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心理学概论
新闻心理学
新闻心理学
教学课件
前言
什么是新闻心理学
1、含义:新闻现象或新闻活动在新闻活动认识主体头脑中的主观能动反映 2、任务:基本任务:有效控制新闻认识主体心理,探讨用新闻心理学理论指导实践的方法和途径,推动新闻学,心理学的深入发展
理论任务:揭示新闻心理活动的特点和规律,建立其学科体系.实践任务;
优化新闻工作者心理素质,把握受众心理规律,提高传播效果,推动新闻学
和心理学的发展.
3具体研究方法:现场观察法;访问调查法;档案分析法;心理测试法
4、学科性质:
中间学科、边缘学科、交叉学科
5、新闻心理学发展的几个阶段:
萌芽阶段(1949___1978);
酝酿阶段(1979___1986);
成熟阶段(1987-现在);
第一章记者对注意品质的要求
1、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
2、注意类别:有意注意、无意注意、随意后注意、内部注意、外部注意 例:分析《飞天凌空——吕伟跳水记》
3、记者对注意品质的要求
注意品质:范围、分配、转移、稳固性、紧张性。
第二章记者对意志力的要求
1、意志及其作用
意志:是人为实现自觉确定目的,有意识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困难的心理过程。
作用:“有志者事竟成。”“志不强者智不达。”
作用
(1)从新闻工作特性看意志对新闻工作者的作用
(2)从记者主体个性弱点看意志作用
2、记者对意志品质的要求
意志品质:自觉性、果断性、坚持性、自制性。
3、如何培养意志力
(1)要有革命责任感、使命感
(2)要有远大志向
(3)善于学习,自我加压,勇于实践
(4)向被采访对象学习
第三章记者对采访情绪的促与控
1、情绪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附和人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的体验
新闻心理学复习重点
第一章
1、新闻心理学:是探讨新闻活动认识主体在新闻活动中心理现象的产生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是探讨新闻活动认识主体在新闻媒介沟通和人际沟通并驾齐驱的环境里,在心理上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特点和规律的科学;
是探讨新闻活动认识主体心理活动的生理和心理机制的科学。
2、新闻认识主体包括:新闻的制作者、传播者即新闻传者和采访对象以及新闻的接受者即新闻受众。
3、新闻心理学具体的研究方法:
(1)新闻心理学的定性研究
(2)新闻心理学的定量(实证)研究:实验法;调查法;内容分析
(3)新闻心理学质的研究:访谈和焦点团体访谈;观察法;实物分析法;以问题为中心的研究方法
第三章
1、马克思主义的反映论原理是社会主义新闻心理学的理论基础
(1)客观现实是新闻传者和新闻受众心理活动的源泉
(2)新闻的制作和新闻价值的实现,是两种信号系统在新闻传播者和新闻受众双方的头脑中协同活动的结果
A:第一信号系统:用具体事物作为条件刺激物所建立的各种各样的条件发射
B:第二信号系统:用词语作为条件刺激物所建立的各种各样的条件发射
新闻的制作和新闻价值的实现,是两种信号系统在新闻传播者和新闻受众双方的头脑中协同活动的结果。
2、马莱茨克的大众传播过程模式:德国学者马莱茨克的大众传播模式从多因素多角度分析了来自新闻传播者和新闻接收者主要的社会心理活动。
当代传播学“新流派”“使用与满足”理论的倡导人丹尼斯麦奎尔和他的助手斯文温德尔曾指出:德国学者马莱茨克的这个大众传播的过程是“数十年来从社会心理学角度研究大众传播之总结。”
3、新闻传者的主要社会心理活动(选择):传播者的自我形象;传播者的个性结构;传播者的“工作组”;传播者的社会环境;组织中的传播者;由媒介内容的公开性而形成的压力和约束
新闻心理学概论
新闻心理学概论
第1页
《新闻心理学概论》
❖ 吉首大学文学与新闻传输学院 陈文敏
新闻心理学概论
第2页
第六章 新闻编辑心理
第一节 新闻编辑工作特点 第二节 编辑胆识与向性 第三节 编辑心理结构 第四节 编辑同记者、受众心理互动
新闻心理学概论
第3页
第一节 新闻编辑工作特点
一、对于报纸及其新闻活动“总设计”与“总指挥”。 (一)编辑方针制订者,整体形象设计师。 (二)阶段性报道策划者和组织者。 (三)记者采写指挥员和参谋。
新闻心理学概论
第31页
第四节 编辑同记者、受众之间心理互动
一、心理互动 ❖ 指经过人与人之间交互作用而形成大家之间社会心
理影响。
新闻心理学概论
第32页
✓ 编辑同记者和受众之间有着或显或潜、或直接 或间接、或浅薄或深刻心理活动。
新闻心理学概论
第33页
二、编辑、记者、受众互动性
1、隐没性(幕后工作) 2、相容性(尊重、了解、接纳、沟通) 3、保持一定心理距离(重作品而非人事关系)
新闻心理学概论
第10页
2、编辑“胆”:
✓ 坚持真理、秉笔直书。 ✓ 较强预测力、决断力、创造力。
新闻心理学概论
第11页
(二)编辑胆识及其认知方式
✓ 两种认知方式:“场依存性——独立性认知方式” 是一个概念化信息加工方式,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 威特金提出。
新闻心理学
新闻心理学
1.概念:新闻心理:新闻活动认识主体对新闻现象和新闻活动的主
观映像
2.角色期望:是指群体或个人对某种角色表现出的特定行为期望。
3.角色冲突:是指居于一定地位的个体与不相符的期待发生冲突的
情境。
4.角色交换:又叫扮演他人角色,指不同角色之间为了一个共同的
目的或公开或隐蔽的进行角色互换,旨在认知体验与已有关的另一种角色,以便更自觉履行本角色职能。
5.新闻采访心理:指在新闻采访过程中,记者和采访对象心理活动
的特点及其规律。
6.自我呈现:又叫自我表现,指个体在人际交往中以自我满意的方
式表现自己的过程。
7.人际吸引:在人际交往中形成的、以感情因素为主的对交往对象
给予积极评价的倾向。
8.采访中的人际吸引:记者有意识的运用各种人际吸引规律想方设
法与采访对象在理智上认同、感情上相融,对方从生疏到熟悉,从关系淡漠到产生感情和继续交往的愿望。
9.情感吸引率:交往双方通过表情的渠道达到心灵交融、情感共鸣、
心理接近、相互感染的良好的人际关系的规律。
10.印象管理效应:在进行印象管理时带有规律性的行为反应。
11.首因效应:第一次交往过程中形成的印象对双方以后交往关系的
影响。
12.近因效应:在最近交往过程中形成的印象对双方交往关系的影响。
13.定势效应:在人们头脑中形成的关于他人或某种社会现象的固定
看法。
14.放大(收敛)呈现:在特定情况下,行为主体有意夸大或贬低自
己的一些信息,以强化别人对他的某种印象。
15.新闻写作心理:新闻记者在对新近或正在发生的事实进行内化(认
识理解)和外化(物化为新闻作品)的过程中的产生的心理活动的特点及规律。
新闻心理学
一前三章
1分类:内容可以分为——采访心理、写作心理、编辑心理、读者心理等等。
1.研究原则:(一)客观性原则(二)整体性原则(三)发展性原则
2.新闻价值实现的原理:新闻的制作和新闻价值的实现,是两种信号系统在新闻传播才和新闻受众双方头脑中协同活动的结果
(1)存在两种信号系统:用具体事物作为条件刺激物所建立的各种各样的条件反射叫作第一信号系统;把用词语作为条件刺激物所建立的各种各样的条件反射叫作第二信号系统。
(2)记者在采访中所接触的主要是第一信号系统,通过采访、制作,记者、编辑把第一信号系统转化为第二信号系统的一系列符号群。
(3)受众通过接收第二信号系统的符号群,在大脑还原为第一信号系统的实物刺激,从而间接地在头脑中再现了新闻事实。
4.新闻活动认识主体的选择性
新闻活动中的传、受双方心理活动产生和其内容都取决于客观现实,但他们并不是被动地接收客观刺激,而是具有很强的主观能动性。
(1)受众的心理选择乃是众多传播媒体为之运转的隐形轴心; 传播者要通过受传者心理选择这道工序
(2)被选取的信息还要与受传者原有的心理构成进行心理反应;
传播信息→心理系统→心理能→受传者行为→行为做功→产生传播的社会效果
5.新闻传播过程模式的综合分析
(1)感性世界之于传播者,媒介(拷贝)世界之于接受者
(2)反馈的间接性和延迟性
(3)确定以受众为中心的观点
6.角色理论
(1)社会角色的三个特征:角色是一种社会行为模式;角色是由个体的社会地位和身份决定的;角色符合社会期望(2)角色扮演,是指人们按照其特定的地位和所处的情境而表现出来的行为。
关于新闻心理学概论的论文
关于新闻心理学概论的论文
新闻心理学是以研究传播者和采访对象以及新闻受众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为主,作为心理学的新兴分支。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关于新闻心理学的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新闻心理学的论文篇一:《试析新闻心理学在采访中的实际意义》论文摘要:新闻心理学又称传播心理学,涉及到新闻学与心理学两方面,它以研究传播者和采访对象以及新闻受众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为主,作为心理学的新兴分支,我国于上世纪80年代正式引入新闻心理学,获得了众多新闻理论研究人士和新闻从业者的关注和研究。在实际的采访中,一名记者要具备怎样的心理素质,如何适时的调控自身以及受访者的心理状态,从而达到采访目的,取得理想的效果,这是新闻从业者渴望掌握的一门技巧。如何掌握它为我所用来提高采访的效率和效果,这就需要我们从新闻心理学的研究和实践中去归纳和总结。
论文关键词:新闻心理学;采访;信息
新闻采访作为新闻活动全过程第一阶段,是记者通过交流沟通获取受访者提供的具有新闻价值的客观事实,并进行翻译加工保存的一个过程。在实际采访中,记者与采访对象的心理活动通常会贯穿整个新闻采访活动,也影响着采访的成败。所以研究采访心理找出内在规律并根据情况适时调整是一名优秀的记者应具备的素质之一。
一、保持合理的“心理定势”
“定势”概念由德国心理学家缪勒和舒曼提出,定义为“由一定心理活动所形成的准备状态,决定同类后继心理活动的趋势”。通常,记者在采访前都要做一些准备工作,比如对线索的分析,对受访者的背景了解等等,由此形成采访计划、采访提纲等,不管是网上查阅还是短暂的冥想,这即是行动上的准备,同时也是心理准备的过程,即通过心理想象拉近与采访对象的心理距离,从而形成一定的“心理定势”,以便在接下来的采访中良好的心理状态,获得较好的采访效率和成功率,因此心理定势可以称之为记者采访前的“预习”部分。但
新闻心理学
一、名词解释
第二信号系统:是指用词语作为条件刺激物所建立的各种各样的条件反射。
情绪情感:是人的心理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特殊的反映形式,即人对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的反映
直觉:直觉是一种无意识思维,不像逻辑思维是有意识的按照推理规则进行的,能够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直觉也可以说是思维德洞察力。
理论驱动归纳:指通过采访活动实现事先已制定好的写作意图和计划的思维策略,它反映了人的实践活动的目的性
睡眠者效应: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信息的内容可能比信源更给受众留下深刻印象,因此也更容易改变受众的态度。
新闻活动认识主体:指参与新闻活动的各类人,包括新闻的采制者、传播者即新闻传播者和采访对象以及新闻的接收者即新闻受众。
现场观察法:指亲临新闻活动现场,通过观察新闻活动的传、受双方在新闻活动中的行为表现去了解其心理的方法。
角色冲突:指居于一定地位的个体与不相符合的期待发生冲突的情境。角色冲突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角色内部冲突,即由角色承担者内部的矛盾引起的冲突;角色之间的冲突,是因角色承担者承担了几种角色引起的内心冲突。
角色互换:又叫“扮演他人的角色”,是指不同角色之间为了一个共同的目的或公开地或隐蔽地进行角色互换,旨在认知、体验与已有关的另一角色,以便更自觉地履行本角色的职能。
新闻写作心理:(1),是新闻记者在对新近(或同步)发生的事实进行内化和外化(物化)过程中产生的心理活动。(2),是指新闻记者在对新近发生的事实进行内化(认知、理解)和外化(物化为新闻作品)的过程中产生的心理活动的特点及规律。
新闻心理学概论
新闻心理学概论
新闻心理学概论
第一章
新闻活动认识主体包括新闻的制作者、传播者即新闻传者和采访对象以及新闻的接收者即新闻受众。
新闻心理是新闻活动认识主体对新闻现象和新闻活动的主观映象。
新闻心理细分为:采访心理、写作心理、编辑心理、读者心理
新闻心理学的基本任务有三点:
一是从理论上探讨在新闻活动中人们的心理活动的特点和规律,正确阐述、理解,准确地预测和有效地控制新闻工作者、采访对象及新闻受众的心理活动;二是探索运用新闻心理学理论指导新闻实践活动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和途径;从而提高新闻宣传的社会效益,推动新闻改革,使新闻工作更好地承担党和国家喉舌的重任,更好地为社会主义、为人民服务;
三是新闻心理学的发展可以推动新闻学和心理学自身的深入发展。
新闻心理学是一门应用心理学,其根本任务在于将其理论成果应用与新闻活动中去,从而提高新闻活动的效率和新闻宣传的效果。
新闻心理学的专门方法论原则主要有客观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和扬弃的原则。
新闻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定性的、定量(实证的)、质化的和以问题为中心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
1986年7月,由上海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的张骏德、刘海贵合著的第一本以《新闻心理学》命名的专著出版了。
第三章
社会主义的新闻心理学最根本的理论指导是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主义。
社会主义新闻心理学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反映论原理。
记者凭着感觉器官、脑,真实的反映客观刺激物,是保证新闻报
道真实性的前提。
只有那些为受众主动选择、吸收、消化、认同、共鸣的新闻作品才可能实现其
新闻价值。
新闻心理学
1.图式:指的是表征特定概念,事物或事件的认知结构,它影响对相关信息的加工过程。最早由康德提出。
在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中,图式是一个有组织,可重复的行为模式或心理结构,是一种认知结构的单元,一个人的全部图式组成一个人的认知结构。
2.移情:指在人际交往中人们彼此的感情相互作用,通常指设身处地的感受和理解对方的心境。
3.斯诺法:一种改善人际关系的方法,即记者要尽力打破双方由于生疏带来的拘束,缩短心理上的距离,
使双方交流具有共振的可能性。它的核心是找到使采访对象感兴趣的相似点或接近点,使记者和采访对象从“生”到“熟”,在特定的环境下选择合适的话题,目的是为了营造活泼生动的氛围的一种采访艺术。
4.新闻敏感:是指新闻工作者发现和判断有价值的新闻的能力,是一种职业敏感。
5.晕轮效应:指人们在认知一个人时,由于对这个人的某些品质或特征有清晰的知觉,印象深刻突出,从
而掩饰了对这个人其他品质或特征的印象,又称月晕效应、光环效应、光圈效应。
6.受众心理:是指新闻信息和由之引发的其他刺激直接或间接的在新闻受众头脑中的主观反映。
7.逆反心理:又称逆向心理,指受传者在心理上对某一事物产生的抵触情绪。
8.编排心理:是指从事新闻编辑工作的人的心理,主要包括编辑人格(胆识)、编辑的性格特征、认知方
式以及编辑和受众之间的心理互动。
9.写作心理:是指新闻工作者在对新近或正在发生的事实进行内化(认知、理解)和外化(物化为新闻作
品)的过程中产生的心理活动的特点和规律。
10.新闻采访心理:是指在新闻采访活动中,记者和采访对象的心理活动的特点及其规律。
新闻心理学课件PPT3新闻心理学理论综合
于是,断言说:“该模式如此详尽,可以作 为从社会心理学角度研究大众传播过程的 相关因素的一份清单,因此,如果人们希 望对这些过程的描述作分析的话,可以使 用这个模式。”
学习卡片
◎3
场独立性、场依存性●方向恒常性
(任务:把1中的直线调节为垂直状态)
1
2场独立
3场依存
场依存性是认知类型的一种特征,特点是在 做感性判断时,判断者倾向更多依赖来自于 外部的种种暗示。场依存性者往往缺少独立 性,更加顺从,更能适应社会,比一般人更 易受暗示的影响。
第三章 新闻心理学理论综合
第一节 西方大众传播理论和社会心理学对
新闻心理的影响和阐释
第二节 新闻心理学理论的基础和内容
第一节 西方大众传播理论和社会心理学 对新闻心理的影响和阐释
一、大众传播理论和模式对新闻心理的影响 和阐释
与新闻心理联系较紧的理论有:效果理论和认知 一致论、态度改变理论、社会学习理论。
的认知,三角形的内角分别为角一、角二、角三,
大脑中专门认知的三组神经细胞分别是三个细胞
集合,加上认知连接角边的三个细胞集合,则传 导了整个三角形的信息。
唐纳德·奥·黑伯1949年出版《行为组织》,对从生 理学角度创立关于感觉、记忆和学习的理论产生
了很重要的作用,成为第一个研究记忆神经基础 工作状态的人。
二)新闻受众的主要社会心理活动——
新闻心理学复习资料
新闻心理学复习资料
一、考试分值计划
1 、重点章节:一、二、四、五、七、八分值65分左右
一般章节:三、六、九、十分值35分左右
2 、识记题:25分(选择、判断、填空);应用题:50分(论述、分析);理解应用:25分
3 、单项选择:8题,8分;填空:6题,12分; 判断:5题,15分;
名词解释:4题,12分;简答:6题,36分; 论述:1题,10分;分析:1题,7分
二、复习重点
第一章总论
1、简述新闻心理学的任务。
答:①新闻心理学的理论任务:A揭示新闻心理活动的特点和规律;B建构新闻心理学的学科体系;
②新闻心理学的实践任务:A优化新闻工作者的心理素质;B准确把握受众的心理规律,提高新闻传播的社会效果;
③推动新闻学和心理学的发展.
2、简述我国新闻心理学研究的现状。
答:“初级阶段、粗具规模"这八个字是对我国现状的总结。
①“初级阶段、粗具规模"是从学科“界定”的角度而言的,是指新闻心理学侧重研究的是运用心理学理论去阐释新闻现象。
②“解释水平”是“特有水平”的基础,而后者是前者更高层次的体现。我国对新闻心理学的研究仍然处于“解释水平",离“特有水平”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从前者水平讲可以说已“粗具规模”.
③粗具规模表现在:A在研究广度上粗具规模(a对新闻活动认识主体心理现象的研究;b对在新闻活动不同阶段中产生的心理活动的研究)B在研究深度上粗具规模(a新闻心理学的理论框架;b新闻心理学的研究方向;c新闻敏感)
第二章新闻心理学的理论基础
1、简述新闻活动认识主体的选择性?
答:①新闻传播者的选择性(新闻评论最能赤裸裸地表达评论者的主观认识;针对性本身就体现了认识主体的选择性)
新闻心理学概论复习资料
一、怎样增强新闻敏感、
1培养高尚人格品质,优化记者的职业敏感
2不断更新知识,丰富自己的头脑
3扎到生活的海洋中,贴近生活的脉搏
二、新闻采访心里的特点
1 新闻采访心理离不开对新闻基本特征的认知新闻采访是一场探求事实真相的战斗,要求记者在尽
量短的时间里,在意料不到的情况下能够排除干扰,迅速的、准确的、生动的认知有新闻价值的客观事物。
新闻的特征:时效性、真实性
2 新闻采访心理离不开对采访环境的认知和把握从记者活动的舞台是整个世界的角度看,采访环境
即社会环境。但是采访环境一般并不会直接影响采访活动,对采访活动直接起作用的是采访情景。采访情境不同于一般的采访环境,而是记者和采访对象“从主题予以规定和把握的环境。记者选择什么样的环境才能让采访随想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这个取决于记者和采访对象最具体的客观环境认知和控制的程度。
采访环境:
绿色:指采访双方情绪愉快,事实真相会自然而然的随着谈话的进程而表露出来。黄色:采访对象不安的情绪可能会使事实真相蒙上浓重的感情色彩。红色:表示采访处于一种十分不稳定的状况,危机随时可能发生,采访对象指责与敌对的情绪随时都可能爆发出来。
3 采访心理主要是在人际互动中产生的采访活动是一种重要的新闻活动。而新闻活动是沟通交流情
况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人与人之间对新近发生的事实进行相互传达的基本方式。采访心理主要是在人际互动中产生的,是记者和采访对象围绕着新闻事实的“取”和“给”的矛盾中产生的。
4 采访活动中的心理互动属于角色互动记者和采访对象之间一般来说是一对一的交往,但是记者不
新闻心理学整理资料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新闻心理学的对象(认识主体、媒介世界、现实世界、认识规律)
母学科:新闻学、心理学。
对象:认识主体在新闻活动中心理现象的产生和发展规律。认识主体在新闻媒介沟通和人际沟通并存环境中,在心理上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特点和规律。认识主体心理活动的生理和心理机制。
第三节新闻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专门方法论原则(哲学层面)
(一)客观性原则:指在新闻心理学的研究中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贯彻客观性原则,切忌主观臆想。(二)整体性原则:把新闻活动中的传受双方的各种心理活动视为一个整体结构进行研究。优点是全方位、多角度。把心理活动本身又视为不同水平的自动调节系统,注重在主客体相互联系中进行分析。
(三)发展性原则:随着时代变迁,受众需求、兴趣、审美观、价值观、求知欲和心理承受力等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变化,这也是其研究课题。
(四)扬弃的原则:新闻学和心理学在我国都是舶来品,由于国情不同,人的心理特点的殊异,再借鉴时必须采取扬弃的态度。
二、具体研究方法(定性研究、定量研究)
定量研究(实证研究):1、实验法2、调查法{访谈、小组讨论、问卷(发放对象、年龄段、覆盖面、个人资料、行为资料、态度信息)、网上} 3、观察法(自然观察、实验观察),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被试在一定条件下言行的变化。4、内容分析,是传播材料本身进行分析研究的方法。5、个案研究法,是对典型的个体惊醒研究,通过分析个体的不同特点,探寻与同类对象的异同之处及成因。个案可以是一个人、一个媒体或一个社区等。6、以问题为中心的研究法,根据具体研究目的、研究内容采取相应的研究方法。
最新(PPT)-《新闻心理学概论》讲学课件
话语:
“如果一旦出现了与主流观点相矛盾的消息, 它只能作为边角新闻,而不会被新闻工作者作 为另一种合理的解释来探究。” ——《电视的真相》
话语: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些抱怨的性质。“偏见” 并不是“真理”的对立面。所有新闻报道都带有 观点——体现在报道的筛选、镜头的位置、地点 的选择、被采访人的选择、内容以及播音员和主 持人使用的语言和语调上面。关键的问题是偏见 代表的范围是否公平。换言之,它充分体现出了 大众的观点吗? ——《电视的真相》
话语:
“让反方发言”(getting the other side); ——[美]Ron Smith《新闻道德评价》
I do not agree with what you have to say, but I’ll defend to the death your right to say it. ——Voltaire
“新媒介造成的是趋零距离、图像增殖和球域互 动的全球化。” ——金惠敏《媒介的后果》
三、新闻活动认识主体的选择性
(一)新闻传播者的选择 (二)新闻受众的选择
(一)新闻传播者的选择
✓ 传播者采写、编排新闻的过程是一种带有明显个体 特点的精神活动过程。做什么样的选题,选择哪 些素材,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建构,有精细之差,文 野之别,高下之分。
✓ 均围绕新闻的基本特性:真实性、新异性、 时效性、公开性等。
《新闻心理学概论》 教学大纲
《新闻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
二、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
第一章绪论
(一)本章学时数 3课时
(二)教学要求
了解新闻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任务;掌握新闻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三)教学内容
第一节新闻心理学的对象
知识要点:一、新闻活动认识主体的内涵
二、研究新闻传播活动中的心理现象
三、从心理学视角看新闻现象
第二节新闻心理学的任务
知识要点:一、理论任务
二、实践任务
三、推动新闻学和心理学自身的发展
第三节新闻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知识要点:一、专门方法论原则
二、具体研究方法
第二章我国新闻心理学研究概览
(一)本章学时数 3课时
(二)教学要求
了解我国对新闻心理学研究历史,学习其当前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三)教学内容
第一节我国新闻心理学研究的历史
知识要点:一、萌芽阶段(1949年至1978年)
二、酝酿阶段(1979年至1986年6月)
三、初步形成阶段(1986年7月至1994年5月)
四、蓬勃发展阶段(1994年6月至今)
第二节我国新闻与传播心理研究的状况及其发展趋势
知识要点:一、从单一向多元辐射
二、从随意性向规范迈进
三、从前科学向科学性过度
四、从传统导向朝问题导向深入
第三章新闻心理学理论
(一)本章学时数 3课时
(二)教学要求
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反映论对新闻学心理学的重要性影响;掌握西方传播理论对新闻心理学的研究。
(三)教学内容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的反映论
知识要点:一、客观现实是源泉
二、新闻制作与实现是传受双方信号系统共同作用的结果
三、细嫩活动认识主体的选择性
第二节西方大众传播学理论和社会心理学理论对新闻理论的阐释
新闻心理学概论考试重点
实度:即新闻事件现场的实景、实人、实话。 细度:新闻中的细节、轶事,片段的分辨程度(少用属概念,多用种概 念)。 活度:新闻要有“动”感 2、“活”的心理学基础——唤起受众的表象 表象的概念:人们在头脑中以形象的形式对物体进行操作和加工,是物 体不在面前时关于物体的心理复现。 3、新闻写“活”的三个重要因素 动作:让人感觉到空间的位移 色彩:可以微妙地表现事物的层次和变化,赋予新闻现场的立体感。 声音:包括现场音响和人物对话,使人与物生动活泼,扩大人们的感知 范围。 实践中的运用: 1、结构的形式不拘一格 2、多用动词,少用形容词 3、让细节说话 4、抓住新闻人物个性化的语言 5、采用白描手法 新闻编辑工作的特点与作用 1、对新闻传播活动的总设计与总指挥2、对各项采编业务的集大成与总 把关3、对新闻素材的再认识与再创作 编辑的心理过程 (一)编辑与认知方式(二)编辑与记忆(三)编辑与思维 编辑的人格特征 (一)编辑的气质类型 多血质、胆汁质的编辑,选题策划能力比较强,能组到较好的稿子;和 作者、读者以及社会交往能力比较强。 粘液质、抑郁质的编辑,是编辑校对的好手,但不爱说话,公关能力较 弱。 (二)编辑的向性 外倾性的编辑通常能与稿件作者保持沟通和联系,容易建立彼此信任和 接纳的关系。在组稿、审稿、编辑稿件过程中富有活力和积极性,对稿 件提出编审意见大胆直率,编辑工作主动、果断。 内倾性的编辑能够有选择地与为数不多的稿件作者保持联系,编稿编审 过程中仔细认真,对稿件提出的编审意见具体、针对性强,但有时不易 为作者接受。 (3) 新闻编辑的胆识 新闻编辑的胆识是指在组织稿件、编辑稿件和组版过程中,对稿件的取 舍和内容鉴定的胆量和认识。 “胆”表现在: (1)敢于坚持真理——要有坚持真理的勇气和魄力。 (2)善于坚持真理——要有镇定果敢的坚毅精神和谋略。 “识”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闻心理学概论
新闻心理学
江
苏师范大学靳近
1、大众传播: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
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
众为对象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
动,它主要是通过报纸、广播、电视、
电影、书刊、互联网等大众传播媒介,
面向广大受众进行定时的、迅速的、不
间断的信息传递。
2.传媒表征是指将客观事物在传播媒介中的反映,它是受众获得可观世界知识的重要基础
3.心理学家布鲁纳将人类对其环境中周遭事
物,经只觉而将外在物体或事件转换为内
在心理事件的过程,称为认知表征。
4刻板印象是指社会上对于某一类事物具有的一种比较固定、概括和笼统的看法。
5.行为主义心理学是美国现代心理学主流派别
之一,被称为西方心理学第一势力。行为
主义的根本特点就是排斥意识,主张以行
赏的行为,这类行为通常需要行为者一方付出一些代价,做出自我牺牲或一定的冒险。18.从社会层面Davis (1979)将怀旧区分为个人
怀旧和集体怀旧:
个人怀旧的符号形象来自于个人过去的实际生活, 属于个人自传体的一部分,具有
更多的个人特质性,
集体怀旧是过去的符号象征在一定条件下引起成千上万的人同时感到怀旧, 这些
符号具有高度的公众化并有着相似的
特征,
1.阿多尼和梅尼对社会真实的建构过程提出了三个部分的模式,这三个部分是
客观真实符号真实主观真实
2.1913年在《心理学评论》杂志上发表题为《行
为主义者心目中的心理学》一文,对传统
心理学方法和理论框架提出公开的挑战,
标志着行为主义心理学的正式诞生。
3.人的五大需求: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与
爱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4.卡茨、格里维奇和赫斯将大众传播媒介视为个人用以联系他人的工具。他们提炼出5大类需求:
1、认知的需要
2、情感的需要
3、个人整合的需要
4、社会整合的需要
5、疏解压力的需要5.人们对新兴传媒的使用动机:
帕帕克里斯和鲁宾考察了可能影响人们互联网使用的因素,他们鉴别出五种动机:
1人际效用=在线社会交往2消磨时间3寻求信息4便利5娱乐
6.职业角色的影响:观察者参与者中立者表演者
7.哪些因素制约受众的接收
1、受众的个性特征
2、受众过往的经验
3、
受众自身需要4、大众传播内容对于受众的吸引力5、传播者对于受众的魅力6、受众所属群体压力7、受众的价值观、认知能力8.网络谣言的特点:快捷性广泛性难控性互动性“精确性”
9.谣言的接受者:
1、处于困境中的人
2、受先入为主的信
念驱使的人3、文化程度比较低的人
10.谣言背后:受众的本能保护心理起作用
11.受众群体,“微型把关人”,麦科尔
12.“准社会交往”幻想心理
13.“印象管理”也被称为“印象整饰”
14.如何产生亲切感?
•主持人熟读透露个人情况,扩大开放区域,提高受众对自己的熟悉程度。
•心理学家勒夫特与英厄姆提供了“约哈里窗口”,将个人情况分为四个区域
1、开放区域
2、秘密区域
3、盲目区
域4、未知区域
15.播音员和主持人的移情心理
由西奥德·李普斯提出,即观察者把自己认同于图形的某个部分,并将自己的情感投射其上,从而引起视觉变形。
播音员与主持人应具备移情的能力:1.播音员与主持人要善于设身处地领会记者、编辑融入稿件里的思想感情和体验听(观)众对新闻的需求心理;二是播音员和主持人要善于运用自己的情感(借声音或形象)去感染听(观)众。
16. 人际吸引”包含哪些:相似性,容貌,才华和能力,互补性,人格品质
体验:
1 .首先是体验具有主观性,因为体验的主体是人,是消费者,它与消费者的活动密切相关;
其次是体验具有参与性,即体验主体必须亲身参与到一定的活动中去,而且是以个性化的方式;
第三体验具有依赖性,即虽然是消费者主动参与,但是必须依赖于企业为其营造一个体验的舞台、场景、氛围。最后就是体验具有不确定性。体验因人而异,因事而异。即使是同一情境,不同的人就会产生不同的体验和感受;即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情境中也会有
不同的体验产生,因此体验具有不确定性。
2.从对“体验”的特点分析我们可以归纳出构成经济学中“体验”的要素分别为:
•体验主体体验环境体验行为体
验结果
3.构成“体验”的充要条件可以概括成
消费者亲身参与和实践到能够带给他们陌生感、新鲜感、刺激性的消费对象中并获得相应的感受,尤其是消费对象要具有陌生感、新鲜感和刺激性的特征往往在概念界定中被忽视了。
4.真人秀节目的构成元素促使“体验”的产生首先真人秀节目的人物元素——参与者是创造体验的主体。
其次真人秀节目的情境元素——被限定的时空情境为参与者提
供了进行体验的舞台与氛围。
第三,真人秀节目的行为元素保证参与者必须亲身实践这一行
为以及完成行为的各种动作,而动力元素具有诱发体验产生的
功能。
第四,真人秀节目的内容元素具有“陌生化”的效果。
最后,真人秀节目的结果因素与体验倡导的获得一定的感受是
不谋而合的。
5.1998年美国俄亥俄州的战略地平线顾问公司的共同创办人约瑟夫·派因第二与詹姆斯·吉尔摩撰写文章指出:“体验式经济(Experience Economy)时代已来临。
所谓体验经济就是指企业以体验为重心,以商品为素材,为消费者创造出值得回忆的感受”;美国著名的未来学家托夫勒也预言服务经济的下一步就是走向体验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