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西麟《第五交响曲》之节奏形态与节奏结构意义探析

合集下载

王西麟交响乐中的“中国元素”

王西麟交响乐中的“中国元素”

王西麟交响乐中的“中国元素”作者:郭婧来源:《北方音乐》2015年第22期【摘要】王西麟作为我国当代交响乐创作史上的代表人物,其交响乐作品的创作有很多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尤其是“中国元素”的融入成为其交响乐作品的显著特点。

本研究从“中国元素”概念的界定出发,从戏曲音乐元素的运用、传统音乐复调思维的渗透及变奏原则融入三个方面分析了王西麟交响乐中的“中国元素”,了解王西麟如何运用中国元素形成其个性的音乐语言。

【关键词】王西麟;交响乐;中国元素;融入王西麟是我国当代著名的作曲家,在国际乐坛上得到过很高的认可和评价。

他的作品音乐风格独树一格,作品中蕴含着深刻悲剧性、史诗性与哲理性美学思想,表现出独特的意境和情感,是西方现代音乐技法的“中国化”最成功的作曲家,在中国现代交响乐史上占据重要地位。

他至今共创作了八部交响乐曲,巧妙的现代音乐创作技法与中国戏曲素材、民间音乐等“中国元素”有效融合并加以创新,体现了作曲家鲜明的创作风格。

王西麟的交响乐作品具有鲜明的中国古典风格特点和传统音乐韵味,同时又不失现代音乐气息。

王西麟多次在座谈和访谈中强调了“中国元素”对现代音乐创造的重要性,强调不能忽视我国民间音乐注意丰富的宝藏而一味追求技法的新颖。

本研究结合王西麟的交响乐作品对其作品中蕴含的“中国元素”进行比较全面和深刻的研究,了解王西麟是如何运用中国元素形成其个性的音乐语言,进而学习、借鉴作曲家的现代音乐创作。

一、音乐作品中的“中国元素”概述中国元素是近年来音乐理论研究与创作实践中频频提及的概念,虽然不同学者对这一概念做过界定,但目前并没有形成统一的概念,在分析王西麟交响乐作品之前对贯穿本研究始终的这一核心概念进行界定,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是研究开展的基础和前提。

“元素”是“元”、“素”两个单词的复合名词,其近义词是“要素”。

根据《新华字典》中的解释,“元”指头、首、始,意思是事物的开始,引申为本根、本源;“素”指本来的,质朴、不加修饰的,后来被引申构成事物的未被分割的基本成分。

气质人文情怀——贝多芬第四、第五交响曲乐章结构布局分析

气质人文情怀——贝多芬第四、第五交响曲乐章结构布局分析
961:76.
[2】张方.贝多芬音乐作品赏析 [M】.东方出版社,1
997:1 86.
[3】JOHNl・N・BURK.贝多芬的 命运和创作:卷下[M】.梁友梅.编译. 天同出版社印行.中华民国6 8年:
/’

41.
[4】邵义强.编译.贝多芬[M】.天 同出版社印行.中华民国75年:1 38.
作者简介: 赵亮.星海音乐学院基础部讲 师,主要从事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 视唱练耳教学与研究
早期
l 792 lB02
中期
1803 一1816
笨3-8史响曲;费德里臭;第4和第 5蜘协:四重彝作品59.14、95;饲
摹毒鸣曲【到作品90)
18I

最后5首捆筝奏鸣曲:庄严肄撒:年 九之响曲:四重鼻作品127.j30—l”.
1 35
沉思和内墙.耀耐和崇高。
晚期
一1927
重复了一遍,最后还添加了一个结尾:第五交响曲末乐章 长大的尾奏构成扩大的奏鸣曲式,这些都共同体现出贝多
本文链接:/Periodical_hhzs201112006.aspx
时期 时间
两部交响曲都是四个乐章,贝多芬为了情感表达的需 要.第四交响曲第二乐章由更为抒情的慢板替代了传统的 行板.体现出浪漫的意图。但这慢板原是行板的延伸.两 部交响乐整体乐章布局基本相同,外部结构都大体遵循古 典主义交响曲传统的结构原则,所不同的是贝多芬将谐谑 曲取代了小步舞曲成为第三乐章.第四交响曲第三乐章遵 从保守的形式采用小步舞曲.但与第五交响曲一样具有谐 谑曲的性质:这一乐章速度欢快;主题的两个部分有着完 全不同的性格,集中体现了第一第二乐章激动和优美的对 比情绪:弦乐和管乐的交替形成了音色和节奏的对比:第 二乐段管乐单纯朴素的主题常被小提琴从弱到强的激烈滑

七部最杰出的《第五交响曲》(全收藏)

七部最杰出的《第五交响曲》(全收藏)

七部最杰出的《第五交响曲》(全收藏)爱古典音乐的人都在这,最新最全的古典音乐库贝多芬、肖斯塔科维奇、柴可夫斯基、马勒、布鲁克纳、西贝柳斯、普罗科菲耶夫等多位音乐大师都为我们人类贡献了一部不朽传世的第五交响曲杰作。

古典音乐推荐,排名不分先后,建议先收藏,再慢慢欣赏!七部最杰出的《第五交响曲》(全收藏)01贝多芬《第五交响曲》c小调第五交响曲(Symphony No. 5 in C minor, Op. 67),又名命运交响曲(Fate Symphony),是德国作曲家路德维希·凡·贝多芬创作的交响曲,作品67号,完成于1807年末至1808年初。

《c小调第五交响曲》以音乐中的短—短—短—长节奏动机开场。

据说,贝多芬曾将四个音的动机解释为“命运之神在敲门”。

它主导了第一乐章,并在整个交响曲中扮演了相当重要的角色。

整首交响曲可以被看到是情感的发展,从c小调第一乐章的冲突与斗争,发展到c 大调末乐章的胜利与喜悦。

最末乐章是全曲的最高潮,它比第一乐章在篇幅上更长、在声音上更有力。

02肖斯塔科维奇《第五交响曲》d小调第五交响曲,又名革命交响曲,前苏联著名作曲家肖斯塔科维奇创作于1937年,同年11月在列宁格勒首演。

肖斯塔科维奇本人称这部作品是“一个苏联艺术家对于公正批评的实际的,创造性的回答。

”这是由于1932年以来,随着苏联加强整顿国内的体制,艺术受到“社会主义写实”教条路线的指导,结果连早已扬名世界的肖斯塔科维奇的作品,亦受到苏联当局的批判。

这部作品就是作者在这种情况下所完成的。

d小调第五交响曲规模宏大,风格鲜明,具有“贝多芬的精神”,因此此曲也常被比拟为《命运交响曲》,或被评为“新贝多芬风格”的交响曲。

虽然此曲的直接理念被认为是“人性的设定”,但是乐曲并不设标题,而以纯音乐构成。

03西贝柳斯《第五交响曲》降E大调第五交响曲,作于西贝柳斯创作的成熟时期,是受到充分重视并且经过精雕细琢的作品,通过对其结构、调性、和声、旋律、织体等方面的分析,以期能够探知作曲家在交响曲方面所做的曲式结构创新。

解读肖斯塔克维奇的《第五交响曲》

解读肖斯塔克维奇的《第五交响曲》

作者: 王晓勇
作者机构: 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出版物刊名: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摘要:绪论在这世纪之交的历史时刻,当我们置身于真正意义上的当代交响曲创作日渐式微的时代背景之下,我们可能会猛然发现,肖斯塔科维奇其实已经不仅仅是20世纪中期最重要的交响曲作曲家了。

他具有天生交响乐作曲家的雄姿,掌握着多种多样的形式——有纯管乐的,有标题音乐的,也有声乐器乐的。

他和斯特拉文斯基、普罗科菲耶夫代表了二十世纪俄罗斯音乐的巅峰,并且是其中唯一的一个在苏维埃美学范畴内创造自己全部作品的优秀作曲家。

他的作品在音乐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历来受到人们的喜爱和研究者的重视。

真正使肖斯塔科维奇的交响音乐具有优秀品格的是他在中年创作时期的作品。

这个时期的作品使他的优秀作品明显地带有悲剧性和纪念碑性,这些品格的形成自然与众所周知的1936和1948年的两次批判密切相关。

《第五交响曲》就是作曲家经历了前所未有的肉体与精神的生死考验,从茫然无措和忧郁失望中镇定下来后的产物。

这部歌剧的演出经历极有戏剧性。

创作于1930—1932年,于1934年1月22日在列宁格勒上演,被誉为社会主义建设的主要成就,这样的歌剧“只有在苏联传统文化中长大的苏联作曲家才能写得出来”。

至1936年,《麦克白夫人》已经在列宁格勒演出了83场,在莫斯科演了9...。

王西麟《第五交响曲》(Op.40)创作技法研究

王西麟《第五交响曲》(Op.40)创作技法研究

王西麟《第五交响曲》(Op.40)创作技法研究杨越;杨永泽【摘要】《第五交响曲》(Op.40)是王西麟先生创作的一部编制为22件弦乐器、具有室内交响乐性质的交响音乐作品.整部作品构思缜密、内涵深邃.特别在对音块的灵活使用、节奏的纵向与横向发展以及多声复调思维的运用等方面具有鲜明的原创性.【期刊名称】《吉林艺术学院学报》【年(卷),期】2014(000)001【总页数】6页(P2-7)【关键词】王西麟;第五交响曲;音块;节奏;卡农【作者】杨越;杨永泽【作者单位】中国音乐学院,北京,100101;吉林艺术学院,吉林长春,1300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J614.5《第五交响曲》(O p.40)创作于2001年,是王西麟(7937-7)为纪念鲁迅先生诞辰120周年及逝世65周年而作。

作品的演奏长度约为25分半钟,作品不分乐章,一气呵成。

整体上可划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为慢板(A d a g io,1-82小节),第二部分为快板(A lle g ro,83-337小节),第三部同样以慢板作为尾声(Ad a g io,338-381小节)。

作品的乐队编制为22件弦乐器,其中包括12把小提琴、4把中提琴、4把大提琴和2把低音提琴,是一部有“室内交响乐”性质的弦乐交响乐作品。

和他的每一部作品一样,《第五交响曲》贯穿了王西麟先生对西方现代作曲技法与中国地方戏音乐相结合的探索。

在以往已发表对该作品加以分析的文章中,还没有从较为具体的创作技法角度全面而深入的研究。

本文将从音块技法、节奏对位与多声复调等三个技术层面分析这部作品,以供参考。

音块(To n e-c lu s te r),又称“音簇”、“音团”、“音群”,是指由3个或3个以上半音、全音或微分音构成的合音,为和弦的一种特殊形式,其特点是不突出个别音,而寻求一群音的整体音响效果。

“音块”技法是二十世纪西方先锋派作曲家对器乐新音响领域的创造,二十世纪初期由美国作曲家亨利·考埃尔(Hen ry Cow e ll 1897-1965)在其著作《新音乐资源》(1919)一书中首次提出,并在钢琴音乐作品中予以实践。

第五交响曲

第五交响曲

《第五交响曲》是柴氏“悲怆三部曲”中最复杂的一部,而终曲又是最具矛盾、最不平衡的一个乐章。

这“表现生命、欢乐和幸福”的音乐十分动人,无数历经苦难的人们倍感亲切。

第一乐章行板,转朝气蓬勃的快板,奏鸣曲式。

行板,e小调,4/4拍子的序奏开头,单簧管呈现凝重、阴沉的旋律即为本交响曲的中心旋律,它在四个乐章中都会露面。

一般都把这一中心旋律视为“命运”,但它只是微弱、暗淡地暗示着某种不可预期的凶兆。

进入主部以后,转成生气蓬勃的快板,富有节奏感的旋律,据说是取材自波兰的民谣。

从一开始直接由“命运”主题叙述引入,单簧管领衔序奏,忧郁而沉重的主导动机,恰似一首送葬进行曲,p和f形成强弱反差,象征给人以威胁的力量,音调富于讲话的韵味,听者无意间会产生关于死亡的联想;“怀疑、怨诉、谴责”的主部,确立了音乐的戏剧性特征,并与清新愉快、优美抒情的副部形成对比;新的主题逐渐把情绪转化为明朗的抒情段落,而欢乐热烈中总是笼罩着不安的色彩;大管奏出的第一主题,更为阴郁的雾障黯淡了那一线光明,只留下苦难和绝望的形象。

第二乐章略带自由感的如歌行板,D大调,12/8拍子,三段体。

乐章的主旋律甜美而兼有肃穆、伤感,充满期盼与憧憬。

双簧管演奏的副旋律中注入了温柔而具有抚慰力量的女性光辉。

第二乐章是三部曲式。

这是柴可夫斯基最情感横溢和感人至深的明朗篇章, 也是整部交响曲的中心所在。

它深刻地揭示了主人公对幸福的无比向往和依恋。

弦乐奏出的引子似圣咏般严肃而深沉。

第一段圆号奏出了温暖而抒情的第一主题, 好似老人的暮春诗意, 气度高雅而颇具魅力。

被称为“ 一线光明” 的牧歌风。

第二主题由双簧管奏出, 明朗而真诚, 好象是对第一主题的回答和补充。

大提琴和弦乐器的两次陈述进一步深化了“一线光明” 主题, 音乐激昂地走向高潮。

中段是林木青翠, 宁静迷人的大自然情调。

突然, “ 命运主题” 以雷霆万钧之势闯人, 铜管粗野地喧嚣, 定音鼓隆隆, 主人公的幻想被砸得粉碎。

《第五(命运)交响曲》第一乐章-西南师大版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第五(命运)交响曲》第一乐章-西南师大版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第五(命运)交响曲第一乐章 - 西南师大版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第五(命运)交响曲的历史背景和音乐特点2.理解第一乐章的结构和主题3.能演奏第一乐章的主要旋律和和声4.能够分析和解释古典音乐的表现手法和音乐情感教学准备1.乐谱和音频文件2.音乐欣赏的学习资料和解析3.乐器和演奏器材(如钢琴、小提琴等)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让学生观看介绍贝多芬和第五(命运)交响曲的视频,引起兴趣和好奇心,并谈论学生对音乐的感受。

第二步:了解背景让学生了解第五(命运)交响曲的历史背景,包括作者创作时的心情和社会背景等。

可以选择介绍贝多芬在生活中的一些经历,如早逝的父亲、失恋的经历等,然后让学生分析他的音乐作品中所表现的情感是否与这些经历有关。

第三步:欣赏音乐播放第五(命运)交响曲第一乐章的音乐,并让学生听几遍后把自己听到的音乐情感说出来。

老师可以先提供一些提示,如它让你感觉到什么,它在某些地方卡了高潮,它的节奏有多快等等。

然后,鼓励学生自由发挥,表达个人的看法和感受。

第四步:分析乐曲介绍第一乐章的各部分,如序曲、第一主题、第二主题、转调部和回旋曲等,并帮助学生分析每个部分的特点和音乐表达的情感。

可以让学生根据乐曲中的不同乐器和乐调,来分析音乐的表现手法和情感。

例如,在转调部分,音乐从原来的D 大调转为F大调,让人产生出期望和希望的情感。

第五步:演奏乐曲为学生分发第一乐章的乐谱,让他们试着演奏几个片段。

如果班级里没有足够的乐器,可以用钢琴伴奏的方式,或者学生们用手拍打出和节奏,以模拟音乐的表现。

第六步:总结回顾整个课程学习的内容,让学生说出自己学到了什么,并结合个人经历或电影、电视剧等,来探讨曲调、旋律、音乐可以表达的情感等。

思考题1.音乐与我们生活有什么关系?2.能否说出音乐对情感的表达方式?3.怎样能演奏好一首完整的乐曲?4.贝多芬的音乐有哪些特点与其他音乐不同?结束语第五(命运)交响曲是古典音乐中的经典之作,它对音乐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第五交响曲赏析

第五交响曲赏析

第五交响曲赏析
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命运)是一首充满激情、力量和独立精神的乐曲,被认为是贝多芬最伟大的作品之一。

这首交响曲不仅展示了贝多芬卓越的音乐才华,也反映了他在面临耳聋和人生困境时坚韧不拔的精神。

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创作于1804年至1808年期间,是他在创作成熟期的杰出代表。

这首交响曲以它深刻的情感和独特的音乐语言,展现了贝多芬独特的音乐风格和才华。

在《第五交响曲》中,贝多芬通过运用不同的音乐元素,如旋律、和声、节奏和音色等,将听众带入一个充满激情和力量的音乐世界。

他巧妙地运用了古典音乐的传统元素,如奏鸣曲式和动机发展,同时又通过独特的音乐语言和创新的手法,使这首交响曲成为浪漫主义的先驱。

《第五交响曲》共分为四个乐章,每个乐章都有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第一乐章是
整部交响曲的核心,以一个强烈的动机开始,这个动机被贝多芬称为“命运的敲门声”。

这个动机在乐曲中反复出现,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第二乐章是柔板,表达了深刻的情感和沉思。

第三乐章是小步舞曲,明快而有力。

第四乐章是整部交响曲的高潮,以壮丽的胜利结束。

在《第五交响曲》中,贝多芬通过音乐表达了他对命运的看法。

他认为命运是无法逃避的,但人类可以通过勇敢地面对命运来获得自由和胜利。

这种对命运的抗争精神是贝多芬自身经历的真实写照,也是他坚韧不拔的人生态度的体现。

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命运)是一部充满力量和激情的作品,通过音乐展现了贝多芬独特的人生观和艺术观。

这首交响曲不仅在音乐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也是人类文化宝库中的珍贵遗产。

说说马勒第五交响曲

说说马勒第五交响曲

说说马勒第五交响曲第五交响曲的第一乐章是赤裸裸的葬礼进行曲,也是马勒对现实社会颓废、腐朽的描绘。

第二乐章是它的继续,也是马勒对当时社会进行的激烈斗争和反抗的叙述。

第三乐章『诙谐曲』是马勒精心刻画之作,一方面,他对社会的丑恶进行了无情的讽刺和鞭鞑;另一方面,他在这个乐章里又表达了人类和社会本身的生命力和朝气。

如果说在第五交响曲里第一二乐章是一个部分,那么第三乐章则是独立的一个部分。

第四、五乐章又合成了另一部分,表达了马勒对人生、对爱情、对社会的乐观态度。

第四乐章的『小广板』-<爱情颂>,充分表达了马勒对艾玛爱情海枯石烂、此情不渝的心情。

整部交响曲在第五乐章『回旋曲』的快板和诙谐的快板中结束。

马勒第五交响曲是对死亡和爱情的叙述和表达。

每次听这首交响曲都有一种被震撼的感觉。

第1乐章,小号在哀鸣!小号吹起了一场诡异的葬礼,小提琴与大提琴在痛苦的奏着一曲没有怜悯的悲歌。

副主题的插入如山崩地裂般,马勒在总谱上的标记是“突然加速,至狂怒,粗暴”,小号和圆号在愤怒的嚎叫,终于揭开了这场葬礼的主旋律:悲愤!这二字,是为谁所悲,又是为谁所愤。

接下来,葬礼的主题再次以变奏的形式出现,狂怒消失后的气氛在发展中更加诡异,最后,小号在颤抖中再次奏响一开始的旋律,在隐隐约约的令人不安的鼓声中,单簧管接着小号上扬着那段不会结束的长音,然后,大提琴的拨弦飚出了那压抑不住的痛苦。

第2乐章,拨弦的痛苦终于发展成歇斯底里的反抗(我认为是马勒所有交响曲中最疯狂的段落),即使中间的些许的宁静也无法遏止,大提琴帅气的把弓一横,小提琴便不顾一切的短促的尖叫。

这种反抗痛苦又无奈,在接下来的弦乐组在一段令人落泪的旋律中可以找到原因。

最后的胜利是伴随着这种反抗所获得的,无与伦比的辉煌(我认为是马勒所有交响曲中最辉煌的段落,马勒一生充满了反抗却从没有成功,所以这里的胜利显得格外的珍贵和感动)。

第3乐章,连德勒舞曲是主旋律,然而,伴奏的圆号才是真正主角,它不顾旋律的完整性,放肆的插入,它吹起每次段落发展的讯号。

悲观绝望后的信念《第五交响曲》第一乐章的曲式结构和艺术特色分析

悲观绝望后的信念《第五交响曲》第一乐章的曲式结构和艺术特色分析

他身上的苦难与坎坷实在太多了,太沉了———没 有阳光的童年、生活的困苦、父亲的愚昧、母亲的 早逝、耳聋的打击,婚恋的破灭等等。然而,他信 仰“ 自由、平等、博爱”的民主思想,希望充满人性 化的理想社会能早日实现,他所说的“ 命运”,其 实是指不平等的社会现实。
第一乐章仍然由典型的奏鸣曲式,有活力的 快板写成。呈示部图式分析如下:
以上就是对贝多芬《 第五交响乐》第一乐章 的完整诠释。通过对作品曲式结构里的图式、陈 述结构形式、作曲手法、调性、配器等因素的分析 以及该作品艺术特色的评价,明了了作品所表现 的内容和作曲家的创作思维,清楚地看出它的曲 式结构和音乐发展脉络,同时也点明了它的美学 意义和艺术特色。这些素质在分析音乐作品时是 我们必须具备的,同时还得有独创精神,敢于定义 新的陈述结构形式和评述新的音乐现象。也只有 彻底地解析音乐,才能理解音乐作品,做到传承和 发扬,这对于一个音乐理论工作者或作曲者来说, 是至关重要的。
主部主题以震撼人心的“ 命运”动机直截了当地 展示出来,这种由乐汇发展而成的作品是贝多芬 有些作品的显著特征:
直接由主题动机的上行模进展开,通过非严格模 进和倒影、倒影逆行、变形、缩减等手法发展而成, 最后转至其关系大小调的重属调导七和声,并解 决到属和声上:
…… 接着并置了一个类似乐段性质的非严格乐汇
[ 责任编辑:马争朝]
— l07 —
悲观绝望后的信念——贝多芬《第五交响曲》第一乐章的
曲式结构和艺术特色分析
作者:
任力志, REN Li-zhi
作者单位:
西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甘肃,兰州,730070
刊名: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
JOURNAL OF GANSU LIANHE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选修课《音乐鉴赏》课程论文:《第五交响曲》听后感

选修课《音乐鉴赏》课程论文:《第五交响曲》听后感

2010444261 玄春阳石油工程10-05《第五交响曲》听后感在音乐鉴赏课上听了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也就是《命运交响曲》,我被深深地感动了。

短短的时间里,描写了个人的孤独感和人类世界的冲突。

第一乐章开头是由三短一长的四个音符构成的短句,即命运的敲门声,虽然这个动机非常简洁,但是它包含了极大的气势,而且悬念极强。

整个乐章带着动荡感向前发展。

被称为“平民的骄傲”的贝多芬在这部交响乐的第一章中让“命运”的音型肄虐横行,成为难以遏制的主宰力量。

随着一声“命运”巨响,大地长久地响彻着它的回声与余震。

弦乐轻弱地呼应着“命运”音型,它急促地出现在各个声部,惶乱不安地又迎来稍有变化的“命运”音调的轰鸣。

随后,使汇成排空的浊浪向前冲去……第二乐章乐曲带有宗教色彩,悲凉而坚强。

曲中的提琴和大提琴奏出温柔、起伏宽广而平顺的第一主题,仿佛是参加葬礼的人们护送灵柩走向墓地的情景,又好像人的心灵在天国翱翔。

赞美诗式的对比主题在管乐声中辉煌地响起,将人们的心灵照亮。

第二乐章是激战之后的安适的“间奏曲”。

它使强烈紧张的气氛得到松驰,带有宗教色彩,悲凉而坚强。

由中提琴和大提琴奏出温柔、起伏宽广而平顺的第一主题,好像人的心灵在天国翱翔。

赞美诗式的对比主题在管乐声中辉煌地响起,将人们的心灵照亮。

沉思的音调,稳健的节奏,掩抑不住高昂的情绪。

在主题结尾乐句,那个犹如号角一般向上挺进的音响,唤来了具有英雄气质的第二主题。

两个主题轮换变奏,乐曲从温情柔弱逐渐发展成坚定有力的进行曲。

在这个豪放雄健的进行曲中,也兼有贝多芬温柔细腻的笔锋,乐曲象是人们对生活的朦胧的探索与追求。

乐章结尾,充满思索探求意味的第一主题,象是舒展开紧锁的眉头,显露出喜悦的神情,准备迎接新的搏战。

在命运的重压下,他从英雄的群众中间汲取了无穷的力量,并对光明和胜利充满乐观的期待与坚定的信念。

第三乐章和第一乐章是对比的。

如果说前面的“命运”是一个历史和现实的遭遇,严峻、真切,具有压迫感的话,那么这里的“命运”就是鬼鬼祟祟,影影绰绰,颇具幻想性了。

王西麟交响乐作品主题研究

王西麟交响乐作品主题研究

王西麟交响乐作品主题研究
高佳佳n
【 内 容 提 要] “ 主题 ’ 被 认为是音 乐发展 的基础 、 是作 品的灵魂 。进入 2 0 世纪, 尽 管对 “ 主题 ’ 的观念 注入很 多新 的 内容 , 但 其艺术功 能仍 不可 忽视 。本文通过对王 西麟 交响
乐作 品主题 的个性化特征 、 情感意义、 内部组织构造 以及 陈述 中的 ‘ 晤 义 功能等
乐府新 声( 沈阳音 乐学院学报 ) 2 0 1 3年第 1 期
T H E NE W VOI C E O F YU E —_ F U( T h e A c a d e mi c P e r i o d i c a l o f S h e n y a n g C o n s e r v a t o r y o f Mu s i c )
裁特 点的多 乐章套 曲。可进一 步参看杨 儒怀教授( 《 音 乐的分析与创作 第二十 四章 第三节第 6 8 2页。
6 乐府新声( 沈 阳音 乐学院学报 ) 2 0 1 3 年第 1 期
便是 王西麟音 乐的个性和力量 !也正如王西麟先生 自己所言 , 他的音乐基于三个方 面: 地方戏 曲、 西方文献 、 人文背 景, 这是他 音 乐创作 的源 泉n 。然而看似 简单 , 但具备这三方面条件并将其融会于深刻感人的音乐作品 中并非易事 。首先作曲家必须对 自己的“ 母语” —— 民间音乐进行深入的学习和研究 。王西麟曾接触大量的秦晋文化 , 童年生活在甘肃平凉 , 常听当地秦腔剧 团的戏; 4 9年参军后在文工 团接触过很多剧 目, 大都 以陕北、 陇东 民歌或戏曲为基础 : 在上海音 乐学 院读本科时期学过“ 榆林小


关 于 音 乐作 品 的主题

音乐题分析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的音乐特点(试题)

音乐题分析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的音乐特点(试题)

音乐题分析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的音乐特点(试题)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是他最著名的作品之一,被誉为音乐史上的经典之作。

它展现了贝多芬作曲风格的独特之处,同时也带有深厚的情感和哲学内涵。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分析第五交响曲的音乐特点。

首先,在音乐结构上,第五交响曲采用了传统的四乐章结构:快板-慢板-舞曲-快板。

这一结构使得曲目整体有着统一的韵律和节奏。

尤其是第一乐章的开头,以著名的"咚咚咚咚"四个音符作为主题,在整个交响曲中不断变化和发展,增强了曲目的连贯性和张力。

其次,贝多芬在第五交响曲中运用了丰富多彩的乐器组合和音色变化。

在管弦乐队中,他充分发挥了各种乐器的独特特点。

比如,交响曲中的木管乐器和铜管乐器在高潮部分常常发出激昂的旋律,给人一种强烈的震撼力。

而弦乐器则负责创造出浓厚的和声,加强了曲目的情感表达。

第三,贝多芬在第五交响曲中通过节奏和动态的变化来表达情感。

曲中快速而有力的音符和强烈的节奏,营造出一种紧张而激动人心的氛围。

尤其是最后一乐章,通过不断加速的速度和强烈的音量,表达出对胜利和希望的追求,向人们展示出无尽的力量和勇气。

此外,第五交响曲的调性也是其音乐特点之一。

它以c小调作为基调,带有一种庄严和沉重的气息。

贝多芬通过调性的选择,更加深刻地表达了他内心世界的矛盾和挣扎。

总的来说,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以其独特的音乐特点和情感表达吸引了无数听众。

从结构、乐器运用、节奏动态到调性选择,这部作品都充分展示了贝多芬作曲风格的独特之处。

它的音乐旋律深入人心,表达出丰富的情感和哲学内涵。

第五交响曲不仅是贝多芬的杰作,也是整个音乐史上的经典之作。

文化断层后的继续探索——王西麟《第五交响曲》价值探析

文化断层后的继续探索——王西麟《第五交响曲》价值探析

作者: 周河清
作者机构: 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学系
出版物刊名: 人民音乐
页码: 25-27页
年卷期: 2013年 第11期
主题词:�第五交响曲》;文化断层;王西麟;价值;音乐文化遗产;文化语境;改革开放;青年时代
摘要:一、历史追寻途中的《第五交响曲》 1."文革"和改革开放——双重断层的文化语境 "文革"对于王西麟、杨立青等第四代作曲家的意义非同寻常——青年时代与"文革"不期而遇,在这样的一个长达十年的创作空白,它带来的集体意识的过程及它所承担的怀疑的价值,基本相当于自行斩断了中国作曲家长久的级级行进过程中的"链环",带来了"后文革"的文化危机.在近百年的半殖民地历史中,我们并没有真正理清自己的音乐文化遗产,①文因为"文革"的阻隔和空白,出现一种无根的惶恐也是必然的了.。

贝多芬第五交响曲的理解

贝多芬第五交响曲的理解

贝多芬第五交响曲的理解从形式上说,它比《第三交响曲》更集中、更紧凑,也更统一。

四个乐章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其中乐章与乐章之间的联系,不仅在于戏剧性发展的进程,而且还在于一个特定的"主导动机"--作为整部交响曲的"核心"的动机。

这个动机,贝多芬曾经说过:"命运就是这样敲门的"。

他的这个说法,不妨这样理解:生活中的矛盾、障碍和苦难,可以作为命运的象征,但是一个人应该使命运顺从他自己的意志,他应该成为生活和命运的主人,而不是听天由命。

他曾在书信上明确写着:"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他的《第五交响曲》同样反映他的这个主导思想。

这个"命运的动机"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在各个乐章中反复出现,它的音响有时阴暗凶险,有时欢愉和神气,有时倔强而紧张,有时则悲戚和低沉,有如模糊的回忆一般。

在第一乐章中,这动机是第一主题的骨架,又是第二主题低音部的伴奏,同时还是结尾段的基础。

一句话,它的节奏型贯串着整个乐章,支配着整个乐章神速的发展。

总谱上显示的乐队编制是:2支长笛、2支双簧管、2支降B大调单簧管、2支大管、2支降E大调圆号、2支C 大调小号、定音鼓 C.G、第一小提琴组、第二小提琴组、中提琴组、大提琴组、低音提琴组,末乐章加入3支长号、一支短笛、一支低音大管速度为二分音符=108第一乐章C小调,有活力的快板,开始是著名的"命运敲门"的5小节简单的动机,由弦乐器组奏出,具有严重的威胁感,以后这一动机以各种各样的形式持续出现在第一乐章中,并贯穿于整部交响曲,更增强了它的威胁感,随着暴怒的乐队全奏破浪前进,引入了抒情的第二主题,开头由圆号奏出,呈现随后乐思的轮廓,这种静谧安祥的气氛并没有持续多久,命运的动机并没有消失,它还在低音部蠢蠢欲动。

当音乐的紧张度达到极限的时刻,突然出现新的转折,出现了一个英雄性形象,斗志昂扬地在大调的明朗、坚定地结束了呈示部。

贝多芬音乐赏析

贝多芬音乐赏析

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原名《第五交响曲》,它是一部哲理性很强的作品,也是最能代表贝多芬艺术风格的作品。

《命运交响曲》结构严谨,手法简练,形象生动,各乐章之间具有十分清晰的内在联系。

整部作品情绪激昂、气魄宏大,富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全曲共有四个乐章。

第一乐章:明亮的快板、奏鸣曲式。

乐曲一开始就出现了命运敲门式的动机。

这一动机发展出惊惶不安的第一主题,它贯穿着第一乐章,推动音乐不断向前发展。

第一主题激昂有力,具有勇往直前的气势,表达了贝多芬充满愤慨和向封建势力挑战的坚强意志。

接着,圆号吹出了由命运动机变化而来的号角音调,引出充满温柔、抒情、优美的第二主题。

它抒发着贝多芬对幸福、美好生活的渴望和追求。

命运动机再次闯入,引出了展开部,威风凛凛的命运再次占了上风。

展开部中,转调非常频繁,这更增加了原有的不稳定性,使音乐显得更加丰富。

再现部与呈示部相同。

但在这一乐章的庞大结尾处,两个主题再次汇合,音乐的气势不可阻挡,进一步显示出人民战胜黑暗的坚强意志和必胜信念。

第二乐章:稍快的行板、双重主题变奏曲式.第一主题抒情、安详、沉思,是由中提琴、大提琴拉出。

富有弹性的节奏和起伏的旋律,使这个主题具有内在的热情和力量。

第二主题先是由木管奏出,然后由铜管乐器吹出英雄豪迈的凯旋进行曲。

在尾声中,第一主题作了简单的展开,表现出英雄的乐观情绪,以及从沉思中获得进一步斗争的信心和力量。

第三乐章:快板、诙谐曲,是决战前夕各种力量的对比。

大提琴和低音提琴发出了跃跃欲试的音调,小提琴却是无可奈何的叹息。

命运主题依然凶险逼人,决战的第一阶段仍由命运取胜。

但是,黑暗必将过去,曙光就在眼前,伴随着低音弦乐奏出的舞蹈主题,引出了振奋人心的乐段,它象征着人民群众在黑暗势力下的斗争信心和乐观情绪。

最后,第一主题在第一小提琴的演奏下,自由地向上伸展,乐队的音域在增大,音响在增强,一种不可抑制的力量把音乐直接导入那光辉灿烂的终曲。

第四乐章:快板、奏鸣曲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p fp 的力度变化 , p<>p” 似乎是倾诉中的沉思与悲愤 中的呐喊 , 奠定了全曲的感情基调 ( 例 1。 见谱 )
例 l
、、
— —

L . -_ .. 上
— — = =: = = =
在第一小节的节奏基础之 上, 后面逐 渐发 展成 为(: 、1: 等不同长短的形 态作 为背景铺垫 。 5 )(3 ) 6 5 2 向结合型 : 8 . 纵 在 小节的节奏动机背景之后 , 大捉琴 1 以下行 小二度 “ 念性 ”作 曲家语) 口吻以散板的形态拉出主 怀 ( 的 题, 时而哀叹沉思 , 时而激 昂亢奋 。然而主题的背景层是 1 把小提琴 动力非常强的八分音符小二度音块 , 2 短节奏背景层与散
非凡的网。
1 . 微分型 : 波兰作曲家卢托斯拉夫斯基在“ 有控制的偶然” 的总的原则下在节奏方面提出了“ 微节奏”mioh t n ) ( c ry ri 概念, r h c 即强 调个别 音与一群音之间的时值结构关 系。 然而王西麟 《 第五交响曲》 在继承卢托斯拉夫斯基的“ , 微节奏” 思维的基础上进行 了自 我创新, 在其纵向与横向方面都运用了微分 的节奏手法, 主要有纵 向数字微分型与横 向分裂微分型两种 。 纵 向数字微分型是指乐队在纵 向的同步进 行中各声部的节奏按照作 曲家特定的音值安排 , 或同质异位 或异质异位 , 或异 质同位 , 在纵向形成微分性的复杂结合 , 就单个声部来看 , 节奏清晰, 但是所有声部的节奏结合就形成 了非常复杂的 、 高密度的
板长线条式的主题交相辉 映,愤 懑而压抑的弦乐音团和大提琴的深 沉独白” 作曲家语 ) “ ( 不是苍 白的“ 追思圳 , 更是一种诘问 与伤感( 见谱例 2 。 )
作者简介: 张智军( 92 )西北师范大学音 乐学院作 曲技术与理论研 究硕士 。 18~ ,
[】 1 王颖 关于王 西麟 的< 第五 交响 曲> , 》 王西麟《 第五 交响 曲 总谱 , 湖南文艺 出版社 ,0 9年 9月。 20 【】 2 王颖 关于王 西麟的< 第五 交响曲> 中认 为此主题表达一种追思之情。
王西麟《 第五交响曲》 之 节奏形态与节奏结构意义探析
张智军
[ 容 提 要 】节奏是音 乐构成 的最原始 的基础 。当人类音 乐史跨 越 了共性 写作 时期后, 内 节奏 以及其他音 高体 系以外的音 乐表现手段越来越频繁地运 用于音 乐语 言之 中, 并 且认为 即使 没有 音高, 节奏 ( 包括其他音 高体 系以外的音乐表现手段) 也可以构 成独立的音 乐作 品。王西麟《 第五 交响曲一 为纪念鲁迅先生诞辰 10周年及 逝 2 世6 5周年而作》( . Op 0为 2 4 2件弦 乐器而作 ) , 在极富传 统的宏 节奏框 架内根据 其分裂组合 等手 法运用 了大量的微节奏, 在横向与纵向上结合十二音音高等手 法形成 了大量个性鲜明的音块与音流音响, 然而全 曲结构严谨, 呼吸畅通, 一气呵
纵 向上形成 了 346的数字微分组合 , :: 结合小二度旋律 的交替进行 , 在这儿形 成了一个 网状流动 的音块 , 动荡、 不安 , 甚至有一
5 乐府新声( 0 沈阳音 乐学院学报)0 0 2 1 年第 4 期
例 5 b
上例 5 是节奏动机, . a 在例 5 . b中随后的节奏结构中休止符递减 , 而音符时值 呈递增状 , 形成 了展开部的固定低音赋格主 题 , 且在 随后 的发展 中, 并 固定低音主题声部层层加厚, 荡气 回肠 , 为主题的呈现营造 了不安、 恐慌 、 动荡合等方面分析其 节奏在此作品 中的结构作用与表现
意义, 进而探 究王西麟富于创造性 的现代创作技法与理念。 [ 关 键 词 ]王西麟/ 第五交响曲/ 节奏形 态/ 节奏结构/ 节奏意义 [ 内容 类 别 词】作 曲技 术理论


节奏 形 态分析
( ) 短 交错 型 一 长
乐府新声 ( 沈阳音 乐学院学报) 0 0年第 4期 21
T W I E O E F T e A a e cP r dcl fS eyn o sraoy o s ) HE NE VO C F YU — U(h cdmi ei ia o hn ag C nevtr fMui o c
音 响场 。 第五交响曲》 在《 中作 曲家运 用了大量“ 异质同位” 的微分节奏 , 如总谱 的第 2 小节处 1 把小提琴 声部形成 了 3 8 2 个节 奏层, 小提 琴 ( ) 1 以三个八分音符为一个节奏单位 的连续进行形 成第一节奏层 , —4 小提琴 (—8 以十六分 音符 为一个节奏单 5 ) 位的连续进行形成第二节奏层 , 小提琴 (— 1) 9 2 以十六分音符 的六连音为一个节奏单位的连续进行形成 第三节 奏层 , 这样 , 在
此种节奏形态 为最基本的 、 最简单的 、 最有力的 。在 《 第五交响曲》 中以八分音符 为单位拍 的短节奏与它的扩展音符占据 了绝对优 势, 成为此交响曲的母 节奏 , 统领全曲的呼吸与结构 。 长短交错型节奏又分为横向与纵 向的结合 , 使其在不同的形 态 中有着不 同的意义 。
1 向结合型: . 横 乐曲开头 以 1/ 拍开始, 28 结合单音线条与 l 2音音块 的音高组织, 以一小节 (:) 65 的节奏为节奏动机 , 再加上
( ) 由随 机 型 三 自
“ 渭自由随机节奏 , 所 是泛指那些 与序列一数列化节奏相悖的无规律、 无逻辑 陛的节奏, 其主要的特点表现 为, 在音乐 中节
奏的组合以及所形成 的节奏结构都具有极大的偶然性 和一次性 。 ” 在 《 第五交响 曲》 中作 曲家运用了非常多的 自由随机型节 奏, 各具其态 , 尽展其姿, 作曲家巧妙地将传统的结构布局与现代的节奏语言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 为他的音乐表现编 织了张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