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脊髓水成像在椎管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CT、MRI灌注成像的基本原理及其临床应用

CT、MRI灌注成像的基本原理及其临床应用

CT、MRI灌注成像的基本原理及其临床应用来源:复旦大学研究生课程教学讲义CT、MRI灌注成像的基本原理及其临床应用彭卫军吴斌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影像中心灌注(Perfusion)是血流通过毛细血管网,将携带的氧和营养物质输送给组织细胞的重要功能。

灌注成像(perfusion imaging) 是建立在流动效应基础上成像方法,与磁共振血管成像不同的是,它观察的不是血液流动的宏观流动,而是分子的微观运动。

利用影像学技术进行灌注成像可测量局部组织血液灌注,了解其血液动力学及功能变化,对临床诊断及治疗均有重要参考价值。

灌注成像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采用对水分子微量运动敏感的序列来观察人体微循环的灌注状况,二是通过造影剂增强方法来动态的研究器官,组织或病灶区微血管灌注情况。

肿瘤的灌注研究可以评价肿瘤的血管分布,了解肿瘤的性质和观察肿瘤对于放射治疗和/或化疗后的反应。

MRI脑灌注原理及临床应用长按识别二维码即可免费看(仅限48小时)MRI零基础学习班请点击最下方阅读原文一、灌注成像的原理、技术及相关序列核医学对局部组织血流灌注成像的研究较早,CT、MRI灌注技术为近年来发展较为迅速的成像方法。

1.CT灌注CT灌注(CT perfusion)技术最早由Miles于1991年提出,并先后对肝、脾、胰、肾等腹部实质性脏器进行了CT灌注成像的动物实验和临床应用的初步探讨。

所谓CT灌注成像是指在静脉注射对比剂同时,对选定层面通过连续多次同层扫描,以获得该层面每一像素的时间-密度(time-density curve,TDC)曲线,其曲线反映的是对比剂在该器官中映了组浓度的变化,间接反织器官灌注量的变化。

根据该曲线利用不同的数学模型计算出血流量(bloodflow, BF)、血容量(bloodvolume, BV)、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meantransit time, MTT)、对比剂峰值时间(Transit time to the peak,TTP、毛细血管通透性等参数,对以上参数进行图像重建和伪彩染色处理得到上述各参数图。

《医学影像技术》期末复习简答题库一

《医学影像技术》期末复习简答题库一

《医学影像技术》期末复习简答题库1X线检查方法有哪几类?简述透视和摄影的方法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X线检查方法可分为普通检查、特殊检查和造影检查三类。

透视是一种简便而常用的普通检查方法。

透视时将检查部位置于X线管和荧光屏之间,除观察形态外还可以观察器官的活动,如呼吸运动,心脏大血管的搏动,胃肠道的蠕动和排空等。

摄影也是一种常用的普通检查方法。

摄影时将受检部位置于X线管和胶片之间,并贴近胶片,固定不动。

胸部和腹部摄影时需停止呼吸,否则影像模糊。

摄影时还须将外物如饰物和敷料等除去,以免造成混淆的阴影。

在实际工作中,透视和摄影是相互辅助应用的,一方的优点即是另一方的缺点,因此,常常两者并用,取长补短,以使诊断更为全面正确。

2简介常用特殊摄影的主要用途。

1.体层摄影通过体层摄影装置摄取指定层面的体层像。

主要用于:①明确平片上难以显示和重叠较多的病变;②观察病变内空洞、钙化及肿块边缘情况;③检查支气管狭窄、闭塞或扩张。

2.荧光摄影主要用于对胸部疾病的筛选和健康检查。

3.放大摄影主要用于显示细微结构。

4.记波摄影目的是摄取运动器官的运动波形,观察其活动功能。

5.高仟伏摄影由于X线穿透力强,能穿过被照射的所有组织,可在致密影像中显示出被隐蔽的病变。

6.软X线摄影多用于女性乳腺摄影。

7.立体摄影应用较少。

8.硒静电摄影未被推广使用。

3 何谓高仟伏摄影?有哪些优缺点?高仟伏摄影是用高于120KV的管电压进行摄影,常用的管电压为120KV~150KV。

高仟伏摄影具有以下优点:1.电压增高,产生X线的波长短,穿透力强,缩小了各组织对X线吸收的差异,影像的层次增多,相应地扩大了X线诊断能力和范围。

2.可使高密度影像内的结构或被重叠的组织结构清楚显示,如透过大片实变的肺组织发现肿块,穿透与纵隔相重叠的组织了解气管和支气管等,可起到体层摄影的效果。

3.相应地降低了毫安秒值,可减轻X线管的负荷,延长X 线机的使用寿命。

高仟伏摄影的缺点是散射线多,投照时应使用滤线器。

磁共振脊髓水成像在椎管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磁共振脊髓水成像在椎管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磁共振脊髓水成像在椎管病变诊断中的应用陈纲;罗樱;马强华;杨晓萍;叶建军;朱小花【期刊名称】《医疗卫生装备》【年(卷),期】2010(031)004【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脊髓水成像(MR myelography,MRM)在椎管病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西门子Avanto 1.5T超导磁共振成像系统.利用Tim线圈、自动移床及无缝拼接技术对85例疑似脊柱及脊髓病变者分别行常规平扫和MRM.三维图像经最大强度投影及立体透视技术后处理后多角度观察.结果:MRM可清晰显示椎管内"造影柱"的形态,椎管内外不同病变对造影柱造成的压迫各有特征:硬膜外病变会导致患侧造影柱狭窄:硬膜下病变会造成患侧造影柱扩大,脊髓向对侧移位;髓内病变会造成造影柱均匀变窄.结论:MRM具有无创伤、无辐射、速度快、无需对比剂、患者易接受的特点,对各种病变所导致的椎管改变可清晰显示,通过对造影柱形态的观察可对病变进行定位或定性诊断:与常规MRI图像结合可获得全面、直观的病变信息,可取代X线脊髓造影和CT脊髓造影.【总页数】3页(P61-63)【作者】陈纲;罗樱;马强华;杨晓萍;叶建军;朱小花【作者单位】730050,兰州,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磁共振室;730050,兰州,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磁共振室;730050,兰州,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磁共振室;730050,兰州,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磁共振室;730050,兰州,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磁共振室;730050,兰州,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磁共振室【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5;R681.5【相关文献】1.低张磁共振胰胆管水成像技术结合肝脏三维容积转移期动态技术增强扫描在壶腹周围病变诊断中的价值 [J], 郭廷贞;郭锡城;王莉;张晓杰;高玉泉2.磁共振水成像对输尿管梗阻病变诊断的应用 [J], 徐荣春;严婷;任远;胡少波;桂绍高3.磁共振脊髓水成像在脊柱病变中的应用 [J], 李志波;李吉;郝鑫;金银华;张霖;宋扬4.磁共振脊髓水成像在脊柱病变中的应用 [J], 李志波;李吉;郝鑫;金银华;张霖;宋扬5.磁共振脊髓水成像技术在腰椎椎管狭窄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J], 王少纯;张国庆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MR水成像与水抑制技术在临床的应用

MR水成像与水抑制技术在临床的应用

MR水成像与水抑制技术在临床的应用华东医院MR室嵇鸣MR水成像与水抑制是两个完全相反的概念,前者是使水显影,呈高信号,后者是使水受抑制,呈低信号,两者在临床的应用完全不同。

两种技术在MR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完善提高,两种均属MR较新的特殊检查技术,临床应用广泛。

一、MR水成像技术(一)、MR水成像技术(即液体成像技术)原理MR 可通过重T2W来区分静态液体和周围的软组织。

因为静态液体是简单的水性溶液,它的横向弛豫时间T2很长,约为固态组织的20倍;静态液体基本不流动,即使流动也非常缓慢或具间歇性,不会对成像过程造成干扰。

MR通过序列、参数的变化,来完成使静态液体显影,呈高信号,而周围组织及快速流动的血液呈低信号。

所以液体成像技术又称水成像技术。

体内静态液体流速慢的(小于1mm/s)或是停滞的液体,如胆汁、胰液、尿液、脑脊液、内耳淋巴液、唾液等。

液体成像技术就是通过特殊的序列设计,使这些静态液体的器官显影,呈高信号。

或者说,使图像达到最大的水对比。

要达到最大的水对比(maximum hydrographic contrast, MHC)条件有①TR必须非常长,一般应长于组织中最长T1值的4倍(对静态液体讲大约为16秒),以得到氢质子的最大信号强度②翻转角度为90度,以保证纵向磁化失量的完全恢复,从而获得最大的信号强度③非常长的TE可以使来自软组织的信号强度明显衰减,几乎达到背景噪声的水平,而静态水信号强度明显增加,这样静态液体和软组织的信号强度差别最大。

经计算机模拟计算的结果:TE=250-400ms时有非常高的MHC。

原来用于水成像的序列有快速自旋回波(FSE、TSE)用长的回波链(ETL)一般用6-32,现发展到128-212。

HASTE序列是目前SIEMENS机型常用的水成像序列,有效TE长获得重T2W,突出了液体的显示,再加上脂肪抑制,可获得很清晰扩张的肝内胆管、胆总管、胰管、肾盂、输尿管、膀胱、脊髓、内耳迷路、涎腺导管、输卵管的图像。

脊椎病变MR诊断

脊椎病变MR诊断

脊椎退变
退变
感染
临床表现 症状轻微,轻度疼痛 高烧、疼痛剧烈
CT表现
骨质破坏 无或仅见休莫结节
骨质硬化:椎体相对边缘硬化, 椎体相对边角增生 并骨赘或桥
间盘气体:多见 间盘突出:多见
椎体相对边缘 增强扫描除脓腔外多轻
中度强化 破坏区周围硬化
偶见化脓性感染 少见
脊椎退变
退变
CT表现
钙化或死骨:少见
脊椎骨折(创伤性椎体骨折)
与病理性骨折的鉴别要点
MR表现(压缩骨折) 椎体形态
➢多为楔形,少为中央凹陷形 ➢无椎体边缘膨隆
椎体内异常信号区
骨折线
➢多呈前后走行的纤细条带或星芒状 ➢T1WI低信号,T2WI低或混杂信号 ➢2月后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
脊椎骨折(创伤性椎体骨折)
与病理性骨折的鉴别要点
局限于椎体相对边缘 范围广,可占据椎体大部
长T1长T2,长T1短T2 多长T1长T2,脓肿信号
,短T1长T2
增强扫描除脓腔外多轻中
(退变致应力改变) 度强化
软组织脓肿:无
可有
软组织肿胀:无
可有
•T1WI低信号,T2WI 高信号,范围小
•Ⅱ型 T1WI高于骨髓信号
T2WI高或等骨髓信号
•Ⅲ型 T1WI、T2WI均为低信号
MR表现(压缩骨折)
骨折线周围水肿区
➢大片状,边界模糊 ➢T1WI低信号,T2WI信号增高 ➢2月后可消失 ➢6月后T1WI、T2WI均为高信号
MR表现(爆裂骨折)
➢骨块明显移位 ➢有时难以与肿瘤相鉴别
创伤性椎体骨折
创伤性椎体骨折
创伤2D
3个月后
创伤性椎体骨折
CASE2

颈椎病的影像学

颈椎病的影像学
颈椎病的影像学
内容提要
颈椎病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及价值 颈椎病的影像学表现 影像学在颈椎病术后评价的应用
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sis)定义
(由2008年第三届全国颈椎病专题座谈会修订)
颈椎椎间盘组织 退行性改变
出现与影像学改变 相应的临床表现者
继发病理改变累及 其周围组织结构
动态MR 黄韧带的变化
4 颈椎椎体骨赘、钩椎关节、椎小关节退变
椎体骨赘
或骨桥形成
CT、MRI 椎体后缘的骨赘
椎管狭窄及颈髓受压
椎体前缘的骨赘
食管
食管受压
左侧钩突肥大
钩椎关节退变表现为颈椎钩突肥大、变尖增生以及骨赞形成,其钩椎关节间
隙变窄,关节面显示硬化。
CT扫描可观察到钩突增生肥大引起的
3.发展 (1)原因: ①甲午战争以后列强激烈争夺在华铁路的 修。筑权 ②修路成为中国人 救的亡强图烈存愿望。 (2)成果:1909年 京建张成铁通路车;民国以后,各条商路修筑 权收归国有。 4.制约因素 政潮迭起,军阀混战,社会经济凋敝,铁路建设始终未入 正轨。
髓核与母椎体体分椎离体,上形、成下游缘离出体现半 小结节,圆多形位缺于损硬影膜,外X线间及隙C,T可 偶尔位于见硬其膜边下缘骨。质硬化,T1、
T2 MRI信号与椎间盘相 似。
椎间盘突出、硬膜囊前后受压
MRI、CT椎间盘突出
脊髓异常信号
颈椎间盘突出脊髓受压时,MRI可见受累颈髓弯曲、变形,向后移位, 其内出现斑点状异常信号,提示脊髓水肿、囊性变等。
1 颈椎生理曲度异常
颈曲变小、变直、反弓 多采用Borden氏测量法 正常C值7.6~12.2mm 防止军人位、低颏位 青少年颈椎病的主要影像学特征(100%)

椎管内占位病变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椎管内占位病变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髓内常见肿瘤的鉴别诊断 病理
起源于脊髓中央管的室 管膜细胞或终丝等部位 的室管膜残留物;易囊 变、出血;多数沿中央 管纵向生长、上下两端 可见囊变或空洞形成 常累及多个脊髓节段, 与正常脊髓分界不清, 偏心、不规则囊变常见 起源于血管内皮细胞的 良性肿瘤。肉眼观肿瘤 由富含血管的肿瘤结节 和囊肿构成,有时瘤壁 可钙化 转移途径为动脉途径、 椎静脉途径和通过神经 根或脑脊液直接侵犯脊 髓等原发病史
髓外硬膜下肿瘤
• 常见病例:神经鞘瘤、神经纤维瘤、脊膜瘤
• 其他病例:表皮样囊肿、畸胎瘤、脂肪瘤、血 管瘤 • 总体特征: • 大多数为良性,生长缓慢,包膜完整,界 限清楚,早期诊断手术治疗,其效果较好;病 变位于脊髓外硬膜下腔内,相邻部位脊髓受压, 向对侧移位;病变邻近上、下方硬膜下腔增宽。
转移瘤
多见于中 老年
淋巴瘤
多见于中 老年男性
白血病 儿童常见
可表现为 贫血、出 血、感染、 背痛、局 部肿胀
脂肪瘤 男性好发
2/3病人出 现下肢无 力和背痛
髓外硬膜下常见肿瘤的鉴别诊断
发病年龄 临床表现 影像学表现/鉴别诊断
CT:肿瘤密度略高于脊髓,易发生神经根鞘部位,常穿过椎间 孔向硬膜外发展,呈典型的哑铃状改变;MR:T1WI等高信 号,T2WI高信号,增强后实性成分呈均匀显著强化,常合并囊 变;多为神经鞘瘤,若发现多发神经源性肿瘤,应考虑是否为 神经纤维瘤病 CT:多为密度稍高的椭圆形占位,边缘可钙化,增强中度强 化;MR:T1WI、T2WI呈等或略高信号,多位于脊髓背侧,较少 超过2个脊髓节段,增强持久、均匀的强化,邻近硬脊膜“尾 巴状”线性强化。“硬膜尾征”是其相对特征
畸胎瘤
多见于儿童和青 少年男性转移瘤多来源于原发颅 内肿瘤和全身系 统性肿瘤的脑脊 液播散

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的磁共振脊髓水成像研究

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的磁共振脊髓水成像研究

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的磁共振脊髓水成像研究王丽敏;刘中霖;王丽娟;黄飚;张玉虎;赵洁皓;周晓红【摘要】目的研究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spontaneous intracranial hypotension syndrome,SIHS)的磁共振脊髓水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myelography,MRM)特点,探讨MRM 对SIHS 的诊断价值,并揭示SIHS 的可能发病机制.方法采用超导型磁共振成像扫描系统对18 例SIHS 进行全脊柱磁共振脊髓水成像检查.结果 18 例SIHS 患者中有12 例发现存在脑脊液漏,阳性率高达(66.7%),其中9 例在颈椎,2 例在胸椎,1 例在腰椎.SIHS的MRM 特点主要表现为硬脊膜增厚,脑脊液漏口相应水平神经根鞘增粗变形,边缘模糊,漏口周围及其以下节段硬膜外间隙积液,周围组织信号增高,鞘旁软组织内积液.结论 SIHS 的MRM 有特征性改变,MRM 可明确显示脑脊液漏的部位,有助于SIHS 的临床诊断及病因查找,脑脊液漏可能是SIHS 的主要发病机制.【期刊名称】《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年(卷),期】2012(038)001【总页数】3页(P47-49)【关键词】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磁共振脊髓水成像;脑脊液漏【作者】王丽敏;刘中霖;王丽娟;黄飚;张玉虎;赵洁皓;周晓红【作者单位】广东省人民医院神经科;广东省医学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广州510080;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神经科;广东省人民医院神经科;广东省医学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广州510080;广东省人民医院放射科;广东省人民医院神经科;广东省医学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广州510080;广东省人民医院神经科;广东省医学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广州510080;广东省人民医院神经科;广东省医学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广州51008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2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spontaneous intracranial hypotension syndrome,SIHS)又称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是原因不明的以立位加重,卧位减轻或消失的头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综合征,目前多数学者认为脑脊液漏为SIHS的主要原因[1-3]。

磁共振脊髓水成像技术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的价值探讨

磁共振脊髓水成像技术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的价值探讨

磁共振脊髓水成像技术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的价值探讨杨晓萍;张军莉;罗樱;朱小花;罗雅萍;马强华【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脊髓水成像在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Siemens Avanto1.5 T磁共振扫描仪、常规MR及水成像技术,回顾分析32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常规MRI及水成像扫描的MR表现.结果:腰椎间盘突出的脊髓水成像表现为椎管内脑脊液液体柱的腹侧、腹外侧及背侧的弧形压迹呈蜂腰样或糖葫芦状.结论:腰椎磁共振水成像技术可间接显示硬膜囊受压及神经根移位程度,是常规MRI检查的有效补充.【期刊名称】《医疗卫生装备》【年(卷),期】2010(031)002【总页数】2页(P74-75)【关键词】磁共振成像;脊髓水成像;腰椎间盘突出【作者】杨晓萍;张军莉;罗樱;朱小花;罗雅萍;马强华【作者单位】730050,兰州,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影像诊断中心MR室;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科训科;730050,兰州,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影像诊断中心MR室;730050,兰州,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影像诊断中心MR室;730050,兰州,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影像诊断中心MR室;730050,兰州,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影像诊断中心MR室【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5;R681.57磁共振脊髓水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myelography,MRM)技术是利用磁共振成像中的重T2加权结合脂肪抑制技术突出脑脊液信号,显示椎管与神经根鞘内的脑脊液形态、椎管被阻范围及硬膜囊受压程度,从而反映腰椎间盘突出的程度[1]。

本文总结了3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椎间盘突出椎管水成像病例,旨在探讨MRM作为无创检查手段的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手术病理证实的椎间盘突出32例,其中男性25例,女性7例,年龄23~67岁,平均45岁。

临床表现为腰腿痛32例、排尿困难7例、下肢感觉障碍6例。

术前均行常规MR、MRM检查。

单次激发磁共振水成像技术对脊柱侧弯的应用价值

单次激发磁共振水成像技术对脊柱侧弯的应用价值

慢或停滞的液体 ( 如脑脊液 、胆汁、尿液 、静脉
血等 )非 常灵 敏 ,呈 高信 号 ,而使 实 质性 器官 和
流动液体 ( 如动脉血 ) 呈低信号 ,从而达到水成 像效果 。本文采用的 s H序列 ,是将原用 3 s MR h
于腹 部 的屏 气 快速 2 D水 成 像 序 列 中 的扫 描 模 式
水成像技术对脊柱侧弯的应用价值
田传 帅 牡 丹 辛晓燕 杨 献峰 何 健 朱 斌
【 摘要 】 目 探讨单次激发 的 磁共振水成像 ( nls t Rhd g py s R 技术在脊柱侧弯患者全脊柱 s g oM r r h , s M H) i eh y o a h
MR 检查 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使用P ip c iv . 双梯度超导磁共振成像系统和全神经系统组合线圈 ,对2 0 I hl s hea1 T i A 5 0 例脊 柱侧 弯患者行单次激 发磁共 振水成像 ,得到全脊髓像 ,再根据全脊髓像 ( 定位图 )设定TwI : 的扫 描方案 ,分析 和T wI
术 ,减少博动伪影 。
3例运 动伪 影 ,原 因可能 是 ( )患者脊 柱 后 1 凸严 重 ,仰 卧 时 患 者 身 体 不 平 稳 ,易移 动 。( ) 2 病 理性 疼 痛 导致 不 能控 制 的运 动 。( 3)吞 咽 、呼 吸动作 过 大 。解 决 方 案 : 凸严 重患 者 ,用 沙 袋 后 等 垫平 ,稳 定 身 体 ; 病理 性 疼痛 患者 ,请 临床 医 生 根据 情 况 给予 药物 止痛 ; 咽 、呼吸 动作 过 大 吞 患 者 ,检查前 告 知并训 练患 者吞 咽 、呼 吸等动作 。 总 之 ,利 用 shMR s H得 到 的 全 脊 髓 像 快 速 、无 创 伤 、无 辐射 ,能 清 楚显 示 全 脊 柱 弯 曲形态 , 5

磁共振成像简介(修)

磁共振成像简介(修)

磁共振成像方法简介一、成像类别1、一般成像:(1)平扫;(2)增强扫描增强扫描的主要作用:(1)突出病变:由于病变与背景组织的结构或血供特点不同,在静脉注射对比剂的某一时相,两种组织中所含对比剂的浓度不同,从而使病变与背景组织的对比增大,使病变凸显出来,病变的形态、边界变得清晰,可防止漏诊。

(2)有助于病变的定性:由于不同病变有着不同的血供特点,通过增强扫描,尤其是动态增强扫描,可揭示病变组织的血供特点,从而有助于病变性质的判别。

如心肌延迟强化提示心肌纤维化,为不可恢复性改变。

(3)有助于病变的分期:由于增强扫描可区分病变邻近的血管和淋巴结,也使病变与邻近组织、脏器的关系显示的更清楚,从而有助于病变的临床分期,有助于病变可切除性的判断。

(4)有助于临床疗效评价:有些病变,如恶性肿瘤,经过放射治疗或介入治疗,病变已经失去活性,但肿块大小并没有明显缩小,而通过增强扫描观察病变的血供情况就可判断病变的活性,从而避免过度医疗。

2、血管成像:(1)MRA(不用对比剂);(2)CE-MRA(对比剂增强血管成像)MRA为静态显像,可分别显示动脉和静脉,且无需静脉注药;CE-MRA可静态成像,也可动态成像,动态成像可显示对比剂从动脉流入到静脉流出的全过程。

胸腹部及大范围血管成像,因血流方向不一致、呼吸运动干扰及血液质子反复受激产生饱和等原因,影响MRA成像效果,建议使用CE-MRA。

MRA与CE-MRA相比,有成像简便(无需注射对比剂)、价廉、可分别进行动脉成像和静脉成像等优点,但显示细小血管的能力稍差,且有时会因湍流等因素干扰,造成诊断的不确定性。

CE-MRA显示细小血管优于MRA,一般不受湍流等因素影响,但操作复杂(需团注对比剂)、费用高,且动脉成像易受静脉污染,影响细节观察。

动态成像可避免静脉污染,但空间分辨率稍差,且受呼吸运动等限制。

一般而言,颅脑血管首选MRA,其他部位血管首选CE-MRA。

3、水成像:由于水中氢质子含量最多,MR可单独对液体积聚的部位(如胰胆管、椎管、尿路、内耳淋巴系)进行三维成像检查,达到类似造影的效果。

磁共振弥散成像在脊髓损伤中的应用

磁共振弥散成像在脊髓损伤中的应用

磁共振弥散成像在脊髓损伤中的应用毛锐利; 陈昆涛【期刊名称】《《中国CT和MRI杂志》》【年(卷),期】2014(000)004【总页数】4页(P1-4)【关键词】磁共振; 弥散加权成像; 弥散张量成像; 脊髓损伤【作者】毛锐利; 陈昆涛【作者单位】遵义医学院第五附属珠海医院影像科广东珠海 519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4; R445.2随着世界各国经济水平的发展,脊髓损伤发生率呈现逐年增高的趋势。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ies, SCI)是脊柱损伤最严重的并发症,往往导致损伤节段以下肢体严重的功能障碍。

脊髓损伤不仅会给患者本人带来身体和心理的严重伤害,还会对整个社会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

针对脊髓损伤的预防、治疗和康复已成为当今医学界的一大课题。

目前有关脊髓损伤评价和治疗效果验证主要依靠临床的主观评价,缺乏客观的功能影像学标准。

脊髓损伤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是MRI,但常规MRI结果与功能残疾评价相关性差,与神经病学及组织学损伤程度不相关联,低估了脊髓病变程度,不能反映脊髓白质纤维束状态,不能有效定量观察轴突损伤及再髓鞘化过程,不适于评价脊髓的功能状态[1-2]。

常规MRI检查在脊髓型颈椎病早期诊断中敏感度较低,T2WI显示高信号的患者其病程多为晚期,多提示为不可逆性损伤[3],且往往低估了脊髓损伤的程度,其与脊髓临床功能状态无相关性[4-6],不能为临床早期干预提供可靠信息。

根据急性脊髓损伤在MRI上的基本表现,Kulkarni等[7]将其分为出血、挫伤和水肿三类,结合MRI表现与患者临床评定做了相关性分析。

Frankel分级标准[8]是评价SCI预后的指标。

MRI上最常见的脊髓外伤表现是脊髓出血和脊髓水肿[9-10]。

脊髓水肿的预后往往较好,脊髓挫伤的预后则较差,而脊髓出血往往为完全性SCI,预后很差[11-14]。

因此,能够早期准确地评价脊髓损伤的情况,检测出脊髓内有无出血,对患者的预后评价非常重要。

磁共振水成像在脊柱疾病的临床应用研究

磁共振水成像在脊柱疾病的临床应用研究

磁共振水成像在脊柱疾病的临床应用研究目的分析与探讨磁共振水成像在脊柱疾病中的应用方法与价值。

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存在脊柱疾病的患者共100例,对其采用磁共振水成像检查,对患者的临床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并将磁共振水成像检查结果与最终的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以了解磁共振水成像的临床价值与准确性。

结果该文100例患者通过磁共振水成像证实存在异常共95例,准确性为95.0%。

不同的脊柱疾病其磁共振图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通过磁共振水成像能够直观、清晰的查见患者的脊柱情况。

结论磁共振水成像检查具有高效率、高准确性、高灵敏度以及无创伤等优点,因此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与应用。

标签:磁共振水成像;脊柱疾病临床应用;准确性脊柱疾病在临床上可分为很多种类,包括椎间盘病变、黄韧带增生与后纵韧带增生、脊柱外伤、椎体肿瘤以及椎管肿瘤等,随着现代人生活习惯的改变,脊柱疾病的发病率在临床上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

由于脊柱疾病大多数属于慢性疾病,对于患者的生活质量与身体健康均存在较大的影响,因此需采取科学的方法进行治疗。

准确的诊断是医生选择治疗方式的有力保证,传统的对于脊柱疾病的检查多采用CT,尽管CT具有成像清晰、准确率高、可从多个角度观察病变部位、检查快速、操作简便等优点,但在对患者进行CT增强扫描时,会要求患者注射对比剂,因此会造成一定的创伤[1]。

磁共振水成像是临床上近年来逐渐兴起的一种技术,随着磁共振水成像技术的逐渐发展,该方法在骨科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作为一种全新的检查技术,磁共振水成像具有较多优势[2]。

该研究选取该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期间收治的存在脊柱疾病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就磁共振水成像对于脊柱疾病的临床检查价值进行分析与探讨,旨在为提高脊柱疾病的检查准确率提供科学根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该院收治的存在脊柱疾病的患者共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63例,女性患者37例。

年龄为12~80岁不等,平均年龄为(46.8±5.4)岁。

磁共振水成像在脊柱疾病的临床应用研究

磁共振水成像在脊柱疾病的临床应用研究

磁共振水成像在脊柱疾病的临床应用研究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水成像技术对脊柱疾病诊断的应用价值。

方法采用快速高级自旋回波、重T2WI及脂肪抑制技术对300例病人检查行磁共振椎管水成像。

结果MRM显示正常25例、异常275例,清楚显示原发病变与邻近脊髓腔、脊髓、神经根的相关关系。

结论 MRM具有无创伤、无辐射、速度快,不需对比剂,患者易接受的特点。

MRM与常规MRI图像结合可获得全面、客观的病变信息,MRM图像可取代X线脊髓造影和CT脊髓造影。

【关键词】磁共振水成像脊柱疾病脊髓近年来磁共振水成像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检查,我院自2002~2009年对300例病人行磁共振椎管水成像术(MRM),MRM作为一种全新的影像检查技术,与传统检查相比较,具有无创伤、无辐射、速度快,不需对比剂,患者易接受的特点。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300例中,男183例,女117例,年龄2~86岁,平均48.5岁,扫描部位为颈段105例,胸段33例,腰段162例,病种包括椎间盘病变117例,韧带增生29例,外伤17例,椎体肿瘤36例,椎管肿瘤33例,结核8例,其他疾病17例,健康25例。

所有病例最终诊断结果均有病理证实或符合临床诊断标准。

1.2方法采用西门子1.0T超导磁共振扫描仪,在常规成像后,对感兴趣区域(VOI)采用快速高级自旋回波序列、重T2加权、脂肪抑制技术行矢位MRM扫描,主要技术参数:TR/TE:8000ms/250ms,矩阵256×256,层厚3mm,无间距,扫描时间8s。

2 结果MRM显示正常25例,表现为含水结构的脊髓腔管壁光滑,管壁无狭窄及前后壁无受压,脊髓形态信号无异常,中央管无扩张,马尾呈细条束状分布,神经鞘袖对称;椎管内外静脉无迂曲扩张。

MRM显示异常275例。

3 讨论3.1方法和技术 MRM作为MR新技术之一已日趋广泛运用于临床[1],其原理是利用重T2加权的效果,即用长TR加特长的TE,使一般组织的信号变低,而使脑脊液的信号更加突出,从而达到水成像,即“椎管造影”的效果[2]。

磁共振椎管水成像126例分析

磁共振椎管水成像126例分析

磁共振椎管水成像126例分析摘要:目的讨论磁共振椎管水成像(MRM)对提醒椎管内病变部位及原因的价值与限度。

方法采用三维〔3D〕快速自旋回波〔FSE〕加脂肪抑制技术作冠状面重T2加权椎管水成像126例,包括枕延池6例、颈段18例、胸段19例、腰段83例。

所有图像均经3 D最大信号强度投影〔MIP〕后处理。

结果90.5%〔114/126例〕图像质量优良。

MRM阳性101例〔80.2%, 106人次〕。

硬膜外病变51人次,硬膜下30人次,髓内23人次。

66例手术前后比照,本组100%定位正确,定性正确率91.3%。

结论重T2加权FSE序列MR椎管水成像是可靠的、非侵袭性的检查方法,它可代替常规X线脊髓造影和CT脊髓造影,还可解决上述检查无法解决的一些难题。

关键词:脊髓;磁共振成像MR myelography: analysis of 126 casesWANG Wu ZHANG Xuezhe LU Yan, et al.〔Department of Radiology, China-Japan Friendship Hospital, Beijing 100029, 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value and limitation of MR myelography (MRM) in depicting the spinal canal obstruction. Methods Heavily T2-weighted coronal MR myelography was performed with 3D fast-spin-echo (FSE〕andfat-suppression sequence in 126 cases, including 6 cerebellomedullary cistern, 18 cervical, 19 thoracic and 83 lumbar cases. The resulting slice were then projected into a composite image using a standard maxium intensity projection (MIP〕algorithm. Results90.5%〔114/126〕of MRM yielded reproducible high-quality image of the spinal thecal sac. 106 lesions (extradural, intradu ral, intramedullary) were detected in 101 cases〔80.2%〕. The level and degree of spinal canal obstruction were visualized and confirmed by operation in 66 cases with a high sensitivity of 100%, and a diagnostic accuracy of 91.3%. Conclusion Heavily T2 FSE MR myelography is a noninvasive and reliable method. MRM surpasses conventional and CT myelography and could replace them in some degree.Key words:Spinal cord;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磁共振脊髓造影〔MR myelography,MRM〕又称MR椎管水成像,为非侵袭性影像检查方法,是近年开展起来的MR最新技术之一,国外已有一些报道[1,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