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新自由主义经济学说
新自由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名词解释
新自由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名词解释
1. 自由市场经济
自由市场经济是新自由主义最核心的原则。
该理论认为,在没有外部干预的情况下,市场可以自我调节,达到动态平衡,以最大化社会福利为目标。
2. 政府干预
新自由主义反对政府过度干预市场,认为这样会扼杀自由市场经济。
新自由主义主张政府只应该扮演监管者的角色,以保证市场的公平竞争,而不是直接介入市场。
3. 物价和劳动力市场的自动调节
新自由主义认为,当供需关系失衡时,物价和劳动力市场能够自动调节恢复平衡。
因此,政府不应该干预物价和劳动力市场。
4. 减税
新自由主义反对政府高福利政策,提倡通过减税来提高个人和企业的自由度和竞争性。
5. 自由贸易
新自由主义主张自由贸易,认为这会促进国家的国际竞争力和经济发展。
6. 削减政府开支
新自由主义倡导削减政府开支,降低政府对市场的干预程度,以增加市场的竞争性和灵活性,推动经济增长。
7.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新自由主义支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建立和运作,认为该组织可以协调各国的经济政策,处理国际金融危机和平衡国际贸易。
8. 去中心化和私有化
新自由主义主张去中心化和私有化,即将原本由政府掌控的领域转交给私人企业,这样可以更好地发挥市场的竞争机制,提高资源的效率和利用率。
新自由主义经济学
新自由主义经济学新自由主义经济学概述自由主义思想最初形成于17世纪的英国,它是在古希腊等古代西方思想的基础上产生的,对现代经济思想、社会思想和政治思想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流派包括众多学派的思想和理论体系。
狭义新自由主义主要是指以哈耶克为代表的新自由主义。
广义新自由主义,除了以哈耶克为代表的伦敦学派外,还包括以弗里德曼代表的货币学派、以卢卡斯为代表的理性预期学派、以布坎南为代表的公共选择学派等等,其中影响最大的是伦敦学派、现代货币学派和理性预期学派。
现代货币学派现代货币学派以现代货币数量论为理论基础,以制止通货膨胀和反对国家干预为主要政策主张,强调实行“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
货币学派认为,货币政策比财政政策对产出量具有更大效应,货币供应的增加是通货膨胀的根源。
货币主义者强调,货币和其他商品、其他金融资产是一样的资产。
人们保留商品、债券、股票没有区别,彼此之间可以互相替代。
因而,货币政策影响货币总需求。
货币需求函数是比较稳定的,而且可以通过数字统计测量出来。
这一学派的主要代表和领袖是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著名经济学家M·弗里德曼。
他曾在美国财政部等机构任职,担任过尼克松总统的经济顾问委员会的委员。
弗里德曼的新自由主义从传统自由主义出发,强调与“人们之间关系有关的意义的自由”。
他认为资本主义体系之所以不稳,是货币受到扰乱,所以货币最重要,货币是支配资本主义产量、就业和物价变量的唯一重要因素。
只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资本主义体系本身是可以稳定的。
他极力主张货币政策只要求货币数量稳定的、有节制的增加,即支持长期的货币规则或目标。
除此之外,不需要政府干预私人经济,应让市场机制完全地充分地发挥作用。
理性预期学派理性预期学派认为,人是理性的,总在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
由于经济变量的未来情况事关自己的选择和利益,个人会调用自己的智力和资源,对它进行尽可能准确的推测。
人们会充分利用一切可用的、可得的信息,按照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对经济变量的未来情况做出预期。
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及其对中国经济学的影响
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及其对中国经济学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学界对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认识经历了逐渐深化的过程。
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经济学界对于刚刚传入国内的新自由主义经济学态度比较审慎。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凝练成的“华盛顿共识”这一标志性政策在全球范围的推广,其在中国的影响力也明显增强。
然而,“华盛顿共识” 在一些国家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经济学界对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一些资深学者率先对其进行反思和批判,形成两种对立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拉美、俄罗斯等国是系统实施“华盛顿共识”的国家,也是受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影响的重灾区。
[1]中国受到的负面影响,主要体现在伦敦经济学派、货币主义学派、新制度经济学派对中国产权改革、私有化、市场化及贸易自由化的误导[2](P69-73),当前我国存在的贫富分化、消费不振以及教育医疗等问题,在某种程度上是由新自由主义政策的实施带来的[3];另一种观点认为,新自由主义不仅为我国改革开放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持,还为政策的成功实施提供了有利的外部环境[4],中国改革的成功在于正确地运用了标准的经济学理论,也就是遵循了“华盛顿共识”[5]。
然而,已有的文献主要集中分析了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对中国政策层面的影响,事实上,新自由主义经济学不仅影响了政策层面,也影响了理论研究和教育层面。
从政策层面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逐渐实施了经济市场化、贸易自由化等政策,这和华盛顿共识所倡导的政策不谋而合;从理论层面和教育层面看,中国对外开放的时期正是新自由主义在西方方兴未艾的时期,无论是出国考察的学者,还是在西方留学、国内就读的学生,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当今主流经济学——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影响。
历经30多年的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学已经逐渐放弃了“苏联范式”而转向“美国范式”,传统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已经被边缘化。
中国经济学究竟向何处去这一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被提出来的问题,在当下再次成为焦点。
新自由主义经济学
对古典自由主义的修正与发展
• 承认市场失灵的存在 • 强调政府干预的适度与有限性 • 提倡制度变革与制度创新
02
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基本理论
市场失灵理论及其批判
市场失灵的原因
• 信息不对称导致市场失灵 • 外部性导致市场失灵 • 公共品导致市场失灵
市场失灵的批判
• 质疑市场失灵的存在 • 批判政府干预的必要性 • 强调市场竞争的优越性
新自由主义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经济增长的促进
• 市场化改革激发市场活力 • 减税与减少福利提高生产效率 • 全球化进程拓展市场空间
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
• 收入不平等与社会不公 • 环境恶化与资源枯竭 • 金融风险与经济危机
新自由主义政策对社会不平等的影响
社会不平等的加剧
• 收入差距扩大 • 贫困问题恶化 • 社会福利减少
CREATE TOGETHER
DOCS
DOCS SMART CREATE
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理论与实践
01
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起源与背景
新自由主义的兴起及其历史背景
01 20世纪50年代开始兴起
• 应对凯恩斯主义的危机 • 强调市场机制的作用 • 提倡个人自由与市场竞争
02 20世纪70年代取得主导地位
• 应对理论与实践的矛盾 • 应对政策效果的质疑 • 应对社会公平的担忧
新自由主义经济学与凯恩斯主义的融合
融合的必要性
• 应对经济危机与市场失灵 • 促进经济增长与社会公平 • 实现市场机制与政府干预的平衡
融合的可能性
• 新自由主义对凯恩斯主义的借鉴 • 凯恩斯主义对新自由主义的修正 • 新自由主义与凯恩斯主义的共同发展
社会不平等的批判
浅析当代中国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潮的政治经济学
浅析当代中国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潮的政治经济学一、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潮在当代中国新自由主义经济学派是相对于古典自由主义而言的,也是古典自由主义的极端演化与发展。
在西方经济学中,新自由主义是指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大萧条以来,与凯恩斯国家干预主义相对立的经济自由主义思潮。
新自由主义与凯恩斯主义都兴起于20世纪30年代。
在那个时期,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大危机震撼了全世界,于是以凯恩斯为代表的国家干预主义出现了。
凯恩斯面对资本主义自由市场经济所陷入的严重危机,主张发挥两只手的作用,将政府干预这只看得见的手与市场机制这只看不见的手结合起来。
从此,国家干预主义开始在资本主义世界大行其道。
20世纪70年代以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普遍出现了滞胀局面,即经济停滞与通货膨胀并存的情况。
面对这种新现象,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束手无策,新自由主义趁机抬头,并一跃上升为主流经济学。
英国的撒切尔政府和美国的里根政府,其经济政策的理论依据就来源于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为该学派的扩张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新自由主义经济学派的代表人物哈耶克,极力主张私有化,认为私有制是自由的根本前提,私有制是自由的最重要的保障,国家干预和经济计划会损害效率。
他甚至主张货币发行权也应由私人银行承办,不应由政府垄断,政府介入必然是通向奴役之路。
另一位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也持类似观点,他反对政府干预私人经济,认为只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资本主义体系就可以稳定发展。
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卢卡斯以经济人理性和人的行为理性预期假设为理论基础,否定了凯恩斯主义的政策主张,认为这种政府干预经济的政策是无效的。
当代中国新自由主义者认为:自由的市场能够产生自发的秩序,市场不会强制人,效率和效益也都极高,且带来合作。
二、对新自由主义思想的政治经济学分析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潮在我国的蔓延不是偶然的现象,不是个别人的罪孽、过错和背叛,而是整个历史时代的社会产物。
经济学派别知识 新自由主义
新自由主义(Neoliberalism)新自由主义的主要观点新自由主义经过近百年发展,其主要观点有:——在经济理论方面:新自由主义继承了资产阶级古典自由主义经济理论的自由经营、自由贸易等思想,并走向极端,大力宣扬“三化”。
一是“自由化”。
认为自由是效率的前提,“若要让社会裹足不前,最有效的办法莫过于给所有的人都强加一个标准”。
二是私有化。
在他们看来,私有制是人们“能够以个人的身份来决定我们要做的事情”,从而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基础。
三是市场化。
认为离开了市场就谈不上经济,无法有效配置资源,反对任何形式的国家干预。
——在政治理论方面:新自由主义特别强调和坚持三个“否定”。
一是否定公有制。
几乎所有的新自由主义者都一致地认为,“当集体化的范围扩大了之后,…经济‟变得更糟而不是具有更高的…生产率‟”,因此,不能搞公有制。
二是否定社会主义。
在新自由主义者们看来,社会主义就是对自由的限制和否定,必然导致集权主义,“集权主义思想的悲剧在于:它把理性推到至高无上的地位,却以毁灭理性而告终,因为它误解了理性成长所依据的那个过程”,因此,是一条“通往奴役之路”。
三是否定国家干预。
在他们看来,任何形式的国家干预都只能造成经济效率的损失。
——在战略和政策方面:新自由主义极力鼓吹以超级大国为主导的全球一体化。
经济全球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和一个自然的历史过程。
但经济全球化并不排除政治和文化的多元化,更不等于全球经济、政治、文化一体化。
新自由主义并不是一般地鼓吹经济全球化,而是着力强调要推行以超级大国为主导的全球经济、政治、文化一体化,即全球资本主义化。
新自由主义的发展历史和背景新自由主义是资本主义经济、政治、社会矛盾发展的产物。
它的产生和发展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早期新自由主义创立时期、新自由主义受冷落与自我雕琢时期、新自由主义勃兴时期、新自由主义政治化和向全球蔓延时期。
新自由主义创立时期新自由主义作为一种经济学理论、思潮,产生于20世纪20~30年代,是由这个时期的经济社会与政治环境造成的。
浅论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及其对中国经济学的影响
浅论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及其对中国经济学的影响引言新自由主义经济学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西方国家广泛传播和应用的一种经济学理论和政策思想。
该理论强调市场的自由和竞争,主张减少政府干预和管制,通过市场机制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
本文将从新自由主义的核心观点、在全球范围的影响和对中国经济学的影响三个方面对新自由主义经济学进行浅论。
一、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核心观点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核心观点包括市场自由、竞争、私有财产权和有限政府。
它认为市场经济是资源配置的最佳方式,认为市场机制能够自动调整资源分配,提高效率。
竞争被认为可以激发企业创新和降低成本,最终实现经济增长。
私有财产权被视为鼓励个人努力和提高生产力的基础。
有限政府是指减少政府对市场的干预和管制,强调个人自由和责任。
二、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全球影响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许多国家推行了市场化和自由化的经济政策。
这些政策包括减税、市场开放、国有企业私有化等。
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普及和实践使得全球贸易和投资增加,促进了全球化进程的加速。
然而,也存在一些负面影响,如贫富差距的扩大、社会福利的削减和金融危机的发生。
三、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对中国经济学的影响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然而,在改革开放以后,中国也受到了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影响。
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其中一部分原因可以归功于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一些观点。
中国通过市场化改革,放开了经济的束缚,吸引了大量的外资和技术,加速了经济增长。
特别是在农村经济改革和城市化进程中,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思想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然而,中国也面临着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带来的挑战和问题。
随着市场化进程的加快,贫富差距的扩大和社会不公问题日益突出。
此外,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强调的有限政府理念与中国的国情不完全相适应,需要政府在经济中发挥更多的调节和引导作用,避免市场失灵和社会问题的加剧。
浅谈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及其对中国经济学的影响
浅谈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及其对中国经济学的影响简介新自由主义经济学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范围内广泛传播和实践的一种经济理论。
它强调市场机制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开放经济、自由贸易、经济自由化等政策建议。
本文将对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基本原理进行介绍,并探讨其对中国经济学的影响。
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市场机制的重要性新自由主义经济学认为,市场机制是资源分配的最佳方式。
它强调市场的自我调节和自我纠错能力,认为市场能够有效地调配资源、激励创新和提高效率。
因此,新自由主义经济学主张减少政府干预,以便让市场发挥更大的作用。
个人自由和个人责任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强调个人自由和个人责任的重要性。
它认为个人自由是一个社会进步的关键,个人责任是社会成功的基础。
因此,新自由主义经济学主张减少政府管制和福利,鼓励个人自主创业和自力更生。
自由贸易和开放经济新自由主义经济学主张自由贸易和开放经济。
它认为自由贸易能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经济的增长,开放经济能够吸引外来投资和技术,并刺激本国产业的竞争力。
因此,新自由主义经济学主张降低贸易壁垒和推动全球化。
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对中国经济学的影响经济改革与市场化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对中国经济学的最显著影响是推动了中国的经济改革和市场化进程。
以改革开放为契机,中国开始逐步放开市场,引入市场机制,实施市场导向的经济政策。
这使得中国经济从原计划经济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
外商投资和对外开放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倡导者主张开放经济和吸引外商投资。
中国在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影响下,积极吸引外资,引入外国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了中国的对外开放。
外商投资的到来带来了大量资金和技术,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扩大了就业机会,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水平。
市场化和私有化新自由主义经济学主张市场机制和私有产权。
在中国经济学中,推行市场化和私有化的改革也受到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影响。
中国通过国有企业改革,推动了企业的市场化和私有化,减少了政府对企业的直接干预,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和效益。
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
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是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以来的一种经济思潮,是传统自由主义思想的一种变种,它强调市场机制的自我调节和自我平衡能力,认为自由市场是最有效地配置资源的方式。
这是对于政府干预经济的一种强烈反对。
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的奥地利学派,以弗里德里希·哈耶克、米尔顿·弗里德曼等人为代表。
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的核心思想是市场自由主义。
它认为,市场是自主性的、自适应的、自我调节的,它能够采取高效的机制将各种资源分配到最优的地方,从而实现最大的福利。
因此,新自由主义者主张,政府应该尽可能地少干涉市场,让市场自由发挥作用。
在这种思想下,新自由主义者反对社会福利,他们认为福利制度会使得市场出现扭曲,不仅会影响经济效率,还会损害市场的公正性。
相反,他们主张市场自我调节,通过提高企业竞争和消费者选择的自由来达到经济增长的目的。
在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中,强调国家的角色应该更多地侧重于提供法律法规和公共服务,而不是在经济领域干涉市场。
这种思想的实践者认为,政府应该更多地致力于促进私人投资,并对企业和个人提供必要的基础设施和教育。
对传统自由主义思想进行的改进,主张政府能够就在市场中垄断的产业和公共物品的难以达到的社会价值进行监管,同时证券、税收和货币政策等方面需要进行适度的管制。
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的主要争议体现在它对福利国家的批评。
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认为,福利国家的出现导致了政府对经济和社会的过度干预,使得市场变得僵化和不灵活,并且抑制了经济增长和创新的动力。
然而,这一论点也受到严厉的批评,因为它将经济和社会界定为两个不应该相互关联的领域,忽视了社会福利可以实现经济效益的事实。
另一方面,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主张市场的自我调节和自我平衡能力,认为市场的"看不见的手"能够调整市场中的各种因素,从而实现最大的福利。
然而,这一观点也遭遇了批评。
新自由主义经济学说37页PPT
41、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 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42、只有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自 己。——德国
43、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 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 玛丽·佩蒂博恩·普尔
44、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 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多芬
新自由主义经济学说
16、人民应该为法律而战斗,就像为 了城墙 而战斗 一样。 ——赫 拉克利 特 17、人类对于不公正的行为加以指责 ,并非 因为他 们愿意 做出这 种行为 ,而是 惟恐自 己会成 为这种 行为的 牺牲者 。—— 柏拉图 18、制定法律法令,就是为了不让强 者做什 么事都 横行霸 道。— —奥维 德 19、法律是社会的习惯和思想的结晶 。—— 托·伍·威尔逊 20、人们嘴上挂着的法律,其真实含 义是财 富。— —爱献 生
新自由主义
• 但是,在1990年代相当长的一个时期,新自由主 义经济学家并没有收敛。凭借着国际组织的支持 和美国文化的强势地位,新自由主义成了许多国 家的主流经济学。但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并没有能 够解决这些国家的经济问题,不仅大部分苏东国 家陷入了所谓的“转型萧条”,许多发展中国家 的各种经济矛盾也更加激化,以至于拉丁美洲许 多国家的百姓近年来用选票把反对新自由主义的 政治家们送进了总统府。这些情况无疑会影响到 经济学界。
向第三世界传播
• 新自由主义政策都是由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的统治集团 主导制定并推行到世界的,他们向其他发展中国家推销这 种政策主要通过以下方式进行。 • 一是通过国际组织,如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以及世界贸易组织等。这些年来,这些国际组织已经成为 迫使第三世界接受新自由主义政策的主要机构。比如说,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在第三世界国家发生经济金 融危机急需贷款时,毫无例外地迫使这些国家进行所谓的 结构调整。而所谓结构调整的核心就是新自由主义政策。 • 二是通过双边谈判。当美国和第三世界国家进行经济 谈判的时候,总是迫使他们接受这套政策。
利用转型萧条
• 到1980年代后期以后,新自由主义成了美国经济学界的正统。 1980年代初拉丁美洲的经济危机和美国经济令人失望的表现严重损害 了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信誉,许多人以为它将很快失去主流地位。但 是,1980年代末1990年代初苏联和东欧转型及采纳新自由主义政策, 进一步增大了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影响,并巩固了其主流地位。美国 财政部、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支持,更使得新自由主义经 济学具有了相当的霸气,以至于在1992年,包括萨缪尔森等四位诺贝 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在内的40多人集体签名,专门在《美国经济评论》 上发表了一个声明:“我们,在下面签名者,担心经济学受到了垄断 的威胁。今天的主流经济学家们在强力推行一种方法或核心假设的垄 断,并宣称除此以外没有更好的基础。经济学家们总在口头鼓吹自由 竞争,却不愿意在观念的市场上实践它。”在指出这些问题之后,他 们号召建设一个多元的和严谨的经济学。
新自由主义
新自由主义使这个辽阔而富饶的国家 变成了本地区最贫困的国家之一。
面向外资的国有企业私有化改革
阿根廷
新自由主义 改革
无可作抵押的国有资产 ---难以向国外金融机构贷款
经济危机
政
金融机构大多被国际资本
治
控制,金融安全无保障
危
机
金融自由化, 大型国有银行的私有化
民族企业 倒闭
失业率 增加
新自由主义对中国的影响和启示
起源于亚当·斯密:利已是 人的本性。人的行为动机根源 于经济动因。人都要争取最大 的经济利益。
经济人假设
人的本性是自私的,每个人都追 逐个人私利。个人的自由权利是神圣 不可侵犯的。
完全市场信息假设
每个经济人都拥有与交易 有关的全部信息
完全竞争市场假设 各种资源都可以完全自由流
动,没有任何阻力和干扰
思考:新自由主义的理论前提“经济人的假设”是正
拉美地区的新自由主义经济改革的声势之大,范围之 广、影响之深,有人称之为拉美大陆的一次“经济政变”。 这场变革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总的来看,“改革”动 作大、发展成效小。不仅如此,拉美新自由主义改革还带 来了一系列严重问题,国有企业私有化,使一些产业向私 人资本和外国资本集中,失业问题更为严重;收入分配不 公越来越突出,两极分化和贫困化十分严重;民族企业陷 入困境;国家职能明显削弱,社会协调发展被严重忽视; 金融自由化导致金融危机濒发,如1994年的墨西哥金融 危机、1999年的巴西货币危机和2001年的阿根廷债务危 机等。
凯恩斯主义在实践中遇到的困境,仍然是由资 本主义基本矛盾引起的,具有必然性。
需求不足
政府投资,财政扩张
引发通胀,而且钱经过一定周转后仍集中到资 产阶级手中,普通民众仍无钱消费。况且基础设施建 设的投资也是有限的,过度会造成浪费。
新自由主义经济学
新自由主义经济学(Neoliberalism Economics)新自由主义经济学概述 自由主义思想最初形成于17世纪的英国,它是在古希腊等古代西方思想的基础上产生的,对现代经济思想、社会思想和政治思想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以亚当·斯密为代表的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自由主义思想被称为古典自由主义,也称为旧自由主义。
新自由主义经济学是指当代西方经济理论中强调自由放任理论与政策的经济学体系和流派,产生于20世纪20—30年代,70年代末以来,它一直在西方经济学中占据主导地位,并且是全球绝大多数政党所采取的政治和经济趋向。
无论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80年代的私有化浪潮、俄罗斯的“休克疗法”,还是拉美国家进行的以“华盛顿共识”为基础的经济改革,都是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精典之作”。
西方许多经济学流派都具有新自由主义的特点,比如货币学派、理性预期学派、供给学派、新制度学派等,是构成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重要经济学派。
国内外学术界关于到底什么是新自由主义分歧很大,定义多种多样,诺姆·乔姆斯基在《新自由主义和全球秩序》中认为,新自由主义是在亚当·斯密古典自由主义思想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个新的理论体系,该理论体系强调以市场为导向,是一个包含一系列有关全球秩序的理论和思想体系,其完成形态则是所谓“华盛顿共识”。
其基本原则简单地说就是:贸易自由化、价格市场化和私有化。
理论界关于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具有以下共识,它是在继承资产阶级古典自由主义经济理论的基础上,以反对和抵制凯恩斯主义为主要特征,适应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向国际垄断资本主义转变要求的理论思潮、思想体系和政策主张。
新自由主义与古典自由主义经济理论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并且通过对凯恩斯革命的反革命而著称于世;“华盛顿共识”的形成与推行,则是新自由主义从学术理论嬗变为经济范式和政治性纲领的主要标志。
在西方经济学中,古典自由主义反对微观层次和宏观层次的政府调控,主张自由竞争,自由经营、自由贸易,坚信自由竞争市场势力的自发作用能够保证经济生活的协调和稳定增长,国家只需充当为自由竞争市场经济创造良好外部条件的“守夜人”即可。
新自由主义经济学
新自由主义经济学新自由主义经济学是一种政治经济学理论,强调市场自由和私有财产的重要性。
它认为自由市场是最有效的分配资源和实现经济增长的方式。
在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框架下,政府干预经济应该最小化,而市场力量应该被充分释放。
起源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当时以经济学家弗里德里希·哈耶克和米尔顿·弗里德曼为代表的学者们开始提出这种理论。
他们批评了过度干预的国家干预经济政策,认为这种政策导致了通货膨胀和经济停滞。
核心观点自由市场新自由主义经济学认为,在自由市场条件下,供求关系可以自然平衡,资源可以最有效地被分配。
政府的作用应该是维护市场秩序,保证竞争环境的公平和透明。
小政府新自由主义经济学主张政府应该尽可能地小,只承担最基本的职能,如法律制定、维护安全和保护私有财产。
政府过度干预经济会扭曲市场机制,导致资源配置的低效率。
个人自由新自由主义经济学认为经济自由与个人自由密不可分,市场机制的自由竞争可以促进创新和经济增长,同时也可以赋予个人更多的选择权和自主权。
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影响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许多国家在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实施了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包括减少政府干预、推动市场化改革和私有化。
然而,新自由主义经济学也受到了一些批评,一些学者认为其过度强调市场力量可能导致社会不平等加剧和环境问题加剧。
结语新自由主义经济学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学理论,对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然而,我们也需要平衡市场力量和政府干预的关系,以确保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公平和稳定。
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理论与市场自由度评估
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理论与市场自由度评估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新自由主义经济学逐渐成为世界各国追求经济增长和发展的指导思想。
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强调市场的自由度和个体的自主决策,主张少干预、少管制、多自由的市场经济体制。
然而,对于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理论与市场自由度的评估,存在着诸多争议和质疑。
首先,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强调市场的自由度能够激发经济活力和创新力,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
市场机制通过供求关系和价格形成的动力,能够自发地调节生产和消费,促进资源的高效配置。
这种自由度的引入,可以激发企业家精神和投资意愿,为经济增长提供动力。
然而,市场的自由度有时会导致市场失灵和不平等。
市场机制无法解决公共物品和外部性等问题,也无法有效调节贫富差距。
此外,市场自由度过高还容易导致市场垄断,限制了竞争和创新。
其次,新自由主义经济学主张少干预和少管制,认为市场自我调节、自我纠错的能力较强。
这种观点认为,市场主体比政府更了解市场,能够更有效地解决经济问题。
然而,市场自由度的过度追求也可能导致市场失控和经济危机。
市场的自我调节能力在某些情况下是有限的,尤其是金融领域的泡沫破裂和风险传导等问题。
在此基础上,适度的干预和监管对于维护市场秩序和防范系统性风险至关重要。
此外,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忽视了经济增长与社会公平之间的关系。
虽然市场自由度能够促进经济增长,但不一定能够实现公平和包容性发展。
市场经济的竞争机制将强者恒强,而一些弱势群体可能会被边缘化。
如何在市场机制下实现社会公平和包容性,是值得深入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需要注重监管和福利政策的同时,通过教育、培训和社会保障等手段,强调机会公平和社会正义的实现。
总之,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理论与市场自由度评估需要全面把握市场与政府的关系,适度平衡市场自由度与干预程度。
市场的自由度能够激发经济活力和创新力,但也容易导致市场失灵和不平等。
政府的干预和监管在确保市场秩序和防范风险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同时,经济增长和社会公平之间的关系需要通过政策和机制的配合来实现。
新自由主义经济
三、主要流派的代表人物 及其观点
狭义的新自由主义是仅指伦敦学派的经济理论 和政策主张; 广义的新自由主义除此之外,还包括货币主义、 弗莱堡学派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供给经济学 派以及新制度经济学派等在内的各学派的经济 理论和政策主张。
1、伦敦学派
经济思想:
1、主要体现为货币理论和经济危机理论,认为对通货 膨胀的要求不同于一般商品的需要; 2、物价水平并非只受货币数量的影响; 3、通货膨胀管理在实践上是有害的; 4、恢复金本位制有助于稳定经济; 5、引发经济危机的原因是工资过高,资本供给不足。
2、弗莱堡学派
经济思想:
1、在 “理想类型概念”基础上,创立了社会市场经济 理论,认为社会市场经济要以实现“全民福利”为基目 标; 2、强调社会市场经济秩序要以自由市场机制的调节为 主; 3、反对在社会市场经济中有任何垄断形式存在,提出 自由原则和国家有限干预原则。 政策主张: 提出了一系列旨在调和工人与资本家之间的矛 盾的政策主张,颁布“防止限制竞争法”,实行“劳资 共同决策”制,稳定物价水平,保持财政预算平衡,工 人非无产阶级化,推行社会保障制度等。
20世纪70年代后,西方国家面临着新的问题 经济停滞 + 通胀加剧
“滞胀” 凯恩斯的政府干预经济生活的主张 和政策显得于事无补 各国政府进退维谷 主张修复“看不见的手”,加强市场作用、 减少政府干预的呼声日渐高涨。
二、由来和发展
20世纪70年代初期的“滞胀”的困境,新自由主义者将其归结为 国家干预过度、政府开支过大、人们的理性预期导致政府政策失 灵所致。伴随美国总统里根和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的上台,新自 由主义占据了美、英等国主流经济学地位。新自由主义的重要特 征是把反对国家干预上升到了一个新的系统化和理论化高度,是 对凯恩斯革命的反革命,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西方学者又称新 自由主义为新保守主义。 20世纪70-80年代以来,依靠计划化、国有化来加速资本积累和 工业化的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出现了各种问题和矛 盾,发展裹足不前。而开放程度较高、注意发挥市场作用、实行 出口导向战略的发展中国家则在经济上取得了较大的突破。这种 情况也使得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在发展中国家影响日益增强。 20世纪90年代之后,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新自由 主义开始由理论、学术而政治化、国家意识形态化、范式化,成 为美英国际垄断资本推行全球一体化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18章新自由主义经济学说.
四、哈耶克的“理想社会哈耶克认为20世纪的西方并不是理想社会,他所追求理想社会有几个必须遵循的原则,这些原则已“在上一世纪(19世纪)成为大多数善意的人所共有的、决定我们社会生活主要变化的指导思想”。
①财产私有原则②市场经济原则③自由选择原则④法治原则
总结凯恩斯定律” 与“萨伊定律”的根本分歧。
2.新自由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3.货币主义的主要理论观点和政策主张。
4.供给学派的主要理论观点和政策主张。
5.理性预期学派的主要理论观点和政策主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亨利· 威廉· 斯皮格尔:《经济思想的成长》(中译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10月第1版,第208-209页。
经济自由主义
An economic theory in favor of laissez-faire, the free market, and the gold standard. 一种经济理论,主张放任个人自由 经营、建立自由市场体系和金本位制。
吉尔德:“凯恩斯与萨伊的对立”,《经济影响》,1981年第3 期。
②要促进生产增长就应着眼于对人们经济 行为的激励,分析各种激励对经济的供给 效应。 “供给经济学提供一套基于个人和企 业的激励的分析结构。人们的行为随着各 种激励的变动而改变。他们为积极性的激 励所吸引,见消极性激励就避开。政府在 这一结构中的任务在于使用其能力以改变 激励,从而影响人们的行为。”
萨伊的四个“重要结论”
①“在一切社会,生产者越众多产品越多样化, 产品便销售得越快、越多和越广泛,而生产者所 得到的利润也越大,因为价格总是跟着需求增 加。 ……” ②“每一个人都和全体的共同繁荣有利害关系。 一个企业办得成功,就可以帮助别的企业也达到 成功。事实上,无论一个人从事哪一种职业或哪 一门生意,他周围的人越发达,他就能够得到越 丰厚的报酬,能够越容易找到工作。……”
亚当· 斯密:《国富论》
2.萨伊的市场定律 [Say’s Law of Markers]
让· 巴蒂斯塔· 萨伊(1767-1832) ——法国古典学派经济学家。 1803年出版其代表作: 《政治经济学概论》 萨伊的名言: “Supply creates its own demand.”
[美]D· 格林沃尔德主编:《现代经济词典》
二、“凯恩斯革命”
1.凯恩斯的危机理论
“三十年代大危机”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1936年) 有效需求不足的原因: ①边际消费倾向 消费需求 递减规律 不足
②资本边际效率 递减规律 ③灵活偏好规律
总需求 不足
投资需求 不足
2.凯恩斯的宏观经济模型 价格和工资被认为具有粘性
弗里德曼的“看不见的手”
“人们本来是出于好意,是为了增进自身的利益。 但现在即便是最起劲地鼓吹福利国家的人也不得不承认, 结果是令人失望的。在政府活动的领域,正如在市场中 一样;也有一只看不见的手,但它的作用正好同斯密的 那只手相反:一个人如果一心想通过增加政府的干预来 为公众利益服务,那他将‘受一只看不见的手的指引, 去增进同他的盘算不相干的’私人利益。这一结论将在 本书一些章节考察政府行使权力的那些领域时得到一次 又一次的证明。无论是建立安全(第四章)或平等(第 五章),或是促进教育(第六章),保护消费者(第七 章)或工人(第八章),还是防止通货膨胀和促进就业 (第九章),总之,在政府行使权力的一切领域,都证 明了这一点。”
现代货币主义最著名的代表人物
米尔顿·弗里德曼 (Milton Friedman,1912- ) ——美国经济学家。芝加哥大学教授, 并兼任美国全国经济研究局研究员; 退休后任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高级 研究员。 197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一、新货币数量论
——“十八世纪后期十九世纪前期政治经济学家 的一种流派;这个学派认为,在自由的个人首创 精神和强有力的竞争情况下,经济发挥其功能比 在政府控制下较为好些。……古典经济学理论的 基础是下述见解:财富的生产、消费和分配为经 济规律所决定。”
[美]D· 格林沃尔德主编:《现代经济词典》
“古典学派学说的主要特征”
货币主义[Monetarism]
第二节 货币主义
A theory holding that economic variations within a given system, such as changing rates of inflation, are most often caused by increases or decreases in the money supply. 一种认为在某一特定系统内的经济变 动,如通货膨胀率变动,主要是由货币供 应量的增减引起的理论。
三、新自由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战后凯恩斯主义的“黄金时代”。 20世纪70年代“滞胀” [Stagflation](即经济 停滞与通货膨胀[Stagnation and Inflation])的出 现对凯恩斯主义提出挑战;长期的巨额财政赤字 和政府债务引起的非议。 反凯恩斯主义的非主流经济学派应运而生或 乘机兴起,并形成新的经济自由主义思潮。 主要代表是货币主义、供给学派和理性预期 学派。
M——流通中的货币数量, V——货币的交易流通速度, P——所交易商品的平均物价水平, T——所交易的商品数量。 认为V和T在短期内稳定不变,而且,M是主动 的、P是被动的,所以,价格水平完全由货币数 量所决定;货币数量的增加(MV增加)必然导 致总支出[PT]同比例增加,即,总支出完全取决 于经济中的货币存量。
t′
0
T′
T
二、供给学派的主要政策主张
①减税。认为高税率是美国储蓄率和投资率下降、 劳动供给减少、逃税漏税严重和地下经济盛行的 原因。与凯恩斯主义的减税不同。 ②削减社会福利支出。认为庞大的社会福利制度 削弱了人们工作和储蓄的积极性,扼杀了竞争性 和个人独创性。 ③减少限制性的规章条例。认为一系列关于工资、 就业、生产安全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规章条例, 加重了企业的负担,增加了产品生产的成本和大 量非生产性开支,束缚了企业的手脚,扼杀了企 业家的创造性和进取精神。
二、货币主义的主要理论观点
①货币数量即货币供给是影响名义收入变动的决 定性因素。 ②在长期中,货币数量的作用主要在于影响价格 以及其他用货币表示的量(如货币工资),而不 能影响就业量和实际国民收入。 ③在短期内,货币供给量可以影响实际变量。 ④私人经济具有自身的内在稳定性,政府的经济 政策会使其稳定性受到破坏。
坎托:《供给经济学基础:理论与验证》, 纽约学术出版社,1983年出版。
③降低税率能够刺激供给。
t 100%
高边际税率会 降低人们工作的积 极性; 高边际税率会 阻碍投资,降低资 本存量; 边际税率的高 低和税收量的大小 不一定按同一方向 变化,甚至有可能 按反方向变化。
拉弗曲线
t—税率 T—税收总额
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 M/P=f(rb,re,rp,w,y,u) rb—市场债券利息率, re—预期股票收益率,rp—预期物质资产 收益率, w—非人力财富与人力财富的比例, y—实际国民收入, u—其他影响货币需求的变量。 与凯恩斯主义货币需求理论的区别: 财富的存在形式不仅仅是货币和债券,因 而影响货币需求的不仅仅是收入和利率。 与早期货币数量论的区别: 货币流通速度在短期内可以有轻微的变动。
第十六章 新自由主义经济学 [Neo-liberalism]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新自由主义概况 货币主义 供给学派 理性预期学派 哈耶克的经济自由主义
一、传统的经济自由主义 ——古典学派宏观经济学说简介
第一节 新自由主义概况
古典学派[Classical School]
[美]米尔顿· 弗里德曼、罗斯· 弗里德曼: 《看不见的手与看得见的手 》 , 《自由选择》导言 。
三、货币主义的主要政策主张
①强调发挥市场机制的功能。认为凯恩斯主义的 财政政策是无效的,只能扰乱私人经济的正常秩 序。 ②强调价格稳定的重要性。认为通货膨胀会导致 市场功能的正常发挥,而适当的失业是市场经济 的正常现象,所以,控制通货膨胀比减少失业更 主要。 ③主张实行有规则的宏观经济政策。认为应当确 定一个固定的货币供应量增长率(如年增长率 3%或4%),采取 “简单规则”,反对凯恩斯 主义的“相机抉择”原则。
4.古典学派的宏观经济模型 价格和工资被认为具有完全的灵活性。
P
AD2 AD1
AS
P2
P1
Yp——充分就业国民收入
0
Yp
Y
5.古典学派的宏观经济政策主张
强调市场机制的作用,认为既然市场经济 通过市场的自发调节可以达到充分就业,政府的 宏观经济政策 对产出水平和就业水平就不会产 生影响,而只会引起价格水平的波动,因而主张 自由放任。 “他们认为,只有竞争的力量对价格、工 资、利润和地租其决定作用。他们反对济贫,因 为济贫会助长经济的不稳定,但他们认为政府应 从事对这个国家确实有用的某些类型的投资计 划。”
From: Business week, Dec. 22, 1980.
一、供给学派的主要理论观点
①否定“凯恩斯定律”[“Demand creates its own supply.”],恢复“萨伊定律” [“Supply creates its own demand.”] 。 “就全部经济看,购买力永远等于生产 力,经济具有足够的能力来购买它的全部 产品,不可能由于总需求不足而造成生产 品过剩。从总体看,生产者在生产过程中 会创造出他们对产品的需求。”
金山词霸:[美国传统词典(双解)]
1.亚当· 斯密的“看不见的手”
亚当· 斯密( 1723—1790年) ——英国古典学派经济学家。
1776年出版其代表作: 《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 [简称《国富论》] 标志着现代经济学的诞生
亚当· 斯密的名言
“每一个人都力图利用好他的资本,使其产 出能实现最大的价值。一般说来,他并不企图增 进公共福利,也不知道他实际上所增进的公共福 利是多少。他所追求的仅仅是他个人的利益和所 得。但他这样做的时候,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引 导着他去帮助实现另一个目标,这种目标并非是 他本意所要追求的东西。通过追逐个人利益,他 经常增进社会利益,其效果比他真的想促成社会 利益时所能够得到的那一种要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