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代农民工犯罪原因及其因应

合集下载

新生代农民工的犯罪特征及其成因

新生代农民工的犯罪特征及其成因

浅析新生代农民工的犯罪特征及其成因【摘要】通过分析当前司法实践中新生代农民工犯罪现状与特征;进而,从理论上探讨我国新生代农民工犯罪的内在和外在原因,进一步加以比较分析;为司法实践中有效防控新生代农民工的犯罪问题提供科学的指导,丰富和完善新生代农民工权利保护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城乡二元化;犯罪成因一、新生代农民工的概念1978年改革开放之后,我国逐步取消了限制人口流动的以城乡二元结构为基础的户籍和就业制度,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始涌向城市,根据国家统计局相关统计数据显示:自1978年至2000年,我国农村劳动力累计向非农产业转入1.3亿人,至2010年,总数达到了1.5亿人。

进入21世纪之后,最初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开始逐渐退出城市,他们的子辈开始取代他们被称为“新生代农民工”。

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

遗憾的是,该文件并没有对“新生代农民工”概念予以确定。

理论界对于“新生代农民工”的概念有着不同的理解。

有学者认为,新生代农民工界定的群体特征是:(1)普遍年龄较小,多在25岁以下;(2)出生于70年代末或80年代初;(3)大多数于90年代外出务工;(4)有着相较而言比较高的受教育水平。

也有学者认为,根据出生年月计算,新生代农民工是指年龄处于16-26周岁,在城市从事非农工作,但户籍仍在农村的人员。

笔者不同意上述学者们的概念界定,新生代农民工的概念界定应当是:出生于1980年之后,16周岁以上的,在城市务工,但户籍仍在农村的人员。

二、新生代农民工的犯罪现状新生代农民工与他们的父辈相比,新生代农民工的犯罪情况更加让人担忧。

根据全国总工会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课题组发布的《关于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研究报告》的调查数据显示,新生代农民工的犯罪率明显高于传统农民工:根据2008年浙江杭州的案卷数据,在农民工犯罪案件中,新生代农民工的犯罪比例高达70%以上;根据广东省监狱调查数据显示,正在服刑的农民工人员中,26周岁以下的新生代农民工占到惊人的90%的比例。

新生代农民工犯罪特点及原因分析

新生代农民工犯罪特点及原因分析

新生代农民工犯罪特点及原因分析[摘要]新生代农民工队伍不断壮大, 目前已成为影响我国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

由于社会、经济、心理等方面的因素, 产生了新生代农民工这一新型犯罪群体,针对这些原因,本文从心理教育、职业培训、司法政策三个方面提出预防这一群体犯罪的对策。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犯罪特征;原因;对策2010 年1 月31 日,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首次使用了“新生代农民工”的提法。

新生代农民工是指1980年、1990年后出生的,登记为农村户籍而在城镇就业的农民工群体。

中国社科院在2011年2月24日发布的法治蓝皮书中称,2010年新生代农民工已近亿人口,占农民工总数的60%,其中新生代农民工犯罪案件约占全国城市刑事案件的三分之一,由此可见,这个庞大的群体既是我国工农业生产的生力军,又是刑事犯罪高发的高危群体。

一、新生代农民工的犯罪特点(一)过半犯罪属侵财型,暴力倾向凸显据统计,2010年北京顺义法院前10个月受理的刑事案件中,超过一半的新生代农民工犯罪都属侵财型犯罪,其中尤以盗窃居多,占到犯罪总人数的36%。

犯罪手段多采用暴力方式达到侵占财产的目的,杀人、绑架、伤害致死甚至持枪作案等典型暴力案件较突出。

(二)案件多为团伙作案、流窜作案据统计资料, 新生代农民工犯罪中有79.3%是团伙作案,在这些团伙中,朋友关系的占到55.9%,老乡占到17.9%,同学占到17.3%,利用关系人脉特点突出。

(三)大多为初犯,再犯率上升有关资料显示,第一次犯罪的新生代农民工占到88.3%,多次犯罪的占到11.2%,由此可见,新生代农民工以初犯为主,随着时间的推移,多次犯罪的数量渐渐攀升,虽然总数不大,但是不可小视。

(四)犯罪低龄化,幼年多为留守儿童广州大学人权研究中心副主任谢建社披露了基于广东三大监狱新生代农民工犯罪调查的最新数据:农民工罪犯中九成以上在26岁以下,约近80%的罪犯在幼年时期被留守农村无人看管,成为留守儿童。

新生代农民工犯罪的原因及其防控

新生代农民工犯罪的原因及其防控

新生代农民工犯罪的原因及其防控作者:毕波来源:《法制博览》2013年第03期【摘要】新生代农民工是新时期城市建设的生力军,他们有着特殊的成长环境,在城市生活中也面临着与他们父辈所不同的挑战。

针对新生代农民工的犯罪问题,应该从改善他0们的境遇出发,以打破城乡二元体制为根本,建立健全社会保障机制,加强对他们的法制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犯罪原因;城乡二元体制2010年1月31日,国务院发布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首次使用“新生代农民工”的提法。

“新生代农民工”,主要是指80后、90后,这批人在目前1.5亿的农民工里占到60%。

他们对农业、农村、土地并不熟悉,他们渴望融入城市社会,而城市在很多方面还没有完全做好接纳他们的准备。

[1]一、新生代农民工犯罪特征新生代农民工生长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环境中,受过一定程度的教育,相较于第一代农民工来说,思想较为活跃,也更敢想敢拼。

但是,他们的吃苦耐劳精神不如父辈,对物质的期望程度却日益提高。

新生代农民工自身的特征使得这一群体在实施违法犯罪的活动中也有规律可循。

(一)犯罪类型多样化,以侵财类犯罪为主犯罪类型的多样化,体现了新生代农民工所实施的犯罪活动涉及范围之广,其中财产犯罪占很大比例。

由于新生代农民工年龄较轻,一般没有养家的负担,大多养成了过度的消费观,甚至浪费、攀比。

超前的消费观和较低工资之间强烈的反差,使得他们中一些法律观念淡薄的人最终走上了犯罪道路。

(二)犯罪手段恶劣,暴力性强从犯罪手段来看,新生代农民工倾向于使用暴力实现犯罪目的,90%以上的被告人在犯罪过程中使用威胁、恐吓、殴打、限制人身自由等暴力手段,多发生故意伤害、故意杀人、强奸、绑架、抢劫、抢夺、敲诈勒索等类型的犯罪。

[2](三)犯罪方式的团伙化新生代农民工的犯罪活动中,很大一部分是多人共同犯罪,犯罪团伙的具体形成或是由于血缘关系或是由于地缘关系。

浅析新生代农民工暴力犯罪

浅析新生代农民工暴力犯罪

浅析新生代农民工暴力犯罪摘要: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生产力的解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大批农民为谋求生存从农村涌入城市,为城市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随着第一代农民工的逐渐老去,新生代农民工已然成为新时期农民工的主力军。

在为我国的城市化建设做出贡献的同时,新生代农民工的犯罪,尤其是暴力犯罪问题也逐渐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是什么原因导致新生代农民工大量暴力犯罪的出现,怎样减少和预防新生代农民工暴力犯罪,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已经成为一个摆在我们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暴力犯罪原因特点措施“新生代农民工”,主要是指80年代后出生的,进入城市以谋生和发展为目标的农村外出务工青年。

也是在计划生育下出生成长的第二代农民工。

这批人目前在农民工外出打工1.5亿人里面占到60%,与上一代农民工相比,他们更加渴望融入城市,重视社会保障,维权意识更强。

一、新生代农民工暴力犯罪特点新生代农民工暴力犯罪主要呈现出以下特点:(一)犯罪年龄低龄化新生代农民工犯罪案件的被告人年龄偏低。

据统计,被告人中未成年的占10.2%,18至23岁的占54.8%,被告人多低于23岁,低龄化犯罪情况比较严重。

(二)是团伙犯罪倾向突出在2009年苏州相城法院所审理的涉及新生农民工犯罪的261起案件中,两人或两人以上共同犯罪的就有159件,占新生代农民工犯罪案件总数的60.92%,表现出显著的共同犯罪特征。

(三)主要以侵财为目的新生代农民工暴力犯罪案件主要包括盗窃、抢劫、强奸、故意伤害等,其中侵财性案件所占比重最大。

根据上海监狱中对新生代农民工犯罪情况的调查资料显示,以侵犯财产为目的的犯罪达到81.0%。

(四)犯罪时间地点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主要发生在街道里巷,出租屋,宾馆饭店和网吧,侵害对象主要是本地人和外来务工人员,多数为夜间作案。

二、新生代农民工暴力犯罪原因新生代农民工暴力犯罪的不断增长,是多方面原因相互作用的结果,归纳起来,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

新生代农民工犯罪原因及其因应

新生代农民工犯罪原因及其因应
犯 罪 现象

( ) 生 代 农 民工 犯 罪 经 济方 面之 原 因 一 新
近几 年 来 . 着新 生代 农 民工 的 增 多 . 职 业 需 求 随 其
渐 趋 饱 和 , 其 就 业竞 争 也 日渐 激 烈 . 中 国政 策 科 学 而 据 研 究 会 的一 项 调 查 : 背井 离 乡进 城 打 工 的农 民工 中 , 只 有 5 %左 右 能 找 到 长 期 稳 定 的 工作 .0 0 3 %左 右 只 能 是
代 农 民工 的犯 罪 手 段 看 , 人 、 架 、 害 致死 、 至 持 杀 绑 伤 甚
枪作案等严重暴力案件较突出
致 富 、 功 的新 生 代 农 民工 就极 易 铤 而 走 险 . 上 犯 罪 成 走
道 路 。 生 代 农 民 工犯 罪 以财产 犯 罪 为 主要 表 现形 式 . 新
农 民工 多 处在 青 壮 年 阶 段 .年轻 气 盛 而 性 格 较 为鲁 莽 暴 躁 , 行 为 具 有 容 易 冲 动 , 计 后 果 之 倾 向 , 此 新 其 不 故
夺 罪等 罪 种 其次 是 暴 力 性 与 前 一代 农 民工 相 比 , 由于新 生代
群体。 当新 生代农 民工不能通过平等的手段 、 正常渠道
来 获得 自 己希望 取 得 的利 益 时 .他 们 就 会 产 生激 发 犯
罪 行 为发 生 的犯 罪 心 理 在 这 种情 况 下 . 些 渴 望迅 速 一
短 期 流 动 性 工作 .0 2 %成 为 城 市 失 业 者 . 他 们都 是 城 而 市 边 缘 人 的 主 要 组 成部 分 [ 2 ] 大批 进 城 的新 生代 农 民 工 由 于城 市 社会 难 以提 供 充 足 的 工 作机 会 .导致 失业 严 重 。 同 时 . 新 生代 农 民工 而 言 。 就 即便 其 能 够 在 激 烈 的就业 竞 争 中寻 得 一席 之 地 。 但其 社 会 地 位 、 生存 状 况

新生代农民工犯罪的成因与治理

新生代农民工犯罪的成因与治理
原 因
当前 , 由于教 育资源 的分 配不 均 , 针 对农 民工子 女 的教育 质量 不 高 。从 输 出 地 角度 看 , 学 校 一 方 面
过于 注重 升学 率 和学 校 名誉 , 对 一 些 学 习 成 绩 较 差
当前 , 我 国正处 于社 会转 型期 , 社 会 结 构 发 生 着
由于城乡二元结构的存在使城市与农村长期处于分割状态导致农村的文化习俗和价值观念与城市有着明显的差别新生代农民工来到城市后在试图进入城市社会关系网络的过程中大多都遭到了冷遇甚至排斥这些来自城市的排斥使得新生代农民工基本上生活在自己的圈子里而与城市居民的交往仅限于生产生活方面必要的偶然联系感情上的交往很少同时也使得他们生活在城市渴望拥有但却没有归属感
歧途 。当前 , 由新 生 代农 民工 参 与 或 实施 的犯 罪 活
动不 断发 生 , 直 接影 响 到社会 安定 与 团结 , 新 生代 农 民工犯 罪 问题 已经 成为一 个 亟待解 决 的社会 问题 。


新 生 代 农 民 工 犯 罪 的 成 因 解 析
( 一) 社会 原 因是造成 新 生代农 民工犯 罪 的深层
中共 青 岛 市委 党校 青 岛行政 学院 学报
3 0 U R N A L o F P A R T Y S 0 t - DO L 0 FC P . C . Q I I f , D t 0 J C I D ^ L O O M M I T T E E
2 0 1 5年 第 4期
2 0 1 5年 第 4期
No 4. 2 O1 5
顾, 把 他们推 向社 会 ; 另一方面 , 学 校 对学 生 的教 育 重智 轻德 , 由此 造成 不 少 新生 代 农 民工 的法 律 意 识 淡薄 , 走 向城 市 后 自我 控 制 能 力不 强 。从 输 入 地 角 度看 , 输入地 针对 外 来 人 口子 女 的教 育 系统 还 极 不 完善 , 师资力 量 薄弱 , 课 程不 规范 , 管理 混乱 , 不少 外 来人 口的子女 缺乏 有效 的监 护 和 引导 , 不仅 很 难 完 成学 业而且 还拉 帮 结伙 、 寻 衅 滋事 、 打架斗殴 , 成 为 潜在 的违法 犯 罪后备军 。

浅析新生代农民工违法犯罪频发的原因及对策

浅析新生代农民工违法犯罪频发的原因及对策

告。报 告数 据显示 , 2 0 0 8 年 度和 2 0 0 9年度 , 扬州三 成 的刑事案 人数所 占比重最大 , 甚 至有 的还 未满 1 6周 岁, 且多 为男性 。 0 件 犯 是新 生代 农民工 。 无 独有 偶 , 随后 的一个 月里 , 全国各 地市 中级法 院 陆续公 布

新生 代 农 民工 违法 犯罪 的现状
新生代 农 民工 , 是指 那些 出生于 8 0 后, 年龄 通常 处于 l 6 . 3 O
周岁 的在异 地 务工 , 但却 仍保有 农村 户籍 的所有 人 的总称 。 0 他 分类 中 , 新 生代农 民工 违法犯 罪都 占相 当 比重 , 而 且这 一 比例呈 们诞 生于现代 城 乡二元化 、 信息、 制度 多样 化的背景 下 , 在 生存就 上 升趋势 。 据此, 根 据 国家统计 局和 相关法 院审 理新 生代农 民工 业, 交往 以及 生活环 境方面 较 旧时农 民工提 出更 高要求 。 因此 他 违 法犯罪 相关 数据 显示 , 新生代 农 民工违法 犯罪 具有 以下特 点 : 们与 旧时农 民工 实则是一种 传承与 被传承 , 发展与 变革并进 的关
由于市场 竞争 激 烈, 就 业压 力 巨大 、 加入 农 民工队伍 的人 数 不断增 多 , 导致 农 民工 的就业压 力 、 生存 压 力不断 增强 。根据 国
底, 扬州市 中级法 院发布 了一份 以新生代农 民工 犯罪为主 题 的报 家统 计局相关 数据 显示 , 新生代农 民工犯罪 时年龄 2 O - 2 8 周 岁的
( 四) 暴 力犯罪 , 团伙 性犯 罪趋 势增 强
新 生代农 民工 主要 来源 于乡村 , 乡土风 情 , 乡村 观念 比较 深 厚 。他 们常 常聚居 在 同一个 地方 , 出入于 同一个 场所 , 因此 常常

新生代农民工犯罪原因分析与对策研究

新生代农民工犯罪原因分析与对策研究
总之 , 预防和控制新生代农 民工犯罪是一项长期工作 ,我们要构 建防控—体化机制,多管齐下,综 C 3 / E I 理, 才能有效遏制新生代农民工
很多新生代农民工接受的法制教育少之又少,因而法制意识淡薄。 相当—部分犯罪的新生代农民工 中,事后都表示仅知道 自己的行为属于
违法行为,但是对该行为会带来怎样的后果,要判刑会判处多少年等问 题他们表示一无所知。这使得他们在受到不良因素刺激或诱惑时 ,一时 冲动,不计后果的做出了违法犯罪行为。 二、新生代农民工犯罪的对策研究 ( 一)加快二元户籍体制和社会保障体 系改革 。 增 加新生代农民工
1 城 乡二元制户籍管理制度使新生代农民工成为城市的 “ 边缘 ^ ” 几十年来我国一直实行二元制户籍管理制度 ,农村 户口与城市 户
口的福利待遇有所不同 , 涉及医疗 、教育、社会保障等。农 民工为城 市 发展做 出了贡献 ,却因农村户 口 而得 不到城市居民所享 受的各项 医疗、
就业 等福利 ,使得他们逐 渐成 为城 市的 “ 边缘 人” 。 为发泄 内心不满 ,
文化 的亲近、信任和 “ 投奔” ,最先是 因为主流 文化和主流群体对他们
的排斥和歧视。正义疏干关怀 ,只要邪恶自 身 内因
1 经济上的弱势1 81 f ,
肩负起对农民工的法律宣传义务 ,定期开展普法教育活动 ; 宣传正确的 道德观和价值聊 , 帮助农民工树立与现代文明相适应的道德价值观,引 导他们通过 自 身努力来实现人生价值。
种维杈期限的限制:加大生效判决的执行力度 ;设立切实有效的诉讼机
遭遇种种障碍。当他们用合法途径无法得到社会的支持时 , 便会向违法
组织或者个人求助 ,进而学 习各种犯罪活动 的 ” 技能” 。他们对越轨亚

社会稳定下的犯罪:进城农民工犯罪原因分析与对策建议

社会稳定下的犯罪:进城农民工犯罪原因分析与对策建议

社会稳定下的犯罪:进城农民工犯罪原因分析与对策建议【摘要】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进城农民工犯罪问题逐渐显现出严重性。

本文针对这一问题展开分析,首先探讨了城市化进程与农民工犯罪的关系,指出经济压力和社会适应困难是犯罪行为的主要原因。

从心理问题和犯罪的关联角度进行了探讨。

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政策对策建议,包括加强社会服务体系、提高农民工的法律意识以及持续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通过这些举措的实施,有望有效降低进城农民工犯罪率,维护社会稳定。

.【关键词】社会稳定、犯罪问题、进城农民工、城市化、经济压力、社会适应、心理问题、政策对策、社会服务体系、法律意识、城乡一体化发展1. 引言1.1 犯罪问题的严重性犯罪问题的严重性是一个严峻的社会现象,不仅影响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安全,也给个体带来严重的伤害和困扰。

犯罪行为不仅令人感到恐惧和不安,更对社会秩序造成威胁,破坏社会的和谐与发展。

犯罪所造成的财产损失、人身伤害以及社会信任的破坏,无疑给整个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犯罪问题的严重性还体现在其对个体的影响。

受害者遭受了身体和心理上的双重创伤,对于他们来说,犯罪带来的伤害往往无法弥补。

而犯罪者也往往失去了自由和尊严,不仅面临法律制裁,也会遭受到社会的众多谴责和不理解。

犯罪问题的严重性不仅体现在对社会整体的冲击,也包含了对个体权益的侵害。

面对犯罪问题的严重性,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来加以遏制和预防。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合作,才能有效地减少犯罪行为的发生,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安全。

对于社会发展和个体利益的双重影响,必须引起我们高度的重视和警惕。

1.2 进城农民工群体的特点一、流动性强。

进城农民工一般来自农村,因工作需要常年在城市外地工作,没有固定的居住地和职业场所,常常会在不同城市之间反复迁徙,流动性较强。

二、教育程度低。

由于进城农民工大多数来自农村,受教育水平普遍较低,文化素养不高,缺乏文化知识和法律意识,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而产生犯罪行为。

新生代农民工犯罪心理分析及预防对策

新生代农民工犯罪心理分析及预防对策

新生代农民工犯罪心理分析及预防对策中国社科院2011年发布的《2010年中国犯罪形势分析及2011年预测》显示,新生代农民工犯罪案件约占全国城市刑事案件的三分之一,已经成为严重危害社会和谐稳定的不良因素。

以新生代农民工犯罪为研究对象,从犯罪心理学的角度进行分析,把握新生代农民工犯罪心理特征,进而剖析其犯罪心理成因,并据此提出预防对策。

标签:新生代农民工;犯罪心理;犯罪预防D92010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官方首次使用了“新生代农民工”这一术语。

新生代农民工系指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以后,年龄在16岁以上,在异地以非农就业为主的农业户籍人口。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2010年2月1日举行的发布会上,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唐仁健表示,“新生代农民工”目前在农民工外出打工的1.5亿人里面占到60%,大约1个亿。

作为我国社会一个庞大的社会群体,众多新生代农民工留不下城市,又不愿回到农村,处于尴尬境地的他们易受外界不良影响,为享受更好的生活而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1新生代农民工犯罪心理特征1.1认知水平较低生活在城市里的新生代农民工,虽然与传统民工相比,受教育时间普遍更长,教育质量更好。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09年,新生代外出农民工中接受过高中及以上教育的比例,30岁以下各年龄组均在26%以上;年龄在21-25岁之间的达到31.1%,高出农民工总体平均水平7.6个百分点。

但绝大数仍然停留在九年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阶段,并且没有一技之长和经过专业的技能培训。

尤其这几年“读书无用论”的兴起和大学生就业一年比一年难的现实窘境更让众多出身农村的学子早早放弃了高考。

受教育程度本身就不够,对法律知识更是知之甚少,更加谈不上法制意识的形成,把现实中所存在的“权大于法”的个别现象无限放大,形成“找法不如找人”的错误认识。

新生代农民工在教育上的落后与缺失,直接导致了新生代农民工心理承受能力的脆弱,在劣势情境下容易形成错误的认知观念,导致反社会意识逐渐增强。

新生代农民工犯罪的原因及其防控

新生代农民工犯罪的原因及其防控

新生代农民工犯罪的原因及其防控【摘要】新生代农民工犯罪问题日益严重,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本文旨在探讨新生代农民工犯罪的原因及防控措施。

在研究中发现,新生代农民工犯罪主要受到经济、社会、心理和教育方面的因素影响。

经济因素包括贫困和就业压力;社会因素涉及环境不良和社会排斥;心理因素涉及心理健康问题和心理压力;教育因素则关乎教育程度和教育质量等。

针对这些问题,有必要加强法律意识和教育培训,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

通过采取这些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和减少新生代农民工犯罪现象,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关键词】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犯罪,原因,防控,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心理因素,教育因素,法律意识,职业技能,社会保障制度。

1. 引言1.1 犯罪现状现在,随着我国城乡经济发展的迅速变化,农民工群体中出现了一批新生代农民工。

这些新生代农民工年轻、有活力,但同时也面临诸多社会问题,其中包括涉及犯罪问题。

新生代农民工犯罪现状日益严重,涉及范围逐渐扩大,形式也日趋多样化。

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新生代农民工犯罪率逐年上升,成为社会治安稳定的一大隐患。

犯罪行为涉及范围广泛,包括盗窃、抢劫、诈骗等多种类型。

这些犯罪行为不仅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也给犯罪者本人带来了巨大的伤害。

对新生代农民工犯罪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找出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防控措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了解新生代农民工犯罪的原因,探讨其背后的经济、社会、心理和教育因素,从而提出有效的防控措施。

通过深入分析新生代农民工犯罪的原因,可以更准确地制定针对性的防范策略,有效降低犯罪率,维护社会稳定。

研究新生代农民工犯罪现象的背后原因也有利于更好地关注和关心这一特殊群体的生存和发展,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促进其健康成长。

通过本研究,可以为相关政府部门和社会组织提供科学依据,促进新生代农民工的综合素质提升,实现他们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融入,最终实现社会的共同进步与发展。

新生代农民工犯罪原因及其因应

新生代农民工犯罪原因及其因应

新生代农民工犯罪原因及其因应农民工是我国特有的城乡二元体制的产物,是我国在特殊的历史时期出现的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

中国大规模的城市化发展已经进行了30多年,农民工也已经历了两代,并出现了新生代农民工群体。

所谓“新生代农民工”主要指20世纪80年代出生的农村劳动力。

他们与其父辈农民工相比,具有“三高一低”的特点:即受教育程度高,职业期望高,物质和精神受要求高,工作耐受力低。

在现代社会,他们有着比其父辈即第一代农民工更多和更直接的权利目标和诉求,并更渴望分享城市现代化进程中的利益和成果。

…新生代农民工群体数量的持续增长一方面为城市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优质劳动力。

但也产生了诸如社会保障不力、治安恶化、社会阶层严重分化、社会族群歧视和价值观差异等系列难题,并会因此而引发大规模违法犯罪现象。

一、新生代农民工犯罪的特点综观当前新生代农民工犯罪。

其最突出的特点就是犯罪行为的“自我救济性”。

新生代农民工进入城市之初,经常面临着工作不稳定、收人低、生活可能无保障的窘境。

同时,新生代农民工最基本的人身和财产权益经常受到侵害,因此而时常遭遇过度劳动、经常性失业、克扣甚至不发工资的困顿。

在这种情况下,新生代农民工就要被迫无奈通过犯罪行为实现自我救济。

因此,新生代农民工犯罪通常表现为以获取一定的经济利益为主要目的的侵财型犯罪,如盗窃罪、抢劫罪、抢夺罪等罪种。

其次是暴力性。

与前一代农民工相比,由于新生代农民工多处在青壮年阶段,年轻气盛而性格较为鲁莽暴躁,其行为具有容易冲动,不计后果之倾向,故此新生代农民工犯罪具有较为明显的暴力性特征。

从新生代农民工的犯罪手段看,杀人、绑架、伤害致死、甚至持枪作案等严重暴力案件较突出。

三是团伙性。

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中属于弱势群体,加之新生代农民工多集居在城乡结合部的城中村中,因此为了相互间的帮助以及照应,容易形成具有鲜明地域性、血缘性、集居性的犯罪团伙,犯罪同伙成员多数是朋友、同乡、网友、同事或者工友。

社会转型背景下新生代农民工犯罪特点及成因

社会转型背景下新生代农民工犯罪特点及成因
经济与法
社 会 转 型 背 景 下 新 生 代 农 民工 犯 罪 特 点 及 成 因

摘要
,

景德 镇 陶 瓷 大 学
, ,
在社 会 转 型 背 景 下 从 实证 的 角 度 分 析 新 生 代 农 民 工 犯 罪现 状 及 其 主 要 特 点 进 而 用 系统 分 析 的 方 法 分 析 新 生 代 农 民 工 犯 罪 行 为 产 生 的 原 因 进 而 透 视 新 生 代 农 民 工 犯 罪 行 为 产 生 的 根 源 为 有 效 防 控 新 生 代 农 民 工 的 犯 罪 问 题提供 有益 的 借鉴
人数 百 分比 表
` 月
,
往往 表
而 城 市化 的一 个 基本 要义
,
就 是把农

抢夺 罪

抢 劫罪 等侵 犯财 产型 犯罪
抢夺 夺


自改 革开 放 以 来
,
大 量农 业人 口 怀 揣着 梦 想 离 开 了 赖
,
盗窃

抢劫

伤害

涉毒 犯罪 罪 寻 衅滋 事
一 一
以 生 存 的土 地
成 为城 市务 工 人员
, ,

关 键词
社 会转 型 中 图分 类 号
新 生 代 农民 工
,
犯 罪 特点
文 献识 另 码
犯 罪 成因 文 章编 号




社会 转型 是 国 家现 代化 进程 中都必 须经 历 的 过程
的一 个重 要 主 题就 是城 市化
民 变 成市 民
。 。
社 会 转型 中
,
这 表 明农 民 工 犯罪 通 常 以 获取一 定 的 经 济利 益 为主 要 目的 现 为实 施盗 窃罪

社会转型期新生代农民工犯罪问题的再思考!

社会转型期新生代农民工犯罪问题的再思考!

社会转型期新生代农民工犯罪问题的再思考孙笛杨青玖*内容摘要: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工业化和城市化是显著特点之一。

在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工的出现成为了必然,农民工犯罪问题也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本文对新生代农民工犯罪的现状和特点进行分析,进而深究其原因,提出对新生代农民工犯罪进行防控的建议。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犯罪防控一、新生代农民工的概念与特点(一)新生代农民工的概念所谓农民工,简单的说就是进城务工的劳动者。

这是一个“身份”加“职业”的称谓。

即他们的身份是农民或农业户口,职业却是产业工人。

工作和常年居住的地方是城市或城镇。

[1]因此,农民工的特征为以下三点:1.具有农村户口;2.长期工作在城镇;3.主要以非农业生产谋生。

只有以上三项条件完全具备,才可以被称为农民工。

根据国家统计局《2009年农民工检测报告》,全国农民工数量约为2.3亿人,其中外出农民工约1.5亿人,年龄在16—25岁占41.6%,26—30岁占20%,这部分年龄在16周岁以上、30周岁以下的群体,据2010年1月31日国务院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称为“新生代农民工”。

对于农民工群体的分类,代表性的观点主要有两种:第一种观点以时间及个人因素为标准,分为旧生代农民工和新生代农民工。

[2]第二种观点将农民工分为第一代农民工、新生代农民工和第二代农民工三类。

[3]若仅从社会学的角度区分,三类说更为细致唯美,得到大多数学者的赞同,但“三类说”中的“新生代农民工”与“第二代农民工”之间的区别。

除了在年龄和外出务工时间上存在差异外,并不存在明显的特征区别。

基于此,笔者采取“二类说”,将农民工群体分为旧生代农民工与新生代农民工两大类,相应地在农民工犯罪人之中也就形成了旧生代农民工犯罪人与新生代农民工犯罪人。

新生代农民工较之旧生代农民工,有其自身的特点。

(二)新生代农民工的特点1.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程度相对较高从表1[4]可以看出,外出农民工的受教育程度高于农村从业劳动力的平均水平。

浅析新生代农民工违法犯罪频发的原因及对策

浅析新生代农民工违法犯罪频发的原因及对策

浅析新生代农民工违法犯罪频发的原因及对策作者:范其春李进学来源:《法制与社会》2013年第13期摘要近年来,新生代农民工正逐步崛起,他们的出现给社会带来了优质劳动力,增添了社会活力,但同时违法犯罪事件的频频发生,又给社会制造不安定的因素。

因此,本文将从新生代农民工的现状、面临的问题以及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入手,以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与对策。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违法犯罪预防对策作者简介:范其春、李进学,玉溪师范学院政法学院。

中图分类号:D9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13)05-076-02一、新生代农民工违法犯罪的现状新生代农民工,是指那些出生于80后,年龄通常处于16-30周岁的在异地务工,但却仍保有农村户籍的所有人的总称。

①他们诞生于现代城乡二元化、信息、制度多样化的背景下,在生存就业,交往以及生活环境方面较旧时农民工提出更高要求。

因此他们与旧时农民工实则是一种传承与被传承,发展与变革并进的关系,这便决定了新生代农民工较之旧时农民工具有不同的特色与现状。

根据2011年1月18日《国际先驱导报》报告,2010年11月底,扬州市中级法院发布了一份以新生代农民工犯罪为主题的报告。

报告数据显示,2008年度和2009年度,扬州三成的刑事案件罪犯是新生代农民工。

无独有偶,随后的一个月里,全国各地市中级法院陆续公布了新生代农民工犯罪逐年增加的相关报告。

在江西省萍乡市中级人民法院对辖区内289件刑事案件的调查分析显示,2008年,新生代农民工犯罪案件占全年刑事案件总数的48%,2009年则上升到52%。

而同样是2008年和2009年两年内,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结的各类刑事案件665件,刑事犯998人,其中涉及新生代农民工犯罪案件383件,刑事犯652人,也就是说,超五成刑事案件是新生代农民工所为,超六成刑事犯是新生代农民工。

2010年1月至10月,北京市顺义区人民法院受理的刑事案件中,新生代农民工被告人达413人,占全部刑事案件被告人总数的39%,而这个数字相比较2009年同期增加了60.7%。

新生代农民工犯罪治理:基于社会异常理论的分析

新生代农民工犯罪治理:基于社会异常理论的分析

新生代农民工犯罪治理:基于社会异常理论的分析摘要:由于新生代农民工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不同于第一代农民工,所以,新生代农民工犯罪的特点完全不同于第一代农民工犯罪。

新生代农民工犯罪的原因可以用社会异常理论进行解释。

治理新生代农民工犯罪,必须建立公平的社会保障体系,改善新生代农民工文化生活、加强新生代农民工的法制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提高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服务水平。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社会异常理论;社会保障中图分类号:d66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3)03-0116-02新生代农民工也称第二代农民工,是指八十年代以后,由于父母进城打工,成长或者出生在城市,具有农村户口,但又离开农村和土地,长期在城镇工作,主要以非农业生产维持生活的农民工。

调查显示,新生代农民工的犯罪率要远远高于第一代农民工,其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隐患。

201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首次在党和国家的政策文件中将“新生代流动人口”表述为“新生代农民工”,并指出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

新生代农民工犯罪问题也引起了理论界和实务部门的关注,如何治理新生代农民工犯罪问题,已成为整个社会必须面对和思考的问题。

一、新生代农民工犯罪的特点由于和第一代农民工的生长环境不同,同时,受教育程度要高于第一代农民工,因此,新生代农民工在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方面与第一代农民工是截然不同的。

这也导致新生代农民工犯罪呈现出和第一代农民工犯罪不同的特点。

(一)犯罪团伙化在城市中,新生代农民工基本上都属于弱势群体,并且地处相对陌生的环境中,个体的犯罪能力有限,个人犯罪成功率比较低。

为了提高犯罪效率,实现犯罪目的,必须依靠群体的力量,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团伙犯罪。

根据“流动青少年权益保护与犯罪预防研究”课题组的调查,占总数72.9%的违法犯罪流动青少年声称自己在本次违法犯罪活动中有同伙,其中同伙数在1-4个的居多,占73.9%,5个及5个以上的占26.1%。

农民工的社会安全犯罪与社会风险

农民工的社会安全犯罪与社会风险

农民工的社会安全犯罪与社会风险近年来,随着城乡发展的不平衡和农民工人口规模的快速增长,农民工的社会安全犯罪问题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这种犯罪行为不仅对个人、家庭和社会造成了巨大的伤害,同时也给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的风险。

本文将从农民工社会安全犯罪的背景、原因和应对措施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农民工的社会安全犯罪背景1.1 农民工的社会地位及难处农民工作为流动人口和农村劳动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社会地位长期以来较为低下,缺乏社会保障和权益保护。

他们常常处于城市的边缘地带,面临各种经济、社会和法律的限制,很容易成为犯罪活动的对象。

1.2 经济压力与贫困诱因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缓慢,农民工在城市就业往往没有稳定的岗位和收入,面临较高的经济压力。

贫困的生活环境和经济条件使得一些农民工感到绝望,不得不通过非法手段谋求生活突破,进而陷入社会安全犯罪。

二、农民工社会安全犯罪的原因2.1 社会保障的缺失农民工由于流动性强,无法获得城市居民的社会保障待遇,这使他们在遭受意外伤害、就业问题和基本医疗保障方面面临较大的风险。

缺乏社会保障的农民工在生存和发展方面面临巨大困境,从而被迫寻求非法手段来改善自己的状况。

2.2 少数农民工法律意识缺乏由于教育水平的差异和信息不对等,一些农民工对法律法规和自身权益缺乏基本的了解,容易成为犯罪分子的目标和工具。

他们在面对违法犯罪行为时缺乏应对的能力和途径,进一步增加了社会安全犯罪的风险。

三、农民工社会安全犯罪的社会风险3.1 社会秩序的破坏农民工社会安全犯罪对社会秩序造成了极大的破坏,给城市的治安带来了困扰。

涉及盗窃、抢劫、诈骗等一系列犯罪行为迫使城市管理者采取更加严厉的措施来维护社会治安。

3.2 社会信任的动摇农民工社会安全犯罪行为导致了社会信任度的降低,城市居民对农民工的信任度下降,相互间的尊重和合作关系受到威胁。

这种社会风险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四、应对农民工社会安全犯罪的措施4.1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政府应加大对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力度,为他们提供基本的医疗、养老和失业保险,确保农民工在城市生活有一定的安全保障,减少他们借助非法手段谋生的动机。

新生代农民工犯罪原因分析与对策建议

新生代农民工犯罪原因分析与对策建议

新生代农民工犯罪原因分析与对策建议在纷繁绚烂的城市生活面前,新生代农民工面临的机遇更多,压力更大,改变现状的渴望也更加强烈。

但是这种高期望与现实生活形成了巨大落差,他们在融入城市的过程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阻碍,一些新生代农民工为了迅速改变现状,不惜铤而走险,走上犯罪道路。

新生代农民工犯罪问题已成为当前城市治安稳定的一个重大隐患和亟需解决的问题,如果解决不好不仅影响到城市的和谐与发展,还会引起社会的不稳定。

标签:新生代农民工犯罪问题社会支持治理对策2010年1月31日,国务院发布的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首次使用了“新生代农民工”的提法,并要求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让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

这一举动将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关注由社会层面提高到了国家层面。

于是,在社会需求推动下,对新生代农民工的研究工作全面展开。

在诸多研究领域中,新生代农民工犯罪问题的研究则最具紧迫性,因为它直接关系到社会和谐与稳定。

新生代农民工作为农民工中的新生群体,一方面,与传统农民工同处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中,面临共同的社会境遇:他们处于由农村人向城市人过渡之中,同时兼有工人和农民的双重身份。

另一方面,又因其出生成长于改革开放、社会加速转型的时代背景下,而明显带有不同于传统农民工的时代烙印。

新生代农民工生活在城市,心理预期高于父辈、耐受能力却低于父辈,对农业生产活动不熟悉,在传统乡土社会中处于边缘位置;同时,受城乡二元结构的限制与自身文化、技能的制约,在城市中难以获取稳定、高收入的工作,也很难真正融入城市主流社会,位于城市的底层,因此,在城乡两端都处于某种边缘化状态。

一、新生代农民工犯罪的特点新生代农民工犯罪问题日益凸显,已然成为社会公认的犯罪高发群体,犯罪数量日趋增多,犯罪形式日益多样化。

近年来新生代农民工犯罪呈现以下特征:(一)犯罪类型多样化,侵财目的显著。

社会稳定下的犯罪:进城农民工犯罪原因分析与对策建议

社会稳定下的犯罪:进城农民工犯罪原因分析与对策建议

社会稳定下的犯罪:进城农民工犯罪原因分析与对策建议【摘要】进城农民工犯罪是当前社会稳定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

本文通过分析进城农民工犯罪的原因,包括经济因素、社会心理因素、文化因素以及政策缺失所导致的问题。

针对这些原因,提出了一系列对策建议,包括加强经济扶持、心理疏导与教育、文化融合与传播以及健全政策体系。

这些对策旨在帮助解决进城农民工犯罪问题,促进社会稳定和谐发展。

通过采取有效的措施,可以为进城农民工提供更好的发展机会,消除犯罪根源,推动社会朝着更加健康、稳定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社会稳定、犯罪、进城农民工、原因分析、对策建议、经济因素、社会心理因素、文化因素、政策缺失、经济扶持、心理疏导、文化融合、政策体系。

1. 引言1.1 犯罪与社会稳定的关系犯罪与社会稳定的关系十分密切。

犯罪的存在严重影响社会的和谐与稳定,破坏公共秩序和安全,引发恐慌和不安情绪,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造成严重阻碍。

犯罪行为不仅对受害人造成直接危害,也会影响整个社会的安全和发展。

在一个社会稳定的环境中,犯罪活动得到了有效遏制,人民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提高,社会秩序得以维护。

犯罪与社会稳定之间是一种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只有有效打击犯罪行为,才能真正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进城农民工作为社会中一个重要的群体,他们的犯罪行为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安全和稳定。

对进城农民工的犯罪现状进行分析,深入探讨其犯罪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对维护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2 进城农民工犯罪现状目前,在城市化进程加快的背景下,进城务工的农民工人数不断增加。

随之而来的是进城农民工犯罪问题也日益严重。

进城农民工犯罪现状呈现出以下特点:进城农民工犯罪呈现出数量逐渐增多的趋势。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和经济发展的需求,大量农民工涌入城市从事各类工作,但部分人因生活压力大、工作机会少、社会融入困难等原因,选择通过犯罪手段获取利益。

进城农民工犯罪类型多样化。

他们涉及的犯罪行为包括盗窃、抢劫、诈骗、贩卖毒品等,造成了一定的社会危害。

浅析新生代农民工犯罪问题

浅析新生代农民工犯罪问题

浅析新生代农民工犯罪问题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经济体制改革不断发展,大量农民工涌入城市,他们游荡于城市与农村边缘,成为城市犯罪活动重要部分之一,并且该群体犯罪以新生代农民工为主。

2010 年1月31日,国务院发布的2010 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首次使用了“新生代农民工”的提法。

所谓新生代农民工,指的是1980 年以后出生并在城镇务工的青年农民工。

他们中的多数人在农村出生和长大,但从未或很少务过农,小学、中学毕业后直接进城打工,但在实质上又不属于城市人。

他们的共同点是既不能彻底融入城镇,又无法返回农村,具有受教育程度高,职业期望高,物质和精神享受要求高,工作耐受力低等特点。

一、新生代农民工犯罪特点新生代农民工犯罪与传统的农民工犯罪不同。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犯罪者低龄化且受教育程度提高。

新生代农民工出身于80后,甚至90后,据调查,农民工犯罪九成以上的犯罪者在26岁以下。

新生代农民工犯罪人员的文化程度大部分集中在小学和初中阶段,两者合占新生代农民工犯罪的90%以上。

(二)犯罪类型多样化,侵财目的显著。

新生代农民工犯罪涉及的罪名呈多样化,其中为钱财而实施犯罪的居多。

(三)犯罪暴力倾向突出。

从犯罪手段看,新生代农民工犯罪倾向于使用暴力达到侵占财产的目的。

杀人、绑架、伤害致死、甚至持枪作案等严重暴力案件较突出。

(四)新生代农民工犯罪呈现愈益明显的团伙作案特征. 暴力化、团伙犯罪比例大。

新生代农民工出于对消费欲求和对财产的占有欲的强烈追求,使他们往往通过抢劫、抢夺等暴力犯罪达到目的,而团伙作案成功的比例大大超过单独作案,又使他们结成比较紧密的犯罪团伙。

二、新生代农民工犯罪原因(一)社会经济因素许多新生代农民工因其父母长期在外打工,自幼缺乏父母之爱,由祖父母抚养,老人的过分溺爱使他们的性格变得自私又自负。

长大后随父母来到城市,仍然不能受到来自父母和社会的良好教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生代农民工犯罪原因及其因应
农民工是我国特有的城乡二元体制的产物,是我国在特殊的历史时期出现的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

中国大规模的城市化发展已经进行了30多年,农民工也已经历了两代,并出现了新生代农民工群体。

所谓“新生代农民工”主要指20世纪80年代出生的农村劳动力。

他们与其父辈农民工相比,具有“三高一低”的特点:即受教育程度高,职业期望高,物质和精神受要求高,工作耐受力低。

在现代社会,他们有着比其父辈即第一代农民工更多和更直接的权利目标和诉求,并更渴望分享城市现代化进程中的利益和成果。

…新生代农民工群体数量的持续增长一方面为城市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优质劳动力。

但也产生了诸如社会保障不力、治安恶化、社会阶层严重分化、社会族群歧视和价值观差异等系列难题,并会因此而引发大规模违法犯罪现象。

一、新生代农民工犯罪的特点
综观当前新生代农民工犯罪。

其最突出的特点就是犯罪行为的“自我救济性”。

新生代农民工进入城市之初,经常面临着工作不稳定、收人低、生活可能无保障的窘境。

同时,新生代农民工最基本的人身和财产权益经常受到侵害,因此而时常遭遇过度劳动、经常性失业、克扣甚至不发工资的困顿。

在这种情况下,新生代农民工就要被迫无奈通过犯罪行为实现自我救济。

因此,新生代农民工犯罪通常表现为以获取一定的经济利益为主要目的的侵财型犯罪,如盗窃罪、抢劫罪、抢夺罪等罪种。

其次是暴力性。

与前一代农民工相比,由于新生代农民工多处在青壮年阶段,年轻气盛而性格较为鲁莽暴躁,其行为具有容易冲动,不计后果之倾向,故此新生代农民工犯罪具有较为明显的暴力性特征。

从新生代农民工的犯罪手段看,杀人、绑架、伤害致死、甚至持枪作案等严重暴力案件较突出。

三是团伙性。

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中属于弱势群体,加之新生代农民工多集居在城乡结合部的城中村中,因此为了相互间的帮助以及照应,容易形成具有鲜明地域性、血缘性、集居性的犯罪团伙,犯罪同伙成员多数是朋友、同乡、网友、同事或者工友。

在犯罪活动中,这些人也往往利用同村、同乡、同县等较为有利的地缘、亲缘关系为纽带,拉帮结伙组成松散的或是紧密的团伙进行犯罪,团伙成员依仗人多势众,相互壮胆,因而造成严重的社会危害,
二、新生代农民工犯罪原因
(一)新生代农民工犯罪经济方面之原因
近几年来,随着新生代农民工的增多,其职业需求渐趋饱和,而其就业竞争也日渐激烈。

据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的一项调查:背井离乡进城打工的农民工中,只有50%左右能找到长期稳定的工作,30%左右只能是短期流动性工作,20%成为城市失业者,而他们都是城市边缘人的主要组成部分。

大批进城的新生代农民工由于城市社会难以提供充足的工作机会,导致失业严重。

同时,就新生代农民工而言,即便其能够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寻得一席之地,但其社会地位、生存状况却很不容乐观,而被延长劳动时间、克扣工资的现象屡见不鲜,在发生工伤、患上职业病时更是得不到任何社会保障及相关救济,并因此而逐渐沦为城市新的
弱势群体。

当新生代农民工不能通过平等的手段、正常渠道来获得自己希望取得的利益时,他们就会产生激发犯罪行为发生的犯罪心理。

在这种情况下。

一些渴望迅速致富、成功的新生代农民工就极易铤而走险,走上犯罪道路。

新生代农民工犯罪以财产犯罪为主要表现形式,这也证明了新生代农民工大多是出于摆脱物质生活的贫困,不得已实施犯罪,故此,经济方面的穷困寥落是新生代农民工犯罪的首要原因,
(二)新生代农民工犯罪文化方面之原因
美国著名犯罪学家塞林指出:“文化冲突是现代社会中不可避免的现象。

奉行一个群体的规范,就有可能造成违反另一群体的规范的结果,所以,如果遵守下层阶级的行为规范,就有可能违反中产阶级的行为规范,但是行为者并不认为自己的行为是违反法律的,实际上。

他只不过是按下层阶级的行为规范行动而已。

由此可见,犯罪及其他越轨行为。

都是遵守一套与主文化不同的下层阶级文化的产物。

”或者换言之:“刑法是主流文化行为规范的表现,犯罪则是与主流文化相冲突的下层阶级和少数民族群体文化的产物:由于下层阶级和少数民族群体文化与主流文化相冲突,所以遵从下层阶级和少数民族群体的文化,就必然会产生违犯刑法的犯罪行为。

”就新生代农民工而言,文化冲突一方面使得新生代农民工产生了强烈文化焦虑,而为了摆脱这种文化焦虑,他们会主动否认主流社会的文化规范,而坚决捍卫自己所在群体的文化价值。

职是之故,在新生代农民工发现其已经无法通过自己的努力融入主流社会,并且难以被主流社会文化认可时,其就会构建属于他们自己文化规范体系的非主流价值观念和行为标准。

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规范中往往会包含着所谓的“为了生存而越轨”并不可耻的非主流文化意识。

既然在社会生活中,新生代农民工已经不能通过合法手段而在城市生活中赢得一席之地,其就会选择借助于非法手段而谋取利益。

同时,新生代农民工通过犯罪获取生存资源和空间从而其危害社会、损害他人正当权益的行为也会往往得到其所在群体文化规范的积极称许和颂扬,而这反过来又会大大消弭新生代农民工实施违法犯罪时本已稀薄不堪的罪恶感,从而可以为自己实施犯罪行为寻找正当化理由,并且提供心安理得的心理慰籍。

(三)新生代农民工犯罪社会体制方面之原因
对于新生代农民工而言,其进城务工是为了摆脱贫穷,而追求财富则是他们最大的愿望。

他们渴望通过向经济发达的大城市的流动来改变自身的处境,实现生活质量的提高,然而但他们真正进入城市之后却发现,通过正当的制度内的渠道根本不能达到他们自己设定的经济成功的目标。

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的低收入和无保障和城市的富裕与城市人优越的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们在把自己的处境与市民群体进行比较时会感受到自己处于劣势。

其内心产生的相对剥夺感就非常强烈。

加之城市还可以视自身的需要或不需要随时吸收和以各种歧视性手段排斥新生代农民工,这种不公正会导致新生代农民工倍感愤懑羞辱,这就更加强了新生代农民工内心的相对剥夺感。

相对剥夺感的出现往往会使得新生代农民工行为失范,并引发一系列违法犯罪行为。

一方面,“穷人看到富人的富有后,而自己又不能通过合法手段得到期望的财富,于是感到自己被剥削,由此便有可能用非法手段寻求补偿。

贫困不会产生犯罪,但对贫困的不满却会而且奇怪地足以产生犯罪。

”新生代农民工缺乏财富,当他们中的个别成员无法忍受作为城市边缘人的社会角色和由之而来的相对剥夺感,并意识到自己无法通过合法的方法去取得成功的现状和前景,就会寻求用非法的手段去实现自己的志向,结果出现大量群体性的农民工犯罪现象,
三、新生代农民工犯罪之因应
正如前文所称,新生代农民工犯罪存在经济、文化以及社会体制方面等原因,故此,本文也分别从这三个方面进行对新生代农民工犯罪提出有的放矢性的因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