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泄初中二年级教案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初中生物优秀教案
一、课题:人体内废物的排出(第1课时)一、教材分析本节是在学生学习了人体的营养、消化、物质的运输之后,针对人体内废物如何排出而安排的。
它在本节课中是一个教学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与前面所学知识联系紧密,第一课时中要解决好泌尿系统组成及功能,肾单位组成及其功能,有利于将前面所学的知识贯穿起来,并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所以本节起到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了解了人体营养、消化、血液循环等有关知识,同时也初步具备了一定的小组合作学习方法,也有了自学能力,加上对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有强烈的好奇心,具有很强的求知欲望,但是还缺乏一定的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能力。
因此本节课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合作,学生能理解泌尿系统的有关知识,但对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因为这是一个动态连续的过程)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为突破难点安排了flash 播放及模型。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描述泌尿系统的组成器官和各个器官的功能。
2、概述肾单位的组成及作用。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泌尿系统的模型及自学了解泌尿系统的组成,并知道肾脏是泌尿系统的主要结构。
2、通过观察肾脏结构示意图了解肾单位是构成肾脏的基本单位,也是形成尿液的基本单位。
分析肾单位的结构特点认同肾单位的结构特点与其功能是相适应。
3、通过讨论资料分析,了解肾单位中肾小球及肾小囊内壁和肾小管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讨论活动,培养学生合作、自主的学习习惯,并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2、通过肾单位结构和功能的学习,了解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相统一的辩证关系。
3、通过保肾“三字经”,让学生保护好自己泌尿系统。
四、教学重点肾单位的组成及作用。
五、教学难点肾小球及肾小囊内壁过滤作用和肾小管重吸收作用。
六、课前准备:课件、视频、模型。
七、教学方法:洋思教学、讨论法、直观法、谈论识,养成爱护自己身体的好观念。
本节课学习学生兵教兵的学习,积极讨论与合作,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能力,让学生真正会学会学习,感悟生命的伟大。
排泄系统教案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教案)复习目标:1.区分排泄和排遗,了解排泄的途径和意义2.记住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功能(课本图)。
理解由泌尿系统问题引起的疾病。
3.理解尿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课本图)4.记住排尿的意义。
5 .列举人粪尿的资源价值并知道人粪尿的无害化处理。
复习重点:掌握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尿的形成、排出过程。
复习难点:掌握尿的形成过程及由泌尿系统问题引起的疾病。
板书设计:人体内废物的排出一、区分排泄和排遗,了解排泄的途径和意义排泄:细胞代谢的终产物二氧化碳、水、尿素和无机盐等废物排出体外的过程。
排遗:由食物残渣形成的粪便排出体外的过程排泄途径:1.皮肤:以汗液的形式排出水、无机盐、尿素2.呼吸系统:以气体的形式排出二氧化碳、水3.泌尿系统:以尿液的形式排出水、无机盐、尿素二.泌尿系统的组成.功能:肾脏(形成尿液)、输尿管(输送尿液)、膀胱(暂时贮存尿液)、尿道(排除尿液)。
三.尿的形成及排出1.肾单位结构:由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等部分组成2. 尿的形成过程:主要包括两步骤:①肾小球的滤过作用:不能滤出的物质有(血细胞、大分子物质)。
滤出的物质是(水、无机盐、葡萄糖、尿素等),形成原尿。
②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重吸收的物质有(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四.排尿的意义1.排出废物2.调节体内水分和无机盐的平衡3.维持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四、排尿的意义。
1)排出废物2)调节体内水分和无机盐的平衡3)维持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五、人粪尿的处理1.人粪尿的优点:来源广、养分全、肥效持久、能改良土壤、成本低2. 无害化处理:建沼气池、高温堆肥、建生态厕所复习过程:一、指出本节课的复习目标、复习重点、复习难点学生阅读看书二、1.区分排泄和排遗,了解排泄的途径和意义排泄:细胞代谢的终产物二氧化碳、水、尿素和无机盐等废物排出体外的过程。
排遗:由食物残渣形成的粪便排出体外的过程途径:1)皮肤:以汗液的形式排出部分水、无机盐、尿素2)呼吸系统:以气体的形式排出二氧化碳、水3)泌尿系统:以尿液的形式排出大部分水、无机盐、尿素2.记住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图)肾我们平时叫它“腰子”腰杆的儿子。
初二生物教案二:探究生物体的排泄方式
初二生物教案二:探究生物体的排泄方式探究生物体的排泄方式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人们对生物学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
而人类对于生命的认知也在不断地更新。
在生物学中,排泄是一个重要的功能,它是生物体内与环境之间的一种对话。
初二生物学教学中有关生物体排泄方式的探究更是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认识真正的生命。
一、关于排泄1、排泄的定义排泄是生物体内废弃物质和代谢产物经过一系列生物化学反应,最终通过汇总成外界脱离生物体的过程。
2、排泄的作用排泄是生命在环境之间的一种对话。
它是生物体完成代谢的一部分。
排泄可以维持生物体的生理平衡和稳定,避免过剩的代谢物积累在体内对生命体起危害作用。
二、生物体的排泄方式不同生物体通过不同的机制和器官完成排泄的过程。
我们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了解生物体的排泄方式。
1、单细胞生物的排泄方式对于单细胞生物的排泄方式,它们具有细胞膜的特点,使用细胞膜上的微孔将废物排出细胞外部,并利用自身代谢产生的能量,经由膜扶摇直上实现排泄。
2、无脊椎动物的排泄方式无脊椎动物中,排泄类型各不相同,有些动物直接排泄废物到环境中。
例如,节肢动物的排泄器官为马蜂窝状,将废物借由排管道直接排除到体外。
或者,有些无脊椎动物所使用的器官也可以发挥排泄功能,例如叶足动物的盲肠就能够完成排泄的过程。
3、脊椎动物的排泄方式对于脊椎动物而言,则通过肾脏来对废物进行筛选,并将其从体内排除在人类及其他几乎所有脊椎动物体内,肾脏是负责排泄的主要器官。
肾脏含有大量的小管(肾小管),在肾小管内,血液中的水、含氮废物以及其它无用物质,通过肾小管上皮细胞,通过一定方式过滤、分泌,以尿的形式排出体外。
4、植物的排泄方式植物的排泄方式主要通过植物中的气孔完成。
气孔位于植物的叶子表皮,是植物进行气体交换以及释放水蒸气和有机物质的主要途径。
同时,植物的根部也通过根尖的细胞、细菌和水饱和状态的土壤中移动而完成排泄功能,赖以维持整个植物组织的新陈代谢。
三、关于排泄与健康的关系排泄和人体的健康正常的新陈代谢是分不开的,失调的代谢会导致大量废物积累于体内,否则生物体将因为这些废物产生的毒素而发生各种疾病。
初中生物排泄试讲教案模板
初中生物排泄试讲教案模板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排泄的概念和作用;
2. 掌握人体排泄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3. 了解尿液的成分和排泄的调节机制;
4. 理解排泄对维持内环境稳定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人体排泄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尿液的成分和排泄的调节机制。
难点:排泄对维持内环境稳定的重要性。
三、教学过程:
1. 排泄的概念和作用(10分钟)
- 通过图片展示,引入排泄的概念和作用,让学生了解排泄是指人体将废物排除体外,维持内环境稳定的过程。
2. 人体排泄系统的结构和功能(20分钟)
- 介绍人体排泄系统的主要器官,包括肾脏、尿管、膀胱和尿道,并解释它们的功能和作用。
3. 尿液的成分和排泄的调节机制(20分钟)
- 讲解尿液的主要成分和排泄的调节机制,包括肾小球的滤过、肾小管的分泌和吸收、肾功能的调节等内容。
4. 排泄对维持内环境稳定的重要性(10分钟)
- 强调排泄对维持内环境稳定的重要性,让学生了解排泄与健康的关系。
5. 小结与提问(5分钟)
-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提问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四、教学手段:
1. 多媒体设备:用于播放图片、视频等辅助教学资料;
2. 实物模型:展示人体排泄系统的结构,让学生直观理解;
3. 黑板和彩色粉笔:用于板书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记忆。
五、教学反馈:
教师通过提问、小测验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及时的反馈,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并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提问,促进课堂互动和学习效果。
【教学设计】《排泄》(冀少版)
《排泄》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描述泌尿系统的组成。
2、概述肾脏的结构,以及肾脏与尿液形成相关的结构特点。
3、概述尿液的形成。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解剖动物肾脏的操作,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2. 描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的过程以及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概述泌尿系统的卫生保健。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到肾脏自我保护的重要性,远离不健康的生活习惯。
2. 关注人体泌尿系统的卫生保健,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
【教学重点】
明白肾脏的结构和尿液的形成过程。
【教学难点】
掌握肾单位的结构及功能。
第一课时:肾脏是主要的排泄器官
第二课时:尿液的形成
略。
初中生物排泄教案
初中生物排泄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人体的排泄系统结构及功能。
2. 掌握人体的排泄物的成分和排泄方式。
3. 能够描述排泄过程中涉及的器官和其功能。
教学重点:
1. 排泄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2. 尿液的成分及排泄方式。
教学难点:
1. 理解尿液的成分及其作用。
2. 理解排泄系统在维持人体内部环境稳定中的作用。
教学准备:
1. PPT课件及视频资料。
2. 模型或图解展示排泄系统结构。
3. 实验用品及实验指导书。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引入排泄系统的重要性和功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并激发学生的思考。
二、理论知识讲解(15分钟)
1. 展示PPT,介绍排泄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2. 介绍尿液的成分及排泄方式。
三、实验演示(20分钟)
1. 进行尿液分析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观察尿液的成分。
2. 展示活体模型或图解,让学生了解排泄系统结构。
四、讨论与总结(10分钟)
1. 跟学生讨论排泄系统在人体内部环境稳定中的重要性。
2.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化学生理解。
五、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排泄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能够描述排泄过程中的关键器官及其功能。
需要进一步加强学生实验技能的培养,并将排泄系统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加以强调。
初中生物排泄讲解教案及反思
初中生物排泄讲解教案及反思
主题:初中生物排泄系统的功能和结构
目标:了解排泄系统的主要功能和结构,掌握相关概念和知识。
教学内容:
1. 排泄的定义和意义
2. 人体的排泄系统结构和功能
3. 肾脏的结构和功能
4. 尿液的形成和排泄
教学步骤:
1. 导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了解什么是排泄,为什么人体需要排泄。
2. 讲解:介绍人体的排泄系统结构、功能以及肾脏的重要性。
3. 实验:进行简单的尿液形成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尿液的形成过程。
4. 总结:总结排泄系统的主要作用和结构,强调肾脏在排泄中的重要性。
作业:写一篇关于排泄系统的作用和结构的小结。
反思范本
在本节课中,我通过引导学生了解排泄的定义和意义,介绍人体的排泄系统结构和功能,让学生了解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并进行了尿液形成实验。
通过这些教学活动,学生对排泄系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相关概念和知识。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进一步完善教学方法,多采用互动式教学、实验教学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同时,我也会注重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确保教学效果。
希望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反思,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环境,促进他们的学习进步。
初二生物教案:排泄
初二生物教案:排泄一、教学目标1.理解排泄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掌握人体排泄的途径及各途径的作用。
3.培养学生关注健康、珍惜生命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排泄的概念、人体排泄的途径。
2.教学难点:排泄途径的具体作用及相互关系。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人体每天都要排出一些废物,这是为什么吗?2.学生回答:为了维持身体健康,需要排出废物。
二、新课讲解1.讲解排泄的概念a.排泄的定义:人体将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废物排出体外的过程。
b.排泄的重要性:维持身体健康,防止废物在体内积累,影响生命活动。
2.讲解人体排泄的途径a.肺:呼出气体,排出二氧化碳。
b.皮肤:汗液排出,排出水分、无机盐、尿素等废物。
c.肾脏:尿液排出,排出多余的水分、无机盐、尿素等废物。
3.讲解各途径的作用a.肺:呼出二氧化碳,维持血液中二氧化碳的平衡。
b.皮肤:调节体温,排出水分和废物。
c.肾脏:过滤血液,排出废物,维持水盐平衡,调节血压。
4.讲解排泄途径的相互关系a.肺、皮肤、肾脏共同作用,维持人体内环境的稳定。
b.肾脏是排泄的主要途径,排泄功能受损会导致严重的健康问题。
三、案例分析1.案例一:某同学因感冒发烧,出汗较多,家长给他喝了很多水,但病情并未好转。
请问这是为什么?2.学生分析:因为大量出汗导致水分丢失,喝水量不足,无法补充丢失的水分。
四、课堂小结2.强调排泄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五、作业布置1.复习排泄的概念、人体排泄的途径及作用。
2.思考:如何保持人体排泄的正常进行,维持身体健康?六、课后延伸1.开展关于排泄健康的主题班会。
2.组织学生参观医院,了解肾脏疾病对健康的影响。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排泄的概念、人体排泄的途径及作用,使学生了解了排泄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案例分析和课后延伸,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关注健康的意识。
但需要注意的是,部分学生对排泄途径的具体作用理解不够深入,今后教学中需加强对此部分的讲解和巩固。
排泄系统教案
排泄系统教案教案标题:排泄系统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人体排泄系统的组成和功能;2. 掌握人体排泄系统的结构特点和相关器官的功能;3. 了解排泄过程中的物质转运和调节机制;4. 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释相关疾病和日常卫生习惯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一、引言A. 引入话题:从我们身体中排出的废物都去了哪里?B. 激发学生思考:能否想象没有排泄系统,我们的身体将如何运作?二、人体排泄系统的组成与功能A. 讲解排泄系统组成:肾脏、尿路系统、皮肤和肺部等。
B. 解释排泄系统的功能:滤除废物、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调节酸碱平衡。
三、肾脏的结构特点和功能A. 描述肾脏的位置和形态;B. 解释肾脏的功能:排尿、调节血压、产生尿液等。
四、尿路系统的结构和功能A. 讲解尿路系统包括肾盂、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等器官;B. 解释尿液在尿路系统中的运输过程和储存功能。
五、皮肤的排泄功能A. 引入皮肤作为排泄器官的重要性;B. 解释汗液的成分和排泄功能。
六、肺部的排泄功能A. 简述气体交换与排出二氧化碳的过程;B. 解释肺部对于排出水分和热量的调节作用。
七、排泄过程中的物质转运和调节机制A. 解释肾单位的结构与功能,包括肾小球和肾小管;B. 说明尿液的形成过程和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八、相关疾病和卫生习惯A. 介绍常见的排泄系统疾病,如尿路感染和肾功能损害等;B. 强调良好的卫生习惯对于预防疾病的重要性。
教学步骤: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并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对排泄系统的兴趣;2. 通过讲解和示意图,详细介绍排泄系统的组成和功能;3. 以肾脏为重点,介绍其结构特点和主要功能;4. 继续介绍尿路系统、皮肤和肺部等其他排泄器官的功能;5. 解释物质转运和调节机制,重点关注肾单位的结构和功能;6. 引导学生了解排泄系统相关疾病,并讨论良好的卫生习惯的重要性;7. 教师总结本节课内容,概括排泄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教学资源准备:1.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2. 示意图或模型:展示排泄系统的结构。
初中生物排泄试讲教案设计
初中生物排泄试讲教案设计主题:生物排泄系统年级:初中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人体的排泄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 掌握尿液的生成过程以及排泄过程。
3. 能够解释为什么排泄是人体必需的生理活动。
教学内容:1. 排泄系统的组成: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
2. 尿液的生成过程:滤过、吸收和分泌。
3. 尿液的排泄过程:排尿。
教学方法:1. 教师讲授结合图片和实物模型展示。
2. 学生互动答题和小组讨论。
3. 观察实验视频,了解排泄系统的工作过程。
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图片和简单的问题引入课题,让学生猜测什么是排泄系统,为什么排泄是人体必需的。
2. 理论讲解(15分钟)教师讲解排泄系统的组成和功能,以及尿液的生成和排泄过程。
学生可以跟随教师的讲解,做简单的笔记。
3. 实验观察(15分钟)教师播放实验视频,展示排泄系统的工作过程,让学生观察并记录观察到的现象。
4. 练习与讨论(10分钟)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练习题,进行个人或小组练习,并讨论问题的答案。
5. 总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排泄是人体必需的生理活动,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给予反馈。
扩展活动:学生可根据老师提供的实验材料,进行简单实验,观察尿液的生成过程,加深学生对排泄系统的理解。
课后作业:1. 小结课堂所学内容。
2. 对排泄系统的功能进行思考,并写一篇短文。
参考资料:1. 《生物教材》2. 实验视频:人体排泄系统工作过程视频教学反思: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认识到排泄系统对人体的重要性,关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同时,结合现代科技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便便》教案设计
《便便》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教材章节:《生物与社会》第二单元,第四章“人体生理活动”。
详细内容:介绍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功能以及排泄过程,重点讲解粪便的形成、排出以及排泄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知道粪便的形成、排出以及排泄的意义。
2. 培养学生运用生物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粪便的形成过程、排泄的意义。
重点: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功能。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人体消化系统模型、粪便样本。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讨论生活中关于排便的问题,如排便习惯、便秘等。
2. 知识点讲解:(1)介绍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口腔、食管、胃、小肠、大肠、肛门。
(2)讲解粪便的形成过程:食物残渣、水分、无机盐、维生素等。
(3)解释排泄的意义:排除体内废物、维持体内环境稳定。
3. 例题讲解:分析便秘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4. 随堂练习:提问学生关于人体消化系统的问题,如各器官的功能、粪便的成分等。
六、板书设计人体消化系统:口腔、食管、胃、小肠、大肠、肛门粪便的形成过程:食物残渣、水分、无机盐、维生素等排泄的意义:排除体内废物、维持体内环境稳定七、作业设计1. 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 解释粪便的形成过程和排泄的意义。
答案:1. 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口腔、食管、胃、小肠、大肠、肛门。
功能:摄取食物、消化吸收、排泄废物。
2. 粪便的形成过程:食物残渣、水分、无机盐、维生素等。
排泄的意义:排除体内废物、维持体内环境稳定。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生物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如食物的消化与营养物质的吸收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中的重点细节1. 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口腔、食管、胃、小肠、大肠、肛门,这是人体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的关键部位,每个器官都有其独特的功能和作用。
2. 粪便的形成过程:食物残渣、水分、无机盐、维生素等,这是学生需要理解和记忆的重要过程,涉及到食物的消化和废物的排出。
《排泄》word教案 (公开课获奖)2022年冀教版 (1)
第二节排泄二、尿液的形成教材分析《尿液的形成》是通过血浆、原尿和尿液的成分比较,让学生重点总结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从而进一步理解尿液的形成过程。
这样不仅促使学生主动学习,而且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很好的锻炼和提高。
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尿液的排出,编排在本节内容的最后,使学生对泌尿系统有一个全面正确的认识。
教材还介绍了人体泌尿系统的卫生和保健,这对学生树立自身保护的健康意识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学生分析(1)在具体分析表格之前应让学生简单回顾一下肾单位的知识,并把68页图3—22与图3—21中的肾单位示意图比较一下,这样可以使探究竟的分析过程进行的比较顺利。
(2)对比表1与表2,学生应该能够比较容易地看出只有蛋白质这一成分不同,说明血浆中除大分子蛋白质外,其它物质(水、无机盐、葡萄糖、尿酸、尿素)都可以从肾小球经肾小囊壁滤过到肾小囊腔里,形成原尿。
(应提示学生:血液里的血细胞也不能滤过到肾小囊腔里。
)(3)学生对比分析表2和表3同一成分的数字,表3中葡萄糖的数值为0,学生容易理解是全部被重吸收了;水的数值减少,说明大部分水被重吸收;但对无机盐的部分重被吸收,理解起来可能有一定的困难,因为无机盐的数值表面看是升高了。
设计理念教师以贴近学生的生活现象为切入点为学生创设情境,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对尿液形成示意图中各种成分的分析,让学生自己充分理解滤过作用和重吸收作用,从而主动获取尿液形成过程的相关知识,进一步提高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让他们学会自主学习、在资料中学习。
使学生初步具备收集、分析课内外图文资料以及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知识性目标描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的过程以及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概述泌尿系统的卫生保健。
技能性目标尝试资料数据分析的方法。
情感性目标关注人体泌尿系统的卫生保健,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准备自制教学课件(尿液的形成)、各种数据资料、录象带(尿的形成和排出过程)、模型(泌尿系统的组成)等。
教学设计方案:排泄1
---------------------------------------------------------------最新资料推荐------------------------------------------------------教学设计方案:排泄11教学设计方案:排泄吉安四中杨慕菊刘烈虎讲授:李相如【教学目标】 1、理解排泄的概念和尿的形成的基础知识。
2、掌握肾脏的位置、结构、功能的基础知识。
3、了解输尿管、膀胱、尿道的位置和功能,尿的排出,排泄的途径和意义,以及泌尿系统的卫生知识。
【教学重点】肾脏的结构和尿的形成的基础知识。
【教学难点】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呼吸作用。
【教学设计思路】本课件运用了现代教育技术启迪学生思维,帮助学生认识。
在课件的制作中运用了动感等技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抽象的知识感性化,同时还让学生亲自参与课件的制作。
上课时师生互动的情景也很多 ,以调动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在授课过程中能突出教材重点并解决教材难点,以便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2观察、探究、讲述。
【导写过程】课前准备:1 / 4上课前出示课题排泄,并播放一音乐,让学生放松,调整师生的情绪,准备好进入课堂正式上课。
一、导入:(点击课件主菜单上的导入新课或黄色圆按钮,进入复习导入。
)先让学生回答呼吸的意义的什么?人体内有机物分解时产生了那些物质等问题,通过这些问题的回答,一方面复习了上节课的主要内容,另一方面就这些问题引出新课题排泄。
二、讲授新课 1、排泄的概念及途径。
(点击二级菜单上的相关标题或上一页的黄色圆按钮,显示概念和途径。
)首先让学生看一段电影,提醒大家仔细听影片中的话,然后请学生回答排泄的概念;再请学生通过对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观察,说说这些废物有哪几种方式排除体外?(再点击黄色按钮,验证学生的回答结果。
) 2、泌尿系统的组成。
人体的排泄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设计及反思:排泄有3条途径:排汗、呼气和排尿。
前两条途径在前面相应的章节已提到,在这里再次提出,有利于学生对排泄这个概念的完整理解,不致于误解为排泄=排尿。
排尿是最主要的一条排泄途径。
要能很好地理解排尿这条途径,必须先弄清楚泌尿系统的结构,而肾脏是形成尿的场所,所以尤其要弄清楚肾脏的结构。
因此,肾脏的结构是本章的一个重点。
肾脏的结构比较复杂,出现的名词较多,而且从字面上看比较接近,学生不易掌握。
所以,将这部分知识这样处理:让学生先按教师给出的阅读提纲看书、实验(观察肾脏的内部结构),使学生对肾脏的结构有个感性认识,熟悉各结构的名称。
然后用自制的课件,将肾脏的结构按从宏观到微观来展示。
用课件的好处在于它形象直观,能将图象的某处取下一块放大的过程显示出来,让学生弄清楚各结构之间的关系。
至此也为后面学习尿的形成打下结构方面的知识基础。
尿的形成这部分知识既是本章的另一个重点,又是本章的难点。
尿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比较抽象,学生很难理解。
首先要让学生明白尿是通过过滤血液形成的,代谢废物是由血浆运送来的。
播放一个动画(肾单位处血液循环),要求学生观察到肾单位处血液循环的途径和肾单位处血液循环的特点。
然后要让学生明白尿是怎样形成的。
用课件播放尿的形成模拟动画,动画中用不同颜色的点代表原尿和尿液中的各种成分。
画面显示血液流经肾小球和肾小管毛细血管时,各种颜色点的变化,让学生仔细观察血液流经肾小球时,滤出了些什么物质;流过肾小管时,重吸收了些什么物质。
这样,学生通过观察和形象思维,对尿的形成这一生理过程能有清晰的认识。
输尿管、膀胱、尿道的位置和功能,以及泌尿系统的卫生这部分知识比较简单,课文用简明又准确的语言进行了描述,有的还配以插图,可指导学生自己看书就能掌握。
有了泌尿器官的结构和功能的基础知识,尿的排出和排泄的意义就不难理解了,故稍作讲解即可。
本教材有一定的深度和难度,教学上要注意直观性,充分调动学生的形象思维。
第七章排泄 教案
第七章排泄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排泄的定义和作用;2.掌握人类排泄系统的结构和功能;3.了解尿的形成和排泄过程;4.了解大便的形成和排泄过程;5.了解人类排泄系统的常见疾病。
教学重点:1.人类排泄系统的结构和功能;2.尿的形成和排泄过程;3.大便的形成和排泄过程。
教学难点:1.尿的形成和排泄过程。
教学准备:教材、多媒体设备、解剖模型。
教学过程:一、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张图片或视频,向学生介绍排泄的定义和作用。
二、人类排泄系统的结构和功能(10分钟)1.通过解剖模型和多媒体资料,向学生介绍人类排泄系统的结构和主要器官,如肾脏、尿管、膀胱等。
2.讲解人类排泄系统的功能,即排除代谢产物和维持体液平衡。
三、尿的形成和排泄过程(15分钟)1.通过解剖模型和多媒体资料,向学生介绍尿的形成和排泄过程,包括肾小球滤过、肾小管重吸收和分泌、尿液从肾脏到膀胱的输送等。
2.讲解尿液的成分和性质。
四、大便的形成和排泄过程(15分钟)1.通过解剖模型和多媒体资料,向学生介绍大便的形成和排泄过程,包括胃肠消化和吸收、粪便的形成和移动、从结肠到直肠的传输等。
2.讲解大便的成分和性质。
五、人类排泄系统的常见疾病(10分钟)向学生介绍人类排泄系统的常见疾病,如肾炎、泌尿系结石、便秘等,并讲解其症状和治疗方法。
六、总结和讨论(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并与学生讨论排泄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
七、课堂练习(10分钟)给学生发放一份相关练习题,让学生自主完成。
八、作业布置(5分钟)要求学生完成一篇关于人类排泄系统的作业,包括结构和功能、尿的形成和排泄过程、大便的形成和排泄过程。
九、教学反思(5分钟)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总结和反思,思考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同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和回答疑惑。
【教育资料】初二生物教案:排泄学习专用
初二生物教案:排泄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排泄的概念和尿的形成的基础知识。
2、掌握肾脏的位置、结构和功能的基础知识。
3、了解输尿管、膀胱、尿道的位置和功能。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猪肾的内部结构,通过观察泌尿系统模式图,尿的形成示意图和膀胱的剖面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情感目标1、通过学习泌尿系统的卫生知识,提高自身的保健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
2、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人体内有着非常完善的自身结构泌尿系统,同时也使他们领悟到排泄这一生理过程是人体内保持清洁、使生命充满生机活力等美好状态的前提。
教学建议教学重点:1、排泄的概念: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习惯于把排便、排尿等都称为排泄,本章中要纠正这种错误的理解,了解正确的排泄的概念。
也为后面新陈代谢的学习,打好基础。
2、肾脏的结构和尿的形成:排尿是排泄的主要途径,也是本章的主题。
肾脏是尿形成的场所,是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在了解了肾脏结构的基础上,才能学好尿的形成。
教学难点:1、肾单位的结构:肾单位结构复杂,又不能用眼直接看到。
即使有条件的学校,给学生创造在显微镜下观察肾脏切片的机会,学生也很难找到完整的肾单位。
而肾单位是产生尿液的结构单位,是看不到却很重要的关键知识点。
突破肾单位这个难点可以为尿液的形成订好基础。
2、尿的形成过程:肾小球的滤过作用涉及到原尿的形成与成分;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涉及到尿的形成与成分。
这里必须让学生明白肾单位中血液的来龙去脉和尿的产生与排出途径,也就是说要血路、尿路都清楚。
然而,让学生理解看不到的结构与其功能确有难度。
本章知识要点教法建议本章教学建议安排2课时:第1课时主要讲述排泄的概念,泌尿系统的组成和肾脏的结构;第2课时了解尿的形成,尿的排出以及泌尿系统的卫生保健。
在开始本章的学习之前,先通过复习旧课的形式,让学生主动思考,对体内代谢废物有一个初步认识。
如:血液流经组织细胞时,进行了那些物质的交换?哪些些物质要排出体外,为什么?,有利于学生理解排泄的概念。
排泄 基础护理学教案
1. 让学生掌握排泄的生理过程和意义。
2. 让学生了解排泄障碍的原因和临床表现。
3. 让学生掌握排泄护理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二、教学内容1. 排泄的生理过程和意义解释排泄的定义和生理过程阐述排泄对于维持体内环境稳定的重要性2. 排泄障碍的原因和临床表现介绍排泄障碍的常见原因描述排泄障碍的临床表现和并发症3. 排泄护理的基本方法和技巧讲解排泄护理的基本原则教授排泄护理的实用技巧和注意事项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排泄的生理过程、排泄障碍的原因和临床表现,以及排泄护理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病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排泄护理的知识和技能。
四、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排泄生理过程、排泄障碍原因和临床表现的理解。
2. 实践操作:评估学生在模拟环境中进行排泄护理操作的技能和准确性。
1. 教材:排泄基础护理学教材。
2. 课件:排泄护理相关的图片、图表、动画等。
3. 模拟环境:用于学生进行排泄护理操作的模拟病房和设备。
六、教学内容1. 排泄护理的评估讲解排泄护理评估的内容和方法强调评估在排泄护理中的重要性2. 排泄护理计划介绍排泄护理计划的原则和步骤教授如何制定针对性的排泄护理计划七、教学方法1.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排泄护理评估的内容和方法,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2. 角色扮演法:学生扮演患者和护士,模拟排泄护理场景,提高学生的临床应对能力。
八、教学评估1. 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对排泄护理评估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模拟演练:观察学生在模拟环境中进行排泄护理操作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九、教学内容1. 排泄护理的实施讲解排泄护理的操作步骤和要点强调排泄护理中的安全和卫生原则2. 排泄护理的观察与记录介绍排泄护理观察的内容和记录方法强调观察与记录在排泄护理中的重要性十、教学方法1. 演示法:教师演示排泄护理的操作步骤,学生跟随学习并进行实践操作。
2. 对症处理法: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和困难,进行个别指导和对症处理。
初二生物人体废物的排出教案
B.高温
C.病毒
D.有机物
21、下表是某正常成人的血浆.原尿.尿液中的主要成分的浓度比
较。请分析此表,回答以下问题:
物质
蛋白质 葡萄糖
尿素
尿酸
无机盐
血浆
85
1.0
0.3
0.02
7.5
原尿
1.2
1.0
0.3
0.02
7.5
尿液
0.0
0.0
20
0.5
16
(1)表中蛋白质由血浆中的 85 克/升变为原尿中的 1.2 克/升,这是
无机盐、葡萄糖、尿素等物质可经过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中去,所
以,起滤过作用的结构是肾小球。
答案 A
3、判断:人粪尿是优良的肥料,可为植物提供大量的有机物。
()
3 / 12
个人收集整理资料, 仅供交流学习
分析 人粪尿中的有机物不能被植物直接吸收,这些有机物被分解为
无机物后才能被植物吸收。
答案 错误
最近考题:
解读 人的正常尿液中含有水、尿酸、尿素、无机盐等,几乎不含
蛋白质和葡萄糖。原尿中虽然含有葡萄糖,但在流经肾小管时,原尿
中的葡萄糖全被吸收了,因此尿液中几乎不含葡萄糖。答案 D
2、尿的形成过程中,起滤过作用的结构是( )
A、肾小球 B、肾小囊 C、肾小管 D、输尿管
解读 肾小球是个血管球,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液中一部分水、
个人收集整理资料, 仅供交流学习
教研组长核 查
教案主任核 查
12 / 12
。 (3)有了各种化肥,还需要用人粪尿及禽粪尿作肥料吗?为什么? 。
本节课知识传授完成情况:完全能接受□ 部分能接受□ 不能接受 □ 学生的接受程度:很积极□ 比较积极□ 一般□ 不积极□
教案:排泄
[键入文字]
教案:排泄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排泄的概念和尿的形成的基础知识。
2、掌握肾脏的位置、结构和功能的基础知识。
3、了解输尿管、膀胱、尿道的位置和功能。
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猪肾的内部结构,通过观察泌尿系统模式图,尿的形成示意图和膀胱的剖
面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学习泌尿系统的卫生知识,提高自身的保健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
2、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人体内有着非常完善的自身结构——泌尿系统,同时也使他们领悟到排泄这一生理过程是人体内保持清洁、使生命充满生机活力等美好状态的
前提。
教学建议
教学重点:
1、排泄的概念: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习惯于把排便、排尿等都称为排泄,本章中要纠正这种错误的理解,了解正确的排泄的概念。
也为后面新陈代谢的学习,打好基础。
2、肾脏的结构和尿的形成:排尿是排泄的主要途径,也是本章的主题。
肾脏是尿形成的场所,是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在了解了肾脏结构的基础上,才能学好尿的形成。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识目标
1、理解排泄的概念和尿的形成的基础知识。
2、掌握肾脏的位置、结构和功能的基础知识。
3、了解输尿管、膀胱、尿道的位置和功能。
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猪肾的内部结构,通过观察泌尿系统模式图,尿的形成示意图和膀胱的剖面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学习泌尿系统的卫生知识,提高自身的保健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
2、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人体内有着非常完善的自身结构——泌尿系统,同时也使他们领悟到排泄这一生理过程是人体内保持清洁、使生命充满生机活力等美好状态的前提。
教学建议
教学重点:
1、排泄的概念: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习惯于把排便、排尿等都称为排泄,本章中要纠正这种错误的理解,了解正确的排泄的概念。
也为后面新陈代谢的学习,打好基础。
2、肾脏的结构和尿的形成:排尿是排泄的主要途径,也是本章的主题。
肾脏是尿形成的场所,是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在了解了肾脏结构的基础上,才能学好尿的形成。
教学难点:
1、肾单位的结构:肾单位结构复杂,又不能用眼直接看到。
即使有条件的学校,给学生创造在显微镜下观察肾脏切片的机会,学生也很难找到完整的肾单位。
而肾单位是产生尿液的结构单位,是看不到却很重要的关键知识点。
突破肾单位这个难点可以为尿液的形成订好基础。
2、尿的形成过程:肾小球的滤过作用涉及到原尿的形成与成分;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涉及到尿的形成与成分。
这里必须让学生明白肾单位中血液的来龙去脉和尿的产生与排出途径,也就是说要血路、尿路都清楚。
然而,让学生理解看不到的结构与其功能确有难度。
本章知识要点
教法建议
本章教学建议安排2课时:第1课时主要讲述排泄的概念,泌尿系统的组成和肾脏的结构;第2课时了解尿的形成,尿的排出以及泌尿系统的卫生保健。
在开始本章的学习之前,先通过复习旧课的形式,让学生主动思考,对体内代谢废物有一个初步认识。
如:“血液流经组织细胞时,进行了那些物质的交换?”“哪些些物质要排出体外,为什么?”,有利于学生理解排泄的概念。
在学习泌尿系统的组成时,观察泌尿系统的模式图或模型,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用课件进行演示,教师依照泌尿系统组成表中所列器官的顺序依次讲述。
肾脏的结构是本章的重点,讲述这部分内容时,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让学生先进行动物肾脏的解剖实验,或由教师进行演示实验,在实验中对照课文的插图或挂图,辨认皮质、髓质和肾盂,使学生对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肾脏的结构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讲述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肾单位。
讲述肾单位的结构时,利用彩图10指出出球小动脉在肾小管外形成了毛细血管网。
讲清楚肾小囊有肾小管盲端膨大部分凹陷而成、肾小囊囊壁的内层细胞紧贴肾小球和外层细胞与肾小管相连的知识。
关于尿的形成应注意以下几点:1、要抓住结构特点说明功能。
2、讲述时可以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
如讲述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时,先向学生提问:为什么一昼夜形成的原尿约有150升,而实际排出的尿量只有1.5升?为什么原尿中会有葡萄糖,而排出的正常尿中却没有葡萄糖?通过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能培养学生学习的思维能力。
教学设计示例
一、本章的参考课时为2课时。
二、第一课时:
1.引入新课:回忆呼吸的全过程。
设疑:呼吸全过程的最后一步,组织里的气体交换,将血液中的氧供给了细胞,氧进入细胞去做什么?组织细胞里的二氧化碳总是比动脉血多,这些二氧化碳是从哪里来的?
解疑:原来,人体通过消化、吸收得到的营养物质,在细胞内被利用。
其中,有机物的分解通常需要氧的参与。
有机物分解消耗了氧,产生了二氧化碳。
引出本章课题有机物的分解还产生水、尿素等其他废物(当然,有些废物能在体内“变
废为宝”,不宜称为废物)。
这些物质通常被称为代谢终产物。
它们在人体内积聚多了。
对人体有害,必须及时排出体外。
这就是本章要学习的课题——排泄。
2.比较排泄与排便(为了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应尽可能少给或不给专业性较强的名词术语,故不直给排遗的概念〕的区别,理解排泄的概念。
以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对比:二者的排出物分别是什么?分别在身体的什么部位产生的?排出的途径务是什么?排泄的主要途径是什么。
3.观察泌尿系统的模型或挂图,认识泌尿系统的组成。
同桌两个同学互相说一说,泌尿系统的组成。
提醒学生想着自己身体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的功能。
4.通过观察与实验活动,认识肾脏的结构:
活动(1),观察肾脏的内部结构学生分组实验.以小组为单位,便于学生观察得更细致.讨论得更充分。
每个小组最好都有一个标本进行观察。
观察后的肾脏可以用福尔马林浸泡起来.制成浸制标本,供下一届学本观察。
通过观察与小组讨论,认识与肾脏相通的管道,肾门处的血管与输尿管;肾的皮质与髓质;肾孟。
若教师进行演示实验,由于标本小,要配合挂图或投影片讲解,肾脏实物要放在解剖盘中让学生传看。
活动(2),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安排学生在显微镜下观察小鼠肾脏纵切片,在显微镜的,视野中找到较完整的肾小体。
没有条件的学校可以通过看挂图、看投影片等认识肾小体。
教师还可以制造简单的直观教具,如,向气球内吹气,当气球稍鼓时,一只手捏紧进气口;另一只手将鼓起的气球向下按,模拟肾小囊等。
通过实验、观察并进行小组讨论,使学生自己归纳肾单位的结构。
进而由学生小结肾脏的结构。
5.请学生总结本课的知识,提示总结的范围:排泄的概念、泌尿系统的组成和肾脏的结构。
6.为下堂课置疑:我们已经知道了肾脏的结构,那么.究竟尿液是怎样形成的?我们下堂课再学习。
【板书设计】
第七章排泄
一、排泄——人体内的代谢终产物排出体外的过程。
途径:呼吸系统——二氧化碳、少量水;
皮肤——一部分水、少量无机盐、尿素;
泌尿系统——一绝大部分的水无机盐尿素等。
二、泌尿系统的组成。
三、肾脏的结构:
1.肾脏纵剖1:皮质、髓质、肾盂。
2.肾单位的结构。
三、第二课时:
1.复习提问;
(1)对照挂图(或投影片)简述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各器官的主要功能。
(2)对照挂图(或投影片)悦明肾单位的结构。
2.从学生答案引入新课。
我们已经知道肾脏是形成尿的场所,又知道肾脏是有100多万个肾单位构成的。
那么,尿是怎样形成的?尿是如何排出体外的?我们应该了解哪些泌尿系统的卫生知识,怎样用这些知识指导我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这些是本堂课要探索、解决的问题。
3.安排自学与讨论活动,学习尿的形成。
给学生一些相关数据,结合书上p.72尿的形成示意图,在复习了肾单位的结构以后,通过小组讨论,抓住结构特点学习尿的形成过程。
活动(1),读书与思考。
参照尿的形成示意图,看书并思考以下问题。
①尿的形成过程包括两个连续的阶段—一滤过和重吸收。
两个阶段中被滤过和被重吸收的物质分别是什么:
②肾单位的哪些结构特点与完成滤过和重吸收作用相适应?
③如图,在尿的形成示意图中,左上方血液进入球小动脉,左下方血液流出肾单位,血液在肾单位中发生了什么变化?
④参看下表,思考:血浆与原尿的主要区别是什么?原尿与终尿的主要区别是什么?终尿与血浆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血浆、原尿和终尿的主要成分比较表
class=normal valign=top width=80>
成分
class=normal valign=top width=124>
血浆(g%)
class=normal valign=top width=124>
原尿(g%)
class=normal valign=top width=81>
终尿(g%)
class=normal valign=top width=80>
水
class=normal valign=top width=124>
90~93
class=normal valign=top width=124>
99
class=normal valign=top width=81>
95~97
class=normal valign=top width=80>
蛋白质
class=normal valign=top width=124>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