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黑龙江省哈尔滨三中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哈三中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高三学年第二次调研考试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战国时期,除儒、墨显学之外,还有道、法、阴阳等家,甚至一家之内也不断地再分化为小的宗派,如“儒分为八,墨离为三”。
各家都抱着“以其学易天下”为宗旨,各国君主对各家也是“兼而礼之”。
上述现象反映出A.礼乐制度分崩离析 B.学术适应现实政治需要C.士人阶层日益崛起 D.百家争鸣局面异彩纷呈2.下表列举了孔子不同时期的“遭遇”。
据此可以得出的史学观点是A.“历史就是一家之言” B.“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C.“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D.“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3.更赋,汉制,成年男子均须为政府服徭役,共有三种,即正卒、戍边、更卒。
更卒之役是每人每年须在本地为地方官府服一个月的无偿劳役。
如不愿或不能亲身服役者,可出一定量的钱交官府雇人代替;而所出之钱,即谓之更赋。
更赋的实行A.有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B.成为政府敛财的主要手段C.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达D.促进了汉初经济逐渐恢复4.隋初,针对地方官吏在征派时的作弊行为,宰相高颎主张由政府将民户统一划定不同的户等,规定各自应负担的赋役数目,并使之低于豪强地主对依附农民的剥削量。
该主张有利于A.土地兼并的缓解 B.消除地方割据基础C.自耕农队伍壮大D.催生新的社会阶层5.据《石林燕语》记载:“唐翰林院在银台之北。
乾封以后,刘袆之、元万顷之徒,时宣召草制(皇帝的命令)其间,因名‘北门学士’”。
“北门学士”主要分了哪一机构之权A.中书省 B.门下省 C.尚书省 D.枢密院6.唐文宗太和九年(835年),东川节度使冯宿奏请“禁断(私人)印历日版”,因为在剑南、淮南道等地“每岁司天台未奏颁下新历,其印历已满天下,有乖敬授之道”。
此举的目的是A.加强政府思想控制 B.维护中央统治权威C.垄断雕版印刷技术 D.抑制民间商业活动7.在糊名制出现之前的唐代科举考试中,出现过一种“倒歧视”的现象,即许多高官子弟不以门荫入仕,而是去参加进士考试。
黑龙江哈三中2018-2019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有答案)
黑龙江哈三中2018-2019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有答案)哈三中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高二学年第二次阶段性测试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巧者劳而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虚而遨游者。
”该描述应符合 A.道家思想 B.儒家思想 C.法家思想 D.墨家思想 2.先秦时期,号称显学的两家学派创始人对生活的态度截然不同,一个“量腹而食,度身而衣”,一个“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下列所述思想主张与其对应的是 A.前者主张有为,后者主张无为 B.前者主张尚贤,后者主张德治 C.前者主张霸道,后者主张王道 D.前者主张非攻,后者主张军功 3.一位先秦的思想家认为:齐桓公致力于联系诸侯,维护封建秩序,是一位尊规守道的好君主。
晋文公虽然协助周天子平定叛乱,却想仿行天子的礼仪,是个大逆不道的人。
这位思想家属于 A.道家 B.儒家 C.墨家 D.法家 4.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黄宗羲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
从中可以看出 A.后者是对前者的否定 B.两者没有任何关系 C.后者是对前者的继承 D.两者意思完全一样 5.汉初极力削弱秦代遗留下来的酷吏传统,其推崇的理想治国者既不同于“法治”之能吏,也不同于“礼治”之君子,而是推崇“清净慈祥”的“长者”。
这说明当时理想的治国理念是 A.外儒内法,大一统 B.无为而无不为 C.仁为本,为政以德 D.礼法并施 6.佛教宣扬“心外无佛,即心是佛”的思想;王阳明提出“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的命题。
据此判断,佛教和心学的关系是 A.心学是对佛教的继承发展 B.佛教与心学本质一样 C.佛教之中包含了心学的思想 D.心学思想受到佛教影响 7.《朱子语类》说:“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
”材料反映了当时儒学的主张是 A.重视实践对真理的检验作用 B.要用心去体会理的存在 C.要通过接触世间万事万物去体会理 D.要“存天理,灭人欲”8.陆九渊说:“学苟知本,六经皆我注脚。
黑龙江省哈三中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验收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10月)第二次验收考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有学者提出西周某政治制度实属“武装殖民”。
该制度是指A.内外服制度B.分封制C.宗法制D.井田制2、《左传》记载:(周)平王死,(周)桓王将使虢公执政,剥夺郑伯的权力,郑伯不满,派祭足帅师在夏季麦熟时取温之麦,秋季又取成周之禾。
“温”、“成周”最有可能位于现在的A.陕西境内B.山西境内C.河南境内D.山东境内3、顾炎武在《日知录》中对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现象进行了比较:“春秋时犹尊礼重信,而七国则绝不言礼与信矣;春秋时犹宗周王,而七国则绝不言王矣;春秋时犹严祭祀、重聘享,而七国则无其事矣;……”这说明A.春秋时周礼尚未遭破坏B. 春秋比战国时期社会更有序C.战国时期周王室加速衰微D.战国时期政治发生根本变革4、春秋战国时代,许多诸侯国建立了商税、市税、关税制度。
春秋时,齐国市税在各国中最高,为总货物的2%,关税为1%。
到了战国,各国的市、关税总和可达到总货值的10%。
对材料解读准确的是A.重农抑商政策违背时代发展的潮流B.税收制度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原动力C.诸侯争霸为商业发展提供必要条件D.发展商业成为各国致富的重要手段5、郑人游于乡校,批评执政,有然明者建议子产(郑子产,郑国卿)毀掉乡校。
子产说:“何为?夫人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毀之?”郑子产A.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B.重视民意和與论C.有意加强中央集权D.具有早期民权观念6、一般来说,当人对社会变迁感到难以适应时,可能采取不同的反应方式:(1)利用原有的行为规范。
(2)提出自己的行为方式、并努力使它为社会所采用。
(3)用各种反社会的言论和行为,以攻击现存的社会秩序。
孔子采取的方式是A.(1)B.(2)C.(1)(2)D.(1)(2)(3)7、墨子说:“官无常贵,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18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
2018年哈尔滨市第三中学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7题,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共13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1. 《商君书·画策》中说:秦国之民遇有战事,“父遗其子,兄遗其弟,妻遗其夫,皆曰:‘不得无返。
’是以三军之众,从令如流,死而不旋踵”。
这反映出秦国A. 功利思想盛行B. 亲情淡漠C. 公民意识浓厚D. 军纪严明【答案】A【解析】材料大意为:强大国家的民众,父亲送他的儿子去当兵,哥哥送他的弟弟去当兵,妻子送她的丈夫去当兵,他们都说:“不能得到敌人的首级不要回来!”。
结合所学可知秦国实行军功爵制度,用重赏鼓励人民在战争中杀敌立功,使得秦国形成了功利思想盛行的风气,因而秦国之民遇有战事才会出现“父遗其子,兄遗其弟,妻遗其夫”的现象。
故A项正确。
B项只是表面现象,故B项排除。
C项与史实不符,排除。
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2. 《春秋繁露》中说:“《春秋》之听狱也,必本其事,而原其心,志邪者不待成,首恶者罪特重,本直者论其轻。
”由此可见,春秋决狱有利于A. 保证司法的公正性B. 确立法家思想统治地位C. 推动法律的儒家化D. 明确道德与法律的界限【答案】C【解析】材料“《春秋》之听狱也,必本其事,而原其心”体现了《春秋》作为儒家经典对西汉政治司法的影响,有利于推动法律的儒家化,故C项正确。
A项说法过于绝对;B项与史实不符;材料主要强调儒家思想对社会政治的影响,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故ABD三项排除。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汉代确立儒学独尊地位后,儒家思想对社会政治的影响。
在西汉中期儒家思想取得正统地位后,董仲舒等人提倡以《春秋》大义作为司法裁判的指导思想,凡是法律中没有规定的,司法官就以儒家经义作为裁判的根据;凡是法律条文与儒家经义相违背的,则儒家经义具有高于现行法律的效力。
3. 汉代关于骆驼的艺术形象较少,形象塑造与真实的骆驼存在差距。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哈三中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高二学年第一模块考试历史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4小题,每题1.5分,共51分。
)1.下列汉字字体中,得名缘于书写材质的是A.隶书B.金文C.小篆D.草书2.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汉高祖“初定天下,昆弟少,诸子弱,大封同姓”。
两者的共同点是A.吸取前朝灭亡教训B.符合了历史发展潮流C.以巩固统治为目标D.实现了国家长治久安3.秦国自襄公建国至穆公(前683—前621年)之前共九代国君,兄终弟及者三人,以孙立者二人,不明嫡庶者一人,以长子继位者仅二人。
这种现象A.导致了秦国社会矛盾尖锐B.客观上有利于社会变革C.反映出秦国经济文化发达D.打破了世卿世禄制4.有学者援引“漠然无为而无不为也,澹然无治而无不治也”以总结汉初统治思想。
据此判断,汉初统治者吸收了先秦时期A.法家思想B.道家思想C.墨家思想D.儒家思想5.“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
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这个故事反映出的思想主张是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事物自相矛盾C.事异则备变D.逍遥无为6.春秋时期的《管子·轻重乙》记载:“一农之事,必有一耜、一铫、一镰、一耨、一锥、一铚,然后成为农。
”其中并未提到犁,对此的合理解释是A.井田制已经瓦解B.铁犁、牛耕尚未普及C.土地私有成主流D.青铜农具仍大量使用7.西汉海昏候墓出土了一块珍贵的“孔子屏风”。
屏风上记载,孔子身长七尺九,按照汉代的长度推断孔子身高1.82米。
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记载孔子身长九尺六,约合2.2米。
这种现象说明A.对史料的运用应谨慎B.考古与文献记录可以相互印证C.考古比文献记录更可信D.《史记》对孔子身高的记录不可信8.公元前175年,汉文帝“除盗铸令,民得自铸”,下令允许民间随便铸钱。
这一政策A.促进商品经济发展B.体现重农抑商精神C.符合黄老之学理念D.危害中央集权制度9.汉宣帝地节四年下诏:“自今子首匿父母、妻匿父、孙匿大父母,皆勿坐。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2018-2019学年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 伏尔泰曾评价先秦思想家:“不做受神启者,也不做先知,他是传授古代法律的贤明官员……他所说的只是极纯粹的道德,既不谈奇迹,也不涉及玄虚。
”他评价的是A.孔子B.老子C.墨子D.韩非2.《论六家要旨》中提到:“有法无法,因时为业。
有度无度,因物与合。
圣人不朽,时变是守。
虚者道之常也,因者君之纲。
”这反映的主要思想是A.道是天地万物的本原B.天人感应,遵循天道C.矛盾双方可互相转化D.顺应时势,无为而治3. 梁启超认为:“我中国学界之光明,人物之伟大,莫盛于战国,盖思想自由之明效也。
”下列关于战国时期“思想自由”成因的表述正确的是A.铁犁牛耕是思想自由的动力B.诸侯争霸为思想自由创造条件C.礼崩乐坏直接导致思想自由D.士的崛起是其中的最主要因素4. 易中天认为先秦诸子中有两派“都是功利主义者和实用主义者”,其中一派讲“天下之利”、“庶民之用”,另一派讲“军国之利”、“君主之用”。
他评论的最有可能是A.儒家和墨家B.儒家和道家C.墨家和法家D.道家和法家5. 董仲舒在《举贤良对策》中言:“天者群物之祖也。
故遍覆包涵而无所殊,建日月风雨以和之,经阴阳寒暑以成之。
故圣人法天而立道,亦博爱而亡私,布德施仁以厚之,设谊立礼以导之。
”董仲舒意在倡导A.独尊儒术,维护一统B.以德为主,以刑辅德C.天人感应,君权神授D.遵循天道,实行仁政6. 朱维铮认为:“独尊儒术”,其实是自称“明于《春秋》”的董仲舒一派儒生,假借伸张孔子作《春秋》的“微言大义”,迎合君主一体化的取向,与权力运作相配合,也就是“通经致用”。
由此可见“独尊儒术”A.背离先秦孔孟之道B.开创经世致用思想C.适应专制集权需要D.导致君权至高无上7. 下图为《北齐校书图》,为南北朝时期杨子华所作,描绘了北齐文宣帝命人勘定五经诸史的情景。
北齐校书反映的实质是A.儒学的主流地位未受冲击B.统治者对历史文化的重视C.汉族思想文化具有优越性D.儒学仍是维系统治的工具8.《象山年谱》中记载朱熹曾参加鹅湖之会,“论及教人;元晦之意,欲令人泛观博览,而后归之约。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校高三历史第二次模拟试题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校2019届高三历史第二次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及草稿纸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据《史记·鲁周公世家》记载:鲁公伯禽封到鲁地,三年之后到周向周公“报政”,周公问何以如此之晚,伯禽说:“变其俗,革其礼,丧三年然后除之,所以晚”。
这表明分封制A.扩大了周政权的统治区域B.确立了周天子的天下之主C.导致了诸侯国的地方割据D.推动了周文化的族群认同25.魏晋时期,儒家知识分子对先秦经文的注疏多有相互攻讦之处。
唐代以降,政府下令编纂《五经正义》,去“异端邪说”,并将其列为科举考试的内容。
这一变化A.有利于儒学融合其他学说B.导致后世儒学发展僵化C.有利于扩大唐代统治基础D.推动儒学政治地位提升26.据《宋会要》记载:宋代对外贸易港口有20余处,设有广州、泉州、明州、杭州、密州5个市舶司,市舶司下有的还设有市舶务、市舶场等下属机构。
这折射出宋代A.对外贸易规模和范围不断扩大 B.外贸收入成为政府重要财源C.航海和造船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D.传统的经济思想发生了质变27.顾炎武在提出以经学取代理学的同时,始终关注“国家治乱之原,生民根本大计”。
对那些不关乎“六经之旨、当世之务者”,要“一切不为”。
据此可知,顾炎武A.挑战理学的正统地位 B.主张学术研究应回归儒家原典C.强调研究经学要务实 D.倡导用六经解决一切现实问题28.近代某全国性咨询议政机构获准成立后,上呈公文,请求将北京原用于科举考试的贡院改为其办公地。
公文中有“仰慕天恩,准予改拨“等语。
该公文应出现于A.洋务运动时期 B.戊戌变法时期C.预备立宪时期 D.中华民国时期29.鸦片战争后,上海广告载体越来越多,从报纸广告发展到杂志广告、路牌广告,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东方杂志》《妇女杂志》刊登了不少外商广告。
【配套K12】[学习]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文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文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4小题,每小题1.5分,共51分。
)1.“天子失官,学在四夷”,“礼失而求诸野”。
这反映了春秋战国A.学术下移B.文化普及C.百家争鸣D.礼崩乐坏2.先秦诸子“因应时代的变局,而表现出至少三种不同的思想立场:第一,对崩溃中的旧制度与传统保有孺慕之情,……第二,在承认现状的前提上,为新制度催生;……第三,厌弃人为制度……”,第二种思想立场的代表人物是A.孔子B.老子C.墨子D.韩非3.“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处众人所恶,故几於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这一思想出自A.儒家B.道家C.墨家D.法家4.“君子”一词习见于先秦典籍,然其涵义或指诸侯,或指国君之子或贵族,……多指社会地位而言。
孔子则从道德立场赋“君子”一词以新义,以“君子”指德行高洁之士,鼓励学生修德以取位,成为“修己以安百姓”的君子。
这体现了孔子A.蔑视权贵与礼教B.对文化传统的因袭与创造C.开创文化新格局D.积极倡导社会等级的变动5.孟子把“礼”和人性联系起来,认为人固有的恭敬之心就是“礼”之端。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孟子A.完全继承了孔子“克己复礼”的思想B.主张实行“仁政”,以礼乐教化百姓C.为论证礼乐制度的合理性提供新途径D.从哲学的高度阐释三纲五常的合理性6.先秦诸子学说中蕴含着丰富的民本思想,以下言论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A.治世不一道,变国不法古B.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C.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D.君者,舟也;庶人,水也。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7.董仲舒建议,在京师兴太学,置明师,培养人才,以选拔官吏。
他的建议A.确立了儒家思想的主流地位B.适应了中央集权的需要C.背离了先秦儒家的政治理想D.推动了科举制度的建立8.西汉时期,今文经学家认为六经里寓托了孔子的政治思想,相信经义可以作为实际政治措施的指导原则。
【国家百强校】2018-2019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校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 解析版
2018-2019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校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解析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4小题,每小题1.5分,共51分。
)1.“天子失官,学在四夷”,“礼失而求诸野”。
这反映了春秋战国A. 学术下移B. 文化普及C. 百家争鸣D. 礼崩乐坏【答案】A【解析】【详解】“天子失官,学在四夷”说明学术由官府向民间转移,A正确。
材料只是说明学术的转移,并不是文化普及,B错误。
材料不能说明百家争鸣思想,C错误。
礼崩乐坏不符合材料主旨,D错误。
【点睛】“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1)原因①经济上: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迅速发展。
②政治上:周王室衰微,诸侯纷争,分封制瓦解。
③阶级关系上:士的活跃和受重用。
④思想文化上: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
2.先秦诸子“因应时代的变局,而表现出至少三种不同的思想立场:第一,对崩溃中的旧制度与传统保有孺慕之情,……第二,在承认现状的前提上,为新制度催生;……第三,厌弃人为制度……”,第二种思想立场的代表人物是A. 孔子B. 老子C. 墨子D. 韩非【答案】D【解析】【详解】法家思想主张与时俱进,建立中央集权,“在承认现状的前提上,为新制度催生”体现出这种思想,D正确。
孔子思想具有维护传统等级制度特点,A错误。
老子思想属于消极避世,B错误。
墨家主张兼爱非攻思想,C错误。
【点睛】其他思想流派3.“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处众人所恶,故几於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这一思想出自A. 儒家B. 道家C. 墨家D. 法家【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的意思是说做人应如水,水滋润万物,但从不与万物争高下,体现出与世无争的思想,属于道家思想,B正确。
儒家思想主张“仁”和“礼”思想,A错误。
墨家主张兼爱非攻思想,C错误。
D主张依法治国思想。
4.“君子”一词习见于先秦典籍,然其涵义或指诸侯,或指国君之子或贵族,……多指社会地位而言。
2018-2019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校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 解析版
2018-2019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校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解析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4小题,每小题1.5分,共51分。
)1.“天子失官,学在四夷”,“礼失而求诸野”。
这反映了春秋战国A. 学术下移B. 文化普及C. 百家争鸣D. 礼崩乐坏【答案】A【解析】【详解】“天子失官,学在四夷”说明学术由官府向民间转移,A正确。
材料只是说明学术的转移,并不是文化普及,B错误。
材料不能说明百家争鸣思想,C错误。
礼崩乐坏不符合材料主旨,D错误。
【点睛】“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1)原因①经济上: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迅速发展。
②政治上:周王室衰微,诸侯纷争,分封制瓦解。
③阶级关系上:士的活跃和受重用。
④思想文化上: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
2.先秦诸子“因应时代的变局,而表现出至少三种不同的思想立场:第一,对崩溃中的旧制度与传统保有孺慕之情,……第二,在承认现状的前提上,为新制度催生;……第三,厌弃人为制度……”,第二种思想立场的代表人物是A. 孔子B. 老子C. 墨子D. 韩非【答案】D【解析】【详解】法家思想主张与时俱进,建立中央集权,“在承认现状的前提上,为新制度催生”体现出这种思想,D正确。
孔子思想具有维护传统等级制度特点,A错误。
老子思想属于消极避世,B错误。
墨家主张兼爱非攻思想,C错误。
【点睛】其他思想流派3.“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处众人所恶,故几於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这一思想出自A. 儒家B. 道家C. 墨家D. 法家【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的意思是说做人应如水,水滋润万物,但从不与万物争高下,体现出与世无争的思想,属于道家思想,B正确。
儒家思想主张“仁”和“礼”思想,A错误。
墨家主张兼爱非攻思想,C错误。
D主张依法治国思想。
4.“君子”一词习见于先秦典籍,然其涵义或指诸侯,或指国君之子或贵族,……多指社会地位而言。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理)---精校解析Word版
哈三中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高二学年第一学段考试历史(理科)试卷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一小题只有一个答案,每小题2分,合计50分。
)1.下列代表人物与学派对应正确的是A. 老子—儒家B. 庄子—法家C. 孟子—儒家D. 韩非子—墨家【答案】C【解析】【详解】孟子是战国时期发展孔子思想的儒家学派代表,C正确。
老子是道家思想创始人,A 错误。
庄子是战国时期道家思想代表,B错误。
韩非子是法家思想代表,D错误。
2.“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这带有辩证法思想的观点是下列哪一派别的思想A. 道家B. 儒家C. 墨家D. 法家【答案】A【解析】材料“有无相生,难易相成”体现了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道家包含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故A项正确;BCD项不符合题意。
3.“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持这一观点的人应是A. 墨子B. 孟子C. 荀子D. 韩非子【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体现了法家的治国理念。
只有韩非子符合法家代表人物,D正确。
A是墨家,BC是儒家,因此都与题意不符。
4.西汉由黄老之学到武帝实现思想大一统,发生这种转变的根本原因是A. 经济的恢复和发展B. 董仲舒发展了儒学C. 汉武帝的重视D. 其他学派的消失【答案】A【解析】【详解】西汉初期国力较弱,实行黄老之学,汉武帝时期由于经济恢复,国力强盛,汉武帝加强思想统治实现大一统思想,故A正确。
B和C并不是根本原因,排除。
D中消失说法错误。
排除。
【点睛】汉代大一统思想背景5.董仲舒所提倡的“三纲”是指①君为臣纲②父为子纲③夫为妻纲④母为子纲A. ①②④B. ②③④D. ①③④【答案】C【解析】【详解】董仲舒发展先秦儒家思想,提出新儒学,提倡的“三纲五常”以维护社会统治,其中“三纲”是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①②③正确,选择C正确。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校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文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文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4小题,每小题1.5分,共51分。
)1.“天子失官,学在四夷”,“礼失而求诸野”。
这反映了春秋战国A.学术下移B.文化普及C.百家争鸣D.礼崩乐坏2.先秦诸子“因应时代的变局,而表现出至少三种不同的思想立场:第一,对崩溃中的旧制度与传统保有孺慕之情,……第二,在承认现状的前提上,为新制度催生;……第三,厌弃人为制度……”,第二种思想立场的代表人物是A.孔子B.老子C.墨子D.韩非3.“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处众人所恶,故几於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这一思想出自A.儒家B.道家C.墨家D.法家4.“君子”一词习见于先秦典籍,然其涵义或指诸侯,或指国君之子或贵族,……多指社会地位而言。
孔子则从道德立场赋“君子”一词以新义,以“君子”指德行高洁之士,鼓励学生修德以取位,成为“修己以安百姓”的君子。
这体现了孔子A.蔑视权贵与礼教B.对文化传统的因袭与创造C.开创文化新格局D.积极倡导社会等级的变动5.孟子把“礼”和人性联系起来,认为人固有的恭敬之心就是“礼”之端。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孟子A.完全继承了孔子“克己复礼”的思想B.主张实行“仁政”,以礼乐教化百姓C.为论证礼乐制度的合理性提供新途径D.从哲学的高度阐释三纲五常的合理性6.先秦诸子学说中蕴含着丰富的民本思想,以下言论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A.治世不一道,变国不法古B.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C.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D.君者,舟也;庶人,水也。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7.董仲舒建议,在京师兴太学,置明师,培养人才,以选拔官吏。
他的建议A.确立了儒家思想的主流地位B.适应了中央集权的需要C.背离了先秦儒家的政治理想D.推动了科举制度的建立8.西汉时期,今文经学家认为六经里寓托了孔子的政治思想,相信经义可以作为实际政治措施的指导原则。
哈三中2018-2019学年度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理)试题及答案
哈三中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高二学年第一学段考试历史(理科)试卷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一小题只有一个答案,每小题2分,合计50分。
)1.下列代表人物与学派对应正确的是A.老子—儒家B.庄子—法家C.孟子—儒家D.韩非子—墨家2.“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有成。
”这带有辩证法思想的观点是下列哪一派别的思想A.道家B.儒家C.墨家D.法家3.“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持这一观点的人应是A.墨子B.孟子C.荀子D.韩非子4.西汉由黄老之学到武帝实现思想大一统,发生这种转变的根本原因是A.经济的恢复和发展B.董仲舒发展了儒学C.汉武帝的重视D.其他学派的消失5.董仲舒所提倡的“三纲”是指①君为臣纲②父为子纲③夫为妻纲④母为子纲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6.继承“二程”的思想并成为理学的集大成者的是A.王阳明B.朱熹C.陆九渊D.李贽7.宋明理学的积极作用有①压抑人的自然欲求②注重人的气节.品德③讲求自我节制、奋发图强④强调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8.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是指A.天体运行法则B.社会发展规律C.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D.“天人感应”理论9.下列哪一思想主张具有民主启蒙色彩A.“民贵君轻”B.“天人感应,君权神授”C.“存天理,灭人欲”D.“天下为主,君为客”10.“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随子”这是封建社会里束缚女性自由的纲常信条,对此持明确反对态度的人物是A.孔子B.董仲舒C.朱熹D.李贽11.王夫之说:“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一姓之私也。
”其思想的进步性在于A.反对君主专制B.反对封建私有制C.要求建立平等社会D.反对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度12.四大发明中,促使地理大发现时代到来的是A.火药B.造纸术C.指南针D.印刷术13.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文字是A.甲骨文B.金文C.籀文D.铭文14.凸显个性的文人画出现在A.战国B.西汉C.魏晋D.隋唐15.反映民间风情的风俗画是宋代以后绘画艺术的突出特点,产生这一特点的根本原因是A.城市工商业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出现B.民间文化的发展C.画家的性格D.统治者的提倡16.促使唐诗空前繁荣的原因有①繁荣、开放、文化多元的背景②科举制的确立使中下层文人自信乐观、昂扬进取③太平盛世为人们提供了闲适的生活环境A.①②③B.①③C.①②D.②③17.中国古代戏曲成熟的标志是A.昆曲的形成B.傩戏的形成C.南戏的出现D.元杂剧的兴起18.徽剧与汉剧相互融合,兼收昆曲、秦腔以及其它民间曲调的唱腔、剧目和表演方式,形成了一个新剧种A.傩戏B.元杂剧C.京剧D.粤剧19.被誉为“西方哲学之父”的是A.普罗塔哥拉B.苏格拉底C.泰勒斯D.亚里士多德20.“人是万物的尺度”和“美德即知识”分别是谁的名言A.普罗泰戈拉、泰勒斯B.泰勒斯、苏格拉底C.普罗泰戈拉、苏格拉底D.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21.苏格拉底最大的哲学贡献是A.把智慧和感觉区别开来B.把哲学讨论的重点从自然转移到社会C.开创了精神治疗术D.使哲学真正成为研究人的学问22.《蒙娜丽莎》表现了文艺复兴时期的时代精神,是一部伟大的人文主义作品,因为A.达·芬奇成功的运用“圣像图”的画法B.它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作品C.达·芬奇将解剖学.透视法和明暗转移法运用其中D.它肯定人的价值,颂扬人的力量,表现人性的美23.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文学三杰”是指A.拉斐尔、但丁、彼特拉克B.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C.但丁、莎士比亚、彼特拉克D.达·芬奇、但丁、薄伽丘24.文艺复兴运动最主要的影响是A.促使了欧洲文学艺术的发展B.促使了欧洲自然科学的产生C.促使了欧洲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D.促使了欧洲人民思想的解放25.要从源头上了解“天赋人权”、“人民主权”思想,我们最应该看:A.《论法的精神》B.《天真汉》C.《社会契约论》D.《纯粹理性批判》二、材料解析题(共4题,第26题14分,第27题12分,第28题14分,第29题10分,合计50分。
2020【新版上市】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校高二历史第一学期期中试题 理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理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一小题只有一个答案,每小题2分,合计50分。
)1.下列代表人物与学派对应正确的是A.老子—儒家B.庄子—法家C.孟子—儒家D.韩非子—墨家2.“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有成。
”这带有辩证法思想的观点是下列哪一派别的思想A.道家B.儒家C.墨家D.法家3.“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持这一观点的人应是A.墨子B.孟子C.荀子D.韩非子4.西汉由黄老之学到武帝实现思想大一统,发生这种转变的根本原因是A.经济的恢复和发展B.董仲舒发展了儒学C.汉武帝的重视D.其他学派的消失5.董仲舒所提倡的“三纲”是指①君为臣纲②父为子纲③夫为妻纲④母为子纲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6.继承“二程”的思想并成为理学的集大成者的是A.王阳明B.朱熹C.陆九渊D.李贽7.宋明理学的积极作用有①压抑人的自然欲求②注重人的气节.品德③讲求自我节制、奋发图强④强调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8.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是指A.天体运行法则B.社会发展规律C.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D.“天人感应”理论9.下列哪一思想主张具有民主启蒙色彩A.“民贵君轻”B.“天人感应,君权神授”C.“存天理,灭人欲”D.“天下为主,君为客”10.“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随子”这是封建社会里束缚女性自由的纲常信条,对此持明确反对态度的人物是A.孔子B.董仲舒C.朱熹D.李贽11.王夫之说:“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一姓之私也。
”其思想的进步性在于A.反对君主专制B.反对封建私有制C.要求建立平等社会D.反对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度12.四大发明中,促使地理大发现时代到来的是A.火药B.造纸术C.指南针D.印刷术13.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文字是A.甲骨文B.金文C.籀文D.铭文14.凸显个性的文人画出现在A.战国B.西汉C.魏晋D.隋唐15.反映民间风情的风俗画是宋代以后绘画艺术的突出特点,产生这一特点的根本原因是A.城市工商业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出现B.民间文化的发展C.画家的性格D.统治者的提倡16.促使唐诗空前繁荣的原因有①繁荣、开放、文化多元的背景②科举制的确立使中下层文人自信乐观、昂扬进取③太平盛世为人们提供了闲适的生活环境A.①②③B.①③C.①②D.②③17.中国古代戏曲成熟的标志是A.昆曲的形成B.傩戏的形成C.南戏的出现D.元杂剧的兴起18.徽剧与汉剧相互融合,兼收昆曲、秦腔以及其它民间曲调的唱腔、剧目和表演方式,形成了一个新剧种A.傩戏B.元杂剧C.京剧D.粤剧19.被誉为“西方哲学之父”的是A.普罗塔哥拉B.苏格拉底C.泰勒斯D.亚里士多德20.“人是万物的尺度”和“美德即知识”分别是谁的名言A.普罗泰戈拉、泰勒斯B.泰勒斯、苏格拉底C.普罗泰戈拉、苏格拉底D.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21.苏格拉底最大的哲学贡献是A.把智慧和感觉区别开来B.把哲学讨论的重点从自然转移到社会C.开创了精神治疗术D.使哲学真正成为研究人的学问22.《蒙娜丽莎》表现了文艺复兴时期的时代精神,是一部伟大的人文主义作品,因为A.达·芬奇成功的运用“圣像图”的画法B.它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作品C.达·芬奇将解剖学.透视法和明暗转移法运用其中D.它肯定人的价值,颂扬人的力量,表现人性的美23.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文学三杰”是指A.拉斐尔、但丁、彼特拉克B.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C.但丁、莎士比亚、彼特拉克D.达·芬奇、但丁、薄伽丘24.文艺复兴运动最主要的影响是A.促使了欧洲文学艺术的发展B.促使了欧洲自然科学的产生C.促使了欧洲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D.促使了欧洲人民思想的解放25.要从源头上了解“天赋人权”、“人民主权”思想,我们最应该看:A.《论法的精神》B.《天真汉》C.《社会契约论》D.《纯粹理性批判》二、材料解析题(共4题,第26题14分,第27题12分,第28题14分,第29题10分,合计50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哈三中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高二学年第二次阶段性测试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巧者劳而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虚而遨游者。
”该描述应符合A. 道家思想B. 儒家思想C. 法家思想D. 墨家思想【答案】A【解析】【详解】题干的意思是能工巧匠因劳动而劳累,智慧聪明的人因思考而忧愁;没本事的人没有追求,他们吃饱了四处游玩,漂泊就象没固定的小船,虚无缥缈就是四处游玩的人。
这体现了道家缥缈逍遥的人生理念,故A项正确。
儒家提倡仁政思想,故B项错误。
法家主张依法治国思想,故C项错误。
墨家主张“兼爱非攻”思想,故D项错误。
2.先秦时期,号称显学的两家学派创始人对生活的态度截然不同,一个“量腹而食,度身而衣”,一个“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下列所述思想主张与其对应的是A. 前者主张有为,后者主张无为B. 前者主张尚贤,后者主张德治C. 前者主张霸道,后者主张王道D. 前者主张非攻,后者主张军功【答案】B【解析】“量腹而食,度身而衣”出自《墨子·鲁问》,意为根据自己肚子的容量而吃饭,衡量自己的身体来做衣裳,说明这一学派为墨家学派,体现了墨家“节用”、限制消费的主张,墨家主张“兼爱”“非攻”“尚贤”。
而“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出自《论语·乡党》,意为粮食越精致越好,肉类切得越细越好,是指在做祭祀用的饮食时,应选用上好的原料,加工时要尽可能精细,这样才能达到尽“仁”尽“礼”的意愿,说明孔子的饮食思想是建立在“礼”“仁”的崇儒重道基础之上的。
儒家主张“仁爱”,以爱人之心调节、和谐人际关系。
故排除ACD,本题正确答案为B项。
点睛: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显学”,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显学指儒家学派和墨家学派。
再由儒家学派和墨家学派的手术特征容易判断答案。
3.一位先秦的思想家认为:齐桓公致力于联系诸侯,维护封建秩序,是一位尊规守道的好君主。
晋文公虽然协助周天子平定叛乱,却想仿行天子的礼仪,是个大逆不道的人。
这位思想家属于( )A. 道家B. 儒家C. 墨家D. 法家【答案】B【解析】由题干中的“维护封建秩序”、“想仿行天子的礼仪,是个大逆不道的人”可知,这个思想家主张维护天子和诸侯之间的等级秩序,这是在维护周朝的“礼”,故他属于儒家,B为正确答案;ACD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4.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黄宗羲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
从中可以看出A. 后者是对前者的否定B. 两者没有任何关系C. 后者是对前者的继承D. 两者意思完全一样【答案】C【解析】二者均属于民本思想,黄宗羲是对孟子思想的继承,使之进一步发展,故答案为C项。
孟子思想属于儒家思想,黄宗羲是对儒学批判继承,不是一概否定,排除A项;二者是继承和发展关系,排除B项;在民本观方面二者有共同点,但不是完全相同,D项说法绝对,排除。
5.汉初极力削弱秦代遗留下来的酷吏传统,其推崇的理想治国者既不同于“法治”之能吏,也不同于“礼治”之君子,而是推崇“清净慈祥”的“长者”。
这说明当时理想的治国理念是A. 外儒内法,大一统B. 无为而无不为C. 仁为本,为政以德D. 礼法并施【答案】B【解析】根据“汉初极力削弱秦代遗留下来的酷吏传统”“而是推崇‘清净慈祥’的‘长者’”,结合所学可知,汉朝初期借鉴秦朝暴政导致灭亡的教训,采用黄老之学无为而治的思想治国,休养生息,恢复和发展生产,故B正确;A是汉武帝时时的治国理念,排除;C属于儒家思想,不符合汉初的治国思想,排除;根据“其推崇的理想治国者既不同于‘法治’之能吏,也不同于‘礼治’之君子”可知,D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汉初极力削弱秦代遗留下来的酷吏传统”“而是推崇‘清净慈祥’的‘长者’”,结合所学西汉初期无为而治的治国思想分析解答。
6. 佛教宣扬“心外无佛,即心是佛”的思想;王阳明提出“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的命题。
据此判断,佛教和心学的关系是A. 心学是对佛教的继承发展B. 佛教与心学本质一样C. 佛教之中包含了心学的思想D. 心学思想受到佛教影响【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题干中反映佛教与王阳明的心学主张的共同点是主观唯心主义,心学吸收佛学思想,故D项正确。
佛学是宗教思想,而心学是儒学,故A项“继承发展”说法错误;B项“本质一样”说法错误;C项“包含”的说法是错误的。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陆王心学7. 《朱子语类》说:“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
”材料反映了当时儒学的主张是A. 重视实践对真理的检验作用B. 要用心去体会理的存在C. 要通过接触世间万事万物去体会理D. 要“存天理,灭人欲”【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运用知识解题的能力。
从题干的材料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可知,题干说的是格物致知,而格物致知的含义就是通过研究一个一个的外界事物去体会,然后得出道理和规律。
故C项正确。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朱熹思想8.陆九渊说:“学苟知本,六经皆我注脚。
”他认为做学问假如想求得根本,就不要拘泥于对古代经书的追根究底。
这说明陆九渊A. 否定了“六经”的权威地位B. 强调自身的修习与领悟C. 反对儒家思想对人的束缚D. 主张自由阐释儒家经典【答案】B【解析】据材料“学苟知本,六经皆我注脚。
”“基不要拘泥于对古代的追根究底”,结合陆九渊心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他强调自身的修习与领悟,故B项正确心学没有否定“六经”的权威地位,故A项排除。
陆九渊心学也属于儒家思想发展,故C项排除。
心学不等于自由阐释儒家经典,故D项排除。
【点睛】本题考查心学的有关知识,属于备考重点。
心学,作为儒学的一门学派。
最早可推溯自孟子,而北宋程颢开其端,南宋陆九渊则大启其门径,而与朱熹的理学分庭抗礼。
至明朝,由王守仁首度提出“心学”两字,并提出心学的宗旨在於“致良知”,至此心学开始有清晰而独立的学术脉络。
王阳明继承宋代陆九渊强调“心即是理”,即最高的道理不需外求,而从自己心里即可得到。
9.“真知与常知异。
尝见一田夫,曾被虎伤,有人说虎伤人,众莫不惊,独田夫色动异于众。
若虎能伤人,虽三尺童子莫不知之,然未尝真知。
真知须如田夫乃是。
”这段话意在说明A. 心外无理B. 心即理也C. 发明本心D. 格物致知【答案】D【解析】材料中主要强调了真理与常识之间的巨大差别,只有自己在经历过外界事物的亲身体悟,才能明白真理的深刻内涵和所蕴藏的意义,而常识则不会使人对真理有真正的体悟,也就是只有通过对外界事物的亲身实践,才会达到对真理的真切认识,所以该主张应该是程朱理学的观点,故D项符合题意,而A BC三项则是陆王心学的内容与题意不符。
10. 明万历年间,李贽在私塾讲学。
别人教书专讲“四书”、“五经”,他专教些实用的东西,还让学生猜谜语:“皇帝老子去偷牛,满朝文武做小偷”,谜底竟是“君不君,臣不臣”。
这体现了李贽( )A. 以“异端”自居,提倡工商皆本B. “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C. 主张“私欲之中,天理所寓”D. 鞭挞程朱理学,挑战正统思想权威【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工商皆本”和“天下为主,君为客”均为黄宗羲的思想,故A、B两项错误; C项是王夫之的主张;从材料中“专教些实用的东西”和“君不君,臣不臣”等表述可以看出,李贽对传统封建秩序的批判和对儒家正统思想权威的挑战,故D项正确。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陆王心学11.明清之际某思想家提出:“君子之为学也,……知天下之势之何以流极而至于此,则思起而救之。
”“孔子之删述六经,即伊尹、太公救民于水火之心……故曰:载之空言,不如见诸行事。
”材料反映了该思想家A. 主张经世致用B. 力挽儒学危机C. 维护理学正统D. 反对盲从孔子【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关键词“思起而救之”、“不如见诸行事”等可以看出该作者主张经世致用,即为明清启蒙思想家的主张,故A项符合题意。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末清初思想活跃局面·经世致用12.据《汉书·地理志》所载,以儒家提倡的仁、义、礼、忠、孝、节等命名的地名还很少。
东汉以后,这类地名增加很快;到清代,占据了很大比例。
这反映出A. 封建伦理道德意识逐渐增强B. 清代人的思想文化水平较高C. 《汉书》记载的内容很不全面D. 统治者不断革新先秦的儒学【答案】A【解析】从材料反映的以仁、义、礼、忠、孝、节等命名的地名越来越多,说明整个社会的封建伦理道德意识逐渐增强。
故答案为A项。
这种现象与思想文化水平无关,排除B项;CD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
13.儒家主张:父为子隐,子为父隐,于是律许容隐,不要求子孙作证,更不许告祖父母、父母,告者绞。
这反映了古代中国法律A. 外儒内法的特点B. 以礼入法的特点C. 刑礼结合的特点D. 注重人事的特点【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律许容隐”反映了儒家思想的礼,“告者绞”说明告密奠定绞死,体现出法家思想,材料显然是“以礼入法”,故B项正确。
外儒内法不符合材料主旨,故A项错误。
刑礼结合不能说明材料主旨,故C项错误。
人事不符合材料“以礼入法的特点”,故D项错误。
14.班固作《汉书》,内有《古今人表》,列1931人。
作者按“上上至下下区分为三等九则”。
其中“上上圣人”者十四人,包括三皇五帝,而以周公孔子殿后;孟子与颜渊、管仲同属“上中仁人”;老子与商鞅、墨翟、韩非都属“中上”;秦始皇则为“中下”。
以此推断,班固评价历史人物A. 以时代先后为顺序B. 以儒家标准为准绳C. 以社会贡献为根据D. 以个人善恶为标尺【答案】B【解析】材料提到,孟子与颜渊、管仲同属“上中仁人”;老子与商鞅、墨翟、韩非都属“中上”;秦始皇则为“中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班固区分为三等九则的依据是儒家思想的标准,故B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以时代先后为顺序,故A项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以社会贡献为主要根据,故C项错误;材料也不能说明班固以个人善恶为标尺,故D项错误。
故选B。
15.魏晋时期,有人斥责佛教“使父子之亲隔,君臣之义乖,夫妇之和旷,友朋之信绝”。
这反映出当时A. 佛教传入颠覆了传统观念B. 儒家伦理不为社会所重视C. 佛教与儒家伦理抵触D. 佛教急于融入本土文化【答案】C【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魏晋时期,斥责佛教的人在指出佛教在中国传播的危害的同时,强调“父子之亲,君臣之义,夫妇之和,友朋之信”,这正是儒家伦理的体现,也表现了佛教“四大皆空”与它的冲突抵触,故C项正确;A B两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D项材料中没有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