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度写范文《说文解字》互训词三例辨释_说文解字的释字体例模板

合集下载

《说文解字》互训词三例辨释说文解字的释字体例

《说文解字》互训词三例辨释说文解字的释字体例

《说文解字》互训词三例辨释说文解字的释字体例

摘要:本文选取了《说文》中的三组互训词:“柱”与“楹”、“走”与“趋”、“完”与“全”,对它们的意义异同分别文章从字形、语源、语用、文化等多角度进行分析考辨。关键词:《说文解字》互训走趋柱楹完全

《说文解字》,是中国第一部系统地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字源解释字义的字书。许慎总结了汉代人训释字义的成果,体现在《说文》中,其训释方法主要有三种:互为训释,推索由来,标明义界。“互为训释”简称“互训”,它的表现形式是甲、乙两个词语互相训释,以乙释甲,又以甲释乙。《说文解字》木部:“柱,楹也。”又“楹,柱也。”由于判定标准不同,《说文》互训词的数量有争议,而互训词之间彼此相互训释字意,也是同义词。互训词之间绝大部分并不是等义词,浑言则同,而析言则异,所以它们往往在程度轻重、感情色彩、语法搭配习惯等方面存在差异。

《说文》中互训词以动词、名词居多, 形容词很少,基于这种情况,本文每个词性各选取了一组互训词:“柱”与“楹”、“走”与“趋”、“完”与“全”,对它们的意义异同分别文章从字形、语源、语用、文化等多角度进行分析考辨。

一、柱楹

柱,(小篆)《说文?木部》楹也。从木主声。《广雅》云:“楹谓之柱。”《说文?木部》(小篆),楹,柱也。从木盈声。从以上解释来看,柱和楹都指的是屋柱即支撑屋宇的独立构件。仔细分析,他们的在范围程度等方面有区别。

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分析:“柱,楹也。柱之言主也。屋之主也。”徐锴曰:楹之言盈,盈盈对立之状。柱,段用了声训,强调柱指的是古代建筑支撑整个屋子的主要部件。《前汉?成帝纪》:“腐木不可以爲柱。”《书?禹贡》:“东至于底柱。”而徐锴也用了声训,盈盈对立状侧重的柱子的挺拔直立,因而一般放在厅堂前更好看。《释名?释宫室》:“楹,亭也,亭亭然孤立,旁无所依也。”如《春秋?庄二十三年》:“丹桓宫楹。”《左传?成公六年》:“授玉于东楹之东。”《诗?商颂?殷武》:“旅楹有闲。”

说文解字识字友案例

说文解字识字友案例

说文解字识字友案例

友。读yǒu。《说文解字》给出的解释是:“友,同志为友。从二又,相交友也。”会意字。本义是友好;互相合作;志同道合。看字形演变:

(友的字形演变)

甲骨文、金文里的“友”,左边一只手,右边一只手,两只手在相同的方向上并拢合在一起,象征两个齐心协力的人,表示志同道合地做一件事情。到小篆整齐化,隶变后写成楷书的“友”。高鸿缙《中国字例》:“字从二又(手)合作,原为动词,周末渐与朋字同称,遂为名词。”所以,友既指互相合作,也指合作的人。两个人两手相交,表示友好,自古如此,现在的人们,见面时“握手”,其实正源于“友”字的字源。

《释名·释言语》:“友,有也,相保有也。”《孟子·滕文公上》:“乡田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则百姓亲睦。”赵岐注:“‘出入相友’,相友耦也。”乡里的田都用同样的井田,人们出入劳作时相互伴随,抵御盗寇时互相帮助,有疾病事故时互相照顾,这样百姓就友爱和睦了。

“友”也指朋友。《诗·小雅·常棣》:“虽有兄弟,不如友生。”遗憾的是此时此刻亲兄弟,竟不如朋友(那样的感情默契)。也指结交,与……为友。《论语·季氏》:“友直、友谅、友多闻。”与正直的人交朋友,与诚实的人交朋

友,与见多识广的人交朋友。

本义之外,“友”还有很多用法:

(1)亲善;友爱。《广雅·释诂三》:“友,亲也。”《周礼·地官·师氏》:“教三行:一曰孝行,以亲父母;二曰友行,以尊贤良;三曰顺行,以事师长。”教国子三行:一是孝顺之行,用以亲爱父母;二是亲善之行,用以尊敬有德行而善良的人;三是敬顺之行,用以侍奉师长。

《说文》的体例

《说文》的体例

通论一《说文解字》的体例

凡所著述,都有一定的体例。不明一书的体例,则难以理解一书的内容以及作者的意旨。许慎在其叙言中,只是简略地提到《说文》的体例:“今叙篆文,合以古籀,博采通人”,“其建首也,立一为耑。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同条牵属,共理相贯。杂而不越,据形系连,引而申之,以究万源。”历代学者,对《说文》的具体内容都曾有所探讨,分析、归纳了不少条例。其中以王筠《说文释例》较为完备。但王氏所涉及的东西太广,所总结的有“正例”、“变例”,条目繁多,初学者不易掌握。我们拟简介一些对理解《说文》内容有帮助的体例。

一、《说文》的字体〔书体〕

《说文》全书分为字头和说解两部分。

《说文》的字头是以小篆为主,除小篆以外,还包括古文和籀文,即《说文·叙》所谓“今叙篆文,合以古籀”。另外,在说解中,间或列有“或体”、“奇字”、“俗书”等。下面分别加以说明。

1、小篆

据许慎所说,小篆乃是“秦初兼天下”,丞相李斯对于战国时期不同的文字形体加以统一,这是“省改”《史籀》大篆的一种形体,这就是《说文》据以说解的大多数形体。

2、古文、籀文

《说文》所说的古文和籀文,究竟是什么,历代有争论。

我们根据《说文》所列的古文与籀文加以分析,可以断定它们是战国时期的文字,取材于《史籀篇》者、谓之籀文;取材于壁中书者,谓之古文。

关于籀文,许慎以为是周宣王“太史籀著大篆十五篇”,亦即秦书八体中的“大篆”。但王国维在《史籀篇疏证》中认为“籀文”不是书体之名,而只是取材于《史籀》一书,故谓之籀文。并认为:《史籀篇》,“考其字体,乃战国文字,秦人作之以教学童。”该说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训诂学课程期末论文

训诂学课程期末论文

试论《说文解字》中的互训

董远扬汉语言文学1101班3110102159 摘要:在本文中,笔者将具体探讨许慎《说文解字》中所使用的互训释义手法

的分类及互训词之间的语义关系。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谈谈笔者观念里互训的得失成败。

关键词:《说文解字》互训

正文:在学习训诂学的过程中,笔者与许慎的《说文解字》有了不少的接触。

更因为在查找自己名字释义时所找到的“远,辽也。”和“辽,远也。”而对《说文解字》中的“互训”释义手法印象深刻。因此,此次就以《说文解字》中的互训为论,谈一些浅见。

一.何谓“互训”

在汉代时期,训诂学就已经发展得颇具规模。许慎在总结前人成果的基础之上,集释五经六艺、诸子群书,铸就了《说文解字》一书,全面而系统地复刻了先秦以降的语义系统。为了在浩瀚的字义海洋中清晰地理出波纹浪流,《说文解字》训示字义时所采用的方式亦继往开来,自成一格。陆宗达先生就通过研究指出,《说文解字》在释义时主要采用了互为训释、推索由来和标明意界三种方式。①而这其中的“互为训释”,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互训”。

“互训”,即选择两个意义和用法相同的词互相训释。这种简洁而直接的释义方法出现较早,在我国最早的训诂专著《尔雅》中就可以观见其被广泛地使用,如“多,众也”、“众,多也”。自然,一种释义方式越是简单直接,就越难周密,也就难免被人戴上欠详细,不科学的帽子。但纵是如此,今人仍不应该轻视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所使用的互训。根据学者们的点数,《说文解字》中采用互训的训释条例共计256组,即512条,占整部书中9353字的6%。其比例之高,为其他的词书所未有。②借由《说文解字》中为数甚众的互训条例,我们可以一窥先秦词语之间的语义联系,摸索整个先秦词义系统的脉络。另外,《说文解字》中的部分互训词在历史发展中按照一定的规律逐渐演化为双音词,可以探讨双音词形成规律的重要源头之一。

《说文解字》哪版最好?

《说文解字》哪版最好?

《说文解字》哪版最好?

请问哪个出版社出版的《说文解字》最好?我要文白对照的。

答:

徐铉的《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是东汉许慎的宏伟巨著。可惜,由于后人的窜改,到了唐代,该书已失去原貌。后世学者面临两大课题:一是还原许书原貌,二是进一步补注。

最先做这件事情的是南唐徐锴,他写了《说文解字系传》,俗称“小徐本”。该书有以下特点:1、还原许书原貌。2、以许训解古书。3、说明古书的假借。4、说明古今字。5、说明引申义。6、兼举别义。7、辨声误。8、注反切。

按常理,《系传》既出,后人再著书,除非有新的见解,或勘《系传》之误、或言《系传》之未言,否则没必要浪费笔墨。

徐锴卒于南唐。进入宋代,徐锴的同胞哥哥徐铉,又写了一本《说文解字》,也就是今天市面上那本《说文解字》,俗称“大徐本”。难道哥哥大器晚成,在弟弟的基础上写出了更权威的著作?

翻开“大徐本”,它只有《系传》一半的篇幅。篇幅少,是因为徐铉补注少。绝大多数字头之下,除了许慎原训,徐铉只标了反切。只有大约5%的字头之下,才有徐铉所加的补注。

徐铉所加的反切,是从《唐韵》一书中照搬的,与许慎时代的读音不符。与《系传》中的反切相比,并不更胜一筹。不过,有反切总比没有强,也算是一份参考资料吧。

徐铉所加的其它补注,首先是少,如能做到少而新、少而精也行。但注释又不新、不精。好多注释引自徐锴、李阳冰,拾人牙慧。真正属于徐铉的注释,算起来占总字头数的2%左右。补注也不精,犯了一些低级错误,以“耿”字为例:

许慎原文:耿,耳著颊也。从耳,烓省声。杜林说:“耿,光也。从光,圣省。”凡字皆左形右声。杜林非也。

说文解字序及详解

说文解字序及详解

《说文解字》的内容十分丰富,包罗万象,它的价值不仅限于解说汉字,研究汉字本身,可以说《说文解字》是东汉末以前的百科全书。正如许慎的儿子在《上说文解字表》里面所说:“慎博问通人,考之于逵(贾逵),作《说文解字》,六艺群身之诂皆训其意,而天地,鬼神,山川,草木,鸟兽,昆虫、杂物,奇怪,王制,礼仪,世间人事,莫不毕载。”《说文解字》吸取前辈的研究成果,成为一部研究汉民族语言文字的系统的专著,不但对于后人研究语言文字学、文献学是唯一的经典著作,就是整理文化遗产也都是不可缺乏的阶段。

《说文解字》不仅在体例上和过去的启蒙识字的字书不同,即在所收字数上,也比这些字书都多,如汉初把《仓颉》、《爱历》、《博学》三书合编为《仓颉篇》,共3300字。西汉末,扬雄的《训纂篇》共5340字,东汉贾鲂的《谤喜篇》共7380字。《说文解字》里面共收9353字,重文1163字,共10506字,比《谤喜篇》还多了1973字。不论《尔雅》对于汉字的训诂,《方言》对于汉语方言的研究,或《释名》的音训,《切韵》、《广韵》的声韵,无一不在《说文解字》的范围之内。现在让我们就《说文解字》的创造性,结合他所保存的原始资料,来看它在汉字学史上的重要性。

1、《说文解字》创造了字典式的体例。被称为字典的鼻祖,也是我国第一部研究汉字的著作。《说文解字》的“分别部居,不相杂厕”,以偏旁分中的编制方法,一直成为编字典的一种主要体例。

2、《说文解字》总结小篆线条的规律,同时保存古文,籀文和小篆的原来面貌。

3、《说文解字》创造了“六书”的定义,并把“六书”具体化,因而保存了研究汉字发展历史和规律的资料。

论《说文解字》汉字构造分析与编排体例

论《说文解字》汉字构造分析与编排体例

论《说文解字》汉字构造分析与编排体例

摘要:《说文解字》是我国语言史上第一部对于字形分析、辨识声读以及说解字义的书。《说文解字》是由东汉古文经家、训话家许慎对于当时所见古典经典材料编写而成的。全书收罗是空前的、考证也是非常的严密,其共有15篇,收录的文字共有9000多个。通过这本书很多汉字的古音、形义以及古代社会很多的历史、生产资料有赖于他得到保存,多年来对于《说文解字》的研究已经大大的超出了文字训话的范畴,其也渐渐的成为各类图书馆必备的工具书。因此,本文对于《说文解字》汉字构造分析与编排体例进行细致的分析,以求对于今后相关的研究工作提供些许帮助。

关键词:说文解字字形分析构造分析编排体例

Abstract: "Shuowen Jiezi" is the first language in China's history ofthe shape analysis, identifying sound reading and explains themeaning of the book. "Shuowen Jiezi" is composed of Eastern Han Dynasty ancient classics, "Jia Xu Shen for saw classical materialsprepared. The book collection is unprecedented, textual researchis also very close, the total of 15, collection of text in a total of more than 9000. Through this book a lot of Chinese characterspronunciation, form and meaning of ancient society, and manyhistorical production data depends on he preserved, for so many years "research Shuowen Jiezi" has greatly exceeded the text"category, it has gradually become an essential tool for all types ofLibrary books. Therefore, this paper made a detailed analysis ofthe "Shuowen Jiezi" Chinese characters structure analysis andlayout, in order to provide some help for the relevant research work in the future.

《说文解字》简介(附“《说文解字》相关学习资料流通说明”

《说文解字》简介(附“《说文解字》相关学习资料流通说明”

《说文解字》简介(附“《说文解字》相关学习资料流通说明”《说文解字》,简称《说文》。作者为东汉许慎。是中国第一部系统地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字源

的文字学巨著,也是世界上较早的字典之一。

图片

《说文解字》,简称《说文》。作者为东汉许慎。是中国第一部系统地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

字源的文字学巨著,也是世界上较早的字典之一。

关于书名

《说文解字》之名:一是“说文”,一是“解字。“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

声相益即谓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因而“文”为独体,“字”是后起的,

由“文”衍生而来,故为合体。独体的“文”不能再分解,故说明之,即“说文”;合体的“字”由“文”构

成,故分解释之,即“解字”,二者相合在一起,可作《说文解字》之名的含义。

图片

关于作者

《后汉书许慎传》曰:许慎字叔重,汝南召陵人也。性淳笃,少博学经籍,马融常推敬之,

时人为之语曰:“五经无双许叔重。”为郡功曹,举孝廉,再迁除洨长。卒于家。初,慎以五经传

说臧否不同,于是撰为《五经异义》,又作《说文解字》十四篇,皆传于世。

著书背景

许慎所处的时代,由于文字的演变、经书的传抄等诸多原因,今文经和古文经对文字和经义

的释说分歧很大,且论争激烈。许慎认为,有文字而后有五经,今文经学随意解说文字,是“人用

己私,是非无正,巧说邪辞,使天下学者疑。”要纠正今文经的妄说,提高古文经的信度,“理群

类,解谬误,晓学者,达神旨”,必须弄懂文字的结构、读音及其意义。他指出“文字者,经艺之

本,王政之始,前人所以垂后,后人所以识古,故曰本立而道生”。遂历时十多年,终于写成《说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各位读友大家好!你有你的木棉,我有我的文章,为了你的木棉,应读我的文章!若为比翼双飞鸟,定是人间有情人!若读此篇优秀文,必成天上比翼鸟!

篇一:说文解字的作者《说文解字》的作者许慎是东汉汝南郡召陵人,即今河南郾城县东(现属漯河市)人。关于其生平事迹,范晔在《后汉书·儒林传》的《许慎传》中作了这样的记载:许慎,字叔重,汝南召陵人也。性淳笃,少博学经籍。马融常推敬之。时人为语曰:“五经无双许叔重。”为郡功曹,举孝廉。再迁,除洨长。卒于家。初,慎以五经传说藏否不同,于是撰写《五经异义》,又作《说文解字》十四篇,皆于世。从这段记载中,我们除知道许慎的籍贯外,还知道他为人朴实稳重,博涉群籍,精通五经,曾作过郡功曹(协助郡守掌管一郡政务的官吏),被推举为孝廉,后升任洨长(洨县之长,洨县在今安徽灵壁县)。据许慎之子许冲所上《说文表》所记,许慎在

升任洨长之前还作过太尉府和南阁祭酒(祭酒,学官名,博士之首)。关于许慎更详细的情况,我们从《许慎传》中则无从得知,因为该传过于简略。清代学者曾对许慎的生平和事迹详加考证,如严可均的《许君事绩考》,林颐山的《许慎传补遗》,陶方琦的《许君年表》,诸可宝的《许君疑年录》,钱大昕的《许慎传漏略》等。(参看《说文解字诂林》前编下《许君事迹类》各文)根据这些学者的考证,我们知道许慎生于明帝永平(公元58—75年)年间初期,在举孝廉后,到了洛阳,任太尉府南阁祭酒。章帝建初八年(公元八十三年)精通今古文的经学大师贾逵奉诏在黄门署讲授《春秋左氏传》、《谷梁传》、古文《尚书》和《毛诗》,许慎此时住在京师洛阳,大约就在这时从贾逵受古文之学,并帮助老师整理秘府旧文。汉和帝永元十二年(公元100年)完成了《说文解字》初稿。在安帝永初四年(公元110年)他与马融、刘参以及博士议郎、四府掾史等五十余人奉诏在东

说文解字序及详解

说文解字序及详解

说文解字序及详解

《说文解字》的内容十分丰富,包罗万象,它的价值不仅限于解说汉字,研究汉字本身,可以说《说文解字》是东汉末以前的百科全书。正如许慎的儿子在《上说文解字表》里面所说:“慎博问通人,考之于逵(贾逵),作《说文解字》,六艺群身之诂皆训其意,而天地,鬼神,山川,草木,鸟兽,昆虫、杂物,奇怪,王制,礼仪,世间人事,莫不毕载。”《说文解字》吸取前辈的研究成果,成为一部研究汉民族语言文字的系统的专著,不但对于后人研究语言文字学、文献学是唯一的经典著作,就是整理文化遗产也都是不可缺乏的阶段。

《说文解字》不仅在体例上和过去的启蒙识字的字书不同,即在所收字数上,也比这些字书都多,如汉初把《仓颉》、《爱历》、《博学》三书合编为《仓颉篇》,共3300字。西汉末,扬雄的《训纂篇》共5340字,东汉贾鲂的《谤喜篇》共7380字。《说文解字》里面共收9353字,重文1163字,共10506字,比《谤喜篇》还多了1973字。不论《尔雅》对于汉字的训诂,《方言》对于汉语方言的研究,或《释名》的音训,《切韵》、《广韵》的声韵,无一不在《说文解字》的范围之内。现在让我们就《说文解字》的创造性,结合他所保存的原始资料,来看它在汉字学史上的重要性。

1、《说文解字》创造了字典式的体例。被称为字典的鼻祖,也是我国第一部研究汉字的著作。《说文解字》的“分别部居,不相杂厕”,以偏旁分中的编制方法,一直成为编字典的一种主要体例。

2、《说文解字》总结小篆线条的规律,同时保存古文,籀文和小篆的原来面貌。

3、《说文解字》创造了“六书”的定义,并把“六书”具体化,因而保存了研究汉字发展历史和规律的资料。

_释名_与_说文解字_声训之比较

_释名_与_说文解字_声训之比较

《释名》与《说文解字》声训之比较

褚群武1,赵拴牢2,杜红梅1

(1.巢湖学院文学与传媒系,安徽 巢湖 238000; 2.河南省国税局,河南 郑州 450000)

摘 要:一般认为《说文解字》是一部以形求义为体例的书,其实它的声训探源功能也较强,足以和《释名》中的声训相媲美。《说文解字》早于《释名》,这说明《释名》释文体例是对《说文解字》及早期声训的借鉴和发展。正确解读这些声训,比较两书的异同,能够更好地理解声训对语言的探源关系。

关键词:《释名》;《说文解字》;声训;语言探源

中图分类号:H1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31X(2012)04-0080-04

Comparative Research of the Paranomastic Glosses

in Shiming and Shuowen Jiezi

CHU Qun-w u1,ZHAO Shuan-lao2,DU Hong-mei1

(1.Chaohu Co lleg e,Chaohu238000,China; 2.T ax atio n Bureau o f Henan P ro vince,Z heng zho u450000,China)

Abstract:It is generally believed that S huow en J iez i is the boo k w ith the sty le of o btaining the meanings of w ords through their for ms.How ever,in fact,the parano mastic glosses of Shuow en J iez i is considerable enoug h to rival w ith tho se in S himing.S huow en J iez i is earlier than Shiming,which sug gests the annotation sty le,the major achievement in S himing is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 f the Paranomastic Glo sses of Shuow en J iez i.The corr ect interpr etation o f these paranom astic glosses and the co mparison of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 een Shiming and S huow enj iez i can help better underst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 een the paranom astic g losses and the ex ploration into the lang uage source.

说文解字序及详解

说文解字序及详解

说⽂解字序及详解

《说⽂解字》的内容⼗分丰富,包罗万象,它的价值不仅限于解说汉字,研究汉字本⾝,可以说《说⽂解字》是东汉末以前的百科全书。正如许慎的⼉⼦在《上说⽂解字表》⾥⾯所说:“慎博问通⼈,考之于逵(贾逵),作《说⽂解字》,六艺群⾝之诂皆训其意,⽽天地,⿁神,⼭川,草⽊,鸟兽,昆⾍、杂物,奇怪,王制,礼仪,世间⼈事,莫不毕载。”《说⽂解字》吸取前辈的研究成果,成为⼀部研究汉民族语⾔⽂字的系统的专著,不但对于后⼈研究语⾔⽂字学、⽂献学是唯⼀的经典著作,就是整理⽂化遗产也都是不可缺乏的阶段。

《说⽂解字》不仅在体例上和过去的启蒙识字的字书不同,即在所收字数上,也⽐这些字书都多,如汉初把《仓颉》、《爱历》、《博学》三书合编为《仓颉篇》,共3300字。西汉末,扬雄的《训纂篇》共5340字,东汉贾鲂的《谤喜篇》共7380字。《说⽂解字》⾥⾯共收9353字,重⽂1163字,共10506字,⽐《谤喜篇》还多了1973字。不论《尔雅》对于汉字的训诂,《⽅⾔》对于汉语⽅⾔的研究,或《释名》的⾳训,《切韵》、《⼴韵》的声韵,⽆⼀不在《说⽂解字》的范围之内。现在让我们就《说⽂解字》的创造性,结合他所保存的原始资料,来看它在汉字学史上的重要性。

1、《说⽂解字》创造了字典式的体例。被称为字典的⿐祖,也是我国第⼀部研究汉字的著作。《说⽂解字》的“分别部居,不相杂厕”,以偏旁分中的编制⽅法,⼀直成为编字典的⼀种主要体例。

2、《说⽂解字》总结⼩篆线条的规律,同时保存古⽂,籀⽂和⼩篆的原来⾯貌。

3、《说⽂解字》创造了“六书”的定义,并把“六书”具体化,因⽽保存了研究汉字发展历史和规律的资料。

《说文解字》简介

《说文解字》简介

《说文解字》简介

《说文解字》简介

《说文解字》是东汉许慎(字叔重)编著的。《说文解字》成书于汉和帝永元十二年(100年)到安帝建光元年(121年)。《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按部首编排的字典。

原书作于100年到121年,现已失落,传至今日的大多是宋朝版本,或是清朝的段玉裁注释本。原文以小篆书写,逐字解释字体来源,全书共分540部首,收字9353个,另有“重文”即异体字1163个,共10516字。

许慎说“文”解“字”:

仓颉之初作书也,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寖多也。

编排:许慎根据文字的形体结构,创立540个部首。部首的排列次序,除“始一终亥”外,主要是“据形系联”(按照形体相似或相近的原则排列)。每部中的字主要是根据意义相近的原则排列,再分析其先后次序大致是“先实后虚”。

说解:先列出小篆,如果古文和籀文不同,则在后面列出;然后解释这个字的本义,再解释字形与字义或字音之间的关系。

历代对于《说文解字》都有许多学者研究,清朝时研究最为兴盛。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朱骏声的《说文通训定声》、桂馥的《说文解字义证》;王筠的《说文释例》、《说文句读》尤备推崇,四人也获尊称为“说文四大家”。

许慎(约58年—约147年),字叔重,东汉汝南召陵(现河南郾城县)人,有“五经无双许叔重”之赞赏。是汉代有名的经学家、文字学家、语言学家,是中国文字学的开拓者。

《说文解字》总结了先秦、两汉文字学的成果,给我们保存了汉字的形、音、义,是研究甲骨文、金文和古音、训访不可缺少的桥梁。

《说文解字》人体名词的义训方式

《说文解字》人体名词的义训方式

《说文解字》人体名词的义训方式

《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体系完备、释义规范的字书。其中包含大量的人体名词,如指称人体器官、部位:首、目、颜、吻、匈、亦、脚、心等;还有指称附属物、组织:骨、肉、发、筋等。研究《说文》人体名词的义训方式,可以认清人体名词的本义,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词义的发展演变情况。

标签:《说文解字》;义训;直训;义界

《说文》的基本体例是首先列举被释词的小篆形体,说解词义,再分析汉字的字形结构,在每篆说解下有“象某之形”,“从某,某”,“从某,某声”等术语。不少学者因此仅据许慎对汉字形体的分析就盲目认定《说文》是形训的专书,这是错误的。我们认为分析《说文》人体名词真正的训释方式,应该以被释词的释义部分为对象,不应该包括字形结构分析的部分。研究发现,义训在人体名词的训释方法中占有重要地位。

义训指不通过语音关系和字形分析而释词义的方法。其主要形式有两种:直训和义界。直训是以单词训释单词的释义方法,也就是逻辑学的直言判断。又可分为四种形式:单训、互训、同訓和递训。

单训是直训中的普通形式。如:胫,《说文·肉部》:“胻也。”[1P88]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膝下踝上曰胫。”[2P170]“胫”即指从膝到脚踝的小腿部分。

互训,用义同或义近的词互相训释,即辗转相训。用公式表示为A,B也,B,A也。如《手部》:“手,拳也。”[1P250]“拳,手也。”[1P251]《段注》:“今人舒之为手,卷之为拳,其实一也。故以手与拳二篆互训。”[2P593]卷曲手指相握的手即拳。手与拳实为一物,所以可互训。又如,“髀,股也。”[1P86]“股,髀也。”[1P88]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家】居也。从宀(mian) ,豭(牡豕)省声。
【和】相应也。从口,禾声。
【兴】起也。从舁(yu),从同,同力也。 【舁】共举也。从臼,从廾(gong)。

《说文解字》于“鸟部· 凤”下提及“朋”字。
凤:神鸟也……【
】古文凤。象形。凤飞, 群鸟从以万数,故以为朋党字。
【清】王鸣盛《说文解字正
出小篆,下面间注异体(古 文或籀文)。故《说文》在 每部末尾注明“文若干”、 “重若干”(重文),有的 部首后还注明“文若干新附” (新附字)。
2、《说文解字》的体例
(3)正文文字的解说按义、形、音顺序 《说文》全书分文字和说解两部分。 文字——包括字体和部首的排列; 说解——即按照文字的义、形、音顺序解释这个
造字之法;后两者为用字之法。 实际来看,前五者为造字记词,后者为借字记词。
3、《说文》的影响与研究
自唐代以后,一切字书、韵书及注释书中的字义训诂都依



据《说文》。《说文》问世以后,研究者蜂起。清代《说 文》之学,可分为四类: 其一,是校勘和考证工作,如严可均的《说文校议》、钱 坫的《说文解字斠诠》等; 其二,对《说文》进行匡正,如孔广居的《说文疑疑》、 俞樾的《儿笘录》等; 其三,对《说文》的全面研究,如段玉裁的《说文解字 注》、桂馥的《说文解字义证》、朱骏声的《说文通训定 声》、王筠的《说文句读》——“说文四大家” 其四,订补前人或同时代学者关于《说文》研究的著作, 如严章福的《说文校议议》、王绍兰的《说文段注订补》 等。

浅析《说文解字》与《现代汉语词典》释字解词方法的异同(网友来稿)

浅析《说文解字》与《现代汉语词典》释字解词方法的异同(网友来稿)

浅析《说文解字》与《现代汉语词典》释字解词方法的异同(网

友来稿)

平和正兴学校---罗文斌

【内容摘要】

《说文解字》将文字的形、义结合,可上溯造字之源,下辩分隶、行、草(书写的字迹)迁变之迹,有的还保存了一些古音等等。《现代汉语词典》则比较适应现代的要求,释字、解释词语从当代的语言环境出发,选取名家名著的文章为例句,比较切合实际。它们解释字、词义的方法都带有时代的特征。

【关键词】说文解字现代汉语词典解释字义词义方法

一、引言

对文字的研究分析,古人称之为训诂学。训诂学是中国传统研究古书中字义的学科,是中国传统的语文学--小学的一个分支。训诂学在译解古代词义的同时,也分析古代书籍中的语法、修辞现象。其从语言的角度研究古代文献,帮助人们阅读古典文献。“训诂”,也叫“训故”、“故训”、“古训”、“解故”、“解诂”,用通俗的语言解释词义叫“训”;用当代的话解释古代的语言叫“诂”。“训诂”连用,最早见于春秋时期鲁国人毛亨注释《诗经》的书,书名叫《诗故训传》,“故”、“训”、“传”是三种注解古文的方法。训诂合用始见于汉朝的典籍。(注释①)

训诂学书籍有两种,一种专为注疏某一本重要的书,逐字解释全书的意义,如《论语注疏》、《毛诗注疏》、《韩非子集解》等;另一种是单纯解释古代的词汇,搜集古代词汇,分类注释,如《尔雅》、《说文解字》、《方言》等;此外后有对训诂学的书籍进行补充、考证、阐释的书籍,如《方言疏证》等。(同注释①)

二、《说文解字》的释字

《说文解字》为汉朝文字学家许慎编篡,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字典。它把一盘散沙似的汉字,通过部首的编排进行系统化的归类。是我国第一部有系统的文字学专著。是我国古代文字理论的总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说文解字》互训词三例辨释_说文解字的释字体例

摘要:本文选取了《说文》中的三组互训词:“柱”与“楹”、“走”与“趋”、“完”与“全”,对它们的意义异同分别文章从字形、语源、语用、文化等多角度进行分析考辨。关键词:《说文解字》互训走趋柱楹完全《说文解字》,是中国第一部系统地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字源解释字义的字书。许慎总结了汉代人训释字义的成果,体现在《说文》中,其训释方法主要有三种:互为训释,推索由来,标明义界。“互为训释”简称“互训”,它的表现形式是甲、乙两个词语互相训释,以乙释甲,又以甲释乙。《说文解字》木部:“柱,楹也。”又“楹,柱也。”由于判定标准不同,《说文》互训词的数量有争议,而互训词之间彼此相互训释字意,也是同义词。互训词之间绝大部分并不是等义词,浑言则同,而析言则异,所以它们往往在程度轻重、感情色彩、语法搭配习惯等方面存在差异。《说文》中互训词以动词、名词居多, 形容词很少,基于这种情况,本文每个词性各选取了一组互训词:“柱”与“楹”、“走”与“趋”、“完”与“全”,对它们的意义异同分别文章从字形、语源、语用、文化等多角度进行分析考辨。一、柱楹柱,(小篆)《说文?木部》楹也。从木主声。《广雅》云:“楹谓之柱。”《说文?木部》(小篆),楹,柱也。从木盈声。从以上解释来看,柱和楹都指的是屋柱即支撑屋宇的独立构件。仔细分析,他们的在范围程度等方面有区别。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分析:“柱,楹也。柱之言主也。屋之主也。”徐锴曰:楹之言盈,盈盈对立之状。柱,段用了声训,强调柱指的是古代建筑支撑整个屋子的主要部件。《前汉?成帝纪》:“腐木不可以爲柱。”《书?禹贡》:“东至于底柱。”而徐锴也用了声训,盈盈对立状侧重的柱子的挺拔直立,因而一般放在厅堂前更好看。《释名?释宫室》:“楹,亭也,亭亭然孤立,旁无所依也。”如《春秋?庄二十三年》:“丹桓宫楹。”《左传?成公六年》:“授玉于东楹之东。”《诗?商颂?殷武》:“旅楹有闲。”从意义所指的范围来看,两者是有区别的。“柱”是房屋所有柱子的通称。《战国策?燕策》:“荆轲废,乃引其匕首以掷秦王,不中,中柱。”《柳毅传》:“柱以白璧。”《庄子?人间世》:“散木也,…以为柱则蠹。”而“楹”本义是厅堂前部的柱子。古代的房屋一般坐南朝北,正门外的两根大柱立于东西两侧,称东楹和西楹。《仪礼?乡饮酒礼》:“主人坐奠爵于西楹南介右。”过年过节或逢婚嫁等喜事一般就将对联贴在东西两楹上,称“楹联”。从词汇学角度来看,两者的本义是全部与部分的关系,是上下位词。而同义词必须是同位义,才能进行比较分析,所以,这时候它们还不能构成同义词。应该是“楹”扩大了词义范围,从部分柱子引申到代表全体柱子,与“柱”成为并列的义词,才进行了互训。要之,“柱”是房屋柱子的总称,“楹”是厅堂前部的大柱子。二、走趋走:(甲骨文)(金文)(小篆)《说文》走,趋也。从夭止。夭止者,屈也。凡走之属皆从走。从字形来看,金文的“走” 金文字形象摆动两臂跑步的人形,下部像人脚,合起来表示人在跑。小篆如徐锴曰:“走则足屈,故从夭。”趋:《说文》走也。从走刍声。《说文解字注》:“曲礼注曰:行而张足曰趋。《博雅》:”行也。“《释名》:“疾行曰趋。趋,赴也,赴所至也。”《诗?齐风》巧趋跄兮。走和趋都是快速行走向前的意思。析言之,两词在意义的程度大小以及语体应用及发展趋势上有些差异。1、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曰:“疾趋曰走”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曰:”徐行曰步,疾行曰趋,疾趋曰走。”此析言之。许浑言不别也。”可见,“走”的速度要比“趋”快,走快于趋,趋快于步,在程度上上差别。如《韩非子?五蠢》:“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书?武成》:“骏奔走。”《诗?大雅?緜》:“来朝走马。”等文献中,“走”都是“快跑”得意思,《孟子?公孙丑上》:“其子趋而往视之。”《文选?陶渊明?杂诗二首之二》:“日入群动息,归鸟趋林鸣。”从语义上就相对“疾速”的含义弱一些。2、同样是快速向前,二者的方向也有不同。走,往往是向相反的方向,而“趋”是朝正向方向前进。所以,在“走”往往有逃跑的含义,而“趋”却是追赶的意思。如,《孟子》:“弃甲曳兵而走。”《国语?吴语》:“民惧而走,远无正就。”《石壕吏》:

“老翁踰墙走,老妇出门看。”《管子?宙合》:“为臣者不忠而邪,以趋爵禄。”《吕氏春秋?必己》:“于是相与趋之,行三十里,及而杀之”高诱注:“趋,逐。”3、古代人为了表示对尊贵者或长辈的敬重,走路欲超前长辈时的小步快走,而不能大步无礼走过去,这是一种很重要的礼俗,一般用“趋”表达,而不用“走”。如《论语?季氏》:“鲤趋而过庭。” 《战国策?赵四》:“入而徐趋。”《论语?微子》:“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植灵寿木诗》:“前趋问长老,重复欣嘉名。”4、从词性上来看,“走”除了动词还可做名词,如指兽类《西京赋》:“上无逸飞,下无遗走。”,仆人,如《建德新墙》:“我议欲板筑,群走皆不怡。”车轮《墨子》:“以车两走,轴间广大以圉。”等。“趋”只有动词词性。要之,“走”是指快跑向前,“趋”是指急走前进,走比趋更快,二者在程度上有些差别。三、完全完:(小篆)《说文》全也。从宀元声。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入部全作仝。仝,完也。是二字互训。”全:(小篆)《说文》完也。《玉篇》:“具也。”《周礼?冬官考工记》:“玉人之事,天子用全,上公用龙。”郑玄注:全,纯玉也。《说文解字注》:“篆文?。从王。按篆当是籒之误。仝全皆从人。不必先古后篆也。今字皆从籒。而以仝爲同字。纯玉曰全。考工记玉人云。天子用全。大郑云。全,纯色也。许玉部云。全,纯玉也。后郑周礼注同许。按云纯玉曰全者,引经说此字从玉之意。”从小篆字形来看,“完”从宀,与房屋建筑有关系,“全”是“?”的异体字,从玉,因此应该是与“玉”有关联。不过分析概况词义,两词都是“完整”的意思。然而如果析言之,二者在意义偏指以及词性上都有一些不可忽视的差别。1、“完”侧重于事物的完备,完整。《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臣请完璧归赵。”《三国志。魏书.华佗传》:“果得一死男,手足完具。”《荀子?劝学》:“巢非不完也。”《荀子?议兵》:“完全富足而趋赵”《战国策齐策四》“夫玉生于山,制则破焉,非弗宝贵矣,然夫璞不完”《三国志?华佗传》:“果得一死男,手足完具。” “全”,本义纯色玉,侧事物的全部,纯粹、全一性。如《列子.天瑞》:“子列子曰:”天地无全功,圣人无全能,万物无全用。”《礼记?祭统》:“不明其义,君人不全。”郑玄注: “全,犹具也。”《孙子?谋攻》:“以全争于天下。”2、词性方面,二者都可以做动词、形容词、名词,但是“全”还可以做副词,为“完全,都” 义,也是从本义引申,实词虚化而来。如《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诊病决死生,能全无失乎?” 《西江月?遣兴》:“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结语:有些互训词到现在已经结合发展为固定应用的偏义复合词(或并列复合词),成为汉语双音化趋势的重要力量,如,“吹嘘”、“寄托”、“更改”、“绳索”、“命令”等等。互训词不是等义词,二者不是完全对等的关系,因此有必要对互训词之间的意义进行具体辨析。参考文献:[1]《说文解字通论》,陆宗达,北京出版社,1981[2]《古代汉语词汇纲要》,蒋绍愚,商务印书馆,2005[3]《汉语大字典》,湖北辞书出版社、四川辞书出版社,1992 [4]《说文解字互训词研究》(博士论文).李朝红.浙江大学.2007[5]《说文》互训词例辨,朱惠仙,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