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总结汇总
自然辩证法知识点总结
自然辩证法知识点总结自然辩证法是一门研究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一般规律、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科学。
它对于我们理解自然界、科学技术以及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自然观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类的自然观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
古代朴素自然观认为自然界是一个有机整体,万物由某种基本元素构成,如中国古代的“五行说”和古希腊的“水、火、土、气”四元素说。
这种自然观直观、朴素,但缺乏科学依据。
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则将自然界视为一部机器,按照严格的机械规律运行。
它强调自然的客观性和可还原性,但忽视了自然界的复杂性和整体性。
现代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认为自然界是物质的,物质是无限可分的;自然界处于永恒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事物之间存在着普遍的联系和相互作用。
这种自然观是对以往自然观的批判继承和发展,为我们正确认识自然界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二、科学观科学观是关于科学的本质、特征、结构、发展规律以及科学与社会相互关系的看法。
科学的本质是人类对自然界的反映,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和认识形式。
科学具有客观性、系统性、可验证性、创新性等特征。
科学的结构包括知识体系、研究方法和社会建制三个方面。
科学知识体系由概念、定律、原理等组成;研究方法包括观察、实验、假说、推理等;社会建制包括科研机构、学术团体、科研管理等。
科学发展的模式有多种,如归纳主义的累进模式、波普尔的证伪主义模式、库恩的范式转换模式等。
科学发展是一个不断积累、创新和革命的过程。
三、技术观技术观是对技术的本质、特征、发展规律以及技术与社会相互关系的看法。
技术的本质是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利用自然规律改造自然的实践活动。
技术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它是自然科学知识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技术的发展经历了古代手工技术、近代机器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等阶段。
技术的发展受到社会需求、科学进步、经济因素、政治因素等多方面的影响。
自然辩证法总结.doc终结版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1、自然观是人们关于自然界及其与人类的关系的总的观点。
它在历史上主要体现在:1)、朴素唯物主义自发辩证法自然观2)、机械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自然观3)、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自然观2、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是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自然界及其与人类关系的总的观点,其核心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3、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典型代表是古代中国和古希腊的朴素唯物主义子观。
1)、中国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1)自然界的本原是某一种物质(如水、火等)或某几种物质(如金、木、水、火、土等)或某种抽象的东西(如气、道、端、理等);物质与精神不可分离,灵魂不能脱离肉体独立存在;自然界是物质的、运动的,是物质、运动、时间、空间的统一。
(2)自然界的生成和发展来自于其内部物质的矛盾运动,“在宇宙中,阴与阳两种基本力量处在永恒的矛盾中”;自然界物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3)人来源与自然界,并与自然界形成了“天人合一”的关系;人类能够运用“阴阳”、“五行”和“气”;人类可以利用自然规律改造自然界。
2)、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1)自然是事物运动和变化的本原,是决定事物运动和变化并赋予其特定秩序的内在原因,是自然界(包括人类)的本性,是他们运动变化的原因和依照的原则。
(2)自然界的本原存在于“某种具有固定形体的东西中”或“某种特殊的东西中”。
(3)宇宙是有形的,有限的;它是运动的。
(4)人来源于动物,生物是进化的;人类通过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等路径及演绎推理等方法认识自然界并获得知识。
4、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特征1)、整体性和直观性2)、思辨性和臆测性3)、自发性和不彻底性5、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渊源1)、宗教神话自然观的观点2)、宗教神话自然观的作用6、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础1)、自然哲学的概念:自然哲学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前身,它是指从哲学的角度,依靠经验和观察方法而形成的哲学思想,它包括自然观、人生观等内容。
2)、自然哲学的作用:(1)冲破了宗教神话世界观的桎梏(2)为朴素唯物自然观奠定了知识基础(3)为朴素唯物自然观奠定了认识论和方法论基础7、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作用:1)、成为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的思想渊源。
自然辩证法知识点总结.
自然辩证法知识点总结一、简答题1、自然辩证法含义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关于自然和科学技术的一般发展规律,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基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相互作用的理论体系,是对以科学技术为中介和手段的人与自然、社会的相互关系的概括和总结。
自然辩证法是就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2、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内容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是一个完整的科学学说体系,它的研究内容有: (1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是自然辩证法的重要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界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根本观点,它旨在对自然界的存在方式、演化发展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作出科学的说明。
(2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根本观点,反映了自然观和社会历史观的统一。
(3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从辩证唯物主义立场出发,总结出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从抽象到具体、历史和逻辑的统一等辩证思维形式,并且汲取具体科学技术研究中的创新思维方法和数学与系统思维方法等根本方法,对其进行概括和升华,形成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方法论。
(4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论。
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论是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观点出发,探讨社会中科学技术的发展规律,以及科学技术的社会建制、科学技术的社会运行等的普遍规律。
自然辩证法的四部分内容,构成了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共同揭示了人类社会与自然的本质。
3、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思想、主要观点、特征(1基本思想:①唯物论与辨证法的统一②自然史与人类史的统一③天然自然与人化自然的统一④人与自然能动性和受动性的统一(2主要观点:①自然界是先在的和历史的自然界②自然界是相互联系和变化发展的自然界③用辩证的思维认识世界(3特征:实践性、历史性、辩证性、批判性4、系统自然观的特征系统性、复杂性、演化性、广义性5、人工自然观的特征主体性、能动性、价值性6、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科学技术思想,对科学技术及其发展规律的概括和总结,重点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的本体论和认识论。
自然辩证法总结汇总
1.简述什么是自然辩证法。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自然界和科学技术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科学技术观,又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科学研究方法论,还包括数学和其他各门具体学科中的重大哲学问题。
自然辩证法主要包括:自然观、科学技术观、科技研究方法论三部分内容;其中,两对矛盾:即人与自然、科学实践与科学认识之间的矛盾贯穿自然辩证法体系的始终。
2.简述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一书的体系结构及主要内容。
体系结构:全书由论文、札记、计划草案共181篇组成,以两对矛盾为主线,将其形成完整的体系,共6部分。
主要内容:第一部分:导言。
论述了文艺复兴运动以来自然科学发展的历程和主要成就,说明形而上学自然观的产生有其必然性。
第二部分:自然科学与哲学。
论述了自然科学与哲学之间的关系,哲学为科学研究提供了世界观方法论的指导,研究者把握了正确的哲学思维,就能加速科研进程,少走弯路,避免犯唯心主义和宗教神学的错误。
第三部分:辩证法。
论述了唯物辩证法的科学体系由三大规律和五对范畴(形式与内容、原因与结果、偶然与必然、可能性与现实性、本质与现象)组成。
第四部分:物质的运动形式。
论述了辩证唯物主义运动观,揭示了物质、运动、时间、空间等之间的内在关系。
第五部分:各门具体科学中的辩证法。
探讨了各门具体科学中的重大哲学问题。
科学的分类是以研究对象的运动形式为主要依据,可以分为社会科学、生物学、化学、物理学和力学。
第六部分:劳动创造了人。
论述了劳动创造了人,创造了社会,实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向历史唯物主义的过渡,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之间架起桥梁。
3.结合古代自然观的具体成就,简要说明古代自然观是朴素唯物主义与自发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简述)[答到八卦、五行]古代自然观的三个组成部分:探讨世界本原问题的元素论,探讨物质结构问题的原子论,探讨天体运行规律的宇宙论(天体论)。
古代自然观是朴素唯物主义与自发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自然辩证法的总结
自然辩证法的总结自然辩证法(Dialectics of Nature)是指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关于自然界发展与变化的辩证法原理和方法的理论体系。
它认为自然界是一个复杂而具有矛盾和斗争的系统,通过分析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可以深入理解自然界的规律和变化。
本文将对自然辩证法进行总结,从其基本观点、矛盾规律和运动规律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基本观点自然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1. 自然界的辩证性自然界是一个充满矛盾和斗争的系统,各种事物和现象之间存在着矛盾关系。
这些矛盾在发展过程中引发了各种变化和运动,推动了自然界的发展。
2. 反映论自然辩证法认为人类思维与自然界的发展规律相一致,人们通过思维对自然界的发展和变化进行认识。
思维是对自然界规律性的反映和表达,是人与自然界相互作用的产物。
3. 矛盾与运动自然辩证法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是引起事物运动和变化的根本原因。
这种矛盾的存在和发展推动了自然界中一切事物的发展。
4. 发展的全面性自然界的发展是一个全面的、综合的过程,各个方面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共同推动着自然界的发展。
二、矛盾规律自然辩证法中的矛盾规律是其核心概念之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内在矛盾性自然界中的事物和现象内部存在着矛盾,这种矛盾是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矛盾。
例如,一粒种子既包含了生长的要素,又包含了生命消亡的要素,这种内在矛盾性推动了种子的发芽和生长。
2. 主要与次要矛盾自然界中的矛盾是多样的,其中有一些矛盾是主要矛盾,其他矛盾则是次要矛盾。
主要矛盾在一定条件下起主导作用,推动事物的发展。
3.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自然界中的矛盾既有同一性,又有斗争性。
同一性表现为矛盾的双方相互依存,斗争性表现为矛盾双方之间的对抗和斗争,通过斗争解决矛盾。
4.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矛盾既有普遍性,也有特殊性。
普遍性表现为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和现象之中,特殊性表现为矛盾的表现形式和解决途径各不相同。
三、运动规律自然辩证法认为自然界的运动是发展的基本形式,其中包含着一些规律和规范。
自然辩证法总结终极版
自然辩证法总结终极版自然辩证法一.名词解释:76 个绪论1.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于自然界和自然科学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是指导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推动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理论武器。
它既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科学观,又是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科学方法论。
科学与技术2. 科学:就是正确的反映自然对象及其规律的知识体系。
3. 技术:是人类为满足社会需要,利用自然规律在改造和控制自然的实践中所创造的历史劳动手段、工艺方法、技能体系的总称。
具有三个互相联系的方面:技术的操作形态(观念的技术和物化的技术)、实物形态和知识形态。
4. 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最基本的生产要素,以科学技术为核心,所有的经济行为(生产、分配、交换、消费)都依赖于知识的存在和知识的创新的新经济。
5. 知识体系:完整反映人类科学认识的知识体系。
当代自然观6. 自然界:是指有内在联系的“过程集合体”。
7. 自然观:研究自然界、认识自然界的过程中形成的对自然界总体的、根本的看法。
8. 系统: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要素按照一定的方式相结合,具有一定功能的整体。
系统方法:把研究对象当作一个整体,研究要素之间,要素与整体之间,要素与外界之间关系的方法。
9. 平衡系统:系统内部各个要素面临的条件,状态是相同的均衡的,无宏观的交换和交流关系。
10. 近平衡系统:系统内部各个要素之间有差异,这些差异的相互作用是按线性关系表现出来的。
11. 远离平衡系统:系统内部所具有的条件、状态存在明显的差异,有交流、交换,是系统进化的条件。
12. 开放系统:与环境既交换物质,又交换能量的系统13. 线性系统: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关系简单,是一种单值单向对应性关系。
14. 非线形系统:把存在着自催化、正反馈的非线形相互作用的系统成为非线形系统。
15. 环境:对一个系统产生影响,又不是系统构成部分的外部条件的总和。
16. 功能:在内部关系和外部关系上表现出来的能力。
2023年自然辩证法总结汇总
2023年自然辩证法总结汇总自然辩证法是研究自然界的发展和变化规律的一种方法和理论。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不断深入,自然辩证法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
2023年的今天,我们可以对自然辩证法的发展历程进行一次总结汇总。
一、 宏观系统理论宏观系统理论是自然辩证法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
自然界中的许多现象都可以看作是由微观系统构成的宏观系统。
宏观系统理论从整体上考虑了微观系统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借助现代高新技术手段,对宏观系统进行深入研究,提出了宏观系统的稳定性原理和变化原理,对于人类认识自然、掌握自然、改造自然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二、 多元模型理论多元模型理论是自然辩证法研究的另一个重要方向。
这一理论认为,自然界中的任何一个现象都是受多个影响因素所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些影响因素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构成了一个复杂的多元系统。
通过对多元系统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自然现象的本质特征,形成系统分析、综合分析、动态分析的研究方法,为自然界的掌握、改造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三、 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辩证法认为,自然界的各种生态系统是一个有机整体,其中的任何一个部分都不可或缺,一个健康的整体需要保护和维护每一个部分的平衡状态。
过去的几十年中,人类不断地进行着资源开发和环境破坏,生态环境遭受了严重的破坏和污染。
自然辩证法提倡保护生态环境,以保障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
在生态环境保护的过程中,需要遵循自然辩证法的科学方法,以系统的视角考虑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和多元性。
四、 新能源研究能源危机一直是全球关注的问题。
随着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不断加深,石油、煤炭等能源日益枯竭,人们开始关注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自然辩证法认为,新能源需要更为全面、系统的研究,将地球上新能源的多元性进行深刻剖析,然后通过对其运作原理、应用特点等方面的研究,推动新能源技术的成熟和使用,为人类的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提供可持续的支持。
自然辩证法总结
生态自然观的基本思想生态自然观主张把人的角色从大地共同体的征服者变成共同体的普通成员与公民,强调生态系统是一个由相互依赖的各部分组成的共同体,人则是这个共同体的平等一员和公民,人类和大自然其他构成者在生态上是平等的;人类不仅要尊重生命共同体中的其他伙伴,而且要尊重共同体本身;任何一种行为,只有当他有助于保护生命共同体和谐稳定和美丽时,才是正确的;人和自然之间要协调发展,共同进化。
1、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的基本观点○1自然界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其一,人是自然界发展的产物,决定了人与自然之间结成了发生学意义上的关系;其二,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在自然界之中;其三,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依赖于自然界○2环境创造人,人也创造环境○3自然生产力是社会生产力的基础○4人要与自然和谐一致○5改革不合理的社会制度,是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的基本特征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统一、人的能动性与受动性的统一、人的内在尺度与自然的外在尺度的统一以及自然主义与人道主义、共产主义的统一是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的“四大”特征○1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统一○2人的能动性和受动性的统一○3人的内在尺度和自然的外在尺度的统一○4自然主义和人道主义、共产主义的统一生态自然观的现实根源2、谈谈对“生态危机”的认识和反思。
生态危机:指的是由于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在全球规模或局部区域导致生态过程即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损害、生命维持系统瓦解,从而危害人的利益、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现象。
(1)生态危机,首先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危机。
长期以来的人类中心主义观念。
人类中心主义一种价值观和价值尺度,它把人类的利益作为价值原点和道德评价的依据,有且只有人才是价值判断的主体。
其核心观点包括:1.在人与自然的价值关系中,只有有意识的人才是主体,自然是客体。
价值评价的尺度必须掌握和始终掌握在人的手中,任何时候说到“价值”都是指“对于人的意义”。
自然辩证法总结
自然辩证法总结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指研究自然界内部的矛盾、运动和发展规律的科学方法。
自然辩证法的总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原理1. 相互渗透性原理:自然界的事物是相互渗透、联系和依赖的。
没有任何事物是孤立存在的,各种事物之间通过各种关系相互联系,影响和制约着彼此的发展。
2. 矛盾运动规律:自然界的事物内部包含着矛盾,矛盾是事物运动发展的源泉。
矛盾分为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主要矛盾是事物发展的主导力量,次要矛盾是在主要矛盾的基础上产生的。
矛盾的运动是以斗争为主要形式的,通过斗争来解决矛盾,推动事物的发展。
3. 质量互变原理:自然界的事物都具有质量,质量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质量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变化。
质量互变就是事物在一定条件下经过一系列变化过程,最终达到一个新的质量状态。
4. 运动的普遍原理: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之中,运动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基本形式。
运动是永恒不变的,包括量变和质变两种形式。
二、自然辩证法的基本观点1. 对立统一:对立统一是自然辩证法的核心观点,指的是事物内部存在着相互对立和统一的矛盾。
对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统一是事物发展的基本条件。
对立统一的矛盾规律贯穿于自然界的一切事物和现象之中。
2. 转化:自然界的事物都是不断转化的。
事物的转化包括量变和质变两个层次,量变是事物内部性质的变化,而质变是事物性质的根本性转变。
转化是事物在一定条件下由一种状态向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3. 发展:自然界的事物都是不断发展的。
发展是事物内部矛盾的运动和转化的结果。
发展是一种渐进的过程,通过一系列的阶段和过程实现的。
发展是自然界的永恒规律,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必然要求。
4. 统一性和多样性:自然界的事物既有统一性又有多样性。
事物的统一性表现在它们都遵循着共同的规律和原理,而多样性表现在它们又各有自己的特点和差异。
统一性和多样性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了自然界的丰富多样性。
自然辩证法总结汇总
自然辩证法总结汇总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之一,也是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核心内容之一。
它是辩证法在自然科学领域的应用和发展,旨在揭示自然界的发展规律和本质。
自然辩证法的核心思想是“辩证法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即自然界中的一切事物都具有矛盾运动和发展的辩证规律,但也有其特殊的表现形式和规律。
下面将对自然辩证法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汇总。
第一,一切事物都是辩证的统一体。
自然界中的一切事物都是由对立面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转化的矛盾统一体构成的。
矛盾是事物内部存在的固有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
矛盾的统一是通过对立面的斗争而实现的。
事物的发展就是通过矛盾的运动和斗争而推动的。
第二,事物的发展是螺旋式的。
自然界中的事物并非一成不变的,而是封闭循环、波浪前进的,大起大落、递进不断的。
事物的发展是符合螺旋式的,既有周期性的重复,又有质的飞跃。
这种螺旋式的发展规律是自然辩证法的核心内容之一。
第三,事物的发展是逐渐曲折的。
事物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一蹴而就的,而是经历了曲折的道路。
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但正是通过这些曲折,事物才得以成长和发展。
例如,自然界中的生物进化过程就是一个经历了数百万年曲折发展的过程。
第四,事物的发展是有限度的。
自然界中的一切事物都有其自身的限度和发展阶段。
事物的发展有其内在的辩证规律,不可能无限制地发展下去。
当事物达到一定的极限和停滞状态时,就会产生新的矛盾,推动事物的进一步发展。
第五,事物的发展是分阶段的。
自然界中的事物发展具有不同的阶段和周期。
每个阶段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形成了一个个的历史阶段。
事物的发展是通过不同的阶段和周期推动的,每个阶段都为下一个阶段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六,事物的发展是相对的。
自然界中的事物发展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不变和绝对的发展。
任何事物都是相对而言的,都有其自身的时空条件和限制。
事物的发展是根据自身的条件和规律来进行的,不可能超越自身的限制。
自然辩证法总结自然辩证法重点总结
自然辩证法总结自然辩证法重点总结1、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研究对象和内容体系学科性质: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和科学观,又是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方法论,是哲学和科学技术之间的桥梁。
研究对象:自然界、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
学科体系分三部分:自然观、方法论、科技与社会。
1、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的辩证关系1一、结构决定功能。
对于一个自然系统来说,结构是功能的内在根据,功能是结构的外在表现。
这种决定关系并不是单值的,一种结构可以有多种功能。
二、功能对结构的反作用。
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不仅不是单值的,而且也不是单向的。
自然系统的功能和其结构相比,功能是相对活跃的因素,由于系统和环境总是处于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关系之中,因而功能的变化总是不断发生的。
于此相比,结构则是显得相对稳定的因素。
在环境诸因素的影响下所发生的功能变化,反过来会影响结构,要求或促使系统的结构相应的发生变化,以适应客观环境对功能的新要求。
3、什么是系统、系统的本质特征运动变化着的若干部分,在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之中组成的具有某种确定功能的整体谓之系统。
本质特征:一、整体性。
是指系统各要素在系统整体中的相互联系所带来的、超过各要素孤立时性质总和的效果。
二、开放性。
系统的开放性指的是物质系统与其环境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
三、动态性。
自然系统的动态性是指系统及其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关联性,都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这实质上是按空间划分的物质系统随时间变化而铺展的性质。
四、层次性。
自然系统的层次性是指系统处于物质的一定层次以及不同系统之间必定存在一定层次关系〔或层次大小相互包含,或处于同级、不同级的不相包含的层次)的性质。
4、演化的方向:进化、退化所谓进化是指物质系统演化中由无序到有序、由低序到高序的趋势和过程。
退化是指物质系统演化中由有序到无序、由高序到低序的趋势和过程。
进化与退化都是自然界物质系统演化的基本形式,它们既对立又统一,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自然辩证法总结(终极版)
目录1、有人说科学认识起始于问题,有人说科学认识起源于观察,试评述这两种说法。
. 12、举例说明科学问题的来源 (1)3、结合所学专业,谈谈怎样正确对待和运用科研选题的四个原则 (2)4、如何看待观察和实验中的机遇 (2)5、现代科学发展的特点及趋势 (3)6、技术方法与科学方法的联系与区别 (3)7、高技术的内涵及其特点 (4)8、怎样理解科学技术的一体化?结合所了解的专业说明科学技术化和技术科学化 (4)9、可持续发展理念和意义 (5)10、什么是智力激励法及其特点? (5)11、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的基本观点和基本特征观点(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人化自然”的思想)。
(6)12、生态危机的表现及根源? (6)13、科学与人文融合的问题 (7)14、关于生态伦理的态度? (7)15、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内容和背景? (8)16.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特点 (8)17.自然人化观的内容? (8)18、技术方案设计要遵循哪些原则?举例说明技术设计中难免要有折中 (8)19.现代科学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9)20.结合自己专业谈谈科学选题的原则 (9)21特尔菲法的特征,内涵 (10)22、层次分析法的特征,局限性 (10)23、关于科学,伪科学,非科学的划分标准 (11)24、工程技术的几种方法 (11)25、科学研究是否等同于经验总结 (11)26、在科学不能穷尽的时候,我们是否能用知识拒绝伪科学。
(12)27、创新及创新类型 (12)28.实验和观察中的机遇 (13)29.现代科学的伦理问题 (13)论述题 (13)1、恩格斯说:“我们每走一步都要记住:我们统治自然界,绝不像征服者统治异族人那样,决不像站在自然之外的人似的,——相反地,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和存在于自然之中的。
”论证人与自然辨证关系及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意义。
(13)2、论科学精神在技术创新过程中的作用 (14)二、材料题: (15)1、我们每走一步都要记住:我们统治自然界,绝不像征服者统治异族人那样,绝不是像站在自然之外的人似的,——相反地,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和存在于自然之中的。
自然辩证法完美总结
自然辩证法完美总结--------------邹云彭主要内容:总论——自然观、科学技术观、科学技术方法论自然观:人们关于自然界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总的看法和基本观点。
科技观:人们对自然科学和技术的性质、特征、价值、发展规律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关系的总的看法和基本观点。
方法论:人们对科学和技术研究过程中所运用的认识和实践方法作出的哲学总结。
三者以科学技术为中介,运用各种方法去认识客观自然界。
科学技术和各种方法属于主观的范畴,也是自然界客观辩证法的主观反映。
第一部分自然观1演变过程:●以自然科学为基础,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而发展;●体现了自然科学与哲学的关系——哲学是自然科学的母体。
●经历了一个否定之否定过程:自发的辩证法→形而上学→以科学为基础的辩证法试题一(1)自然观发展的几个阶段、各有何特点;朴素辩证法自然观(古代)●以古希腊自然哲学为代表,从整体上考察自然界,具有朴素唯物主义和自发辩证法的特点。
●认识是笼统、模糊的。
形而上学自然观(近代前期)●带有唯物主义和机械论、形而上学(孤立、静止、片面)的特点。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近代后期)●自然界本身联系与发展的辩证性质被揭示出来,自然界的主要过程得到了说明。
辩证、系统、生态自然观(现代)●它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新的表现形式试题一(2)16~18世纪上半叶的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形成的原因。
16~18世纪上半叶的自然观(形而上学自然观)形成的原因。
16~18世纪上半叶,自然科学处在分门别类收集材料的阶段,以分析方法为主,发展了实验科学,对自然界的局部和细节进行了初步考察,力学成为带头学科,使自然观带有唯物主义和机械论、形而上学(孤立、静止、片面)的特点。
(如:伽利略的实验、热素说、燃素说、物种不变论等)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形成的原因。
18世纪下半叶~19世纪中叶,自然科学全面发展与成熟,进入理论综合阶段。
大规模地揭示了自然界事物普遍联系与运动、变化、发展的辩证性质,成为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科学基石。
自然辩证法总结汇总
自然辩证法总结汇总自然辩证法是一种关于自然界发展规律的科学方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它认为自然界是无数个具有矛盾性和统一性的事物的总体,事物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转化,是一个复杂多样的系统。
下面将从三个方面对自然辩证法进行总结。
一、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原理1. 事物的普遍联系和发展规律性自然界中的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
自然界的发展是一个无止境的过程,一切事物都在不断变化发展中。
2. 事物的矛盾性和统一性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一切事物都是由矛盾推动发展的。
任何事物都包含着内部的矛盾,矛盾的存在促使事物发展,并通过斗争解决矛盾。
矛盾的存在使事物具有统一性,矛盾的解决又使事物得到新的发展。
3. 事物的质量和数量的辩证关系质量变化是事物发展的本质,质变和量变之间相互转化和相互作用。
数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可以引起质的变化;而质的变化往往又会通过一系列的量变引起新的质变。
二、自然辩证法的运用方法1. 辨证法的具体分析方法辨证法的具体分析方法是在研究具体事物发展过程中运用的,它的核心是从事物的全面性和发展性出发,进行具体事物的分析与研究。
2. 辨证思维的运用方法辨证思维是指在分析和解决问题时运用辩证法的思维方式。
具体运用方法包括重视全面性、整体性,注重发展性,善于把握事物的矛盾和转化,以及善于总结归纳。
三、自然辩证法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1. 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在科学研究中,运用自然辩证法的思维方式和方法,可以帮助科学家更全面地认识事物,发现事物内部的矛盾和变化规律,从而推动科学的发展。
2. 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自然辩证法对于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深入分析环境问题的发展矛盾和本质矛盾,可以找到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思想指导和方法支持。
3. 在经济建设中的应用在经济建设中,运用自然辩证法的原理和方法,可以更好地分析和解决经济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推动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统一。
自然辩证法总结
第一讲科学文化与人类文化的什离和融合1•科学技术是万能的吗?科学不是尸能的,科学带来先迪的一面,间时也带来了许多麻烦,剥夺人类的生沽,造成生态冋题。
2•科学与人文的融合人文的作用:为科学指明方向;人文启发科学;人文为科学提供良好的环境。
第二讲自然规的演变1•古代朴索自然:规学派共间特点:弄淸世界的本原(从物质角度来说明),认力世界不斷变化发展原因是本原跚。
2•近代自然观自然界是一架由各种零部件组芸而成,按照一定的規则朝着一定方向运转的机器。
产生的基就:牛硕力学。
特点:A机械性(相谐和秩斤11)B决定性、必然性、可硕测性Cii原ttD可SHE简单性形而上学自然现的中心思想:自然界的兒对不变性・自然界一旦存在下去就永远存在下去,不会发生任何变化;自然事幼一旦存在,就永远存在;自然界的一幼原来如此并目从来如此为事牙物只是在空间上的并列;如果幼体有所变攸迪只是物体机植运飢事物变化的魚因不在事物的部而在事物的外部。
3•现代自然观恩格斯辨证自然观整U的观念。
基本容: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的多样11;运动的规律性。
特征:联系的、发展的.系媒的。
4•当代自然观的发展时空的绝对性相《1对性;自然的枸成性与生成性;自然的简卑性和复杂性;世界的决定性和非决定性。
5•量子力学和和对论所体现的自然规相对址对时空規的发展:相对论否定了以太的存在,得出的一些结法那说明相对论是发展的辦证唯物主义时空现。
(1)否定了牛硕的纶对时空规鳥示了时间、空间与贯运动不可分。
(2)嗚示了时间和空间的同一性,发现了时空之间的关系。
(3)示了高速运动和低速运动的在曲礼说明了两者的统一性。
(4)广义相对ifcBBlTW间、空间的均匀It现念寿處了非线It的空同关系,进一步证明了时间、空间和掏质是不可分的。
量子力学对自然观发展的贡敝:量子力学的建立实BTffiJI史上的第五次大绘台,将波动性与粒子性相统_ o意艾:(1)丰富了爺讯唯物主义的物质观,鞫示了物质世界的逍粒二松性,证明了世界的统一性; 否认了形而上学自然观的“非此即彼”,承认了物质世界是“亦此亦彼”的。
自然辩证法知识点汇总
自然辩证法知识点汇总自然辩证法知识点汇总1.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对象:自然辩证法以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作为主线,以自然界的本质及其规律、自然科学的本质及其规律、技术发生发展的规律、科学技术方法论以及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的关系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研究内容:(1)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总体看法。
(2)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
科学技术观是人们对科学技术的总体看法。
(3)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
科学技术方法论研究科学技术活动的一般性方法的性质与规律。
(4)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
科学技术社会论主要研究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追求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2.学习自然辩证法的价值(一)增长智慧,提高哲学素养。
(二)求真务实,树立科学精神。
(三)化成天下,涵养人文精神。
3.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主要观点、基本特征主要观点:自然界是物质的、生成的、相互联系和运动变化的:人来源于动物,生物是进化的。
基本特征:1、本质特性:朴素唯物主义与自发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2、整体性和直观性。
3、思辨性和臆测性。
4、不彻底性:第一,朴素唯物主义和朴素辩证法并非总是有机结合,经常会出现彼此割离的情况。
第二,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中往往杂糅着唯心主义的因素。
第三,古代哲学家在认识自然界时,虽然住往能够坚持唯物主义,但不能将其贯彻到社会历史领域,从而在社会历史观上陷入唯心主义。
4.古代中国和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异同同:(1)在追溯自然界的本原方面,古代中国人和古希腊人都持有一元论或多元论的观点。
(2)在认识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方面,古代中国人和古希腊人都主张人类来源于自然界。
异:(1)认识自然的思维方式不同。
(2)表达思想的方式不同。
(3)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不同。
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古代中国人推崇“天人合—”,强调人与自然之间的协调和亲和;而古希腊人则信奉“人类中心”,强调人对自然的控制与主宰。
5.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主要观点、基本特征主要观点:自然界是由物质构成的,具有绝对的不变性;它由不可再分的微粒构成;自然界的物质运动是来源于外力作用的、遵循因果规律的机械运动;人与自然界都是机器,并且是分立的。
《自然辩证法》知识点总结
《自然辩证法》知识点总结自然辩证法是辩证法的一个重要领域,它研究自然界各种事物的发展和演变规律,揭示了自然界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
以下是《自然辩证法》的知识点总结。
一、自然辩证法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1.辩证法的基本观点:矛盾普遍性和矛盾特殊性;2.自然界中存在的矛盾类型: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3.矛盾的普遍性:一切事物内部都包含着矛盾,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4.矛盾的特殊性:矛盾的特殊性体现在不同事物矛盾性质的差异,例如质量矛盾和运动矛盾;5.辩证法的基本原理: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和事物发展的辩证逻辑;6.矛盾的结构:包括对立面和统一面,对立面是矛盾的两个方面,统一面是对立面的共性;7.矛盾的斗争和发展:矛盾的斗争推动事物的发展,矛盾的发展表现为量变和质变;8.事物的辩证运动规律:包括质量互变、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打破旧事物、实现新事物等。
二、自然辩证法的矛盾分析方法1.矛盾的基本类型:包括对立统一矛盾、相对统一矛盾、同一性矛盾和异同性矛盾;2.矛盾的揭示方法:包括分析对立面、发现根本矛盾、区分主次矛盾和把握矛盾特殊性等;3.矛盾的解决方法:包括克服消极因素、增强积极因素、统一对立面和实现事物的平衡等。
三、自然辩证法的科学方法论1.辩证唯物主义方法论:基于辩证法,研究自然规律和解决现实问题的思维方法和工作方法;2.抽象和具体两个方面的辩证关系:抽象是具体的依据,具体是抽象的实现;3.理论和实践的辩证关系:理论是实践的指导和总结,实践是理论的基础和检验;4.科学和艺术的辩证关系:科学是艺术的基础,艺术是科学的升华和人类情感的表达;5.个别和一般的辩证关系:个别是一般的延伸,一般是个别的概括;6.原因和结果的辩证关系:原因是结果的根源,结果是原因的体现;8.必然和偶然的辩证关系:必然是偶然的必然性,偶然是必然的偶然性。
四、自然辩证法的应用1.自然辩证法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分析事物的内部矛盾,揭示事物的发展规律,指导科学实践;2.自然辩证法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指导生产过程的组织和调节,提高生产效率;3.自然辩证法在环境治理中的应用:揭示环境问题的本质矛盾,提出环境治理的对策方法;4.自然辩证法在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推动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自然辩证法汇总知识点
1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科学基础:牛顿力学2 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创立的意义:第一,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实现了自然观发展史上的革命性变革第二,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观、科学方法论以及科学与社会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第三,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为科学与技术提供了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与价值论的理论前提。
第四,为自然科学与人的科学的结合提供了理论依据。
3 自然界物质系统的基本特点:1 开放性:自然系统具有物质、能量、信息“三要素” ,自然界实际存在的系统都是开放系统,只是不同系统的开放程度不同。
2 动态性:现实的自然系统都是开放系统,都有物流、能量、信息流不断地运动系统的变化发展有两个方向,一是进化的方向,一是退化的发展。
3 整体性:是自然系统最突出、最基本的特征、是指系统的各个要素按一定的方式构成的有机整体。
整体性是一切自然系统的普遍属性。
4 参次性:一方面系统由一定的要素组成,这些要素是由更小一层次的要素组成的子系统,另一方面系统自身优势更大系统的组成要素。
层次性是自然界的基本属性。
4 自然系统演化的基本方式:1 分叉:稳定性和不稳定性2 突现:突发性、间断性和不可预测性 3 :“内在随机性” :确定性和随机性5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的基本观点:1 自然界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前提与基础:其一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在自然界之中。
其二,人是自然界发展的产物,决定了人与自然之间结成了发生学意义上的关系。
其三,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依赖于自然界。
2 环境创造人,人也创造环境3自然生产力是社会生产力的基础,制约着社会生产力。
4人要与自然和谐一致,人类要认识到自身和自然界的一体性。
5 改革不合理的社会制度,是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
6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的基本特征: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统一、人的能动性与受动性的统一、人的内在尺度与自然的外在尺度的统一以及自然主义与人道主义、共产主义的统一是其“四大”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简述什么是自然辩证法。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自然界和科学技术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科学技术观,又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科学研究方法论,还包括数学和其他各门具体学科中的重大哲学问题。
自然辩证法主要包括:自然观、科学技术观、科技研究方法论三部分内容;其中,两对矛盾:即人与自然、科学实践与科学认识之间的矛盾贯穿自然辩证法体系的始终。
2.简述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一书的体系结构及主要内容。
体系结构:全书由论文、札记、计划草案共181篇组成,以两对矛盾为主线,将其形成完整的体系,共6部分。
主要内容:第一部分:导言。
论述了文艺复兴运动以来自然科学发展的历程和主要成就,说明形而上学自然观的产生有其必然性。
第二部分:自然科学与哲学。
论述了自然科学与哲学之间的关系,哲学为科学研究提供了世界观方法论的指导,研究者把握了正确的哲学思维,就能加速科研进程,少走弯路,避免犯唯心主义和宗教神学的错误。
第三部分:辩证法。
论述了唯物辩证法的科学体系由三大规律和五对范畴(形式与内容、原因与结果、偶然与必然、可能性与现实性、本质与现象)组成。
第四部分:物质的运动形式。
论述了辩证唯物主义运动观,揭示了物质、运动、时间、空间等之间的内在关系。
第五部分:各门具体科学中的辩证法。
探讨了各门具体科学中的重大哲学问题。
科学的分类是以研究对象的运动形式为主要依据,可以分为社会科学、生物学、化学、物理学和力学。
第六部分:劳动创造了人。
论述了劳动创造了人,创造了社会,实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向历史唯物主义的过渡,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之间架起桥梁。
3.结合古代自然观的具体成就,简要说明古代自然观是朴素唯物主义与自发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简述)[答到八卦、五行]古代自然观的三个组成部分:探讨世界本原问题的元素论,探讨物质结构问题的原子论,探讨天体运行规律的宇宙论(天体论)。
古代自然观是朴素唯物主义与自发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探讨世界本原问题时,坚持以物为基础,用自然界自身存在的事物去解释其他事物和现象的产生与演化,具有鲜明的唯物主义特征,与唯心主义、宗教神学有本质区别。
在反映世界状况时,坚持联系发展的观点,将事物和现象看成一个产生发展消亡的过程,具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
例如“八卦”“五行”学说。
4.简述中国古代“八卦”“五行”学说中朴素唯物主义与自发辩证法的思想。
(八卦、五行分别是什么+例如….)八卦为天地雷风水火山泽,五行为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五行相克,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八卦用八种事物后者用五种事物揭示了万物与现象的根源。
五行用阴阳交感,后者用相生相克揭示了事物形成、演化与消亡,具有丰富的朴素唯物主义和自发辩证法思想。
古代自然观按自然界本来面目进行客观反映,按自然界展现出来的景象加以认识,从而实现了本原与状况的统一。
即实现了朴素唯物主义与自发辩证法的统一。
5.试比较L-D原子论与伊氏原子论的异同。
(论述)[1.先把两种原子论的内容列出来;2.找出相同点;3.找出相异点]①两种原子论②相同相异③相同相异在哪里L-D原子论:(1)原子和虚空。
原子构成事物的本原,在虚空中不停运动。
虚空≠虚无,虚空也是一种实存,是原子的存在场所。
(2)原子的特性:A.看不见摸不着的实物粒子;B.既不可产生也不可消灭;C.原子只有大小形状位置次序等数量特征的差异,本质相同。
(3)原子的运动导致事物的产生和灭亡,原子由于偶然的偏斜运动发生碰撞,聚合则事物形成;离散则事物消失。
伊氏原子论:1.始原原子与结构原子。
原子有结构,但不可分割。
2.原子特性:A.看不见摸不到的实物粒子B.既不可产生也不可消灭C.原子有重量,正是由于重量的不同导致原子性质的不同。
(L-D的发展) 3. 原子运动导致事物的产生与消亡,但其依据不同。
伊氏运用吸引与排斥的矛盾,重力原因和其他力学原理揭示了事物碰撞聚合产生离散消亡,把偶然的偏斜纳入必然范畴之中。
伊壁鸠鲁的原子论与L-D原子论是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相同点主要表现在伊氏对前人的继承,差异点是伊氏对前人的发展。
6.简述古代自然观的特性o古代自然观的三个组成部分:探讨世界本原问题的元素论,探讨物质结构问题的原子论,探讨天体运行规律的宇宙论(天体论)(1)本质特性:是朴素唯物主义与自发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探讨世界本原问题时,坚持以物为基础,用自然界自身存在的事物去解释其他事物和现象的产生与演化,具有鲜明的唯物主义特征,与唯心主义、宗教神学有本质区别。
在反映世界状况时,坚持联系发展的观点,将事物和现象看成一个产生发展消亡的过程,具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
例如“八卦”“五行”学说。
前者用八种事物后者用五种事物揭示了万物与现象的根源。
前者用阴阳交感,后者用相生相克揭示了事物形成、演化与消亡,具有丰富的朴素唯物主义和自发辩证法思想。
古代自然观按自然界本来面目进行客观反映,按自然界展现出来的景象加以认识,从而实现了本原与状况的统一。
即实现了朴素唯物主义与自发辩证法的统一。
(2)直观性:将世界本原归结为一种或几种具体物质形态,不懂得一般与特殊的关系。
将物质形态等同于物质一般的概念。
(3)猜测性:用理想的幻想的联系代替现实关系,甚至用主观臆想填补事实空白。
(4)思辨性;(哲学最重要的特性之一)根据已有的事实和理论经过严谨的逻辑推理得出结论,但难以付诸现实实践的检验,甚至规避实践检验。
7.简述近代自然科学是如何向宗教神学发起挑战的(以天文学或医学为例)。
《天体运行论》从天文学领域向宗教神学发起挑战:(1)哥白尼创立日心说,发表了《天体运行论》。
(2)日心说的内容:①太阳是宇宙的中心,所有天体围绕太阳运行;②地球在运动,并带着月亮及其轨道围绕太阳公转,365天6小时24分转一周。
地球在自转,24小时转一周;③月亮是地球的卫星,绕地球公转,平均周期29.5天;④离太阳近的天体运行周期短,离太阳远的天体运行周期长(3)日心说的意义:①恩格斯高度评价了天体运行论,“哥白尼那本不朽的著作是向宗教神学发出的挑战书,是自然科学宣告独立的宣言书”。
日心说的影响远远超出了天文学的范围,公开勇敢的向宗教神学挑战,动摇了宗教统治的根基,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新兴的资产阶级推翻封建专制制度起到了推动作用。
②将颠倒了近2000年的地日关系重新正立过来,把天文学建立在真正的科学基础之上,为其它科学冲破宗教神学的桎梏,摆脱自然哲学的束缚,纷纷独立、建立体系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8.简述笛卡尔对方法论所做的贡献。
笛卡尔完善了演绎推理方法,提出了演绎推理四法则:①清晰明白法则:演绎推理的前提是清晰明白的真知识,并且推理者对其精确把握;②分解法则:对复杂问题进行分解直至推理者对复杂问题的各个部分都清楚,不留疑点;③秩序法则:要用秩序引导推理,对于那些难以判定顺序关系的问题,要先根据研究需要假定顺序关系以保证推理的进行;④完整性法则:演绎推理的结论必须与事实的整体相印证。
9.简析形而上学自然观。
(1)特性:①机械性:用力学观点解释一切,甚至把人也比作机器。
②形而上学性: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③不彻底性:没有将唯物主义原则贯穿于社会历史领域,其历史观仍是唯心史观(2)产生原因:①科学原因:自然科学发展的整体水平不高,只有力学达到相对完善的程度,其它学科仍处在搜集整理材料的阶段,由此产生了“泛力学”的分析方法。
②方法局限:科学研究方法的局限,将完整的自然界人为的划分成了不同的领域,分门别类的加以研究,无视其它领域的进展及取得的成就,甚至排斥其它领域的成就,久而久之,形成了孤立、片面的思维方式。
③阶级原因:资产阶级已成为统治阶级,要论证资本主义制度的永恒性,需要寻找哲学依据,形而上学自然观正合乎其需要,得其青睐,从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3)评价①贡献:第一,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推翻封建专制统治,推进社会进步,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第二,为自然科学摆脱宗教神学的禁锢,脱离自然哲学的束缚得以独立,发挥了重大作用。
第三,大力推进了近代前期自然科学的发展,各门学科均取得成就,建立起自身体系。
②弊端:第一,对近代后期自然科学发展起到了严重阻碍作用,学科间成果难以相互借鉴,研究方法的创新变得异常艰难,直接影响了科学的整体发展。
第二,疏远了科学、技术、生产之间的关系,科技成果难以运用于生产,割裂了认识自然与改造自然的统一。
第三,为资本主义制度的永恒性作辩护,反对社会制度变革,对社会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10.试述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的发现过程及其对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产生所作出的重大贡献。
(1)发现过程:19世纪40年代,十几位不同国籍、不同学科领域的科学家几乎同时提出该定律。
德国医生迈尔从生理学角度提出了该定律;英国物理学家焦耳从电学、力学、热力学角度提出该定律;德国霍尔姆赫兹从数学、生理学、化学、热力学等领域证明了该定律。
还有其他国家的科学家也证明了该定律。
恩格斯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站在哲学高度,运用辩证思维,科学地概括界定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能量的转化,它向我们表明了,首先在无机界起作用的所谓‘力’,即机械能及其补充,所谓的位能、热、放射(光和其它辐射)、电、磁、化学能都是普遍运动的表现形式,它们按照一定的度量关系,由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因此当一种形式的一定量消失必然有另一种形式的对应量代之出现。
因此,整个自然界的运动都可归结为由一种形式向另一种形式的无限转化过程”。
(2)贡献:①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学的指导和理论依据。
②更深刻、全面地论证了物质世界是处于永恒的运动和普通联系之中,不仅揭示了事物的静态联系,进一步揭示了事物的动态联系。
学自然观给予了致命的打击,为新自然观的产生奠定了最坚固的基石。
11.结合19世纪自然科学六大发现论述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产生的必然性。
(1)康德——拉普拉斯星云假说:以原始星云为基础,运用吸引与排斥的矛盾,力学与热力学的有关原理,解释了宇宙天体形成与演化,揭示了自然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在形而上学自然观上打开了第一个缺口,为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产生奠定了第一块基石。
(2)维勒的有机化学成就:1828年,德国化学家维勒发表了《论尿素的人工合成》一书,论述了用无机物通过控制反应条件可获得有机物——尿素,对形而上学孤立片面的观念给予致命打击,揭示了有机界与无机界的内在联系。
为新自然观的产生提供了重要根据。
(3)赖尔的地质渐变论:1833年,赖尔发表《地质学原理》一书,运用地球内力(火山、地震等)和外力(风、霜、雨、雪、山川、河流、湖泊、海洋等),合理揭示了地质岩层的形成与演化,深刻揭示了普遍联系与变化发展的思想,为新自然观的产生增添新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