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及椎管内病变影像诊断

合集下载

脊髓和椎管内病变 MRI

脊髓和椎管内病变 MRI

髓外硬膜下
第十三节
多发脊膜瘤-颈段
髓外硬膜下
第十三节
胸 5 平 面 椎 管 内 髓 外 、 硬 膜 内 脊 膜 瘤
第十三节
脊膜瘤MRI表现
---T1WI
第十三节
脊膜瘤MRI表现
---T1WI
第十三节
脊膜瘤MRI表现
---T2WI
第十三节
二、脊髓外伤
(injury of spinal cord)
Macrocatheter Excelsior SL 1.7F Boston
Daniel A Rufenacht Geneva university(病例)
Daniel A Rufenacht Geneva university(病例)
四、脊髓空洞症

第十三节
慢性进行性脊髓退行性变,为先天性、
第十三节
神经鞘瘤MR表现 --T1WI增强扫描
第十三节
神经鞘瘤MR表现 --T1WI增强扫描
第十三节
脊膜瘤(spinal meningioma) 第十三节
临床与病理
占椎管内肿瘤25% ◆ 好 发 于 胸 段 ( 70% ) , 其 次 为 颈 段 (20%) ◆ 肿瘤为实性,表面光滑,包膜完整,有时 有钙化,广基与硬脊膜相连 ◆ 半数位于髓外硬脊膜内、可位于硬脊膜外 或硬脊膜内外 ◆ 30~50岁好发,女性略多
学习难点
本节学习中的难点:
第十三节
1. 椎管内病变的定位、定量及定性原则
2. 椎管内常见类型肿瘤的影像学表现
3. 脊髓外伤、椎管内血管畸形的影像学
表现
异常X线表现(脊髓造影) 第十三节
★ ★ ★ ★ ★
对比剂梗阻 梗阻面形态 脊髓变化 蛛网膜下腔 椎管大小

脊髓及椎管内疾病的影像学表现

脊髓及椎管内疾病的影像学表现
MRI:脊髓增粗;肿瘤T1信号低于脊髓,T2 信号高于脊髓;囊变、出血、空洞使信号不 均;肿瘤实体部分明显强化,均一或不均
14
颈髓星形细胞瘤
15
星形细胞瘤
16
脊 髓 内 星 形 细 胞 瘤
17
1
髓 内 星 形 细 胞 瘤 横断面
增强
18
2
四、诊断、鉴别诊断及比较影像学
根据上述CT和MRI表现,髓内肿瘤不难诊 断。
11
颈7~胸2平面脊髓室管膜瘤
12
星形细胞瘤(astrocytoma)
临床与病理
• 占髓内肿瘤40%,76%为Ⅰ~Ⅱ级,24%为Ⅲ~Ⅳ级 • 颈胸段脊髓最多见,儿童可累及脊髓全长 • 38%囊变,可合并脊髓空洞 • 儿童多见,无性别差异,肿瘤小
13
影像学表现
CT:脊髓增粗,呈等、低或稍高密度;囊变 呈更低密度;轻度强化;CTM脊髓增粗,蛛 网膜下腔变窄
脊髓及椎管内疾病
1
椎管内肿瘤的分类
髓内肿瘤
室管膜瘤 /星形细胞瘤
髓外硬膜内肿瘤 神经鞘瘤 /脊膜瘤
硬膜外肿瘤
转移瘤 /淋巴瘤
2
脊髓内肿瘤 (Intramedullar Tumor of
Spinal Cord)
3
椎管肿瘤:髓内肿瘤
概述
.占椎管内肿瘤的10-15%,以室管膜瘤和星 形细胞瘤最多。
病理:
◆肿瘤呈圆形/卵圆形或分叶状,常单发 。 较大肿 瘤易发生囊变,
◆部分肿瘤可沿神经孔生长到椎管外而呈哑 铃状。
◆由于肿瘤生长缓慢,脊髓长期受压,常有 明显压迹,甚至呈扁条状,伴有水肿软化等。
24
概述
临床最常见于20~40岁,常表 现为神经根压迫症状,表现为 疼痛,以后出现肢体麻木、感 觉减退等。

脊髓疾病的诊断与查体ppt课件

脊髓疾病的诊断与查体ppt课件

▪ 〔二〕髓外硬膜内病变 髓外硬膜内病变其神经根痛 出现早且严重,其觉得和运动妨碍是逐渐进展的。
▪ (1)当病变位于脊髓前方时,可以不出现神经根痛, 而运动妨碍发生较早。当病变位于脊髓后方时,可 先发生后束损害而出现深觉得妨碍。
▪ (2)当病变位于脊髓外侧时,觉得妨碍自下向上开展, 鞍区觉得先受影响,此种情况与髓内病变相反,有 鉴别意义。当病变侵及皮质脊髓束时,那么发生同 侧肢体瘫痪。常有脊髓半侧损害综合征,待脊髓完 全横断损害时,才恒定于病变节。
▪ 〔3〕括约肌功能妨碍出现较晚,椎管阻塞出现早切 呈完全性多,脑脊液蛋白量明显增高或呈黄变征。
▪ 〔4〕硬膜外病变起病较快、病程较短,根痛明显且 常伴棘突叩压痛。
▪ 髓内与髓外硬膜内病变的鉴别诊断见表。
▪ 脊髓半侧损害〔Brown-Sequard syndrome〕
▪ 在病变同侧损害节段平面以下出现 痉挛性瘫痪、深觉得妨碍;病变对 侧受损节段以下痛、温觉减退或消 逝,触觉存在;早期有皮肤潮红、 发热,以后发绀、发冷;在病灶侧 与病变节段相应部位,可有节段性 缓和性瘫痪、根痛或束带感等觉得 异常。常见于硬膜下髓外脊髓肿瘤、 脊髓损伤。
5、圆锥部(S3~尾1)
▪ 1、大腿后部、臀部、会阴肛门区有鞍状觉得 妨碍〔“马鞍区觉得妨碍〞〕。
▪ 2、膝反射、踝反射和肛门反射消逝,性功能 妨碍。
▪ 3、括约肌功能妨碍出现较早,但根痛不明显, 下肢运动功能正常。
6、马尾〔脊柱L2以下〕
▪ 1、下肢根痛明显,单侧或不对称。 ▪ 2、小腿肌肉萎缩。 ▪ 3、损伤神经根分布区的觉得妨碍及神运营养
两髂嵴最高点连线中点为L3~L4的棘突之间即 相当于L4的椎体;
两髂后上嵴连线的中点相当于S2椎体

脊柱和脊髓疾病的MRI诊断-医学影像专业

脊柱和脊髓疾病的MRI诊断-医学影像专业
• 脊髓纵裂是一种少见畸形,多发病于儿 童期,女性稍多于男性。临床表现为小 儿行走较晚,步行困难和跛行等,约 70%-80%有局部皮肤异常,如生有毛发、 色素沉着及脂肪瘤等。
编辑课件
病理
• 病变部位多在胸腰段,其特点是脊髓或 马尾呈矢状分裂成两半,中间为骨性、 软骨或纤维组织形成的间隔,此隔自椎 体后缘贯穿椎管中央向后固定于脊髓背 侧 硬膜部。
编辑课件
【病理】
骨质破坏和新骨形成同时进行,早 期以破坏为主,后期以增生为主。病变 多首先侵犯椎体中心或边缘部。后向椎 间盘及上下椎体扩散,也可在椎弓、椎 旁软组织扩散,引起椎间盘、椎旁软组 织炎症,甚至椎旁脓肿,后期椎旁大量 新生骨形成骨桥及椎间融合。
编辑课件
【MRI表现】
椎体呈斑点状或虫蚀状骨质破坏,表现 为病椎中心或边缘部异常信号灶,T1加权像 上为低信号,T2加权像上均表现为明显高信 号。感染波及椎间盘时,可破坏其结构,致 椎体与椎间盘分界模糊不清,椎间隙变窄, 椎间盘残余部分因炎性水肿,故T1加权像上 低信号,T2加权像上呈显著高信号,在GdDTPA增强MRI上,感染病灶可发生中度强 化。
编辑课件
病理
• 病变处脊髓的外观可大致正常,亦可增 粗,甚至超过正常脊髓的数倍。病变多 见于脊髓颈段。空洞内常含无色或黄色 液体,洞壁由纤维组织及增生的胶质细 胞构成。当胶质增生较多时,可突入洞 腔内将空洞分隔成多房状。
编辑课件
MRI表现
• 90%的脊髓空洞症见典型囊腔,囊内液 信号与脑脊液相同,即T1加权像上呈低 信号,T2加权像上高信号,边缘清楚锐 利,空洞相应脊髓节段可均匀膨大。洞 内有分隔时,矢状面T1加权像上空洞呈 多房性或“腊肠状”表现,其间隔呈线 状中等信号影。
编辑课件

中枢神经系统影像学诊断

中枢神经系统影像学诊断

➢ 信号
T1WI T2WI T2WI-FLAIR
低信号 高信号 低信号
aa
ba
ca
脊髓空洞
二、脊髓疾病
(五)椎管内血管畸形
X线:DSA检查能显示脊髓AVM供血动脉的起源、畸形血管团及引流静脉走向
CT:增强检查病变血管呈迂曲条状、团块状强化,CTA检查可显示AVM全貌
MRI
➢ 普通检查: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 ➢ 增强检查:点状、斑片状或弥漫脑回状强化,也可无强化
病毒性脑炎
一、颅脑疾病
(五)脱髓鞘疾病——多发性硬化
CT
➢ 平扫:多灶性低或等密度区,多无占位效应 ➢ 增强检查:活动期病灶有强化,慢性期则无强化
MRI:症状体征的空间多发性和病程的时间多发性是其主要特点
脑脓肿
结核性脑膜脑炎
CT
➢ 结核性脑膜炎:脑池内高密度渗出,可钙化;增强扫描后脑膜线样或结节状强化 ➢ 脑结核球和结核性脑脓肿:平扫为等或低密度灶;增强扫描呈结节状或环形强化
MRI
➢ 结核性脑膜炎:脑底池结构不清,T1WI及T2WI均呈高信号;增强同CT ➢ 脑结核球和结核性脑脓肿:T1WI呈略低信号,T2WI呈混杂信号;增强同CT
脑脓肿
CT
➢ 急性炎症期 平扫:大片状密度,边缘模糊 增强检查:无强化或不规则斑点状、脑回样强化
➢ 化脓坏死期 平扫:低密度区内出现更低密度坏死灶 增强检查:轻度不均匀性强化
➢ 脓肿形成期 平扫:等密度环,内为低密度并可有气泡影 增强检查:脓肿壁环形强化,完整、光滑、均匀
脑脓肿
MRI
脑脓肿
➢ 急性炎症期 平扫:稍低T1信号,稍高T2信号,边缘模糊 增强检查:无强化或斑点状强化

脊髓疾病影像

脊髓疾病影像

影像学表现
lX线平片多无阳性发现。 l脊髓造影表现为对比剂柱中出现粗大
弯曲走行的透光条影,有时可呈多囊 状充盈缺损。 l选择性脊髓血管造影可直接观察到畸 形血管的部位和范围,判定供血动脉 的来源,畸形血管和脊髓的关系,具 有重要意义。
CT表现
l病变部位脊髓局限性增粗,有时可见斑点状 钙化灶或高密度出血灶。增强扫描见到异常 血管强化。
影像学表现
CT表现
l平扫见髓内边界清楚的低密度囊腔,CT值 同脑脊液,相应脊髓外形膨大。部分病例空 洞内压力低,脊髓呈萎缩状态; l增强扫描无强化。有助于与脊髓肿瘤鉴别。 l造影CT延时24小时扫描见造影剂进入脊髓 空洞内。
MRI表现
l在矢状面T1WI上显示脊髓为中等信 号,空洞呈管状低信号;
lT2WI上空洞转呈亮白高信号,脊髓 受压变薄为低信号。
脊髓疾病影像
一 椎管内肿瘤
l椎管内肿瘤约占神经系统肿瘤的15%, 按生长部位可分为脊髓内、,脊髓外硬 脊膜内和硬膜外三种。
l以脊髓外硬脊膜内肿瘤最为常见,约占 60%~75%,其他两类各占15%。
l平片诊断价值有限,主要靠CT和MRI, 脊髓造影亦为一种诊断手段。
l其中,MRI 对椎管内肿瘤的定位和定 性诊断是最佳的影像学方法。
骑跨椎间孔的哑铃状全貌。
(四)脊膜瘤(menin膜细胞,靠近神经根的近段,常 位于硬膜囊中。临床上多见于30~60岁,女性多 于男性。70%以上发生在胸段,颈段次之,腰骶段 极少。典型临床表现位脊髓压迫症状。
影像学表现
X线表现 l 椎管增宽、肿瘤邻近骨硬化;沙粒型脊膜
(一) 室管膜瘤 (ependymomas)
l占髓内肿瘤的60%。 l起源于中央管的室管膜细胞或终丝等部

颅脑各病变MRI表现和诊断描述

颅脑各病变MRI表现和诊断描述

颅内及脊髓各病变MRI表现长T1长T2信号(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A VM(属脑血管畸形):平扫:见毛线团状(或蜂窝状血管流空影),(于T1WI呈低信号(或无信号)且于T2WI上呈高信号)或(长T1长T2信号),无明显占位征象,与血管(大脑前或中或后动脉)关系密切,边界欠清晰,形态欠规则,团块状边缘于FLAIR呈高信号。

MRA:见供血动脉、异常血管团、引流静脉及静脉窦。

椎管内血管畸形:平扫:双侧上颈段脊髓增粗,内部可见排列紊乱异常流空血管团。

由双侧椎动脉颅内、颅外分支供血。

增强扫描:畸形血管团明显强化,清晰显示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

星形细胞瘤Ⅰ、Ⅱ级:平扫:见片状(于T1WI呈低信号(或无信号)且于T2WI上呈高信号)或(长T1长T2信号),(Ⅰ级周边见片状稍长T1稍长T2信号、Ⅱ级周边见片状长T1长T2信号),(Ⅰ级未见明显占位征象;Ⅱ级轻度占位征象,周围组织见稍受压)。

诊断要点:1)肿瘤直接造成的信号强度及占位征象。

2)Ⅰ、Ⅱ级坏死囊变少,占位效应轻,强化程度低。

3)Ⅲ、Ⅳ级信号多不均匀,占位效应重,强化明显。

4)小脑星形细胞瘤,多位于小脑半球,囊肿有瘤,瘤中有囊,坏死囊变多见,占位效应重,强化明显。

(分级主要依据累及范围,形态,钙化、坏死程度,占位效应,主要根据DWI扩散程度)。

少突胶质细胞瘤:平扫:见片状异常信号灶,于T1WI呈低信号,T2WI上呈高信号,边界清晰,形态规则,周边见小片状长T1长T2信号,轻度占位效应(Ⅰ级)、占位征象重(Ⅱ级)。

增强扫描:明显强化。

诊断要点:1)多发于幕上半球。

2)钙化少,水肿重,囊变,出血,强化明显。

3)多见于成年人。

鉴别:星形、钙化性脑膜瘤、室管膜瘤、钙化性A VM、海绵状血管瘤、结核球。

室管膜肿瘤:第四脑室多见。

平扫:于第几…..脑室(侧脑室、或脑池、或脑实质)见斑片状异常信号灶,T1WI呈低信号(或等信)T2WI呈高信号(为主),内见多个片状长T1长T2信号区(囊变)。

医学影像学课件:正常椎管脊髓的CT、MR表现

医学影像学课件:正常椎管脊髓的CT、MR表现

椎间盘病变
(CT)
椎间盘膨出、突出 脊膜囊受压变形椎管变窄
椎间盘变性突出 髓核钙化
椎间盘病变
(MR)
椎间盘变扁、信号减低(变性)、正中后脱出 脊膜囊受压变形移位、椎管变窄
脊椎 脊髓
(异常平片、CT、MR表现)
三、椎管内及脊髓病变: X线平片无法显示。 MR及CT可直接观察病变及相邻组织的变
(髓内病变—脊髓炎)
脊髓肿大增粗,髓内信号异常 局部蛛网膜下腔受压变窄
(髓内病变)
室管膜瘤
脊髓空洞症
脊髓肿大增粗、髓内信号异常、蛛网膜下腔变窄
脊髓疾病
椎管内肿瘤的分类
髓内肿瘤
室管膜瘤 /星形细胞瘤
髓外硬膜内肿瘤 神经鞘瘤 /脊膜瘤
硬膜外肿瘤 转移瘤 /淋巴瘤
脊髓内肿瘤 (Intramedullar Tumor
of Spinal Cord)
椎管肿瘤:髓内肿瘤
概述
.占椎管内肿瘤的10-15%,以室管膜瘤和星 形细胞瘤最多。
.室管膜瘤为最常见,占髓内肿瘤的55-65%, 常见于20-60岁,男性居多。发生于脊髓中 央管以及脊髓终丝的室管膜细胞
.星形细胞瘤占髓内肿瘤的30%,儿童比成人 多见。起于脊髓星形细胞,呈膨胀性或浸润 性生长,与正常脊髓无明显分界
颈 段 脊 髓 内 星 形 细 胞 瘤
--
颈 段 脊 髓 增内 强星 扫形 描细 胞 瘤
脊 髓 内 星 形 细 胞 瘤
1
髓 内 星 形 细 胞 瘤 横断面
增强
2
四、诊断、鉴别诊断及比较影像学
根据上述CT和MRI表现,髓内肿瘤不难 诊断,MRI优于CT
星形细胞瘤与室管膜瘤的鉴别在于前者 多见于儿童,以颈、胸段最为常见,累 及范围较大,伴发囊变的机会较少。而 室管膜瘤呈边界清楚的结节状,并伴广 泛的囊肿。

颅脑各病变MRI表现及诊断描述

颅脑各病变MRI表现及诊断描述

颅内及脊髓各病变MRI 表现长 T1 长 T2 信号(T1WI 呈低信号,T2WI 呈高信号)AVM (属脑血管畸形):平扫:见毛线团状(或蜂窝状血管流空影),(于T1WI 呈低信号(或无信号)且于T2WI 上呈高信号)或(长T1 长T2 信号),无明显占位征象,与血管(大脑前或中或后动脉)关系密切,边界欠清晰,形态欠规则,团块状边缘于FLAIR 呈高信号。

MRA :见供血动脉、异常血管团、引流静脉及静脉窦。

椎管内血管畸形:平扫:双侧上颈段脊髓增粗,内部可见排列紊乱异常流空血管团。

由双侧椎动脉颅内、颅外分支供血。

增强扫描:畸形血管团明显强化,清晰显示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

星形细胞瘤I、U级:平扫:见片状(于T1WI 呈低信号(或无信号)且于T2WI 上呈高信号)或(长T1长T2信号),(I级周边见片状稍长T1稍长T2信号、H级周边见片状长T1长T2信号),(I级未见明显占位征象;H级轻度占位征象,周围组织见稍受压)。

诊断要点:1)肿瘤直接造成的信号强度及占位征象。

2)i、n级坏死囊变少,占位效应轻,强化程度低。

3)川、W级信号多不均匀,占位效应重,强化明显。

4)小脑星形细胞瘤,多位于小脑半球,囊肿有瘤,瘤中有囊,坏死囊变多见,占位效应重,强化明显。

(分级主要依据累及范围,形态,钙化、坏死程度,占位效应,主要根据DWI 扩散程度)。

少突胶质细胞瘤:平扫:见片状异常信号灶,于T1WI 呈低信号,T2WI 上呈高信号,边界清晰,形态规则,周边见小片状长T1长T2信号,轻度占位效应(I级)、占位征象重(n级)。

增强扫描:明显强化。

诊断要点:1 )多发于幕上半球。

2)钙化少,水肿重,囊变,出血,强化明显。

3)多见于成年人。

鉴别:星形、钙化性脑膜瘤、室管膜瘤、钙化性AVM 、海绵状血管瘤、结核球。

室管膜肿瘤:第四脑室多见。

平扫:于第几…••脑室(侧脑室、或脑池、或脑实质)见斑片状异常信号灶,T1WI 呈低信号(或等信)T2WI 呈高信号(为主),内见多个片状长T1 长T2 信号区(囊变)。

脊髓和椎管内疾病MR诊断

脊髓和椎管内疾病MR诊断
(一) 概述
室管膜瘤为最常见的髓内肿瘤,占髓内肿 瘤的55~65%,常见于20~60岁,男性居多。 起病缓慢,疼痛为最常见的首发症状,逐渐 出现肿瘤以上节段的运动障碍和感觉异常, 表现为肢体无力,肌肉萎缩甚至截瘫等。
一 室管膜瘤MR诊断
(一) 概述
病理:室管膜瘤发生于脊髓中央以及脊髓终丝
的室管膜细胞,可发生于脊髓各段,以脊髓两端
三 神经鞘瘤MR诊断
(二) MRI诊断
1 神经鞘瘤可发生于椎管内任何节段,常位于椎管 后外侧
2 神经鞘瘤呈圆形或卵圆形,有包膜,与脊髓间界限 清楚,邻近脊髓与硬膜囊受压变形移位
3 肿瘤在T1WI上呈低信号,T2WI上呈高信号 4 增强扫描肿瘤有明显强化,也可因囊变而呈环状 强化。
5 部分肿瘤可同时位于椎管内外呈哑铃形
椎体转移瘤--横断面T1WI增强
椎体转移瘤--矢状面T1WI和T2WI
椎体转移瘤--矢状面T1WI和T2WI
椎体转移瘤--横断T1WI
淋巴瘤
MRI表现:浸润性生长,推移或包绕脊髓。椎管内硬膜外肿块多为均匀信号, T1WI肿块信号低于脂肪,高于肌肉,与脊髓等信号,T2WI上呈稍高信号, 矢状位多呈长棱形。可通过椎间孔向椎旁软组织蔓延形成椎旁包块。椎体或 附件可有弥漫性或斑片状异常信号。增强扫描肿块呈轻至中度均匀强化。
室管膜瘤的血供极为丰富,容易出血,出血灶多 位于肿瘤边缘,易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钙化非 常少见。
发生种植转移及脊髓空洞形成是室管膜瘤较具特 征性的改变,约45%患者伴有继发的脊髓空洞。
一 室管膜瘤MR诊断
(二) MRI诊断
1 室管膜瘤可发生于脊髓任何部位,且累及几个节段 2 室管膜瘤常由实性和囊性部分组成 3 实性部分在T1WI上呈低信号,在T2WI上呈较高信号。 4 肿瘤周围常有水肿,平扫所见异常信号大于肿瘤实际

脊髓病变的定位诊断

脊髓病变的定位诊断
肤) 髓内病变可有分离性感觉障碍 肛门反射消失和性功能障碍 圆锥病变可出现真性尿失禁 神经根痛少见
脊髓横贯损害
马尾: 损害症状及体征可为单侧或不对称 根痛多见且严重,位于会阴部、股部或小腿 下肢可有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 大小便功能障碍常不明显或出现较晚
脊髓损害的临床表现
主 (1)前角:含有前角运动神经元,发出运动纤维,参与前根
的组成。 (2)后角:含有联络神经元,接受后根的传入感觉信息 (3)灰质联合: (4)侧角细胞:含有内脏运动交感神经元的胞体,此角只存
在于C8~L2节段。在S2~4节段相当于侧角位置有副交感神经 元的胞体。
脊髓解剖
2.白质 位于灰质周围,被表面纵沟分为三 部,即前索、外侧索、后索。
脊髓损害的分类
脊髓选择性损害 脊髓半侧损害 脊髓横贯损害
前角损害 后角损害 灰质前联合损害 侧角损害 传导束损害
高颈段(C1~4) 颈膨大(C5~T2) 胸髓(T3~12) 腰膨大(L1~S2) 脊髓圆锥(S3~5和尾节) 马尾
脊髓选择性损害
⑴ 前角:下运动神经元瘫痪 急性病变:脊髓前角灰质炎 慢性病变:可见肌束颤动,如原发性脊肌萎缩症
脊髓的动脉
脊髓前A :由左右椎动脉各发
出一支,在延髓腹侧面合为一 支,沿前正中裂下降。供应脊髓 横断面前2/3区域。
脊髓后A: 由椎动脉发出,沿
后外侧沟下行。供应脊髓的 横断面的后1/3区域。
根A :由椎动脉、肋间动脉、
腰动脉和骶外侧动脉等发出 的脊髓动脉支,经椎间孔进 入椎管,然后再发出根动脉 与脊髓前、后动脉的分支吻 合形成动脉冠营养脊髓。
⑵后角: 节段性分布的感觉障碍,只影响同侧痛、温觉 触觉和深感觉 保留(分离性感觉障碍)

常见脊柱骨骼系统病变的影像诊断幻灯片

常见脊柱骨骼系统病变的影像诊断幻灯片

黄韧带肥厚
椎体滑脱
脊椎滑脱的定义:界定为椎体所有或部 分结构相对于其下部稳定的脊椎向前或 向后的滑动。
脊椎滑脱好发部位:90%为腰椎;多 见于L4-L5、L5-S1。
椎体滑脱分类:
– 真性滑脱 – 假性滑脱
真性滑脱:由于椎弓某部位断裂所致椎 体移位,多见于峡部断裂
脊椎峡部:指脊椎关节突间部,而非椎 弓根部。
腰椎椎弓峡部裂X线片 斜 位
腰椎斜位片显示“苏格兰狗”
过曲过伸位
正侧位
左右斜位
椎体滑脱
❖ 椎体前后连线不连贯,伴:
❖ 关节间隙宽窄不一 ❖ 小关节增生变形及半脱位 ❖ 椎间盘膨隆和黄韧带肥厚 ❖ CT显示双终板征 ❖ 椎管均狭窄
L5S1 滑脱
CT显示峡部裂
椎体骨折
原因:车祸、高空坠落、摔倒、打架等 分类:压缩性、爆裂性 X线检查:清晰显示骨折部位,轻微骨折
腰椎间盘定位
正常 腰4/5 椎间盘
正常L5S1
左后突
右后突
中央突出
中央突出
椎间盘突出
左后
正中偏右
椎间盘侧方突出
位椎间孔和侧隐窝内
椎间盘突出 似肿瘤(游离)
骨窗:骨质、小关节
增生、积气
椎间盘突出MRI表现:
椎间盘突出部分与未突出部分相连,信 号相同,可不相连呈游离髓核。如脱水、 钙化,其信号为低信号。
椎间盘突出MRI表现
颈椎间盘扫描定位片
正常颈椎间盘
正常颈椎间盘(1)
正常颈椎间盘
病理(椎间盘膨隆)
椎间盘退变导致纤维环松 弛,横断面上表现为超过椎 体边缘均匀光滑对称的软组 织影,并产生环状或横行的 裂隙,髓核水分减少,弹性 降低趋玻璃样变性

(新)脊柱CT诊断

(新)脊柱CT诊断
脊柱CT诊断
第一节 检查方法 第二节 正常CT表现 第三节 脊柱病变
第一节 检查Leabharlann 法一、平扫 1,仰卧位 2,先扫定位相,然后根据病变情况
和临床要求决定扫描范围和层厚 3,用骨窗和软组织窗观察、摄片
二、增强 有无强化
观察病变
三、脊髓造影后扫描 (CTM)主要用于椎 管内病变的发现和定 位
第二节 正常CT表现 一、脊柱骨质结构 椎体和附
件,用骨窗观察。表面的骨皮 质表现为均匀致密线影,内部 骨松质密度较低,且不均匀, 其内可见骨小梁结构,有时见
低密度的椎基V的血管沟
二、椎间盘 CT表现为与相 邻椎体形态、大小一致、密度 均匀的软组织影(80~120HU ) 颈段:圆形,后缘平直 胸 段:后缘深凹 腰段:后缘浅 凹 L5/S1后缘平直或稍后凸
(二) 临床表现:神经根爱压症状(腰腿 痛等)
CT表现:
(一) 1,椎间盘膨出 (1)椎间盘的边缘均匀地超出相邻椎体的边缘

(2)椎间盘内积气,即“真空椎间盘”。 (3)椎间盘的边缘钙化。
(4)硬膜囊及神经根爱压不明显。
2,椎间盘突出 (1)椎管外前方或 前方出现向后外方或后方脱出的椎间
p!##(AZ!fIA5ay qKIdp3wy d97XnY!nvPHBQz+fNtsD %1-gu qIDfis As!fP(sdQijW( zts+Xd VfnLW rx%#A +9UKlm$$br0 GIU-h 5 zBZSxjffSzHJ N5RHtYUcw 6ONo5 1s*wt)Z izhNKjwi%X wC)Or ALpcbp )*jmNApy X8JXsYvd)fH0#h D*J5(K wgtY WLy M7+)$Fwr Yb3fJvy lRRN z)Zj9q351q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脊髓和椎管内疾病
椎管内肿瘤
占神经系统肿瘤的15% 按生长部位可分为脊髓内、脊髓外硬膜内、硬膜外 平片诊断价值有限,主要靠CT和MRI,CT不如MRI MRI对椎管内肿瘤的定位和定性诊断是最佳的影像学方法
髓外硬外
髓外硬内
髓内硬内
(一)室管膜瘤(ependymoma)
病理:最常见的髓内肿瘤
后外侧 大小:肿瘤直径通常仅几厘米 生长特点:部分肿瘤可沿神经孔生椎管外而呈哑铃状。
肿瘤生长缓慢,脊髓长期受压,常有明显压迹,甚至 呈扁条状,伴有水肿软化等。较大易发生囊变,甚至 出血。
影像学表现
X线: 平片可见椎弓根骨质局限性吸收、破坏 椎管内病理性钙化
CT: 密度略高于脊髓 脊髓受压 增强均一强化 椎间孔扩大 呈哑铃状 CTM:阻塞蛛网膜下腔的部位、肿瘤与脊髓的分界以及脊
MRI表现
脊髓水肿是急性的早期表现,受伤段脊髓增粗,多呈梭形 肿大,T1WI稍低或等信号,T2WI高信号
出血急性期T1WI呈等信号,T2WI低信号。亚急性期 T1WI及T2WI均为高信号
脊髓横断是最严重的脊髓损伤,T1WI矢状面显示最佳,表 现为脊髓的连续性中断,同时可见椎体错位或成角畸形
髓移位情况
影像学表现
MRI
部位:神经鞘瘤可发生于椎管内任何节段,常位于椎管 后外侧
形态:神经鞘瘤呈圆形或卵圆形, 哑铃形,有包膜,与脊 髓间界限清楚,邻近脊髓与硬膜囊受压变形移位
信号:T1WI呈等或略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 增强:肿瘤有明显强化
神 经 鞘 瘤
神经鞘瘤
神 经 鞘 瘤
3、增强:肿瘤呈结节状不均匀强化,并有延迟增强现象, 有时可呈连续性多个节段增强
4、分化好的肿瘤在T1WI上可呈等信号,增强后无明显强 化
星形细胞瘤
颈 段 脊 髓 内 星 形 细 胞 瘤
颈段脊髓内星形细胞瘤
--
颈 段 增脊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强髓 扫内 描星 形 细 胞 瘤
鉴别诊断
MRI表现:
室管膜瘤
神经鞘瘤
神经鞘瘤
神经鞘瘤
神经鞘瘤
椎管内肿瘤-----神经鞘瘤
(四)脊膜瘤
发病率为椎管内肿瘤的第二位 起源于蛛网膜细胞 占25%,以30-70岁多发 女性明显多与男性。
病理
起源:起源于蛛网膜细胞 部位:胸段多见,颈段少见,腰1以下罕见,生长于髓
外硬膜内,通常发生在靠近神经根穿过的突起处 形态:圆形或卵圆形,肿瘤基底较宽,与硬脊膜粘连较紧,
MRI
部位:胸段或颈段椎管内,呈宽基底依附在硬脊膜上 信号:T1WI呈低或等信号, T2WI呈高信号,少数可
为低信号(与肿瘤易发生钙化有关) 增强:呈明显强化,可见硬膜尾征 邻近结构:椎体,椎板及椎弓根因受肿瘤长期压迫而出
现异常信号
脊 膜 瘤
脊膜瘤
脊膜瘤
脊膜瘤
脊膜瘤
脊膜瘤
脊膜瘤
起源:中央管的室管膜细胞及终丝等部位的室管膜残余物
部位:腰骶段、脊髓圆锥和终丝
特点:膨胀性生长,边界清,部分可有出血、囊变、种 植转移和脊髓空洞症。
临床:多见于30-70岁,男性略多,肿瘤生长缓慢、症
状轻
影像学表现
X线:平片可无明显异常,椎管扩大,椎弓根间距宽
脊髓造影可见脊髓增粗 蛛网膜下腔部分或完全闭塞
内见钙化,年龄越大,钙化率越高 临近结构:肿瘤压迫脊髓使之移位、变形,可出现水肿、
软化甚至囊变
大小及数目:以单发为主,直径在2-3.5cm
影像学表现
CT 常见于胸段蛛网膜下腔后方 邻近骨质有增生性改变 肿瘤为实性 圆形或椭圆形 密度略高于相应脊髓 不规则钙化 增强中等程度强化
影像学表现
内部可伴有灶性水肿区。 ➢ 弯曲:脊髓“S”形弯曲,脊髓前后缘的局限性压迹。 ➢ 横断:脊髓完全或不完全横断,均伴有髓内水肿及出血。 ➢ 萎缩:损伤后期导致脊髓萎缩,表现为脊髓变细,而髓内信号
正常。 脊髓信号改变:可见髓内水肿、出血及软化改变。水肿在伤后
3-6天达到高峰,若仅有水肿而无出血,预后良好。
星形细胞瘤
多位于圆锥部及马尾神经 75%位于颈胸段
多位于脊髓中央
多呈偏心边界不清楚
容易合并出血
相对少见
发生种植性转移
相对少见
成年人
儿童
(三)神经鞘瘤
最常见的椎管内髓外肿瘤 起源于神经鞘膜的施万氏细胞 占椎管内肿瘤的29% 可发生于椎管内任何节段,以颈胸段最多
病理
形状:肿瘤呈圆形,卵圆形或分叶状 数目:常单发,少数可多发 部位:常累及神经后根,故90%的神经鞘瘤位于椎管
CT: 脊髓密度均匀性减低,外形不规则膨大
与正常脊髓分界欠清 可囊变,钙化少见 肿瘤实质部分轻度强化或不强化 压迫椎管,可见椎管扩大
MRI
1 室管膜瘤可发生于脊髓任何部位,且累及几个节段 2 室管膜瘤常由实性和囊性部分组成 3 实性部分在T1WI上呈低信号,在T2WI上呈较高信
号 4 肿瘤周围常有水肿,平扫所见异常信号大于肿瘤实
临床:
多见于儿童,无性别差异
影像学表现
X线:脊髓造影和平片的表现同室管膜瘤 CT:平扫呈略低密度或等密度
边界不清 强化明显不均匀 囊变常见 CTM:蛛网膜下腔狭窄 可出现椎管扩大
影像学表现
MRI:
1、形态:脊髓呈梭形增粗,肿瘤由实性和囊性部分构成, 两端脊髓内常并发脊髓空洞
2、信号: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且信号不均 匀
际大小 5 增强扫描肿瘤实性部分有明显强化 6 囊性部分由肿瘤坏死液化和脊髓继发性空洞两部分
组成
室管膜瘤
瘤体
脊髓空洞
瘤体
T1WI
T2WI
增强T1WI
室管膜瘤
室管膜瘤
室管膜瘤
(二)星形细胞瘤
病理: 占髓内肿瘤的40% 恶性程度较脑内星形细胞瘤低
发病部位:以胸颈段最多
膨胀性或浸润生长,表面粗大迂曲血管,界限不清、可 囊变,并发脊髓空洞症
脊 膜 瘤
(五)脊髓损伤
概述:
为联合性损伤,椎体脱位、碎骨片后移、外伤性椎间 盘突出或断裂,硬膜外血肿等造成对脊髓的压迫,引 起脊髓水肿、出血甚至横断
慢性脊髓损伤可导致脊髓软化灶形成
包括脊髓震荡、脊髓挫伤和脊髓受压。
MRI表现:
脊髓外形改变,包括4种情况: ➢ 肿胀:主要由脊髓水肿所致的脊髓肿胀,表现为脊髓梭形膨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