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代农民工的犯罪特征及其成因

合集下载

新生代农民工犯罪解析

新生代农民工犯罪解析
科技信息
专题 论 述
的权力观, 要尊重和保障人权。强化程序 意识 、 证据 意识 、 限意识 , 时 正 确处理管理和服务的关系。 要坚决抛弃“ 执法就是专政 、 执法就是管人 、 执法就是 执权 ” 的观念。要坚决克服 “ 官僚 主义 ” “ 、形式主义 ” “ 、工具主 义” “ 、实用 主义” 等顽疾。在执 法观念 上要 实现实质理性 向形式理性的 转变 ; 在侦查模式上要实现从 “ 有罪推定 ” 无罪推定” 向“ 的转变 ; 在证据 的收集 上要从轻信 口供到重证 据的转 变。在治安管理上 , 要实现“ 我为 治安管人 民” 我为人 民管治安” 向“ 的转变。 要 改善公 安机关的执法环境 , 构建新 型警民关系 , 树立警察权威 , 就必须坚持专门机关 与广大群众相结合 的方针 ,就必须得到和依 靠人 民群众 的支持。对人 民群众的态度问题 , 同人 民群众的关系问题 , 是公 安工作 的首要问题。 以说 , 可 构建和谐警 民关系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 是全 国公安工作的一条主线。构建和谐警 民关系 , 就必须 以解决当前影 响警 民关系的突出问题为切入点 , 内强素质 、 外塑形象 , 着力加强执法 规范化建设 , 积极探索建立新形势下密切警民关系的新机 制, 努力使公 安 民警和人民群众在政治上形成对等平衡的 民主关系 ,在法 律上形成 相互支持的合作关系 , 在感情上形成相互理解的亲情关 系。 参考文献 [] 1 苏力. 《 道路通 向城 市——转型 中国的法治》 . 出版 社 , 0 法律 2 4 0 年 5月 第 1 . 版 [] 2 郑云生. 《 公安 管理创新 导论》中国人 民公安大 学出版社 ,0 5 . 2 0 年1 1月第 1版. [] 3 陈兴 良. 《 刑法的人性基础》中国方正 出版社 ,9 6 . 1 9 年版. [] 4 中央政法委政 法研 究所. 《 社会 主义法治理念调研文集》中国长 . 安 出版社 ,0 6 5月第 1版. 20 年 [] 5 陈兴 良. 社会 危害性理论—— 一个反 思性检 讨 法学研 究,0 0 2 0

从接续、断裂到融入、赋权——新生代农民工群体性事件的结构性成因及其化解之道

从接续、断裂到融入、赋权——新生代农民工群体性事件的结构性成因及其化解之道
然而从从接续断裂到融入赋权新生代农民工群体性事件的结构性成因及其化解之道中国青年研究08201332liluntansuo理论探索2010年以来接连发生的南海本田罢工事件潮州古巷事件广东增城事件中山沙溪事件中我们不难发现这些新生代农民工群体性事件已经呈现出非经济利益无直接利益及权利诉求为目的等许多新特征
方 面 的问题 ,就是他 们 与城市 居 民 、城市 管理 者 的 矛盾更 容易 被激 化。从 经验看 ,他们 之 间的矛盾 冲
突主要 是 由城市居 民、城 市管 理者对 农 民工 的社会
排斥造成 的 ,这种排斥 主要 体现为社会歧 视 ,比如 , 城 市居 民认 为农 民工进 入城市 减少 了他们 的就 业机 会 ,挤 占了他们 的公 共资 源 ,造成 交通 拥堵 、环境
工 有 同工 同酬 的权 利 ; 其 次 ,他 们也 知道依 据 《 劳
非 经济 利益 、无直接 利益 及权 利诉 求为 目的等许 多 新特 征 。之所 以 出现如 上特征 ,与新 生代 农 民工群 体 的 主体特 点有 密切关 联 。总体来 看 ,这一 主体 在
认 知 、态 度及 行为 方 面具有 明显 的矛盾 性 、反 差性 和叠加 性特 征 ,而 这些 特征也 加 大 了他 们卷 入群 体

2 0 1 0年 以来接连 发生 的南海本 田罢 工事件 、潮 州古 巷事 件 、广 东增 城 事件 、 中山沙溪 事件 中 ,我 们不 难发 现 ,这 些新 生代 农 民工群 体性事 件 已经呈 现 出
南海 本 田罢工 事件 就是 一个 写照 。在这一 事件
中,首先 ,新 生代 农 民工清 晰地 知道 自己与 日方员
还是 仅从客观 因素看 ,构成新 生代 农 民工群体性 事件 的原 因都是 结构性 的,而 这些结构性 因素又主要表现 为接 续性 与断裂性的特质 。相 应地 ,化解新 生代农

新生代农民工

新生代农民工

新生代农民工“新生代农民工”,主要是指80后、90后,这批人目前在农民工外出打工的1.5亿人里面占到60%,大约1个亿。

他们出生以后就上学,上完学以后就进城打工,相对来讲,对农业、农村、土地、农民等不是那么熟悉。

另一方面,他们渴望进入、融入城市社会,而我们在很多方面还没有完全做好接纳他们的准备。

新生代农民工年龄18岁到25岁,以“三高一低”为特征:受教育程度高,职业期望值高,物质和精神享受要求高,工作耐受力低。

新生代农民工的四大特征:时代性、发展性、双重性、边缘性。

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新生代农民工仍是我国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原因有以下几点:一、中国的农民人口占了大多数,基本人口组成还是农民。

新生代农民工在我国目前已经达到将近一亿,在未来的近几十年,新生代农民工的数量还会继续增长。

二、新生代农民具有时代特色,也掌握了科学,是城市建设的主力军。

新生代农民工的素质和技能不断提高,他们将会对社会发展起着更重要的作用。

市场经济的发展为每个人提供了平等的成功机会,这种机会也呈现在新生代农民工面前。

在市场经济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新生代农民工,已经成为我国产业工人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他们普遍受到了市场经济的充分洗礼,树立起了现代市场意识,个人责任感、风险意识、灵活性和适应性都大大增强;又受到现代企业管理的冲击和塑造,工业文明的秩序感、计划性、时间观念和科层制原则都已在他们身上留下很深的烙印。

三、城市基础发展靠农民工。

由于新生代农民工这一群体很庞大,相对于其他体力劳动力(如城市的无业人员和一些流动群体等)而言,它不仅具有人数优势,而且它的工资要求和工作待遇更低,更愿意从事一些危险、有害、社会歧视严重的行业,所以对于社会的正常运行和发展来说,它都是十分重要的力量。

四、由我国的产业结构决定的。

中国目前是“世界工厂”,像富士康类型的代工工厂、加工企业、劳动密集型作坊是中国出口创汇的主力军,这种状况在未来几年甚至几十年都有可能持续下去,因为企业的转型和产业结构的升级并不容易,也不是在几年内能够完成的。

新生代农民工犯罪原因及其因应

新生代农民工犯罪原因及其因应
犯 罪 现象

( ) 生 代 农 民工 犯 罪 经 济方 面之 原 因 一 新
近几 年 来 . 着新 生代 农 民工 的 增 多 . 职 业 需 求 随 其
渐 趋 饱 和 , 其 就 业竞 争 也 日渐 激 烈 . 中 国政 策 科 学 而 据 研 究 会 的一 项 调 查 : 背井 离 乡进 城 打 工 的农 民工 中 , 只 有 5 %左 右 能 找 到 长 期 稳 定 的 工作 .0 0 3 %左 右 只 能 是
代 农 民工 的犯 罪 手 段 看 , 人 、 架 、 害 致死 、 至 持 杀 绑 伤 甚
枪作案等严重暴力案件较突出
致 富 、 功 的新 生 代 农 民工 就极 易 铤 而 走 险 . 上 犯 罪 成 走
道 路 。 生 代 农 民 工犯 罪 以财产 犯 罪 为 主要 表 现形 式 . 新
农 民工 多 处在 青 壮 年 阶 段 .年轻 气 盛 而 性 格 较 为鲁 莽 暴 躁 , 行 为 具 有 容 易 冲 动 , 计 后 果 之 倾 向 , 此 新 其 不 故
夺 罪等 罪 种 其次 是 暴 力 性 与 前 一代 农 民工 相 比 , 由于新 生代
群体。 当新 生代农 民工不能通过平等的手段 、 正常渠道
来 获得 自 己希望 取 得 的利 益 时 .他 们 就 会 产 生激 发 犯
罪 行 为发 生 的犯 罪 心 理 在 这 种情 况 下 . 些 渴 望迅 速 一
短 期 流 动 性 工作 .0 2 %成 为 城 市 失 业 者 . 他 们都 是 城 而 市 边 缘 人 的 主 要 组 成部 分 [ 2 ] 大批 进 城 的新 生代 农 民 工 由 于城 市 社会 难 以提 供 充 足 的 工 作机 会 .导致 失业 严 重 。 同 时 . 新 生代 农 民工 而 言 。 就 即便 其 能 够 在 激 烈 的就业 竞 争 中寻 得 一席 之 地 。 但其 社 会 地 位 、 生存 状 况

新生代农民工基本情况的调查报告

新生代农民工基本情况的调查报告
社会交往
新生代农民工更加积极地参与社会交往,他们通过社交媒体和其他社交活动与城市居民建立联系,扩 大社交圈子。
社交媒体使用
社交媒体成为新生代农民工获取信息、交流思想、展示自我、参与社会活动的重要渠道。他们通过社 交媒体了解城市文化、生活动态和社会新闻。
文化和价值观的差异与冲突
文化差异
由于城乡文化的差异,新生代农民工在 城市生活中可能会遇到文化冲突和不适 。同时,城市居民对农民工也存在一定 的偏见和歧视。
晋升机会
建立公平、透明的晋升机制,为新生代农民工提供更多的晋升机会 ,让他们在职业发展上更具潜力。
创业扶持
鼓励和支持新生代农民工创业,提供创业培训、资金和政策支持, 帮助他们实现自我价值。
市民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
市民化
推动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进程,让他们在城 市中享有同等的权益和福利,融入城市生活 。
与传统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具有更高的受教育程度和更低的务农经历,更 加注重权益保障和职业发展。
数量和分布情况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截至2020年,我国新生代农民工总数 约为1.2亿人,占全部农村劳动力的比重约为60%。
新生代农民工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和内陆大中城市,其 中珠三角、长三角地区是其主要聚集地。
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政策建议
政府应该加大对新生代农民工的 关注力度,制定更加全面和有针 对性的政策措施,帮助他们更好
地融入城市生活。
建立健全新生代农民工的权益保 障机制,提高他们的社会保障水
平,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加强对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培训 和教育投入,提高他们的技能水 平和综合素质,促进他们在城市
研究目的和方法
通过对新生代农民工的调查,了解他 们在城市中的工作和生活情况,以及 他们在社会融入、权益保障等方面存 在的问题。

浅析新生代农民工违法犯罪频发的原因及对策

浅析新生代农民工违法犯罪频发的原因及对策

告。报 告数 据显示 , 2 0 0 8 年 度和 2 0 0 9年度 , 扬州三 成 的刑事案 人数所 占比重最大 , 甚 至有 的还 未满 1 6周 岁, 且多 为男性 。 0 件 犯 是新 生代 农民工 。 无 独有 偶 , 随后 的一个 月里 , 全国各 地市 中级法 院 陆续公 布

新生 代 农 民工 违法 犯罪 的现状
新生代 农 民工 , 是指 那些 出生于 8 0 后, 年龄 通常 处于 l 6 . 3 O
周岁 的在异 地 务工 , 但却 仍保有 农村 户籍 的所有 人 的总称 。 0 他 分类 中 , 新 生代农 民工 违法犯 罪都 占相 当 比重 , 而 且这 一 比例呈 们诞 生于现代 城 乡二元化 、 信息、 制度 多样 化的背景 下 , 在 生存就 上 升趋势 。 据此, 根 据 国家统计 局和 相关法 院审 理新 生代农 民工 业, 交往 以及 生活环 境方面 较 旧时农 民工提 出更 高要求 。 因此 他 违 法犯罪 相关 数据 显示 , 新生代 农 民工违法 犯罪 具有 以下特 点 : 们与 旧时农 民工 实则是一种 传承与 被传承 , 发展与 变革并进 的关
由于市场 竞争 激 烈, 就 业压 力 巨大 、 加入 农 民工队伍 的人 数 不断增 多 , 导致 农 民工 的就业压 力 、 生存 压 力不断 增强 。根据 国
底, 扬州市 中级法 院发布 了一份 以新生代农 民工 犯罪为主 题 的报 家统 计局相关 数据 显示 , 新生代农 民工犯罪 时年龄 2 O - 2 8 周 岁的
( 四) 暴 力犯罪 , 团伙 性犯 罪趋 势增 强
新 生代农 民工 主要 来源 于乡村 , 乡土风 情 , 乡村 观念 比较 深 厚 。他 们常 常聚居 在 同一个 地方 , 出入于 同一个 场所 , 因此 常常

新生代农民工犯罪问题透视与反思

新生代农民工犯罪问题透视与反思
关键 词 新生 代农 民 工 犯 罪 原 因 二 元体 制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章 编号 : 0 90 9 (0 oo — 1 — l0 ・5 22 I )52 90 2 5 性 犯罪 主要 表现 为轮 奸 。 生代农 民工 , . 新 生理 发育逐 渐成 熟 , 缺 少 良好 的性 道德 教育 和生 理教 育 的情况 下, 们往 往 因 在 他
改 革开 放 以来 , 大批 农 民走 出 乡村进 城就 业 , 成具 有 中 国 形 特 色的 “ 民工潮 ” 。随着 时间 推移 , 民工群 体开 始代 际更 替 , 农 新
生代 农 民工 登上 历 史舞 台。 随着 大批 新 生代农 民工 涌入 城市 , 伴
工高出 85 .个百分点和 2 个百分点。这个数字尽管有了提高, 但

中 图分 类号 : 2 . D9 05
今年 1 3 月 1日, 国务院 发布 的 2 1 中央一 号 文件 《 于 0 0年 关
加大 统 筹城 乡发 展 力度进 一 步夯 实农 业 农村 发展 基础 的 若 干意 见》 , 中 首次使 用 了“ 生代 农 民工 ” 新 的提 法 。 新 生代 农 民工” 主 “ ,
要是 指 1 8 9 0年后 出 生具有 农业 户 口并 在城 市 务工的 人员 。 批 这 人 目前 在农 民工 外 出打工 的 1 亿 人 中 占到 6 %, . 5 O 大约 1 亿 。 个
n 的性 冲动 和感 官刺 激 , 施强 奸 、 亵等 侵害 案件 。 由于思 / , 实 猥
想不成 熟 和依 附性 强等特殊 性 , 生代农 民工 实施 的性犯 罪多为 新 共 同作 案 。2 0 0 4年 发生 在浙 江 地区 的新 生 代农 民工性 犯 罪中 , 轮奸 案 件 占 6 %。2 0 2 0 5年该 比例 为 5 %。在海 口, 0 9年批准 9 20 逮捕 的新 生代 农 民工轮 奸 案件 占性 犯罪 案件 的 7 . 78 %。 6 文 化程 度普 遍较低 。2 0 . 0 8年 发布 的 《 二 次全 国农业 普 第

新生代农民工犯罪及其预防对策

新生代农民工犯罪及其预防对策

LegaI Sys t em A nd Soci e婶■—圜圈重叁.竺竺!!里里f苎墨!圭塾金新生代农民工犯罪及其预防对策魏鑫摘要新生代农民工犯罪问题已成为当前城市治安稳定的一个重大隐患,研究新生代农民工犯罪的特点、成因、对策、对于从根本上预防、遏制抢劫犯罪、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犯罪特征城市治安中图分类号:D92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10)11.148.02一、新生代农民工的概念及特征(一)新生代农民工的概念20l O年1月31日,新华社受权发布了20l O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

这是党的文件中首次使用“新生代农民工”一词,但是,该文件中对于什么是“新生代农民工”没有具体的界定。

一般认为,在我国,所谓新生代农民工,是指1980年以后出生的、16周岁以上的从农村进入城镇务工的青年农民工。

目前,新生代农民工的人数已超过l亿人,约占农民工总数的60%。

由概念可知,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具有以下属性:生活在城市但仍属于农业人口;居住在城市,但居住的环境较差,多数居住在廉租房中;在城市中接受教育,但由于特殊身份和经济因素的原因,没有受过正规的教育:与家乡的同龄人失去了联系,也很难与当地人进行沟通和交流;在城镇就业,却从事脏、累、低收入的工作。

(二)新生代农民工的特征1.新生代农民工的人口学特征。

根据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数据,有学者从人口社会学的角度,认为新生代农民工具有以下的特点:我国新生代农民工规模大,年龄主要集中在18.22岁之间;在性别方面,新生代农民工中女性的比例高于男性;在婚姻状态方面,绝大部分新生代农民工处于未婚状态。

在受教育程度方面,新生代农民工的受教育程度明显高于老一代农民工,女性农民工的受教育水平普遍偏低:新生代农民工外出时间明显较短,跨省流动的比例较高,省内流动的比例较低,流出省份和流入省份比较集中,更多的新生代农民工集中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广东、浙江等省…。

广州市新生代农民工犯罪问题与对策

广州市新生代农民工犯罪问题与对策

新 生代农 民工犯 罪问题 ,是在新生代农 民工 队伍不断 技术 、能力等方面 的差距。
壮大 、城乡二元分割体制 尚存 、就业 日益严 峻等社会背景下
(三 )对家乡的认 同度减弱
发生的社会 问题 ,目前 已成为我 国城市犯罪 的主要 问题之
老一代农 民工普遍具有兼业性 的特 点,他们把种地打
感 情 .但对农业活动缺乏兴趣 ,对农 村的一些习惯和传统甚 至持批评态度 。
(四 )维 权 意 识 不 断 增 强 与第 一代进 城的农民工相 比,新生代农 民工维护 自已 权 益的意识不断增强 .他们更加重 视 自己的尊严 和 自身付 出得到的回报是否合理。当他们受到侵害和不公正待遇时 , 对 法律 知识有一定 了解 的新生代农 民工能够通过合法的手 段 维护 自己 的权 益
一 12
2.犯罪暴力倾向突出。从犯罪手段看 ,新生代农 民工犯 刺激 。在周 围犯 罪人 员榜 样的示范下 ,他们 容易走上违法犯
罪倾向于使用暴 力达 到侵 占财产的 目的。杀人 、绑架 、伤害 罪 的道路 。
致死 、甚至持枪作 案等 严重暴力案件较突 出。
2.对社会不满 ,寻求 发泄。新生代农 民工 中的犯罪人员
特别是那些脑子灵 、能力强 的新生代农 民工有条件获得较 案人员 占全部农 民工犯罪嫌 疑人的 比例 为 51%。其他主要
高收入 、较好工作 岗位的机会 ,而 因此处于 了不 同的岗位 犯 罪类 型分别是 :侵犯 人身权 利 占 9.8%,扰乱 社会管理秩
后 ,又进一步强 化 、拉 大与老一代农 民工群体原 有的知识 、 序 占 7.8%.毒品犯罪占 6.5%。
(一 )外出动机 明显变化 老一代进 城农 民工进入城市的动机 ,主要 是获得 比在

新生代农民工犯罪成因及防控对策

新生代农民工犯罪成因及防控对策

稳定 , 做事易冲动 , 往往 由于一时冲动而走 向犯罪深 24 社会保 障缺 失 维权 意识 淡薄 .
渊。
现阶段法律制度和政策的滞后 , 使得新生代农民 工在 城市里很 难享 受 到与 城 市人 相 同的 社会 福 利 与 新生 代农 民工 的整 体 文化 程 度 相对 于第 一代 农 保障, 工资常常被拖欠 , 工伤得不到赔偿 , 失业得不到 民工要高一些 , 多数人至少是初 中或者高 中以上文 救济 , 看不起病 , 当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能够得到的 化 , J他们对 新鲜 事物 的理 解 和 接受 能 力 强 , 实施 犯 救济非常有限甚至缺失 , 致使他们对社会十分不满甚
1 3 犯 罪手段 智能 化 防控 难度大 .
罪时使用的工具越来越先进 , 手段和方法越来越现代 至仇视 ; 加上本 身法律 知识欠 缺 , 维权意识 淡漠 , 当遇 化, 如伪造信用卡、 破译或者盗用他人密码来盗窃财 到类似拖欠工资 、 工伤损害得不到赔偿等侵害时 , 他
物等 。新生 代农 民工多 数在城 市里没 有 固定 的住 所 , 们为讨还 “ 道 ” 公 常常 采 用 自力 救 济 的手 段 , 比如 自 流动性 强 , 社会公 共管理 部 门和社 区警务 室对其犯 罪 杀 、 聚众 打群架 , 甚至是 杀害 、 伤害他 人等 违法手段 。 的预 防和控 制难度 较大 。
第 2 卷 第 4期 1
21 0 1年
信 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J u a fX n a gAgiutrlC l g o r l iy n rc l a ol e n o u e
Vo . No 4 121 . De . 01 c2 1
1 2月
新 生 代 农 民工 犯罪 成 因及 防 控 对 策

新生代农民工的特点

新生代农民工的特点

浅析新生代农民工的特点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工群体内部也出现了代际更替,新生代农民工逐渐成为农民工群体的主力,与上一代农民工相比,有着显著的特征差异,分析和研究新生代农民工的特点,对于进一步研究农民工在城市融合过程中产生的犯罪问题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农民工;新生代农民工;特点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10-0-01一、问题的提出2010年1月31日,国务院发布的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首次使用了“新生代农民工”的提法。

“新生代农民工”这一概念有两层含义:一层含义:是指18-25岁的外出务工青年,是现今农民工群体主流,是在计划生育政策下出生成长的第二代农民工;另一层含义:他们不是第二代农村流动人口,因为他们不是在第一代农村流动人口外出过程中出生和长大的,而是介于第一代与第二代之间过渡性的农村流动人口,他们与第一代农村流动人口具有不同的认识、生活期望和行为。

截止2009年,新生代农民工的数量占2.3亿农民工总量的六成以上。

成为城市和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力。

与改革开放后涌入城市打工的第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在规模,年龄,受教育程度等方面都有明显的不同。

有专家把新生代农民工的特征归结为“三高一低一少”,即受教育程度高,职业期望高,物质和精神享受要求高,工作耐受力低,从事农业生产经验少。

解析他们自身的特点,才能理解他们与农村的独特关系,才能以此为突破口找到解决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融合过程中问题的思路。

二、新生代农民工的特点(一)素质高。

新生代的受教育程度高普遍比第一代农民工高很多,《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显示,在20世纪80年代从农村外出务工经商的劳动力中,小学教育水平的比重分别高于文盲、半文盲、初中、高中、大专的比重。

而从20世纪90年代起,则是初中教育水平的比重最高。

全国总工会关于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研究报告doc

全国总工会关于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研究报告doc

全国总工会关于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研究报告篇一:全国总工会关于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研究报告全国总工会关于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研究报告XX年06月21日03:32工人日报字号:T|T关于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研究报告全国总工会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课题组农民工是改革开放进程中成长起来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是我国现代产业工人的主体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

近年来,农民工中的新生代群体越来越受到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XX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

为认真研究新生代农民工问题,并为解决好他们的实际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和建议,全国总工会成立了由中国工运研究所、全国总工会研究室、基层组织建设部、保障工作部等部门参加的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研究课题组。

今年3月至5月,课题组先后赴辽宁、广东、福建、山东、四川等省的10余个城市,就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进行深入调研,并在广泛收集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形成此研究报告。

在本报告中,新生代农民工系指: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以后,年龄在16岁以上,在异地以非农就业为主的农业户籍人口。

本报告所用数据资料,大部分来自国家各部委公布的统计数据,另有一部分来自当前关于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研究的调查数据。

一、新生代农民工概况与基本特征(一)新生代农民工问题是传统农民工问题的延续和发展农民工问题是我国城镇化、工业化和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下,政治、经济、社会体制等多种因素的综合性产物,是与农民工现象相伴生并不断凸显的社会问题。

新生代农民工是在改革开放下成长起来的新一代群体,新生代农民工问题是传统农民工问题在新阶段的延续、体现和发展。

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他们的就业和生活环境相对传统农民工有了很大改善,对工作和生活有更高的、不同的要求;但在城乡二元社会体制没有彻底打破之前,在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的就业结构下,他们与传统农民工有着类似的社会境遇,面临一些共同的基本社会问题。

新生代农民工犯罪初探

新生代农民工犯罪初探

二 、新生 代农 民工 犯罪 的原 因
( )社 会原 因 一
衡 ,或 是对 城市物 质需 求的 畸形 心 理 ,部 分 新 生代 农 民 工将 抢 劫 、抢夺 、盗 窃 、绑 架等犯 罪做 为 发 财致 富的 手段 ,以此 获取 财物供 个人 挥霍 ,满足 自己虚荣心 理 的畸形 需求 。 ( )结伙 犯 罪成 为犯罪 常 态 二
要 的 原 因 ,家 庭 原 因和 个人 原 因也 不 容 忽视 ,因 此 其 防 控 措 施 应 从 社 会 制 度 入 手 ,改 革 户 籍 制 度 和保 障 制 度 ,加 大 对 职 业 教 育 的 投入 ,营 造新 生代 农 民工 融 入 社 会 的 良好 氛 围 , 最 大 限度 地 减 少
抢 劫过程 中 ,对犯 罪 后果 的顾 虑要 轻 于第 一代 农 民工 的心 理 负 担 ,使 用暴力 的几 率更 高 ,在作案 过程 中经常 夹 杂着 “ 泄 愤 ”情 绪 ,滥用暴 力 ,远远 超 出作 案 需要 。


新生代 农 民工犯 罪 的现 状和 特 点
新 生代 农 民工 是 相 对第 一代 农 民 工 而 言 的 ,一 般 指 2 0 世纪 8 O年代 以后 出生 、户 籍在 农 村 ,进 入 城 市 以谋 生 和 发 展 为 目标 的农村外 出务 工青 年 。新 生代 农 民工犯 罪 不仅 数 量 高发 ,而且 与传统 的农 民工犯 罪相 比呈 现 出 自己的特 点。
满情绪 ,走上 违法 犯罪 的道 路 。
( ) 家庭 原 因 二
[ 收稿 日期】2 1 0- 8 00—1 0 [ 作者简介]郑震 ( 9 3一) 18 ,男 ,中国人 民公安大学宪法 与行 政法专业 硕士研 究生 。王金 安 ( 96一) 18 ,男 ,

新生代农民工的特征及其权益的法律保护

新生代农民工的特征及其权益的法律保护

代农 民工相 比,新生代农 民工在备 方面具有 以下特点 :
接近 5 %,而上一代农民工中女性 比例仅为 2 %。 O ∞ 3 、价值 观念更加城市化
新生代农 民工 的务 工 目的更趋 向于融入城 市生活 ,享受
l 、拥有相对较高教育程度
得益于义务教 育政策的实施和职业 教育 、高等教育 的发
展 ,新生代农 民工 普遍享有较好的 教育资源 ,大多数 人接受 与城市居 民同样 的物质 与精神生活 ,逐渐成 为城市居 民,他 了基本 的九年义务教 育 ,其平 均受教 育年 限为 9 年 ,而上 们在精神 生活方面 的追 求更加积极 、丰 富、迫切 。在国家统 8
00年对 l O个省 的新生代农 民工调查 代农 民工的平均受 教育年 限为 8 年 。新生代农 民工较 上 计局住户 调查办公 室 2 1 l 8 中, “ 坚决不回农村 ”的新 生代农 民工 占到 &%, “ l 尽量 留 代农 民工 ,拥有相对较 高的教育程度 ,拥有 相对较高 的学 习

7 能力 ,在就业过程 中也相应地有较高 的竞争力 ,这也 为他 们 在城市 ,实在不行再回农村 ”的 占到 3 %。可见 ,在未来 的
能参加更多的技术 培训提供了基础 。国家统计局住户 调查办 打算上 ,接近一半 的新生代农 民工有在 城市定居的打算 。因 公窒的相关调查数据 显示 ,外出农 民工的受教育程度 高于农 此 ,他们在身份认 同上 ,更倾 向将 自身 定位 于城市人 ,在选 如果要 比较生活状况 ,您会和什 么人比 ”时 , 新生代农 村从业劳动力 的平均水平 ,而外 出农民工 中 ,新生代 农民工 择 “ 城 的受教育程度 较高 ,文化程度为 “ 中专” “ 、 大专及以上”的 民工选择 : 市居民 、城里的 农民工 、农村的人和说 不清的

论新生代农民工自救犯罪的特点及原因

论新生代农民工自救犯罪的特点及原因

aec m ujc , ru s f r ef m, e r ie r bet s pec m nl t e pe d- g r esbet go p m r dtm n dc me jc , i l r ia mo v , rmei i oc i o e i o m i i
( a colfH n nN r a n e i ,C a gh , n n 1o 1 C ia L w Sho o ua om l i rt hn sa Hua o 8 , hn ) U v sy 4
Ab t a t T e g n r to fmi r n r e ss l- a i g c me,i ee st h rme wh c s r c : he n w e e ai n o g a two k r efs v n r i sr fr o t ec i ih
有关资料显示 : 我国 目 前新生代农 民工占外 出打工的农 民工总数 6 % 以上 , 0 约有 1 亿人左右 ; 平均 年龄 2 岁左右 8% 的人未婚 , 其 0 要在务工期 间 解 决从 恋 爱 、 婚 、 结 生育 、 子女 上学 等 一 系 列 人 生 问题 ; 受教 育 和 职 业 技 能水 平 相 对 传统 农 民工 有所 提 高, 但满足不了市场需求 ; 在制造业、 服务业 中的就业 比重有所上升 , 在建筑业中的就业 比重有所下降 ; 成长经历开始趋 同于城市同龄人 , 忍耐力和吃苦精神远不及传统农 民工[] 1。
原 因; 为人 的人 格扭曲是新生代农 民工 自救犯 罪的 内在起 因。 行
关键词 : 生代农民工 ; 新 自救 犯 罪 ; 罪特 点 ; 罪原 因 犯 犯
中图分类号 : F 9 . D '2 1 /
文献标识码 : A

新生代农民工犯罪问题浅析

新生代农民工犯罪问题浅析
社会稳 定的较大 隐患 。本文通过分析新生代农 民工犯罪 的主要 特 , 董和成 因, 图提 出预 防和减 少新生代农 民工犯罪 的对 策 试
和 建议 , 希望对解决新 生代农 民工引发 的一些社会 问题有所帮助 。
[ 关键词 ] 农民工; 罪; 法权益 犯 合
[ 中图分 类号 】D 1 辽宁 沈 阳 10 4 ) 10 5
[ 摘 要] 伴随着城 市进程的加 快 , 大量的农 民涌入城 市打工谋生 。他们为城 市作 出特殊贡献 的 同时 , 由他们 滋生出的犯 罪问题也成 为城 市化进程 中的伴生物 , 构 建和谐社会 不和谐 的声音 。 特别是 新生代农 民工犯 罪情 况凸显 , 成为 … 已成为 影响
多样化 , 犯罪 的侵财 目的显著 。 ( 冲动性 、 力性犯 罪突出, 三) 暴 初次犯罪 多 从 犯罪是否有预谋来 看 , 过 9 % 的被告人 没有 预谋 , 超 0 是一时冲动的犯罪 , 蓄谋 已久而犯罪 的被告人不足 l% 。从 0
新型犯罪多发生 在新生代农 民工身上 , 与他们 的父 辈相 比, 这一群体多受过一些教育 , 有一 定文化 , 接受新鲜事 物能 力较强 , 思路开阔且办事手段灵活 。许多新 生代农 民工不 屑
1 , % 而流 动人 口中绝大部分 是农 民工 。 文化程 度是 一个人
社 会化程 度的标 志之 一。尽管 文化 程度对 社会个 体是 否犯 罪的意义不具 有绝 对性 , 是 , 但 文化 程度 的确可 以在某 种程
度上影 响个体对社会事 物的接受 和判 别能力 , 进而制 约对正 常社 会心理 的适应 和对社会 规范的遵从深 度。
的新生代犯 罪 案 件统 计 情 况 , 窃 的 占 3 . % , 劫 的 占 盗 18 抢 2 % , 意伤 害的 占 1 . % , 夺 的 占 5 9 , 7 故 16 抢 . % 涉毒 的 占 5 . 5 , % 交通肇事的 占4 1 , .% 敲诈勒索的 占2 6 , .% 强奸 的占 1 . 6 , % 诈骗的 占 14 , .% 绑架的 占0 9 , . % 寻衅 滋事 的占 O 7 , .% 故意杀人的 占 03 %。可见 , .2 新生代农 民工犯罪涉及 的罪名

关于农民工犯罪的调研报告.doc

关于农民工犯罪的调研报告.doc

关于农民工犯罪的调研报告[摘要]随着我区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民涌入我区谋生。

一、农民工的犯罪情况和特征。

自2010年以来,* *法院已审结114起刑事案件,涉及159人,其中已审结52起案件,涉及77人。

通过对上述刑事审判案例的分析,农民工犯罪主要有以下特点:1、犯罪年龄越来越小,2、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

3、就业形势不稳定,4、群体犯罪,5、侵犯财产犯罪,6、突出暴力犯罪,2 、农民工犯罪频发,1、经济贫困是犯罪的主要原因,2、社会地位差距大是犯罪的基本原因,3、文化生活单调是犯罪的重要原因。

法律意识薄弱和法律控制措施薄弱是犯罪的主要原因;5、缺乏有效的法律权益保护是犯罪的直接原因;6、集团和盲目从众是农民工犯罪率高的重要原因。

随着我区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民涌入我区谋生。

农民工在为我区城市化做出贡献的同时,其犯罪也日益增多,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更大隐患。

如何减少和预防农民工犯罪,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 *法院根据本区实际情况,对农民工刑事案件进行了调查,分析了其特点、原因,并针对农民工引发的一些社会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1 、2010年至今农民工犯罪情况及特征,* *法院审结刑事案件114起,涉案人员159人,其中审结刑事案件52起,涉案人员77人。

农民工犯罪占全部刑事结案的45.6%,涉案被告占全部被告的48.4%。

通过对上述刑事审判案例的分析,农民工犯罪主要有以下特点:1、犯罪年龄越来越小。

目前,从农村出来工作的农民大多是中青年,留在家乡务农的大多是0岁以上的妇女,这也反映在农民工犯罪上。

在今年被定罪的77名农民工中,平均年龄为26岁,其中56人不满30岁,占总数的72.7%。

2、文化水平普遍较低。

文盲、小学文化、初中文化在犯罪的农民工中更为普遍,而且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没有初中毕业。

今年被判刑的农民工中,有2人是文盲,38人在上小学,35人上初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新生代农民工的犯罪特征及其成因【摘要】通过分析当前司法实践中新生代农民工犯罪现状与特征;进而,从理论上探讨我国新生代农民工犯罪的内在和外在原因,进一步加以比较分析;为司法实践中有效防控新生代农民工的犯罪问题提供科学的指导,丰富和完善新生代农民工权利保护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城乡二元化;犯罪成因
一、新生代农民工的概念
1978年改革开放之后,我国逐步取消了限制人口流动的以城乡二元结构为基础的户籍和就业制度,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始涌向城市,根据国家统计局相关统计数据显示:自1978年至2000年,我国农村劳动力累计向非农产业转入1.3亿人,至2010年,总数达到了1.5亿人。

进入21世纪之后,最初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开始逐渐退出城市,他们的子辈开始取代他们被称为“新生代农民工”。

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

遗憾的是,该文件并没有对“新生代农民工”概念予以确定。

理论界对于“新生代农民工”的概念有着不同的理解。

有学者认为,新生代农民工界定的群体特征是:(1)普遍年龄较小,多在25岁以下;(2)出生于70年代末或80年代初;(3)大多数于90年代外出务工;(4)有着相
较而言比较高的受教育水平。

也有学者认为,根据出生年月计算,新生代农民工是指年龄处于16-26周岁,在城市从事非农工作,但户籍仍在农村的人员。

笔者不同意上述学者们的概念界定,新生代农民工的概念界定应当是:出生于1980年之后,16周岁以上的,在城市务工,但户籍仍在农村的人员。

二、新生代农民工的犯罪现状
新生代农民工与他们的父辈相比,新生代农民工的犯罪情况更加让人担忧。

根据全国总工会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课题组发布的《关于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研究报告》的调查数据显示,新生代农民工的犯罪率明显高于传统农民工:根据2008年浙江杭州的案卷数据,在农民工犯罪案件中,新生代农民工的犯罪比例高达70%以上;根据广东省监狱调查数据显示,正在服刑的农民工人员中,26周岁以下的新生代农民工占到惊人的90%的比例。

2011年2月24日中国社科院发布了法治蓝皮书:2010年新生代农民工已超过1亿,其犯罪案件约占全国城市刑事案件的1/3,且犯罪率仍有不断攀升的趋势。

三、新生代农民工的犯罪特征
(一)犯罪具有鲜明的城乡流动后观念不适应的时代特征
我国新生代农民工犯罪具有很明显的城乡二元化结构的痕迹。

新生代农民工犯罪更主要的反映的是农村人口与城市工作生活环
境相矛盾的社会关系,只有认识到新生代农民工犯罪的特殊性质,
才能正确的揭示其犯罪的实际情况。

新生代农民工文化水平不高,因此,谋生的手段较少。

然而由于身处城市,其消费欲望充足,收入不足使得他们的消费观出现紊乱,再加上城市劳动力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使得他们无法自由享受物质生活,产生一种强烈的相对剥夺意识,到最后产生希望采用非法手段来维持理想生活的意愿。

(二)犯罪具有突出的群体性、流动性特征
我国农民工外出务工往往是和亲戚朋友或同一村、乡镇、县的聚在一起,具有很鲜明的亲缘性、经济性和地域选择性。

农民工外出务工往往是以亲缘关系为纽带的群体,互相之间具有较大的关联性,他们有的以经济性利益为主导,有的以地域性选择为主导,聚集性的外出务工,因此,农民工之间的犯罪往往就有很强的感染性,这就使得新生代农民工犯罪具有很明显的群体性和流动性。

(三)法律调控手段不力成为引发犯罪的关键原因
农民工为“讨薪”铤而走险踏上犯罪道路的报道我们已经屡见不鲜。

我国执法部门的执法力道不足,对待农民工亟需解决的问题时的手段简单、粗暴,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农民工遇到困难时求助于公共执法部门的欲望大大降低。

社会矛盾的解决更多的要依靠司法部门的调控,再加上农民工自身法律观念淡薄,使得他们最终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四)大众传媒影响了犯罪的手段
新生代农民工与他们的父辈相比,其对于各种社会文化的学习
和接受能力更强,他们有能力、有机会并且渴望接触和学习多元的社会文化。

新生代农民工可以通过各种传媒手段来吸收、消化新的生活、消费观念,在这不断学习的过程中,新生的多元社会观念会逐渐的取代新生代农民工传统的文化习惯,然而,在这一过程中,往往会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引导,不可避免的,各种良莠不齐的社会文化会不断的冲击着他们的传统文化习惯。

四、新生代农民工犯罪成因分析
(一)城乡二元结构的户籍限制
虽然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取消了限制人口流动的的就业制度,但是城乡二元结构的户籍制度仍然存在,这使得农民工仍然被定位为农民,仍然是城镇中的“边缘人”。

对于农民工而言,城乡二元结构的户籍制度的不公平之处在于以户籍为基础的社会保障及福利的缺失。

农民工在城市受歧视的报道也是屡见报端。

因为社会保障的缺失及长期受歧视的尴尬处境,再加上社会贫富差距的拉大,阶层收入的严重失衡,在很大程度上扼杀了他们对于梦想的追求,使得他们很容易产生仇恨社会的心理,也是他们铤而走险,走向犯罪道路的最大诱因之一。

(二)农民工自身的心理因素
我国目前社会贫富差距愈发悬殊,不同阶层之间的收入严重失衡,然而占人口比重最大的农民工,依然处于社会的最底层。

农民工们之所以走出农村,前往城市务工就是为了追求经济上的利益,
一方面,面对丰富多彩的城市生活及多元化的城市价值观念,极大地刺激着他们的消费欲望;另一方面,城市竞争的日益激烈及农民工自身谋生手段较弱的限制,使得他们很难真正的融入城市生活之中,在城市从事着脏、累、苦的工作,却仍然游离于城市,成为城市中的“边缘人”,这种强烈的反差会让他们产生很强的社会剥夺感。

农民工强烈的心理挫折无法排解,自卑感和不公平感自然产生,从而会引起农民工群体的心理失衡,这也就不难理解农民工犯罪问题的产生了。

(三)文化冲突因素
美国著名犯罪学家塞林指出:“文化冲突是现代社会中不可避免的现象。

奉行一个群体的规范,就有可能造成违反另一群体的规范的结果,所以,如果遵守下层阶级的行为规范,就有可能违反中产阶级的行为规范,但是行为者并不认为自己的行为是违反法律的,实际上,他只不过是按下层阶级的行为规范行动而已。

由此可见,犯罪及其他越轨行为,都是遵守一套与主文化不同的下层阶级文化的产物。

”农民工群体长期处于农村,从事农业劳动,自然而言的有着不同于城市的文化观念和价值观念。

当农民工走向城市务工时,面对着一个全新的社会环境难免会有不适应的症候,并且农村和城市两种迥然不同的文化观念和和价值观念必然会有着激烈的
冲突,农民工群体处于两种不同文化双重拉力的着力点,也就意味着他们处于两种文化的边缘而不被任何一方所完全容纳、接受。

农民工群体为了摆脱这种强烈的文化焦虑,自然而然的会构建起属于
自己群体的文化规范非主流体系,他们这种文化规范中,往往也就会包含着为了生存而触碰法律并不可耻的非主流意识。

(四)制度和管理的因素
新生代农民工进城务工是为了追求经济上的利益,是为了摆脱贫困,然而当他们真正的走进城市时,却无法在正常的制度和管理的体制内追求自己的经济目标。

社会保障及社会福利的缺失,城市管理对他们的漠视,与城市人口的优越生活产生着极其强烈的反差,进一步的让他们产生社会剥夺感。

因为,穷人一方面感受着富人的富有,另一方面,穷人却无法通过正常性、合法性的手段来实现富有,不可避免的会产生通过法非手段来追求经济目标的想法。

新生代农民工渴望财富,然而当他们意识到无法以合理手段取得财富时,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就会寻求以非法的手段去追求财富的实现。

五、结束语
新生代农民工是当前社会中的弱势群体,一方面,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从事着脏、累、苦的工作,为社会的发展同样的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他们却没能从社会中得到应有的回报;另一方面,新生代农民工的犯罪行为破坏着社会的秩序,也将自己推向了难以恢复的深渊。

因此,以司法实践中新生代农民工犯罪问题为出发点,提出针对性的有效防范新生代农民工犯罪的详实可行的实施对策,为司法实践中有效防控新生代农民工的犯罪问题提供科学的指导,
是实现社会和谐、平稳发展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吴宗宪.犯罪亚文化理论概述[j].比较法研究,1989(3-4).
[2]李福芹.新生代农民工犯罪的社会原因分析-以犯罪整合理论为视角[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0,19(3):24-29.
[3]李锡伟.广州市新生代农民工犯罪问题与对策[j].广州市公安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1):12-15.
[4]全国总工会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课题组.关于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报告[n].工人日报,2010-6-21(1).
[5]王春光.新生代农村流动人口的社会认同与城乡融合[j].社会学研究,2001(3).
(作者单位:贵州大学法学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