冬天.小瞎子已经走了些日子,村里人都说是在兰秀嫁到山外去的那天.老瞎子心里便一切全都明白.若不是还想着他的徒弟,老瞎子就回不到野羊坳.那张他保存了五十年的药方原是一张无字的白纸.请了多少个识字而又诚实的人帮他看,人人都说那果真就是一张无字的白纸.”您别死,再活几年,您就能睁眼看一回了.”说这话时他还是个孩子.他师父久久不言语,最后说:”记住,人的命就像这琴弦,拉紧了才能弹好,弹好了就够了.”⑪在深山里,老瞎子找到了小瞎子.”师父,您现在看得见了?”小瞎子伸手去摸师父的眼窝.老瞎子把他的手抓住.”记住,得弹断一千二百根.”“一千二?”“把你的琴给我,我把这药方给你封在琴槽里.”老瞎子现在才弄懂了他师父当年对他说的话——咱的命就在这琴弦上.⑫莽莽苍苍的群山之中走着两个瞎子,一老一少,一前一后,两顶发了黑的草帽起伏攒动,匆匆忙忙,像是随着一条不安静的河水在漂流.无所谓从哪儿来、到哪儿去,也无所谓谁是谁……(选自史铁生的《命若琴弦》,有删改)4.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A. 小说多处描写老瞎子为治好自己眼睛不辞辛劳奔波说书,到后来发现”药方”只是一张白纸时,顿时感到自己的生命之弦骤然断裂,一切都失去了意义.B. 小说第⑤段细致描写了老瞎子弹断最后一根琴弦前的心理活动,表现了老瞎子对治好眼睛的渴望,为后文发现”药方”实为一张白纸而蓄势.C. 这篇小说,以瞎子艺人追求睁眼看到光明为内容,倾诉了残疾艺人们内心对命运不公的愤慨和不平之气.D. 小说的构思巧妙,它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瞎子艺人的一生,也看到了众多底层人民的生命状态——人生的残酷与命运的无奈.5. 小说开头的划线句子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 小说的最后,老说书人已经知道所谓的”药方”根本不存在,为什么他还要将这个”药方”继续传给徒弟?请结合小说的主题和现实生活,谈谈你的理解.(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材料一北京”红黄蓝事件”引发了幼教系统大地震,是对幼教产业化的一记警钟.数据显示,今年9月在纽交所上市的”红黄蓝”已经有直营园80家,加盟园175家,直营+加盟的亲子园853家.业内人士分析,幼儿园属于重资产业务,拥有100家以上直营幼儿园的幼教集团屈指可数,必须借助简单粗暴资本的力量并购整合,而幼教项目毛利率不到20%,为保障上市公司的净利率,在师资、内容等方面的投入比重将难以保证.随着《民办教育促进法》对民办幼儿园营利性的迟到确认,以及全面二胎政策效应的进一步凸显,在中产阶级父母普遍的育儿焦虑下,幼教产业化将迎来政策和人口双重红利.幼教社会化乃至产业化势不可当.那些早教机构、知名幼儿园已经通过各种营销渠道为父母们做了早期的市场培养,父母们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都想为下一代选择更好的幼儿机构,而选择时吸引他们的往往是一些”高大上”的标签——双语、国际、外教、簇新的校舍及各种时髦的教育理念.与之形成对照的是对教育中人的因素的忽视,那其实是一个幼儿园更本质的活性因素——作为教育主体的幼儿教师以及师生关系的构建.材料二中欧幼儿教师现状比较赫尔曼财政投入与回报比[注]赫尔曼:美国经济学家,诺贝尔奖得主.材料三在《教育法》所规定的四个独立学段中,唯独学前教育没有立法,而填补学前教育的刚需又迫在眉睫.根据教育部《2016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截止到2016年,全国共有幼儿园23.98万所,在园儿童的数量为4413.86万人,幼儿园园长和教师共249.88万人.这个数字比上年增加了19.56万人.按照这个数字计算,教师和孩子的比例是1:17.6,也就是一个老师要看近17.6个孩子.而根据《幼儿园教职工配备标准》规定,一所全日制幼儿园的全园教职工与幼儿比为1:5—1:7,全园保教人员与幼儿比为1:7—1:9.即便按照师幼比最低标准1:9来计算,幼师缺口也在240万人.材料四2003年,正值民间办园爆涨期,毕业于北师大学前教育专业的胡华,带着一种给中国幼教事业开创新时代的使命感,受中华女子学院的邀请,在亚运村办了一所体制内的私营幼儿园,并出任园长.第一年只收了14个孩子,如今已有246个孩子,54名教师.这是一所中等规模的幼儿园,与它良好的口碑与名气相比,校园朴素得令人惊讶,操场甚至没有塑胶,就是普通砖地.胡华告诉记者,看一所幼儿园好不好,其实特别简单.不是看硬件或标签,更重要的是人的因素,看看孩子的眼睛亮不亮,看看老师是不是仁慈.学校通称为”花花草草幼儿园”,胡华就叫”蒲公英老师”.意大利作家亚米契在《爱的教育》一书中说:”教育之没有感情,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我们应动员起来,为孩子重建爱的庇护所.(以上材料均出自《生活周刊》966期) 7. 下列关于中国幼教的相关情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中国幼教系统早就存在很多问题,”红黄蓝事件”只是导火索,诱发了诸多弊端大曝光.B. 中国幼儿教师学历偏低,薪酬又不高,却超负荷工作,这都源于国家财政投入相对不足.C. 根据赫尔曼的调查数据,政府教育投入回报与学段成反比,学段越低,教育投入回报率越高.D. 中国现阶段师幼比与国家标准相比,明显偏低,师资缺口较大,加大培养幼师力度刻不容缓.8. 下列对材料的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A. 材料一以红黄蓝集团为例,暴露了中国当前幼教市场的发展乱象,并指明未来发展前景.B. 幼教产业化发展迅猛,与生育开放、家长焦虑、商家趋利等因素有关,与政府干预无关.C. 材料三揭示了中国幼教现阶段存在的根本性症结,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和方法.D. 胡华的幼儿园是成功的范例,这主要是因为它摈弃奢华与空洞,回归教育本真,关注爱和人的因素.9. 结合上述材料,对于”重建爱的庇护所”,你给出哪些建议?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杜钦字子夏,少好经书,家富而目偏盲,故不好为吏.茂陵杜邺与钦同姓字,俱以材能称京师,故衣冠谓钦为”盲杜子夏”以相别.钦恶以疾见诋,乃为小冠,高广才二寸,由是京师更谓钦为”小冠杜子夏”,而邺为”大冠杜子夏”云.时帝舅大将军王凤以外戚..辅政,求贤知自助.凤父顷侯禁与钦兄缓相善,故凤深知钦能,奏请钦为大将军军武库令.职闲无事,钦所好也.钦为人深博有谋,时有日蚀、地震之变,诏举贤良方正能直言士,合阳侯梁放举钦.钦上对曰:”陛下畏天命,悼变异,延见公卿,举直言之士,将以求天心,迹得失也.臣闻日蚀、地震,阳微阴盛也.唯陛下正后妾,抑女宠,去佚游,躬节俭,亲万事,致晨昏之定省...如此,即尧舜不足与比隆,咎异何足消灭?唯陛下忍无益之欲,以全众庶之命.”征诣大将军莫府..,国家政谋,凤常与钦虑之.镇抚四夷,当世善政,多出于钦者.顷之,复日蚀,京兆尹...王章上封事求见,言凤专权蔽主之过,宜废勿用,以应天变.于是天子感悟,召见章,与议,欲退凤,凤甚忧惧.钦令凤上疏谢罪,乞骸骨,文指甚哀.太后涕泣为不食.上少而亲倚凤,亦不忍废,复起凤就位.凤心惭,称病笃,欲遂退.钦复说之,凤复起视事.上令尚书劾奏京兆尹章,章死诏狱.章既死,众庶冤之,以讥朝廷.钦欲救其过,复说凤曰:”京兆尹章所坐事密吏民见章素好言事恐天下不知章实有罪而以为坐言事也愚以为宜因章事举直言极谏以明示四方,使天下咸知主上圣明,不以言罪下也.若此,则流言消释,疑惑著明.”凤白行其策.钦之补过将美,皆此类也.优游不仕,以寿终.钦子及昆弟支属至二千石者且十人.(节选自《汉书》卷六十传第三十,有删改)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京兆尹章所坐事密/吏民见章/素好言事/恐天下不知章实有罪/而以为坐言事也/愚以为宜因章事举直言极谏/以明示四方B. 京兆尹章所坐事密/吏民见章素好言事/恐天下不知/章实有罪而以坐言事也/愚以为宜因章事举直言/极谏以明示四方C. 京兆尹章所坐事密/吏民见章/素好言事/恐天下不知/章实有罪而以为坐言事也/愚以为宜因章事举直言/极谏以明示四方D. 京兆尹章所坐事密/吏民见章素好言事/恐天下不知章实有罪/而以为坐言事也/愚以为宜因章事举直言极谏/以明示四方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外戚”又称”外家”“戚畹”,指帝王母亲和妻妾方面的亲戚,属于皇族宗亲.B. “定省”是古代子女早晚向亲长问安的一种礼仪,即晚间服侍就寝,早上省视问安.C. “莫府”即幕府,本指将帅营帐,后泛指军政大吏的府署.又指高官的幕僚、幕宾.D. “京兆尹”是中国古代官名,为负责治理京畿地区的三辅之一.”三辅”指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杜钦少好读书,才能外扬.他年轻时喜好儒家经典,与茂陵人杜邺都以才能扬名京师.被大将军王凤奏请为大将军军武库令.B. 杜钦学识渊博,勇于进言.当时发生两次日食、地震之变,杜钦都上奏章提出了很好的建议.C. 杜钦谋化国是,能出善政.在大将军幕府,杜钦参与谋划国家大政,当时好的政治措施,大多出于杜钦的建议.D. 杜钦善于补过,助成好事.京兆尹王章因弹劾大将军王凤被下狱,并死在狱中,引发百姓讥刺朝廷事件.杜钦为王凤出谋划策,助其消除流言.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延见公卿,举直言之士,将以求天心,迹得失也.(2)钦令凤上疏谢罪,乞骸骨,文指甚哀.(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各题.马嵬袁枚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注】:长生殿,又名集灵台,是唐玄宗祭祀天神的宫殿,是华清宫的主要建筑之一.14. 下列对这首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第一句的意思是说《长恨歌》里所描写的李隆基、杨玉环的爱情悲剧,原作者虽对他们的荒淫误国有所揭露和不满,但更多的是同情和美化,所以不必传颂吟唱.B. 第二句是借用牛郎织女的神话传说,表明社会生活中有许多夫妻离散的悲剧.C. 人间的”银河”存在于人类社会生活中,这里运用的是借喻.D. 第三句和第四句写出因战乱而造成的爱情悲剧不仅存在于上流社会中,也存在于下层人民群众之中.15. 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诗人的思想情感?请作简要分析.(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岳阳楼记》中有”是进亦忧,退亦忧“一句 ,其中“进亦忧”指的是:______ .(2)新旧代序,昼夜轮回,时光流逝最容易引发游子的思乡之情,王湾《次北固山下》中”_______, _________”充满理趣地写出这种情感.(3)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中,辛弃疾引用历史典故,”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告诫当朝掌权者应认真做好北伐准备,否则就会惨遭失败.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三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①这是古城里的一条小街,过去这里显然驻扎过守城的军队,有一排排的营房为证.现在这里正在建筑仿古的街市和民居,已颇成气候了,秦砖汉瓦,_________,虽没有皇家气象,却也称得上是_________.在最前面靠近巷口的地方,还立有一个牌坊,上书一副对联,”市井里巷尽染六朝烟水气,布衣将相共写千古大文章”.此联文字篆刻极佳,有__________之妙.但内容对得不甚工整,以我之见,不如将”大文章”改成”风情画”,尚可__________.②我上初中的时候,在杭州西湖看到过那副著名的对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当时我心中引发了强烈的震动.那时正看着《说岳全传》,热血沸腾着,一看这对联真是绝了,其(__________),真可以说是独步天下.③我还曾在广西看到过一副咏竹楹联,一目之后就永远忘不了,我以为那是最好的咏竹楹联.内容是:”一寸在土已有节,万尺凌云仍虚心”.年代久远,这副咏竹联却早已成了我的座右铭, 我在什么地方看到的已想不起来了.17.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回味之无穷,概括之全面,含义之深刻,对仗之工整B. 概括之全面,含义之深刻,对仗之工整,回味之无穷C. 回味之无穷,对仗之工整,含义之深刻,概括之全面D. 概括之全面,含义之深刻,回味之无穷,对仗之工整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金碧辉煌富丽堂皇妙笔生花差强人意B. 雕梁画栋美轮美奂巧夺天工差强人意C. 金碧辉煌美轮美奂妙笔生花心满意足D. 雕梁画栋富丽堂皇巧夺天工心满意足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由于年代久远,这副咏竹联却早已成了我的座右铭,我在什么地方看到的已想不起来了.B. 年代久远,这副咏竹联却早已成了我的座右铭,但我在什么地方看到的已想不起来了.C. 由于年代久远,我在什么地方看到的已想不起来了,但这副咏竹联却早已成了我的座右铭D. 由于年代久远,我在什么地方看到的已想不起来了,这副咏竹联却早已成了我的座右铭.20.请根据所给条件推断小王、小张、小赵三人的职业分别是什么,并把他们的职业写在后面的横线上.小王、小张、小赵三个人是好朋友,他们中间其中一个人下海经商,一个人考上了重点大学,一个人参军了.此外关于他们还知道以下条件:小赵的年龄比士兵的大;大学生的年龄比小张小;小王的年龄和大学生的年龄不一样.小王:________________小张:________________小赵:________________21.微写作.《论语》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蕴含了丰富的人生智慧.请根据其中一句给你的启示,结合实际写出自己处理人际关系的想法和做法.要求:①内容具体;②语言简明、得体;③150字左右.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青年人中流行一句话,叫”谁的青春不迷茫”.可是,驻藏战士说:我告别霓虹和繁华,在绿色军营戍守雪域边关,我的青春有担当,我的青春不迷茫;快递小哥说:我告别农村与父母,在城市的街道穿梭往来,我的青春有责任,我的青春不迷茫;青年学生说:我走进学校与课堂,在知识的海洋自由徜徉,我的青春有信仰,我的青春不迷茫.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态度,简述你的看法.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20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专题检测一含解析
专题检测(一)题组一最新题型练1.下列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组是(3分)( )人活在世上.谁不希望自己的生活激情飞扬.轰轰烈烈.一路高歌.________?可是.人生万物.其精神、其美妙、其价值.不在相同.而在于不同处。
一如交响乐团中的各种乐器.没有一种是相同的.但演奏出来的却是________.精彩无比。
但终其一生的劳碌奔波.最终又有几个人能够________呢?在人生之路上.平平地.不令我颠踬;淡淡地.不让我昏醉。
这样的平淡.能够让我在物欲横流的滚滚红尘中.击破纷扰.________.谢绝繁华.回归简朴.达到“落花无言.人淡如菊.心素如简”的境界。
A.春风得意感慨万千称心如意洞察世事B.踌躇满志百感交集称心如意明察秋毫C.春风得意百感交集如愿以偿洞察世事D.踌躇满志感慨万千如愿以偿明察秋毫解析:春风得意:形容人处境顺利.做事如意.事业有成。
踌躇满志:形容对自己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
句中泛指顺利.应用“春风得意”。
感慨万千:因外界事物变化很大而引起许多感想、感触。
百感交集:各种各样的感触交织在一起。
语境中无“外界事物变化很大”的意思.应用“百感交集”。
称心如意:形容心满意足.事情的发展完全符合心意。
如愿以偿:像所希望的那样得到满足.指愿望实现。
此处突出书面语体色彩.应用“如愿以偿”。
洞察世事:对世上的各种情况都能看得很清楚.形容某人眼光精确.有头脑。
明察秋毫:形容为人非常精明.任何小问题都看得很清楚。
句意是以平淡的心态可以从容应对生活中的纷扰和杂事.应用“洞察世事”。
答案:C2.下列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组是(3分)( )一个大文豪.他的________哪怕是最普通最实际的举措也会被渲染成一种诗意的浪漫。
苏东坡在杭州当太守是在北宋元祐年间.他当时没有想到.几十年以后.杭州会成为宋王朝新的都城.而________所兴建的那些工程恰巧是为那些仓皇南渡的君臣准备的。
城市基础设施______.市民们既具有南方人热情的天性.又极富文化素养。
2020年高考总复习模拟检测:综合训练(一)语文考试试题 (全国卷通用版)
2020年高考总复习模拟检测:综合训练(一)(全国卷通用版)语文试题2020.2本试卷共8页,22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
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将条形码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红楼梦》共有五个书名:《风月宝鉴》《情僧录》《金陵十二钗》《石头记》和《红楼梦》。
《风月宝鉴》代表道学眼光,《情僧录》代表痴男怨女的口味,《金陵十二钗》代表“写女儿之书”的看法。
《石头记》和《红楼梦》是两个最好的名字,也是读《红楼梦》最深入的两个角度。
把眼光局限于“道学”,便把《红楼梦》当成“劝世文”或“意淫书”来读。
以情僧来看的人,就把苏曼殊个人的遭遇告诉他,相信也会得来与读《红楼梦》同样的满足了。
以女儿之书来看,大可以说它是《镜花缘》,不过文字写得好、人物画得真、结构更紧密。
但简·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不也文字好、人物真、结构严吗?她是聪慧明智的女作家,在包涵广摄的意旨上,却无论怎样都不够与曹雪芹相比了。
《石头记》原是此书的本名,能代表《红楼梦》的中心意旨之一——欲望之斗争与生灭,但为什么曹雪芹终于选定了《红楼梦》为此书正名?第一,《石头记》此名好是好了,但读者无法一见此名,就可“望文”而“生义”,必须要读了此书,知道了关于那“石头”的寓言,方可略明。
2020-2021学年高考总复习语文高考一轮复习第一次检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最新高考模拟检测语文试卷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第Ⅰ卷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找回对汉字的热爱张颐武汉字是中国文化的载体,是中国人用于表达思维的文字符号,丰富多彩,博大精深。
中国人有个经典的说法,叫做“读书必先识字”。
汉字是中华文化存在的基础。
汉字承载了许多历史记忆,每个字都有文化内涵和很长的演化传承;汉字是中华文明的载体和符号,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汉字起的作用,所谓“书同文”;汉字是当代文化传播和交流的载体,它的文化内涵丰富丰厚。
在我看来,汉字之美,首先是形之美,一点一画,精妙组合。
其次是意之美,汉字是表意文字,造字有六法,许多字都有自己的内涵和复杂的演变历史,其中的意蕴很美。
再次是声韵美,汉字组合成诗文,声韵组合很美。
二十世纪至今,汉字的书写方式发生了两次重大变化,从软笔到硬笔,从书写到输入。
两次变化都深刻地改变了我们应用汉字的方式。
当然,简体字成为规范的正体字也是汉字在二十世纪的重大的、不可逆的深刻变化。
简体字是今天全球汉字应用的主流,也是汉字的现代规范写法。
这些变化之中,不变的是汉字本身。
如今,虽然汉字的普及程度,即识字率比过去任何一个时代都大有提高,但我们对汉字的使用情况却大不如前,胡乱书写、使用汉字的状况层出不穷,更别提遣词造句的水平。
比如微博,不过一百多字,但这一百多字却缺乏美感,乏味、单调,常出现成语使用不当、错别字等现象。
还有一种情况更为普遍,那就是提笔忘字,认得字却想不起如何书写。
这种情况在成年人身上更为常见。
技术的发展带来了便利,使用电脑打字让撰写文章、与他人交流都变得更为快捷。
但同时,这种便捷却无形中阻碍了我们对汉字的兴趣。
追求速度的心态让我们一味快,却忽视了汉字本身的意蕴。
莫言就曾说过,使用电脑敲字撰文会使他常顺手选用电脑提供给他的一些词汇,而无法组织出具有独特意蕴的新词汇,所以他最终放弃使用电脑进行创作。
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同步测试卷一(论述类、实用类文本阅读)
同步测试卷语文(一)(论述类、实用类文本阅读)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材料一:“新乡贤”文化建设以其深厚的历史传承和创新性的当代建构,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的时代诉求。
在今天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进程中,“新乡贤”的时代角色十分突出。
他们很多人出身于乡村,成就于城市,成长于乡土,弄潮于商海,在乡村与城市的内在关联上,具有天然独特的优势。
在现代化进程的趋势中,从基层乡土去看中国社会或文化的重建问题,是怎样把现代知识输入中国经济中最基本的生产基地——乡村里去,作为输入现代知识必须的人这一媒介,“新乡贤”的社会建构,具有尝试破解百年中国乡村社会发展困境的珍贵价值。
传统中国文化深植于乡土之中,人和地在乡土社会中有着感情的联系,有着一种桑梓情谊——落叶归根的有机循环中所培养出的精神。
在中国家族、乡土文化传承中,具有深厚的根系和广阔的脉系。
乡土文化的有机循环,一如费孝通先生所言:“从农民一朝的拾粪起,到万里关山运柩回乡止,那一套所系维着的人地关联,支持着这历久未衰的中国文化。
”“新乡贤”文化建设无疑秉承和凸现着这一传统文化的底色。
(摘编自王先明《“新乡贤”的历史传承与当代建构》)材料二:城镇化已经变成了一个滋味复杂的命题,近20年以来,它陆续将诸多治理困境呈现给了转型中的中国。
在这当中,乡村空心化、乡村文化断裂、农村社会治理失效尤其令人忧心。
人们的普遍感受是,中国乡村已经被一路高歌猛进的城镇化抛在了身后,正气喘吁吁地奔跑在它狭长的影子中。
稍微盘点一下就会发现,近年来以城镇化为关键词的农村报道少见正面的消息,浙江上虞“乡贤文化”确实是难得的例外。
在这里,公共服务普及、基层民主建设与乡土文化的延续、公序良俗的形成有机地结合到了一起。
一个兼具乡土性与现代性,既存续了人文精神,也展现了现代公共治理规律的新型乡村模式,呈现在人们眼前。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检测卷(一)(全国卷)(解析版)
人教版高中语文试题2020-2021学年高三一轮复习检测卷(一)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晋商具有开放经营的历史渊源晋商是指发端于明初、发达于清代的山西商人群体。
至明末清初,集中在太谷、祁县、平遥一带的票号生意兴隆,这一时期是晋商最辉煌的时期。
五百年的晋商辉煌,得益于其企业内部制度安排的开放性。
引进人才、引进资金,使晋商获得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是晋商开放经营的具体体现。
为引进人才实行“经理制”。
晋商商号职员的设置历来“因事设人”,从不“因人设职”。
在普通员工的选择上,晋商秉持开放的人才选用机制和观念。
因为晋商在各地广设分号,机构日趋庞大,所有权和经营权两权合一的经营模式难免出现管理效率低、内部运营成本高昂的弊病。
晋商以开放的经营智慧,创新人事管理制度,采取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经理制”,突破了所有者自身能力的限制,建立起高效、有序的运营机制。
在“经理制”下,财东不直接参与经营管理,而是授予掌柜资金运用权、职员调配权、业务经营权,委托掌柜具体管理。
财东充分信任掌柜,令其放手经营。
“经理制”打破了传统的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封闭经营管理模式。
经理人的选择突破了家族、宗族、本村的固有限制,是晋商开放意识在企业管理上的具体体现。
为引进资金实行“股份制”。
晋商的“股份制”萌芽于明代,大兴于清代。
晋商早期实行的独资制、贷金制、朋合制和伙计制,远远不能满足大商业、大流通下的资金需求。
晋商适时调整,不拘泥于本家、本族、本地拓展融资渠道,广纳闲资,形成“股份制”这一开放的资本组织形式。
开放的股本结构,使晋商突破单纯依靠自身资本积累的局限,广泛吸纳社会闲散资金,充实资本,形成互利共赢、风险共担、休戚与共的接近现代股份制的商号。
这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我国数千年“公财与私财不分”的商业习惯,财东对企业财产控制权与财东个人财产控制权有了一定程度的分离。
财东将其个人私有财产作为股本投入商号、票号,与其他出资者的资本融合为一体成为企业资本时,便失去了这部分资金的自由支配处置权。
2020届高考语文一模考试试题 及答案
2020年高考语文一模考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随着信息技术深入发展和深度应用。
数据已经成为生产经营活动必不可少的新生产要素。
如何促进数据要素有效参与价值创造和分配是信息时代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数据之所以能创造价值,一方面是因为它能提高经济运行体系中原有要素的价值转化效率,促进生产效率提升;另一方面是因为数据本身就能产生新的价值。
比如,数字经济的发展及业态创新本质上就是基于数据信息的价值创造。
但数据创造价值的功能并不能直接实现。
数据要素也不能直接参与价值分配,而是要经过数据创造、加工并传输给数据要素使用者后,才能创造价值、参与价值分配。
由此可见,在信息时代,能否掌握数据资源并将其有效转化为生产要素,已经成为衡量一个企业甚至一个国家竟争力水平高低的重要因素。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产业体系最完备、制造业规模最大、信息化基础设施领先的国家,每年创造出巨量的数据资源,是名副其实的数据资源大国。
一些国际数据公司和数据存储公司发布的研究报告表明.到2025年.全球将有近30%的新增数据资源来自中国。
我国也是数据利用强国。
2018年底,我国有10家企业名列全球互联网上市公司30强榜单,在信息产业部分领城实现着从“跟跑”“并跑”向“领跑”的转变。
也应认识到,虽然我国数据资源丰富、信息产业发展迅速,但数据要素在创造价值并参与价值分配方面还面临一些体制机制障碍和技术短板。
比如,数据资源开放程度有限,大量数据资源处于“休眠”状态;信息产业和数据应用部分环节、领城还存在被“卡脖子”风险;数据应用不,广泛、应用程度不深,数据价值衡量缺乏统一标准;等等。
2020年高考总复习模拟检测语文试题 (全国卷通用版)
2020年高考最新模拟题语文试题2020.2本试卷共8页,22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
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将条形码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人们经常把知晓对方隐私多少作为衡量彼此之间关系亲疏一个非常重要的依据。
随着社会发展和公民自我意识的不断觉醒,中国人才渐渐意识到,隐私其实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人格权利,它与社会的文明程度和人的尊严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
2010年我国制定的《侵权责任法》,有了明确的隐私权保护条款。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文明程度的快速提升,中国公民的隐私权保护意识也得到了很大的强化。
人们开始采取多种方式来保护自己的隐私。
随着网络传播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公民的隐私面临巨大的挑战。
大数据时代,公民的所有言行都被数字化,人们真正进入到了一个“数字化生存的时代”,公民的隐私极易受到前所未有的伤害:人们的上网痕迹都可以通过快捷有效的大数据挖掘技术,整合成传统媒体时代未曾出现过的数字化隐私。
这种隐私具有“无感伤害”的特征,隐私数据被他人非法使用时,公民往往无法及时感知这种伤害的存在,其隐蔽性和滞后性,导致伤害程度加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同步测试卷语文(一)(论述类、实用类文本阅读)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材料一:“新乡贤”文化建设以其深厚的历史传承和创新性的当代建构,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的时代诉求。
在今天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进程中,“新乡贤”的时代角色十分突出。
他们很多人出身于乡村,成就于城市,成长于乡土,弄潮于商海,在乡村与城市的内在关联上,具有天然独特的优势。
在现代化进程的趋势中,从基层乡土去看中国社会或文化的重建问题,是怎样把现代知识输入中国经济中最基本的生产基地——乡村里去,作为输入现代知识必须的人这一媒介,“新乡贤”的社会建构,具有尝试破解百年中国乡村社会发展困境的珍贵价值。
传统中国文化深植于乡土之中,人和地在乡土社会中有着感情的联系,有着一种桑梓情谊——落叶归根的有机循环中所培养出的精神。
在中国家族、乡土文化传承中,具有深厚的根系和广阔的脉系。
乡土文化的有机循环,一如费孝通先生所言:“从农民一朝的拾粪起,到万里关山运柩回乡止,那一套所系维着的人地关联,支持着这历久未衰的中国文化。
”“新乡贤”文化建设无疑秉承和凸现着这一传统文化的底色。
(摘编自王先明《“新乡贤”的历史传承与当代建构》)材料二:城镇化已经变成了一个滋味复杂的命题,近20年以来,它陆续将诸多治理困境呈现给了转型中的中国。
在这当中,乡村空心化、乡村文化断裂、农村社会治理失效尤其令人忧心。
人们的普遍感受是,中国乡村已经被一路高歌猛进的城镇化抛在了身后,正气喘吁吁地奔跑在它狭长的影子中。
稍微盘点一下就会发现,近年来以城镇化为关键词的农村报道少见正面的消息,浙江上虞“乡贤文化”确实是难得的例外。
在这里,公共服务普及、基层民主建设与乡土文化的延续、公序良俗的形成有机地结合到了一起。
一个兼具乡土性与现代性,既存续了人文精神,也展现了现代公共治理规律的新型乡村模式,呈现在人们眼前。
乡土社会是最能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特征的地方,也是中国现代转型中最艰难的部分。
费孝通先生曾言,“从乡土社会进入现代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在乡土社会中所养成的生活方式处处产生了流弊”。
现代社会是法理社会,乡土社会是礼俗社会;现代社会崇尚契约精神,乡土社会通行伦理规矩,简单嫁接与拿来主义在这里是行不通的。
成功的乡土社会治理,需要礼乐政刑综合为治,需要从现代公共治理和传统人文精神中找到双重支点。
上虞的“乡贤文化”,正是对这两个方面的有机结合。
乡贤是从乡村走出去的精英,他们回乡安度晚年,不仅能以自己的经验、学识、专长、技艺支援新农村建设,还能以自身的文化道德力量教化乡民、泽被故土。
他们既了解乡土文化心理,又熟谙现代社会规则,既经历过传统文化熏陶,又具备了现代人文精神。
他们离乡与返乡的过程,正是在文化意义上打通乡土社会与现代社会的过程,而他们返乡支援农村建设的过程,也是乡土社会启蒙和转型的过程。
因此,对乡村治理而言,发挥乡贤作用、培育乡贤文化要会用劲、用巧劲。
上虞的做法有其地域特色,是地方政府有效探索的成果,但其所体现的“方法论”,当是中国乡土社会转型和城镇化的必然选择。
它以自身的成功再次重申了两个判断:一、中国传统文化能够为现代社会治理提供智慧;二、中国社会必须以自身文化为基点完成现代转型。
今天我们所致力于探索的“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需要以这两个判断为前提。
招商引资不算难,打造特色经济不算难,将某一地的GDP提升到某一数字也不难。
对于城镇化中的乡村,最难的是继承和重塑乡土文化,重新找到自身角色,搭建一个“法情允谐”的基层治理构架,找到公共治理规则与传统礼俗的最佳平衡点。
上虞的“乡贤回乡”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样板,也为乡村治理命题设置了一个讨论层次,应该有更多的探索在这个层面上进行(摘编自《浙江“乡贤文化”与乡村治理的采访和思考》)材料三:“乡贤文化”要“新”在与核心价值观的契合上,“乡贤”,过去多指有文化,有识见又善行乡邻的贤达之人。
有史以来,乡贤就是维系中国乡村运转的重要力量,乡贤文化作为管理文化在中国乡土的一种表现形式,之所以绵延不绝,显然有其相当的存在价值与现实意义。
然而,也应看到,我们现在涵育的“乡贤文化”,其主体不仅有别于旧时代乡贤,而且文化内涵既应传承过去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的重要要素,更应有着契合并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鲜明指向。
况且,并不仅仅是有文化、能说会道的就是“新乡贤”,根本是要紧密联系乡村实际,围绕核心价值观在农民群众中的确立与弘扬来干事情、做贡献。
明乎此,“新乡贤”才具有适应时代需求的新目标。
“乡贤文化”的涵育才能保障社会主义特质的新方向。
“新乡贤”的确立成长与“新乡贤文化”的培育涵养,并非一蹴而就,既需要在火热的新农村建设中锻炼提高,更需要在核心价值观的落细、落小、落实上构建养护,还需要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吸引和凝聚社会贤达反哺桑梓、造福乡里,扶持“新乡贤”,推介发展“新乡贤文化”。
(摘编自姬建民《涵育“乡贤文化”贵在其“新”》)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新乡贤文化”建设需要以中国乡土文化为底色,也需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不断创新为引领。
B.近年来农村在城镇化进程中出现了很多负面报道,这都是“乡贤文化”的作用没能充分发挥造成的。
C.材料二在实践中为材料一提供了观察样板,这一样板可能具有个性特点,但也反映了一些共性问题。
D.材料三对乡贤进行了符合时代价值观的定义,这里的“新乡贤”和材料一、二中“乡贤”的含义相同。
[解析]A.“也需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不断创新为引领”错误,原文是“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的时代诉求”,“不断创新”无中生有;B.“都是‘乡贤文化’的作用没得到充分发挥”表述太绝对;D.材料一、二中的“乡贤”主要指从城市回乡的社会贤达,材料三中的“新乡贤”还包括紧密联系乡村实际干事情、做贡献的人。
[答案]C2.根据上述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想要破解百年中国乡村社会发展困境,需要大力发展经济,也需要培育更多“新乡贤”重建乡村。
B.我国城镇化让人们滋味复杂,是因为城镇化给农村带来了许多治理困境,更因为其取得一些成绩。
C.只有落实好浙江上虞做法重申的两个判断,才能做到中国乡土社会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D.“新乡贤”的确立成长与“新乡贤文化”的培育涵养需要多方发力、多点突破,不能急功近利。
[解析]应该是“是因为城镇化取得一些成绩的同时,给农村带来了许多治理困境”。
[答案]B3.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A.“法治秩序的建立不能单靠制定若干法律条文和设立若干法庭,重要的是看人民怎么去应用这些设备。
”B.“社会秩序规范着个性,为了秩序的维持,一切足以引起破坏秩序的要素都被遏制着。
”C.乡土社会里的权力结构“从人民实际生活上看,是松弛和微弱的,是挂名的,是无为的”。
D.“传统的形式是不准反对的,但是只要表面上承认这形式,内容却可以经注释而改变。
”[解析]材料二的主要观点是:“成功的乡土社会治理,需要礼乐政刑综合为治,需要从现代公共治理和传统人文精神中找到双重支点。
”“对于城镇化中的乡村,最难的是继承和重塑乡土文化,重新找到自身角色,搭建一个‘法情允谐’的基层治理构架,找到公共治理规则与传统礼俗的最佳平衡点。
”A.谈到单纯的现代法治无法完全治理好乡村,因此需要找到现代公共治理和传统人文精神的结合点;B.讨论秩序与个性的问题,与材料二观点无关;C.意在表明政府对乡村治理能力欠缺,与材料二观点违背;D.是说名与实的分离,与材料二观点无关。
[答案]A4.材料三第一段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采用总分式结构,先总说观点,然后进行分析,结构谨严。
②注重辩证论述,用“然而”“况且”等表让步关系的词语进行分析,让逻辑更严密。
③运用对比说理,在古今乡贤的对比中阐明“新乡贤”的含义,使人容易理解。
5.新乡贤相比旧时代乡贤应具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时代角色突出,在乡村与城市的内在关联上,具有天然独特的优势。
②兼具乡土性和现代性,既了解乡土文化心理,又熟谙现代社会规则,既经历过传统文化熏陶,又具备了现代人文精神。
③契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要文化内涵贯穿古今,又要紧密联系乡村实际。
(意思答对即可)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家国情怀是一种人类的共通意识,但中国人的家国情怀有它的特殊性。
家与国的统一性。
中国社会以家为本位。
西安半坡所发掘的距今六千年前的仰韶文化遗址有着大量的适合于一夫一妻居住的小屋子。
显然,家是这个部落的基本单位。
由家到家族再到胞族,由胞族到胞族联盟,在此基础上,扩大到非血缘关系的社会联盟,由此出现了中国最早的准国家性质的社会。
尽管此后在国家层面上,血缘关系的实际意义有所淡化,但它一直是中国社会结构的精神纽带。
家庭伦理用于治国就成为政治原则。
治家与治国具有内通性,所以,《大学》说“治国必先齐其家”,“一家仁,一国兴仁”。
国与族的统一性。
国是政权概念,族是种群概念。
中国这块大地上,存在过许多民族。
这许多民族,不管是共时态存在还是历时态存在,均可以寻到某种内在的关系。
族与族之间的关系有两种:一为血缘性;另为社会性。
民族之间不只是存在着血缘性的关系,也还存在社会性的关系,其中最主要是文化关系。
文化关系当它内化为民族精神,就具有类血缘的意义,这就是说,民族不只是具有自然的血缘性,还具有文化的血缘性。
值得我们注意的是,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诸多民族是有共祖的。
共祖不是一位,而是多位,其中最为重要的是炎帝和黄帝。
炎帝和黄帝不独是华族的共祖,也是诸多少数民族的共祖。
《山海经》云:“黄帝生苗龙,苗龙生融吾,融吾生弄明,弄明生白犬,白犬有牝牡,是为犬戎。
”“颛顼(黄帝孙)生驩头,驩头生苗民。
”又云:“炎帝之孙名曰灵恝,灵恝生氐人。
”《山海经》是一部出自战国时期的人文地理书,兼有神话性质,所言民族之间的自然血缘性关系也许不一定是科学的,但如若从文化上考虑,它们之间也是有可能存在着文化上的血缘性的。
国与国民、国土(国域)的统一性。
中国的国土其核心地区是相当稳定的。
谈到中国,人们会自然地联系到中国这一疆域。
这疆域既是国之域,也是民之家。
《逸周书》云:“国有本,有干,有伦质,有枢体。
土地,本也;人民,干也;敌(他)国侔交,权也;政教顺成,伦质也;君臣和(悦),枢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