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管内肿瘤的影像学诊断

合集下载

椎管内肿瘤的影像学诊断

椎管内肿瘤的影像学诊断

椎管内肿瘤的影像学诊断椎管内肿瘤的影像学诊断椎管内肿瘤是指生长于脊柱脊髓腔内的肿瘤,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

本文将详细介绍椎管内肿瘤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包括影像学检查、病理特征和临床诊断,以期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应对这种疾病。

一、椎管内肿瘤概述椎管内肿瘤是指生长于脊柱脊髓腔内的肿瘤,主要包括神经鞘瘤、神经纤维瘤、脊膜瘤等。

这类肿瘤的发病率较高,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造成严重的影响。

及早诊断和治疗对于改善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二、症状与检查椎管内肿瘤的早期症状通常较为隐蔽,患者可能会出现轻微的肢体麻木、疼痛、无力等症状。

随着病情的发展,可能会出现感觉障碍、肌肉萎缩、大小便失禁等严重症状。

在进行影像学检查之前,医生会首先关注患者的病史和症状,了解病情的发展趋势。

三、影像学诊断1、MRI检查:MRI(磁共振成像)是目前诊断椎管内肿瘤最常用的影像学方法。

它能够清晰地显示肿瘤的位置、大小、形态以及与周围组织的解剖关系,对于指导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2、CT检查:CT(计算机断层扫描)对于显示骨质变化和钙化灶更为敏感。

在某些情况下,如神经鞘瘤的钙化或脊膜瘤的骨质压迫变形,CT检查能够提供更为精确的信息。

3、脊髓造影:脊髓造影是一种直接观察脊髓内部形态的方法。

通过向椎管内注射造影剂,能够清晰地显示肿瘤对脊髓的压迫程度和位置。

4、病理学检查:在手术切除或穿刺取样后,医生会对肿瘤进行病理学检查,以确定肿瘤的细胞类型和恶性程度。

这对于制定后续的治疗方案具有指导意义。

四、治疗方案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和肿瘤的性质,医生会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大多数椎管内肿瘤需要手术治疗,通过手术切除肿瘤以减轻压迫和改善症状。

对于无法完全切除的肿瘤,可能需要结合放疗和/或化疗进行综合治疗。

五、预防措施目前没有特定的方法可以预防椎管内肿瘤的发生,但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定期的体检,有助于降低患病风险。

此外,对于已经确诊的患者,定期随访和复查有助于及时发现病情的变化,从而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椎管内肿瘤磁共振影像诊断护理课件

椎管内肿瘤磁共振影像诊断护理课件

课程目标
掌握磁共振影像在椎 管内肿瘤诊断中的应 用和原理。
了解如何根据磁共振 影像制定护理计划和 实施护理措施。
熟悉常见的椎管内肿 瘤的磁共振影像表现 和鉴别诊断。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02
椎管内肿瘤基础知识
定义与分类
定义
椎管内肿瘤是指发生在脊髓和椎 管内各种组织的肿瘤,多为良性 或恶性病变。
SUMMAR Y
04

心理护理
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手术目 的、过程及注意事项,缓 解患者紧张、焦虑情绪。
术前评估
评估患者病情、身体状况 及手术耐受性,为手术做 好充分准备。
术前准备
协助完善相关检查,如血 常规、心电图等;指导患 者术前禁食、禁水等。
术中护理
核对患者信息
确认患者身份、手术部位 及手术方式。
未来研究方向
深入研究不同类型椎管内肿瘤的影像 特征及鉴别诊断,提高诊断准确率。
开展临床护理研究,进一步优化磁共 振影像诊断护理流程,提高护理质量 。
探索磁共振影像技术在椎管内肿瘤治 疗中的应用,如手术导航、治疗效果 评估等。
对临床护理工作的建议
加强护理人员对磁共振影像诊断护理的专业培训,提高护理技能和知识 水平。
监测生命体征
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 如心率、血压、呼吸等, 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协助医生操作
协助医生进行手术操作, 如固定患者体位、传递手 术器械等。
术后护理
监测生命体征
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如心率、血 压、呼吸等,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
疼痛护理
预防并发症
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如感染、出 血等,确保患者安全康复。

椎管内肿瘤CTMRI诊断PPT课件

椎管内肿瘤CTMRI诊断PPT课件


髓外硬膜内肿瘤 神经鞘瘤 脊膜瘤
硬膜外肿瘤
转移瘤 淋巴瘤
19
第三节 椎管内肿瘤MR诊断
一 室管膜瘤MR诊断
(一) 概述
室管膜瘤为最常见的髓内肿瘤,占髓内
肿 瘤的55~65%,常见于20~60岁,男性居多。 起病缓慢,疼痛为最常见的首发症状,逐渐 出现肿瘤以上节段的运动障碍和感觉异常, 表现为肢体无力,肌肉萎缩甚至截瘫等。
3
星形细胞瘤
76%为I~II级。 以胸、颈段增多。 38%可发生囊变。 多见于30~60岁。儿童往往累及多个脊髓节段。 脊髓增粗,表面有粗大迂曲的血管。 肿瘤与脊髓组织无明显分界。 肿瘤呈略低密度或等密度。 肿瘤强化不明显,少数可不均匀强化。 MR:长T1,长T2信号。信号强度不均匀。由于水肿,在T2 上病变范围较大。强化:实性部分可强化。
椎管内肿瘤的影像学诊断
1
室管膜瘤
最常见的髓内肿瘤,占髓内肿瘤的60%。 起源于中央管的室管膜细胞或终丝等部位 的室管膜残留物,好发腰骶段、脊髓圆锥 和终丝。易发生囊变。 多见于30~70岁 生长缓慢,症状轻,就诊时已经很大。
2
室管膜瘤的CT表现
脊髓呈不规则膨大。 脊髓密度均匀性降低。 囊变较常见,表现为更低密度区。 肿瘤扩张压迫邻近骨质时,可见椎管扩大。 增强:肿瘤实性部分可强化,囊变部分无 强化。
三 神经鞘瘤MR诊断
(二) MRI诊断
1 神经鞘瘤可发生于椎管内任何节段,常位于椎管 后外侧 2 神经鞘瘤呈圆形或卵圆形,有包膜,与脊髓间界限 清楚,邻近脊髓与硬膜囊受压变形移位 3 肿瘤在T1WI上呈低信号,T2WI上呈高信号 4 增强扫描肿瘤有明显强化 5 部分肿瘤可同时位于椎管内外呈哑铃形
32

医学影像检查方法的选择在诊断椎管内肿瘤中的意义

医学影像检查方法的选择在诊断椎管内肿瘤中的意义

医学影像检查方法的选择在诊断椎管内肿瘤中的意义椎管内肿瘤是指生长在脊柱椎管内的肿瘤,常见于脊髓和脊神经根周围。

椎管内肿瘤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诊断较为困难。

合理选择医学影像检查方法对于明确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医学影像检查方法的选择在诊断椎管内肿瘤中的意义,并讨论不同影像检查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

一、椎管内肿瘤的常见影像检查方法1. X射线检查X射线检查是一种常见的初步筛查方法,通过X射线透视获得患者椎管内肿瘤的大致位置和形态。

X射线检查无法显示肿瘤的具体组织结构和邻近器官情况,对于诊断椎管内肿瘤的类型和范围有限。

2. CT检查CT检查是一种高分辨率的影像检查方法,能够清晰显示椎管内肿瘤的大小、形态和密度特征,有助于明确肿瘤的位置和侵犯范围。

CT检查还可以进行多平面重建,提供更为全面的影像信息,是诊断椎管内肿瘤的重要手段之一。

3. MRI检查MRI检查具有较高的软组织分辨率,对于显示椎管内肿瘤的组织结构、血供情况和周围组织的侵犯情况具有明显优势。

MRI检查还可以进行多序列成像,从不同角度全面观察肿瘤的情况,是诊断椎管内肿瘤的首选方法。

PET-CT结合了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和CT两种影像技术,能够准确显示椎管内肿瘤的活动代谢情况,有助于鉴别肿瘤的良恶性,对于术前评估和治疗后疗效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二、医学影像检查方法选择的意义1. 提高诊断准确性针对不同类型和范围的椎管内肿瘤,合理选择医学影像检查方法有助于获得更加准确的诊断信息。

X射线检查适用于快速初步筛查,CT检查适用于显示肿瘤的形态和密度特征,MRI检查适用于显示肿瘤的组织结构和周围器官侵犯情况,PET-CT检查适用于评估肿瘤的活动代谢情况。

通过综合应用不同的医学影像检查方法,有助于明确椎管内肿瘤的性质和范围,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2. 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针对不同类型和范围的椎管内肿瘤,医学影像检查方法的选择对于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医学影像检查方法的选择在诊断椎管内肿瘤中的意义

医学影像检查方法的选择在诊断椎管内肿瘤中的意义

医学影像检查方法的选择在诊断椎管内肿瘤中的意义
在诊断椎管内肿瘤患者中,医学影像检查是非常必要的。

医学影像检查可以用于确定
病变的大小和位置,以及评估病变的性质和危险程度。

目前常见的医学影像检查方法包括
X线摄影、CT、MRI、PET-CT、超声等。

首先,X线摄影是最早的影像检查方法之一,但在诊断椎管内肿瘤中并不适用,因为
它只能提供二维影像,不能准确显示病变的位置和大小,而且对于软组织的区分度不高。

其次,CT是一种三维影像检查方法,它可以快速高效地产生高质量的影像,因此,在急诊和手术前评估病变的危险程度时,CT影像是非常有用的。

但对于肿瘤的性质和组织学结构,CT还是表现不够清晰的。

第三,MRI是目前最常用的影像检查方法。

它可以提供高质量的三维影像,可以清晰
地显示软组织,对于诊断椎管内肿瘤而言,MRI是最可靠的检查方法之一。

MRI不需要辐射,对人体无害,因此广泛应用于病患的预、后治疗评估。

此外,PET-CT也是一种常用的影像检查方法,它可以检测肿瘤的新陈代谢活性,提供更加准确的病灶定位和病变区域的评估。

然而,这种方法的缺点是价格昂贵,不适合大规
模应用。

最后,超声是一种低成本、无辐射、无创伤的影像检查方法。

但是,在诊断椎管内肿
瘤方面,它的应用有限。

总的来说,不同的医学影像检查方法在诊断椎管内肿瘤中的意义是不同的。

医生应该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病变的性质和位置、需要评估的危险程度等因素来选择合适的影像
检查方法。

在选择影像检查方法时,还应注意减少辐射的剂量,保证患者的安全。

椎管内占位病变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椎管内占位病变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髓内常见肿瘤的鉴别诊断 病理
起源于脊髓中央管的室 管膜细胞或终丝等部位 的室管膜残留物;易囊 变、出血;多数沿中央 管纵向生长、上下两端 可见囊变或空洞形成 常累及多个脊髓节段, 与正常脊髓分界不清, 偏心、不规则囊变常见 起源于血管内皮细胞的 良性肿瘤。肉眼观肿瘤 由富含血管的肿瘤结节 和囊肿构成,有时瘤壁 可钙化 转移途径为动脉途径、 椎静脉途径和通过神经 根或脑脊液直接侵犯脊 髓等原发病史
髓外硬膜下肿瘤
• 常见病例:神经鞘瘤、神经纤维瘤、脊膜瘤
• 其他病例:表皮样囊肿、畸胎瘤、脂肪瘤、血 管瘤 • 总体特征: • 大多数为良性,生长缓慢,包膜完整,界 限清楚,早期诊断手术治疗,其效果较好;病 变位于脊髓外硬膜下腔内,相邻部位脊髓受压, 向对侧移位;病变邻近上、下方硬膜下腔增宽。
转移瘤
多见于中 老年
淋巴瘤
多见于中 老年男性
白血病 儿童常见
可表现为 贫血、出 血、感染、 背痛、局 部肿胀
脂肪瘤 男性好发
2/3病人出 现下肢无 力和背痛
髓外硬膜下常见肿瘤的鉴别诊断
发病年龄 临床表现 影像学表现/鉴别诊断
CT:肿瘤密度略高于脊髓,易发生神经根鞘部位,常穿过椎间 孔向硬膜外发展,呈典型的哑铃状改变;MR:T1WI等高信 号,T2WI高信号,增强后实性成分呈均匀显著强化,常合并囊 变;多为神经鞘瘤,若发现多发神经源性肿瘤,应考虑是否为 神经纤维瘤病 CT:多为密度稍高的椭圆形占位,边缘可钙化,增强中度强 化;MR:T1WI、T2WI呈等或略高信号,多位于脊髓背侧,较少 超过2个脊髓节段,增强持久、均匀的强化,邻近硬脊膜“尾 巴状”线性强化。“硬膜尾征”是其相对特征
畸胎瘤
多见于儿童和青 少年男性转移瘤多来源于原发颅 内肿瘤和全身系 统性肿瘤的脑脊 液播散

椎管肿瘤的影像诊断 ppt课件

椎管肿瘤的影像诊断  ppt课件

神经鞘瘤
女,40岁
神经鞘瘤
神经鞘瘤
神经鞘瘤

神经鞘瘤-鉴别诊断
脊膜瘤:信号类似于神经鞘瘤,但前者 容易钙化,向椎间孔侵犯少。 纵隔肿瘤:与胸段神经鞘瘤鉴别。 终丝室管膜瘤:类似单发神经鞘瘤,区 别困难。 椎间盘突出:增强有助于鉴别。 其它:淋巴瘤、神经鞘袖囊肿、转移等。
脊髓星形细胞瘤
临床:成人第二位、儿童最常见的髓内
肿瘤,平均发病年龄21岁,无性别差异。 临床表现为疼痛,多为局限性,有时为 反复发作的腹痛。晚期可引起神经脊髓 功能不全症状和体征。
脊髓星形细胞瘤
CT:平扫呈等或低密度,少数为高密度。脊 髓不规则增粗,钙化少见。椎管可扩大。增 强后不均匀强化。CTM可见脊髓增粗,周围 蛛网膜下腔增宽。 MRI: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合并 出血囊变时信号不均匀,范围广泛,边界不 清;常位于脊髓后部,偏心不对称,两端常 见非肿瘤性囊变区;增强后实质区明显强化, 一些恶性度低的肿瘤早期不强化,延迟 30~60分钟后出现大范围强化。
神经鞘瘤
临床:好发于20~40岁,无性别差异。
主要症状为神经根疼痛,以后出现肢体 麻木、酸胀或感觉减退。可出现运动障 碍、瘫痪及脊髓压迫症状。
神经鞘瘤
平片:可见椎弓根侵蚀破坏和椎间孔扩大;
椎旁软组织肿块及压迹。 CT:肿块密度略高于脊髓,圆形或卵圆形, 相应脊髓受压移位。增强后中度均匀强化。 MRI:T1WI等或略高于脊髓信号,少数稍 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可见囊变坏死出 血的信号改变。增强后实质部分明显强化。
脊髓星形细胞瘤
女,41岁,双下肢乏力 两天入院。
脊髓星形细胞瘤
脊髓星形细胞瘤
脊髓星形细胞瘤
脊髓室管膜瘤

椎管内肿瘤的影像学诊断 PPT

椎管内肿瘤的影像学诊断 PPT

• CTM: • ⒈蛛网膜下腔均变窄 • ⒉近骨质处见软组织肿块 • ⒊脊髓轻受压、变形
• MRI: • ⒈骨质破坏 • ⒉间盘完好 • ⒊软组织肿块,信号不均 • T1——低,T2——多为不均高信号 • ⒋脊髓受压移位(轻),脊髓内可产生信号异

• ⒌蛛网膜下腔均变窄源自七、椎管内其他病变㈠占椎管内肿瘤的15%。室管膜瘤、星形 细胞瘤多见。血管母细胞瘤、少枝胶质 细胞瘤、髓母细胞瘤少见、脂肪瘤、皮 样囊肿等少见。
㈡病理特点:肿瘤常呈浸润生长,沿长轴 生长,无完整包膜,分界不清,脊髓多 呈不规则增粗,可发生液化,坏死,囊 变及脊髓空洞。
㈢X线平片
⒈常无异常表现 ⒉椎管扩大:椎体后缘扇贝状压迹 椎弓根间距加大,呈“()”状改变 ⒊肿瘤钙化,少见
• 蛛网膜囊肿
• 硬膜外脓肿、血肿
TETHERED SPINAL CORD
脊髓血管畸形
• AVMs
脊膜膨出和脊髓膨出
• Neural tube closure defect
zyc: meningocele
zyc: Fatty filum
腰椎骨折
颈椎脱位伴脊髓挫伤
颈椎椎体骨折脱位伴脊髓挫伤
颈部刀伤
化脓性脊柱炎
椎管内血管畸形
• CTM: • ⒈蛛网膜下腔一侧变宽,一侧窄 • ⒉宽侧可见圆形充盈缺损——肿瘤 • ⒊脊髓受压移位,变形
• MRI: • ⒈可直接显示肿块,T1稍高或等信号灶,边光 • T2信号稍增加 • ⒉脊髓受压移位,变形 • ⒊病例蛛网膜下腔扩大,健侧变窄 • ⒋硬膜下+硬膜外→可见哑铃状肿瘤外孔 • ⒌神经孔扩大 • ⒍Gd-DTPA——肿瘤均一,或环形强化,边光
CHIARI-III

颈椎椎管内常见肿瘤磁共振诊断要点

颈椎椎管内常见肿瘤磁共振诊断要点

颈椎椎管内常见肿瘤磁共振诊断要点颈椎椎管内肿瘤可分为起源于硬膜外、髓外硬膜下和髓内的病变。

在后者中,星形细胞瘤在颈椎最常见,在胸椎也有发生(尽管频率较低)。

星形细胞瘤通常横跨几个脊髓节段,几乎累及脊髓的整个横截面,在T1WI上表现为膨胀性改变。

T2WI高信号反映病变及其周围水肿。

在一定程度上,强化几乎总是存在的,尽管一些病变,特别是更多坏死的肿瘤可能仅在延迟扫描时增强(造影剂给药后30-60分钟)。

囊性病变囊壁的增强有助于将其与脊髓中其他类似的良性囊性病变区分开。

复杂的脊髓空洞也可能类似于星形细胞瘤的外观,尽管后者的边缘不太明显,并且没有脑脊液伪影。

增强MR有助于进一步区分,也应用于无明显病因(即Chiari畸形)的任何脊髓空洞的初步检查。

术后复查中,增强检查可用于区分非增强的术后变化和复发性肿瘤,后者几乎总是增强。

就鉴别诊断而言,实质性靠近颅底颈髓的强化病变可能代表脊髓缺血或梗死,尽管这在颈椎中非常罕见。

颈部星形细胞瘤最重要的鉴别诊断是室管膜瘤。

图36.1 A、B的T2和增强T1WI分别显示了一个更常见室管膜瘤的示例(在颈椎中)。

如图所示,与星形细胞瘤不同,室管膜瘤在(A) T2WI上常表现为不均匀信号,常见相关囊变。

在该特殊病例中,(B)在病变的最头部有一个(B)非增强囊变,水肿从病变向头侧和尾侧延伸,(A) T2WI显示最佳。

也可能出现中央管扩张,可能与部分梗阻有关。

在本例中,脊髓膨胀(这是特征性的),比星形细胞瘤(仅跨越C3-4)预期的更具局灶性。

尽管室管膜瘤在T1WI扫描前通常与脊髓呈等信号,但也可看到继发于亚急性出血的高信号(T1WI)或含铁血黄素沉积所致的低信号(T2WI)。

星形细胞瘤出血较少。

如前所述,受累的脊髓节段通常也比星形细胞瘤短。

对比增强可以是强烈且轮廓分明的,也可以是更不均匀的。

对于髓内肿瘤,需要记住的鉴别诊断是海绵状血管瘤▲图36.1这些血管病变通常较小且呈局灶性,见图36.2 A、B,分别在矢状位FSE T2WI和轴位GRE T2WI上显示海绵状血管瘤的特征性外观。

椎管肿瘤的影像诊断

椎管肿瘤的影像诊断
39
T1WI
40
增强扫描
41
患者 女 45岁 腰部不适伴双下肢麻木乏力半年
42
43
44
45
46
47
术后病理:脊膜瘤
48
患者 男 39岁 腰痛伴双下肢酸痛1月余
49
T2WI
50
T2WI
51
T1WI
52
增强扫描
53
增强扫描
54
脊膜瘤临床与病理
脊膜瘤 占椎管内肿瘤的第二位,约25%; 源于蛛网膜细胞或蛛网膜/硬脊膜的间质成份; 发生胸段占70%以上,颈段20%; 单发多,宽基底,大小约2-3.5cm,肿瘤基底宽与 硬脊膜相连,相应水平受压、移位,少数可恶变; 病理以上皮型常见,纤维细胞及砂粒型次之; 2/3发生于30-50岁中年人,女性多。 年龄大钙化率高。
24
室管膜瘤的影像表现
X线表现:可无异常,或可表现椎管扩大、
椎弓根间距增宽,偶见肿瘤钙化,脊髓造影 因脊髓增粗、蛛网膜下腔狭窄程度可不同表 现为对比剂对称性分流或杯口状扩大。 CT表现:脊髓密度均匀降低,外形膨大,边 缘模糊,囊变常见,C+实性部分轻度强化或 不强化,有时近中央管区可见异常强化;钙 化少见。肿瘤增大压迫骨质可使椎管扩大。
脊髓炎(特异性或非特异性)
78
患者 女 42岁 右上肢肌肉萎缩、乏力10年余,无 伴颈椎酸痛
79
T2WI
80
T2WI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81
T1WI
82
增强扫描
83
诊断:脊髓空洞症
84
讨论1
女,26岁
颈部不适伴双上肢乏力2个月
85
86
87

医学影像检查方法的选择在诊断椎管内肿瘤中的意义

医学影像检查方法的选择在诊断椎管内肿瘤中的意义

医学影像检查方法的选择在诊断椎管内肿瘤中的意义椎管内肿瘤是指出现在脊柱椎管内的肿瘤。

鉴于其位置的特殊性,临床医生在诊断椎管内肿瘤时需要选择合适的医学影像检查方法。

正确选择医学影像检查方法对于准确诊断和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非常重要。

目前常用的医学影像检查方法包括传统的X光检查、CT(computed tomography)扫描、MRI(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扫描以及PET(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扫描。

对于椎管内肿瘤的诊断,选择合适的影像检查方法可以提供更多的信息和更准确的诊断结果。

X光检查是椎管内肿瘤的首选检查方法之一,具有简便、快速、无创等优点。

它可以观察到一些肿瘤引起的局部骨质破坏和骨膜反应,以及是否有骨赘形成、椎间盘高度减少等现象。

X光对于软组织非常不敏感,对于肿瘤的直接显示能力较差,故对于椎管内肿瘤的诊断价值相对较低。

第二,CT扫描是一种可以提供更多骨骼结构细节的检查方法,适用于检查椎管内肿瘤。

CT能够以三维形式显示椎管和椎间隙的几何形态,可以揭示椎管内肿瘤的位置、大小、形态等特征。

它对于检测骨质破坏、骨赘形成等有一定的优势。

CT扫描与MRI相比有较低的成本和快速的扫描速度。

在初步筛查和检测骨质破坏方面,CT扫描是一种较为常用的影像检查方法。

MRI扫描是对于椎管内肿瘤进行详尽诊断的金标准。

MRI可以提供特别强大的软组织分辨率,具备多维和多序列的扫描方式,可以清晰显示椎管内肿瘤的位置、大小、形态、组织特征等。

通过MRI扫描还可以进一步评估肿瘤与周围器官和组织的关系,了解其对周围结构的侵犯程度,对于制定合理的手术方案有重要指导意义。

MRI扫描是无创的,对患者无损伤,非常适用于椎管内肿瘤的诊断。

PET扫描是一种分子影像学方法,通过注射放射性示踪剂,利用肿瘤细胞摄取示踪剂的特性,检测肿瘤细胞的活性。

它可以有效区分良性和恶性肿瘤,并提供肿瘤扩散和转移的信息。

椎管肿瘤的影像学表现

椎管肿瘤的影像学表现

椎管肿瘤的影像学表现椎管肿瘤根据发生部位分为髓内肿瘤、髓外硬膜内肿瘤、髓外硬膜外肿瘤。

髓内肿瘤约占椎管肿瘤15%,常见有星形细胞瘤、室管膜瘤。

髓外硬膜内肿瘤占椎管肿瘤60%,常见有神经纤维瘤、神经鞘瘤、脊膜瘤等。

髓外硬膜外肿瘤占椎管肿瘤25%,多为转移瘤、淋巴瘤。

髓内肿瘤多发生于20-50岁,以疼痛为最常见的首发症状,逐渐出现肿瘤节段以下的运动障碍和感觉异常,表现为肢体无力、肌肉萎缩和截瘫,肌张力和腱反射异常。

髓外硬膜内肿瘤多发生于20-60岁,病程较长,典型症状为神经根疼痛,以后出现肢体麻木、酸胀感或感觉减退。

随着症状的进展可出现瘫痪及膀胱、直肠功能障碍。

髓外硬膜外肿瘤如转移瘤多见于老年人,病程进展较快,疼痛是最常见的首发症状,很快出现严重的脊髓压迫症。

淋巴瘤常累及胸腰椎,主要表现为脊髓和神经根受压症状,以局部疼痛最为多见,逐渐出现下肢运动、感觉障碍和括约肌功能紊乱。

2影像学表现X线平片可无明显异常。

有时可见椎弓根、椎体骨质破坏,椎间孔扩大,椎弓根间距离增宽,椎旁软组织肿块等,偶见肿瘤钙化。

椎管造影椎管肿瘤多为完全性或不完全性梗阻,根据梗阻端的造影形态可区分肿瘤发生部位。

①髓内肿瘤:引起局部脊髓梭形肿胀膨大,梗阻面呈大的杯口状;②髓外硬膜内肿瘤:脊髓受压迫向一侧移位,肿瘤一侧蛛网膜下腔增宽,梗阻面为小杯口状,代表肿瘤,另一侧因脊髓移位而使蛛网膜下腔变窄;③髓外硬膜外肿瘤:压迫硬膜囊连同脊髓一起向一侧移位,脊髓两侧蛛网膜下腔均受压狭窄,造影显示脊髓移位,两侧蛛网膜下腔狭窄呈刺刀状,如果是腰椎马尾水平的硬膜外肿瘤,则梗阻面多呈梳齿状或束柴状。

CT表现平扫和增强扫描对于椎管肿瘤的诊断作用不如脑肿瘤,椎管造影后行CT扫描可在横断面上显示肿瘤与硬膜外、蛛网膜下腔和脊髓三者的关系,定位诊断更加准确。

CT还能显示脊髓肿瘤本身的密度和形态,区分囊性或实性肿瘤,肿瘤钙化,脂肪瘤有特征性的脂肪密度,显示肿瘤与椎体及椎弓的关系。

椎管内肿瘤影像诊断

椎管内肿瘤影像诊断

第2章椎管内肿瘤及瘤样病变椎管内肿瘤,它包括发生于椎管内各种组织(如脊髓、血管、神经根、脊膜以及脂肪组织等)的原发性和继发性肿瘤。

原发性椎管内肿瘤人群发病率一般为0.9~2.5/10万/年。

椎管内肿瘤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但以20~40岁最多见。

男性略多于女性,约为1.6:1。

根据肿瘤的部位,可将椎管内肿瘤分为髓内肿瘤和髓外硬膜下、髓外硬膜外肿瘤。

髓内肿瘤主要有星形细胞瘤、室管膜瘤、和血管母细胞瘤等。

在椎管内肿瘤中,髓外硬膜下肿瘤最常见,约占整个椎管内肿瘤的60%,包括神经鞘瘤、脊膜瘤、神经纤维瘤以及脑肿瘤在椎管内的种植性肿瘤等。

髓外硬膜外肿瘤中以恶性肿瘤居多,包括转移瘤、淋巴瘤、脊索瘤和黑色素瘤等。

常规的X线平片及脊髓造影由于密度分辩率所限,所以当肿瘤较小时,一般多无阳性发现;当肿瘤较大而压迫硬膜囊或骨结构时,这些常规方法则仅仅能提示有椎管内或髓内占位。

MR由于具有多方位成像和软组织分辨率高的特点,可清楚显示肿瘤的全貌及与脊髓的毗邻关系,因而目前已成为椎管内肿瘤的首选检查方法,增强扫描应作为检查常规。

没有MR时,可以做CT或CT脊髓造影检查[王忠诚(1998)]。

第1节髓内肿瘤1.1星形细胞瘤一、概述星形细胞瘤(astrocytoma)占全部髓内肿瘤的20~30%,但其构成比与年龄有关。

小儿星形细胞瘤约占髓内肿瘤的50-60%;成年人星形细胞瘤约占全部髓内肿瘤的30-40%。

一般讲,脊髓内星形细胞瘤比脑内星形细胞瘤恶性程度低。

肿瘤可为囊性、实性或混合性。

大约75%的肿瘤位于颈胸段脊髓,20%位于腰段脊髓,5%发生于终丝。

二、肿瘤病理和生物学行为星形细胞瘤起源于脊髓的星形胶质细胞,肿瘤常常呈浸润性生长,因此肿瘤往往无确切边界。

肿瘤内部坏死较常见,约20~30%合并有继发性脊髓空洞。

少数肿瘤呈膨胀性生长,与周围正常脊髓分界较清楚。

肿瘤的上下端多在2-3个椎体范围内。

1 岁以下小儿肿瘤可侵及整个脊髓。

椎管内肿瘤影像学诊断ppt课件

椎管内肿瘤影像学诊断ppt课件
15
病程分期
• 刺激期: 神经根痛 • 脊髓部分受压期 : 脊髓感觉,运动障碍。
脊髓半切综合征(brown-sequard syndrome) • 脊髓瘫痪期: 平面以下感觉、运动、括约肌功能
完全丧失。
16
临床表现
1 疼痛:
• 根痛常为首发症状 • 部位固定,沿神经分布区扩散 • 电灼,针刺,刀切,牵拉感 • 夜间痛或平卧痛是特征 • 增加胸腹压可诱发和加剧
59
女,46,左上肢及左肩胛区疼痛数月
神经鞘膜瘤
60
女,55岁
神经鞘膜瘤
61
神经纤维瘤
• 起源于神经纤维母细胞,组织学上可见施万细胞、 成纤维细胞、有髓鞘或无髓鞘的神经纤维等多种 成分。
• 临床上常见30-50岁,无性别差异。
62
MRI特征:
临床表现:
多见于青壮年,常有上呼吸道或消化道感染等 先驱症状,起病急,数小时或日内可迅速发展为瘫 痪。
49
MRI 特 征
a 病变多位于颈段及上胸段,范围较长,多累及3 个椎体平面以上,呈连续性
b 轴位上超过2/3脊髓横截 c 无强化、少数轻度强化
50
女性13岁,突发四肢无力15天
急性脊髓炎
增强
51
椎管外成为哑铃形。
58
MRI特征:
a. 肿瘤呈圆形,卵圆形或分叶状,常单发,少数 可多发,常累及神经后根,故90%的神经鞘瘤位 于椎管后外侧。 b. 易发生囊变,甚至出血。 c. 生长缓慢,从硬膜囊向椎间孔方向生长,使相应 椎间孔扩大。(典型的哑铃状) d. 与脊髓分界清楚,增强后一般不均匀强化。
17
2 感觉障碍:
• 早: 感觉过敏、异常。麻木,蚁行感。 • 中:感觉减退。髓外肿瘤由下向上发展,髓内由上向下。 • 晚:感觉消失。平面以下消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星形细胞瘤:临床要点
多见于青年男性颈胸段;
发病率占髓内肿瘤第2位,但是是儿童期最常见的髓内 肿瘤
疼痛是最为常见的临床症状;
慢性起病,渐进性进展的脊髓功能损害可引起一侧肢 体或双侧肢体瘫痪、感觉减退或消失及括约肌功能障 碍。
星形细胞瘤:影像诊断
脊髓局限性增粗,边界不清;脊髓蛛网膜下腔对称性变窄,甚至完 全闭塞; 脊髓星形细胞瘤来源于脊髓白质的星形细胞,属于偏离中轴线生长 的肿瘤;如显示因肿瘤压迫而梗阻扩张的中央管偏离中轴线,提示 病灶位于脊髓实质内中央管外; 肿瘤实体及囊变部分在T1WI呈低信号;在T2WI呈高于脑脊液的信 号; 脊髓星形细胞瘤多属于Ⅰ级或Ⅱ级,肿瘤血管生成较少,增强扫描 肿瘤实体部分强化程度较轻且多为不均匀的斑片样强化;
施万细胞为神经纤维的鞘细胞,对缺血、缺氧比较敏感,因 此神经鞘瘤常见坏死、囊变; 神经鞘瘤血供丰富,增强扫描强化明显;
神经源性肿瘤:影像诊断
神经纤维瘤源于神经纤维,随肿瘤大小和 生长方向不同,瘤体可能与脊髓间无明显 分界,或与脊髓相连; 神经纤维瘤由致密的神经纤维构成,对缺 血、缺氧的耐受性明显高于神经鞘瘤,故 肿瘤很少发生坏死、囊变; T2WI信号较低;增强扫描呈中等强化;
T2WI在肿瘤头尾端边缘可见低信号,提示含铁血黄素沉 积,此对室管膜瘤诊断有一点特异性;
中央管扩张积水:与肿瘤边缘交界处的近头端中央管呈“ 喇叭口”样扩张,且扩张的中央管的中轴线无受压移位则 多提示肿瘤起源于室管膜
T1
T2
T2-STIR
T1+C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星形细胞瘤:基本病理
沿脊髓纵轴浸润性生长,多累及数个脊髓节, 甚至脊髓全长; 75%的星形细胞瘤位于颈胸段 分化较好的肿瘤境界不清;而分化程度较低的 肿瘤因生长速度快易发生变性、出血、坏死, 加上肿瘤细胞密度较大,似显示肿瘤与正常结 构有一明显分界,但肿瘤边界外镜下可见瘤细 胞浸润;
特征蛛网膜下腔的闭塞,但是脊髓形态可正常或者受压变形,脊髓可无移位 常见类型 转移瘤或淋巴瘤
(一)脊髓内肿瘤
95%为神经胶质肿瘤,其中约65%为室管膜瘤 ,30%为星形细胞瘤;
其他少见肿瘤:血管母细胞瘤,脂肪瘤,转移 瘤等
髓内肿瘤的早期典型表现:出现感觉障碍,从 躯干逐渐向下肢发展。
1、室管膜瘤:基本病理
血管母细胞瘤一般无包膜,多呈囊性,囊壁上有瘤结节,有 时可见钙化灶;
肿瘤有丰富的毛细血管网,血管网间有脂肪或含铁血黄素构 成的基质;
血管母细胞瘤:临床要点
好发于20-30岁之间的青年;
脊髓压迫征象,有时因脊神经根受压而 发生剧烈的根性疼痛。
血管母细胞瘤:影像诊断
胸段、颈段脊髓多见,绝大多数发生在脊髓背侧; 脊髓中央管梗阻扩张;与肿瘤头侧端相交处的脊髓中 央管变细、偏心性狭窄,且向脊髓腹侧偏移是肿瘤定 位于脊髓中央管外、实质内的重要依据。 T1WI/T2WI结合可清晰显示肿瘤的囊性部分的大小和 范围; 增强扫描肿瘤实体部分和附壁结节明显强化;囊壁不 强化。
椎管内肿瘤的影像学诊断
脊髓解剖
椎管内肿瘤
髓内肿瘤:(10-15%)
特征 局部脊髓增粗肿大及信号异常改变,周围蛛网膜下腔对称性狭窄
常见类型 室管膜瘤 星形细胞瘤
髓外硬膜下肿瘤(60%)
特征病侧蛛网膜下腔增宽,对侧变窄或闭塞,脊髓被推向对侧。 常见类型 神经鞘瘤(29%) 脊膜瘤(26%)
硬膜外肿瘤(25%)
神经纤维瘤病
胸段神经纤维瘤
2、脊膜瘤:基本病理
起源于蛛网膜颗粒,肿瘤常呈广基底,与硬膜紧密相连,多位 于脊髓背外侧,膨胀性生长,境界清楚;;
侵犯脊髓后柱,则出现受损平面以下触觉、本体感觉、振动 觉消失;
肿瘤增大累及脊髓前角及皮质脊髓束时出现运动障碍
终丝室管膜瘤可出现马尾区病变症状,如下肢疼痛和肛门括 约肌功能障碍。
室管膜瘤:影像诊断
脊髓局限性不规则梭形增粗,局部蛛网膜下腔对称性受压 变窄;T1WI呈低或等信号;T2WI呈高信号;肿瘤易囊变 、坏死、出血,故T1及T2都可为高低混杂信号;增强扫描 时呈中等程度均匀或不均匀强化,边界清楚;
室管膜瘤由脊髓中央管室管膜上皮分化而成, 故肿瘤多来源于髓内中央管或终丝的室管膜残 留物;
室管膜瘤生长缓慢,呈膨胀性生长,质地较硬 ,边界清楚,可见假包膜;
瘤体可发生灶性出血、坏死或囊性变,也可出 现点状钙化。
室管膜瘤:临床要点
好发于中年男性,发生于腰段者占50%,其次为颈段。
首发症状为感觉障碍,发病早期压迫脊髓白质前联合而出现 感觉分离现象,出现受损平面以下两侧对称性痛、温觉丧失
T1WI
T2WI
T1+C
室管膜瘤 VS 星形细胞瘤
星形细胞瘤好发于儿童及青少年,而室管膜瘤 好发于30岁后
星形细胞瘤好发于颈髓及上胸段,室管膜瘤好 发于腰段、圆锥、终丝
星形细胞瘤边界不清,室管膜瘤边界清楚
横轴位观察,星形细胞瘤为非中心性,室管膜 瘤常累及整个脊髓
3、血管母细胞瘤:基本病理
占髓内肿瘤的1-3%;
神经根性疼痛为本病的早期突出症状;
肿瘤多发生于脊髓的背侧,早期主要表现为脊神经后 根的刺激症状;当神经根被肿瘤压迫变性,神经根性 疼痛反而减轻;
脑脊液检查蛋白含量显著增高;
部分患者伴有皮肤咖啡色素斑及多发性神经瘤形成;
神经源性肿瘤:影像诊断
神经根瘤与神经根关系密切,沿神经根走行方向形成肿瘤;
受椎间孔限制,肿瘤骑跨椎间孔呈哑铃状生长是神经根瘤的 典型征象;
1、神经源性肿瘤:基本病理
神经源性肿瘤多发于中年人,无性别差异,肿瘤好发于胸 段。
神经鞘瘤又称施万细胞瘤,可单发或多发于身体任何部
位的神经根或神经干;神经鞘瘤有完整的包膜;
神经纤维瘤,瘤体无包膜;肿瘤由增生的神经鞘细胞和
成纤维细胞构成,结构致密,很少发生变性、囊腔形成或 出血。
神经源性肿瘤:临床要点
T1WI:颈胸髓长T1低信号囊腔+等信号小结节
T2WI:颈胸髓长T2高信号囊腔+等信号小结节
T1WI 增强:结节明显强化
同一病人小脑半球多发血管母细胞瘤
++CC T2WI T1WI
(二)脊髓外硬膜下肿瘤
1.此类肿瘤约占椎管内肿瘤的60%,绝大多数是良 性肿瘤。
2.以神经鞘瘤、神经纤维瘤和脊膜瘤最多见。 3.具有髓外硬膜下肿瘤的特征,即“硬膜下征” 征:病灶侧蛛闻膜下腔增宽,对侧变窄,脊髓受压 向对侧移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