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第三章习题
科学试卷第三章浙教版八年级下(有答案)
八年级《科学》(下)单元考试第三章:植物和土壤测试卷(十四)班级姓名学号得分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2分)1.土壤中的生物是土壤的组成部分,主要有动物、植物和()。
A.微生物 B.细菌C.真菌 D.放线菌2.将一块湿润的土壤放入一个大烧杯中,并沿烧杯的壁向烧杯中注水,直到水面将土壤全部浸没为止,我们发现有大量的气泡出现,这个现象说明了土壤中含有大量的()。
A.空气 B.产生空气的物质 C.氧气 D.动物3.在土壤固体物质中,约占土壤物质固体部分5%的物质为()A.水分 B.空气 C.腐植质 D.矿物质4.土壤的形成正确的顺序为()a.岩石的风化b.岩石进一步风化,有最低等的生物出现c.出现森林和草原,土壤最终形成d.形成原始土壤,有地衣、苔藓植物出现A.abcd B.bcad C.abdc D.cbad5.一般情况下土壤越肥沃,表层有一种常见生物的数量就特别多,这种生物是()A.蜗牛 B.蚂蚁 C.蝉的幼虫 D.蚯蚓6.下列人类活动可能造成广泛土壤污染的是()A.经过无害化处理的人畜粪便B.大量使用塑料地膜而未能回收C.综合防治植物病虫害,减少农药的用量D.施用适量石灰来改良酸性土壤7.植物的生长、发育离不开水,正常情况下植物生长、发育需要的水是从哪里来的?A.空气 B土壤中的水C.植物体自己制造 D.动物提供8.根的主要作用是()A.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B.固定和贮藏养料C.固定植物体 D.吸收水分和养料9.植物生长需要水分,但长期浸泡在水中的植物却会死亡。
这是因为植物过程中还需要()A.空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一氧化碳10.下列结构不需要用显微镜就能观察到的是()A.根尖根毛区 B.根尖分生区C.根尖伸长区 D.根尖根毛11.杭州市乔司的甘蔗是杭州的土特产之一,如果要使甘蔗丰收,平时应该多施()A.钾肥 B.氮肥 C.磷肥 D.钙肥12.从植物的蒸腾作用的角度来考虑,一般来说浮水植物的气孔常分布于叶片的()A.背面 B.正面 C.两面平均分布 D.不一定13.使植物体的茎不断长粗的结构是()A.木质部 B.韧皮部C.形成层 D.生长区14.植物体通过根吸收来的水分中有多少是用于生命活动的()A.99% B.1% C.20% D.50%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44分)15.经常使用未经处理的人畜粪便和污水作肥料,会造成土壤的,并可导致流行。
第三章单元测试——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
八下第三章单元测试一、单选题1.小华采用加热氯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错把高锰酸钾当作二氧化锰放入氯酸钾内,其结果与只加氯酸钾相比,正确的是()A.反应速率不变B.生成氧气的质量不变C.反应速率加快,生成氧气的质量不变D.反应速率加快,生成氧气的质量增加2.遵循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规律是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
下列关于碳循环和氧循环的说法,正确的是()A.碳循环和氧循环过程中均发生了化学变化B.碳循环和氧循环分别是指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循环C.绿色植物的生长过程中只涉及碳循环D.人类大量使用化石燃料不会破坏碳一氧平衡3.对下列实验中出现的异常现象分析不合理的是()A.A B.B C.C D.D4.俗话说:“人要实,火要虚”。
这其中所蕴含的化学道理是()A.烧需要可燃物B.烧的温度须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上C.烧需要氧气D.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越大,燃烧越充分5.硫粉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火焰的颜色是()A .黄色B .淡蓝色C .蓝紫色D .砖红色6.火柴头上的深色物质主要成分是KClO 3、MnO 2和Sb 2S 3(硫化锑),火柴盒侧面涂有一层红褐色物质,主要成分是红磷(P )和玻璃粉.划火柴时,借助摩擦产生的热,KClO 3在MnO 2催化下放出O 2,使红磷燃烧.同时Sb 2S 3也可与O 2反应生成Sb 2O 3和一种气体.Sb 2S 3燃烧生成Sb 2O 3和一种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 ) A .Sb 2S 3+8O 2点燃__Sb 2S 3+3SO 2B .Sb 2O 3+9O 2点燃__Sb 2O 3+3SO 2C .2Sb 2S 3+8O 2点燃__2Sb 2O 3+6SO 2D .2Sb 2S 3+9O 2点燃__2Sb 2O 3+6SO 27.在探究某物质的组成时,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将该物质放在氧气中充分燃烧后,测得生成物有二氧化碳和水,你认为该物质的组成中( ) A .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B .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C .一定含有碳、氧元素,可能含有氢元素 D .无法确定8.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实验过程中,相关操作不正确的是( )A . 用橡胶塞塞入试管B . 取用高锰酸钾C.点燃酒精灯D.贮存氧气9.如图所示是某反应前后的微观示意图,“○”和“●”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第3章《空气与生命》同步习题(全章,含答案)
第3章空气与生命3.1 空气与氧气(1)A组1.小车剧烈冲撞后,安全气囊中会瞬间产生一种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
该气体为(B)A. 氧气B. 氮气C. 二氧化碳D. 水蒸气2.空气的成分中,能供给呼吸的是(B)A. 氮气B. 氧气C. 二氧化碳D. 水蒸气3.在擦玻璃时,人们时常向玻璃上“哈气”,再擦会更干净,这说明与空气相比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C)A. CO2B. N2C. H2OD. O24.小明整理出了空气成分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其中错误..的是(A)A. 氧气支持燃烧,常作宇宙航行中的重要燃料B. 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作焊接金属的保护气C. 氧气可以供给呼吸D. 稀有气体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作灯泡的填充气体5.如图所示,甲、乙两个气密性良好的干燥集气瓶中都充满了空气。
甲、乙瓶中的燃烧匙内分别放有足量的红磷和炭粉,a、b为止水夹。
分别点燃红磷和炭粉,充分燃烧后,恢复至室温,同时打开a、b,则烧杯中的水可能先进入(A)(第5题)A. 甲瓶B. 乙瓶C. 同时进入D. 无法判断6.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需要用到一些保护气。
当焊接金属时,为了隔绝空气,能作为保护气的是(D)A. 氢气、氮气B. 氮气、氧气C. 二氧化碳、一氧化碳D. 氮气、氩气7.已知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如图所示,某同学为验证空气中含有少量二氧化碳,将大针筒内的空气一次性压入新制的澄清石灰水中,发现石灰水没有变化。
据此,你认为该同学应该(A )(第7题)A.继续用大针筒向澄清石灰水中压入空气B.撤去大针筒,用嘴向澄清石灰水中吹气C.得出空气中没有二氧化碳的结论D.得出空气中含有少量二氧化碳的结论8.如图,某同学用燃烧红磷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实验后发现,测得的氧气体积分数小于15,对此,你认为下列做法或想法不可取...的是(D )(第8题)A. 检查实验装置是否漏气B. 可能红磷的量不足,没有除尽氧气C. 没有冷却至室温就打开止水夹,进入瓶内的水减少D. 将红磷改成足量的木炭,重新实验9.甲、乙两图分别是地球和火星的大气组成(体积分数)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B )(第9题)A.地球和火星的大气中O 2的体积分数相同B.地球和火星的大气中都有N 2C.地球和火星的大气中CO 2的体积分数相同D.地球和火星的大气组成完全相同B 组10.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红磷燃烧后恢复到室温时,打开弹簧夹发现进入集气瓶中的水的体积远远大于原空气体积的15。
科学八下第三章练习浙教版
浙教版科学八下第三章练习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如图所示,表示缠绕茎的是()A. 甲B. 乙C. 丙D. 丁2.某同学与父母去天目山旅游,游览时对青山绿树底下的“红土”很好奇,“红土”与嘉兴的“黑土”相比,除颜色不一样外,其它性状还有什么不一样呢?于是他采样后带了一块回家,并做了如下实验。
从图中的对照实验看,他在探究两种土壤中的()A. 有机物含量 B.空气体积分数 C.土壤生物数量 D.无机盐含量3.雨后天晴,有经验的农民常给农作物中耕松土,其主要作用是()A.增加土壤中的水分 B.增加土壤中的空气C.增加土壤中的肥力 D.减少土壤中的生物4.科学研究发现,用适量的“汽水”(一种能释放二氧化碳的弱酸性溶液)浇灌植物,能促进植物的生长。
原因是它能()①增强呼吸作用;②改良碱性土壤;③增强光合作用;④增强蒸腾作用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5.植物体进行的下列活动中受到气孔开闭影响的是()①水分的吸收和运输;②无机盐的运输;③光合作用;④呼吸作用;⑤蒸腾作用A.①②④⑤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6.在观察了叶片的结构后,晓东将刚摘下的叶片放人70度的热水中,很快发现叶片表面产生许多的小气泡,并且下表皮的气泡比上表皮的气泡多,这种现象说明()A.叶片下表面的光照弱 B.叶片上表面含叶绿体比下表面的多C.叶片下表面产生的氧气多D.叶片下表面的气孔多7.下列植物中细胞中,具有叶绿体的是()①保卫细胞②叶肉细胞③叶表皮细胞④根细胞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②D.①②8.小明在给花卉施肥,结果发现有许多花都萎蔫了,其原因极可能是( )A.所施肥料不适合这些花卉生长B.施加的是固体肥料,植物不能吸收C.肥料溶于水后产热,造成土壤温度过高D.一次施肥过多,使土壤溶液浓度较大,造成细胞失水9.植物可以进行无土栽培的原因是( )。
A.植物吸收的并不是土壤中的无机盐 B.植物吸收的只是水和无机盐C.土壤对植物生长并没有作用 D.根只吸收水和含氮、磷、钾的三类无机盐10.设下图中a、b、c是3个相邻的植物细胞,细胞液中营养物质的质量分数为a>b>c,它们之间水分渗透的方向是:11.绿色开花植物的根吸收水分与根尖结构、蒸腾作用的关系是( )。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第三章复习题(含答案)
复习题1根据已经学习的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有关知识,请结合如下装置图回答问题:A BCDE(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用A装置加热固体制取气体,请改正其中的两处错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实验室利用装置B和E进行制取氧气的实验,所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时,若气体产生速度太快,写出合理的处理方法 _________________ ;判断E装置中集气瓶已经收集满气体的标志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小刚查阅资料得知,白色固体氯化铵受热分解可以制得氨气和氯化氢气体,于是,小刚想用改正后的A装置加热氯化铵固体制取纯净的氨气,你认为小刚选择的实验药品合理吗?________ (填“合理”或“不合理”),请你说出合理或不合理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 。
2 •如图所示,取三根粗细、长度均相同的光亮细铁丝,将其中两根分别盘成螺旋状,在每根铁丝一端绑上粗铜丝,另一端系一火柴,点燃火柴,待快燃尽时,分别插入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预先放人一些水)。
观察到:∏中铁丝都剧烈燃烧,且∏中铁丝燃烧比I中的更剧烈; 川中铁丝没有燃烧。
(1)为什么出中铁丝不能燃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析∏中铁丝燃烧比I中的更剧烈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科学实验提倡绿色环保,对实验装置进行微型化改进是一条很好的途径。
图甲是实验室制取并检验CO2的装置,图乙是对图甲实验装置进行“微型”化改进后的装置。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第三章测试及答案
八年级科学(下)第三章测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2分)1.准备移栽的茄子秧、黄瓜秧的根部总是带着一个土坨。
这是为了()A.减少根部水分的散失 B.减少幼根和根毛的折断损伤C.防止营养流失 D.防止植物不适应新的土质2.把幼嫩植物的茎掐断,从断面上流出的白色汁液来自()A.筛管 B.木纤维 C.韧皮纤维 D.导管3.科学研究发现,用适量的“汽水”(一种能释放二氧化碳的弱酸性溶液)浇灌植物,能促进植物的生长。
原因是它能()①增强呼吸作用;②改良碱性土壤;③增强光合作用;④增强蒸腾作用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4.植物体进行的下列活动中受到气孔开闭影响的是()①水分的吸收和运输;②无机盐的运输;③光合作用;④呼吸作用;⑤蒸腾作用A.①②④⑤ B。
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 D。
①②③④⑤5.根毛区是根尖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从结构上说其原因是()①根毛细胞有大液泡;②生有大量根毛,大大增加了根与土壤的接触面积;③有输导组织;④根毛细胞的细胞液浓度通常比土壤溶液的浓度高A.①和④ B.①和② C.②和③ D.以上都是6.如图是某科研小组研究某种植物吸水速率与蒸腾速率关系时绘制的曲线图,图中两曲线表示一天内光照和黑暗环境下吸水速率与蒸腾速率的变化过程。
请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b时刻蒸腾速率等于吸水速率B.a到b时间段内,蒸腾速率大于吸水速率C.光照时,蒸腾速率有可能会小于吸水速率,黑暗时吸水速率总是大于蒸腾速率D.光照时,蒸腾速率有可能会小于吸水速率,黑暗时吸水速率总是小于蒸腾速率7.双子叶植物的茎能加粗的原因是()A.茎中导管、筛管的运输能力特别强 B.双子叶植物的根系特别发达C.韧皮部细胞是活的细胞 D.形成层能不断分裂,产生新的细胞8.大树底下好乘凉,这与植物的什么生理活动有关?()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 C.蒸腾作用 D.扩散作用9.小草依依,踏之何忍”等提示语提醒人们不要践踏小草,要保护草坪。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第三章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第三章1.如果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有关实验,回答:(1)若用排水气法收集氧气,瓶内先______,氧气应从______端通入;(2)若要用水将装置中的氧气排出来进行实验时,水应从______通入(3)若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气体应从装置的______端通入.2.2003年10月15日9时,神舟5号载人飞船由长征火箭发射升空,标志着中华民族的飞天梦想实现啦!火箭的推进剂是液氢和液氧,液氧的作用分别是( )A. 密度最小,供呼吸B. 作燃料,助燃C. 助燃,支持燃烧D. 密度最小,作催化剂3.某气体易溶于水,比空气密度小,在实验室里用两种固体药品混合加热制取这种气体。
若用这种气体与氧气相比较,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收集该气体的方法与氧气相同B. 该气体的性质与氧气不同C. 可采用与制氧气相同的实验装置来制取该气体D. 加热时要使试管受热均匀,再将火焰集中在药品处加热4.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操作步骤有:①装药品,固定装置;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③加热试管④用排水法收集气体;⑤停止加热;⑥将导气管移出水面.其操作顺序正确的是()A. ①②③④⑤⑥B. ①③②④⑤⑥C. ②①③④⑥⑤D. ①②③④⑥⑤5.康康同学在探究燃烧条件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关该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B. 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空气(或氧气)C. 即使向热水中的白磷通入氧气,白磷也不可能燃烧D. 由本实验推知,消除可燃物燃烧的任何一个条件,都可达到灭火的目的6.有A. B. C. D四种物质,A是无色无味的气体,黑色固体B在A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得更旺,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C,C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D常坐灯泡的填充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将燃着的B放入D中很快熄灭。
则:(1)四种物质的名称:A___;B___;C___;D___.(2)写出上述过程中反应的符号表达式___.7.用一块棉布手帕浸泡在盛有质量分数为70%酒精的溶液中,待均匀湿透后取出,将浸透的手帕舒展开,用镊子夹住两角,用火点燃,如图所示,当手帕上的火焰熄灭后,手帕完好无损,对于这一现象,下面解释正确的是()A. 这是魔术,你所看到的是一种假象B. 火焰的温度低于棉布的着火点C. 手帕上的水汽化吸热,使手帕的温度低于棉布的着火点D. 酒精燃烧后使棉布的着火点升高8.一辆客车夜晚行驶在公路上,发现油箱泄漏,车厢里充满了汽油味,这时应该采用的应急措施是()A. 洒水降温溶解汽油蒸汽B. 打开所有的车窗,严禁一切烟火,疏散乘客C. 让车内的乘客集中到车厢后部D. 开灯查找漏油部位9.贮藏粮食时,为了降低呼吸作用,应保持的条件是()A. 低温、潮湿、增加氧气浓度B. 低温、干燥、增加氧气浓度C. 低温、干燥、增加二氧化碳浓度D. 低温、潮湿、增加二氧化碳浓度10.在空气中发生的燃烧、缓慢氧化、自燃现象的相同点是()A. 都需要达到着火点B. 都发光C. 都很剧烈D. 都是氧化反应11.向澄清的石灰水中吹气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是()A. 氧气B. 氮气C. 二氧化碳D. 一氧化碳12.灭火时,常采取措施 A ~ C ,将下列灭火过程中所采取的措施标号填入括号内:A .隔绝空气B .移开可燃物C .使可燃物的温度低于着火点( 1 )草原着火时,常在着火地方的周围把草割除,打出防火道。
浙教版八年级下科学第三章3.3-3.4练习及答案解析
浙教版八年级下科学第三章3.3-3.4练习以及答案解析一、单选题1.区分氧气、空气和二氧化碳的最佳方法是()A. 观察气体颜色B. 闻气味C. 将燃着的木条放入各气体中D. 分别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2. 下列各项实验中,所用试剂及实验操作均正确的是()A. 制取CO2B. 加热固体C. 制取氧气D. 除去O2中的水蒸气3. 通过实验探究可获得较多的化学知识,对如图所示的实验分析错误的是()A. 两支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B. 二氧化碳不能燃烧C. 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D. 二氧化碳支持燃烧4.某物质在氧气中充分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则该物质()A. 只含有碳、氢两种元素B. 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C. 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D. 可能由氧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组成5. 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A. 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所以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化合物B. 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所以制取氧气的反应物中一定含氧元素C. 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所以所有的微粒中质子数一定等于核外电子数D. 金属能导电,所以能导电的物质一定是金属6.同学们对化学反应方程式:C+O2CO2,有下面的四种说法,其中错误的是()A. B.C. D.7. 分析下面实验内容和结论,正确的一组是()A. AB. BC. CD. D8.(建立模型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法,在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时往往引入模型。
下图是某反应的微观模型,有关该模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反应前后分子数目不变B. 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发生改变C. 和化学性质相似D. 是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微粒9.某有机物6.0g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共得到17.6g二氧化碳和10.8g水,则该化合物的组成元素是()A. 一定只含有碳元素B. 一定只含有碳、氢两种元素C. 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D. 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10.通过如图所示的实验得出的结论,其中正确的是()①既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又说明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②既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又说明水分子中氢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为2∶1③既说明可燃物的燃烧条件,又说明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低④既说明二氧化碳易溶于水,又说明二氧化碳具有酸性A. 只有①②B. 只有②③④C. 只有①②③D. ①②③④11.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有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已知x的相对分子质量为n,Q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n,则下列推断正确的是()A. 反应后Q的质量为10gB. 反应中Y与Q发生改变的质量比为1:1C. 反应后生成15gZD. 该反应方程式中X与Q的系数之比为2:312.下列观点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A. 12克镁在12克氧气中燃烧后产生氧化镁质量为20克B. 电解水产生氢气和氧气,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不变C. 蜡烛燃烧过程中蜡烛质量的减少量等于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增加量之和。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第三章习题
浙教八下第三章习题1、如图,将天平已平衡的实验装置放于阳光下照射3小时后,发现天平明显向右倾斜,产生此现象的最主要原因是()A.蒸腾作用B.光合作用C.呼吸作用D.分解作用2、导管、筛管贯穿植物体,都起运输作用。
水分进入植物体以后的运输途径是()A.在筛管中,沿“叶一茎一根”运输 B. 在筛管中,沿“根一苇一叶”运输C.在导管中,沿“时一茎一根”运输 D. 在导管中,沿“根一茎一叶”运输3、樟树是杭州市的市树。
某校门口有一古樟树,树心已经朽烂成一个大洞,变成了一棵空心树。
可是,这棵古樟树在大家的保护下还是照样枝繁叶茂、开花结果。
由此推断,朽烂掉的树心是这棵古樟树的()A 、全部韧皮部B 、部分韧皮部C 、全部木质部D 、部分木质部4、取甲、乙、丙、丁四组大小、发育程度相似,质量相同的新鲜菠菜叶,作如下处理:组别甲乙丙丁涂凡士林的部位不涂上表皮下表皮上、下表皮再将上述四组叶片置于通风处,则出现萎蔫现象的先后顺序是()A.甲→乙→丙→丁B.甲→丙→乙→丁C.丁→乙→丙→甲D.丁→丙→乙→甲5、园林工人在移栽树苗后,常常在树苗上方加装黑色网罩以提高成活率。
该做法应用的原理是()A.减缓土壤水分的蒸发B.降低蒸腾作用的强度C.提高呼吸作用的效率D.降低光合作用的强度6、下图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某种生物叶的上下表皮(ab表示细胞)。
以下判断错误的是()A.甲是上表皮B.a能进行光合作用C.乙是下表皮D.b能进行光合作用7、下列关于木本植物茎的叙述,错误的是()A.树皮容易从形成层处剥离B.形成层细胞分裂时向外形成术质部,向内形成韧皮部C.木本植物茎的结构由外到内依次是树皮、形成层、木质部、髓D.年轮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温度影响形成层细胞分裂活动8、把一段带叶的木本植物幼茎插入稀释的红墨水中,放在光下照射几小时后对其进行横切,观察到就红色的部分是( )A.树皮B.韧皮部C.形成层D.木质部9、为了提高果树的产量,果农往往在果树枝干上横割一道或数道深至木质部的圆环,这样做的目的是()A.促进水分和无机盐的正常运输B.促进有机营养物质的正常运输C.让果实得到更多的水分和无机盐D.让果实得到更多的有机营养物质10、海滩盐碱地一般不适宜种植庄稼。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 第三章 3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 第三章 3.3 阶段性练习(一)相对原子质量:H —1 O —16 C —12 K —39 Na —23 S —32 Cl —35.5 P —31 Cu —64 N —14F —19 Mn —55 Ca —40 Mg —24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50分) 1.下列反应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 )A. Fe+H 2SO 4=FeSO 4+H 2↑B.CaCO 3高温CaO+CO 2↑C. aOH a N 2O H O N 22=+D.BaCl 2+Na 2SO 4=2NaCl+BaSO 4↓2.下列各项数据:①原子的数目;②分子的数目;③元素的种类;④物质的种类;⑤物质的分子个数;⑥各种原子的总数,在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变化的是 ( )A.①②③⑤B.①⑥C.②③⑤D.①③⑥ 3.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现象是 ( )A.高锰酸钾受热后,固体质量减少B.5g 蔗糖溶于95g 水中,总质量为100gC.潮湿的衣服在阳光下晾干D.100ml 水与100ml 酒精混合总体积小于200ml4.现有32g 某可燃物在密闭容器中完全燃烧后,测得生成88g 二氧化碳和72g 水,关于该可燃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一定是氧化物 B.只含有碳、氢两种元素C.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D.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5.ag 白磷在bg 氧气中恰好完全燃烧,同时生成cg 五氧化二磷,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a 与b 之和等于c B.反应前后磷元素和氧元素种类不变 C.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不变 D.反应前后磷原子总数和氧原子总数不变6.下列关于化学方程式522O P 2O 5P 4点燃+的读法,错误的是 ( ) A.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B.在点燃的条件下,每4体积的磷和5体积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C.在点燃的条件下,每4个磷原子和5个氧气分子结合生成2个五氧化二磷分子D.在点燃的条件下,每124份质量的磷和160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284份质量的五氧化二磷 7.在A+B →C+D 的反应中,5gA 和一定质量的B 恰好完全反应,生成3gC 和10gD ,则B 的质量是 ( ) A.18 g B.7g C.8g D.6g 8.下列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 A. 2KClO 32KCl+3O 2↑ B.522O P O P 点燃+C.NH 4HCO 3∆NH 3↑+CO 2↑+H 2OD.C+O 2CO 2↑9.通电分解9g 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生成H2和O2的质量和为9gB.生成H2和O2的质量各为4.5gC.生成6gO2和2gH2D.生成8gH2和1gO210.“酒驾”是当前热门话题之一,酒精检测仪用于检查司机呼出的气体中的酒精含量是否超标,其原理可表示为C2H5OH+4CrO3+6H2SO4=2X+2CO2+9H2O,红色的三氧化铬变为绿色的硫酸铬(用X表示),则硫酸铬的化学式为()A.H2Cr2O7B. Cr2(SO4)3 C .CrSO4 D. Cr2O311.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①质量变少;②质量不变;③化学性质改变;④化学性质不变;⑤能加快反应速度;⑥若用双氧水制氧气时忘了添加二氧化锰,则会使氧气的产量减少;⑦二氧化锰可以作为各种化学反应的催化剂。
浙教版八年级下科学第三章3.5-3.6练习及答案解析
浙教版八年级下科学第三章3.5-3.6练习以及答案解析一、单选题1.如图为肺泡内的气体交换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 过程a、b是通过人体的呼吸运动实现的B. 过程c、d是通过气体扩散实现的C. 与血管甲相比,血管丙内的血液含有更丰富的氧气D. 血管乙处是人体内二氧化碳浓度最大的地方2.如图表示在光照强度一定的情况下,温室中某种蔬菜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强度(用单位时间内合成有机物或分解有机物量来表示)受温度影响的曲线图。
根据图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 光合作用的强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B. 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提高温度能增大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强度C. 在0℃时,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强度为0D. 植物生长最快时的温度就是光合作用最大时的温度3.试液在科学实验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下列实验中所用的试液与使用目的不相符的是()A. AB. BC. CD. D4.新鲜藻类水绵和好氧细菌(有氧才能生存)制成临时装片,用不同波长的光束照射水绵的不同部位,一段时间后,显微镜下观察到细菌由均匀分布变成如图所示分布。
该实验无法得出( )A. 光合作用释放氧气B.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C. 光的波长不同,光合作用强弱不同D. 560纳米左右波长的光不利于光合作用5.如图是模拟人体膈的升降与呼吸关系的装置,有关描述正确的是()A. 装置中编号3模拟肺B. 装置中编号4模拟横膈膜C. 手向下拉4,小气球2变小D. 手向下拉4,模拟的是呼气过程6.如图曲线表示一段时间内某植物叶片吸收二氧化碳与光照强度的关系。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 N点表示该植物既不进行光合作用也不进行呼吸作用B. MP段表示该植物的光合作用随光照强度的增强而增强C. MN段表示该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D. NP段表示该植物只进行光合作用7.下列关于“植物在光照下制造淀粉实验”的相关描述不正确的是()A. 把天竺葵放在暗处一昼夜,目的是运走、耗尽叶片内的淀粉B. 天竺葵在光照下既能进行光合作用又能进行呼吸作用C. 将叶片放在酒精中隔水加热的原因之一是避免酒精温度过高引起燃烧D. 叶片经脱色、清洗、滴加碘液、再清洗,遮光部分显蓝色8.某个春季低温潮湿、夏季高温干旱的地区生长着一种春、夏季叶型不同的植物,其叶型数据如下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教八下第三章习题
1、如图,将天平已平衡的实验装置放于阳光下照射3小时后,发现天平明显
向右倾斜,产生此现象的最主要原因是()
A.蒸腾作用
B.光合作用
C.呼吸作用
D.分解作用
2、导管、筛管贯穿植物体,都起运输作用。
水分进入植物体以后的运输途径是()
A.在筛管中,沿“叶一茎一根”运输 B. 在筛管中,沿“根一苇一叶”运输
C.在导管中,沿“时一茎一根”运输 D. 在导管中,沿“根一茎一叶”运输
3、樟树是杭州市的市树。
某校门口有一古樟树,树心已经朽烂成一个大洞,变成了一棵空心树。
可是,这棵古樟树在大家的保护下还是照样枝繁叶茂、开花结果。
由此推断,朽烂掉的树心是这棵古樟树的()A 、全部韧皮部 B 、部分韧皮部 C 、全部木质部 D 、部分木质部
4、取甲、乙、丙、丁四组大小、发育程度相似,质量相同的新鲜菠菜叶,作如下处理:
组别甲乙丙丁
涂凡士林的部位不涂上表皮下表皮上、下表皮
再将上述四组叶片置于通风处,则出现萎蔫现象的先后顺序是()
A.甲→乙→丙→丁B.甲→丙→乙→丁
C.丁→乙→丙→甲D.丁→丙→乙→甲
5、园林工人在移栽树苗后,常常在树苗上方加装黑色网罩以提高成活率。
该做法应用的原理是()A.减缓土壤水分的蒸发B.降低蒸腾作用的强度
C.提高呼吸作用的效率D.降低光合作用的强度
6、下图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某种生物叶的上下表皮(ab表示细
胞)。
以下判断错误的是()
A.甲是上表皮B.a能进行光合作用
C.乙是下表皮D.b能进行光合作用
7、下列关于木本植物茎的叙述,错误的是()
A.树皮容易从形成层处剥离
B.形成层细胞分裂时向外形成术质部,向内形成韧皮部
C.木本植物茎的结构由外到内依次是树皮、形成层、木质部、髓
D.年轮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温度影响形成层细胞分裂活动
8、把一段带叶的木本植物幼茎插入稀释的红墨水中,放在光下照射几小时后对其进行横切,观察到就红色的部分是( )
A.树皮B.韧皮部C.形成层D.木质部
9、为了提高果树的产量,果农往往在果树枝干上横割一道或数道深至木质部的圆环,这样做的目的是()A.促进水分和无机盐的正常运输B.促进有机营养物质的正常运输
C.让果实得到更多的水分和无机盐D.让果实得到更多的有机营养物质
10、海滩盐碱地一般不适宜种植庄稼。
据报道有关部门已利用海滩大面积发展海水浇灌种植绿色蔬菜工程,并且海水浇灌种植的蔬菜产量高,病虫害少。
据此可推测这类海水蔬菜植株应具有的特点是()A、植株较高大B、根系较发达
C、根细胞的细胞液质量分数较高
D、叶片较多
11、“白沙”是塘栖枇杷中的品牌水果。
要获得优质高产的白沙,需经过幼苗移栽、嫁接和科学管理等过程。
下列是白枇杷种植过程中所采取的措施和原因分析,其中有错误的是()
A.带土移栽幼苗能防止根毛受损,提高成活率
B.合理密植能让植株充分接受光照,提高总产量
C.移栽时剪去幼苗所有叶片能减弱蒸腾失水,提高成活率
D.以白枇杷枝或芽为接穗进行嫁接能保持白枇杷的优良性状,加快繁殖速度
二、分析说明题
1、请你利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适时松土有利于大豆幼苗生长,主要原因是促进了幼苗,从而为幼苗的根细胞从土壤中吸收无机盐。
根尖的主要吸水部位是区。
(2)某同学为使青菜长得快,每天在菜地上施肥,结果适得其反,许多青菜萎蔫而死口主要原因是。
(3)目前杭州郊区的菜农常用温室大棚生产蔬菜,若要提高温室大棚蔬菜的产量,你认为可以采取什么措施?(写出一条即可)。
(4)要蒋大量的新鲜水稻种子贮藏较长时间,最简便有效的是:。
2.某校生物兴趣小组在探究“溶液浓度的大小对植物吸水的影响”
时,利用新鲜的萝卜、浓盐水、清水等实验材料,按右图所示进行
实验。
请据图回答:
(1)该实验的实验变量是。
(2)观察比较萝卜条①一③的变化,可推测A烧杯中盛放的
是。
观察比较萝卜条②一④的变化,这是因
为萝卜细胞液浓度大于B烧杯中液体的浓度,萝卜细胞发生了
(填“失水”或“吸水”)的过程。
(3)用糖拌西红柿时,我们会发现盘中渗出很多汁液,这是由于糖溶液浓度(填“大于”或“小于”)西红柿细胞液浓度的缘故。
(4)作物一次施肥过多,会出现萎蔫现象,最简便有效的解决办法是。
3.小李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在甲、乙两.个大小相同的烧杯中各加入
等量的蓝墨水和红墨水,将芹菜的叶柄从基部沿中间切开,分别插入两
个烧杯中,如图所示。
一段时间后他发现左侧的叶片显现出蓝色,右侧
的叶片显现出红色。
请分析回答:
(1)在Y处将叶柄横切,观察到横切面上有许多的红点,这些红点出现
的部位就是导管所在的位置,说明导管的作用是;
(2)若在X处将叶柄横切,横切面上看到的现象是(选填一项);
A.左边蓝点多红点少,右边红点多蓝点少
B.周围的一圈是蓝点,中间是红点
C.蓝点和红点混合,均匀分布
D.左边是蓝点,右边是红点
(3)小李同学继续进行下列实验:在甲、乙两烧杯中加入等量的红墨水,
将两烧杯放在温度较高的同一地方,但只在乙烧杯中插入新鲜的芹菜。
一段时间后,液面下降较快的是烧杯,该烧杯液面下降较快主要是由于。
4.为了探究植物体内水分的运输速率和叶面积大小的关系,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1)取两组树龄相同、生长状况相似的同种植物枝条,分别留下6张和3张叶片(如图)。
(2)把枝条放入盛有红色染液的烧杯中。
(3)1小时后,把枝条洗净,并在两组枝条的等高位置切出相应的切片。
【实验现象】如图所示。
(横切面中出现红色染液部分表明有水分经过)
【实验结论】植物运输水分的速率和叶面积大小的关系是。
【分析应用】
(1)横切面中的红色染液存在于木质部的中。
(2)叶面积越大,气孔越多,是作用越强的原因之一。
(3)根据实验结论,在移栽植物时,为了减少水分的散失,应该采取的措施是。
5.在同一地方,夏天大树树荫下的气温要比阳光直晒下的气温明显低,其主要原因是什么呢?几位同学有不同意见:小王认为主要是树叶不断散发出大量的水分,有降温的作用;小李认为主要是树叶挡住了太阳光的辐射,所以树荫下的气温降低了。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小王认为主要是“树叶不断散发出大量的水分,有降温的作用”的科学原理是
(2)小方认为造成树荫下的气温要比阳光直晒下的气温低,除了小王和小李说的原因外,从能量转化的角度看,还有一个较重要原因,你认为这个原因是
(3)小李针对自己的猜想,设计以下的实验来加以验证:
①在同一地点选择间隔适当距离,阳光照射、周边环境一样,树种、大小、长势、树形都相同的两棵树,分别编号为A,B。
②在B树全部树叶的正反两面喷上一层极薄无色无害不溶于水的透明膜,阻止树叶水分蒸发。
(透明膜经过一段时间后,会自动分解)
③在无风晴天的中午实验地点进行测量,同时测定离地1.5米高处的三个点的气温。
这三个点的气温分别是:下的气温(T1)、下的气温(T2)、下的气温(T3)。
测温时,其中两支温度计放置地点除离地高度相同外,还应离的距离相同。
④若不考虑小方说的造成树荫下气温低的原因,要证明小李的猜想是正确的,测量得到的数据(T1、T2、T3)之间的温差关系式应是
6、一天,小科偶然发现月季茎折断一半后仍能成活(如图甲).小科想探究月季茎折断后什么情况下还能成活.通过查资料知道,月季茎有韧皮部和木质部,水和无机盐能通过木质部中的导管向上输送,有机物能通过韧皮部中的筛管向下输送.木质部和韧皮部的位置如图乙所示.经思考,小科提出如下猜想:月季茎折断后还能成活可能与折断的位置有关.
为了验证小科的猜想,可将生理状况相似的20株月季分成五组,设计了下表所示的实验:(处理方法和位置如图乙、图丙所示.云母片能阻断物质的运输.)
(1)月季吸收水分的主要器官是,当细胞液的浓度周围土壤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吸水。
(2)若按以上信息判断,一段时间后月季植株一定死亡的实验组有(填组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