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脊柱和脊髓病变的影像诊断-脊髓空洞

合集下载

脊髓损伤的影像诊断

脊髓损伤的影像诊断

脊髓损伤的影像诊断造成脊髓损伤的原因主要有外伤性和非外伤性,外伤性脊髓损伤通常伴有脊柱的骨折、脱位及软组织损伤,脊柱的功能同时受损;非外伤性的脊髓损伤包括炎症性、肿瘤性、血管性和放射性损伤等。

外伤性脊髓损伤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可根据临床体征和常规X线照片作出快捷、初步的定位诊断,而CT及MRI能够为临床提供更为全面而详细的影像学信息,这无疑对脊髓损伤的定性、定位和损伤的评价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一)、脊髓创伤影像学表现1.损伤分期(1)脊髓创伤急性期:急性脊髓创伤常伴随不可逆性脊柱结构破坏,如撕裂伤、横断伤或严重挫伤,也可由内在的可逆性损伤如震荡或轻微挫伤引起,还可以由外来的可逆损伤如脊髓受压引起。

脊髓震荡伤(脊髓休克)产生短暂性神经缺陷,却不能发现脊髓本身形态或微观结构的改变。

最初神经损伤症状可能十分严重,可被认为是神经化学或神经内分泌水平的改变而造成,一般可在24~48小时之内恢复。

颈髓经常最易受累,可能与先前颈椎存在的损伤所致的椎管狭窄或运动度过大有关。

脊髓挫伤是脊髓内在的损伤,具有由坏死、血肿和水肿所致的整体或(和)微观结构的改变。

它能引起可逆性或通常不可逆的神经缺陷。

早期的挫伤只是少数小的中央血肿,之后逐渐扩大并通过周围水肿互相融合。

如果只是轻微的挫伤,则在影像和临床表现上很难相鉴别。

即使是在理想的成像技术条件下,微小的点状血肿也可能很难发现。

脊髓撕裂伤和横断伤是由神经索的失连续性引起的不可逆性损伤。

脊髓十分坚韧很少被撕裂或是断开,即便是在大量骨折错位的情况下。

若在受伤几天之后作检查,则很难区分横断伤和严重挫伤。

严重挫伤之后脊髓发生降解而自溶,典型的这种变化发生于伤后24~48小时,与完全性脊髓破裂表现相似。

与横断伤不同的是,挫伤的患者具有潜在的神经恢复能力。

(2)脊髓创伤慢性期:先前条件较稳定的病人在急性损伤后长时间内也可发展为神经功能缺陷。

这种新的功能缺陷的发展或先前损伤难以解释的病程需要合理的进一步的研究和干预。

脊柱与脊髓X线解剖课件

脊柱与脊髓X线解剖课件

脊柱 椎孔 由椎体和椎弓围成 椎管 上下椎孔连成 椎间盘 两椎体之间 终板 覆盖椎体上下缘的透明软骨 纤维环 终板之间的纤维软骨和胶原 髓核 纤维环中央弹性胶冻样物质 韧带 前纵韧带 后纵韧带 黄韧带
(二)胸椎 前后位及侧位 1、 胸椎前后位 2、 胸椎侧位
(三)腰椎 前后位、侧位及双侧后斜位
1、 腰椎前后位 横突 第三腰椎最长大 第四最小、尖刀状 第五宽大、可骶化 2、 腰椎侧位 椎管前后径
1、 腰椎斜位 重点检查椎弓峡部 右后斜位------右峡部 左后斜位-------左峡部
狗头: 狗嘴----同侧横突 狗眼-----椎弓根 狗耳----上关节突 狗前腿---下关节突 狗腹----椎板 狗颈----峡部(关节间部) 狗尾----对侧横突 狗后腿-----对侧下关节突
脊髓后动脉 供应脊髓后1/4
由左右椎动脉或小脑下后动脉发出,沿脊髓后外侧下行沿途接受后髓动脉补充。血流方向因部位而定。
髓动脉
髓动脉:前髓动脉 后髓动脉(数量多,细小,中断)为脊髓的营养血管,是颈、胸、腰各部节段性动脉分支,经相应的椎间孔入椎管,形成根动脉,其中到达脊髓者。
椎管的骨部
椎孔 由椎体和椎弓围成 椎管 上下椎孔连成
椎管的关节部
椎间盘 两椎体之间 终板 覆盖椎体上下缘的透明软骨 纤维环 终板之间的纤维软骨和胶原 髓核 纤维环中央弹性胶冻样物质 韧带 前纵韧带 后纵韧带 黄韧带
椎管测量
椎管前后径(矢状径) 椎弓根间径(椎管横径) 关节间径 侧隐窝(前后)高度 椎板间径 椎管面积测量
So much for today. Thank You!
Bye-bye!
脊髓节于脊柱的节段对应关系:
上颈髓(颈1-4)与同序数椎骨对应一致 下颈髓(颈5-8)和上胸髓(胸1-4)与同序数椎骨的上一个椎体平对(T4胸髓-T3胸椎) 中胸髓(胸5-8)与同序数椎骨的上两个椎体平对(T5胸髓-T3胸椎) 下胸髓(胸9-12)与同序数椎骨的上三个椎体平对(T9胸髓-T6胸椎) 腰髓与第十至十二胸椎平对 骶髓和尾髓平对第一腰椎

脊椎和脊髓常用影像检查方法及常见病的影像学表现

脊椎和脊髓常用影像检查方法及常见病的影像学表现
阻塞面杯口状,患侧蛛网膜下腔增宽,脊髓向对侧移位。
• 硬膜外肿瘤:
阻塞面梳齿状,患侧蛛网膜下腔变窄,脊髓向对侧移位。
• 脊髓内肿瘤:
蛛网膜下腔对称性变窄,呈大杯口状,脊髓膨大。
髓内
髓外硬膜内
硬膜外
•畸胎瘤
外伤
• X线摄片:是脊椎外伤的主要检查方法,可以 显示椎体和椎弓附件的骨折。椎体骨折多表现 为楔形压缩骨折。 • CT:在显示椎弓骨折、椎小关节骨折和脱位方 面明显优于X线片。还能显示脊髓内出血和硬 膜外血肿。 • MRI:能显示脊髓损伤及椎管内血肿,包括硬 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和脊髓内血肿。脊髓水 肿T2WI为高信号。
常见肿瘤和好发部位:
• 髓内肿瘤:星形细胞瘤(Astrocytoma) 和室管膜瘤(Ependymoma)等。
• 脊髓外硬膜内肿瘤:脊膜瘤 (Meningioma)和神经鞘瘤(Neuroma) 等。 • 硬膜外肿瘤:转移瘤(包括脊椎骨转 移)、淋巴瘤等。神经纤维瘤有时也位 于硬膜外。
脊髓造影
• 髓外硬膜内肿瘤:
脊髓纵裂畸形
脊髓空洞症syrinx
原因:先天性或继发于外伤、感染和肿瘤。 影像学表现:
A.
CT平扫上颈髓内低密度囊,脊髓 CT造影是可有造影剂充盈。 B. MRI:呈脊髓中央T1WI低信号, T2WI高信号病灶。
OTHERS
脊髓梗塞
• 一个身体健康20岁男性,晨起发现
双下肢瘫,大小便失禁,请问首选 影像学检查方法是什么,为什么?
核素扫描
• 适用于全身骨骼的检查,例 如骨转移瘤的过筛检查。
脊髓造影检查
• 经腰穿向蛛网膜下腔内注入水溶性碘剂后X线透 视或摄片,这种方法称为脊髓造影 (myelography)。水溶性造影剂必须是非离子 型的。 • 鞘内注入造影剂后行CT扫描,称为CT脊髓造影。

脊髓空洞症(syringomyelia)(2)

脊髓空洞症(syringomyelia)(2)

一、脑脊液常规和动力学检查无特征性改变,空洞较大可引起椎管轻度梗阻和CSF蛋白增高。

二、影像学检查 1、MRI矢状位图像可清晰显示空洞位置、大小和范围,是否合并Arnold-Chiari畸形等。

是确诊本病的首选方法,有助于选择手术适应症和设计手术方案。

2、应用延迟脊髓CT扫描,将水溶性造影剂注入蛛网膜下腔,在注射后6、12、18、24小时行脊髓CT检查,可显示高密度空洞影像。

3、X线平片检查可发现脊柱侧弯或后突畸形、隐性脊柱裂、颈枕区畸形和Charcot关节等。

诊断本病多在青中年发病,病程缓慢。

节段性分离性浅感觉障碍,肌肉萎缩无力,皮肤关节营养障碍,常伴有脊柱畸形、弓形足等。

脑脊液检查压力及成分大多正常,空洞大时也可致椎管梗阻,脑脊液蛋白含量增高。

X线摄片可证实所伴有的骨骼畸形,脊髓磺油造影可见脊髓增宽。

延迟脊髓造影CT扫描及脊髓磁共振象可显示空洞的部位、形态与范围,尤以后者为理想的检测方法。

鉴别诊断一、脊髓内肿瘤和脑干肿瘤前者临床表现与脊髓空洞症相似,但脊髓内肿瘤一般病变节段较短,早期出现括约肌症状,椎管梗阻现象常较明显;后者好发于儿童和少年,多有明显的交叉性麻痹,病程短,发展快,晚期可有颅压增高现象。

二、颈椎病虽可有上肢的肌萎缩及节段性感觉障碍,但无浅感觉分离,根性疼痛多见,肌萎缩常较轻,一般无营养障碍,颈椎X光片可见骨质半生及椎间孔变窄等征象。

三、麻风可引起手及前臂的痛触觉分离、肌萎缩及皮肤溃疡。

但感觉障碍范围不符合节段性分布,体表皮肤可有散右脱屑和色素斑,受累神经变粗,并有麻风接触史,皮肤、粘膜及神经活检可查见麻风杆菌。

治疗本病病情进展缓慢,常可迁延数十年之久。

目前还内有特效疗法。

一、手术治疗较大空洞伴有椎管梗阻可行上颈段椎板切除减压术,合并颈枕区畸形及小脑扁桃体下疝可行枕骨下减压,手术矫治颅骨和神经组织畸形。

张力性空洞可行脊髓切开及空洞-蛛网膜下腔分流术。

二、放射治疗对脊髓病变部位进行照射,可缓和疼痛,可用深部X线疗法或60Co治疗。

脊髓空洞症 病情说明指导书

脊髓空洞症 病情说明指导书

脊髓空洞症病情说明指导书一、脊髓空洞症概述脊髓空洞症(syringomyelia)是指在多种原因的影响下,在脊髓中央管附近或后角底部有胶质增生或空洞形成的一种慢性进行性脊髓疾病,病变多位于颈髓,亦可累及延髓。

脊髓空洞症与延髓空洞症可单独发生或并发,典型临床表现为双上肢和胸背部痛温觉减退或缺失等感觉障碍;肌肉无力、肌萎缩、肌束颤动、肌肉张力下降等运动障碍;皮肤增厚、皮肤和手指苍白等神经营养性障碍。

英文名称:syringomyelia。

其它名称:无。

相关中医疾病:暂无资料。

ICD疾病编码:暂无编码。

疾病分类:神经系统疾病。

是否纳入医保: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一般无遗传性。

发病部位:脊髓。

常见症状:双上肢和胸背部痛温觉减退或缺失、肌肉无力、肌萎缩、皮肤增厚、皮肤和手指苍白。

主要病因:先天性发育异常、脑脊液动力学异常、血液循环异常。

检查项目:体格检查、脑脊液检查、X线、延迟脊髓CT扫描、MRI、肌电图。

重要提醒:脊髓空洞症发病较隐匿,患者应早诊断、早治疗,以免疾病进一步发展。

临床分类:根据Barnett的分型,临床上可将脊髓空洞症分为以下四型:1、脊髓空洞伴第四脑室正中孔堵塞和中央管扩大;2、特发性脊髓空洞症;3、继发性脊髓空洞症;4、单纯性脊髓积水或伴脑积水。

二、脊髓空洞症的发病特点三、脊髓空洞症的病因病因总述:脊髓空洞症的发病原因尚不明确,多数学者认为脊髓空洞症不是一种单独病因所引起的一种独立疾病,而是由先天性发育异常、脑脊液动力学异常、血液循环异常等多种致病因素共同导致的一种综合征。

基本病因:1、先天性发育异常本病常合并小脑扁桃体下疝、脊柱裂、脑积水、颈肋、弓形足等畸形,故认为脊髓空洞症是脊髓先天性发育异常。

有人认为是由于胚胎期脊髓神经管闭合不全或脊髓内先天性神经胶质增生导致脊髓中心变性所致。

2、脑脊液动力学异常颈枕区先天性异常影响脑脊液自第四脑室进入蛛网膜下腔,脑室压力搏动性增高,不断冲击脊髓中央管使之逐渐扩大,导致与中央管相通的交通型脊髓空洞症。

脊髓空洞症

脊髓空洞症

第三节脊髓空洞症(syringomyelia)本病为缓慢进展的退行性病变,其病理特征是脊髓灰质内的空洞形成及胶质增生。

临床表现为受损节段内的浅感觉分离、下运动神经元瘫痪和植物神经功能障碍,以及受损节段平面以下的长束体征。

如病变位于延髓者,称延髓空洞症;如病变同时波及脊髓和延髓者,称球脊髓空洞症。

[病因]确切病因尚不清楚,可先天发育异常性和继发性脊髓空洞症两类,后者罕见,是指继发于脊髓肿瘤、外伤、炎症等引起脊髓中央组织的软化和囊性变,一类脊髓空洞症的病理和临床均有与前者有所不同。

本节主要介绍先天发育异常所致者,有以下几种学说。

一、先天性脊髓神经管闭锁不全:本病常伴有脊柱裂、颈肋、脊柱侧弯、环枕部畸形等其它先天性异常支持这一看法。

二、胚胎细胞增殖:脊髓灰质内残存的胚胎细胞团缓慢增殖,中心坏死液化形成空洞。

三、机械因素:因先天性因素致第四脑室出口梗阻,脑脊液从第四脑室流向蛛网膜下腔受阻,脑脊液搏动波向下冲击脊髓中央管,致使中央管少数民族扩大,并冲破中央管壁形成空洞。

[病理]空洞部位的脊髓外观可正常,或呈梭形膨大,或显萎缩。

空洞腔内充满液体,通常与中央管相通,洞壁由胶质细胞和胶质纤维构成。

空洞常位于脊髓下颈段及上胸段的前后灰质连合及一侧或两侧后角基底部。

空洞可限于几节段、也可上及延髓下达脊髓全长,横切面上空洞大小不一,形状也可不规则。

在空洞及其周围的胶质增生发展过程中,首先损害灰质中前角、侧角、后角和灰白质前连合,其后再影响白质中的长束,使相应神经组织发生变性、坏死和缺失。

延髓空洞症由颈髓扩展而来,通常位于延髓后外侧部分的三叉神经脊束核和疑核部位,以后才影响周围的长束,使之继发变性。

[临床表现]多在20~30岁发病,偶可起病于童年或成年以后,男多于女。

起病隐潜,病程进行缓慢常以手部小肌肉萎缩无力或感觉迟钝而引起注意。

临床症状因空洞的部位和范围不同而异。

一、感觉障碍本病可见两种类型的感觉障碍,即由空洞部位脊髓支配的节段性浅感觉分离性感觉障碍和病变以下的束性感觉障碍。

脊髓空洞症

脊髓空洞症

第四节脊髓空洞症脊髓空洞症(syringomyelia)是缓慢进展性的脊髓的变性疾病,因多种原因导致脊髓中央管附近区域发生病变,产生脊髓内空洞形成和胶质细胞增生的病理特征,临床表现为节段性分离性感觉障碍、节段性肌肉萎缩和传导束性运动、感觉障碍及局部营养障碍。

病变累及延髓称延髓空洞症。

临床上,此类症状和体征也可由一些其他神经系统疾病,如脊髓内肿瘤、外伤性脊髓病、放射性脊髓病、梗死(脊髓软化)、脊髓内出血和另外少见于脊髓外肿瘤、蛛网膜炎和颈脊髓坏死性脊髓炎所引起,称症状或继发性脊髓空洞症。

【病因病理】脊髓空洞症的病因尚不清楚。

推测其形成有先天性发育异常、脑脊液循环的机械性压力理论和继发于肿瘤、脊髓血管病后形成的脊髓积水(hydromyelia)等诸多因素和机制。

近数十年来,比较接受的是Gardner的机械性压力冲击理论,其基本理论是因为第四脑室出口的先天发育异常、脑脊液不能流入脊髓中央管,而脑室中脑脊液波动对脊髓中央管周围血管间隙的冲击,导致中央管扩大和空洞形成。

其二,有作者认为脊髓空洞症是胚胎期神经管闭合不全或先天脊髓中心部变性等因素造成的,因为脊髓空洞症常常伴有神经系统其他的畸形,如脑积水、扁平颅底、枕颈交界处畸形等。

其三,脊髓空洞症的临床表现可继发于脊髓外伤、肿瘤、血管病等疾病,可能与中央管周围区域的血管供应的原因有关。

因此,应该认识到脊髓空洞症是一组由多种病因综合作用导致的综合征。

病理上,脊髓空洞症最多见于颈髓,可向下延伸至胸髓,向上可累及延髓而命名为延髓空洞症。

空洞通常开始位于中央管附近,逐步扩大并发展到压迫脊髓前后角出现相应的神经症状。

【临床表现】脊髓空洞症多见于20~40岁,男性多于女性。

起病隐匿,发展缓慢。

临床表现的特征依病变累及的部位而不同,但基本的共有表现为:(一)感觉障碍突出的表现是节段性分离性感觉障碍,往往痛觉丧失而触觉存在,患者多因手指不痛、被热水烫伤而发现感觉问题就诊。

如病变位于中央管附近,侵犯前联合,出现“马甲”型分离性感觉障碍。

脊柱的影像学诊断

脊柱的影像学诊断

高出坠落,脊柱骨折
脊柱良性肿瘤和 肿瘤样病变
Benign Spinal Tumor and Tumorlike Lesion
脊柱良性肿瘤和肿瘤样病变
骨血管瘤 骨软骨瘤 骨巨细胞瘤 骨样骨瘤 骨母细胞瘤 动脉瘤样骨囊肿 内生骨疣 其它:软骨黏液样纤维瘤、纤维骨瘤、血管外皮细胞瘤和血管内皮细胞瘤等
环椎:前后弓及两侧块 枢椎:齿状突、椎体及棘突 第3至第7椎体:逐渐增大,椎孔三角形,椎间关节面近呈水平位,钩椎关节 (Luscka 关节)
胸椎:逐渐增大,椎孔心形,关节突关节面呈冠状位 腰椎:椎体逐渐增大,椎孔呈三角形,关节突关节面呈矢状位 骶骨:骶骨倒立扁三角形,5个骶椎融合而成 尾骨: 4个尾椎融合而成
环枢关节半脱位 齿状突骨折
骨质疏松骨折 L1压缩骨折
脊髓损伤
脊髓震荡: 单纯脊髓功能损伤,可出现轻微脊髓水肿,愈后良好。
脊髓挫伤: 脊髓水肿、出血、脊髓广泛破碎出血、乃至脊髓横断;
脊髓受压: 骨折脱位或髓外血肿等原因导致的椎管变窄压迫脊髓;
MRI表现
1、脊髓形态改变 梭形膨大,灶性水肿;脊髓弯曲;完全或不完全横断,伴
elements of T-3
and T-4 and the
posterior soft
tissues
(arrowheads).
The lesion
enhances
markedly with the
contrast agent.
FigC the lesion
C
has only
intermediate
38, yr, M of C
Hereditary multiple exostosis with several spinal osteochondromas 遗传性多发骨软骨瘤

脊髓疾病影像

脊髓疾病影像

影像学表现
lX线平片多无阳性发现。 l脊髓造影表现为对比剂柱中出现粗大
弯曲走行的透光条影,有时可呈多囊 状充盈缺损。 l选择性脊髓血管造影可直接观察到畸 形血管的部位和范围,判定供血动脉 的来源,畸形血管和脊髓的关系,具 有重要意义。
CT表现
l病变部位脊髓局限性增粗,有时可见斑点状 钙化灶或高密度出血灶。增强扫描见到异常 血管强化。
影像学表现
CT表现
l平扫见髓内边界清楚的低密度囊腔,CT值 同脑脊液,相应脊髓外形膨大。部分病例空 洞内压力低,脊髓呈萎缩状态; l增强扫描无强化。有助于与脊髓肿瘤鉴别。 l造影CT延时24小时扫描见造影剂进入脊髓 空洞内。
MRI表现
l在矢状面T1WI上显示脊髓为中等信 号,空洞呈管状低信号;
lT2WI上空洞转呈亮白高信号,脊髓 受压变薄为低信号。
脊髓疾病影像
一 椎管内肿瘤
l椎管内肿瘤约占神经系统肿瘤的15%, 按生长部位可分为脊髓内、,脊髓外硬 脊膜内和硬膜外三种。
l以脊髓外硬脊膜内肿瘤最为常见,约占 60%~75%,其他两类各占15%。
l平片诊断价值有限,主要靠CT和MRI, 脊髓造影亦为一种诊断手段。
l其中,MRI 对椎管内肿瘤的定位和定 性诊断是最佳的影像学方法。
骑跨椎间孔的哑铃状全貌。
(四)脊膜瘤(menin膜细胞,靠近神经根的近段,常 位于硬膜囊中。临床上多见于30~60岁,女性多 于男性。70%以上发生在胸段,颈段次之,腰骶段 极少。典型临床表现位脊髓压迫症状。
影像学表现
X线表现 l 椎管增宽、肿瘤邻近骨硬化;沙粒型脊膜
(一) 室管膜瘤 (ependymomas)
l占髓内肿瘤的60%。 l起源于中央管的室管膜细胞或终丝等部

脊髓空洞症

脊髓空洞症

Thanks
(四)临床分型
根据Barnett的分型,临床上可将脊髓空洞症分为四型 1. 脊髓空洞伴第四脑室正中孔堵塞和中央管扩大 合并Ⅰ型Chiari畸形或由后颅窝囊肿、 肿瘤、蛛网膜炎等所致第四脑室正中孔阻塞 2. 特发性脊髓空洞症 3. 继发性脊髓空洞症 脊髓肿瘤、外伤、脊髓蛛网膜炎和硬脊膜炎所致 4. 单纯性脊髓积水或伴脑积水
原因未明,多数学者认为脊(延)髓空洞症不是一种单独病因所引起的一种独立疾病,而是多种 致病因素所致的综合征。 1. 先天性发育异常 本病常合并小脑扁桃体下疝、脊柱裂、脑积水、颈肋、弓形足等畸形,故认为脊 髓空洞症是脊髓先天性发育异常。有人认为是由于胚胎期脊髓神经管闭合不全或脊髓内先天性神经胶 质增生导致脊髓中心变性所致。 2. 脑脊液动力学异常 颈枕区先天性异常影响脑脊液自第四脑室进入蛛网膜下腔,脑室压力搏动性增 高,不断冲击脊髓中央管使之逐渐扩大,导致与中央管相通的交通型脊髓空洞症。 3. 血液循环异常 认为脊髓血管畸形、脊髓损伤、脊髓炎伴中央管软化扩张及蛛网膜炎等引起脊髓血 液循环异常,产生脊髓缺血、坏死、液化形成空洞。
脊髓空洞症
(一)定义
脊髓空洞症(syringomyelia)是一种慢性进行性脊髓疾病,病变多位于颈髓,亦可 累及延髓,称为延髓空洞症(syringobulbia)。脊髓空洞症与延髓空洞症可单独发生或 并发,典型临床表现为节段性分离性感觉障碍、病变节段支配区肌萎缩及营养障碍等。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
(五)临床表现
2. 运动障碍 颈膨大区空洞致双手肌肉明显萎缩,呈“鹰爪”样。空洞发展至晚期可出现 病变水平 以下锥体束征,累及侧柱交感神经中枢(C8~T2侧角),出现同侧Horner征
3. 神经营养性障碍及其他症状 Morvan征;夏科(Charcot)关节

脊柱骨髓炎及椎间盘感染影像学表现

脊柱骨髓炎及椎间盘感染影像学表现
可降至椎间隙一半以上。椎间盘脓肿或邻近椎体 椎间盘感染的来源与椎体感染的来源相似。
2、椎体旁软组织肿胀,早期表现为相应椎间隙有低密度软组织影,以后可显示椎间隙变窄(矢状位重建)。 1、椎体骨质破坏,呈低密度,其中常见相对高密度区(死骨)。
传播途径
1. 经污染手术的器械直接带入椎间隙
最常见的是椎间盘手术后感染,发生率在0.1%~0.5% 之间。经皮穿刺椎间盘抽吸术和经内镜椎间盘切除术器械 消毒不严格等
一般手术后一个月以内出现症状,大部分是由葡萄球 菌感染所致。
2. 经血液途径播散
原发病灶大都来自皮肤、黏膜或泌尿道,可能系通过脊 椎静脉丛的反流而致。以来自泌尿道的感染最为常见。 椎间盘感染的来源与椎体感染的来源相似。
• 腰椎是最常受累部位,最常见的感染来源是上呼 吸道、皮肤和泌尿生殖道。最常见的致病菌是葡 萄球菌,其次为链球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 变形杆菌等。
• 严重糖尿病患者和老年人较常见,但椎间盘感染 也可见于免疫缺陷、滥用药物及嗜酒者。男女发 病率约2:1。
病理与临床:
• 临床表现包括寒战与高痉挛、僵硬,血沉升高等。
椎间盘改变:在T2上椎间盘呈高信号,早期椎间 脊柱骨髓炎和椎间盘感染是脊柱中一个或多个部分感染,病原体包括细菌、霉菌以及寄生虫。
椎间盘感染的来源与椎体感染的来源相似。
隙无变窄,进展期(2—4周后)多数变窄,高度 严重糖尿病患者和老年人较常见,但椎间盘感染也可见于免疫缺陷、滥用药物及嗜酒者。
临床表现包括寒战与高热,腰背痛加剧,并有明显的神经根刺激症状,局部压痛、肌肉痉挛、僵硬,血沉升高等。
3. 邻近感染灶直接蔓延
影像学表现:
• X线表现:
早期无明显改变,感染3-4周后可见椎间隙 变窄,上下椎板边缘毛糙、模糊,椎体骨质疏松 和终板侵蚀性破坏。较晚期,感染部位的上、下 椎体骨质呈溶骨性破坏后逐渐发生骨质增生硬化, 相邻椎体骨性融合。

脊柱及脊髓病变的MRI表现

脊柱及脊髓病变的MRI表现

3
脊髓空洞症
MRI表现 • 交通性:脊髓空洞、先天性畸形病变
脊髓中央均匀性扩大,可有分隔 脑脊液流空征象 • 肿瘤性:空洞壁不规则,可显示肿瘤 • 外伤性:偏心性空洞、多房,外伤史 • 特发性:无其他异常征象空洞症
4
脊髓血管畸形
• 脊髓血管先天发育异常 • 临床症状:急性或慢性脊髓功能障碍 • 分类 • 动脉瘤 • 动静脉畸形 • 动静脉瘘 • 毛细血管扩张症 • 静脉畸形
5
脊髓血管畸形
髓内血管畸形
• 脊髓内迂曲团状混合低、略低、高信号病灶 • 脊髓无或轻度占位效应 • 脊髓空洞症 • 髓周粗大的引流静脉 • 椎体膨胀性破坏 • 椎旁粗大的引流静脉及畸形血管巢(Cobb’S)
6
脊髓血管畸形
髓周血管畸形
• 髓周迂曲条状血管影 • 脊髓受压移位、萎缩、软化 • 脊髓中央条状高信号影(T2WI) • 增强后血流缓慢之畸形血管可强化
7
脊柱和脊髓外伤
脊柱外伤:椎体骨折、脱位 椎间盘突出 软组织损伤 脊髓损伤 • 脊髓震荡 • 脊髓挫裂伤 • 脊髓压迫
8
脊髓外伤
脊髓挫裂伤 • 髓内点片状出血 • 脊髓水肿、液化、坏死 MRI表现 • 脊髓软化囊变 • 脊髓空洞症 • 脊髓萎缩 • 脊髓局限性增粗 • 蛛网膜粘连,脊髓移位
9
脊髓肿瘤
脊柱脊髓先天性畸形
• 脊膜膨出及脊髓脊膜膨出 • 脊椎椎体畸形:半椎体、蝴蝶椎 • 脊髓纵裂 • 脊髓空洞症 • 脊髓血管畸形
1
脊椎半椎体畸形
2
脊髓空洞症
病因 • 先天发育畸形 • 外伤 • 肿瘤 • 炎症
分类 • 交通性 • 非交通性 Sherman分类 • 交通性 • 肿瘤性 • 外伤后 • 特发性

《脊髓空洞症》PPT课件

《脊髓空洞症》PPT课件
《脊髓空洞症》ppt课件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目 录
• 脊髓空洞症概述 • 脊髓空洞症的治疗 • 脊髓空洞症的预防与康复 • 脊髓空洞症的最新研究进展 • 病例分享与讨论
01
脊髓空洞症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脊髓空洞症是一种慢性、进行性 脊髓变性疾病,以脊髓中央管扩 张和脊髓实质空腔形成为主要特 征。
01
02
03
神经生物学研究
深入探讨脊髓空洞症的发 病机制,包括神经细胞凋 亡、神经胶质细胞反应、 水通道蛋白表达等。
流行病学调查
研究脊髓空洞症的发病趋 势、危险因素及分布情况 ,为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 。
临床研究
开展多中心临床研究,对 脊髓空洞症的诊疗方案进 行优化和改进。
新药研发
靶向治疗药物
针对脊髓空洞症的特定靶 点,开发新型治疗药物, 提高治疗效果。
细胞治疗
利用干细胞或免疫细胞治 疗脊髓空洞症,修复受损 的神经细胞或调节免疫反 应。
基因治疗
通过改变致病基因的表达 ,从根本上治疗脊髓空洞 症。
临床试验与成果
临床试验进展
01
介绍正在进行的脊髓空洞症临床试验,包括试验设计、目的和
预期结果。
成果分享
02
总结近年来的脊髓空洞症研究成果,分享成功案例和治疗经验
适应社会。
患者自我管理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规律作息、均衡饮食、避免过度劳累等,有助于维护身体健康和 预防疾病复发。
心理调适
学会自我调节情绪,保持乐观心态,积极参与社交活动,增强自信 心。
定期复查
按照医生的建议,定期进行复查,以便及时了解病情变化和调整治 疗方案。
04

脊髓空洞症临床及影像学表现PPT课件

脊髓空洞症临床及影像学表现PPT课件
17
• 男、48岁。一年前感左侧手指麻木, 疼痛,后发展至双下肢麻木无力,近 期加重。无运动障碍。
18
19
脊 髓 胶 质 瘤 伴 空 洞
20
21
• 40岁女性,突发性双下肢运动及感觉障碍 三天。大、小便已失禁,感觉平面在乳头 以上。
22
23
24
• C5-T2水平髓内异常信号, 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增强后可见斑片轻强
2
二 病因
先天性 a 胚胎期 3-4W,脊髓神经管未完全闭合, 造成闭合不全或闭合缺陷所致。
b 神经管发生过度扩张,第四脑室顶部未 能穿通形成麦氏孔,而仍然保持“封闭”状态, 脑脊液波动压力过大,向下冲压使脊髓中央管扩 大。(有人认为Arnold-Chiari畸形或基底凹陷征 时小脑扁桃体或蚓部疝入枕骨大孔,使麦氏孔挤 压不易穿通)
脊髓内胶质细胞瘤区域性囊变或肿瘤上下方继发性脊髓空洞增强扫描可鉴别多为非交通脊髓缺血高颈髓蛛网膜粘连影响脊髓前动脉下行血流对颈及上胸段的供血导致缺血性改变从而形成空洞
脊髓空洞症临床及 影像学表现
1
一 脊髓空洞症(Syringomyelia) 定义
脊髓内出现管状囊腔。包括脊髓中央管扩张(脊髓积水)和 脊髓内囊腔两类。

Ⅱ型,小脑蚓部、桥脑、延髓
及部分Ⅳ脑室下移进入椎管。

Ⅲ型,罕见,系在Ⅱ型的基础
上出现脑膨出。

Ⅳ型,非常罕见,有严重小脑
发育不良。
30
• Chiari Ⅰ畸形,还称扁桃体异位,通常不伴 先天性畸形。
• 小脑扁桃体的位置随年龄的增加逐渐上移, 因此,不同年龄段小脑扁桃体的位置也可 以不同。
• 以枕大孔连线为基准,诊断Chiari畸形的

脊髓空洞症的鉴别诊断

脊髓空洞症的鉴别诊断

脊髓空洞症的鉴别诊断一、概述脊髓空洞症是一种罕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也被称为梭形细胞瘤。

该疾病主要表现为脊髓内部出现一种袋状空洞,通常由脊髓内的脂质充填。

对于脊髓空洞症的鉴别诊断,需要进行综合性的评估和筛选,以排除其他疾病可能性。

二、临床表现脊髓空洞症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主要表现为感觉和运动障碍。

常见症状包括局部疼痛、痛觉丧失、肌肉无力、肌肉萎缩等。

在鉴别诊断时,医生需要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和症状表现。

三、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是诊断脊髓空洞症的重要手段之一。

常用的影像学检查包括MRI和CT。

在影像学上可见脊髓内出现异常扩张和空洞,有助于确定诊断。

四、脊髓空洞症的鉴别诊断1.与蛛网膜腔囊肿的鉴别蛛网膜腔囊肿是一种常见的脊髓疾病,与脊髓空洞症在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上有相似之处。

需要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和影像学分析来区分二者。

2.与脊髓海绵状血管瘤的鉴别脊髓海绵状血管瘤也是与脊髓空洞症相似的疾病,需要注意两者在MRI和CT上的特征性改变。

3.与脊髓肿瘤的鉴别脊髓肿瘤在临床上表现为脊髓功能障碍,可能与脊髓空洞症混淆。

通过病史询问和全面的影像学检查有助于鉴别。

五、治疗方案脊髓空洞症的治疗主要包括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

手术治疗可以通过脊髓穿刺或手术摘除脊髓内的空洞来改善症状。

药物治疗主要是针对症状进行治疗,例如疼痛管理和肌肉功能的康复。

六、结论脊髓空洞症是一种临床相对罕见的神经系统疾病,需要综合考虑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病史才能进行准确的鉴别诊断。

在治疗方面,早期诊断和干预是至关重要的,可以帮助患者尽早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脊髓空洞—搜狗百科

脊髓空洞—搜狗百科

脊髓空洞—搜狗百科自体因素(25%)Greenfield强调脊髓空洞症为脊髓呈管状空洞,由颈段上下延伸许多节段,应看作与脊髓中央管单纯囊肿不同,空洞积水更适用于后者,认为本病是脊髓背中线发育畸形的结果,空洞腔可与中央管交通,空洞内衬可见室管膜细胞,囊内液与CSF类似。

也有人认为本病因胶质细胞增殖,其中心部坏死形成空洞。

先天因素(20%)一般认为脊髓空洞症为先天发育异常,因该病常伴有其它先天性异常,如:脊髓裂、脑积水等,故认为脊髓空洞症是一种先天发育缺陷。

有人认为由于先天性第四脑室出口闭塞,致脑脊液循环障碍,脑脊液搏动压力不断冲击脊髓中央管,导致脊髓中央管不断扩大,最终形成空动洞。

外伤因素(15%)脊髓空洞可继发于脊髓外伤、脊髓神经胶质细胞瘤、囊性病变、血管畸形、脊髓蛛网膜炎、脊髓炎伴中央软化等病症。

发病机制1.先天性病因大体有四种学说:(1)Gardner的流体力学理论:1958年开始,Gardner报道了大量Chiari Ⅰ型畸形伴脊髓空洞症的病例,他推测由于枕大孔区的梗阻(先天畸形或蛛网膜炎等),使脑脊液不能从四脑室流出,脑脊液在脉络膜丛动脉源性搏动的作用下,就会不断冲击脊髓中央管,使其扩大,并破坏中央管周围的灰质,形成空洞,手术中也发现四脑室与中央管是交通的;部分病人脑室造影时,可观察到造影剂经四脑室进入中央管;经皮肤穿刺向空洞内注入空气,气体也可溢入四脑室;而且空洞内液体蛋白含量低,与脑脊液相似,但也有不同意见:部分病人在造影,手术及尸检中未发现四脑室与中央管的交通;腰穿注入造影剂虽不流入四脑室,但空洞可显影;部分空洞与中央管分离,并且是多房的,有的学者计算了脉络丛动脉源性搏动的压力,发现压力很小,不可能造成空洞,另外此学说无法解释延髓空洞症的产生。

(2)Williams的颅内与椎管内压力分离学说:1969年以来,Williams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对脑室,空洞及蛛网膜下腔做了压力测定,认为人在咳嗽,打喷嚏及用力时,可引起颅内及椎管内静脉压上升,使脑脊髓蛛网膜下腔的压力随之升高,此时正常人是通过脑脊液在蛛网膜下腔的往返流动来平衡的,而有小脑扁桃体轻度下疝的病人,由于脑脊液循环障碍,就出现了压力的不平衡,Williams发现在咳嗽初期,腰部蛛网膜下腔的压力高于基底池,以后则相反,由此他推测小脑扁桃体可能有活瓣作用,当脊髓蛛网膜下腔压力升高时,脑脊液可上推下疝的扁桃体而流入颅内;随着脊髓蛛网膜下腔压力的下降,小脑扁桃体再度下疝,使脑脊液不能回流,造成颅内压增高,促使脑脊液从四脑室向中央管灌注,这是颅内与脊髓,中央管与脊髓外产生的压力差,Williams称为脑脊液压力分离,这个压力差反复间断地作用很多年,就可以形成交通性脊髓空洞症,通过空洞穿刺及动物实验也发现空洞内压力高的特点,部分病人在咳嗽用力时,也有症状加重的临床报道,脊髓空洞症病人中央管与空洞的交通不是一直开放的,由于枕大孔处组织反复受压及其他原因,可以关闭,由此在空洞的进展上提出了脑脊液冲击理论,在枕大孔明显受压的病人,当咳嗽等用力时,脊髓蛛网膜下腔的压力突然升高,由于不能向颅内传递,就向脊髓内空洞传递,因空洞的开口被关闭或有活瓣作用,空洞内液体不能流入颅内,就向上面中央管旁的灰质冲击,久而久之,空洞逐渐向上扩展,并在脊髓空洞的基础上形成延髓空洞,由此说明延髓空洞不可能单独存在,此点与临床观察相符。

脊柱和脊髓疾病的MRI诊断-医学影像专业

脊柱和脊髓疾病的MRI诊断-医学影像专业
• 常用的脉冲序列为自旋回波(SE)序列, T1、T2加权成像。
• T1加权成像,TR一般300-500ms, TE20-30ms。T2加权成像,TR20003000ms,TE60-120ms。
编辑课件
1、检查前准备
• 装有心脏起搏器以及体内有动脉瘤夹者 均禁忌做MRI检查。
• 体内有大的 铁磁性 植入物,最好 免做 MRI检查。
编辑课件
二、正常MRI表现
MRI能从矢状、冠状及横断面上完 整地显示脊髓、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腔 与脊柱的关系 • 脊椎 • 椎间盘 • 椎管 • 椎管内正常结构
编辑课件
编辑课件
编辑课件
编辑课件
编辑课件
编辑课件
编辑课件
脊椎

骨皮质在T1、T2加权像上呈镜界清
楚、锐利的线状无信号影,松质骨组成
编辑课件
病理
• 脊膜膨出和脊髓脊膜膨出多为向背侧膨 出,可发生于脊椎的任何节段,以腰骶 部最为常见,颈椎次之,胸椎较少见。 脊膜膨出的特征为脊膜通过脊椎缺损部 位向椎管外呈囊袋状膨出。囊壁由蛛网 膜、硬脊膜及皮肤构成,囊内充满脊液。 脊髓脊膜膨出除有脊膜膨出外,囊内容 物还有脊髓和神经根。
编辑课件
脊柱和脊髓疾病的 MRI诊断
编辑课件
MRI软组织分辨率高,不仅 能清楚地显示脊髓、椎间盘、椎 管及椎管内软组织,而且能显示 多种病理改变,对诊断脊椎发育 畸形、椎间盘变性和突出,脊柱 外伤和感染颇有价值。
编辑课件
一、检查方法
• 成像序列的设置和参数的选择较为关键, 它对于MR 图像质量及病变的显示均有 直接影响。
编辑课件
• (2)胸段椎管 胸段椎管大致呈圆形,椎管矢径为
18mm左右,其中T4-10矢径,横径稳定, 变化较少。

脑内窥镜下手术治疗脊柱、脊髓病变

脑内窥镜下手术治疗脊柱、脊髓病变
1 脊 髓 空 洞 症
不但 能达 到上述 要求 , 具 有定位 准确 、 伤小 、 还 损 可重 复 进 行
囊液 抽吸等优点 。 2 1 囊 性 颅 咽 管 瘤 囊 性 颅 咽 管 瘤 占 颅 咽 管 瘤 的 7 ~ . O 9 。 于 肿 瘤 位 置 深 在 且 邻 近 有 许 多 重 要 结 构 , 即使 用 显 5 由 故 微 技术仍达不 到理想的治疗效 果。 临床 发 现 , 于 囊 性 颅 咽 管 对 瘤 只要 切除 引起症状 的囊肿 部分再加 以术后 放疗 , 即可 明 显 改 善 症 状 , 到 长 期 存 活 。 用 脑 内窥 镜 手 术 可 以在 立 体 定 向 达 利 技 术 辅 助 下 , 对 肿 瘤 的 囊 腔 , 开 重 要 结 构 选 择 入 路 , 刺 针 避 穿 并 排 空 囊 内 容 物 , 洗 囊 腔 , 除 大 部 分 囊 壁 及 部 分 肿 瘤 实 冲 切 质 , 取 病 理 结 果 。 些 病 例 可 放 置 Omaa贮 液 囊 , 囊 内容 获 有 y 对
营 养 障 碍 。M R 对 本 病 具 有 特 殊 的 诊 断 价 值 , 状 面 图 像 能 I 矢
清 晰地 显 示 空 洞 的 范 围 和 程 度 。 据 空 洞 是 否 与 脑 室 交 通 . 根 可 将 脊 髓 空 洞 症 分 为 交 通 性 脊 髓 空 洞 症 和 非 交 通 性 脊 髓 空 洞 症。 目前 . 合 并 Chai 形 的 脊 髓 空 洞 症 多 采 用 枕 大 孔 区减 对 ir 畸
脑 内窥 镜 下 手 术 治 疗 脊 柱 、 髓 病 变 脊
柴建军 徐 淑 军 ( 东 大 学 齐 鲁 医 院 山 201) 5 0 2
随 着 微 创 手 术 在 外 科 领 域 中 的 广 泛 应 用 , 内 窥 镜 技 术 脑 也 逐 渐 应 用 于 脊 柱 、 髓 病 变 的 手 术 治 疗 。 目前 , 内窥 镜 手 脊 脑 术 主 要 应 用 于 以下 脊 柱 、 髓 病 变 。 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